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模式的經濟解釋8篇

時間:2023-10-13 15:35:31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商業模式的經濟解釋,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商業模式的經濟解釋

篇1

一、經濟結構轉型下發展企業工商管理模式的重要作用

(一)減少企業成本,提高企業運營效率

企業開展工商管理模式可大大提高企業的成本控制能力,減少企業運營成本。企業利用先進、科學的工商管理理念有利于進一步精簡企業現有的管理流程,科學、合理的規范企業各項管理工作,進而有效提高企業內部管理流程效率,更好的優化配置企業內部各種資源。

(二)幫助企業建立正確的發展目標

企業采用工商管理模式,可根據企業的發展情況制定科學、有效的長遠發展方案,而且也可以清晰的調查企業自身運營情況,確保能夠為企業制定科學、合理的發展目標,明確把握企業未來的走向,防止企業會因為發展道路不明確而對企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三)有利于深入挖掘出員工的潛能

企業實施工商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水平,深入挖掘出企業人才的潛能。企業開展工商管理模式下會明確規劃人力資源管理工作,而且可以制定合理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的督促企業員工積極投入到工作中,進而為企業發展提供更好的服務。

(四)更好的了解、掌握企業財務狀況

企業開展工商管理模式可使企業更好、更全面的了解自身財務狀況,而且便于企業制定一套科學、合理的資本結構。企業管理人員更全面的掌握企業財務管理情況的話更有利于促進企業的正常運營,這也是促進企業順利開展各項經濟活動的重要基礎保障。企業開展工商管理可以明確劃分企業資產結構,確保企業可以合理投資。

二、當前我國企業工商管理模式發展的實際情況

(一)管理水平不高

目前很多企業的管理能力并不高,并沒有高度重視市場調研的工作,這樣很難根據市場發展的實際需求來調整自身的業務方向,企業生產和市場自然就不能有效銜接,很容易造成資源浪費。同時,當前很多企業并沒有制定科學、有效的管理制度,不管是銷售管理,還是質量管理方面尚未深入,這樣很難使企業獲得長久的經濟效益,企業管理水平自然也相對低下。

(二)管理定位不明確

當前我國正在進行經濟結構轉型,企業管理面臨著很多新的挑戰,這也使得企業管理主體的思想有了很大轉變?,F代企業的主要追求目標已經定位在經濟利益、社會責任上,企業在實際發展過程中假如沒有明確進行管理定位,很難在經濟結構轉型的背景形勢下自我發展。

(三)企業管理制度有待進一步完善

企業管理制度是確保企業開展各項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礎,科學、完善、有效的管理制度可有效確保企業順利開展各項管理工作,確保企業政令保持通暢。有的企業制定的管理制度仍然有一些不足和缺陷,這樣很容易導致企業管理工作混亂,企業開展的各項業務也得到了科學、有效的管理制度支持,這樣會使企業發展能力大大降低。

(四)企業管理實施不到位

制定了相應的管理制度后,必須嚴格執行才可以達到預期的管理效果,但是當前很多企業管理人員的自身素質并不是很高,這樣很難真正有效執行相關的管理制度。假如無法貫徹工商管理制度這樣很難達到預期的管理效果,這樣也就不可能有效促進企業的發展水平。

三、經濟結構轉型發展下企業發展工商管理模式的對策

(一)強化工商管理人才培養

企業想要獲得可持續、健康發展,必須得到優秀的管理人才,新經濟體制管理下,現代企業最重要的資產就是知識資源。因此,現代企業一定要高度重視管理人才培養,多為管理人才提供一些參與培訓的機會,進而為企業培養更多高素質的優秀工商管理人才。但是一定要注意選擇正規的培訓機構,而且要求管理結構的教學質量必須要過關,為企業管理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二)突破管理理念

以往企業都是采用粗放式的經濟發展模式,這樣很容易浪費資源,企業一定要打破只有高消耗才可以獲得高收益、高產出的這種傳統落后思想,只有轉變之前的管理理念,掃清各種思想障礙,才可以將自我封閉觀念轉變成廣泛吸納各種高層次人才,提高企業的綜合競爭能力。企業開展工商管理工作的過程中,應該以開放意識不斷學習、借鑒國外一些先進的管理思想,這樣才可以真正實現產業轉型,提高企業管理水平。

(三)進一步完善企業管理制度

企業管理者一定要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管理制度,將企業管理效能最大限度的體現出來。企業制定管理制度的時候,一定要明確劃分不同崗位職責,而且非常有必要制定科學、合理的激勵制度,使企業工作人員可以真正貫徹落實各項管理工作。其次,企業開展工商管理模式的過程中,一定要采用人性化管理理念,在實施各項管理制度的過程中應該嚴格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凡事緊緊圍繞企業工作人員來展開,切實維護工作人員的切身利益。

篇2

【摘要】 目的: 探討腹腔注射銀杏葉提取物(Ginkgo biboba extract,EGb 761)對豚鼠視神經橫斷傷后視網膜神經節細胞(retinal ganglion cell, RGC)形態及功能的保護作用。方法: 75只白化豚鼠隨機等分為正常對照組、假手術組、模型組、生理鹽水組和EGb 761組。分離暴露豚鼠的右眼視神經并于球后1.0 mm處進行橫斷造模,正常對照組不作任何處理,假手術組僅分離暴露視神經。生理鹽水組和EGb 761組分別于實驗開始前1周每日腹腔注射1次相應體積生理鹽水和EGb 761(100 mg/kg),術后繼續給藥4周。術后第4天,各組隨機處死3只豚鼠,采用脫氧核苷酸轉移酶介導的dUTP缺口末端標記(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eoxyuridine triphosphatebiotin nick endlabeling, TUNEL)法檢測RGC凋亡;分別于術后第14和28天進行圖形視網膜電圖(pattern electoretinogram, PERG)檢查;摘取眼球作組織病理學檢查并計數視網膜垂直經線RGC數目。結果: 術后第4天,正常對照組、假手術組和EGb 761組均未見TUNEL陽性RGC,模型組和生理鹽水組均見有TUNEL陽性RGC。術后第14和28天,模型組和生理鹽水組RGC數目均少于正常對照組和假手術組(P

【關鍵詞】 銀杏葉提取物; 視神經損傷; 視網膜神經節細胞; 圖形視網膜電圖; 神經保護; 豚鼠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Ginkgo biloba extract (EGb 761) on the morphology and function of retinal ganglion cells (RGC) in guinea pigs with optic nerve transection.

Methods: Seventyfive albino guinea pigs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five groups: normal control group, shamoperated group, untreated group, normal saline group and EGb 761 group. No operation was performed in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 Optic nerve was merely exposed in the shamoperated group, but transected at 1.0 mm from posterior pole of the eye ball in the untreated, normal saline and EGb 761 groups. Guinea pigs in the EGb 761 group or the normal saline group received daily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EGb 761 (100 mg/kg) or corresponding volume of normal saline from 7 days before experiment to 28 days after experiment. Three guinea pigs in each group were sacrificed for apoptosis assay (TUNEL method) of RGC. Pattern electoretinograms (PERGs) were recorded 14 and 28 days after transection, respectively. At the end of the examination, six guinea pigs were killed for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and RGC count.

Results: No TUNELpositive cells were observed in the normal control, shamoperated and EGb 761 groups, but there were TUNELpositive cells in the untreated group and the normal saline group. The numbers of RGCs in the untreated and normal saline groups were less than those in the normal control and shamoperated groups at 14 days or 28 days (P

Conclusion: EGb 761 can inhibit the apoptosis of RGCs in guinea pigs after optic nerve transection, thus protect the morphology and function of RGCs.

Keywords: Ginkgo biloba extract; optic nerve lesion; retinal ganglion cell; pattern electroretinogram; neuroprotective effect; guinea pigs

青光眼是一種威脅視神經視覺功能,主要與眼壓升高有關的眼病,也是目前我國第二大致盲眼病。雖然青光眼的具體發病機制尚不清楚,但目前一致認為視網膜神經節細胞(retinal ganglion cell, RGC)凋亡為青光眼神經損害的中心環節。研究證明銀杏葉提取物(Ginkgo biloba extract,EGb 761)具有抗氧化[1]、抗缺血[2]、保護線粒體[3]和抑制一氧化氮合酶活性[4]等廣泛的生物學效應。因此,我們采用橫斷豚鼠球后視神經的方法建立RGC損傷模型觀察EGb 761對RGC結構的保護作用,并采用圖形視網膜電圖(pattern electroretinogram, PERG)評價EGb 761對RGC功能的保護作用。

1 材料和方法

1.1 實驗材料

1.1.1 實驗動物 75只雌性白化豚鼠,體質量190~210 g,購于中國科學院上海實驗動物中心,許可證號為SCXK(滬)2007005。

1.1.2 實驗藥物及試劑 EGb 761,17.5 mg/支(5 mL),批號為9941209C,德國威瑪舒培博士大藥廠產品;速眠新Ⅱ注射液,又名846合劑,1 mg/mL,軍事醫學科學院軍事獸醫研究所產品,批號為(2004)005013;陸醒寧注射液,1 mg/mL,軍事醫學科學院軍事獸醫研究所產品,批號為(2006)006011;甲基纖維素,上海建華精細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產品;脫氧核苷酸轉移酶介導的dUTP缺口末端標記(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eoxyuridine triphosphatebiotin nick endlabeling, TUNEL)檢測試劑盒,美國Promega公司產品;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美國Sigma公司產品。

1.1.3 實驗設備 手術顯微鏡(SM2000J,上海軼德醫療設備有限公司);PERG檢查儀(EP1000,日本Tomey公司);熒光顯微鏡(Axioplan 2,德國Zeiss公司);光學顯微鏡(Olympus BX50,日本Olympus公司)。

1.2 實驗方法

1.2.1 實驗動物分組 豚鼠使用嚴格遵循視覺與眼科研究協會(Association for Research in Vision and Ophthalmology, ARVO)有關視覺和眼科研究動物使用條款。所有豚鼠均在12 h明/12 h暗,溫度為22~25 ℃,濕度為55%~60%的環境中飼養。采用計算機隨機數字法將75只豚鼠分為5組:正常對照組、假手術組、模型組、模型+生理鹽水組(生理鹽水組)、模型+EGb 761組(EGb 761組),每組15只。每只鼠的右眼為實驗眼,左眼為用于計算RGC存活指數的對照眼。

1.2.2 視神經橫斷方法 按照Nakazawa等[5]報道的方法進行視神經橫斷,建立豚鼠視神經橫斷模型。臀部注射速眠新Ⅱ注射液0.6 mL/kg麻醉后,在手術顯微鏡下剪開外眥角;自12∶00處沿角膜緣逆時針呈180°打開球結膜并向后鈍性分離暴露視神經,鈍性分離視神經鞘表面的血管后于球后1.0 mm處橫斷球后視神經。分別縫合球結膜和外眥角,涂金霉素眼膏。手術結束后立即在臀部注射陸醒寧(1.2 mL/kg)催醒。術中盡可能鈍性分離血管以不影響眼球的血液供應,同時盡可能減少對視神經的牽拉。

1.2.3 各組處理方法 正常對照組:不給任何處理;假手術組:按造模方法暴露視神經,但不橫斷;模型組:按上述視神經橫斷方法橫斷視神經;生理鹽水組:于實驗前7 d腹腔注射生理鹽水,每日1次,體積參照EGb 761的劑量,視神經橫斷后繼續注射28 d;EGb 761組:于實驗前7 d腹腔注射EGb 761,劑量為100 mg/kg[6],每日1次,持續至視神經橫斷后繼續注射28 d。視神經橫斷后第4天,各組隨機處死3只豚鼠,摘取眼球作石蠟切片,進行RGC凋亡的TUNEL標記檢測。分別于視神經橫斷后14 d和28 d進行PERG檢查,檢查后每組處死6只豚鼠作視網膜組織病理學檢查,并作RGC計數。

1.2.4 TUNEL檢測RGC凋亡 按TUNEL檢測試劑盒說明書提供的方法進行石蠟切片和常規脫蠟。用蛋白酶K孵育后滴加TUNEL反應混合液,最后用PI襯染細胞核。經上述處理后,在熒光顯微鏡下進行觀察并采用AxioVision軟件進行同步圖像采集,視網膜組織中凋亡的RGC細胞核呈黃色熒光著色。

1.2.5 組織學檢查及RGC存活指數計算 分別于造模后第14和28天采用速眠新Ⅱ注射液(0.6 mL/kg)腹腔注射麻醉后,按我們以往的方法[7],在角膜緣12∶00位縫線作標記并摘取眼球固定于10%甲醛液中,眼球摘除后再注射過量麻藥處死。眼球固定24 h后沿12∶00至6∶00經線并沿視神經中央對剖開眼球,棄去晶狀體和玻璃體,保留眼球壁。常規脫水、包埋、連續切片(3張)、蘇木素伊紅染色、封片。在光學顯微鏡下,從12∶00至6∶00鋸齒緣(經視盤中央),計數整個經線上RGC核的數目,以其左眼作對照計算RGC的存活指數[8],每眼計數3張,取其平均值。計算公式:存活指數=(右眼垂直經線RGC數目/左眼垂直經線RGC數目)×100%。

1.2.6 PERG記錄方法 按BenShlomo等[9]報道的方法記錄PERG。采用日本Tomey系統,軟件為EP1000 Vision 1.2.3,刺激方式為棋盤格,刷新頻率為65 Hz,通頻帶設為5~100 Hz,平均疊加次數30~60次,取樣頻率為2 000 Hz,刺激間隔時間為338 ms。豚鼠在自然光適應狀態下,用速眠新Ⅱ注射液麻醉后固定于一個可以三維移動的動物實驗臺上(自制)。記錄電極為環形氯化銀電極,滴加14 mg/mL甲基纖維素后固定于右眼角膜緣處,不銹鋼針制作的參考電極和地極,分別置于被檢眼同側顳側皮下和背部。豚鼠的角膜緣與熒光屏平行,角膜頂點與刺激野中心距離為20 cm,然后于明適應狀態下記錄。每眼記錄3次以上,取其平均值。按照國際臨床視覺電生理學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Clinical Electrophysiology of Vision, ISCEV)推薦的方法從P50的波峰至N95的波谷測量N95振幅[10]。

1.3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x±s表示。采用SAS 6.12統計軟件包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則進行各組均數間兩兩比較(StudentNewmanKeuls test, SNK);RGC數目和P50波振幅相關性檢測采用直線相關分析。檢驗水準α=0.05。

2 結果

2.1 EGb 761對RGC凋亡的影響 凋亡細胞的細胞核在3通道激發光下呈綠色熒光著染,所有細胞核在5通道激發光下呈紅色熒光著染,在8通道激發光下凋亡細胞的細胞核呈黃綠色或黃色熒光著染。正常對照組和假手術組視網膜神經節細胞層均未見黃色熒光著染的RGC。模型組和生理鹽水組均見有較多強熒光著染的RGC。EGb 761組未見熒光著染的RGC。見圖1。

2.2 光學顯微鏡觀察 豚鼠視網膜可見清晰的10層組織學結構,但全層無血管樣結構。正常對照組神經纖維層較厚,RGC呈立方形,排列緊密,胞漿豐富,核飽滿,染色較均勻,而膠質細胞胞體較小,核深染。假手術組除RGC略為稀疏外,與正常對照組無明顯差異。視神經橫斷后28 d,模型組和生理鹽水組RGC的數目明顯減少,神經纖維層明顯變薄且RGC稀少,胞體變小。EGb 761組RGC胞體與正常大小無明顯區別,但數目略少。見圖2。

2.3 EGb 761對RGC存活指數的影響 正常豚鼠視網膜垂直經線上RGC的數目為(318±13)個。視神經橫斷后14 d時,模型組與生理鹽水組RGC存活指數顯著低于正常對照組和假手術組(P

圖1 TUNEL檢測EGb 761對RGC凋亡的影響(熒光顯微鏡,×400)(略)

Figure 1 Effects of EGb 761 on RGC apoptosis checked by TUNEL (Fluorescein microscopy, ×400)

GCL: Ganglion cell layer; INL: Inner nuclear layer; ONL: Outer nuclear layer; TUNEL: DeadEnd fluorometric 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eoxyuridine triphosphatebiotin nick endlabeling; PI: Propidium iodide. A: Normal control group, no TUNEL positive RGCs; B: Shamoperated group, no TUNELpositive RGCs in retina; C: Untreated group, a few TUNEL positive RGCs (white arrows) presented in retina; D: Normal saline group, a few TUNELpositive RGCs (white arrows) presented in retina; E: EGb 761 group, no TUNELpositive RGCs presented in retina.

圖2 HE染色觀察EGb 761對視網膜組織結構的影響 (光學顯微鏡,×400)(略)

Figure 2 Effects of EGb 761 on retinal structure observed by HE staining (Light microscopy, ×400)

GCL: Ganglion cell layer; INL: Inner nuclear layer; ONL: Outer nuclear layer. A: Normal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no vascular structure in retina, and cubic RGCs arrayed regularly and the nerve fibers layer (NFL) of retina was thick. B: Shamoperated group. The number of RGCs was close to that in normal control group. C: Untreated group. The number of RGCs and the thickness of NFL were obviously less than those in normal control group. D: Normal saline group. RGCs were rare and NFL was very thin. E: EGb 761 group. The number of RGCs and the NFL were slightly less than those in normal control group. All cells white arrows pointed at were RGCs.

圖3 視神經橫斷后14和28 d各組RGC存活指數(略)

Figure 3 Survival index of RGC in each group 14 and 28 days after optic nerve transection

A: Normal control group; B: Shamoperated group; C: Untreated group; D: Normal saline group; E: EGb 761 group. Data were represented as x±s, n=6. *P

2.4 EGb 761對PERG N95振幅的影響 視神經橫斷14 d時模型組和生理鹽水組N95振幅下降,顯著低于正常對照組、假手術組和EGb 761組(P0.05)。視神經橫斷28 d時模型組和生理鹽水組N95振幅進一步下降,顯著低于正常對照組、假手術組和EGb 761組(P0.05)。見圖4和圖5。

2.5 N95振幅與RGC存活指數的相關性 對N95振幅和RGC的存活指數進行相關分析,結果為N95振幅與RGC的存活指數呈正相關關系,相關系數r為0.858 68(P=0.001 5)。見圖6。

圖4 視神經橫斷后14和28 d各組N95 振幅的變化(略)

Figure 4 Changes of N95 amplitude in each group 14 and 28 days after optic nerve transection

A: Normal control group; B: Shamoperated group; C: Untreated group; D: Normal saline group; E: EGb 761 group. Data were represented as x±s, n=6. *P

圖5 視神經橫斷后28 d各組PERG波形(略)

Figure 5 PERG wave form in each group 28 days after optic nerve transection

N35: Negative wave 35; P50: Positive wave 50; N95: Negative wave 95. A: Normal control group; B: Shamoperated group; C: Untreated group; D: Normal saline group; E: EGb 761 group.

圖6 N95振幅與RGC存活指數的相關關系(略)

Figure 6 Correlation of N95 amplitude with survival index of RGC

3 討論

EGb 761主要含有黃酮苷(24%)和萜類內酯(6%)兩種成分。黃酮類化合物主要有槲皮素、山奈黃素、異鼠李素。萜類內酯除銀杏內酯外還有銀杏苦內酯A、B、C和J。該制劑可抗脂質過氧化,對缺血和(或)缺氧損傷、機械損傷的神經元具有保護作用。它能減輕谷氨酸毒性,抑制血小板凝集,對抗凋亡,還能使眼動脈血流量增加。本研究結果證明EGb 761能抑制視神經橫斷后RGC凋亡,對RGC有保護作用,該結果與Hirooka等[11]的研究結果一致。

PERG是客觀評價RGC功能的方法之一,其波形主要特征為一個正向的P50波和一個向下的N95波。根據各種疾病PERG的不同表現,Holder[12]認為兩個波的起源不同。藥理學分析也證明,N95波可被河豚毒素完全阻斷,N95波依賴于RGC產生的動作電位。盡管P50波的確切起源還不清楚,并不能被河豚毒素阻斷,但在青光眼患者和猴青光眼模型中P50波振幅均有所下降,因此推測它可能起源于RGC的胞體和(或)RGC的遠端[13]。以往評價慢性高眼壓引起的RGC數目減少常常采用閃光ERG[14],然而閃光ERG只代表視網膜外層電反應,PERG才真正代表視網膜內層電反應[15, 16]。迄今,盡管對PERG的確切起源尚未完全清楚,但起源于視網膜內層是一致公認的,主要是RGC[17]。Berardi等[18]證實橫斷大鼠視神經后可引起RGC逆行性變性,導致PERG反應消失,而閃光ERG不受影響。目前PERG已被應用于臨床評價高眼壓癥和青光眼患者的視功能,并認為青光眼對PERG的N95的影響比P50大[19, 20]。BenShlomo等[9]首次應用PERG評價大鼠高眼壓后RGC功能,并研究N95振幅和RGC數目的相關性,結果發現兩者呈正相關關系。我們的研究也證明豚鼠視神經橫斷后,隨著RGC數目的減少N95振幅逐漸降低,且兩者呈正相關關系(r=0.858 68,P=0.001 5),表明PERG的N95振幅可評價RGC數目喪失的程度。

總之,腹腔注射EGb 761可抑制視神經橫斷后RGC凋亡,從而保護RGC的結構和功能。PERG是評價視神經橫斷后RGC喪失程度的有效指標之一。

參考文獻

1 Xie Z, Wu X, Gong Y, Song Y, Qiu Q, Li C.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Ginkgo biloba extract enhances antioxidation ability of retina and protects photoreceptors after lightinduced retinal damage in rats. Curr Eye Res. 2007; 32(5): 471479.

2 Chung HS, Harris A, Kristinsson JK, Ciulla TA, Kagemann C, Ritch R. Ginkgo biloba extract increases ocular blood flow velocity. J Ocul Pharmacol Ther. 1999; 15(3): 233240.

3 Chandrasekaran K, Mehrabian Z, Spinnewyn B, Chinopoulos C, Drieu K, Fiskum G. Neuroprotective effects of bilobalide, a component of Ginkgo biloba extract (EGb 761) in global brain ischemia and in excitotoxicityinduced neuronal death. Pharmacopsychiatry. 2003; 36(Suppl 1): S89S94.

4 Marcocci L, Packer L, DroyLefaix MT, Sekaki A, GardèsAlbert M. Antioxidant action of Ginkgo biloba extract EGb 761. Methods Enzymol. 1994; 234: 462475.

5 Nakazawa T, Tamai M, Mori N.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prevents axotomized retinal ganglion cell death through MAPK and PI3K signaling pathways.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2002; 43(10): 33193326.

6 Ranchon I, Gorrand JM, Cluzel J, DroyLefaix MT, Doly M. Functional protection of photoreceptor from lightinduced damage by dimethylthiourea and Ginkgo biloba extract.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1999; 40(6): 11911199.

7 Gong YY, Song Y, Xie ZG, Wu XW. Protective effect of Huangban Granule against lightinduced retinal damage in rats. J Chin Integr Med. 2008; 6(11): 11591163. Chinese with abstract in English.

宮媛媛, 宋毅, 解正高, 吳星偉. 中藥黃斑顆粒對大鼠視網膜光損傷的防護作用. 中西醫結合學報. 2008; 6(11): 11591163.

8 Li Y, Schlamp CL, Nickell RW. Experimental induction of retinal ganglion cell death in adult mice.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1999; 40(5): 10041008.

9 BenShlomo G, Bakalash S, Lambrou GN, Latour E, Dawson WW, Schwartz M, Ofri R. Pattern electroretinogram in a rat model of ocular hypertension: functional evidence for early detection of inner retinal damage. Exp Eye Res. 2005; 81(3): 340349.

10 Bach M, Hawlina M, Holder GE, Marmor MF, Meigen T, Vaegan, Mivake Y. Standard for pattern electroretinography.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Clinical Electrophysiology of Vision. Doc Ophthalmol. 2000; 101(1): 1118.

11 Hirooka K, Tokuda M, Miyamoto O, Itano T, Baba T, Shiraga F. The Ginkgo biloba extract (EGb 761) provides a neuroprotective effect on retinal ganglion cells in a rat model of chronic glaucoma. Curr Eye Res. 2004; 28(3): 153157.

12 Holder GE. Significance of abnormal pattern electroretinography in anterior visual pathway dysfunction. Br J Ophthalmol. 1987; 71(3): 166171.

13 Viswanathan S, Frishman LJ, Robson JG. The uniform field and pattern ERG in macaques with experimental glaucoma.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2000; 41(9): 27972810.

14 Mittag TW, Danias J, Pohorenec G, Yuan HM, Burakgazi E, ChalmersRedman R, Podos SM, Tatton WG. Retinal damage after 3 to 4 months of elevated intraocular pressure in a rat glaucoma model.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2000; 41(11): 34513459.

15 Maffei L, Fiorentini A. Electroretinographic responses to alternating gratings before and after section of the optic nerve. Science. 1981; 211(4485): 953955.

16 Maffei L, Fiorentini A, Bisti S, Hollnder H. Pattern ERG in the monkey after section of the optic nerve. Exp. Brain Res. 1985; 59(2): 423425.

17 Holder GE. Pattern electroretinography (PERG) and 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 visual pathway diagnosis. Prog Retin Eye Res. 2001; 20(4): 531561.

18 Berardi N, Domenici L, Gravina A, Maffei L. Pattern ERG in rats following section of the optic nerve. Exp Brain Res. 1990; 79(3): 539546.

篇3

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選擇建立汽車快速更換動力電池的商業模式將是純電動汽車快速發展的最佳解決方案。

關鍵詞:純電動汽車;換電;商業模式

中圖分類號:F20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0.issn.1672-3309(s).2011.04.03 文章編號:1672―3309(2011)04―49―02

在世界政治經濟動蕩、石油短缺、原油價格走高的背景下,只有快速發展可替代能源,并減少對石油的需求才能使世界避免遭受更為嚴重的經濟打擊。

中國的石油對外依存度高是經濟高速發展的需要。2011年1月10日,海關總署公布數據顯示,2010年全年中國進口原油2.39億噸,共花費約1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1.4%。全年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約為55%,再次破50%的警戒線。以鐵礦石作參照,十多年來,中國鋼鐵產業由于過度依賴進口,鐵礦石價格被國際三大礦石巨頭壟斷式的瘋長,從2002年每噸不足20美元,漲到2010年每噸超過120美元,中國鋼鐵產業面對著需求旺盛的鋼材市場,卻發展受困。可以預見,世界原油價格的震蕩向上,對中國的經濟增長影響將是巨大的。

2009年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汽車生產國。2010年保有汽車約7000萬輛。如果達到世界汽車千人保有量128輛的平均水平,中國汽車保有量應該是1.56億輛多一些。這些汽車消費的原油占中國原油消費比例將從大約占10%上升到20%。與此同時,大量的汽車,已經成為城市的主要污染源,對環境保護、交通通暢和城市秩序帶來巨大壓力。

新能源汽車作為汽車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是汽車產業轉型規劃的重中之重。然而,其在技術、成本、配套設施等方面依然存在很大問題。

一、純電動汽車的發展

1、純電動汽車是最佳新能源車方向

按照國家發改委公告定義,新能源汽車包括混合動力電動汽車、純電動汽車(包括太陽能汽車)、燃料電池電動汽車、其他新能源(如超級電容器、飛輪等高效儲能器)汽車等。非常規的車用燃料指除汽油、柴油、天然氣、液化石油氣、乙醇汽油、甲醇、二甲醚之外的燃料。

目前國際上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主流是混合動力電動汽車、純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電動汽車。中國國內主流汽車制造商結合自己的優勢特點,主張或較早小規?;瘜嵺`的也是混合動力電動汽車。因為,通過研發和應用混合動力電動車可以積累發展純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車的經驗。燃料電池混合動力車被譽為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未來。但在解決氫能源補給方面遇到與純電動汽車一樣的缺乏基礎設施的問題,同時還面臨在能源補給站儲存氫燃料的安全問題的挑戰。純電動汽車的發展同樣被國內外專家寄予厚望,在應對石油短缺、發展低碳經濟以及解決城市空氣污染等方面都具備優勢。

2010年上海世博會,一千多輛各類新能源車包括混合動力電動車、燃料電池電動車、各類純電動汽車,其中有鋰離子動力電池純電動公交車、超級電容車、電池電容混合車、鉛酸電池的觀光電動車,經歷了6個月的運營,通過車輛及基礎設施投資對比、運營效果和成本比較,許多政府官員、企業家、工程師、投資人逐漸認為,現在發展純電動汽車的條件逐步具備,純電動汽車是當前新能源車發展的最佳方向。無獨有偶,2011年2月,有新聞報道,美國總統奧巴馬近日提出財政預算案要結束清潔柴油汽車項目的政府投資,并要求削減氫燃料電池項目的投資,將有限的資金投入到鋰離子動力電池電動車的研究推廣中。

2、純電動車的發展與存在的問題

電動汽車的創造有比內燃機汽車更早的歷史。上世紀70年代,因中東戰爭爆發石油危機,世界各國政界又著手研究替代石油的其他能源。因此,從政治經濟方面考慮,電動汽車出現了機遇。特別是近10年來,氣候變暖、地球危機等環境保護問題成為各方關心的問題,開發生產零污染交通工具成為各國所追求的目標,電動汽車的無污染特點,使其成為當代汽車發展的主要方向。

純電動汽車的三大核心部件是多源動力總成控制、驅動電機和動力電池。其中最關鍵的要數動力電池。通過各國的努力,采用鋰離子動力電池作為動力電池的純電動汽車的研發已經有了長足發展。由于動力電池能量體積比低于汽柴油,配置與汽柴油相當的體積或者相當重量的動力電池,可以獲得的車輛續駛里程只有汽柴油車輛的一半或者1/3。因此,純電動汽車要能被市場和消費者接受,最大難關在于電池。

因為有了內燃機汽車作為標桿,開發純電動汽車就出現了許多困難,比如對續駛里程的困惑等。然而,通過對比內燃機汽車與純電動汽車在續駛里程、能源補給、成本、安全性、排放等指標,可以發現純電動汽車的許多問題,更重要的是,也發現了更多吸引公眾接受和發展的優點。

3、應改變純電動汽車的發展思路

思路決定出路。純電動汽車的發展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人手:第一,從政府引導消費習慣、生活理念開始,引導純電動汽車消費市場,無論從環保還是從能源消費成本都對消費者有吸引力:第二,汽車廠商和技術人員要擺脫現有內燃機汽車的特性,設計滿足消費者需求的純電動汽車產品。比如續駛里程在100千米,絕大部分在城市內活動的消費者每天的行程不超過100千米,完全可以滿足消費者需求:第三,政府要推動純電動汽車能源補給設施的規模化、網絡化建設。

二、換電商業模式要點

1、換電與換電商業模式

換電,是相對于充電而言,是純電動汽車能源補給的一種模式。以手機電源為例,通??梢允褂脗溆秒姵?,采用換電池的方法替換電源,也可以通過充電器將手機與電源插座相連補充電源。幾十年來,電動汽車的發展,電能補充始終是以充電的方式進行的,由于汽車比較龐大,考慮到電池聯接安全性,又涉及到專用的換電設備設計和投資,給汽車換電池自然就不成為首選考慮。然而換電,有其必要和優勢。其必要性在于:其一,基于動力電池的專業特性,需要專門的維護,以確保其安全、使用效果和壽命延長,因此專門的能源補給設施應該具備集中式的特性,而不是分散式充電樁;其二,整車充電時間過長,采用換電模式可以解決純電動汽車能源補給效率問題。

換電商業模式的核心是車輛和電池的銷售和所屬權要分離。汽車廠在提供整車的時候,配置了合適的電池,并且確保該車輛的性能和安全。消費者只采購不帶電池的裸車部分。由電池專業維護、充電、換電的運行商來購買電池,供給消費者使用并提供服務。

2、換電商業模式是純電動車發展的解決方案

與充電模式相比較,換電模式有多方面的優勢(見表1)?;趽Q電模式所具備的優勢特性,將突破早期電動車發展的制約瓶頸,是純電動車發展的最佳解決方案。但值得注意的是,需要處理好以下事項:整車廠要基于共同的電池箱標準:開放式的選擇電池并接受運行商的集中管理。

三、展望

只有政府、整車廠、運行商共同參與創造新型的電動汽車商業模式,才可能真正做出符合消費者需求的電動汽車產品和服務系統,才可能更好地促進電動汽車產業化、市場化發展,以應對未來的石油危機以及低碳經濟和環境保護的要求下。

參考文獻:

[1]米歇爾?克雷爾,中東北非動蕩石油將成奢侈品[N].中國能源報,201 1―03―07.

篇4

今天,數不清的商業模式創新正在涌現。采用全新商業模式的新興產業正在成為傳統產業的掘墓人。你能想象出從現在開始,2年、5年甚至10年之后你公司的商業模式將會是什么樣子的嗎?你會在主導者行列嗎?你會從容面對那些揮舞著嶄新、令人敬畏的商業模式的競爭者嗎?

關鍵詞:商業模式

《商業模式新生代》應該說是這兩年出版的一本“奇書”——簡單易懂的商業模式畫布、可視化的風格、來自45個國家共470名實踐家組成的研究社區,這不僅僅是討論“商業模式”設計的書籍,而其本身就是商業模式的創新,將商業模式創新這看似艱深復雜的工作變得簡單易懂。

商業模式畫布隨著《商業模式新生代》的出版而逐步為中國的廣大讀者所熟悉,而除了把商業模式畫布應用于組織的商業模式描述、轉變、創新外,商業模式畫布更多地呈現出一種系統化的思維方式。

近日,《商業模式新生代》的合著者伊夫·皮尼厄來京在接受專訪時強調,對于商業模式而言,設計之后更為重要的工作是測試。在談到為什么之后又出版《商業模式新生代(個人篇)》的一個理由時,答案非常有意思,就是為了測試《商業模式新生代》這種運作模式是否可成功復制。

在談到在如今經濟不景氣下的大環境下企業如何調整商業模式畫布來獲得生機時,伊夫·皮尼厄坦言:如果他知道答案,他早就成富翁了。他進一步解釋,商業模式分設計(design)和運營(execution)兩部分,大約各占10%和90%的權重,而商業模式畫布不涉及后者。

商業模式:重要的是測試

《新智囊》:在設計商業模式的時候,有哪些關鍵的環節?

伊夫·皮尼厄:在設計商業模式的時候,會涉及三個方面的內容。一個就是到底什么是一個新的商業模式?還有一個就是在創建這個商業模式的時候,運用一些什么樣的設計技巧,來產生一個真正的新的商業模式,而不只是簡單地重復已有的那些模式。第三個就是如何在實行這個商業模式之前,先做一個測試,看看它是否可行。

《新智囊》:測試環節如何進行?

伊夫·皮尼厄:你要去設計不同的假設,然后一個一個地去測試這些假設,你需要親自出去尋找客戶,并且問他們的意見,在他們給出意見以后,你就要把這個意見用到你的這個模式上去進行調整,最后尋找到一種合適的。有兩種就是來測試的辦法,以出書為例,一種就是你出去僅僅是問這個客戶,我明年如果出一本書,你愿不愿意買呢?他可能會說愿意,但是第二年他可能根本沒有去買。那么第二種辦法就是,你問他愿不愿意去買,當他愿意去買的時候,跟他收一千塊錢,如果他交了錢,說明這本書是真的有市場。

《新智囊》:對于創業者而言,光是讀好這本書就能設計商業模式嗎?

伊夫·皮尼厄:我們已經舉辦了很多工作坊(workshop),書上的這些內容可能我們用一小時就可以解釋完了,是非常簡單的,但是在你真的設計出一個新的商業模式之前,肯定是要給它詳細的定義。就比如說蘋果公司,如果現在讓你定義它的商業模式,可能你也不是很輕易的就能做出來,在定義一個商業模式的時候,你需要來分析它的各種細節,還有各個版塊之間的關系。

通過商業模式畫布共同研討

《新智囊》:商業模式畫布給了大家一個共同探討的平臺,這個想法的初衷是什么?

伊夫·皮尼厄:在十年之前問同樣問題,商業模式到底是什么?腦海中可能有這樣的問題,五個人可能有五個不同的答案,我們共同創建一個商業模式,但是如果你說的語言不一樣就很難做,所以人們就想開創出一種工具,有共同的語言,能夠避免所謂巴比塔的困境。如果想設計這個商業模式,至少有共同的概念、共同的想法才能在一起工作。

《新智囊》:《商業模式新生代》一書最吸引人的是其本身“共同創作”這個過程,但這種方式的實現是有一定難度的,有很多的問題和挑戰。比如內容作者怎么跟那些設計師合作,又如何與470名協作者合作?這其中的關鍵點和挑戰是什么?

伊夫·皮尼厄:并沒有那么復雜,真正的實際作者只有兩個人,其他的470個人只是提供他們的意見、評論,然后由作者來決定哪些評論要、哪些評論不要。但是,這些評論者只要他們參加評論了,他們的名字就都被列到書中。

《新智囊》:這些協作者的具體回報是什么?他們分享相關的利益嗎?

伊夫·皮尼厄:他們得到的好處只是把名字放在里面,他們并不參與分錢,但他們可以去教這本書,比如開課,或者是用這里面的方法去開他們自己的商業活動。

商業模式如何確?!摆A”?

《新智囊》:對于很多企業來說,商業模式不僅要設計出來,還要保證“贏”,這個如何實現?

伊夫·皮尼厄:這個模式只是限定在創意階段,然后設計這個模式,但是后面執行階段就不管了。這個模式覆蓋的創意這個部分是非常重要的,即使它在整個的過程中可能只占10%的比重,但也是非常重要的。后面那90%的實行部分,即使去找國際知名咨詢公司可能也是非常難的。

《新智囊》:商業模式畫布實際上是把創新工具化、模式化了,這種方式適用性怎樣?反饋如何?

伊夫·皮尼厄:我的學術研究背景是信息管理系統,平時在設計軟件或者是信息系統的時候,會經常運用到可視化的工具或者是一些原型的建立方法。恰好在上世紀90年代,一些年輕的創業者去找到我,但解釋他們自己的商業模式的時候,會非常地困難,因為他們沒有這么一個界定的模型,他們會非常費力地去解釋腦子里的想法,但解釋不清,于是我就問他們一些問題,到底誰是你的目標客戶,你們的核心資源到底是什么?等等,然后去讓他們把這個想法形成一個清晰的表述,而后告訴那些風險投資者,最后就形成了這九個模塊組成的商業模式畫布。然后又發現這個方法不僅可以幫助這些年輕的創業者,也適用于成熟企業的管理者。

篇5

關鍵詞:商業模式;商業模式定義;商業模式結構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05-0007-02

一、商業模式的定義

商業模式(business model)在1957年作為概念正式最早出現在學術論文里,但這個概念真正走入公眾和學界的視線卻是直到20世紀90年代。由于新經濟特別是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的發展,商業模式被時代賦予了新的意義和使命。作者以“商業模式”作為關鍵詞在中國知網上進行檢索。近5年(2008—2012)平均每年發表的文章有4 500篇,而上一個5年,這個數字是1 637篇。僅從論文的數量上就可以看到商業模式這個概念是管理學研究和討論的熱點。盡管商業模式概念現在耳熟能詳。但是對于商業模式的定義卻莫衷一是。學者們通常會選擇一些特定的定義來描述商業模式,使其符合自己的研究目的。研究成果之間差別甚多,以至于很多研究無法承上啟下,相互補充,形成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

值得一提的是,現階段對于商業模式的研究,主要存在以下3個領域:(1)電子商務領域,大量的互聯網企業憑借著優秀的商業模式異軍突起,許多企業突破了傳統的付費-服務的盈利模式,采用了全新的商業模式獲得了競爭優勢。(2)戰略問題,比如價值創造,如何獲取競爭優勢,如何提高公司業績等。(3)新技術如何實現商業化。

Zott和Amit(2011)在The Business Model:Recent Developments and Future Reserch對于商業模式的定義做了總結。包括商業模式一種描述(Applegate,2000;Weill & Vitale,2001),一種結構(Dubosson-Torbay,Osterwalder,& Pigneur,2002;Timmers,1998),一種概念工具或模型(George & Bock,2009;Osterwalder,2004;Osterwalder,Pigneur,& Tucci,2005),一種結構模板(Amit & Zott,2001),一個集合(Seelos & Mair,2007)等等。

國內學者李東(2010)認為,商業模式可以視為一種規則。魏煒(2012)認為,商業模式可以視為一種交易結構等。

下面筆者按照時間序列羅列了重要國外學者關于商業模式的定義。

Timmers(1998)認為,商業模式是一種產品、服務和信息流的架構,包括:不同業務參與者以及他們角色的描述;不同業務參與者潛在利益的描述;收入來源的描述。Amit& Zott(2001 ,2010)認為,商業模式描述了交易的內容、結構及其管理,以便企業可以抓住商業機會,獲得利潤。由于交易是和經營活動相聯系的,作者進一步挖掘了企業商業模式的定義,并且將商業模式定義為相互聯系活動行為的一個系統,這個系統超越了公司的邊界。Chesbrough & Rosenbloom(2002)認為,商業模式是幫助技術潛力實現經濟價值的探索。Magretta(2002)認為,商業模式是解釋企業如何運作的故事。一個好的商業模式回答了Peter Drucker的經典問題:誰是顧客?顧客認同什么價值?這也回答了每個管理者要問的問題:我們如何在這個生意中賺錢?解釋我們如何以一個合理的代價向顧客傳遞價值的背后的經濟邏輯是什么?Johnson,Christensen&Kagermann(2008)認為,商業模式是由4個相關聯的元素組成的,它們共同創造傳遞價值,那就是顧客價值主張,盈利模式,關鍵資源,關鍵流程。Casadesus-Masanell &Ricart(2010),Teece(2010)認為,商業模式是公司已經實施戰略的反映。商業模式清楚地表達企業價值創造的總體邏輯,并且是在企業傳遞價值過程中,保障企業有一種可以接受的收入和成本結構。

總結起來,對于商業模式的描述歸納起來主要有4種觀點:一是財務觀。商業模式就是描述企業如何產生價值及獲得利潤的。二是交易觀。商業模式就是企業與利益相關方的交易內容、結構和治理。三是組織觀。商業模式是組織構型,即企業如何組合各個部分形成完整系統進而有序開展業務的安排,包括價值活動、資源能力等。如Osterwalder等提出的四支柱九要素模型、Lecocq等得RCOA模型。四是價值觀。商業模式是企業價值創造和價值獲取的邏輯,及由價值定位始,以價值創造、維持、獲取為主干,分析企業如何開展業務及獲取利潤。

盡管對于商業模式的研究存在如此多的分歧,但通過眾多學者的研究,我們可以看到也取得了如下幾點共識:(1)商業模式是一個全新的研究領域,對它的研究不同于對產品,公司,產業的研究;盡管商業模式最終聚焦在某個企業,但是商業模式的研究邊界卻超越了傳統的企業邊界。(2)商業模式是一個有機的系統,它其中的元素相互影響,共同解釋了企業如何經營業務。(3)企業及其關聯方的行為活動,在商業模式形成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4)商業模式解釋了企業是如何創造并且獲取價值的。

二、商業模式體系結構

源于對于商業模式本質的不同解讀,對于商業模式的構成的認識也有很多不同。應當說,定義的不同更多源于學者的不同視角和側重。最好的模型都是簡單的,如果為了追求定義大而廣的內涵,往往反而卻喪失了其實用性和研究價值。唯有有所側重、有所強調,才能做到重點突出。早期學者對于商業模式的構成要素往往都是一些內容的簡單羅列,這些內容通常都是直接的,原原本本的出現在企業的活動中。例如,Horowitz(1996)提出,商業模式由價格、產品、分銷、組織特征和技術5個部分組成;作為國外最早研究商業模式理論的學者之一,Timmers(1998)提出商業模式由產品/服務/信息流結構、參與主體利益、收入來源3個方面構成??梢哉f,這些學者對于商業模式的構成闡述讓人們更好地了解到了商業模式的本質,但是更多的是描述事實,各個要素孤立而缺乏聯系。爾后的學者認識到了這一點,采用網絡化的視角,不僅是簡簡單單羅列商業模式的構成要素,而是以系統化的視角研究各個構成的有機結構和相互關系。例如,Chesbrough等(2000)提出,商業模式由價值主張、目標市場、內部價值鏈結構、成本結構和利潤模式、價值網絡、競爭戰略6部分構成;Hamel(2000)提出,商業模式由核心戰略、戰略資源、價值網、顧客界面4部分構成。

國內學者對于商業模式的構成比較有代表性的看法是:李東(2010)提出了一個商業模式的“容器模型”,該容器由4個板面組成,包括:(1)定位板塊規則;(2)利益板塊規則;(3)收入板塊規則;(4)資源板塊規則。這4個板塊相互聯系相互左右,最終“包裹”住企業的價值。原磊提出了商業模式的“3-4-8”構成體系,其中:“3”代表聯系界面,包括顧客價值、伙伴價值、企業價值;“4”代表構成單元,包括價值主張、價值網絡、價值維護、價值實現;“8”代表組成因素,包括目標顧客、價值內容、網絡形態、業務定位、伙伴關系、隔絕機制、收入模式、成本管理。原磊通過對比近十年國外學者對于商業模式的研究指出,商業模式這個概念主要從單純獲取利潤的邏輯向企業利潤運營結構和企業戰略發展方向的考察滲透。

三、目前對于商業模式研究的不足與展望

彼得德魯克說過:現代企業之間的競爭,不是不同產品之間的競爭,而是商業模式之間競爭。時勢造英雄,可以說“商業模式”這個詞匯就是現在形勢下的一個英雄。前文指出,在電子商務、戰略領域、技術創新實現商業化這3個領域,商業模式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應該看到,商業模式的研究仍然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較具體的體現在如下3點:(1)本質定義不明確,商業模式到底是什么?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對于商業模式本質是什么已經吸引了足夠多的關注,但是很多學者更加傾向于去討論商業模式的作用,而不是其本質。缺少一個統一定義,最大的弊端就是很多研究根本就不在一個層次里進行,眾多學者的研究無法形成一個健全而有力的體系結構。對于商業模式的定義,應當盡量采取具體、精確的詞匯,使得其他學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商業模式定義的具體內容。(2)商業模式與企業戰略混淆不清。盡管學者們已經認同商業模式是不同于企業戰略的一個全新的研究單元,但事實上真正對二者的關系和作用依然沒有達成共識。對于這個問題比較有代表性的論述是C.Zott和R.Amit(2008)提出的商業模式是一種可對競爭戰略的效應產生影響的“情境”,它與戰略的匹配狀況,而不是它們各自獨立的情況,才是決定企業績效的完整因素。在這種情況下,戰略可作為一種“輸入”因素,商業模式則是一種“調節”因素。(3)商業模式到底有什么作用。這里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問題:為什么商業模式這個概念有用?誰會用這個概念?什么時候,怎么使用?商業模式是一種”故事”,用來來講述企業創造價值和獲取價值的邏輯?還是一種規則結構,可以更大地釋放技術的經濟價值潛力?亦或是一種模板,可供其他企業模仿和學習?可以肯定的是,商業模式的作用不是單一的,在不同的情境下,有些作用會比較突出。但以上3個問題確實需要一個比較清楚的回答。

參考文獻:

[1] 李東,王翔.基于規則的商業模式研究——功能、結構與構建方法[J].中國工業經濟,2010,(9).

[2] 原磊.國外商業模式理論研究評介[J].外國經濟與管理,2007,(10).

[3] 斯萊沃斯基,等.利潤模式[M].張星,等,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

[4] Christoph Zott,Rapheal Amit.Designing Your Future Business Model:An Activity System Perspective [R].Pamplona,Spain:University

篇6

關鍵詞 商業模式 構成要素 路徑

中圖分類號:F71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z.2016.10.063

Abstract There is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business model and value creation, enterprise performance and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 so by practitioners, strategist and scholars' attention. Through systematically combing, 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nomic, management and strategy to explore the connotation of business model, elements, and on this basis to build commercial pattern generation path, to the essential meaning of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business model and helps promote business model from the conceptual framework to the change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Keywords business model; elements; path

0 引言

商業模式(business model)一般用來描述企業價值創造過程、企業生存運營狀態以及其進行商業活動的行為邏輯,①是企業競爭優勢的驅動力。②自1988年Timmers③首次界定商業模式概念以來,與商業模式相關的研究成果顯著增多。然而不同的研究視角,不同的研究層面往往會導致截然不同的研究成果,因此,不同研究成果很難相互支撐相互佐證。在此情況下,有必要厘清學者們在運用“商業模式”概念時所涉及的真正含義,并深入探討其生成路徑即商業模式實際構建問題,以促進企業實體正確應用商業模式理論,推動管理實踐。

1 商業模式的內涵

商業模式一般指的是企業在向客戶提品和服務的過程中形成的一系列復雜過程的簡化描述,這種描述涵蓋了企業運營過程中的各個方面,包括企業價值創造以及利益相關者交互兩大部分。由于研究者們對商業模式理解維度與側重不同,因此在理解商業模式內涵過程中呈現出不同的觀點。

經濟角度。該觀點認為企業從事商業活動的終極目標是獲得利潤,因此商業模式描述了企業的成本結構、收益來源以及為獲得超額利潤所應采取的措施戰略。例如,Afuah等(2000)④認為商業模式是企業通過向消費者提供更多價值的商品來戰勝競爭對手從而獲得利潤的方法。Stewart等(2000)⑤指出商業模式是為實現企業持續收益流的內在邏輯。

運營角度。該觀點認為企業正常運轉所必需的層級結構與內部流程尤為重要,企業間關于價值創造過程以及價值鏈的傳遞過程是不同的,商業模式是對企業各利益相關者之間如何交易、企業如何運轉的歸納總結,聚焦于企業內部結構與設計。例如Chesbrough等(2002)⑥強調商業模式是對企業運營秩序的描述。

戰略角度。該觀點指出,企業在進行商業活動中所展開的一系列行為,包括消費者需求研究、市場產品定位、營銷渠道分析、可持續競爭優勢研究等都屬于戰略層面,因而商業模式是對企業戰略定位的宏觀歸納,是企業實踐的指導藍圖。

由此看來,商業模式本身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它應該涵蓋企業經濟實質、發展戰略與運營過程的每個方面,以孤立視角看待商業模式是不科學且缺乏可靠性的。商業模式并不是由單一因素決定的,它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因此本文認為商業模式是企業為獲得持續競爭優勢所制定的一系列決策,這些決策應包含組織戰略、內部結構、價值傳遞等多種相互關聯的因素。

2 商業模式的構成要素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商業模式的概念與內涵從框架上規定了其構成要素。例如,從經濟角度來看,成本結構、盈利模式是構成商業模式的重要成分;從運營角度來看,資源配置、合作網絡更為關鍵。目前關于商業模式的構成要素模型主要為Osterwalder(2005)⑦提出的九要素模型(如圖1所示)。該模型認為商業模式主要圍繞四大模塊構建:產品服務、客戶界面、管理結構以及財務結果。一個完整的商業模式應該詳細描述其產品服務的價值主張、創造獲得這種價值的企業資源、支撐這些價值活動的企業結構以及將這種價值傳遞給目標客戶的渠道,獲得利潤的成本結構等。具體來說,商業模式由價值主張、目標客戶、分銷渠道、客戶關系、資源配置、核心能力、合作網絡、成本結構以及盈利模型九大模塊構成。它能解釋所有實體商業模式,為商業模式的設計和描述勾畫了一個框架。不同企業的商業模式差異和特色體現在各要素內容的差異、要素重視程度的偏差以及各要素之間關系的差異中。例如戴爾企業的商業模式是以無中間商的直銷渠道為特色的典型代表。

這個分析框架以系統觀的視角涵蓋了運營、利益、戰略等多個方面,比較完整的概括了商業模式的組成要素,實踐性較強。因此,在設計、描述某企業的商業模式時,要考慮企業的產品價值、管理結構、客戶界面以及財務支持等多方面因素。

3 商業模式的生成路徑

不難發現,商業模式是一個包羅萬象的復雜系統,因此在研究其生成路徑時要考慮各種要素。白宏(2012)⑧認為在設計商業模式時應運用一套科學完整的思路和邏輯,他強調商業模式的根本目標就是創造價值,原則上商業模式的形成過程應該也是價值的形成過程。由此他提出實際商業模式生成二維模型(圖2所示),即依據商業模式物質基礎和價值運動邏輯兩個維度進行商業模式的構建。具體來講商業模式中的物質基礎為企業運營過程中涉及的利益相關者,包括目標客戶,合作網絡,主體企業以及股東。價值運動邏輯則是圍繞價值發現、價值聚集、價值交易、價值實現這一系列活動產生的影響利益相關者相互交易和結合的規則制度(例如競爭模式、營銷模式),它決定了商業模式內在要素的結構和關系。由于不同企業創造價值的過程以及偏重點不盡相同,因此該模型能解釋各類行業、各種企業不同的商業模式,并能指出各個構成要素的角色定位。

商業模式作為涵蓋價值邏輯和利益相關者交互界面的系統框架,其穩定性和統一性要求企業各要素之間保持內外的一致性從而來應對內外部環境的變化。因此,實際商業模式構建過程中還要考慮企業所面臨的影響企業價值形成、創造、分配的內外部影響因素。

4 研究啟示及意義

通過梳理國內外文獻,本文從經濟、運營、戰略等多角度對商業模式內涵進行了探究,在現有商業模式構建模塊的基礎上,沿用價值運動邏輯對商業模式的生成路徑進行了一定的闡述。因此,企業在設計商業模式過程中,首先應確立其獨特價值鏈,即異于競爭對手的價值主張、價值創造過程以及價值分配方式,立足于利益相關者交互界面,確立符合企業自身價值邏輯的基本要素。換言之,企業首先確立目標客戶及價值主張的獨特配套的支撐結構,然后進行資源配置,運用核心資源和能力創造產品和服務,再確定相匹配的營銷渠道將價值傳遞給目標客戶。當然,獨特的成本結構與關系網絡也起到關鍵性支持作用。

注釋

① Pateli A G,Giaglis G M. A research framework for analysing eBusiness models[J].European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 2004.13(4):302-314.

② 孫永波,陳柳欽.商業模式創新的動力機制及其路徑選擇[J].發展研究,2011(11):78-85.

③ Timmers P. Business models for electronic markets[J].Electronic markets,1998.8(2):3-8.

④ Afuah A, Tucci C L. Internet business models and strategies: Text and cases[M].McGraw-Hill Higher Education,2000.

⑤ Stewart D W, Zhao Q. Internet marketing, business models, and public policy[J]. Journal of Public Policy & Marketing, 2000.19(2):287-296.

⑥ Chesbrough H, Rosenbloom R S. The role of the business model in capturing value from innovation: evidence from Xerox Corporation's technology spin\off companies[J]. 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2002.11(3):529-555.

篇7

[關鍵詞] 會展 商業模式 保護方式

一、前言

去年,北京一家網絡技術企業委托專利事務所,提出將其創造并經營的一項業務的商業模式(或稱作商業方法)作專利申請,目的在于保護這種創新業務的知識產權。自此,我國首例“商業模式保護”專利申請宣告啟動。

創新的構思是所有知識產權的起點。正因為人類具有無限創意的能力,才有僅幾千年的歷史傳承,便已達今天的文明與進步。知識經濟時代為“商業模式”的創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條件,而一個獨特的經營創意往往價值連城!

每一個創新的商業模式都可能蘊含著巨大的財富。會展商業模式創新又是會展業不斷發展的原動力。我國會展業存在著很大的發展空間,經濟潛力和社會影響力巨大,各會展企業都致力于研究新的商業模式。分析、完善會展商業模式保護方式,可以激發創新積極性,有利于會展業更加規范、有序、健康發展。

二、現行商業模式保護主要方式

1.案例分析

幾年前,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曾審理上海卓尚信息有限公司告e龍網信息技術北京有限公司“網上商業模式侵權案”,出現了號稱“中國網上商業模式保護第一案”,并以原告勝訴告結。

從案件分析看,被告可以以不同角度提訟,因為商業模式侵權行為具有多重性質。該案從合同的角度看,被告明顯違反了先合同義務原則,侵犯了原告的商業秘密,可要求其承擔締約過失責任;從著作權的角度看,被告赫然侵害了原告的著作權,也可以追究其承擔侵權責任;從不正當競爭的角度看,被告顯然存在不正當競爭行為,也存在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該案原告時,在存在多重選擇前提下,采用不正當競爭關系訴訟,是經過慎重選擇的。如果提起違反“先合同義務”訴訟,那么只能要求被告承擔損害賠償的責任,即采用彌補性經濟賠償,則賠償幅度有限;如提起“商業秘密侵權”訴訟,則會面臨原告舉證復雜、訴訟成本較高等風險;如提起“侵犯著作權”訴訟,那么即使勝訴,所得賠償數額也較小。而提起“不正當競爭”訴訟,不但可以要求被告承擔經濟賠償責任,還可以要求其承擔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等非財產性責任。因此,無論從經濟角度,或是從社會影響角度,還是從舉證的角度,選擇不正當競爭訴訟都顯得比較理想。

2.專利法對商業模式的保護

進入21世紀以來,發達國家逐步采用專利法對商業模式實施保護。經過多年的實踐和探索,在法規完善度、操作規范度、社會認知度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展。

專利法在保護范圍上基本可以涵蓋商業模式的各個領域。專利法將對能夠構成技術方案的商業方法的構思進行保護。權利申請人一旦在權利要求書中寫明專利保護的范圍,他人就很難通過以修改的方式規避其核心內容。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將商業模式專利解釋為“借助數字技術、網絡手段經營的、有創造性的商業方法”。毫無疑問,作為抽象概念、智力活動規則與方法的單純的商業模式,例如不含技術手段的經濟管理方法、記賬方法、生產和組織制度等是不能被授予專利權的。但是如果這種“規則和方法”通過某技術方法表現或實現,并應用于商業運作,則會因為其具有了可專利性而可能成為專利法保護的客體。

3.商業模式保護存在多樣性

僅從以上案例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解釋可以看到,商業模式保護的方法有很多,國內外各界也開展了大量的研究和實踐,包括著作權保護、商標保護、專利法保護和反不正當競爭等。從目前分析看,綜合考慮各種保護方式的利弊,用專利法對商業模式進行保護是比較恰當的一種選擇,實踐中成功的案例也不少。但無論國內還是國外,這些成功的實踐都集中在電子商務、網絡游戲、金融和商業行業,如我國2001年6月公開的發明專利“商業網站與個人網站在互聯網上的聯鎖經銷模式和方法”;2002年底、2003年初先后授權的兩件美國花旗銀行商業模式專利;2007年8月公開的發明專利“實際品牌融入網絡游戲的商業模式”,等等。

三、會展商業模式的專利保護

1.必要性

發達國家對商業模式提供專利保護,與其國情和產業背景密切相關。它們擁有為數眾多、先進實用的商業模式,并產生了巨大的商業價值,必然要思考放寬該類專利審查標準,將商業模式納入專利體系。2000年,在美國率先打破“商業模式除外”原則,為商業模式授予專利權打開方便之門后,曾遭到歐洲國家的強烈抵制。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積極加入到商業模式專利申請人的行列中,許多國家開始轉變立場并迅速調整本國的知識產權制度,給予商業模式以前所未有的保護力度。我國要實現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建設創新型國家、達到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目標,必須在滯后于發達國家的商業模式保護方面快步前行。

一方面,會展行業知識產權保護目前仍局限于商標、技術發明、外觀設計、新型應用等傳統領域,而對其商業模式保護國外也剛剛起步,國內尚屬初涉。接近或趕上國際先進的知識產權保護領域,會展商業模式保護可以作為切入點。另一方面,會展業是現代服務業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我國經濟發達地區著力扶持、快速發展的行業,需要更加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的保駕護航。因此,實施會展商業模式的專利保護是必要的和迫切的。

2.可行性

我國國家知識產權局2004年10月1日頒布的《商業方法相關發明專利申請的審查規則(試行)》中,關于“商業方法”(即商業模式)有這樣的解釋:“商業方法涉及商業活動和事務,這里所說的商業比傳統意義上的商業含義更為廣泛,例如包括:金融、保險、證券、租賃、拍賣、投資、營銷、廣告、旅游、娛樂、服務房地產、醫療、教育、出版、經營管理、企業管理、行政管理、事務安排等。”《規則》認為:并非所有的商業方法都可以申請專利權。從技術性來說,商業方法可以分為兩種情況:非技術性的傳統商業方法和采用新技術手段---如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等完成的商業方法。申請專利的商業方法應當符合我國發明專利入門條件,即具有“技術三性”:解決技術問題、具有技術效果、采用技術手段。傳統的商業方法,因不具有“技術三性”,因而不屬于專利法保護的客體,只能歸入“智力活動的規則和方法”,所以無“可專利性”。

從近幾年國內會展業的實踐看,符合“技術三性”要求、具有“可專利性”的商業模式層出不窮。如2008年4月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行的以“三大平臺互動構成全新展會運營模式”為亮點的“第二屆中國(深圳)國際科學生活博覽會”有這樣的描述:展會內容和形式上進行了大膽的創新,展會以“集成、體驗和互動”三位一體的形式,為企業和大眾構造良好的交流溝通的展會平臺,同時結合全國性的活動和互聯網及媒體的資源,確立了三大平臺互動的全新展會運營模式。又如2006年5月在蘇州國際博覽中心舉辦的以“新模式展會將成為BtoB的亮點”標注的“慧聰網水工業產品采購交易會”,充分結合了傳統貿易展覽會和電子商務的優勢,采用“展覽交易會+電子商務平臺”――線上線下互動的方式進行等等。

現代會展均充分利用當代電子、信息、數字等技術手段,竭力在視聽影響力與效果、信息傳播的時空寬廣度、受眾對信息雙向傳遞的便捷與安全等各方面不斷創新與完善,結合會展本身的組織形態、展示形式、時空構筑、服務方式、營利模式等的創新,蘊涵著充足的“可專利性”條件。利用好這些條件,進行有條理、符規律、合法規、重技巧的開發、設計,以專利形式實現會展商業模式保護是完全可行的。

參考文獻:

[1]連任萬希:商業方法專利與智力資本管理[J].改革與理論,2005(02)

[2]石峰許科:試論旅游線路的法律保護――商業方法專利保護[J]. 商城現代化,2007(05)

[3]宋蓓蓓:商業方法的可專利性問題探析[J].審計與理財,2007(03)

[4]賈丹明:歐洲商業方法專利分析[J].中國發明與專利,2007(05)

[5]馮曉青:商業方法專利略論[J].電子知識產權,2007(03)

[6]余翔邱洪華:基于判例和立法的美國商業方法專利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7(03)

[7]蘇運來:美、日、歐商業方法專利授權條件之比較[J].商業研究,2007(04)

篇8

[關鍵詞]會展商業模式保護方式

一、前言

去年,北京一家網絡技術企業委托專利事務所,提出將其創造并經營的一項業務的商業模式(或稱作商業方法)作專利申請,目的在于保護這種創新業務的知識產權。自此,我國首例“商業模式保護”專利申請宣告啟動。

創新的構思是所有知識產權的起點。正因為人類具有無限創意的能力,才有僅幾千年的歷史傳承,便已達今天的文明與進步。知識經濟時代為“商業模式”的創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條件,而一個獨特的經營創意往往價值連城!

每一個創新的商業模式都可能蘊含著巨大的財富。會展商業模式創新又是會展業不斷發展的原動力。我國會展業存在著很大的發展空間,經濟潛力和社會影響力巨大,各會展企業都致力于研究新的商業模式。分析、完善會展商業模式保護方式,可以激發創新積極性,有利于會展業更加規范、有序、健康發展。

二、現行商業模式保護主要方式

1.案例分析

幾年前,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曾審理上海卓尚信息有限公司告e龍網信息技術北京有限公司“網上商業模式侵權案”,出現了號稱“中國網上商業模式保護第一案”,并以原告勝訴告結。

從案件分析看,被告可以以不同角度提訟,因為商業模式侵權行為具有多重性質。該案從合同的角度看,被告明顯違反了先合同義務原則,侵犯了原告的商業秘密,可要求其承擔締約過失責任;從著作權的角度看,被告赫然侵害了原告的著作權,也可以追究其承擔侵權責任;從不正當競爭的角度看,被告顯然存在不正當競爭行為,也存在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該案原告時,在存在多重選擇前提下,采用不正當競爭關系訴訟,是經過慎重選擇的。如果提起違反“先合同義務”訴訟,那么只能要求被告承擔損害賠償的責任,即采用彌補性經濟賠償,則賠償幅度有限;如提起“商業秘密侵權”訴訟,則會面臨原告舉證復雜、訴訟成本較高等風險;如提起“侵犯著作權”訴訟,那么即使勝訴,所得賠償數額也較小。而提起“不正當競爭”訴訟,不但可以要求被告承擔經濟賠償責任,還可以要求其承擔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等非財產性責任。因此,無論從經濟角度,或是從社會影響角度,還是從舉證的角度,選擇不正當競爭訴訟都顯得比較理想。

2.專利法對商業模式的保護

進入21世紀以來,發達國家逐步采用專利法對商業模式實施保護。經過多年的實踐和探索,在法規完善度、操作規范度、社會認知度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展。

專利法在保護范圍上基本可以涵蓋商業模式的各個領域。專利法將對能夠構成技術方案的商業方法的構思進行保護。權利申請人一旦在權利要求書中寫明專利保護的范圍,他人就很難通過以修改的方式規避其核心內容。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將商業模式專利解釋為“借助數字技術、網絡手段經營的、有創造性的商業方法”。毫無疑問,作為抽象概念、智力活動規則與方法的單純的商業模式,例如不含技術手段的經濟管理方法、記賬方法、生產和組織制度等是不能被授予專利權的。但是如果這種“規則和方法”通過某技術方法表現或實現,并應用于商業運作,則會因為其具有了可專利性而可能成為專利法保護的客體。

3.商業模式保護存在多樣性

僅從以上案例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解釋可以看到,商業模式保護的方法有很多,國內外各界也開展了大量的研究和實踐,包括著作權保護、商標保護、專利法保護和反不正當競爭等。從目前分析看,綜合考慮各種保護方式的利弊,用專利法對商業模式進行保護是比較恰當的一種選擇,實踐中成功的案例也不少。但無論國內還是國外,這些成功的實踐都集中在電子商務、網絡游戲、金融和商業行業,如我國2001年6月公開的發明專利“商業網站與個人網站在互聯網上的聯鎖經銷模式和方法”;2002年底、2003年初先后授權的兩件美國花旗銀行商業模式專利;2007年8月公開的發明專利“實際品牌融入網絡游戲的商業模式”,等等。三、會展商業模式的專利保護

1.必要性

發達國家對商業模式提供專利保護,與其國情和產業背景密切相關。它們擁有為數眾多、先進實用的商業模式,并產生了巨大的商業價值,必然要思考放寬該類專利審查標準,將商業模式納入專利體系。2000年,在美國率先打破“商業模式除外”原則,為商業模式授予專利權打開方便之門后,曾遭到歐洲國家的強烈抵制。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積極加入到商業模式專利申請人的行列中,許多國家開始轉變立場并迅速調整本國的知識產權制度,給予商業模式以前所未有的保護力度。我國要實現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建設創新型國家、達到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目標,必須在滯后于發達國家的商業模式保護方面快步前行。

一方面,會展行業知識產權保護目前仍局限于商標、技術發明、外觀設計、新型應用等傳統領域,而對其商業模式保護國外也剛剛起步,國內尚屬初涉。接近或趕上國際先進的知識產權保護領域,會展商業模式保護可以作為切入點。另一方面,會展業是現代服務業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我國經濟發達地區著力扶持、快速發展的行業,需要更加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的保駕護航。因此,實施會展商業模式的專利保護是必要的和迫切的。

2.可行性

我國國家知識產權局2004年10月1日頒布的《商業方法相關發明專利申請的審查規則(試行)》中,關于“商業方法”(即商業模式)有這樣的解釋:“商業方法涉及商業活動和事務,這里所說的商業比傳統意義上的商業含義更為廣泛,例如包括:金融、保險、證券、租賃、拍賣、投資、營銷、廣告、旅游、娛樂、服務房地產、醫療、教育、出版、經營管理、企業管理、行政管理、事務安排等。”《規則》認為:并非所有的商業方法都可以申請專利權。從技術性來說,商業方法可以分為兩種情況:非技術性的傳統商業方法和采用新技術手段---如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等完成的商業方法。申請專利的商業方法應當符合我國發明專利入門條件,即具有“技術三性”:解決技術問題、具有技術效果、采用技術手段。傳統的商業方法,因不具有“技術三性”,因而不屬于專利法保護的客體,只能歸入“智力活動的規則和方法”,所以無“可專利性”。

從近幾年國內會展業的實踐看,符合“技術三性”要求、具有“可專利性”的商業模式層出不窮。如2008年4月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行的以“三大平臺互動構成全新展會運營模式”為亮點的“第二屆中國(深圳)國際科學生活博覽會”有這樣的描述:展會內容和形式上進行了大膽的創新,展會以“集成、體驗和互動”三位一體的形式,為企業和大眾構造良好的交流溝通的展會平臺,同時結合全國性的活動和互聯網及媒體的資源,確立了三大平臺互動的全新展會運營模式。又如2006年5月在蘇州國際博覽中心舉辦的以“新模式展會將成為BtoB的亮點”標注的“慧聰網水工業產品采購交易會”,充分結合了傳統貿易展覽會和電子商務的優勢,采用“展覽交易會+電子商務平臺”——線上線下互動的方式進行等等。

現代會展均充分利用當代電子、信息、數字等技術手段,竭力在視聽影響力與效果、信息傳播的時空寬廣度、受眾對信息雙向傳遞的便捷與安全等各方面不斷創新與完善,結合會展本身的組織形態、展示形式、時空構筑、服務方式、營利模式等的創新,蘊涵著充足的“可專利性”條件。利用好這些條件,進行有條理、符規律、合法規、重技巧的開發、設計,以專利形式實現會展商業模式保護是完全可行的。

參考文獻:

[1]連任萬希:商業方法專利與智力資本管理[J].改革與理論,2005(02)

[2]石峰許科:試論旅游線路的法律保護——商業方法專利保護[J].商城現代化,2007(05)

[3]宋蓓蓓:商業方法的可專利性問題探析[J].審計與理財,2007(03)

[4]賈丹明:歐洲商業方法專利分析[J].中國發明與專利,2007(05)[5]馮曉青:商業方法專利略論[J].電子知識產權,2007(03)

[6]余翔邱洪華:基于判例和立法的美國商業方法專利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7(03)

[7]蘇運來:美、日、歐商業方法專利授權條件之比較[J].商業研究,2007(04)

推薦期刊
欧美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激情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av片不卡无码久东京搔,亚洲鲁丝片AV无码APP
亚洲免费人各人国产 | 在线观看午夜福利院视频 | 亚洲中亚洲中文字幕乱码首页 | 一本大道AV人久久综合 | 午夜精品在线观看 | 亚洲男女性爱视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