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金融專業課程思政建設

時間:2023-04-10 17:35:58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1篇高職金融專業課程思政建設,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高職金融專業課程思政建設

2020年,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提出,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要緊緊抓住教師隊伍“主力軍”、課程建設“主戰場”、課堂教學“主渠道”,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三者融為一體,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1]。而對于高職金融專業來說,如何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金融服務人員,以及如何進行課程思政建設,是擺在金融專業課教師面前的重要課題。基于此,本文擬對高職金融專業課程思政建設加以探索。

一、高職金融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意義

首先,金融行業的特殊性要求必須注重職業道德建設。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2],金融業是一個特殊且風險較高的服務行業,對金融從業人員素養和道德都有比較高的要求。由于金融行業存在比較大的信息差,從業人員極易受到利益的考驗,一旦從業人員價值取向和道德觀念出現缺失或扭曲,就容易引起金融風險、職業犯罪,甚至引發惡性金融事件[3]。研究表明,目前在金融領域,道德風險是最難以管控的風險。早在1987年,中國金融研究所研究人員就曾發表過一系列文章,提出要加強金融行業職業道德建設問題。此外,也有學者認為金融行業之所以更容易出現道德風險,根本原因在于金融涉及的都是“別人的錢”。其次,高校是金融專業人才培養的主陣地,這個階段也是金融從業人員價值塑造的關鍵時期。金融職業道德和價值觀的培育除了在崗繼續教育,最重要的是高校時期。魏蓉蓉[4]認為我國高校金融職業道德教育現狀基本呈空白狀態,指出高校金融職業道德教育應該包含誠信、法律、風險和心理教育。還有學者[5]分析金融道德風險產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金融從業人員思想政治教育不足。高校金融專業除了要抓住知識教育這只“有形的手”,還要抓住職業道德教育這只“無形的手”,高校金融專業人才的培養兩手都要抓、缺一不可。金艷紅[6]提出,對高等教育來說,金融專業人才培養不僅要實現金融相關專業知識的講授及實踐能力的提升,還要使人才有明確和堅定的政治素養,這樣其才能在改革中成為我國金融行業穩定的守護者。最后,高校課程思政建設與金融專業高素質人才需求高度契合。《綱要》明確了高校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目標、內容重點及教學體系,提出經濟類專業課程思政建設要引導學生關注現實問題,注重加強學生對國家政策、法規的了解,培育學生經世濟民、誠信服務、德法兼修的職業素養。金融專業課程思政建設就是在實現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的同時,幫助學生提高金融職業道德、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即不僅要為金融行業輸送高技能人才,更重要的是培養高素質的金融從業人員[7]。通過這一舉措,可為金融行業的健康持續穩健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

二、高職金融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思路

借鑒思政與課程“鹽”與“湯”關系的比喻[8],本研究贊同將課程思政比喻為“鹽”,但更確切地說,很多課程中本身就有“鹽”。課程思政要做的就是找到課程中的“鹽”,挖掘出課程中的思政元素,然后通過教學實施這個“水”將“鹽”融化,最后對“鹽水”進行評價。依據這個思路,本研究認為專業課程思政建設“如鹽化水”可以分四步進行,如圖1所示。第一步,明確“鹽”的功效、構成、種類,深入理解“鹽”,也就是第一步深入理解課程思政的內涵,梳理課程思政基本元素和拓展元素,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貌。第二步,挖掘專業課程教學內容中蘊含“鹽”的地方。課程思政不是專業課程思政化,也不是簡單地在教學內容的最后進行思政引申,而是要挖掘出本來就蘊含思政元素的教學內容。專業課程教師要基于對課程知識和能力內核的把握,對課程教學知識點進行梳理和分析,找到有“鹽”的地方,篩選并明確課程思政教學知識點。第三步,在明確了“鹽”和“有鹽的地方”后,給“鹽”一點“水”,“鹽”就可以融化了,在思政建設中,“水”就是教師、教法、教材、考核、資源等教學實施保障。第四步,評價一下“鹽水”的味道,也就是進行課程思政考核和評價。

三、高職金融專業課程思政建設實踐

本文現以“個人理財”課程為例,對高職金融專業課程思政建設加以論述。

(一)“個人理財”課程簡介

“個人理財”課程是高職金融專業核心課程,開設在大二上學期,前置課程有“金融市場基礎知識”“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保險基礎知識”等,后置課程有“證券投資分析”“金融營銷”等。該課程在人才培養體系中的作用就是培養學生金融業務服務能力,而根據工作過程和典型工作任務,可以將其分為3大模塊11個任務。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學生可以建立科學的財商思維,對理財行業、理財崗位形成正確的認識,掌握個人理財的基本理論,如貨幣時間價值理論、生命周期理論等,能根據客戶需求為客戶出具完整的理財規劃方案,包括家庭財務狀況分析、理財目標分析、現金規劃、住房規劃、保險規劃、教育規劃、投資規劃、風險管理、納稅籌劃、退休養老規劃、財產分配與傳承規劃等。

(二)“個人理財”課程思政建設具體流程

1.“鹽”:思政元素。

依據本研究提出的課程思政建設流程,第一步是明確“鹽”,明確課程思政內容供給,明晰思政元素。本研究根據學校提供的課程思政拓撲圖,對思政元素進行全面梳理,可以看到思政元素包含理想信念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職業道德教育、職業素養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心理教育六個方面,每一個方面包含一些細分的基本元素,而基本元素又有豐富的拓展元素,如圖2所示。

2.有“鹽”的地方:挖掘專業課程中蘊含思政元素的知識載體。

第二步是挖掘課程中本來就有“鹽”的地方。思政元素的挖掘梳理情況直接決定了課程思政的傳輸內容、推進模式和最終效果[9]。“個人理財”課程作為財經商貿大類高職金融專業的核心課程,必然承載著除個人理財知識和技能培養之外的思政育人任務。圍繞《綱要》提出的“經世濟民、誠信服務、德法兼修的職業素養”目標,在對“個人理財”課程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材、學生學情進行分析之后,根據課程教學要點,結合思政基本元素和拓展元素進行挖掘。受篇幅限制,本研究以課程第一章“個人理財概述”為例,分析課程中有“鹽”的地方。第一章“個人理財概述”教學內容主要有認識個人理財規劃,掌握個人理財目標要素、理財價值觀、客戶風險屬性與偏好、個人理財規劃工作流程等。這些教學內容本身蘊含著豐富的思政元素,如誠信服務、愛崗敬業及合法合規意識等,有助于學生建立科學的金錢觀、消費觀,以及理財觀,并避免陷入金錢崇拜、一夜暴富的思維誤區。在職業規劃方面,教師可讓學生理解作為未來從事銀行柜員、大堂經理、理財經理、信貸經理、保險公司營銷顧問、證券公司投資顧問等崗位的金融行業服務人員,需要做到誠信服務、愛崗敬業、德法兼修,牢牢樹立合法合規意識。“個人理財”課程內容中可挖掘的思政元素如表1所示。

3.“鹽”的融化:“個人理財”課程思政教學改革。

挖掘出“個人理財”課程蘊含思政元素的教學內容之后,接下來第三步則是“鹽”的融化,需要教學實施這個“水”。“水”是專業教師比較擅長的部分,教師可根據學校和教育主管部門發布的課程思政建設具體指標,從教學團隊、教學設計、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課程考核與評價等多個方面設計教學實施過程。第一,變革課程理念,搭建“1+1”團隊,把育人貫穿始終。“個人理財”課程的育人目標是讓學生通過學習了解、認可并接受正確的理財觀念,建立科學的理財思維、樹立正確的核心價值觀和基本職業規范意識;塑造學生的職業信仰,幫助學生構筑扎實的理財服務技能,促進學生職業精神共同體形成;培養“忠于黨、忠于國家、忠于法律,政治過硬、業務過硬、責任過硬、紀律過硬、作風過硬”的高素質金融服務職業人才。主講教師要搭建“專業課教師+思政課教師”的教學知識團體,團隊教師需具備課程思政意識和能力,具有強烈的家國情懷和教研能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牢記育人目標,對傳統講授法進行變革,結合金融理財市場的現實情況,由典型工作任務推進,實現做、學一體,讓學生增強實踐精神,懂得知行合一。同時,教師要注重增加國家經濟發展最新成果的內容,由此讓學生關注社會現實、關心國家、了解國情,培育家國情懷、增強四個自信。第二,堅持“以生為本”的思政教學設計,實施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如表2所示,教學思政設計主要圍繞三大核心思政元素,分別是價值觀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和職業素養教育,在全書3大模塊11個任務中都可以挖掘到思政元素。對此,教師要精心選取最重要、最突出的思政元素,采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通過課前、課中、課后學習這條線,舉辦讀書會、討論會,或者開展市場調研、辯論賽等活動,以案例分析、角色體驗、情景設定等多樣化學習參與方式,讓思政之“鹽”融化。比如,通過實地調研讓學生具有團隊意識,學會分工合作;以多媒體課件的形式呈現項目教學資料,注重“教”與“學”的互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結合實戰案例將教材中較難掌握和理解的有關內容、分析方法進行即時解答和點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分析、應用,進而掌握和運用理財的基本原理。第三,引入典型工作任務,實施“理實一體”任務驅動法。以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貫徹任務驅動,在住房規劃、保險規劃、養老規劃中采用市場調查、仿真模擬等多種手段,讓學生感知市場、了解國情,接觸準客戶,培養理財服務意識。同時,通過模擬操作和理財方案展示,訓練學生追求卓越、超越自我、抗壓受挫的能力,提升他們的動手能力。理財方案展示中可采用教師點評、生生互評,以此培養學生客觀公正、團隊合作的精神。第四,多樣化融入案例教學法、角色扮演法、頭腦風暴法,讓學生深度參與。個人理財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案例素材,故本課程教師可精選部分最新的國內理財案例、熱點問題等素材進行案例教學,讓學生樹立合法合規意識、服務意識,還可以讓學生開展角色扮演。同時,教師要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在課堂與課外的互動中形成富有本課程特色的立體化教學體系。為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教師可邀請證券、期貨公司的資深分析師來校舉辦講座,將投資分析理論知識、新的研究成果及專家本人的認識,以講座的形式傳授給學生,讓學生更好地掌握證券投資分析的方法與技巧。

4.“鹽水”的評價:思政考核設計。

針對變革后的“個人理財”課程思政教學目標,對已有課程考核進行改革,“個人理財”課程要設計以過程性考核為主、總結性考核為輔的多元課程考核體系[10]。過程性考核將課前、課中、課后相結合,實踐性技能和職業素養相結合,由平臺、學生、教師針對知識、能力、思政目標進行考核。此處重點分析思政考核部分,根據前文設計本課程思政目標時,要注重對基本元素教學效果的考核,即分別對價值觀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和職業素養教育三個方面進行定性和定量考核。如學生提交觀影心得、參與課堂討論發言中的價值觀表現、讀書筆記價值觀的呈現、調研報告、案例分析報告、理財規劃方案、匯報表現,以及課內競賽分數等考核中學生價值觀、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的體現,打分部分有主觀的,也有客觀的,有教師打分,也有學生互評打分,還有系統打分。詳細內容如表3所示。

四、結語

金融行業的特殊性對金融行業從業人員素養和道德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融從業人員價值觀、職業道德和素養的培育最重要、最關鍵的時期就是高校時期,這與高校課程思政建設高度契合。本文在《綱要》的指導下,借鑒“思政之鹽融入課程之湯”理論,提出了“如鹽化水”的高職課程思政建設思路,并以“個人理財”課程為例進行專業課程思政建設實踐,以便為高校專業教師課程思政建設提供借鑒和參考。本文后續也會對這套建設思路的實踐情況進行分析,尤其是對課程思政育人前后效果對比情況進行研究。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EB/OL].(2020-06-06)[2022-09-15].

[2]王星.新時代下金融與實體經濟關系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22(18):97-99.

[3]李娟.金融職業道德課程基于“問題·思辨·構建”模式的教學改革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21,24(19):205-206.

[4]魏蓉蓉.金融新常態下高校金融職業道德教育體系構建研究[J].文教資料,2015(19):104-106.

[5]張薇.論高校金融人才職業道德教育的內涵[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6(7):122-123.

[6]金艷紅.高校課程思政建設中的問題分析:以金融專業課程為例[J].吉林化工學院學報,2021,38(6):14-18.

[7]張博,李強.金融道德風險防范研究[J].企業科技與發展,2021(10):101-103.

[8]李常應,韋艷春.將思政之“鹽”融于課程之“湯”:談課程思政的設計和運用[J].經濟師,2020(8):153-154.

[9]張一璠.高校課程思政中的思政元素挖掘梳理論析[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22(6):38-42.

[10]周曉蓮.基于技能大賽的項目課程混合教學設計:以《個人理財規劃》課程為例[J].時代金融,2018(33):371-373.

作者:周曉蓮 單位:無錫城市職業技術學院

推薦期刊
友情鏈接
欧美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激情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av片不卡无码久东京搔,亚洲鲁丝片AV无码APP
亚洲永久在线免费视频 | 亚洲精品字幕在线观看 | 亚洲日本精品中文字幕久久 | 亚洲中文不卡电影在线 | 五月天AV在线资源站· | 亚洲精品视频福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