時間:2023-03-09 10:49:38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1篇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對策,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隨著事業單位退休人員數量不斷增多,我國逐漸步入老齡化發展階段。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模式,有利于降低事業單位的負擔,提高服務水平。為此,本文從當前我國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實際出發,在分析具體管理問題的基礎上,提出解決問題的有效策略,幫助讀者建立對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問題的清晰認識,同時為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社會化管理提供一定的參考。
社會化管理概論
基本概念
社會化管理是為了保障事業單位的退休人員在退休后能夠享受到應有的福利待遇,由此來提高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退休保障,讓其擁有一個比較幸福的晚年生活。但是,當前事業單位的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在養老、社會保障、政策等方面都出現了一些問題,這都會對社會化管理工作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此種狀況下,便需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針對性確定解決措施,在提升社會化管理水平的基礎上,推動社會整體的有序、平穩發展。
人口結構理論
退休人員會改變社會人口結構。關注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管理,不僅對事業單位的發展有著重要影響,同時也影響著整個社會的發展。正常的人口結構對于社會發展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也就是人口紅利等概念的具體表現。在正常的人口結構下,青年群體對新興的信息技術行業、旅游服務業以及教育行業的發展都有著顯著的促進作用,而退休人員增多則會降低社會中的生產人口比重,導致經濟發展的滯后。由此可見,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增多時會提高社會保障需求,加大社會保障壓力。因此,完善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社會化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社會化管理的主要主體
社會化管理的主體是社會保障機構。傳統的退休人員管理主要是由事業單位負責,在事業單位過多將自身資金用作保障退休人員工資水平時,其用作自身發展的資金數額便會減少。而社會化管理通過與社保機構和政府進行協作,為退休人員做好退休保障,能夠很大程度上減輕事業單位的壓力,同時為退休人員提供更好的社會保障。這樣一來,事業單位無需自己承擔過多的退休人員資金支出,社會保障機構也能夠更有針對性的為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福利進行擔保。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現狀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的意義社會化管理的特點包括管理能力強、管理方式多樣、資源充足、資金充裕、服務水平與服務質量好。社會化管理有專門的機構負責,有相對成熟的制度與流程,也有豐富的資源可供退休人員來選擇。這樣一來,進入到社會化管理當中,事業單位退休人員會在相關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完成自身形象的轉變,不會出現因為身份變更焦慮等各種負面情緒,這不僅有利于緩解退休人員自身的心情,同時對于百姓的幸福感提升來講也十分重要。除此之外,通過各類資源的相互搭配,退休人員能夠繼續發揮余熱,再次走入到自己的興趣領域、擅長領域,用自己的經驗去奉獻自我,這樣的方式能夠提升退休人員的自信心,對于社會整體的持續化發展來講也是十分有利的。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面臨的挑戰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社會化管理與我國的人口老齡化現象有緊密聯系。在2021年的第七次人口普查中,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我國社會總人口的18%,這說明我國的人口老齡化現象已經十分嚴重。而老齡化現象又會為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社會保障帶來消極影響,為教育、健身、娛樂服務等多行業造成負面影響,此種狀況下,如果應對不了老齡化社會現象衍生出的一系列社會問題,將極大地妨礙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社會化管理工作,也會阻礙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對策調整退休人員養老管理模式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工作涉及到多個政府部門的工作,通過政府細化落實養老保險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并進行完善的政策扶持,能夠推動養老保險在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中得到更好的應用。因此在進行養老保險應用過程中,需要對政策進行更加細致的優化,從而保障政策支持能夠落實到養老服務體系的建設中去。如可建立大型綜合養老社區,促進養老保險在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中的應用。同時,養老保險企業也要承擔自身的社會責任感,與政府相關部門聯合為老年消費者建立完善的大型養老社區,進一步促進養老產業鏈的形成。除此之外,還可通過增加投資渠道來促進養老服務產業和養老保險的融合發展。
完善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機制
社會化管理機制對于退休人員管理有著關鍵作用,需要專業的管理團隊進行統籌管理。在進行制度完善的過程中,需要仔細收集退休人員的意見和建議,在充分滿足退休人員合理要求的情況下,保障社會化管理更加全面,推動退休人員社會保障與服務水平的提升。社會化管理機制需要針對地區發展狀況以及地區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基本狀況來完善。通過制定監管制度、提升工作水平、建立信息管理平臺以及完善服務體系等方式,可以推動社會化管理制度的不斷完善,讓社會化管理流程更加科學、合理、規范,所涉的各項工作、流程也都可以參照機制的相應內容來開展,這樣一來,與社會化管理的相關內容都會進一步理順,針對其中的各項可預見性問題也能夠有效的處理。在這個過程中,必須注意社會化管理制度的持續優化,因為社會是處于不斷發展狀態下的,與之對應的薪酬、福利、就業等各項內容也都會發生相應的變更,此種狀況下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制度同樣需要進行相應的優化完善,由此才能夠更好地匹配時代發展需求,促進社會的持續化發展。
提高職工的社會化管理工作水平
要想提升員工的職業水平,就要在社會化管理體制內建立完善的職工培訓機制,通過完善的績效考核制度和薪資福利推動員工工作積極性的提升,保障工作流程規范,提升服務水平。專業服務團隊的建設,對于社會化管理水平的提高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服務人員教育培訓的關鍵是:首先,要提升社會化管理機構提升對服務職工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視程度,將人才隊伍建設的理念與機構發展相結合。其次,在進行社會化管理職工培養時,需要建立完善的資金保障制度,通過職工培訓資金的持續供應,促進培訓工作的穩步進行。最后,需要建立完善的職工培訓體系,為社會化管理機構中的職工提供提升水平的機會,通過完善社會化服務機構的考核制度,提高職工準入門檻,促進職工服務水平的提升。加強監督建設完善的社會化管理監督體系,能夠保障社會化管理工作流程規范地展開,杜絕貪污等違法違規現象的產生。同時針對社會化管理工作當中可能出現的各項問題等也都能夠及時預見,這樣便可針對性地設計出合適的預防、解決措施,讓社會化管理更沒有后顧之憂。監督機制的建設需要多方面的協同配合,只有這樣才能夠保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獲得應有的服務和體驗。一般來講,機構人員是監管的主體,因為其對社會化管理的各項工作內容是最為熟悉的,監督機制的運營也有利于其更好地了解實際水平,以此更好推動監督機制的優化完善。監督機制也需要納入社會大眾,單純憑借機構人員開展監督工作,力量是相對有限的,整體的影響力也較差,此種狀況下便可納入社會大眾的利用,通過獎勵舉報、內容創新獎勵等各種方式來鼓勵大眾去監督機制的開展,這樣的方式不僅有利于加強與群眾之間的聯系,同時也能夠最大程度上提升監督機制的整體水平。除此之外,監督制度的建設可以借鑒先進機構的經驗,完善獎懲措施,推廣法律知識,促進社會化管理的穩步發展。這主要是從理論層面來講的,因為對于監督機制來講,其的正常使用不僅需要有相應的經驗,同時還需要有專門的知識進行保障,確保相關工作的開展符合實際,只有這樣才能夠確保監督機制是處于不斷完善過程中。
結語
通過本文研究發現,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問題,已經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實施社會化管理模式,符合新形勢下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管理服務工作的客觀需要,能夠有效滿足退休人員、用人單位、社會發展等多種需求。而鑒于目前我國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還存在諸多不足,需著重加強研究,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切實提升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人社、財政部統一調整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C]..2019年養老金融文集匯編(下).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2019:23.
[2]劉江,高彥彪.“關系緊密型社區”退休人員養老服務需求特征及其影響因素研究———基于H大學的實證調查[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9(05):84-95.
[3]王增文,何冬梅.退休沖擊、消費動態支出變動及消費結構優化———基于企業、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消費影響因素的比較[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6(03):14-30.
[4]譚琳,楊慧.她們緣何要求與男性同齡退休?———基于第三期中國婦女社會地位調查數據的分析[J].婦女研究論叢,2013(02):12-18.
[5]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課題組,蘇明,楊良初,張曉云,王立剛,程瑜.我國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研究[J].經濟研究參考,2012(52):3-25.
作者:張雅君 單位:甘肅省核地質二一九大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