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護理健康教育指導8篇

時間:2023-09-14 16:43:51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口腔護理健康教育指導,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口腔護理健康教育指導

篇1

進入21世紀,人口老齡化已成為全球面臨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和重大社會問題[1]。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人口老齡化的進程迅速推進,口腔科的老年患者也日益增多。從生理意義上講,老年是生命過程中組織器官和生理功能走向衰退的一個階段??谇唤M織也和身體其它組織一樣,明顯地隨著衰老而變化,老年人牙釉質、牙本質、牙骨質、牙髓均發生改變,髓腔縮窄,牙髓血循環障礙,加上老年人免疫功能降低,對疾病的易感染性增強,修復能力下降,易導致牙髓壞死和其它的口腔并發癥。因此,在社區開展口腔預防保健知識的健康宣教,正確指導老年人保持口腔衛生,做好口腔護理是降低老年人口腔疾病發生率的重要舉措。本文分析了老年人,并提出了指導。為此,本文從老年人易患口腔疾病的原因以及口腔護理的作用和如何進行積極的預防保健進行了闡述,旨在引起老年人群的關注,從而減少和避免口腔并發癥的發生。

1老年人易患口腔疾病的原因

老年人最易患的口腔疾病是齲齒后遺癥和牙周病。隨著年齡的增加,老年人的牙釉質、牙本質、牙骨質、牙髓都發生了一定的改變,髓腔開始變窄,增加了牙髓內血循環的壓力,加上老年人免疫功能本身降低,更易導致牙髓壞死,使牙釉質、牙本質、牙骨質喪失主要營養來源而變脆易折裂;另一方面也容易引起感染,使病情蔓延。此外,牙體組織隨著增齡性變化主要是咬合磨損,牙齒顏色逐步變暗,牙釉質較弱易碎,髓腔和根管小而細,牙髓質不斷新生,使牙齦組織萎縮、變薄,牙周膜變寬、牙槽骨生理性彈性降低、牙齦萎縮、牙骨質暴露,至齲菌的侵犯極易導致根面齲的發生和牙齦炎牙周炎的發生,加之老年人在各種疾病的某些階段常常會出現免疫和內分泌失調,造成機體內環境的改變,從而導致口腔疾患的發生。

2口腔護理的作用與常用方法

2.1 口腔護理的作用

口腔是食物進入消化道的重要通道,又是部分消化液分泌的場所,更是微生物寄居和滋生的最佳環境。正常人每毫升普通漱口水中可以找到1~50萬個微生物[2]。老年人由于唾液分泌量減少,口腔自潔作用減弱,極易導致口腔內微生物乘機在潮濕溫暖的口腔內迅速繁殖。而口腔護理具有局部清潔及去除口腔內細菌的作用,同時口腔護理對發生在口腔局部的口腔炎、口腔潰瘍、齒齦炎、牙周病等具有預防及治療作用,此外口腔護理還能對老人產生良好的心理影響,增強自信心,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從而提高生活質量。

2.2 常用的口腔護理的方法

(1)牙膏清潔口腔法:單純為清潔口腔、預防感染可首選牙膏口腔護理法。有資料表明,80.91%的重癥病人口腔為酸性環境,較適宜真菌的生長。而牙膏為堿性,牙膏水的pH>7.0,故有抑制白色念珠菌的作用。起成分中丁香酚和丁香油,對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孢菌等多種常用細菌均有抑制作用[3]。(2)機械性擦洗法:新的口腔護理觀認為口腔護理應該以清除牙菌斑為主要目的。有研究顯示,單純的含漱只能暫時減少口腔內游離狀態的細菌數量,對清除定居在牙面上的牙菌斑無效,機械性擦洗可以有效去除牙菌斑[4]。

3老年人口腔衛生的健康指導

3.1 加強健康教育

實施健康教育有助于人們行為的改變。針對社區老年人對口腔護理知識缺乏深入了解的現狀,可以通過專題講座、印刷資料、圖片,將口腔衛生的保健要點,預防方式以及等做成一分健康教育資料,在社區內進行分發。還可通過板報或宣傳欄,向社區老年人介紹保健牙刷、含氟牙膏和牙線、牙簽的應用以及口腔自檢自查方法,以便于社區老人記憶,并對照自己出現的問題選擇合適的保健方法,從而滿足社區老年人對口腔疾病保健知識的需求??谇恍l生的護理重在老人的自理,因此,加強口腔衛生的健康教育,使老人了解口腔衛生護理的必要性十分重要。

3.2 注重正確指導

在健康教育中,要注重對老人實施口腔護理的方法的正確指導。例如:在選擇牙刷時,一是要考慮口腔內的實際狀況;二是要考慮方便老人的使用,在老人牙齒有較多殘缺的情況下,要考慮牙刷品種的選擇,植毛部大的牙刷比植毛部小的牙刷更好用,刷牙效更好。刷牙時要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1)牙刷的刷毛與齒面應呈直角,正好接觸牙齒,應注意較好地使用牙刷刷毛的前頂端;(2)刷牙時使用牙刷的力度要適當,應輕刷;(3)牙刷放于齒面上前后拉動的幅度勿過大,移動幅度以5mm~l0mm為宜,相當于1~2顆牙齒的距離。對于有牙周病的老人,應指導選用刷毛較細的牙刷,因為細的刷毛容易進入牙齒與齒齦結合部位的齒周袋內,能有效除去作為牙周病原因的牙垢。

3.3 保持口腔清潔

經常保持口腔衛生,控制牙菌斑。囑老年人要堅持每天早晚用溫水刷牙,一日三餐后用清水漱口,漱口時要借用水的沖力盡量將牙縫中的失誤殘渣清除掉,同時做閉口鼓腮漱口動作,并將舌頭左右轉動,這樣能使唾液分泌增多,使牙面、牙縫和口腔黏膜受到一定的沖洗和刺激,使口腔自潔,牙齒健康。有條件的老人還可以選擇茶水漱口,讓茶水在口腔內沖刷牙齒及舌兩側,這樣可以清除牙垢,提高口腔輪匝肌和口腔黏膜的生理功能,增強牙齒的抗酸防腐能力。

3.4 養成良好習慣

老年人要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刷牙與漱口要有科學規律,避免煙酒并盡量少吃有刺激性食物,加強飲食營養調整。如有牙病及時就醫,平時要堅持叩齒運動和按摩牙齦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增強牙周組織功能和抵抗力,定時去醫院進行檢查,這樣可延緩口腔老齡化,使牙齡與壽命大 致相等,提高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化前珍.老年護理學[M].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2:1~2.

[2] 白碧榮,黃萍,龍興敏.口腔護理的臨床研究進展[J].護士進修雜志,2003,18(1):8~9.

篇2

關鍵詞:正畸患者;口腔護理;健康教育;滿意度

現如今,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美觀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人們通過矯正牙齒來改善面部的美觀,以提升自己的形象[1]。戴上矯治器后,患者如不按照正確方法刷牙及維護,極易產生菌斑堆積,引起并發癥。因此,在矯正過程中,保持口腔衛生、維護口腔健康極為重要。本實驗通過問卷調查,了解患者對口腔護理知識的認知情況,并找出存在的口腔護理問題。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口腔衛生指導,以提高患者認知度、提升患者滿意度,為提升正畸診治品質提供一定的臨床資料?,F報告如下。

1實驗方法

1.1研究對象

對2019年7月-2019年10月間在西安交通大學口腔醫院正畸科治療的213名患者進行問卷調查。

1.2納入標準

①患者為12歲以上的青少年以及成人,有自主完成該調查問卷的能力;②所有調查對象均自愿參加,并知情同意。

1.3研究方法

患者正畸治療復診后填寫問卷作為組A;責任護理人員對存在的口腔護理問題進行針對性的健康指導,如正確的刷牙方法、牙刷及牙膏的選擇、口腔保健知識的宣教,并調查患者對護理人員健康教育方式的滿意度,在患者下次復診時再次填寫問卷作為組B。對兩次問卷調查進行評分并使用SPSS24.0進行統計學分析。

2結果

護理干預前調查問卷發出213份,收回問卷209份,回收率98.12%;護理干預后調查問卷發出204份,收回問卷200份,有效率98.03%。經護理干預后,患者問卷調查得分平均分從69.1分提高至82.3分,認知度顯著增長。(P<0.05),如圖1.護理干預后,患者滿意度從83%提高至96%(P<0.05),如圖2。

篇3

【關鍵詞】可摘式;義齒;口腔;護理

1前言

牙齒缺損是老年人群體中一種常見的口腔疾患,一方面嚴重降低患者的咀嚼功能,由此引發許多相關疾病,例如消化不良、吸收功能障礙等[1];另一方面,還會影響到其面部美觀,甚至言語功能??烧植苛x齒是一種患者可以自行摘戴的用于部分牙缺失(牙列缺損)的修復體。義齒主要通過固定在余留天然牙上的卡環等固位裝置和基托保持義齒在牙列中的位置,利用天然牙和缺牙區剩余牙槽嵴做支持,恢復缺失牙及其周圍缺損組織的解剖形態和生理功能??烧植苛x齒存在佩戴便捷、價格低廉、磨除的牙體組較少、可摘出口外清潔等優勢,所以這是老年人牙列缺失較多的首選修復治療方式[2]。但是由于老年患者普遍缺乏義齒護理和口腔護理的觀念,其口腔衛生狀況較差,因此有必要對患者實施針對的口腔衛生護理。

2一般資料和方法

2.1一般資料以2011年8月——2012年8月我院口腔科收治的112例需要鑲佩局部可摘義齒的老年病患為觀察對象。年齡60-91歲,平均(72.8±9.4)歲。男65例,女47例。其中12例喪失生活自理能力。

2.2方法針對本組主要實施健康教育、口腔護理教育、心理輔導以及義齒的護理等護理措施,具體如下:

2.2.1健康宣教在患者佩戴義齒之前或者早期,對其進行必要的佩戴義齒的口腔衛生常識教育,使其對義齒和口腔衛生的關系和相互的影響作用進行深入了解,增強其進行口腔護理的意識,讓義齒發揮其最大功能,獲得滿意的修復治療效果。安裝義齒后,要囑咐患者要定期復診,以能夠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此外,佩戴義齒患者進食過多的加工軟食,會增加軟食物殘留在義齒及天然牙齒表明或者間隙的機會,較易形成軟垢牙結石,嚴重影響患者的口腔衛生狀況[3]。指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多進食富含纖維或者有適當硬度的食物,能增強牙齒的自凈能力及牙周組織的防御作用。

2.2.2口腔的基礎護理主要通過常規的刷牙法或者利用棉球對牙齒表明和口腔的黏膜進行擦拭,此外還可以采用漱口液漱口法進行口腔清潔。對于生活無法自理、開口困難、存在意識障礙的患者,可以使用口腔沖洗辦法。臨床最新應用的口腔沖洗方式注射式負壓吸引法[4],主要是一邊沖洗口腔一邊利用負壓吸引器將漱口液吸出,易操作,清潔度高。

2.2.3義齒的護理每天都必須摘下義齒進行護理。主要是在刷牙時或者用餐后,將義齒取下,利用牙刷、牙膏放在流動水中刷干凈,然后放于冷水杯侵泡,在需要使用時再戴上。而在夜間休息時,需要將義齒摘下,目的是為讓義齒承托區黏膜能夠獲得有效休息。義齒禁止放于酒精、藥物或者熱水中浸泡。對于口腔健康患者,進行健康宣教時,告知佩戴用義齒時間過長,可能造成剩余牙位出現移或者牙槽骨吸收變形情況,最終使得摘戴義齒困難,使其提高警惕。

2.2.4心理輔導老年人接受治療時普遍存在緊張、焦慮、不安等心理情況[5],因此,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實施相應的心理輔導,針對其疾病病情以及心理表現進行勸慰和開導。對待患者態度柔和、熱情,進行口腔護理講解和義齒護理技術分析時,要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放慢語速,發音正確。心理輔導過程中,耐心傾聽患者的主訴和疑問,并且積極解答,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增強其對醫生的信任感,提高配合護理和自覺護理的依從性。

3結果

接受針對性的口腔護理后,全部患者的口腔衛生狀況獲得顯著改善。

4討論

可摘局部義齒的適應證廣泛,從缺失一個牙到只剩余一個牙的情況均可采用可摘局部義齒。尤其適合缺牙數目多,游離缺失,有組織缺損,以及余留牙牙周健康情況較差的牙列缺損者。牙齒缺損老年人群體中常見的口腔疾患之一,目前,鑲佩可摘局部義齒是老年人口腔修復治療中比較有效及首選的辦法。由于老年患者普遍缺乏義齒護理和口腔護理的觀念,其口腔衛生狀況較差,因此有必要對患者實施針對的口腔衛生護理措施,包括健康教育、口腔護理教育、心理輔導以及義齒的護理等。這些措施的實施,能夠極好地提高患者的口腔護理意識,養成比較好的口腔衛生習慣,提高其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丁廣香.臨床口腔護理的現狀認識與進展[J].臨床護理雜志,2011,10(6):57-60.

[2]黃金蓮.老年住院患者口腔護理技巧及體會[J].當代護士:綜合版,2009,1(10):29-31.

[3]孫麗波.淺談老年患者的口腔護理[J].中華老年口腔醫學雜志,2008,6(2)101.

篇4

關鍵詞:健康教育;鼻咽癌;放射治療;依從性

鼻咽癌是我國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放射療法是其主要治療手段[1]。鼻咽癌的放療照射野范圍大,射線劑量高,病變邊緣結構復雜,極易造成多種并發癥增加患者痛苦,導致治療終止。再加上患者對腫瘤的不良情緒反應及應對方式、對鼻咽癌知識缺乏出現的認識誤區、家庭及社會的支持不夠、醫患關系緊張等,都將影響放療患者的治療依從性,給放療帶來不利影響[2,3]。研究表明,多元化全程健康教育能夠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識及自我護理能力,進而提高治療依從性,并最大限度減少不良反應,在患者順利完成放射治療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我科2013年1月~12月收治的行根治性放療的鼻咽癌患者共200例,其中男性114例,男性86例,平均年齡(49.8±4.2)歲。隨機分為兩組,每組各100例,兩組基線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均給予常規放療護理。對照組進行傳統的健康教育。觀察組進行多元化全程健康教育,患者出院時加以強化,主要形式:①個體化教育:一對一的方式進行口頭宣教和示范。根據健康教育路徑表上的內容對患者進行評估和教育,及時了解患者的掌握情況。②隨機性教育:發現不良健康行為或患者存在疑問時,隨時糾正不良行為及解答疑問。③多媒體教育:對患者及陪護進行健康講座,1次/w。主要內容:①入院時介紹病區環境及相關制度、設施的使用方法,以消除患者的陌生感。②放療前,主動與患者交流,提高患者對疾病及治療方式的了解,消除恐懼、焦慮等負面情緒,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出院指導:1個月后復查,防止感冒及頭頸部感染。注意口腔、鼻腔衛生及功能鍛煉。忌煙酒,適當鍛煉身體。

1.3 評價標準 放療結束后進行評價,通過問卷調查方式從皮膚保護、口腔護理、鼻腔護理、功能鍛煉、生活方式改善等治療依從性及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兩個方面進行評價。

1.4 統計分析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6.0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 χ2檢驗,以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比較 經過多元化全程健康教育,患者的治療依從性顯著提高,皮膚保護、口腔護理、鼻腔護理、功能鍛煉及生活方式改善率分別為97.0%、95.0%、96.0%、95.0%和84.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1.0%、86.0%、80.0%、75.0%及62.0%,比較均有統計學差異(P

2.2 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比較 與對照組83.0%的總滿意率相比,觀察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總滿意率明顯增高,為96.0%,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

3 討論

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鼻咽癌的治愈率及生存率得到了不斷提高,但鼻咽癌治療周期長,放療過程中存在較多不良反應,以及患者不良情緒的影響,其治療依從性不甚理想,嚴重影響治療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質量。研究報道,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以幫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及采取相應對策,發揮主觀能動性,提高患者參與診療過程的能力。

本研究中,觀察組通過個體化教育、隨機化教育、多媒體教育及文字教育多元化的方式,從患者入院時、放療前、放療過程中到出院后的全程健康教育方式,顯著提高了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其中觀察組的皮膚保護、口腔護理、鼻腔護理、功能鍛煉及生活方式改善率分別為97.0%、95.0%、96.0%、95.0%和84.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1.0%、86.0%、80.0%、75.0%及62.0%。觀察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總滿意度高達96.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3.0%。表明運用多元化全程健康教育可以有效調動患者積極性,提高治療依從性和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易俊林,高黎,黃曉東,等.鼻咽癌放療的失敗模式[J].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2004,13(3):145-148.

篇5

摘 要 目的:探討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同步放、化療實施健康教育路徑的方法。方法:83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在同步放、化療過程中制定健康教育路徑并實施。結果:全部患者均能按計劃完成同步放、化療,治療后完全緩解率93.9%。結論:實施健康教育路徑能使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按計劃完成同步放、化療,減少口腔黏膜及皮膚反應,從而能提高治療效果及提高生活質量。

關鍵詞 鼻咽癌同步放化療 健康教育路徑 護理體會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9.254

鼻咽癌是我國南部地區常見的惡性腫瘤,尤其在廣東珠江三角洲及廣西西江流域一帶發病率較高1。放射治療目前仍然是治療鼻咽癌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但由于其原發部位隱蔽,不易早期發現,病理分化差,惡性程度高,易呈浸潤性生長及早期轉移,很多患者就診時多屬晚期。對于晚期患者,單純采用放療,其療效不甚理想。已有資料表明,采用放療聯合化療治療晚期鼻咽癌可以提高局部區域控制率,并降低遠地轉移率,從而提高總生存率和無瘤生存率2。2008年3月~2011年12月采用同步放、化療治療Ⅲ期及Ⅳa期鼻咽癌患者83例,按健康教育臨床路徑進行了護理,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83例鼻咽癌患者均經鼻咽部病理檢查證實為低分化鱗狀細胞癌,其中男62例,女21例;年齡29~71歲,平年齡45歲;根據2009年AJCC分期,Ⅲ期44例,Ⅳa期39例。全組患者均采用6MV—X線常規外照射,在放療過程中,所有患者每周均予奈達鉑40mg/m2同步化療。

方法:制定鼻咽癌健康教育路徑,并形成表格,由責任護士負責實施,包括一對一教育,健康教育宣傳手冊,健康教育課堂集體授課等,護士長及護理小組組長評估效果,如發現患者有不正確的健康行為或有疑問時,隨時糾正不良行為或給予解答。

⑴入院第1天,介紹病區環境,次日各項檢查的目的、意義。

⑵入院第2、第3天介紹疾病相關知識,放化療流程。

⑶放療開始3天內介紹放療的不良反應,口腔護理、皮膚護理、功能鍛煉等方面知識。①放射性口腔、口咽炎的護理:口腔、口咽護理在鼻咽癌放、化療患者的治療中十分重要。治療后口腔和口咽部的放射性黏膜炎一般發生在放療后的3~4周,表現為口干、咽痛、口腔潰瘍等癥狀,并隨放療時間及劑量的增加而呈逐漸增加趨勢3,嚴重時可影響患者進食。囑患者餐前、餐后各用軟毛牙刷刷牙1次,每天用淡鹽水或漱口液漱口3次,黏膜反應重者應每天給予霧化吸入2次,并囑患者多飲水,以保持口咽濕潤,減輕疼痛,必要時予抗炎治療。劇烈疼痛者可在口腔黏膜潰瘍局部噴麻醉劑,以便能夠進食。②放射野皮膚保護指導:放射性皮膚反應一般分為干性和濕性兩種,干性皮膚反應表現為皮膚瘙癢、色素沉著及脫皮,但無滲出物,不會造成感染4。濕性皮膚反應則表現為照射區皮膚有濕疹、水泡,嚴重時可造成糜爛、破潰。對于損傷較輕的濕性皮膚反應,可給予三乙醇胺乳膏局部涂抹。為減輕皮膚反應,在治療開始時就交代患者穿棉質內衣,禁穿高領硬領衣服,勿使用刺激性清洗消毒劑、護膚品,防日曬、防冷熱刺激,剪短磨平指甲,出現皮膚瘙癢時勿撓抓,切勿洗脫照射野標記,保持照射野界線清楚及皮膚的清潔、干燥。③張口鍛煉指導:張口鍛煉3次/日,每次3分鐘,同時行扣齒錯齒、按摩牙齦、按摩顳下頜關節、鼓腮、伸舌彈舌、轉頸、抬肩鍛煉。

⑷化療前1天介紹藥物作用及不良反應,滴速要求,應對不良反應的方法、飲食指導、心理指導。①心理指導:患者對治療方案缺乏了解,而且由于治療后反應和預后的不確定性,往往出現恐懼、焦慮、懷疑、悲觀和失望的心理,很多患者存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復合心理5。因此,盡可能給予患者關心和照顧,多溝通,向患者解釋治療后常見的不良反應,消除由于出現的這些不良反應給患者帶來的心理癥結,介紹治療效果較好的患者,使他們相互交流經驗,同時做好家屬的工作,爭取得到家庭及社會的支持。②飲食指導:患者放、化療后常出現口腔黏膜反應及食欲不佳,進食量少,易造成營養不良,以致影響治療和康復。因此應進食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及易消化的食物,并且應戒煙酒,禁食辛辣及干硬、過熱的食物,多食水果、蔬菜,鼓勵患者多飲水,使腫瘤壞死組織盡快排出體外,促進患者早日康復。③化療常見不良反應應對指導:胃腸道反應:用藥前使用止吐藥物預防,出現頻繁嘔吐需要給予補液治療。及時清理嘔吐物,嘔吐后漱口,取舒適,清淡飲食。泌尿系毒性反應:囑患者大量飲水,使尿量2000~3000ml/日以上,按醫囑使用利尿劑,輸液量3000ml以上,堿化尿液。神經系統毒性:防性低血壓,防冷刺激,按醫囑使用營養神經藥。骨髓抑制:臥床休息,口腔護理,空氣消毒及隔離,預防感染。

⑸出院指導:復查時間,放射野皮膚避免日照,注意口腔衛生,堅持功能鍛煉,保養鼻腔,飲食指導等。

結 果

83例患者全部能按計劃完成同步放、化療,治療后完全緩解率93.9%(78/83),口腔黏膜反應≤Ⅱ級,皮膚反應≤Ⅱ度,沒發生張口受限。

篇6

【關鍵詞】優質護理服務;口腔門診;患者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7-4818-01

口腔優質護理服務,要求護理人員具有扎實的口腔護理知識,能夠給予患者優質的照顧。而門診是醫院的窗口,將優質護理應用在口腔門診中,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口腔門診的質量。就如何提高口腔優質護理服務總結以下幾點:

1 提高口腔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

隨著現代醫學的快速發展,口腔護理在口腔醫學的發展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增強對口腔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的培養非常重要。

1.1 口腔護理工作的特點及重要性

1.1.1 口腔護理工作貫穿于病人就診的全過程,從病人的分診、導診、助療到診后的健康指導,實行全程護理服務[1]。

1.1.2 口腔護理工作專科特性強,護理人員除需掌握普通的基礎護理知識及技能以外,還需掌握口腔??苹A理論以及口腔??谱o理技能,才能與醫生密切協作,為病人提供滿意的護理服務。

1.1.3 口腔診療工作中醫護配合密切,在口腔疾患的診治中,護士不但要保證治療所用的器械、藥物、設備、材料到位,更需與醫師配合默契,保證材料、藥物、器械的準確、平穩、快速的傳遞。同時在治療過程中護士需密切觀察病人的心理及生理、精神狀況,從而為口腔醫師的治療決策提供第一手資料。

1.1.4 口腔醫院感染的預防和控制措施貫穿于護理活動的全過程。由于口腔臨床工作的特殊型,口腔疾患的各項治療操作均在口腔內完成,病人流量大,儀器、器械使用頻繁,許多精細、價格昂貴的牙科器械和材料的消毒滅菌受到一定的限制,病原體可經醫護人員的手、空氣、污染后濺出的碎屑、污染的診療環境進行傳播,如處理不當極易導致經血液傳播疾病的發生,直接影響醫療質量和病人的安全,造成醫院內感染。因此,口腔醫院感染的預防與控制滲透在護理工作的每一個環節。

1.2 建立專業的技術操作規程及專業知識考核制度

專業化是優質服務的基礎??谇蛔o理的專業化要求程度高,容易發生血源性疾病的傳播,因此做好口腔科的消毒隔離管理非常重要。

1.2.1 重視對口腔護理用具的消毒管理:口腔科設有獨立的消毒室,在使用傳統的清洗消毒的基礎上引進先進清洗機器,如應用超聲震蕩清洗機中對器械進行清洗,可以將器械的細小部位和難于清洗的部位清洗干凈,延長器械的使用壽命。

1.2.2 對小手術器械及種植手術器械的消毒:根據口腔護理手術的需要,將器械進行分類打包,并將消毒的時間進行標記,并在規定的時間內使用。

1.2.3 一次性物品的分類處理:在口腔手術之后,將器械中的針頭、刀片等尖銳的物品放在有標記的污物器內,將一次性使用的治療盤放在黃色的污物袋里,指定專人進行管理,并做好回收記錄。

1.2.4 綜合治療椅的消毒:綜合治療椅每天都要用消毒液進行消毒擦拭處理。在操作中,與醫生、患者直接接觸的器械都需要進行及時的消毒,間接接觸的器械要及時用金屬鋁薄紙進行包裹,按規定更新。

1.2.5 器械設備實現專門化管理:口腔治療器械需要有專門的人員進行管理,及時發現器械的使用問題,并進行妥善維護,進而延長使用壽命。

1.2.6 定期、不定期對護理人員進行專業理論知識考試和技術操作技能的考核,建立獎勵機制以提高口腔護理優質服務水平。

1.3 隨著口腔科專業知識的不斷更新,口腔護理人員也需要在護理實踐中運用新的觀念與新的理論。

人們對健康需求的不斷提高和醫療技術的不斷更新,口腔護理的臨床研究也不斷向前發展。但目前我們對口腔護理的認識和重視程度還不夠,對口腔護理評估標準及口腔護理干預措施具體實施研究還十分有限。盡管國內學者目前對口腔護理方法研究較多,但還存在著口腔護理方法單一,新方法臨床應用較少的現象。國外則注重口腔護理現狀的調查分析,口腔護理干預措施及效果研究??谇蛔o理的實施和發展需要大量的研究證據支持,建議在工作中運用循證醫學觀點,開展口腔護理干預;加強培訓,多了解新的口腔護理理論和方法;

2 時刻以為患者服務為己任,視患者為親人

2.1 口腔門診分診工作的優質服務

2.1.1 候診環境的優質性:醫務人員的關心和醫院環境的營造對患者的心理和精神狀態發揮著相當重要的作用[2]。將候診區與診療區分開,避免候診的患者受到診療室機器噪音的影響增加煩躁緊張的情緒。同時候診大廳要保證干凈整潔,擺放些綠色的植物,以便減輕患者的恐懼感。

2.1.2 分診的優質性:分診臺護士需要提前到崗,做好分診前的各種工作。同時分診護士需要具有多年的本科室工作經驗,能夠協調各方面的工作,并熟悉掌握當日科室醫生的出診情況。

2.1.3 分診叫號系統優質性:護士將患者的詳細就診資料輸入分診臺的微機中,這樣醫生能夠根據患者的病情狀況進行妥善的安排,進而大幅度縮短患者的看病候診時間。

2.1.4 健康教育優質性:在候診區設置口腔健康櫥窗以及教育專欄,定期播放專題講座。同時護士向候診患者發放有關口腔健康的健康教育手冊,并按時更新宣傳欄的健康教育資料,方便患者的閱讀,最大限度的普及口腔保健知識。

2.2 口腔門診就診護理的優質服務

2.2.1 為患者創造良好的就診環境:盡可能保證診療室安靜、舒適。對診療室的各個功能區貼上醒目的標志,并將詳細的收費標準張貼在墻上,方便患者及家屬的查詢。

2.2.2 與患者的溝通交流至關重要:“牙疼不是病,疼起來要了命”這句話充分說明牙疼“疼”的程度,患者在進行牙科診治的過程中,疼痛常常是陣發性的,疼痛定位不準,遇冷熱刺激會加重病情,護理人員與患者之間的交流,能夠轉移患者對疼痛的注意力。醫護人員與患者之間的有效溝通及安慰能夠幫助患者緩解恐懼感,并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

2.2.3 廣泛征求患者的意見:可以通過發放與收集“征求意見卡片”等形式,了解護理工作中的不足之處與患者的滿意程度。另外,還應建立醫患交流平臺,方便患者對病情進行詳細的咨詢。

3 小結

優質護理服務是一種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模式,通過在口腔門診護理中運用優質性護理模式,每名醫護人員通過長期的學習與不斷的積累,逐步完善自身的專業素養,將優質性護理牢記在心中,貫穿在口腔護理的全過程中,這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對護理人員的護理滿意度,同時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治療效果。

優質護理服務的實施能夠推動口腔門診的護理工作,口腔門診工作要不斷適應新形勢的需要,始終堅持“讓患者滿意、政府滿意、社會滿意”的宗旨[3],在工作中不斷強化“以人為本,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樹立“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的服務思想,不斷提升護理質量,提高工作效率,使患者在口腔門診診療中享受最優質的護理服務。

參考文獻

[1] 趙佛容,主編?!犊谇蛔o理學》第二版,2009,05

篇7

[關鍵詞] 鉛中毒;治療;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3.5[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7210(2010)06(b)-092-02

鉛中毒是臨床上常見的職業病,主要是由于鉛作業工人在工業生產中直接長期接觸鉛塵,鉛煙,引起慢性鉛中毒。通常鉛中毒患者會有頭痛、頭昏、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等,嚴重的可以引起鉛中毒腦病,導致抽搐等癥狀[1]。因此,必須積極治療和護理,以提高臨床治療效果。近年來,我院采用依地酸鈣鈉驅鉛治療,并積累了一定的護理經驗,現將臨床資料分析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2000年1月~2010年1月我院收治的200例鉛中毒患者,均從事熔鉛、接料、焊接等工種,符合《GBZ37-2002職業性慢性鉛中毒診斷標準》[2]。其中,男139例,女61例,年齡21~60歲,平均39.4歲;均有不同程度的頭昏、失眠、多夢,記憶力減退,疲乏等神經衰弱癥狀,其中,手腳麻木感46例,手指顫抖者33例,上腹不適者19例,惡心、口淡者19例,腹痛28例,另53例患者伴有呼吸道癥狀:如咳嗽,胸悶,氣喘等。

1.2治療方法

200例鉛中毒患者,采用金屬絡合劑依地酸鈣鈉 1.0 g加入10.0%葡萄糖液 250 ml靜脈滴注,每日1次,連用3 d,停藥 4 d為 1個療程。每個療程查用藥第3天的血鉛、尿鉛值,根據臨床癥狀、尿鉛含量及排鉛反應,決定是否進行下一療程,如 PbB≥1.9 μmol/L和(或)PbU≥1.45 μmol/L繼續下一療程。如 PbU

1.3護理方法

1.3.1心理護理鉛中毒患者入院確診后,心理負擔重。護理人員要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變化,態度和藹地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3],了解患者需求,耐心解答患者提問,使患者了解如不積極接受治療,不僅會影響目前的身體健康,還會對后代造成影響。通過強調鉛是一種蓄積性毒物,使患者對鉛中毒有個初步的了解,通過靜脈滴注絡合劑后,體內的鉛隨尿液排出體外,不會留有后遺癥,同時消化系統癥狀也會得到緩解和好轉[4]。

1.3.2健康教育護理人員必須加強對鉛中毒患者的健康教育,通過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使患者充分了解鉛中毒的相關知識[5]。

1.3.3用藥護理鉛中毒患者入院確診后,應盡早給予依地酸鈣鈉進行驅鉛治療,采用靜脈滴注過程中,應盡量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復穿刺,以免引起靜脈炎;同時,掌握輸液速度,必要時準確記錄出入量。用藥過程中,要注意通過面容、、皮膚黏膜等方面觀察患者治療效果[6]。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叮囑患者多飲水,多排尿,促進鉛的排出。還要在每個療程治療前后檢查尿常規,多療程治療過程中檢查血尿素氮、肌酐、鈣和磷等。

1.3.4口腔護理由于鉛可以從口腔黏膜、唾液腺分泌排泄,與口腔內食物結合成硫化鉛附著齒齦處形成鉛線。故護理人員應建議鉛中毒患者保持口腔清潔,經常用 1%的醋酸溶液和生理鹽水交替含漱,每日3~4次,以避免硫化鉛脫落被吞咽。

1.3.5飲食護理鉛中毒患者在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合理搭配飲食,適當休息,逐漸增加活動量;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高鈣低鹽低脂肪、易消化食物,忌飲酒、濃茶和咖啡,多食新鮮水果和蔬菜。多吃含微量元素多的海產品,尤其是驅汞治療時,會發生維生素及鐵的喪失,應及時補充。

1.3.6出院指導對待即將康復出院的患者,護理人員要給予必要的出院指導,保證患者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好自身防護,讓患者盡量脫離有害作業,避免毒物繼續吸收而加重對機體的損害。

2結果

200例鉛中毒患者,經過驅鉛治療和護理后,治愈152例,治愈率為76.0%,好轉48例,好轉率為24.0%。

3討論

鉛中毒是臨床上常見的職業病。依地酸鈣鈉為氨羧絡合劑,不但具有促排鉛作用,而且能與體內配體如酶系統競爭鉛而解除中毒癥狀,注射后經尿排鉛高峰在24 h內,為目前驅鉛治療的首選藥物。本組資料中,通過對200例鉛中毒患者的藥物治療,心理護理,健康教育,用藥護理,口腔護理,飲食護理,出院指導等,治愈152例,治愈率為76.0%,好轉48例,好轉率為24.0%,使治療達到了滿意的臨床效果。由此可見,藥物治療和綜合護理可以提高鉛中毒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張曉軍,王世平.慢性鉛中毒80例臨床分析[J].中國工業醫學雜志,2004,17(4):55-56.

[2]郝鳳桐,杜旭芹.鉛中毒研究進展[J].中國工業醫學雜志,2008,21(3):66-68.

[3]左建榮.慢性輕度鉛中毒21例臨床治療體會[J].中華現代臨床醫學雜志,2004,19(2):1317.

[4]王文生,邢艷會.護患溝通在護理工作中的應用[J].中國當代醫藥,2009,16(7):96-97.

[5]趙霞.住院病人護理的健康教育[J].中國現代醫生,2007,45(22):88.

篇8

[中圖分類號] R193[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005-0515(2011)-02-260-01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多發生于嬰幼兒,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皰疹,部分患兒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惡心、嘔吐、頭疼等癥狀。該病為自限性疾病,多數預后良好,不留后遺癥。極少數患兒可引起腦膜炎、腦炎、心肌炎、弛緩性麻痹、肺水腫等嚴重并發癥。因此手足口病多以門診和居家觀察為主,我們要通過現場答疑、講解、宣傳資料等健康教育方式宣傳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識、消毒隔離、對癥處理、預防措施。從而消除家長心中的盲目恐慌,讓家長認識到普通患兒居家隔離護理的可行性和重要性,并通過學到的消毒知識、預防措施等居家護理知識,積極參加手足口病護理管理,對控制手足口病的傳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1]?,F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選擇所有陪同患兒前來就診的家長或監護人,社區干部為健康教育宣傳對象。

2 方法

2.1 健康教育方式:①現場答疑:由資深醫生及參加手足口病培訓的人員和家長面對面交流,傳遞知識,指導行為。此方法簡便易行,時間安排靈活,是開展健康教育的基本形式。但應注意語言應通俗易懂,避免過多地使用醫學術語。②講解相關的疾病知識:有針對性地對社區干部及社區衛生工作人員進行培訓,講解疾病的病因、傳染源、傳播途徑,病情發展經過、皮膚口腔皰疹的護理、消毒方法等,增強他們對疾病的認識,回去后在本轄區對群眾進行宣傳教育,引導他們正確看待疾病。消除恐慌心理。③文字宣傳:多方收集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識、注意事項、消毒隔離措施等資料,打印成冊,向易發年齡的幼兒園、與各社區散在嬰幼兒及前來就診的患兒家屬發放。在醫院大廳、病房走廊開辟宣傳欄,通過通俗易懂的宣傳畫及文字使患者對手足口病的防治有全面的認識。④示范教育:在就診患兒的治療與護理中,嚴格做好消毒隔離工作,用實際操作教會他們家庭護理方法。

2.2 健康教育內容:①疾病知識宣教:有資料顯示,入院時患兒家屬健康教育需求排在首位的是患兒病情及治療方案[2]。因此,醫囑開出后,護士應立即給患兒進行治療,并向家屬講解有關疾病知識包括傳染原、傳播途徑、易感人群、臨床特點、疾病的發展及預后、治療方案、護理措施等。②消毒隔離:將患兒及時隔離,安置在空氣流通、清潔、溫度適宜的病房內。限制患兒及家屬出入。紫外線循環機定時消毒。加強床邊隔離,護理不同的患兒 ,要消毒雙手。對患兒的各種用具,如餐具、玩具等應消毒處理,嘔吐物及糞便用含氯消毒液處理。③口腔護理:手足口病患兒由于口腔皰疹疼痛,加之發熱食欲下降,水分與營養得不到及時補充,必須加強口腔護理,適當補充水分與營養,指導家長多給孩子飲水,飲食以清淡、可口、易消化的流質與半流質,禁食生冷、辛辣刺激性的飲食。注意保持口腔清潔,飯前、后用生理鹽水漱口,并用維生素B2粉劑或魚肝油涂于口腔糜爛處,以減輕疼痛,使糜爛早日愈合。④皮疹的護理:保證患兒衣服、被褥清潔,衣服要寬大、柔軟,床鋪平整干燥,盡量減少對皮膚的各種刺激。剪短指甲,必要時包裹患兒雙手,防止抓破皮疹;物理降溫時動作要輕柔,以免擦破皮疹;臀部有皮疹時要保持臀部干燥清潔,避免皮疹感染。⑤心理護理:由于手足口病的聚集流行,大量患兒發病,加上醫院的陌生環境均給患兒及家屬造成極大的恐懼心理,故患兒入院后,護士應熱情接待患兒及家屬,并介紹醫院環境、病房設施、規章制度,并用溫和的態度和語氣安慰患兒和家屬,愛護體貼患兒,使之保持情緒穩定,避免哭鬧,爭取配合治療,早日康復。

3 結果

通過醫務人員及行政人員在手足口病各個環節采取各種方法反復進行手足口病健康知識教育,消除了家長的恐慌心理,能夠認識到患兒居家隔離護理的可行性與重要性,并通過宣傳所學到的消毒隔離知識,家庭護理與預防等知識,積極參與患兒護理管理,對控制手足口病的傳播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4 討論

在控制手足口病的傳播、促進疾病的恢復過程中居家隔離占據了很大的比例,因此我們選擇手足口病患兒開展以家庭為中心的健康教育,使家屬掌握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識,引導他們形成文明、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對控制手足口病的發病與流行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醫務人員在托幼機構、隔離觀察室及政府組織的各級人員大會開展手足口病的宣傳知識及家庭護理知識教育,讓廣大民眾對手足口病有了共同的認識,從而加強健康患兒的家庭預防工作,減少了疾病的傳播。

參考文獻

推薦期刊
欧美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激情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av片不卡无码久东京搔,亚洲鲁丝片AV无码APP
久久悠悠色综合视频 | 亚洲第一网站在线播放 | 原创国产中文AV | 中文字幕久精品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女人天堂ab在线 | 午夜福利亚洲一线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