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課題可行性分析8篇

時間:2023-06-28 10:01:31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研究性課題可行性分析,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研究性課題可行性分析

篇1

關鍵詞:初中化學;課堂實效性;研究分析

一、做好課前準備工作,精心設計教學任務

課前準備是化學教學中比較重要的一個環節,教師在課前準備階段一定要設置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并制定出詳細的教學策略以及學生在課堂上可能遇到的問題。教師只有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工作,才能更好地應對課堂上隨時出現的問題,保證教學的實效性。例如:在進行“化學方程式”的教學時,教師一定要提前做好教案,我這節課應該完成什么樣的教學目標(如應該讓學生理解什么是質量守恒定律,并能夠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教學方式(是讓學生自主學習還是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等等)、學生可能會提出什么樣的疑惑(反應前后明明是不一樣的物質,為什么還要質量守恒呢?)教師把這些方面全都要在課前進行考慮、總結,這樣才能準確把握課堂進度,提升教學效率。

二、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

近幾年來信息技術迅猛發展,多媒體技術越來越多地運用到了我們的教學過程中,它能夠將復雜的知識利用圖片、視頻等形式進行還原,從而創設出教學的情境,例如,在進行“酸和堿”的教學時,教師不可能把實驗室里所有的酸、堿都拿到課堂上讓學生感受,而且有的酸堿還具有腐蝕性,很危險,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從網絡上搜集一些常見的酸、堿以及酸堿反應的視頻來讓學生觀看,這種利用多媒體來創設教學情境的方式肯定要比教師用自己的語言來進行描述效果好得多;其次多媒體也具有可保存性,教師利用多媒體來提前制作教學的PPT、視頻在課堂上的時候播放給學生,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等下課的時候教師還可以把這些資源分享到網絡上,如果學生有上課沒有聽懂或者是有疑問的地方可以下載下來進行二次學習,這樣的方式間接提升了教學效率,保證了教學質量。因此,教師要想提高教學的實效性,可以借助多媒體來進行教學。

三、小組合作學習,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

新課程標準實施之后,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以學生為教學的主體,充分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但是有很多的知識點是存在一定難度的,如果要求W生獨立完成的話很有可能導致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可以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既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又保證教學的實效性。例如,在進行溶解度和溶質的質量分數的教學時,很多學生對這兩個概念有疑問,他們不理解究竟什么是溶解度,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成立學習小組,每五六個人組成一個小組,小組內的每個成員都要分享自己的觀點、見解,最終把大家的建議進行總結、整合,這樣學生對這個概念的理解可能會更透徹一些。但是在小組合作教學中,教師也要注意這幾點:首先就是小組內的成員分布要均衡,小組內既要有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也要有“學困生”,互相監督、共同進步;其次,教師設置的問題要合理,難度過大的話很有可能導致學生探究不出來,難度太小又失去了探究的意義。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來提升教學的實效性,但是一定要遵守合作學習的原則。

四、分層教學,因材施教

眾所周知,每個人天生都是不一樣的,學生的學習能力也千差萬別,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對不同的學生設置統一的要求、教學方法的話,那么總有一部分學生是無法完成教學任務的,因此,教師可以采取分層教學的方法。對化學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設置比較困難的教學任務并引導他們進行自主學習;對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教師可以設置相對普通的教學任務并重點引導他們進行合作學習、共同探究;對于化學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教師可以設置相對簡單的教學任務,并重點對他們進行指導,保證他們在教學中能夠有所收獲。分層教學并不是對學生的歧視,而是采取更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保證所有學生都能有所收獲。

五、多元化評價,重在鼓勵

在傳統的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過程中,教師往往是根據學生的化學成績來進行,這種形式太過片面。那么教師應該如何對學生進行評價呢?首先,教師要少批評、多引導,保證學生都能有所提高;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互相評價,引導學生改進學習中的不足之處;再次,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看看學生自己的認知中有哪些缺陷并引導學生進行改進。這樣多元化的評價形式才更能激發學生改進現有的問題,提升學習的效率。

總之,近幾年來,在初中化學教學中越來越注重教學的額實效性研究,那么究竟如何才能保證教學的實效性呢?今天我們就如何保證化學教學的課堂效率做了一下研究,希望能夠對各位教師有所幫助,也相信我們的教學質量一定能夠有所提升。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建筑設計; 科學技術; 理性思維; 智能建筑;

Abstract: the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the synchronous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the architecture design has always been a subtle influence. Architecture is both science and art, the use of multidisciplinary development, can expand the building design method, conversely, building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ve gradually self-conscious beauty rule to search in the content of the melting through it in. The paper on the deep analysis to make.

Key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ational thinking; Intelligent building

中圖分類號:S61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前言

科技對建筑設計一直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力,20世紀的建筑中有不計其數的科學性的象征。建筑設計,總是具有時代的印記,從設計構思、施工工藝、材料到內部設施,必須和社會當時的物質生產水平、社會文化和精神生活狀況聯系在一起。建筑設計是動態發展的,由于時間的推移引起內部功能發生相應變化,建筑材料、設施設備的更新日新月異。建筑設計對時展應該是敏感的,它必須自覺地在設計中體現時代精神,反映時代的社會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特征。需要積極采用當時物質技術手段,主動地滿足當時社會生活活動和行為模式的需要。由于建筑材料和技術的進步與發展,本世紀以前,科學、技術、生產三者的關系是按照生產今技術令科學的順序發展的,往往是生產需要刺激技術發展,生產和技術的實踐又為科學理論的形成莫定基礎。20世紀以來,科學、技術、生產三者相互作用的機制己經逆轉。科學理論不僅走在技術和生產的前頭,而且為生產和技術的發展提供了各種可能的途徑,形成了科學令技術今生產的發展順序。科學技術主要通過兩種方式影響建筑,一種是科技本身在建筑中直接運用,第二種方式是通過影響社會文化,間接但更深刻地影響建筑。建筑當中必然會有科學技術對人類生活的沖擊和影響,設計師的創造需要技術的帶動,很多科學還能給設計師提供更好的表現手法。牌地毯、特衛強保護材料等等。

一、建筑設計必須運用科學的理性思維

技術與設計的關系也有著其不同的發展階段,以19世紀為分界,科學性的技術取代了靠直觀感覺的技術,科學成為引起設計發展變化的因素,它改變了建筑的表達方式。在人類所有創新活動中,取決于技術的因素越來越重要。每當科學技術有重大突破,建筑就有新的發展,現代建筑已深深打上了現代科技的烙印。建筑技術、設備、材料以及科技手段的快速發展,形成了推動建筑發展的重大動力,使建筑的跨度、高度、空間和品質有了更大的自由度,這也使設計進人了新的階段。21世紀的科學技術必然會更迅速地發展,新技術、新理論、新方法、新知識和新經驗會大量涌現,建筑設計將面臨知識、技能與觀念的進一步更新。信息技術引起城市結構改變。以計算機為代表的高新技術方興未艾,科學技術闖人人類生活.改變了生活環境,創造了新的生活模式。科學技術的發展還將擴大到許多領域,把人類帶到更新的境界。信息時代“建筑”注重“信息資源”。隨著電子技術的普及和信息的迅速傳播,設計出現了國際化、全球化、同一化的傾向。信息時代的“建筑”注重對“信息資源”的獲取,而“信息資源”涵蓋了物質資源、能量資源和生態資源。信息時代中的“建筑”將大規模應用更適合人類生存的建筑材料,建筑形態所傳達的信息量將成倍增加,其傳播方式也將大為改觀。高清晰電子屏幕、虛擬現實裝置可能作為一種特殊的“建筑材料”廣泛運用于“建筑”之中。建筑的全壽命周期設計方法對于建筑設計的要求不再僅僅是三維空間效果的創作,而對于建筑的節能、通風、采光,以及環境影響等的評估、預側難度更大了,應用計算機模擬與計算要求更高了。

二、現代建筑設計科技含量日益增高

建筑設計必須充分重視并積極運用當代科學技術的成果,包括新型的材料、結構構成和施工工藝,以及為創造良好聲、光、熱環境的設施設備。現代建筑設計與結構、構造、設備材料、施工工藝等技術因素結合非常緊密,科技含量日益增高,新材料及新構造形式的運用體現出建筑的技術感和時代感。現代建筑的新型室內環境,往往在電腦控制、自動化、智能化等方面具有新的要求,從而使室內設施設備、電器通訊、新型裝飾材料和五金配件等等都具有較高的科技含量,如智能大樓、能源自給住宅、電腦控制住宅等。由于科技含量的增加,也使現代建筑及室內設計及其產品整體的附加值增加。現代建筑設計的科學性,除了在設計觀念上需要進一步確立以外,在設計方法和表現手段等方面,也日益予以重視。除了建筑技術科學本身的發展,提倡建筑師能根據現實的需要與可能積極地運用和融會多種技術,推動設計理念、方法和形象的創造。科學往往會給建筑師帶來靈感的來源,科學在建筑設計中具有獨特的作用,要堅持這種理念,建筑師要有引導建筑進步的責任。建筑的發展要正視科學技術的發展,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繁榮。建筑設計應從四個方面發揮科學技術的正面作用:一是應用新技術。不斷采用國內外科學技術的新成果,了解生態技術、能源技術、信息技術等方面的新進展.應用的同時,也挖掘技術的潛力。二是.新材料研發。建筑設計師應協助建材單位開發新材料。應開發可循環使用的材料,以替代不能循環使用的材料,開發無污染的材料替代污染環境的材料。三是材料產業化。目前市場上出售的許多建筑材料,實際上還屬初級產品,無法直接使用,必須經再加工再處理(如油漆、防水、防火處理等)。產業化的目的是使建材能夠預制,在現場快捷安裝,加快施工進度;甚至用戶可以自行安裝。但這是一項巨大的系統工程,要依靠各相關行業共同完成。四是開發新的環境檢測手段。針對環境污染,應當開發運用新的環境污染檢測手段,以及簡捷、正確的檢測儀器或工具。

三、智能建筑成為未來建筑設計的發展主流

當前信息化、網絡化以及電子商務的時代,使人們對建筑物的高效化和多功能的要求也隨之提高,智能建筑應運而生。智能建筑是信息時代的必然產物,集中體現了信息社會中的信息特征,建筑物智能化程度將隨科學技術的發展而逐步提高。智能建筑是建筑藝術與計算機和信息技術有機結合的產物,是社會信息化與經濟國際化的需要。智能建筑是一個動態的、發展的系統,在一個智能建筑的生命周期中,建筑結構的生命周期最長。而一般的硬件和軟件設備有5到7年的生命周期,有的自動化系統僅有兩至三年的生命周期。如果智能大廈系統做成開放式系統,它就能不斷吸收新的技術,更新舊的設備,從而使整個智能化系統設施運行得更好。應用在智能建筑中的基于Web的Internet網絡技術正成為建筑物或企業內部的信息主干網絡的主流形式。智能建筑中除了應用有線網之外正在越來越多認識到無線寬帶網絡帶來的好處,它始終是與寬帶有線網絡平行發展和互補發展的技術,有著廣泛應用前景。無線局城網技術利用微波、激光、紅外線作為傳輸媒介,擺脫了線纜的束縛。在智能建筑內的數字視頻點播和會議電視,均是采用可視化技術向建筑物內的網絡桌面系統提供視像的傳抽、交互和服務的功能。

四、結語

隨著材料科學的進步和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智能建筑不僅需要計算機控制,也需耍相應功能的智能建材的配合。智能建筑是為了支持建筑內的所有活動,增強對使用變化的應變能力,并保證建筑空間的安全、健康和節能,智能建筑的基礎和出發點在于結合每一個具體建筑的特征和性能,智能建筑的設計必須提倡個性化設計。個性化設計就是堅持以大系統、動態運行的角度進行建筑對象和使用對象的系統分析.針對特定建筑的具體需求,根據系統運行狀態,深人到特定細節的設計。

參考文獻

[1]程大章.溫伯銀編著,智能建筑工程設計與實施.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1.

[2〕華東建筑設計院編著.智能建筑設計技術.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2.

篇3

一、決策可靠性分析的基本思想和實施步驟

決策可靠性分析的基本思想是,運用現代概率論的理論和方法,確定出依據最大收益期望值(EMV)或最小機會損失期望值(EOL)決策準則所選擇的最優決策方案實現其期望益損值的概率,以此反映決策的可靠性狀況。顯然,概率越大,則意味著決策的可靠性越好。但僅有此指標還是不夠的,還需要對所確定出的概率進行假設檢驗。

決策可靠性分析的步驟如下:

第一,運用現代概率論的理論和方法,確定出所選擇的最優決策方案實現其期望益損值的概率,以反映最優決策方案的可靠性。

首先,討論最優決策方案隨機變量的概率分布。設最優決策方案隨機變量為A,其取值為αij,i=1,2,……m,j=1,2,……n。由于絕大多數的最優決策方案隨機變量往往可以表示成大量獨立隨機變量的總和,且總和中的每一個單獨的隨機變量對于總和又不起主要作用,因此,根據李雅普諾夫中心極限定理,可以認為最優決策方案隨機變量近似地服從正態分布,即A~N(μ,σ2)。

其次,討論最優決策方案隨機變量的取值情況。顯然,采取某一最優決策方案后實現的益損值只能在其最小和最大益損值之間。也就是說,αij的取值在min(αij)與max(αij)間。

于是,將隨機變量的取值與所對應的概率相聯系,用概率表示,則有:

P(min(αij)≤αij≤max(αij))=1-β

式中,1-β則為所選擇的某一最優決策方案實現其期望益損值的概率。

最后,討論1-β的計算方法。由前面討論已知,A~N(μ,σ2),則根據正態分布的性質,必有:αij-μσ~N(0,1)。為此,可按照標準正態分布概率的計算方法,求出概率1-β,即:

對于Φ(max(αij)-μσ),Φ(min(αij)-μσ)的值,可查正態分布表求得。通過它,可以反映所選擇的最優決策方案實現的可靠性狀況。關于μ和σ2,可根據樣本對其作出估計。由數理統計可知,μ和σ2的估計量分別為

第二,對所求出的最優決策方案實現其期望益損值的概率(1-β)進行假設檢驗。步驟如下:

(1)建立檢驗假設H0:1-β與1-α沒有顯著差別,亦即1-β=1-α或β=α

備擇假設H1:1-β與1-α有顯著差別,亦即1-β≠1-α或β≠α

(2)計算t統計量,t=

(3)決定顯著性水平(α) 在本文中,顯著性水平(α)與決策者期望的可靠性(1-α)中的α是一致的。及相應的臨界值t(α/2,m -1),

(4)比較t統計量與臨界值t(α/2,m-1),當|t|≤t(α/2,m-1),則接受H0,可以認為所求出的最優決策方案實現的可靠性(1-β)與決策者所期望的可靠性(1-α)相一致;當|t|>t(α/2,m-1),則拒絕H0,可以認為所求出的最優決策方案實現的可靠性(1-β)與決策者所期望的可靠性(1-α)不相一致。

二、例證運用

某企業以批發方式銷售它所生產的產品,每件產品的成本為0.03萬元,批發價格每件為0.05萬元。若每天生產的產品當天銷售不完,每件要損失0.01萬元。該企業每天的產量可以是1000、2000、3000、4000件,每天的批發銷售量,根據市場的需要可能為0、1000、2000、3000、4000件,相應的概率分別為0.1、0.2、0.4、0.2、0.1。所構造的收益矩陣如表1所示。

根據收益矩陣,計算出各方案的期望收益值,見表1第6列。因此,依據最大收益期望值(EMV)準則,我們最終確定出的最優決策方案為A2。

但正如前述,所確定的這一最優決策方案A2實現最大收益期望值(EMV)的可靠性又是怎樣呢?最大收益期望值(EMV)準則并沒有給出,決策理論也沒有研究。因此,有必要對此進行分析。根據決策可靠性分析步驟,計算出最優決策方案實現最大收益期望值(EMV)的可靠性(概率)為:

也就是說,采取最優決策方案A2以獲得最大收益期望值(E(A2)=28)的可靠性為72.00%。為了比較,我們也計算出了其他方案實現其收益期望值的可靠性,見表1第8列。

問題在于,所求出的這72.0%的可靠性是否與決策者期望的可靠性(假定決策者期望的可靠性為95%)相一致?為此,對72.0%的可靠性做假設檢驗如下:

(1)建立檢驗假設H0:1-β=0.95,備擇假設H1: 1-β≠0.95,

(2)計算t統計量,

(3)給定顯著性水平(α)=0.05,查表得t(α/2,m-1)=2.776

由于|-1.15|≤2.776,則接受H0,即有95%的可靠性保證所選擇的最優決策方案能實現最大收益期望值((E(A2)=28)。

篇4

貴州省人民醫院放射科,貴州貴陽 550002

[摘要] 目的 探討DSCT雙能量判斷體內結石成分的可行性和準確性。方法 收集2012年9月—2013年6月行CT平掃雙能量泌尿系檢查并經手術證實,紅外波普分析的患者118例(結石共127顆)為研究對象,對其予以DSCT雙能量掃描后,在工作站(MMWP)上完成結石成分分析;比較外光譜成分分析與DSCT雙能量掃描所得結果。結果 雙源CT雙能量技術能準確的區分純尿酸結石和非尿酸結石(敏感性、特異度均為100%),較準確的區分純草酸鈣結石(敏感性為100%,特異度為89.8%),純羥基磷灰石(敏感性為84.6%,特異度為100%)。結論 雙源CT雙能量技術能在治療前對尿路結石的成分進行初步分析,對尿路結石的預防和治療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

關鍵詞 ] X線計算機;泌尿系結石;雙能量;成分分析

[中圖分類號] R691.4[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2-5654(2014)05(c)-0027-0003

Feasibility study of components in stone by DSCT dual energy judgment

LIU ZongcaiFU JunZENG XianchunWANG YuquanTANG Lei

Guizhou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rodidogy ,guizhou 5500002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and accuracy of dual energy DSCT judgment component calculus in vivo.MethodsFrom 2012 September to 2013 June underwent CT scan in dual energy urinary examination and confirmed by operation, 118 patients with infrared pop analysis (stone 127) as the research object, by DSCT dual energy scan on the post, in the workstation (MMWP) on stone composition analysis; analysis and DSCT spectra comparison dual energy scan results.ResultsDual energy technique of dual source CT can accurately differentiate between pure uric acid calculi and non uric acid calculi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was 100%), to distinguish pure calcium oxalate stones accurately (sensitivity 100%, specificity 89.8%), pure hydroxyapatite (sensitivity 84.6%, specificity 100%). ConclusionDual energy technique of dual source CT can carry on the composition of urinary stones in the treatment of preliminary analysis, has the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urinary calculi.

[Key words] X-ray computed;Urinary calculi;Dual energy;Component analysis

泌尿系結石病(Urinary stones disease)作為泌尿外科是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又簡稱尿石病,其患病率在1%~5%,且在治療后容易復發,甚至在治療后10年內的復發率高達50%[1-2]。治療好泌尿系結石的關鍵是制定一個好的治療計劃,而制定一個好的治療計劃的前提是在術前確定尿路結石的化學成分。目前,檢測尿路結石化學成分的方法多為傳統方法,即將結石取出后進行體外分析,但這種傳統方法不利于尿路結石治療方案的預先確定。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CT技術越來越成熟,雙源CT雙能量結石成分分析國內外文獻偶有報道,歸納后存在不足:①絕大部分研究為體外模型研究[3];②體內結石成分分析或因樣本量小、或因結石成分單一[4]而存在一定局限性。本文以紅外波普分析尿路結石的結果作對照,研究DSCT雙能量判斷體內尿路結石可靠性和準確性。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2年9月—2013年6月行CT平掃雙能量泌尿系檢查并經手術證實,紅外波普分析的患者118例(結石共127顆),所有患者均來自我院住院部,其中男性71例,女性47例,年齡7~69歲,平均(49.3±12.6)歲。就診主要癥狀為血尿、腹痛。排除兒童、哺乳婦女、孕婦及屏氣時間<10 s的患者。118例患者均進行紅外波普分析和雙能結石成分分析,并將兩種分析結果進行對比分析。

1.2 雙能結石成分分析

使用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雙源CT機加上雙能量掃描模式。雙能量掃描模式即A管球管電壓為 142 kVp、參考管電流為50 mAs而B 管球管電壓為80kVp,開啟CARE Dose 4D,球管旋轉頻率為0.30s/圈,螺距、準直、重建層厚、掃描野以及重建間距分別為0.8、64 mm×0.6 mm、1 mm、210~250 mm和0.7 mm,卷積核B30f smooth。掃描方向為從上而下。卷積核D30f medium smooth。圖像重建層厚1.0 mm,間距0.75 mm。后處理工作站為Siemens Syngo Multi Modality 工作站(Syngo MMWP, version 2008A, Siemens Medical Solutions)。經雙能量掃描后得到140kV的薄層圖像和80kV的薄層圖像以及一組融合圖像,這組融合圖像是通過特殊計算按照70% 140kV的數據與30% 80kV的數據比率融合后得到的。將圖像調入雙能卡,啟動Kidney Stones應用程序,對所需分析層面以及結石分析曲線中的藍色斜線的位置(系統默認該斜線斜率為1.15)分別作出選擇和調節,點擊“calculate”,結石樣本則被用紅色和藍色標記,所在點的斜率決定了分析結果中結石的顏色。藍色斜線位置調在尿酸點,則尿酸結石被標記為紅色,非尿酸結石被標記為藍色;若斜率被調節至胱氨酸為結石點,如果結石含胱氨酸成分為紅色,不含胱氨酸成分為藍色;若斜率被調節至羥基羥基磷灰石為結石點,如果結石含羥基羥基磷灰石為紅色,不含羥基羥基磷灰石為藍色;如果調節斜率,結石始終被標記為藍色,結石則認為含草酸鈣鹽成分。每一例結石均按上述步驟進行結石成分分析。

1.3紅外波普結石成分分析

將結石標本沖洗干凈后,自然干燥,將其放入瑪瑙研缽中,再加入200~300 mg烘干的溴化鉀晶體粉末,將其混合反復攪拌研碎。 將研碎后的樣品倒入樣品板,置于液態加壓器上壓片,加壓至20 kPa。同時點擊計樣品采集確定鍵。結石紅外光譜曲線可通過將壓片放入結石分析儀器卡槽中由計算機工作站自動得出,完成進行結石成分分析。對于混合成分結石,依據各種成分吸收峰的強度確定,主要成分和次要成分根據結石主要成分含量是否達到70%為標準,若達到70%則為為純結石,若未達到70%則為混合結石[5]。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軟件包進行分析,統計指標為準確性、敏感性、特異度和陽性預測值。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紅外光譜結果

118例127顆結石中,103顆純結石,24顆為混合結石。結石包括草酸鈣68顆、羥基羥基磷灰石13顆、尿酸19顆、胱氨酸1顆、磷酸銨鎂2顆。24例混合結石包括一水草酸鈣、二水草酸鈣及羥基羥基磷灰石混合結石11例;一水草酸鈣、羥基羥基磷灰石混合結石7例;尿酸、一水草酸鈣混合結石4例;尿酸、羥基羥基磷灰石2例。

2.2 雙能與紅外光譜對比結果

全部127顆結石均被標記顯示,雙能結石成分分析結果(表1),草酸鈣結石:雙能顯示純草酸鈣結石74顆,約占全部結石的58.3%,光譜證實68顆,約占53.3%。雙能顯示純草酸鈣準確性為95.3%,敏感性為100%,特異度為89.8%,陽性預測值為91.9%(表2)。羥基磷灰石:雙能分析顯示純羥基磷灰石結石11顆,光譜顯示13顆結石含羥基磷灰石,另外2顆結石雙能量顯示為羥基磷灰石和草酸鈣混合結石。雙能顯示純羥基磷灰石的準確性為98.4%,敏感性為84.6%,特異度為100%,陽性預測值為100%(表3)。尿酸結石:雙能顯示純尿酸結石19顆,光譜證實19顆。雙能顯示純尿酸結石的準確性為100%,敏感性為100%,特異度為100%,陽性預測值為100%(表4)。胱氨酸結石:雙能顯示2顆純胱氨酸,但紅外光譜未發現含胱氨酸的結石,故均為假陽性。

3 討論

泌尿系結石成因復雜,且不同成分結石成因不同[6]。原發性、繼發性和特發性結石是根據結石的成因給結石分的三種類型。由此可見,了解泌尿系結石成分對臨床上治療泌尿系結石意義非凡。首先,在結石診斷的時候,就可以根據結石成分來推測結石的成因,進一步還可以推測體內代謝情況,然后便可以針對性的選擇治療計劃,最后研究出最合適的治療方法,可見其對指導治療方式的合理選擇、患者的治療和預防復發及評估治療效果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將結石取出體外分析是檢測泌尿系結石化學成分的傳統方法。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醫學CT技術的進步,多層螺旋CT已能夠通過測定結石的 CT 值來予以鑒別,但遺憾的是對成分混合復雜的結石尚不能夠區分[7]。在DSCT的雙能量掃描模式下,A、B球管通過對球管電壓、參考管電流的濾過和設置的不同,使得雙能量 X 線的掃描與數據采集能夠同時完成,這樣一次掃描采集便能夠得到兩組數據,而且這兩組數據的電流值和采集背景電壓都不同。其原理是在不同的 X 射線能量照射下不同成分的泌尿系結石的X線吸收率都是不同的,這樣就導致表現出的 HU 值也不相同,最后經過后臺處理軟件 Syngo Dual Energy 處理之后利用圖像融合重建技術進行有效地圖像融合,于是能體現結石化學成分的DSCT雙能量特征性重建圖像便被構建出來[8]。不僅如此,DSCT雙能量掃描的優點也很多,首先便是時間短,一個熟練的放射影像科技師從患者上檢查床開始,到掃描結束,可將掃描時長控制在3min左右,這樣掃描帶來的輻射劑量便被有效降低,并且操作步驟易行、簡便。本研究結果顯示,DSCT雙能量可以準確區分草酸鈣、羥基磷灰石尿酸、尿酸結石和胱氨酸類結石。以紅外光譜比較,DSCT雙能量對于純草酸鈣結石診斷的準確性、敏感性、特異度和陽性預測值分別為95.3%、100%、89.8%、91.9%;對純羥基磷灰石診斷的準確性、敏感性、特異度和陽性預測值分別為98.4%、84.6%、100%、100%;對純尿酸結石診斷的準確性、敏感性、特異度和陽性預測值分別為100%、100%、100%、100%;說明DSCT雙能量對泌尿系純結石的診斷與金標準紅外光譜法一致性強。與周長圣等[11]利用雙源雙能量 CT 鑒別尿路離體結石成分的研究報道相一致。但對純胱氨酸結石的診斷,存在假陽性,分析原因可能因本組資料中純胱氨酸病例較少所致,將在今后研究中進一步擴大樣本量研究。

綜上,雙源CT雙能量技術能在治療前對尿路結石的成分進行初步分析,對尿路結石的預防和治療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

參考文獻]

[1] 張劍飛,邱建宏,丁紅,等.尿路結石成分分析 (附326例報告)[J].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13,28(5):381-382.

[2] Alaya A, Nouri A, Najjar M F. Urinary stone composition in pediatric patients: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205 cases[J].Clinical Chemistry and Laboratory Medicine, 2011,49(2):243-248.

[3]Basiri A, Taheri M, Taheri F. What is the State of the Stone Analysis Techniques in Urolithiasis[J].Urology journal, 2012,9(2):445-454.

[4]石華,徐述雄,李凱,等.貴州省708例尿路結石成分分析[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13,35(7):657-660.

[5]Ramakumar S,Patterson DE,LeRoy AJ, et al. Prediction of stone composition from plain radiographs: a prospective study[J].J Endourol,1999,13(6):397-401.

[6]顧方六.尿石癥的流行病學和病因學[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03,24(10):717-719.

[7]Boll D,Patil N,Paulson E,et al.Renal stone assessment with dual-energy multidetector CT and advanced postprocessing tyechniques: improved characterization of renal stone composition—pilot study[J].Radiology, 2009,25(6): 813-821.

[8] Hidas G, Eliahou R, Duvdevani M, et al. Determination of renal stone composition with dual-energy CT: in vivo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with X-ray diffraction[J].Radiology, 2010,257(64):394-401.

[9]Stolzmann P, Kozomara M, Chuck N, et al. In vivo identification of uric acid stones with dual-energy CT: diagnostic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 patients[J].Abdom Imaging, 2010,35(17):629-635.

[10]Moslemi M K, Saghafi H, Joorabchin S M A. Evaluation of biochemical urinary stone composit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tap water hardness in Qom province, central Ira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ephrology and renovascular disease, 2011,4(1):145-149.

篇5

[關鍵詞]時尚體育 教學改革 新元素 可行性

前言

2001年北京大學率先實行“完全開放式”體育教學改革,引起了教育管理部門和全國各高校的廣泛關注。2002年“完全開放式”體育教學形式被凝煉成“三自主”教學模式,即自選項目、自選教師、自選時間,這種教學模式被寫入《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指導綱要》中,此后掀起了一輪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2005年4月25日,教育部頒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中指出:高等學校要認真落實《指導綱要》,進一步加大體育教學改革的力度,探索實現教學目標的科學方法和途徑。要積極創造條件,努力實現以學生為本的自主選擇教師、自主選擇項目、自主選擇上課時間的“三自主”教學形式,營造生動、活潑、主動的教學氛圍。[1]在此背景下,許多高校也開始實施“三自主”體育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對體育教學內容提出了新的要求。傳統的體育教學內容難以滿足當代大學生的體育需求,一種新穎的體育運動進入了人們的視線,這就是“時尚體育”。“時尚體育”與傳統意義上的體育運動有著一定的差別,“時尚體育”淡化了競爭意識,注重與凸顯參與行為,講求調劑身心,追求休閑娛樂。作為一種與眾不同的健身方式,追求時尚、健康自然生活的理念,符合大學生的特點,受到了大學生們的追崇。將“時尚體育”作為一種教學元素引入到高校體育教學中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不僅了滿足當代大學生對時尚的追求,有效地提高學生從事體育運動的積極性,同時也豐富了體育教學內容。本文運用科學方法對“時尚體育”內涵、特征以及發展趨勢進行研究,并在此基礎上對將“時尚體育”引入到高校體育教學中的可行性、重要性進行全面的研究與分析,旨在完善高校“三自主”體育教學模式,促進體育教育改革。

一、“時尚體育”的有關概念及特征

“時尚體育”是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和社會文明程度的不斷提高而產生的。它的概念、內涵、特征經過長期的討論已有了定論。2003年8月,國家體育總局社會體育指導中心在海口舉辦了“時尚體育”與全民健身研討會,這次研討會明確提出了時尚體育的概念。“時尚體育是指經過一段時間的凝固,被人們普遍采用、最為流行的,以健身、健心、健智、娛樂、休閑、社交為目的的社會體育項目。其本意為一切流行的社會體育項目,既包括可以競技的各項運動,也包括一個人以活動為主的健身娛樂活動。”[2]“時尚體育”大致可以分為四類:第一類極限運動如高山滑翔、摩托艇、帆船、激流皮劃艇、沖浪、滑雪、蹦極、攀巖等;第二類貴族運動如高爾夫、滑水、馬術等;第三類是休閑運動如舍賓、電動單車、瑜伽等健身運動和野營、徒步、定向越野等;第四類是經過對某些傳統體育項目進行改造的運動如沙灘排球、街頭三人籃球賽、街舞等。“時尚體育”淡化了競爭意識,擺脫規則的束縛,注重參與和交流,注重健身、健心、健智、娛樂、休閑和表演的效果,具有流行性、新穎性、趣味性、多功能性、競技性、文化性、休閑性、教育性、開放性、商業性十大特征。它的理念是:時尚在于運動,生命在于運動,運動在于時尚。我國經過三十年的發展,已進入小康社會,生活物質豐富,精神文明程度提高,人們的消費觀念和體育觀念發生了本質的變化。“時尚體育”作為一種生活方式走向社會,進入高校校園中是一種新的消費行為和思維方式的體現。將其引入體育教學中也是體育教學改革的一種新嘗試。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以湖北省8所高校為研究對象,分別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武漢大學、武漢理工大學、中南民族大學、華中師范大學、湖北工業大學、武漢紡織大學、湖北經濟學院。每所學校抽選10名教師(不限于體育教師,有輔導員,專業課教師等),200名學生為樣本,進行問卷調查。

檢索和收集有關高校實施“三自主”體育教學模式和體育教學中引入“時尚體育”的文獻資料,對高校實施“三自主”體育教學模式和教學中引入“時尚體育”的一些成果進行分析研究,查閱官方公布的相關文件,同時翻閱了教育學、教學論、學校體育學等書籍。根據研究目的和內容,設計出關于高校體育教學引入“時尚體育”的調查問卷,分別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武漢大學、武漢理工大學、中南民族大學、華中師范大學、湖北工業大學、武漢紡織大學、湖北經濟學院的教師與學生進行抽樣問卷調查。教師發放問卷80份,回收80份,回收率100%,有效率為100%。學生發放問卷1800份,回收1782份,回收率99%,其中有效問卷1710份,有效率為96%。為了保證問卷調查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請相關專家對問卷進行評估,認為可行有效。對回收的有效問卷進行變量統計、編號,并運用EXCEL數據庫進行分析處理。通過推理、分析、歸納等方法對所收集的資料進行邏輯分析。

三、高校體育教學引入“時尚體育”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一)可行性

順應時代潮流

隨著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的體育教學內容難以滿足當代大學生的體育需求,“時尚體育”作為一種新的教學元素引入到高校體育教學中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順應時代潮流的趨勢。“時尚體育”具有注重參與,注重交流,注重健身、健心、健智、娛樂、休閑和表演的特性,它對個性的張揚具有雙重作用,能夠鮮明地體現個體不同的文化品味。傳統的體育教學內容多數是奧運會項目,注重競技性,缺乏時尚性,滿足不了學生多樣性的體育需求,抑制了學生的個性發展。為了改變這種情況,順應時代潮流,許多高校將時尚體育作為新的教學元素引入到體育教學中。調查數據顯示:我省8所高校全部都引入了“時尚體育”的某些項目作為教學內容。見表1

表1:8所高校引入“時尚體育”項目的統計表

“時尚體育”的這些項目在高校開展的非常順利,深受廣大學生們的歡迎。喜愛“時尚體育”項目的學生達到96%。表1顯示的項目只是這些學校開展“時尚體育”的重點項目,還有其他項目也非常受同學們的歡迎,例如沙灘排球、三人籃球等。

各校對時尚體育項目進行選擇時,不僅僅是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選擇,同時也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例如,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引入橋牌項目是因為學校有校橋牌隊,承擔著相應的比賽任務;武漢理工大學引入網球項目是因為該校具有喜愛網球運動的傳統,網球的群眾基礎好,網球場地設施齊全;湖北經濟學院引入小輪車是因為有一條環校公路非常適合開展小輪車運動;武漢紡織大學因為有一支優秀的模特隊,經常在學校表演并在電視節目中露面,受此影響體育舞蹈成為該校的熱門課程。

與高校體育改革的目標一致性

體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目標是圍繞整體教育的目標而確立的,通過體育目標的實現從而促進整體教育目標的實現。我國高校體育課程目標是培養具有競爭意識、合作意識、開拓創新意識、全面發展的復合型人才的。古希臘思想家蘇格拉底就主張用體育鍛煉身體,用音樂陶冶心靈,亞里斯多德也主張把體育、德育、智育緊密結合起來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時尚體育以鍛煉身體、增進健康、愉悅身心、增強體質、享受運動快樂為目的,與高校體育改革目標是一致的。“時尚體育”所注重的創造性及其所具有的文化性、新穎性、娛樂性等可以彌補當前學校體育教學中存在的一些缺陷。[3]如教學內容單一,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得不夠等。調查數據顯示:100%的教師認為高校開展“時尚體育”與高校體育改革目標一致。36%學生認為一致,18%的學生認為可能一致,46%的學生不知道。表明教師作為教育的主導對我國高等教育的目的、目標有著較深刻地認識,而學生作為教育的主體對我國高等教育的目的、目標的認識比較淺顯。這要求我們對學生進行教育目的、目標的講解和宣傳,使之能夠自覺地接受高校的教育,并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觀念融入心靈深處。

高校具有“時尚體育”發展的適宜環境

高校作為追求真理的場所在觀念上具有很強的包容性,首先高校的教育理念是倡導師生求實創新,活躍思想,不受舊觀念的約束,允許各種新思想、新觀念、新思潮進入,是最先接受、傳播、誕生各種新思想、新思潮、新觀念的場所。其次高校有良好的體育氛圍,長期以來高校師生就有著良好的體育傳統,對各種新型的體育項目不僅參與意識強,而且體育氛圍營造得好,特有的文化底蘊和體育氛圍使得“時尚體育”很容易融入到校園體育文化中去,并使之成為校園文化和體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調查數據顯示:52%的學生是在校園活動中認識“時尚體育”的,36%的學生是通過宣傳媒體認識“時尚體育”的,22%的學生是通過家庭成員的介紹認識“時尚體育”的,這說明大學校園是傳播“時尚體育”的主要場所,并有其生存發展的適宜環境。

另外公立高校是國家重點投資的教育機構,具有優良完善的體育場地設施,能滿足“時尚體育”的開展。例如,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擁有田徑場3個、體育館2個、健身館1個、網球場8片、籃球場59片、排球場16片、羽毛球場14片、乒乓球臺68臺、游泳池1個、搏擊館1個。其它7所公立院校的體育場地設施也是非常優良完備的,其中中南民族大學和湖北經濟學院有室內恒溫游泳池。對“時尚體育”在高校的開展起到物質上的支撐。

(二)重要性

符合大學生的個性心理特點

大學階段,學生的身體進入了第二個發育高峰,各種生理指標已經成熟,同時也是大學生心理趨于成熟和個性形成的關鍵期,他們對自我價值的實現充滿向往,興趣愛好廣泛,對各種新的事物、新的思潮、新的思想、新的觀念非常關注,個性特征十分明顯,涌現出張揚、判逆、表現出我行我素、勇于嘗試、敢為人先的心態。大量的生物學和醫學研究表明,生理和心理是相互影響的,健康的體質可使人在活動中保持旺盛的精力和積極的心態,并能增強心理的抗壓能力與意志力。而體質不好或有病在身,會產生精神壓力和痛苦,并導致焦慮、消沉等心態,導致體質下降甚至荒廢學業。時尚體育優化了傳統體育項目的模式和程序,摒棄了規則的束縛,其鮮明的前衛、求異、創新、追求刺激等特征,對處于大學階段有著特殊心理需求的大學生產生較強的滲透力,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大學生的個性心理特點,使他們在體育活動中釋放學習壓力、享受運動快樂,并使大學生成為時尚體育的倡導者和追隨者。調查數據顯示:76%的學生喜歡“時尚體育”,18%的學生無所謂,0.6%的學生不喜歡“時尚體育”。表明大學生是喜歡時尚體育的,

滿足大學生的體質健康

大學生從年齡上講,多數處于青年中、晚期,即不同于兒童、少年,也不同于成熟了的成人,生理上雖已基本成熟,但身體乃在繼續發展。為了保證大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并為將來打下持久工作、學習生活的身體基礎,必須增強他們的體質,提高健康水平。大學生的學習是一個高度緊張的腦力勞動過程,沒有健康的身體勢必導致行為活動的無能為力。大學生可以通過“時尚體育”手段進行鍛煉,如健身健美、瑜伽、體育舞蹈等項目,可以有效地提高大腦的健康:(1)可以提高大腦的判斷功能,(2)可以提高大腦的記憶力,(3)可以提高神經系統的工作能力。[4]著名教育家懷特海曾形象地指出“在中學階段,學生伏案學習;在大學里,他應該站起來,四面望”。這可以理解為在大學里站起來不僅僅是指學習文化知識,而且是要更加注重身體鍛煉,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數據顯示:54%的學生經常參加“時尚體育”的項目鍛煉,26%的學生偶爾參加,10%的學生不參加“。說明多數大學生是重視自身的健康的,他們對體育鍛煉是有需求的。

豐富了教學內容活躍了課堂氣氛

“三自主”體育教學模式是開放式的教學形式,就好比學生點菜吃飯,校方必須提供豐富多彩的菜單供學生選擇。“時尚體育”的項目符合時代潮流、符合大學生特點,如同豐富多彩的菜單,例如瑜伽、體育舞蹈、形體塑造與社交禮儀、跆拳道、網球、小輪車等課程。由于這些課程內容是學生自己選擇和喜愛的,他們在課堂上就會認真的聽、學、練,主動地提出問題,這樣就增加了師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活躍了課堂氣氛。教育學的觀點認為,教學內容的豐富更新大致有三種途徑(1)講授內容的更新。由于時尚體育是一種新興的體育運動,教師所講授的內容基本上是緊跟時代,新穎、前衛的,比傳統的體育課內容更能吸引學生。(2)指導學生通過課外閱讀擴充新知識。體育教師要指導學生多閱讀和關注時尚體育的書籍和電視宣傳報道,通過閱讀和關注時尚體育,使學生能更多了解時尚體育的內容和特點,提高學生對時尚體育的興趣。(3)教材更新。時尚體育在教學中出現是一種新的嘗試,教材還不多,體育教師要積極編寫有關時尚體育內容的教材滿足教學內容更新的要求。體育課堂的氣氛是學生在體育課中情緒情感等心理特征的綜合體現,它與課上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條件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系。[5]只有認真研究教材內容,根據教材和學生的特點采用多樣的教學和練習手段,才能夠營造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而學生的喜愛和興趣才是體育課堂氣氛活躍的根本所在。

四、總結

(一)“時尚體育”引入高校體育教學中,體現了“以人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和“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育思想。“時尚體育”不僅可以滿足正常學生的體育需求,還有許多項目可以滿足體質較弱和有慢性疾病的學生需求,例如瑜伽、健身操等。調查的8所院校全部都開設有保健班的課程,其中就有許多“時尚體育”的項目。8所院校的體育課程的設置基本滿足了不同層次、不同興趣愛好、不同體質學生的體育需求,“時尚體育”得到廣大學生的認可和歡迎,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和社會效果。

(二)“時尚體育”進入高校體育教學中,是在我國高校推行“三自主”體育教學模式的背景下進行的體育教育改革的一種新嘗試,由于之前的體育教學內容的匱乏,傳統的教學內容已經無法滿足當代大學生的體育需要。“時尚體育”進入高校體育教學是時展的必然結果,是體育教學本身的需要,符合體育教學的發展規律。

(三)“時尚體育”進入高校體育教學中,使得高校的體育場地設施也發生了一些變化,例如,原來高校很少有網球場、高爾夫球場,現在網球場在高校中已經非常普及了,有的學校還有高爾夫球場和室內游泳館等等。如何在學校體育經費緊張的情況下,使學校的體育場地設施能適應大學生的體育需要,應該改變過去那種撒胡椒面的做法,將有限的經費集中起來重點投向某些場地建設,滿足廣大學生的體育需求。調查數據顯示:不滿意學校網球場地的占,33%,不滿意羽毛球場地的占28%,不滿意游泳場館的占21%,其它體育設施占18%。提示領導層注意目前高校急切要解決的是網球、羽毛球、游泳體育設施的建設。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S].2004.5.

[2]體總網:時尚運動與全民健身研討會報道,2003年12月23日,http://.cn

[3]虞蓉麗.高校體育教學與時尚體育[j].天津市經理學院學報.2010.2

[4]譚華,夏萬峰.高校開展時尚體育的研究[j].大家.2010.14

篇6

關鍵詞:巖土工程;邊坡;可靠性分析;綜合支護體系

邊坡屬于巖土工程施工當中所要面對的特殊環境之一,由于邊坡環境的特殊性,使得施工過程中土質的穩定性具有較大的波動,而這些都會為施工工程帶來巨大的影響,輕則延長施工周期,嚴重時可能會導致施工單位資金和人員的損失。目前國際上對邊坡穩定性的分析方法當中以可靠性分析應用范圍最廣,于上個世紀70年代就已經開始應用,促進了邊坡施工技術的發展。

一、邊坡穩定性的概述和特點

(一)邊坡穩定性分析的概述

邊坡工程的質量是整個巖土工程質量評價的基本指標,其穩定性一般包括三大類,包括安全性、時效性和實用性,當這三個屬性全部滿足時就說明該邊坡工程具有較高的穩定性。從這一概念當中不難看出,邊坡本身的穩定性與工程質量呈正比,提高了邊坡穩定性,也就是提升了工程的質量。為此,在整個邊坡施工的過程中都必須深入地對其穩定性進行分析,而這也是巖土工程質量保證和管理工作的必要前提。而邊坡穩定性分析主要就是以實際和計算獲得的數據來推算施工區域內邊坡土質的穩定性,為施工監理可靠的評價體系和模型,將自然環境當中的自然因素、巖層壓力因素、地震影響因素、荷載因素等諸多隨機變量引入評估當中,并且由此可以了解邊坡穩定性的評價指標具有隨機性,只能利用模型對實際情況進行模擬,選出最好的施工方式,增加施工質量。

(二)邊坡環境的特點

邊坡環境具有復雜性和不確定性的特點。首先,其復雜性主要來源于其巖土地質的屬性,在悠久歷史的地質變遷過程中,其所涉及到的地質條件、巖土參數等具有極高的復雜性和多邊形。其中最為明顯的就要數地質當中各巖層屬性的復雜程度,隨著土層的逐漸深入,邊坡環境下的土壤成分會發生較大的變化,因此給巖土工程的施工帶來了巨大的阻礙。而我國研究者也提出,邊坡的這種復雜性和測量的精準性存在極大的沖突,在測量時根本無法獲得準確數值,只有利用最優化設想數據和概率模型相結合才能夠得出更加貼近于實際的測量數值。其次,邊坡環境還具有不確定性特點,根據其實際情況可以分為物理不確定性、統計不確定性以及模型不確定性三大類。其中物理不確定性主要指的是由于邊坡環境的地質變化程度較高,影響因素較多,其變遷情況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而統計不確定性主要指的是邊坡環境下各巖層組成具有較大的隨機性,因此在統計過程中會嚴重影響統計的準確率,導致參數、容量等數據較大的波動,產生隨機變量。模型不確定性就是指基于不確定性特性基礎上,在建立數學模型的過程中出現了非線性隨機結構,變量的不確定直接導致模型的不確定特性,其主要是由于變量和未知效應共同作用產生的。

二、邊坡環境穩定可靠性分析指標的計算

(一)確定主要變量的參數

邊坡穩定可靠性分析在計算的過程中主要是基于數據的不確定性下進行的,其能夠最大程度反映邊坡環境土質變化的差異特點,進而提高穩定性評價的準確率。在計算的過程中對于模型影響最大的為兩個變量( 和 ,其中 ),將其作為分析穩定性的可靠性變量,而為了使計算過程更加簡便,將變異縮小,以此一般將其以定值方式進行處理,確定這些基本變量的最可能值、均數或標準差。其中最可能值指的就是在所有參數當中出現概率最大的數值(這一數值可以為均值),但在實際工作過程中,由于邊坡環境的特殊性,使得這一最可能值的計算和獲取較為困難,因此可以將這一變量轉變為設計采用值進行計算。目前,制約可靠性分析方法的主要因素就在于標準差變量的統計,這一變量無法利用現有的統計學處理方法獲得,因此使得現代可靠性分析方法的研究受到了極大的阻礙。

(二)失效概率判斷

剛體極限平衡法是一種操作簡便,計算結果直觀,應用范圍廣,安全度較高的一種計算方式,也是目前我國巖土和水利工程當中應用最多的邊坡穩定可靠性分析方法。以這一理念為基礎,確定極限狀態方程式,并根據我國工程統計標準來確定失效概率,借此提高對邊坡穩定的準確分析。

(三)指標計算方法

在對邊坡穩定性的各指標進行計算時,首先應確定邊坡的最危險滑動面,一般采用瑞典圓弧法對滑動面進行計算,假設邊坡當中的土質均一,可以獲得其穩定系數為 ,公式當中的 代表第i條滑動土帶的質量; 則代表第i條底部滑動面的長度; 代表第i條滑動帶滑動時的傾斜角度。在計算的過程中要注意,由于該公式下的滑動面的值具有隨機性,因此整個公式所代表的是虛擬狀態下的工作狀態,其需要應對與各種可能性進行計算,并從其中找到安全系數值最小的滑動帶,而這條滑動帶也就是該邊坡環境最危險滑動面。雖然這一計算所需要的數據量十分龐大,并且過程復雜,但是所獲得的數據是最接近實際情況的。

三、邊坡環境的綜合支護體系

邊坡環境因其特殊性很容造成滑坡、坍塌、剝落等危險情況,并且由于人為施工因素還可能引發沉陷、崩落等情況,隨時可能會對施工人員造成巨大傷害。因此根據邊坡的主要特點進行綜合支護處理,根據加固方式的不同主要可以分為三種方式,其中最常見的是直接加固方法,包括抗滑樁、擋土墻、抗滑栓、錨桿等;其次是間接加固方法,這種方法主要是在邊坡的排水、防水等設施的基礎上進行防滑加固;特殊加固法主要以麻面爆破為主,增加邊坡的摩擦力,減小滑坡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1]夏元友,李梅.邊坡穩定性評價方法研究及發展趨勢[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12,21(07):1087-1091.

[2]孫慕群,符向前.土坡穩定可靠度分析中若干規律的探討[J].巖土工程技術,2010(02):109-113.

[3]翟才旺.水利水電巖質邊坡的加固技術綜述[J].廣西水利水電,2012(03):1-4.

[4]馮光樂,凌天清,等.公路邊坡支護方案優化設計[J].交通運輸工程學報,2012,02(01):43-47.

[5]張遠明,李夢華.邊坡加固處治新技術的研究與應用[J].四川地質學報,2010,20(04):281-286.

篇7

關鍵詞:研究型體育課程,內容,程序

 

1研究型體育課程內容的選擇與組織原則

為了健康,科學、規范的開發研究型體育課程需要遵循一定得原則,按照一定的要求來選擇與組織研究型體育課程的內容。具體如下:

1.1自主性

研究型體育課程開發的自主性體現在尊重學生對體育課題或項目的自由選擇,鼓勵和引導學生從自己的學習生活和所熟悉的社會生活中去選擇體育課題或項目的內容并做出最后的決定。只有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主選擇的內容,才能使學生傾注全部熱情,認真的學習,研究型體育課程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當然,尊重學生的自主性,并非不要體育教師的指導,忽略教師的指導,學生的內容選擇往往會缺乏規范陷入誤區,所以在學生自主選擇體育課題的前提下,體育教師可以采取提供體育研究課題指南的形式,供學生自主選擇。

1.2開放性

學生在選擇體育課題或項目時不設限制條件和具體指向,往往打破體育學科知識序列的藩籬。比如,從來源說,學生可以到社會上做調查,可以外出到體育院校、體育科研機構等訪問請教,也可以在學校中查閱資料、上網、觀看比賽錄用及同學老師討論之中獲得。從形式上看,可以是應用性體育課題,也可以是理論性體育課題。從研究意義上看,可以是目前有結論的體育課題,也可以是目前暫時還沒有結論的體育課題等。

1.3可研究性

內容的可研究性是研究型體育課程的前題。課程開發的“可研究性”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體育課題與項目本身要有可供研究的價值。第二,體育課題或項目適合學生已有體育知識、能力、技能等方面的基礎,也具有學生參與研究的可行性和實效性。第三,體育課題或項目的研究過程有利于學生獲得很多方面的積極體驗。第四,體育課題或項目具有一定的實際價值。

1.4實踐性

體育本身就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加之研究型體育課程著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造能力、研究能力、實踐能力以及體育科學精神、態度、行為和習慣。學生必須參與體育實踐且通過體育課題研究的實踐來提升學生的體育學習和研究能力。

1.5層次差異性

層次差異性一方面體現在研究型體育課程的內容開發在不同學習階段要各有側重,使之不斷提高、深化,可通過對研究的體育知識、方法、過程和實踐等要素的不同強調來實現。另一方面更應體現在同一學習階段甚至是同一年級的不同學期研究型體育課程的內容由淺入深、層層深入的構建上。

1.6可行性

要保證研究型體育課程能夠順利的開展,必須考慮課程內容有較多的可操作性。如體育資源的可利用性:一是物質資源,如學校的體育設施設備、體育經費支持、時間保障等條件的具備;二是人力資源,特別是對體育教師的新要求,是否具有組織和指導研究型體育課程的能力,學生的體育知識技術能力也是一個要考慮的因素,現有的學生水平能否通過努力使課程有效地實施;此外,研究型體育課程的開設是否影響其他課程的整體實施。

以上都是研究型體育課程開發時需要慎重考慮的問題。忽視研究型體育課程內容開發的幾大特點就預示著課程的失敗,課程開設的意義亦隨之消失。

2研究型體育課程內容開發的程序

研究型體育課程內容開發研究型體育課程內容開發的程序分為三個階段:動員準備階段、學生自主選題階段、教師審閱,合并相近題目階段。(見圖2)三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

圖1研究型體育課程內容開發的程序

動員準備階段。研究型體育課程的開始,首先要由學校領導對參與試驗的學生進行動員,主要闡明本課程的目的和意義,特別強調本課程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團隊意識與合作能力方面的價值。其后學校要通過多種方式啟發學生選題,為學生自主選題作準備。比如可以通過邀請有關專家開設講座或組織學生參觀訪問等方式增加學生對相關知識的了解。

學生自主選題階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題目,體育教師對學生的課題設計要進行適當指導。然后學生提交課題開題匯報,向老師報告自己的初步設想。學生所選的課題,不受學科的限制,可以是運用體育學科的知識就能解決的問題,也可以是需要綜合運用幾門學科的知識才能解決的問題。

教師審閱,合并相近題目。體育教師通過審閱學生提交的開題報告,對學生所設計的明顯錯誤或不合理的課題提出意見,要求學生作出修改,直到基本合理為止。但是體育教師不要輕易否定學生的設想,對淘汰的設計必須要有明確的說明。學生的初步設計方案無論是成功的,還是不成功的,學校最好將其原始資料予以保存,以便為后續的研究提供參考和借鑒。在將學生合理的選題收集到后,體育教師要將相近的題目合并,公布給學生,學生自己協商后做出選擇和決定人員的組合。

經過上述三個步驟,研究型體育課程的內容大體上就確立下來。

3小結

研究型體育課程內容開發的關鍵就是要尊重上述原則和步驟確立出科學合理的研究型體育課題,它直接影響研究型體育課程的開展是否成功,存在一定的難度,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來完成。

參考文獻

[1] 張武升.創造教育的若干理論與實踐問題[J].教育研究1999,08:16-19.

[2] 楊光偉.活動課程研究綜述[J].遼寧教育2003,03: 22-26.

篇8

關鍵詞 單層網殼;整體穩定;非線性屈曲;幾何非線性;材料非線性

中圖分類號 TU35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671-(2012)072-0092-02

網殼結構雖然有大的跨度,但由于其高跨比小,整體結構在外荷載作用下表現出強烈的大位移非線性效應,在計算分析中必須考慮這種非線性效應。又由于網殼結構的大部分構件呈受壓狀態,典型的破壞形式是失穩破壞。這種破壞的突發性,使得損失更加嚴重。網殼結構發生失穩破壞時鋼材實際承受的應力水平很低,常常僅為30 MPa-40 MPa,遠未充分發揮鋼材的強度優勢,這說明網殼結構的穩定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網殼結構的失穩從幾何學原理和能量原理的觀點來看,都可以歸結為一種轉移,是處于高位能的結構由平衡的臨界狀態向低位能的穩定平衡狀態的轉移。發生平衡轉移的那個瞬間狀態,就是臨界狀態。

1)從變形角度來說,失穩在實際上也可以被認為是一種從彈性變形到幾何變形的變形轉移。

2)從能量的角度來說,結構失穩就是儲存在結構中的應變能形式發生轉換。就網殼結構來說,結構失穩時部分薄膜應變能向彎曲應變能轉變。

一般單層網殼均應進行整體穩定性計算。根據之前的研究和實際工程經驗總結,影響網殼結構穩定性的主要因素有曲面形狀、網格密度、荷載分布、邊界條件、節點剛度、結構剛度、非線性效應、初始缺陷等。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主要研究了非線性效應的對網殼整體穩定的影響,非線性效應又可分為幾何非線性和材料非線性。

1 工程概況

圖1 網殼結構形式

財富廣場商貿城穹頂網殼工程鋼結構圖紙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建筑安全等級為二級。其主要技術參數為:

1)網殼平面尺寸:D=46 m

2)網殼失高:f=12 m

3)支承方式:周邊多點支承

4)網殼總重:56噸

2 規范上單層網殼整體穩定性計算方法總結

《空間網格結構技術規程》中關于網殼的整體穩定性計算提供了三種方法,整理如下:

1)用考慮幾何非線性的有限元法進行荷載—位移全過程分析,分析中假定材料保持為彈性。對于常見的網殼形式,用此方法進行計算時,安全系數K取4.2。

2)用考慮幾何非線性的有限元法進行荷載—位移全過程分析,考慮材料彈塑性。即同時考慮材料非線性和幾何非線性。用此方法進行計算時,安全系數K取2。

3)對于某些跨度較小的網殼或對網殼穩定性進行初步計算時按照規范附錄E的規定進行計算。

其中,用方法1)2)進行全過程分析采用的迭代方程為:

KtΔU(i)=Ft+Δt-N

式中:Kt—t時刻結構的切線剛度矩陣;

ΔU(i)—當前位移的迭代增量;

Ft+Δt—t+Δt時刻外部所施加的節點荷載向量;

N—t+Δt時刻相應的桿件節點內力向量。

比較這三種方法,其中方法2)考慮彈塑性的全過程分析方法是最接近于實際情況的分析方法。規范也規定,對于大型和形狀復雜的網殼結構宜采用考慮彈塑性的全過程分析方法。

3 財富廣場單層球面網殼的非線性屈曲分析

用有限元分析軟件ANSYS進行荷載—位移全過程分析,通過激活弧長法將屈曲擴展至后屈曲范圍。

用上面提到的方法1)對該單層網殼進行分析,僅考慮幾何非線性影響,用一致缺陷法模擬初始缺陷影響。分析中假定材料保持為彈性。得出的荷載—位移曲線如圖2所示,安全系數K為13。

圖2 方法1)得出的荷載—位移曲線

用上面提到的方法2)對該單層網殼進行分析,同時考慮幾何非線性和材料非線性影響,用一致缺陷法模擬初始缺陷影響。鋼材的本構關系如圖3所示。得出的荷載—位移曲線如圖4所示,安

圖3 鋼材本構關系

圖4 方法2)得出的荷載—位移曲線

全系數K為3.7。

4 結果比較與分析

兩種方法算出來的安全系數K均滿足規范要求,本工程的穩定驗算符合要求。但是通過比較兩種分析方法的結果可以看出,本工程的材料非線性對結果的影響還是很大的。兩種方法得出的荷載位-移曲線有很大的不同,計算出來的安全系數K也相差很大。

殼體結構主要通過薄膜內力承受外荷載,網殼在失穩前主要處于薄膜應力和薄膜變形狀態。而失穩后失穩部位的網殼由原來的彈性變形轉變為極大的幾何變位,由薄膜應力狀態轉變為彎曲應力狀態。因此,幾何非線性的影響十分顯著。同時,材料非線性也會影響網殼結構的穩定性。而兩類非線性效應的影響程度與結構形式、結構跨度有關。從結構形式看,對單層網殼,幾何非線性的影響非常大,材料非線性的影響則較小;從網殼結構的跨度看,幾何非線性的影響隨著跨度的增加而明顯增大,材料非線性的影響則隨跨度的減小而增大。本工程屬于跨度較小的網殼,材料非線性影響不可忽略。

圖5-7從左到右為用方法2)進行分析在加載的過程中,隨著荷載的增加,桿件應力變化過程。可以看出對于本工程,最薄弱的區域為從外向內的第4圈到第7圈之間的桿件,這些桿件隨著荷載的增加最先達到屈服強度,從而形成一個塑性鉸區域,從全過程分析的過程也可以看出,一旦塑性鉸區域形成,荷載—位移曲線即開始下降,這時候結構的剛度和承載力均有較大下降,可以認為網殼已經失穩破壞。

參考文獻

[1]錢若軍,沈祖炎,夏紹華.網殼結構失穩機理及分析模型的研究[A].第六屆空間結構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6.

[2]張志剛.單層球面網殼穩定設計方法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1.

推薦期刊
欧美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激情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av片不卡无码久东京搔,亚洲鲁丝片AV无码APP
曰韩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 亚洲原创久久精品 | 午夜麻豆视频一区二区 | 亚洲小说少妇区图片 | 日本免费午夜啪视频 | 午夜福利国产小视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