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9 15:44:26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護理管理思路及策略,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關鍵詞】男護士 現狀 研究
中圖分類號:R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515(2011)8-386-02
隨著男護士在護理行業的人數逐漸增加,針對男護士現狀的調查也引起研究者們的關注。然而,男女護士在護理行業所占的比例差異顯示出男護士隊伍的不穩定。有數據顯示,1999年澳大利亞男護士占注冊護士的比例為8.7%;2000年美國男護士占注冊護士的比例為5.4%; 2002年英國男護士占注冊護士的比例為10.21%; 而我國男護士占注冊護士的比例卻還達不到1%[1]。 本文介紹中外學者對男護士現狀的研究,探討影響男護士發展的正負面因素,為學校和醫療機構吸收和保留男護士提供參考依據。
1 男護士的發展歷史
大約在公元前250年,第一所護理學校出現在印度,并專門招收男性。在后來的克里米亞戰爭及1861-1865年的美國國內戰爭中,男護士都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 然而隨著英國女護士南丁格爾在克里米亞戰爭后對護理職業的界定中,人們認為只有女性才適合從事這一領域的工作,男性介入護理行業因而驟減[2]。男護士的狀況隨著二戰的結束開始改變,男性逐漸開始逐漸被招收入護士學校。 起初他們的層次并不高,直到后來設置了專科課程,以及碩士和博士課程[3]。
我國的第一所護士學校于1888年由美國護士約翰遜在福州醫院創辦,并招收男護士。到30年代,各地醫院女護士開始大量進入。到1934年,已有65%的醫院開始有女護士在男病房開展護理工作且逐漸變為以女性為主,男護士逐漸退出護理歷史舞臺[4]。直至上世紀70年代,男護士逐漸開始招收入護校,1999年我國第一位自己培養的男護理碩士生畢業[5]。
2 男護士現狀的相關研究
2.1 需求調查及未來就業發展
在當前全球性的護士短缺背景下,本來就是鳳毛麟角的男護士更顯出稀缺:陳紅濤等調查15所綜合醫院護理部及相關臨床科室護士長發現,95.37%的調查對象認為臨床需要男護士[6];梁萌基發現:84.3%的護理人員認為可以接受男性護理人員[7];被廣泛認為最需要男護士的科室分別為精神科、急診科、外科和手術室,ICU[7、8]。
總體來說,男護士就業形勢被研究者看好。醫院普遍認可男護士在護理工作中具備的優勢:1.身體素質強于女護士,如搬移危重患者、牽引等;2. 男護士受男性患者歡迎;3. 遇突發事件時,男護士控制力,決策能力及思維性強[9]。2004年一份調查中,廣州存在著2萬多護理人員的缺口,社會對高學歷、男護士的需求尤為強烈。不少醫院表示,男護士有多少要多少[10]。
然而,也有調查顯示不同觀點:男護士并未因為稀缺而珍貴,原因是雖然設護理專業的本科院校很多,但普通醫院對男護生的需求量不大,畢竟男護士的工作范圍相對小,且男護士在工作后存在很多不穩定因素[11]。
2.2 離職傾向
在男護士的流失和保留研究中,多數研究表明男護士有明顯離職意向。據白洪敏等[12]報道,河北一所醫院自1985-2004年間,男護士離崗率占68.42%;另一類似研究發現, 30名本科男護士總離職率達50%,專科男護士離職率為18.8%,而本科女護士離職率為20.0%[13]。
與此相反,在另一研究中發現,由于內部因素和自身特點等因素影響,男護士并沒有表現出強烈的離職傾向 [14];另外廣州對多家三甲醫院調查也發現,男護士的崗位固定性高過女護士[15]。
2.3 職業困惑
研究顯示,諸多因素導致許多男護士調離護理崗位,且在校的男護生也對未來的就業存在困惑和壓力。
在擇業動機方面,王麗霞等[16]和高滿榮[17]發現:男女護生選擇護理專業的主要動機是就業,導致男護士離開護理行業的因素中,社會偏見和傳統觀念是男護士不愿選擇護理行業的主要原因[9、19、20]。陳翠屏的研究證實,男護士自我感知的離職主要原因為專業發展空間小,無職業成就感,工資待遇低[13]。另外,男護士的學歷造成離職率有明顯差異,即學歷高者離職意向明顯高于學歷低者。還有研究表明,男護士離開護理工作的職業影響因素主要是自我概念與護士角色的沖突,以及來自家庭與社會的壓力[21]。如O’Lynn [18]指出,性別歧視使男性極少介入護理行業。
2.4 對策研究
研究者們針對男護士離職因素在對其招聘及保留提出了大量的策略,首先就是呼吁改變護士女性化的觀念,利用媒體進行宣傳,展現其與所有職業都具備的那種積極的職業形象;其次重視和提高護理人員的地位和待遇,改革護理教育,使其轉變傳統女護生為主的教學模式,提高護理學的地位從而提高護士的社會地位[9、21]。Marilyn 和 Dennis[22]提出,對于保留男護士的策略,要改善其評判性思維,建立起適合的臨床經驗(男護士在急診科及ICU的專科工作經歷能促進其保留),性別中立的班級,以及學習方式等。文中指出教員應對男護士更喜歡在他們的學習中獨立和自我指導保持敏感。
3 小結
護理管理者及研究者對男護士現狀的研究,有利于改善護士短缺及護士工作的人文環境、了解男護士對職業的感知狀態,為管理者提供思路制定策略,提高護理服務質量及工作滿意度,同時可提高病人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李盈。護理行業需要更多的男護士。醫學與社會,2007,6:11-12.
[2] 王斌全,趙曉云。男護士的發展歷史。護理研究,2007,21(1):281.
[3] Dochterman, J.M. & Grace, H.K. Current issues in nursing. Chapter 66, Finally we have arrived men in nursing. 2001, London: Philadelphia, p508.
[4] 劉燕萍。中國護理史上的男護士,當代護士,2004,2:13-16.
[5] 海鷗。我國第一位男護理碩士生畢業。健康報,1999-8-5(1).
[6] 陳紅濤,雷芬芳,宋小花,鄧翠珍,丁建華,劉繼榮。邵陽地區醫院對男護士的需求調查分析。齊魯護理雜志,2010,16(7):50-51.
[7] 梁萌基,肖丹,蔡映杰,和楊巧紅。醫院對男護士需求的調查分析。南方護理學報,2004,11(9):12-13.
[8] 楊磊,姜超美,李春燕。9所醫院男護士崗位需求的調查分析。中華護理雜志,2007,42(6):559-560.
[9] 霍健梅,胡憲法。我國男護士的現狀及其改善對策。護理學報,2006,13(5):22-24.
[10] 文潔。廣州護士人才缺口兩萬多 男護士有多少要多少。當代護士,2004,7:32.
[11] 王桂環。需求不多待業很普遍,男護士并未因稀少而珍貴。中國經濟網,2011-5-29,省略/cysc/zyy/jrgx/200802/19/t20 080219_1456 3 354.shtml.
[12] 白洪敏,李紅霞,孫文英。57名男護士崗位變動調查分析。中國護理管理,2005,15(5):46.
[13] 陳翠屏,張永學。臨床工作中的護理本科男性護士離職原因的調查。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09,15(35):3733-3734.
[14] 楊玉美,楊薇。男護士工作價值觀與離職傾向相關性的研究。護理管理雜志,2009,9(11):3-5.
[15] 王道斌。男護士流動性低過女護士 急診科男護士更優秀。信息時報,2009-5-12.
[16] 王麗霞,崔明武,趙紅。男護士擇業現狀調查分析。中國護理研究,21(10B):2666.
[17] 高滿榮,高景玉。男女護生擇業觀念調查的比較。中國社區醫師,2008,10:254.
[18] O’Lynn, C.E. Gender-based barriers for male students in nursing education programs: Prevalence and perceived importance. 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 2004, 43(5):229-236.
[19] 張穎,鄭蔚穎。男護生的職業困惑及臨床帶教思路。護理研究,2004,18(10A):1775-1776.
[20] 曲海英,劉驥驥, 沙珍萍。從社會性別視角分析男護士的職業困惑及對策思考。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08,1:52-54.
【關鍵詞】護理風險管理;呼吸內科病房;應用價值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2-0713-01
有效識別風險并實現開展護理風險管理的關鍵環節,由于護理工作的連續性、直接性、動態性等特點,導致醫院護士與患者之間的接觸較多,護士的素養高低也對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產生了直接影響。呼吸內科疾病的患者大多是老年人,其機體功能較差,并常常伴有其他疾病,在護理過程中困難重重,由此也就會護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現在選取我院的呼吸內科護士,對其應用護理風險管理的效果進行回顧性分析,同時將回顧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呼吸內科病房的24名護士,年齡在23-4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9.8歲,本科學歷以上的有14名,大專學歷的有7名,中專學歷的有3名。將24例護士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12例,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對照組12例,實施常規護理管理,對比兩組護士的護理滿意度。
1.2 方法 觀察組護士采用護理風險管理方法,首先是對護理風險進行識別,然后針對護理風險實施相對應的防范策略,防范策略主要有:實時更新服務理念,強化法律意識及風險意識。加強護士的素質教育。嚴格按照規章制度進行護理操作。提高重點環節及薄弱環節的安全性。確保各種儀器的正常運轉。護理應用各種警示標識。堅持查房制度。對照組護理實施常規護理,針對患者的需求進行對癥護理[2]。
1.3 統計學分析 對于本文中所得實驗數據均采用SPSS12.0統計學軟件進行t檢驗,對于(P
2 結 果
通過指導兩組護士采用不同的護理管理方式對患者進行護理管理,觀察組護士實行護理風險管理的效果要顯著優于對照組護士實行的常規護理。觀察組12名護士中,對護理效果非常滿意的有9例,一般滿意的有2例,不滿意的有1例,滿意度為91.7%,對照組12名護士中,對護理效果非常滿意的有5例,一般滿意的有4例,不滿意的有3例,滿意度為75%。兩組護士的護理滿意度對比具有顯著統計學差異(P
3 討 論
臨床上對于呼吸內科疾病,主要是采用藥物治療及對患者的基本疾病治療,護士在醫生的指導下對患者實行藥物治療護理及日常護理,以幫助患者快速改善病情,并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在對患者給藥的過程中,主要存在著給藥準確性及給藥途徑等方面的風險,在常規的護理操作過程中,尤其是對涉及到患者血管及體內管腔等部位的操作時,會存在著更大的風險,對于患者的影響較大,甚至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3]。因此,對于此種風險,護理人員應當加強防范,以確保患者的生命體征穩定。
在呼吸內科疾病的護理過程中,隱藏著較多的風險,如護理操作、處置、配合、搶救等,如果由于護理缺陷導致風險發生,則會對患者及其家屬帶來沉重的打擊,因此,加強呼吸內科的護理工作迫在眉睫。護理風險管理主要是針對呼吸內科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出現的各種風險所實施的一種管理方法,一些護理人員由于其自身素養的影響,導致其與患者出現矛盾后并不及時進行解釋,致使矛盾越積越深,不僅對患者的疾病治療產生了巨大影響,同時也對護理人員的工作造成了制約,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護患糾紛的發生率。在本文的研究過程中,觀察組通過對護理人員實行護理風險管理,護理人員的滿意度達91.7%,效果顯著,而對照組護理人員則采用常規護理方法,雖然對于滿足患者需要,減少護患糾紛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效果較差,不利于護理人員對護理滿意度的提升[4]。由此可見,臨床上在對呼吸內科患者實行護理的過程中,應當加強護理的風險管理,以提高護理人員的護理滿意度,從而更好地滿足患者治愈疾病的需求,實現患者病情的快速改善及生活質量的提升,并減輕患者及其家屬的經濟負擔及精神壓力,同時降低護患之間發生糾紛的幾率,提高醫院的護理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賈永樂,單美俊.加強護理風險管理的思路與方法[J].包頭醫學院學報,2009,21(02):56-57 .
[2]張明霞.加強風險管理 保障醫療安全[J].重慶醫學,2008,65(09):54-55.
論醫療市場中法律意識及醫患糾紛的防范 池遜,洪靈
浙江省中醫醫院2001年經濟活動情況分析 陳瑜,倪淑紅
遂寧市縣級以上中醫醫療機構運行情況及現狀 馬敬龍,張耀輝
淺談醫院績效考核 段華汛,胡毅,李志明,杜國兵
中醫醫院經濟補償機制探討 張曉玲
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推動醫院工作全面發展 王意誠,程永進
加快人事制度改革推進醫院發展 李瑞銀,王保友
淺論滿意度調查在醫院服務質量管理中的重要意義 吳紅衛
『先進的量化考核方法與實踐 王珂月,趙雨珠,王小才,袁漢麗
適應市場需求拓寬競爭思路促進醫院發展 高文慶
淺談醫院項目投資財務可行性分析 黃少瑜
主要診斷的選擇對單病種費用統計的影響 韋云,章蘊,穆芳潔
收支平衡點分析在醫療成本控制中的應用 王萍桂,胡文俊,楊春霞
淺議醫療質量 聶天義
《中醫內科學》課堂擬臨床教學法的探討 羅月中,李思寧,黃衍壽,陳亞發
我院中醫教學模式改革的實踐與思考 趙國梁,程劍影
醫院中藥制劑的劑型選擇 靳子明,楊錫倉
遠程預約掛號系統的應用與效果 洪靈,李穗華,黃志萍
淺談醫院管理信息系統 王曉英,衣曉燕,初成剛,畢曉文
發揮"龍頭作用"促進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市)建設 宋明麗
強化專科專病建設努力突出中醫特色 姜華琦
奉化市中醫院開展ISO9001:2000質量認證工作的體會 王建康,唐明彪
適應新形勢重塑新形象 李淑欣,曹林
拓寬辦院思路創建"三個優勢" 張輝華,周興強,王亞平
改革促發展服務出效益 尹國佑
基層中醫院實施整體護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遲金云
控制醫院感染必須加強護理管理 謝肖桃,湯雪英,林燕玲
加大醫院宣傳力度推動醫療改革進程 劉衛紅
病人選擇醫生是提高醫療服務的有力措施 史明華
績效工資分配方案的設計和運作 王小才
以病人為中心,構建優質服務體系 高翔
"藥品收支兩條線管理"在中醫醫院實施情況的調查與分析 趙麗娟,王志偉,宋代瑩
浙江省農村中醫藥服務需求與利用調查 俞志新,李水根
中醫院質量管理的基礎質量及評價 侯會周,朱天林
加強醫療安全管理提高醫療服務質量 潘智明,周繼剛
規范醫護協作減少醫療糾紛 夏清輕
樹立法律觀念積極適應《條例》——談《條例》和舉證責任中的醫療文件 楚延春,劉素娥,盧桂珍
確立創新經營理念加強質量管理推動醫院持續發展 張治祥,楊培君
轉變職能依法行政促進中醫藥事業健康持續發展 劉海波,張曉靜
抓學科建設,促醫院整體水平提高 俞興祥
加強重點專科建設促進醫院整體發展 王學軍,孫偉義,馮凱,劉曉濱
關于中藥復方產業化發展探討 劉亞明,牛欣
關于構建中醫藥產業投資基金平臺的幾點思考 周英豪
建立中醫藥水平等級考試的建議與初步構想 劉友章,劉安平,王茵萍,鄧鐵濤
"能力本位"培養21世紀中醫高素質創新人才 呂志平,李鯤
中西醫結合人才資源分析 盧傳堅
中小醫院預防人才流失的對策 高軍,李朝霞
"醫院誠信、醫生誠信"——從另一個角度看醫藥費用 黃少瑜
青海省藏醫藥事業發展與展望 王煉
推進新疆中醫、民族醫藥事業發展的思路 馮國俊,王北疆,才萬
我國中西醫結合急救醫學走入社區大有可為 金輝
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促進醫院發展 馬潔敏,張輝華,馬曉靜
淺談醫院的分配制度改革 王亞文
區(縣)級中醫醫院調整發展思路的探討 張文蘭,林培順
加強立體化宣傳,樹立中醫院品牌 方寧,張偉程,麥東行
重慶市中醫院經濟管理問題與對策研究 方明金
醫院建立"病人生活服務中心"的探索和思考 潘整中
安陽市中醫院在醫保改革中的兩點體會 郭愛榮
淺談醫院的民族醫藥管理 彭芳勝
加強領導強化措施創建農村中醫工作先進市 孔凡利,顏景璉
鞏固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區)建設成果的做法、問題及對策 郇宜進,尚憲和,劉玉明
新世紀農村中醫藥(全科醫生)人才需求培養模式探討 黃永東
試論新形勢下提高臨床醫生處理醫患關系技能的培養 趙鵬圖
北京中醫藥大學重點學科建設成效與體會 劉迪謙,田潤萍
淺談實驗室建設的新模式 段長春,唐日晶
加強成本核算,促進醫院經濟管理 汪秀琴
"本、量、利分析法"在醫療設備投資中的應用 賴春梅
綜合醫院中醫科發展模式淺議 王利軍
高校科研設備管理之我見 倪荷芳
突出特色發揮優勢加強重點專科建設 楊振華,居文俊
護理管理中必須強化法律意識 王雪文
淺談『慎獨在護理實踐中的意義 趙鳳梅,魏靜輝,王慧平
中醫院急診科留觀病房三種護理模式調查 鄧秋迎,陳惠超,黃見平,黃麗,駱金英,李彥麗
基層醫院護理科研現狀分析與對策 柳春青
醫院后勤管理改革方式的思考 王向松
淺議醫院檔案基礎工作改革 曲衛華,王海英,柳興蓬,衣曉燕
銳意進取改革創新建設現代化中醫藥學術團體 李俊德,Li Junde
關于中醫藥發展戰略的幾點思考--SARS事件引發的啟示 桑濱生,Sang Binsheng
我國中醫醫療、教育、科技資源的配置與利用分析研究 李宗友,李琳
傳統中醫秘方保護的現狀與對策研究 黃水清,Huang Shuiqing
江蘇省中醫醫院感染管理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 章亞成,梁寧生,胡鋼
加強人文精神建設完善績效工資分配制度 李志明,王小才,段華汛
醫院實行分配制度改革后加強成本核算的重要性 謝曉輝,李秀瑛
醫院全面質量管理中有關問題的分析與思考 周宜強,仝選甫
中醫醫院醫療費用控制探討 洪景遠,許松,劉松苧,王文霞
中醫醫院改革運行機制的思考 黎建,Li Jian
醫院開展ISO9001:2000質量管理工作的幾點做法和體會 丁世幸
遵循《條例》挖掘內涵規范管理促進中醫醫院發展 王階,Wang Jie
實施人才戰略是加速改革實現醫院跨越式發展的關鍵 陳立新,Chen Lixin
論入世后的中醫藥國際科技合作 柴可夫,錢俊文
提高中藥國際市場份額的策略分析 湯少梁,王高玲
中藥企業國際化發展的探討 勞漢生,Lao Hansheng
適應衛生服務需求加強中醫醫學教育 馬堃,王階
醫院中層干部競聘上崗任后教育與管理的思考 盧廣州
PBL教學法在護生臨床教學中的應用 徐利仙,趙秋月,張曉梅
淺談醫院文化與醫院管理 姚紅
公立醫院如何應對民營醫院的人才競爭 唐明彪,王建康
『非典病房和隔離區后勤保障的兩個問題 王迪,閻桐,于佳輝
發展社區衛生服務的探討 鄒偉
提高期刊編輯質量促進中醫學術發展 閆志安
認真學習貫徹《中醫藥條例》促進中醫藥事業健康發展 周雷,Zhou Lei
內蒙古中蒙醫藥防治SARS工作情況、問題及對策 于連云
以非典防治為契機,加快中醫醫院文化建設 劉靖,黃少瑜,Liu Jing,Huang Shaoyu
我院防治非典型肺炎崗前培訓的措施與體會 許耀芳
入世后中醫藥發展策略淺議 楊衛彬,王階,Yang Weibin,Wang Jie
以創建活動為載體推動農村中醫藥事業全面發展 褚秀軍
浙江省中醫醫院ICU建設現狀與發展對策 倪淑紅,張庚,Ni Shuhong,Zhang Geng
加強門診管理提高患者"信任度" 李穗華,梁建玲,周燕萍,Li Suihua,Liang Jianling,Zhou Yanping
醫院信息系統(HIS)建設的幾點思考 仝選甫,王海東
中醫藥科研要重視專利文獻的利用 劉子志,陳朝暉,Liu Zizhi,Chen Zhaohui
醫院全成本核算的實踐與思考 王貞,曹林
規范服務樹立形象開創中醫工作新局面 孫來齊
學條例抓管理促規范嚴自律 唐建君
加強醫療欠費管理的幾點探討 夏文彬,游曉紅
對醫院改革的幾點認識 王向松,吉斌,才萬
我院中醫科發展之淺見 師賓
對中藥現代化發展幾個問題的認識 李健,Li Jian
護理質量管理實施ISO9000標準的意義與方法 劉香弟
關于中醫臨床國際交流實行統一考試的探討 葛蓓芬,Ge Beifen
論提高護理人員人文素質的必要性與措施 王曉冰,吳小婉,盧詠梅,Wang Xiaobing,Wu Xiaowan,Lu Yongmei
我院醫德建設的措施與體會 陳秀麗,宋云萍,周興強
加強醫德教育的思路與方法 周云霞
淺議醫院檔案管理現代化 曲衛華,王海英,衣曉燕,王欽璞,柳興蓬
護士長管理藝術淺談 張碧蓮,符東輝
當前醫院體制改革的現狀與分析 蘇慶民
著名醫家施今墨先生教育思想的初步研究 高益民
威海市中醫事業五年回顧分析 劉新波,鞠立民
中醫臨床路徑構建思路與方法 張敏州,程康林,喬志強,曾影紅
淺談醫院文化品質與精神內涵--兼論CI、CS、CL戰略的導入 曲堂清,臧力學
走中西醫結合道路實現醫院快速跨越 縱亞雯
淺議醫療營銷與售后醫療服務 李朝霞,高軍
《中醫藥管理雜志》征訂啟事
改善醫患關系提高醫院競爭力 戴谷音,江琦
試論提高中醫醫院在中醫事業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陜黎明,章先斌
重點學科建設和評估與高質量人才的培養 高琳,劉迪謙,孫明瑜,王欣
創新臨床醫學院教育教學管理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方熙茹,冼紹祥,張勇,陳茂珍
《中醫藥通報》雜志2005年征訂、征稿啟事
醫院新管理體制下的醫療人才資源管理初探 任小巧
護理人力資源管理與團隊建設 黃曉蘭
淺談醫療成本核算與控制 李志明,杜國兵
信息時代如何做好財務管理工作 陸大忠
發展"回藥"生產壯大區域財源--兼談政策稅收支持 姚巨才
歡迎訂閱《時珍國醫國藥》雜志
談醫院管理中核心競爭力的構建 王,許楨惠
基層中醫院開展護理風險管理的體會 陳小萍
中醫處方規范與否直接影響臨床療效 魏豪
加強藥源性疾病預防和治療工作是醫藥工作者的重要職責 周國彬,于潔,田瑤
關鍵詞:醫學護理專業;教學現狀問題;有效方法;
作者:朱金璞
隨著我國醫療衛生條件的改善,護理教學模式也在摸索中發生了很大變化,以適應不斷發展的臨床需要。但是,在實際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制約了教學質量的快速提升,本文分析了當前醫學護理專業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一些應對策略。
1、案例教學法
在醫學護理專業教學中,案例教學指的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依照教學內容,選擇一些經典案例,讓學生在分析案例中獲得新的護理知識與護理技能,該教學手段在臨床護理課堂教學中被頻繁使用。在實際教學中,通過學生對教學案例的分析逐漸推進教學過程,以提升學生的判斷力及主觀能動性,進而加深學生對醫學護理知識的牢固掌握及護理技能的熟練應用。通常情況下,案例教學分為三個環節:準備環節、實施環節及歸納環節。①準備環節。教師應依照案例教學的適用條件,確定哪些內容適合應用該教學法。一般來講,與生活緊密聯系、抽象、難以理解的教學內容比較適合用案例法來完成教學目標。在確定教學內容之后,教師應依照具體內容的特點恰當選擇案例并設計展示案例的形式,比如錄像、錄音或者文字。在設置案例題目時應堅持“恰當、簡潔”的基本原則;在介紹案例基本情況時,教師應確保案例的時間、人物、地點、過程、環境等要素不可缺失;設計問題時,應有思路提示,也就是引導學生通過應用什么知識發覺什么觀點,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歸納觀點時,教師要有重點思路的提醒。②實施環節。在該教學環節中,教師應為學生詳細介紹案例的基本情況及發生背景,并確定案例題目,讓醫學護理專業學生以尋求問題答案為目的有針對性地分析案例,避免學生不懂門道而只看熱鬧;為學生展示具體案例;教師組織學生就某些問題進行討論,啟發學生以新學的理論知識為依據分析案例詳情,最終讓學生闡述分析到的觀點。③歸納環節。在該教學環節中,教師應總結學生分析到理論觀點,針對正確的觀點給予表揚,針對有所偏差的觀點教師可幫助學生分析原因,并積極引導學生掌握更多深入思考問題的方法,最后教師引導學生揭示案例中蘊藏的準確觀點。
2、問題教學法
問題教學法,是當前醫學護理專業教學中十分常用的一種教學形式,其與以往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不同,該教學方式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重視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充分發揮,倡導以實際問題為基礎的啟發式及討論式教學。問題教學法的優勢是目的性強、生動靈活,并且有助于學生邏輯思維、獨立思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主動學習等能力的提升。在問題教學法的具體應用中,教師通常可將學生分成10人小組,組員圍繞教師事先設計的問題進行討論。比如,在護理內科的教學中,以問題法為教學手段讓學生學習怎么護理高血壓患者,在實際操作中教師可設置如下幾個問題:影響高血壓病的因素是什么?護理方法有哪些?選用這些護理方法的原因是什么?在學生分組討論過程中,教師應在各個小組周圍巡視,適時啟發學生思路,指導學生分析問題的根源。在完成討論任務之后,每個小組應選派一個代表闡述本組討論的觀點,如果各組觀點不一致的話還可用組間辯論的形式再進行深入討論,最終形成一致觀點。利用問題教學法完成教學過程。使得學生可在和諧與民主的氛圍中加深對問題的全面理解,鞏固對理論知識的牢固記憶,并有效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與思維能力。
3、多媒體教學法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多媒體也被引進了醫學護理專業教學中。多媒體教學法可將護理知識以動畫、圖像、語音、文字等多種形式展示給學生,這種生動、靈活的形式可使學生充分利用各種感官接觸新知識,并且也更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多媒體教學可將抽象的醫學護理理論、原理、概念以更加客觀、清晰、具體的形式展示給學生,有利于學生興趣盎然、思維活躍、精力集中地參與課堂活動,為學生牢固記憶理論知識、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了條件。比如,在講解對腿部骨折患者的護理技巧時,教師可將護理過程以動畫形式播放給學生,在播放時輔以語言解說,讓學生全面了解護理方法與護理要點。為了讓學生更細致了解護理細節,教師可借助慢鏡頭播放方式,讓學生從一點一滴了解護理措施的完整過程,針對護理難點,教師應暫停播放,為學生詳細講解并確定學生毫無疑問地掌握后再播放下一個要點。
4.其他教學方法
推進高職院校校企合作體制機制創新的若干思考
高職院校青年教師科研能力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高職護理專業人才需求調查
高職院校開展哲學教育的思考與實踐
以就業能力為導向的跨文化能力的培養
Presentation:高職中澳合作專業課程教學的有效方法
全面質量管理在高職教學管理中的應用初探——以山東旅游職業學院飯店管理專業教學改革為例
兩型引領四化協同創新驅動——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的“屈原模式”探討
從岳陽海關衰興看經濟開放
淺析湖湘學派與屈原愛國主義精神
龍虎山森林公園鳥類多樣性研究
關愛學生“三義”
論“應用寫作”課程教學趣味性實施的策略
論高職商務英語寫作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
高職“建筑識圖與構造”教學設計與實施探討——以房地產經營與管理專業為例
基于工作過程的“導游實務”課程教學的改革探討
工作過程導向的教學模式在高職“內科護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應用營養學”課程教學改革
1,3,4-噁二唑類衍生物的合成及殺菌活性研究
學人風采
系統論和控制論導向下高職院校創業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研究
基于工作過程的以職業能力為導向的制造類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研究與實踐
基于雇主滿意的高職院校品牌建設影響因素研究
新形勢下高職國際物流專業人才的培養
高職教師科研評價體系研究
美育,教育不能折損的翅膀——高職院校美育的幾點思考
法的自由價值在我國《職業教育法》中的體現
高職院校輔導員隊伍的現狀及建設
談高校學生自主管理及能力培養途徑
蘇北師范學校師范生體育價值觀與體育行為的調查分析
北京高校學生戀愛心態調查及分析
民俗文化——粽文化的起源及其演變
主動對接融城發展——岳陽市君山區呼應中心城區“跨湖發展”的思路
石首三大歷史文化之謎考略
高職數學實施個性化教學策略
高職物流專業英語模塊教學的研究
英語教學法指導下高職英語幼師培養
從認知策略談高職學生日語聽解能力的培養
護理專業藥理學教學改革初探
高職人文素質教育課程化的探索與實踐
美國高職教育模式特征及其啟示
高職院校公共語文教學模式探討
現代護理視野下的《醫護禮儀與形體訓練》模塊教學探討
高職院校圖書館員職業生涯規劃與管理
略論高校輔導員工作方法
對職業院校績效薪酬中的課時工資制度的探討
水滴穿石溪流匯川——論普及高雅藝術對高校素質教育的影響
汨羅端午習俗與韓國江陵端午祭探源與比較
《柳毅傳書》故事原地淺探
淺談視譯教學
高職院校英語分層教學初探
“情感過濾假說”在高職英語口語教學中的運用
高職英語多媒體教學中音樂的輔助作用
Pro/E在《機械制圖》多媒體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生理生化實驗教學改革與提高學生動手能力
四種有機溶劑對小鼠骨髓來源細胞體外生長和活力影響的量效關系分析
辛伐他汀對糖基化終末產物致大鼠血管內皮功能損傷的保護作用
為全軍各聯勤醫院特勤科護士長17人,均為女性,其中副主任護師1人、主管護師10人、護師5人、護士1人。17人中有3人在我院空勤科進行過為期2周~6個月的進修學習,其余14人均未接受過臨床航空醫學護理知識培訓。
2培訓時間與方法
培訓為期3周,以集中授課為主,約80學時,臨床實踐為輔,約20學時。授課教師均由主治醫師或主管護師以上職稱的人員擔任,臨床帶教主要由護士長或科主任負責。
3培訓內容
有空勤科建設標準,航衛保障制度,航空生理知識,各專科疾病的診治與醫學鑒定,飛行員心理健康的維護與治療,航空性疾病的診治、鑒定及護理,空勤科的工作特點與管理,特殊檢查(離心機、低壓氧艙、前庭功能、立位耐力等)的試驗方法與健康教育和空勤科護理工作制度與工作模式等內容。
4結果與體會
4.1提高了認識,轉變了觀念來自全軍各聯勤醫院的護理管理骨干此前均從事普通醫學護理工作,對航空醫學護理工作的認識比較空泛,甚至認為飛行員所患疾病與一般病人的重癥程度無法比擬,護理工作的難度會更小。培訓后,當她們了解了飛行員的工作環境、作戰任務、生理負荷、心理負荷及所承擔的航空衛生保障任務時,充分認識到航空護理工作者肩負的責任重大。飛行員是未來高科技戰爭的主要戰斗力,他們的身心素質能否適應、符合各型戰斗機的飛行訓練及作戰要求,衛生保障是重要環節。因此,航空護理工作者不僅要為住院飛行員提供專業化的護理服務,還要為飛行員的預防保健及康復訓練提供針對性的指導。思想認識的提高是護理工作角色轉變的前提,也是做好航衛保障工作的基礎。
4.2為聯勤醫院空勤科開展護理工作奠定了理論基礎航空醫學是一門交叉性很強的邊緣性學科[2],由此而衍生的護理學也同樣具有多樣性的特點。空勤科的任務是對住院飛行員進行體格檢查、疾病診治、醫學鑒定和改裝體檢[3]。因此,護理工作內容也是圍繞醫療任務而獨具特點。受訓對象雖然都有一定的護理工作經驗和管理能力,但對如何做好飛行人員的護理工作感到迷茫,經過3周的理論學習,使她們在短期內迅速了解了飛行因素對健康的影響、健康狀況對飛行工作的影響、飛行員的健康標準、不同機種對飛行員身心素質的要求、飛行員的心理特點與需求及航空性疾病的發病機理與診療護理方法等航空醫學基礎理論與臨床知識,為她們開展和帶動所在醫院的航空護理工作奠定扎實的理論基礎。
一、品牌管理普遍存在的四大問題及解決思路
1、 沒有系統規劃。
存在問題:
連鎖藥店大都沒有一個品類管理實施部門。我們知道品類管理是為了建立一個綜合、高效的運營體系,包括的技術、方法和原則,必須系統規劃,目前一些連鎖藥店只是覺得要搞品類管理,或者認為別人搞了自己不能落后,僅僅是一個部門或者個別高管的想法,就去做品類管理,往往沒有系統規劃,僅僅是做做培訓,開幾個會,就布置下去來做。還有一個問題是連鎖內部業已存在的采購、營運和市場之間的權利和利益格局已經形成,會阻礙品類管理的實施,打破需要強力的組織架構和考核機制變化,否則難以實施到位。
突破思路:
成立以副總或者總經理牽頭的品類管理項目組,全面系統分析自己SWOT,制定系統的品類管理提升方案,以制度和考核獎懲機制加入方式推行之。
2、 沒有投入預算
存在問題:
品類管理需要分析銷售數據,需要做商圈內的消費者調研,然后做出品類定義、品類規劃和調整、品類策略與新品類培育計劃。這需要軟硬件投入和費用投入,連鎖藥店往往不愿花這筆錢。
突破思路:
做年度營運方案時就先做好品類管理預算,無論是品類管理分析的信息系統,還是調整營銷新品類的活動,都要有預算投入,純粹指望供應商來花錢,就不能做到完全是消費者為中心了。
連鎖藥店做為零售行業,不象生產企業暢銷的品種就幾個到十個,每個產品都能精耕細作、管理到位。連鎖零售賣好幾千個品種,銷售信息的采集分析透視等必須有信息系統支撐。必須有專業的人員來操作。
3、 企業缺乏清晰定位下的品類管理猶如盲人摸象
存在問題:
目前大部分連鎖藥店還沒有清晰的定位,戰略定位不明時,不知道自己服務的人群時,怎么可能根據人群的需求做好品牌管理呢?就好比,地基沒打好卻要硬要在此地基上建高樓是同樣的道理。
解決思路:
理解好品類管理的核心思想是消費者需求導向和需求滿足。人類一切營銷和管理的邏輯起點都是滿足人的需求,我們的老祖先把一切經營管理和為人處事的方法都歸結為“儒”,也就是“人”的“需”求。需求滿足了你就能搞得好,否則就難。但前提是你服務那群人,你的定位和與之匹配業態是什么先要確定下來。不同人群需要的品類是不同的,比如定位為吸引中老年顧客或慢性病患者(顧客)的平價藥店,可能將降壓藥品類作為目標性品類,而一般的社區便利型藥店也許將該品類作為常規性品類。
因此,一定要在業態定位清晰的情況下才能做好品類管理。
4、品類管理受限于GSP、醫保刷卡、高毛利產品主推
存在問題:
藥店搞品類管理不像商超,完全是按照市場銷售規律來做的,也大多不存在高毛利主推提成的問題,但藥店必須先符合GSP,另外一些產品的銷售不是市場自動選擇的結果,受到醫保定點店醫保消費的影響,還有高額提成下的主推,也不是自然銷售的反應,其反映在需求統計上就有偏差,就會影響品牌管理和決策的客觀性與科學性。
解決思路:
綜合系統考慮這些問題的權重和對你的影響,有所取舍。取舍是依據是消費者需求滿足程度。
二、 品類定義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思路
品類定義的含義:把消費者認為是相互關聯或者可以相互替代的、滿足相同的需求,易于一起管理的一類產品,品類是以特定的產品構成的。
1、 品類定義存在的問題
無法按照商品的營銷學屬性定義品類是最大問題。
比如“頭部護理產品定義”:一切能給消費者頭發內在及外在護理之產品及應用工具。子品類有:洗發水、去屑水、護發素、頭發定型、防脫發白發、柔順劑等產品子類。這些品類在零售空間管理里面是放在一起銷售的。
然而藥品在藥店由于GSP的要求,本應屬于滿足同一需求的品類,“品類定義”是不相同的。因此也就不能放在一起銷售,比如感冒藥品類:中成藥、西藥、中藥飲片、感冒藥品和治療感冒的保健品、Rx感冒產品和OTC感冒產品,是不能放在一起管理銷售,這就是藥品品類管理存在的問題。
另外藥品的功能功效的相似性功能的產品很多,可替代性同樣也很多,且由于疾病的癥狀很多,其品類定義中,相同的品類就很難放在一起,比如與感冒相關的癥狀有八九種,品類管理就有其關聯的特點。
2、品類定義解決思路
我們必須明白,按照藥學屬性定義的藥品品類,與真正的品類定義中的消費者為中心的要求相去甚遠。品類是用來滿足需求的。在不違背聯合用藥治療原則下,盡可能把大品類定義和子品類定義放在一起。如果感冒伴隨有咳嗽,可以聯合止咳藥;同時有發熱,可以搭配退熱藥和體溫計;有炎癥可以用一些抗感染藥品;還可以聯合一些提高免疫力、維生素類藥物。按照藥學屬性定義的品類,這些不同的藥品分散于感冒類、抗感染類、止咳類、器械類、營養補充劑類等的品類貨架上,帶給消費者的是不方便。
因此藥店的品類定義管理,既要基本符合但不受限于GSP要求;又要盡量滿足消費者治病和輔助治病需要,把能聯合用藥和關聯銷售的產品定義為一類。并以此為依據,實施空間管理,實在不能一起陳列,可以用空盒陳列、提示陳列的方式解決。同時也要根據經營的毛利要求來選擇和優化品種,以豐富品類定義。
其次,連鎖藥店必須有了解藥學、醫學和消費者需求的產品群經理或者市場部人員,深入詳細的研究疾病細分和品類定義,優化豐富營銷你的新品類定義。
三、 品類角色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思路
京劇里有生、旦、凈、末、丑的角色,同樣,不同藥品在藥店中起的作用也不同。品類角色就是該產品或者該類產品在滿足消費者需求方面到底起了什么作用。比如有的品類帶來客流,有的帶來銷量,有的帶來利潤,有的突出商店形象等。品類角色目前問題最多,筆者認為最大的問題是一下兩個方面:
1、 品類角色沒有科學的標準。
品類角色問題之一是:藥店對一些藥品的品類角色界定不是以滿足消費者需求為導向的營銷學劃分的。
目前藥店劃分品類都是按照自己的毛利率來劃分為高、中、低毛利產品群,不同毛利貢獻度的產品給予不同關注度,這是自己利益導向。其次是按照銷售份額占比來劃分A、B、C三大類,還有按照重要度分為核心產品、基本產品、QR產品(快速響應產品)和補充產品或者區域產品等。同樣只關注自己的銷售。
品類角色問題之二是:角色劃分和GSP管理沖突。藥品屬于特殊商品,有其藥學上分類,比如有Rx區和OTC區、飲片區、非藥品區等;還要根據治療細分領域來劃分,這些并非是該商品品類營銷學上的分類,類似啤酒和尿布的商超劃分法,在藥店實施劃分確實有些法律法規上的障礙。
2、品類角色的突破
首先應該以消費者的需求和營銷學上先分類,這是第一個層次的分類標準,按照這個標準去給各類產品以第一個層次的關注度;然后在按照藥店自己的毛利率來劃分,給予第二個層次的關注度;第三才考慮根據藥品藥店的GSP要求來劃分。必須明白藥品品類角色的劃分首先是以消費者需求的滿足為原則的。
藥店不能完全被GSP和高毛利其所羈絆,為其所囿,否則藥店品類管理就難以真正做到位。
按照消費者需求和營銷學上的品類構建:藥品品類角色為:目標性品類、常規性品類、季節性品類、偶然性品類、便利性品類。
目標性品類構建突破:目標性品類是消費者購買的目標,目標性品類是藥店最重要的品類,它能讓消費者第一時間馬上想起你的藥店而不是競爭對手的門店,也可以理解為消費者就是沖著你的這類產品進來你的門店的。因此是一個藥店最大和最重要的品類。
連鎖藥店必須構建自己差異化的目標性品類,比如消費者進你的店的目標性品類是否和競爭對手相同,你的門店品類差異化和超值性體現在哪些目標性品類上。目標性品類構建,必須要能給消費者超值體驗,才能真正吸引消費者進店,對于藥店來說,這需要專業的藥學知識來體現,沒有目標性品類的差異化,僅僅依靠服務的差異化是意義不大的。
需要說明的是品類角色的確定,不是自己想定義某個產品是什么角色,它就是什么角色,而是要以統計數據來確定,或者自己花大力氣,針對目標消費群,制定營銷方案打造適合自己門店的品類角色。但每個角色都為門店所必須和對門店銷售有貢獻。
四、品類策略存在的問題解決思路
1、存在問題
主要問題是品類培育與促銷缺乏主動策略,二是被動等門店銷售檢驗產品是否能銷售,是否要淘汰,還有就是品類培育等靠要的思想嚴重,一味依賴供應商。
第二個問題是品類構建上沒有按照業態定位和執行,缺乏差異化,大都是跟風式策略。
第三個問題是品類策略構建上沒有體現品類角色,不同品類在藥店就不用的角色定位,作用也不相同,但我們的連鎖藥店沒有針對不同角色的品類制定一套適合該角色定位的營銷策略。
2、解決建議
按照聯合用藥的需求,先關注人和病,細分小病種,配套品類,每一個配套的小品類都有品牌產品、毛高產品、聯合用藥的相關產品組合。
學習工業企業,設立品類管理經理(相當于產品經理)若干個,對每一個小品類都制定一套年度營銷策略,對每一個小品類都有銷售分析與改進規劃。
【關鍵詞】 護理質量管理;質量問題;思路;措施
【Abstract】ObjectiveTo discuss ideas and measures for nursing quality management in grass-roots hospital under the new circumstances.MethodsExperience of nursing quality management and related literatures were reviewed and analyzed.ResultsThere were many problems existing in nursing quality management including the overall quality and level of nurse team,patients perceived service management,an eight-hour working system,the traditional experience-based management of nursing quality,nursing quality monitoring,PDCA cycle,management and standardization of nursing quality.Conclusion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including reinforcement of nursing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abundance in content and methods of quality management,practice of 12 hours(24)working days system;improvement and perfection of operation mechanism of nursing quality management,improvement of management and standardization of nursing quality, implementation of the "zero-defect quality" management and strengthening preventive control.Perceived service should be performed to improve satisfaction rates and Nursing quality management should be improved based on requirement of patients.
【Key words】Nursing quality management;Quality;Ideas;Measures
質量是護理管理的核心,隨著衛生改革的不斷深入,醫療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醫保、社保政策的試行,21世紀的質量的超嚴要求,提高質量,降低成本,對質量進行持續改進已成為基層醫院護理管理者工作的重點。護理管理者只有徹底更新觀念,改變管理模式,樹立市場觀念、競爭觀念、服務觀念,堅持以人為本、重視質量,才能展現護理的專業價值,滿足人民群眾對健康護理的新需求。
1存在的問題
1.1護理隊伍整體素質與水平不高
1)護理人力資源數量不足,護理工作超負荷運轉已成為影響基層醫院護理質量及安全的主要原因。
2)護理人員整體素質偏低,護理本科生少,人事制度改革中使用的合同制護士的綜合素質低。加之護士長多從優秀護士中產生,未經過系統的管理相關理論培訓,其管理策略與技巧不足。因此在對質量超嚴要求的新形勢下難以適應[1]。
3)護理管理人員觀念較為滯后,質量意識較差,過分關注護理工作量及指標的完成,而不重視對質量形成過程進行監控。
1.2忽視患者感知服務管理對“以病人為中心”的內涵理解不深,重制度落實,輕病人感受;滿意率調查方法無專業水準,分析評分數據失真。
1.38小時工作日制對質量的影響護理質量的內涵包括護理工作模式[2]等,現行8小時工作日制不能連續專人對護理工作的全過程負責。
1.4傳統經驗型管理方法對護理質量的影響傳統的質量管理認為:達到“符合性”技術標準就是高質量[3],用家長式機械檢查進行質控,發現質量缺陷又過分強調個人的責任。在“制度”管理中采取對事不對人的處理方法,除容易增加護理人員的反感,抵觸情緒外,還與現代質量理念將對人與對事的管理結合起來不相適應,同時因護理管理者不善于反思“事”后的“人”是一個或幾個人,是什么人,為什么,怎么辦,自己的責任等,都不利于質量的改進和提高。
1.5質控組織監控力度不夠質控系統不健全,無直接對分管院長負責的院級護理質控部對質量進行全程的監控、指導、評價。加之質控普遍存在人為主觀考評扣分、罰獎金等現象。
1.6 PDCA循環多為局限于原循環處的循環圈如護理質量缺陷中醫囑執行后未及時簽名、手衛生依從性差等每月、每季、每年常反復出現,不能體現PDCA階梯式運行的特點。
1.7護理質量標準化管理中存在問題
1.7.1質量標準①缺乏護理服務對病人身心健康,社會適應改善的效果評價的終末指標。如整體護理在我國的全面開展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但至今仍無心理、社會適應的治愈率、好轉率等指標。②缺乏人際關系、舒適要素項目,更沒有將病人的需求以及是否需要這些需求列出,如基礎護理、危重患者護理標準中的“三短”等。③不能體現“質量零缺陷”的管理理念。現有標準如護理文件書寫合格率、危重患者護理的合格率等都留有一定比例的余地,易于對質量缺陷見慣不驚,習以為常。④護理技術操作缺乏有效度的標準。如無泌尿道插管、血管相關性感染等發生率標準。
1.7.2病例分型質量管理及分型標準缺乏對病例分型系統、護理工作強度量化管理方法等研究進展的了解與利用,對因收治病人數量、危重病人數、服務技術含量、工作難度、資源消耗等不同而對不同病房的質量進行有效、真實、客觀、公正評價。
2建議
2.1加強護理人力資源的管理和開發,樹立新的管理理念,豐富質量管理的內容與方法,深化“以人為本”的理念
1)人的質量是質量管理的核心,應千方百計去提高人的質量。特別是在新形勢下,護理管理者僅憑經驗是難以承擔質量管理的重任的,應自覺學習、靈活運用現代質量管理的理念和科學的理論方法。
2)抓好護理人才隊伍的培養,運用有效的激勵機制維持和吸引高素質的護理人員并使其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性與潛能。
3)強化團隊精神,打造護理執行力。團隊精神是真正的核心競爭力,護理管理者應在建立一支學習型、協作型、創新型團隊上多思考,培養護理人員追求卓越、樂觀積極、主動負責、一次就把病人的事情做好的態度,善于將護理質量管理的目標內化為全體護理人員高度的自覺意識,用鼓勵、希望代替隨意的批評和指責。
2.2實行12小時(24)工作日制即病人從入院至出院由專人負責,改變8小時工作日制護理人員只圖完成工作量、不注重質量及責任心不強的現象。
2.3健全和完善護理質量管理的運行機制,加大管理力度
1)質量是常規性、基礎性的工作,應時時管、天天抓、月月講。
2)增強質量意識和質量責任,運用多種形式、多種途徑進行灌輸式的質量教育,牢固樹立“質量第一”思想和新的質量觀,把個體行為轉變成群體行為,形成人人重視、全員參與質量管理的良好局面。
3)開發領導層,成立對分管院長直接負責的護理質控部,完善院級護理質控部、護理部、大科、病房四級護理質量管理組織體系,明確和理順職責。質量管理是各級管理者的職責,必須由最高管理者負責和推動。將質量管理納入科室目標考核、個人考核的重要內容,邀請上級護理專家開展多層次質量督查、評價與咨詢,督查應突出重點、難點、關鍵點、薄弱環節,做到“三結合”(專項檢查與全面檢查結合、環節質量與終末質量結合、檢查與評價結合)。
4)改進質量管理方法,開展形式多樣的質量改進活動。由定期或事前通知的檢查轉變為有效的隨時溝通、指導。在質量監督與評價過程中注重尋找有無改進工作和解決問題的時機而不是單純懲治。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主張限期整改,對仍未整改的方進行處罰。組織開展護理質量持續品質改善活動、護理質量精益求精工程等激勵發揮護理人員的質量創新思維,提升個人質量控制能力,推動全面質量管理。
2.4完善護理質量標準化、專業化管理①等級醫院評審及管理年活動極大地推進了質量管理的標準化進程,但是在新的形勢下盡快制訂更為科學、實用、操作性強、滿足病人的需求、符合法律法規、適合基層醫院特點的質量標準體系已是護理管理者的首要任務。②護理質量標準化管理是實施護理活動,進行質量管理的重要技術手段,是使護理工作優質、高效、有序進行的保障。因此應加強護理質量標準化管理。
2.5推行“質量零缺陷”管理,強化預防性控制“質量零缺陷”是現代質量管理的最高要求,即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好,不留后患,不做重復工作[4]。新形勢下質量管理必須應用“零缺陷”的管理理念,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在護理質量管理中應借鑒先進的管理思想、方法并自覺規范護理行為,保證護理安全。
2.6堅持“以病人為中心”的理念將病人的滿意率作為護理質量管理的金標準,推行優質、溫馨、感知服務工程。根據病人需求進行護理質量持續改進,把“以病人為中心”真正落到實處。
2.7認真落實醫院管理評價標準,進行護理質量持續改進持續質量改進是護理質量管理的靈魂和永恒目標,是確保護理質量高水準的先進方法。護理管理人員在進行護理質量管理的過程中應準確評估、了解護理質量現狀及潛在隱患,確立改進的目標,尋找有效的改進方法并實施,然后對改進效果進行評價。根據評價結果再確立新的目標進行改進。
參考文獻
[1]張洪彬,魏福云.全面加強醫院醫療管理質量的思考[J].現代醫院管理,2007,5(2):1-4.
[2]成翼娟,主編.護理管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
[3]程薇.對現行護理質量管理思路與方法的思考[J].中華護理雜志,2001,36(9):689-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