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03 21:59:08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護理帶教總結,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1 根據科室特點,合理制定帶教計劃
科教科根據醫院的具體情況安排護生到科室進行實習,科室護士長再根據本科特點,按計劃安排帶教老師。帶教老師的素質直接影響教學質量,必須是本科室的業務骨干,臨床經驗豐富的高年資護士,還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并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識,溝通技巧。護生進入科室首先接觸的是護士長和教學秘書,應堅持護士長和教學秘書首日臨床帶教負責制,使護生充分感受到重視,縮短心靈上的距離感,對盡快消除護生的陌生感,建立實習信心、積極投入到學習工作中起重要作用。我們采用"一對一"的帶教模式,根據護生實綱的具體要求和感染性疾病病種多、季節性強、有傳染性等自身特點,制定切實可行的帶教目標和帶教計劃,向護生傳授??浦R和技能,講解護理要點,并根據每個護生的特點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做到因人施教。
2 入科教育,明確實習任務
入科第1d,教學秘書登記護生基本信息。由護士長和教學秘書負責初步介紹科室環境、專業特點、搶救藥品、物品、設備情況,熟悉病區的布局及物品、設備的擺放位置、各班的工作內容、工作程序及工作制度,介紹本科室常見病、多發病種類及其治療、護理常規,常用的及特殊的技術操作。使護生盡快熟悉環境,消除陌生感,以便盡快開展工作,同時使護生明白在本科實習目標、實習內容,包括需掌握的理論知識、操作技能、治療或護理患者種類及數量、教學查房、科室講座等,做到心中有數,合理安排基礎護理操作與專科操作。感染性疾病科肺結核、病毒性肝炎和艾滋病患者較多,在傳染病的預防、消毒隔離,特別是職業暴露方面的知識是我們科重點帶教內容。
3 讓學生盡快適應新的角色,促進學習效果
護生從學校到醫院,一部分無法適應新的角色。進入臨床實習,原來規律的學校作息時間被打亂,每天面對的是表情痛苦或不斷的患者,加上患者及家屬對實習生的不信任,以及陌生的環境,使護生感到恐懼,甚至有些有厭學、逃班的情緒。身為帶教老師,既擔任長輩的角色,又具有朋友的義務,要主動關心護生的生活和學習,及時與護生進行思想溝通,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鼓勵她們大膽地說出心里話,幫助她們克服心理障礙,消除不良情緒,盡快適應新的角色,輕松愉快地實習,從而提高學習興趣,促進學習效果。
4 加強護生自我防護意識
感染性疾病科大部分都是傳染性疾病,職業防護意識很重要。護生初到科室都會有恐懼、緊張的心理,大多數同學聽說是感染性疾病科就非??謶?,甚至有的就直接不來實習。帶教老師要對護生進行職業防護知識教育,讓其掌握職業暴露處理流程,消除其恐懼心理。在臨床工作中加強護生防護技能培訓,規范護生的操作行為。進入污染區或接觸患者均應穿隔離衣、戴口罩、帽子并每天更換。接觸呼吸道感染患者,一定要戴好口罩,同時做好開窗通風、紫外線空氣消毒工作。接觸消化道感染患者手衛生顯得尤為重要,教會護生洗手的正確方法和洗手指針。接觸血液、體液、進行各種穿刺時應戴手套,教育護生一切操作要謹慎小心,防止利器、針刺傷。如果發生針刺傷,不要驚慌,立即告知帶教老師,并按照感染性疾病預防要求立即將血液擠出,用3%的碘伏消毒,然后根據感染病原進行相關的防護。嚴格醫療廢物的分類收集, 針頭、刀片、藥瓶等銳利廢物放于防滲漏、防穿刺的利器盒內,禁止將用后的一次性針頭重新套上針帽。
5 培養學生的獨立工作能力
在校學習,主要是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大量操作技能靠臨床實習來培養。由于課堂教學與臨床實踐的差異,以致護生最初面對臨床上出現的諸多問題時不知從何入手,感到學非所用,或出現動手不動腦的現象,即使部分在校成績十分優秀的護生,也不能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于臨床實踐。臨床護理工作技能強,操作多,工作繁瑣,責任重大,服務要求要細,時間連續性強,常使護生無從適應。護生常常只愿學習打針、輸液等技術性操作,輕視翻身、拍背等生活護理。帶教老師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實習帶教中,要求老師本著一切從嚴要求的原則,以身示范,所有的護理操作正規化、標準化,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程和消毒隔離制度,不能疏于檢查學生的實際落實情況和效果。要讓學生多操作,不能放任不管,要做到放手不放眼。護生參加輪班制,帶教老師要充分利用時間,通過各種途徑有針對性、目的性地將護理、操作重點、難點教授給護生,如晨晚間護理時,用正規熟練的操作進行示范或教授,護理查房時選擇典型的病歷討論,使學生能將學到的知識和實踐緊密結合,在實踐中得到理解和驗證。
6 指導學生做好臨床藥物治療
護理工作是一項高風險作業,與患者的生命關系十分密切,藥物治療時護士必須熟悉臨床用藥知識,正確掌握輸液速度,根據患者的病情、年齡、體質狀況和精神狀況等個體差異進行調節。掌握搶救藥物的應用,特別是有些藥物在靜脈給藥時有特別規定。注意藥物配伍禁忌,做好用藥后觀察,注意用藥后是否有不良反應。
7 指導學生護理文書的書寫
隨著醫療改革的不斷深化,患者的自我保護意識不斷增強,醫療糾紛已經成為社會和的問題,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醫療糾紛,醫務人員必須增強法律意識,學會自我保護,醫療文書的質量往往會影響到醫療糾紛的結果。因此,在學生的實踐過程中,帶教老師利用空余時間帶領學生學習《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和《醫療文書的書寫規范》,讓學生感受到自身與法律的關聯,體會到法律的神圣和尊嚴,讓學生反復練習護理文書的書寫,嚴格把關,堅持客觀、全面、真實、準確完整的原則。強調醫療文書不能丟失、涂改、隱匿、偽造或銷毀。
8 重視護生素質培養,強調護士禮儀在臨床工作中的重要性
帶教老師首先要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不斷加強自我修養,引導護生對待患者如親人,在對患者實施護理的過程中態度要和藹,有禮貌。并要求做到語言文明,注重儀表,從思想上重視熱愛護理專業,珍惜患者的身體及生命。讓她們知道護理工作質量直接關系到治療的效果和目的。端莊的儀表與優美的體態,實際上是一種無聲的語言,再加上和藹的態度,微笑的表情,動聽的語言,不但能留給患者良好的第一印象,而且能夠引發患者精神上積極的情感體驗,同時增強患者對學生的信任感。
9 評價帶教質量,總結經驗和不足
【關鍵詞】 膝關節鏡下; 前交叉韌帶重建術; 護理配合
doi:10.14033/ki.cfmr.2016.30.06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30-0108-03
前交叉韌帶又稱為十字韌帶,位于膝關節內,連接股骨與脛骨,能夠有效控制脛骨過度移位,從而保證膝關節的穩定。前交叉韌帶斷裂發生率較高,且主要由于運動損傷所致。膝關節鏡下前交叉韌帶重建術是其主要治療方法,但是手術會對患者造成嚴重的手術創傷,對患者的膝關節造成損害[1]。為了盡量將手術對患者造成的損害降到最低,對其實施有效的護理極為必要。本研究以筆者所在醫院患者為研究ο螅分析膝關節鏡下前交叉韌帶重建術的手術護理配合體會,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筆者所在醫院接受膝關節鏡下前交叉韌帶重建術治療的3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15例,男9例,女6例,年齡21~60歲,平均(39.14±3.45)歲;前交叉韌帶斷裂原因:交通事故導致5例,運動導致8例,墜落導致1例,陳舊性損傷1例;其中左膝4例,右膝11例。對照組15例,男8例,女7例,年齡21~59歲,平均(38.78±3.61)歲;前交叉韌帶斷裂原因:交通事故導致3例,運動導致9例,墜落導致2例,陳舊性損傷1例;其中左膝6例,右膝9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致傷原因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手術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用膝關節鏡下前交叉韌帶重建術進行治療?;颊咂脚P在手術床上,對患者實施腰硬聯合麻醉。固定患肢,并在患者雙側大腿根部上止血帶。在患側髕骨內上角2.5 cm部位給予小切口,使用關節鏡對患者斷裂部位進行檢查,確定前交叉韌帶受損程度,然后對斷裂的前交叉韌帶周圍增生的滑膜組織進行清理。截取對側腿部肌腱,并去除多余的肌肉組織,將其縫合在斷裂處,縫合線使用2#、5#愛惜邦縫線可吸收縫合,然后通過建立骨隧道固定植入物,固定完成后對手術切口進行包扎,結束手術。
1.2.2 護理配合
1.2.2.1 對照組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配合措施,手術前向患者介紹手術流程并準備好手術所需各種器材,進行消毒處理,擺放在無菌器械上;手術過程中密切監測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如發現任何異常,立即分析原因并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手術后為患者安排干凈整潔的病房,定時進行打掃,將溫度和濕度調整到適宜范圍內。密切關注患者各項生命指標的變化情況,針對患者的癥狀予以相應的處理。監督患者定時服藥、接受治療。認真解答患者及家屬提出的問題。
1.2.2.2 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綜合護理配合措施。包括手術前護理配合、手術中護理配合和手術后護理配合。
手術前護理配合:手術前護理配合包含患者心理疏導和手術準備兩方面內容。首先護理人員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狀況、心理狀況,以患者的病情為基礎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向患者詳細講解手術流程、手術原理,并向患者講解成功的手術病例來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此外護理人員必須嚴格遵守手術相關要求準備手術。膝關節鏡下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必須在無菌環境下進行,手術之前護理人員必須對手術室進行全面消毒、殺菌處理,此外護理人員必須準備好膝關節鏡光學系統與專用器械、電動止血儀、電鉆、刨削系統、袋裝生理鹽水、止血帶、愛惜邦縫合線等手術器材。并在手術前一天與手術醫師確認。
手術中護理配合:進入手術室后立即為患者建立靜脈通道,配合麻醉醫師為患者完成硬腰聯合麻醉。并檢查各個手術設備是否連接完好,打開各手術儀器,調節好相應參數,以便手術醫師盡快進行手術。手術過程中密切監測患者各項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止血儀的止血效果、影像儀器的清晰程度。及時進行調整和處理。手術結束后關閉手術儀器。在這一過程中護理人員必須做好手術醫師的手術配合工作。如手術醫師在進行取腱縫合時,護理人員要及時準備好濕鹽水紗布將縫合好的移植物包好備用;手術醫師在建立骨隧道時護理人員要及時遞送刨刀等手術器材,在膝關節鏡下診斷完成后要及時調整瞄準器。
手術后護理配合:手術完成后護理人員要幫助患者松開止血帶,并護送患者回病房,密切關注患者各項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根據患者自身行為習慣及病情狀況為其制定合理的飲食方案、作息時間表及康復訓練計劃。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Lysholm評分水平和護理滿意度評分。使用Lysholm評分量表對患者的膝關節功能水平進行評估。分數越高患者的膝關節功能水平越好[2]。使用筆者所在醫院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對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滿分100分,分數越高,滿意程度越高。
1.4 統計學處理
所得數據使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用字2檢驗,P
2 結果
2.1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Lysholm評分比較
手術前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Lysholm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是手術后觀察組患者的Lysholm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平均評分為(83.58±3.42)分,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平均評分(67.26±4.82)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0.695,P
3 討論
前交叉韌帶斷裂是一種較為多見的膝關節損傷,嚴重影響患者的運動功能和生活質量[3]。膝關節鏡下前交叉韌帶重建術是一種新興的前交叉韌帶斷裂治療方法,具有創傷小、疼痛程度低等特點[4]。但是手術會對患者的膝關節造成直接損傷,增加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影響預后水平。而且手術對患者的損害程度會隨著手術時間的延長而加重[5]。因此手術過程中采取C合手術護理配合措施縮短手術時間,提升手術質量極為必要。
膝關節鏡下前交叉韌帶重建術的手術要求較高,要求保證手術全程的無菌化,而且對于操作者的操作熟練度和鏡下視野的清晰度均有較高要求[6]。這就要求手術前、手術中護理人員必須做好全程消毒滅菌工作,保證手術環境的無菌化[7]。此外手術操作者的操作熟練度在很大程度上與護理人員的配合度有關,因此護理人員必須在手術過程中與手術醫師保持高度的默契,及時為手術醫師提供所需手術器材并對手術細微環節進行精細處理[8]。最后,鏡下視野的清晰度是決定手術操作質量的關鍵,對其角度進行適時調整。
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在手術過程中實施綜合護理配合措施,從手術前到手術后護理人員對患者及手術各環節進行全面護理干預,手術前做好手術的各項準備工作,手術中與手術醫師保持高度契合,手術后對患者進行全面護理。本研究結果顯示采用綜合護理配合措施的觀察組患者的術后Lysholm評分和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對膝關節前交叉韌帶斷裂患者實施綜合護理配合措施能夠極大的提升患者的膝關節功能水平和護理滿意度,效果顯著,值得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丁亞飛.膝關節鏡下前交叉韌帶重建術的護理配合[J].中國實用醫藥,2012,7(32):216-217.
[2]李亞琴.膝關節鏡下前交叉韌帶重建術的護理配合[J].吉林醫學,2011,32(32):6930-6931.
[3]任鑫.綜合康復護理在膝關節鏡下自體肌腱移植前交叉韌帶重建術中的應用[J].中外醫學研究,2015,13(7):109-110.
[4]張榮.淺談膝關節鏡手術的護理配合[J].心理醫生,2015,21(6):60-61.
[5]李亞妹,陳元芝,徐燕嬌.膝關節鏡下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圍術期護理[J].臨床醫學工程,2012,19(2):279-280.
[6]秦曉梅.經關節鏡膝關節手術的護理配合[J].中華全科醫學,2010,8(10):1335-1336.
[7]陳春麗,馮軍,楊琪娜.膝關節鏡下交叉韌帶重建術的手術配合[J].中華全科醫學,2010,8(12):1638-1639.
【關鍵詞】 綜合康復; 膝關節鏡; 自體肌腱移植前交叉韌帶重建術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5)7-0109-02
doi:10.14033/ki.cfmr.2015.07.053
近年來,臨床研究和報道結果發現,膝關節鏡下自體肌腱移植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在臨床治療膝關節損傷的過程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和臨床比較優勢[1-2]。而臨床針對膝關節鏡下自體肌腱移植前交叉韌帶重建術患者實施有效的綜合康復護理可顯著的提升整體臨床治療效果,有效促進患者膝關節功能的恢復。在此背景下,本文從筆者所在醫院的臨床實際出發,對實施膝關節鏡下自體肌腱移植前交叉韌帶重建術治療的患者實施綜合康復護理措施前后的相關情況進行了比較研究,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入選對象均為筆者所在醫院臨床收治并實施了膝關節鏡下自體肌腱移植前交叉韌帶重建術的患者,入選對象共計134例。134例入選對象入院治療時間均為2012年12月-2013年12月。134例入院對象的臨床基線資料如下:男84例,女50例;年齡17~47歲,平均(30.23±4.34)歲;急性損傷34例,慢性損傷100例。
1.2 綜合康復護理措施和方法
根據患者個體自身的情況(主要包括患者的體重、年齡、損傷情況等),有針對性地制定康復訓練計劃,并由專人負責指導實施[3-4]。心理護理措施:對患者的病情、手術治療方式、康復訓練注意事項等內容進行定期的宣講,并通過對成功案例的分析總結來提升患者對全面康復的信心。對患者存在的各種疑慮進行及時的解答和分析,對患者不良的抑郁和焦慮情緒進行疏導和有效干預[5-6]。術后護理措施:對患者實施手術后各項情況進行觀察和監測,對出現的各種問題進行及時處理。采用冰敷的方式來緩解患者膝關節的疼痛、腫脹等癥狀。相關醫護人員要向患者介紹冰敷的具體過程、目的和注意事項等?;颊邔嵤┦中g治療后可馬上給予膝關節支具固定,并根據患者個體的康復程度對活動范圍進行適當的調節[4]。功能鍛煉:一般情況下,患者實施手術治療后3 d可配戴膝關節功能支具進行免負重行走,兩周后部分負重行走。術后四周,棄一拐后借助單拐步行,恢復日常基本活動。三個月后棄拐獨立行走。
1.3 觀察指標
將患者實施綜合康復護理措施前后的Lachman試驗陽性率、軸移試驗陽性率作為本次研究的觀察指標。
1.4 統計學處理
研究中均采用PEMS 3.1 for Windows軟件包進行數據的分析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分析計數資料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2.1 實施綜合康復護理措施前后Lachman試驗陽性情況比較
實施綜合康復護理措施前Lachman試驗陽性率顯著高于護理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87.2196,P=0.0000),見表1。
2.2 實施綜合康復護理措施前后軸移試驗陽性情況比較
實施綜合康復護理措施前軸移試驗陽性率顯著高于護理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102.2632,P=0.0000)。見表2。
3 討論
按照人體解剖學的原理分析,膝關節前交叉韌帶是維持關節穩定性的重要因素。而對于膝關節損傷而言,其中有較大規模和比例的人群屬于前交叉韌帶斷裂。一旦患者出現了前交叉韌帶斷裂的現象,往往會導致患者膝關節不穩。從而進一步對患者下肢肌肉產生不利影響,最終可誘發患者出現骨關節炎。在臨床研究領域中,隨著相關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醫療條件的顯著改善,膝關節鏡下自體肌腱移植前交叉韌帶重建術逐漸在臨床實踐過程中得以應用和推廣。這種手術治療方式降低患者手術過程中的不適感,同時提升了治療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患者手術后的整體效果更好。
相關同類文獻[7-8]報道發現,對于實施膝關節鏡下自體肌腱移植前交叉韌帶重建術患者實施有效的綜合康復護理才能確?;颊咝g后肢體功能的有效康復。筆者所在醫院不斷總結臨床經驗,參考了國內外同類研究和報道結果中的優秀做法,結合筆者所在醫院實際情況提出了針對關節鏡下自體肌腱移植前交叉韌帶重建術患者的綜合康復護理措施。從研究中的比較數據上分析,患者實施綜合康復護理措施后Lachman試驗陽性率和軸移試驗陽性率水平均得到了顯著的降低,而這一結果與國內外同類報道相符[4-5]。
總之,對膝關節鏡下自體肌腱移植前交叉韌帶重建術患者而言,有效的綜合康復護理措施效果良好,可以顯著促進患者膝關節相關功能的恢復,是臨床實施康復護理的理想方案之一。
參考文獻
[1]周秋英,伍敏琦,鄭民慶.膝關節鏡下自體肌腱移植前交叉韌帶重建的康復護理[J].當代醫學,2009,15(3):131-132.
[2]孟險峰,周磊,崔正禮,等.關節鏡下膝關節交叉韌帶斷裂重建術[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9,17(13):1038-1040.
[3]姜侃,孫榮鑫,鐘廣軍.膝關節鏡下股骨橫穿釘內固定自體N繩肌腱移植前交叉韌帶重建術[J].北京醫學,2011,33(11):938-940.
[4]張明,王巖峰,韓曉銳.關節鏡下膝關節前交叉韌帶斷裂同種異體肌腱重建術的臨床研究[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1,19(6):445-447.
[5]李光旭,李棋,李智堯.關節鏡下自體N繩肌腱雙束解剖重建前交叉韌帶的臨床療效[J].中國骨傷,2012,25(11):923-927.
[6]楊世杰,張俊峰.關節鏡下同種異體肌腱重建前交叉韌帶斷裂的臨床分析[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2,21(18):111-112,114.
[7]任振峰,劉後賓.膝關節鏡下前交叉韌帶損傷的解剖特點與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3,8(22):13-15.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332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4-2074-01臨床實習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重要途徑,是學校教育的深化和延續,是由理論到實踐的重要階段,是從課堂到醫院,從學校到社會的重要步驟,是護士職業道德、臨床思維、臨床技能形成的重要時期,所以,良好的實習階段對培養一個優秀的護士有著重要的作用。通過我對近幾年的臨床帶教,總結了一些經驗和方法,現報告如下:1成立帶教管理小組,選拔帶教老師
1.1為了能夠保證護生的實習質量,科室成立帶教管理小組,由護士長、總帶教老師和分帶教老師三級人員組成,總帶教老師要求資深高的護士,具有一定的教學和組織管理能力,帶教經驗豐富,并能根據實習教學大綱制定自己科室的帶教計劃和目標,分帶教老師要求臨床經驗豐富,專業水平高,素質好,有一定的臨床帶教經驗及熱愛帶教工作,并能根據帶教計劃實施帶教,科室應采用競聘上崗的方式,從中選拔優秀的帶教老師,提高科室帶教質量,使護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得到更好的學習和實踐的機會。
1.2定期對帶教老師進行新業務、新知識的培訓以及理論知識學習,組織帶教老師進行帶教經驗交流,請教學經驗豐富的護士長或帶教老師進行全院性學術講座、經驗介紹,將帶教體會與大家分享,提高帶教老師的帶教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教師以身作則,工作態度認真嚴謹,嚴格帶教。[1]2制定合理的帶教計劃
首先合理安排實習時間和帶教內容,這是決定帶教質量極其關鍵的一步,因此,在有限的時間內根據科室的特色合理安排帶教計劃。
第一步:熟悉環境(1-2天),學生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心理有些緊張,總帶教老師首先帶領學生熟悉工作及病房環境,布局及常用物品放置位置,以及科室的規章制度等,帶教老師態度要和藹,消除學生緊張情緒。
第二步:集中帶教(2-7天),此階段由總帶教老師向學生講解本病區疾病的特點、治療、護理常規,常用藥物作用、副作用、以及各項基礎護理操作、急救流程等,老師示范,學生進入練習,然后老師再進行初步檢查,對于學生的不足之處再進行講解,學生找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加以改正。第三步:疾病護理(6-20天)在分帶教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實際操作以及整體護理,老師要做到防手不放眼,一對一帶教。每周進行一次護理講座,參加病人的急救、患者出入院的健康教育、臨床治療、基礎護理、晨晚間護理等。
最后:實踐提高(18-25天)學生已經對科室疾病的護理知識已經掌握,然后參加科室疑難病例討論以及護理大查房,開展查房前,護士長或帶教老師會安排查房的對象,使護士或實習學生提前進行資料檢索與查閱,準備相關知識與信息。同時,計劃查房的組織形式、參加人員、具體步驟及詳細內容,做到有準備、有目的、有重點和有標準[2]。可以自由發言,提出護理問題及護理措施。帶教老師最后總結。出科時每個護理生各自選擇一個病例,組織一次護理查房,這樣可以增加護生對本科室疾病的了解,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實習效果。帶教老師對于護理實習生的表現、學習情況,以及考核情況做出總結。3培養護生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精神
對于剛剛走出校園的實習生來說,他們很單純,進入醫院實習后,在短時間內要進行角色轉換,要接觸到不同文化、不同階層、不同需要的患者,這就需要我們每一位帶教老師不斷的引導學生,加強思想教育及愛崗教育,培養她們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精神,求真務實的工作態度,一切要以病人為中心,帶教老師要以身作則,起到帶頭作用,正確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白衣天使的形象。4因材施教,培養學生工作能力
在整個實習過程中,總帶教老師對每一個實習護生知識水平、個人素質、反應能力、心理素質等方面進行總結,分帶教老師根據所帶學生的特點,制定出教學計劃及方法,調動她們的積極性,激發她們的潛能,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綜合分析患者病情,判斷問題、勤動手、勤動口,要養成大膽提問的好習慣,對患者提出護理問題及護理措施,善于觀察病情,善于發現護理中的不足,及時補充。還要培養她們與患者及家屬溝通的能力,實習學生大多數是本科學歷,理論知識很豐富,要多培養她們溝通的技巧,引導護生從患者角度出發,體現患者的獨特性,尊重患者,以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護理是一個很繁瑣、很謹慎的工作,不僅要教會學生怎樣做,還要教會學生用心做,要善于觀察患者,及時發現問題,遇事要冷靜,學會認真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5教學效果的評價
實習學生即將出科,需要對實習學生進行評價,采取雙向教學評價,即科室護士對實習學生進行考核,每位實習學生對帶教老師進行評分[3],也可以寫出帶教中的不足,對老師和實習學生的雙向評價進行總結,對學生寫下實習評語,同時,學生對老師提出的帶教不足,要進行總結,重新修訂帶教計劃以及帶教方法。
總之,臨床帶教是教學醫院的一項重要工作,帶教老師要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學習,不斷總結經驗,提高教學水平,以一個優秀的醫務工作者來嚴格要求學生,為醫療行業培養一批更加優秀的人才而努力奮斗。參考文獻
[1]楊霞.新形勢下護生臨床帶教體會[J].內蒙古中醫藥,2012,31(14).
1幫助學生熟悉環境、規范禮儀
帶教老師首先將醫院環境、各項規章制度、工作特性、物品存擺放處及工作時間安排等介紹給實習生,帶教老師嚴格規范實習護士著裝及儀表,嚴格執行醫院和科室的各項規章制度,按時上下班,不遲到,不早退,不缺崗,嚴格值守各自的崗位,如有事需按規章請假。向實習護士講解工作中的任務,消除他們對新環境、新制度的緊張、恐懼心理。帶教老師應因材施教,消除實習護士的各種顧慮,帶教老師向學生教授內容時態度要和藹可親、耐心、溫和,對他們應給予關懷和理解,帶教老師要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言行影響和鼓勵學生,不諷刺挖苦學生,在學生面前樹立良好的護士形象和工作形象。操作時做到“四輕”操作輕、開關門窗輕、說話輕、走路輕。說話溫和、尊重患者、微笑服務。同時,帶教老師還要向實習護士講授工作中應謹慎,說明危險醫療與患者、自身及醫院的利害關系,增強他們的責任心及法制觀念。
2 提高帶教老師的素質
2.1帶教老師既要有專業的護理知識、臨床護理技術,又要有良好的醫德、醫風,帶教老師不良的言行舉止會給實習護士造成影響,使他們將不好的習慣帶到實際工作中。帶教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講求優質的教學方法,將自身的護理經驗傳授給學生,在學生面前樹立良好的榜樣。此外,還有的帶教老師放手又放眼,實習護士的差錯沒有被及時指出或糾正,不但會產生安全隱患,而且會引發護患糾紛。在帶教過程中,結合遇到的病情變化,主動向護生傳授知識和經驗。
2.2言傳身教,用自身的熱情感染學生 實習護士對新環境通常會產生陌生和緊張感,這時,帶教老師若不能給予實習護士適當的溝通和理解,必將對他們今后的實習表現和發揮產生一定的影響。帶教老師應與實習護士融為一體,用自己的工作態度和工作熱情去鼓舞和感染學生,若實習護士遇到疑難問題,帶教老師應耐心、詳細、準確的解答,對自己不確定的知識認真查閱資料和文獻。
2.3嚴格遵守操作規范 帶教老師應從學生第一天到護理室、第一次操作示范時,就嚴格遵守各項操作規范。帶教老師以身作則,有針對性、有目的性的啟發、引導實習護士,將護理工作中的重點、難點詳細的傳授給學生,加強實習護士的規范操作意識,在帶教過程中應堅持“放手不放眼”的原則,要做到給學生多鍛煉的機會,又不能放松對學生的監督。
2.4帶教過程中教師應善于總結 首先總結自身存在的問題,不要一旦出錯就在護生身上找原因;總結護生存在的問題;就總結的問題進行改進;根據不同學歷、理論基礎、實踐能力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因材施教。
2.5放手不放眼,培養創新意識 帶教老師應盡可能地讓實習生動手操作,在患者不允許的時候要多鼓勵學生,以免患者的不信任感使實習生失去信心,必要時可讓學生在自己身上做簡單的操作練習。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斷提出新問題,要求學生自己思考解決辦法,培養實習生的動腦能力和創新意識,對護理工作產生興趣。
2.6增強服務意識,多與患者溝通 帶教老師要培養實習護士將“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落到實處。鼓勵學生與患者主動溝通,穿刺失敗后主動的道歉。帶教老師定期給實習護士講課,講課內容可包含護理室常見疾病的保健預防知識、常用藥物的作用及注意事項、交流與溝通技巧及護理方面的法律法規等。指導實習生為患者做一些宣教,如一些常見病的預防保健知識、常用藥物的相關知識,即可鍛煉與患者溝通的能力,也能獲得患者的信任。
2.7嚴格出科考試 帶教老師可以利用考試的形式,對實習護士本階段學習過程的學習成果進行一次考核,了解實習護士對護理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鼓勵那些掌握熟練的學生,對掌握欠佳的學生,帶教老師可依據個人情況給予特別指導和練習。
2.8傳授技術,更是傳授品德 帶教老師不良的言行舉止會給實習護士造成影響,使他們將不好的習慣帶到實際工作中。護理人員的品德與患者的利益息息相關,帶教老師既要向實習護士講授知識、技能,關心學生生活、學習中的困難,又要以優秀的品質感染學生,才可使實習生把所學真正的學以致用,對護理工作充滿憧憬,建立信心。
3體會
通過對實習護士的臨床帶教工作,筆者體會帶教老師本身應具備較高的素質,應當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嫻熟的操作技能、認真負責的帶教意識和良好的溝通技巧。調動學生學習熱情,激發實習護士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她們順利走向臨床第一線,成為一名高素質的護理人才。
1帶教的目標和內容
神經內科的患者的特點是急、危、重?;A護理多、重、煩。所以護理要求特別高。對患者不但要細心、耐心、還要有責任心和愛心。護生在我科實習時間為6周,因此我制定了具體的知識目標和技能目標。要求了解、熟悉、掌握的知識、內容和操作技能如下:①了解神經內科護士基本要求和素質。②了解患者在住院期間的心理活動做好健康教育。③了解電腦處理醫囑的程序。④熟悉神經內科各種疾病的名稱和護理常規。⑤熟悉各種護理記錄的書寫。危重患者搶救的配合及病情的觀察。⑥掌握腦出血和腦梗塞急性期及康復期的護理重點。⑦掌握基礎護理,中醫技術操作。特別以下幾種護理操作更為重點:鼻飼法,壁式給氧法,穴位注射法及預防壓瘡護理。⑧大專及本科生還要求每人寫一份護理病歷。實習結束前進行理論及護理技術操作考試。并要求完成實習小結。
2帶教方法
2.1第1周熟悉及轉變角色階段:學生從學校到醫院,從學生到護士,大部分學生無法適應新的角色。帶教老師幫助她們克服心理障礙,及時與學生進行思想溝通,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輕松愉快地學習。因此護生入科的第1天,由護士長或帶教組長介紹本科概況、環境、布局、物品放置情況,本科的規章制度,各級人員及各班職責,消除陌生感。第2~5天重點是學習護士的職業道德規范,學習各項規章制度,使學生深入了解神經內科工作規范。重點掌握生活護理和基礎護理操作技能,強調查對制度,無菌技術操作原則是護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2.2第2~5周臨床實踐階段:采取“一對一”的專人帶教方式選派經驗豐富年資高的護士帶教,讓護生參加白班、夜班值班工作,全面掌握神經內科的護理知識。學會??谱o理。在實習過程中帶教老師應不斷鼓勵護生地提出問題。總結工作經驗,整體護理貫穿始終。協助護生搜集資料,做出護理診斷,書寫護理病歷;利用夜班空閑時間指導護生護理文書的書寫。本院使用計算機處理患者一切信息。因此,還要教會護生用電腦過醫囑,輸三測單,寫交班,處理出入院病歷等等。除根據帶教計劃完成本情況結合實際隨時增加講授內容。
2.3最后一周進行終末考核:實習期末,要對護生進行一次基本技術操作考核和整體護理理論考核,考試內容覆蓋全部實習計劃要求內容,帶教老師認真填寫實習鑒定,總結實習情況,征求護生對帶教的意見和要求,不斷改進帶教方法,提高帶教質量。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1-6605-02
隨著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及我國護理教育事業的發展,對未來護理人員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護理質量及護士專業素質很關鍵的一步在于臨床帶教的效果[1],臨床帶教是護理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護理人才的關鍵階段,臨床教學質量好壞直接影響著所培養護理人員的素質高低[2]。NCU是對神經科疑難、危重病人進行病情監測和積極治療、搶救的科室,護理工作具有很強的高危性、突發性等特點。2012――2013年我科在護生中嘗試改進的帶教方法,效果明顯,現總結如下。1資料與方法
1.1對象選擇2012年6月――2013年4月入NCU的護生共84名,男4名,女80名,大專68名,中專16名;年齡16-26歲,平均20.86±1.68歲,實習時間為1個月。隨即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兩組,每組各42名,兩組護生性別、學歷、年齡、專業成績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帶教方法對照組采用傳統的帶教方法,由總帶教老師介紹環境后隨機分配至帶教老師,實施一對一帶教。實驗組①入科后前兩天有科室總帶教老師實施集中教育,主要介紹科室環境,NCU常見疾病護理常規、示范??撇僮骱蛯W習相關儀器和設備的使用等;第三天隨機分配帶教老師,有帶教老師實施一對一帶教,期間,科室總帶教通過觀察,護生、帶教老師的反映,總結護生在實習過程中的各種問題,在實習第24天時,組織護生進行階段反饋、總結再強化培訓,再實施一對一帶教。②帶教過程中,科室要求帶教老師,多給護生肯定和鼓勵,以期待代替批評,注意抓取機會去多多稱贊他們,增強他們的自信心。③帶教老師,每天提供護生一個知識點、一個問題,或者在操作中給他們制造點小意外,讓他們帶著問題,回去查看理論知識去分析、解決問題,并在以后的示范帶教中,加深其理論知識的掌握。④總帶教老師,注意關注護生各方面的動態,對于情況特殊的護生及時給予心理疏導,實施因人施教!
1.2.2評價方法采用問卷調查、理論考試、操作考試三者相結合。分別在護生出科前發放調查問卷,調查問卷主要是護生對醫院、科室、帶教老師三方面滿意度的評價,其中對醫院和科室的滿意值各占30%,對帶教老師的滿意值占40%;理論考試均為NCU的相關??浦R;操作考試為科內統一的護生考核項目:口腔護理、吸痰操作、鼻飼操作、中心靜脈壓的測定、心電監護儀、呼吸機、除顫儀;三項考試均實施百分制。
1.3統計方法所有調查數據采用統計軟件包SPSS10.0進行t檢驗,P
2.1兩組護生調查問卷(滿意值)評分比較見表1。
3討論
3.1入科前的環境介紹及科室基本知識的講解,是實習的良好開端護生面對監護室這樣一個緊張而又有高技術高要求的環境,面對危重癥患者病情復雜多變的狀態及各種管路、儀器設備的廣泛應用,他們往往感到不知所措。入科的講解大大減少了護生無頭緒的情況,減少對陌生環境、儀器的恐懼心理,使護生開始下臨床學習有的放矢。階段性總結、反饋是給護生一個自我評估的機會,讓他們自己總結出在臨床工作中學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問題、哪些問題已解決、哪些問題尚未解決等,而后,由總帶教針對護生的反饋,再進行強化培訓,使護生在最后幾天臨床工作中把所有問題都解決,圓滿完成實習。
3.2帶教老師的態度對護生影響很大因此,總帶教老師在實驗組集中培訓兩天的同時,把護生的基本情況告知帶教老師;科室要求,初次見面時,帶教老師要對護生優點進行表揚,例如性格外向的護生稱陳贊其溝通交流能力強,性格內向的護生稱贊其踏實穩重等,實際操作中,帶教老師抓住每一個機會挖掘護生的閃光點稱贊他們,在“放手不放眼”的原則下,給他們提供實際操作的機會;大大提高了護生的自信心,加強了動手操作學習興趣。
3.3帶教老師給實驗組提的問題,制造的“意外”,很好地激發了護生的斗志,使護生由傳統的“要我學”變成“我要學”,鍛煉了其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教會了護生要從多角度思考問題,想到盡可能多的可能性,再進行分析歸納,使護生在今后的職業生涯中,即使遇到了真正的突發意外情況,也不會驚慌失措。
3.4現今護生大多都是90后,獨生子女,由家里的“小皇帝”待遇到臨床去“伺候”病人,個別護生心理上產生抵觸心理,帶教老師的心理疏導和正性的引導,使他們更好地適應臨床工作,進入護士的角色。4結論
臨床護理帶教是護理教育中重要的一個環節,對培養護生的專業技能和升華理論知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培訓方法的選擇是規范化培訓的核心,本文數據表明,NCU改進后的護生帶教方法,大大提高了護生的帶教質量,效果明顯,值得參考。參考文獻
[關鍵詞] 心內科;臨床護理;實習生;511帶教方法;創新方法
[中圖分類號] R473.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4)01-156-03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護理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這就要求培養專業素質高的護理隊伍。臨床實習是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重要的環節,是實習生將理論知識用于實踐,培養自我良好職業道德的重要過程[1-2]。作為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臨床帶教質量直接影響著實習生綜合素質。為對心內科臨床護理實習生帶教的創新方法及效果進行研究,筆者對在我院心內科88名實習生進行分組研究,分別給予不同的帶教方法,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院心內科2011年2月~2013年2月期間實習生88名,均為女性。年齡16~20歲,平均(18.5±2.1)歲,其中中專生9例,大專生45例,本科生34例。將實習生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兩組實習生年齡、基本資料及帶教內容進度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比較。
1.2 方法
對照組實習生接受傳統帶教方法,帶教老師對實習生的護理學習進行指導,根據實習生遇到的問題進行及時解決及引導。研究組患者在此基礎上采用“511帶教法”,即5個制度、1個會議、1本手冊。具體如下:(1)5個制度。①入科教育,實習生進入科內后,護士長將科室分布、科室環境、收治的病種、優質護理示范病區要求、行為規范、要求及勞動紀律等告知實習生,并安排經驗豐富、專業知識過硬的護士帶教,對患者住院全部流程進行講解,與實習生進行充分的交流,使其能夠盡快熟悉工作環境,增加掌握知識的自信心。②為了確保授課質量,由我院高年資護士、護士長及醫生對需要講授的知識試聽,并進行審核把關,共同商討講授重點。③理論授課,根據心內科常見病種、授課內容及實綱對可能遇到的護理問題對實習生進行詢問,使其獨立思考,同時針對實際制定相應的護理措施及計劃,分別在固定時期由專人進行集中授課,在講授中突出本??铺攸c。④實際操作,根據講授進度,將涉及到的護理操作項目名稱標注在手冊上,帶教老師在每周按照計劃引導實習生完成帶教項目,嚴格跟班負責制,實習生操作時在旁觀察指導,避免實習中事故產生。⑤雙向考評,實習滿4周后針對實習生理論及實踐操作進行考評,不合格實習生需補考,出科前,帶教老師對護理生進行評分,護理生對帶教老師評分。(2)1個會議,每周日召開實習生座談會,由實習生對實習情況進行總結匯報,對遇到的問題及時反饋,并針對實習生提出的意見及建議進行歸納采集,對于存在的不足及時進行糾正,帶教老師將下周學習目標告知實習生。(3)1本手冊,針對心內科室??铺厣贫ā缎膬瓤谱o士實習手冊》主要內容有??撇僮鳌v次考試成績、師生互評內容等,帶教老師帶教實習生進行操作時,需遵循由易及難的流程,護士長每周五對實習生完成情況及操作流程等進行檢查,并對實習生提問肺水腫、心衰等吸氧操作事項等專業知識,要求實習生熟練掌握心內科急癥的護理流程。
實習生在實習中,帶教老師要鼓勵實習生充分思考總結,對病情進行觀察,自己總結好的護理措施及方案,使其能夠將理論與時間結合,比如在為患者提供抗生素等藥物時,可啟發學生思考常見抗生素藥物有那些,可能引起的不良反應及處理措施等。在所有實習生出科前,帶教老師可引導實習生一起交流總結,對于實習中出現的問題及遇到的難點等進行詢問與溝通,同時給予有效指導。帶教老師將實習生實習中的成效及不足等進行總結,鼓勵其改進及建立良好心態投入工作中。
1.3 觀察與考核
對實習生技能操作成績、理論知識及對帶教滿意度進行調查。其中操作成績及理論知識各為100分,得分與掌握程度呈正比。對帶教滿意度分為3個等級:非常滿意、滿意及不滿意,總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均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表示,計數資料采用t檢驗,組間對比采用x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實習生理論知識及技能操作得分比較
研究組實習生理論知識及技能操作得分均明顯優于參考組,數據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實習生對帶教滿意度比較
研究組對帶教滿意度為97.7%,對照組對帶教滿意度為81.8%,數據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臨床護理教學是護生接受護理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其角色轉變的重要時期[3],心內科臨床護理質量直接影響著患者的治療、康復及護理,這就對實習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實習生在護理中存在較多問題,嚴重影響實習生的實習效果,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1)進入實習生角色難度較大,從學校到工作崗位跨度較大,實習生常出現較大恐懼感及陌生感,而心內科患者多屬重癥患者,工作壓力及工作難度較大[4],護生會出現較大的壓力,在實際操作中退縮,很難融入護生角色。(2)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個別帶教教師法律意識淡薄,隱瞞患者,護生在操作中未得到患者同意即進行操作,或者護生出現操作失誤時,未能及時解釋,導致患者出現不滿情緒[5]。一些帶教教師在帶教過程中,徹底放眼、放手,導致護生獨立操作中出現出現錯誤不能及時解決,埋下安全隱患[6]。同時護生在實際操作中忽視自我防范,對于不甚了解的知識未能及時請教教師,可能引起一定的醫療糾紛。(3)帶教教師教學方式不當也會導致護生實習質量的下降,一些教師在帶教過程中忽視了護生實際操作能力,僅是進行理論教育,或者反之,二者的不均衡[7],導致護生在實際操作中常出現錯誤。受到科室影響,可能出現護生實際操作較少,不僅專業知識實踐能力較差,同時存在一定的溝通障礙。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實習生理論知識及技能操作得分明顯優于對照組,實習生對帶教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P
[參考文獻]
[1] 李秋香.冠心病監護病房臨床護理帶教常見問題及對策[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0,7(13):1398-1399.
[2] 張麗紅,王會敏,周園,等.心內科臨床護理實習生帶教方法的創新與研究[J].武警后勤學院學報(醫學版),2012,21(12):1050-1052.
[3] 張淑娟,王振濤.PBL教學法在心內科臨床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2,10(8):60-61.
[4] 周廷梅,楊曉紅,黃紅蘭.實習帶教方法的創新與研究[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0,20(16):2559-2560.
[5] 陶莉,劉瑩瑩.護生臨床帶教質量管理的創新與體會明[J].護士進修雜志,2007,22(6):544-545.
[6] 馬如婭,董美蓉,李惠玲,等.高職護理專業院校合作人才培養方式的實踐[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2):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