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28 09:22:47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藝術品投資市場分析,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不好意思,我先接個電話。”用“忙”字來作為上海鼎藝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投資委員會主席陳波的標簽無疑非常貼切。“剛才來電的是一家西部地區的煤礦企業,咨詢基金的情況。”
放下電話,陳波笑著說,“中國日漸擴大的收藏群體使得藝術品作為投資品種得到了更大范圍的認可,越來越多的高凈值人群正在資產配置中增加或提高藝術品投資份額,而我相信在2013年主動推廣型運作將成藝術品基金的主流。”
基金+畫廊
統計數據顯示,到2011年底,國內有近30家藝術品基金公司發行成立了超過70只藝術品基金。從宏觀層面來看,這無疑和中國藝術品市場的快速發展有著極大的關系。
自2009年以來,我國的藝術品市場迎來爆發期。2009年中國藝術品市場成交額為225億元,2010年則達到了573億元,2011年更高,達968億元,幾乎每年都有將近一倍的增幅。
據陳波介紹,目前的藝術品基金中投資性基金規模接近30億元,另外以抵押融資為主的融資性基金也有30億元的規模。“不過,大多數藝術品基金都是被動型,即投資那些公認的名家作品,屬于坐等升值的‘囤貨’性投資。這種被動型藝術品基金的風險較大,因為面臨著作品真偽難辨、價格虛高等風險。”
借鑒于此,鼎藝藝術品基金開始探索主動推廣型的運作模式,即通過藝術家的作品,對藝術家進行推廣,挖掘商業潛力。
“鼎藝采取的是一種兼具畫廊經紀和藝術品基金雙重角色的模式,通過簽約一些藝術家,然后像畫廊一樣去運作和推廣藝術家。通過藝術品經紀業務和衍生產品開發使投資期內的資金管理和收益回報更為多元化,投資風險也因此大大降低。”
核心是篩選藝術家
“作為主動推廣型藝術基金,對于藝術家的選擇和規劃成了鼎藝的重中之重,而我們的標準包含核心學術價值和衍生商業價值兩部分。”
陳波介紹,核心學術價值是考察藝術家的技藝功底和學術認可程度,這是藝術家價值穩定的基石。衍生商業價值則是該藝術家區別于他人的特色和在商業領域創新發展的可能性。
通過藝術衍生品的開發、藝術家品牌的建立,藝術附加值得以大大提升,在藝術品原作之外帶來超額收益,反過來也進一步增強了藝術品原作的影響力。
以鼎藝藝術品私募基金(一期)為例,其資金主要投資于中國著名實力派畫家陳無忌和中國當代水墨藝術領軍人物、海派水墨第三代代表性畫家蔡廣斌。
陳無忌曾在海內外舉辦過二十多次個人畫展,是謝稚柳和陳佩秋的學生,也是研究張大千的學者。此外,通過對陳無忌作品的市場分析,鼎藝發現陳無忌的作品價格每年都有10%的穩定增長,其在2011年上海藝博會上作品成交額高達2000萬,為全場之冠。
陳波認為,通過直接簽約畫家并作品可避免藝術品投資的最大風險——假貨風險,但如何推廣簽約作家才是掘金的關鍵點。
鼎藝為推廣旗下畫家,首先借助媒體平臺長期發表藝術投資、市場分析、學術推廣的相關文章;其次,抓住展覽機會,通過和學術機構組織的一系列專題展覽,將藝術家的作品有效地呈現給業內人士和藏家市場,為各方搭建專業交流平臺。再次,與各大金融機構組織豐富多樣的藝術品鑒活動,進一步接觸到潛在客戶。
退出渠道為拍賣行和藏家
從海外的經驗看,當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時,收藏需求會出現增長趨勢,達到5000美元的時候,便會大幅增長。而2011年底,我國人均GDP已超過5450美元,表明收藏市場已進入了上升空間。
“我國排名前100名的超級富豪,有計劃地購買藝術品的比例不超過10%,但西方發達國家已經超過60%。”陳波自信地說,“因此我認為藝術品基金在2013年大有可為。”
通常,藝術品基金在擁有暢通的進貨渠道和大力的運作推廣后,決定其收益的就是退出渠道。目前,絕大部分基金的退出都依靠拍賣行,但太單一的退出渠道往往無法提升收益率。
投資正當時
《財富堂》:根據《群邑智庫·2012胡潤財富報告》,截至去年年底,中國大陸干萬富豪人數達102萬人,億萬富豪人數逾6萬人。其中,富豪的投資配置中,藝術品占比15%,排名第五,僅次于房地產、股票、固定收益和黃金,比過去兩年都上升了一個百分點。您怎么看待這一現象?
王薇:這很正常。在瑞盈財富《2011-2012財富管理配置報告》里,我們建議的藝術品投資的配置比例10%-15%。
近年來,不少投資者會拿理財產品與CPI進行比較,這多少反映他們的資產在通脹壓力下面臨縮水的擔憂。而在林林總總的理財產品中,除了地產、股票、基金、信托、外匯和保險之外,藝術品、古董、珠寶和紅酒等另類產品正憑借其前衛的概念和不錯的投資收益吸引著大家的眼球。
藝術品是容納貨幣流動性的一種大類資產,不但具有資本屬性,又充滿著藝術價值及觀賞價值。比較五年前的藝術品市場狀況,藝術品的收藏和投資行為逐漸從富有階層的個人愛好逐漸轉化為一種普遍投資行為。
通過和高端客戶的接觸,我發現,藝術品投資市場和投資者的個人喜好相關。有些人對藝術品市場很感興趣,但是門檻高、專業性強,就主動找到我們這樣的財富管理機構。這種人的藝術品投資份額就會高于其他投資者,甚至成了收藏家。
《財富堂》:現在算是投資藝術品的好時機嗎?
王薇:總體來說,藝術品都是值得投資的一大門類。
瑞盈財富的《2012年藝術品投資市場分析》指出,2007 年至 2012 年是中國經濟經歷一系列變化的 6 年,藝術品市場的發展充滿了傳奇色彩。一方面,爆炸式的增長受到投資市場越來越多的關注,越來越多的藝術品投資形式開始出現;另一方面,藝術品價值和宏觀經濟、政治環境的不確定性也導致藝術品市場的大起大落。
中國的藝術品市場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是弱相關性。相較于 GDP 增長率,藝術品市場的增長波動更強。但這并不否定藝術品市場的火爆,不論是藝術品拍賣的專場數量還是上拍藝術品件數,近年來都是一路走高。
今年經濟運行水平下行,藝術市場出現了一定的回調。2012年上半年,藝術品拍賣總額為 281.60 億元,同比下降34.27%。成交額的迅速滑落,一方面是受宏觀經濟中流動性資金緊縮的影響,藝術購買力下降,金融投資類資本停滯;另一方面是由于市場對前期快速增長勢頭以及天價作品放大效應產生質疑,市場觀望情緒蔓延。但是隨著經濟的持續下行以及政府釋放流動性,避險資金開始集聚并尋找洼地,而藝術品市場無疑是十分理想的避險地,藝術品投資市場在可見的數年內還將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
資金避險的價值洼地
《財富堂》:您對當下的國內藝術品市場如何把脈?
王薇:根據瑞盈財富的《2012年藝術品投資市場分析》,國內藝術品投資主要集中在三大類,分別是中國書畫、油畫及當代藝術品、瓷雜工藝品。
2009 年以后,中國書畫的成交額占藝術品市場成交總額一直超過 50%,截至今年上半年,成交額突破了140億元,可謂中國藝術品投資市場的半壁江山。由于2012年春拍的成交存在萎縮,中國書畫也經歷了跌幅之最,成交額占比由上一季度的 59.33%跌至50.41%。4件億元以上的拍品中兩件為書畫作品,在中國藝術品TOP100名榜單中,書畫占據59席。
瓷器雜項是最近幾年來中國藝術品投資市場的的“新寵”。2009春拍時候,瓷雜項成交額不到15億,占成交總額的21.26%;到了今年上半年,瓷雜項成交額達到87億,占成交總額 31.18%。瓷雜板塊共有28281件作品成交,同比去年春拍下降14%,依舊處于歷史較低水平。
油畫及當代藝術是國際藝術品拍賣市場的重點,其地位甚至超過了中國書畫。但是在國內,這個項目所占比重卻很小,這與國人的審美觀念以及中國特殊的文化偏好有關系。一方面油畫并非我國傳統藝術形式;另一方面,國內的藝術品投資更偏向于有一定歷史價值的藝術文化形式,近當代的藝術受關注程度不如古代藝術也就情有可原了。2012年上半年油畫及當代藝術總成交額為26.86億元,比上季度減少了10.07億元,但市場份額比上季度提高了0.92%,為 9.54%。其上拍量、成交量、成交額都有所下降,但成交比率卻有所提高,在其他板塊多有跳水的2012 春拍市場上,油畫尤其寫實油畫在內地市場總體不負所望表現依舊穩健。當代藝術家的藝術地位和市場地位在近幾年多有異動,前幾年一些屢創新高的當代藝術家作品成交顯出疲態,新的面孔出現在拍場且斬獲不錯,當代藝術市場呈現不斷重新洗 牌的局面。
《財富堂》:雖然藝術品投資“錢景”頗具吸引力,但是投資此類產品不僅門檻高,而且具有相當的專業性,普通投資者想“嘗鮮”并不容易。作為一家第三方獨立財富管理機構的老總,您給投資者的中國藝術品投資配置建議是什么?
王薇:俗話說“亂世黃金,盛世古董”,藝術品在中國是一門古老的投資領域。但是真正采用國際拍賣方式的現代藝術品投資形式,特別是以金融為依托的藝術品基金等投資形式在中國還完全是一種新興的投資方式。
AMRC(Art Market Research Center)藝術市場研究中心成立于2007年,是國內首家專門致力于藝術產業研究、藝術品市場行情研究、藝術品評估的專業機構,同時也是國內首個藝術經濟、藝術金融化的創研平臺。目前中心已與海內外知名美術館、博物館、藝術院校、收藏家、藝術基金會、藝術贊助人、知名專家等建立了深入的合作關系,創建了“AMRC藝術品文獻與市場數據庫”、“亞洲藝術品市場研究平臺”、“藝術金融化國際創研平臺”。AMRC的研究方向拓展至藝術品評估、收藏投資、資產配置、藝術品保險、市場金融化研究等業務。機構依托強大的學術機構,以國際、國內詳實的市場數據,為投資者提供可靠的建議。
AMRC藝術市場分析研究中心研究部主管馬學東介紹:“AMRC的優勢,基于它強大的研究能力。依托中央美術學院的學術背景和強大的數據庫管理系統,中心在藝術品價格評估、級別認證等方面具有權威能力。”目前國內對藝術品評估機構并沒有資質的要求,雅昌藝術網在拍賣市場的數據記錄和分析方面占有優勢,上海泓盛拍賣聯手的源泰評級在郵票、錢幣收藏上具有權威地位,而AMRC藝術市場研究中心是專業面向藝術品價格評估與藝術品市場大數據分析的專業機構。
近日,《亞洲藝術品市場研究報告》。該報告是國內第一本專注亞洲藝術品市場發展現狀和未來趨勢的研究報告,具有填補國內外亞洲藝術品市場研究空白的重要意義。
5月12日,隨著中國嘉德推出的“大觀―中國書畫珍品之夜”專場上的第一聲槌響,2012年內地春拍的大幕就此拉開。從成交額看,僅書畫、瓷器家具工
藝品、中國油畫及雕塑、古籍善本、鐘表珠寶翡翠等版塊的總和就已經高達20.6億元。藏品優與劣、行情沉與浮、買賣雙方大步向前或止步觀望⋯⋯第一聲槌響之后,此前關于內地藝術品市場走勢的各種猜測也逐漸有了答案。那么,這一季的成績單,又將為今后的藝術品市場走勢起到什么樣的指導作用呢?
話題:中國嘉德再創佳績意味著什么
王雁南
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董事總裁
這次春拍整體上來看,現場氣氛很好,各個門類都有可喜的表現,不少拍品大大超出估價而成交,這說明我們為準備此次春拍而所作出的調整和努力是成功的。特別要提到的是,這次春拍我們推出了新的登記注冊方式,以更好地保障拍賣參與各方的利益,這也得到了各界的鼓勵和支持,絲毫沒有影響來賓參與競拍的熱情。由此可見,藝術品市場仍有很大的發展潛力,我想在行業的共同努力下,今年的藝術品市場仍將穩健前行。
項立平
上海第一財經頻道財經評論員、制片人
嘉德的總成交,從去年春秋拍的50.9億元、38.3億元,到如今的20.6億元,藝術品市場回調態勢似乎一目了然。實際上,適當的積淀和蓄勢會更有利于市場的長期發展,干凈、誠實的市場才是最可貴的。而各大版塊也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書畫局部有亮點,瓷器市場仍顯低迷,當代藝術風雨飄搖,部分類別則逆勢走高。
章文
無錫蘇珈美術館藝術總監、無錫耘林藝術品交易中心常務副總經理,資深藝術市場評論人
中國嘉德春拍結束了,圈內圈外都很滿意,更有許多意想不到的熱點成為了人們談論的話題,大家也不再是抱有一副市場不好、不看好春拍的情緒了,中國嘉德春拍似乎讓國內拍賣市場實現了軟著陸。其中一個很耀眼的亮點是嘉德推出的當代水墨專場,包涵了老中青三代作品,成交斐然。
李彥君
在時下數百家拍賣公司年復一年的春拍、秋拍、月拍且贗品、劣品不斷出現的格局下,此次畫廊博覽會的舉行,無疑為國內外美術品的收藏者和投資者展現了一個沒有任何“輿論”驅使的“舉手投足”空間――以自己的眼光和自己的實力選擇自己所需的作品。畫廊的經營,其生存狀態取決于經營者的文化品位和藝術修養。也就是說,畫廊“”的畫家文化品位和藝術水準的高與低,將直接影響其“顧客”的光顧率――VIP客戶的存留。
尤其是外資畫廊“扎堆”:中央美術學院藝術市場分析研究中心的一份調查數據表明,在北京的798藝術區、環鐵藝術區、酒廠、草場地、觀音堂以及其他地區,來自17個國家和地區的外資畫廊正在人們身邊不斷“成長”。截至2007年底,北京具有專業意義的外資畫廊已有67家,其中42家是2005年后進駐的新“移民”。在北京望京酒廠藝術區門口,來自韓國的阿拉里奧畫廊占地約4500平方米。坐落于崇文門南大街的紅門畫廊則由澳大利亞人布賴恩•華萊士在1991年創辦。去年開幕的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則由與中國藝術結緣的比利時收藏家尤倫斯夫婦創辦,他們已經收藏了2000件中國歷代藝術品,其中包括大量中國當代藝術品。北京的今天,畫廊市場的資本流量發生了變化,多元的經營理念、多元的藝術以及不同的經濟實力、不同的聲譽度、不同的引介資源渠道、不同層面的VIP客戶等等,都將迫使經營者面臨生死攸關的挑戰。
再從中央美術學院藝術市場分析研究中心主任趙力和他的團隊初步調研結果看:目前北京外資畫廊類型多樣,其中國外藝術機構的分支機構占60%;非營利性機構占5%;中外合作創辦占9%;外籍華人創辦占6%;外國人創辦占20%。值得關注的是,近兩年來,分支機構進入北京藝術品市場的強勁勢頭前所未有的情況來看,其與去年佳士得中國區業務拓展部董事翁小慧女士的分析和展望幾乎到了量化程度。金磚四國――中國、印度、巴西、俄羅斯是未來一個很重要的策略,我們希望開發這樣一個新興市場。中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全球產生中國熱,外國人對中國的文化非常感興趣……覺得中國當代藝術不管是從美觀藝術的角度還是投資的角度都是一個新的項目。中國是我們非常重視的部分,從成長的比例來講,中國當代藝術的成長速度無疑是最快的。而這,我們應該理解為是佳士得國際之所以將其商標授權給北京永樂拍賣公司的商業戰略布局。
鑒于此,本土的畫廊與本土的拍賣業無疑要正視國際大牌拍賣公司和外資機構的“虎視眈眈”,如何把握和有效控制未來的中國藝術品市場,將是任重而道遠的。此外,在虛造“大師”的今天,如何審視市場、如何審視藝術、如何估量“時價”和如何評估“史價”,更是任何一位畫廊經營者都回避不了的嚴峻課題。
另外,此次博覽會主打作品都是油畫和當代藝術作品,傳統的書畫作品并沒有顯示出“國粹”的魅力。潘公凱也曾撰文《不能讓中國畫湮沒在多元化的格局中》,可是,就是這個在世界繪畫史上占據半壁江山的“國粹”,在本土舉辦的畫廊博覽會上卻黯然失色――最終還是沒商量地湮沒在多元化的格局中。
投資熱成發展動力
投資熱無疑是目前中國藝術品市場最顯著的變化,而2003年以來中國藝術品市場迅猛發展的動力亦在于此。事實是2008年爆發的全球性金融危機并沒有改變中國社會財富和個人財富快速增長的趨勢,與之相反,中國卻在金融危機后全球經濟復蘇引擎的過程中日益提升了自身的話語權和定價權,而2009年中國寬松貨幣政策以及由此產生的通脹預期更推導了流動性資金加速流入藝術品市場。
藝術品投資的最初目的是為了分享中國藝術品市場快速發展的紅利,但是隨著資本對利潤最大化的追逐,藝術投資的投機性也愈見顯明。一個明顯的實例,就是2008年以來當中國當代藝術的市場價格受到國際藝術品市場的影響出現向下波動的時候,大量的投資性資金迅疾轉向了更傳統的中國書畫和中國古董的市場類型。
資金機構化推升天價
2010年由于中國政府在股票市場、房地產市場的宏觀調控政策,藝術品市場資金的凈流入更趨明顯,如2010年藝術品拍賣市場的資金增量就達到了380億元人民幣。除了增量資金在市場中的表現之外,資金的機構化也成為了2010年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特征之一。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機構的資金入場,主要是指除政府采購之外的企業等法人機構的購買行為,其行業背景更趨廣泛,如金融、房地產、制造、能源和建筑等,其地域分布更趨分散,如在沿海開放城市之外,西北、東北、西南地區成為了新的增長點;第二,藝術品投資基金的資金入場,包括私募和公募的不同類型,一些目前在國內比較活躍的藝術品投資基金已經達到億元的募集額度。
資金的機構化在藝術品市場中的表現,首先反映在資金規模化的明顯優勢,而動輒千萬級的競拍出價已經將個人性購買行為如傳統意義上的收藏家們迅速地“邊緣化”;其次是在操作目標和操作手段上的變化,由于機構收藏往往是以收藏的系列化為目標,投資基金則以抗風險且增值快的藝術品為投資標的,因此兩者都不約而同地聚焦于那些具有明確文化值和社會共識的稀缺性藝術資源,這勢必造成“名家”尤其是“名作”的價格飆升,并最終導致在2010年有多達22件中國經典藝術品拍賣紀錄超過人民幣億元大關,被中國媒體稱為“中國藝術品市場的億元時代已經來臨。”
私人收藏發展迅猛
由于公共美術館在中國藝術品市場的購買主體中缺失,加之國內的企業收藏仍處于剛剛起步的階段,因此私人收藏是目前發展最快的領域。Artprice《2010藝術市場趨勢報告》認同這樣的結論,并指出亞洲新涌現出的億萬富翁的購買力,以及他們天性中的愛國心和賭博性的出價,是造成了中國藝術家能夠有如此強勢市場表現的真正原因。更深層的解釋是,中國正處于個人財富加速增長的歷史時期,尤其是中國的高凈值財富人群在滿足了物質生活需求之后,對高質量生活的追求帶動了向藝術品收藏的轉向,然而中國的私人收藏由于缺乏家族傳承的渠道,通過市場進行購買就變成了主要途徑,因此中國的購買力就很容易在國內外藝術品市場中得到充分彰顯而引人注目。
正因為中國的私人收藏家對于藝術品市場的參與度較高,因此他們受到市場影響的幾率也愈高,所要承受的所謂市場對買家的“反作用力”亦愈大,而大多數情況是“如果你自己沒有明確的收藏目標和收藏標準,那么你就只能淪為市場標準的附和者和追隨者”,但是恰恰這正是目前中國比比皆是的現實。很多在拍賣現場一擲千金的中國買家,85%以上的行業背景都集中于近年來資本積累最快的領域如房地產、金融、能源、交通與基礎建設、高科技等行業,而這些行業通常又和國家宏觀調控、產業政策調整緊密相關,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全球性經濟波動、國內經濟周期影響也迅速通過私人資本傳導并影響藝術市場。正因為如此,中國藝術品市場與社會整體經濟之間的“正相關性”日益增強,其波動性也變得風險劇烈和無法預估,最終必將導致市場行情的無序震蕩或者過度反應。
市場規模大于質量
如何提高中國藝術品的話語權
嘉德2010年春季拍賣會剛剛落下帷幕,中國著名近現代畫家張大千晚年的巨幅絹畫《愛痕湖》拍出1億零80萬元的天價,贏得了全場熱烈掌聲。這不僅成為畫家個人作品新成交紀錄,也是中國近現代書畫品類首次突破億元大關。人們為中國藝術市場的繁榮而高興,為中國藝術家的作品增值而高興。近年來,中國藝術家的作品不斷在重要拍賣會上創新高:明代畫家仇英的《文姬歸漢長卷》和清代畫家徐揚的《平定西域獻俘禮圖》,分別拍出過1億零120萬元和1億3400萬元的天價。一時間,“破億”成了熱點話題。這些都表明中國藝術家的作品在藝術市場上備受重視,擁有越來越大的分量和越來越多的話語權。
根據藝術市場分析研究中心(AMRC)提供的數據顯示,2009年中國藝術品市場共計有199495件拍品上拍,成交了141165件,成交總額達到了212.5億元人民幣。212.5億元的年度成交總額是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自2000年以來年度成交額第二次突破了200億元大關,比2008年的191.94億元則增加了20.56億元,增幅達10.71%。從2000年至2009年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成交額圖表可知,除了2008年度略有下滑之外,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一路走高。從今年已經結束的部分春季拍賣的盛況來看,2010年的藝術拍賣品市場很可能又會迎來一個新突破。收藏專家說,在世界性的金融危機的環境下,正是藝術品收藏行業發展的大好時機,中國的藝術品市場正在迎接下一個新的“盛世”到來。通過市場的力量,把中國藝術家的優秀作品推薦介紹給世界,提高中國藝術品的競爭力、話語權,沖擊文化制高點,推動中國藝術的進步,是中國藝術市場應有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
一些藝術界專家學者認為,藝術市場的積極作用不能低估,但市場的負面作用也應引起我們的警惕。由于資本利益的追逐,市場對一些藝術品的過度過熱炒作,實際上造成了一些藝術品價格的虛高,也帶來了嚴重的文化“泡沫”,甚至一些文化垃圾也在市場中魚目混珠。藝術市場的某些價值取向和導向作用,正在嚴重影響著中國藝術的創作思想和創作傾向。一些專家擔憂,這樣下去,我們的創作會不會一味追逐利益,迎合市場,會不會造成精神品格的喪失?表面看起來,文化藝術品越來越“貴”,但實際上,貴的并非藝術,文化藝術品在其中扮演的僅僅是一個“商品”角色而已。事實上,金融危機之后,國際、國內的資本炒家們在股票、房地產市場都已經無法再獲利的情況下,開始進軍文化藝術收藏,把文化藝術收藏當作了第三個投機與投資的平臺。
上世紀80年代至今的近30年,是中國油畫發展史上的又一次。各種新風格、新流派、新技法紛紛登場,畫家的觀念和個性得到解放,傷痕與鄉土、寫實畫派、新生代、政治波普、現實主義、潑皮、觀念與圖像、卡通、艷俗藝術,風格可謂五花八門,看一看“20世紀中國油畫大展”就可以明顯看出,近30年油畫發展的多樣化是一大成就,是此前的任何一個時期都無法相比的。
近10年來,隨著藝術品市場化,油畫也成為一大收藏品種。特別是自2005年秋拍起,油畫行情異軍突起,引起市場的極大關注。建國前油畫大家的作品數量太少,價格也非常之高,動輒幾十萬、上百萬元,而且許多都收藏在各大博物館,民間所藏極少,不少作品在真偽上都存在著很大的問題,所以收藏投資起來較為費勁,對一般的藏家來說更是難上加難。就筆者個人所觀,市場上潘玉良、關良、徐悲鴻、劉海粟等人的油畫不少都是假的。所以,與其冒很大的風險,不如投資當代油畫(近30年),既保真,價位還低,除了少數人的作品,大部分都在百萬元以下,投資價值與升值空間不可限量。
投資收藏一件油畫若想取得較大的投資回報,畫家的學術性地位是至關重要的,居第一位的。不可想象,一個在油畫界和繪畫史沒有一席之地的畫家,他的作品又有多大的投資收藏價值。一張大美人,其裝飾性不可低估,但同一張有份量有內涵的作品比較起來,它的升值空間是根本不可比的。好比一張油畫,現在幾十萬買下了,過幾年還是幾十萬,隨著藏家鑒賞力的提高,價值可能還會下降,在拍場上無人問津。而類似羅中立《父親》那樣的大作,價格將成幾何數級翻倍增長。道理很簡單,作品的含金量是不一樣的。
投資收藏油畫,畫家的代表性也極為重要。一個畫派,總有它的代表性畫家,一提“新生代”,人們就會想到劉小東;一提“寫實畫派”,藏家就知道楊飛云、艾軒;一提“現實主義”,人們就馬上想到忻東旺,就是這個道理。一個畫派的代表性畫家,其作品價位往往是這一流派其它畫家的數倍。他的作品價位是這一畫派的標桿,所以選擇代表性畫家進行投資收藏,每每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投資效果立竿見影。
市場性同樣也是藏家考慮的一個關鍵因素。一個畫家一旦有了市場號召力,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其作品的升值速度和變現的容易程度將大增,作為投資也是應當予以考慮的。
最后,前瞻性就更加重要,高明的藏家與投資人一定是具有前瞻性的。什么樣的畫家暫時被市場低估了,今后將可能成為市場熱點,挑選“潛力股”是這些藏家的功課,只有如此,才能獲得超額的投資回報。“吃魚就要吃中段”, 跟著市場后頭跑,投資的樂趣和回報又何從談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