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6 09:17:28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英語啟蒙教育,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在全球迅猛發展的今天,英語作為一門強勢語言,已逐步成為人們母語之外的另一種基本語言,具有一定的雙語能力無疑是新世紀衡量人才的重要標準之一。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后,“低齡化”已成為外語教學在國際上的一大趨勢,幼兒期是人的一生中掌握語言最迅速的時期,也是關鍵時期。兒童心理的研究成果和長期的教育實踐已經證明:幼兒先天具有學習多種語言的優勢,無論多么復雜的語言,每一個幼兒都能在一段時期內掌握它。從另一方面來講,幼兒在生理上得天獨厚,他們的發音器官和肌肉還沒有定型,模仿能力強,在心理上障礙少。他們沒有成人那種緊張、怕出錯的心理負擔,而是非常大方、自然。在學習外語的過程中,學習者的心理、情緒是影響語言“習得”的重要因素。兒童學習語言的天賦與潛能力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遞減,趨向于消失,如果錯過了這段時期,就永遠失去了在語言發展方面自然取勝的機會,要達到相同的效果恐怕要花費成倍甚至多倍的精力。從幼兒的自身發展來看,雙語教育是可能的,但如何將這種可能性轉變為現實,還需要相當的外部條件。由此,國內市場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幼兒英語教學機構,所以,結合教材,根據幼兒本身的特點來進行英語教學,充分發揮幼兒的求知欲望,從培養幼兒的語言學習興趣出發,給予恰當的引導是當務之急。鑒于國內幼兒指導教材和幼兒指導方法參差不齊,我們應該結合現代化先進的硬件設置,多元化的教學模式,以及高素質、具備親和力的師資來進行幼兒英語教育。
其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心理問題:不要認為學習英語越早越好,或是應該在小學以后再學習。要摒棄傳統的中式幼兒教學模式,同時也要避免全盤西化的教學。
2)理論問題:適合這套書的指導并非適合所有孩子,我們應在實踐中創造性地應用現有的理論,不斷探索、總結、歸納、概括,形成適用于不同孩子不同的英語教學模式。
3)實踐問題:對幼兒的英語教學本身就是基于對幼兒的教育之外的訓練,必要的硬件設施和配合書本的教學道具及教室等配合。另外,必須配備合適條件的幼兒英語教師。本課題提倡教師努力進行以下幾個方面的實踐:通過游戲化的英語教學,讓幼兒初步了解英語這門國際通用的交際語言,培養幼兒學習英語的興趣,并愿以所學的英語進行交際活動;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培養幼兒具有較好的語感,能正確發音;通過學習,培養幼兒使用英語的習慣,并豐富幼兒有關世界多元文化的知識。
一、英語啟蒙教育口語教學設計與實施情況
1.口語教學實施對象
現代腦科學研究表明:0―3個月到一歲半的嬰幼兒就對語言敏感,口語學習2歲最強,直到5歲都處于語言敏感期。所謂關鍵期(或敏感期),即在這一時期,腦在結構和功能上都具有很強的適應和重組能力,易于受到環境影響,學習也最富成效的。如果在這個時期施以正確的教育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旦錯過這個時期,就需要花費幾倍的努力才能彌補,或者將永遠無法彌補。所以說如果在7歲之前缺乏最基本的語言訓練或接觸,他將難以學會人類的語言。相反,在這個階段對幼兒進行及時正確的語言訓練,效果將是非常顯著的。對于家長來說,認識到關鍵期的存在,也就明白了幼兒學習英語的重要性。
為此,我們要根據幼兒言語發展能力的實際,對幼兒言語發展能力受英語教學影響進行積極的探索。以日常英語和英語課為基礎,通過一定的教學方法,使幼兒的言語能力的發展得到最大潛能的發展。
2.目前混雜的口語教學模式
目前,各個幼兒英語培訓機構混雜著各種不同的教學模式,如“一對一教學模式”、“華人口語”、“全英文教學”、“英語兒歌”、“英語歌曲”、“英語故事”、“英語游戲”、“英語電影配音”等。但是否所有的這些模式都適合幼兒英語教學呢?另外,如何將這些模式靈活地運用到幼兒英語教學當中,而不至于出現整堂課活動接活動,幼兒們在過度興奮的同時卻沒有掌握很多的英語知識這種現象呢?這些都需要教師們在不斷地摸索過程中總結出良好的經驗。
3.口語教學設計的優點與缺點
優點:幼兒英語教學設計能夠把游戲與英語內容緊密結合,以游戲貫穿教學活動的始終,力求通過各種游戲讓幼兒學習和掌握英語,使英語教育游戲化,實現“寓教于樂”;幼兒英語教學設計能夠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選擇日常生活中幼兒身邊常見的感興趣的事物、情節等;幼兒英語教學設計能夠鼓勵幼兒大膽地用英語配以動作、表情等體態語表達自己的感受,幫助幼兒在英語口語活動中獲得成功,并通過表揚、激勵、肯定等形式讓幼兒得到喜悅,增強自信,進一步對英語口語產生興趣,使幼兒能活潑、大膽地與人交往。
缺點:目前教師的英語水平還較低,要求教師用英語較長時間地組織幼兒日常生活還比較困難,特別是在活動中出現了突發事件時更是如此;對幼兒英語活動的評價還停留在經驗層次上。
二、英語啟蒙教育典型教學方法
1.兒歌設計
兒歌是兒童口頭傳唱的歌謠,它們大多是根據幼兒的理解能力、心理特點,以簡明的音韻寫成,也有部分兒歌是幼兒在游戲等場合隨口編唱的。它沒有固定的結構章法,隨著時代的變遷,無論是民間流傳下來的童謠,還是創作的兒歌,內容都在不斷豐富,形式也多姿多彩,有游戲歌、數數歌、問答歌和猜謎歌等多種內容。
英語兒歌內容豐富生動、語言淺顯、節奏明快,結合了詞的韻律流動感,具有可以唱誦的特質。因此,在教學活動的前后環節,我們常常采用兒歌唱誦的方法,讓幼兒通過聆聽、唱誦兒歌的形式興趣盎然地學習英語。英語兒歌可以摹聲、擬人,兒歌有的悅耳和諧的音韻和鮮明的節奏能使幼兒產生愉悅感。富于動感的語言能有效地喚起幼兒的注意,增強他們對內容的理解。例如兒歌:“One finger,one finger,turn turn turn,turn to a pencil.Write write write.Two fingers two fingers,turn turn turn,turn to a rabbit,jump jump jump ...Five fingers.Five fingers.Turn turn turn.Turn to a tiger.Aa wu!”兒歌中運用了反復的表現手法,音節自然響亮,同時配合節奏邊念兒歌邊做動作,易學易記。又如手指歌謠:“Mother finger and baby finger making a telephone,hello-hello-hello.Four finger and middle finger making a rabbit,jump―jump―jump.Mother finger and four finger making a gun,bang-bang-bang.”通過五個手指的動作變化,組合成生活中各種有趣的活動,節奏明快、富有動感的語言使幼兒念起來興趣盎然。再如:配合游戲活動的兒歌“Roll the Ball”:“Roll,roll,roll the ball,roll the ball to me.Roll it,roll it,roll it,roll the ball to me.”幼兒伴隨著游戲動作而吟唱,能夠激發和加強游戲的興趣和愉悅感。兒童邊玩邊唱,使整個游戲富有節奏感,從而提高游戲的興趣,豐富游戲的內容。
2.活動設計
幼兒期整個心理水平的有意性都比較低,記憶的內容和效果在極大程度上依賴于對象的外部特點和幼兒的興趣性,因為活潑、好動、注意力難以持久是幼兒的生理特點。在通常的英語教學活動中,我們設計了這樣一個基本的活動順序:熱身運動―故事導入―表演操練―活動游戲。
如:在教育活動開始前,先來一個“Warm up”(熱身運動),組織幼兒邊念童謠邊做律動,brush and wash,或touch and clap,讓幼兒拍拍手,跺跺腳,指指鼻子,閉閉眼;或刷刷牙,洗洗臉,梳梳頭發,抹抹油。這些小運動幼兒都非常喜歡,不但能集中幼兒的注意力,而且可讓幼兒一開始就進入一個有趣的英語學習氛圍。也可以說一說師生之間的常用問候語及小對話,如:How are you!Who is my little helper?讓幼兒在英語學習活動開始前,先進入一個模擬的英語交際環境。
幼兒的年齡越小,其有意注意的時間就越短。因此,可在幼兒注意力最集中的前十分鐘欣賞故事,以小故事的形式導入,或創設情境編排故事表演片段把所要學習的內容展示給幼兒,先讓幼兒有一個初步、完整的印象,訓練幼兒聚精會神地聽示范發音是很重要的。接下來,則可安排充滿競爭與游戲氣氛的競賽、操練活動,或模仿表演活動,進行大量的聽說練習,教師要始終興趣盎然、熱情十足地對待重復訓練,這種態度對幼兒是很有感染力的。
最后可設計一至兩個簡單、有趣的活動性游戲,對所學的內容予以進一步鞏固練習。游戲是學前兒童的主導活動,在游戲中幼兒最自然、最放松,集體活動氛圍也最活躍、輕松,幼兒也才能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因此,創編或改編一些活動性的小游戲來補充單一的故事教學是非常有必要的。如:讓幼兒選擇戴上各種不同動物的頭飾來介紹自己:“Hello! I’m cat.”擺上一些小魚、小蟲、骨頭、青草之類的食物模型,讓他們做游戲,喜歡吃的可用:“I like ...”“I want to eat ...”不喜歡的則可說:“Horrible,I don’t like it.”幼兒在這些小游戲中身心愉悅,玩得開心,學得輕松。
3.教室以及道具設計
教育媒體作為一種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在幼兒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前景廣闊。教育媒體所具備的功能特點,以及為幼兒英語教學所提供的大量的英語材料,都能極大地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開闊幼兒的視野,激發幼兒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1)教室設計:教室的裝飾、壁畫要有明顯的教學要求和較強的操作性。可以通過畫面講故事、敘事情、唱兒歌,可以要求幼兒動手畫、動腦想,充分地調動幼兒的參與積極性,尤其突出教學活動的內容,這樣便把環境裝飾設計融入孩子們的日常活動之中,使環境裝飾起到更深廣的作用。
(2)道具設計:道具的設計要符合幼兒的需求,盡量采用顏色比較鮮艷的道具。道具不僅要結合所要教授的內容,而且樣子要可愛,這樣才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4.作業設計
一、創設情境。
學英語需要教師創設一個很好的情境,這樣有利于學生學英語并且記憶深刻,例如,三年級教材Module 3的內容是“Point to…”剛開始的時候,我并沒有使用point to 這個詞組,而是用漢語加英語的方式問學生“你的nose 在哪里?”學生就會指著鼻子回答“我的nose 在這里。”問“你的face 在哪里?”答“我的face在這里。”問“咱們的blackboard/wall/window/desk…在哪里?”答“咱們的blackboard …在那里。”如果有同學指錯物體時,可到教室前面表演一個最拿手的英語小節目,讓即便是小小的懲罰也變成了他們學英語的場地。然后,在他們聚精會神回答問題的時候,老師再問同學們說"你們想知道你們用手指東西的這個動作用英語怎么說嗎?"同學們都說想,老師再交給他們“point to”,然后共同練習“point to”,例如:Point to the blackboard. Point to the window/English book/ desk/ door等,接著再讓同學們兩人一組互換說、做練習point to 和前面學過的單詞。這樣,我在課堂上既創設了學生人人都想積極參與的學英語情境,又反復練習了所學的新知識,還復習了部分學過的單詞,一舉三得,何樂而不為?
二、興趣積累詞匯。
要想把英語學好,就必須要掌握一定量的詞匯。但是,積累詞匯這一關又是最難過的一關,因為學單詞簡單又枯燥,最容易磨去學生學英語的興趣,如果把這個問題處理不好,那么后面的教學肯定不會取得很大的成功。怎樣才能把這個大難關闖過去呢?我記得在一次聽張思中英語教學法報告時,他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天不學英語是休息,三天不學英語是退步。這說明長久堅持學習的重要性,我在英語教學的啟蒙階段,充分利用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一直堅持每天教一些學生看得見、摸得著、想得起、吃得到的單詞,并切把他們分類為身體部位類:head,hair,ear,eye,nose,face,mouth,tooth,teeth,jaw,forehead,neck,arm,hand,finger,stomach,back,leg,knee,foot,feet等;動物屬相類:mouse,cow,tiger, rabbit,dragon,snake,horse,sheep,monkey,cock,dog,pig等;蔬果類:apple,banana,pear,strawberry,grape,watermelon,pepper,eggplant,pineapple,green beans,cabbage,onion等,其他還可以分家居類、生活用品類,學習用品類,學習科目類,交通工具類,職業類,稱呼類等等,這些單詞都是小學生需要掌握的,老師每天堅持教給學生一定量的單詞,然后再用做游戲的形式如Where is your nose/face/finger? Point to your leg/foot/feet. What fruit do you want to eat? I am a rabbit, tell me about your family. I am a teacher. What is your father?等類似的問題,讓學生指出身體部位或回答問題,做錯的照例表演簡單的英語節目,這樣每天堅持復習一到兩類,學生學會了應該學的單詞,增加了詞匯量,又因為這種形式是游戲形式,他們也不會覺得枯燥無味。
三、適當夸張,直觀易懂。
英語教學的特性表明,凡是對教學內容的表達比較強烈,對比明顯,不斷變化,帶有新穎和刺激的藝術效果,都會引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教師在教具上如果能采用適當的夸張手法,就會讓學生在語言學習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夸張手法所表現出來的詼諧、幽默特點,使學生在學習英語時心情舒暢,心情愉快,肌肉放松,能減輕學生的壓力感和身心上的緊張焦慮情緒,從而排除心理障礙,使學習處在一種愉快和安全的環境中。在這種環境中學習英語,學生在心理上的許多積極因素被調動起來,使學生對學習內容在感官上出現了好奇和興奮,學習的興趣也由此產生。我在教形容詞及反義詞時,拿了一件我自己的襯衣,又拿了一件兒童穿的襯衣,上課的時候,讓學生我的襯衣,我就說,“look,This shirt is so big!”然后又讓學生穿兒童襯衣,然后說,“this shirt Is so small! He can't put it on.”我還準備了橡皮泥,在上課的時候把橡皮泥捏在我的鼻子上,慢慢捏長,然后就說,“Look, my nose is so long!”取掉橡皮泥,就說,“Now, my nose is short.”這些簡單直觀的教具、動作和肢體語言很好地利用了適當的夸張手法,并且易懂好模仿,再加上我夸張的讀英語的洋腔洋調,學生馬上就開始模仿老師練習了起來,一節課不知不覺過去了,學生也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許多形容詞及反義詞,并且記憶深刻。
關鍵詞 幼兒英語 啟蒙教育
英語教育在幼兒學習語言的關鍵時期,能促進幼兒對語言的敏感度,能在幼兒心理和生理機能尚不成熟的關鍵期,使其具有更強的可塑性;其次幼兒的模仿和記憶力此時很強大,要積極的抓住幼兒的生理優勢,促進幼兒語言的發展,促進幼兒認識水平的提高,促進幼兒思維的發展。由于幼兒獨特的自然吸收、模仿、學習的能力,通過語言的的聽說讀寫來達到鍛煉幼兒學習語言的目的。在幼兒的教學過程中,尤其要注意適當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要積極的創設必要的氛圍,以幼兒容易接受的教學方式來完成教學任務。
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游戲是幼兒教育中的一個很有效的教學方法。“玩是孩子的天性”。在“玩”中,孩子可以輕松自在、自然的接受到廣泛的知識。因此幼兒教育中,游戲是教學的首選教學方式。直觀的、具體的、鮮明的教育教學手段、方法、教材去適應幼兒年齡階段教學的對于語言的學習的需要,而游戲正順應了這種要求,對幫助幼兒理解與母語迥異的另一種語言是必不可少的,是英語教學的重要手段。游戲能滿足孩子的好奇心,能促進幼兒模仿的能力,能提高幼兒接受英語、學習、模仿,利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能促進幼兒對語言的的認知,能充分的調動幼兒的學習興趣。使幼兒在自娛自樂、自立自強中愉快的學習。教學案例:一個篩子,6個面不同的顏色(color),標上不同的數字(number),投到藍色,讓幼兒學習blue,并且指出,誰的衣服是藍色的;投到3,讓幼兒學習three,并且讓學生自動3人拉手。在“玩”“學”的過程中,還可以讓孩子“happy”“sad”的用豐富的表情來表達。對于做對的孩子給予獎勵,對于做錯的孩子給予鼓勵。這樣不僅能夠讓孩子愉快的學習英語,還能鍛煉孩子自我學習的能力,給予孩子更大的自信心。
教師要積極地利用自然環境,適時地提高幼兒的英語教學能力。讓幼兒處于一種自然的環境中,親身體驗,學習英語。英語是運用性實踐性很強的語言,結合我們的實際生活環境編寫的教材內容,與我們的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環境戚戚相關,如學校、衣服、游玩、飲食等等,教師可利用身邊現成的自然環境,讓學生在自然情境中學習和使用英語。在每天早上,和幼兒說“good morning”,說幼兒的衣服“beautiful”,幼兒在放學時說:“goodbye”,幼兒幫助其他孩子了,教育幼兒說“thanks”“thank you”。這些日常用語,經過長時間的積累,久而久之,幼兒不僅聽了會提高,英語的交際能力也會得到很大的提高。
在幼兒的英語教育中,運用形象情境,增強幼兒的直觀效應。什么是形象情境呢?利用動畫、圖片等各種形象直觀的方法,結合聲音、文字,刺激幼兒學生的視、聽覺,從而增強英語—“第二語言”的啟蒙作用,而達到教學目的的手段,包括直觀教具、掛圖、投影、錄像、幻燈、電影、多媒體技術等多種形式。形象情境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一方面,對于具有直觀、生動、形象的特點的圖表、動畫,幼兒學生興趣高、感受強、印象深,不僅可以使教學內容更加的豐富多彩,也可以使教師和幼兒學生之間的交流更加的順暢。對于可愛的小動物(animal)dragon 龍 horse 馬 mare 母馬 colt, foal 馬駒,小馬等,讓幼兒學生對于英語的學習更加的感興趣,能使這些單詞深刻的記憶在腦海中。還有一些課文內容僅用語言敘述比較抽象,幼兒的認知水平,是難以理解的。但是如果輔助于圖表,聲光、動畫、色彩,可以化抽象為形象,變難為易,幫助幼兒學生印象深刻、深入淺出地理解知識。
【關鍵詞】 最佳時期;啟蒙性;音樂旋律智能;空間智能;促交往;情境;故事情節
在素質教育潮流的推動下,學習外語已經是不得不重視了。幼兒期是掌握語言的最佳時期,應當進行多種語言的教育。通過專家檢測表明,孩子期大腦左腦有一個母語區和一個第二語言區,同時開發及學習兩種語言,不但能夠學會而且不會相互干擾。幼兒學習英語,目的是以英語為載體培養學習的興趣和習慣,建立一種英語語言思維。同時,培養孩子語言交際能力,多掌握一種與人交往、溝通的工具。 因此,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學習英語的重要性。
幼兒英語教育的主要特征是啟蒙性,重點在于培養幼兒對外語符號的興趣,提高感知語言敏感性,培養孩子能成功地進行語言交流的信心,激發他們對外語學習和運用的動機。幼兒學習外語應以發展口語為主,重視聽說能力的發展,幫助幼兒自然的進行口語交往。所選內容和方法要適合幼兒的興趣、需要和能力,使之盡量生活化,讓幼兒學了就能用,而且能夠多次重復,利于鞏固。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
1 通過英文兒歌開發幼兒的音樂旋律智能
悅耳的音樂,對幼兒來說具有比較強烈的感染力。極富特色的歌謠及兒歌,旋律好聽、簡單易學。既能吸引兒童的注意,又能配合兒童的愛好。比如“ABC song , Happy Birthday to you , Happy New Year”這些瑯瑯上口的歌曲,還有一些經典歌曲《雪絨花》等。
2 運用人體部位單詞開發幼兒視覺空間智能
在學習人體部位的名稱時,以游戲的形式進行。游戲名稱是Put your finger on your hand (face 、eye、 ear 、mouth 、 hand 、arm )。 老師說,幼兒做,也可幼兒說,老師做,也可啟發幼兒用夸張的手法畫出來。這樣,幼兒就在游戲中把人體部位記住了,同時也開發了視覺空間智能。
3 把握視覺空間記單詞
教學car時,教師可帶一個car玩具進來,幼兒馬上就會被吸引進來,這時,教師可引導幼兒用英語回答是什么。教師拿出一支鉛筆,幼兒會說“pencil ”,再拿出一個盒子,幼兒會說“box”。鉛筆和盒子組合起來就出現了新單詞“pencilbox”,幼兒就自然而然地把“pencilbox”這個單詞記住了。
4 游戲活動促交往
人人都有表演的天賦,而幼兒的表演欲望更強烈。通過角色表演游戲,可增強幼兒之間的交際能力。如角色游戲《Lovely fruits》教師將場地布置成一個水果園。將幼兒扮演成學過的幾種水果:蘋果、梨子、桃子、香蕉、橘子等。首先,允許“水果”介紹自己“I'm apple (pear、peach、banana、orange)”。然后跟朋友打招呼“How are you,I'm fine,thank you”。最后,玩找朋友(looking for a friend)的游戲。這些游戲活動都可增強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
5 創設情境提高聽說能力
很多人學英語只注重寫,而不注重說,羞于說,是因為沒有說的環境。因此,從小讓幼兒在英語啟蒙之初養成大膽說出來的習慣是很必要的。所謂情境創設是為使幼兒處于一種寬松自由貼近生活的氛圍中。例如:在學習《GREETING》時,我設置了紅袋鼠和跳跳蛙半路相遇的情景,讓幼兒用Hi, Hello, Morning, Good morning, Nice to see you, How are you, Fine, thank you, Bye-bye, See you again等問候語句,再帶上生動形象的道具和頭飾,孩子們的興趣很大。另外,還可以創設一些回家、買東西、去公園等情境,在這些活動中孩子們會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來理解、表達、內化所學的內容,記憶牢固,由此,這也可以激發幼兒主動學習的興趣。
6 故事情節增進學習意識
孩子們對故事非常感興趣,在不知不覺中,竟然全部掌握,且印象極深。當然,培養孩子的興趣是重中之重。想讓孩子舒心的去接受一個新的東西就必須讓他對此感興趣,我在與家長交流的平臺上,建議家長們給孩子講一些故事,因為故事對學齡前幼兒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它情節生動活潑,內容極富發性和趣味性,在故事中貫穿英語內容,可以充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使孩子的注意力集中起來,使幼兒在和諧的氣氛中增進學習意識,提高學習興趣,近而讓他們愿意去學習外語;另外還應該多給孩子一些聽的東西。如:英語兒歌或故事磁帶、光盤等。因為孩子剛開始幼小的大腦完全是空白的;比如說,他們很小是就會叫“媽媽”、“爸爸”等,但他們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媽媽”,什么是“爸爸”。但后來總有一天會明白的,因此應該多給孩子灌耳音,不管他們能不能聽懂,但最終還是受益非淺
淳淳媽媽的話:
我的兒子性格比較內向,聽好朋友家長說學英語能培養幼兒大膽開朗的個性,而且又能積累日常英語交流的語言。所以,我在兒子上中班的時候選擇了一家外教和中教結合的興趣班。我陪兒子一起上了體驗課,他們的老師是用游戲的方式讓孩子在玩中學,在學中玩。課堂上愉快輕松的氛圍感染了每個孩子。于是我們報了第一期的課程。每周一次我送他去那兒學習,每天在家再把教材的VCD放給他看,有時陪他一起做英語游戲。沒想到不到一年的時間,兒子給了我一個驚喜:他會主動地和我用英語說說超市里的蔬菜和食物,還會用英語和我問候擁抱,我從兒子身上看到了他對英語的興趣,變得更自信、開朗。
點評:
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個性和特長愛好。淳淳媽媽能理智地從自己孩子的發展需要著手,采用親子體驗的方式了解英語特色機構的課程內容與形式。注重孩子學習以興趣為主。最值得借鑒的是課堂上的英語學習和回家后的家庭環境能相互銜接,給孩子創設可聯系的語言環境,使“學得”與“習得”相融,對孩子學習英語十分有益。有了成功感和快樂感,孩子的發展自然會更好。
為幼兒英語啟蒙教育做準備
許多家長對學齡前幼兒學習英語有些困惑,幼兒期學英語究竟好不好?是否會影響幼兒的母語發展?我依據學齡前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自己對幼兒英語教學的探索和體會,覺得幼兒期接觸英語是可行的,并有其特有的優勢,能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幼兒期是語言學習的關鍵期和敏感期,為英語學習提供可行性
科學家在腦科學方面的研究告訴我們:幼兒時期是孩子學習語言最關鍵的時期,也是學習語音的最佳時期。這是因為幼兒腦內的“布羅斯卡區”(即負責學習語言的部位)在語音辨別和模仿等方面非常靈敏,為幼兒早期學習第二語言提供了基礎,使幼兒擁有學習英語的潛力。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布羅斯卡區”的靈敏性將直線下降,這也就是導致成人學習英語的速度遠遠低于幼兒的原因。
幼兒自身發展的條件和特點,為英語學習提供了優勢
幼兒的語言模仿能力強,對任何一種新語言都具有極大的開放性,尤其體現在語音學習上。由于母語發音規則對幼兒英語學習的干擾較小,加之幼兒學習可以借助大景的體態動作,所以幼兒能較快獲得英語學習的樂趣,并在簡單的交流中增強學習和運用英語的積極性和自信心。相對成人的心譯活動(即用英語翻譯成中文再轉化成英語的活動),幼兒學習英語更有優勢。
幼兒學習語言以習得為主,在幼兒期學習英語,不但母語發展不會受損,而且更能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幼兒學習語言以習得為主,即在成人與幼兒自然而然的語言交流中逐步掌握語言。周圍的漢語環境、文化活動都是幼兒母語學習的“潛在課程”,英語無法像漢語那樣自然地生成和得到優勢發展,所以英語學習不會影響母語的發展。相反許多心理學家通過分析與實踐證明,幼兒在母語和英語兩種語言學習上有共性和互惠的作用。尤其是非智力因素對兩者語言學習的作用。擁有雙語、多語學習經歷的人往往更自信、更大膽,思維也更活躍。
那么,如何培養幼兒對英語的敏感性,如何為幼兒早期啟蒙英語做好準備,創設相適宜的環境呢?家長可以有許多方式與途徑來培養幼兒對英語的興趣。
創設適宜的英語學習環境
選擇品質好的雙語圖書和音像制品,利用空閑時間與幼兒一起分享聽英語故事和歌曲的樂趣。因為有趣的故事書,朗朗上口的童謠一定會吸引幼兒的注意力,需要之時家長可以用動作來進行表演,幼兒自然而然會喜歡英語。
購買有趣的英語電子玩具和卡片,陪伴幼兒在玩中傾聽英語,在玩中互動英語。家長盡量多說英語,但不要刻意要求幼兒跟讀,使幼兒無形中產生壓力。
適時用英語給幼兒介紹生活中的內容。學習英語需用最自然的方法,日常生活中家長使用英語的習慣能影響幼兒學習英語的興趣。
選擇成熟的英語特色教學機構
選擇成熟的英語特色教學機構,即擁有良好師資、成熟課程,家長口碑好,有一定社會影響的英語教學機構。家長在選擇時不要盲目聽從單方面介紹,而應該通過現場體驗、與老師相互交流中更清晰地了解課程內容、組織形式、幼兒評價等。切忌以考級為目的選擇英語特色機構,應更多關注幼兒的興趣培養與啟蒙。
日常會話需要語言環境,這很容易做到。不過,這只是日常的簡單會話。最終還是希望能有質量地進行交流、用英語思考,并能真實地有層次地展現自己。要達到這一步,就不容易了。必須背記大量的詞匯、俗語,閱讀大量的原版文獻,那可是件苦差事。如有這樣的打算,恐怕孩子從最初接觸英語起就愉快不起來嘍。
和女兒一起學唱ABC
我覺得很有必要對孩子進行英語啟蒙教育,但要講究教材的選擇和時間的安排。現在市場上有許許多多的兒童英語培訓學校以及各種兒童啟蒙英語教材,并附學習光盤。我并不是只讓孩子上培訓課,而是將多種教材重新整理,以5分鐘為一單元,并隨時營造英語學習環境,在和孩子一起做游戲、唱兒歌的過程中引導孩子學英語。我女兒現在只有26個月大,已經會說近百個英語單詞和簡短會話。下面就是我和女兒每天早晨唱的兒歌:
早晨醒來說morning,見了外公、外婆說聲Hi。愛清潔、講衛生,刷刷teeth、洗洗hand,face自己擦干凈。一片bread、一杯milk、一個egg,寶寶自己吃得歡。換上dress、帶好cap、穿上shoes,one、two、three、four上學去嘍,happy、happy新的一天開始了。
想吃蘋果說“apple”
去年,我表弟以GRE高分,獲得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高額獎學金。表弟一口流利的英語,完全得益于從小就有的家庭氛圍。日常起居,經常以英語會話為主。例如。表弟想吃蘋果,不說“apple”,是吃不到的。
【關鍵詞】興趣;現狀;任務型
1.激發興趣
“激發興趣,”是指教師在帶領學生去接受嶄新學科對新鮮事物時,幫助學生消除學習的疑慮,樹立自信,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潛在動力。愛因斯旦曾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英語以其陌生的面孔,異樣地走進學生當中,他帶給學生全身的好奇感。學生為自己吐出的每詞,每句而興奮,激動。當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時,他總是積極主動而且心情愉快地投入學習。學習不是一種負擔。這在三年級開始教育中我們都強烈地體會到。
現教材以其豐富的色彩,富于變化的節奏,悅耳的美式音吸引學生,說說唱唱玩玩中通過角色表演,游戲活動等形式習得大量言語。而教師因初次接觸教材,對大綱認識的淺薄,教學上不能很好把握等,在課堂教學中體現在以下幾個特點.
1.1“鬧著玩”。初次接觸教材,教師對教材的靈活性,意圖不能領悟到位。他們為了吸引學生注意力,設計各種活動豐富課堂。如:動手做賀卡。教師往往在還沒講完步驟,學生早自愉自樂地通過自己對圖示的理解動手又動口。課堂成了一典型的美術小制作。組織上存在的缺陷外,這樣的動手是否值得要用大部分寶貴的課堂時間來完成?
1.1“光練嘴皮子,不看書”。為了提高口語,教師化了大量時間精心設計課堂內容,講干喉嚨,耗完學生精力,鈴聲一響,大伙齊松了一口氣,教師這才記得需打開課本問學生:今天你學到了什么?頓時教室里鴉雀無聲,從他們捧著課本迷惑的眼神,委屈的神情中不難得出:我剛才明明會講得,怎忘了?書上哪有?我怎不認識他呀?教學目標有聽說認讀,但大多數教師都沒注意認讀目標的重要性。我們可以放任這種現象持續?作為學習的載體我們還可以熟視無睹嗎?
1.1“動中亂”。教師不遺余力的采用各種組織方法來吸引學生興趣。課堂游戲采取自由結對就是其中一例。于是我們常可以看到有幾個圍在一起,有好幾個單干的走來走去,又是叫又是跑的,甚是熱鬧。直接影響教師的教學流程。“教學環節流于形式”頻頻在課堂上出現。
2.持久興趣
2.1進入了四年級,由于三年級認讀不抓實,課堂出現可各種時尚病:
2.1.1“喧賓奪主”。教師盡量用簡易語言組織課堂時,學生卻聽得懸乎,有自個兒畫畫的,有低頭寫東西的,有做小動作的等等。教師迫不得已,改成演“獨角戲”。
2.1.2有問“逼”答。教師在教學深入過程中,發現抓實知識的重要性。為了改變教學現狀,從現在抓起。于是課堂上出現讓學生一個接一個站起來,窮問不舍,最終還是自己“攤牌”。
這些問題的根本在于設計的太玄,教學過程沒能讓學生可以拾級而上。
2.2思考與對策
2.2.1立足課堂,向課堂要實效。
在小學階段,小學生更多地是培養學生的各種習慣,興趣。學科分配的時間都較緊。我們教師只能向課堂主戰場取成效。采用“目標性”的任務型課堂教學,便是我正努力摸索,改變現狀的教學模式。教學的“任務”,就是做做事,它以意義為中心,重視如何溝通信息,著重解決某一交際問題,它在現實生活中有發生的可能性,而不是假交際。它貼近生活經歷,能引起學生共鳴,激發欲望。任務的執行注意任務完成,即在交際中解決問題。他的結果是評價任務成敗的標志。有了明確的師生角色,任務目標,必要的構成任務的輸入材料,創設的任務執行環境等組成的部分就能進行有意義,自由的練說性目標。現四年級課本游個話題。在教學中我采用任務為主體,其他活動輔助的教學形式。如:為鞏固校園的各個建筑單詞,我帶部分學生參觀鄰校,在詢問描述中掌握各種建筑,而有時我只著眼于把任務作為教學過程中的組成部分。如學農場中的蔬菜,動物的課文,我在近課尾安排讓學生添物并交流“IfIhaveafarm,I’mgoingtohave”。除此之外,有學生愛好調查表,服裝設計表,展示會,購物節等。無論是個人獨立操作,小組合作,個人研究或集體討論等。我先分層讓學生掌握所用語言,所需道具,慎擇任務主題,盡量貼近實際生活社會。布置具體要求安排好活動形式,隨時提供援助,總結全面評價他們的成績,在激發他們的主動參與親身實踐中,培養他們的獨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無形中調動學生的言語資料庫。在實踐中他們學會自我評價,由此產生的成就感又轉化為無窮盡的學習后繼力。超級秘書網
2.2.2分層教學,減縮差距。在教學過程中,不可回避的如何對待優中差生。
A、分組編排,因材施教
教師通過幾句最基本的交際語言,觀察個人口語素質,性格特點,記憶力,反應速度等。在心中把全班分三組,因材施教,分層要求,以求最有效的激勵機制促學生不斷上進。
B、同一情景,各說其能。設計情景考慮每人差異,使他們都能言其所能言,言其所愛言。如:買東西,賣東西。同學可以組合商量買賣方。
1、首先,家長們一定要明白并不是買的學習資料多啟蒙就越有效。英語啟蒙的第一步應該是以培養興趣為主,給孩子一個參與進來的理由。
2、其次,當孩子對英語產生了興趣后,接著來就是需要給孩子建一個純英文的環境。我們都知道英語是一門語言,語言學習后最終是要能正常使用的,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盡量的讓孩子能真實的接觸到純英文的環境,這樣孩子聽得多、用的多,以后就能說得多。
3、最后,家長一定要陪孩子一起練習說英語,并且堅持下去。在學習這件事情上,一定要是孩子和家長共同成長,尤其是英語啟蒙,要想讓英語真正成為孩子自己的語言,那么就要運用到生活當中去。如果家長口語不夠好,正好可以通過葡萄架英語和孩子一起練習。
4、一般來說,孩子兩歲半到三歲半期間是英語啟蒙的黃金時期,因為這個時期孩子的母語思維還沒有完全的建立,對英語的接受能力也比較強,在好奇心和模仿能力的驅動下,將會大大提高兒童英語學習效率。
(來源:文章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