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08 15:32:33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小學英語教師教學,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一、英語專業知識
英語專業知識是小學英語教師最基本的教學技能,小學英語教師不僅要具備一定的詞匯量、語法知識、文體知識、標準流利的發音,還要具備一定的文化知識,能向小學生介紹英語國家的風俗習慣和歷史地理,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英語教師要具備良好的聽、說、讀、寫能力,并能對小學生的聽、說、讀、寫進行規范的指導。不僅如此,小學英語教師還要能對學生提出的課內外問題進行解答,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引導。以精通版小學英語為例,小學英語五年級第一單元就涉及了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幾個國家,教師要能指導學生掌握準確的發音和語法知識,并向學生介紹這幾個國家的風土人情,以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英語理論素養
小學英語教師的英語理論素養包括課程理論、外語教育心理學和現代外語學習理論。小學英語教師要具備一定的課程理論知識,能夠結合不同的教學方式,對學生的自主探索活動進行有效的組織和引導,并在此過程中對小學生的情感態度進行積極的影響。小學英語教師要將自己視為課程設計的參與者,能夠對《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進行清晰的解讀,對教材進行分析。小學英語教師還要具備一定的外語教育心理學知識,針對小學生的身心發展階段特征,要對兒童學習外語的心理特征進行把握,從而將正確的教育觀念樹立起來,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征采取合適的教學方法,要做到因材施教。以小學五年級學生為例,在外語學習的過程中其具有心理負擔輕、記憶力好的優勢,對于機械的訓練和記憶往往有抵觸情緒。這就需要教師因勢利導,將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激發出來,開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小學英語教師要掌握外語教學法的相關知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例如,精通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要求學生掌握四會句子,為了適應小學生的外語學習心理特征,教師可以將這些句子變為豐富有趣的對話或者歌謠,讓學生進行兩兩對話,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英語教學能力
小學英語教師要具備一定的英語教學能力,具備課堂教學組織能力、課堂活動實施能力和教學設計能力,能夠回答學生課內外提出的英語問題,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觀察,并給予指導。小學英語教師要能用清晰、簡單的語言來對英語知識進行深入淺出的講解,并通過多媒體、簡筆畫、示范表演、歌曲演唱、動作示范等直觀教學手段來輔助教學,根據學生的表現來調整課堂節奏,能夠出色地完成教學目標,并使學生在課堂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新課標對小學英語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學英語教師要具備扎實的英語專業知識、豐富的英語理論素養和較高的英語教學能力,只有具備這些基本的教學技能,小學英語教師才能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不僅能將現有的英語知識教給學生,還要培養小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
關鍵詞:小學英語教學;小學英語老師;素質要求
近年來,英語學習的浪潮一浪高過一浪,社會各界對人們英語水平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使得國家教育部門將英語納為學生教育的重要學科,學生家長和學生也對英語學習給予了足夠多的重視,英語成為僅次于母語教學學時最長、年限最長的學校課程。為使英語學習取得成效,國家在硬件設施和師資力量建設上做出了巨大努力,英語老師作為一線的英語教學從業者對學生英語學習有著廣泛而深刻的影響。老師的專業素質和教學能力是影響學生英語學習效果的關鍵因素。
一、教師的英語專業知識
(一)英語教師專業知識現狀
1、學歷與知識儲備不對等
小學英語教師的學歷要求為專科及以上學歷,但目前很多學校英語老師的專科學歷并非經由專業的大專院校取得,而主要是通過自考及函授課程獲得,因此,盡管他們的學歷要求達標合格了,但與小學英語教師的要求標準并不完全匹配。他們在課堂教學中常常會暴露出許多問題,發音不標準、聽說技能欠缺、書寫不規范、英語專業知識缺乏等都制約了英語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的提高。老師是學生最直接的教材和參考書,老師學歷與知識儲備的不對等直接造成學生英語學習教材的不完整,學生的英語學習也就局限于固定的范圍和模式中,很難有深入和突破性進展。
2、知識結構單一,專業知識老舊
小學英語教師大多是達到學歷聘任要求就會被聘用,絕大多數老師并非師范院校出身,也并未接受相關的教育教學知識的培訓,因而對教學方法、兒童心理及教育學方面的知識不甚了解,這就使得老師找不準正確的教學方式,摸不準學生的心理特點,難以對癥下藥,使得老師空有英語專業方面的知識而不得其用。老師單一知識結構很難將專業知識應用于教學活動的開展,久而久之,老師的專業知識就跟不上教育事業發展變化的步伐,顯得陳舊而不合時宜。老師在長時間的工作后,會不同程度的出現詞匯減少、聽力下降、語速變慢等問題,這些都是阻礙英語教學的問題。
(二)提升老師專業知識的方法
1、不斷學習,豐富英語基礎知識。小學生英語教學重要的教學任務在于普及英語基礎知識,教會學生掌握正確的英語學習方法,因而老師必須有扎實的英語基本功。老師的單詞發音、語調、音標及書寫習慣都會被學生模仿,如果老師發音不準、書寫不規范都將影響學生以后的英語學習。因此老師必須在已有專業知識的基礎上,加強英語基礎知識的學習,具備較強的聽說讀寫能力,規范書寫、標準發音,為學生今后的英語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2、豐富知識結構,定期接受培訓。單方面具備豐富的英語專業知識而不具備教育相關方面的知識難以將英語教學工作深入有效地開展,這就要求英語老師必須不斷涉獵其他方面的專業知識,豐富自身知識結構,使自身專業知識在其他知識結構的配合下有效發揮作用。老師還要加強文化知識背景的學習,不可僅僅拘泥于單詞、語法的學習和教學,適當的介紹英語國家的文化、風土人情等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也利于學生綜合知識的擴展。
二、教師的教學能力
(一)教師教學能力的現狀
1、教學方法單一
當前小學英語教學還未擺脫傳統的說教模式,仍然停留于老師滔滔不絕的講授,學生機械被動的聽課狀態,師生間缺乏有效的互動。英語是語言類學科,需要師生間彼此配合,相互溝通交流,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展開教學。現在的英語教學課堂,很多時候給人以死氣沉沉的壓抑之感,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調動不起來,甚至被扼制。
2、科研意識薄弱、科研能力缺失
老師的教學工作是教與研的結合,而當前小學英語老師的主要工作在于教學方面,忽視了英語科研方面的工作。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在于小學英語教學任務量大、課時多,老師分身乏術,沒有足夠的時間用于教研活動的開展。
(二)提高老師教學能力的方法
1、老師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在課堂上,積極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引導者的作用,與學生建立起平等、民主的關系,讓學生暢所欲言,雙方合作學習,共同進步。隨著多媒體應用技術的不斷推廣,老師可以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豐富課堂教學形式;在課下,組織學生舉辦多彩的課外活動,如英語演講比賽、英語板報設計比賽等,豐富學生學習活動的同時達到英語教學目的。
2、學校要成立專門的英語教學科研組織,定期安排老師充電學習,鞏固老師專業知識的同時也開闊老師視野,豐富知識結構,利用網絡授課和網絡座談等方式,幫助老師了解最新的科研成果,傳播新型科研理論,加快老師專業知識和教學經驗的成長,鍛煉老師科研教學能力。
3、老師加強自身道德修養,形成富有魅力的性格特征。很多學生執著于某門學科的學習,很大程度上是源于老師個人魅力的吸引。英語老師需要不斷學習,廣泛涉獵知識,形成個性鮮明的性格特征,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
三、結語
小學英語越來越受到人們重視,作為小學英語老師要正確認識自己在英語教學中扮演的角色,積極投身于英語課程改革事業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質,找準英語教學的重點,把握好小學生英語學習的特點,采用正確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英語教學效果。小學英語教師專業素質的提高并不是單靠老師本身,還需要社會、學校的共同努力,而且提升老師專業素質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各方協同作業,打好攻堅戰和持久戰,為小學英語教育提供更好的師資環境。
參考文獻:
[1]金立暢.新課程標準背景下的小學英語教師素質框架構建[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10(2).
[2]李娟.新課改形勢下的小學英語教師素質要求[J].江西教育,2012(12).
一、要具備小學教師的基本素質
1.富有愛心,關心學生。由于小學生正處于生長發育的階段,天真可愛,活潑好動,對周圍的一切事物都充滿興趣,但是經常也會犯一些錯誤,例如上課吃東西、講話、玩東西或者故意做一些小動作,這可能會引起老師的生氣。但是作為一名教師,要真心真意的關愛自己的學生,要富有愛心,關心學生,只有通過自己的切實行動,來感化自己的學生,讓他們真誠的接受老師的教育,熱愛學習,快樂成長。
2.放低姿態,友好相處。英語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像以前一樣,感覺自己是老師,喜歡端著架子,這樣就不能和學生獲得友好相處。教師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首先就是要放低自己的姿態,和學生打成一片,這樣才能贏得學生的好感,獲得學生的支持,才能使得教學活動有序開展,幫助學生學到新知識。
3.豐富的文化知識。作為一名小學英語教師,肯定要掌握教育學的知識。在日常的教學中懂得如何去備課、教學、布置作業等,合理利用課堂的教學時間,實現自己的教學目的。同時,還需要掌握一些兒童心理學知識,這樣便于在教學中能夠充分了解自己的學生,掌握他們的特點,合理利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由此可見,作為一名英語教師,不僅要掌握自己專業的課程文化知識,還要掌握教育、心理等方面的知識,這就需要英語教師多努力,掌握很多豐富的文化知識,應用于日常教學。
4.具備英語課堂教學能力。教師最基本的能力就是能夠將課上好。這就需要能在課前認真備課,具有將教材“吃透”的能力,對于教學內容能夠分清難點和重點,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學到知識,實現教學目標,提升教學效果。同時,還要具備一定的教學能力,不僅要做好課堂組織工作,將課堂上所講的內容,要求思路清晰,氣氛熱烈,深入淺出,便于學生理解,而且還要善于給予學生做出相應的評價,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二、具備專業的英語知識
1.英語專業的基礎性知識。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最主要的任務就是教授學生基本的英語知識,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等各方面的能力。這樣就需要小學英語教師自己本身也要掌握一定的技能和知識儲備,具有過硬的語音、詞匯、語法等專業知識,而且還要有較強的交流、閱讀、寫作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在課堂上才能有效的幫助學生不斷提高知識和技能。同時,還要掌握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在課堂上幫助學生了解歐美文化的特點,幫助學生了解歐美國家姓名的特點、人際關系、體態語以及生活習慣等等文化知識,以便更好地學習英語。
2.了解各種教學流派以及教學方法。目前,對于英語的教學方法是非常的多,如口語法、聽說法、交際法、暗示法等,英語教師應該了解這些方法產生的背景及其長處與不足。同時,還要了解我國英語的教學模式,如聽說讀寫教學模式、整體教學模式等多種教學模式,并且能夠在課堂上靈活運用,幫助學生進步。在具體的教學中,小學英語教師還需要了解目前社會上出現的各種學習英語的機構和流派,例如我國的“瘋狂英語”,新東方少兒英語,牛津版的少兒英語等這些英語的教學流派,幫助學生分清他們的特點和優劣。一方面可以取長補短,靈活運用要日常的教學中,另一方面也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推介一些學習的方式和方法,幫助學生更快的進步。
小學是堅持以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一個時期,而且在小學階段孩子們是最好先入為主的了解及對某一個東西感興趣的一個特定時期。而英語老師要怎樣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讓處于童年的孩子們愛學、會學、肯學英語?怎樣讓學生對這門學科感興趣為日后的學習奠定一個好的基礎呢?
一、熱愛自己的職業,把自己的教育工作當成一個事業
人們常說工作和事業是不同的:工作會讓你厭倦而事業會讓你興奮;工作時你會覺得薪水太少但做事業時你會覺得自己的財富不光光是金錢而在于你的個人成長能力;工作的人沒有做事的明確目標,做事業的人每一分鐘都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做為一名小學英語教師,工作量大,任務重,沒名沒利,其中的辛苦更是不言而喻,沒有無限的激情和熱愛,是很難做到的,所以要熱愛自己的崗位。
二、心中有學生,提高自己的師德,深愛自己的學生
教師要有高尚的師德,要保持一顆和學生一樣鮮活的童心,愛學生眼里的一切,才能走進學生的心里,做他們的良師益友,從而打開他們的心扉,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
所以,要做好我們的教育事業,除了需要高超的教學技能外,更需要的是高度的責任心和濃濃的愛心。每一份職業都有其所擔負的責任與義務。大多數的人都在從事著平凡的職業,履行平凡的義務。但有句話說得好: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所以將愛學生作為教學的第一步。
三、要多讀書開闊眼界,熱愛學習, 有扎實的英語功底
“學高為師”。做為一名傳授知識的教育工作者, 教師自己首先要有廣博的知識。“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要求教師堅持學習,不斷充實自己,多讀書就是我們作為教師的一個最基本的要求。
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 英語教師必須有很好的漢語表達能力, 更要具備扎實的聽、說、讀、寫和翻譯等英語方面的專業技能。所以多讀與英語教學有關的書籍更是必不可少的。詞匯量的提高需要平時的積累, 平時多看英語書籍, 多閱讀英語刊物, 在閱讀的時候要堅持做閱讀筆記, 每天堅持寫英語日記等, 不但能積累大量的詞匯,而且對自己在英語的聽、說、讀、寫和翻譯等英語綜合能力的提高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四、增強知識面,做學生熱愛英語的啟蒙老師
小學英語是學生英語學習的啟蒙階段, 要求教師要有很強的口語表達能力, 發音要準確、流利、地道。怎樣才能有過硬的語音基本功呢? 憑自身的經驗我覺得主要靠平時的勤學苦練, 比如每天堅持收聽收看地道的英語國家的廣播、電視, 每天要求自己跟著發音純正的磁帶模仿朗讀半個小時等。持之以恒地堅持練習, 一定能很好地提高自己的語音基本功。
口語表達能力是一種利用語言表達思想、進行口頭交際的能力。口語表達能力是要求教師不但要有過硬的語音基礎,還要有豐富的詞匯量。具備廣博的知識和扎實的英語方面的專業技能,是做一名小學英語教師必備的知識技能。
五、了解兒童心里,心理教學與課堂教學相結合
作為一名合格的小學英語教師,必須了解孩子的心理,必須有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和技巧,必須具備全面的教學技能,這些都是教師辛勤實踐和智慧的結晶。
1.學習心理學關于教學的知識,在心理學書籍中了解學習的興趣及培養
前面我們總結了教師一定要多讀書,讀書對于我們教師是必不可少的提高自我的一種方式。選擇書籍上面我們一定要多看兒童教育心理學方面的書籍,了解小學生豐富多彩的內心世界,掌握他們敏感、好動,好強,好奇心強、好模仿、自我控制力差等特點,知道小學生對與自己生活有聯系的事物感興趣,色彩鮮艷事物更容易吸引他們的注意力等。
2.精心備課,備學生,準備好每一節課都是精彩的一節課
小學生活潑好動,有意識注意時間短。所以教師必須能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精心進行教學設計,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科學合理地安排課堂內容,上好每一節英語課,讓孩子覺得每一節英語課都很有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習興趣,讓他們感受到學習英語的快樂。
3.在有趣的課堂中潛移默化的教會學生學習方法
上學時學過一個成語“授之以漁”。老師講完這個成語一而再再而三的強調是“漁”而非“魚”。而在自己走上講臺的時候才真正明白為什么高明的教師教給學生“漁”,而拙劣的教師卻教給學生“魚”,這就又說到了我們教師本身,我們是“教書育人”。要教會學生恰當的學習方法,才不會讓他們學無至用。
新課標的核心思想是: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全面發展和終生發展奠定基礎。明確指出外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通過英語學習讓學生掌握學習外語的方法和策略,并有良好的心態,為他們的終生學習奠定基礎。教師要把學習的方法教給學生,讓他們學會學習。在教學單詞時候我要求學生要仔細觀察我的口型、模仿教師的發音,注意總結發音規律。如牛津課本第二冊Let’s go Unit5中 將-ame,-ake,-ay的發音作總結,讓學生自己將后面的單詞拼讀出來。我會先做引導讓學生看到字母長相,并且聽讀音,讓學生自己總結出來他們的發音規律。學習的方法就是這樣在教學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教給了學生,為他們以后的學習奠定了基礎,讓孩子們善于總結規律,也培養了他們快樂自信、細心觀察、勤于動腦的好習慣。
小學英語語音的學習是小學生學好英語學科,準確用英語表達,說出一口流利、標準的英語語句的基礎,也是學生聽懂對方用英語表達的基礎。對于教師而言,英語語音教學也是英語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如果一堂英語課教學聽不到半句英語的語句,那還叫英語教學嗎?因此,沒有英語語音的學習,英語學習將無從談起。毫無疑問,學好英語語音是學好英語學科的基礎。作為小學英語教師一定要深刻認識到英語語音教學的特殊重要性,必須從思想上予以高度重。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注意多用英語與學生對話交流,也盡量要求學生用英語回答教師的提問,讓課堂充滿英語語音表述、表達的濃烈氛圍。這樣是極有利于英語語音學習和掌握的。
二、在不同階段進行不同的程度的語音教學
低年級可根據漢語拼音進行輔音字母發音規律的滲透,不能讓初學者只單純地靠行為習慣、機械模仿、鸚鵡學舌的方式來學習掌握英語,否則就將低估學生的認知能力,抑制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使學生養成學習英語有口無心的習慣。初次學習字母,在教學了某個字母后可以給出一組由這個字母開頭或含有該字母的單詞,讓學生在認讀過程中,初步感知該字母在單詞中的發音,尤其是輔音。高年級則可滲透音標教學,這符合現行的英語課程教學標準。因此在教學新單詞時不僅可以先讓學生試讀,教師還可以板書音標,劃分音節,再帶領學生一起拼讀出新單詞,對一個單詞中發音有難度的音節尤其需要這樣的引導。
三、通過各種方式進行語音教學
1.以舊帶新。對于剛學英語的低年級小學生來說,認讀單詞對他們來說極其困難,讀完就忘是常有的事,以舊帶新、音形義結合是最適合他們的記憶方法。如,在低年級中簡單的單詞可先認讀單詞中的輔音字母,如教授park時,先讓學生根據以前的單詞pencil認讀p這個音,根據單詞bike認讀k這個音。讓學生有一個認讀單詞的意識,然后教授park這個單詞。中高年級則可以引用一些字母組合來教授新單詞。這樣,一個詞的音形義很自然地結合在一起,使學生迅速掌握了hear一詞,產生了以舊帶新的良好效果。
2.分音節記憶單詞。到了小學高年級階段,要求四會掌握的單詞越來越多,單詞也多由單音節詞向多音節詞轉換,教師的引導更為重要。利用音節記憶,由此背出或聽寫單詞也可以分步進行,教師邊寫單詞便讓學生讀。久而久之學生能認、能聽、能讀、能寫英語單詞的水平會有很大的漲勁。
3.巧用詩歌。詩歌具有語言美、意境美的特點,而且讀起來朗朗上口,深受學生的普遍喜歡。在英語教學中,根據具體教學內容的特點,教師自己編寫或運用教材中的英語詩歌,把要求學生掌握的知識融入其中,讓學生在朗誦詩歌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的就掌握了某些英語單詞的發音,遠比教師一味機械的領讀和教授效果好得多。如:練習元音[ai]的發音,一年級的英語書上就有這樣一首兒歌“Ilikemybike.Ilikemybike.Ilikemykite.Ilikemybikeandmykite.”在讀的過程中,配上了節奏感強的音樂,學生不由自主地隨著節奏打拍子,熱情洋溢。滿足了他們的娛樂愿望,又順利地完成了學習任務。即使課后,他們也會背誦這些有趣的韻律詩,從而達到了練習語音的目的。
四、創造機會讓學生用英語表達
英語課堂應當是師生互動交流思想情感、表達思想意愿的地方,作為教師應當創設情境、創造條件、構建平臺,讓學生大膽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思想內涵,從而在英語語言表達環境中,讓學生牢固、準確的掌握英語語音。
1.創造條件讓學生大聲朗讀英語課文。教師在講解重難點英語單詞、語句、段落的基礎上,為學生范讀一遍課文,讓后讓學生齊讀課文。學生在大聲朗讀課文時,教師要仔細聆聽,及時幫助學生糾正發音錯誤。教學內容是對話的課文,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篇幅較長的課文,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分段朗讀,比一比哪個小組讀的最好。對于讀得最好的小組教師要及時進行口頭肯定和表揚,讓讀的好的小組有一種成就感和自豪感。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被調動起來了。
2.利用早讀課讓學生放聲朗讀。在英語早讀課上,教師及時到班進行早讀指導,要求全班學生務必放聲朗讀,不允許默讀,不允許做跟英語閱讀無關的事情。如果大部分學生不會朗讀課文,教師可以讓班上英語表達能力較強的學生領讀,或讓學生跟著錄音機磁帶朗讀。
3.加強聽力訓練。教師要常態化對學生進行聽力訓練,如聽寫英語單詞、聽對話回答問題等常規訓練。教師可以利用上課時的前五分鐘進行有針對性的英語聽力訓練,長期堅持下去,對學生的聽力的提高大有幫助。在條件成熟的時候,教師還可以組織以班級為單位的微型聽力賽,并對獲勝者進行表彰,以此調動學生參賽的積極性。
【關 鍵 詞】中等城市;小學英語教師;課堂教學能力
中圖分類號:G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843(2012)02-0080-03
2001年,教育部在其下發的“教育部關于積極推進小學開設英語課程的指導意見”文件中明確要求:2001年秋季開始,全國城市和縣城小學逐步開設英語課程;2002年秋季,各地鄉鎮小學逐步開設英語課程,小學開設英語課程一般始于三年級。至今,小學英語課程在河南已開設了10年,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如何,能否滿足新課標的要求呢?本文通過課堂觀察,調查研究河南省中等城市小學英語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為全面提高教師教學能力、深化課程改革提供科學依據。
一、調查方式、對象、內容及調查工具的制作
研究主要采用課堂觀察的形式,在我省3座具有代表意義的中等城市――較發達的新鄉市、中等發達的許昌市、欠發達的駐馬店市中選取12所小學,用隨機抽樣的方式,對12位教師各進行一節課(為時40分鐘)的課堂教學觀察,并在征求教師同意的情況下進行錄像。課堂觀察主要是通過了解教師的教學設計、教學過程安排、教師素質、課堂教學效果,探討我省中等城市小學英語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的現狀。[1]
二、調查結果
1. 教學設計的現狀分析。本研究中,教學設計的探討涉及了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資源、教學手段這幾個指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實施方向和預期達成的結果。調查結果表明,8.3%的課堂教學目標為“良好”,58.3%的課堂教學目標為“一般”,33.3%為“差”。除8.3%的“良好”外,課堂教學目標在“體現情感態度價值觀”上有待提高。在現實教學中,高達91.7%的課堂依然僅僅圍繞知識與技能展開,教師教學的目的停留在量化的知識和技能層面,漠視學生英語學習方法的指導、學習興趣的培養、正確價值觀的樹立,教師沒有深刻理解三維教學目標的內涵。
教學內容是依據教學目標及課程標準,有目的地選擇各種英語語言與活動為載體,以完成教學任務。調查結果表明,我省中等城市中41.7%的小學英語教師能很好地設計教學內容,突出教學重點、難點,教學注重聯系現實生活。但僅有16.7%的教師能有效“針對學生實際對教材內容進行整合”,這說明教師的教材整合能力尚需提升。長期以來,很多教師誤將教材內容等同于教學內容,就教材教教材,這種認識是片面的。教師要依據學生的現有知識水平、特點、興趣及學習需要等對教材內容進行增補、刪減和替換,教授內容投學生所好,供學生所需,才能有效培養小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和切實提高他們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只有33.3%的小學英語教師能有效開發和利用多種教學資源。66.7%的教師應該更多地關注如何努力開發,并合理利用教學資源,以提高教學效率,提升教學質量。
在“教學手段”這一項目上,25%的教師能恰當使用多種教學手段開展教學活動,有效利用各種教具,如實物、簡筆畫、圖片以及表情、動作、手勢等身體語言輔助教學。但調查中也發現,16.7%的學校雖配備了多媒體,但只有上公開課時才會啟用。平時日常教學中,多媒體形同虛設。據這些教師反應,日常教學不使用多媒體的原因有PPT課件制作難度大、課堂紀律難以維系、學生注意力難以集中等。
2. 教學過程的現狀分析。本研究中教學過程包括教學方式、教學環節、師生互動、課堂提問、教學評價、教學活動等。
針對“教學方式”的調查表明,這3個城市中幾乎所有的小學英語教師在教學中都能很好地做到以舊帶新、由淺入深,有效指導學生利用已有知識和已有能力學習和運用新語言。但僅有8.3%的教師“能指導學生形成合理的學習方式與方法”,可見在中等城市中教師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能力還有待提升。
就“教學環節”這一評價項目,33.3%的教師教學環節安排合理有序,教學效率較高;教師能有效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但還有66.7%的教師“通過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待提高。而且,所有教師都不能很好地“在真實環境的創設下和真實任務的引導下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說明教師設置真實情景教學的能力有待提高。教學中,教師只有積極創設各種情景,激發小學生的情感體驗、主動思維和自主學習能力,才能使孩子從死記硬背中解脫出來,使語言學習的過程轉變成快樂地運用語言的體驗過程。
“師生互動”這一項目中,高達91.7%的課堂上師生活動形式單一。師生互動有師問生答、師講生問、生講師評、生問生答等方式,而調查表明,我省中等城市中大部分小學英語教師在課堂上更多的是采用師問生答的機械互動,教師多以課堂的主宰者出現,并控制著學生的學習思路,課堂教學缺少生命活力。
“課堂提問”這一分項目中,高達91.7%的教師提問的問題中表面性提問占很大比重,課堂上場面貌似很熱鬧,實則很空洞。課堂觀察中,91.7%的老師課堂教學中設置了如下類似的教學活動:老師拿著一些動物的卡片,一張張高舉給學生看,問“What's your favourite animal?”要求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卡片中的動物。這類機械的課堂提問只會在孩子幼小的心靈里植入英語是枯燥的、不真實的陰影。數據表明,我省小學英語教師設計有效問題的能力亟待提高。91.7%的教師在教學中比較注重面向全體學生。
“教學評價”這一分項目中,25%的教師“能對學生的課堂學習活動做出有效、及時的評價和反饋”。沒有教師“采用形成性評價等合理方式評價任務的完成情況”。調查表明,我省中等城市的小學英語教師應更關注評價學生學習的過程,豐富教學評價方式和手段。只有16.7%的教師糾正學生錯誤的方法得當。教師不僅要正確對待學生學習過程中所犯的錯誤,還要講究糾錯的方法,不能因為一個小小的錯誤完全否定學生,以免打擊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可以委婉地指出學生是錯誤,如使用You nearly hit the point, but...; That's almost right, but who can give a better answer? I suggest that you can...等句式。
“教學活動”這一分項目中,25%的“教學活動富有個性,特色鮮明”,25%的“活動形式多樣,富有趣味性;學生參與度高;語言運用能力得到訓練;”33.3%“能有效解決教學重點和難點”,表明我省中等城市小學英語教師組織教學活動時應注意增強教學活動的個性、活動形式的多樣性、趣味性,突出重點、難點。
3. 教師素質的現狀分析。本研究中,教師素質是由教師的語言、板書基本功,教態和處理課堂生成性問題的能力綜合評定的。
只有8.3%的教師教學語言正確,語音語調規范。91.7%的教師發音系中式發音,且英語表達時沒有豐富的表情和肢體語言與之配合,沒有向學生傳授“英語是生活化和表情化”的信息,如像面無表情和面目猙獰時說出的“I love you”和深情款款的“I love you”表達的意義是大相徑庭的信息。高達91.7%的教師在英語課堂上以漢語為主組織教學。王薔認為,“如果在日常教學中經常采用母語組織教學,對學生學習外語有負面影響”。[1]83. 3%的教師“教態自然大方”,表明我省小學英語教師的教態是值得肯定的。91.7%的教師板書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如板書的小標題序號用漢語的“一”、“二”、“三”,板書中遺漏了本節課的主題,板書書寫速度慢等。
4. 教學效果的現狀分析。在本研究中,教學效果是由學生的參與度、學生思維、學習結果、是否面向學生全體、課堂生成問題的處理情況和教學任務完成情況幾個因素綜合評定的。
針對“學生參與”這一分項目,75%的課堂不同程度地存在學生過度活躍、課堂紀律一度失控、課堂前半時段學生注意力較集中,后半時段學生的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調查表明,教師的課堂掌控能力有待提高。針對“學生思維”這一分項目,66.7%的教師有效激發學生思維的能力有待提高。
針對“學習結果”這一分項目,33.3%的課堂上,不同學習程度和具有不同個性特點的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都有相應的收獲。值得注意的是,59.3%的課堂上,學生學習結果有待提高。
針對“課堂生成”這一指標,91.7%的教師處理課堂生成問題的能力有待提高。當課堂上出現了“節外生枝”,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不再按照課前預設進行時,大部分教師或不知所措、漠視不理,將其強行拉回到事先預設的軌道;或簡單處理,以“這個問題我們課下再討論”搪塞過去。這些方法雖能繞過生成問題,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但使課堂失去了活力,也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針對“任務完成”這一分項指標,91.7%的教師不重視情感態度教學目標;83.3%的教師“課堂教學時間分配合理,按時上下課”;8.3%的教師“課后作業的難度與分量適宜,具有一定的開放性”;58.3%的教師沒有布置課后作業;16.7%的教師布置的作業是背單詞、句型。數據表明,我省中等城市小學英語教師設計課后作業的能力有待提高。
三、提高我省小學英語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的建議
此次調查比較全面地反映了我省中等城市小學英語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的現狀。調查結果顯示,教師們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語言基本不扎實、對教學目標的認識模糊、教學對象了解不全面、師生互動形式單一、教學評價重結果輕過程且形式單一、情景教學流于形式、處理課堂生成性問題能力不高等問題。根據我省實際情況,對提高我省中等城市小學英語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提出以下幾條建議。
第一,加強培訓。“好的教學效果以好師資為前提”,[2]因此各地區的教育主管部門應該注重師資隊伍建設,加強培訓,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設立專門培訓機構,利用寒暑假及周末,對全體在崗教師進行英語專業知識、教育教學理論及教學能力培訓,并于培訓結束時,以考試的形式嚴格考核被培訓教師的培訓情況,將培訓落到實處。
第二,深化培訓。“外語教學必須慎重對待,對教師要求特別高,否則涂鴉的作用很難改正”。[3]因此,在加強師資隊伍培訓的同時,也應重視對教師綜合素質的考核。各地區的教育主管部門應統一組織,深化對當地小學英語教師的語言基本功(包含聽、說、讀、寫、譯)和教學基本技能的考核。考核采用口試、筆試相結合的形式,一切從嚴,考核不合格的教師統一接受培訓,直至考核合格方能上崗。
對于小學英語教學而言,“一個好的教師對一個小學生比對一個大學生更加重要。相反,一個不合格的小學英語教師不僅會給孩子們帶來難以糾正的口音,而且會使學生對學習英語最初的滿腔熱情化為烏有,甚至對今后的英語學習產生反感情緒和對抗心理。”[2]由此可見,小學教師的口語能力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口語水平及以后英語的持續性學習。因此,考核教師時尤其要注重考核教師的口語水平。
第三,師范生大學畢業后,必須通過包括筆試、口試、翻譯的資格考試,才能成為英語教師。拿到證書后,還要經過三個月的實習期。其間聽老教師上課,接受培訓。實習期結束合格,才能成為正式教師。[4]
第四,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定期舉辦各類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研討會、各級別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技能大賽及優質示范課觀摩活動,活動后要求教師寫出心得體會。
第五,校方制定并貫徹實施教師互聽課制度;開展教師自評、互評的課堂教學評價模式;實施教師之間的幫扶制度,共同探討、合作備課,以達到相互學習、共同進步的目的。
注 釋:
[1]課堂觀察評價標準主要依據雷云萍(2009)《小學英語新授課有效教學評價參考標準》和《小學英語復習課有效教學評價參考標準》,經黃怡俐教授、張艷玲副教授結合我省中等城市的實際情況修改制定而成。
參考文獻
[1]王薔.國際小學外語教學研究及啟示[J].課程教材教法,2005,(1):86-90.
[2]董燕萍.從廣東省小學英語教育現狀看“外語要從小學起”的問題[J].現代外語,2003,(1):39-47.
到了反思對教學的情誼。
【關鍵詞】 小學英語 教學能力 教學反思
有兩個美國科學家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他們在兩個玻璃瓶里各裝進5只蒼蠅和5只蜜蜂。然后將玻璃瓶的底部對著有亮光的一方,而將開口朝向暗的一方,過了幾個小時之后,科學家發現,5只蒼蠅全都在玻璃瓶后端找到了出路,爬了出來,而那5只蜜蜂則全部撞死了。蜜蜂為什么找不到出口?觀察發現它們一味地朝光源飛,被撞后不長教訓。而蒼蠅為什么找到了出口呢?它們在被撞后知道回頭,知道另外想辦法,甚至不惜向后看。故事中所說的"蒼蠅和蜜蜂"的意思無疑就是"學會反思",即要經常并善于反思自己走過的路、說過的話、做過的事,能夠揚長避短,不斷調整自己,從而使自己前方的路走得更好。同理,教學,也需要教師不時的反思;新課程教學,更需要教師的教學反思。有位教育名家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的教案不可能成為名師,如果寫三年教育反思則能成為教育行家。教學反思對英語教師的成長很重要,實際上,我們英語教師往往做的很多,思得少。好像一匹馬兒只管往前面趕,卻不曾停下來回頭望望已經走過的路,了望一下今后還要走的路。只有常常反思,才能避免走彎路、走小路,并通過及時總結經驗、改進不足,逐步成為一名具有英語教學思想、教學理想和教學風格的英語教師。那么,我們可以從哪些方面對我們的教學進行反思呢?下面,我談幾點看法。
1.反思細節處
有人說:細節是縮小的環節,環節是放大了的細節。也有人說:一個個細節好比是一串項鏈的一個個珠子。而我則認為細節是眼睛和耳朵的盲區,是心靈的所向。作為教師,經過專業的培訓和實踐的體驗,已能很清楚地適應我們的教學。比如說如何上課,如何評課,如何輔導學生等等,這些都是教師的必備,但當一輪又一輪的教學過后,我們會發現自己進入了一個瓶頸狀態。哪個年級,哪個單元都是大同小異,已沒有什么可創新之處。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狀態呢?是因為老師沒有用心去思考,沒有發現教學中的細節。比如說三年級的英語教學,因為年齡的特點,學生的有效注意時間比較短。如何保持學生的注意,就需要教師運用形象化的教學手段。為此,很多教師很是犯難:每節課都要準備這么多的實物、教具,真是夠嗆,而且講了很多遍,學生還是不能掌握。其實,我們教師完全可以好好用心鉆研我們的教材,利用好我們的教材。
有位教師就很用心地發現了這樣一個細節:三年級書上的A部分都是一只小貓在做認真聽的姿勢,說明這是要學習的新句型。B部分都是一只小鳥帶著眼鏡在認真看書,說明要學習新單詞了。C部分則是一只老虎看好了書在說著什么,那就是要看圖說話了。D部分出來了一只小猴子,摸著頭在想著什么,那就是要動動腦筋想一想、做一做了。再看一下每個單元的課題,都是一只小老虎,可是每一個單元的姿勢都不一樣,那就是說明姿勢一換就是一個新的單元了。假設一下,三年級的學生剛開始接觸英語,26個字母都不太熟悉,我們教師如果整天和他們說Unit 1就是第一單元,Look and say 就是看圖說話,那要說多少遍呢?效果又如何呢?
2.反思不成功處
失敗是成功之母。然而,如果不反思,那么永遠都不可能成功。我曾經在教5A第八單元中的“have/has”這一語法點時,我曾一再地告訴我的學生:當主語是三單的時候就用has,其余的都用have。 課上學生都能用he /she,或是人的名字進行完美地操練。但很遺憾,課后練習的結果卻是全班沒有一個同學能做全對。我問同行,她們也都是這樣教給學生這個定律。那為何這樣的結果呢?我認真翻閱了學生的練習卷,終于在細致分析后找到了答案。原來學生都明白他人的名字和he/she是屬于三單,而比如像"my sister"、 "Jim's friends"等等就弄不清楚了。原因就在于:我沒有從學生的角度來思考問題,更沒有蹲下來看到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就盲目地進行了教學,結果使然。有這樣的經歷后,我上課前的備課總要想很多方面的問題,經過一再反復地推敲后,才進入課堂。 轉反思,使我在充分備課的時候給自己留一點空間;反思,使我在教學過程中多了一份踏實;反思,使我在預設的基礎上關注學生更有效地學習。
3.反思有爭議處
單詞教學,注重語音的滲透,旨在讓學生能根據音標自學單詞。句型教學,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感受運用語言的真實性。特別是單詞和句型結合的B、C版塊教學,已經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和模式。從學生考試成績來看,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還是比較扎實的。但從初中教師那里反饋的情況來看,發覺學生只會死記硬背,卻不會自主地學習。這是什么原因呢?大多數老師也在反思。發現原因在于,小學老師總是引導的太多,從單詞到句型,再到語篇,層層遞進。學生不要多加思考,只要跟著老師的步驟走就能掌握。所以學生一旦離開了老師一路地攙扶,便不知所向了。于是我們開始尋找課文,從課文中的話題入手,讓學生按自己的需求去理解課文的情境,從中獲得知識、技能、情感等等。
4.反思有問題處
小學英語教師個人教學工作總結范文一 又過了一個學期,時間過得非常得快。仿佛這一整個學期,都在忙忙碌碌中度過。回顧這個學期以來,我在教學上所做的工作,我從教學和科研兩方面進行總結。教學這一個學期的課堂教學,我更側重于學生知識點的落實,盡量把每節課重難點解決好。并及時登記好學生哪里學得不完善的地方,以便在復習時集中突破。這個學期,幾乎每堂課我都給學生聽寫,首先把好學生的單詞關,學生寫不出來的,多聽幾次,多重復,多側重,多督促單詞的情況生在這一塊確實相對于上個學期有了進步。在小學階段,單詞還是學生的重點,所以對于單詞的識記應當首先放在首位。然后,對于課文的背誦,我也重視起來,原以為學生能讀就好,不一定要背誦課文,背了反而加重學生的負擔。然而,如果不要求學生背課文的話,學生就會養成一種惰性,不會嚴格要求自己,他們會認為過得去就行了。相反,對課文進行背誦,是對學生記憶的一種強化,學生從不會背到會背課文的這一過程,就已經不斷地在強化記憶,不斷地加深印象和理解。因此,背課文是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一個途徑。另外,本學期,我采用了獎勵的方法,將學生的抄寫作業、聽寫、單詞課文的背誦、課堂表現等分類評比,并根據學生的基礎將他們分為三個層次,每周對他們進行英語之星的評比和獎勵,以此鼓勵學生學習英語,愛好英語。從效果上來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真正比上學期有了很大的進步,學習的態度也越來越好。這個學期,我也加強了培優補差工作,尖子生除了立足于課本之外,我還輔導她們參加校內外各種各樣的比賽,以提高她們的英語綜合能力。對于中下生,我盡量進行一對一的輔導。因為我發現,如果把中下生集中在一起教,總有那么些個學生不愿聽。一對一的話,學生感受到了老師對他們的關注和重視,于是自己也重視起來。而且我在輔導他們的時候總是讓自己有耐心起來,因為要是連我都沒有耐心的話,學生又怎么會好好聽呢?
在教學工作之余,我還參加教學科研,堅持參加區和科組的英語教研活動,并參加xx部落的網絡教研活動。另外,我還申報了小課題。雖然到最后,并沒有通過,但是這個過程中,我有嘗試過。有失敗就會有成功。明年我還要再來。
在教科研方面我認為自己還有以下幾方面做得不夠。
第一、對于教材還吃得不夠透。我認為可以從文本再構這一理念出發,進行文本和資源的整合。盡量把知識點做到深入淺出。
第二、對學法缺乏有效的指導。比如學生在平時幾次考試中,聽力和寫作丟分比較嚴重,雖然也給了學生一些做題的方法,但中下生在這方面還是有所欠缺。
小學英語教師個人教學工作總結范文二 本學期是我擔任小學五年級英語教學工作。在本學期的教學中,我深深地感到教小學英語之難之累。正因為如此,我嚴格遵從教學的五個環節,課前認真備課,做到既備教材,又備學生,因材施教,努力實施課堂改革,積極探索小學英語快樂課堂,小學階段英語教學的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使他們樹立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同時培養學生一定的語感和良好的語音、語調基礎,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怎樣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興趣是搞好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要一環。下面結合本學期教學實踐總結一下教學情況如下:
一、認真備課、面向全體授課
在教學中,認真備課,認真閱讀各種教科參考書,認真編寫好教案制定好教學計劃,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向其他教師取得的經驗,不斷地加以改善修改;在傳授學生知識時,不厭其煩,耐心教導學生,還耐心地輔導學生復習遺漏知識;在傳授學生知識的同時,并對他們進行思想教育,教育優生幫助后進生。
二、在課堂教學中
第一、在課堂上,認真授課,運用實物教具、簡筆畫,情景教學、手勢語言等方法來啟發、教育學生。教學生做游戲、唱英語歌等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注重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有疑難和不懂讀的地方,我總是不厭其煩地講解、分析、帶讀,力爭讓他們學了就懂,懂了會用。
第二、在批改作業方面。學生的作業總是按時及時地批改,并詳細地做好批注,對普遍性錯誤,在全班重復講解、分析。針對個別學生的作業還采取面批方法,一一地分析講解、幫助學生解決疑難習題,提高了教學質量。
第三、在聽力方面。為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常讓學生聽英語歌曲及英語會話的錄音磁帶,還讓學生表演對話,背書。
三、自身的學習
鑒于自己在小學英語教學方面沒有經驗,我抓緊一切機會向其他老師學習,用心收集有助于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各種游戲、活動。同時多聽錄音磁帶,讓自己的語音和語調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