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護理體會8篇

時間:2023-11-13 09:56:09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兒科護理體會,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兒科護理體會

篇1

最大療效,減少其副作用及毒性反應。

1 指導合理用藥

1.1 抗生素類 目前兒童抗生素類藥物在口感、香型上均迎合兒童口味,使小兒與家長易于接受。在臨床上,我們應使家長明確抗生素是一類抑制或殺滅細菌的藥物,它對于除細菌感染以外的其他病變,療效甚微。①指導家長了解抗生素的抗菌譜與適應證,不能認為是炎癥均可用任何抗生素治療,而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有針對性的用藥;②使家長明確并非多用及早用抗生素即能加快疾病的恢復,更不能拿成人標準來對待小兒,而應診斷明確后用藥;③由于小兒生長發育存在個體差異及用藥目的不同,藥物劑量不應完全遵循說明書,應在醫生指導下具體應用。

1.2 退熱類 ①讓家長明確發熱是機體的一種正常防御機制,指出濫用退熱劑不僅不利于疾病的治療,相反會掩蓋病情,延誤診斷;②指導家長正確運用物理降溫,如溫水浴,酒精擦浴,額部冷敷等,多補充水分,利于毒素排出,新生兒體表面積大,血流豐富,易于散熱,宜采用物理降溫如溫水擦浴,而不宜用退熱劑;③向家長介紹不同退熱劑的適用年齡、劑量、使用間隔時間與給藥途徑;④指導家長掌握給藥指征,一般肛溫低于39℃,建議最好不用退熱劑,可給予物理降溫,同時密切觀察神志、面色、生命體征變化,如體溫繼續上升或出現寒戰等癥狀,可適當使用退熱劑,但針對有驚厥史的患兒應提早用藥,以防再度發生驚厥。

護師(邢娜)

1.3 維生素及微量元素類 雖然維生素及微量元素是人體必需的,但過量長期服用帶來的后果是很嚴重的,如維生素過量服用可引起持續血鈣過高和鈣鹽沉積在各組織器官中,患兒多在用藥后1~3個月出現,最早的癥狀有食欲減退、煩躁、精神不振、嗜睡、腹瀉或便秘,以后夜尿多,可有脫水和酸中毒,嚴重者出現精神抑郁,昏迷驚厥、腎衰竭等,因此,應正確指導患者家長用藥:①正確評估小兒的營養狀況,有無缺鐵、缺鈣等營養缺乏,必要時可給予化驗來確定;②介紹人體必需元素的日常需求量和富含此類營養的食物,指導家屬飲食多樣化,合理調配;③介紹藥物療效與不良反應,使家長在用藥過程中進行有針對性的觀察,以便及時反饋,調整用藥,達到最佳治療效果;④向家長介紹服藥時的注意事項,如鈣劑不宜與牛奶同服,鐵劑宜與VitC等酸性物質同服增加其吸收,VitD等脂溶維生素宜與脂類同服利于吸收。

1.4 微生態制劑類 乳酸桿菌等活菌類藥物應選用溫開水送服,在與抗生素配伍時不得同服,以免抗生素等藥物將活菌殺死或抑制而降低藥效。

2 家庭備藥指導

2.1 一般藥物須放置陰涼、干燥,小兒不易取到之處,如遇光容易變質或潮解的藥物,應裝在有色密閉瓶中。

2.2 成人與小兒類用藥應分別放置。

2.3 外用藥與內服藥應分別放置。

2.4 注意備藥數量不宜過多,以免過期變質。

3 抗藥心理護理

篇2

關鍵詞:兒科門診;靜脈輸液;問題探討;策略分析;護理體會

引言

在我國的各項常規門診中,靜脈輸液是非常普遍的治療方式,這種治療方式一般是提供營養或者是急性疾病治療[1]。在進行靜脈輸液的工作中,重點是如何一次性成功,尤其在兒童靜脈輸液工作中,要盡量保證一次性穿透成功。對兒童進行靜脈輸液的工作難度還是非常大的,正因為如此,才要在工作中不斷地提高靜脈輸液工作經驗和工作素養,最大限度地保證一次性穿刺成功,從而有效地減少患兒的痛苦[2]。

1兒科門診患兒靜脈輸液工作存在的問題

患兒在進行靜脈輸液的穿刺過程中,往往情緒比較激動,常常伴隨著哭鬧、好動等狀況,這一問題是不能避免的,但是也會影響醫護人員工作質量的正常發揮,最終導致穿刺失敗。所以在兒科門診中,應該對醫護人員的工作水平和工作質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實際的工作中,還是存在著很多問題值得思考:首先,在患兒的靜脈輸液過程中,由于患兒常常伴隨著哭鬧等現象,導致實際的工作環境相當嘈雜混亂,而且在輸液中,往往存在著查對不嚴的現象,最終導致護理工作不能夠順利開展[3]。其次,靜脈穿刺才是在護理工作中遇到的最為棘手的問題和需要不斷提高的內容。患兒在進行靜脈輸液中,往往采用的是頭皮靜脈輸液,這就要求醫護人員有著豐富的工作經驗和工作技能,但是有的醫護人員由于靜脈穿刺經驗不足,工作水平不高,導致在實際的工作中,往往會出現不能準確地進行靜脈穿刺的情況,這也為患兒和家長帶來很大的精神負擔[4]。再次,在輸液過程中也存在著護理問題。主要是在為患兒進行輸液的時間段內,相關醫護人員并沒有對輸液過程進行及時的巡視和管理,甚至還會刻意地回避一些有靜脈穿刺障礙的患者。最后,護理工作最為重要的就是有著更高的護理工作素質和專業素養。反觀當前的兒科護理工作,醫護人員常常缺失這些必備的素質和素養。有些醫護工作人員嚴重缺乏服務意識,導致其在實際的護理工作中態度惡劣,對患者和家屬的一些激烈情緒不能做到體諒和諒解,導致各種糾紛不斷[5]。

2兒科門診患兒靜脈輸液工作問題的對策分析

通過對兒科門診患兒在進行靜脈輸液中護理工作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進行分析和探討,針對這些問題和不足提出了相應措施,從而不斷提高護理工作的質量。兒科門診患兒在進行靜脈輸液時,由于環境的混亂和嘈雜使醫護人員的工作質量受到了嚴重影響。所以在實際的工作中,要對一些影響患兒靜脈輸液順利實施的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進行總結,從而提出更好的解決方案:第一,應該對醫護人員加強藥理方面的培訓和指導,這樣才能將藥物污染降到最低[6]。那么,在工作中應該不斷地加強對醫護人員在藥劑的使用量、用途以及不量反應等方面的培訓學習,在藥物使用中,要不斷地對患兒的各項生理指標進行及時的查看,從而保證藥物的正常使用,一旦發現患兒出現超過藥量規定的不良反應,應該及時和醫生聯系。在靜脈輸液過程中,應該嚴格按照相關無菌要求進行無菌操作,從而避免感染[7]。第二,在實際的護理工作中,醫護人員的工作素養、專業素質以及服務意識是非常重要的。解決護理問題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不斷提高醫護人員的基本技能,不斷訓練相關醫護人員在面對突發性情況時的處置能力,在護理工作中,應該不斷總結工作經驗和不足。在護理工作中,不但要提高工作技能,還應該不斷地提高工作素養,使醫護人員具有較高的服務意識和溝通能力,最終和患者和家屬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圍[8]。在為患兒進行輸液的過程中,醫護人員應該對患兒進行定時的觀察,從而保證在第一時間發現患兒在輸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從而能夠在第一時間進行解決;在進行多次靜脈輸液穿刺的過程中,應該充分考慮到患兒和家屬的情緒,恰當地安撫好他們的情緒,從而保障后續穿刺的成功[9]。

3小結

靜脈輸液是兒童進行疾病治療的最不能繞行的最快捷的治療方式。但是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還是存著一些問題值得深入的反思和探討。兒科門診患兒的靜脈輸液過程,涉及了用藥、藥量等基本的護理知識,還涉及了由于患兒的特殊性和環境問題而導致穿刺失敗的客觀因素,所以在實際工作中應該不斷地總結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從而不斷地提高護理水平。

參考文獻

[1]李偉煊,莫迪威,廖友明.兒科門診靜脈輸液處方用藥調查與分析[J].海峽藥學,2016,28(4):246-247.

[2]王娟.細節管理在兒科靜脈輸液中的效果觀察[J].泰山醫學院學報,2016,37(10):1198-1199.

[3]楊序軍.兒科靜脈輸液中的風險因素及對策分析[J].醫藥衛生:文摘版,2016(9):00014-00014.

[4]李林權.兒科輸液流程對提高輸液質量效果的影響[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6,9(20):140-141.

[5]陽惠芹.門診靜脈輸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醫藥,2016(1):00138-00138.

[6]胡海燕,王瑤.兒科門診靜脈輸液護理風險管理及作用分析[J].兒科藥學雜志,2016(4):31-34.

[7]黃敏.淺談兒科靜脈輸液中護理干預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6,16(80):338-339.

[8]王亮.兒科門診患者靜脈輸液需求的調查研究[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02):27-27.

篇3

【摘要】 目的 探討兒科門診患兒靜脈輸液的護理體會。方法 將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我院兒科門診接診并實施針對性護理措施的64例輸液患兒設為干預組,將2003年12月-2004年12月我院門診接診并實施常規護理的64例輸液患兒設為對照組,回顧性分析兩組患兒及其家屬滿意度。結果 干預組患兒及其家屬滿意度為92.2%;對照組患兒及其家屬滿意度為54.7%,兩組有顯著差異(P

【關鍵詞】兒科門診;靜脈輸液;滿意度

門診是醫院護理工作的一個重要窗口,而為輸液患兒提供一種個體化的、針對性的護理服務,已成為兒科門診工作中的新任務,為了探討其效果,本組將實施針對性護理措施的64例輸液患兒設為干預組,將實施常規護理的64例輸液患兒設為對照組,回顧性分析兩組患兒及其家屬滿意度,現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將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我院兒科門診接診并實施針對性護理措施的64例輸液患兒設為干預組,包括男41例、女23例;年齡3-14歲,平均年齡7.14±1.26歲;將2003年12月-2004年12月我院門診接診并實施常規護理的64例輸液患兒設為對照組,包括男39例、女25例;年齡2-13歲,平均年齡6.99±1.58歲。兩組患兒在性別、年齡等方面無統計學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干預組實施針對性護理,具體如下:

1)配液之前,檢查一次性物品名稱、包裝是否完整有無漏氣是否在有效期有無雜質。檢查液體與藥品的名稱、劑量、濃度、有效期,看玻璃瓶有無裂紋,看瓶蓋有無松動,看液體有無雜質、變色、混濁、絮狀物。輸液前,要反復核對患兒姓名、性別、年齡。對于6歲以上的孩子首先直接叫其姓名,再問“你叫什么名字?”;6歲以下的孩子則先叫其姓名然后問家長孩子姓名,同時讓家長看治療條。通過這樣的雙向問答,確保無誤。核對姓名后,需要認真檢查藥液名稱及有無雜質、變色、混濁、絮狀物。輸液管要排盡空氣。更換液體前,應著重查對患兒姓名、藥液名稱及有無雜質、變色、混濁、絮狀物等。注意觀察輸液情況,防止輸液管進氣。

2)為了進一步確保患兒輸液過程中的安全,我們門診特設專人巡視(崗位),負責對輸液患兒的安全管理和健康宣教工作。巡視護士隨時關注每一名患兒輸液情況,液速是否合適,輸液局部皮膚有無紅腫、皮疹、滲液(如有應及時給予相應處理),對于家長的不當看護行為及時給予糾正,對家長提出的疑問及時進行解答。

3)嚴格執行規章制度、認真執行操作規程。“嚴格”、“認真”是護理工作永恒的主題。為了充分發揚全體護理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定期組織全體護理人員對安全管理進行討論和交流。同時,也邀請患兒家長參與進來,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

4)針對病人多、病種多、用藥種類多等特點,

對輸液室進行重新規劃,增設治療等待區,增設座椅供等待注射的患兒及其家屬使用。不管是面對急躁不安的還是哭鬧不休的患兒,都需要面帶微笑,用和藹的態度、溫和的語氣去溫暖患兒及其家屬,使他們感受到護理人員的溫情關愛與呵護。

1.3 統計學分析

數據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兩組間比較采用配對資料的t檢驗;設P

2. 結果

兩組患兒及其家屬滿意度調查如表1,干預組總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

3. 討論

門診輸液患兒的特點是患兒多擁擠(一般每個患兒都有多位家長陪伴)、流動快、病情變化快、沒有固定床位、沒有腕帶。而患兒輸液過程中存在著大量的不安全因素[1]:包括藥品外包裝類似,但藥品截然不同;藥品的有效期檢查往往容易被忽視;因為存在僥幸心理,許多人自行簡化操作規程,憑印象辦事;單一重復的操作,使護理人員對工作失去興趣,思想麻痹;患兒姓名相同或相似;患兒哭鬧,環境嘈雜,家長急躁;家長看護不當、孩子不配合、哭鬧、自行拔針等容易造成滲液;輸液途中走動,去廁所而致茂非氏壺倒置引起輸液器內進入氣體甚至形成空氣栓塞;家長自行換液體,輸液患兒不在指定地方輸液,擅自離開輸液室。為更好地樹立醫院窗口形象,提高護理質量,杜絕護理差錯事故的發生, 滿足患兒及其家屬需求,提高其服務滿意度,在兒科門診輸液室護理工作中,我們要實施針對性護理措施,杜絕輸液流程中容易出錯的環節,解決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

為此,本組將實施針對性護理措施的64例輸液患兒設為干預組,將實施常規護理的64例輸液患兒設為對照組,結果發現,干預組患兒及其家屬滿意度為92.2%;對照組患兒及其家屬滿意度為54.7%,兩組有顯著差異(P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 兒科;靜脈留置針;并發癥;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3.72[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7210(2010)10(b)-096-01

靜脈留置針具有操作簡單、減少靜脈反復穿刺、留置的肢體活動方便等優點,可以減輕患者的痛苦,因此在兒科病房得到廣泛應用,深受醫護人員和患兒家長的歡迎。但是在對小兒實施靜脈留置針的護理過程中發現,小兒天生好動、血管細、血管壁薄,經常會造成留置針脫管、堵管、靜脈炎、皮膚壓傷等現象的發生。因此,在對兒科靜脈留置針的護理中,應采取合理的措施,以避免或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月,采用靜脈留置針輸液患兒共450例,年齡在2 h~6歲。穿刺部位有頭皮靜脈、手背靜脈、足背靜脈和大隱靜脈。選用德國貝朗公司24G 3/4im/0.7×19mm型留置針,美國3M公司生產的透明敷貼。

1.2操作方法

用碘伏消毒穿刺部位皮膚2遍,若進行頭皮穿刺,需備皮后再行消毒。穿刺時左手繃緊患兒皮膚,右手持留置針在血管上方以15°~30°角刺入,見回血后降低角度,再進針2 mm。左手繼續繃緊皮膚,右手緩慢注入生理鹽水,使穿刺部位血管充盈,將套管全部推入靜脈,退出針芯后用3M 膠貼固定留置針。一般留管時間3~5 d,輸液通暢,局部無紅腫者,可延長至7 d。

1.3 護理

1.3.1 置留部位的選擇兒科使用靜脈留置針注射時可選擇的部位較多,不同部位的留置時間也存在差異。對新生兒和嬰幼兒應首選頭皮靜脈,如果頭皮靜脈注射不方便,可以選擇手背靜脈。條件允許時也可對新生兒選擇腋靜脈,因為腋靜脈易于固定和護理,并且置留時間比頭皮靜脈和手背靜脈長。

1.3.2 穿刺方法的改進因兒科患者年齡較小,血管細,多數不配合穿刺,使用傳統的穿刺方法一次成功率不高。因此以上患兒在進行穿刺操作時對穿刺方法進行了改進。

1.3.3 固定方法的選擇在患兒頭部留置時,由于患兒好動,所以常出現脫管現象,縮短了留置的時間。此時可以用少量棉花進行鋪墊后,用3M膜固定留置針棱角,然后用外傷固定用的5號彈力網套將患兒頭部套住。為防止出現皮膚壓傷,應在針梗處和肝素帽處用少量棉花鋪墊,然后用干燥的小毛巾包裹。

1.3.4 靜脈炎的預防預防靜脈炎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根據患兒的年齡、病情和血管情況選擇合理的留置部位。留置部位的血管要柔軟并且有彈性,易于觸及、充盈良好,最好可以避開關節部位。二是根據患兒的年齡和病情選擇不同型號的留置針。嬰幼兒一般選用套管較細的24G,而手術及較大年齡的患兒可選用22G的留置針。

1.3.5 皮膚壓傷的預防嬰幼兒皮膚細嫩,手部的活動較多,易出汗,膠布透氣不夠,造成穿刺部位的皮膚與留置針針體摩擦,導致皮膚損傷機會增加。留置針施加的長短也可皮膚壓傷的機會,一般3 d為宜,長時間固定也是導致皮膚損傷的因素之一。要預防皮膚壓傷,在操作前應告知家長靜脈留置針的目的及注意事項,取得合作,并注意保護,及保持穿刺部位的干燥,避免潮濕;固定時在留置針的針梗和肝素帽處用少量棉花進行鋪墊;每日觀察留置針部位的情況;留置針在用藥結束后,可輕輕按摩穿刺部位,促進血液的回流;每日用藥完畢后,觀察穿刺部位情況,有無皮膚發紅、腫痛、小水皰的形成,如有異常及時處理。

2結果

450例采用靜脈留置針輸液患兒中,出現堵管5例,年齡2~3歲,穿刺部位為頭皮靜脈、足背靜脈,靜脈留置針留置時間3例3 d,2例4 d;靜脈炎6例,年齡1~4歲,穿刺部位為手背靜脈、足背靜脈,靜脈留置針留置時間2例3 d,3例4 d,1例5 d;皮膚壓傷3例,年齡均<5個月,穿刺部位為手背靜脈,壓傷部位為手背掌指關節部位,靜脈留置針留置時間1例3 d,2例4 d。護理的有效率為97.3%。

3討論

靜脈留置針是由先進的生物材料制成的,作為頭皮針的換代產品早在20世紀60年代靜脈留置針就被歐美國家普遍使用,成為臨床輸液的主要工具,在我國靜脈留置針也被廣泛使用,能夠減輕患兒反復穿刺的疼痛感,維持靜脈血管通路,有利于在緊急搶救減少護士穿刺操作次數,提高工作效率,選擇合理的留置部位、穿刺方法、固定方法,可以提高兒科應用靜脈留置針的護理有效率。

[參考文獻]

[1]徐潤華.兒科護理操作規程及疾病護理[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4.

[2]石桂英.靜脈置留針在兒科中的應用[J].中華當代醫學,2005,3(10):54-55.

[3]鄭清華,劉異香.小兒靜脈留置針操作方法的改進[J].中國實用醫藥,2008,23(28):167-168.

[4]黃旺金.靜脈留置針在新生兒科的應用觀察及護理體會[J].華夏醫學,2004,18(1):78-79.

[5]何廣榮.靜脈留置針在新生兒護理中的應用[J].天津護理,2007,19(1):45-46.

篇5

【摘要】目的:對兒科靜脈留置針的常見問題及臨床護理措施進行分析與總結。方法:采用回顧性分析的方法,對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間,兒科采用靜脈留置針的220例患者的留置針穿刺情況進行分析,并對各類問題產生的原因以及護理應對策略進行討論與總結。結果:在本次研究所設計的220例患者中,有70例患者留置針脫出,50例患者留置針發生堵塞,50例患者出現局部腫脹滲液,36例患者穿刺失敗,14例患者出現靜脈炎。結論:認真負責的敬業態度是重要前提,熟練的操作手法是提高穿刺成功率的基礎,而全方位的臨床護理則是使靜脈留置針的效果得到最大發揮的保障。

【關鍵詞】兒科;靜脈留置針;臨床護理

靜脈輸液是目前臨床中最為常用的一種疾病治療策略,對于兒科患者來說,選擇一種科學、合理的輸液途徑,對于疾病的治愈無疑具有更加重要的意義。兒科患者的年齡較小,有著外周靜脈較細、活潑好動的特點,在采用普通靜脈穿刺時,非常容易因穿刺失敗而使藥物無法順利進入體內,嚴重時甚至還會延誤搶救時機,而靜脈留置針的應用則在降低穿刺次數的同時提高了治療效果。不過在實際應用中,靜脈留置針有時也會產生一些不良影響。本次研究的目的就是對這些不良影響的原因及護理應對策略進行分析與研究。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采用回顧性分析的方法,對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間,兒科采用靜脈留置針的220例患者的留置針穿刺情況進行分析。患者的年齡最小為出生后1h,最大為12歲。留置針留置時間最短為1d,最長為7d。所使用的留置針為BD公司生產的24GY有翼直型針。

1.2方法

護理人員首先將外套管松動,隨后對患者的皮膚進行消毒。待消毒液干燥后,取下針頭的保護帽,并對套管尖端和針尖是否完整進行檢查。檢查結束后,使用左手將穿刺皮膚繃緊,使穿刺靜脈固定,右手使針翼與皮膚成15~20°角進行穿刺。見回血后,繼續緩慢的推進約0.24cm,使軟管完全進入血管。在講套管送入靜脈后,將針芯拔出,使用敷貼將留置針固定住,做到平整、無漏氣現象。

操作完成后,即可進行自粘繃帶的纏繞,并對穿刺時間和日期進行標注。每次輸液結束后,均使用稀釋的肝素液或生理鹽水正壓封管。

2結果與原因分析

2.1穿刺結果

在本次研究所設計的220例患者中,有70例患者留置針脫出,50例患者留置針發生堵塞,50例患者出現局部腫脹滲液,36例患者穿刺失敗,14例患者出現靜脈炎。

2.2問題產生的原因

(1) 留置針脫出

留置針脫出的原因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留置針的固定方式選擇失當,加之患兒抓撓的影響導致脫落。二是患兒出汗,使敷貼松動,當留置針刮碰到其它物體時導致脫出。三是套管沒有完全進入到血管當中。四是家長對于患兒的看護存在漏洞,患兒因為好奇等原因將留置針自行拔出。

(2) 留置針堵塞

留置針堵塞主要由三方面因素導致,一是患兒的活動過于頻繁,導致靜脈內膜損傷,為小血栓的形成提供條件。二是導管出現了彎折或扭曲。三是封管方式的選擇不夠合理,導致血液回流入導管,造成血液凝固。

(3) 局部液體外滲

此類問題的產生原因主要是患兒血管壁脆性增加或彈性下降,以及使用了某些會增加血管壁通透性的藥物。

(4) 穿刺失敗

從本次研究的實際情況來看,穿刺失敗主要是由于護理人員工作經驗不足以及患者血管狀況不佳所導致。

(5) 靜脈炎

靜脈炎的產生原因主要是在進行穿刺時沒有嚴格按照無菌操作的規程進行,或是藥液的配置、輸入速度不合理而刺激靜脈血管,最終誘發靜脈炎。

3討論

3.1置管前的護理措施

在置管前,護理人員應與患兒家屬進行溝通和聯系,幫助他們了解使用靜脈留置針的意義以及相應的并發癥避免措施。使他們明確在陪護過程中應重點注意哪些問題,從而在最大程度上實現對患兒監測的時段覆蓋范圍。同時,護理人員自身也應對用藥、配伍等情況進行深入細致的了解,加強對患兒的巡查力度,發現問題時應及時處理,最大程度的保障留置針的使用效果。

3.2置管過程中的護理措施

在選擇穿刺部位時,應注意避開血流不足、彈性較弱以及相對較細的血管,同時留置針的包裝是否破損,是否已經超過了使用期限等進行檢查,同時備好常規藥物。如果患兒易動,則應由另外一人負責對穿刺部位的皮膚進行固定。整個穿刺過程必須要嚴格按照無菌操作的要求進行,穿刺角度要適宜,速度要緩慢,以免刺穿血管壁。在固定時,應在敷貼設置結束后將針柄和針尾用膠布固定。隨后,使用自粘彈力繃帶環繞穿刺部位一周,將透明管重置其上,使肝素帽的尾端露出,再用自粘彈力繃帶進行一次纏繞。最后,注明穿刺時間等相關信息。

3.3置管后的護理措施

置管后,護理人員應注意做好巡視工作,如需使用一些刺激性較強的藥物,應注意減緩推進速度,以便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對患兒血管的刺激。在完成當天最后一組液體的輸入后,應將5mL 12.5U/mL的稀釋肝素液由頭皮針的位置推入,待剩余1mL時一邊后退一邊正壓封管。如果發現套管有反折現象,應在確定周圍組織正常的情況下,使用無菌棉簽將其弄直,并進行局部消毒,待消毒液干燥后重新進行固定。

靜脈留置針在兒科的應用不僅能夠減少護理人員的工作量,也能有效減輕患兒的痛苦,對于患兒靜脈通路的保持、疾病的搶救具有重要的意義。在一般情況下,靜脈留置針的保留時間為3~5d,未出現靜脈炎的患兒保留時間可達7d。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應采用正確的封管方法,使導管腔被封管液充滿,避免出現血液回流現象。另外,護理人員應對用要的注意事項以及相應的配伍方式有一個全面的、充分的認識,以免造成堵管。

總的來說,想要做好兒科靜脈留置針的護理工作,認真負責的敬業態度是重要前提,熟練的操作手法是提高穿刺成功率的基礎,而全方位的臨床護理則是使靜脈留置針的效果得到最大發揮的保障。

參考文獻

[1] 徐惠霞、李娜,等.小兒靜脈留置針的臨床應用[J].醫學信息:上旬刊,2011,(17):5766-5766.

篇6

【關鍵詞】兒科靜脈留置針;應用及護理體會

【中圖分類號】R472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6-3646-01

靜脈留置針的應用

1材料:采用的套管針為美國B-D公司生產的24GY型靜脈留置針,規格:0.7mm×19mm,3M公司生產的無菌透明敷貼。

2穿刺部位方法

2.1選擇合適的血管

根據患兒頭部的血管分布,一般選擇直而粗.柔軟.富有彈性的靜脈,主要是前額.顳淺.耳后靜脈及手背.足背靜脈,避開關節及靜脈瓣且易于固定的血管,在選擇頭皮靜脈時要注意與頭皮動脈的鑒別,靜脈觸摸無搏動,患兒哭鬧時充血明顯,顏色成藍色,而動脈觸摸有搏動,哭鬧時無明顯擴張,顏色為淡紅色。

穿刺前準備,常規備藥,檢查留置針的有效日期及規格,包裝有無漏氣,選擇頭皮靜脈需剃發,剃發范圍要大于敷貼規格范圍8厘米×5厘米,有利于皮膚消毒及妥善固定敷貼,并可使拔針時不粘貼患兒頭發。

2.2對穿刺部位血管進行評估備皮后,用75%的酒精消毒穿刺皮膚部位兩次,待干,靜脈穿刺前將靜脈留置針連接輸液器,將輸液器調節器置于緊貼或靠近莫菲氏滴管下,降低輸液器高度,可減少回血時遇到的阻力,相當于增加了輸液管內的負壓,對于脫水血管的回流差,較細的血管可提高穿刺的提高率。

2.3用左手繃勁皮膚,右手拇指與食指握住套管針兩翼,與頭皮呈15-20度角,穩定手勢,進針速度宜慢,見回血后降低角度,用左手示.中指將其固定,右手緩慢抽出針芯2-3毫米厚,呈10-15度角,再進1-2厘米,松開兩翼,在持一側針翼,根據靜脈走向,徐徐將軟管全部送入血管,將針芯全部抽出,這時回血迅速進入血管即穿刺成功。

2.4用一條透明膠帶固定針翼,防止患兒頭部擺動使針滑出,在用透明敷貼固定留置針,輸液器連接頭皮針,插入肝素帽,即可輸液,最后在用填寫好日期的膠布將延長管肝素帽固定患兒頭頂或前額,方便患兒活動與睡眠,為換藥拔管提供依據。

2.5封管

輸液結束后,用0.9%的氯化鈉250毫升加肝素鈉1.25×104u,封管液的量及封管時間要標記準確。

肝素鈉稀釋液3-5毫升,輸完液后沖管,抗凝作用可持續12小時以上,不宜使用肝素鈉的患兒,兩次輸液時間較近的患兒,可選用生理鹽水作為封管液,生理鹽水不必配液,避免了配液時引起的污染,減輕了護理工作量,患兒可減少肝素鈉的應用,用生理鹽水5毫升,從肝素帽緩慢注入3毫升,然后邊推余液邊退針,使留置針腔內充滿封管液,避免了血液返流凝固阻塞針頭。

留置針的小開關關閉位置一定要靠近套管針延長管的起始部,這樣不致使血管內血液倒流至套管針內,避免凝血堵管,輸液過程中液體輸入不暢時,應用注射管抽取肝素封管液2-3毫升連接輸液,回抽凝血塊,切勿直接推入或用力擠壓輸液管,以防小凝血塊擠入血循環而發生栓塞,應給與拔管,如輸入粘稠度較大的藥物,如20%的甘露醇,脂肪乳等,應用生理鹽水10毫升沖管后在封管,封管后應避免局部肢體受壓及封管肢體下垂。

3使用靜脈留置針的注意事項

3.1應嚴格掌握無菌觀念,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留置套管針時每周應更換透明敷料兩次,同時進行皮膚消毒,由內向外作圓周狀消毒,保持足夠的消毒時間,勿用手觸摸穿刺部位以防感染,發現穿刺針眼出有滲血滲液時,應該立即從新消毒,更換敷貼,勿用手觸摸穿刺部位針眼處紅腫,局部有滲液,患者敘述穿刺處發癢等不適應立即拔出。

3.2把握好留置時間,在無異常的情況下可保留5-7天,平凡使用甘露醇及化療藥患者留置針保留時間小于或等于3天,以防藥液長期刺激血管造成靜脈炎,同時有計劃的更換注射部位,保護血管。

4靜脈留置針的護理體會

4.1首先護士要具備高度的責任心,高尚的職業道德素質和業務素質。

4.2做好健康宣教,置管前護士應做好家長及患兒的心里護理,為患兒提供舒適的環境,護理人員態度要主動.溫柔.耐心.和藹可親,用患兒易于理解的語言講道理,提要求轉移患兒的注意力,并想盡一切辦法接近患兒,取得良好關系,向患兒家長解釋清楚,消除患兒及家長緊張恐懼心里,取得合作,提高穿刺成功率,使其了解相關知識及常見的病發癥和預防方法,置管期間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潔,禁止淋浴,預防感染.堵管.液體滲漏等并發癥的發生,以防局部感染,避免穿刺側肢體劇烈活動,不可離開病房以防發生意外。

4.3密切觀察局部反應,靜脈留置管期間,要密切觀察穿刺部位有無滲血滲液腫脹及炎癥反應等,及時發現并發癥早期癥狀,一旦發生局部紅.腫.熱.痛等癥狀,應立即拔管并根據情況及時給予相應的處理,以促進血液循環,恢復血管彈性,減輕患兒痛苦。

篇7

【關鍵詞】靜脈留置針;靜脈輸液;取血

目前臨床常用方式有數種,其中淺靜脈留置針是臨床采用最廣泛的方式,近年來,我科自2010年12月開始對病房患兒采用美國B-D公司生產的24GY型靜脈留置針輸液并取血標本,得到了家屬和患兒的一致認可和好評。受到兒科護理者的青睞,在兒科廣泛應用,現將我科靜脈留置針的操作和護理體會簡述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2010年月12月至2012年6月入住我院兒科患者中有 1498例應用了靜脈留置針,使用率占兒科總住院人數的90%,其中男性806例,女性692例,年齡最小者生后15分鐘,最大者14歲,平均年齡2.25歲。 留置時間最短30分鐘,最長7天,1~3天者752例,4~7天者1 123例。18例患兒自行拔出,16例在接受1天治療后自動出院,30例出現堵管,127例出現滲漏,7例因皮膚過敏終止置管,出現皮膚過敏時間為1~3天。穿刺1次失敗者68例,穿刺2次失敗者22例。未出現靜脈炎及局部感染。其中,90%的患兒均能保留預計天數。全部病例中無感染現象。

1.2 適用范圍 適用于長時間反復輸液的患兒。

1.3 血管的選擇:根據不同年齡、嬰幼兒的生理特征、用途、病情及血管情況選擇不同的血管,宜選用相對粗直、有彈性、血流豐富、避開關節及靜脈瓣且易于固定的血管,宜選用頭皮靜脈,一般選額正中靜脈、顳淺靜脈及額分支、等較粗直血管穿刺,由于嬰幼兒不易合作,為保證留置時間,以額正中靜脈為首選。年長兒可選擇手背靜脈、貴要靜脈、頭靜脈、足背靜脈及大隱靜脈次之。

1.4 留置針選擇

我科使用的留置針為美國BD公司產品,24GY型頭皮留置套管針, 3M公司生產的無菌透明敷貼。

1.5 用物 注射盤內放有2.5%碘酒、75%酒精、消毒棉簽、留置針1套(針、肝素帽、無菌敷貼)、一次性5ml注射器3副、輸液器、肝素化生理鹽水1瓶(0.9%生理鹽水500ml加125000U肝素1支)、止血帶、無菌鉗一套、無菌彈性繃帶。

1.6 配置藥物,接輸液器排好空氣。

1.7 常規消毒穿刺部位皮膚5~10cm范圍(周圍血管應剃去毛發10cm范圍)。穿刺點應選擇血管遠端。穿刺前旋緊肝素帽,輸液器的頭皮針刺入肝素帽,旋轉松動并取下針尖保護套,排氣后,操作者站在穿刺側或頭側,消毒左手食指和拇指,固定穿刺血管,右手操留置針,針尖與皮膚呈10~20度角刺入,進針速度宜慢。見回血后退出針芯0.2cm,再沿血管走向將外套管全部送入血管內(因留置針芯比外套管長0.1cm退出0.2cm使針芯的針尖完全在留置針外套管內,避免送入血管時刺破血管),然后左手固定外套管,右手退出針芯,取透明敷貼,使其最先接觸留置針部位,最后分別向兩邊按壓推開,盡量使敷貼與皮膚間少存空氣,然后將肝素帽端反折固定于頭部,輸液管可固定于近側耳廓。

1.8 固定好后,根據患兒年齡及病情調節滴速。

1.9 沖管與封管 每日輸液完畢,用肝素鹽水沖管,以防止置管針內凝血。封管時將抽有3mL肝素鹽水稀釋液(濃度5U/mL)注射器針頭全部或一半插入套管內,先推1mL,然后邊推注邊退針頭的封管方法夾閉留置針后拔針,,以保持血管內正壓,防止血栓形成堵塞套管,直至全部退出,然后用無菌輸液貼覆蓋肝素帽,最后用膠布將留置針充分固定在上肢前臂、下肢足背、頭頂或耳廓上。對于血管較細的新生兒,推注要均勻、緩慢。但對血液系統疾病、有出血傾向的患兒,應禁用肝素鹽水,而應用鹽水封管。文獻報道生理鹽水可代替肝素封管,維持時間達16小時[1]。每次重新輸液或經留置針給藥時應檢查及確認管腔內有無血塊堵塞以及是否在血管內,如有血凝塊時,切不可擠壓輸液管或用注射器加壓將血塊推回血管內,以免發生栓塞[2]。把握好留置時間,在無異常情況下,可保留5~7天。

2 取血法

2.1 輸液前取血法 用留置針靜脈取血,按留置針穿刺操作固定好針翼,取下回栓接上5ml注射器抽取至所需血標本量后套上肝素帽,將配好的輸液裝置頭皮針插入肝素帽內調節速度進行輸液[3]。

2.2 輸液中取血法 停止輸液1min后,消毒肝素帽,用無菌鉗取下肝素帽,放入無菌針盒內避免污染,接上5ml注射器抽取1ml含藥液的血液棄去,避免影響結果。再更換5ml注射器抽取所需血標本量,取血完畢套上肝素帽繼續輸液。

2.3 封管期間取血法 消毒肝素帽后放入無菌針盒內,接上注射器抽取1ml含封管液血液棄去,更換注射器取所需血標本量后,以肝素化生理鹽水2~3ml封管。

3 護理體會

3.1 置管前 對患兒及家長作好解釋工作,向家長介紹留置針的優越性,消除患兒及家長緊張、恐懼心理,取得合作,提高穿刺成功率。

3.2 加強留置針宣教 不輸液時的注意事項,保持穿刺部位清潔干燥,以防局部感染,避免穿刺側肢體劇烈活動,以免造成置管脫落或扭曲,尤其在夜間護理好患兒,減少患兒自行拔管,保證安全。不可離開病房以免發生意外。

3.3 置管期間的護理 ,注意局部有無紅腫及輸液通暢情況。留置針保留時間一般為5-7天,不宜超過7天。保留穿刺部位的干燥無菌。 觀察局部反應,經常觀察穿刺部位有無滲血、腫脹及炎癥反應,有無皮膚過敏及水泡等,及時發現早期癥狀及并發癥,并根據情況及時給予相應處理,以減輕患兒痛苦。

3.4 操作時 留置針進針角度以15-20°為宜,進針速度宜慢,以免過快刺破血管后壁,且應直接刺入血管。進針后要及時觀看回血,見有血液回流時降低穿刺角度,將留置針繼續沿血管前行1-2mm,將套管針軟管送入血管內,左手按住外套管,右手取出針芯。

3.5 肝素液封管 將1支肝素(12500單位)稀釋于500ml生理鹽水中,每次2-3ml,正壓封管,即將封管液2-3ml從肝素帽處先緩慢推入1-2ml,再邊推邊旋式退出針頭。正確掌握封管液的濃度、量、間隔時間等,防止血液倒流而出現堵管現象。若發生堵管,無論時間長短,勿強行通管,避免靜脈栓塞的發生,應予以更換。

3.6 為搶救和治療提供便利 靜脈輸液通暢是搶救急重癥患者的關鍵,留置針因管腔徑大,內表面光滑,阻力小,能穩定維持輸液速度,滿足危重患者搶救時快速輸液的需求,保證脫水劑快速輸入而不必加壓,而且急危重患者需同時給予多種藥物,留置針可外接三通延長管同時輸注多種藥物,也可24小時維持輸液,操作方便、及時、迅速、準確,提高了搶救成功率,為搶救患兒的生命贏得時間。

3.7采用靜脈留置針取血是由于留置針導管尾端帶有肝素帽唯一封閉的穿刺系統,有利于反復進行穿刺,“Y”型造形使穿刺與撤針芯時無血液污染,操作者可從透明延長管迅速見到回血。從“Y” 型接頭處接上注射器取血不必重新穿刺,從而 避免損傷血管。

總之,靜脈留置針操作簡單方便、安全,可減少患兒痛苦,減少靜脈損傷,同時減少穿刺次數,減少護理工作量,便于管理。能夠提高工作效率。放置靜脈留置針等于保留一條開放的靜脈通路,可隨時給藥,對于危重患兒的搶救具有重要意義,值得推廣[4]。

參考文獻:

[1] 段淑卿,楊繼紅.新生兒靜脈留置針出現問題及對策[J].醫學理論與實踐,2006,19(6):640.

[2] 王蔚,張衛.淺靜脈留置針的應用及護理[J].醫學理論與實踐,2006,19(10):1236.

篇8

中圖分類號: R472.9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8-2409(2008)03-0572-02

目前我國許多醫院都將靜脈留置針作為臨床輸液治療的主要工具,其為特殊的生物材料 制成,柔軟、光滑,不易打折,患者能夠帶管進行輕度活動,另外,穿刺技術與普通頭皮針 相似,容易掌握,穿刺成功率高。本院兒科2006年9月至2007年9月對132例患兒采用頭皮淺 靜脈留置套管針輸液,取得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選擇2006年9月至2007年9月本院兒科收治的患兒132例,其中男72例,女60例;年齡 為出生后28d至1.5歲。入院后均采用了頭皮淺靜脈穿刺留置套管針進行輸液。

2 方法

2.1 留置針型號的選擇

采用美國B-D公司生產的一次性靜脈留置套管針,型號為20~22G。

2.2 血管的選擇

選用相對粗直、有彈性、血流豐富且易于固定的血管,患兒可選擇頭部耳后靜脈、額正中靜 脈、顳淺靜脈及其額角分支等粗直的血管。

2.3 穿刺方法

穿刺時患兒取平臥位或頭偏向穿刺部位的對側。選擇血管及消毒穿刺部位 后,旋緊肝素帽或取下肝素帽后直接連接螺口輸液器,用拇指和食指握住留置針軟管座和鰭 狀針座,旋轉松動并取下針尖保護套。以15~30度穿刺,觀察回血流至軟管后將軟管送入靜 脈內,同時抽出針芯。按照操作規程用無菌貼膜或膠布固定軟管。

3 結果

132例中一次穿刺成功121例,成功率為91.67%。132例中留置時間最短2d,最長9d, 平均5.5d。全部病例中1例發生局部皮膚發紅,2例因留置針而出現靜脈炎,10例出現靜 脈留置針滑脫,無1例因留置針而出現全身感染。

4 討論

穿刺留置針的臨床效果:提高穿刺成功率,正確熟練的操作顯得尤為重要,本組頭皮淺 靜脈留置針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為91.67%,1例發生局部皮膚發紅,2例因留置針而出現靜脈 炎 ,其中1例靜脈炎患兒為肺炎合并心衰,聯用多巴胺和多巴酚酊胺, 這與楊偉賢等[1 ]研究 一致,過高濃度的化療藥物在一個部位靜脈滴注,使該處血管脆性、通透性增強,造成 靜脈炎并發癥。另1例靜脈炎患兒為留置針留置時間長達9d,這與王亞榮等[2] 報道 不同,在 他們的研究中,靜脈留置針可以留置11~17d而無靜脈炎發生,因此留置時間與靜脈炎的關 系有待進一步研究。出現皮膚發紅的患兒為高度肥胖兒童,反復穿刺5次,可能與 多次穿刺引起血管內皮的機械損傷有關。在本研究中靜脈留置針的滑脫率較高,達到了7.6 %(10/132),這與舒湘蘭等報道[3]相似,這可能與嬰幼兒汗液和頭皮油脂分泌 過多,局部頭發剃得不干凈有關。

5 護理體會

5.1 進針角度及穿刺速度

與頭皮針不同,留置針進針角度以15~30度角進針為宜,進針 速度宜慢,且應直接刺入血管。而頭皮針進針角度小(

進針后見有血液回流時降低穿刺角度,將留置針繼續沿血管前行 1~2mm,右手固定針芯,以針芯為支撐,此時為送外套管的最佳時機。送管手法,固定針芯 的右手將針尾稍抬起,左手拇指與食指持外套管柄的上方,左右兩側沿針芯將套管全部推入 靜脈,以此方法送管減少了送針時的阻力,送管成功率高[4]。

5.3 操作禁忌

靜脈注射時避免用力過猛,若液體滴入不暢,切勿用力擠壓輸液管,否則可將小凝血塊強行 擠入血循環中而發生栓塞[5]。

5.4 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原則

穿刺點必須徹底消毒,輸入刺激性強的藥物,要注意配伍時 的濃度、輸液的速度和溫度,注意穿刺部位的保暖。牢固固定,以減少機械刺激。若發現沿 靜脈走向出現紅、腫、熱、痛或蒼白狀分支,均應拔除套管針,局部用50%的硫酸鎂濕敷。

5.5 留置針穿刺成功后應合理固定

3M膠貼應均勻粘貼在針翼兩側,肝素帽部位應加強看護 ,避免撕脫;對于煩躁好動的小兒需加強看護,使其不會在哭鬧中抓落留置針;對于油、汗 較多的小兒,除了多加長膠布固定外,必要時可用小繃帶沿留置針環行包裹頭部。

護士對每位患兒的病情都應該了解,對于因病情導致靜脈血粘稠度濃縮,處于高凝 狀態的患兒應盡量選擇表淺粗直的血管。

已有局部腫脹的患兒應控制滴速,若腫脹明顯伴疼痛者應拔除套管針,抬高患肢或頭 部,促進局部吸收。

總之,套管針的使用使患者在整個輸液過程中感覺舒適,便于搶救,減少患者痛苦,降 低對淺表靜脈的損傷,減少輸液意外感染的機率。靜脈留置針為一次性產品,對于長期輸液 的患者,既安全又可避免交叉感染的發生。醫護人員可避免多次輸液穿刺產生的意外扎傷和 感染。可減少多次抽血注藥的不便,減輕護理人員的工作量,在未來會更加普遍使 用。

參考文獻:

[1] 楊偉賢.靜脈輸液滲漏性損傷的防治近況[J].中華護理雜志,1997,31 2(9):548.

[2] 王亞榮,白亞琴,薛黎平,等.套管針加肝素帽在小兒大面積燒傷中的應 用[J].實用護理雜志,1999,15(9):33.

[3] 舒湘蘭,海新霞.小兒靜脈留置針中止留置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6,22(2):39-40.

[4] 孫艷平,楊佳濤,常雁軍.淺靜脈留置針穿刺方法探討[J].中華護理雜 志,1998,33(7):409-410.

推薦期刊
欧美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激情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av片不卡无码久东京搔,亚洲鲁丝片AV无码APP
亚洲精品在线视频 | 在线观看视频久a | 亚洲第一福利天堂在线观看视频网站 | 亚洲日本精品宅男 | 亚洲成眠在线观看毛卡片 | 制服丝袜国产激情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