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12 03:31:34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英語時態總結,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關鍵詞:大學城空間 綜合英語微課設計
一、高校綜合英語網絡教學現狀院
1.沒有改變傳統教學模式
雖然基于在全國大學英語課程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的普遍推廣,教育部啟動的“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的實施,“新世紀網絡課程”,“中國大學視頻公開課”的舉措大大促進了數字校園,網絡教學平臺,數字化教學資源庫與現有的網絡課程資源建設,但絕大多數是傳統課堂教學的記錄和回放。
盡管教師利用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往往只重形式,輕內容,還停留在老師說,學生聽,語言教學,而不是能力培養。此外,由于教學模式的影響,長期以來一直是“以教師為中心”,自主學習能力差,大部分的學生,對自我規劃、自我管理能力缺乏,不會就網絡教學內容的安排自己的學習,不知道什么時候學,學什么,如何學習,直接導致學習效率低和學習差。。
2. 教師對學生網絡學習監督不到位
在網絡環境下學生進行完全自主性的學習,網絡測試的時間、進度也由學生自己掌控。教師往往誤以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就不需要監管,因此,只在開學或期末時登陸網絡教學平臺,收集單元測試成績,平時則對學生的網絡學習進度及情況不聞不問。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同樣得不到及時的幫助和指導。對學生上網學習的情況缺少必要的檢查與管理,對學習成效沒有評估,學生學習看不到效果,缺乏學習動力,最后導致學生對網絡學習的態度日趨漠然,直到反感、抵觸。
二、基于世界大學城的綜合英語微課設計
1.背景介紹
世界大學城是一個虛擬的城市,是Web2.0,使用SNS,博客,RSS,WIKI,等為核心,基于六度分離理論,XML,Ajax等理論和技術設計,互動的網絡遠程教育的核心,遠程學習的聚集,一個視頻共享,視頻廣播,社會各界朋友,電子互動教室,在線學習,在線考試,即時通訊,博客,播客,博客和其他功能的虛擬和真實的大學社區平臺。同時,它是高質量的數字資源建設為載體,作為課程的主要形式,輔以物質資源共享庫。世界大學城網絡平臺,是基于“云計算”服務、覆蓋各類學校、以個人空間為基礎的實名制、開放的網絡學習互動交流平臺。它既是教師的教學窗口,又是學生的學習天地。
這種世界大學城的空間平臺給微課的實施提供了很好的條件。任課教師可以在網絡課堂上傳微課程及其配套資源,學生可以下載或在線學習微課程。同時,借助網絡課堂,任課教師和學生進行在線交流,可以通過網絡課堂欄目下的作業系統進行在線練習和在線測試,從而對學生的學習進度、掌握情況進行監測,并實現師生間的良性互動。
2.微課教學模式設計
(1) 課前自主學習。為了支持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的互動教學,課前,根據教學目標教師,根據各單元的聽力,口語,閱讀和寫作任務,使用思維導圖,對教學內容完整的微類地圖,然后分別記錄到相應的幾個片段教學視頻微類地圖的每個點,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完成了他們的新知識。例如,在寫作任務的情況。課前老師,完成了兩個三視頻寫記錄,這些視頻到空中課堂,學生可以下載或在線觀看。同時,為了配合視頻資源,我們寫的教學設計,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學習的視頻內容,和自我測試。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校園網的網絡課堂欄目,相互討論學習內容,交流學習的經驗與啟示。當然也可以把學習中遇到的難點問題,實時交互,完成自己對寫作的知識建構。
(2)課上合作學習。因此,微課程教學,我們鼓勵學生提前學習視頻材料,為了實現個性化教學與自主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以建構主義理論為基礎,在某些情況下,獲得的知識,通過與外部交流和內部協商實現。在學習的過程中,積極的,熱烈的討論,教師不再是單一的信息傳輸者,而是學生學習知識過程中的引領者與指導者,完成了從單向到雙向的信息輸出的意義建構的轉變,課堂氣氛的改善,學生的學習效果明顯提高。
關鍵詞:綜采切眼;大斷面掘進;一次成巷;效益分析
中圖分類號TD263.5+3 文獻標識碼:A
1 概況
隨著礦井產量和機械化程度的不斷提高,要求的巷道斷面也越來越大,成巷速度越來越快。傳統的切眼施工工藝是采用兩次掘進成巷,先以寬度3.5~4.0m的巷道掘進,貫通后,將機組退出、皮帶運輸機拆除,再進行擴幫至設計斷面。上述施工方式由于施工環節影響導致施工巷道掘進速度慢,機械扒裝困難且存在錨桿及其他支護材料浪費現象,同時對頂板造成二次破壞,頂板管理困難,容易出現應力集中的顯現。
同煤集團宏泰公司王村礦建項目部成功試驗應用了切眼臺階式一次成巷施工工藝,實現了大斷面切眼的快速掘進, 運用EBZ260型綜掘機,采用錨網索、W鋼帶聯合支護設計及兩次交替掘進、一次成巷的施工工藝,成功地解決了寬7.0m大斷面綜采工作面切眼支護困難、掘進效率低的問題。經應用提高了單進,縮短了工期,節省了支護材料費用,同時提高了綜掘機使用率。創造了日進達8m的好成績,為王村煤業公司施工切眼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同煤集團王村煤業公司開采的石炭系山西組4#煤層,該煤層平均厚度為2.8m,巷道沿煤層頂板掘進, 煤層結構簡單。老頂為粗粒砂巖,直接頂為砂質泥巖,直接底為砂質泥巖,老底為粗粒砂巖。
2切眼支護設計及技術要求
8128工作面切眼長220m,根據煤層頂底板特征,巷道斷面設計為矩形,掘寬×高=7.0m×3.2m。頂板支護采用W型鋼帶 、錨桿、錨索、菱形金屬網,以及組合錨索交叉式聯合支護,幫部采用錨桿、菱形金屬網支護,設計支護主要參數如下。
2.1頂板錨桿
采用φ22×2400mm左旋無縱筋螺紋鋼,間距×排距=900×1000mm,呈矩形布置; 錨固力≮125kN(12.8t),預緊力≮70kN(7.1t);錨桿必須用力矩扳手緊固,預緊力≮200N?m。
2.2錨索
采用Φ17.8×6300mm鋼絞線,錨索及組合錨索采用交叉式支護,組合錨索錨固端必須向所在孔位方向傾斜15°,錨固力≮250kN(25.5t),預緊力≮100kN(10.2t)。
2.3幫部錨桿
采用左螺旋無縱筋螺紋鋼錨桿、金屬網、鐵托板護幫。規格均為φ18×1800mm,間距×排距=1000mm×1000mm,呈矩形布置;錨固力≮85kN/架(8.7t),預緊力≮50kN/架(5.1t),預緊力達到150N?m。
2.4樹脂錨固劑
頂板錨桿每孔放1個CK2330+2個M2330;錨索每孔放2個CK2360+1個M2330;兩幫錨桿每孔放1個CK2330+1個M2330。
2.5鐵托盤規格
頂板錨桿托盤:150mm×150mm×10mm,中孔徑為Φ25;錨索托盤:300mm×300mm×16mm;3孔組合錨索托盤:500mm×500mm×12mm;幫錨桿托盤:150mm×150m×10mm加450mm×220mm×3mm短鋼帶;中孔徑Φ22,且與桿體配套使用。
2.6切眼頂板支護方式(圖1)
圖1 切眼頂板支護平面示意圖
3施工方法
3.1施工設備
掘進采用EBZ-260型掘進機,運輸采用SSJ-800型膠帶輸送機。
3.2作業方式
作業分大早班、大夜班、檢修班。
3.3打眼機具
風煤鉆、風動錨桿(錨索)鉆機。
3.4切眼開口施工方案
切眼開口時,在皮帶尾部沿皮帶方向在頂板固定一根20m長鋼絲繩,鋼絲繩兩端用繩卡固定在鋼角線上,并利用5t滑輪將掘進機二運懸掛于鋼絲繩上,作為二運臨時轉彎跑道,掘進機轉彎時,二運落煤點便于落在皮帶上。切眼掘進深度超過30m時,將二運縮短至三節(頭、尾及過度段),并安裝簡易皮帶頭及跑道,切眼掘進時,按照實際需用加二運及跑道,直至貫通。
3.5掘進施工方案
切眼掘進時,先將斷面分割為兩部分施工,先將左部5m寬斷面掘出,按每截割循環2m,并支護到位后(包括左幫錨桿),掘進2個循環(共計4m),后退掘進機掘進右部2m寬斷面,按每截割循環2m,并支護到位后(包括右幫錨桿),掘進2個循環(共計4m),此截割循環施工作為一個全斷面掘進循環。以此類推,相互交替截割成巷。既提高了支護安全系數,又提高了掘進效率,大大增加了掘進期間對頂板管理的安全系數,確保了安全生產。
4 技術經濟效益
[關鍵詞] 隆墾 速效液態硅肥 玉米 效果
[中圖分類號] S5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3)04-0113-01
葉面肥具有提高玉米籽粒率、百粒重、減少禿尖而達到增產及促進早熟、降低成本、增加經濟效益、抗病蟲、抗倒伏[1]。為尋求一種具有肥效優勢明顯的葉面肥,2012年我們進行了隆墾速效液態硅肥(速效高硅葉面肥)在玉米作物上的試驗,驗證其在玉米作物上增產、提質、降本、增收的應用效果及對玉米抗病蟲、抗倒伏的作用,為生產上大面積推廣使用提供依據。
一、試驗材料與方法
1.試驗作物與品種
玉米, 德美亞3號
2.供試材料與來源
隆墾速效液態硅肥:由牡丹江農墾隆墾生物微肥有限公司生產。
磷酸二氫鉀:生產中常規葉面肥。
3.試驗基本情況
試驗安排在友誼農場研發中心試驗地。土壤類型為草甸黑土,地勢平坦,肥力中等,前茬大豆。秋翻秋起壟。5月11日機械播種,畝施尿素13.33kg、二銨10kg、氯化鉀3.33 kg。6月29日采用人工噴霧器進行第一次葉面噴霧處理,7月12日進行第二次葉面噴霧處理,7月27日進行第三次葉面噴霧處理。
4.試驗處理與方法
4.1常規施肥加800ml/畝液態硅肥分2次葉面噴施。
第一次:拔節初期(8葉-9葉),400ml/畝。
第二次:抽雄前3-5天(大喇叭孔期),400ml/畝。
4.2常規施肥加1.2L/畝液態硅肥分3次葉面噴施。
第一次:拔節初期(8葉-9葉),400ml/畝。
第二次:第一次噴施后10-15天,400ml/畝。
第三次:抽雄前3-5天(大喇叭孔期),400ml/畝。
4.3常規施肥加磷酸二氫鉀葉面噴施。
4.4常規施肥加清水(空白對照)。
試驗設計:試驗采用大區條田對比,不設重復。每處理面積140m2(70cm行距×4壟×50m長)。其它措施同大田常規生產。
5.調查方法與時間
觀測各處理生育時期。噴前噴后觀察各處理生育性狀,如株高、葉色、葉型等是否有別。調查作物生育期病害發生情況和發生程度。成熟收獲前在前期標記好的地段內各處理收獲株數相接近點,調查每平方米株數、每平方米穗數,并隨機選取有代表性的植株10株考種,調查禿尖長、穗長、行數、行粒數、百粒重。每處理取有代表性的3點,每點取10m2進行實脫,實測產量并折成公頃產量。
二、試驗結果與分析
1.產品物理性狀表現
隆墾速效液態硅肥放入冷水中迅速溶合,并且無沉淀物產生。
2.對玉米生育進程的影響
由表1看出,在玉米生育期方面,噴施液態硅肥與磷酸二氫鉀(參照)、清水(空白對照)有顯著差異。尤其在2012年出苗晚,有效積溫不足的情況下能夠促進玉米生育期3-4天。
3.玉米生育性狀表現
調查結果表明,各處理株高表現基本一致。各處理隨著用量的增加,植株表現葉色濃綠、葉片肥厚,葉片隨使用量增加而趨于收斂、角度平均,表現挺、直。該試驗品種抗倒伏、抗病能力強,未發生倒伏及病害,今年為粘蟲大發生年,于7月5日噴施了殺蟲劑進行預防。無法觀測隆墾速效液態硅肥在玉米抗倒伏及病蟲害上是否增加抗性。
4.對玉米產量的影響
由表2可以看出,噴施隆墾速效液態硅肥具有明顯的增產效果。在相同條件下,隨著隆墾速效液態硅肥使用量的增加,玉米的穗長、最大行數、粒數、百粒重逐漸增加,禿尖減少,玉米產量也隨著速效液態硅肥使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同時優于參照磷酸二氫鉀。
三、小結與討論
1.隆墾速效液態硅肥具有溶合性好、溶合速度快,能快速并迅速完全地溶合到水中、物理性狀好的有限,優于磷酸二氫鉀,更容易在日常生產中使用。
2.隆墾速效液態硅肥在我試驗區玉米作物上葉面噴施,有促進玉米生殖生長的功效,能夠提高籽粒率、增加粒重,促進早熟,提高玉米產量,有一定的推廣價值。
3.為能更好地驗證隆墾速效液態硅肥在玉米上的應用效果,還有待于進一步進行噴施量、不同時期、與其它常用葉面肥共同試驗等相關試驗,以驗證其對玉米的產量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 李杰,王志遠,陳皆輝. 噴施葉面肥對玉米生長速度及產量的影響[J]. 內蒙古農業科技. 2011(01) .
一、對幾種英語時態用法的介紹
(1)動詞過去時的用法。英語動詞過去時在書面用語中表示過去時間發生的情況,但在實際應用中,過去時態與自然時間的意義并不相同。過去時不僅表示過去,還可以用來表示現在或將來的發生的事情,而且同有些語氣詞表達各種主觀的猜測、意愿等意思相同。英語過去時主要可以用于以下三種情況中:首先用在時態后移中,即過去時表達現在的概念時主要用在轉述動詞過去時常使所屬從句的動詞的間接引語中,如A:Did you say you had no money?其次表達現在時間,即說話人現在詢問聽話人曾經做過某事的感想,但并不是表達過去發生的,這種情況下的動詞多是為了表示人物的心理狀況,如Did you want to watch this movie now?最后表達假設性過去時,即現在或將來時間某件事不可能發生時,為表示與說話人所期待的相反在某些從句使用中,如I wish I had some flowers of my own!以上除了第一種用法屬于常規用法外,后面兩種都不符合語言使用邏輯。
(2)動詞的一般將來時。英語中一般將來時的最基本的用法是來表示單純的即將發生的事情,一般用will/shall+動詞原形表示將來,如I think she will believe you.但除了這種基本的表示方法外,常見的有用be going to+動詞原形,如it’s going to rain,這種主要表示意愿,通常be going to后接動詞go和come時,通常直接改用其進行時態。Be to+動詞原形也可以用來表示將來,主要是為表達說話人在計劃中即將發生的動作。Be about to+動詞原形也表示將發生的,但此種用法與其它不同之處在于它不與具體的時間狀語連用,而且在美國英語中還有打算之意,學生在用此種表達方法表將來時切勿用在具體時間句中。另外be about to+動詞原形,be+現在分詞,用一般現在時表示將來時分有按時間表將要發生某事,按計劃要發生的事,按規定預計要發生的事。如She is leaving, Tomorrow is Tuesday.
(3)動詞的現在完成時態。現在完成時表與現在有聯系,但在之前已發生或完成的動作與狀態,也可以用在表示持續到現在的動作與狀態,一般用have(has)+過去分詞表示。現在完成時與其它時態不同之處在于強調過去發生的事情對現在的影響,通常與模糊的時間狀語連用,如She has finished her work now.它另外一種意思還可以表示持續到現今的動作。現在完成時可以用在特定的語句中,如It is the first/second time….That,This is the…That從句中。
二、如何有效進行英語時態教學
(1)有效引導時態教學。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采用與中文對比的形式,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用中文如何表述同樣的一件事情,出現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狀況,并要求學生認真觀察這些語句的特點,以及這些語句的不同之處。此時,教師可先讓個別學生舉例,然后師生共同總結。例如:這個月我每天看書。上個月我每天看書。現在我正在看書。上午9:00我正在看書……學生思考后不難發現,中文句子主要是通過增加時間和程度副詞來反映某種變化,以表示動作的狀態。此時教師再啟發學生思考,如何用英語表達在不同時間、狀況下做同樣一件事的,并引導學生將中文譯成英文,注明每個句子的時態,再分別加以比較。通過觀察比較,學生不難發現,英語句子不僅時間變化了,而且動詞的形式也變了。為了讓學生更加深刻而有效地理解英語的時態一般是通過動詞來體現的,教師可以把翻譯成英語的幾個句子中的時間去掉,并向學生強調,在英語句子中,可以通過動詞形式來判斷事情發生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狀況,判斷出它們各自的時態,從而讓學生對英語時態有一個真正的感悟和領會。
(2)靈活開展時態教學。如當教學現在完成時和過去時態的區別時,教師可以舉出這樣的一些例子:I can’t enter my office now. Because I have lost my key. 并啟發引導學生認真領會:若用了I lost my key, 就是只表示過去發生了某件事情,和現在是沒有聯系的。又如,對于學生常寫錯的句子:“He has died for ten years.”教師可以在黑板上由上而下畫出一個長長的箭頭,邊畫邊告訴學生,現在完成時可以用來描述一個從過去一直持續到現在的動作,箭頭上每一個點都是句中那個動作的進行,當學生知道他們所寫的這個句子表示die這個短暫性動作持續了十年之久時,都會情不自禁地哈哈大笑起來。此時,教師應立即告訴學生,只有be dead這個狀態才可能持續。然后讓學生一起來判斷一下哪些詞是延續性動詞,哪些詞是非延續性動詞,相應地在完成時態中它們又該換成哪一個詞或詞組。最后教師再舉一些類似的例子,這樣學生通過反復的訓練,對這一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學生的英語素質自然會得到有效的提高。
(3)“善于歸納”時態教學。一般來說,在教學過去進行時態時,教師要啟發并引導學生利用已學過的現在進行時態,來歸納總結出新的時態含義和新的時態的名稱。比如,教師首先把“Tom is reading Chinese now.”這句話寫在黑板上,并問學生這句話是什么時態?學生會回答是現在進行時態。當我們用at 5 yesterday morning替換這句話中的時間狀語now后,這句話的謂語就要改成 was reading,即變成過去進行時態了。緊接著教師出一組有關過去進行時態的口語和筆試題,讓學生進行訓練鞏固,再要求學生歸納總結其概念定義和結構形式。這樣的教學,學生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主動分析與歸納,得出的結論比教師直接教給學生深刻得多。同時這樣做還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使學生不僅樂學而且會學。
三、英語時態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1)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習過程中,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許多學生不愿學英語,關鍵是他們對英語沒有興趣。因此,作為英語教師,首先應該根據教學目的和要求,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注意時態結構和時間的關系。每一個時態都有它各自的結構,這些基本結構就像數學中的公式一樣,每一個部分都是不可缺少的。因此教師應該讓學生像記數學公式一樣把它們牢牢記住。但英語時態的謂語部分又是變化的,都和時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時態就是用動詞形式表示不同時間、不同方式所發生的動作或存在的狀態。在教學中,教師應用時間軸法來清楚地表述出時態與時間的關系,通過比較,讓學生清楚不同時態所表示的動作或存在的狀態。
在英語語法教學中,我們發現雖然教師投入了很大力氣,學生投入了很大精力,最終的收效卻多不盡人意,尤其是對于英語語法中的重難點之——時態學習。那么如何突破英語時態的教學難點呢?在教學方法上,打破以往一貫按照課本按部就班進行教授的做法,對該語法知識的學習采取總--分--總的方式。一般英語教材中的時態講解往往分散在幾個單元課中,并且有其他的語法點穿插期間。以往在教學實施中,教師傳統的做法是:對英語語法時態的教學,教師完全按照教材的順序安排進行備課。這樣,對英語時態的學習缺乏連貫性和系統性。通過教學實踐,我發現采用總--分--總的方式來進行講授,這樣學生在學習中既能對時態具有總體的認識,又能對各種時態進行較好的具體掌握。首先,在英語時態的教授過程中,“總”的教學目標是應先讓學生明白。1)英語的時態是怎么回事;2)在學習過程中應注意什么;3)如何學好英語時態。采用啟發式、引導式的教學方法。要讓學生們切實認識到學好時態在英語學習中的重要性,并掌握學習英語時態的方法。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采用與漢語對比的形式,引導學們積極思考:當你做的是同一件事,發生在不同時段,不同狀況下該如何說;然后觀察這些語句的特點,重點要看這些語句的不同之處。先讓學生舉例,之后教師總結。
現以“我寫作業”為例舉例說明:1)這周我每天寫作業。2)上周我每天寫作業。3)現在我正在寫作業。4)上午11:00我正在寫作業。......不難發現漢語句子主要通過增加時間副詞、程度副詞來反映某種變化,以表示動作的狀態。這些學生憑借所具備的語文知識就能很輕松地梳理出來。那么英語是如何表達在不同時間狀況下做同樣一件事呢?把每個句子翻譯成英語寫在黑板上并注明每個句子的時態分別進行比較:1)Iwritemyhomeworkeverydayinthisweek.2)Iwrotemyhomeworkeverydaylastweek.3)Iamwritingmyhomeworknow.4)Iwaswritingmyhomeworkat11:00inthemorning....通過觀察,學生們會很快指出英語句子與漢語句子明顯不同之處是:英語句子不只是時間變化,動詞的形式也變了。為讓學生們深刻認識到英語的時態主要通過動詞來體現(認識時態的關鍵),我把翻譯成英語的幾個句子中的時間去掉。并對學生強調,在英語句子中,我們仍可以通過動詞形式來判斷事情發生在不同時段,不同的狀況,判斷出他們各自的時態。再去與剛才的幾個漢語句子相比較,若去掉時間,學生們可明顯發現英語句子與漢語句子的區別所在,從而很輕松地領悟到英語時態的涵義。
認識理解了時態之后,在去掌握時態的用法,學生學習起來會感到輕松得多,經過教師的點播、指導,突破掌握相關各知識點后,時態的運用問題便會迎刃而解。例如,既然動詞在時態中充當著重要角色,學習掌握好動詞便成了關鍵所在,尤其是動詞幾種形式的變化:謂語動詞的第三人稱單數形式、過去式、過去分詞和現在分詞形式等;學生理解了這點,自然明白了記準記清知識點的必要性,便會積極主動去完成。學生對時態有個大致的了解之后,將為下一步各種時態具體知識點的學習打下基礎。其次,在“分”的教授環節發揮學生能動性,啟發學生發現問題,引導學生去解決問題,幫助他們吃透教材。在此環節上,教師要指導好學生認真做好預習。解決問題的關鍵在于:首先明確每種時態的用法,其次掌握其結構即謂語動詞部分,以及其他相關知識點。該環節的學習方法是理解加記憶,并通過相應的練習鞏固掌握。此環節設法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很重要,可以說是學生能否掌握好該知識點的重要環節。實踐證明采用小組討論的形式開展進行效果較好。
討論過后,讓各小組代表上臺講,主要內容包括:1)對該知識點的認識;2)總結小組成員提出的疑難點。最后教師解決疑難,講評并對知識點進行總結。最后,再一次在“總”的環節上,對各種時態進行串講復習,通過對知識點的比較來進一步的鞏固,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提高所學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建議將此環節設置成專門的一堂英語時態復習課,根據學生基礎情況,機動一節課。復習課上,教師要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對教學活動開展的參與意識。要把它既上成一次復習課,同時也上成一次對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的檢查課。通常情況下,一個班的學生以縱排八小組安排座位,這剛好有助于復習時態:一般現在時、一般過去時,現在進行時、過去進行時;一般將來時,過去將來時;現在完成時、過去完成時。第一步是復習理論知識。先分配給各組一種時態,然后分別讓小組長到講臺前講時態的用法,并把其句型結構寫在黑板上。其小組成員們可以紛紛上講臺對本組長的講解進行補充,進一步完善。各小組均完成任務后,教師講評并選出表現較好的前三個小組并登記在教案本上,學期末考評時,在平時分上將給予獎勵。
第二步是實踐練習。先分給各小組一種時態,要求全體學員造句必須要運用分給本小組的時態來完成并寫在課堂練習本上。同時教師隨機抽查某一排學生(囊括了八種時態)到講臺前將其答案寫在黑板上,先是各小組檢查被抽上的本組成員寫的,對錯處用彩色粉筆更正,然后再看其他組,最后教師講評,當場指出錯誤所在,強調應注意的地方。在第一輪中八個句子完全做對的幾乎沒有,所以至少要再進行兩輪練習,在每輪練習中,各小組分的時態種類須進行調整。若時間容許可多進行幾輪效果會更好,這樣能多給學生當眾練并及時發現自己對時態的掌握上所存在問題的機會。越往后,出錯幾率明顯減少。這堂復習課不僅幫助學生們發現了很多他們不曾注意但卻很重要的問題,而且增強了他們對該知識點的實際運用能力。在這種教學方式中,尤其后期階段,教師無需講得很多,只要能深入淺出,抓住問題關鍵,引導學生進行突破即可。大多數情況下,學生成了課堂中心,然而比起以往教師總擔心學生掌握不好而大講特講的教學效果來看,學生對知識理解把握得更準確了,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增強,做題的準確率也明顯提高。備好學生,備好教材,因材施教,在教學中積極探索,及時總結,不斷摸索出一套更適合所教學生層次的教學方案是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保證。
關鍵詞:初中英語;常見時態;教學;應用
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時態教學是最為重要的教學內容之一,其對學生能否學好英語有著極大的影響。在初中英語時態教學過程中,比較常見的英語時態主要有八種,即一般現在時、一般過去時、現在完成時、過去將來時、過去完成時、現在進行時、一般將來時和過去進行時。盡管初中英語教師已經詳細地進行了講解,但是學習這些時態還是有一定的難度,因此英語教師應該對自己的教學方法進行完善,以便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些時態的應用,為學生的成才奠定基礎。
一、初中英語常見時態的教學方法
(1)利用情境教學方法進行英語時態教學。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以聯系實際生活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育,因為語言的產生都是為了滿足現實生活的需求,而且不同環境下所要使用的語言也是不同的,相同的語言在不同的語境下所表現出來的意思也會有很大的差異,英語也是一樣。因此,教師在進行時態教學的時候,必須要聯系實際生活及不同的語言環境。比如教師說課是現在進行時、備課是一般過去時,下課布置作業就是一般將來時了。
(2)利用對比教學方法進行英語時態教學。在初中英語教學中,較為常用的幾種時態之間區別較小,為了讓學生更準確地了解這些時態,教師必須要對幾種常見時態進行對比,以便讓學生能夠了解這些時態之間的區別,從而確保學生在使用這些時態時可以使用最為適宜的時態。在初中英語時態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八種較為常見的英語時態兩兩進行對比分析,以便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些時態的使用。教師在講解這些時態時,需要對這些時態之間進行對比分析,并總結出其中的不同之處,以便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些時態,并讓學生對常見時態形成完整概念,從而確保其能夠正確使用英語時態。
(3)對學生甄別時態的能力進行強化。英語時態的學習不能只靠學生在課堂上的理解和消化,還需要在課后進行大量的練習,只有如此,學生應用英語時態的能力才能真正得到強化。這就需要學生在課余時間進行強化練習,以便更有效地對自己的語言感知能力進行強化。例如在教師講解過現在完成時與過去完成時后,學生可以在課余時間找一些相關的題目進行練習,以便加深自己對現在完成時與過去完成時的理解。而教師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對這兩種時態的應用進行總結,并對學生進行具體的應用訓練,以便學生能夠真正理解這兩種時態的應用。
二、初中英語常見時態教學實例
(1)現在完成時的教學。現在完成時是初中英語所包含的較為常見的時態之一,其所表達的意思是指過去發生的事情對現在所造成的影響。一般情況下,其會與already、just、never等副詞共同使用。比如:He has never go there.
現在完成時的使用環境主要有兩種,一種情況是為了表達過去所發生的事情一直延續到現在,另一種情況則是延續到現在的趨勢還在進行。這種情況下,現在完成時會和since短語或者for短語共同使用。比如:I have learned Chinese for 8 years./I have learned Chinese since 8 years ago.
(2)現在進行時的教學。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現在進行時也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時態,其所表達的意義會隨著語境的變化而改變。比如:He is shopping with tom now.這種語境下所使用的現在進行時是為了表示某個動作正在發生。比如:He is working hard today./The population of the word is growing very fast.在這句話中,現在進行時所表達的意思是某一階段正在進行的動作,只是在說話時這個動作不確定是否還在進行。再比如:Jack is always misplacing my glasses.在這句話中,現在進行時所想要表達的是一種強烈的情感。而這種情況下,現在進行時則需要與always、forever等副詞共同使用。
綜上所述,初中英語時態教學是為了給學生學習更高層次的英語語法奠定堅實的基礎,也只有在真正理解且能夠正確使用常見英語時態的基礎上,學生才可以更好地學習深層次的英語語法。因此,初中英語教師在講解英語時態的時候,應該使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并加強對學生進行時態應用訓練,以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英語時態的應用,不斷走向成才。
參考文獻:
[1]呂曉華.初中英語常用時態教學經驗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
2012(4).
關鍵詞:新課標;英語時態教學;任務型教學模式
英語時態是高中英語語法教學的基礎組成部分,對于學生學
好英語這門科目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但是在學習有關時態的英語知識時學生往往興趣匱乏、缺少學生本身應有的學習積極性與
主動性,這就直接導致高中英語時態的教學工作陷入了舉步維艱的尷尬處境。那么,作為一名高中教師,究竟應當采取何種教學方式才能順利地展開英語時態的具體教學工作呢?下面,我將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經驗以及對新課標的一些感悟,對此問題進行簡要
的探討。
一、運用“任務型教學模式”展開教學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的發展是初中英語課程的基本出發點和最終的歸宿,因此,教師的各項教學活動都必須充分突出學生在其中的主體地位。”除此之外,新課標還大力提倡“任務型”的教學模式,“倡導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主探究、自主分析以及自我總結等方式,完成教師既定的教學任務與目標,并在此過程中掌握基本的英語學習方法與技巧。”
例如,在學習“現在完成時”這部分知識時,很多學生由于對這個時態缺乏明確的認識,因此,在學習時存在著很大的困難。這種情況下,如果教師仍然忽視他們的主觀情感意識,那么就會嚴重打擊他們的學習熱情與積極性。因此,在進行這部分知識的教學時,我決定采用“任務型”模式展開教學活動。首先,我在黑板上寫出了以下三個句子:
1.I have finished my homework just now.
2.Who has closed all of the window?
3.My father has worked in his company since he graduated from college.
之后,我明確告訴學生這三個句子都是現在完成時,要求他們在小組合作的基礎之上,對這三個句子進行認真的研究與分析,并對“現在完成時”的使用規則進行簡單的歸納與總結。
下面,即為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自主探究過程:
A組:第一個句子的意思是“我剛剛完成了我的家庭作業”,表示我完成作業的這一動作剛剛結束,這就表明現在完成時可以表
示剛剛完成的動作。
B組:第二個句子是“誰把窗戶都關上了?”的意思,把窗戶都關上是之前的行為動作,但說話者現在進行詢問,表明關窗戶的行為舉動肯定對其形成了一定的影響,所以,現在完成時還可以用來表示過去做的動作對現在仍有一定的影響。這同樣是現在完成時的使用規則之一。
C組:第三個句子的意思是“自從畢業時候,我的父親就一直在他現在的公司上班”。父親從這家公司上班的動作從他一畢業就一直持續到現在,讓人感覺父親在這家公司還會繼續工作下去。這表明現在完成時同樣可以用來修飾從過去一直持續到現在的某個行為動作,并且還很可能會接著延續下去。
……
學生討論的異常激烈,這樣一來既真正尊重了他們在時態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又有利于從最大限度上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及其積極性,有助于他們在日后更好地完成對于英語時態知識的自主學習。
二、名人名言記憶法
名人名言不但寓意深刻,可以給予學生心靈和精神上的深層教育,同樣對于英語時態語法知識的學習也有著非常深刻的影響
及意義。例如,很多學生不能很好地明白過去分詞作條件狀語這一時態語法,針對這一情況,我教導學生利用United we stand,divided we fall.(團結就是力量)這一名言幫助學生實現對這部分知識的更好記憶;再比如,學習動名詞做主語這部分時態語法知識時,我則為學生提供了另一個句子“Seeing is believing.”(眼見為實)……通過對這些包含特定時態語法結構名人名言的學習,不但可以充
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積極性,而且還能促使他們進一步加深對于具體時態語法知識的認識與理解,真正提高了英語時態的良好教學效果。
總之,時態教學是初中英語的教學難點之一,作為教師,除了要向學生強調英語時態學習的重要性之外,同時還應當積極遵循新課標的相關教學理念,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之上,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模式以及手段,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關注學生的主觀學習情感,也只有這樣才能幫助他們更好地完成英語時態的學習
與掌握。
參考文獻:
[1]張云云.高中英語常用時態教學探討[J].考試與評價,2012(11).
【關鍵詞】 時態 時間 時態一致原則
時態在英語語法中是一個重要的概念,語言要表述過去、現在、將來發生的事,就必然會涉及到時態問題。英語有時態的概念,而且時態還是英語語法的重要構成部分。漢語沒有時態這一說法,但實際上漢語還是能夠表示一定時態的。英語的時態是體現在詞法的變化上,而漢語時態的表達卻是借助于其它詞而非動詞本身的變化,即通過句法的變化來加以實現。因為漢語和英語之間在時態表達上的差異,導致很多高中學生在時態的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難,那么要如何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時態這一概念,并在做題時能靈活加以運用呢?這正是作者要在本文中闡述的問題。
一、時態的理論基礎
1.1時態的概念
時態(Tense)是表示行為、動作和狀態在各種時間條件下的動詞形式。時態結構實際上指的就是相應時間條件下的謂語動詞的變化形式。“時態”一詞實際上包含了“時間”和“狀態”兩個概念,“時間”指的是各種時間條件,如現在、將來、過去、過去將來時間;而“狀態”是指謂語動詞的狀態,即一般狀態、進行狀態、完成狀態和完成進行狀態。
1.2時態及其構成形式
英語的時態共有16種,中學階段較常用的有十種:一般現在時、一般過去時,、一般將來時、過去將來時、現在進行時、過去進行時、將來進行時、現在完成時、過去完成時、現在完成進行時。
從上面的表格中可以知道每種時間條件下對應的動詞的“狀態”有四種。我們可以從時態的構成形式入手更好地了解時態的概念。要很好地理解時態的概念,首先要了解英語謂語動詞中的“進行形式”和 “完成形式”的結構。
進行形式: “be/am/is/are/was/were/been+doing”
完成形式: “have/has/had +done”
再理解“時態”的“時”和“態”,下面我們以一些時態為例來分析其構成形式:
現在一般時: do/does
現在進行時: am/is/are doing
現在完成時: have/has done
現在完成進行時: have/has been doing
以上四種時態是在“現在”這一時間條件下的四種動詞的“狀態”,也就是說在“現在”時間條件下對應有四種不同的時態。現在進行時“am/is/are+doing”中,“現在”時間體現在“am/is/are”上,而“進行”狀態則是由“be(am/is/are)+doing”來體現的;現在完成時“have/has+done”中,“現在”時間體現在“has/have”上(如果has/have變成了had或had had則體現的是“過去”時間),而“完成”狀態則是體現在“have/has done”這一結構上;現在完成進行時“have/has been doing”中,“現在”時間體現在“have/has”(動詞原形)上,“完成”狀態體現在“have/has done(即been)”這一結構上, “進行”狀態則是體現于“be(此處是been)+doing”這一結構。
1.3時態一致原則
英語時態一致也叫時態呼應,指在復合句中某些從句(主要是賓語從句等名詞性從句)謂語動詞的時態往往受主句謂語動詞的時態的影響,因此,須保持主從兩部分從句中的“時間”一致(注意是“時間”一致,“狀態”可以不一致)。
時態一致原則實例:主句為過去時態,賓語從句一般用”過去”時間之時態。如果賓語從句說明的是客觀真理,則用一般現在時。
He told me he made a big mistake.(從句用的是“過去”一般時)
He told me he would go to Beijing the next day. (從句用的是“過去”將來時)
He told me he had finished his task. (從句用的是“過去”完成時)
The teacher told students that the earth moves around the sun.(客觀真理)
二、解題實踐
我們可以運用以上所講知識來解答一些時態題,即從“時”和“態”的角度來分析句子之時態。步驟一般是先確定“時”即時間,再決定“態”即狀態。
例1: —When did the computer crash?
— This morning, while I the reading materials downloaded from some websites. (2012 福建)
A. have sorted B. was sorting C. am sorting D. had sorted
解析:1. 還原句子“The computer crashed while I the reading materials...”可確定時間是“過去時間”; 2. 推理可知是“正在整理閱讀材料時電腦崩潰了”,所以“狀態”應是“進行狀態”;故選B。
例2: The manager was worried about the press conference his assistant in his place but, luckily , everything was going on smoothly. (2011浙江)
A. gave B. gives C. was giving D. had given
解析:1.確定時間;由everything (of the conference) was going on smoothly 可知時間是“過去”時間;2.確定狀態:還是由everything was going on smoothly 可知狀態是進行狀態;答案選C。
例3: —Did you watch the basketball match yesterday?
—Yes, I did. You know, my brother in the match. (2008安徽)
A. is playing B. was playing C. has played D. had played
解析:1. is; has體現的是“現在”時間,was、had體現的是“過去”時間,而由“yesterday”可知要用“過去”時間;2.還原“My brother was playing in the match when I watched it.” 可確定狀態是“進行狀態” 。答案選B。
例4: The manager was concerned to hear that two of his trusted workers . (2012山東)
A. will leave B. are leaving C. have left D. were leaving
解析:根據主句的“was concerned”, 由時態一致原則可知 that 引導的賓語從句中必須用“過去時間”的時態,答案選D。
例5: We arrived at work in the morning and found that somebody into the office during the night. (2011江西)
A. broke B. had broken C. has broken D. was breaking
解析:1.根據主句中的謂語“arrived、found”, 結合時態一致原則可知賓從中的時態應是與“過去時間”相對應的時態;2.“破門而入”是在“arrived 和 found”動作發生前就已經發生的,所以判定狀態是“完成”狀態。答案選B。
在做高考時態選擇題時還是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不管采用什么方法,只要這種方法是簡單、準確高效的,那么它就是一種好的方法。高中學生在做題時不能只是一味的埋頭于題海中,有時更應做個反思和總結,即反思知識,總結方法。
[參 考 文 獻]
[1] 崔德民. 英語時態拾零[J]. 滄州師范專科學校學報, 199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