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31 09:21:10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數學計算能力訓練,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關鍵詞:小學生;數學教學;計算能力;培養 計算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環節,對學生往后的數學學習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就小學生而言,計算能力常受一些主觀因素如數學興趣、學習態度以及學習習慣等的影響。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對此,筆者從以下幾方面談談自己認為較為實用的方法。
一、學生計算興趣的激發
在小學計算教學中,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讓學生感受計算的樂趣,熟練掌握口算、筆算等計算方法及計算技巧是極為重要的。對此,教師可以利用多種方式進行訓練,以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比如: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口算游戲、計算競賽等方式將計算教學穿插于課堂教學中。在計算教學中,則可以進行限時口算或計算、自編計算簡便方法等方式來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從而讓學生養成計算的良好習慣,進而培養其計算能力。
二、加強計算訓練
計算能力的提高并非朝夕之功,而是一個長期堅持計算訓練的結果。因而,教師在計算教學中要加強對學生的計算能力的訓練,力求在長期堅持的訓練中,有效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所謂熟能生巧,就小學三四年級的學生而言,許多基本的計算方法已經學過了,教師就應該注重鞏固訓練,堅持每天一練。從基礎——口算開始,每天堅持相應題量的口算題訓練,然后轉為難度稍大的筆算,并于筆算中應用簡便方法來進行計算或者找出不同的計算方法。這樣,在訓練計算的過程中還訓練了學生的簡便方法的應用以及思維的拓展,可謂一舉多得。
三、良好計算習慣的養成
小學生良好計算習慣的養成是其計算能力提高的有效保障。因而,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務必要求學生認真聽講,獨立思考并完成相關教學任務。盡量在掌握相關的計算方法及技巧的的基礎上進行計算訓練,避免未掌握方法就計算,容易出錯從而打擊學生計算的積極性。并在計算過程中,獨立思考完成后形成自覺檢查、進行驗算及及時改錯的良好習慣。此外,教師還應引導學生使用正確的書寫格式,以此來充分訓練學生的計算思路,從而有效提高其計算能力。
總之,小學計算教學是數學教學的重點,教師要根據學生實際,通過多種方法來有效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切實為學生以后的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楊立艷.淺談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J].學苑教育,2010(13).
關鍵詞:小學生;計算能力;培養策略
計算能力是小學生學習數學最基本的能力之一。計算能力的提升除了學生智力因素的影響之外,最主要的是教師對學生計算能力培養策略的影響。教師對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要循序漸進、層層深入,切不可急功近利、一蹴而就。現階段,一些小學數學教師總是抱怨學生的計算能力太差,覺得自己雖然在學生的計算能力培養方面已經下足了功夫,但是學生的計算能力仍然裹足不前、不容飯邸D敲矗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這種“不可思議”的現象的呢?毋庸置疑,是教師的教學策略出現了問題。如果教師能夠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教師就會教得輕松,學生也會學得愜意。下面筆者將在借鑒相關理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合小學數學教學實際,也將談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策略。
一、激發興趣――培養計算能力的原動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對計算的興趣是培養學生計算能力的不竭原動力。當學生對計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之后,他們就會全神貫注地參與到計算過程中,學生的計算能力也會得到大幅度的提升。那么,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究竟應該怎樣激發學生對計算的興趣呢?竊以為,教師可以根據課堂教學內容,結合學生興趣愛好,創設學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情境來激發他們對計算的興趣。例如,在教學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上冊“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乘法”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創設了一個動物園動物們吃午餐的情境。香蕉每堆200根,小象每天吃60根,大象每天要吃90根。問題一:3頭小象吃一堆香蕉,夠1天吃嗎?問題二:1頭大象一個星期要吃多少根香蕉?……學生在興致勃勃地走進形象逼真的生活情境的時候,他們的計算能力也得到了潛移默化的提升。
二、創新形式――培養計算能力的新途徑
訓練形式過于單一是學生厭倦計算能力培養活動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教師要千方百計創新計算能力的訓練形式,讓學生首先對各種不同的計算能力培養形式產生興趣,然后對計算產生興趣,進而提升他們的計算能力。創新形式是培養學生計算能力的新途徑。那么,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究竟應該怎樣創新計算能力培養的形式呢?竊以為,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教學手段,結合學生的心智水平,創新學生計算能力訓練的形式。仍然以教學三年級數學上冊“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乘法”這部分內容為例,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設計一些計算游戲。如教師利用Flas軟件制作了一個“打地鼠”的游戲,游戲畫面中的小地鼠個個精靈古怪,學生為了打掉這些小地鼠就必須要計算出小地鼠頭頂的數學算式……學生在興高采烈地參與教師創新的計算能力訓練活動時,他們的計算能力也得到了自然而然的提升。
三、強化訓練――培養計算能力的大舞臺
古語有云:熟能生巧。學生計算能力的提升離不開學生濃厚的興趣,也離不開教師開辟的各種全新訓練途徑,更離不開學生自己日積月累的、堅持不懈的強化訓練。強化訓練是培養學生計算能力的大舞臺。那么,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究竟應該怎樣加強學生的計算能力訓練呢?竊以為,教師可以緊緊圍繞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實際學情,把對學生計算能力的訓練滲透到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中。例如,在教學三年級數學上冊“一位數乘兩位數進位乘法”時,教師就是把計算能力的訓練滲透到了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在復習導入環節,教師采用了一個“送信”游戲訓練了學生的計算能力;在新授內容環節,教師通過讓學生利用小木棒了解算理的活動訓練了學生的計算能力……學生在興趣盎然地參與各個課堂教學環節的時候,他們的計算能力也得到了潤物無聲的提升。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對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作為重中之重。教師要想方設法讓學生對計算產生濃厚的興趣,讓濃厚的興趣成為提升學生計算能力的原動力;教師要千方百計創新訓練學生計算能力的形式,讓創新的形式成為提升學生計算能力的新途徑;教師要多措并舉強化對學生計算能力的訓練,讓強化的訓練成為提升學生計算能力的大舞臺。簡言之,教師在訓練小學生計算能力的過程中,要以激發學習興趣為原動力,要以創新訓練形式為新途徑,要以強化訓練過程為大舞臺,持續不斷地提升小學生的計算能力。
參考文獻:
[1]王瓊.新課標下小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J].現代閱讀,2013(2).
關鍵詞:小學數學;低段學生;計算能力;運算定律;習慣;訓練;練習
計算充斥于小學數學教學的整個過程中,是發展學生智力、開拓學生思維的一種外在腦力形式。計算作為小學數學教學的基礎部分,應當受到關注和重視,應當進行深入的培養和強化。所以,提高小學低段學生數學計算的實際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中勢在必行的一項責任與義務。
一、明確認知計算的重要
數學計算,是對數學問題的一種腦力思考過程,是對數學邏輯的一種推理解決過程。在現代科技發展迅速的形勢下,我們要摒除計算機、計算器等先進設備帶來的偏離影響,要高度認知自主計算在生活與學習中的重要意義。作為小學低段的數學教師,要端正自身對計算的教學態度,要明確數學計算教學在整個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性,明確計算在學生認識客觀事物與解決生活實際問題中的重要意義;要端正學生對數學計算的學習態度,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計算學習觀念,引導學生充分建立數學、計算與生活三者之間的正確認知。
二、逐一落實計算的基礎
正確且熟練的計算能力,需要一定的數學基礎。在小學數學的學習中,教師要注重學生對數學中基本定義和運算規律的掌握,從簡單的加減法口訣到乘法口訣,從分數至總數至倍數等,只有熟練地掌握這些運算定律,才能達成數學計算的快速與準確,才能實現計算能力的實效提高。例如,在小學數學低段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堂開始之前集體背誦乘法口訣表,并抽查個別學生對口訣的真實掌握情況,以此“找出癥結”“對癥下藥”。
三、培養良好的計算習慣
習慣是一種力量,良好的習慣是終身受益的前提。培養低段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不僅可以減少和避免學生在數學計算中的錯誤,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強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規范書寫,避免潦草不清;要認真審題,避免馬虎大意;要仔細檢查,避免錯誤與失誤;要正確反思,避免重蹈覆轍。引導學生在日常的學習與訓練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分層次看清、寫清、想清、算清,從而提高學生在計算中的正確性與準確性。
四、設計多樣的計算訓練
計算不僅需要口訣與理論知識的支撐,更需要實際訓練的不斷強化。在小學低段數學計算的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口算的訓練和筆算的練習,從口算和筆算兩大基礎上強化學生的計算能力。教師可以以低齡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前提,以低段數學知識的內容為基礎,為學生設置趣味性、層次性、生活性、新穎性、開放性的實際應用性練習題目,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以不同的學習內容選擇不同的訓練形式,以不同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主體地廣泛參與,讓學生在多樣且豐富的訓練模式中逐漸提升自身的計算能力和計算水平。例如,在口算的訓練中,教師可以采取開火車的游戲方式進行訓練,充分調動每一位學生,以此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以此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總之,提高小學低段學生的計算能力,首先要轉變在計算認知上的誤區,要夯實學生對低段數學知識的具體掌握;其次要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和計算習慣,再次要強化學生的計算訓練和練習,只有以這種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才能真正提高學生對數學的計算能力,保證計算的準確無誤。
參考文獻:
一、明確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要求
可以說,明確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要求是提高小學數學計算教學有效性的前提條件,也是一線數學教師必須掌握的內容。總結來看,現階段,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要求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一是整數的加減乘除法是一切數學計算的基本,對于相關的口算法則要求學生達到滾瓜爛熟的程度;二是基本的口算法則之外,對于萬以內的、一位數的加減乘除法也要熟練掌握;三是對于多位數的加減法和乘除法要求學生能夠進行計算,不要求達到背誦的程度。所以,在對小學生實際進行計算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在明確上述要求的基礎上做到有效教學,對于不同要求的計算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不同程度的訓練,確保其能夠更快更好地達到期望的效果。
二、加強對學生計算能力的訓練程度
小學數學教師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有意識地加強對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力度,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首先需要明白,學生數學計算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切不可急于求成,所以,在對學生進行計算能力訓練的過程中,一定要做有步驟、有重點,有計劃、長期的訓練。例如,一萬以內的計算,對學生訓練的重點就是進位計算和退位計算,并要求學生能夠牢牢地記憶減退位數和加進位數的原則和連續退位、連續進位的原則;對于兩三位數的乘法計算,重點訓練學生注意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積的對位;對于數學中的簡便運算法則,要讓學生重點練習運算法則的性質和定律。總之,在實際訓練學生計算能力的過程中一定要做到明確教學目的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和提高。
另一方面,要注重對學生口算能力的訓練程度。可以說,口算訓練是學生進行筆算、簡便運算的基礎,是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關鍵部分,所以,教師應該加強對學生口算的訓練程度,讓學生能夠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更多的口算方法。這就需要教師能夠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口算基礎,分層次地開展有效的訓練和指導,讓每一位學生都有夠一夠就能達到的學習目標,長此以往,就能讓學生的計算口算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良好的計算習慣的養成是提高小學數學計算有效性的關鍵和保障性措施,因此,需要一線教師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做好學生計算習慣的養成工作。一是引導學生養成校對的習慣,不僅要對從演算紙上謄寫到計算紙上的正確性,還要校對自己算的是否正確,是否有疏漏的地方;二是引導學生養成審題的好習慣,正確的審題是計算正確的前提,所以要求學生首先要審好題目中的數字和符號,其次要審好題目中的關系,明確運算順序,此外,要分析運算法則和計算數據的特點;三是要引導學生養成書寫規范和獨立計算的習慣。即在演算紙上要做到完整、字跡清楚、不涂改、不粘貼,并保持作業的整齊美觀。
四、讓學生熟悉應用多種有效的計算策略
(一)動手操作,建立初步數感
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激發了學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培養了數感。讓學生在操作中不知不覺地領悟到所學新知,加深對新知的印象。
一年級剛入學數數時,數10以內的數,可以數手指、數小棒、數圓片…;通過動手操作在數數的過程中,學生理解數字的意義和大小,了解數字和客體數量一一對應的原則,形成最基本的數感,為將來數的計算打下基礎。如:低年級的其中一種計算方法“想大數數小數”,數數是必不可少的一項技能。
(二)聯系生活實際,形成一定數感
生活與數學息息相關,生活離不開數學。讓學生在生活中抽象出數,又讓數回到生活中。家庭生活中東西的形狀、數量、時間、價格、電話號碼……數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在家庭中教孩子們學習計算,可謂方法層出不窮。有的家長為了讓孩子學會加減法,不惜用吃的、用的、玩的等等,來吸引孩子。常聽說的故事:一家長為教孩子5-2=?先買了5個孩子愛吃的果凍,讓孩子數,吃了2個,讓孩子觀察,還剩幾個?得出3。如此直白、生動。我們老師也不應該忽略生活的存在。在教學中我們也應當充分利用學校、教室的資源,讓學生會算、樂算。在學校我們可以數學生、數桌椅、數電燈、數掃把、數粉筆……
二、計算能力的培養
(一)加強口算能力的訓練
《小學數學教學大綱》指出:“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要重視基本的口算訓練,口算既筆算、估算和簡便運算的基礎,也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1.一年級扎實掌握2——10數的組成。數的組成是學生提升計算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讓學生熟練掌握數的組成,融會貫通。學生就能快速看出加減法算式的得數。
2.算法多樣化也是學生提高計算能的重要手段。算法多樣化增加了學生思維的活動量,給學生提供了創新的機會。方法多樣化的呈現的同時,通過反饋交流,讓學生體驗、學習別人的成果,掌握適合自己一種或幾種方法,提高學生計算能力。而且過程中,學生體會到創新學習的成功快樂;也給學生交流、展示的空間。
(二)計算速度的訓練
1.通過計算卡片,開火車比賽,進行速度訓練。
2.規定時間內完成規定數量的計算題,進行速度訓練。
3.出示卡片,搶答比賽,進行速度訓練。
(三)計算習慣的訓練
1.注意力的訓練。“注意是一座門,凡是外界進入心靈的東西都要通過它。”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出錯,所以注意力的集中,是計算速度、正確率的保證。可以通過搶答、競賽、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訓練。學生都非常搶答、競賽的活動,在這個活動中學生可以很好地展現自我,所以學生精神高度集中,出錯率低,這是進行注意力訓練的非常好的辦法。
2.培養認真負責的行為習慣。如:“小小郵遞員”的游戲。全班參與,游戲要求,認真計算,投準信箱,不要把“信件”投錯地方,同時,選出檢查員把關,及時查出投錯的“信件”。讓學生在游戲中練習計算,在練習中逐步養成認真負責的好習慣。
計算教學是一個長期復雜的教學過程,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名言有日:一日不生,一日不念口生,計算能力的培養也是如此。它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只要堅持不懈就會邁向成功。
關鍵詞:數學 計算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計算教學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組織部分。在小學數學知識部分,貫穿教學始終的是計算教學,由此可見計算教學的重要性。那么,如何提高小學生數學計算能力呢?
一、提高小學生數學計算能力的重要性
計算能力是一項基本的數學能力,培養小學生具有一定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計算是一種復雜的智力活動,計算能力也是綜合能力的具體體現。計算能力的培養,不僅與數學基礎知識密切相關,而且與訓練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等也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小學生的計算能力是進行數學學習、開展數學探究與思考的基礎能力。現在的新課程要求中不斷地降低了對學生計算能力的要求,而在實際的教學中,還是需要學生具有較強的計算能力,能夠進行數學的邏輯運算和推理。因而學生計算能力的強弱,將對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起到很大的影響。在小學,計算教學更是貫穿于數學教學的全過程,可見計算教學的重要性。但是小學生計算的正確率常受到學生的興趣、態度、意志、習慣等因素的影響。在做計算題時,學生普遍有輕視的態度,一些計算題并不是不會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夠集中、抄錯題、運算粗心、不進行驗算造成的。所以必須把小學數學的計算能力提高。
二、提高小學生數學計算能力的策略
1、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良好的計算習慣,直接影響學生計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許多學生計算法則都能理解和掌握,但常常會發生錯誤,主要是缺乏嚴格的訓練,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必須重視良好計算習慣的培養。①使學生養成認真校對的習慣。要求學生對所抄寫下來的題目都進行認真校對,細到數字、符號,做到不錯不漏。②使學生養成審題的習慣。要求學生看清題目中的每一個數據和運算符號,確定運算順序,選擇合理的運算方法。③使學生養成仔細計算、規范書寫的習慣。要求學生書寫工整,書寫格式要規范。同時,能口算的要口算,不能口算的要認真筆算,強化學生規范打草稿的習慣。列豎式計算時,數位要對齊,數字間要有適當的間隔,進位的確數字要寫在適當的位置上,退位點不能少。④使學生養成估算和自覺驗算的習慣。教師要教給學生驗算和估算的方法,并將驗算作為計算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進行嚴格要求,提倡用估算進行檢驗答案的正確性。
2、使學生理解和牢固掌握有關基礎知識。
學生的計算離不開數學概念、運算定律、運算性質、運算法則和計算公式等內容。對學生不易理解的某些計算法則,往往成為教學的難點。在教學中教師不能急于求成,應幫助學生以掌握基礎知識為突破口,分散、突破難點。
3、分步入手,提高綜合計算能力。
①從口算訓練入手,利用競賽的形式提高學生的口算興趣。
學生做計算題的速度及正確率與每個學生自身的口算能力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筆者每天利用課堂三分鐘時間訓練學生的口算能力,每天十道口算題,這些口算題要經常以卡片、聽算、做口算練習冊等形式出示,然后任意抽一組學生,以開火車的形式進行口答,然后由我計時,看該組學生答完十道題一共用了多少時間。一個星期進行一次評比,看哪組學生答對的人數最多,并且答十道題用的時間最少,哪組就為本星期的口算優勝組,并給予優勝組獎勵。這樣以競賽的形式進行口算訓練,學生們的積極性相當高,口算的興趣非常高,口算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效果非常好。
②筆算是關鍵,利用每周十題的訓練提高學生的計算正確率。
筆算是計算的關鍵,本學期主要學習小數加法和減法的計算和簡算,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們特別容易出錯的,稍微不細心,就有可能打錯一個小數點、少寫或多寫一個零等等這些錯誤。針對這一問題,我在班里開展利用隔天一次的專項計算比賽訓練學生的筆算能力。訓練時間為半小時,訓練任務是完成3道筆算題,3道簡算題。學生們在規定的半小時里完成,如果每次全對,累積五次,將給予學生一定的獎勵。這樣的訓練前兩次的訓練效果不盡人意,滿分的不多,但后兩次的訓練結果讓我很明顯地感覺到,學生們的筆算能力有了突飛猛進的提高,正確率也提高了很多,從滿分寥寥無幾上升到一個班有三十幾名學生都取得了滿分的成績,這樣驚人的效果,讓我感到非常的驚喜和快樂。由此證明,學生們的這種筆算訓練是非常有效,也是切實可行的。
③增強簡算意識,提高計算的靈活性。
簡算是依據算式、數據的不同特點,利用運算定律、性質及數與數之間的特殊關系,使計算的過程簡化、簡潔的計算方法。在本段數學教學里,主要運用加法和減法的交換律、結合律等進行簡算。因此,在本段學習中我特別注意幫助學生深刻理解與熟練掌握這些運算定律,及一些常用的簡便計算方法,并經常組織學生進行不同形式的簡算練習,讓學生在計算實踐中體驗簡算的意義、作用與必要性,強化學生自覺運用簡算方法的意識,提高學生計算的靈活性和正確率。
【關鍵詞】 培養 數學教學 計算能力 基礎知識 計算習慣 計算訓練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素養是現代社會每一個公民所必備的基本素養。而計算能力是我們每個人必須具備的一項基本能力,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就成為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學生今后學習數學的重要基礎。
就目前而言,作為數學基礎的計算能力,隨著計算機時代的到來,獨立計算能力越來越被師生所忽視。要迅速有效的提高學生計算能力,更好的發展學生的思維,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就必須加強計算教學,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來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使學生的計算既準確又迅速,從而達到課程標準所要求的熟練程度并使計算方法合理靈活。因此,如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就成了小學數學教學研究的重要問題。我認為,應從一下幾方面入手:
1 前提——牢固基礎知識
小學生在計算過程中由于各個方面的原因,往往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有時候看錯或寫錯數字,有時候用錯公式,忘了進位或退位等等。很多家長和老師認為孩子不認真,粗心大意。其實這只是原因之一。實質很大程度上是孩子在有關計算方面能力的欠缺。比如運算法則、運算性質、運算定律、計算公式等基礎知識沒有掌握,或者不能夠合理靈活的運用這些知識所造成。所以在教學中我們不能夠急于求成,而是要幫助學生找出原因,查漏補缺,掃清障礙,為進一步學好計算做好基礎工作。
如在算理教學時,可以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感悟知識的形成。法則教學可以進行嘗試探究,總結定律,計算公式可以探索推敲等等,學生通過自己體驗,經歷過程對這些基礎知識必然印象深刻,從而牢固掌握。
2 關鍵——培養計算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古人也說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在計算教學中,我們要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要讓他們愛上計算,樂于去計算。只有這樣,我們的計算教學才是成功的。為此,我們在教學中要結合教學內容,講究訓練形式多樣化,寓教于樂,使枯燥的計算教學富有生機。
如:可以借用多媒體、卡片以及其他可以利用的學具、教具等,對學生進行視算、聽算、搶算、游戲中計算、計算競賽、自編計算等方式訓練,充分去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由厭計算轉變為愛計算和樂計算,逐漸形成一種持久的計算興趣。
3 保障——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良好的計算習慣,直接影響學生計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而在做計算題時,往往有的學生有輕視的態度,一些計算題并不是不會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夠集中、抄錯題、運算粗心、不進行驗算等不好的習慣造成錯誤。所以在計算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也很重要。
教學中,要想方設法使學生養成計算時精力集中,認真演算,仔細抄寫,自覺檢查、自覺估算和驗算的習慣。另外,教師還要加強書寫格式的指導。規范的書寫格式可以幫助學生防止錯寫、漏寫數字和運算符號,減少出錯的機會,能很好的提高計算準確性。
4 法寶——要加強練習
子曰:“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說明了練習的必要性。只有在掌握了計算方法的基礎上,加強練習,才能夠提高計算的速度和準確性。才能夠悟出計算的訣竅,從而全面提升計算的能力。當然,應該講究訓練策略和訓練方法的多樣性,以免造成學生的枯燥情緒。
例如:訓練內容要有層次:基本訓練(目的是掌握法則、運算定律、運算性質、計算公式等);針對性訓練(目的是糾正學生最容易出差錯的地方);特殊訓練(目的是通過強化記憶牢記常用計算數值來提高計算的速度和準確性。如:圓周率近似值3.14與一位數的乘積、分母是2、4、5、8、10的最簡分數與小數的互化等。)訓練的方法要多樣,如:競賽式,可以提高速度;游戲式,可以提高興趣等。訓練的手段要多種:如:借用多媒體;借用簡單的教具和學具(自制計算卡片、計數器、撲克牌等)。
5 捷徑——加強口算訓練
口算是計算的基礎,口算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到學生計算的速度和準確性,所以我們應該重視口算能力的培養。首先課堂教學應避免呆板與單一。可以多種形式進行口算的訓練。比如:低年級可以采用游戲的形式:如“開火車”、“找朋友”、“找門牌號”、“送信”、“對口令”、“奪紅旗”、“闖關”等;中年級可以采用口算板、口算表、卡片、幻燈片或游戲進行訓練;高年級訓練的方式可以是指名答、搶答、齊答、聽算、視算等;如果用以上不同形式的訓練方法,在可能的情況下,堅持每節課前適當的進行口算訓練,我相信一定能夠很快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6 鼓勵學生把口算運用到生活中去,這是提高學生口算能力必不可少的途徑
我們要鼓勵學生把計算知識用到我們的生活中,學有所用,使學生產生成就感,獲得愉悅,這樣,會促使學生更加重視計算,重視數學,從而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我們知道:計算在我們生活中應用最廣泛,教師可以取得家長的配合,經常讓學生有意識的參與購物、坐車、旅游等費用的計算,這樣既能提高學生口算應用意識,又能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真是一舉雙得。
當然,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是一項復雜而又細致的工作,需要結合教學實際長期進行培養和訓練。因此,只有我們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持之以恒,才有可能見到實效。
關鍵詞:試論 提高 小學 數學 計算 能力
學生的計算能力差,在計算時出現錯誤,是常見的現象,這種現象有時是“屢說無效”和“屢禁不止”的,我班學生在做作業,完成習題時都比較粗心,尤其現在五年級了,計算量相當大,可以說這冊教材基本都是以計算為主。如:小數乘法、小數除法、解方程、求多邊形的面積等內容。開學的那段時間,學生的作業做得差,課堂上練習完成不好,使我比較著急,那么,怎樣提高學生的計算水平,如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使計算準確呢?我在數學的教學中,主要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的。
一、從口算訓練入手,利用競賽的形式提高學生的口算興趣
口算是培養學生計算能力的基礎,每個學生都應具備較強的口算能力。因此,在我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我每天利用課堂三分鐘時間訓練學生的口算能力,以卡片、PPT 課件、聽算、小黑板視算等形式出示,然后任意抽一組學生,以開火車的形式進行口答,然后由我計時,看該組學生答完十道題一共用了多少時間。于是我一個星期進行一次評比,看哪組學生答對的人數最多,并且答十道題用的時間最少,哪組就為本星期的口算優勝組,并給予優勝組獎勵。這樣以競賽的形式進行口算訓練,學生們的積極性相當高,口算的興趣非常高,口算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效果非常好。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要重視基本的口算訓練。口算既是筆算、估算和簡便運算的基礎,也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教學實踐,在進行口算教學時,要注意處理好兩個關系。一是要正確處理好口算速度與正確率的關系。口算速度與正確率是一對矛盾的兩個方面,二者是對立的統一。其相互關系處理得好則互相促進,有利于口算能力(最終有利于整個計算能力)的發展與提高;處理不當則會互相制約,影響學生計算能力的發展與提高。而要處理好這兩者關系,則要注意打好基礎,抓算理、算法的教學;同時還要注意思想教育,抓教改導向。算理搞清楚,算法合理了,口算的速度與正確率就有了堅實的基礎,爭取雙提高就有了可能;反之,則顧此失彼,甚至二者皆空。因此,在低年級開始教學口算時,就要著重在講算理、算法,并輔以其他手段。到中高年級后更不能忽視口算訓練,可利用《口算、心算、速算》等教輔小冊子,堅持每天一練,定時定量競賽,通過訓練提高學生計算能力。二是要正確處理好尖子與后進的關系。由于多種因素的制約與影響,在口算能力方面出現差距是必然的,而差距過大就必然導致兩極分化,不利于學生計算能力的提高。在進行口算訓練時可開展評口算標兵活動,對口算能力強,正確率高或口算能力有明顯進步的同學進行表彰。還可建立互助組(一個尖子生一個后進生,但不能說穿),共同提高。而在具體對象上要具體對待,如每次訓練的題量要使口算能力強的同學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對后進生當堂做不完的則批改后課余補做,同時對后進生個別輔導。
二、筆算是關鍵,利用每周十題的訓練提高學生的計算正確率
筆算是計算的關鍵,小學階段大部分數學題都要求學生通過列豎式的方法進行筆算,因此,這一內容是學生們特別容易出錯的,在計算時也特別粗心,因此要通過不斷反復練習來提高學生的筆算能力。
三、增強簡算意識,提高計算的靈活性
簡算是依據算式、數據的不同特點,利用運算定律、性質及數與數之間的特殊關系,使計算的過程簡化、簡潔的計算方法。簡算是培養學生細心觀察、認真分析、善于發現事物規律,訓練學生思維深刻性、敏銳性、靈活性,提高計算效率,發展計算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小學數學里,加法交換律、結合律,乘法交換律、結合律與分配律,是學生進行簡算的主要依據。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我特別注意幫助學生深刻理解與熟練掌握這五條運算定律,及一些常用的簡便計算方法,并經常組織學生進行不同形式的簡算練習,讓學生在計算實踐中體驗簡算的意義、作用與必要性,強化學生自覺運用簡算方法的意識,提高學生計算的靈活性和正確率。
四、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強化估算意識
估算意識是指當主體面臨有待解決的問題時,能主動嘗試著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數學的思想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懂得什么情況宜于估計而不比作準確的計算,并以正確的算理為基礎,通過迅速合理的觀察和思考,從眾多信息中間尋求一批有用的或關鍵的數學信息,從而得到盡可能接近理想狀態的結果。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和強化估算意識,可以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開闊學生的思路,提高學生綜合運用多中方法處理、解決實際問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