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3 09:23:09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建筑設計的功能,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關鍵詞:建筑造型;功能完整性;立面設計;功能技術
Abstract: The function of architecture in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the other is the core issu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theory. Effec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the most widely. In this paper, the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points out that the key is not the answer, but in the generation behind the think architecture modeling causal relationship with logical thinking.
Key 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 functional integrity of the facade design; function;
中圖分類號:S61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建筑的功能與造型是不可分割的,是骨與肉的關系,骨決定其形,肉豐滿其狀 ;二者相互依賴、相得益彰。具體到建筑設計上,功能是核心,造型需要簡潔,同時對功能具有反作用。造型最好有二次可塑性或可變性,能符合使用者的身份、審美觀及情趣。正如好的作品無需過多的文字來表達一樣,好的建筑空間與心靈的默默交流已足夠,就像欣賞國畫的留白,給人以無盡的遐想。
功能和造型的相互關系對建筑設計的影響最為廣泛,我們可以通過對這一觀點的分析和研究,來實現在實際的創作中發揮追求真理、消除謬誤的作用,同時,借助對功能和造型的討論,增加對建筑的造型與功能關系的深層次認識。
一、功能完整性和創造性空間
當我們接到一份設計任務時,要從外觀造型,使用功能,設計要求等有關方面著手,按照功能進行設計的原理是建筑學現代語言的普遍原則。“安全、實用、美觀、經濟”永遠是每個建筑設計人員的工作宗旨。徒有美麗的外觀,而內部使用功能不能滿足要求或不能發揮其效益是不可取的。
現代建筑與古典建筑相比,更重視其內部空間的效果。簡單來說,更加注意功能的劃分,當內部功能適用時,不必考慮外部窗口的排列關系,在尺寸上可能有大的、有小的。所以說,功能完整性設計是指遠遠超越物質需要之上的人類全部心理及精神的需要。
所謂建筑的整體空間,是由點、線、面的某種組合而成立的單位空間作為要素構成的。因而可以說單位空間作為建筑的整體空間的構成是至關重要的。
建筑,作為一個單位空間相對來說是靜止的空間,然而在做整體空間構成時便構成為動態的空間。筑師常用曲面和斜面來構成空間,其目的就是為了表達動態的空間效果。建筑不僅可以向上發展,而且可以向四周流動。
建筑空間有外、內空間之分,作建筑設計時必須將內、外空間有機融匯在一起,這樣才能使整個建筑給人一種自由、舒適的感覺,使觀者宛如喝一杯醇美、芳香的酒,實實在在的美的享受。
二、建筑單體立面設計
建筑體型和立面設計的要求一般包括:反映建筑功能和建筑類型的特征、結合材料性能、結構、構造和施工技術的特點、適應社會經濟條件、適應基地環境和建筑周圍環境規劃的要求、符合建筑美學原則。建筑造型設計中的美學原則,是指建筑構圖中的一些基本規律,如統一、均衡、穩定、對比、韻律、比例和尺度等。建筑體型組合類型有單一體型和組合體型。單一體型指整幢建筑物基本上是一個比較完整的、簡單的幾何形體。組合體型指由若干個簡單體形組合在一起的體型。組合體型又分為對稱的組合、不對稱的組合兩種。對稱式給人以比較嚴謹、莊重、勻稱和穩定的感覺。非對稱式的體型組合沒有顯著的軸線關系,布置比較靈活自由,有利于解決功能要求和技術要求,給人以生動、活潑的感覺。在建筑立面設計中,建筑立面是表示建筑物四周的外部形象,設計時要注重立面的比例尺度、立面虛實對比、立面線條、立面色彩與質感、立面重點和細部的處理。
三、從建筑功能本位來看
建筑空間總是要有具體功能使用要求的。建筑的樣式和種類各不相同,這種差別的原因盡管有很多,但是功能還是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所謂建筑造型指的是建筑內部空間和外部體形,同時外部體形又是內部空間的反映。因此,研究建筑造型與功能之間的聯系,就必然要探求功能與空間之間的內在聯系。建筑是由基本的單位空間構成的。內部空間的大小、形狀、比例關系都要適合一定的功能要求。建筑內部空間由于功能使用要求的不同而具有各自獨特的造型。此外,建筑功能的合理性由房間之間的組合來決定。不同類型的建筑,其功能要求是不盡相同的,其內部空間的組合形式也不一樣。這說明建筑功能需要與之相適應的空間形式,從而表現為造型追隨功能這一基本特征。
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使建筑設計為人們提供了物質空間環境。同樣,建筑功能與人類社會也是有著密切聯系的,看待建筑的功能要用發展的眼光。隨著人類社會的科技進步,人類的物質和精神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自然對建筑功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建筑功能的發展和變化是內在的,主要表現在與空間造型之間的對立、統一,而這也成為促進建筑設計發展的主要因素。
從建筑的發展歷史來看,功能作為主導地位確實對造型的發展起著推動作用,但也不能否認空間造型的反作用。新的時要求新的空間造型,這種造型不僅適應了新功能的要求,反過來也促進了功能的發展。由此可見,建筑的功能和造型一起構成建筑發展的兩個環節,由于它們的相互作用,才促使建筑向前發展。
四、從建筑造型來看
始于形式,終于形式,是建筑設計過程的特點。一個設計作品要靠形式來表達,但我們要反對形式主義。形式不是對功能來講的,而應該是針對內容而言,造型和內容是不可分的。
新形式帶來了新的功能。柏林愛樂音樂廳是很好的例子。我們知道雖然從音樂廳的設計來講,鞋盒式最好,但柏林愛樂音樂廳從造型出發,把空間打散了,指揮席對面有座位,而且那里的票賣得最好。再比如,當前房地產商喜歡做飄窗,它的外立面好看,居室內可以坐,可以加靠墊,形成了新空間,而且是積極空間,和臥室的床等消極空間相比更容易發揮。
功能不是狹隘的概念。對建筑設計而言,固然有使用功能,它是物質存在,但同時它還有表意的功能,它在訴說著什么,傳遞著物質之外的某個東西。以悉尼歌劇院為例,從功能上講,就我們學習的現代主義藝術來看,悉尼歌劇院可能是個糟糕的作品,但不可否認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悉尼歌劇院的空間造型已經超越了歌劇院本身,成為一個人造景觀、一個旅游點、一個標志,人們來這里不一定是聽歌劇,大多是看外觀。
五、從建筑審美取向來看
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要求居住和使用的建筑都必須同時滿足物質功能和精神需求。由于設計作品的水平參差不齊,所以并非所有的建筑都可以達到藝術創作的高度,但只要為人服務的建筑都不應該以此為借口而不考慮建筑本身最起碼的精神需求。
我們常常從不同的角度解釋建筑,如:政治的解釋、經濟的解釋、技術的解釋等,還有像布魯諾的空間論、陳伯沖的形式論那樣的超越所有解釋的解釋,但我們同樣希望給自己的設計作品以一個最恰當的解釋。建筑,作為一種人類歷史的產物,就必然要反映一定社會的文化意識形態。
由于歷史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舊的建筑形式不僅滿足不了新的功能要求,而且作為一種藝術形象也同樣無法反映現代主義之后的時代精神。我國正處在大建設、大發展時期,也提出了創造中國特色的建筑風格的課題。近年來,雖然取得了很大成績,得到了國內外各界人士的充分肯定,但也應該看到我們遇到的很多困難。是什么原因造成新風格不能夠達到發展的繁榮期?筆者分析,主要有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的原因:客觀方面,我國還是發展中國家,建筑相對于西方發達國家還處在落后的階
段。
六、從建筑技術手段來看
建筑的功能是先驗的,具有含混而豐富的含義,嚴格意義上的功能建筑是不存在的,也根本不存在無功能的建筑。同時,造型本身具有自己的構成規律和法則,具有自覺的獨立審美特征,即使功能性很強的建筑也不例外。在討論功能和空間的關系時,我們已經具體地分析過一定的功能必須要求與之相適應的空間造型。然而,能否獲得某種造型的空間,還是要有合理的功能、科學的結構、真實的材料和精湛的技術作為保障。如果沒有先進的技術手段,我們所需要的空間造型就無法實現。由此可見,功能和空間造型的矛盾在某種意義上又表現為功能和技術的矛盾,這種矛盾關系又可以說是目的和手段或內容與形式之間的矛盾。
在內容與形式的辯證關系中,內容居于主要的地位。具體到建筑設計本身,正如前面已經分析過的,功能作為建筑的首要目的,它的發展既帶有自發性,又是與社會發展相聯系的,因而成了最活躍的要素。正是功能的要求及其發展,才促進了建筑結構技術的不斷發展。
建筑結構的發展不能說是被動消極的因素。當功能的要求由于結構的局限而無法完成功能所需要的特定形式空間時,新的技術手段就會出現,從而保證功能的需要,而這種新技術就會推動建筑設計的發展。
新材料和新技術方法要求在新基礎上的統一,這必然導致對傳統形式的否定,這種否定是發展的前提,我們應當以積極的態度來看待這種新技術的變化。
七、結語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建筑無論是在功能還是技術上,都必將打破傳統形式,并大量吸取西方的先進技術和經驗。面對這一現實,勢必出現一種以中西合璧為特點的折衷主義的建筑風格。這個階段,可以說是一個過渡時期,也是東方文化在走向現代化的進程中不可超越的歷史階段。作為建筑設計師,我們應滿懷信心地創造出帶有中國特色的、代表時代精神的建筑風格。
參考文獻:
關鍵詞:建筑;現代主義建筑;功能;形式
一 建筑設計的最初定位應該從功能出發
建筑設計領域中不同時期的派別,其主張的設計理念是不同的,設計理念中的一項便是如何看待功能與形式的關系問題。功能決定形式的建筑以20世紀現代主義建筑為代表,而形式優先于功能的代表為之后出現的表現主義、后現代主義建筑。[1]
建筑與人們的居住生活、日常工作結合的最為緊密,它取決于其過程中的每一個步驟,而最為關鍵的步驟就是在最初設計定位時,是否將功能放在第一位,是否將設計理念升華、以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來詮釋特定使用人群的需要。
二 現代主義建筑所體現的功能決定形式
1.現代主義建筑強調了功能的重要意義
表現主義派、未來主義派、風格主義派、構成主義派等等主要是美術和文學藝術方面的派別,它們幾乎沒有提出和解決當代建筑發展所涉及的根本性問題。而20世紀的現代主義建筑則是強調功能主義,與此同時利用線、面、體的結合起來形成一個“構成的美學”世界。它的本質在于摒棄裝飾,強調建筑應當是時間與空間的表現對象。從某種意義上說,現代主義建筑的起源與發展的過程,事實上就是一個從建筑中去除裝飾的過程,是一個僅以表面裝飾未標注來進行建筑價值判斷的歷史進行否定的過程。
2. 現代主義建筑大師的探索
一戰結束后,格羅皮烏斯、勒柯布西耶和密斯凡德羅只有三十多歲,他們立即站到了建筑革新運動的最前列。他們的具體的方法便是重視建筑的功能、經濟與運用新的工業技術來解決問題。
柯布西耶的薩伏伊別墅是一個完美的功能主義作品,它像一只遠洋油輪停泊在巴黎郊外的草地上。他在《走向新建筑》一書中提出了“新建筑五點”原則,即底層架空,自由平面,橫向長窗,自由立面,屋頂花園。這在薩伏伊別墅中被表現得淋漓盡致。[2]同時體現了密斯凡德羅的“少即是多”的設計理念,這是他以令人驚訝的不帶情感的邏輯來追求其對現代建筑所做的觀察。[3]
3.新現代主義建筑大師的探索
安騰忠雄的六甲山集合住宅也繼承了現代主義建筑的設計理念,以空間代替裝飾,重視功能。在六甲山集合住宅這個作品中,安藤忠雄不僅深入探究使用功能、精神上的需求,還充分融入了山體這一特殊地形。在小區內引進有如小巷弄堂般親密的人性化空間,再將山坡地的特性運用在建筑結構上。[4]
平凡的是那些方方正正的盒子,灰白的混凝土。奇特的是下層住戶的屋頂當上層住戶的陽臺,陽臺面向寧靜美麗的神戶港灣,那是獨棟住家無法享有、群居所擁有的豐富形態。安藤曾表示此設計受柯布影響,將以人為本作為建筑的核心理念。
4.對中國南北方建筑差異的探究
中國的江南水鄉與北方皇家宮殿的強烈對比,正是形式追隨功能而變的經典案例。由于地理位置不同,自然環境條件有很大差異,因此,江南的水域環境,造就了江南人特有的生活方式,那就是與水緊密結合,建筑一層是店面,二層是住家,建筑門前有小路,面向河流,建筑背面也是水流,與建筑想通,是商家進貨的通道。這樣一種布局正是江南水鄉環境造就出的生活方式的體現。[5]
而北方則完全不同,最有代表性的北京城,北方氣候干燥,沒有形成密布的水系。北京城是皇城,在城內的建筑代表了皇權集中的意義,建筑平面與大尺度、大體量的立體空間烘托出天子腳下的氣魄。在建筑形體上,通過房屋的間數和屋頂的形式來分主次,間數以十一間為最高級別,屋頂等級分別為廡殿、歇山、懸山、硬山,最重要者加重檐。通過此類手法,使宮中的院落形成一個主次分明、對比同一的整體,把君臣、父子、夫婦等倫理關系,通過建筑形態與空間體現出來。
京城民居以四合院為主,它是北京的“母語建筑”,是北京最基本、最普遍的建筑形態,也是老北京的細胞。北京冬冷夏熱,四合院的圍合封閉空間,對外可以防風防沙、隔熱保暖、抵御外侵,對內格局嚴謹、等級分明。從建筑功能(倫理功能)反映了人們的一種禮制觀念與生活方式,是中國傳統家庭“幾世同堂”理想的產物,它喻示著一種“忠孝”的倫理觀念。
這充分體現出南方與北方建筑差別的本質原因,那就是根據環境的差異,人們需求側重點有所不同,采用的生活方式也不同,因此呈現出的建筑風格也大相徑庭。這是經過千百年來不斷演變之后形成的合理、科學的、結合地方特色的建筑形態。
三 表現主義與后現代主義對形式的盲目追求
西班牙建筑師高迪是表現主義的一個比較杰出的建筑家,他的米拉公寓、圣家族大教堂都是充滿奇幻的色彩。米拉公寓的屋頂高低錯落,墻面凹凸不平,到處可見蜿蜒起伏的曲線,整座大樓宛如波濤洶涌的海面,富于動感。高迪還在米拉公寓房頂上造了一些奇形怪狀的突出物,有的像披上全副盔甲的軍士,有的像神話中的怪獸,有的像教堂的大鐘。
這華麗怪異的建筑造型飽受爭議,批評他只顧做表面文章,對于建造該建筑的意義并沒有深刻挖掘,這是與現代主義建筑本質不同的。現代主義建筑從功能出發、按照業主的需求考慮使用方式、進而形成某種形態。
四 結語
建筑設計領域中,包括環境設計與室內設計,在思考方案時候應當從建筑的功能著手,進行充分的思考,圍繞業主的需求來進行設計,把設計師自己的思想放低。滿足功能后,產生一種新的使用方式、生活方式,并通過技術來完成,之后自然呈現出來的形態就是合理的、科學的形態。
參考文獻
[1]羅小未?外國近現代建筑史?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4
[2](瑞士)W?博奧席耶?勒?柯布西耶全集?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
[3](日)富永讓?勒.柯布西耶的住宅空間構成?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8
舉例來說,農民搞個雞舍,他要考慮:養多少只雞———使用者,建在什么位置———環境,需要多大地方———空間,用什么東西———材料,花多少錢———投資,找哪些匠人———建筑師.其實,還有很多問題,比如公雞、母雞、小雞各有多少———這些使用者對建筑都有什么樣的需求:什么樣的環境能使打鳴工作進行得更好、雞蛋得以完好地保持,多大的空間可以使小雞們便于嬉戲……如果主角換成能夠獨立思考、行為不斷變換的人,這個問題就會變得非常復雜.所以,功能的研究是一個項目能否成功的先決條件,功能是否合理也是衡量一個建筑設計是否優秀的必要條件[3].1932年,勒•柯布西耶為蘇維埃宮國際競賽提供了一個在當時被認為是不可思議的方案.如圖1所示,為建一個能容納14000人的觀演廳,柯布西耶設計了一個約300英尺高的鋼筋混凝土拋物線拱,通過埋在地下的支撐體將其撐起于樂隊的上方,吊著由鋼桁架支撐的觀演廳的屋頂;鋼桁架的另一端則架在從大廳的另一面豎起的支架上;懸在鋼桁架下的天花,由兩層僅幾英寸厚的混凝土薄殼組成,兩層薄殼相距6英尺7英寸,既能作為聲音的反射板又可作為隔熱層.整個大廳,幾乎與協和廣場一樣大,無任何笨重的支撐,絕對的自由.柯布西耶這樣描述他的設計方案[4]:這個觀演廳被設計成一個最純粹的瓶(vase,暗示純粹空間),模仿半開貝殼的雙曲面;相對于觀眾席上的每一個點,在天花上都有一個使聲波產生偏轉反射的點;從觀眾席上的每一個點都能不受阻礙地看到舞臺和大廳中的任何一個點.通過這種方式,解決了聲學中引人注目的難題,消除了舞臺與觀眾之間的任何障礙.柯布西耶的設計及其體現的簡潔純粹的美學觀在當時令學院派的評委們難以接受,但是他對建筑功能的理性思辨卻是顯而易見的:要擁有一個容納14000人的觀演廳視覺不受障礙的大空間鋼桁架吊起屋頂巨大的拋物線形拱;觀眾席上的每一個點都能不受阻礙地聽和看屋頂仿半開貝殼的雙曲面純粹的瓶.在空間和視聽角度,柯布西耶的形式構建邏輯是理性的,充滿了現代主義的理性色彩.
2建筑設計中的形式理性
形式理性可以細分為兩種類型:一種來自項目本身,另外一種來自形式本身.
2.1項目的形式規定性
比如地塊形狀,一個方形的地塊和一個異形的地塊對建筑的形式要求是不一樣的,最終的建筑形式也應當呈現出相應的變化.即使同一個設計項目在不同的建筑師手里會呈現不同的平面形式構圖,但每個方案都需要解決平面與地塊本身的形式關系問題.在與地塊形狀相結合的案例當中,最為著名的莫過于貝聿銘設計的美國國家美術館東館.如圖2所示,該館位于一塊3.64hm2的直角梯形地段上,東望國會大廈,南鄰林蔭廣場,北面斜靠賓夕法尼亞大道,西面正對老館(西館)東翼.東西兩館相隔約100m,附近多是古典風格的重要公共建筑.如何與西館取得聯系,并有效利用這個不夠規則的場地,是建筑師面臨的重要問題.貝聿銘延續了老館的軸線,并用一條對角線把梯形分成兩個三角形:西北部面積較大的等腰三角形,底邊面朝西館,為展覽館;東南部的直角三角形,為研究中心和行政管理機構用房.這樣的處理充滿了理性色彩:軸線與西立面用于統一和協調建筑之間的內外空間關系,不同的三角形適應了不同的建筑功能,同時建筑四面均與基地保持平行,表達出建筑對環境和道路的尊重,其平面形式使得建筑與地塊結合完美,相得益彰,讓人很難再設想另外的形式.不僅僅是地塊形狀,諸如地形地貌、文脈特征等環境氛圍,都會對建筑形式的生成產生一定的影響.王澍在設計中國美院象山校區時,首先考慮的就是一座規模龐大的校園如何與一座不大的先在的山共存.最終,他將新的校園建筑全部布置在地塊的外邊界,使建筑沿山體的延伸方向自然擺動,形成法規所允許的最高密度.如圖3所示,與中國的書法相似,每棟建筑都如同一個漢字,呈現出面對山的方向性,而建筑之間的空白是在暫時中斷時一次又一次回望那座山的位置[5].從平面看來,王澍的安排有著密不透風、疏可走馬之妙:建筑與山呈現一定的距離,關系是“疏”的,建筑又是集中安排的,是“密”的;山是自然的,建筑平面是“隨意”的.這種處理無疑和象山是融合的,和中國傳統園林也是融合的,頗有一種浪漫的理性色彩.
2.2形式法則的規定性
形式有形式的構成法則,也有它的變化規律.一堵墻,用玻璃建造和用石塊建造,效果不一樣;墻上要開窗,開方窗還是開圓窗,效果也不一樣.同樣尺度的空間,用木頭搭建、用磚石疊砌、用鋼和玻璃構筑,會形成不一樣的形式體驗和空間品質.形式與形式的結合有著內在的架構方式,盡管這些方式有時難以言表.在蘇維埃宮的競賽中,柯布西耶本來是以莫斯科河作為建筑的主導安排各個功能部分的,但后來轉為探討形式自身的構成,最終把大小會議廳安排在建筑群“龍骨”的位置上,使形式本身的構成成為項目的主線,河流的作用則退居其次.設計過程如圖4所示,最終的參賽方案無論是體量的變化還是空間格局的組成都顯得更為嚴謹,形式更有秩序,對仗工整,難以更改.再如圖5所示的一棟集辦公、教學、賓館于一體的高校科技大樓:上部的旗幟感象征物與同樣呈銳角的裙房相呼應,鋒利的銳角表達出凌厲的氣勢;寬闊的門廳和打開的裙房兩翼彰顯了敞開的胸懷;呈點狀均勻排列的窗戶和線狀排列的富有節奏感的立面分隔線令人聯想起整齊的隊伍以及步調一致的行進步伐;墨綠色的玻璃色調沉穩,建筑師用洗練的手筆表達了建筑的身份以及它所承載的精神氣質.銳角是最帶有緊張感的,具有極度的主動性和敏銳性;直角是客觀的、冷靜的,最帶有寒冷感覺和抑制感情的特點.所以,銳角和直角和人們腦海中的軍人形象———客觀、冷靜、正直、威武有著某種程度的關聯,建筑師敏銳地把握了銳角和直角的形式意味并在設計中成功地進行了運用.可以想象,如果這座高校建筑全部采用圓角和弧面的形式,那么它所呈現的精神氣質將會大打折扣,這就是形式本身的構成法則。
3功能理性和形式理性的綜合運用
從現代建筑的經典語言“形式追隨功能”來說,在設計思考當中,功能理性應當是先于形式理性的.不從功能分析的角度來完成建筑最為重要的使用價值的話,那么關于形式的任何思考都可能會落入形式主義的窠臼.成功的設計都是經由功能的分析推導出各個功能區塊的體量及造型,再由這些功能區塊本身的構形特點安排出整體構成.在設計中,功能理性和形式理性是有著前后遞進關系的,假設功能安排當中局部發生了變化,那么隨之發生的就是功能形體的變化,整體構成也會隨之變化,但蘊含在其中的功能理性與形式理性的推導關系是不變的.每個設計項目都會有其自身的特點,最初建筑師并不熟悉項目特點,需要從功能理性的角度出發,仔細分析其內部組成以及組合關系、外部設計條件及法律法規等基本條件,得出項目所需空間體量,然后再進行有效組合,探討這些體量在空間角度的組合關系———這就是形式理性作為主導的設計階段.一旦建筑師對項目所需求的功能安排了然于心,設計就逐漸演變為形式游戲———歷史上由建筑師妙手偶得的建筑形式大多出自這一階段.靈感勃發時的設計很難再用功能理性或形式理性去分析,但設計是不會一蹴而就、憑空出現的,建筑師必定要經過這個分析的過程.對于多樣、復雜的建筑功能和成熟的建筑群落來說,形式本身承載著多重、復雜的因果關系,有時是功能為主導,有時是結構為主導,有時又是材料或技術充當先鋒,有時是各種限制條件和形式因素雜糅交錯,很難將功能理性與形式理性區分得非常細致,正像功能和形式本身難以厘清一樣.以王澍的中國美院象山校區為例,如漢字一樣的建筑散布在象山周圍,與象山保持著一定的距離,這些看似隨機的、無規則的散布,其實是承載著多種含義,建筑師希望校園建筑回望傳統的中國書院,在一種“大合院”的聚落中形成“塔院式”的“面山而營”的布局,合院又被設計者故意打破,隨山體扭轉、斷裂,兼顧著可變性和整體性,糅合著傳統山水的“三遠”透視法和文藝復興的一點透視法,有著精微分辨和差異共存的場所特征[5].在這樣的規劃平面中,傳統與現代并置,理性與詩性共存,其設計思維呈現出一種混雜的豐富性,并非條分縷析的功能理性和形式理性.在這里,功能理性和形式理性是雜糅并濟、相互交融的.
4結語
【關鍵詞】建筑;智能化;建筑設計;辦公建筑
隨著當前各種科學技術和信息技術在建筑過程中的不斷應用,建筑在設計的過程中也逐步的出現了智能化的應用古城,是現代建筑物的電氣發展是經過電氣化階段、自動化階段和當今的智能化階段。智能建筑是集現代科學技術達成的產物,是通過對建筑物中的各個結構、設備和管理根據用戶的需求進行最優化組合,選用先進的科學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為指導進行高效、舒適和便利的人性化設計過程。辦公樓作為當前建筑中的主要形式,是采用先進的電子技術、通訊技術、網絡技術和各種其他科學技術為一體的綜合化建筑產物,其在設計的過程中不但要注重其質量效果,更要注重其各種美觀和設計的需求。
一、智能建筑的起源
智能建筑的概念最早出現于美國,智能建筑是信息時代的必然產物,是當前建筑行業隨著計算機技術與信息技術不斷應用而產生的綜合產物,是對建筑物中各個管理手段和管理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發展的主要標志是計算機技術、控制技術、通信技術、CRT圖形顯示技術。是通過這四種技術綜合應用在智能建筑施工過程中的機體要素與影響過程。在當前的辦公建筑設計過程中,采用一個計算機綜合網絡對建筑物內的各個設施進行全方位的管理過程。智能辦公建筑系統工程是弱電系統中的一種,是弱電系統工程的延伸和反戰過程。是通過采用綜合性的弱電工程對建筑物的各個設計問題進行探討與分析的過程。建筑物使用功能現代化的需求和相關技術的不斷更新和進步,共同促進智能建筑弱電系統技術的快速發展。隨著時代的發展,技術的進步,智能化建筑正逐漸普及并為人們所接受。
二、智能辦公建筑的設計綜述
辦公建筑主要是針對各個企業單位在進行工作的過程中所使用的場所,從我國古代就有所謂的辦公建筑,古代的辦公建筑主要是指衙門等一些政府辦公機構,在當前,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各種辦公建筑逐步的出現。辦公建筑中的各種要求也在不斷的增加。在當前,智能建筑的設計過程中通常是由建筑師依照建設方的設計要求進行設計。通過對建筑內部各個成分和設備進行智能化的管理過程來實現建筑中的適用性和快捷性,為工作人員提供快捷的操作過程與操作流程。是采用先進的科學技術與信息技術為一體的智能化設計流程,其主要的影響因素有以下:
1、智能建筑對項目策劃及建筑設計的影響
(1)首先,設計師要確定辦公建筑智能化的標準,根據當前的實際情況對各種設備進行嚴格的控制要求,避免由當前實際變動帶來的建筑影響和智能化設計的不利因素。從規模上看,一般要結合當前的實際規模和實際情況來進行智能設計,使得智能建筑會更經濟、實用。
(2)智能建筑的主要目標是創造舒適的工作生活環境,是降低環境污染,改善環境質量的過程,因此在設計的過程中應當注意環境的影響因素。
(3)采用合理的結構形式、柱網排布和層高的確定。采用鋼筋混凝土框架、鋼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墻等結構形式可以提供靈活多變的環境,在管線的設計過程中要考慮種種對管線具有影響和制約因素的特點,要做到管線的合理的排布。
(4)智能建筑內還要求行之有效的布線,在建筑設備的設計過程中要從設備的各個性能和地塊的主題進行全方位的思考設計,要注重噪音等多方面的影響因素。智能設施還要能根據氣候、季節、光照變化自動調節建筑內的各項控制指標,以達到使用的最佳處境。
(5)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中還要考慮智能建筑內的變化、發展及新增項目的可能性。
2、辦公建筑的智能化設計
Abstract: China is a country short of energy, 2~3 times but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is the same climatic conditions. High energy consumption is not conducive to build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e need to research on energy-saving design strategy, fully tap the potential of energy-saving building. The latest national publishing "residential building energy-saving design standards" is the new revision to the original standard, and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Energy-saving building has become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future city construction, energy conservation design in this paper, the whol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reduce building resources,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Key words: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energy-saving design; individual energy-saving
中圖分類號:TU201.5
一、建筑物整體與外部環境的節能設計
1. 選擇最佳的建筑地址從實踐中我們可以發現,建筑選址主要是根據所在區域的氣候、水質、土質等綜合因素考慮,確定,在建筑設計中,盡量使建筑融合在最佳的環境中,為實現建筑節能創造條件,同時也要保持整體環境的生態均衡。
2. 外部環境的合理性確定位置后,就要對環境的詳細信息進行確認,根據建筑功能,加強外部環境的設計改善既有的微氣候,實現建筑節能,在建筑設計中可以增加建筑物周圍的樹木、植被,減少風沙,凈化空氣,也可以減少能耗;如果自然環境無法滿足,可以適當的創造人工環境,平衡環境溫度,發揮收集雨水的作用。
3.規劃合理性和體型設計面對一些相對較為惡劣的氣候環境,必須做好建筑規劃與體型設計,所謂的微氣候環境主要包括建筑物的整體體量,體型與環境的關系,日照及朝向等,充分考慮微環境,做出適時的調整,例如蒙古包都是圓的頂,主要就是為了應對草原的惡劣氣候,減少建筑散熱;而在沿海地區則要特別注意通風性,實現節能的目的。建筑的設計原則還有就是避開主導風向,在冬季獲得足夠的日照,保持夏季的通風性,同時也要充分考慮到建筑受到歷史、地形、城市規劃等因素的影響與制約,要做好權衡協調工作,尋找最佳的平衡點,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浪費。
二、個體的建筑節能設計
1.住宅立面建筑節能設計根據當地氣候狀況改變墻體的角度,可以提高建筑對環境氣候的適應性以及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資源。如內傾斜南墻屋面和層層退臺可以獲得更大的陽光照射面;外傾斜南墻屋面和層層出挑可以獲得更大遮陽面:適度內傾斜北向墻面以及屋頂,可減少冬季風的風壓,以降低圍護結構的熱滲透;西墻綠化和遮陽架有助于降溫隔熱,若在墻面和植物之間設置通風構架,則能夠加強西墻的散熱性能等。
2.住宅平面的建筑節能設計設計住宅平面要對其進行巧妙的布局,得出最恰當的布局面積。除了要考慮節約用地,減少材料能耗,同時要考慮建筑的朝向,以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綠色節能。南朝向的地帶,夏天有穿堂風不易受陽光直射,冬天陽光充足且溫度暖和。由此,住戶的客廳和主臥設計時應朝南,可以給住戶帶來最舒適的居住環境,還可以充分利用自然資源減少取暖和制冷的能量損耗。平面設計的其它朝向可以布置些次要的樓道、電梯、廚房和衛生間等。
3. 住宅外墻的建筑節能設計窗體就像住宅的外衣,作為建筑室內外傳遞熱能的媒介。建筑節能主要是通過建筑外墻的保溫隔熱性能。節能外墻與普通外墻比,除了具備基本的承重和安全圍護外,還有很好的保溫隔熱性能,它們的室內溫度可有4-10度之差。由此,設計外墻時,要選取保溫隔熱性能好的墻體材料。通過選取比較,加氣混凝土砌塊、多孔粘土磚、和復合墻體著三種材料的保溫隔熱性能較好。復合墻體特別適用于常年嚴寒的地帶,有很好的墻外保溫效果。外墻的體型系數也是外墻節能設計的關鍵,它是建筑物的外表面積與其所包圍的體積的比值,其降低可使建筑物外表面積縮減。由此,在合理設計的條件下,建筑物相對越窄、越高和外表越整齊,其體型系數越小,節能指數越高。此外,要注意的是,體型系數不得超過0.3,住宅進深控制在10m以上,最佳長度設置為55m。建筑物的墻體外形設計,也在建筑節能設計的考慮范圍內。外墻有棱有角,凹凸不平的話,表面積相對變大,消耗的能量也變大。在設計時外墻時盡量設計成圓柱形。從接收太陽輻射熱能考慮,應使建筑物南向墻面的面積盡量的大,其他墻面的外表面積盡可能的小,也就是說南向墻面與其他各方位墻面的面積比應是越大越好。另外,也可以利用植物來調節氣溫,在日照強烈的墻面,種植植物來吸收太陽熱量,減少傳入室內的熱源。據報導,建筑西墻種植爬墻虎,在植被遮蔽90%狀況下,外墻表面溫度可降低8.2℃,并有利于吸塵和消音,減少溫室效應。
4. 住宅屋面的建筑節能設計屋面終年接受著陽光的直射和雨水的沖刷,其受輻射得的熱和雨水的沖擊多過任何一個受太陽輻射的墻面。所以,屋面的保溫隔熱性和防水性顯得尤為重要。構建時,要運用導熱性差、吸水性小和密度大的材料,以防止屋面防水層的老化和增強隔熱保溫的效果。還可以在屋頂上種植寫花花草草,形成一個天然有機綠色屋面。花卉和灌木吸收了陽光和雨水,得到了充足的營養,茁壯的成長,美化了周圍的環境。屋面相對直射到的輻射減少,受雨水的沖擊力也減弱,真是一箭雙雕的舉措。同時,植物的土壤中滯留的水分,保持了屋面空氣濕度。當陽光直射時,土壤中的水分的蒸發還可帶走大量的熱能,降低了窩面的溫度,同時夏天的室內溫度也不會那么高。經論證,種植花草的屋頂比一般屋頂的表面溫度可低2.7℃。另外,結合平坡屋頂構建,通風散熱的效果更佳。
5. 住宅門窗的建筑節能設計門窗即是傳熱的主要渠道,又是傳熱的重要部件。合理設計墻體面積的同時注重窗體面積的設計,是一有效節能的舉措。不同的窗體根據其功能不同,其開窗的朝向有別,切勿使用落地窗和飄窗等。窗戶的朝向,要自然通風,其面積要在合理的情況下盡量減少。窗體嵌入墻體的部位,不得有縫隙,要選取好的窗型和密封度好的膠體保持外窗的密封性。同時,還要選取保溫隔熱的窗體玻璃。據國內外建筑行論證,雙層玻璃塑料鋼窗的效果最顯著。總之,外門窗的設計,要確保夏季時室內自然通風和防止冬季時寒風的滲入,保持室內空氣質量和舒適度。
三、結束語建筑節能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實施過程中涉及規劃、設計、施工、調試、運行、維修等諸多環節。作為建筑設計人員,在對建筑進行節能設計的同時我們應根據當地資源條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合理利用;應將建筑功能與藝術和技術更好地結合,使建筑設計的各個方面都能體現節能的原則,努力創造低成本、高效率的節能建筑。
參考文獻:
[1]宋春華. 選擇資源節約型發展模式. 建筑學報,2004(1) .
[2]《全國民用建筑工程設計技術措施》2009年,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 .
【關鍵詞】 建筑工程;節能;設計
【中圖分類號】 TU201.5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727-5123(2013)06-092-031
隨著人們生活、生產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建筑舒適性、功能性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但與此同時,和建筑使用有關的各種能耗也越來越大。在國家建設節約型社會的過程中,建筑節能已成為城市建筑水平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標志。建筑節能是一項系統工程,它涉及到建筑群的總體規劃,建筑單體設計,建筑施工,物業管理,政策法規等諸多方面。為了提高建筑的節能效果,應該重點從規劃設計入手。
1 建筑節能的重要性
目前世界范圍內石油、煤炭、天然氣三種傳統能源日趨枯竭,人類將不得不轉向成本較高的生物能、水利、地熱、風力、太陽能、核能,而我國的能源問題更加嚴重。我國能源發展主要存在四大問題:①人均能源擁有量低、儲備量低;②能源結構依然以煤為主,約占75%,全國年耗煤量已超過13億噸;③能源資源分布不均,主要表現在經濟發達地區能源短缺和農村商業能源供應不足。造成北煤南運、西氣東送、西電東送;④能源利用效率低,能源終端利用效率僅為33%,比發達國家低10%。隨著城市建設的高速發展,我國的建筑能耗逐年大幅度上升,已達全社會能源消耗量的32%,加上每年房屋建筑材料生產能耗約13%,建筑總能耗已達全國能源總消耗量45%。我國現有建筑面積為400多億平方米,絕大部分為高能耗建筑,且每年新建建筑近20億平方米,其中95%以上仍是高能耗建筑。如果繼續執行節能水平較低的設計標準,將留下很重的能耗負擔和治理困難。龐大建筑能耗,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巨大負擔。因此建筑行業全面節能勢在必行。建筑的節能首先應為設計者重視。
2 建筑物整體與外部環境的節能設計
2.1 選擇最佳的建筑地址從實踐中我們可以發現,建筑選址主要是根據所在區域的氣候、水質、土質等綜合因素考慮,確定,在建筑設計中,盡量使建筑融合在最佳的環境中,為實現建筑節能創造條件,同時也要保持整體環境的生態均衡。
2.2 外部環境的合理性確定位置后,就要對環境的詳細信息進行確認,根據建筑功能,加強外部環境的設計改善既有的微氣候,實現建筑節能,在建筑設計中可以增加建筑物周圍的樹木、植被,減少風沙,凈化空氣,也可以減少能耗;如果自然環境無法滿足,可以適當的創造人工環境,平衡環境溫度,發揮收集雨水的作用。
2.3 規劃合理性和體型設計面對一些相對較為惡劣的氣候環境,必須做好建筑規劃與體型設計,所謂的微氣候環境主要包括建筑物的整體體量,體型與環境的關系,日照及朝向等,充分考慮微環境,做出適時的調整,例如蒙古包都是圓的頂,主要就是為了應對草原的惡劣氣候,減少建筑散熱;而在沿海地區則要特別注意通風性,實現節能的目的。建筑的設計原則還有就是避開主導風向,在冬季獲得足夠的日照,保持夏季的通風性,同時也要充分考慮到建筑受到歷史、地形、城市規劃等因素的影響與制約,要做好權衡協調工作,尋找最佳的平衡點,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浪費。
3 建筑節能與圍護設計
關鍵詞:醫院建筑;建筑設計;設計分析
前言
醫院是病人集中的地方,特別是綜合醫院,有傳染病人、非傳染病人,有尚未確診的病人,也有孕婦、嬰幼兒、老年人以及危重病人等,如果建筑設計不合理,管理不完善,病人就能通過各種渠道(交通路線、醫療設備、衛生設施等)接觸病菌、病毒,從而發生交叉感染,增加相互傳染的機會。因此,醫院建筑首先要考慮減少交叉感染的機會;保證醫院內不發生院內感染,是醫院建筑和管理的重要衛生問題。良好的衛生環境是病人恢復健康的重要條件。醫院建筑設計應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因素,如綠化、水面、日光、新鮮空氣以及幽靜的環境等,以創造適宜的微小氣候,良好的日光,清潔的空氣,安靜美觀和有良好刺激作用的戶外治療和休養條件等。
1.醫院建筑的設計要點
1.1門診部建筑設計。
門診部每天接納各種病人,流量大,病種復雜,因此,設計時應以防止交叉感染和創造方便的治療條件作為重點。門診各科室的配置應便于病人就診和醫護人員工作。兒科、產科、外科、急診室及一些醫療診斷室應設于底層。各科的臨床診斷室應配置在門診部較安靜的地區。門診部應設有足夠面積的候診室,供病人休息候診用,以減少病人擁擠和相互傳染的機會。候診室應分科設置。兒科、產科、結核病科和皮膚性病科在門診部應有自己專用的出入口和醫療診斷室。
1.2住院部建筑設計。
醫院收容患者或患者出院時,必須對患者進行衛生處理。這種衛生處理的用房和設備在醫院建筑時就要設計。一般集中在入院處進行。入院處有登記室、診療室、廁所、理發室、浴室、更衣消毒等用房和設備。患者出院要到出院處。患者出院衛生處理,一般都在各科分散進行,但辦理出院手續應集中在出院處。
病房是醫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住院病人得到診斷、治療、護理及生活服務場所。病房設計得完善與否,直接關系到醫療效果,所以在病房設計時,對病房安靜、清潔、日光和通風條件,室內裝修和色調等都應認真考慮;其次要使醫護人員工作方便,使護士走最少的路而病人得到最多的照顧;同時要避免交叉感染。病房與服務性用房,如營養廚房、洗衣房、供應室等要有簡捷而方便的交通聯系,要分清楚潔污路線。為了方便病人,有利于提高醫療護理的工作效率,減少交叉感染,對每一護理單元位置安排及組合,必須考慮到各自不同的特點。一般情況下,為了兒童安全和避免感染,兒科和婦產科單元可設在同一建筑物內。傳染病房獨立設置。有手術科室以接近手術室為宜。各主要單元的位置既要聯系方便,又要避免穿行。為了方便病人,內科單元應接近檢驗科、功能診斷和理療科。產科病房應有單獨的出入口和專用交通路線,以減少感染機會。兒科病房以設在一層為好,有單獨的出入口及衛生處理室,至少應在一樓近病房入口處設一檢查室,以便門診轉來的病兒再受一次檢查,防止將傳染病帶到病房。傳染病房應獨立設置。一般大型醫院應單獨建一幢病房,中小型醫院可設在建筑物的一端,并設單獨的出入口。要嚴格分清病人與工作人員及探親者的路線,分清食物、清潔衣物與剩余食物、用過的餐具、污染的衣物等的運輸路線。用過的餐具、污衣、污物等必須經過消毒處理,方可出病房。
1.3手術室建筑設計。
手術室是醫院中對清潔和安靜要求較高的部分,應位于病人不常去的地方。通常設在單獨一翼,或專用一層,最好設在頂層。手術室應有方便的出入口和垂直及水平交通,以便與病房、門診、急診聯系。手術室(包括手術操作室及消毒室、麻醉室、輸血室、衛生室等)的設計應考慮保持空氣清潔,嚴格避免一切感染的機會,同時要有適宜的微小氣候和水平較高的衛生技術設備(空氣調節、照明、采暖等),并須有專用門與病房等科室隔開,避免與醫院的其他部分形成交叉的活動路線。手術室采光口應設在北側,以獲得較均勻的光線。手術操作室應設無影燈。窗玻璃應為兩層,以保持良好的微小氣候和滿足空氣清潔的要求。手術室地面和墻要采用可沖洗的材料,油漆到頂。墻面及屋頂的交接處應做成圓角,防止積塵以利清潔。手術室要準備兩套供電系統,最好有自用發電設備。墻壁上應設足夠的電流插座,每個插座上分
1.4建筑設計中的無障礙設計
醫院為來院就診的殘障病人、老年病人、體弱病人設計了必要車用坡道,坡道≤1/12。為盲人設置了導盲地面以及聲光導向設備。設置了必要的無障礙電梯和通道。設置了專用的無障礙衛生間。
2.結語
醫院的使用功能十分復雜。使用功能的復雜性,不僅在于它的多樣性,復合性,更重要的是它的可變性,即可持續發展的特性。即使認識了這些功能的全部,有時也會因為某些認識是基于一種主觀的經驗,缺乏必要的科學評估和前瞻性的技術分析,而忽視了功能內在的動態發展規律,從而使醫院建筑的設計陷入誤區。只有充分考慮到醫院運行模式的可變性,分析醫院切實可行的建筑設計形式,考慮今后醫院的發展和醫療模式的變化,才能使醫院建筑順利運行,實現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開文,醫院建筑的智能化.新建筑,2002[1]
[2]張春陽、孫一民,以病人為本的醫院病房設計.新建筑,2002[1]
關鍵詞:建筑設計;功能;形式
功能與形式是建筑設計中的重要內容,建筑的功能和形式對建筑設計起到重要的影響作用。而建筑設計中的功能與形式之間既相互影響又相互聯系,在建筑設計中,兩者缺一不可。過去,人們對于建筑設計中的功能要求相對較高,而且形式的要求則較為簡單,而隨著建筑行業的發展和人們需求的轉變,人們越來越注重建筑設計中的形式,這就使得建筑設計者要清楚的了解建筑設計中的形式和功能之間的關系,從而才能夠設計出符合人們需求的建筑產品。下面就針對建筑設計中的形式與功能進行具體的探究。
1 建筑功能與形式的概念及思想
體現建筑物體使用價值的本質性的內容就是建筑功能,主要包括建筑物提供給人們的各種使用要求和人們在使用建筑物時的精神需求。建筑設計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建筑功能,由于使用性質和目標人群的不同,不同的建筑都有各自不同的功能要求和目標。在進行建筑設計時,必須要考慮到不同的功能目標和要求,必須要保證這些功能的實現。
作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建筑形式的創造跟建筑對精神和物質的雙重要求是不可分割的,相互依賴、相互關聯,共同構成完美的空間結構形式。建筑形式的設計離不開整體意識,應當具有簡潔鮮明的形體,嚴謹科學的比例推測,精確的處理技術和功能與形式的完美統一。
建筑思想的形成比較早,其組成非常的復雜,包括功能主義和形式主義的主要思想。以建筑功能為核心就是功能主義的主要思想,認為應當首先明確事物的本質、用途和目的然后就是充分發揮功能。形式主義的主要思想就是建筑形式為核心,形式應當反映建筑的目的和本質,認為建筑中作重要的環節就是設計形式勸能要在符合形式前提下進行設計建造。
2 建筑設計中的功能與形式的重要性和關系
2.1 建筑功能的重要性
在對建筑進行設計的過程中,設計師往往最注重建筑的功能設計,而人們對于建筑的直觀印象就是通過建筑的形式,然后在對建筑的功能和環境進行具體的理性分析,人們也不會只局限于對建筑外表的欣賞,其對于建筑的功能也具有很高的要求。建筑之所以被建設,主要就是為了能夠滿足人們的居住需求,建筑具有一定的藝術性質,但是其不僅僅局限于是意見藝術品,其本身具有實際應用的性能。在人們的生活中,每一個建筑物都有其一定的功能,其功能的價值就是建筑的使用價值。在人們的生活中,建筑功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是建筑設計的基礎,如果一個建筑沒有了相應的功能,其也就沒有了使用的價值,建筑也就成為了意見擺設。
2.2 建筑形式的重要性
人們都喜愛美的事物,這是人們的天性,由于人所具有的這種本性,才會使得建筑具有多種的風格和形式。我國的木結構建筑已經具有了上千年的歷史,其在形式上一直都在不斷的變化和發展,以滿足人們對審美的追求。而形式的美感需要建立在經濟實用的原則上,在我國建筑發展中,建筑形式的發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很多建筑形式都趨同,建筑形式單一而乏味。面對此種局面,建筑設計者應該取長補短,對建筑形式進行加強,從而更好的推動建筑的發展和建設。依據我國的國情和國民的需求,對建筑形式進行合理的規劃和設計。在如今的社會中,存在各種各樣的因素,這些因素的存在或多或少的會對建筑形式產生一定的影響,將這些因素進行合理的利用,可以使得建筑的形式更加的多樣化和美觀化。就建筑的功能和形式來說,兩者中的任何一個都不是建筑設計所要達到的最終目標,兩者只有協調配合共同作用,才是建筑設計最終追求的設計目標,因此,設計者們要處理好建筑功能和形式之間的關系,從而使得建筑既具有多種功能又具有美觀。
2.3 建筑設計中的功能與形式的關系
建筑功能為建筑的發展和建設奠定了基礎,而在早期建筑活動開始的時候,建筑設計主要追求的是功能,形式在當時就是一種虛構的概念。然而,這樣的認知具有一定的偏見性,在這種認知的影響下,建筑的建設和發展受到了阻礙。實際上,建筑的功能和形式兩者之間密不可分,兩者只有協調發展發展,才能夠更好的推動建筑的發展。而建筑的功能與形式之間具有著較為復雜的關系,如果只是單純依據傳統的觀點來看待建筑功能與形式之間的關系,未免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因此,在對建筑設計的過程中,很多的建筑設計者都會在全面考慮建筑功能的基礎上,對建筑的形式進行合理的規劃。同時,在對建筑的外形進行設計的過程中,建筑設計者也會充分的考慮到建筑的功能。將兩者較好的進行融合,可以使得建筑的形式和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凸顯,從而對建筑的發展形成良好的推動作用。
自古以來,建筑的功能和形式之間就有著密切的聯系,而且就建筑的功能與形式結合來進行建筑設計的案例也不勝枚舉。建筑的功能和形式相結合,構造了為數眾多的古典建筑。如我國古代的房屋建設中,屋頂的坡度就運用了巧妙的設計,利用曲線組成兩個凹面和圓,上部高聳挺立檐部則平緩舒展,并沒有使用兩個簡單斜平面構成的人字形屋頂。這種設計使瓦頂排水效果非常好,在功能上使屋面排水快且遠,而在形式上利用了屋頂曲線,達到了新穎奇特的審美效果。
結束語
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建筑的要求越來越高。現代建筑設計已經跟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牢牢地結合在一起。合理處理建筑設計中功能與形式的關系,可以設計出更好、更適合現代社會發展的建筑,提供人們安全、舒適和美觀的生活環境與工作環境,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本文以建筑設計中功能與形式的思想基礎為出發點,分別分析了建筑功能與建筑形式的特點及要求,然后綜合概述了兩者的關系,也就是在建筑設計中要,綜合考慮功能與形式的關系,運用各種技巧方法,使兩者得以相互結合,在功能的基礎上強調形式,從而設計出符合人們高標準高需求的建筑,使其更好地為人們服務。
參考文獻
[1]孫蘭,鄭先覺.論城市環境雕塑的功能與形式[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6).
[2]劉炬航,林影.藝術的認知功能與形式創造―卡西爾藝術哲學評析[J].上饒師范學院學報,2013(2).
[3]張小藝.從白酒包裝看設計的功能與形式[J].蘇州大學學報(工科版),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