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研究生論文8篇

時間:2022-06-25 22:11:18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行政管理研究生論文,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篇1

關鍵詞 反壟斷 市場競爭 支配地位 豁免權

一、電信聯通壟斷案的起因及電信行業壟斷屬性分析

(一)電信聯通壟斷案的起因

國家發改委啟動對中國電信和聯通反壟斷調查程序的原因是部分企業機構針對2010年下半年“斷網事件”的舉報。此次斷網事件的原因是中國電信要求其各分公司對高寬帶和專線接入進行清理,除骨干核心正常互聯互通點外的任何網絡節點,清理所有其他運營商和互聯單位等“穿透流量”接入。由于中國電信和聯通一直以來就有“南聯通,北電信”之說,控制著全國大半部分的互聯網接入骨干網,電信的措施導致鐵通等運營商遭受重創,大量用戶斷網或者網速異常緩慢。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僅廣東鐵通就爆發了37477個用戶投訴事件,28210個用戶退網,這就是電信聯通反壟斷案的“斷網事件”。簡單來說,此案的起因主要是價格擠壓問題而導致國家發改委在接到舉報后對中國電信和聯通進行反壟斷調查。對于是否構成利用支配地位進行價格擠壓這一壟斷行為,主要由四個關鍵點,將在下文詳細分析。

二、電信行業的壟斷屬性分析

壟斷分為自然壟斷、經濟壟斷和行政壟斷。所謂的自然壟斷,現代經濟學理論傾向于用成本弱增性原理來解釋,是指當一個企業能以低于兩個或者更多的企業的成本為整個市場提供一種產品或者勞務時,這個行業就是自然壟斷。

也就是說,當一個產品或者服務交給一個社會主體經營時,它所產生的社會效益比交給多家企業經營會更高,其對社會來說,總成本也會更低。而行政性壟斷指的是行政主體出于利益驅動,濫用行政權力,阻礙、限制或者扭曲市場競爭。

對于我國的電信行業來說,由于其產業的特殊性質,因而明顯具有自然壟斷的性質。然而,我國的電信行業并不僅僅是單一的自然壟斷特性。中國的電信行業既有具有網絡性經營的自然壟斷特點,更為重要的是,其還有行政性壟斷的特點。現今,我國的國有企業包括電信行業的現狀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行政因素造成的,妨礙市場競爭和提高效益的不是自然和經濟壟斷,而是行政壟斷,尤其是行業和部門壟斷,電信寬帶行業亦是如此。我國《反壟斷法》最需要反對的是行政性壟斷。中國電信和聯通被調查的消息公布后,官媒展開了所謂的“神仙戰”。

可想而知,電信和聯通寬帶行業的背后,是各部門利益之間的較量。

此次國家發改委反壟斷局啟動的對這兩家公司的反壟斷調查,固然值得稱道,但是在具體的行政執法層面,更值得關注的是,當下我國是否已擁有一個獨立的、能夠圓滿完成此次反壟斷調查的執法機構。反壟斷執法機構是將反壟斷法規定的有關程序具體落實的實施機關,執法體系設計的合理與否,關系到《反壟斷法》的價值實現。因此,筆者認為有必要從此案分析我國的反壟斷執法體制狀況,我國反壟斷執法體系的不足和缺陷值得我們重視。同時,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是否具有豁免權,是否構成壟斷,關鍵在于這兩家公司在電信業寬帶接入市場上是否具有市場支配地位,并且利用這種支配地位實施了《反壟斷法》規定的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行為。此次反壟斷案的意義重大,涉及電信業、消費者、甚至國有企業,其對《反壟斷法》影響也相當重大。因此,本文將從我國反壟斷執法體制和電信聯通兩公司是否構成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導致壟斷這兩個主要方面進行分析。

三、壟斷行為的認定(主要討論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行為)

(一)電信行業是否具有“豁免權”問題

反壟斷豁免制度,又稱反壟斷的適用除外制度,是指國家為了保障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在反壟斷法及相關法規中規定某些壟斷行為不適用壟斷法的法律制度。反壟斷豁免制度的設置是為了維護國民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公共利益,其給該制度適用的領域帶來很大的利益,該制度當然有其價值之所在。但是,反壟斷豁免制度其實就是對某些行業、個人和行為的壟斷合法化,,壟斷本身就存在著危害。所以豁免制度的使用,應當慎重。對于豁免制度,《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在第七條做了如下規定:

國有經濟占控制地位的關系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安全的行業以及依法實行專營專賣的行業,國家對其經營者的合法經營活動予以保護,并對經營者的經營行為及其商品和服務的價格依法實施監管和調控,維護消費者利益,促進技術進步。

前款規定行業的經營者應當依法經營,誠實守信,嚴格自律,接受社會公眾的監督,不得利用其控制地位或者專營專賣地位損害消費者利益。

對于這一條,有人認為這是對關系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安全行業國有企業的特殊保護一定程度上是在排除《反壟斷法》對這些企業的規制。央企因為其特殊的身份享受著特權,反壟斷調查的大刀不可能看向他們。然而,電信和反壟斷案的出現,表明《反壟斷法》同樣適用于國有大型企業。在《反壟斷法》面前,所有企業一律平等,《反壟斷法》是不分對象,不分所有制形式的。

筆者認為,我國《反壟斷法》第七條并不是對特殊行業的豁免,而是由于我國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正在經歷有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的轉型期,市場程度發育不夠,難以形成規模效應,難以應對國際上具有強大競爭力的同行沖擊,為了避免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行業遭受重創,國家對其加以保護。當該行業在我國市場完全成熟之時,國家對其進行監管。筆者承認這是一種特殊保護,但是從來沒有把國有企業壟斷排除在它的管轄之外,反壟斷執法機構有權對國有企業的壟斷行為進行調查。當然,在某些領域,政府可以實施準入限制和價格控制,但當這些國有企業有典型的壟斷行為的時候,《反壟斷法》依然要約束這些國有企業,對其進行調查和處罰。所以,電信和聯通等大型國有企業并不是一定享有“豁免權”的。

四、關于此案進程和影響的研究

(一)電信聯通反壟斷案進程

在國家發改委公布其正在對中國電信和聯通展開反壟斷調查之后,引起極大地關注。各大媒體和網民展開了激烈的討論,觀點不一,被稱為“神仙戰”。迫于社會的壓力,中國電信和聯通承認在互連互通以及價格上確實存在的不合理行為,價格管理不到位、價格差異較大。同時承諾整改,在“十二五”期間將大幅提升光纖接入普及率和寬帶接入速率,爭取在五年內公眾用戶上網單位帶寬價格下降35%左右,并立即著手實施。與此同時,電信和聯通已經向國家發改委提交了要求中止反壟斷調查的申請。至于是否中止反壟斷調查,國家發改委稱將視中國電信和聯通的承諾是否得到具體落實情況而定。對于此案的最新進展,筆者也將持續關注。

(二)電信聯通反壟斷案的影響

對于此次反壟斷調查,少部分人――比如廣電方面――仍然保持著清醒的頭腦,認為發改委的調查實質意義不大,它更多的只是在協調超級國企之間的利益。

但筆者個人認為,央企首度遭遇反壟斷調查,不管是“業界的福音”,還是部門利益爭奪的“鬧劇”,其意義都非常重大。

首先,對于電信寬帶行業而言,可以促進電信業競爭監管機制的完善,解決電信業寬帶接入市場各種問題的核心癥結所在。同時可加快寬帶接入的互聯互通,實現對“出租寬帶業務”幾個體系的調整和統一,減少內部無謂的區域之間的競爭,使優質的互聯網資源實現更好的價值體現。與此同時,可以打我國“三網融合”的僵局。

其次,消費者作為市場最不可或缺的主體之一,也是此次案件的受益者。我國《反壟斷法》明確規定了維護消費者利益是其任務之所在。在消費者利益保護受到普遍關注的今天,反壟斷執行機構在對反壟斷政策法律的理解方面,也應以消費者利益的最大化作為最主要目標。根據電信和聯通所做出的整改承諾,在“十二五”期間,網速會得到大幅度提高,上網資費標準也會降低,讓消費者真正能從這次反壟斷行動中受益。

最后,國家發改委的調查有利于改善但前中國部分行業的市場環境。雖然現在并不知道調查結果,但是對一些處于壟斷行業的企業應該會有警示作用,給國內一些壟斷行業或企業敲響了‘警鐘’,國家是可以運用法律手段來維護市場公平和消費者權益的,進一步促使國企檢視經營和競爭策略。同時再次表明,大型國企、中央企業的行為涉嫌產生排除和限制競爭、損害消費者福祉的后果,并未取得豁免權。對于《反壟斷法》自身而言,也是其重要的價值。中國目前的壟斷企業大都為國有企業,反壟斷首次將矛頭指向國企,表達了中國政府維護市場公平競爭只需的決心。

對電信和聯通的反壟斷調查并不只是電信和聯通這兩家企業自身的利益,因為現在兩大電信業的巨頭涉嫌價格壟斷,它引起的問題已經超過了互聯網上網價格的范疇,它實際上涉及一個更加廣泛的方面:究竟什么才是壟斷,究竟怎么樣才能做到反壟斷。此次中國電信和聯通的反壟斷調查,讓人們看到了政府在反壟斷、維護市場公平競爭所展示出來的巨大決心和不懈努力。

注釋:

穿透流量:簡單說就是其他運營商不以自己的名義與電信和聯通交易,而是通過向第三方購買便宜的流量,然后用來發展自己的固網業務。

參考文獻:

[1]班曉箐.我國電信業的反壟斷的法律規制研究[D].山西財經大學研究生論文,2011,(7).

[2]周吟吟.我國反壟斷執法體系論析[J].青島行政學院學報,2011,(4).

[3]周晶竹,屈健,張賀明.中美反壟斷執法機構設置比較研究[J]法制與社會,2012,(01).

[4]趙小平.關于完善反壟斷執法體系的建議[J].行政管理改革,2010,(9).

[5]張宇,王麗娜.我國反壟斷執法體系的缺陷和重構[J].黑龍江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 (12).

[6]張儀.電信聯通壟斷案 打破三網融合僵局[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法學社會科學版),2005,(4).

[7]王慧.淺析《反壟斷法》中的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及其規制[J].法制與社會,2011,(12)

[8]王月嬌.論反壟斷豁免制度[J].法制與社會,2011.05.

[9]王俊林,賀卓群.電信和聯通遭遇反壟斷調查適用反壟斷法的關鍵點.[J].經濟與管理,2011,(12).

[10]李治國. 歐美價格擠壓實踐對中國電信、中國聯通涉嫌壟斷案的借鑒.北大法律信息網.2012.01.

[11]阮贊林.論反壟斷法的消費者利益的保護[J].中南大學報,2011.(1).

[12]李浩.對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反壟斷調查的兩大意義.廣東:互聯網周刊,2011,11.

[13]王曉驊.歐盟電信反壟斷法及對我國的啟示.工作研究與建議,2011,(2).

[14]張學華.我國電信業監管研究[D]. 河北大學學研究生論文.2011,(5).

[15]戴.中國電信服務業反壟斷的法律問題研究[D] 華中師范大學研究生論文,2008.6.

[16]張益緯.淺談我國電信業反壟斷法律制度[J].法制天地,2011,(11).

篇2

關鍵詞:業務流程再造模型;研究生教育;質量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9.2;G643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5.05.030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我國高校碩士研究生的招生規模也日益擴大,由表1可以看出,1994年全國高校碩士研究生錄取人數為4.2萬人,而到了2014年全國高校碩士研究生錄取人數已達80.2萬人,在短短20年時間里,錄取人數就增加了將近20倍。面對著這樣大規模碩士研究生擴生擴張的情況,提高高校碩士研究生教育質量管理已經成為了高等教育改革的重點。業務流程再造理論是企業界主要的管理理論之一,由于它能夠對現有業務流程進行改造和優化,并且能夠讓流程產出產品增值的特點,目前正在被各大企業所廣泛應用。滿足顧客的需求、實現流程增值是業務流程再造理論的核心思想。高校碩士研究生教育質量管理也追求管理效率,寄希望用最小的成本來培養出更優秀、更多的人才,將業務流程再造理論引入到高校碩士研究生教育質量管理中,是對現有研究生教育質量管理理論的進一步豐富和補充,為現有研究生教育質量管理提供了新的理論視角。

一、業務流程再造概念與研究生教育質量管理流程再造目標

(一)業務流程再造(BPR)的概念

Hammer博士(美國管理大師)于1990年在國際著名期刊《哈佛商業評論》中發表了《再造:不是自動化,而是重新開始》的文章,該文首先提出了業務流程再造(BPR)的概念,此后有大量的學者從事相關研究。從目前來看,雖然已經有很多學者對業務流程再造(BPR)的定義進行了概況,但總的來說,業務流程再造(BPR)是指基于企業的發展規劃、發展戰略以及顧客需求出發,利用信息技術等手段,以企業流程為中心來重新再造、重新設計、重新思考企業的業務流程及組織結構,以便能夠最大限度地提高企業的發展速度、產品質量、顧客滿意度、經營生產成本、柔度等性能指標。業務流程再造(BPR)可分為信息技術應用、組織結構改革、人事管理改革和管理系統改革四個層面。

(二)研究生教育質量管理流程再造的目標

從企業管理的角度來看,流程是一種能夠有效聯系部門、任務、人員、崗位等多種因素協同作業的組織形式,這種組織形式或是水平,亦或者是橫向。業務流程再造(BPR)在研究生教育質量管理中應用的目標在于用靈活的流程來提高研究生的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降低研究生教育質量管理成本。學生能力是研究生教育質量管理的主要體現內容,可以基于用人單位的滿意度、學校自身的滿意度、學生個人的滿意度三者來予以衡量,以便能夠培養出高素質、高水平的碩士研究生。

二、西方發達國家高校研究生教育質量管理模式的類型及其啟示

西方發達國家高校早在20世紀70年代就已經將業務流程再造模型引入到研究生教育質量管理中,遠遠早于我國,目前已經形成了四種主要的質量管理模式。

一是學術管理主導模式,以日本、德國、意大利為代表。其主要決策機構是由眾多教授組成的評議會,評議會對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很多事務都有審議決策權,不僅是教學管理,還包括重大的行政事項,而校長是評議會的主席,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對評議會的決議進行執行,但有權對評議會作出的違背法律的決議進行否決,行政系統與教授評議會相互滲透、適當分離,起主導作用的是學術管理。

二是學術管理系統(以教授評議會為代表)和行政管理系統(以校長為首)協調運行的模式,以美國為代表。但學校的關于研究生教學事務一直都是由教授評議會來控制,學術機構和行政機構互不干涉、相互獨立,若遇到需要協商解決的事務則通過定期召開相關會議來協調。

三是行政管理與學術管理相互制衡的模式,以英國為代表。其也是行政管理系統與教授行會適度影響的模式,教授行會主要負責對于各系部和院系研究生教育事務的管理,權力集中在基層單位,為一個純粹由教授組成的管理機構,擁有制訂研究生教育質量管理政策的全部權力,而行政權力機構是以理事會為代表,主要職責是批準教師聘任、維修設備、制訂計劃、籌措經費等。理事會與教授行會既互相影響、相互滲透,又保持相互獨立。

四是行政管理主導模式,以法國為代表。校長在法國高校的管理職權較大,主持生活委員會、科學委員會、校務委員會三個機構的工作,校長的行為和決定基本不會受到教授的制約。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法國高校研究生教育質量管理起主導作用的是行政管理系統,但是學術管理系統在研究生教育質量管理的重大事項上有著極為重要的建議權,它們可以就學校的研究生培養經費分配原則、培養成果、培養方向、研究生教育管理政策等向校務委員會提出建議,并且行政管理系統與學術管理系統各司其職、分工明確。

以上四種管理模式是國外高校研究生教育質量管理的主要模式,其共同點可以歸納為:第一,為了將行政管理和學術管理的作用有效發揮出來,高等學校內部都實行委員會負責制與個人負責制相結合的體制;第二,高等學校內部都存在著行政管理與學術管理的二元結構,以及維持學術管理與行政管理運行的兩個系統;第三,為了減少學術管理與行政管理二者之間的沖突,高等學校都對行政管理機構和學術管理機構的協調互補極為重視,這三點可供我國高校研究生教育質量管理機制創新所借鑒。

三、我國高校碩士研究生教育質量管理中業務流程再造模型的構建

本文以業務流程再造理論為導向,結合我國研究生教育的特點,構建了我國高校碩士研究生教育質量管理的業務流程再造模型,如圖1所示。

(一) 環境因素

高校碩士研究生教育質量管理的業務流程再造離不開綜合評估各種環境要素。眾所周知,目前的國際環境具有競爭、開放的特點,為了能夠進一步增強碩士研究生適應國際競爭的能力,迫切需要進一步提高其教育質量管理。因此,高校所制定的碩士研究生教育質量管理戰略務必要與外部環境相協調,將那些符合環境發展的環節加入到流程再造過程中;與此同時,還應該將那些多余的、無關的、落后的步驟去除。

(二)內部管理體系改革

高校碩士研究生教育質量管理的關鍵環節就是要大力加強內部管理體系改革,這也是業務流程再造中的首要任務。第一,與企業管理相比,高校碩士研究生教育質量管理也追求管理效率,希望能夠用最小的成本來培養出更優秀、更多的人才。而以業務流程再造理論為導向,則需要重新審視現有管理體系整個過程的合理性,而這就離不開內部管理體系改革。第二,內部管理體系的改革是離不開質量考評指標的合理設置,質量考評指標應該要具有較強的創新性和綜合性,而不只是簡單地描述,高校碩士研究生教育質量管理的考評原則主要包括四個方面,分別是以旅游者價值為動態性原則、可操作性原則、全面性原則、可行性原則,具體申述如下:

1.動態性原則。高校碩士研究生教育質量管K理水平的提高絕不是短期內即可完成的,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它不是只在某一個時間點上體現出來,而是更多地注重未來的發展能力和市場表現。值得注意的是,高校碩士研究生教育質量管理的考評指標應該要將研究生教育的動態變化性予以反映出來,要基于相應的發展情況來合理刪除或者添加響應的考評指標。只有這樣,才能夠讓質量考評具有現實意義和參考意義。

2.可操作性原則。碩士研究生教育質量管理水平是高校教學水平的主要體現形式之一,為了便于評價,務必要用可測量的指標或者有形的指標(顯性指標)來測量碩士研究生教育質量管理水平,再選用可靠、科學的評價方法,以便讓整個評價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可操作性。與此同時,要最大限度地結合定性指標和定量指標,且指標涵義務必要保持清晰,在評價過程中要盡量多采用定量指標,實在不能采用定量指標時才采用定性指標。為了確保能夠公正、公平地進行評價,考評指標在設計時務必要聽取經驗豐富的專家學者的意見,且要努力明確各項考評指標的等級標準、考評方法、考評內容。

3.全面性原則。質量考評指標務必要體現出全面性的特點,要能夠將預期目標完整地、全面地體現,所以,要對高校碩士研究生教育質量管理的內涵予以全面認識,并對各個相關的影響因素予以準確把握,只有這樣,才能夠便于制定出全面、完備的質量考評指標體系。

4.可行性原則。首先,可行性原則是指質量考評指標要有較強的可測性,能夠通過實地測量、觀察來獲得每一條指標所規定的內容,以便能夠進一步得到明確的結論。其次,可行性原則還指質量考評指標要有較強的可比性,由于高校碩士研究生教育是在多個不同專業、不同學科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有著各自不同的影響因素和質量目標,若全面采用同一套指標體系評價,就必然會缺乏可比性。

(三)人力資源的保證

在高校碩士研究生教育質量管理中,業務流程再造模型的人力資源主要是指研究生導師、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員以及研究生課程授課教師。

第一,研究生導師在高校碩士研究生教育質量管理中往往會起到關鍵性作用,因此,研究生導師要積極更新觀念,加強自身修養,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和使命感,要起到良好的帶頭作用,要努力成為碩士研究生科學精神培育的催化劑。

第二,為了確保高校碩士研究生教育能夠實現穩定、可持續發展,可以選拔一些年輕有為、學術能力強的年輕教師充實研究生導師隊伍,給整個研究生導師隊伍增加活力。

第三,要進一步加強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員的管理和培訓,以便能夠實現高校碩士研究生教育的創新管理、服務管理、科學管理。

第四,創新激勵機制、教學激勵機制與學術資源分配、崗位聘任、職稱晉升等息息相關,也會對研究生課程授課教師在研究生課程教學上所投入的時間和精力發揮著極為重要的導向作用。如果要切實提高高校碩士研究生教育質量,就必須要重視研究生課程教學工作,擴大教學業績考核結果在獎金分配、職稱評定、崗位聘任等方面的作用,將教師教學的熱情充分調動起來。高校務必要讓研究生課程教學變得“硬”起來,“實”起來,要充分認識到“質”與“量”的關系,不能僅僅只對教師要求教學工作量,更重要的是要真正提高教學質量,實施科研與教學等效評價,形成爭上講臺、全員育人的良好氛圍。

(四)管理組織結構的改革

一是建立質量評審小組。組建高素質、專業化的質量評審小組對于提高高校碩士研究生教育質量管理是極為重要的,質量評審小組成員主要包括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員及相應的專家學者,所選出的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員應該要有較強的溝通能力、協調能力、組織能力;而所選出的專家學者應該要有較強的專業素質,以便能夠對研究生教育質量予以合理的評審,二者相互結合,實現行政管理和學術管理的相互結合。

二是設置質量監控崗位。高校可以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來設置相應的研究生教育質量監控崗位,這些崗位由學校資深的專家和教授來承擔,他們可隨機抽取參與答辯的研究生論文,可隨機聽取研究生的意見,可隨機監控各系部、各學院的研究生辦學質量等等,這樣一來,能夠更好地提高高校碩士研究生教育質量。

(五)信息技術的支持平臺

眾所周知,管理思想的發展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推動,即便是業務流程再造理論(BPR)也是在信息技術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因此,信息技術在研究生教育流程再造中也會發揮出極為重要的作用。從目前來看,通常有三種方式來利用信息技術來進行流程再造,如圖2所示。第一種方式為作業程序利用共享數據庫來進行簡化;第二種方式為利用信息技術來增進各個部門之間的協調;第三種方式是綜合以上兩種方式。

圖2信息技術運用方式與流程再造

筆者認為,第三種方式較為適合于高校碩士研究生教育質量管理流程,高校應該要建立起全方位服務系統(如教學資源管理系統、學生信息管理系統等)來對研究生教育活動、教育資源、教育環境等進行全面的網絡化、數字化。與此同時,高校還應該對決策支持系統進行深度開發,建立起能夠動態分析的數據庫,以便能夠為高校碩士研究生教育質量提供準確的決策支持。這樣一來,既能夠增進各個部門之間的協調,又能夠簡化流程,還能夠為高校碩士研究生教育質量的提高提供良好的支持平臺。

總之,目前我國高等院校要想提高碩士研究生的教育質量,就必須深化教學與管理改革,可以借鑒業務流程再造理論并以之為指導來完善管理,以便能最大限度地集中有限的教育資源促進我國研究生教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近2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報錄比統計[DB/OL].(20140424)[20140725].中國教育在線,http:///nnews_6152/20140424/t20140424_1103649.shtml.

[2]陳玉琨,沈玉順.關于高等教育質量本質的探析[M]//胡祖瑩.高等教育評價與質量保證:來自五大洲的最新經驗和發現.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22.

[3]WEBER L. If You Believe You are Good,Try Institutional Evaluator[M]//AMARAI. A,ROVIOJOHANSSON A,ROSA M J,WESTERHEIJDEN D. Essays on Supportive Peer Review. New York: NOVA Science Publishcr, 2012:253262.

[4]DEEM R. New Managerialism and Higher Education: the Management of Performances and Cultures in Universities in the United Kingdom[J].International Studies in Sociology of Education, 2008,8(1):1770.

[5]FULTON O. Higher Education Governance in the UK: Change and Continuity[M]//AMARAI.A,JONES U, KARSETH. Governing Higher Education: National Perspectives on institutional Governance. Kordrccht: Kluwcr, 2012:187211.

[6]吳麗麗.流程再造(BPR)理論與研究生教育質量管理的探討[J].高等建筑教育,2006,16(3):171178.

[7]Braxton J M, Luckcyw,Holland P. Institutionalizing a broader view of scholarship through Boyer's four domains[J]. ASHEERIC Higher Education Report, 2002,29(2):130135.

[8]Boyer E L. Scholarship Reconsidered: Priorities of the Professoriate [R]. New Jersey: The Carnegie Found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Teaching,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0.

[9]Shulman L S. From Minsk to Pinsk: Why a scholarship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J]. The Journal of Scholarship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2000,21(1):4852.

[10]Pate1 F. Exploring a new model and approach to the scholarship of teaching: the scholarship teaching academy[J/OL]. The Canadian Journal of the Scholarship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2010,1(1):130136.

[11]Kreber C. Scholarship of teaching: A comparison of conceptions held by experts and regular academic staff[J]. Higher Education, 2003,46: 93121.

[12]BRAUN D. New Managerialism and the Governance of Universities in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M]//BRAUN D. MERRIEN F X. Towards a New Model of Governance for Universities? A Comparative View. LondonPhiladelphia: Jessica Kingslcy, 2009:239261.

[13]Boyer Professoriate E. I. Scholarship Reconsidered; Priorities of the Princeton, N. J[J].Carnegie Found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Teaching,1990,45(11):1524.

篇3

關鍵詞:研究生教育;教學秘書;管理

近年來,隨著我國高校研究生招生數量的不斷擴增以及研究生管理工作的質量逐漸下降,二級學院研究生教學秘書的工作問題也越來越多。[1]研究生管理工作任務越來越繁重,如何使研究生教學秘書在管理工作中掙脫傳統的思想管理模式,開展更加有序的研究生教學管理工作,使研究生教學管理工作更加科學、有效,目前已經成為每一個基層管理人員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研究生教學秘書的工作職責

在研究生工作中,從事最基礎的管理及服務的人員即為研究生教學秘書,他們是高校研究生教學管理鏈順利進行的基礎,是研究生教學管理各項工作的具體實行者,因此,研究生教學秘書是研究生管理體系中不可缺少的崗位。[2]通常,高校二級學院研究生教學秘書主要的工作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研究生專業課的設置與管理

研究生教學秘書主要是協助領導對日常教學進行管理,協助學科領導及分管主管對研究生培養方案進行制定與落實。每學期開學初,依據校級研究生培養計劃,對任課教師的教學任務進行落實,對本院研究生專業課課程表進行編排,對教學任務及開課計劃進行下達與上報,同時對教學管理中需要處理的各種問題進行協調與解決。

每學期快結束時,提醒任課教師出考試試題,安排學科考試,完成考試后,通知教師對研究生成績進行錄入,同時上交成績單及試卷進行歸檔管理。

2.研究生論文管理

協助領導及學科主任對研究生的論文開題、中期考核及答辯等工作進行安排與整理,并對較為復雜繁瑣的研究生畢業與學位授予資格進行審核。此外,還要對所有研究生的相關資料進行填寫、統計、分類及歸檔等。

3.研究生招生及檔案的管理

通常,研究生教學秘書都會參與研究生的招生宣傳、復試及面試的安排,同時還要參與研究生學籍管理及研究生培養環節的審核。此外,對于研究生成績、試卷及教學文件的整理、歸檔等工作也都離不開研究生教學秘書。

二、研究生教學秘書的工作特點

由于研究生管理工作較為繁瑣,研究生教學秘書的工作進而也較為復雜,其工作特點主要包括以下幾個:[3]

1.對象廣

學生與教師是研究生教學秘書工作的主要對象。根據我國社會目前的發展需要,高校對于研究生培養的方案也進行了相應調整,但其主體方向變化不大,相應任課教師的變化也不大。因此,研究生秘書不僅要對學生及教師進行教學服務,同時還要與相關職能部門打交道,只有及時、有效、融洽地與這些部門進行溝通,才能夠起到上傳下達、承上啟下的橋梁作用,才能夠確保院系各項教學計劃順利進行,確保教學培養方案能夠順利落實。[4]

2.內容多

研究生教學管理工作是一項綜合性的服務工作,其中常規性的管理工作包括招生工作、學籍管理、教務管理、成績管理、教學檔案管理等,這些工作的連續性較強,所有方面的管理都需要教學秘書的參與,且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教學秘書進行較為大量的工作。

3.責任大

每個學期的各個時段,研究生教學秘書都要嚴格按照教學計劃進行工作,因此,在教學時間段安排方面,教學秘書的工作是存在一定規律的。對于研究生教學秘書的工作,多數人都認為是一些常務性的事務,毫無“含金量”技術可言,只要做到早準備、早計劃,就能夠確保教學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但教學秘書的工作并不像人們想象的那么簡單,是比較復雜和繁瑣的。而且無論教學秘書工作是常規性的還是偶然性的,對于一些問題的解決稍有疏忽都會影響學生的學習進度,甚至影響學生就業及以后人生。[5]

三、如何有效開展研究生教學秘書工作

綜上所述,不難發現,要做一個合格、優秀的研究生教學秘書充滿了困難與挑戰。本研究認為,要想提高研究生管理水平,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加大對研究生教學秘書工作的重視

很多人認為,教學秘書的工作不是教學工作的主要部分,只不過是管管成績、排排課而已。然而,該工作并非如此,一名優秀的研究生教學秘書,不但要有秘書、管理方面的知識,同時還要對相關專業的內容較為熟悉。通常來說,考生首先聯系到的是教學秘書,教學秘書只有對相關專業熟悉才能更好地對專業進行介紹,增加那些喜歡本專業的考生信心。而且,熟悉相關專業還有利于與學生的日常溝通。研究生教學秘書不僅要管理招生、教務、學籍、考務等工作,還要管理研究生日常學習生活,如材料提交時間、證件注冊、各類活動的申請等,如果教學秘書不熟悉這些專業,那么,他們極有可能無法與學生溝通。

2.強化自覺服務的意識

研究生教學秘書不僅僅是一個管理者,同時還是一個服務者。教學秘書應充分認識自己的價值充分了解自己的工作性質,積極主動地服務于教師和學生,及時向師生傳達學校的方針政策,對本院教師與研究生的意見及構想及時反映給學校,做好學校與師生之間的橋梁。

為學生的學習生活服務,為教師的教學工作服務,為上級部門的管理服務是研究生教學秘書的工作重心。[6]因此,面對研究生這個較為特殊的群體,教學秘書應當切實地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并解決問題,做到一切以學生的發展為主。

對于上級部門,應多請示、匯報,及時了解研究生整體情況,多收集、整理、分析信息,協助上級領導解決實際問題。

3.強化與研究生導師之間的聯系

高校研究生接觸最為頻繁,關系最為密切的是研究生導師。在研究生培養的全過程都離不開導師的指導。研究生學業論文的質量,各種能力的培養都是研究生教學質量的重要指標,這些都與導師密不可分。因此,在研究生教學管理工作中,就要求院系教學管理秘書充分與研究生導師和學生進行溝通,通過導師對研究生的情況進行及時了解,適當提取導師對研究生教學管理工作的意見,并及時反饋導師提出來的問題。

4.加強信息平臺在研究生教秘工作中的應用

現代社會是一個信息化社會,傳統行政管理方法已經不能適應新的發展需要,高校研究生教秘的日常工作不可避免地會參與到信息化的各種進程中。通過各種類型的信息管理平臺、系統控制平臺擺脫傳統工作方式,使工作更加高效、便捷。這就要求高校在研究生教秘管理的信息化方面要統一各種信息平臺,通過身份認證,能夠授權使用各種具體應用,使孤立的信息體成為一個整體,實現信息的開放和共享。

四、結論

近年來,隨著我國高校研究生教育的不斷發展及研究生教育管理的不斷變化,對于研究生管理和教育者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研究生教學秘書不但要有較高的責任心、服務意識、心理素質及管理水平,還要具備相關的專業知識,對當今現代化管理手段能熟練地使用。

為提高研究生教育管理的效率,研究生教學秘書必須在工作中不斷學習新的管理知識、專業知識及信息化技術等,并且切實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及政治素質,探索出更好的管理模式,為研究生的教育管理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趙 娜,徐 媛,濮 昱.淺議如何做好高校研究生教學秘書[J].中國電力教育,2008(23).

[2]尹 典.高校教學秘書職業倦怠的成因及對策[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3,06(04):39―41.

[3]楊新艷.淺談高等院校教學秘書的角色定位與素質要求[J].輕工科技,2013,11(12):125―126.

[4]梁小娟.淺議二級院系研究生教學秘書工作的復雜性及相應對策[J]. 當代教育論壇(教學研究),2010,9(10):19―20.

[5]喬 暢.淺談教學秘書工作的幾點體會[J].科教文匯(上旬刊), 2012,06(12):7―9.

篇4

關鍵詞:城市規劃;房地產開發;非協調發展

1.我國城市規劃與房地產開發的非協調發展

從城市規劃的角度分析,房地產開發猶如一把“雙刃劍”, 房地產在促進城市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由于與城市規劃側重點不同(表1),直接導致了與城市規劃之間的非協調發展,隨著中國城市化的快速發展,這種現象日益突出,對城市的可持續發展造成了嚴重影響。主要表現為“圈地運動”持續不斷、城市空置化現象日益突出、過度開發和“破壞性”的建設有增無減、城市規劃明顯滯后和公共服務設施的開發建設缺少關注等問題。

表1:城市規劃與房地產開發側重點比較

思考問題 城市規劃 房地產開發

(1)從發展戰略上 宏觀分析城市發展方向條件 微觀考慮企業的生存與發展

(2)從發展時間上 長遠和遠景的效果 兼顧近期 注重近期的效果

(3)從發展空間上 城市整體的空間結構組織和各項用地功能的配置 多從局部考慮項目的區位選擇

(4)從發展效益上 社會經濟生態效益的相互統一,降低社會邊際成本 開發項目,開發宗地或企業的經濟效益

(5)從信息反饋角度 聽取廣大市民的反饋意見、需要 搜集市場信息,適應市場需要

1.1“圈地運動”持續不斷

進入21世紀,在城市化快速發展的新背景下“圈地運動”又悄然抬頭,只不過形式發生了變化。常見的形式有:①建設新城、新區,擴大城市用地規模。②建設大學城、科技園區。③以生態農業為名,大搞旅游度假設施。雖然2004年初以來,國家有關部門加大對全國各類開發區清理整頓力度,采取了清理開發區等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大規模占地的勢頭受到抑制但是在短時間內很難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

1.2城市空置化現象日益突出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市規模發生了很大變化,城市面積都有了極大的擴張。但也出現了這樣一個問題:在城市的中心還存在著一定數量的未完全開發的土地,即城市空置化問題,例如北京商業地產空置率增高呈郊區化趨勢,而且隨著城市化的快速發展,這一問題日益突出。

1.3過度開發和“破壞性”的建設有增無減

所謂“破壞性”的建設指房地產開發項目對周圍的環境、歷史文化乃至整個城市的景觀特色產生的負面影響。其主要表現在:(1)在開發和建設過程中無視自然規律,導致生態環境的惡化。(2)城市景觀遭到嚴重破壞。(3)忽視了城市空間綜合利用的價值。

2.城市規劃與房地產開發非協調發展的主要原因分析

上述的種種現象,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房地產的快速發展的沖擊使城市規劃面臨著許多新的挑戰,兩者的非協調發展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1)規劃實施與管理體制問題;(2)規劃編制內容落后、編制體系不完善。

2.1 城市規劃實施與管理體制問題

城市規劃是自上而下的政府行為,其權威性和執行力度應得到保證。然而由于管理水平不高,政出多門、職能交叉,且監管措施不力,導致效率不高,城市規劃調控能力不強,房地產開發與城市規劃經常背道而馳。主要表現在:

(1)規劃行政管理條塊分割、缺乏協調。在我國,計劃部門、城市規劃管理部門、土地管理部門等在城市土地配置和利用管理中承擔著不同的職能。由于各部門之間的條塊分割、責權脫節嚴重,這樣勢必影響整體效益的發揮。

(2)規劃法制建設不完善,規劃實施管理中非法違規現象普遍。《城市規劃法》作為我國城市建設領域的第一部國家的法律,它的頒布與實施為其后一系列相關法規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依據。但目前的規劃法制建設還存在著“重實體,輕程序”、“重行政性規定,輕技術性規范”、“重項目建設管理規定,輕地區開發管理規定”的現象,相當一部分用以調控、綜合、協調和規范市場行為的法規性文件需要補充。

(3)規劃管理缺乏宏觀層面政策,管理職能目標單一。

從城市規劃開發管理方式看,規劃管理比較重視對單個具體建設項目的審批,忽視了從區域和城市發展的整體角度研究問題。

(4)城市規劃管理思想滯后,缺乏戰略性主動引導機制。城市規劃管理的內容集中與城市用地和建設項目的規劃審批工作上,管理的出發點是對現狀的控制。管理只注重控制,缺乏主動引導機制,缺乏對建設項目的預先引導,沒有形成相應的規劃引導機制和政策體系。

2.2城市規劃編制體系不完善、面臨挑戰

主要表現在:(1)規劃編制內容綜合性不夠,缺乏經濟分析。由于房地產開發具有明顯的對經濟利益的投機性,因此,城市規劃編制的內容綜合性不夠、可操作性差,缺乏經濟分析和規劃編制體系不完善等問題,勢必削弱其對房地產開發的調控能力。

(2)城市規劃編制的動態性和可操作性差。目前,城市規劃的編制仍較多的偏重于物質建設規劃,注重于確定規劃期的人口和用地規模;對于房地產開發所需的城市土地利用基本上仍沿用功能分區的原則,注重于靜態的“最終藍圖”;對城市總體規劃要求面面俱到,編制和審批的時間過長,可操作的時效性差;而控制性詳細規劃,往往又不能從全局上把握城市土地開發利用過程中房地產開發用地的規模和強度。

(3)城市規劃對房地產開發商的利益考慮較少。開發商對開發計劃的安排都要完全參考城市規劃來進行制定和實施。但是,目前在很多城市的規劃編制過程中,真正參與城市建設的房地產開發商卻很少有機會參與對城市規劃有關項目的研究制定,自身利益得不到一定的體現,加之規劃中所提出的更多的一系列的限制條件,無疑也會增加開發的成本和難度。

3.城市規劃與房地產開發協調發展應采取的措施

由于城市規劃于房地產業發展相輔相成的關系,只有制定符合市場經濟規劃的城市規劃才能有效控制房地產發展。同時,由于房地產開發具有短期行為和突發性等特點,也給現有城市規劃體制帶來很大沖擊,要求城市規劃在新形勢下作必要的調整。

3.1增強規劃的權威性

城鄉規劃一旦確定,就要不折不扣地執行,切實維護規劃的科學性、連續性、嚴肅性、操作性,不能唯開發商利是圖。

3.2城市規劃應加強對房地產開發的管理

(1)必須增強規劃的超前意識。城市規劃超前不僅能使房地產開發商有一定的時間準備按照規劃進行開發建設,而且能影響房地產開發的投資方向、策略,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

(2)必須增強全民法制意識。各城市應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以市場經濟為前提,以《城鄉規劃法》為依據,制定實施細則、規劃管理技術規范等地方法規,使城市規劃的法律效力對房地產開發的全過程起到重要的宏觀制約作用。

(3)必須增強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的職能意識。許多城市的實踐證明,新形勢下規劃管理權必須高度集中,不宜下放。通過強有力的執行、調控和整合,協調各方利益,真正做到局部利益服從整體利益,個別利益服從整體利益,眼前利益服從長遠利益。

3.3做好控制性詳細規劃

通過各項控制指標來控制過度開發,它一般規定8-9項控制指標(用地界線、建筑性質、容積率、建筑高度、出入口等)來控制劃定地塊的用地性質、開發強度和建筑形態。為了吸引投資,讓投資者在選址方面有更大的自由度,同時又符合規劃要求,控制性詳規的各項控制指標應有一定的彈性和靈活性,甚至可以使用獎勵容積率等手段。

參考文獻:

[1] 馮長春,楊志威.城市規劃與房地產開發.社會主義中國的土地與住房市場化國際會議.見: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arketization of Land and Housing in Socialist China 論文.香港:浸合大學,1997.

[2] 王家庭,城市規劃與房地產開發非協調發展的實證分析與路徑分析.中國房地產金融,2005(8):5~9.

[3] 瀟琦,遭遇成長煩惱-2008北京商業地產面臨四大問題.觀察,2008(2):18-20.

篇5

關鍵詞:體育社團;學生;學校;管理

近些年來高校體育社團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并且在高校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當中承擔起了重要的角色,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當前體育社團仍舊存在著很多急需解決的問題,而這些問題解決將直接的決定著體育社團能夠更好的在大學生的發展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一、當前我國高校體育社團管理問題分析

(一)體育社團管理理念滯后。

雖然當前我國高校在體育社團管理方面的局面已經被充分的打開了,但是存在的問題仍是行政管理為主的老舊管理理念,這就非常容易導致出現過多的隱性干預,最終導致體育社團自主管理跟不上。

(二)體育社團監督管理缺位。

高校的體育社團本身就屬于學生自發組織的,那么以學生為主體的體育社團必然會在管理經驗上有所匱乏,所以這時候對其的監督管理就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當前很多的高校并沒有針對體育社團開展監督管理工作,存在著嚴重的管理缺位現象。

(三)社團管理保障機制不健全。

在社團管理當中管理制度是高效管理的保障,雖然當前很多的體育社團都制定出了一系列的制度,但是這些制度在可操作性上并不強。另外社團管理還涉及到財務管理,體育社團的財務管理主要是為了保證經費的合理使用,縱觀當前的高校體育社團經費最大的問題就是配合和整合性較差,沒有細化、具體的、可操作性的經費管理制度,也尚未與相應的管理與信息化建設接軌。

(四)相應人員管理的機制尚不完善。

在體育社團當前涉及到的人員管理對象主要有社團成員及指導教師,對這些人的人員規劃、配置、激勵、考核等能夠更好的發揮出社團的潛力和能動性,使得整個社團目標更好的達成,但是從當前高校體育社團管理不難看出其在該方面的管理中缺乏系統的規劃,相應的機制建設的也不夠完善,在人員培養方面嚴重的不足,針對社員的管理較為困難,針對指導教師的管理沒有可行的激勵措施。

二、導致當前高校體育社團管理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高校對體育社團的重視程度不夠。

例如體育社團活動是需要一定的場地和設施的,但是當前很多的高校并未給體育社團專門的活動設施及場地,所以體育社團在開展活動的時候都必須向學校進行場地和設施的申請,而且在時間安排上體育社團也是需要在沒有教學活動的情況下進行的,這些對于社團的影響及發展都起著嚴重的阻礙作用。之所以產生這類問題筆者認為主要是高校的相應部分對其管理的不夠重視,既無法在其經費及場地管理、制度管理方面給予必要的支持,也無法在相應的指導教師管理方面給予政策和支持。

(二)社團管理人員能力不足。

社團管理人員的能力直接決定著整個社團的管理及發展,當前我國高校大部分社團管理都是由學生處、校團委來負責的,并且采取的是任命的方式,這種方式非常容易會導致出現負責人服務意識差、很難獲得社員認可及支持等問題的出現,那么最終導致的就是體育社團凝聚力不足,社團管理混亂的現象。

(三)相應的管理制度整體性規劃不夠。

體育社團的健康發展與管理及制度的規范不可分割,當前我國高校的體育社團管理仍舊籠罩在行政化的管理陰影之下,這樣的管理方式與自發組織的群眾性組織性質的體育社團是相違背的,管理制度整體性規劃不足從外部來看導致了社團的管理和監督問題,內部來看社團成員組織、管理及分工混y,表現為社團成員退社、活動盲目性、積極性不高。另外很多體育社團都陷入到了短期的規劃而無長期規劃的困局當中,這些都會導致體育社團在總體規劃上欠缺,社團成員活動參與性不足等問題的出現。

三、加強高校體育社團管理的具體對策

對于一個組織的發展來說管理是保障,科學化的管理能夠促進社團的培訓機制、考核機制、制度機制、活動及各種資源的有效配置、組織及整合管理。那么要想有效的解決當前我國高校體育社團管理中存在的種種問題,筆者認為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持續性的進行改善,那么具體的應該從下面幾個方面來努力。

1.高校的相應部門應該加強對體育社團重視程度:首先作為高校來說應該在經費支持上有所側重,保證體育社團能夠有足夠的經費及開展相應的活動,對于那些經費相對較為充足的社團可以利用經費支持去提升活動的層次,從而吸納更多的社團成員;其次,高校在體育社團活動的設施及場地需求方面還應該給予一定的支持,以減少社團在場地及設施方面的費用;第三高校還應該對指導教師方面給予合理的配置,給予指導教師一定的獎勵,從而使得教師能夠更積極的參與到社團管理當中來。

2.對社團管理機制不斷健全和完善:體育社團管理機制應該具有整體性、教育性、政策性及可操作性,那么首先我們可以考慮對學生培養機制進行完善,在社團中針對骨干社團成員開展有效的培養工作,一方面對骨干學生的管理能力進行培養,另外一方面還應該發揮出骨干學生在社團當中的號召及凝聚的作用。其次還應該建立起體育社團激勵機制,在該激勵機制當中包括兩個部分,分別是政策激勵及競爭激勵兩種,前者是針對管理者管理活動的一種正向激勵政策,后者是針對管理人員競爭上崗的激勵;在激勵當中要注重社團成員在整個評價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從而實現學生教育與管理行為的內化雙重作用。第三,加強體育社團黨建管理,實際上在我國的高校體育社團黨建工作還在嘗試階段,甚至有的還處于空白狀態,那么我們可以將黨的建設教育滲透到活動當中,從而去有效的激發社團成員的興趣及積極性,保證黨建工作實效性。

3.加強體育社團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高校體育社團中的人力資源管理中首要任務應該對體育社團指導教師做好人力資源管理及開發工作,建立科學化的人員考核及評價體系,做好指導教師在精神及物質雙重的激勵。其次注重指導教師的職業化培養工作,一方面在指導教師的分工上要細化,另外一方面在學術性的咨詢、管理等方面加強人力資源的配置。

4.注重以服務為導向的體育社團發展方向的定位:社團管理的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使得學生可以在社團當中在思想方面得到更大的發展,那么高校的體育社團定位則應該注重以服務作為導向來發展,將為學生服務作為其工作的歸宿,從社團成員實際需求出發,加強學生的管理參與,另外高校體育社團還應該加強自身的管理功能,最大限度的服務好學生的工作,并做到管理、教育及服務的整合。

5.注重社團品牌活動的打造:品牌效應能夠吸引更多的學生入社,那么作為體育社團來說應該結合學校的情況、該校學生的實際需求等,打造出具有特色的社團活動,從而促進社團的更好發展和進步,當然一個具有了品牌效應和特色的社團活動是可以一屆屆傳承下去的,使得高校的體育社團更具生命力。

總結:

我國的體育社團管理最近幾年發展的較好,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仍舊存在著管理理念滯后、管理保障機制不健全、監督管理缺位、人員管理的機制尚不完善等問題,這些問題主要是高校對體育社團的重視程度不夠、社團管理人員能力不足、相應的管理制度整體性規劃不夠導致的,實際上做好高校體育社團管理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們從制度上、從培養上、從重視程度上等各個方面來進行。

參考文獻:

篇6

關鍵詞: 高等院校 旅游管理 實踐教學

實踐教學是高等院校根據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有計劃地組織學生以獲取感性知識、進行技能訓練、提高綜合素質、培養創新精神及實踐能力的各種教學形式的統稱。作為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的旅游管理專業,培養目標必須以社會職業崗位的實際需要為依據,強調應用性,突出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現行高等院校旅游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都普遍存在一些問題。針對實踐教學相對薄弱的現狀,必須采取措施,強化實踐教學,改進實踐教學的效果,提高高等學生的實踐能力。

一、旅游管理實踐教學的形式及特征

(一)旅游管理實踐教學的形式。

旅游管理實踐教學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根據實施的場所分為課堂實踐教學、校內實訓和校外實習三部分。

課堂是培養學生知識能力的重要場所。通過多種形式的課堂訓練,能有效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其實踐環節包括案例教學、模擬訓練等。校內實訓主要是利用校內的實訓基地,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等。例如模擬前廳和客房、酒吧、西餐烹調操作示范室、模擬餐廳實訓室等。校內實訓基地具有小型靈活、仿真訓練的特點,主要用來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積累實踐經驗。校外實習給學生創造了全面實戰的鍛煉機會,為縮短學生從學校到社會的適應期打下良好基礎。一般包括頂崗實習、畢業實習、社會實踐、社會調研等實踐教學環節。

(二)旅游管理實踐教學的特征。

1.職業教育特征

旅游管理專業培養的學生不僅在職業素質方面,而且在智能結構、技術應用能力等方面,都應滿足職業崗位能力要求,旅游管理專業教育的專業業務規格本身就體現了職業崗位的工作要求,它具有鮮明的職業教育特征。

2.社會實踐特征

旅游管理專業教育直接貼近社會需求,最快適應社會經濟、技術發展變化的需求。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必須反映企業生產和管理實際、旅游管理專業的模擬項目實訓和模擬案例實訓,都應來自企業的真實運作。企業也是學生實習、實踐的重要場所。

3.校企共建特征

校企共建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是建設實踐教學體系的最佳模式和有效途徑。校企共建就是建立校企之間緊密的聯系,把企業的專家請來幫助規劃、設計實踐教學的硬件與“軟件”,這樣的實踐教學才能使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符合企業的現實需求。

二、旅游管理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師資力量與實踐教學要求存在差距。

師資是旅游高等教育的根本保證,師資隊伍的數量和質量直接影響著實踐教學的效果。目前各高等院校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師雖然數量不少,但大多是研究生畢業后就直接進入旅游院校任教的,缺乏行業工作經歷或業務背景,理論水平較高而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相對較弱,因而在指導學生進行實踐技能操作方面存在嚴重不足。少數來自旅游行業的教師雖有豐富的從業經驗和專業技能,但理論基礎不夠扎實,教學手段和方法也不夠科學,從近期來看教師整體素質與高校實踐教學要求相脫節的問題還將持續。

(二)校內實訓設施不完善。

盡管各旅游院校一般都有模擬實訓室,但仍不能完全滿足實踐教學的需要。一些學校的模擬實訓室布局不規范,仿真程度小,設備不齊全且更新速度慢,導致部分相應的實訓項目無法進行,很難達到令人滿意的實訓效果。近年來隨著旅游管理專業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學生將更難得到模擬實訓機會。

(三)校外實習效果欠佳。

一是很多院校的校外實習流于形式。近年來許多高校都會組織在校學生進行一次所謂的集體實習,但實際就是去某個景點旅游搞一些活動等,對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幾乎毫無幫助。二是實習學生多,有條件而又愿意接收高校學生進行系統、規范實習的正規單位及崗位有限,很多學生得不到很好的實踐機會。三是實習基地不固定。由于受各方面條件的制約,許多學校的實習基地不夠規范,而且由于學校與實習基地間的合作不夠穩定,就很難保證給予學生實習所需的指導和鍛煉的機會。

三、旅游管理實踐教學改革手段

(一)明確培養目標,優化實踐課程。

首先要制定一份系統科學的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計劃。結合企業的人才需求和崗位實際,明確實踐教學的目標和實施措施。整合實踐課程體系,以能力培養為主線,按照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循序漸進地安排實踐教學環節。同時,實踐課程的安排要緊跟時代的步伐。課程內容應及時調整,增加些能提高學生綜合技能的內容及教材中沒有而現實生產中大量應用的內容,刪減一些陳舊不實用的內容,避免教學內容與現實脫節。

(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教育質量的關鍵是師資,師資培養是實踐教學的基礎性工程。各旅游院校應高度重視教師隊伍建設,通過多種途徑、采取多種措施,建設一支專業配套、結構優化、理論與實踐并重、專職與兼職相結合的多元化、高素質的師資隊伍。

一是要把好“進人”關。高等院校在招聘新的旅游專業教師時,不僅要關注學歷,而且要強調實踐能力與經驗。在進人來源上,除了要從各大高校招聘應屆畢業生外,還要從酒店、旅行社等旅游行業引進經驗豐富的企業人員。二是要加強培訓。要積極創造機會讓專業教師到行業掛職學習。教師可以利用實習帶隊的機會了解企業的運作,也可以直接兼職,深入企業相關部門參與實踐管理,提高專業技能。三是要優化外聘教師隊伍。學校可以從酒店、旅行社及旅游行政管理部門聘請實踐經驗豐富的中層管理人員擔任實踐教學的指導教師,也可邀請旅游企業的高層管理者、旅游專家到學校開講座。

(三)加強實訓基地建設。

校內實訓基地通過采用先進的實驗設備、科學的教學模擬軟件、先進的技術手段,建立與旅游企業相近的仿真職業環境。校外實習基地建設需要學校密切與行業、企業和有關部門的聯系,建立長期穩定的實習就業基地,強化旅游見習、畢業實習等實踐教學環節,使學生了解企業內部的生產方式和工作流程,從而獲得最直接的感受。

(四)實現過程與結果并重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

實踐教學考核的內容和標準體現了對實習生的具體要求,一般主要由學生日常行為考核、學生思想品德考核、學生基礎理論考核、學生職業技能考核、學生畢業實習考核等內容組成。從對學生的考核內容來規范學生的學習和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考核方式以過程與結果并重為原則,通過自我考評與他人考評相結合得出考評成績,逐步提高學生自我分析、自我調節、自我評價的能力,以提高(自身)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魏鳳云.職業能力導向的高等旅游英語教學改革探索[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論文,2009.

[2]吳巧紅.從供需錯位看旅游院校人才培養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旅游學刊,2005,(S1).

[3]盧愛華.旅游管理專業學生飯店就業觀的塑造[J].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8).

推薦期刊
欧美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激情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av片不卡无码久东京搔,亚洲鲁丝片AV无码APP
在线观看日本亚欧视频 | 亚洲中字幕日产AV片在线 | 中文字字幕在线综合亚洲 | 日本中文免费观看视频 | 亚洲成Av人片乱码色午夜在线 | 丝袜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