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3篇

時間:2022-12-21 11:43:37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1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3篇,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3篇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篇1

一、后疫情時代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在全球疫情蔓延、世界經濟下行的情況下,黨和政府帶領全國人民積極防疫抗疫,面對疫情防控常態化趨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采取多種形式,完善教育體系。高校應與時俱進,積極培養大學生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四有”新人,充分施展大學生的才華,使其成為現代化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新冠疫情蔓延前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徑相對單一,重形式輕內涵,教育成效并不顯著。這就需要創新思想政治教育途徑,推陳出新改變教育模式。鑒于新冠病毒變異毒株潛伏期長、傳播能力強,在疫情初期要以保障大學生生命安全為首要任務,但由于變異毒株的傳播性強,很難在短時間內恢復正常教學秩序,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應迅速反應,啟動應急防疫預案,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及輔導員投身防疫一線。由于教師數量少,抗疫與思想政治教育兩手抓顯得力不從心。如何做到防疫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雙管齊下,打贏防疫攻堅戰,是當下高校的重要使命。筆者認為,當代大學生富有責任感、具有創新意識,對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引導不僅要進教材、進課堂,更要進學生頭腦。后疫情階段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輔導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客觀上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增強創新意識,彌補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局限性,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內涵。

二、后疫情時代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的重要性

(一)創新思想政治教育路徑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國際國內形勢深刻變化,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臨有利條件,也面臨嚴峻挑戰。黨中央高度重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為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應該積極響應總書記的號召,踏實推進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知識的傳播者和學生成長引路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面向未來,是為塑造人才、培養人才打基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得好、做得實,學生綜合能力才能顯著提升,才能在暗潮洶涌的國際環境中明辨是非。

(二)創新思想政治教育路徑是國家意志的體現

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實踐證明,重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政治優勢,牢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貫徹“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總體要求,突出價值導向、注重精準施策,做到青年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覆蓋,使之緊跟時代前進步伐、適應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需要,引導思想政治教育在創新實踐征程上行穩致遠。

三、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徑

(一)將抗疫精神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疫情進入常態化階段,全國人民在黨和政府帶領下取得抗擊疫情的一個又一個勝利,這就是一堂生動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課。在抗疫過程中涌現出許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和投身抗擊疫情一線的英雄事跡,這些都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最生動的典型案例。高校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陣地,應當加強正面宣傳與輿論引領,通過宣傳抗疫精神及在抗疫過程中體現出來的典型人物和先進事跡,為大學生上好思想政治課,以鮮活案例教育、引導學生學習、思考,培育愛國主義情懷,明確努力方向。新冠疫情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挑戰的同時,也帶來了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機遇,堅持把抗疫精神中的理想信念、時代精神和精誠協作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全過程,培養大學生強烈的新時代使命感和責任感,將抗疫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環節,使大學生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本領、增才干,真正使思想政治教育收到實效。

(二)將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作為立德樹人的主陣地,承載著為大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價值觀的歷史使命。理論課教學是傳統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形式,一直以來,紅色教育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有著舉足輕重的重要地位,要想更好將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應從幾個方面著手,一是將紅色文化教育融入大學生實踐活動中,開展紅色主題宣講會、黨史知識競賽、紅色歌曲演唱會等實踐活動。寓教于樂,增強活動的趣味性,以大學生感興趣的方式促進大學生自覺學習紅色文化。二是建立紅色主題教育基地或紅色教育展覽館,深挖紅色資源,采用線上線下同步的方式,創新活動模式、增加活動內容。積極帶領學生參觀革命圣地、歷史遺跡、各類紀念館,聆聽老英雄人物講革命故事,感受革命先驅的豐功偉績,提高大學生對黨史深入了解,增強大學生的使命感。三是營造紅色校園文化,培養大學生吃苦耐勞,敢為人先的優秀品質。采取宣傳畫廊展示、播放革命歌曲和紅色主題影片,全方位打造校園紅色文化,多角度推進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使學生從紅色文化中汲取奮斗力量,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優化網絡資源,拓寬后疫情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維度

要利用校園網為大學生學習、生活提供服務,對大學生進行教育和引導,不斷拓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間。隨著信息技術高速發展,互聯網技術平臺應運而生,在后疫情時代,互聯網平臺的發展很大程度改善了教育途徑的局限性。互聯網教育是當今最新潮的教育模式,具有便捷性、多元性、隱蔽性的特點,加速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傳播速度,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新方式。但網絡授課也存在思想政治教育下沉不到位,教師與學生距離被拉遠的狀況,這就要求高校正視自身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問題,創新教育路徑,整合優化教育資源,因勢利導轉變學生受教育方式,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活力。筆者認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應集結專任課教師、輔導員與學生一起,在后疫情時代建立授課、答疑、反饋一體的多層次、寬領域教育機制,利用互聯網平臺功能的多樣性將筆試和面試相結合,檢驗知識掌握程度同時提升大學生理論水平。全面優化網絡資源的目的是避免學生死讀書、讀死書,拓寬思想政治教育維度,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快樂,為大學生學習創造良好條件,不斷拓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和空間,形成線上線下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實現立德樹人根本目的的最終目標。綜上所述,落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既要重視日常積累,更要重視后疫情時代教育途徑轉變的新穎性、創造性。近幾年的疫情防控已然顯露成效,彰顯出偉大的抗疫精神,同時也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作為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充分認識到疫情常態化階段開展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重新審視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總結經驗、推陳出新,拓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徑、新模式、新思路,不斷增強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認同感,開拓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作者:馮彥博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篇2

一、優良家風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和面臨的問題

(一)優良家風教育沒有廣泛納入思想政治教育范疇

在現有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材體系中,涉及優良家風的內容很少,幾乎沒有,雖然在有些科目中涉及的許多價值理念和精神譜系與優秀家風內容有重疊、有一致的,但是沒有將優良家風的相關內容作為單獨部分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體系之中。無論在中學還是大學校園中很少開設有關優良家風教育的課程,有關優良家風主題的經典著作市場上也是良莠不齊,具有官方的權威的作品也是鳳毛麟角,這些都不利于優良家風的宣傳和弘揚。然而,據調查數據顯示,大多數大學生都認為優良家風應該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針對“大學生會不會選擇優良家風教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內容”這一問題調查問卷中,有68%的學生會選擇家風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習內容。由此可見,大學生有學習優良家風知識的需求,家風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可行性。然而許多學校在優良家風這一方面的教育有一定缺失,沒有很好地起到一個價值引領的作用。沒有充分挖掘出優良家風資源的教育價值,沒有將優良家風有機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

(二)大學生對優良家風的價值認識不深刻

優良家風對大學生的道德品格形成、好習慣的養成、為人處世方法的學習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優良家風或者紅色家風中所蘊含的理想信念、道德品質、精神實質等都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基本吻合。優良家風和紅色故事中的主人翁正是大學生學習的榜樣,活生生的案例,使思想政治理論課更有親和力和吸引力。通過優良家風的宣傳教育,大學生不僅可以在思想上向優良家風榜樣看齊,而且可以為自己未來家庭的建設打下一個良好的思想基礎,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大學生家庭教育觀、家風建設觀的形成,對他們的健康成長意義非凡。然而,現實狀況是許多大學生接觸到優良家風這一方面的教育很有限,由于他們對優良家風的認識深刻不全面,導致他們對優良家風的教育價值認識不足,進而對優良家風的傳承和創新缺乏責任感和使命感。

(三)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缺乏有效互動機制

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是思想政治取得滿意效果的兩個缺一不可的重要方面。然而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卻處于不同的場所,如果這兩個主體不經常溝通,教育內容就有可能重復或沖突,浪費教育資源。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符合黨和國家的核心價值觀,為學生講述正確的三觀,但是學校不能保證家庭的教育、家風的熏陶也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得家庭教育和學校的教育就是“兩張皮”,沒有形成應有的合力。優良家風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比較單調,缺乏新意。重理論、輕實踐,很難使學生信服,因此要創新融入的方式,調動大學生的學習興趣。當前優良家風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存在教育環境缺乏聯動的問題。具體體現為:在社會方面,存在學習紅色家風的氛圍比較淡薄;在學校方面,存在融入過程注重形式、融入效果不明顯的問題;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長對于優良家風的內容了解有限,對家風傳承不夠重視的問題。因此,在優良家風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面臨著教育方式與教育合力形成的困境。如果能將兩者統一規劃,內容互相補充、理念相互印證、方法相互借鑒,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會翻倍。現階段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還未被納入到一個統一的體系之內,找到一個有效的聯動機制能夠統一思想,統一步調,共同發力。這方面還需要黨和國家進一步重視。

(四)優良家風資源開發利用不夠充分

紅色家風是優良家風的典型代表,首先,雖然紅色家風資源十分豐富,包括老一輩革命家和各代優秀共產黨人的家風家事,他們留下的家書、家訓以及紀念物、紀念場所等,但是,卻存在資源挖掘不充分的問題,主要體現在:紅色家風涉及的主體,即優秀共產黨人數量很多,不僅包括老一輩革命家,而且還包括英雄模范人物,甚至普通的優秀共產黨人,他們所在的地區比較分散,流傳的故事比較難收集;其次,由于收集難度大,相關部門對紅色家風的收集不全面、保護欠妥;紅色家風的英雄模范人物及其后人,為人比較低調、謙遜,他們的很多事跡會被大家漸漸遺忘;最后,對于紅色家風的內涵、價值等研究,專門闡述紅色家風的書籍較少,以及與大學生想政治教育相關聯系的研究也匱乏,導致紅色家風挖掘不充分、研究不夠深入。

二、優良家風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及融入意義

(一)優良家風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

首先,家庭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基本一致,在本質上都是為了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家庭是一個人的人格品質形成的第一場域,對一個人的成長起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家庭對人的教育時間最長、影響最深遠,調查研究發現,社會中許多優秀人才都來自一個擁有良好家風的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家庭教育的最終目的也應該是培養社會需要的綜合能力比較強的優秀人才。其次,優良家風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基本一致,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對大學生的教育和影響。大學生的思想還不夠成熟、認識水平和認知能力都沒有定型,可塑性非常強。這個關鍵時期,是他們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黃金時期。如果能夠將家庭和學校的教育融合起來,形成一股合力,教育效果會大大提升。最后,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內容有重疊的部分,優良家風或者紅色家風中的成長的家庭成員具備家國情懷、誠實守信、無私奉獻、舍小家為大家等精神品質,同樣,思想政治教育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優秀品質。因此,通過優良傳統家風教育可以有效提升大學生的人文素養,有助于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優良家風教育可以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資源,助力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二)優良家風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意義

優良家風蘊含著豐富的德育資源,優良家風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它集中體現了黨和國家的主流意識形態,優良家風中的一些鮮活案例和故事融入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優質資源,不但可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效果,還可以弘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理論自信,豐富思想政治理論,從而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

(三)優良家風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意義

優良家風中孕育的中國精神可以幫助大學生樹立遠大理想、見賢思齊,不斷完善自己。通過優良家風的教育和熏陶,大學生才能形成社會需要的優秀品德,治理好自己的家庭,從而走向社會參與社會治理。優良家風教育有利于構建幸福家庭,促進社會和諧穩定。除此之外,優良家風中的鮮活案例和感人故事也可以豐富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內容,活躍課堂氣氛,提升教學效果。

三、將優良家風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

(一)優良家風教育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對策

首先,學校要積極研發優良家風建設教育的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并納入學生的培養計劃之內,這對于大學生全面、系統地認識和學習家庭教育的內涵具有深刻意義,對未來優秀家長的培養打下堅實基礎。進而也拉近了學校和家庭之間的關系,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推進,有利于優良家風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例如:學校可以開設家風建設選修課、建設優良家風或者紅色家風展覽館、成立優良家風名人大講堂等。學校還可以選派相關專家、優秀教師,根據相關理論研究,規范整理出適合于不同年級學生閱讀的家風書籍或教材,以豐富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體系,指導大學生科學正確地進行閱讀。其次,學校可以發動學生創辦一些弘揚優秀家風的社團,擴大優良家風在學生中的影響力,可以開展以“優良家風”為主題的節目,選出學生身邊具有影響力的優秀家庭。可以邀請他們的家長來學校講述他們的優良家風建設經驗和心得,這對其他同學和家長來說更具有現實的教育意義。最后,學校將家風建設有機融入專業課程中。無論是思政課程,還是其他專業課程,都可以將家風建設有機融入,其實這也是大思政背景下,“三全育人”的要求。我們可以將優良家風或者紅色家風中的經典故事內容巧妙融入,實現思想政治的隱性教育,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二)優良家風融入校園文化建設

校園文化氛圍對大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第一,學校可以定期邀請家庭教育方面的專家、紅色家風研究者,開展講座、教育實操訓練指導課程等,給學生搭建一個學習優良家風,了解紅色家風的平臺。第二,學校可以在實踐活動中融入優良家風故事,例如組織學生參觀紅色遺址、革命烈士故居,走訪優良家庭,參觀著名的家風館、家族祠堂等系列活動,提高學生對優良家風的認識,進而認可優良家風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三,在校園里進行優良家風評選和推薦活動,評選出學生中的“五好家庭”“文明家庭”,用學生身邊的活生生的案例教育他們、影響他們,更有說服力和感染力。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吸收優良家風的價值理念。

(三)加強主流媒體對優良家風的正面宣傳作用

要發揮優良家風的育人作用,就要從主流媒體開始重視對優良家風的宣傳,從傳統媒體到新媒體都應該宣傳優良家風、紅色家風,開辟專欄宣傳報道優良家風的典型案例,引導社會輿論,這對大學生的價值觀有導向作用。發揮基層組織引導作用、樹立社區優秀家庭榜樣標桿、倡導家庭文化宣傳志愿服務。各大主流媒體可以通過各種渠道,如學校官網、公眾號等平臺推送家庭教育指導案例,家風建設經驗分享,家庭教育典型案例、紅色家風故事等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學校還可以在網絡上運用學生喜歡的方式開展以“優良家風”建設為主題的線上評選活動,并以通俗易懂、生動活潑的語言進行宣傳,激發學生們參與的熱情與興趣。

四、結語

首先,優良家風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價值理念的契合性,調查研究表明大學生認為優良家風教育很重要,有必要將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其次,優良家風可以通過納入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體系,有機融入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課堂,豐富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素材,擴大學生優良家風方面的知識面,提高大學生對優良家風價值功能的認知。因此,優良家風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互為補充的功效,可以互相支撐。優良家風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聯系決定了家庭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必然要走一條相互配合、相互彌補、共同發力,合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路徑。

作者:姚菊蕾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篇3

中醫藥文化不僅是開啟中華傳統文化優秀理念的鑰匙,也是其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中醫藥文化的發展壯大對中國人民的身心健康做出了杰出的貢獻,而且還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在醫學領域綻放出更耀眼獨特的光芒。在高等中醫院校中,課程教學作為文化傳播的主要媒體,將中醫傳統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合是中醫藥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特色要求和必然選擇。

一、中醫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價值意蘊

(一)傳承優秀中醫傳統文化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1]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凝聚了中華人民數千年的智慧,匯聚了億萬條溪流形成的滔滔江水,中醫文化就像是在這江水中不斷被淘洗過的寶石,綻放出其耀眼的光芒。[2]中醫藥文化作為優秀傳統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發揮著獨特且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在保護民族的健康過程中無形地將傳統哲學思維、民族思想等傳遞與交流,這不僅有利于中醫藥文化自身的發展,又能提高中華民族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因此,繼承并發展好中醫藥文化就是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中醫藥高校及課堂作為中醫文化傳播的重要陣地,思政教育作為文化傳播的重要武器,中醫藥學生作為中醫文化傳播的主體及先導者在中醫傳統文化的傳播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課程思政教學中引入中醫傳統文化,更有利于中醫傳統文化的傳承。

(二)豐富醫學思政教育內涵

中醫文化作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智慧結晶,承載了百家思想、民族情懷、人文素養等,有著豐厚的底蘊和質感。將中醫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有著重要意義,二者的融合將充分汲取各自的精華內容,摒除各自的糟粕內容實現共同提升。對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大地乃至世界的傳播起到促進作用,也將使其在華夏大地上開出更美麗的花朵。此舉也將激活中醫文化的優秀內涵,使其煥發出更強的生命力,對中國社會的發展以及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新生具有推動作用,更為課程思政的教育創新提供了新的路徑,促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育人策略得到完善。

(三)增強民族文化自信

對中醫文化的自信和認同是作為一名出色的中醫傳人必須具備的條件。文化自信是“四個自信”的基礎,它是指引我們在社會主義道路上前進的一個重要精神支柱,是我們民族為之不懈奮斗的理想信仰、是增強民族文化軟實力的必由之路。思政課堂及思政教育者承擔著立德樹人的重要職責,而文化信念是職責中的重要一項。將中醫文化融入課程思政的重要舉措既可以在理論層面將內涵豐富的中醫文化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相融合,從理論上堅定文化自信;在課堂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又可通過與學生交流的方式將理論內容落到實處,從實踐上堅定文化自信。

二、中醫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優化

(一)充分尊重中醫藥學生的發展規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規律

多年的教育體制改革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豐富了教學經驗,提高了教學效率。在中醫藥文化和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實踐中,也應引入這一有益經驗。即:教師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時,必須強調中醫藥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尊重中醫藥學生的成長規律;認同中醫文化的客觀發展規律和思政課堂的教學規律,在規律的指引下充分發揮教師的引領作用。開展中醫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工作,要充分發揮中醫文化理論體系的作用,達到全方位素質教育的根本目的,要體現人性化、人文關懷,努力實現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必須緊密結合高校思想教育的發展規律,針對不同的學生年齡、不同類型的學生制訂不同教學計劃,并嚴格按照既定計劃穩步實施,避免盲目推進和停滯不前。同時,教師應善于把高等教育與學生自我認知、課程內容和社會環境相結合;強調實踐,舉一反三。把中醫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對于建設社會主義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有著重要意義。因此,這項任務必須從實際出發,堅持學以致用,這既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要求,也是我們黨對青年“一切從實際出發”的根本要求。開展中醫文化與思想政治理論相結合的教學工作,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讓青少年在理論層面上感受到莊嚴的使命、沉重而義不容辭的責任;在實踐層面上,要讓青年真正感受到自身價值和先進性。

(二)加強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渠道的引導與完善

目前,各大高校開展中醫傳統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論教學工作的主要內容有以下六個方面:思想政治理論課、高校黨團組織開展的教育活動、高等院校內各類社團協會的教育實踐活動、班級內部教育實踐活動、學校營造的人文環境影響以及相關教育者的具體指導。以上都是高等院校中實施思想政治教育常用的有效手段。面對當前社會新形勢賦予的新任務,高等院校教師應該把指導重心轉移至引導和完善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渠道,對于不同類型的學生統一規劃培養方案和路徑,充分發揮每一培養功能模塊的合力,提高全方位培養效果。在新形勢下,中醫藥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現代高等院校的知識教育和素質教育具有相同的內涵。因此,在這項工作中,我們應充分重視教育方法的更新以及改進,立足實踐,為各種學歷層次和各種類型的學生開辟不同的培養渠道,同時配備多樣類型的教師,設定多樣的培養目標,施以多樣化的培養方法。如針對研究生,應該將德才雙興的優秀導師置于這一重要崗位,以崇高的人格魅力潛移默化地影響和培養研究生學生樹立高遠的家國天下意識,堅持社會主義根本政治制度和共產黨領導,樂于奉獻祖國、服務社會和人民,敢于攻堅克難,勇于承擔使命;對于普通學生則應以學校、組織教育和輔導員跟蹤教育為主,更是要增添相應的實踐活動,從而使學生們擁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具備昂揚向上和樂觀積極的人格氣質,樹立敬業愛崗、積極向上、敢于創新、無私奉獻的精神。

(三)充分做好頂層設計

開展將中醫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教學工作需要注意的是:這一工作并不是單獨、割裂的任務,而是一個綜合各種要素及不同主體的、需要相關人員長期奮斗、矢志不渝的偉大工程。在這一過程中,既要保證個人發展與社會價值相同步,也要追求實現社會價值和促進其發展。而人民教師作為踐行教育的主體,起到關鍵性作用,要求全方位考量,詳細規劃教育方案,因此做好頂層設計顯得尤為重要。中醫文化與思想政治理論兩相融合的教學工作,要全力以赴并以高屋建瓴的戰略眼光布局與發展,既要把握宏觀層面上的教育方向,也要重視微觀層面上的教學細節及實施的具體效果。為符合社會發展,就要不斷努力提高認識,做好頂層設計并完善不足,改變這一現狀:一方面,把傳統中醫文化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結合的宏觀戰略布局作為出發點,不僅要在思想上致力于高校大學生的統一性,還要在政治涵養上對高校大學生進行提高,并有效引導中醫藥學生們的主流價值取向,使其能夠積極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另一方面,在實行中醫文化如何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的具體細節上,應充分發揮現有高等院校思政教育能力。

(四)充分挖掘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拓展教學方法

如今正處在網絡信息和科技發展的時代,信息多元化和科技進步在大力地推進社會生產力的解放以及社會形態革新的升級,為更好地完善中醫藥院校學生接受信息的途徑,也為教育教學方式提供現代化轉型的可行性方法以及可靠的工具,對于大數據時代顯得格外重要,同時對于開拓教學方式也具有深遠的意義。現代教學的理論研究和實踐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多種發揮互聯網交流和現代科技的教學方法已經開展,例如微課模式、微端教學等方式,而中醫文化利用現代網絡信息和科學技術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教學也收效顯著,充分發揮新媒體優勢,以適應當代中醫藥院校學生喜歡創新、愛好獵奇的性格特點,實現寓教于樂的教學模式,把晦澀難懂的思想政治理論變得充滿活力,讓其更加具有吸引力,將中醫文化及思想政治理論深植于心,達到教育的意義和目的。我國清華大學熊澄宇教授提出,新媒體是基于網絡信息和科技發展產生的一種新媒體形態,其涵蓋了網絡媒體以及其他數字媒體等多種形式。中醫文化進入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應當充分發揮新媒體技術,借助互聯網和移動通信技術和設備開展碎片化教學工作,既可以利用新出現的媒介形態,如微信、QQ、微博、網頁論壇、APP、電子信箱等;也可以利用傳統教學工具同新媒介融合形成的多媒體教學、微課教學及遠程教學等創新教學方式方法。

(五)拓展培訓模式,全面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師資隊伍專業素養

授課者的專業素養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中醫藥院校必須把提高師資隊伍的專業素養擺在重要的位置。學校的職能部門應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教師提升發展模式,統籌多方安排促使專兼職教師在有效的時間內都能得到更多提升的途徑。為在職教師開通攻讀碩士、博士研究生、博士后研究等的學習通道,支持教師參與專業素養進修班,在校內、校際開展跨學科交流等,堅實教育者理論層面的知識。特別是對于剛步入教學崗位的青年教師,構建激勵機制促進青年教師的主動學習,加深青年教師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及中醫文化系統、完整、準確的理解和認識,樹立馬克思主義信仰,堅定中華民族中醫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為以后的育人工作打下堅實理論基礎。同時要完善師資隊伍可持續性發展,把學科人才隊伍的梯級建設(培養學科帶頭人、學術帶頭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師)作為長期任務,充分激發師資隊伍中的潛在能力,培育教師在教學改革與研究中的主動性,確立教師的主體地位。

三、總結

文化是人類的生活方式和人類自身的鏡子。中醫文化,特指中醫在形成與發展過程中的文化背景、精神價值、思維方法以及由此產生的行為規范、禮儀制度、器物場所等。從實踐的角度而言,中醫文化是長期的實踐過程中形成的精神產物,是中醫人的一種存在方式。二者在相互融合的不斷嘗試和實踐中取得了卓越的效果,堅持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提升和完善中醫藥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理論體系。

作者:王喜臣 門瑞雪

推薦期刊
友情鏈接
欧美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激情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av片不卡无码久东京搔,亚洲鲁丝片AV无码APP
日本高清在线不卡中文字幕 | 日韩欧美国产一二区 | 亚洲中文字幕第一页在线 | 亚洲精品色吧88 |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精品久久 | 中文字幕v亚洲日本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