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21 20:45:34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fā)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護理病例討論,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關鍵詞】死亡病例護理討論 CCU護士 專科能力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515(2011)4-004-03
【Abstract】Objectiveexplore for deaths CCU nursing care to discuss the ability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methods Organization of general nur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ursing CCU deaths are discussed and analyzed to identify care deficiencies, lessons learned, make relevant improvements. Results CCU nurses, first aid theory of test scores, early warning and response capabilities, rescue techniques and the CCU ward management, improved patient satisfaction. Conclusion Care to discuss deaths, is a good form of theory with practice, help CCU nurse specialist capacity and improve quality of care.
【Key words】deaths in care discussion, CCU nurses, specialist capacity
冠心病監(jiān)護病室(CCU)的護士與醫(yī)院其他臨床科室的護士相比,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包括責任、技術、服務等,要盡到CCU護士的職責,必須經過特殊的訓練和學習,掌握各種心律失常的儀器診斷和血液動力學監(jiān)測系統(tǒng)及識別處理,如心電圖、多功能監(jiān)測監(jiān)護、心臟除顫儀、呼吸機等操作使用,CCU護士的語言、儀表、動作和技能都應有嚴格要求,否則都會影響到病人的生與死。為了保證醫(yī)療質量、提高診療水平,死亡病例都應進行討論,以往科室組織的死亡病例討論主要是醫(yī)生參與,側重點是發(fā)病機理、死亡原因、檢測手段及治療方案等方面分析,從護理角度分析、總結的內容和機會不多,然而在臨床工作中,CCU護士常常是第一反應人和搶救過程中的主要參與者,發(fā)揮了與醫(yī)療同樣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從護理的角度進行死亡病例討論、探討患者救治過程中存在的護理問題及改進措施,有助于提高CCU護士的綜合能力。我院心內科自2008年起開展了死亡病例討論,取得了較滿意的效果,現介紹如下:
1 臨床資料
2008年1月~2009年11月,CCU死亡24例。心臟性猝死患者:男19例,女5例,年齡26~82歲,其中,急性心肌梗死10例(41.7 %)、冠心病4例(16.7%不計急性心肌梗塞病例)、心肌病5例(20.8%)、主動脈夾層2例(8.3%)、急性肺梗塞2例(8.3%)、風心病1例(4.2%)。
2 討論方法
2.1 建立死亡病例護理討論制度
2.1.1 建立死亡病例護理討論記錄本
2.1.2 時間安排,患者死亡后兩周內,科主任主持的死亡病例討論后,護士長、責任護士必須參加科主任主持的死亡病例討論,以便對病人的診斷、治療、搶救措施、死亡原因有更全面的了解,同時聽取醫(yī)生對護理過程的評價和建議。
2.1.3 形式和參加人員。由護士長確定時間,提前通知分別準備,會議由護士長主持,教學干事記錄,科內全體護士參與??裳埧浦魅巍⒆o理部領導參加。
2.1.4 討論內容。圍繞患者發(fā)生心臟性猝死前后的各種護理問題進行討論,包括護士對患者病情變化的預見能力和應急能力、醫(yī)生與護士之間的配合、與患者家屬及其他患者的溝通協調問題,護士自身的急救技能,護患配合,與其他科室的協作,患者的心理反應,護士的心理素質,CCU的工作環(huán)境及搶救儀器的備用狀態(tài),搶救藥物和物品的備用情況,搶救記錄的書寫,尸體料理等。
2.2 討論過程
先由責任護士簡述病史、診斷、治療及住院期間的護理問題、措施、結果等,參與搶救的護士報告患者病情變化、搶救經過、死亡原因,再由責任護士敘述死亡病例討論的主要內容,大家在了解患者基本情況的基礎上進行討論、分析,最后由護士長進行歸納與總結。
3 改進措施
3.1 培養(yǎng)CCU護士對心血管突發(fā)事件的風險預測能力
3.1.1 重視高危因素,積極消除誘因。對于心肌梗死、再梗、擴張型心肌病、夾層動脈瘤、左室射血分數低于30%、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等高?;颊?,護士應加強心電監(jiān)護,及時發(fā)現和處理致命性心律失常、積極治療原發(fā)疾病,避免飽餐、便秘、精神緊張等不良誘因刺激。
3.1.2 及時發(fā)現猝死先兆征象,討論中我們總結出患者出現頑固性胸痛、血壓動態(tài)降低、出汗不止、驚厥發(fā)作、心電圖有動態(tài)改變、尿量急劇減少,電解質紊亂,護士應警惕猝死先兆征象,同時發(fā)生的先兆征象越多病死率越高[1]。
3.2 提前做好搶救物品、藥品的準備工作
盡快建立靜脈通路,備齊常用搶救藥物和儀器,對于高?;颊撸瑢⒊潈x、搶救車備于床旁。
3.3 提高??谱o理搶救能力
除心電圖知識外,CCU各種危重癥護理專科內容很多,心臟電復律、機械通氣、中心靜脈壓測定、心臟臨時起搏器、主動脈球囊反搏以及各種輸液泵、微量泵的使用,CCU護士必須掌握并熟練運用。CCU護土??颇芰Φ奶岣叽蠓忍岣邠尵人健?/p>
3.4熟練掌握“2005國際心肺復蘇及心血管急救指南”,規(guī)范搶救流程,對心電監(jiān)護示致命性心律失?;蛲蝗灰庾R喪失、大動脈搏動消失的患者,護士在短時間內作出判斷,應強調“首先求救”的呼救原則,護士立即徒手心臟按壓,給予按壓頻率100次/分,心臟性猝死患者一般先心跳停止,復蘇早期,單純的心臟按壓足以維持機體基本通氣要求,人工呼吸可稍后進行.同時心臟按壓雖不能直接恢復正常心律卻能為早期除顫奠定基礎,研究表明70%~80%左右的心臟猝死患者為室顫,自行轉律者較少,早期電擊除顫是唯一有效的手段。每延遲一分鐘成功率下降7%~10%[2]。
3.5 搶救人員合理組織分工
搶救時護理方面由護士長負責安排,護士長不在場時指定專人負責協調和分工。①專人記錄口頭醫(yī)囑,并記錄病情變化。②專人抽藥、專人推藥、專人填寫搶救記錄[3]。③呼吸道應由專人管理,及時吸出呼吸道分泌物,同步進行,互相配合,嚴格執(zhí)行搶救中口頭醫(yī)囑的查對制度。
3.6 加強與患者、家屬及同病室其他患者溝通
凡進入CCU的病人,由于病情需要建立多條治療通道,加之陌生的環(huán)境和各種監(jiān)護儀器的報警聲音,均加劇患者的緊張與瀕危感,幾乎不可避免地出現精神緊張,情感低落這種情緒狀態(tài)常常伴有生理性血壓升高和心率增快,加重心肌缺血,所以我們CCU護士要重視患者的心理護理消除其焦慮情緒,對患者的細微的心理進步及時給予贊揚和鼓勵,使其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4]。為了讓家屬放心和安心,病房應設立家屬休息室,保證病人和家屬及時取得聯系,每天上午由管床醫(yī)生與家屬匯報病人的病情。17:00~18:00點進行家屬探視。護士以親切和藹、沉著冷靜的態(tài)度、熟練的操作、有序的安排,給病人以安全感,同時做好基礎護理與生活護理,增加舒適感并減少痛苦,使患者得到呵護和尊重?;颊呒覍儆捎趯颊咄话l(fā)疾病預后的擔心,對搶救時一系列侵入性醫(yī)療操作缺乏理解,以及治療費用等因素出現焦慮情緒,往往是醫(yī)療糾紛的根源[5]。醫(yī)生和護士應耐心聽其傾訴,理解其心情,耐心解釋,取得家屬的理解和支持。而搶救過程對同室的患者更是強烈的不良精神刺激,易造成其緊張不安的情緒,甚至加重其病情,盡量拉上床簾,讓其他患者有一個相對安靜、安全的空間,搶救過程中醫(yī)護人員保持沉著冷靜,有條不紊,避免大聲議論引起其他患者的不安。所以在搶救過程中我們避免家屬在場。
3.7 及時整理環(huán)境,保證搶救后續(xù)工作的進行
當班護士要養(yǎng)成良好的工作習慣,及時補充搶救物品、藥品,歸類固定放置便于取用,保持環(huán)境整潔有序,為下一班次搶救做好準備工作。
3.8 改善CCU工作環(huán)境,提高搶救效率
討論中我們發(fā)現搶救過程中有些搶救物品、藥品取用不方便。實施“五常法”讓護士參與病房管理,通過日常工作中“常組織、常整頓、常清潔、常規(guī)范、常自律”實現人、物、場所在事件和空間上的優(yōu)化組合[6]。例如:搶救車內的藥品、物品的種類和數量由于全院統(tǒng)一擺放,不適合CCU專科疾病的搶救需求,因此根據??铺攸c進行適當調整,為搶救患者創(chuàng)造便利條件,贏得寶貴時間。
3.9 指導CCU病人的飲食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進食過多時可誘發(fā)心絞痛并增加心肌耗氧量,不宜進食過熱過涼的食物,以免誘發(fā)心律失常。因此CCU病人(4~24h)通常僅攝入流質,病情穩(wěn)定時才準許進軟食,這對于需采取緊急治療措施如血管內成型術的病人是非常重要的。現代資料顯示:“把每日餐量分成六小份是最理想的”。
3.10 用藥監(jiān)護
CCU病人病情重,用藥復雜。護士應熟知心血管常用藥的作用、用途、毒副作用、配伍禁忌,嚴格執(zhí)行醫(yī)囑,靜滴時不可外漏,嚴格按要求調整滴速,觀察療效,詳細記錄到護士記錄單上。如使用硝酸甘油、利尿劑、利多卡因等,了解疼痛是否緩解,室性心律失常是否改善,尿量是否增多等;心?;颊呷缡褂脝岱戎雇矗^察疼痛是否改善,有無呼吸困難;使用洋地黃類藥物時,觀察心率是否減慢,有無復視、心律失常、胃腸道癥狀等中毒癥狀。
4 結果
開展死亡病例護理討論后CCU護士的搶救技能明顯提高。通過護理部和科室質量管理員不定期檢查,定期組織理論考試,操作技能考核,護士長日查房等進行綜合評分。理論考試著重于心內科急救護理知識;風險預警能力主要考核護士對病情的觀察、心電圖知識和各種監(jiān)護儀的使用與觀察;搶救技術除心肺復蘇、靜脈穿刺技術(包括留置針、中心靜脈穿刺)、輸氧、導尿、吸痰外還著重考核心電監(jiān)護儀、心臟電復律、機械通氣、中心靜脈壓測定、心臟臨時起搏器、主動脈球囊反搏以及各種輸液泵、微量泵的使用等;病房管理包括危重病人護理與管理、急救藥品的配備與使用、護理文獻書寫、收費核查及醫(yī)囑執(zhí)行、消毒隔離、護理安全與健康教育等??荚嚳己擞嫹忠詤⒖既似骄謹禐闇?;病人滿意度以問卷形式對出院病人進行調查。
通過死亡病歷討論,科室護士的理論考試、風險預警能力、搶救技術、病房管理、病人滿意度等各項考核指標均有顯著提高(見表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開展死亡病例護理討論前后一年的護理考核和護理質量比較(分)
5 體會
5.1 死亡病例護理討論是一種理論聯系實際的好形式
我科畢業(yè)5年內的護士占50%多,缺乏臨床經驗應急搶救能力不足,在每次討論中,年輕的護士常常意識到課本上所學的知識遠遠不能滿足臨床工作的需要,從而激發(fā)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查閱文獻資料,豐富臨床經驗。
5.2 培養(yǎng)CCU護士病情觀察和預警應變能力。心臟性猝死(SCD)是最難以預料的心血管事件,通過組織死亡病例護理討論,我們歸納了可能發(fā)生SCD的患者和先兆征象培養(yǎng)了CCU護士對心血管突發(fā)事件的預見能力。所以,CCU 護士應特別注意每一新情況的出現,善于判斷,做到早期發(fā)現,早期治療。
5.3 有利于搶救技能的不斷提高,通過每次的討論分析找出搶救過程中護士急救技術操作方面的不足,有針對性的加強培訓,我們結合病例學習“2005國際心肺復蘇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對惡性心律失常的識別、判斷,心肺腦復蘇術、電除顫、氣管插管、人工呼吸機的應用進行培訓考核利于搶救中發(fā)揮作用提高搶救成功率。例如:CCU一例心肌梗死的患者突然意識喪失,心電監(jiān)護示室顫,值班護士立即呼救并同時除顫,及時搶救了患者的生命。
5.4 有利于發(fā)現護理缺陷,除技術方面的問題外包括管理、服務方面的不完善,通過討論我們提高了認識,完善了CCU相關的管理制度,護士的管理協調能力也不斷得到鍛煉和提高。
5.5提高了護士的自我保護意識,避免護理糾紛。搶救過程緊張急迫,護理人員往往注重急救,而對搶救記錄不夠重視,為護理糾紛埋下了隱患。護理記錄是具有法律效應的醫(yī)療文件,在實行舉證倒置的今天,完善搶救記錄,對護理人員有保護作用,避免護理糾紛或在護理糾紛時不處于被動地位,而客觀的搶救記錄也是保護患者合法權益的依據[7]。通過護理討論,護理人員能從法律的高度認識到護理職責,提高自我保護的意識,完善搶救記錄書寫。
5.6 提高了管理者對下屬護士業(yè)務水平的了解程度。 護士暢所欲言的討論中透示了其護理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及其自身的綜合素質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護士長可更確切地了解護理工作中的缺陷和薄弱環(huán)節(jié),了解下屬的不足與長處,有針對性進行培訓或進修,有利于流暢管理工作 。
總結:通過開展死亡病例護理討論,訓練和培養(yǎng)了護士用護理程序為患者解決問題的能力,推動了整體護理模式及臨終關懷模式的開展。日本石川馨教授指出:在質量管理活動中調動人的積極性,充分發(fā)揮人的無限能力,創(chuàng)造尊重、充滿生氣和活力的工作環(huán)境,有助于提高企業(yè)素質[8]。通過各種培訓改善了CCU的環(huán)境,物品井然有序,全員素質普遍提高,給患者創(chuàng)造了一個可信賴的環(huán)境,使患者對入住CCU增加了安全感。
參考文獻
[1] 趙平凡,楊書香,羅希芝.68例心臟性猝死的臨床觀察[J].中華急診醫(yī)學雜志,2005,14(1) :77.
[2] 黃愛珍.心肺復蘇新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2):126.
[3] 柴湘平,吳祖林.搶救人員的組織分工對心肺復蘇成功率的影響[J].Chinese Critical Care Medicine,2003,15(8):504.
[4] 楊曉云,王蕾,張利梅.CCU患者的心理護理[J].中國新醫(yī)藥,2003,2(4):88.
[5] 呂志紅,劉敏.影響危重病人家屬焦慮因素的分析[J].護理研究,2003,17(8):933.
[6] 陳書盈.CCU實施“五常法”規(guī)范管理的實踐及效果[J].護理管理雜志,2006,6
[7] 胡敏,王敏,李玉梅.通過病例討論有效規(guī)范臨床護理行為的探討.上海護理.
【關鍵詞】 PBL教學法;護理病例討論;應用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即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方法,目前被認為是一種能較好地促進學生評判性思維能力的教學方法,此種教學法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展自學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1]。我們自2010年6月起把PBL模式引入重癥護理病例討論中,收到較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為2010年6月-2011年6月參加過12次重癥護理病例討論10名護理人員,年齡23-36歲,平均27歲;學歷中專3名,大專4名,本科3名;職稱主管護師2名,護師4名,護士4名。
1.2 方法 2010年6月-2011年6月每月組織一次病例討論,討論后通過問卷的形式進行效果評價。
1.2.1 PBL病例討論 ①選擇問題:組織者選取病房中疑難、重癥作為討論對象,提前2天將討論的重點問題告知護理人員;②收集資料:護理人員按職稱結構分3組,根據病例進行資料的搜集,可查閱有關文獻資料或網上檢索有關內容的最新護理動態(tài);③以問題為基礎的討論:采取小組共同討論的形式,每組根據收集的資料結合患者的信息分析問題,提出可能采取的措施、建議或解決方案;④相互交流、形成解決護理問題的方案;⑤匯報病例討論的結果。
1.2.2 評價內容 使用自編問卷調查,問卷共5個條目:包括護士對患者病情觀察能力、護理措施的落實、及時發(fā)現分析問題能力提高、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主動學習熱情。每個條目為3個級別:顯著、一般、無。
1.2.3 評價方法 由專人發(fā)放問卷,共發(fā)放60份,收回55份,有效收回率91.7%。
1.2.4 統(tǒng)計學方法。2 結 果
實施護理業(yè)務查房后護士綜合素質的自我評價情況,見表1。
表1 實施護理業(yè)務查房后護士綜合素質的自我評價情況(n=55) 例(%)
項目 顯著 一般 無
對患者病情病情觀察能力提高 42(76.3) 5(9.1) 8(14.5)
患者護理措施落實的程度 38(69.1) 18(32.7) 4(7.2)
及時發(fā)現分析問題能力提高 35(63.6) 12(21.8) 2(3.6)
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提高 29(52.7) 20(36.4) 6(10.9)
主動學習熱情提高 42(76.3) 10(18.2) 3(5.5)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多數護士認PBL教學法進行護理病例討論能提高護士的學習興趣,能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患者病情病情觀察能力、對患者護理措施落實的程度提高。3 討 論
3.1 PBL的目標[2]
3.1.1 逐步培養(yǎng)理解問題、調查問題、探究問學會以全面而系統(tǒng)的方式解決類似的問題。
3.1.2 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自主學習是元認知的一種形式,主意識到:要解決所面臨的問題,需要哪些條件,如何制定策略去跨越其間的鴻溝等。
3.1.3 掌握靈活的概念和知識
3.2 PBL教學法的病例討論優(yōu)勢
3.2.1 激發(fā)護理人員學習積極性 護士在實施護理的同時鍛煉護理評估的基本技能、思考問題的方式,踐行護理措施,觀察實施的效果。這個過程利用護士在護理個案的過程中形成基本的臨床思維。在一個典型的病例討論中,護士或者主查者提出問題,問題緊緊圍繞病人的病因、臨床表現、輔助檢查及護理展開。臨床案例結合PBL教學法目的在于提高護士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臨床思維的過程[3]。
3.2.2 鍛煉了護理人員的臨床應變能力 PBL教學法采用“先問題、后學習”、多種教學途徑相結合的教學策略[4],討論和實踐緊密結合起來。通過對問題的理解和自學,啟發(fā)全體人員參與,人人開動腦筋,各抒己見,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變被動參與討論為積極主動地參與發(fā)言,提高病例討論的效果。
3.2.3 培養(yǎng)了護理人員之間的協作精神 在討論過程中,每位成員都要承擔一定的責任,要發(fā)揮各自的作用,通過這種方法,讓每位護理人員理解集體的力量大于個人力量,以加強團隊協作精神。4 小 結
護理病例討論模式需要不斷探索、逐步完善。在護理臨床工作中學習是永無止境的。臨床案例討論結合PBL教學法,可提高護理人員全面掌握知識及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能提高臨床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 張紅霞,成守珍,伍淑文,等.PBL護理查房對護士評判性思維能力影響[J].中國護理管理,2009,9(4):59-60.
[2] 董歡.網絡環(huán)境下PBL的教學輔導策略及其行動研究[D].西南大學,2008,(4):7.
關鍵詞 護理病例;討論;體會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問題也越來越受人關注,因此護理人員只有不斷更新知識和技能,才能滿足社會對護理需求的不斷增長。我院是一家“二級乙等”縣級綜合性醫(yī)院,自2005年開展醫(yī)院管理年活動以來,我院護理部便將護理病例討制度的落實作為提高護理人員業(yè)務水平的舉措之一。通過護理病例討論加強了醫(yī)護之間、科室之間的協作、交流、溝通,達到了知識互動、資源共享的目的。同時督促護理人員不斷學習,吸取寶貴經驗、教訓,讓護理業(yè)務知識和技術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自2006年以來,我院先后進行了六次護理病歷討論,共有286人次參加討論,其中主管護師96人,護師106人次,護士66人,實習護士12人次,醫(yī)生4人次,檢驗科人員1人次,心電圖室人員1人次。
1.2 方法
1.2.1 時間安排
每季度組織一次護理病例討論
1.2.2 形式及參加人員
護理病例討論由護理部主持,以病區(qū)為單位,臨床科室護士長輪流組織,各科室除值班者外全部護理人員均參加。根據病例特點,特邀臨床醫(yī)生、檢驗科、心電圖室等部門人員參加討論。
1.2.3 病例的選擇
護理疑難病例、特殊病例、新開展的檢查、手術病例、新開展的護理技術操作病例、護理問題較多的病例。
1.2.4 內容
圍繞病例的護理診斷、護理措施、護理效果,護理過程中的不足、疑難問題及國內外對本病治療護理上的先進成果及方法進行討論。
1.2.5 方法
護理部在討論前兩周將病例資料提前下發(fā)到臨床各科,各科護理人員根據病史,預先搜集相關資料。討論時首先由主管護士報告死亡病例的病史及一般資料,死亡病例住院期間的護理問題、措施、結果,并綜述疾病的動態(tài)護理。然后參加討論的護理人員對病人的護理各抒己見,分析工作中的不足,提出改進措施。特邀參加討論的醫(yī)技人員就病例特點介紹標本采集的注意事項、檢驗結果對護理工作的指導意義、心電監(jiān)護過程中的觀察要點等。最后由由護理部主任總結討論意見,提出指導性的意見和要求。
2 效果
護理人員對開展護理病歷討論的效果評價(見表1)
3 討論
3.1 提高了護理人員應用護理程序的能力
每次護理病例討論氣氛都很熱烈,大家認真分析護理診斷是否明確、完整;護理措施是否具體、有效;是否達到應有的效果;護理過程中是否存在不足,討論如何避免類似問題發(fā)生的辦法等等。通過討論,把帶有普遍性問題提煉出來統(tǒng)一認識,或作為經驗推廣學習,或作為教訓引以為鑒。按照護理程序進行護理病例討論,發(fā)揮了護理專業(yè)的自主性,對護理人員應用護理程序起到了引導和促進的作用。
3.2 打破了專科護理的局限性
隨著醫(yī)學技術的發(fā)展,醫(yī)院分科逐步細化,而住院病人的平均年齡和危重度增加,合并癥增多,當病人出現非本??频膯栴},或器官功能障礙.或應用非本??扑幬?、儀器設備,或開展新手術、新療法時,護理效果往往得不到最佳保證。護理病例討論時各科根據自身特點充分發(fā)揮優(yōu)勢,提供有效的護理方法和技術,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了各??谱o理人才和設備的作用。促進了知識的相互滲透、相互交流,克服了??谱o理知識技能的局限性,提高了護理資源利用率,做到了優(yōu)勢互補、資源共享。同時,科室之間也增加了技術交流和協作的機會,實現跨科室合作,增強了護理人員的團隊合作意識。
3.3 促進學術交流和新業(yè)務、新技術的推廣應用
護理病例討論還涉及到護理新技術、新業(yè)務的推廣應用。討論時,護理人員要針對所討論的病例搜集相關資料,介紹國內、外醫(yī)學發(fā)展動態(tài)、國內外對本病治療護理上的先進成果及方法。護理部要結合我院實際情況,分析一些新護理方法在我院實施的可行性以及實施時的注意事項。參會護理人員也暢所欲言,就個案病例談經驗、談體會、提建議:分析新技術推廣的價值等。激烈的討論既促進了不同學術觀念的交流,也在不經意間推廣了新業(yè)務、新技術。
3.4 提高了護理人員的學習積極性和業(yè)務水平
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我院的1020例婦產科患者,其中進行附件切除術患者266例,子宮切除術患者364例,剖宮產術患者358例,陰道手術患者25例,盆腔清掃手術患者7例?;颊叩哪挲g22~60歲,平均年齡為45.68歲,無藥物過敏史,將其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510例,2組患者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2.方法。
對照組采用一般的術后疼痛常規(guī)性護理,實驗組采用積極有效的綜合性護理,具體如下。(1)術前宣教。在手術進行之前護理人員需要將術后可能出現的疼痛、疼痛原因、疼痛持續(xù)的時間、鎮(zhèn)痛藥物、鎮(zhèn)痛方法等內容告知患者,使患者更好的了解手術情況,讓她們有良好的心理準備,保持平靜的心態(tài)來接受手術帶來的不適感,避免不良心理帶來的刺激。(2)心理疏導。為患者提供良好的住院環(huán)境,護理人員將醫(yī)院環(huán)境和各項規(guī)章制度介紹給患者,讓患者盡早適應環(huán)境,主動與她們接觸,關心患者,鼓勵患者表達出自己的想法,滿足患者的心理需求。護理人員還應為她們提供充分的健康知識,這也是對婦科患者護理的必要措施;做好家屬思想工作,鼓勵丈夫給予妻子愛和關懷,滿足患者的歸屬感,保持積極的心態(tài)配合治療。(3)控制疼痛。術后保持患者正確的,要利于其呼吸運動,使其腹部肌肉得到放松,減少刺激,減輕疼痛,通過按摩使局部毛細血管擴張,加快血液循環(huán)。觀察患者表現,準確地對其疼痛進行評估,需要時對其使用鎮(zhèn)痛劑。
3.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對2組患者的疼痛、康復情況和滿意度進行比較,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采用主訴疼痛的分級法:無疼痛為0級;輕度疼痛為1級(疼痛可忍受,能夠正常睡眠生活);中度疼痛為2級(疼痛較明顯,不能忍受,需要服用止痛藥,睡眠受影響);重度疼痛為3級(疼痛劇烈,難以忍受,需要服用止痛劑,睡眠受到嚴重影響,同時伴有植物神經紊亂發(fā)生或者出現被動)。
4.數據處理。
應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比較采用r檢驗,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果2組患者術后疼痛情況比較見表1,實驗組雖然仍存在疼痛現象,但只有19.2%的患者為中度以上疼痛,80.8%的患者無疼痛或輕度疼痛。對照組有45.1%的患者為中度以上疼痛。2組患者的滿意度情況比較見表2,2組患者的康復情況比較見表3。
討論
高血壓是一種現代流行病,由于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和人口的老齡化,以及一些不良生活方式的存在,呈現快速上升的趨勢。有關部門獲悉,高血壓已成為我國人口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據專家介紹,患了高血壓如果不治療,平均13.9年后,就會引發(fā)中風、急性心肌梗死等疾病,導致殘疾甚至死亡。高血壓屬慢性疾病,多數病人需長期終生治療。采用藥物控制血壓,盡管能產生持續(xù)、可靠的降壓作用,減輕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和死亡,但常因藥物的副作用及長期服藥的經濟負擔而影響對高血壓的有效治療。研究表明,非藥物治療措施(改善生活方式)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控制高血壓方法。
1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傳授健康知識,培養(yǎng)健康行為的一項社會活動。隨著醫(yī)學模式和健康觀念的改變,大多數患者不只需要一般的生活護理,更需要的是健康知識、以及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疾病治療和預后的問題。高血壓病病程長,病情進展程度不一。大部分是良性緩慢過程,但對心、腦、腎是一個很重要的致病因素。積極預防、治療可制止高血壓病對靶器官的損害。所以健康教育尤為重要。開展以整體護理為中心,護理管理為基礎的方案而達到護理目標,根據患者個體情況,在護理上有針對性地制定適合高血壓病患者的健康教育計劃,有效的進行健康宣教,針對個體制定健康教育計劃,印發(fā)成小冊子掛于病房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識。
2 生活方式干預
2.1 正確的心理護理對高血壓患者有較好的治療作用人在長期精神緊張、壓力、焦慮或長期環(huán)境噪聲、視覺刺激下可引起高血壓。焦慮、緊張、膀胱內充滿尿液、室溫過熱或過冷、疼痛、晝夜變化都影響血壓的變化。據研究,暴怒、激動時,人的血壓可急升30mmHg左右。在藥物治療的同時,給予心理行為的干預,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患者緊張、焦慮等不良心理,改善了治療效果惻。劉向紅將支持性心理治療及行為干預應用到對社區(qū)高血壓患者的護理中,通過影響患者的人格、應對方式、認知模式和情緒,增加患者對藥物及非藥物治療的依從性。張月華等調查表明,A型行為模式中敵意性行為元素與高血壓病等心身疾病的患病有密切的聯系。通過A型行為的矯正,以及運用肌肉放松訓練、音樂治療、氣功等方法放松患者的緊張晴緒,可有效降低血壓。
2.2 高血壓患者應戒煙戒酒據報道,飲酒量與血壓水平呈正比,每日飲酒30 mL其收縮壓升高4mmHg,舒張壓升高2 mmHg,高血壓病患病率50%;每日飲酒60 mL,收縮壓升高6mmHg,舒張壓升高2~4mmHg,高血壓患病率達100%.針對其特點,有選擇地進行健康教育,如:有飲酒習慣者應限量飲酒,每天白酒最好不超過50g,節(jié)假日或會友時可適量飲用低度酒,已患高血壓病者勸其戒酒。
2.3 膳食計劃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血壓堅持低鹽、低脂、低膽固醇飲食,每日攝鹽量應在5g以下。進食鈉鹽過多是高血壓的致病因素之一,鹽中的鈉能收縮血管,使小血管壁水腫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細胞外滲透壓增高、肢體水腫。體內水分經。腎排出時,又會隨尿液同時排鉀、碘、硒等多種元素,使體液中鉀鈉比例失調,體內營養(yǎng)代謝失衡。葉桂芳通過社區(qū)調查405例高血壓患者的飲食結構,對社區(qū)高血壓患者飲食的護理干預,發(fā)現調整飲食結構能有效的控制高血壓的升高率,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臨床試驗表明,對高血壓病人每日食鹽量由原來的10.5 g降低到4.7~5.8g,可使收縮壓平均降低4~6mmHg.限制動物脂肪、內臟、魚子、肥肉、肉皮等,并少吃油炸食品;適當補充蛋白質,如瘦肉、去皮的雞鴨、淡水魚;多吃新鮮蔬菜、水果、高纖維的食物,如黑木耳、荸薺、芹菜、綠豆、香蕉、蘋果等。
2.4 大便通暢有助于血壓的控制便秘也是高血壓患者的大敵,預防便秘除日常多吃粗糧和含粗纖維多的食物外,還適量飲水。
1臨床表現
潛伏期6~18天。平均15天左右。
1.1前驅期(3~4天)起病比較急,發(fā)熱伴頭痛、咳嗽、流涕、眼瞼浮腫、結膜充血、畏光流淚,分泌物增多等結膜炎表現。90%病人在口腔第一臼齒相對應的雙側頰黏膜上出現0.5~1mm大小的灰白色小點,周圍有紅暈,有時蔓延至口唇及齒齦處。出疹1~2天后逐漸消失,同時可伴有精神萎靡、納差、嘔吐及腹瀉。
1.2出疹期(3~5天)發(fā)熱3~4天后開始出疹。順序:耳后、發(fā)際,逐漸延及前額、面、頸、軀干、四肢,最后達至手心、足底。多在3天出齊。初為淡紅色斑丘疹,大小不等,稀疏分明,壓之褪色,直徑2~4mm,而后皮疹增多加密,互相融合、成片,呈暗紅色,疹間膚色正常,此期全身中毒癥狀加重,體溫可達40℃以上。精神萎靡,咳嗽加劇,呼吸急促,肺部可聞少量啰音。結膜紅腫、畏光、上瞼浮腫??砂橛猩舷腊Y狀如腹瀉、嘔吐等,重者嗜睡、譫妄等。
1.3恢復期(3~5天)皮疹出齊后,體溫于12~24h內降至正常,并順序消退,同時有皮糠樣脫屑及褐素沉著,如無并發(fā)癥,全身情況好轉,癥狀減輕,精神及食欲好轉。
有一定免疫力的呈輕型麻疹,癥狀輕,皮疹輕而淡,疹褪后無色素沉著、并發(fā)癥。年老體弱、免疫力低的有嚴重繼發(fā)感染的呈重型麻疹,體溫持續(xù)高熱,中毒癥狀重,皮疹密集融合,常有并發(fā)癥(如肺炎、中耳炎、喉炎、腦炎、心血管功能不全、心肌炎等等)或皮疹驟褪,四肢冰冷、血壓下降等循環(huán)衰竭表現。
2護理診斷及措施
關鍵字:內科老年病人心理問題護理
一、心理問題及護理原則
1.焦慮不安
這是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見的心理問題,每個患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但以首次住院的患者入院第一周最為明顯。他們對自己所患何病,嚴重程度,何時才能治好等還不清楚,因此焦慮不安,表現為煩躁,食欲下降,睡眠不佳等。
護理原則:解釋一支持一放松訓練。針對患者提出的問題予以認真的解釋,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特殊情況除外如癌癥患者等),指出焦慮不安產生的原因及不利影響,并進行放松訓練(自我按摩,簡易保健操等)。患者均能接納護士的意見,在較短的時間里消除或減輕這種心理,睡眠及飲食狀況會有明顯改善。
例1:男,“歲,以心源性暈厥”首次入院。病人不知道自己患了何種嚴重的心臟病或是腦血管病,因此焦慮不安,經用上述原則進行心理護理,取得了理想效果,確診后二周出院。
2、孤獨寂寞
主要出現在住院時間較長缺少親人陪護的病人。這類病人多性格內向,不善交往,很少言語,其它病人亦不愿同其交往,加之很少有人前來探視,病人感到非常孤獨,十分寂寞,表現為無所事是,情緒低沉,常常臥床等。
護理原則:建立與病友進行感情交流的渠道是消除孤獨寂寞的最好方法。這類病人雖表面沉寂,但內心情感豐富。在護理上要主動與病人接觸,交流思想,首先成為病人交往的對象,然后幫助病人與其它病友建立交流的通道,還可引導病人參加一些切實可行的活動,如讀書、下棋、打太極拳等。
例2:男,68歲,臨床診斷“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病人很少講話,獨自活動,常在床上長時間靜臥。我們就主動同他交談,有針對性地將同病室的病人集中起來參加一些活動,并向病人講解交往的好處和方法,鼓勵他多和別人接觸。經過一段時間,病人已和病友們建立了感情,不再感到孤獨寂寞了。
3、悲觀消極
人到老年自然就有一種日落黃昏的感覺,這種脆弱的心理在患病后得到負性增強,產生悲觀失望的心理,認為自己沒用了,還要給別人增加負擔,所以求治的主動性不高,往往被動配合治療。主要見于平素自尊心和獨立性較強且病情較重的病人。
護理原則:關心一支持一鼓勵。病人這一心理產生的基礎是不敢面對現實,其實是一種逃避行為。針對這種情況要取得家屬的配合,主動關心病人,使病人認識到親人們愛他(她),盼望他(她)能早日康復,講解主動配合治療的意義,在精神上要首先戰(zhàn)勝自己。對病人每一點認識的提高和精神的振作都要給以肯定和鼓勵.應該指出的是,家屬的關心與支持是十分重要的。
例3:女,62歲,以“缺血性腦血管病恢復期伴消化性潰瘍”而入院。平素生活能力很強,患腦血管病后左側肢體功能未完全恢復,又患新病,思想負擔較重,認為年齡偏大,恢復無望,遂產生悲觀心理,甚至不想活了。經與家屬配合,關心病人,講清道理,積極配合治療并加強營養(yǎng)和功能恢復訓練,經三個月的住院治療,生活能夠完全自理。
4、恐懼緊張
主要見于病情加重或癌癥病人,認為病入膏育,正向死亡靠近,與求生的本能形成強烈沖突,因此產生恐懼緊張。
對這類病人要給以更多的同情,護理要更加細心,服務周到,言行要謹慎,不要讓病人感覺到病情危重,盡量滿足病人的要求,同時向病人講明病情波動是常見的,可以減輕恐懼心理。
例4:女,68歲,肺癌,病情加重,咳嗽加劇伴咳血,胸痛明顯加重,病人異常恐懼。我們在加強醫(yī)療護理措施減輕病人痛苦的同時,告訴病人這是肺結核所致,隨著上述癥狀的緩解,病人也減輕了心理負性壓力,后雖死亡,但在這期間病人恐懼緊張心理明顯減輕,減少了臨終前期的心理壓力。
5、疑病
在老年病人中較為多見,此類病人多具有固執(zhí)、吝嗇、謹慎小心和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別人的性格特點。表現為過分關心自己的健康,如有一點不適,就懷疑自己是否患有何種疾病。
護理原則:有充分依據的適度保證一疏導一解釋。
例5:男,65歲,以“高血壓原因待查”入院,一周后血壓恢復正常,查無器質性原因。然而病人自覺身體多處不適,對找不到病因感到很不滿意。對此我們采用疏導的方法,耐心地向病人解釋血壓升高而住院期間查不出器質性病變原因,說明與病人入院前一天與人吵架有關,并作了適度的保證性說明,二夭后病人高興出院。
6、情緒不穩(wěn)
多見于具有易激惹,性格急躁,愛挑剔等特點的病人,對自身疾病所致的不適及稍不如意的事情都要發(fā)泄出來,對象常常是護士或陪護人員。
對此類病人要理解,寬容和忍讓,同時進行開導,給以周到的服務去感動病人,使其改變態(tài)度。
例6:男,71歲,冠心病,總是嫌別人講話聲音大,護士打針太疼,動作不輕柔等而大聲斥責。對此,我們不計較,反而更加關心他幫助他,在護理操作上動作更加柔和細致,病人很受感動,后來向我們再三道歉。
7、過分依賴
老年住院病人不同程度存在這一心理,但以依賴性較強和長期有人陪護的病人為明顯。他們事事想讓別人幫助,即使自己能做的也不想去做,完全適應了在別人的照料下生活,形成了依賴性,對康復十分有害。
護理原則:向病人講解活動的重要性,鼓勵病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減少不必要的幫助,根據病情制定每日活動計劃。
例7:女,64歲,腎孟腎炎,經治療已顯著進步,但病人已臥床一月余,很少起床活動,凡事由家屬或護士幫助完成。根據該病人的具體情況,我們首先改變了護理級別,讓病人下床作適度的活動,并規(guī)定每日活動次數和時間,在家屬陪護下鼓勵病人做生活自理訓練,三周后病情痊愈出院。
二、內科老年病人心理護理創(chuàng)新性研究——有效溝通
1語言性溝通
1.1勸說開導
《素問·湯液·醴論》曰:“精壞神去,榮衛(wèi)不可復也?!睔v代名醫(yī)一再提倡“善醫(yī)者,必先醫(yī)其心,而后醫(yī)其身”。故護理人員應“視人猶已”,滿腔熱情對待病人,要主動找病人交談,對思想不暴露的患者要有耐心,關心同情和體諒病人,把患者的痛苦視為親人甚至是自己的痛苦,“見彼苦惱,若己有之”。病人悲觀失望時,護理人員要主動、熱情地鼓勵病人,使之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語言是情感交流最主要的方式,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一句六月寒”,故護理人員與患者應“兩神相照,兩心相注”,耐心說理開導,達到有效溝通,通過護理人員的語言威力,誘導鼓勵患者,使其提高機體對情感刺激的耐受性,以促使臟腑功能的協調,有利于疾病早日康復。
1.2交心談心
可以通過交心談心的方式,接近患者,閑談,聊天,拉家常,“問者不覺煩,病者不覺厭”,這樣可以詳細了解病人得病的根本原因,疾病發(fā)生發(fā)展的演變過程,病人在患病前后的心理狀態(tài),尤其是疾病發(fā)生以后的思想情緒的急劇變化,可以進一步了解病人的生活習慣,興趣愛好,性格特征,知識基礎,以及對疾病的認識,也可以進一步了解對疾病的態(tài)度,是緊張害怕、恐懼還是樂觀,有沒有戰(zhàn)勝疾病的堅強意志,同時還可以了解病人家屬的思想狀況,想法,要求及存在的實際困難。這樣,就能有效地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消除消極因素,建立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為治療疾病做好心理上的準備。
2非語言性溝通
2.1移情相制
2.1.1移情
移情就是注意力的轉移。通過語言、行動等方式,調動病人的積極性,形成良好的精神內守狀態(tài),移易精氣,變利氣血,調動人體自身的祛除病邪的能力。有些人患病后,往往將注意力經常集中在疾病上面,怕病情變重,怕不易治愈,怕因病影響工作、勞動、學習和生活,整天圍繞著疾病胡思亂想,陷入苦悶,煩惱和憂愁之中,甚至緊張、惶惶不可終日。對于這類病人,護理中可采取誘導的方法轉移注意力,轉內病為外病,轉心病為腿病,以不治為乃治,每每收到不藥而愈的療效。還可以在病區(qū)加強有效衛(wèi)生宣教,組織衛(wèi)生知識小講課,講些預后好的病例給病人聽,以解除顧慮。也可以在病區(qū)建立病房閱覽室,購些書報雜志給病人看,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可組織一些體育活動,如做健身操、氣功、太極拳等,以增強體質。還可以組織病人搞些娛樂活動,看看電視等。正如清代醫(yī)家吳尚先的《理瀹駢文》中所說,七情之病也看花解悶,心曲消愁,有勝于服藥也。
2.1.2相制
相制,即是以一種情志抑制另一種情志,達到淡化甚至消除不良情志,以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的一種精神療法。如在日常護理工作中對憂傷的患者給予更多的照顧,關心他們的生活,以真誠的態(tài)度聆聽他們的煩惱的訴說,并且有意識地多說些令人愉快的事或笑話,讓其聽聽相聲,看看喜劇,保持一種愉快的情緒,以制約憂傷之情,這正是中醫(yī)學中獨特的情志治療方法——“喜勝憂”的思想體現。
在新的護理模式中,護理工作已不是簡單的打針、發(fā)藥等技能工作,而是包括了有心理護理在內的更為復雜的,具有獨立性的、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這些創(chuàng)造性活動需要通過有效的護患溝通來完成,有效溝通則是實施心身整體護理的關鍵,通過有效溝通來提高護理質量,使病人從身心兩方面得到最滿意的康復。
參考文獻:
1.昌杰淺談內科老年病人的護理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00
[關鍵詞]護士長;管理;整體護理病房
整體護理是功能制護理、責任制護理之后的一種新型的科學管理模式,其特點是按照護理程序的科學工作方法,為病人解決問題,使病人的需要得到最大限度的滿足。工作是以解決病人的健康問題為主,而不是足以“技術操作”為主。護士長在明確護理觀念后及時地轉變了管理思路,按照整體護理的軌跡運作,把以護理工作為中心轉向以病人為中心,以疾病為中心向以病人的生理、心理、社會為中心,在管理措施和檢查方法上也做了相應的改進。
1合理排班,明確責任護理的工作職責
根據內科病房人多,病情重、變化快的特點分4個組,每個組分管7~10張床位,責任組長由學歷較高,素質較好,責任心強,職稱在護師以上的護士擔任,相對固定(3個月內2個月做責任組,1個月參加夜班)的工作職責除完成規(guī)定的治療、護理操作外,需每天對分管病人進行評估,提出護理診斷,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并對存在的問題做出評價。對入院、出院病人做好入院介紹和出院宣教。平時深入病房,對分管病人做好健康宣教、疾病知識宣教及藥物知識宣教,并及時幫助病人解決生理、心理等問題。責任護士在自己分管的病房應簽寫自己的名字,以便病人好找。
2制定宣教計劃、督促實施
2.1入院宣教計劃目的是使病人盡快熟悉環(huán)境,適應病人角色,內容包括環(huán)境的介紹,各項規(guī)章制度的介紹及個人衛(wèi)生宣教,并在24h內協助完成個人衛(wèi)生,包括三短:指、趾甲、須發(fā)短;六潔:口腔、頭發(fā)、手腳、皮膚、會陰、清潔。
2.2疾病標準宣教計劃對心腦血管等常見病,多發(fā)病如:高血壓心臟病,冠心病,風心病及做心臟介入治療的病人制定出標準的健康宣教計劃,其內容包括疾病的誘發(fā)因素,癥狀發(fā)作的自我評價,藥物治療的作用和副作用,良好的行為習慣等。
2.3飲食指南包括住院病人的飲食種類及適應范圍,心腦血管病人的飲食綜述,膳食原則等。
2.4出院指導對今后疾病的康復至關重要,必要時需家屬配合,內容包括藥物的指導,飲食的要求,康復鍛煉及生活中應注意的事項等。
3改變交班方式
傳統(tǒng)交班重點放在晨交班,醫(yī)生護士在一起,由夜班護士按照寫好的交班本宣讀,讀完了事。建立整體護理病房后強調了除晨交班外,一級護理、危重病人要進行床頭交接班,與責任護士當面交清病情,使用中的藥物等。今年開始除以上的晨交班和床頭交班外,又增加了由責任護士匯報本組重病人,新病人的主要護理診斷、相關因素,護理措施及可能發(fā)生的并發(fā)癥等。這樣即增加了各個組之間對病人可能出現的問題引起重視,護士長必要是還進行一些晨間提問,在提高大家業(yè)務水平的同時對年輕護士、進修護士和實習同學起到一個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