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經濟損失8篇

時間:2023-09-19 18:24:15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社會經濟損失,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社會經濟損失

篇1

關鍵詞:基本經濟負擔;疾病成本;疾病經濟損失;意義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A

對于疾病經濟負擔,我國衛生經濟學界作出了含義基本相同的界定。杜樂勛、張爽,曹培文、印石等在他們各自編寫的教材中所給出的這一界定甚至是一字不差:“疾病經濟負擔是由于疾病、傷殘、死亡給社會帶來的經濟損失以及為防治疾病而消耗的經濟資源”[1][2](以下簡稱“負擔―損失”論及“負擔―消耗”論)。這是目前比較流行的界定。“負擔―損失”論的主要不足之處在于把病傷、病亡后所導致的經濟損失等同于疾病經濟負擔。其實它們是不能等同的:第一,不僅直接給負主體隨患者死亡而不存在,而且治療疾病的這一致負原因也同時消失,這樣,疾病經濟負擔也就不能存在。人都死了,還說他在添負,這豈不是對死者的冤屈?第二,不論治療與否,疾病本身與經濟損失之間有必然聯系。一旦患病,即使不醫治,也必然帶來降低生產工作效率、減少勞動時間等損失。疾病經濟負擔只與疾病防治有必然聯系,而與忽略治療的疾病本身沒有必然聯系。病而不治,只有經濟損失而談不上經濟負擔。“負擔―損失”論雖然對此作出了嚴格的文字界定,但它還是把與疾病防治沒有必然聯系的疾病經濟損失同與疾病防治有必然聯系的疾病經濟負擔等同起來?!柏摀D消耗”論恐怕也有問題。其一,它所謂的社會經濟資源是指其使用價值還是指其價值?若指使用價值,則不可計量;若指價值,則那些用自采中草藥和祖傳秘方治病的經濟資源是沒有價值形態的,因此沒有統計口徑。其二,這種負擔的主體是指社會還是指個人?若指社會,這一界定當然是可取的。但若指個人則有誰會把抹紅汞、貼膏藥和用草藥、土方治病之類的經濟資源耗費視為疾病的個人經濟負擔呢?又有誰把醫保報銷額度內的資源消耗視為個人的經濟負擔呢?

我國衛生經濟學界還有把疾病經濟負擔等于疾病成本的界定?!凹膊〗洕摀址Q疾病費用或疾病成本”[3](以下概稱“負擔―成本”論),這同樣有值得商榷的地方。眾所周知,成本是生產產品所花費的各項費用總和,它有預付性、補償性、獲利性特點。成本是生產經營開始之前的墊支或預付行為,而生產經營又是人的預定目的性活動,如果說疾病經濟負擔就是疾病成本的話,那也就是說疾病經濟負擔是患病之前的預付行為,并且這種預付以生產疾病為預定目的。事實上,疾病經濟負擔正好與此相反,成本不僅僅是生產經營中的耗費,更重要的是能夠得到市場補償。如果說疾病經濟負擔又叫疾病成本的話,那么它能獲得市場補償嗎?假如它也能補償回來,那它又怎么成為經濟負擔呢?成本和利潤是相對應的經濟范疇,成本預付是為了預期利潤。如果說疾病經濟負擔是疾病成本的話,那豈不是說前者也有預期利潤嗎?話說到此,可能有人覺得這樣的分析只有對被負者所言才是道理,否則對給負者(醫院)來說,“負擔-成本”說就能成立。醫院治療疾病,需要預付醫療成本,醫療成本可以從患者那里獲得補償且可獲得合法利潤。但是,即使依了這樣的辯解,把疾病經濟負擔等同疾病成本也有其它問題。其一,從來的經濟負擔包括疾病經濟負擔在內,其主體主要是針對被負者而不是針對給負者而言的,我們能把醫院為病人治病的收費、敬老院的托養收費等等給負行為看作是醫院和敬老院的經濟負擔嗎?其二,把疾病經濟負擔等同于疾病成本還有使負擔縮水之嫌。因為醫院給予患者的經濟負擔不僅是它的醫療成本,還有其相應的利潤。假定醫院治愈某疾病的總共收費10000元,其中8500元為醫療成本,1500元為醫療利潤。我們有何理由認為,只有8500元的所謂疾病成本才形成患者的經濟負擔,而1500元的醫療利潤卻不成為他的經濟負擔呢?可見,醫院通過給負能夠形成被負者的疾病經濟負擔的是它的治療成本加利潤的整個醫療價格。

綜上所述,目前衛生經濟學界關于疾病經濟負擔的界定存在著過與不及的弊端。所謂過就是“兩頭寬”,即把包含在工資中的必要的醫療費用和疾病帶來的經濟損失兩因素都計入疾病經濟負擔;所謂不及就是“中間窄”或者嚴,是指將疾病經濟負擔等同于不含醫療利潤的疾病成本。這種寬嚴失度的理論界定,給醫療衛生實踐帶來一系列不良影響。

首先,降低了健康回報效應程度,給醫治疾病的積極心理蒙上不應有的陰影。疾病經濟負擔無論對于給負者還是對于被負者而言,都是為了提高健康回報的效應程度。從經濟的角度看,健康回報效應程度是疾病經濟負擔和健康產出的比率。在健康產出為一定的條件下,疾病經濟負擔愈重,效應程度就愈低。在“負擔――損失”論的界定中由于存在不實的負擔虛張,因而必然降低健康回報的效應程度,進而從經濟上降低治療疾病的心理樂觀系數,甚至降低對醫療衛生服務質量和責任的社會評價程度。

其次,不利于整治目前普遍存在的醫院看病貴頑癥?,F行的醫療收費本來比較高,百姓怨聲高,但如果按照“負擔――成本”論的說法,那就等于說醫院給于患者的經濟負擔僅是醫療成本而不含醫療服務利潤。然而,醫院獲得合法的利潤又是無可非議的。既然如此,醫院就可能認為它們看病收費是不貴的,給予患者的經濟負擔是輕的,從而產生提高醫療價格的企圖。由于以上兩個方面的不良影響,導致不利于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

既然衛生經濟學界流行的疾病經濟負擔的界定有不足之處,那就有重新界定的必要。當然要對它下一個統一的定義,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它包括含義各異的社會負擔和個人或家庭負擔。疾病社會經濟負擔是超過社會為適度人口(國民)提供基本醫療衛生保障費用以上的那部分衛生總費用。衛生總費用“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通常為一年)全社會用于醫療衛生服務消耗的資金總額”;其目的和意義在于通過對全體國民(人口)的醫療衛生服務,維護他們的生命健康以實現勞動力再生產。一定國家在一定時期中的人口存在適度與不適度的可能。適度人口就是與社會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相適應,與社會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要求相符合的人口數量,它是任何社會賴以存在和發展的根本和前提。破壞適度人口的再生產必然破壞社會的存在和發展。適度人口的基本醫療保障費用就是保障他們的生命健康,以實現社會勞動力生產與再生產,因而屬社會必要生產費用。正如必須通過吃飯等基本生活消費,才能實現有經濟產出的人口及其勞動力的再生產,故而不可將吃飯這種必要消費當作個人經濟負擔一樣,也不可將保持和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所必須的適度人口及其實現勞動力再生產的基本醫療衛生費用視為疾病的社會經濟負擔。從語義上講,負擔就是前進的累贅和包袱,消除負擔就意味著輕快前進。假如把適度人口的基本醫療衛生費用視為社會經濟負擔予以消除的話,那么能否說消除了這種負擔也意味著社會更好更快的前進呢?答案必然是否定的。由此可見,只有為過度人口提供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費用,才構成疾病的社會經濟負擔。因為過度人口本身的存在必然延緩社會經濟發展,是社會前進的累贅。當然,承認社會為過度人口提供衛生費用是疾病的社會經濟負擔與社會平等對待包括他們在內的每一個國民是兩個不同的問題。

疾病的家庭經濟負擔,是指超過實現家庭人口及其勞動力再生產的社會必要醫療衛生費用以上的醫療衛生服務價格,以及為接受這種服務的全部相關費用。構成社會的家庭為數眾多,構成家庭的人口有多有少。所謂實現家庭人口及其勞動力再生產的社會必要醫療衛生費用,是指大多數家庭平均的醫療衛生費用。工資作為實現社會勞動力再生產的必要費用,其中必定包含一個用于家庭成員基本醫療費用的份額。在我國目前條件下這一份額和相關的社會籌資及國家拔款一起,形成城鄉居民基本醫療衛生保障基金(以下簡稱 “醫?;稹保?。醫?;鹩址譃橛蓚€人直接支配使用的個人賬戶資金和由社會互濟使用的統籌賬戶資金。個人賬戶資金使用完后,再進入社會統籌賬戶比例報銷。由此可見,實現一般家庭人口及勞動力再生產的社會必要醫療衛生費用,在我國目前就表現為個人賬戶資金和統籌賬戶中可以報銷的資金之和。毫無疑問,居民從這兩個賬戶中支出與報銷的醫療服務價格都不構成疾病的家庭經濟負擔,只有不能從中支出與報銷的醫療服務價格才形成疾病的家庭經濟負擔。至于接受醫療衛生服務相關的全部費用如看病交通費、院外候宿費等,由于在個人向醫?;鹂劾U的工資中應該包含它的一定份額,又由于這一份額本屬于勞動力再生產的社會必要費用,因此,它不應構成疾病的家庭經濟負擔,但由于它占比例小,操作中又不便于分割單列,加之按現行制度規定這些費用不能從基金賬戶中支付與報銷,所以,就將它全部歸入疾病的家庭經濟負擔之中。如果考慮到我國目前的上述具體情況,又可以將我國的疾病家庭經濟負擔再定義為:超過個人從醫?;鹳~戶中支付與報銷的醫療服務價格和為接受醫療衛生服務發生的全部相關費用。

通過對比分析便不難發現,在疾病家庭經濟負擔的這一界定中,由于剔除了疾病經濟損失和從醫?;鹬兄Ц杜c報銷的費用,因此消除了流行界定對疾病經濟負擔的負擔夸大性,從而廓清了疾病經濟負擔的真實含義;又由于把本來不等同于疾病經濟負擔的疾病成本,改寫為疾病醫療價格,因此矯正了目前流行界定中成本與價格的偏差,重新確立了給負與應負之間的對應平衡關系,也將使醫院由此可能發生的不合理漲價企圖失去理論支持。此外,用醫療價格和其它相關費用取代社會經濟資源的消耗,如前所述也更顯合理。

參考文獻

[1]杜樂勛,張爽.衛生經濟學基本原理[M].中國經濟出版社,1990.

篇2

【關鍵詞】環境保護;社會經濟生產;合理利用

自然界物質運動和自然生產過程所產生的各種環境要素,以及它們的有機結合所產生的生態效益都是具有使用價值的物質財富的組成部分。任何一種形態具有使用價值的物質,當它沒有得到合理利用而遭到破壞時,都將造成人類社會的真正失。在這種情況下,即經濟再生產和自然再生產之間的物質交換使環境資源受到污染和破壞的情況下,我們必須按商品經濟的價值規律評價由于該項具有一定使用價值的環境資源,因未能得到合理利用而失去可以獲得最佳綜合效益的利用方式給社會造成的經濟損失。

1 環境資源利用中的價值交換

在自然生態平衡條件下,環境資源雖然是具有使用價值的物質財富,但是在簡單原始的經濟再生產與自然再生產之間的物質交換中,并不具有商品的社會屬性,當然也就談不上環境資源的價格和價值。人們可以“自由”開發和用取環境資源。在這種不包含價值量的物質交換中,環境資源的擁有者-人類,并不需要付出“社會機會成本”的代價,而只獲得利用自然環境資源的好處。

然而嚴竣的現實是:大片森林的消失,土的的沙化,許多礦物資源的枯竭,地下水位的下降,河流水域和大氣的污染,區域環境生態平衡的破壞,使人們已經很難找到那種沒有污染和破壞,又能滿足人類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自然生態平衡的環境了。這種環境狀況嚴重影響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類健康, 使社會付出了巨大的經濟代價。

當濫用環境資源物和排入環境的污染物超過了環境的恢復和自凈能力,當環境自然生態平衡受到破壞,環境已經成為難以滿足人類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的“稀缺性”的資源,這時,也只有這時,環境資源非商品化的經濟屬性在同商品經濟生產之間的物質交換中,開始發生了變化,并以特殊形式的價值交換顯示了自己的交換價值..具有了“商品”社會屬性的某些本質特征。這一時刻稱為某些特定含義范圍環境資源開始具有“商品”社會屬性的轉化點,離開這個轉化點籠統地說明自然環境資源的價值是沒有意義的。

2 環境污染與破壞是不等價交換的結果

當前環境污染與破壞的嚴重性,反映著環境資源制約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相當大程度上減少了社會經濟生產的效益。從環境經濟學角度來說,就是已經具有商品社會屬性的環境資源在同經濟生產之間的物質交換過程嚴重地違背了價值規律,而這種交換過程是國家同排污企業在不等價交換條件下進行的。江蘇省沿海某造紙廠全年利潤十幾萬元,(其中包括了節省環境污染防治成本這樣虛假的利潤,但它給社會造成的損失,即社會付出的交換價值,僅其中海水養殖貝類損失一項就四百多萬元。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原始森林,正是因為人們只考慮了它的木材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而沒有考慮它的并為社會所擁有的森林生態效益在社會和經濟活動中的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使它的木材交換價值永遠抵不上從此變為不毛之地的社會損失價值。這種大量存在的不等價交換的結果,一方面,環境污染與破壞日趨嚴重,可利用的環境資源日趨“稀缺”;另一方面,社會付出的交換價值,即可以計算的各種形態的經濟損失愈來愈大,嚴重影響了社會綜合經濟效益的提高。

3 對自然界礦藏資源的開發利用

特別是未來難以可持續開發利用的資源,例如某區域十個銅礦,七個礦山枯竭,凝聚在余下三個礦山生產的單位重量的銅礦和冶煉廠的金屬銅中的社會必要勞動量,即商品的價值量并沒有改變,但由于資源難以滿足傳統的社會化生產和消費需求,此時,銅這種商品的社會交換價值卻發生了變化。社會交換價值有增加的趨勢。這種變化趨勢大量反映在稀缺礦藏資源、北方的地下水、中國的木材等難以以傳統的交換價值消費中。很顯然這個理論的重要性,在于政府需要根據資源是否具有可持續性的實際情況,改進和增加對資源的稅收管理,推動資源節約和社會可替代資源開發。

不合理利用環境資源的物質交換中蘊藏著價值交換。環境污染與破壞愈嚴重,這種不等價價值交換就愈背離社會價值規律。這種不等價交換的后果,即各種形態社會經濟損失是生態規律,價值規律發生作用并報復人類的自動調節的必然過程,是被迫性的社會價值交換。

4 環境保護勞動是創造社會價值的經濟生產

在社會人口,經濟迅猛發展的今天,僅僅依靠自然生態平衡的生產能力已經遠遠不能滿足濫用環境資源的人類對環境資源的需求。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造成的經濟損失:一方面,減少了社會可以利用的環境經濟效益;另一方面,當一定環境資源質量,如水體和大氣質量,作為社會經濟生產和社會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質條件時,為了消除環境污染與破壞的后果,恢復這種環境資源最佳利用目的,社會就必須進行必要的環境保護勞動,調節和合理使用環境資源,并保護環境資源。

環境保護勞動創造社會經濟價值就是社會從改善環境所獲得各種形態經濟收益。環境污染與破壞愈嚴重,國家(社會)與排污企業之間的不等價交換愈背離價值規律,這時環境保護勞動所創造的生態效益和社會經濟效益就愈高。因此,環境保護勞動是創造社會價值的經濟生產,只有包含著環境保護勞動的社會經濟生產才是符合人類需要的具有全部積極意義的社會經濟生產。

【參考文獻】

[1]彭近新.試論環境保護與經濟建設[J].環境科學與技術,1980(04).

篇3

關鍵詞:數理統計;規律;經濟決策;應用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05-279-01

一 數理統計學在社會經濟領域的作用以及意義

數理統計學是以隨機現象中的統計規律為研究對象的數學學科,在經濟迅速發展的今天,經濟的全球化影響致使數理統計學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的運用也日益變得廣泛和重要。在現今的社會經濟生活中,通過對抽樣數據進行分析推斷的有效方法來解決社會經濟生活中的問題已經成為人們的使用習慣。數理統計學的知識在社會與經濟方面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其本身獨特的研究課題存在獨到的思想方法,具有異常豐富的深刻內容,與經濟研究中的多種學科有緊密聯系,是近代的數學研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數理統計學的理論方法在工農業發展、軍事科學技術以及社會經濟等方面都有廣泛的應用。尤其是其在經濟領域中的應用,具有不可忽視的意義。

我們的社會是由個體單位的個人組成的,同時也是單個家庭組成的大單位,然而從宏觀角度看,我們的組成也可以是地區區域的,這種存在較大差異性的事物不像自然界中一些普通現象存在一定的規律,而社會的現象中很少是有確定規律的,因此,我們在研究社會經濟生活時,從數理統計學的角度去觀察研究,以大部分人的利益和價值為落腳點,運用數理統計學的知識分析相關的數據和調查結果,得出相應的結論。尤其在經濟領域中,從一些商品在未來的銷售狀況中預測一個城市中此種商品行業的銷售情況,甚至是對于我國整個國民經濟的狀況預測和制定未來的經濟發展計劃,無一離得開數理統計學的知識。當然,類似的數理統計的知識在社會經濟中發揮的作用還有很多,在經濟領域,利用數理統計學知識解決經濟問題已經成為一種通用的方式。隨機過程的統計、人口發展中的動態模擬以及抽樣調查等多種數理統計學方法在社會經濟中都存在著至關重要的意義和價值。數理統計學的思想在經濟領域中的分析具有實用性便捷性的特征,為經濟的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據。

二 數理統計在社會經濟領域中的典型應用

近些年以來,數理統計學在我國經濟領域有著重大的進展,對于社會經濟的實際情況中各項數據的資料搜集以及資料的整理結論的分析和多方面的運用,成為現代社會經濟建設所必須的一項關鍵性的工作。這就要求我們熟練使用數理統計學知識解決經濟中的各種問題。首先,數理統計在經濟管理的決策中有著極其重要的運用。在經濟管理中,任何重大決策都需要基礎的依據,而依據的根本就是經濟中的不同數據,然而經濟中存在的不確定性的各種隨機因素使得所有的決策存在一定的風險性,只有科學合理的決策才能做到以最小的風險成本獲得安全保障的最大化目標。

不僅如此,利用數理統計的方法還可以節省成本,減少投資風險,獲得合理正確的決策,從而使經濟能夠更好的發展。其次,數理統計對于經濟領域中的損失評估也有著關鍵性的作用。伴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事故類的以外災害所造成的各類經濟損失有著明顯的上升趨勢。保險的買賣成為單位以及個人解決經濟損失的方法之一。利用數理統計的知識可以對各種以外的事故作出有效的可能性評估,也可以對事故發生后產生的經濟損失的大小做出統計分析,得出各種有效結果,便于引起社會對于事故性災難的重視,減少事故的發生。

此外,數理統計的知識也可以幫助企業針對經濟中的銷售狀況分析得到最大的經濟利潤的方法。如何得到最大的利潤,一直是商界中人人追求的目標,數理統計中的隨機變量的函數期望值為此提供了新的解決思路。當然數理統計在經濟的預測方面的運用也具有重要的意義。在企業經濟的經營中,依據統計原理,根據市場的信息資料,通過對經濟現象的分析推測,從而得出經濟中未來的出入數據狀況。促進經濟更好的發展,把握經濟的發展命脈,減少經濟發展過程中資金的損耗,有效的長久的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結語:在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存在各種影響經濟決策評估等問題的變量因素,這些問題的存在對于經濟的發展存在著一定程度上的影響,因此,利用數理統計學的知識解決社會經濟中的問題對于社會經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不僅有利于人們對于經濟發展中對商品的供求以及最大利潤的把握,同時對于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減少損耗起著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梁相龍.論數理統計在客觀現實中的意義與作用[J].2005(09).

[2] 高燕.試論數理統計在經濟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發展趨勢[J].甘肅農業,2010(06).

篇4

關鍵詞:氣象水文要素;洪澇災害損失;直接經濟損失;災前預評估;災后快速評估;淮河流域;洪災重演

中圖分類號:X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683(2014)01-0026-06

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其中洪澇災害發生頻次高、影響范圍廣、造成損失大和突發性強,自古以來就是人類高度關注和深入研究的自然災害之一[1]。20世紀70年代以來,國內外對洪澇災害的損失評估進行了大量的研究[2-7]。然而,由于洪澇災害本身的時空復雜性和基礎資料的不完備,目前較適用的快速評估方法還較少見。本文將氣象水文要素和歷史資料相結合,提出一種適用于洪澇災害損失預測評估和災后損失快速評估的方法,對于安排受災群眾的生活救助和災后恢復重建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際意義。

[BT(2+1][STHZ]1 基于氣象水文要素的洪澇災害損失評估方法

根據已有的歷史洪澇災害損失與影響因素之間的相關分析,建立回歸方程,可以較快的實現對洪澇災害損失的快速評估[8]。

1.1 評估流程

首先,建立歷史氣象水文要素(降雨、水位等)與災害損失指標(如受災面積、財產損失等)的相關關系。然后選擇典型年份、確定重演年份,同時量化資產損失率變化系數、物價因素折算系數和資產增長折算系數等因子。最后,重演計算得出洪澇災害損失與財產的關系曲線和水文要素與受災面積關系曲線,實現洪澇災害經濟損失的快速評估。洪澇災害損失評估技術流程如圖1所示。

2.2 水文要素-成災面積關系曲線的建立

通過淮河流域1960年-2007年近50年最大面降雨量數據和1949年-2004年淮河流域及其安徽段的洪澇災害成災面積數據[11],經分析、整理、篩選和擬合,最終建立了淮河流域安徽段3日最大面降雨量、7日最大面降雨量、15日最大面降雨量、30日最大面降雨量與淮河流域安徽段成災面積的關系曲線(圖2-圖5)。

2.3 典型洪水年選擇

1954年大水、1975年大水、1991年大水、2003年大水和2007年大水是淮河流域在建國后發生的五次全流域性的特大洪水,均曾造成巨大損失[12-15]。由于1954年、1975年洪水距今時間已超過幾十年,淮河流域狀況和社會經濟狀況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因此,將1991年、2003年選作典型災害年進行重演分析計算并總結規律。其洪水損失情況見表2。

2.4 洪災重演年選擇

為建立相關關系曲線,需選擇多個年份進行重演損失分析計算,從而全面反映不同時期的社會經濟及洪澇災害損失特性。根據現有社會經濟統計資料情況,1980年、1985年、1990年、1995年、2003年和2005年數據資料比較全面,此外,在實際的洪澇災害損失評估過程中,由于本年的社會經濟數據在當年無法獲取,故此一般使用災害發生前一年的社會經濟數據。因此選擇1981年、1986年、1991年、1996年、2003年和2006年為災害重演年,分別以6個點為基礎建立起“1991”型和“2003”型洪災損失曲線。

3 結語

洪澇災害損失評估是我國災害理論研究和實際災害救助和災后恢復重建領域的重要課題。按照評估時間,洪澇災害損失評估分為災前預評估、災中應急評估和災后詳細評估。本研究基于氣象水文要素與災害損失的相關關系,以氣象水文要素和歷史災情數據為基礎,利用災區損失率和固定資產數據,提出了氣象水文要素評估災害損失的研究方法,較適用于災情預評估和災后快速評估。對淮河流域安徽

段的實例研究結果表明,該方法較為科學、合理,可以為開展洪澇災害損失快速評估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 黃會平,張昕,張岑.1949-1998年中國大洪澇災害若干特征分析[J].災害學,2007,22(1):73-76.(HUANG Hui-ping,ZHANG Xin,ZHANG Cen.Research on Characteristics of Flood Disaster from 1949 to 1998 in China [J].Journal of Catastrophology,2007,22(1):73-76.(in Chinese))

[2] Commission on Geosciences,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CGER) .The Impacts of Natural Disasters:a Framework for Loss Estimation[M].Washington,D.C:National Academy Press,1999.

[3] 丁志雄.基于 RS 和 GIS 的洪澇災害損失評估技術方法研究[D].北京: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2004.(DING zhi-xiong.A Study on the Technology and Method of Flood and Waterlogging Disaster Loss Assessment Based on RS and GIS[D].Beijing:China Institute Water and Hydropowerr Research,2004.(in Chinese))

[4] 馮平,崔廣濤,鐘昀.城市洪澇災害直接經濟損失的評估與預測[J].水利學報,2001,8( 3):64-68.(FENG Ping,CUI Guang-tao,ZHONG Yun.On the Evaluation and Prediction of Urban Flood Economic Loss[J].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2001,8( 3):64-68.(in Chinese))

[5] Das S,Lee R.A nontraditional Methodology for Flood stage -Damage Caculation[J].Water Resources Bulletin,1988,24( 6):75-80.

[6] 仇蕾,王慧敏,馬樹建.極端洪水災害損失評估方法及應用[J].水科學進展,2009,( 6):869-874.(QIU Lei,WANG Hui-min,MA Shu-jian.Assessment Method for Extreme Flood Disaster Losses and Its Application[J].Advances in Water Science 2009,(6):869-874.(in Chinese))

[7] 吉中會,李 寧,吳吉東,等.區域洪澇災害損失評估及預測的 CART 模型研究-以湖南省為例[J].地域研究與開發,2012,31( 6):106-110.(JI Zhong-hui,LI Ning,WU Ji-dong,et al.Flood loss Assessment and Prediction Model Based on CART in Hunan Province[J].Are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2012,31( 6):106-110.(in Chinese))

[8] 呂娟,蘇志誠等.太湖流域洪災直接經濟損失應急快速評估模型研究報告[R].北京: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2007.(LV Juan,SU Zhi-chen,et al.A Research Report on Rapid Assessment Model of Economic loss in Taihu Lake Valley[R].[D].Beijing:China Institute Water and Hydropower Research,2007.(in Chinese))

[9] 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員會.淮河水文·勘測·科技志(淮河志)第三卷[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Huaihe Water Conservancy Commission in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Huaihe Hydrology · Survey·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urnal(Huaihe)NO.3[M].Beijing:Science Press,2006.(in Chinese))[ZK)]

[10] [ZK(#]寧遠,錢敏,王玉太.淮河流域手冊[K].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NING Yuan,QIAN Min,WANG Yu-tai.Handbook of Huaihe River valley [K].Beijing:Science Press,2003.(in Chinese))

[11] 水利部水文局,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員會.治淮匯刊年鑒[Z].1991-2007.(Hydrology Bureau of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Huaihe Water Conservancy Commission in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The Yearbook for Control Water Pollution in Huaihe River[Z].1991-2007.(in Chinese))

[12] 矯梅燕.2003年淮河大水天氣分析與研究[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4.(JIAO Mei-yan.Weather Analysis and Research of Huaihe flood in 2003 [M].Beijing:Meteorological Press,2004.(in Chinese))

[13]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淮河2003年大洪水[M].珠海:珠海出版社,2003.(The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Huaihe Flood in 2003 [M].Zhuhai:Zhuhai Press,2003.(in Chinese))

[14] 水利部水文局,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員會.2003年淮河暴雨洪水[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6.(Hydrology Bureau of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Huaihe Water Conservancy Commission in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The Storm Flood of Huaihe in 2003[M].Beijing:China Institute Water and Hydropowerr Research,2006.(in Chinese))

[15] 中國水利學會,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員會.青年治淮論壇論文集[C].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6.(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Conservancy,Huaihe Water Conservancy Commission in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The Collected works of Conctol Water Pollution Forum for Youth[C].Beijing:China Institute Water and Hydropowerr Research,2006.(in Chinese))

篇5

目前,數理統計的發展突飛猛進,已經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普遍關注,在國際上也受到相當的重視。由于數理統計的應用十分廣泛,統計學專業也因此而成為西方國家的熱門專業,包括美國、加拿大等國家都十分熱衷。數理統計的應用范圍十分廣泛,包括生物、醫學、物理、化學、工程、環境保護、金融、經濟、科學計算、心理學、認知科學等領域都會進行涉獵與交叉。甚至,對于眾多諾貝爾經濟學獲獎者而言,其主要貢獻也都與數理統計有著密切聯系。因此在科技飛速發展的新時代,數理統計方法與技術的應用也將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1 數理統計的基本概念

1.1 數理統計的學科特點

數理統計,主要是針對隨機現象進行有限次的觀測或試驗的結果進行數量研究的一門學科,具有非常強烈的學科特點,能夠依靠對數量規律的總體性來做出具有一定可靠性的推斷,屬于應用數學學科。所以可以認為,統計學的基礎就是數理統計學,通過對怎樣有效地收集、整理和分析帶有隨機性的數據進行分析研究,用以來推斷或預測出想要考察的問題,甚至對于將要進行的決策和行動來提供合理的依據和建議。通過數理統計學的角度可以看出,數理統計是一門非?;钴S但又十分重要的學科。從學科劃分角度來講,數理統計應歸屬于數學學科,但它的研究重點又不是純的數學理論或方法,而是這種理論或方法的應用。因此通常用歸納法來進行研究,而不是數學的演繹法。

1.2 數理統計基本概念

數理統計的最基本概念是總體和樣本,它的基本思想就是通過對樣本信息的分析來推斷出總體的進行情況。所以我們把研究對象的全體叫做總體。在數理統計上,通常用研究對象的一個或多個指標的隨機變量來刻畫出總體,所以統計問題以及統計模型都是針對總體而提出來的。統計方法的產生是出于對總體推斷的需要, 通過總體進行推斷的相關統計處理過程中,統計思想也應運而生。

2 數理統計學在社會經濟領域的優勢和作用

2.1 數理統計學在社會經濟領域的優勢

數理統計方法具有很多優點,它不僅可以節約成本,使投資風險得到有效降低,同時也能夠幫助投資者獲得更加合理的決策,進而對經濟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數理統計的另一關鍵作用就是對經濟領域中的損失進行評估。現代經濟的發展突飛猛進,由事故類的意外傷害所帶來的經濟損失也越來越多,為了解決這種經濟損失,越多越多的單位及個人都選擇了保險。運用數理統計的知識,既能夠對意外事故做出有效評估,同時也能夠分析出事故發生后所帶來的經濟損失。由此得出的有效結果對于減少事故發生以及提高人們對事故性災難的重視,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利用數理統計知識分析企業銷售的經濟狀況,可幫助企業從中獲取最大利潤。怎么使利潤最大化,一直以來是商界人士追求的終極目標,而采用數理統計中隨機變量函數期望值,可以提供一種新的解決思路。在經濟預測方面,數理統計方法也有重要運用。依據統計原理,根據市場獲得的信息資料,分析推測各種經濟現象,可以得出經濟中未來數據的出入情況,這是企業經營中的重要運用。數理統計在企業經濟中的運用,可以促進經濟良性發展,把握經濟發展命脈,使得社會主義經濟可持續發展中能不斷減少資金損耗。

2.2 數理統計學在社會經濟領域的作用

數理統計學的研究對象是隨機現象中的統計規律,所以在經濟飛速發速的新形式下,受到經濟全球化的影響,越來越多的人們對數理統計學在社會中的重要性得到認可。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抽樣調查的方式已經被人們普遍接受,數理統計學的知識在社會與經濟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近代數學研究的重點。無論在工農業發展還是在軍事科學技術方面以及在社會經濟上,數理統計學都具有十分廣泛的應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個人以及個人組成的家庭構成了我們這個社會大家庭。從宏觀角度看,可以按地區區域劃分我們的組成,而且與自然界的事物間存在的差異不同,這種區域差異無法通過直觀觀察而得到明顯差異。因此,我們對于社會的經濟活動的研究,可以采用數理統計的方法。我們以大部分人的利益或價值為關注點,根據數理統計數據分析及調查結果,從而得到相應結論。特別是在商品銷售中,商品在某個城市中某種商品未來銷售情況預測,或者國家國民經濟狀況估計,經濟發展計劃制定,都與數理統計知識密切相關。除此之外,數理統計在社會經濟的其它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尤其是經濟領域,數理統計方法已經是一個普適方法,廣為采用。社會經濟中還經常用到隨機統計過程、人口發展動態模擬、抽樣調查等多種數理統計方法。因其實用性便捷性等特征,社會經濟研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3 數理統計在社會經濟領域中的運用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數理統計學也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它對社會經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同時也搜集整理過很多資料,因此數理統計已經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經濟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因此我們應當善于運用數理統計學的知識來解決經濟中出現的問題。我們首先應當明確數理統計在經濟管理決策中的重要作用。在經濟管理中的任務重要決策都需要一定的基礎依據,而經濟中的各種不同數據就是依據的根本。由于經濟中有許多不確定性的隨機因素存在,所以任務重要決策都存在著一定的風險。只有通過數理統計知識的合理應用,才能夠使決策的風險降到最低,獲得最大可能的安全保障。

篇6

【關鍵詞】洪澇災害 經濟影響 防災減災能力 評估 研究

【中圖分類號】S282 【文獻標識碼】A

由于我國大部分地區處于季風區,水資源的時空分布不均,年際變化大,且大量的圍湖造田,導致湖面縮減,泄洪能力差,河流中上游地區植被破壞嚴重,再加上我國東部地區地勢平坦,水流緩慢,種種因素導致我國洪澇災害頻繁發生,嚴重威脅了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成為制約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大因素。

因此,我們應當明確洪澇災害對我國社會經濟的影響,建立健全洪澇災害防災減災能力評估體系,提高我國防災減災能力,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那么,洪澇災害究竟有哪些經濟影響,我們應當如何構建科學的洪澇災害防災減災能力評估體系?筆者主要針對以上這兩個問題展開了探索和研究。

洪澇災害的經濟影響

洪澇災害威脅著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我國歷史上每一次大型洪澇災害都會產生大量傷亡人口和受災人口。①據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辦公室統計,經由相關部門核實,2013年全國洪澇災害受災人口多達1.2億人,因災死亡774人、失蹤374人,全國共投入搶險人數966萬人次,緊急轉移危險區域群眾1112萬人,解救洪水圍困群眾195萬人,減少受災人口3787萬人。即使如此,2013年全國洪澇災情相對來說還是總體偏輕,2013年洪澇災害主要指標與1990年以來的均值相比,偏少3成的受災人口,偏少7成的死亡人口,偏少7成的倒塌房屋,偏少1成的農作物受災面積,其中,直接經濟損失占上年GDP比值小0.98%。由此可見,社會經濟的發展水平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洪澇災害的影響。而洪澇災害對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嚴重威脅,導致人們生命財產得不到完全的保障,進而限制了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生產力的進步。②

洪澇災害惡化了人們的生存條件。洪澇災害的發生往往伴隨著住房的破壞、基本生活設施的損壞等狀況產生,這些狀況無疑惡化了人們的生存條件。洪澇災害不僅會導致房屋倒塌,還會污染飲用水、破壞供水系統和排水系統,嚴重破壞了生態平衡,影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③以2013年全國洪澇災情為例,據統計與核實,2013年我國洪澇災害倒塌房屋53萬間,農作物受災11901千公頃,成災6623公頃,受損水庫1241座、堤防3.7萬處、護岸5.3萬處、水閘7187座,其中,縣級以上城市受淹234個。

同時,由于洪澇災害破壞了原本的安全水源,造成水質污染,嚴重影響了食品安全,又由于洪澇災害破壞了供水系統和排水系統,各種垃圾隨著洪澇流向漂流滿溢,大大增加了血吸蟲病、瘧疾和腸道傳染病等疫病和傳染病的爆發概率,極大地威脅著人們的生存條件,影響社會的和諧與穩定。④洪澇災害對人們生存條件破壞所產生的直接經濟影響,以及國家后期對修復再建的經濟投入,很大地阻礙了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⑤

洪澇災害的直接經濟影響。據統計,2013年我國洪澇災害直接經濟損失高達3146億元,全國投入搶險舟船10萬舟次,運輸設備68萬班次,機械設備35萬班次,消耗編織袋9963萬條,最終防洪減淹耕地3978千公頃,避免糧食損失2029萬噸,減災效益約2362億元。從以上實例中可以看出,洪澇災害造成了我國巨大的直接經濟損失,其中,各大產業中,受災害影響最為嚴重的主要有農牧漁業、工業與交通運輸業以及水利事業。

從農牧漁業的角度來看,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是我國的第一產業。由于洪澇災害的特點,洪澇災害往往會造成大面積的耕田被淹、農作物被毀,在農牧漁業當中,農業的直接經濟損失最大。首先,阻礙我國農產品產量增長的一個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洪澇災害,災情較輕的年度農產品產量大大多于災情較重的年度農產品產量。其次,洪澇災害具有較大的地域差異性。例如,2013年洪澇災害主要集中在東北地區,農作物受災3927千公頃,成災2619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591億元。⑥其中,松遼流域地區最為嚴重,這一地區的洪澇災害損失是我國將近12年以來年均損失值的三倍之多。再次,不同地區的農田受災率具有很大的差異。農田受災率是指農作物受災面積與耕地面積的平均比例。根據我國歷年農田受災情況可以看出,農田受災率在全國顯現出由西向東、從北向南逐步升高的趨勢。⑦

最后,洪澇災害對牧漁產業的影響也較為嚴重,尤其是今年來,在我國林牧漁業不斷發展的同時,洪澇災害對牧漁產業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也越來越大、越來越嚴重。

從工業與交通運輸業的角度來看,從工業與交通運輸業的角度來看,洪澇災害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影響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一是洪澇災害造成工礦企業停產;二是洪澇災害破壞輸電線路和通訊線路,導致電力中斷以及通訊中斷;三是洪澇災害毀壞路基和路面,導致鐵路中斷以及公路中斷。⑧ 首先,洪澇災害對工礦企業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洪澇災害會迫使工礦企業停產、停工和停業,導致企業生產量下降,生產值減少。其次,洪澇災害對交通運輸業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洪澇災害會導致鐵路與公路的路基、路面、軌道、隧道、車站等基礎設施被損壞,威脅交通安全,迫使鐵路中斷以及公路中斷。最后,洪澇災害對電力業與通信業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洪澇災害會導致電力與通信基礎設施設備被破壞,從而損壞輸電線路和通訊線路,迫使供電中斷以及通訊中斷。

從水利事業的角度來看,我國要防洪減災,就應當加強水利工程建設,水利事業是對抗洪澇災害的重要手段。因此,洪澇災害,尤其是大型洪澇災害,會嚴重破壞水利設施。洪澇災害會損害水庫、堤防,導致垮壩以及堤防決口,同時,洪澇災害還會破壞機電泵站、機電井、塘壩、護岸、水文測站。灌溉設施以及水電站等水利基礎設施,不利于區域防護、農業灌溉的進行,妨礙了區域內的正常發電與供電。據調查,21世紀以來,洪澇災害對我國水利設施造成的年均直接經濟損失高達209.12億元,其中,江西、廣東、四川、浙江和湖南水利設施受損情況最為嚴重,對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有著很大的負面作用。

洪澇災害的間接經濟影響。洪澇災害不僅會對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產生直接經濟影響,還會產生間接經濟影響。間接經濟影響是指由于洪澇災害直接造成了某行業的經濟損失,從而影響到與某行業具有關聯性的其他行業,甚至影響到整個經濟系統,對其他行業產生間接經濟影響。目前,洪澇災害的間接經濟影響主要表現在實際GDP、消費、投資、就業、貿易等方面。洪澇災害通過對我國農牧漁業、工業與交通運輸業、水利事業的影響,導致我國實際GDP在一定程度上下降、實際工資水平與就業水平下降、資本要素的四個指標整體下降以及行業產出受到負面影響等等。

防災減災能力的評估

優化防災減災能力評價系統設計。要提高防災減災能力,就應當優化防災減災能力評價系統設計,提升防災減災質量,提高防災減災效率。首先,我們應當深化對洪澇災害防災減災能力的認識和理解,設計出綜合評價防災減災能力的總體架構,有針對性地進行防災減災能力評估。洪澇災害防災減災能力是指政府相關部門把持洪澇災害對社會經濟影響的行為能力,洪澇災害防災減災能力的總體行為目標為避免或減輕人員傷亡以及財產損失,為社會連續性運行和人民人身財產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

其次,應當依據美國危機管理專家和大師羅伯特?希斯率先提出的4R危機理論和危機管理領域公認的PPRR理論,應對洪澇災害危機,設計防災減災能力評價體系。其中,4R危機理論將危機管理分為四個階段:Reduction(縮減力)、Readiness(預備力)、Response(反應力)、Recovery(恢復力),PPRR理論則將危機管理分為Prevention(危機前預防階段)、Preparation(危機前準備階段)、Response(危機爆發期反應階段)和Recovery(危機結束期恢復階段)四個階段。另外,我國于2007年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根據突發事件發生以及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從預防與應急措施、監測與預示警報、應急行動與救援、事后重建與恢復等方面進行了規范性規定。我們應當深入理解危機管理科學理論和相關法律法規,科學制定洪澇災害防災減災能力評價體系。

最后,應當在危機管理理論的指導下,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為依據,充分結合我國實際國情,優化洪澇災害防災減災能力評價體系。我們應當建立健全預防與應急措施能力評估分系統、監測與預示警報能力評估分系統、應急行動與救援能力評估分系統與災后重建與恢復能力評估分系統。其中,在預防與應急措施能力評估分系統中,我們應當主要針對洪澇工程防災能力、生態保護能力以及民眾防災意識進行評估;在檢測與預示警報評估分系統中,我們應當主要針對洪澇災害監測能力、洪澇災情分析能力、洪澇災害預警能力以及相關信息能力進行評估;在應急行動與救援能力評估分系統中,我們應當主要針對防洪除澇能力、安置災民能力、交通運輸能力、醫療救治能力以及災區通信能力進行評估;在災后重建與恢復能力評估分系統中,我們應當主要針對政府救濟能力、資源供應能力、災區建設能力以及居民恢復能力進行評估。

構建科學合理的防災減災能力評價指標體系。首先,應當充分發揮洪澇災害防災減災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的各種功能。我們應當收集與洪澇災情以及防災減災情況相關的多種數據,將數據加以歸納整理,充分發揮洪澇災害防災減災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的描述與反映功能。同時,我們應當綜合分析災情區域內各方面的防災減災能力,總結和反思不足之處,對比不同災區的情況,分析相同點與不同點,更好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充分發揮洪澇防災減災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的監測與評價功能。另外,我們應當明確各地防災減災工作的績效與缺點,優化工作設計,改進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充分發揮洪澇防災減災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的指導和決策功能。

其次,應當科學合理地構建洪澇災害防災減災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實現評價效果最優化。我們應當貫徹實施科學的理論指導方針,從實際出發,充分考慮到當地災情和我國國情,將科學理論與客觀實際緊密結合起來,更好地構建洪澇災害防災減災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同時,我們應當將洪澇災害防災減災能力評價分為目標層、系統層、狀態層和指標差四個層次,堅持系統性原則和層次性原則,協調自然因素、社會因素和經濟因素等各方面的關系,突出評價重點,抓住評價對象的主要特征和情況,科學構建防災減災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另外,我們應當運用簡潔明了的文字或表格闡述洪澇災害防災減災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實現指標體系的規范化發展,使其具有正確的引導意義,促進我國洪澇災害防災減災綜合能力的提高。

構建科學合理的防災減災能力評估模型。應當對洪澇災害防災減災能力進行數據標準化處理。防災減災能力包含多種方面的能力,因此,針對不同的能力,我們應當根據科學理論和實際情況,提出不同的評價指標。例如,在評價防災工程的排水管道密度時,我們應當計算該工程的排水管道長度與建成區面積的比率,將實際比率與規范的排水管道密度相對比,科學評價該地區的工程防災能力。在評價地區人均防護林造林面積時,我們應當計算當地實際防護林造林面積與當地常住人口的比率,將其余規范的人均防護林造林面積相對比,根據對比結果,對該地區的生態保護能力做出科學評價。在評價區域氣象觀測站點覆蓋率時,我們應當計算區域氣象觀測站點數量與其土地面積的比率,將其與規范的區域氣象觀測站點覆蓋率相對比,科學評價該區域的災害監測能力。⑨在評價洪澇災區除澇面積比例時,我們應當將除澇面積除以耕地面積,再乘以100%,將實際比例數據與規范數據相對比,從而評價該地防洪除澇能力。在評價洪澇災區的人均自然災害生活救助支出時,我們應當計算該地自然災害生活救助支出與常住人口的比例,將其與規范數據相對比,科學評價政府救濟能力。在評價地區人均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時,我們應當計算該地水利、環境與公共設施管理業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與常住人口的比例,與規范數據對比之后,科學評價資源供應能力。

結語

綜上所述,洪澇災害破壞著人們的生存環境,威脅著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對我國的農牧漁業、工業與交通運輸業以及水利事業等方面造成了負面的直接經濟影響,對我國的實際GDP、消費、投資、就業、貿易等方面造成了負面的間接經濟影響。因此,我們應當加大對防災減災事業的投資力度,完善相關政策法規,建立健全災后重建制度和災民保障制度,對防災減災事業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財政支持,提高我國防災減災能力。同時,應當注重洪澇災害防災減災能力評估體系的構建,全方位、多方面地評價防災減災能力,促使評價指標科學化、規范化,構建科學合理的防災減災能力評估體系,對提高我國防災減災能力起到更好的督促作用。

(作者單位:山東行政學院應急管理培訓辦公室;本文系山東行政學院課題“山東省危機管理信息化研究”成果,項目編號:YKT201110)

【注釋】

①姜藍齊,馬艷敏,張麗娟,馬玉妍,徐虹:“基于GIS的黑龍江省洪澇災害風險評估與區劃”,《自然災害學報》,2013年第5期。

②張曉等:《中國水旱災害的經濟學分析》,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0年,第35頁。

③莊天慧,劉人瑜:“貧困地區村級組織防災減災能力評價及影響因素研究―基于西南地區28個村的調查”,《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13年第5期。

④周峰,許有鵬,石怡:“基于AHP-OWA方法的洪澇災害風險區劃研究―以秦淮河中下游地區為例”,《自然災害學報》,2012年第6期。

⑤ 王小魯,樊綱主編:《中國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0年,第213頁。

⑥崔巍,陳文學,白音包力皋,陳興茹:“中小河流洪澇風險評估及研究―以哈爾濱地區為例”,《中國水利》,2013年第4期。

⑦薛曉萍,馬俊,李鴻怡:“基于GIS的鄉鎮洪澇災害風險評估與區劃技術―以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為例”,《災害學》,2012年第4期。

⑧何愛平:《災害經濟學》,北京:西北大學出版社,2000年,第176頁。

篇7

關鍵詞:電力;客戶;安全;用電

中圖分類號:TM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7)02-0158-01

供電企業在實際經營建設過程中必須形成責任觀及事業心,提高自身安全管理水平,將有關規章制度真正落實到經營建設實處,提高規章制度執行水品,與有關部門積極配合,對高危及重要電力客戶安全供用電進行整治,保證高位及重要電力客戶電能安全穩定。

1 加強高位及重要電力客戶安全供用電管理的必要性

1.1 供電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需求

電能作為我國社會經濟建設及人們實際生活內必要能源,對于社會經濟建設及人們的生活都具有著重要的意義,其中供電企業作為電能的生產企業,自身在經營建設過程中承擔著十分間距的設備,需要徹底貫徹政治、經濟、社會的責任,并將這三個責任有效統一起來,樹立起良好的企業形象,為社會經濟建設及人們的實際生活所服務,促進和諧社會的發展。

1.2 供電優質服務的需要

供電且在經營建設,主要目的就是為人們提供安全穩定的電能,整個經營建設應該以客戶的實際需求作為核心,不斷提高自身服務質量,充分發揮出電能對于社會經濟建設及人們生活所具有的價值,為客戶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

1.3 高危及重要電力客戶供用電安全直接影響到電網安全

根據我國對電力用戶等級劃分有關規定,高位及重點電力客戶在該地區經濟建設及社會內具有十分關鍵的作用,要是高危及重要電力客戶要是出現斷電情況,就可能會造成人員傷亡或者是設備故障,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將十分嚴重,對于社會公共秩序造成嚴重影響。這也就表示高危及重要電力客戶對于社會經濟建設及人們的穩定生活具有重要作用,供電企業為高危及重要客戶提供安全穩定的電能,提高電能管理制定,能夠有效保證社會經濟及人們生活穩定運行,保證社會秩序,同時這也是供電企業所需要承擔的社會責任及政治責任[1]。

2 高危及重要客戶安全供用電管理存在的問題

2.1 供電設施的不足

高危及重要電力客戶發展時間較長,在加上各種歷史原因的影響,造成高危及重要電力客戶所擁有的供電電源數量較少,并沒有獨立存在的備用電源,并且部分高危及重要電力客戶所擁有的電網硬件設施欠缺,造成高危及重要電力客戶所自身所擁獨立供電設施薄弱,電力系統內所存在的問題及漏洞無法及時檢查,高危及重要電力客戶在供用電內一旦出現任何故障,就將直接影響高危及重要電力客戶用電,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

2.2 供電系統的不完善

近幾年,我國供電系統雖然一直在向著自動化方向發展建設,但是從電力系統整體角度分析,電力銷售及自動化系統等等方面還存在一定漏洞,這就造成用電檢查工作落實程度較低,整體精確性難以保證,工作存在漏洞,供電系統在實際運行過程中存在一定安全隱患。

2.3 缺乏相應的管理和檢查制度

高危及重要電力客戶在用電過程中,對于所能夠獲得的經濟效益及生產成本十分關注,伴隨著供電系統停電次數的減少,高危及重要電力客戶對于在思想上面出現麻痹,對于用電設施管理較為忽視,所應用的電力設備較為陳舊,有關維修及更新工作落實程度較為,為高危及重要電力客戶用電留下了較大的安全隱患[2]。

3 高危及重要客戶安全供用電管理措施

3.1 政府的宏觀管理

正是由于高危及重要電力客戶對于社會、政治、經濟等等方面所具有的重要性,所以,政府部門必須提高對于高危及重要電力客戶的重視程度,提高對于高危及重要電力客戶安全供用電監管水平,通過頒布有關政策,幫助供電企業對于電力系統設備進行維護及更新,逐漸提高供電系統安全水平。與此同時,積極利用有關媒體形式,對于安全用進行宣傳,提高社會大眾對于安全用電的關注程度,其別關注高危及重要電力客戶,最大程度上降低電力系統所存在的安全隱患。

3.2 規范供電管理制度

供電企業應該逐漸對于供電安全管理制度不斷進行完善,對于供電設備及時進行更新及檢修,提高日常維護工作質量,加強供電系統薄弱環境管理水平,進而保證供電設備能夠安全穩定的傳輸電能。與此同時,不斷對于供電系統進行完善,促進供電數據自動化建設水平,工作人員在對于供電系統定期檢查,及時發現并解決供電系統所存在的問題[3]。

3.3 加強對員工的管理

供電企業應該提高對于工作人員關注程度,逐漸對企業工作人員行為舉止進行關注,規范工作人員言行舉止,對于態度不端正工作人員給予一定懲罰,完善獎懲制度,激發供電企業工作人員潛在價值,提高工作人員工作經濟性,提高對企業工作人員教育及培訓質量,增加工作人員專業素質能力。

3.4 做好供電應急措施

供電企業在為高危及重要電力客戶供電過程中,應該隨機做好應急準備,根據供電系統在實際運行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制定針對性的應急方案,并且配備有關技術人員,這樣能夠有效降低供電系統故障所造成的經濟損失。

4 結語

簡而言之,高危及重要電力客戶在社會、政治及經濟等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責任,需要政府部門、供電企業及高危及重要電力客戶對其高度關注,這樣才能夠有效躲避供電系統所存在的安全隱患,提高供電企業安全水平。

參考文獻:

[1]錢成軍,杜韶華.淺談高危及重要電力客戶供用電安全檢查及隱患治理[J].中國電力教育,2010,27:247-248.

篇8

關鍵詞:地質災害預警 工程項目 經濟效益 評價

地質災害預警工程項目的投入產出與生產項目是不一致的,所以以簡單的定性方法來評價地質災害防治項目效果是片面的,不合理的。進而,尋求一種更合理、更客觀、更全面地評價地質災害預警項目經濟效益的方法成為當務之急。

1、評價意義

1.1、開展投資項目經濟評價已成為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和世界各國項目決策的普遍趨勢。通過地質調查項目評價,能識別項目對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程度及對社會影響的范圍,為爭取國家財政支持,保障重點項目專項資金的投入提供依據,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同時,也為國家制定政策,進行國土資源規劃、決策和管理提供重要依據。

1.2、項目的評價有利于建立以項目管理為核心的新的運行機制,完善地質調查項目的可行性論證、項目的監理和項目的后評價工作,提高項目的質量和管理水平,促使地質調查項目工作目標明確、內容具體、操作規范和成果符合要求。有利于提高項目產生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的協調發展。

1.3、項目評價在商業性投資項目中應用廣泛,但在我國開展地質調查項目評價及其研究時間較短。目前,國際上也沒有成熟的評價理論和方法可供直接利用。因此,進行地質調查項目評價的理論和方法研究,對新一輪國土資源大調查項目的實施和管理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和理論意義,同時也對公益性投資項目的評價產生重大的影響。

2、地質災害預警工程項目經濟效益評價方法

2.1、評價內容、指標及評價標準

2.1.1、評價內容、指標

地質災害預警工程項目的實質是開展地質災害多發區的調查,建立地質災害預警、監測、預報系統,為治理規劃、防災減災提供依據,為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國民經濟和城鄉發展規劃規避風險、減少損失提供參考。因此,地質災害預警工程項目的經濟效益即指成果被經濟活動所采納,從而為國民經濟建設作出貢獻而產生的效益。既包括因地質災害預警工程項目的實施而使受災體直接避免經濟損失而產生的直接效益,又包括因受災體免遭破壞而避免的關聯性損失所產生的間接效益。

地質災害預警工程項目的經濟效益可根據“替換理論”,從工作區預期地質災害損失的關系中通過替換計算獲得。即將計算地質災害預警工程項目的經濟效益替換為計算工作區預期災害經濟損失。計算公式如下:

采用效益-費用分析法,計算地質災害預警工程項目效益與投資(費用)的比值。地質災害預警工程項目經濟效益分級及評估標準,按效益費用比的大小分別設定如表2-1。

2.2、直接經濟效益計算方法

根據“替換理論”,地質災害預警工程項目直接經濟效益采用預期直接經濟損失替換計算。因此,首先研究工作區預期災害直接經濟損失計算方法。

預期直接經濟損失計算的方法可分為以下兩種方法。

方法一:突發性地質災害多采用此方法

首先設定評價標準,國家科委、國家計委、國家經貿自然災害綜合研究組受國家經貿委的委托,曾承擔制定了一個全國自然災害分級標準(略)。

上表中增加第Ⅵ級災害的原因,是由于我國大量存在這個級別的地質災害。表中損失率(ρ)的含義是,災區在災前的所有可能成為受災的對象(有形資產)在災后的總實際損值(VL)與災前的總經濟凈值(VP)之比。用公式表示為:

其次,確定預期災害災級及計算損失值。假如不進行地質災害預警工程項目,肯定會發生災害??刹捎脙煞N方法來計算損失值。

一是采用經驗取值法,對評價地面變形、巖土位移等災害來講,一般習慣于保險的做法,只設定發生了一次小型災害(以求得最小損值)。其直接經濟損失量、值從表2-2、2-3均可查到一個從0.01―

二是計算預期直接經濟損失,除了查表2-2、2-3可找到災級損失概估數外,尚可采取計算的辦法求出比較接近實際的評估數。

直接經濟損失一般包括資本損失、產品損失、生產損失三部分。此三方面的損失項目在未損前的凈值于我國的各級統計年鑒中均有反映。前兩項(資本和產品)主要是有形資產,在年鑒的固定資產及流動有形資產統計中有所反映,后一項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有所反映。根據統計年鑒的統計資料可以計算出災區單位面積內的有形資產凈值、單位面積及單位時間的國內生產總值,以它們作為基礎,再和災區面積、災害損失率、災害時間(平均恢復期)發生關系,即可預估出有形資產的預期損失值及國內生產總值的預期損失。估算步驟如下:

(1)求預期災區有形資產凈值

第一步,求預期災區每平方公里的有形資產凈值

根據統計年鑒及有關報表,求出預期災區(一般是預測的危險區)的所在行政單元(如市、市區、縣城、小鎮、鄉村等)內所有有形資產的總經濟凈值(VP),除以行政單元面積(m),即得行政單元每平方公里的有形資產凈值VP1。

式中,DLi為第i種地質災害對受災地區的全部直接經濟損失。

方法二:緩發性地質災害多采用此方法

采用類比法進行直接經濟損失的計算。

根據目前地質災害實際情況所統計的資料進行估算預期直接經濟損失。

若有些地區的災害形成機制和災害形成過程相似;其社會經濟結構,也具有相似的統一性,即可利用類比法來根據已知地區的地面沉降有關數據,估算未知地區的地面沉降的有關數據和所造成的損失。估算公式如下:

3、結語

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工作是一項牽涉地區經濟社會和諧發展、人民安居樂業的長期任務,希望針對地質災害預警工程項目特點,設計一套可操作性強的指標體系和評價標準,以期為該類項目的立項、成果驗收、成果使用效果的評價提供系統的分析工具。通過分析,明確地質災害預警工程項目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程度,找出差距與不足,保證國家專項資金最大效益為社會經濟及國土資源管理服務。

參考文獻:

推薦期刊
欧美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激情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av片不卡无码久东京搔,亚洲鲁丝片AV无码APP
丝袜美腿国产综合久久 | 制服丝袜亚洲经典中文字幕 | 亚洲欧美国产一区二区 | 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热线29 |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日韩欧美 |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