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和政治的關系8篇

時間:2023-07-24 09:23:23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哲學和政治的關系,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哲學和政治的關系

篇1

characteristics of lipid profile in chd patients with metabolic syndrom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tabolic syndrome and the severity of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zhu mei,xue qiao,guo xinhong//chinese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rehabilitation medicine,2009,18(2):112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ipid profile in 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 patients with metabolic syndrome(m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s and the severity of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methods:a tatol of 328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chest pain underwent coronary angiography, and among these patients, 258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as chd. all these patients were categorized into two groups by with or without metabolic syndrome. the lipid profile and gensini score of coronary artery were tested.results:compared with the chd without ms group, the patients of chd with ms had more severe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 and more lesion vessels(p<0.01). the chd with ms group had higher levels of total cholesterol(tc), triglyceride(tg), apolipoprotein(apo) b and apob/apoa1 ratio(p<0.05~<0.01), but lower levels of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p<0.01). however,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difference in levels of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 and apoa1 between these two groups(p>0.05). the roc curve analysis showed that tg had  largest area under curve(auc,0.732), followed by apob, ldlc/hdlc, hdlc and apob/apoa1 ratio.conclusion:most parameters of lipid of the patients with chd and ms are significant differ from those chd patient without ms, and ms maybe relate to the severity and numbers of coronary artery lesions.tg,tc,hdlc and apob are the good parameters in evaluating ms.

    author′s address:institute of geriatric cardiovascular in pla general hospital,beijing,100212,china

    key words:coronary artery disease;metabolic syndrome x;hyperlipidemia

    代謝綜合征(ms)患者聚集了多種冠心病危險因素,是冠心病發病的高危人群。ms的血脂特點為甘油三酯(tg)濃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濃度降低,而總膽固醇(tc)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變化趨勢不明顯。近年關于冠心病以及ms的研究發現,血漿中的載脂蛋白(apo)b、a1及其比值對于冠心病以及ms的診斷預測價值可能更高,對于冠心病高危人群的篩選以及ms患者冠心病風險的判斷更有價值。本研究分析了冠心病伴有ms患者的血脂特點,并研究了ms與冠心病冠脈病變程度的關系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8 年2 月~2008 年10月在我院冠脈造影確診為冠心病的患者258例,其中冠心病合并ms組140例,不合并ms組118例;記錄所有患者的年齡、體重指數(bmi) 、既往高血壓病、糖尿病以及吸煙史。排除患有家族性高脂血癥,惡性腫瘤,肝、腎功能不全,免疫系統疾病,甲狀腺疾病,血液系統及痛風等疾病。

    1.2  血清學指標檢測方法

    入選患者空腹12 h 以上,于次日清晨采集肘正中靜脈血4 ml ,置于普通干燥管,分離血清于當日應用xl220 型自動生化分析儀及配套試劑檢測血清空腹血糖( fpg) 、尿酸(ua)、tg、tc、hdlc、ldlc、apoa1、apob。

    1.3  冠狀動脈造影及冠脈病變程度評價方法

    冠狀動脈造影采用judkin法,由介入醫師依據量化冠脈造影(qca)法評價冠脈狹窄程度。冠狀動脈病變嚴重程度評判采用gensini積分方法, 根據冠脈病變的狹窄程度、累及血管數目及其支配范圍確定其嚴重程度。具體方法為:將病變血管分為左主干、左前降支、回旋支和右冠狀動脈;對每支血管病變程度進行定量評定:≤25%計1 分;26%~50%計2 分;51%~75% 計4分;76%~90%計8 分;91%~99%計16 分;100%計32 分;乘以不同節段冠狀動脈的相應系數:左主干病變×5 ;左前降支近段×2.5,中段×1.5,遠段×1 ;第一對角支×1 ;第二對角支×0.5 ;左回旋支近段×2.5 ,遠段和后降支均×1 ,后側支×0.5 ;右冠近、中、遠段和后降支均×1,最終積分為各分支積分之和,積分值越高表示病變程度越重。

    1.4  診斷標準

    根據冠脈造影冠狀動脈分支狹窄≥50%診斷為冠心病。高血壓病按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05 年修訂版診斷標準,收縮壓(sbp)≥140 mmhg 和( 或) 舒張壓(dbp)≥90mmhg。糖尿病按美國糖尿病學會2006 年公布的診斷標準。ms診斷標準按2004年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會(cds)制定的中國人ms的診斷標準[1],具備以下4 項組成成分中的3 項或全部者: 超重和(或)肥胖:bmi≥25.0 ( kg/m2) ;高血糖:fpg≥6.1 mmol/l 及(或) 2hpg≥7.8 mmol/l, 及(或)已確診為糖尿病并治療者;高血壓:sbp/dbp≥140/90 mmhg, 及(或)已確診為高血壓并治療者;血脂紊亂: tg≥1.7 mmol/l 及(或)hdlc (男) <0.9 mmol/l; (女)<1.0 mmol/l。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5.0 統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服從正態分布的,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非正態分布者以中位數(四分位間距)表示,服從正態分布或經對數轉換后服從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單變量采用t檢驗或方差分析,非正態分布計量資料采用wilcox秩和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p<0.05 為差異有顯著性。

    2  結  果

    2.1  一般情況

    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組成及吸煙史均無顯著差異(p>0.05),冠心病合并ms組高血壓、糖尿病以及肥胖比例明顯高于無ms組(p<0.001),見表1。表1  兩組冠心病患者一般情況比較

    2.2  冠心病兩組患者的各參數值及血脂特點

    冠心病合并ms患者bmi、空腹血糖、血尿酸、tc、tg、非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nonhdlc)、ldlc/hdlc、apob、apob/a1水平均比不合并ms組的高,hdlc水平則比不合并ms組的明顯降低(p<0.05~<0.01)。而ldlc和apoa1水平兩組間沒有顯著性差異(表2)。表2  冠心病兩組患者各參數值以及血脂特點注:h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apo:載脂蛋白;nonh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下表同。

    2.3  冠心病合并ms患者血脂操作特征曲線(roc)分析

    對冠心病合并ms患者的各種脂質成分進行roc分析,除tc、ldlc和apoa1外,所有脂類參數的roc曲線下面積(aucroc)均有統計學意義,其中tg的aucroc最大,其次為apob、ldlc/hdlc、hdlc以及apob/apoa1(表3)。表3  冠心病合并ms組血脂操作特征曲線(roc)分析注:auc:曲線下面積。

    2.4  冠心病兩組患者冠脈病變支數以及病變程度

    與不合并ms組比較,冠心病合并ms組冠脈病變支數多,狹窄程度更重(表4)。表4  兩組冠心病患者的冠狀動脈造影檢查結果注:為中位數(四分位間距)。

    3  討  論

    目前確定的冠心病危險因素中,早發冠心病家族史、年齡以及性別均屬于無法干預的危險因素,但是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以及肥胖均是可以通過外力干預達到預防或延緩冠心病發生和進展的危險因素,被美國國家膽固醇教育計劃成人治療組指南(necp-atp)ⅲ作為代謝綜合征歸納到一起,從而使ms聚集了多種心血管危險因素,這些因素互相關聯,協同作用,使ms患者冠心病和卒中的危險性及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均較無ms者明顯增加。由于ms的診斷標準并不統一,應用不同的標準得出的ms患病率差異較大,本組資料應用2004年中國糖尿病學會(cds)制定的適用于中國人群的ms診斷標準,發現冠心病患者中54%合并ms,明顯高于中國11 省市代謝綜合征隊列研究統計的人群中ms 患病率(13.3%) [2],與solymoss 等[3]報道加拿大冠心病患者合并ms 者占51%類似。本組資料對ms與冠脈病變嚴重程度的關系分析顯示ms組冠脈病變無論在狹窄程度、病變范圍、以及受累血管支數均較不合并ms嚴重。提示對于ms 患者應進行全面積極干預,以預防、延緩心血管病的發生、發展。

    在ms各組分中,血壓與血糖成分相對單純,易于確定,但是血脂因其成分眾多,對動脈粥樣硬化(as)的影響相對復雜,因此臨床醫生以及科研工作者至今仍在尋找更好預測as尤其是冠心病的脂類指標。目前如魁北克心血管研究[4],載脂蛋白相關性死亡風險研究(amoris)[5], 歐洲研究合作組織評估溶栓治療預后之不完全梗塞研究(interheart)[6]等大型前瞻性隨機臨床試驗發現apob、apoa1以及apob/a1對于預測正常人群心血管病發生是一個很好的預測因子,有研究顯示它甚至比目前臨床應用的傳統的脂質參數風險預測價值更好[7],尤其是對于患有糖尿病、ms等疾病的冠心病高危人群 [8,9]。對于應用他汀類藥物降脂治療達標后的冠心病殘余風險的預測也有很好的價值。本組資料對冠心病合并ms患者脂類特點分析顯示,除了tg和hdlc外,尚存在多種脂類指標異常,應用roc曲線分析可以直觀看出除tg外,apob對ms的預測接近hdlc,優于非hdlc,這可能與tg升高患者血漿脂蛋白中小而密的ldl顆粒增加有關。sldl顆粒的致as作用更強,但是其中的膽固醇并不高,因此apob能更好的顯示致as脂蛋白水平。既往研究還發現apob與體重指數的增加、肥胖、糖尿病、胰島素抵抗、凝血和炎癥的關系密切[10~12],也就是說apob 與ms的其他特性密切相關,因此,apob比非hdlc 更容易篩選出這些具有心血管風險的人群。有分析研究表明[13],apob對心血管疾病的預測比ldlc更準確,并指出對apob的研究可能將進一步闡明胰島素抵抗等代謝綜合癥與心血管疾病的發病關系。因此,apob可能可以作為ms的診斷指標之一。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代謝綜合癥研究協作組. 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關于代謝綜合癥的建議[j] . 中華糖尿病雜志, 2004,12 ( 3 ):156-157.

[2]周北凡,武豐陽,趙連成,等. 我國中年人群向心性肥胖和心血管病危險因素及其聚集性[j].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1,29(1 ): 70-73.

[3] solymoss bc,bourassa mg,campeau l,et al. effect of increasing metabolic syndrome score on atherosclerotic risk profile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giographic severity[j]. am j cardiol,2004,93(2):159-164.

[4]lamarche b, moorjani s,lupien pj,et al. apolipoprotein a-i and b levels and the risk of ischemic heart disease during a fiveyear followup of men in the quebec cardiovascular study[j]. circulation,1996,94(3):273-278.

[5]walldius g,jungner i,holme i,et al. high apolipoprotein b, low apolipoprotein a-i, and improvement in the prediction of fatal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oris study): a prospective study[j]. lancet,2001,358(9298):2026-2033.

[6]yusuf s,hawken s,ounpuu s,et al. effect of potentially modifiable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52 countries (the interheart study): casecontrol study[j]. lancet,2004,364(9438):937-952.

[7]sniderman ad, furberg cd,keech a,et al. apolipoproteins versus lipids as indices of coronary risk and as targets for statin treatment[j]. lancet,2003,361(9359):777-780.

[8]bruno g, merletti f,biggeri a,et al. effect of age on the association of non-high-density-lipoprotein cholesterol and apolipoprotein b with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in a mediterranean population with type 2 diabetes: the casale monferrato study[j]. diabetologia,2006,49(5):937-944.

[9]han jh, park hs,kim ja,et al. apolipoprotein b is a better marker than nonhdlc for the metabolic syndrome in koreans[j]. atherosclerosis,2008,197(1):333-338.

[10]sattar n, williams k,sniderman,ad,et al. comparison of the associations of apolipoprotein b and non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with other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the metabolic syndrome in the insulin resistance atherosclerosis study[j]. circulation,2004,110(17):2687-2693.

[11]sierrajohnson j, romerocorral a,somers vk,et al. apob/apoa-i ratio: an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insulin resistance in us nondiabetic subjects[j]. eur heart j,2007,28(21):2637-2643.

篇2

目的 觀察血液灌流聯合血液透析治療尿毒癥患者皮膚瘙癢的治療效果,為該類患者的治療提供依據。方法 將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間在我院血液凈化中心行維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癥皮膚瘙癢癥患者22例,在充分透析的基礎上,聯合應用血液灌流,治療前、后觀察患者的毒素清除情況、尿毒癥瘙癢評分、甲狀旁腺激素水平。結果 治療前后患者的毒素水平變化有統計學意義,尿毒癥瘙癢評分、甲狀旁腺激素水平也明顯下降(P

【關鍵詞】 血液灌流;血液透析;尿毒癥;皮膚瘙癢

皮膚瘙癢是慢性腎功能不全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常見的癥狀之一,發生率可達到36.1%[1]。瘙癢使患者難忍,煩躁不安,轉輾難眠,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我們對本院血液凈化中心22例具有嚴重皮膚瘙癢的患者在給予加強透析或口服抗組胺藥療效不滿意的情況下,進行常規血透串聯血液灌流治療,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在我院血液透析中心治療的22例尿毒癥皮膚瘙癢患者,男性13例,女性9例,年齡35~78歲, 平均49.37歲。其中原發病為慢性腎小球腎炎7例, IgA腎病3,糖尿病腎病5例, 高血壓腎病3例, 高尿酸性腎病2例, 多囊腎1例,腎盂腎炎1例, 均接受維持性透析治療,每周三次。皮膚瘙癢診斷標準根據《現代皮膚病學》, 指僅有瘙癢而無原發皮損的皮膚瘙癢患者, 全部患者均符合診斷標準。

1.2 治療方法 用德國4008B血液透析機, F6型聚風膜透析器(膜面積1.3 m2), 碳酸氫鹽透析液。用血液灌流器與血液透析器串聯行血液灌流與血液透析聯合治療。灌流器采用珠海麗珠公司的HA型血液灌流器, 容量330 ml, 表面積為600~1 370m2。每2周灌流1次。先用5%葡萄糖溶液500 ml沖洗灌流器及管路, 繼用肝素鹽水2 000 ml沖洗, 排除灌流器內氣體。治療時血流100 ml/min, 肝素首劑為1 mg/kg, 追加肝素10 mg/h, 聯合治療2小時后將灌流器取下, 調整血流250 ml/min, 繼續單純行血液透析至4小時。

1.3 觀察指標 檢測治療前及治療2個月后的血肌酐、尿素氮、皮膚瘙癢評分、甲狀旁腺激素水平。

1.4 皮膚瘙癢評分參考有關文獻[2],按皮膚瘙癢嚴重程度、范圍、頻率和睡眠干擾情況分別打分。采用雙盲設計,評分者不了解患者的具體治療措施。患者每日作有關皮膚瘙癢的問卷記錄。對皮膚瘙癢程度評分:皮膚瘙癢,無需搔抓為1分;需搔抓,但無破皮為2分;搔抓不能緩解為3分;有破皮為4分;煩躁不安者為5分。對分布范圍評分:單個部位為1分;多個部位為2分;全身瘙癢為3分。對發作頻率評分:每短時發作4次(每次少于10 min)或者每長時間發作1次(多于10 min)為1分,最高5分。上述3項分上、下午分別評定1次,最高可能得分為: (5 + 3 + 5) ×2 = 26分。對夜間睡眠干擾評分:因皮膚瘙癢覺醒1次為2分,最高14分。因此1日24小時可能最高總得分為: 26 + 14 = 40分。

2 結果

2.1 療效判定標準 痊愈:治療后瘙癢全部消失; 顯效: 治療后搔癢明顯減輕; 有效: 治療后瘙癢略有減輕; 無效: 治療后瘙癢無改善。

2.2 治療前后患者生化指標、瘙癢評分、癥狀改善情況比較見表1、2,治療前后比較P

2.3 療效 治療組22例, 痊愈8例、顯效10例、有效3例、無效1例, 有效率95.7%。

表1 患者治療前后腎功能、甲狀旁腺激素變化(略)

注:治療前后比較,P

表2 治療前后癥狀改善情況(例數)(略)

3 討論

瘙癢是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常見的皮膚表現,雖不威脅生命,但卻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20 世紀70 年代,Nielsen 等[3]報道終末期腎衰竭患者難治性瘙癢的發生率為85%。近20多年來隨著透析技術的進一步完善,超純凈透析液和雙極反滲水的臨床應用,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瘙癢的發生率明顯下降,據Dar 等[4]的報道,規律血液透析患者大約有48% 輕度瘙癢、17% 中度瘙癢、27% 重度瘙癢、8% 頑固性瘙癢。但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 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1)皮膚干燥: 尿毒癥患者皮膚角質層發生病變, 皮膚表層功能失常, 從而引起皮膚瘙癢;(2)周圍神經病變: 病理改變主要為周圍神經軸突變性和伴隨階段性脫髓鞘;(3)甲狀旁腺功能亢進: 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引發體內鈣、磷代謝紊亂;(4)血漿組胺水平升高: 組胺及其代謝產物主要經腎臟排泄, 血漿組胺水平異常升高也可能是尿毒癥患者瘙癢癥的主要原因之一。

尿毒癥皮膚瘙癢癥狀常在透析期間或透析結束后較為明顯,根據部分患者使用高性能膜、血液透析濾過、吸附療法后癥狀緩解的事實,考慮與中大分子的毒素的清除增加有關,具體機制尚不清楚[5]。其原因可能與皮膚干燥,汗腺皮脂腺萎縮,分泌低下,皮膚的鈣、磷、鎂沉積增加,繼發性甲狀旁腺亢進、變態反應等因素有關[6、7],但尿毒性毒素的刺激,特別是中大分子的尿毒素,可能是其發病的主要原因[8],因為傳統的血液透析只能濾掉小分子的尿毒性物質,對中大分子的毒素則沒有清除效果。 HP 可有效清除尿毒癥血液中的尿酸、酚、吲哚、肽類及多種中分子物質,并對一些與中分子毒物有關癥狀,如尿毒癥周圍神經炎、尿毒癥心包炎等起到治療作用[9] 。而血液透析可清除水分、尿素、P4+、K+ 等物質。臨床上將透析器與灌流器在血路上串聯,透析與灌流同時進行,兩者有協同的療效。吳宇紅等[10]使用血液透析加血液灌流治療慢性腎衰70 例次,治療期間患者皮膚瘙癢、頭痛等發生率減少,程度減輕,心包積液量減少, KT/ V 有顯著意義的增加, TAcure 符合充分透析標準,BUN、Cr 和β2 - M 下降率明顯高于單行血液透析。近年來,王秀玲等[11]采用HA 型大孔樹脂血液灌流作為慢性腎衰的常規輔助治療,減少了治療時間,節約費用,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及生存率。

我們根據皮膚瘙癢的程度,臨床上將尿毒癥皮膚瘙癢分為輕、中、重度3個等級。對輕、中度尿毒性瘙癢,經觀察血透加灌流治療,一般連續使用3~4次皮膚瘙癢減輕明顯,14人臨床緩解,其他伴隨癥狀也大有好轉;但是停止灌流治療一段時間后癥狀緩解的患者可復發,減輕的患者再次加重,可能與中大分子的毒素在體內再次蓄積等有關。而整個治療過程中,血液灌流技術是安全有效的,但個別病例在治療中出現一些副作用[12],常見有血小板下降、白細胞降低、血壓下降、發熱、出血等。但只要嚴格掌握適應證和禁忌證,積極糾正不利因素,設計合理的HP 方案,治療中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并及時處理,上述副作用不致于影響HP的進行。

尿毒癥瘙癢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確切的病因也不太明了。雖有多種治療方法,但大多數缺乏循證醫學證據。有些治療方法的臨床研究樣本較少,缺乏對照[13]。現有的治療方法包括:充分透析、外用藥物治療、物理治療、手術及系統治療。總之,引起尿毒癥瘙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體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關于這方面的治療還沒有明確的指南。血液灌流聯合血液透析可以部分緩解患者癥狀,但最終多數患者的生活質量的提高尚需各種治療方法的綜合應用才能有望解決。 參考文獻

[1] Idit FS, Adrian I. Urimic pruritus[J].Nephrol Dial Transplant,1999,14:834~839.

[2] Sergio D, Emanuela C, Danilo V, et a1. Relief of p ruritus and decrease in p lasma histamine concentrations during erythropoietin therapy in patientswith uremia[J].N Eng JMed,1992,326(1):969~974.

[3] Nielsen T,Andersen KE,Kristiansen J.Pruritus and xerosi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renal failure[J].Dan Med Bull,1980,27:269~271.

[4] Dar MR,Akhter A.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uremic pruritu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hemodialysis[J].J Coll Physicians Surg Pak,2006,16(2):94~96.

[5] 寵寶珍,李林雪,編譯. 最新透析療法- 專家解疑[M].北京: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 2000.149.

[6] 王質剛.血液凈化學[M]. 第2版. 北京:北京科技出版社,2003.435~436.

[7] 段曉峰,王開顏.尿毒癥患者瘙癢的發病機制及治療研究進展[J].中華血液凈化,2003, 2(12): 669~671.

[8] 王 成,婁探奇.常用血液凈化方法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甲狀旁腺素的清除效果[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05,14(1):61.

[9] 王 虹,徐家毅,袁 直等. 尿毒癥毒素及其清除方法—兼論臨床上的血液灌流治療[J].離子交換與吸附,2001,17(5):377~384.

[10]吳宇紅,肖 嘉.血液透析加血液灌流治療慢性腎衰的臨床研究[J].河北醫學,1998,4(2):1~2.

[11]王秀玲,劉 建,桑小紅等. HA 型大孔樹脂血液灌流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的臨床觀察[J].中華腎臟病雜志,2000,16 (2) :97.

篇3

關鍵詞:綜合護理;血液透高血壓;心腦血管并發癥

醫療水平的提高促進了血液凈化技術的發展,血液透析是治療終末期腎病的一個主要的治療方法[1]。因為各種疾病的復雜性,在進行血液透析的過程中會出現很多的不穩定因素使得患者在透析的過程中易出現諸如高血壓、低血壓等心血管并發癥。有研究稱心血管并發癥的致死率較高 [2]。為此,本文選取80例血液透析患者為對象,分組探討綜合護理和常規護理在液透析高血壓患者所致心腦血管并發癥中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此次研究采用的2013年7月~2014年9月本院80例行外科手術的患者,按照隨機分配的原則,將這80例患者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患者。在觀察組患者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11例,男女比例為1:2.6,年齡35~68歲,平均年齡為(48±2.4)歲;在對照組患者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男女比例為1:1.2,年齡29~75歲,平均年齡為(47±4.6)歲,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上相比無明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進行碳酸氫鹽透析,血流量控制在200~250ml/min,透析液的流量控制為500ml/min。患者每次進行血液透析的時間為4h。對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進行綜合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

1.2.1 透析干預 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認識到進行血液透析可以清除其體內的毒素,利于改善其生理狀態。醫護人員還應告知患者不可擅自更改透析的時間和次數。護理人員應該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給與其合適的透析模式。

1.2.2 心理護理 為了更好地促進患者的健康,降低患者并發癥的發生,加強患者的心理護理非常重要。作為護理人員,要將血液透析可能產生的后果告知患者,有耐心的傾聽患者的講述,要善于察言觀色,了解患者的情緒,進而給予個性化護理。

1.2.3 健康教育 血液透析易引發并發癥。心腦血管并發癥作為血液透析中常見的一種病癥,患者對治療相關認知水平以及治療后行為都會影響到患者的治療效果。首先,護理人員要耐心的為患者講述血液透析的概念,提高患者的認識;其次,將血液透析可能導致的并發癥發生的一些常見情況告知患者。另外,要引導患者掌握相關的護理技巧、準確舒適的,集中對患者進行高血壓的健康知識教育,制定相關的健康教育計劃。

1.2.4 飲食護理 對于高血壓透析患者而言,要食用低脂和低膽固醇的食物,而且每天應該適當的攝取足夠蛋白質。患者每天的飲水量也應該嚴格控制,因為患者如果水分過多,很容易使得患者的血壓升高,導致心衰和高血壓腦病等并發癥。進行血液透析的患者食鹽量也應該控制在2g/d最佳。

1.3 統計學處理 處理本次研究的數據所使用的是SPSS18.0軟件,計量資料用( x±s)來表示,采用t檢驗,技術采用X2檢驗,用P

2 結果

兩組患者進行護理之前的收縮壓和舒張壓對比并不顯著,經過不同護理后,觀察組患者收縮壓和舒張壓同對照組相比差異顯著,觀察組優于對照組。另,觀察組有4例出現心腦血管并發癥,發生率為10%,對照組出現13例心腦血管并發癥,發生率為32.5%。兩組對比差異較大,觀察組護理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對患者進行血液透析中,有將近58%的患者有高血壓,且患者出現顱內出血的發生率也最高可達到23%[4]。如果高血壓過高對于進行血液透析會導致患者者內瘺過度過度擴張和膨脹,使得患者內瘺受到影響而增加患者的心臟負擔[5]。這同患者的飲食、精神等因素相關。對此,本研究通過對觀察組進行綜合護理干預后發現,患者收縮壓和舒張壓同對照組相比有顯著下降,可見,對血液透析患者進行綜合護理可改善患者血液透析預后情況。對其原因進行剖析可見,通過心理護理干預,患者積極性得以提高;飲食護理干預利于穩定患者血壓;因為患者高血壓得到改善,因而其心腦血管并發癥發生率也會因此降低。

總之,通過對血液透析高血壓患者進行綜合護理干預可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降低患者心腦血管并發癥的發生率。

參考文獻:

[1]黃忠.終末期腎病伴晚期肝硬化患者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臨床分析[D].鄭州大學,2013.

[2]蘇敏,鄭勇.綜合護理對慢性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血壓的影響[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01:109-110.

[3]夏圻芳.分析綜合護理干預對慢性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的血壓影響[J].內蒙古中醫藥,2014,19:163-164.

篇4

[中圖分類號] R47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01(c)-0158-02

老年尿毒癥患者常合并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各器官的生理功能逐漸減退,耐受力顯著下降,常規透析無法滿足臨床需求。血液透析濾過(Hemodiafiltration,HDF)是將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和血液濾過(Hemofiltration,HF)兩種技術有機組合,兼具HD和HF優點的透析技術,血液透析濾過具有血液動力非常穩定的優點,對于老年尿毒癥合并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能顯著減少并發癥發生[1]。為探討血液透析濾過及臨床護理對老年尿毒癥合并高血壓患者的療效,該研究對該院2009年9月―2012年9月間收治的老年尿毒癥合并高血壓患者采取血液透析濾過進行治療,并配合優質的臨床護理,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56例老年尿毒癥合并高血壓患者,男37例,女19例,年齡65~84歲,平均年齡為(69.6±11.4)歲,透析前,患者的收縮壓為(181.4±5.68)mmHg,舒張壓為(107.8±8.42)mmHg。入選病例均符合中華醫學會腎病學分會制定的《腎病綜合癥》診斷標準及1999 年世界衛生組織/高血壓專家委員會 (WHO/ISH) 制訂的高血壓診斷標準[3]。

1.2 透析方法

老年尿毒癥合并高血壓患者每周進行3次血液凈化治療,其中透析濾過2次,血液透析治療1次,觀察2個月。血液透析機為費森尤斯4008-型血濾機,血濾器為聚砜膜F-60(膜面積 1.6~1.8 m2);超濾系數>65,透析液為碳酸氫鹽。透析濾過主要參數為:透析液流速500 mL/min,溫度為36.5 ℃,血流量為200~280 mL/min,透析機連續制備無菌、無熱源置換液,置換液輸入速度 60~80 mL/min,后稀釋法,置換液總量:18~25 L,每次治療時間為4 h。透析治療所用機器及電導度參數與透析濾過相同,透析器另為聚砜膜F7(膜面積1.4 m2)。監測患者血壓、尿素、血肌酐等指標,觀察血液透析濾過治療的臨床效果[2]。

1.3 臨床護理

1.3.1 透析濾過前護理 醫護人員應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主動向患者及其家屬詳細介紹透析濾過及透析的必要性及注意事項,消除患者對透析濾過及透析的恐懼、緊張、焦慮等不適心理,積極與患者交流,取得患者的信任,使其積極主動配合臨床治療。介紹控制干體重對透析濾過及透析治療的意義,建議患者在下次治療時將體重漲幅盡量控制在體重的5%左右[3]。

1.3.2 透析濾過中護理 治療前監測患者的血清尿素氮、血肌酐等主要生理指標,全面了解患者的身體狀況,制定合理可行的治療方案,向患者詳細介紹血液透析濾過及透析的治療原則、安全措施及相關注意事項。失衡綜合癥是較常見并發癥,為增強患者的順應性,透析慮過治療第1、2小時先提高超濾量達到總量的60%,第3小時超濾25%,第4小時超濾15%,通過曲線透析法可以緩解患者對體內環境的改變導致的肌肉痙攣,頭痛等臨床癥狀。如出現其他不適反應,需安撫患者的情緒,同時給予適當的藥物對癥治療。

1.3.3 透析濾過后護理 老年尿毒癥患者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衰減,如消化道吸收功能明顯減弱,護理人員應為患者制定良好的飲食方案,督促患者嚴格按照方案實行,尤其需注意水的攝入量。老年尿毒癥患者只有做到合理的膳食,才能有效的防止營養失衡,防止液量過多,控制干體重,減少各種并發癥的發生。

1.4 觀察指標

對參與研究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后,分別檢測患者血液中的尿素、血肌酐的含量,測定收縮壓、舒張壓等生理指標。

1.5 統計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

2 結果

經血液透析濾過治療并配合臨床護理,患者身體狀況明顯改善,與治療前相比,患者尿素、血肌酐、收縮壓、舒張壓等生理指標明顯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血液透析能夠代替腎臟的部分功能,清除患者體內部分新城代謝產生的毒素。隨著醫療技術的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醫療工作者對透析的認識逐漸加深,發現血液透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老年尿毒癥患者在接受透析時容易出現血壓下降甚至休克等嚴重的并發癥[4]。血液透析濾過通過彌散高效清除小分子物質和通過對流高效清除中、大分子物質,在清除代謝毒素的同時保持血液動力學穩定,顯著減少低血壓等并發癥的發生。

篇5

【關鍵詞】 無創血流動力學檢測;冠心病;合并癥;應用價值

DOI:10.14163/ki.11-5547/r.2016.31.027

無創血流動力學檢測是建立在胸電生物阻抗測量理論基礎上[1], 是通過血流動力學的參數來評估患者的血流動力學狀況以及功能, 進而得出患者病情并對其進行R床治療。本文主要對冠心病及其合并癥患者50例(2010年10月~2014年12月)與同期來本院進行健康檢查的健康人50例使用無創血流動力學檢測儀進行檢測, 探討無創血流動力學檢測在臨床診斷中的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冠心病及其合并癥患者50例(2010年10月~2014年12月)作為觀察組, 男性患者占80.00%(40例), 女性患者占20.00%(10例);年齡23~80歲, 平均年齡(42.10±12.78)歲;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20例(40.00%), 冠心病合并高血壓患者30例(60.00%)。選取同時期來本院進行健康檢查的健康人50例作為對照組, 男性占70.00%(35例), 女性占30.00%(15例), 年齡25~81歲, 平均年齡(43.41±13.07)歲。兩組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50例冠心病及其合并癥患者以及50例健康人采用無創血流動力學檢測儀進行檢測, 記錄CO、CI、SV、SI、SVR、SVRI、TFC、ACI、VI指標, 比較兩組血流動力學指標情況。

1. 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觀察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CO、CI、SV、SI、SVR、SVRI、ACI、VI及冠心病合并高血壓患者CO、CI、SI、SVR、SVRI指標與對照組比較,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冠心病是由于冠狀動脈血管發生了動脈粥樣硬化病變, 從而引起了血管腔狹窄或者是阻塞, 造成了心肌缺血、缺氧或者是壞死的現象, 從而引起了冠心病。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 其主要表現為動脈粥樣硬化, 其中還包括功能以及結構的異常, 早期表現一般為彈下降[2], 從而導致心臟負荷增加, 心功能發生改變。冠心病合并高血壓, 其主要表現為左心室肥厚、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等, 同時, 由于高血壓的持續升高, 很容易造成冠狀動脈內膜損傷[3], 從而導致血管壁增生肥厚, 引起冠心病的發生。無創血流動力檢測儀, 臨床上一般用來評估患者的血流動力學狀態以及患者的心室功能[4], 本文所檢測的指標中, CO、CI、SV、SI是代表患者的心輸出量, SVR、SVRI是代表患者心臟后負荷, TFC是代表患者心臟前負荷[5], ACI、VI是代表患者心肌的收縮力。

本文主要對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合并高血壓患者與健康人進行無創血流動力學檢測, 其中,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合并高血壓患者與對照組健康人的血流動力學指標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 采用無創血流動力學檢測儀判斷患者的病情, 可以有效的檢測出患者的血流動力學指標, 還可以用以上指標判斷冠心病及其合并癥患者的心功能狀況, 具有較高的價值, 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與應用。

參考文獻

[1] 張維維, 宮劍濱, 汪俊軍, 等.無創血流動力學檢測在冠心病及其合并癥患者中的應用.醫學研究生學報, 2010, 23(6):609-612.

[2] 毛妍麗, 張信美.子癇前期患者血流動力學異常與腎功能損害的相關性.中國現代醫生, 2014, 52(9):1-3, 7.

[3] 陸怡菡, 曾蒙蘇. FFRCT:無創冠脈血流儲備分數檢測方式.中國醫學計算機成像雜志, 2014, 20(2):200-204.

[4] 張鵬, 沈君華.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患者臨床血流動力學檢測方法的比較.海南醫學, 2011, 22(22):68-69.

篇6

關鍵詞:冠心病;心絞痛;心血瘀阻證;血府逐瘀湯;西藥;治療效果

祖國醫學認為冠心病心絞痛屬于"胸痹"、"心痛"范疇,與飲食不當、情志失調、寒邪入侵有關。我院針對90例心血瘀阻證冠心病心絞痛患者進行分析,探討血府逐瘀湯聯合西藥的治療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90例冠心病心絞痛心血瘀阻證患者為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所收治,運用隨機分組原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5例,對照組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齡34~67歲,平均年齡(50.13±5.62)歲;病程4個月~15年,平均病程(6.34±1.23)年。觀察組男性26例,女性19例,年齡35~68歲,平均年齡(51.28±5.64)歲;病程3個月~14年,平均病程(6.33±1.24)年。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均衡性較高(P>0.05)。

1.2診斷標準 ①西醫診斷標準[1]:結合臨床癥狀,經心電圖、X線、實驗室等檢查,符合冠心病心絞痛診斷標準。②中醫診斷標準[2]:中醫辨證為心血瘀阻證,癥見胸部刺痛,絞痛,痛引肩背或臂內側,胸悶,心悸不寧,唇舌暗紫,脈細澀。③納入標準:符合中醫和西醫診斷標準,無藥物過敏史;知曉研究內容,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④排除標準:合并肝、腎、腦、造血系統嚴重疾病者;無痛性心絞痛、急性冠狀綜合征、嚴重心律失常、惡性腫瘤、精神疾病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對所用藥物過敏者;拒絕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1.3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西藥治療,給予鈣離子拮抗劑、硝酸酯類、β受體阻滯劑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血府逐瘀湯治療,方劑組成為:紅花、桃仁、生地、當歸、牛膝、川芎、赤芍各15g,柴胡、桔梗、枳殼各10g,甘草6g。隨癥加減,寒凝血瘀或陽虛血瘀者,加細辛、附子、桂枝;胸痛嚴重者,加郁金、延胡索;氣虛血瘀者,加黃芪、紅參。用水煎服,1劑/d,分早晚服用。兩組患者均持續給藥4w。

1.4評價指標 參考WHO冠心病心絞痛療效評估標準[3],分為顯效、有效、無效三個等級,其中顯效:臨床癥狀、體征基本消失或顯著改善,心電圖恢復正常或基本恢復正常;有效:臨床癥狀及體征有所緩解,心電圖達到明顯改善;無效:臨床癥狀、體征、心電圖無明顯改善,或病情加重。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病例總數-無效例數)/病例總數×100%。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絞痛發作頻率及每次發作持續時間。詳細統計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病例。

1.5統計學處理 詳細收集整理本組研究所得數據,建立數據庫,在統計學軟件SPSS18.0中作計數資料和計量資料處理并分析,前者應用(n%)表示數據,組間差異經χ2檢驗;后者通過(x±s)描述,獨立樣本經t檢驗,如果檢驗結果為差異P

2 結果

2.1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相比于對照組顯著提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2心絞痛發作頻率及持續時間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心絞痛發作頻率和持續時間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明顯改善,觀察組患者心絞痛發作頻率和持續時間小于對照組(P

2.3不良反應 對照組患者發生3例不良反應,其中2例頭痛,1例面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67%。觀察組發生2例不良反應,面紅、頭痛各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44%,無明顯差異(χ2=0.4739,P=0.4911)。

3 討論

在人口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快的背景下,冠心病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心絞痛患者越來越多。冠心病心絞痛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狹窄,導致血栓形成、痙攣,引起心肌暫時缺血、缺氧的疾病,可表現為發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適[4]。心絞痛多發生于情緒激動、過度勞累時,休息或給予硝酸類藥物即可緩解,但長期以往,不僅影響患者生活質量,還會引起諸多合并癥,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目前心絞痛以藥物治療為主,常見藥物包括β受體阻滯劑、鈣離子拮抗劑、硝酸酯類藥物,臨床效果欠佳。我國中醫歷史悠久,博大精深,采用辨證論治方法,對氣滯心胸、心血瘀阻、心腎陰虛、心腎陽虛、寒凝心脈證進行辨證實治,可實現不錯的臨床效果。

冠心病心絞痛屬于"真心痛"、"胸痹"等范疇[5],多因心臟氣血陰陽偏虛、氣滯血瘀寒凝痰濁,阻礙氣血正常運行,不通則痛。心血瘀阻證是心絞痛常見癥候,表現為胸部刺痛,入夜更甚,或心悸不寧,舌質紫暗,脈象沉澀。我院針對心血瘀阻證冠心病心絞痛患者采用中西醫聯合療法。血府逐瘀湯為王清任《醫林改錯》中瘀血諸癥治療基礎方劑,其中生地和血養陰;紅花、桃仁、牛膝、赤芍、川芎、當歸具有通利血脈、活血化瘀之功效;桔梗化痰理氣;柴胡疏肝解郁,調理氣機;枳殼理氣行氣。從現代藥學角度來看[6],紅花、川芎、桃仁、赤芍、枳殼、當歸等中藥對血小板聚集和釋放具有抵抗作用,有利于增加纖維蛋白溶解酶活性,降低腦細血管通透性,改善微循環,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同時抑制TXA2合成,改善腦組織供血,減輕心臟負荷。

本研究結果說明,血府逐瘀湯聯合西藥治療冠心病心絞痛心血瘀阻證患者療效顯著,有利于緩解臨床癥狀,減少心絞痛發作次數,減輕患者身心痛苦,同時不良反應少,安全性更高,進一步體現了中西醫聯合療法臨床優勢,適合于臨床進一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王傳芝,紀娜.血府逐瘀湯聯合西藥治療胸痹(冠心病心絞痛)45例[J].新疆中醫藥,2014,32(4):22-23.

[2]李影華,吳欣芳.血府逐瘀湯加減治療心血瘀阻型冠心病心絞痛臨床觀察[J].吉林中醫藥,2011,31(11):1076-1077.

[3]趙磊.血府逐瘀湯加減治療冠心病心絞痛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急癥,2013,22(8):1415-1416.

[4]陳占杰.血府逐瘀湯加減治療冠心病心絞痛110例臨床觀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3,12(21):165-166.

篇7

[關鍵詞] 缺血性腦卒中;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無創正壓通氣

[中圖分類號] R74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3)08(c)-0102-02

腦卒中是一種突然起病的腦循環障礙性疾病,是導致死亡和殘疾的一個主要原因,對經濟和社會造成重大負擔。常見的并發癥包括癲癇、抑郁、殘障、認知功能障礙和感染等,對于這些并發癥早期診斷和治療被認為可以提高卒中患者的預后[1]。OSAHS是一種與睡眠相關的呼吸紊亂疾患,與缺血性腦卒中關系密切,不僅是其危險因素之一,同時也是缺血性腦卒中后常見的一種并發癥,OSAHS在中風患者中的發病率高達60%~96%[2]。為探討早期無創持續正壓通氣(CPAP)聯合醒腦靜治療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OSAHS)患者的臨床獲益,選取2012年3月―9月期間該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合并OSAHS男性患者32例為研究對象,現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與分組

根據腦卒中診斷標準以及新修訂的OSAHS診治指南[3],選取該院診治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合并OSAHS男性患者32例,隨機分為對照組21例,治療組11例,治療時間2周。所有入選者無意識障礙、嚴重肝腎功能不全、嚴重肺疾病、惡性腫瘤、顱腦外傷及卒中后新發的睡眠呼吸暫停以及中樞性睡眠呼吸暫停。

1.2 研究方法

1.2.1 一般情況采集 對所有研究對象詳細記錄年齡、性別、吸煙史、飲酒史、BMI、打鼾史、心血管病史等。

1.2.2 疾病診斷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診斷需72 h內經螺旋CT或MRI檢查確診;OSAHS的診斷需對患者進行整夜(≥7 h)連續睡眠監測(泰達新便攜睡眠記錄儀,北京),數據經睡眠分析軟件系統進行分析,最后結果經專門培訓過的醫師重新進行人工判讀校正后得出。記錄睡眠監測結果AHI、SaO2 min、SaO2 mean。

1.2.3 治療方案 對照組常規進行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腦循環、改善腦代謝及對癥治療,治療組在常規治療方案基礎上聯合CPAP及醒腦靜治療,CPAP每晚至少使用≥4 h。

1.2.4 療效評價 兩組患者均于治療前后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評價殘疾程度; SDS(10 min內完成)評價抑郁程度;MMSE評價總體認知水平。

1.3 統計方法

采用SPSS16.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所有計量資料用(x±s)表示,兩組間差異采用t檢驗或非參數檢驗。

2 結果

各組間治療前Rankin、SDS、MMSE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Rankin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SDS、MMSE評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到目前為止,研究表明CPAP治療的益處主要表現在卒中后慢性期合并OSAHS患者高血壓病和中風復發的二級預防。然而,CPAP治療有可能對于急性期患者同樣有“預防”效果,這是由于在缺血性事件發生之初,由于睡眠呼吸中止而產生的血流動力學改變明顯不利于機體對缺血性事件的對抗,這個黃金時間密切與患者預后相關[4]。醒腦靜注射液是在傳統藥方安宮牛黃丸的基礎上改進而成的。主要由麝香、梔子、郁金、冰片等組成,具有開竅醒腦、清熱瀉火等功效。現代藥理學還表明其具有興奮中樞神經、抑制炎癥反應、減輕腦損傷、改善腦組織血供[5]。該研究結果表明,治療前兩組患者一般情況以及OSAHS病情程度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經過2周左右的CPAP+醒腦靜治療后,臨床療效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這可能主要得益于血流動力學的穩定以及缺血情況的改善。

抑郁癥是一種中風后常見的并發癥,患病率高達50%。卒中后抑郁的發生與神經功能恢復和死亡率增加有關,抗抑郁治療已經被證實是有益于卒中后患者總體治療的效果。該研究發現治療組抑郁評分顯著降低,這可能是由于OSAHS患者與抑郁存在癥狀的重疊,如白天過度嗜睡、疲乏、頭痛等,這些癥狀存在于SDS評價項目中,可能會造成SDS評分虛高,而經過CPAP治療后嗜睡等癥狀會得到很快改善,從而造成研究結果明顯的差異。

認知障礙是另一個中風后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的并發癥。大約10%的中風患者出現新發癡呆癥,并以平均每年增加3%風險的速度上升[6]。該研究結果顯示MMSE得到較為明顯的改善,這可能得益于CPAP治療對于血壓以及中風風險的控制,而醒腦靜腦水腫、腦損傷以及腦血供的改善可能也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綜上所述,CPAP聯合醒腦靜對于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合并OSAHS的患者的益處不僅僅表現在慢性患者,急性患者盡早的干預同樣能較快的獲得臨床效果,并且有可能長遠來看可以提高該類患者的預后,對于早期適當的治療模式的選擇、效果和機制的研究仍需進一步設計合理的大樣本前瞻性的研究證實。

[參考文獻]

[1] Balami JS, Chen RL, Grunwald IQ, et al. Neurological complications of acute ischaemic stroke[J]. Lancet Neurol,2011(10):357-371.

[2] Turkington P, Bamford J, Wanklyn P, et al. Prevalence and predictors of upper airway obstruction in the first 24 hours after acute Stroke[J].Stroke,2002(33):2037-2042.

[3]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睡眠呼吸疾病學組.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診治指南(2011年修訂版)[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12,35(1):9-12.

[4] Pizza F, Biallas M, Wolf M, et al.Nocturnal cerebral hemodynamics in snorers and in patients with obstructive sleepapnea:a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study[J].Sleep,2010,33(2):205-210.

[5] 楊富強.醒腦靜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9,12(10):44-45.

篇8

【關鍵詞】 OSAHS; AIS;間歇低氧;神經功能缺損;nCPAP

作者單位:030001 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呼吸科

通訊作者:任壽安 近年來,對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與缺血性腦卒中關系的探討逐漸成為臨床研究的熱點。有研究表明[1]:OSAHS是缺血性腦卒中的獨立危險因素,在睡眠時易發生缺血性腦卒中,且OSAHS患者并發缺血性腦卒中的發生率是非OSAHS患者的103倍。Bassetti CL[2]表明,在腦卒中患者中,并發睡眠呼吸障礙的患者超過50%,且以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為主。腦卒中后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經功能缺損,臨床上常用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標準[3]進行評估,其評分結果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密切相關。本文通過觀察42例OSAHS合并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恢復情況,了解經鼻持續氣道內正壓通氣(nasal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nCPAP)治療對OSAHS合并AIS患者病情、癥狀緩解的影響,為臨床上使用nCPAP治療OSAHS及其并發癥提供一定的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0年3月至2011年10月就診于呂梁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測量頸圍,并進行夜間不小于7 h的睡眠呼吸監測,并根據相關診斷標準選取OSAHS合并AIS(簡稱OA組)42例。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均給予缺血性腦卒中的常規治療,干預組加用nCPAP治療,1月后再次評估神經功能缺損的情況。干預組男15例,女5例,年齡(6140±935)歲,體重指數(2907±324)kg/m2,對照組男17例,女5例,年齡(6099±978)歲,體重指數(2887±394)kg/m2。兩組間性別、年齡、體重指數無明顯差異。OSAHS:符合《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診治指南(草案)》[4]的診斷標準,且選取AHI≥20次/min的患者。缺血性腦卒中:頭顱CT或MRI影像學證實, 符合1995年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疾病學術會議制定的診斷標準[5]。排除標準:①昏迷患者、口腔分泌物多且咳痰無力者。②肺部感染者。③胸片發現巨大肺大皰、嚴重氣胸或縱隔氣腫。④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左心衰竭者。⑤急性中耳炎、鼻炎、鼻竇炎感染未控制者。⑥大面積腦梗死及腦干梗塞的患者。⑦青光眼。

12 研究方法

121 睡眠監測 所有受試者檢查前24 h內禁止服用各類鎮靜藥物及酒、茶、咖啡等,使用多導睡眠監測儀(YH1000 c怡和嘉業多導睡眠呼吸監測系統)連續行不少于7 h的睡眠呼吸監測。按照國際標準法同步描記睡眠時的口鼻氣流、胸腹運動、及指端經皮血氧飽和度。監測指標包括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指數(apneahypopnea index,AHI)、氧減指數(oxygen desaturation index,ODI)、最低動脈血氧飽和度(low 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LSaO2)及平均動脈血氧飽和度(mean 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MSaO2)等。監測報告由計算機分析加人工修改的方法完成。

122 臨床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標準 根據腦卒中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量表對腦卒中后出現的神經功能缺損進行識別、判定,并進行療效考評。所有患者意識均清楚,且不存在感覺性失語。治療前后均由同一醫師根據量表進行神經功能缺損評分。

123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一般治療 干預組與對照組均進行缺血性腦卒中的常規治療: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腦循環、改善腦代謝、對癥支持。若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時,同時給予口服葉酸、維生素B6片及甲鈷胺。

124 nCPAP治療 20例OSAHS合并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干預組)經PSG確診后第2夜采用AutoCPAP呼吸機進行壓力滴定,分析記錄數據后得出最適壓力,以此壓力進行每夜不小于4 h的nCPAP(德國萬曼SOMNO vent ST呼吸機)治療,連續治療1月,于治療最后一夜同時行PSG監測。

13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分析,相關分析采用Pearson直線相關法;干預組與對照組治療效果比較用t檢驗;以 P

2 結果

21 OA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與PSG監測結果的相關性分析,見表1。

表1 神經功能評分與PSG等指標的

相關性分析(r值)

指標 神經功能評分

AHI(次/h) 0579

LSaO2(%) 0567

MSaO2(%) 0362

ODI(次/h) 0625

頸圍(cm) 0523

推薦期刊
欧美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激情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av片不卡无码久东京搔,亚洲鲁丝片AV无码APP
亚洲国产嫩草影院 | 伊人大杳蕉久久综合 | 午夜福利资源片在线 | 中文字幕国产第一页 | 在线的Av免费观看 | 在线看亚洲福利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