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趨勢8篇

時間:2023-09-26 15:10:32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高考歷史趨勢,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高考歷史趨勢

篇1

關鍵詞:探究性學習;命題趨勢;高中歷史;歷史材料

一、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發展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經過對全國高考歷史卷大量試題的分析與研究,高考歷史題目越來越側重于對學生歷史發散性思維的考查,要求學生以高中教材陳述的理論知識點為根基進行獨立自主的綜合分析與問題解答,具體表現為“雖然題目考查的知識點包含在教材中,但題目的形式、內容、題材卻與學生頻繁接觸的教材大不相同(也就是所謂的‘觀點在書中,題目在書外’)”。

在此情形下,我們高中教師在展開具體的歷史教學活動時,應當改變以往灌輸式、填鴨式等陳舊的教育方式,及時摒棄單純要求學生背誦所謂教材歷史知識點的落后理念,改為積極創造條件,盡量多地促進學生進行高中歷史知識的探究性學習,引導學生在真正理解歷史教材的基礎之上,學會獨立自主思考、解決歷史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如此,方能在發展學生獨立自主學習能力的同時,促進他們自身發散性思維、創造性思維以及問題解決能力等的綜合發展。

例如,在教學“新航路的開辟”時,教材只簡單講述了新航路開辟對歐洲國家經濟、貿易中心、生產關系等的影響,卻并未詳細講解新航路開辟對其他一些國家產生的深遠影響。為此,在教學了本節內容的相關知識點后,我向學生提出了如下問題:新航路的開辟在一定成程度上打破了以往世界各地區之間的封閉及孤立狀態,這同樣也對中國產生了深遠影響。請結合已學的歷史知識,從經濟、外交、文化三個方面嘗試分析新航路開辟帶給中國的巨大影響。要求學生自由結合成學習小組,收集整理資料、發揮集體的聰明與才智實現對這一問題的探究性學習。

如此,就為學生創設了一個良好的獨立自主學習氛圍,有利于他們透過教材的表面挖掘出更多教材之外的實質性歷史內容。

新航路開辟之后,交通帶來的便利使得一些原本不屬于我國的農作物不斷傳入,在豐富了我國糧食品種及產量的同時,大大提高了農產品的商品化程度,從而為當時中國人口的增長奠定了良好的客觀前提。

新航路開辟之后,西方殖民強國開始了對我國長時期的侵略。面對侵略,中國人民頑強抵抗,誓死捍衛國家完整;但也致使眼界狹窄的封建政府實施“閉關鎖國”的錯誤外交政策,這又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中國文化、經濟的長遠性發展。

……

上述都是學生獨立自主分析、總結的看法,雖不十分切貼,但卻表明他們的積極探索精神、創造性學習思維以及獨立自主學習能力等都獲得了很好的鍛煉與發展,而這些都將為他們日后在高考中更好地應對發散性較強的歷史試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在高中歷史教學活動中引進大量豐富的史料素材

今年高考歷史試題的另一大命題特點就是:給出一定的歷史材料,要求學生在對該材料進行閱讀與分析的基礎上,完成該材料下的特定歷史題目。高考的這一命題趨勢實質上對高中學生獲取、解讀歷史材料、信息的相關能力。

鑒于此,我們高中歷史在教學過程中必須積極適應命題的這一變化趨勢,即在平時的教學實踐活動之中盡可能地將豐富且科學的歷史材料運用到高中歷史的教學過程中來。我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就會有意識地向學生輸入不同角度、不同內容的歷史材料。如,在教學“英國君主立憲制”這一整體時,針對不同的層面我向學生展示了不同社會領域人士對該體制的看法:在講到“英國君王不掌握實權,權利真正掌握在議會手中”這一知識點時,我向學生展示了某一英國憲法權威人士的言論:“上下兩院如果做出決定,就是把女王本人的死刑判決書送到她面前,她也不得不簽字。”在講到英國議會擁有無限權力時,又引用了“議會除了不能使一個女人變成男人和使一個男人變成一個女人之外,能夠做一切的事情”這一略帶夸張的表述。此外,更是引用了伏爾泰關于英國政體的評價“誰相信從這個可怕的深淵里,從這個不睦、殘酷、愚昧、狂信糾纏不清的混沌里,居然會產生出今天世界上可能是最完美的政府呢?一個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國王,有無限的權力做好事,卻無力為非作歹,當了一個自由、強盛、擅長經商,又很開明的國家的首領。”……

隨后,便鼓勵學生嘗試結合這些歷史材料對英國政體的先進性進行分析與論證。如此,既借助這些史料的補充極大地擴充了學生的歷史文化視野范圍,使得“君主立憲制”這一政體形式變得更加直觀、形象,有利于學生實現對其的更深刻認識、理解與靈活掌握,從而為其在高考歷史試卷中學會以正確的態度,應對材料性題目做足了充足的準備工作。

總之,作為一名高中歷史教師應當時刻緊盯試卷命題趨勢,并在明確其特點的基礎之上積極轉變自身的教育教學理念及方式方法,針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采取契合高考特點的教學模式。如此,方能在改善歷史教學質量、發展學生歷史學習能力的同時,為他們日后更好地應對歷史高考并取得優異的成績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篇2

1.試題命制情境化。選擇題和材料題的命制都采取了設置新情境,擷取新材料的方式,如詩歌、地圖、圖畫、漫畫、數據、表格等。設置“情境”能夠有針對性地綜合考查學生知識、技能、過程和方法等。

2.歷史要素隱藏化。歷史試題命制過程中專門隱去與解題有著直接關系的時間、人物、地點等某些歷史要素,需要學生通過題目提供的蛛絲馬跡和有限信息去發現、去判定,然后結合明示信息予以作答。

3.能力測試加強化。高考經歷了一個由知識立意向能力立意轉變的過程,但是這一轉變對“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檢測存在不足。全部情景型、材料型試題由“知識立意”“能力立意”轉向“目標立意”。通過采用新材料,設置新情境,可以檢測學生所學知識,考查學生多種能力。

4.超綱試題經常化。歷年試題均存在這一現象或許正是高考這一選拔性考試的必然,但是仔細分析可以發現,采取科學有效的做題方法完全能夠正確作答。

5.隱性知識顯性化。課下注解、插圖、地圖近幾年多次成為考查內容,要求我們的備考必須高度重視、全面設防、細致入微。

6.梯度區分科學化。高考題目的命制技術近幾年成熟很快,不但選材新穎、貼近生活、捕捉熱點、設問靈活巧妙,而且同一道題目的多問之間難度梯度劃分合理,有利于對學生能力的細分和高效的精細選拔,減少學生隨意作答得分的現象。這也被稱為“發展評價”,即學生的學習要能夠體現學生學習的不同層次水平。新高考改革將逐漸改變過去以踩分點評分的做法,代之以按考生的答題層次感給分。

7.經濟史觀突出化。經濟史觀和文明史觀、社會史觀、全球史觀是近幾年高考命題突出的方向,還有一些新的史學觀念和理論也囊括到了新教材和高考試題中。

8.重點知識常規化。高考試題的主體依然是對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考查,高考試題是全國高中歷史教學的指揮棒,高考備考絕不會也不能脫離這一方向。

9.標準答案開放化。標準答案的開放化是探究學習的必然結果,也是要求學生須在教材知識基礎上的提煉和升華,進行開放式思維的結果。這有助于防止學生生搬硬套、死記硬背。

篇3

關鍵詞:高考;專業化;歷史研究

在歷史課程標準“課程的基本理念”中就要求培養學生探究歷史問題的能力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提高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在江蘇版考試說明中四大類十二小項考查目標基本涵蓋了歷史研究的能力要求。就江蘇歷年高考卷來看,歷史研究考查的專業性越來越強:2008年第21題第4問考查了歷史研究的范疇,分值2分;2009年第25題C第1問考查了史料的分類,分值3分;2010年第23題第2問考查了史料的價值,分值2分,第24題第4問考查了史學研究的原則,分值1分;2011年第22題第3問,考查了如何論證歷史結論,分值6分;2012年第22題第2問考查了歷史研究的綜合內容,分值9分。一系列的數據變化說明,對歷史研究考查的分值在不斷加大,考查的能力要求也在不斷提高。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懂得一點歷史研究無論對于解答高考試題,還是彰顯歷史課程的魅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高考一直是高中教學的指揮棒,在高考試題中怎樣體現歷史研究的呢?我們以2012年高考江蘇卷第22題為例。

第22題,以蕭公權的康有為研究為例,以“時代、史家與歷史認識的修正”為主題進行論證。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表述清楚,字數250字左右。讀罷題目確實難以下手,不過仔細閱讀三段材料我們發現,蕭公權對康有為認識經歷了從假民權、假維新到真民權、真維新。引起這一變化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對有關康有為材料的掌握,二是學者自身認識的深入以及蕭公權遵循了“過則勿憚改”的古訓。也就是說歷史認識的變化是在掌握歷史史料的多寡之后逐漸變化的,當然也與治史者自身的史德有關。另外,材料三恩格斯的論述給我們提示了要從哲學層面即歷史唯

物主義和唯物辯證法的角度來認識歷史。為此,我們可以把這道題目進行一個轉化,即在歷史唯物主義和唯物辯證法的指導下,尊重歷史的客觀性,在認識歷史的過程中不斷修正對歷史的認識,從而還原歷史的真實面貌。

如何開展高中歷史研究的教學呢?

一、學點史學史,了解歷史研究的價值取向

在教師的指導下閱讀一些古代史學理論的著作或者名篇,例如,司馬遷的《報任安書》和《太史公自序》,了解古人撰史的目的,“述往事,思來者”。學習劉知幾提出的“史才三長”和章學誠增補的“史才四長”,明白史家對自己的修養要求,學習中國史學的優良傳統:秉筆直書,不虛美不隱惡,提倡實錄,編寫信使。了解王國維的“二重證據法”,將新發現的史料與古籍記載結合起來,以考證古史;了解陳寅恪注意史料真中有偽、偽中存真的特點和詩文的史料價值,善于以史注詩文和以詩文證史;了解顧頡剛的歷史地理,拓展歷史研究的視野和范圍。總之,通過學習讓學生明白歷史研究的價值取向:一是求真,即說話或亮出觀點,需要根據,即需要史實支撐,需要邏輯判斷,否則只能是猜測。二是對歷史上的人和事進行科學的價值判斷,這也需要建立在史料的基礎之上,不能是戲說、胡說。

二、懂點史料學,初步掌握史學研究的方法

明白歷史唯物主義和唯物辯證法的基本知識,能夠簡單運用數學、系統學、語言學、邏輯學、心理學、調查法、考古學等方法。能夠對史料進行搜集、整理與簡單鑒別,例如,史料的分類:口頭的(民間傳說、民歌、回憶錄、口述史)、實物的(遺跡、遺址、遺物)、文字的(碑刻銘文、檔案、文獻著述、圖片)、影像的(照片、影視、錄像)。史料的搜集:利用各種檢索工具(字典、辭典、表譜、索引、年鑒等)搜集史料,通過平時讀書和閱報積累資料,利用訪談、調查等搜集資料。能夠對鑒別的史料進行分析和解釋,從中提取出各種有用的信息。

三、嘗試研究性學習,感受歷史研究

歷史研究光靠理論學習是不夠的,還必須勤于實踐。在實踐中鞏固已學的知識,完善和拓展新的知識。一方面,教師要更新教學理念,轉變教學方式,為學生的主動學習創造必要的條件。在課堂上以材料、問題等帶動教學的開展,堅決杜絕以教師的講來代替學生的學;在課后以多樣化的作業方式鞏固課堂成果,如,布置歷史習作、歷史制作,開展歷史調查等等。另一方面,要經常性地開展研究性學習,從課題選擇到材料收集再到得出結論、成果展示,在教師的指導下,在活動中,感受歷史研究,鍛煉、提升學生歷史研究的

能力。

篇4

考點一、質點的直線運動

1.【考綱解讀】

質點的直線運動是高中物理的重要專題,涉及的基本概念較多,其中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勻變速直線運動及其公式、圖象等為Ⅱ級要求.考查的重點是:加速度、xt圖象、vt圖象、運動和力的關系等知識.

2.【考題預測】

從高考試題看,作為一個孤立的知識點單獨考查的命題并不多,更多的是與牛頓定律、帶電粒子在電磁場中的運動等結合起來,作為綜合試題中的一個知識點而加以體現.主要題型為選擇題、解答題,其中解答題多為中等或較難題.

樣題預測我國第一艘航母已經投入使用,這讓國人自豪.在航母上都搭載有戰斗機,因此戰斗機的起飛是一個重要研究課題.若航空母艦飛行甲板長度為L=300m,某種戰斗機在航空母艦上起飛過程中的最大加速度為a=4.5m/s2,飛機速度要達到v=60m/s才能安全起飛.

(1)如果航空母艦靜止,戰斗機被彈射裝置彈出后開始加速,要保證飛機起飛安全,戰斗機被彈射裝置彈出時的速度至少是多大?

(2)如果航空母艦勻速前進,在沒有彈射裝置的情況下,要保證飛機安全起飛,航空母艦前進的速度至少是多大?

解析:題中雖未指明,但質點的概念已經蘊含其中.(1)中飛機可視為質點;(2)中飛機與航母均可視為質點.運用質點的直線運動公式求解即可.

(1)設戰斗機被彈射出來時的速度為v0,由運動規律可得

v2-v20=2aL

解得v0=30m/s.

(2)設飛機起飛所用時間為t,在時間t內航空母艦航行距離為L1,航空母艦的最小速度為v1.對航空母艦

L1=v1t

對飛機

v=v1+at

v2-v21=2a(L+L1)

解得v1=8m/s.

3.【復習指導】

建議復習時要從加速度角度理解勻速直線運動、勻變速直線運動、非勻變速直線運動,分析加速度和速度的關系等知識.在判斷vt圖象或xt圖象時,要注意分析運動的特點,縱橫軸分別代表的含義,以及圖線的斜率表示的物理意義.有時寫出速度公式或位移公式更有利于解決問題.

4.【教師寄語】

寄語1明白命題趨勢:高考中涉及本單元的試題與現實生產、生活和現代科技的結合將更緊密,涉及內容更廣泛,與高科技相聯系的情景會有所增加.

寄語2演練高考真題:

高考考點高考典題精選

參考系、質點2010·山東(16)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2011·新課標(24);2010·天津(24)

勻變速直線運動及其公式、圖象2013·廣東(13);2013·新課標Ⅰ(19);2012·山東(15);2011·重慶(14);2011·海南(8);2011·海南(6)

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2010·重慶(22)

考點二、相互作用

1.【考綱解讀】

相互作用是高中物理的重要內容,其中力的合成和分解、共點力平衡、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實驗探究)為Ⅱ級要求.預測2014年高考考查的重點是:力的合成與分解、摩擦力的概念及變化規律等知識,另外也要注重電場力、磁場力及復合場的平衡問題.

2.【考題預測】

縱觀近幾年的高考題,預測2014年高考相互作用主要有以下幾種考查方式:(1)對摩擦力、受力分析、力的合成和分解、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等知識點的考查;(2)純靜力學的考題,物體受力不在一條直線上,通常為容易題或中等難度題;(3)連接體的平衡問題,通常考查整體法和隔離法,難度稍大的題目本專題常以選擇題形式考查,但也有綜合性計算題.

樣題預測滑塊m放在粗糙的斜面體M的斜面上,用水平推力F推著斜面體和滑塊一起向左加速運動,如下圖所示.若物塊與斜面體保持相對靜止,下面說法錯誤的是()

A.滑塊受到斜面的作用力方向可能垂直于斜面向上

B.滑塊一定受到了三個力

C.滑塊可能受到了兩個力

D.滑塊受到的合力方向一定水平向左

解析:本題考查物體的平衡.滑塊一定受重力、支持力作用,由牛頓第二定律可求得,當a=gtanα時,滑塊恰好不受摩擦力,滑塊受到斜面的作用力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當a≠gtanα時,滑塊將受摩擦力,故選項A、C正確,選項B錯誤;由牛頓第二定律可知,所受合力水平向左,選項D正確.

3.【復習指導】

復習重點應集中在對物體平衡狀態及平衡條件的理解、應用上.涉及的內容包括力的概念、常見力的特點、受力分析、力的運算等.其中力的動態變化分析、力的合成與分解是高考的熱點,要注意加強受力分析的訓練,掌握受力分析的常用方法,如三角形法、正交分解法等.

4.【教師寄語】

寄語1明白命題趨勢:考查的重點和熱點、題型不會發生變化,仍然是彈力、摩擦力、力的合成與分解、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等的創意設計.

寄語2演練高考真題:

高考考點高考典題精選

滑動摩擦力、動摩擦因數、靜摩擦力2013·新課標Ⅱ(14);2013·北京(16);2012·重慶(23);2012·新課標(24);2012·海南(8);2011·海南(5);2011·重慶(22)

形變、彈性、胡克定律2013·新課標Ⅱ(15);2010·新課標(15)

力的合成與分解2013·新課標Ⅱ(15);2013·安徽(14);2013·北京(16);2013·浙江(17);2012·新課標(24);2012·浙江(14)

共點力的平衡2013·山東(15);2013·天津(5);2012·新課標(16);2012·新課標(24);2012·廣東(16);2012·山東(17)

考點三、牛頓運動定律

1.【考綱解讀】

牛頓運動定律是高中物理的核心內容.牛頓運動定律及其應用為Ⅱ級要求.應用牛頓第二定律求解物體的瞬時加速度、解決動力學問題、追及相遇問題在動力學中的應用是常考內容,在歷年的高考中不斷以各種形式出現.本專題常以綜合性計算題形式考查.

2.【考題預測】

預測2014年高考考查的重點是:牛頓第二定律及其應用、運動和力的關系等知識.本專題內容的命題形式傾向于應用型、綜合型和能力型,易與實際生活、軍事科技、工農業生產等緊密聯系,還常以力、電綜合題形式出現.試題大多綜合運用牛頓定律知識求解,解題的關鍵是物體的受力分析和運動狀態的分析,且貫穿始終.

樣題預測2013年2月26日,埃及盧克索發生一起觀光熱氣球爆炸墜落事故,共有19人遇難.這可能是人類史上傷亡最為嚴重的一起熱氣球事故.科研人員乘氣球進行科學考察,氣球、座艙、壓艙物和科研人員的總質量為900kg,在空中停留一段時間后,科研人員發現氣球因漏氣而下降,及時堵住.堵住時氣球下降速度為1m/s,且做勻加速運動,4s內下降了12m.若空氣阻力和泄漏氣體的質量均可忽略,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至少拋掉多重的壓艙物才能阻止氣球加速下降.

解析:氣球因漏氣導致其浮力變小,所以氣球做向下勻加速運動,為了阻止加速下降,因此拋掉壓艙物體,減少重力,確保安全.在此過程中,已知時間、下降的位移、初速度,由運動學公式可求出加速度,再由牛頓第二定律可得拋掉的重物.

設漏氣后氣球所受浮力為F,加速下降的加速度為a.

由s=v0t+1[]2at2得:

a=2(s-v0t)[]t2=2×(12-1×4)[]42m/s2=1m/s2

由牛頓第二定律得:

mg-F=ma

F=m(g-a)=900×(10-1)N=8100N

拋掉的壓艙物的重力為

G=mg-F=ma=900×1N=900N.

3.【復習指導】

在復習中,一定要熟練應用牛頓定律解決已知運動求力和已知力求運動這兩種類型的問題,同時要學會用變化的觀點來分析解決問題.復習的重點是牛頓第二定律,注意牛頓第二定律結合生活、科技、工農業生產等實際問題,結合電場、磁場有關的綜合問題的考查.

4.【教師寄語】

寄語1明白命題趨勢:牛頓運動定律與曲線運動、電磁學等知識點綜合起來,以實際生活、生產和科學實驗中有關問題為命題背景,突出表現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的命題趨勢強烈,同時對與vt圖象相結合的問題要予以足夠的關注.

寄語2演練高考真題:

高考考點高考典題精選

牛頓運動定律及其應用2013·新課標Ⅰ(14);2013·新課標Ⅱ(14);2013·新課標Ⅱ(25);2013·浙江(19);2013·重慶(6);2012·新課標(14);2012·北京(20);2012·安徽(17);2012·江蘇(5);2012·山東(17);2011·福建(16);2012·天津(8);2011·新課標(21);2011·北京(18)

超重和失重2012·浙江(23);2011·天津(2);2010·海南(6);2010·浙江(14)

考點四、曲線運動

1.【考綱解讀】

運動的合成與分解、拋體運動、勻速圓周運動、向心力及其應用為本專題的Ⅱ級要求知識,包含了位移、加速度、速度的合成與分解,理解平拋運動并掌握平拋運動的規律,勻速圓周運動及其重要公式等.注意運動的合成與分解是設法把曲線運動(正交)分解成直線運動再用直線運動規律求解問題.從近幾年高考看,常見模型:拋體運動問題;船渡河問題;繩拉物體運動問題.出題形式多樣,選擇題、計算題均有.

2.【考題預測】

預測2014年應用本專題知識方法解決生產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拋體運動及圓周運動與生產生活的聯系仍將是高考重點考查的一種趨勢.主要考查的有以下幾點:(1)運動的合成與分解;(2)平拋物體的運動;(3)勻速圓周運動及其重要公式,如線速度、角速度、向心力等.它不僅涉及力學中的一般的曲線運動、平拋運動、圓周運動,還常常涉及帶電粒子在電場、磁場或復合場中的運動問題,動力學問題,功能問題.

樣題預測如圖所示,參加某電視臺娛樂節目的選手從較高的平臺上以水平速度躍出后,落在水平傳送帶上.已知平臺與傳送帶的高度差H=1.8m,水池寬度s0=1.2m,傳送帶AB間的距離L0=20m.由于傳送帶足夠粗糙,假設選手落到傳送帶上后瞬間相對傳送帶靜止,經過Δt=1.0s反應時間后,立刻以a=2m/s2恒定向右的加速度跑至傳送帶最右端,g取10m/s2.

(1)若傳送帶靜止,選手以初速度v0=3m/s的水平速度從平臺躍出,求選手從開始躍出到跑至傳送帶右端所經歷的時間.

(2)若傳送帶以v=1m/s的恒定速度向左運動,選手要能到達傳送帶右端,則他從平臺躍出的水平速度v1至少為多大?

解析:(1)選手離開平臺后做平拋運動,在豎直方向上有H=1[]2gt21,得

t1=2H[]g=0.6s

在水平方向上有

s1=v0t1=1.8m

選手在傳送帶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的位移

s2=L0-(s1-s0)=1[]2at22

得t2=4.4s.

則選手運動的總時間t=t1+t2+Δt=6.0s.

(2)選手水平躍出的速度為v1,落到傳送帶上1.0s反應時間內向左發生的位移大小為

s3=vΔt=1m

然后選手向左減速至速度為零又向左發生位移

s4=v2[]2a=0.25m

不從傳帶上掉下,平拋水平位移

s≥s0+s3+s4=2.45m

則v1≥s[]t1=4.08m/s.

所以選手從平臺上躍出的水平速度至少為4.08m/s.

3.【復習指導】

解曲線運動問題要注意運動的獨立性:一個物體同時參與幾個分運動時,各分運動是各自獨立的,互不干擾,任何一個方向的運動都不會因為其他方向運動的存在而受到影響.對曲線運動的復習應注重曲線運動和牛頓運動定律的進一步深化和應用;對圓周運動的復習應加強向心力來源的分析,加強運動和力的關系的理解,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

4.【教師寄語】

寄語1明白命題趨勢:高考中對平拋運動或類平拋運動和圓周運動的考查仍是命題的熱點,尤其是這兩種典型的曲線運動從知識上與功能關系綜合,從情景上與生產、生活實際應用聯系的命題可能性較大.

寄語2演練高考真題:

高考考點高考典題精選

運動的合成與分解2013·北京(19);2013·福建(20);2012·福建(21②);2011·四川(22);2011·新課標(14);2011·全國(15);2011·江蘇(3)

拋體運動2012·新課標(15);2012·江蘇(6);2012·上海(12);2011·廣東(17);2011·海南(15);2010·全國(18);2010·浙江(22)

圓周運動2013·北京(18);2012·上海(19);2011·安徽(17);2009·廣東(5)

向心力2013·新課標Ⅱ(21);2012·福建(20);2012·江蘇(3);2011·天津(10);2009·廣東(17)

豎直平面圓周運動2013·重慶(8);2012·浙江(18);2012·重慶(23);2011·北京(22);2010·重慶(24);2010·江蘇(14)

考點五、萬有引力與航天

1.【考綱解讀】

萬有引力及其應用為本專題的Ⅱ級要求知識,萬有引力和天體運動,幾乎年年都考,但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居多.考綱要求考生理解太陽與行星間存在引力,能根據開普勒行星運動定律和牛頓第三定律推導出太陽與行星間的引力表達式;理解萬有引力定律的含義并會推導萬有引力定律;理解并運用萬有引力定律處理天體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2.【考題預測】

預測2014年天體運動與現代航天科技的綜合,人造衛星的運動,萬有引力定律的應用是高考的熱點.由于近年來世界各國空間科技力量的競爭日趨激烈,特別是我國“神舟”系列飛船的成功發射和接收,神舟九號和天宮一號首次手控空間交會對接成功,會使萬有引力、天體運動的知識成為一個特別的考查熱點.

樣題預測2013年6月7日,美國研究人員說,在火星工作的火星車“機遇”號發現非酸性水存在的證據.依據這一發現推斷,在火星形成早期,星球環境或許更加適宜孕育生命.假設“機遇”號著陸前在近火點800千米、遠火點80000千米的火星橢圓軌道上履行火星探測使命.已知地球質量與火星質量之比為9,地球半徑與火星半徑之比為2,地球半徑為6400km,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取10m/s2.由以上信息做出的下列推斷中錯誤的是()

A.“機遇”號在近地軌道上的運行速率在7.9km/s至11.2km/s之間

B.火星表面重力加速度約為4.44m/s2

C.“機遇”號若要在目標軌道的近火點開始沿繞火星的圓軌道運行,需要減速

D.“機遇”號環繞火星做圓周運動的最大速率約為3.72km/s

解析:本題考查萬有引力定律與天體運動知識.衛星繞地球運行的速度均小于7.9km/s,選項A錯;由g=GM[]R2得火星表面重力加速度g′=M′[]M×R[]R′2g=1[]9×4[]1×10m/s2=4.44m/s2,選項B對;“機遇”號若要在目標軌道的近火點開始沿繞火星的圓軌道運行,需要減小自身的機械能,需要減速,選項C對;由v=GM[]R得“機遇”號環繞火星做圓周運動的最[JP2]大速率v′=M′[]M×R[]R′×7.9km/s=3.72km/s,[JP]選項D對.

3.【復習指導】

當前星際探索成為世界新的科技競爭焦點,而我國的載人航天已取得了成功,探月計劃也進入實質性進程之中,因此在這些知識點的應用上復習時應引起高度重視.與“天宮一號”和“神舟九號”相關的內容可能會成為2014年高考命題的熱點.

4.【教師寄語】

寄語1明白命題趨勢:近年來我們國家在航天方面的迅猛發展,高考命題易與我國的航天成就緊密聯系.

寄語2演練高考真題:

高考考點高考典題精選

天體運動2013·新課標Ⅰ(20);2013·四川(4);2013·天津(9①);2012·全國課標(21);2012·福建(16);2011·上海(15)

雙星2013·山東(20);2012·重慶(18);2010·全國1(25)

人造衛星2013·新課標Ⅱ(20);2013·新課標Ⅰ(17);2013·浙江(18);2012·山東(5);2012·四川(15);2011·廣東(20);2011·北京(15)

航天器2013·安徽(17);2011·四川(19);2010·江蘇(6);2010·山東(18)

考點六、機械能及其守恒

1.【考綱解讀】

本專題主要包括五個概念(功、功率、動能、勢能、功能關系)和三個規律(動能定理、機械能守恒定律、能的轉化和守恒定律).《考試大綱》對本專題考點為Ⅱ級要求.功能關系一直都是高考的“重中之重”,是高考的熱點和難點.涉及本專題知識的考題不但題型全、分值重,而且還經常有高考壓軸題,常與牛頓運動定律、圓周運動、帶電粒子在電場和磁場中的運動等知識綜合,該類題目一般過程復雜、難度大、能力要求高.

2.【考題預測】

預測2014年高考中對本專題知識的考查比重不會降低,仍會以功的計算、動能定理以及功能關系為主,同時與曲線運動、電場及電磁感應相聯系的綜合題緊密相連,所以考生在復習時應多注意這些知識的綜合訓練和應用,以培養應用知識解決物理實際問題的能力.

樣題預測2013年2月15日,一團亮光劃過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州上空,留下白色尾跡,有視頻顯示,當時巨大的橘紅色火球掠過天空,爆炸時散發出比太陽更耀眼的光芒.隕石雨降落后,車里雅賓斯克州各類建筑的窗戶被震碎,屋頂被掀翻.下面有關隕石雨敘述中正確的是()

A.隕石墜入地球是內能轉化為機械能的過程

B.隕石下落時,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

C.隕石墜入地球大氣層成為流星是機械能轉化為內能的過程

D.“雞蛋大的隕石砸在地上就是一個坑”,說明隕石對地面做了功

解析:隕石是從行星際空間穿過地球大氣層而隕落到地球表面上的天然固態物體.它涉及地質學、天文學、隕石學、空氣動力學、天體物理學、原子物理學中許多理論問題.隕石墜入地球大氣層成為流星,是隕石和空氣摩擦生熱的過程,是機械能轉化為內能的過程,選項A錯誤;隕石下落時,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和內能,選項B錯誤;隕石墜入地球大氣層成為流星,是隕石和空氣摩擦生熱的過程,是機械能轉化為內能的過程,選項C正確;隕石落地時,對地面有一個向下的力,地面發生了形變,隕石對地面做了功,選項D正確.

3.【復習指導】

關于功能關系、能量守恒定律的考查在歷年高考中都是一道亮麗的風景,且常考常新,主要考查同學們的分析綜合能力、推理能力和利用數學工具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復習時要深刻理解、準確掌握功、平均功率、瞬時功率、動能、重力勢能等重要的概念及相關物理量的判斷和計算;準確理解動能定理,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全部內容;熟練掌握它們的運用方法,牢固樹立功是能量轉化的量度,能量守恒和能的轉化觀點.

4.【教師寄語】

寄語1明白命題趨勢:高考涉及機械能的考題主要表現為以下幾種形式:(1)涉及功、功率和功能關系基本概念或機車啟動問題的選擇題;(2)以生產、生活和體育競技項目等實際為背景的動力學和能量的綜合題;(3)以能量守恒為核心考點并涉及彈簧的力學綜合題.

寄語2演練高考真題:

高考考點高考典題精選

功和功率2013·新課標Ⅰ(21);2013·北京(23);2012·福建(17);2012·江蘇(17);2011·山東(18);2011·海南(9);2010·全國課標(16);2010·四川(23)動能和動能定理2013·新課標Ⅱ(20);2012·全國(26);2012·江蘇(14);2012·山東(22);2012·北京(22);2012·福建(21);2012·安徽(16)

功能關系2013·安徽(17);2012·重慶(23);2012·海南(7);2011·四川(21);2011·浙江(24)

機械能守恒定律2013·新課標Ⅰ(21);2012·海南(15);2012·上海(16);2012·浙江(18);2012·廣東(17);2012·山東(16);2011·全國課標(16)

考點七、電場

1.【考綱解讀】

電場Ⅱ級要求知識點有庫侖定律、電場強度、點電荷的電場、電勢差、帶電粒子在勻強電場中的運動.電場強度、電勢差是近幾年高考中頻繁考查的知識點.電場力、電勢能與力學中的運動、平衡以及能量相結合的題目在近幾年的高考中不斷以各種形式出現.對電場基本知識的考查多以選擇題形式進行,對于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運動以及力電相結合的綜合試題多以計算題的形式進行考查.

2.【考題預測】

預測2014年高考中,本專題仍是命題的熱點之一,考查的重點是:靜電場的基本知識、帶電粒子在電場中運動、力電綜合.庫侖力與其他力相結合的平衡問題,帶電粒子在勻強電場中勻變速直線運動、類平拋運動,力電綜合與能量相關的問題、與生產生活、工農業生產等緊密聯系,考查的可能性較大.

樣題預測如圖所示,直角坐標系xOy,在y軸上固定著關于O點對稱的等量異號點電荷+Q和-Q,O為坐標原點,A、B、C為坐標軸上的三點,A點和B點在x軸上關于O點對稱,C點在y軸上,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單位正電荷在A點的電勢能大于在B點的電勢能

B.C點的電勢小于A點的電勢

C.負電荷從A點運動到B點電場力做正功

D.單位正電荷從C點移動到A點與從C點移動到B點,電場力做的功相同

解析:x軸為兩等量異種點電荷連線的中垂線,所以x軸為一等勢線,單位正電荷在A點的電勢能等于在B點的電勢能,選項A錯.電場線由+Q指向-Q,沿著電場線方向電勢降低,C點的電勢大于A點的電勢,選項B錯.x軸為一等勢線,負電荷從A點運動到B點電場力不做功,選項C錯.C、A之間的電勢差與C、B之間的電勢差相等,所以單位正電荷從C點移動到A點與從C點移動到B點,電場力做的功相同,選項D對.

3.【復習指導】

在復習中,始終要圍繞兩個主線:一是電場力的性質,二是電場能的性質.做好這類問題關鍵是掌握好基本模型.注意命題與生產技術、生活實際、科學研究等聯系也很多,如靜電屏蔽、尖端放電和避雷針、電容式傳感器、靜電的防止和應用、示波管原理、靜電分選等等,都成為新情景綜合問題的命題素材.

4.【教師寄語】

寄語1明白命題趨勢:命題趨于綜合能力考查,且結合力學的平衡問題、運動學、牛頓運動定律、功和能以及交變電流等構成綜合題.

寄語2演練高考真題:

高考考點高考典題精選

庫侖定律2013·新課標Ⅰ(15);2013·新課標Ⅱ(18);2012·上海(11);2012·江蘇(1);2011·海南(3)

電場強度2013·安徽(20);2012·海南(12);2011·重慶(19)

電勢能、電勢和電勢差2012·廣東(20);2012·福建(15);2012·山東(19);2012·天津(5);2012·重慶(20);2012·海南(3);2011·上海(14)

電容器2013·新課標Ⅰ(16);2012·大綱卷(24);2012·江蘇(2);2012·海南(9)

帶電粒子在電場中運動2013·新課標Ⅱ(24);2012·新課標(18);2012·四川(24);2011·新課標(20);2011·安徽(20);2011·北京(24);2011·浙江(25)

考點八、恒定電流

1.【考綱解讀】

由新課標考綱對“恒定電流”的要求看,歐姆定律、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阻、閉合電路歐姆定律是Ⅱ級要求.從近幾年高考對“恒定電流”的考查來看,電路分析——包括電阻變化、含電容電路、非純電阻電路等動態分析、電路故障分析,運用電路知識探究實際問題已成為考查的熱點.

2.【考題預測】

預測2014年對本部分知識的考查將與實際聯系緊密,像超導現象及其在生產、科技方面的應用等,學生應用已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將是重點考查的一種趨勢,符合現代高考對知識應用和能力考查的要求.基本題型是以選擇題、實驗題或計算題出現.如以選擇題出現難度一般不大,若以實驗題和計算題出現,則屬于較難的題.

樣題預測如圖所示,電源電動勢為E,內阻為r,平行板電容器兩金屬板水

平放置,開關S是閉合的,兩板間一質量為m,電荷量為q的油滴恰好處于靜止狀態,G為靈敏電流計.則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在將滑動變阻器滑片P向上移動的過程中,油滴向上加速運動,中有從b到a的電流.

B.在將滑動變阻器滑片P向下移運的過程中,油滴向下加速運動,中有從b到a的電流

C.在將滑動變阻器滑片P向上移動的過程中,油滴仍然靜止,中有從a到b的電流

D.在將S斷開后,油滴仍保持靜止狀態,中無電流通過

解析:本題考查電路的動態分析.滑片P向上移動,接入電路的電阻增大,電路總電阻增大,根據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可知,干路電流減小,因U=E-I(r+R1),可知電容器極板電壓變大,油滴受到的電場力增大,油滴向上運動,極板電壓變大,說明電容器充電,中電流方向從b到a,選項A正確,選項B、C錯誤;將S斷開后,電容器放電,中有電流,電壓減小,電場力減小,油滴向下運動,選項D錯誤.

3.【復習指導】

復習重點有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的應用,電功、電熱的計算,電阻、電壓和電流的測量.從這幾年的高考試題看,電路的動態分析考題出現頻率較高,是高考的難點和熱點.復習時注意電路的計算,包括電阻的計算,串并聯電阻的計算,電功、電熱的計算(純電阻電路、非純電阻電路、混聯電路等),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的計算等.

4.【教師寄語】

寄語1明白命題趨勢:高考命題勢必會傾向于綜合各部分知識的綜合題的考查,例如以動力學為背景的力電綜合題,以電磁感應為背景的力電綜合題,以電路知識為背景的能量守恒問題,結合生產生活實際的應用題等.

寄語2演練高考真題:

高考考點高考典題精選

閉合電路歐姆定律2013·安徽(16);2010·新課標(19);2008·重慶(15)

電功率、焦耳定律2012·上海(13);2012·四川(23);2012·浙江(17);2011·全國(17);2011·北京(20);2011·上海(8)

電路動態分析2012·上海(17);2012·浙江(17);2011·重慶(20);2011·北京(17);2011·海南(2);2011·上海(12);2010·上海(5)

含容電路2010·安徽(18)

電路故障分析2011·重慶(22)

考點九、磁場

1.【考綱解讀】

帶電粒子在有界磁場中運動及帶電粒子在復合場中運動是高考的熱點和重點.近幾年始終圍繞帶電粒子在磁場、復合場中運動和實際應用問題考查,如質譜儀和回旋加速器等,尤其復合場中的問題更是每年必考,占分較大.帶電粒子在復合場中的運動,一般具有較復雜的運動圖景,可以綜合考力場、電場、磁場的知識,同時考查學生在復雜的情景中靈活運用解題基本方法,洞察問題的內在聯系,更能反映考生的綜合素質、帶電粒子在復合場中的運動往往受到命題者的青睞.

2.【考題預測】

預計2014年高考中,帶電粒子在同一區域內存在電磁場問題和帶電粒子在周期性電磁場作用下運動的題目必將成為考查的重點;電磁場在各種科學儀器中的應用問題仍然不可忽視,與現代高科技相關的物理情景試題也會不斷翻新.

考點十、電磁感應

1.【考綱解讀】

本專題是歷年高考的重點、難點,也是熱點,其中Ⅱ級要求知識點有: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楞次定律.從近兩年的高考命題來分析,新課程高考對本專題的考查有所加強,考查內容全面,主要包括對電磁感應現象的描述、感應電動勢大小的計算(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和方向的判斷(楞次定律、右手定則),特別是經常將電磁感應與電路規律、力學規律、電場規律、磁場規律、能量轉化問題、數學函數與圖象等相結合,試題的難度和廣度均有明顯體現;試題的考查形式靈活,選擇題、填空題、計算題都經常出現.

2.【考題預測】

預測2014年的高考方向與內容仍然會保持一定的穩定,本考點的知識點并不是很多,但與其他章節的聯系卻很多,每年的高考題中對這一章的內容均有所涉及.重點考查的內容主要是以導軌上的導體切割磁感線為模型,綜合考查電磁感應、恒定電流、磁場、牛頓運動定律、能量的轉化和守恒等知識點.

[FK(]樣題預測[FK)][HTK]如圖甲所示,不計電阻的光滑平行金屬導軌豎直放置,導軌間距為L=1m,上端接有電阻R=2Ω,虛線OO′下方存在垂直于導軌平面向里的勻強磁場,現將質量為m=0.1kg、電阻不計的金屬桿ab,從OO′上方某處由靜止釋放,金屬桿在下落的過程中與導軌保持良好接觸,且始終保持水平,不計導軌的電阻.已知金屬桿進入磁場時的速度為v0=1m/s,下落0.3m的過程中加速度a與下落距離h的關系圖象如圖乙所示,(g取10m/s

2).試求:

[TPgkwl-3.TIF,BP][TS(*5][JZ][HT5"H]圖甲圖乙[TS)]

(1)垂直于導軌平面向里的勻強磁場的磁感應強度.

(2)ab桿下落0.3m的過程中R上產生的熱量和通過R的電荷量.

解析:(1)剛進入磁場時a0=10m/s2,方向豎直向上,由牛頓第二定律有

BI0L-mg=ma0

若進入磁場時的速度為v0,有

I0=E0[]R

E0=BLv0

聯立上面三式代入數據得磁場的磁感應強度為B=2T.

(2)通過ah圖象知,a=0表明金屬桿受到的重力與安培力平衡,有mg=BIL,其中I=E[]R,E=BLv,可得下落0.3m時金屬桿的速度v=mgR[]B2L2=0.5m/s.

下落0.3m的過程中,由能量守恒定律有

mgh=Q+1[]2mv2

解得Q=0.2875J.

金屬桿自由下落的距離滿足2gh0=v20,h0=0.05m,所以金屬桿在磁場中運動的距離

x=h-h0=0.25m

則q=It[DD(]-[DD)]=[SX(]E[DD(]-[DD)][]R[SX)]t=[SX(]BLv[DD(]-[DD)][]R[SX)]t=[SX(]BL[]R[SX)]x=0.25C.

3.【復習指導】

本內容集中體現了與恒定電流、磁場、力學內容的聯系,綜合性很強,難度大,復習時特別注意要從能量的角度分析和解決問題.注意與實際生產、科技常識相結合的日光燈原理、磁懸浮列車原理、電磁阻尼現象、電磁流量計、傳感器原理、超導技術應用有可能成為高考命題的搭界平臺.

4.【教師寄語】

寄語1明白命題趨勢:命題頻率較高的是感應電流的產生條件、方向判定和導體切割磁感線產生感應電動勢的計算.其他像電磁感應現象與磁場、電路、力和運動、能量等知識相聯系的綜合題及感應電流(或感應電動勢)的圖象問題等.

寄語2演練高考真題:

[HT6]

高考考點高考典題精選

電磁感應現象、楞次定律2013·新課標Ⅰ(17);2012·北京(19);2012·山東(14);2012·海南(5);2011·海南(7);2011·上海(13);2011·上海(20)

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自感、渦流2013·北京(17);2012·新課標(19);2012·四川(16);2012·福建(22);2011·北京(19);2011·廣東(15);2010·江蘇(2)

電磁感應中的圖象問題2013·新課標Ⅱ(16);2012·重慶(21);2012·新課標(20);2012·福建(18);2011·海南(6);2011·山東(22);2010·北京(19)

電磁感應的綜合問題2013·新課標Ⅰ(25);2013·安徽(16);2012·山東(20);2011·福建(17);2012·天津(11);2012·浙江(25);2012·廣東(35)

考點十一、交變電流

1.【考綱解讀】

新課標考綱對“交變電流”的考查都是Ⅰ級要求,對這部分知識的考查一般出現在選擇題中,主要考查正弦式交變電流的產生及圖象和數學表達式、最大值與有效值、變壓器及電能的輸送等問題.

2.【考題預測】

本部分知識常與電場和力學知識結合在一起考查考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如帶電粒子在交變電場中的運動等.本考點知識也易與現代科技和信息技術相聯系,如“電動自行車”、“磁懸浮列車”等.

[FK(]樣題預測[FK)][HTK]如圖所示為一理想變壓器的原線圈通入的正弦交流電的輸入電壓u隨時間t的變化規律圖象,已知原、副線圈匝數比為n1∶n2=10∶1,當副線圈中接入兩個相同的并聯電阻R=20Ω時,則()

[TPgkwl-4.TIF,BP]

A.通過電阻R的電流最大值為2.2A

B.與電阻并聯的電壓表示數為31.1V

C.電阻在1s內產生的熱量為24.2[KF(S][]2[KF)]J

D.變壓器的輸入功率約為48.4

解析:本題考查交流電知識.由圖象可知原線圈電壓有效值為220V,根據匝數比n1∶n2=10∶1,可得副線圈電壓有效值為22V,故與電阻并聯的電壓表示數為22V,選項B錯;根據歐姆定律計算得到通過副線圈的電流有效值為2.2A,即通過電阻的電流有效值為1.1A,最大值為1.1[KF(]2[KF)]A,選項A錯;電阻在1s內產生的熱量為Q=22×1.1×1J=24.2J,選項C錯;變壓器的輸入功率等于電阻消耗的功率P=22×

2.2W=48.4W,選項D對.

3.【復習指導】

本考點是電磁感應的應用和拓展.復習時要注意“三突出”:一是突出考查交變電流的產生過程;二是突出考查交變電流的圖象和交變電流的四值;三是突出考查變壓器.

4.【教師寄語】

寄語1明白命題趨勢:高考對本考點的考查多集中在變壓器的原理及其應用、交流電的有效值、平均值和遠距離輸電等知識的理解和應用上.

寄語2演練高考真題

高考考點高考典題精選

交變電流的產生及描述2013·四川(2);2012·北京(15);2012·廣東(19);2012·全國(19);2012·山東(18);2012·安徽(23);2011·天津(4)

變壓器、電能的輸送2013·廣東(16);2012·重慶(15);2012·新課標(17);2012·福建(14);2012·天津(4);2012·江蘇(7);2012·海南(4);2011·新課標(17)

高中物理學史匯編(二)

5.英國物理學家胡克對物理學的貢獻:胡克定律;經典題目:胡克認為只有在一定的條件下,彈簧的彈力才與彈簧的形變量成正比.

6.1638年,伽利略在《兩種新科學的對話》一書中,運用觀察-假設-數學推理的方法,詳細研究了拋體運動.

7.人們根據日常的觀察和經驗,提出“地心說”,古希臘科學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大膽反駁地心說.

8.17世紀,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提出開普勒三大定律.

篇5

2018年9月云南曲靖高考英語聽力考試成績已于10月9日公布,考生可登陸省招生考試院網站(ynzs.cn/),輸入準考證號和六位查詢密碼查詢成績。

2018年9月云南曲靖高考英語聽力考試成績查詢入口已開通,考生可登陸云南省教育考試院(網址:ynzs.cn/)、進入2018年9月云南曲靖高考英語聽力成績查詢系統(網址:score.ynzs.cn/gktk20189/index.php),輸入準考證號、六位查詢密碼、驗證碼即可查詢云南曲靖高考英語聽力成績信息。

注意:

篇6

【各考區領取準考證時間】

阿里:10月24日-10月25日

那曲:10月10日

日喀則:10月25日-10月26日

山南:10月24日-10月26日

拉薩:10月17日-10月19日

昌都:10月20日-10月26日

林芝:10月15日-10月25日

西藏民族大學:待定

篇7

1.命題的趨勢

高考理科綜合能力測試的命題指導思想是以能力測試為主導,考查學生所學相關課程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理綜卷中的物理實驗被放在一個顯著的位置,試題本著“來源于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的原則,從不同內容、不同層次、不同能力要求考查考生的實驗能力,較好地區分和鑒別了不同水平學生的實驗能力,成為試卷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而其中電學實驗又是實驗考查的主陣地,其原因有二:一是內容豐富,可以從儀器的使用及讀數、電路的選擇、數據的處理等角度對學生的實驗能力進行全方位的考查;二是便于改編,只要電路稍加變化,就可以產生一個新的實驗。今年,福建省高考將物理選擇題改為單選,降低了選擇題的難度,就更突顯了實驗部分的能力考查。

預測2010年實驗題將繼續考查考生的各種實驗能力。由于設計類實驗和改編類實驗是考生實驗能力的較高體現,通過它不僅可以考查考生完成實驗的一般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考查學生運用已學過的實驗方法、原理處理新情境實驗問題能力、創新能力和遷移能力。所以高考在兼顧考查課本實驗的基礎上,會更注重對課本實驗的拓展和延伸考查,甚至會在全新的實驗環境中進行考查,因此在實驗復習中要將精力放在理解實驗的原理和方法上,再通過訓練總結出實驗設計的一般原則和思路。下面就以電學實驗為主談談物理實驗的考查特點和復習策略。

2.高考物理實驗考查的特點

縱觀這幾年高考實驗題,除了考查學生是否熟練掌握書本基本實驗原理和步驟、儀器使用中的操作規范及注意事項以外,主要突顯以下三個特點:

(1)實驗試題的設計體現了“來源于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的原則。

例如2005年全國卷測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電阻,直接來源于課后學生實驗――測定電源電動勢和內電阻實驗,但又高于課本,不能照搬課本實驗電路圖。只有真正理解了實驗原理和實驗方法,才能達到靈活運用學過的物理理論、實驗方法和實驗儀器去處理實驗相關問題的能力。由此可見課本實驗不可小視,并且要從中有所提升。

(2)能力的考查比較全面,其中涉及誤差的分析、利用圖像或公式處理數據、有效數字的保留等,對實驗分析能力、利用數學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都有所考查。

例如2008年山東高考卷:給出某磁敏電阻在室溫下的電阻――磁感應強度特性曲線,測量磁敏電阻處于磁場中的電阻值RB和B。并結合圖簡要回答,磁感應強度B在0~0.2T和0.4~1.0T范圍內磁敏電阻阻值的變化規律有何不同?并分析在一定溫度下的電阻――磁感應強度特性曲線,得到什么結論?該題充分體現了以上各種能力考查的要求。

(3)注重課本實驗的深挖掘:主要體現為一“材”多用和一“圖”兩用。

所謂一“材”多用是指同一實驗器材,完成不同的實驗目的,實現實驗多方面的考查。例如2009年高考福建卷和2009江蘇南京調研卷就分別考查了敏感元件和二極管的伏安特性曲線。用的就是課本研究小燈泡的伏安特性曲線的實驗器材和電路。

所謂一“圖”兩用是指在一個電路圖上完成兩個實驗,這樣的電路一般比較復雜,對學生分析電路的能力要求較高。例如(2006年高考廣東卷)某同學設計了一個如圖所示的電路,用以測定電流表內阻和電源電動勢及其內阻,并分析測量產生誤差的原因。

基于以上考查特點,提出以下復習策略,僅供參考。

二、電學實驗復習的策略

1.物理教師應研究往年高考試題,了解實驗考查趨勢,做到心中有數。

2.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物理實驗的習慣,培養學生解決電學實驗題的解題方向和步驟。

要教會學生學習每一個實驗前,應先明確實驗目的,然后根據實驗目的結合自己所學的知識,嘗試思考實驗原理。圍繞敲定的實驗原理,確定實驗器材,根據實驗器材,確定實驗步驟,依據實驗原理進行誤差分析。平時還應注意引導思考該實驗原理和方法的遷移。研究該實驗的儀器、原理、方法還可完成哪些測量。

鼓勵在實驗后或者做題后多做反思體會。由于同一實驗目的,可能存在不同的實驗原理,通過嘗試思考實驗原理的方法,就可以拓寬思路,提升能力。如果學生提前知道實驗原理,就可能造成先入為主的思維定式,使思維受到限制。養成多角度思考問題的習慣,提高創新意識和設計簡單實驗的能力。

3.重視學生實驗基本技能的落實――基本儀器的掌握,多進實驗室進行實際操作,熟悉各種實驗器材的使用。

復習應緊扣大綱,精選題目,加強針對性訓練。在訓練中要重基礎、嚴要求且難度適中,最終能把實驗思想融匯在學生做題當中。在重視基礎上,要進一步向設計性和開放性實驗靠近,強化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更好地提高實驗能力。復習中,可開放學校的實驗室,讓學生重溫實驗的實際操作,這樣對考生解決實驗問題有著非常大的幫助,從而提高備考的實效性。

4.重視課本實驗,熟悉基本實驗器材的使用,爭取最大限度地做到:一“材”多用。

如利用測定金屬絲的電阻率實驗器材,能否測定極細金屬管的內徑;利用描繪小燈泡伏安特性曲線的實驗器材,能否測定小燈泡的額定功率。演示實驗、做一做等也在高考考查范圍之內,同樣也要注意挖掘。

5.平時多總結實驗方法及題型,積累經驗,作為自己知識的儲備,增強解決實驗問題的能力和信心。

如對電阻的測量有很多種方法:伏安法、替代法、半偏法、比較法、多用電表測電阻等;測定電源電動勢和內電阻的方法有:伏安法、兩阻(定值電阻)一表(電壓表或電流表)法、一箱(電阻箱)一表(電壓表或電流表)法等。

篇8

誰都知道,高考是當前基礎教育的“指揮棒”――高考考什么,學校就教什么;高考怎么考,學校就怎么教。隨著外語聽力考試的取消,學校必然會輕視甚至取消聽力訓練課;相應地,學生的聽力水準也就隨之降低。如此一來,“啞巴英語”“聾子英語”就會大行其道。這種結果,無疑與學習英語的初衷背道而馳。

學習外語的基本目的,就是掌握一定的聽說能力,以便能夠與外界進行交流。但以往落后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的外語學習事倍功半。盡管他們能夠背熟大量的單詞、能夠掌握各種語法,但在必須使用外語的時候無能為力――一句不會說,一句聽不懂。之所以出現這種尷尬狀況,根本原因還在于外語教育中忽視了聽說能力的訓練。

要想改變這種狀況,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用好高考這根“指揮棒”。正因為此,許多地方將聽力考試納入了高考體系。可惜的是,這一政策卻被取消了。

對此,有關專家解釋,取消聽力考試有助于兼顧城鄉公平。確實,當前城鄉教育水準有著一定的差距,但這種差距不只體現在外語上,也體現在物理、化學等課程上。許多鄉村中學連起碼的物理、化學實驗室也沒有,學生從初中到高中,連一次實驗也沒有做過。試問,為了兼顧城鄉公平,是否要在物理、化學的高考中,取消所有的實驗內容呢?要想在高考中兼顧城鄉公平,該做的不是遷就落后的鄉村水準,取消聽力考試,而是要加大對鄉村教育的投入,提高鄉村教育的水準,讓鄉下孩子跟得上城里孩子。

作為世界上使用最廣的語言,英語具有無可替代的重要性,學好英語對學生的發展具有重大的作用。一方面,學好英語,就能暢行天下,讓學生走得更遠;另一方面,全世界最先進的科技與文化成果都是用英語來發表的,學好英語,也就能夠在第一時間內汲取世界優秀成果的營養,讓學生飛得更高。

推薦期刊
欧美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激情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av片不卡无码久东京搔,亚洲鲁丝片AV无码APP
亚洲精品国产品国语在线观 | 欧美精品免费人爱视频在线观看 | 中文国产精品久久久 | 五月丁香综合缴情六月在线 | 日韩国产欧美亚洲精品一二三区 | 午夜性刺激在线观看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