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復畢業總結8篇

時間:2022-07-09 06:23:38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康復畢業總結,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康復畢業總結

篇1

[關鍵詞]聲帶息肉;術前;術后;護理

康復醫學是一門誕生于20世紀40年代的新興學科。它的任務包括對殘疾和功能障礙的預防、診斷評估、治療和處理,以便使傷病員和殘疾人能盡量恢復生理上、心理上、職業上和社會生活上的功能或能力,促進融入社會,改善生活質量。世界衛生組織把康復與保健、預防、治療并列,作為人類醫療衛生事業體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

自康復醫學引入我國20多年來,康復醫學人才的培養逐漸受到關注和重視。訖今,全國已有20多所院校成立了康復醫學系,開設了康復治療專業本科及研究生學歷教育,百余所高等院校開設了康復治療專業。但與快速增長的社會需求相比,尚存在較大差距,康復治療專業人才的培養亟待加強,為此我校在2004年率先開設康復治療技術賺業,特別重視康復實踐教學,切實培養技能型人才,以滿足社會對康復人才奇缺的需求。

1首先是培養目標的定位

培養目標是人才的成長方向和規格,是教育工作的基本出發點和歸宿,是確定學制、教學計劃,課程,教學環節,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活動和評估教育質量的依據。【1】高等衛生職業院校康復治療專業是培養掌握康復醫學的基本理論和專業技能,畢業后能夠在各級康復機構,保健康復機構和老年看護機構的康復治療技術崗位從事康復治療技術和康復保健的高等技術應用性康復治療專門人才。【2】

1.1以社會需求為導向,把握康復治療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我國目前的康復發展現狀突出表現在:康復治療人才隊伍數量不足,整體素質以及工作能力有待提高,實現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的人力基礎還十分薄弱,康復教育人才培養的數量、模式、知識結構、綜合職業能力還不能完全適應和滿足社會需求。【3】

1.2以康復治療技術職業崗位需求,構建人才培養目標

康復治療技術專業教育培養的是康復治療師(PT治療師、OT治療師),而不是康復醫師,所以此專業的培養目標定位于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質和職業道德,并具有一定發展潛力,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專業培養的是康復治療師,應緊緊圍繞各種康復治療技術及康復訓練方法制定教學計劃,重點加強實踐教學。

2其次是教學方法的改進

2.1把握專業需求的特殊性

康復治療技術專業是一個理論性和實踐性非常強的專業,一個合格的康復治療師不但要有廣博的康復知識,還需要有系統、扎實、熟練的康復操作技能與技巧。因此我們教研室特別重視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除強調理論與實踐,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相結合,將能力培養貫穿教學過程外,特別增加了實踐教學的時間和基礎課程實訓、專業課程實訓和專業綜合能力實訓的項目。

2.2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創新

康復治療技術專業的教育教學中最突出的特點是實踐與能力的培養,即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臨床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4】在康復治療技術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教研室運用引導式、啟發式、互動式等多種教學方法,改變過去單向傳輸的教學方法和模式,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進學生積極的思考,激發學生潛能,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2.3多媒體教學和網絡課堂的應用

眾所周知多媒體教學的優點已經作為當前提高教學效果的一種非常重要的教學模式。我校康復治療技術專業的理論課教學全部采用多媒體課件的形式以及錄像教學配合適當的板書等手段進行授課,其中有關康復治療過程的動態圖畫能夠特別提高同學們的聽課積極性。

2.4模擬患者教學的應用

學生之間彼此扮演治療師與患者的不同角色,可以相互之間反復手法訓練操作,直到熟練為止。此教學方法應用的優點在于學生可以出錯,但卻不會構成危害。手法訓練過程中,指導教師發現錯誤可以迅速糾正錯誤;有利于增強記憶,避免下次再犯同類錯誤,對于到臨床見習、實習起到非常有益的幫助作用。

2.5康復科室臨床見習

臨床見習是一項系統工程,對于醫學生的能力培養起到很大的影響作用,臨床見習是學生接觸臨床的起點,是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的重要環節,是由學生到治療師角色轉變的第一步。學生在帶教治療師的指導下通過接觸病人、病例,將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為畢業實習奠定很好的基礎。

3畢業實習

畢業實習是醫學生接觸社會、了解現實、走向工作崗位的橋梁階段。畢業實習的質量和效果直接影響到學生畢業后的學習能力、工作能力。在學生的畢業實習中我們尤其注重加強康復各個學科病歷的書寫能力培養和加強基本技能的訓練,讓學生有更多的實踐操作機會。

綜上所述是我們康復教研室五年來關于對學生實踐教學過程中的經驗總結,通過五年來的教學實踐證明:但我們也深感在實踐教學過程中任然任重而道遠,我們鄭州澍青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相關醫學系康復教研室全體同志將繼續不斷地實踐與探索,努力創新,開拓進取。

參考文獻:

[1]張鳳仁.康復醫學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2,8(3):184-185.

[2]王玉龍.康復治療師教育體質的探討[J].中國臨床康復,2002,6(5):742.

篇2

P鍵詞:新畢業;高校教育;康復治療技術;質性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19-0119-02

康復醫學與保健、預防、臨床合稱四大醫學,它是醫學的重要分支,是促進病、傷、殘者康復的學科[1]。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我國即將進入老齡化社會,國家對康復專業人才需求量也越來越大,因此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才是關鍵。我校在不斷地進行探索,然而通過隨訪醫院,很多帶教老師和學生反映理論知識不扎實、實踐技能急需提高、醫患溝通缺乏技巧等問題。這些說明高校教育與崗位需求出現了脫節。本研究希望通過訪談探討在校學習、臨床實習中存在的問題,制定措施和方案。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采用目的抽樣法,在2016年9月―11月間,選取新畢業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學生作為訪談對象。研究對象樣本量以信息資料飽和為準,其入選標準為:(1)專科學歷;(2)從事康復專業工作;(3)參加工作年限為1―2年(含2年);(4)愿意接受訪談;(5)語言溝通能力良好。排除標準:(1)對臨床工作有敵對心理者;(2)不善于交流者。最終納入15名訪談對象,其中男6例,女9例,年齡21―27歲,平均23.5歲。工作單位:內蒙古9例,北京3例,寧夏3例。對訪談對象隱私進行保護,用數字代碼。

2.研究方法。在被訪者同意的前提下,安排訪談時間和地點。采用一對一訪談法,訪談對象在主持者的引導下根據提綱進行討論。(1)說明訪談的目的、內容和持續時間。(2)在訪談者熟悉的環境進行,建立輕松的氣氛。(3)征得同意后,進行錄音和筆錄。訪談者提前4天把研究目的、內容和提綱用郵件的形式發給被訪者,提前做好準備再進行探討。為保證資料獲取的準確性、完整性,訪談者需要邊聽邊看被訪者的言談舉止,及時記錄,并且對內容進行確認以確保沒有跑題。訪談者再將探討的結果總結起來。每次訪談的時間控制在60―80分鐘,以免訪談者產生厭煩情緒,影響討論結果。訪談提綱如下(1):教學內容設置是否符合臨床崗位需求?[2]若不符合,需要在哪些方面進行改進?哪些理論知識、技能需要加強?(2)課程設計方法和手段是否合理?如理論、實踐授課方式。(3)不同的課程怎么安排?如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哪個學期上?哪些需要刪減和增加?(4)臨床怎么對理論知識和技能進行考核?(5)需要哪些知識和技能才能更好地進入臨床?(6)根據您現在的工作和學習經歷,探討市場更需要什么樣的康復人才?

3.資料分析方法。訪談者在訪談后的24小時內將錄音和筆錄內容輸入計算機,分析其含義,對觀點和看法用不同的顏色進行標示,根據頻數找出共性,利用現象學分析法對主題進行歸納總結。

4.質量控制。(1)設計階段:大量查閱相關文獻。列好提綱后進行預訪談,發現其中的問題進行完善。時間、地點由被訪者同意后進行選擇。錄音筆放在合適的位置,保證錄音質量和效果。(2)資料搜集階段:先說明研究內容和目的,并通知錄音和筆錄會嚴格保密,鼓勵他們表達自己的觀點,跑題時進行干預。(3)資料分析階段:24小時內轉成文字,保證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摻入個人觀點和想法,由4人共同分析進行歸納。

二、研究結果

經過對學生進行一對一訪談,最終歸納出5個主題,分別是教學內容、課程設計、學時安排、考核方式和臨床見習。

1.教學內容。進臨床發現,工作中《解剖學》、《人體運動學》、《運動治療技術》、《康復評定技術》等課程用到最多,而我們在校進行教學時把《解剖學》安排在第一年的基礎課,實習前沒有對知識進行復習,畢業生1、13說:“不知道肌肉的具體名稱和功能以及神經支配的情況。”談話中表現出失望。畢業生2訪談中很積極:“大腦有記憶功能就有遺忘功能,忘了再學,不會也是可以學的。”

2.課程設計。畢業生4說:“我利用假期時間去醫院學習了一周的時間,發現教材上的知識很重要,可就是不想聽,要是換種方式說不定我就都會了。”學生6、15說:“教學有些死板,不想聽,操作和臨床不一樣。”

3.學時安排。學生7、9說:“學習政治等課程不實用,我們以后是當技師的,技術是看家本領,應該從這個方面入手。”學生12說:“第二學期的課程有很多學時浪費了,要是多安排實踐就好了,學過的技能一周不練就忘了。”

4.考核方式。學生14提議:“每次實訓課都寫實驗報告,費時費力,不如去醫院考,邊和患者溝通邊鍛煉自己的技能。”學生11說:“康復專業要求技能很強,現在已經進入到信息化時代,學校的考核方式是不是可以與時俱進呢?”學生3補充到:“可以拍照片或者小視頻的形式進行驗收,這樣印象就深刻了。”

5.臨床見習。學生10提到:“實習前能否通過案例的形式進行崗前培訓,把常用技能由老師教一下,好多都忘了,需要回顧。”學生5、8建議:“可以把教學視頻或操作視頻發到我們手里,我們自己進行復習也可以。”從學生8的表情可以看出,非常同意這個觀點。

三、建議

1.教學內容要與時俱進。帶教老師要經常下臨床并且查閱文獻,學習新技能和新知識,適當增減內容、課程[3]。與醫院的帶教老師溝通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然后改進。

2.以學生為主體,多種教學方法并用,結合學生具備的特點靈活運用,避免單一、沉悶。如學生通過討論,進行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展開學習,讓所有的人都能參與到明確的集體任務中,強調集體性任務,強調教師放權給學生。合作學習的關鍵在于小組成員之間相互依賴、相互溝通、相互合作、共同負責,從而達到共同的目標。通過開展課堂討論,培養思維與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多多參與,親自動手、親自操作,激發學習興趣,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3.把R床常用技能多排學時,反復學習和考核,提高應用能力。

4.考核方式要符合教學目的,實踐性強的要嚴格,且環境要仿真。將信息技術手段作為模擬教學、案例教學、討論等教學方式的有效輔助形式。教師有目的地攝錄學生進行模擬教學的片斷,作為教學評價的第一手資料,鼓勵學生積極地進行自評、互評,進行班與班之間的教學交流。

5.進行理論知識和技能的復習,實現在校與臨床的無縫對接。

參考文獻:

[1]黃毅,張虹,王松林等.康復治療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24):161-162.

[2]卞燕,吳萍.北京市護理高等職業教育《護理學基礎》課程實踐內容設計的研究[J].繼續醫學教育,2012,26(8):58-60.DOI:10.3969/J.ISSN.1004-6763.2012.08.020.

[3]周志紅,袁愛華.院校融通教學做一體化護理人才培養模式的應用[J].護理學報,2014,21(22):8-11.

Qualitative Research on New Graduates of Rehabilitation Therapy Specialty Experiencing Higher Education

SUN Xue-ming,LIU Bing

(Hetao College,Bayannur,Inner Mongolia 015000,China)

篇3

[關鍵詞] 康復醫學;康復治療技術;康復治療師;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 R49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4721(2011)07(a)-005-02

A research into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l of rehabilitatory treatment techniques major

ZOU Yanqi1, HUANG Yong2*, WEN Hongyuan2

1.Zhaoqing Medical School, Guangdong Province, Zhaoqing526020, China; 2.TCM School,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dong Province, Guangzhou510515, China

[Abstract] Rehabilitatory medicine, a newly-emerging major, although with a late onset, is demanded by the times. The major of Rehabilitatory Medicine and Treatment has been established in many colleges and univeristies in China. Researching into the model of cultivation of the specialized talents has been a hot topic over the recent years.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offers an analysis of the multi-faceted changes in the cultivation objective for this major as entailed by the new employment environment, and then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formulates the corresponding alterations to the cultivation model.

[Key words] Rehabilitatory medicine; Rehabilitatory treatment techniques; Rehabilitatory therapist; Cultivation model

康復醫學是社會發展與進步的產物,與臨床醫學、預防醫學、保健醫學共同構成現代醫學體系[1],我國從1982年起開始了康復醫學的教育和培訓,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康復醫學的發展還有很大差距,但目前也已初具規模。近幾年來, 我國已有多所大學相繼設立了康復醫學和治療學專業,已有40多所本科院校開設了康復治療本科教育,70多所普通院校開展了康復治療技術專科教育[2]。盡管如此,中國康復治療的專業人員遠遠不能滿足社會需求,據預測中國需康復治療師為30萬人,而現有人員只有1萬左右[3],大多是從神經內科、護理及中醫等其他學科進修后轉過來的,缺乏專業性的規范化培養。

1康復治療專業的培養目標

康復治療師是一專多能、掌握多種康復治療技術(諸如體療、理療、作業治療、針灸、推拿)、較適合發展中國家國情的一種康復治療專業人員。康復治療技術專業畢業的學生畢業后大多在各級綜合性醫院及中醫院的康復科、社區醫療機構的康復治療所、社區保健服務機構等工作。隨著社會的進步、生活質量的提高,加之人口老齡化、疾病譜的變化,人們對康復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大,對康復治療師的需求也與日俱增。新的就業環境下,康復治療專業的培養目標也發生了變化:

1.1 對操作能力要求的加強

由于高等專科學校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培養的人才將來主要的工作崗位是康復治療(技術)師,它是一個操作性的職業,對動手能力的要求較高,學生畢業走上工作崗位即需要直接面對病患,康復治療的好壞直接影響患者的預后,治療師對各種康復治療技術操作掌握的能力直接影響到患者的康復療效,所以在校期間對其動手能力的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

1.2 對社區服務要求的加強

隨著社會的進步、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口老齡化,人們防病、治病意識的加強,人們對康復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大,將來的康復醫療工作必然會走向社區,走向廣大群眾。國家提出“2015 年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社區康復醫療的發展必將越來越受到重視,到社區去開展康復治療技術服務,必將是高職高專康復治療技術人才的重要市場。所以學生在校就讀期間,就要予以灌輸社區服務的知識和理念,以適應我國康復醫療的發展趨勢。

1.3 傳統康復、現代康復治療技術結合的加強

康復醫學是一門綜合醫學,在我國既包含了現代的康復治療技術(理療、運動治療、作業治療、言語治療、心理治療等),也有中國傳統的康復治療技術(針灸、推拿、中藥熏藥、拔罐等),我國的康復醫學雖然起步較晚,對現代康復醫學治療技術的掌握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差距,但是傳統康復治療技術是我們的優勢,在中醫養生學和治療學里,原來就使用著一些簡樸的物理因子療法、運動療法、文娛療法和松弛療法[4]。

多年來的臨床實踐研究也證明將傳統康復與現代康復治療技術結合起來治療疾病往往可以收到較好的療效:陳小玲等[5]采用中藥、電針、康復訓練等綜合治療措施配合西醫療法治療腦血管病并發肩手綜合征30例,對照組采用單純西醫療法,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6.7%,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0.0%,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

我國自從20世紀80年代引進康復醫學的概念以來,傳統康復與現代康復治療相互滲透、相互促進,將兩者結合起來將更加有利于發展我國的康復醫療事業。

2 康復治療專業的培養模式

基于以上培養目標的改變,我們的培養模式也必須做出相應的變化:

2.1 加大實訓課程的傾斜,完善實習操作的板塊重組

基本技能的掌握僅僅只靠講授理論,而不進行實踐是遠遠不能滿足要求的。目前我們的學生大一期間學習基礎課程,康復治療技術專業的學生到了大三臨床實習時才真正開始了解康復治療的職業性質以及康復治療師的職業職責和范疇,由于康復科涉及的學科范圍比較廣,這期間學生們要輪轉各科室,以進一步鞏固相關醫學基礎知識,真正在康復科臨床實習的時間并不充足。

實踐教學由校內實訓和校外見習、實習兩部分構成。想要真正加強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就要首先在校內實訓期間就加大培訓力度,在不影響整體教學質量的情況下,合理增加培訓課程的課時;同時,教師要細化教案內容,使學生對每一個動作操作規范都了然于心。

以PNF(propri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技術操作來說:學生在理論課上已經了解到PNF技術的理論基礎、作用原理及上下肢的運動模式。在一次實訓課中,我們可以給學生設置一個任務,如腦卒中所致偏癱的康復治療是怎樣的?先告知學生此病例的基本資料,康復治療涉及的方面如言語治療、作業治療、運動治療等,那么PNF技術只是對該患者進行康復治療的一個環節,進而引申到該次實訓課的主要任務:PNF技術的上下肢運動模式的操作。首先播放預先備好的PPT,邊播放邊講解、找一個學生做model,教師親手操作,同時解答學生的提問,最后讓學生2人一組動手操作,教師巡視,糾正學生的不正確操作,下課前10 min總結操作要點。

康復治療技術是一門操作性的技術,所以一定要強調重復練習的重要性,每次課前復習上次課講到的操作內容,每次臨床見習,帶教老師不斷重復每一個操作技術的要領,強調同學們反復練習,找出問題,總結心得。

2.2完善學生社區服務知識和提高學生社區保健操作能力

社區服務是一個涉及預防、保健、臨床、康復等多方面的綜合學科,康復醫療在社區服務是一個發展趨向,我們可以定期組織學生到社區醫院進行臨床見習,帶教老師負責培養學生的社區康復意識,包括肢體功能障礙、言語障礙、心理障礙患者的康復,慢性疾病的康復,如高血壓患者的飲食、運動,心肺功能不全患者的心肺功能訓練,糖尿病患者的運動治療,運動時間、運動的量以及運動形式的選擇。

2.3綜合化、系統化培訓保健、預防、臨床等新的常見病、多發病的康復保健技能

近年來康復治療專業的范圍逐漸擴大,涉及醫療、保健、社會保障、福利等許多方面。保健方面主要開展以預防為主的康復治療;醫療方面開展了骨外科、心內科、婦科、產科、精神科等的康復治療;社會保障、福利方面以老年人為主,開展了社區、家庭康復治療。因此,康復治療將發展成為一個內容龐大的醫療專業。同時,康復治療師的教育內容也要隨著社會、醫療的發展而改變。

[參考文獻]

[1]賀丹軍.康復心理學[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5:1.

[2]敖麗娟,李詠梅,王文麗,等.昆明醫學院康復治療學專業教學計劃及課程設置探討[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08,23(4):363-365.

[3]吳弦光.康復醫學導論[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3:1-50.

[4]卓大宏.中醫學對康復醫學的貢獻[J].中醫雜志,1981,(5):67-68.

[5]陳小玲,郝竹玲,賀冠軍.中藥針灸康復訓練等治療腦血管病并發肩手綜合征30例[J].陜西中醫,2010,31(10):1339-1340.

篇4

[中圖分類號] R141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青海省第二次殘疾人抽樣調查結果顯示,我省各類殘疾人的總數為30.0萬人,占總人口的比重為5.54%。,與1987年第一次殘疾人抽樣調查結果相比,殘疾人總量19年間增加了12.5萬人。殘疾人現況是國情基礎數據的組成部分,關系到社會協調發展和殘疾人事業長遠發展。也是政府制定有關殘疾人事業政策的制定、實施、評估重要參考依據。為使我區新時期殘疾人事業的發展建立在科學的、符合實際的基礎之上,在中國殘聯/嘉道理慈善基金會資助下,對平安地區殘疾人進行了基礎情況的調查,現總結如下。

1.對象和方法

1. 1 對象選取中國殘聯/嘉道理慈善基金會平安縣社區康復服務合作項目調查殘疾人員,共計4003人。

1.2 方法選取中國殘聯/嘉道理慈善基金會平安縣社區康復服務合作項目建檔立卡人員進行入戶調查,獲取殘疾人員基本情況。

2 結果

3 討論

平安縣位于青海省東部、海東地區中心腹地,為海東地委、行署所在地,南北長33.6公里,東西寬23公里,縣域總面積769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066-2300米,縣城年平均氣溫6.4℃,年平均降水350-600mm之間。縣內蘭青鐵路和蘭青公路(109國道)蘭西高速公路橫穿,平阿高速公路縱穿,距曹家堡(西寧)飛機場5公里,是甘肅、青海、,本省南部地區的交通要道,西距省會西寧市35公里,東距甘肅省省會蘭州市200公里,處在黃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過渡帶,地形起伏連綿。縣城――平安鎮位于平安縣北側湟水河岸,縣城規劃面積20平方公里,目前已建成城區面積5平方公里。平安縣轄六鄉三鎮,111個行政村,總人口12.3萬人,其中農村人口7.8萬,城市人口4.5萬,屬國家貧困縣。

平安縣殘疾人基本情況,我縣有各類殘疾人4003人,其中肢體殘疾1914人,占47.8%,視力殘疾602人,占15%,聽力語言殘疾661人,占16.5%,智力殘疾312人,占7.8%,精神殘疾102人,占2.6%,綜合殘疾412人,占10.3%。均低與我省調查比例[1]。接受教育程度較低,多以中小學畢業為主,小學畢業2185人,初中文化652人,高中以上文化168人;男性2404人,占殘疾總數的60%, 14歲以上殘疾人287人,占絕大多數,能從事復雜勞動的82人,占需求總數的4.6%,能從事簡單勞動1072人,占58.7%,無勞動能力的671人,占36.7%;這也是造成因殘致貧的主要原因。農民人均年純收入978元,城鎮居民純收入2793元[2],殘疾人的收入遠遠低于其他人的收入水平,其中年收入500元以上的家庭不到200戶,最貧困的殘疾人年人均收入不足200元,許多殘疾人靠社會救濟、最低生活保障等維護生活。特困殘疾人3816人,造成平安縣殘疾人比例較高的主要原因:經濟落后、家庭貧困致使有病不能得到及時和有效的治療,使某些慢性疾病造成殘疾,如類風濕、風濕、紫外線、近親結婚、遺傳、藥物、意外傷害等導致的殘疾;昂貴的康復醫藥費用和康復設施和缺乏,使疾病人無力或無法進行康復等[3]。

通過中國殘聯/嘉道理慈善基金會平安縣社區康復服務合作項目的普查,全縣共有康復需求人數為1825人,占全縣總殘疾人的46%。

參考文獻

[1] 卓大宏(主編)中國康復醫學(第二版):57-63.

篇5

帶聾兒走出無聲世界

萬選蓉的人生經歷富有戲劇性。她原本考上了北京鋼鐵學院,上大一時,因撞巧遇到戲劇學院一位教授而改學戲劇。中央戲劇學院畢業后,她熱心從事戲劇表演十余年。后因兒子小昆鏈霉素中毒雙耳重度失聰,為了幫兒子康復,她不得不再次研讀戲劇學院教材《普通正音字表》、《臺詞講義》等。因為這對于訓練耳聾兒童很有幫助。

小昆4歲9個月時的一次就診,萬選蓉才得知兒子重度耳聾,這讓她“天旋地轉”,頓覺禍從天降。醫生說恢復的可能性只有1%。作為母親,面對這一殘酷的事實,確實難以承受。是美國著名聾啞學者海倫?凱勒的故事激勵了她,從小就堅強執著的萬選蓉,要讓小昆百分之百地康復。她堅信“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她讓小昆戴上助聽器,開始了艱苦而漫長的聽力語言訓練。一沒有書本參考,二沒有專家指導,要讓聾兒說話,談何容易。萬選蓉教兒子的第一個詞是“媽媽”;小昆早晨起床后第一聲要叫“媽媽”;小昆要喝水,要叫“媽媽”后才能喝水。小昆開始應付她,因為他并不能把“媽媽”這個詞與眼前的媽媽聯系起來,后來不管小昆要什么,萬選蓉首先指著自己告訴他――“媽媽”,經過最艱苦的3個多月的訓練和2萬多次反復,小昆終于喊出了第一聲“媽媽”。這時,萬選蓉激動不已。

為讓兒子用殘余聽力聽各種聲音,啟發他辨別自然環境的各種聲音包括人們說話的語音;為讓他領悟任何事物都有一個相應的詞為代表,她讓兒子不停地說,反復地說,并慢慢懂得其中的關聯和含義;為激發兒子學習語言的興趣,她編了許多發展語言的游戲;為讓兒子發音清晰響亮,她教他如何控制說話的氣流;為了克服他舌頭的僵硬和嘴唇的不靈敏,她編了舌操、唇操……為了小昆看清楚她說話的口形,她上下班不乘公交車,不騎自行車,無論春夏秋冬,都推著一輛小孩車,讓兒子面對她坐著,邊走邊和他說話。

功夫不負有心人,小昆終于學會了說話。為了讓兒子進普通小學讀書,她到處求人。幾經周折,有一位小學校長被她的執著所感動,接受了小昆。開學這天,小昆穿著嶄新的白襯衣、藍褲子,背著新書包,跨進學校大門。看到兒子終于步入正常人的世界,萬選蓉流下了幸福的淚水。

6年小學是艱苦的,一個剛學會說話的聾兒,要和健全的孩子一起學習,困難可想而知。全家人利用空閑時間教他如何讀書,怎樣和同學相處,她和愛人分工輔導兒子功課。由于小昆的刻苦努力,他小學一直品學兼優,并獲得全國中小學作文比賽一等獎,后被保送進入首都師大附中。高中畢業又保送進入中央民族大學經濟系。在萬選蓉的全程呵護幫教下,小昆以驚人的毅力,戰勝了口齒不清、發音不準等困難,終于成為一個說話清楚流利、各科成績都很優秀的青年,成為聾兒康復中成功回歸主流社會的佼佼者,受到國內外專家的一致贊揚。現在,小昆已順利拿下經濟學碩士學位,走上了工作崗位。

毅然投身聾兒康復事業

1985年,中國聾兒康復研究中心籌建,工作伊始,舉步維艱。鑒于小昆康復的成功經驗,有關部門負責人找到萬選蓉,希望她能加入到聾兒康復事業中來。

1964年,萬選蓉從中央戲劇學院話劇表演系畢業后,先后在四川涼山話劇團、江蘇省話劇團工作十多年。要從文藝工作轉向聾兒康復事業,是一個艱難的跨越。萬選蓉經過再三考慮,決定放棄自己鐘愛的藝術工作,毅然投身這份充滿愛心的偉大事業。

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兩種工作,在萬選蓉身上卻能很好地結合。正是有了戲劇學院的知識積累,她才創造了自己獨特的康復方法。比如角色游戲,她讓孩子們扮演大灰狼、小紅帽。有個女孩子看到大灰狼說:“哎呀,你身上怎么那么多的毛?”在生動的情景下,孩子們就能自發地使用語言。戲劇表演中通過表情、語言反映內心世界,這種本領被她用在聾兒康復訓練中,非常有效。為加快研究工作,萬選蓉四處籌措資金,于1990年率先創辦了全國第一家不以營利為目的的民辦康復研究機構――北京萬馨聾兒康復中心。她還發揮自己的藝術才華,組建了一個聾兒藝術團,多次在《同一首歌》節目中演出。雖然孩子們還不能唱出流暢優美的歌,但是他們鏗鏘的朗誦卻使很多人為之動容。

萬選蓉全身心投入聾兒康復事業,經過艱苦的摸索和實踐,她總結出了一套適合中國國情的聾兒康復理論和訓練方法,確定了聾兒聽覺、發音、語言訓練等內容,研究并實施了直觀教學法、暗示教學法、對話教學法等,建立了定期的家長聯系、座談、經驗交流和教學觀摩等制度,奠定了中國聾兒康復研究中心的教學模式,形成了“萬選蓉教學法”。這種方法科學有效,得到廣泛的推廣和應用。她培訓的2000多名教師遍及全國各地,成為各省市語訓教師的骨干。她還親自培訓了2000多名聾兒家長,教會了他們對聾兒的特殊教養和康復方法。現已有500多名聾兒進入普通小學就讀,其中有的已升入高中和大學。

萬選蓉在聾兒康復事業的長期實踐中,撰寫了大量論文和教材。她提出了《藝術行為在聾兒康復中的應用》,她編寫的我國第一部《聾兒聽力語言訓練康復教材》榮獲1988年中國康復科研成果獎;《聾兒語訓教師應當掌握的技能和具備的素質》一文,獲得1992年全國文明進步圖書獎和全國優生優育優教銀獎;她在一次國際康復會議上宣讀的論文《一個母親和聾兒走過的路》,贏得了與會1000多名代表的熱烈贊譽,《人民日報》、《中國日報》、日本《朝日新聞》、美國《紐約時報》等紛紛報道,在國內外引起強烈反響。她配合央視拍攝的反映聾兒康復的專題片《走向太陽》,榮獲聯合國衛生組織紅十字獎。

技術專家型的社會活動家

1998年,萬選蓉當選為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十屆又連選連任。政協委員參政議政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促使她在政協會上的第一個提案就是《關于建議確立“愛耳日”宣傳活動》。經中國殘聯等10部委研究確定,每年3月3日定為全國“愛耳日”,對全民進行愛耳護耳的宣傳活動,經過這樣大規模的宣傳活動,我國每年可減少1萬名新生聾兒。幾年來,她開動腦筋,積極建言獻策,提了30多個很有價值的提案,其中有“關于加強聾兒后繼教育”“關于加強對助聽器市場的整頓”“關于慎重使用耳聾性藥物”等,有關部委都作了研究采納。全國殘聯主席鄧樸方曾說:“萬選蓉老師是個特殊人物,有特殊才能,在全國政協參政議政時,今天一個提案,明天一個提案,起的作用可大哩!她有特殊貢獻。”

篇6

康復在我國大陸地區譯為康復,香港地區則譯為復康,臺灣地區譯為復健。內容包括醫學康復、教育康復、職業康復和社會康復。康復不但針對疾病本身,更重視疾病所導致的功能障礙,著重于提高生活質量,恢復患者獨立生活、學習和工作的能力[1]。目前我國康復醫學發展迅速,與海外交流合作越來越頻繁。王清華等[2]研究了反思教學法在康復醫學科預防醫學本科專業實習生臨床帶教中的應用效果,練藝影等[3]探討了案例教學法在運動康復專業核心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及存在問題。總體來講康復醫學在大陸起步較晚,發展緩慢。臺灣地區的康復專業位于世界前列,經歷了啟蒙期、奠基期、發展期和穩固期4個階段[1]。綜觀臺灣地區復健治療的發展,從啟蒙期的小兒麻痹后遺癥為主的復健醫療,到奠基期的骨科、神經、呼吸循環、小兒等4大專科的復健治療,再到發展期機構式、小區式、居家式3種不同服務形態的復健治療,復健治療的服務呈現多元化的發展。筆者通過對臺灣大學醫學院、中山醫學大學、高雄醫學院等高校的復健醫學系為期2個月的交流及對臺大醫院、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臺中和高雄的榮民總醫院的復健醫學科的參訪,我校教師在康復教學臨床康復醫療方面收獲頗豐,對國際化的教學模式和理念有了一定的收獲和思考,歸納總結出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1培養方式

1.1學歷學制

入學方式主要分為考試入學、個人申請和學校推薦甄選入學。在臺灣地區,高等教育主要分為兩大路線,一類是學術型教育體系,一類是技職教育體系,分別需參加不同類型高考入學。學術體系分為3個階段,大學本科4年,碩士研究生3年,博士研究生3年及以上。技職教育體系包括科技大學和科技學院,其中科技大學為本科教育,學制4年,科技學院包括五專和二專,五專招收國中畢業生,即內地所指初中畢業生,學制五年,取得專科畢業證;二專是指職業中學學生考入科技學院后再學習2年獲得專科畢業證。

1.2課程設置

臺灣地區的復健醫學專業分科比大陸要細,通常主要分為物理治療、職能治療,有些高校還設置言語治療和呼吸治療。物理治療專業的課程設置為:大學一年級,物理治療導論、物理治療理論基礎;大學二年級,公共衛生、肌動學、發展學、物理治療倫理與規范;大學三年級,骨科物理治療、心肺物理治療、兒童物理治療、神經物理治療;大學四年級,臨床實習。職能治療專業的課程設置為:大學一年級,職能治療導論、職能治療理論基礎;大學二年級,職能治療活動學、肌動學、發展學、職能治療倫理與規范;大學三年級,職能治療評估學、職能治療技術學、生理障礙職能治療、心理障礙職能治療、小兒職能治療、感覺統合、日常生活機能再教育、職業復健、社區職能治療等;大學四年級即進行臨床實習。

1.3教學實踐

①完善的一體化教學模式。一體化教學模式將理論講授、教師演示和學生實訓練習統一在實訓室進行。盡管大陸很多院校康復專業目前也是采取這樣的教學方式,但與其相比還是有待進一步提高完善,臺灣地區在教授復健專業時,實訓室屋頂上裝有攝像監控傳輸設備,可將記錄教師示范動作并轉發到大屏幕上,以使學生在不同位置都可以清楚地看到。教室前方裝有兩個屏幕,一個轉錄老師現場操作,另一個播放同步PPT課件,這樣可將理論知識與操作實踐更好地結合,值得借鑒。②學生課后練習的管理制度。晚間及課余時間實訓室開放,供學生自行練習操作。實訓課程全程無授課教師參加,全部聘請臨床康復工作者利用業余時間在自學室值班,這樣既可以管理自學室,又可以指導學生操作。自主練習室旁設置一間小教室,學生可以在練習前,通過觀看教室電腦里老師的規范操作教學視頻,以糾正自己的不足。③人性化的操作考試制度。操作考試形式和大陸院校基本相同,均為自主抽題、角色模擬等。角色模擬為一位同學扮演康復治療師,另一位模擬患者,老師在監考的同時提出若干與本操作相關的問題,以考察學生對操作的理解情況。這種考試更加人性化的地方體現在,學生需將自己拍攝的操作視頻以光盤形式交給老師,老師根據學生操作情況評定分數。④鼓勵學生自己動手制作簡單的教學實訓設備。學校實訓教學設備較為完善,由學生制作的簡單的自助具陳列在柜櫥里,其中包括康復專業中幫助殘疾人日常生活所使用的自助器具,如加長、加粗手柄的勺子,挎在手腕上的梳子等,制作這些自助具既發揮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節約了實訓設備資金的開支。⑤合理安排學生見習時間。學生大三之后,基本上全部為專業課程的學習,為了使學生更好地將書本上的專業知識與臨床實踐結合,每周五下午安排學生去附屬醫院見習,由臨床老師帶教講解,見習內容基本與本周課堂上教授的內容同步。⑥復健專業學生臨床實習物理治療和職能治療專業學生的臨床實習時間均為一年,實習單位主要為在臺灣地區具有帶教資質的各大醫院。臨床實習目標分為基礎實習和專業實習。基礎目標包括專業技巧、專業特質、行政管理等。專業目標包括能熟悉復健治療相關的基本臨床醫學知識;能對相關的臨床檢查結果所代表的意義有基本的認識與了解;能獨立執行并完成常見復健治療病患之治療評估;能整合評估結果,列出病患的問題;過程中應具備與相關專業人員、病患及病患家屬有效溝通的能力;制定長、短程治療目標與計劃;并能評估療效;能執行各項治療技術,操作基本儀器與設備;依據病情及病患的家庭和社會支持系統,協助擬定有關的后續照護計劃。

1.4師資力量

①本專業教師講授全部課程。臺灣地區復健專業所開設的每一門課程均是由康復專業老師講授,這樣可以避免基礎課與專業課銜接障礙。在歐美等康復起步較早的國家,也是按照這種方式進行。②情景教學模擬———實訓室打造模擬醫院。實訓室設計成醫院病區的格局,從而使學生在校期間就能熟悉醫院的工作環境、工作模式,為以后的臨床實習做好鋪墊和銜接。

1.5就業形勢

①臺灣地區復健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臺灣地區復健專業畢業生的對口就業率不是很高,全臺灣地區復健治療師執業人數占取得治療師證書總人數的69%,治療生的執業人數占取得治療生證書總人數的41%,有些學生即使取得證書,也不一定會從事本專業,有些則是主動選擇轉行,還有部分則是因為工作不理想而選擇轉行,所以臺灣地區復健專業學生的目前就業情況也并不是特別樂觀。②臺灣地區復健治療師證照考試情況。考試中心將物理治療、作業治療、言語治療、呼吸治療等各專業設置各自考試,證書亦不相同,通過率約40%。參考教材均為英文原版教材,無專門的統一考試用書。總共考6門科目,考試如有一門不及格,次年成績不能累計。每6年取得特定繼續教育學分(30h/年),才得換照[4]。物理治療師考試科目包括解剖學與生理學、物理治療學概論、骨科康復治療學、神經康復治療學、兒童康復治療學、心肺康復治療學。職能治療師考試科目包括解剖學與生理學、職能治療學概論、生理障礙職能治療學、心理障礙職能治療學、小兒職能治療學、職能治療技術學。

2啟示

臨床見習是醫學生從理論走向實踐,從課堂走向病房,從學校走向社會的第一步,是醫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大陸院校應創造條件,參照這種模式安排學生同步見習,早期緊密聯系臨床。我國目前的康復發展現狀為學校合格的師資投入不夠,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由各自教師分別教授,造成課程銜接困難,為此,學校應加大合格師資投入力度,建立合格的實訓室,保證教學質量。同時參照臺灣地區的教學模式,發展由同一位教師講授本專業課程。通過開放實驗教學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創新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和綜合素質,提高動手能力。在此過程中,學生經歷了培養獨立工作能力的訓練,重新整合了知識體系。同時,還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獨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一點也值得借鑒。多元化人性化的考核制度值得推崇,為避免部分學生因臨場緊張而影響操作考試中的發揮,學生可將自己拍攝的操作視頻以光盤形式交給老師,考核制度充分體現人性化特點,大陸院校在考核制度中也可考慮融入人性化、多元化特色。大陸目前的康復教育多是以培養一專多能的康復治療人才為主,而臺灣地區的康復醫學教育因其起步較早已發展成為分科較細的專業教學,隨著大陸康復醫學的逐步發展,臨床康復醫學科對于具有較高專業水平的專科康復治療師的需求增高,大陸院校培養的治療師也會向臺灣地區一樣,逐步向更加專業化、精細化發展,未來將出現物理治療、作業治療等專業,而不是現在籠統的康復治療專業。

3小結

海峽兩岸,一脈相承,在醫學教育國際化、全球化的理念倡導下,讓醫學教師走向海外、走向港澳臺是開展學術交流,提升視野的有利方式。通過分析臺灣地區康復專業教育,讓我們找到了提升的空間,我們堅信在新醫改對康復醫學工作的重視下、在衛生部對康復教育發展的大力支持下、以及全體一線康復教師不懈的努力下,我們也會將中國大陸的康復醫學教育打造成一朵綻放的奇葩!

【參考文獻】

[1]吳英黛,廖華芳,徐阿田,等.二十一世紀物理治療教育之期許[J].醫學教育,2000,4(4):443-453.

[2]王清華,倪朝民,許業松,等.“反思教學法”在康復醫學科臨床帶教中的應用[J].中國康復,2014,29(4):362-363.

[3]練藝影,于濤,趙立平,等.案例教學法在運動康復核心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及優化[J].中國康復,29(4):366-367.

篇7

1.“三板塊”主要涵蓋體育教育、康復和特殊教育知識與技能板塊。

體育院校培養特殊教育專業一定要與師范院校有所不同,要有自身鮮明的專業特色,突出體育院校該專業的特點與優勢。因此,我們認為應突出特殊體育教育和訓練,立足于培養特殊學校的體育教師,兼顧運動康復,這是本專業主要的辦學方向。這也是與其他師范院校的特殊教育專業主要區別所在。

2.“兩結合”就是把理論學習與實踐技能結合起來,把校內教育與社會實踐結合起來。

因特殊教育服務對象的特殊性,所以本專業的開辦不能脫離特殊人群而只進行空洞的理論學習。所以本專業特別強調學生的教學實習與實踐,積累與特殊人群接觸的經驗,培養對待特殊人士的專業情感,所以實踐教學可以說是本專業辦學的一大特色與亮點,學院也專門籌措資金在校內建起實習基地,以符合專業辦學的需要。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建立完善的“三實踐、一實習”制度。即大一至大三分別進行校內外的專業實踐教學,大四進行畢業實習,培養學生成為既熟悉運動康復業務,又掌握特殊人群康復專業知識的專門人才。通過這一制度的實施,利用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達到了學界與業界的有效溝通和交流,為學生實踐和就業奠定了基礎。

3.“一堅持”就是指堅持把堅定正確的服務社會方向放在首位。

在教學中,本專業無論課程設置,還是教學內容都緊緊圍繞社會需求展開,因而培養出的學生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在夯實特殊教育和運動康復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特殊體育教育為主,兼顧殘疾人運動康復的專業特色。

二、多元化實踐教學的探索與嘗試

本科人才培養實踐教學的形式多種多樣,廣體特教專業從多元化實踐教學的層面,不斷探索新形式,探討對本科人才培養的影響。經過不斷嘗試,總結出了“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育人模式,即適應社會需求、政府支持引導、以科研促教學、加強國際交流相結合為主的高校實踐教學模式。

1.以科研促進實踐教學。

以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Halliwick技術在腦癱康復中的應用》為依托開展特殊兒童水中運動療法的研究,將特教專業學生的日常教學實踐納入其中,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帶動和促進水中運動療法的教學及學生技能的培養。隨后憑著此科研課題的帶動及研究成果,又陸續于暑假持續做特殊兒童水中運動康復的實踐與嘗試,并與學生暑期實踐隊結合,為學生暑期提供與專業相關的實踐機會,收到良好的社會效應。

2.以國際殘疾人組織的合作與交流項目促進實踐教學。

在學院的支持下,引入了國際特殊奧林匹克運動大學計劃,定期與特殊學校、機構開展特奧大學活動日,參與特奧會創始人尤尼斯.肯尼迪.施萊佛紀念日(EKSDay)活動,參與由國際特奧東亞地區及中國特奧委員會主辦的特奧融合計劃。與美國移動無國界組織(MIUSA)建立了密切地聯系,參與“中美殘疾青年融合運動”,共同推動中國特殊人群融合運動的發展;申報了中美合作項目“加強適應性水中運動在融合社區的開展”,得到項目組織對適應性水中運動實踐活動的科學指導。該項目是美國國務院及MIUSA面向全世界20個國家開展的“加強伙伴合作社區融合計劃”中國獲批的唯一項目。

3.以社會活動促進實踐教學。

以校內教學實踐基地為依托,于暑期及周末開展“星星少兒運動營”的活動,進行對外社會服務,實施各類特殊兒童體育教學與運動康復的嘗試。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了教學實踐對象與機會,積累學習經驗。社會服務的宗旨是:圍繞學生教學和教師科研來服務。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熟悉對特殊兒童教育評估、運動訓練計劃的制訂、體育教學活動的實施一系列流程的掌握。逐步引入學生管理員,整合教師資源實施有效指導,拓展此校內實踐教學平臺,為專業師生提供更廣闊的實踐參與機會,做到科學化操作,規范化管理,時時總結更新,實現可持續發展。

4.重視校內實踐基地的建設與使用。

學院和系部的大力支持下本專業掛牌成立“特殊兒童心智體能促進中心”,下設感覺動作訓練室和音樂治療室。感覺動作訓練室中設置了攀巖區,配置了感覺統合訓練器材,腦癱康復器材等;音樂治療室主要引入的是奧爾夫音樂器具與教學。另外配套購置了相關評估儀器與工具,可用于特殊人群運動功能與體育教學評估。本專業校內實踐基地教學設備基本能滿足教學實踐需求,為學生技能的培養提供了良好條件,且全部(100%)對學生開放,在人才培養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5.積極拓展校外實習基地建設。

分別與廣州康復實驗學校、越秀啟智學校、廣州市聾校、中山特殊教育學校、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學校達成合作,建立教學實習基地事項。為本專業學生搭建了很好的教學實踐與就業平臺。

三、多元化實踐教學的成效與經驗

1.積累了與特殊人群接觸的經驗,培養了對待特殊人士的專業情感。

通過多元化實踐活動的開展,使學生提升了對自身專業的認識,增強了社會服務觀念;更堅定了從事特殊教育的決心,肯定專業價值,更熱愛自己的專業;彰顯了特殊教育的奉獻精神;更關愛特殊人群。

2.提升了學生專業技能。

通過社會實踐,不僅深化了學生對于兒童動作發展、運動功能評定、運動治療與康復等本專業課程理論知識的掌握,而且促進了學生技能和能力的培養,為特殊體育教學的實踐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實現了專業人才培養的要求。

3.完善了對人才培養方案中關于實踐教學環節的修訂。

通過對實踐教學活動的總結,不斷修訂廣州體育學院特殊教育專業現有人才培養方案中的實踐教學環節規定,合理設置實踐性課程及教學,使實踐教學內容、時數要求、質量評估等方面的要求科學化、規范化,真正滿足高質量人才培養的需要。具體表現在:課程方案突出實踐課、實驗課教學環節。在本專業所開設的60門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主干課和限選課中,有實踐或實驗教學環節的課達42門,占所開課程總數的70%。同時在限選課中設置3個模塊,即特殊教育方向、康復方向和體育教育方向,這3個模塊強調實踐技能的提高,每門課都安排了實踐或實驗教學環節。課堂教學與課外延伸教學相結合。在專業課教學中,除系統、科學、全面完成課堂教學內容外,我們還有意識地把教學活動延伸到課外,如腦癱游泳康復訓練、自閉癥運動康復等課外教學活動的實施,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增強了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堅持“一調查三實習”的專業實踐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教學特色。本專業教學一貫堅持面向社會、面向實踐,“一調查三實習”正是這一“雙實踐”教學特色的體現。一調查是指本專業的學生在大一的寒暑假期間要做一次社會調查,并寫出調查報告。本專業的實習分為專題實習、中期實習和畢業實習,簡稱“三實習”。

4.建立了相應實踐教學的評估體系,評估學生在多元實踐教學活動中的成長與收獲。

在各項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為了監督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情況,評估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效果,組織編寫了實踐教學活動指導手冊,完善對教學實踐活動的規范管理和對學生參與狀況的全面評價。

5.推動了實踐基地和重點實驗室的建設。

在“兒童心智、體能促進中心”的運作的基礎上成功申報了廣東省高校大學生實踐教學基地和省級重點學科建設項目“殘疾人運動與健康促進實驗室(中心)”,擬將其建成殘疾人生理機能與運動功能評定研究平臺、殘疾人運動技能分析研究平臺、殘疾人體育康復研究平臺、殘疾人運動心理研究平臺。強化科研對實踐教學的指導意義,使其在人才培養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6.積累專業人才培養中實踐教學的素材以便可持續性指導各屆學生的教學。

篇8

為了貫徹落實各級領導對殘疾人工作提出的要求,新年伊始,區殘聯黨組、理事會積極謀劃20__年的殘疾人工作,把強化“陽光之家”管理、爭取殘疾人就業和保障率均達到100%等12項工作作為今年區殘聯的重點工作,在__*月__*日殘聯工作總結會上進行了布置,要求基層殘聯和各科室把握機遇,不斷創新工作思路,抓住重點穩步推進,把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__*月__*日、__*月__*日,黨組、理事會組織區殘聯全體干部職工專題學習區委三屆黨代會和市區兩會精神。__*月__日,組織中層以上干部專題學習市殘工委擴大會精神,特別提出了20__年____*各項籌備工作要早安排、早起動,各科室明確各自的任務和職責,提早作好預案,要想細一點、想深一點,確保特奧會各項準備工作有條不紊地展開。一要明確任務,狠抓落實,細化工作目標,做實工作方案,確保各項工作有布置、有落實、有檢查;二要突出重點,破解難點,總結好第一季度的工作,提出第二季度的工作思路;三要進一步加強對基層工作指導和服務,善于總結,以抓典型、開現場會等形式推進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各項工作得到有序推進

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一季度,區殘勞所按照____區長提出的爭取殘疾人就業和保障率均達到100%的要求,積極向有安置意向的單位推薦殘疾人就業。共安置____名殘疾人就業,發放失業金__*名。對__*家不依法繳納殘保金的單位進行了催繳,催繳殘保金____萬元。一季度審核批準__*名重殘無業人員享受社會保障,至__*月底,全區共有__*人享受政策,扶助金額__*萬元。發放《慈善醫療卡》__*張,發放金額____萬元。做好元旦、春節期間困難殘疾人的幫困送溫暖工作,慰問__*人,補貼總金額____萬元,并對農村貧困殘疾人患大病、重病的醫療費進行了一次性補助,補貼____人次,補貼金額____萬元。

陽光之家管理:今年初我們積極探索“陽光之家”的長效管理機制。主要做法:一是開展“陽光之家”工作考核,采取一聽、二看、三評估的方法,對“陽光之家”工作進行全面評估。二是舉辦“共同參與、迎特奧”活動,編寫了特奧英語書籍2100本、“陽光之家”手工制作書1000本和“陽光之家”中英文宣傳冊10000冊,既普及了特奧知識,又讓每名智障學員的語言、交往能力得到提高。三是落實市府實事項目,完善18家陽光之家建設,建立5家“陽光工場”。四是舉辦“陽光之家”管理人員電腦初級操作員培訓班2期,培訓53人。

職業培訓:我們發揮大江職校、成人職校等培訓機構的作用,一季度舉辦了煤氣灶具清理維修、家禽養殖技術、中式烹調師等培訓班,共有190多名殘疾人參加了培訓。

康復工作:圍繞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的目標及區府實事項目推進殘疾人康復服務進社區,區殘康辦__*月初就舉辦了“殘疾人康復工作業務培訓班”,邀請市殘聯、市級醫院的專家醫生對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__*名康復醫生進行了業務培訓。根據市政府實事項目和市殘聯的工作要求,區殘康辦制定了__歲以下殘疾兒童進行康復救助的實施意見、貧困成年聽力障礙者免費配發助聽器操作意見和開展殘疾人輔助器具適配工作實施辦法等相關文件,并定于____月份召開全區殘疾人康復工作會議,對以上工作進行布置加以落實。一季度共審批____名白內障患者享受復明手術經費補貼、對__*名在校學生免費配發助聽器、__*名重殘無業人員到寄養機構寄養、__*名聾人享受安裝人工耳蝸費用補貼、*名肢體殘疾人享受假肢費用補貼、組織__批____名殘疾人參加了健康體檢。

文化體育與宣傳:一季度我們利用電臺、電視臺、____報社和網絡等宣傳媒體,深入宣傳各級政府、社會各界關心、關愛、支持殘疾人及殘疾人自強不息的先進事跡。據統計,一季度被市殘聯動態錄用__*篇、市殘聯網站錄用____篇,

區政府網站錄用__*篇,____報刊登25篇,編輯《____殘聯》簡報__*期。專門協會、社區殘協及助殘工作:今年我們發揮專門協會、社區殘協的代表、橋梁紐帶、團結教育、服務和監督作用,聾人協會每月舉辦一次讀書會。__月__*日,在____鎮____*村召開社區殘疾人協會“爭先創優”工作交流會,各殘協正按照“__________”的要求穩步推進,到年底全區各基層殘協將達到“爭先創優”的創建標準,真正使殘聯工作重心下移至社區,殘疾人工作走向社區、走向殘疾人家庭。

第二季度工作思路

一、推進市府實事,建立__家智障人士“陽光工場”。

在全區要完善____家“陽光之家”的功能并從中選擇____家建立“陽光工場”,組織輕度智障人士從事簡單的相對穩定的勞動生產活動。加強對“陽光之家”的宣傳,嘗試創辦“______*”。

二、圍繞助殘日主題,開展第十__*次全國助殘日活動。

在__*月下旬組織開展全國助殘日系列活動,一是開展助殘日期間的宣傳,以新聞、專題片、報刊、網絡等形式宣傳我區殘疾人自強不息及社會各界扶殘助殘的動人事跡。二是舉辦第__*屆殘疾人職業技能競賽活動。三是召開____年度助殘先進、自強先進表彰大會,進一步宏揚先進,倡導關愛殘疾人的良好社會環境。

三、完善就業和保障,擴大殘疾人社會保障覆蓋面。

要按照“要分類、有梯次、保基本、廣覆蓋”的原則,擴大殘疾人社會保障覆蓋面,改善殘疾人生活水平。一要繼續做好城鎮職工推保人員管理,農村殘疾人參加農村養老保險和合作醫療做到應保盡保。二要開展對福利企業因政策調整給殘疾人就業帶來的新問題調查,做好福利企業中殘疾職工的穩崗工作,妥善解決他們的再就業問題。三要對尚未就業的殘疾人要建立一人一檔,為他們開展針對性的就業培訓和推薦,爭取就業年齡段內持證殘疾人就業率達到____%。做好____名殘疾人應屆大學生實習和就業推薦工作/:請記住我站域名/,為他們就業創造條件,做到當年畢業,當年安置。

四、完善康復工作體系,推進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目標的實現。

推薦期刊
欧美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激情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av片不卡无码久东京搔,亚洲鲁丝片AV无码APP
日韩欧美国产另类婷久久 | 日韩一中文字幕在线 | 日本一本亚洲观看区 | 亚洲中文字字字幕犯侵 | 日韩中文久久影院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无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