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3 11:07:17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愛教育心得體會,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作為一名教師,首先要愛教育。有敬業愛崗的精神,正確認清和對待教師責任,提高意識、能力。歌德說:“你要欣賞自己的價值,就得給世界增加價值。”“盡力履行你的職責,那你就會立刻知道你的價值。”奉獻是世世代代進步人類所尊崇的高尚的道德品質,所以我們的工作就是奉獻,通過向學生提供優質的服務使學生接受良好的教育,最終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對此,我們的責任在于教育和引導,重在樹立讓學生滿意的思想觀念,努力實現學生合理的要求。為了把教育寓于服務之中,使我們的教育得到學生的認可,成為社會滿意的教育。
其次,要愛學生。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可能是學校中最不容易滿足的群體。他們思想活躍,對周圍的人和事容易理想化,而我們又習慣把學生當成“不懂事者”,對他們的聲音往往聽不見或者不想聽,對他們所做的事情往往是不屑一顧,做錯了事情不去深入了解就一味的批評。事實上,學生是一個活的“生命體”,他們有屬于自己的感受和要求,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閃光點,努力地去挖掘,其實就能發現他們每個都是祖國的花朵。要把“學生當成人來培養”,要正確對待學生的意見,師生之間應保持一種人格上的平等。師生之間的教與學實際上是一種矛盾,處理得好就會像父與子、母與子的關系,但處理不好就會產生對立態度。我在今后的教育中,注重把學生當成朋友,改變師道尊嚴的舊習俗,徹底轉換觀念,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師生共同發展,培養和造就一代新人。
最后,要愛自己。塑造師表風范。以“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為準則,履行教書育人的神圣職責,增強教師職業的光榮感、成就感、使命感和責任感,正確處理自己與社會的關系,忠于職守,言傳身教,為人師表,做學生的楷模, 做社會的表率,注重自身全面發展, 增強自身師德修養, 提高自身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 實現自身價值。
作為一名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斷豐富自身的學識,努力提高自身能力、業務水平。教師的素質不高也難以教出高素質的學生。隨著“育人”時代的發展不斷有新的內容,那么就要求老師具有一定的政治素質、思想素質、業務素質。視野和思維不能僅僅著眼于孩子的現在教學過程中,應開發多方面的智力。
作為一名教師,首先要愛教育。有敬業愛崗的精神,正確認清和對待教師責任,提高意識、能力。歌德說:“你要欣賞自己的價值,就得給世界增加價值。”“盡力履行你的職責,那你就會立刻知道你的價值。”奉獻是世世代代進步人類所尊崇的高尚的道德品質,所以我們的工作就是奉獻,通過向學生提供優質的服務使學生接受良好的教育,最終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對此,我們的責任在于教育和引導,重在樹立讓學生滿意的思想觀念,努力實現學生合理的要求。為了把教育寓于服務之中,使我們的教育得到學生的認可,成為社會滿意的教育。
其次,要愛學生。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可能是學校中最不容易滿足的群體。他們思想活躍,對周圍的人和事容易理想化,而我們又習慣把學生當成“不懂事者”,對他們的聲音往往聽不見或者不想聽,對他們所做的事情往往是不屑一顧,做錯了事情不去深入了解就一味的批評。事實上,學生是一個活的“生命體”,他們有屬于自己的感受和要求,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閃光點,努力地去挖掘,其實就能發現他們每個都是祖國的花朵。要把“學生當成人來培養”,要正確對待學生的意見,師生之間應保持一種人格上的平等。師生之間的教與學實際上是一種矛盾,處理得好就會像父與子、母與子的關系,但處理不好就會產生對立態度。我在今后的教育中,注重把學生當成朋友,改變師道尊嚴的舊習俗,徹底轉換觀念,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師生共同發展,培養和造就一代新人。
最后,要愛自己。塑造師表風范。以“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為準則,履行教書育人的神圣職責,增強教師職業的光榮感、成就感、使命感和責任感,正確處理自己與社會的關系,忠于職守,言傳身教,為人師表,做學生的楷模, 做社會的表率,注重自身全面發展, 增強自身師德修養, 提高自身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 實現自身價值。
作為一名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斷豐富自身的學識,努力提高自身能力、業務水平。教師的素質不高也難以教出高素質的學生。隨著“育人”時代的發展不斷有新的內容,那么就要求老師具有一定的政治素質、思想素質、業務素質。視野和思維不能僅僅著眼于孩子的現在教學過程中,應開發多方面的智力。
作為一名教師,首先要愛教育。有敬業愛崗的精神,正確認清和對待教師責任,提高意識、能力。歌德說:你要欣賞自己的價值,就得給世界增加價值。盡力履行你的職責,那你就會立刻知道你的價值。奉獻是世世代代進步人類所尊崇的高尚的道德品質,所以我們的工作就是奉獻,通過向學生提供優質的服務使學生接受良好的教育,最終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對此,我們的責任在于教育和引導,重在樹立讓學生滿意的思想觀念,努力實現學生合理的要求。為了把教育寓于服務之中,使我們的教育得到學生的認可,成為社會滿意的教育。
其次,要愛學生。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可能是學校中最不容易滿足的群體。他們思想活躍,對周圍的人和事容易理想化,而我們又習慣把學生當成不懂事者,對他們的聲音往往聽不見或者不想聽,對他們所做的事情往往是不屑一顧,做錯了事情不去深入了解就一味的批評。事實上,學生是一個活的生命體,他們有屬于自己的感受和要求,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閃光點,努力地去挖掘,其實就能發現他們每個都是祖國的花朵。要把學生當成人來培養,要正確對待學生的意見,師生之間應保持一種人格上的平等。師生之間的教與學實際上是一種矛盾,處理得好就會像父與子、母與子的關系,但處理不好就會產生對立態度。我在今后的教育中,注重把學生當成朋友,改變師道尊嚴的舊習俗,徹底轉換觀念,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師生共同發展,培養和造就一代新人。
最后,要愛自己。塑造師表風范。以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為準則,履行教書育人的神圣職責,增強教師職業的光榮感、成就感、使命感和責任感,正確處理自己與社會的關系,忠于職守,言傳身教,為人師表,做學生的楷模,做社會的表率,注重自身全面發展,增強自身師德修養,提高自身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實現自身價值。
作為一名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斷豐富自身的學識,努力提高自身能力、業務水平。教師的素質不高也難以教出高素質的學生。隨著育人時代的發展不斷有新的內容,那么就要求老師具有一定的政治素質、思想素質、業務素質。視野和思維不能僅僅著眼于孩子的現在教學過程中,應開發多方面的智力。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這樣說:"熱愛學生是教師活動中最主要的東西,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的確,愛的力量是無窮的,愛心是無限的,升華的大愛是人類的永恒希望。
曾經做過多年大隊輔導員,通過各種活動對學生進行愛的教育是我們的責任。以下列舉我在學校少先隊活動中的系列愛心教育。
1.汶川地震
災后每天,我都認真關注各大新聞媒體的專題新聞,緊緊跟進賑災進展,每次都被淚水浸潤著,時時都被震撼著。
一周后,2008年5月19日,星期一,我做好了比較充分的準備,在莊嚴的升旗儀式上,全體師生向在汶川地震中逝去的同胞致默哀,在國旗下演講中,我充滿深情地做了講話。之后,與我校一墻之隔的市教育局有關領導,給校長打電話首肯此次升旗活動,并向我征求演講稿。
此后的一段時間,學校少先大隊深入開展了多種教育活動,其中,在為災區捐款捐物活動中,涌現出不少愛心典型人物。我注意培養典型,同時發揮他們的帶頭作用,讓這些先進、有愛心的孩子做光榮的升旗手。作為大隊輔導員,我深知:在這場活動中,是培養學生擁有愛心、助人為樂的很好契機。兩周后,在學校教育教學開放活動中,我們邀請了家長、兄弟校同仁參與,經過精心準備、設計,在升旗儀式上,我做了以下安排――
介紹升旗手事跡:在銀州區第十一小學,群星閃爍,光彩紛呈。有品德優秀之星、勤學好問之星、發明創新之星、熱愛勞動之星、好人好事之星、五星級隊員等等。而有幸成為光榮的升旗手,更是大家渴望與自豪的。今天,實現這個夢想的人是誰呢?
閆帥呈,三年三班的體委,一個聰明好學、工作認真負責、友愛同學的男孩。他經常資助貧困生與殘疾人,極富愛心。在汶川地震捐款中,他毫不猶豫地把自己積攢的壓歲錢3000元,捐給災區。老師和同學們稱他為"一個富有愛心的男子漢"。
袁天,大隊干部,四年二班的班長。活潑開朗、興趣廣泛、樂于探究、充滿愛心、品學兼優是老師和同學們對他的評價。在汶川地震捐款中,他把2000元壓歲錢捐獻給災區,是同學們學習的榜樣。
張詩博,三年三班的學委,他熱愛學習,成績優異,關心他人,品學兼優。在這次賑災活動中,他毅然把自己的零花錢和壓歲錢1300元捐給災區。這是一名善良有愛心的男孩。
楊潤澤,三年二班的體委。聰穎好學、樂于探究、關心他人是他顯著的特點。本次賑災中,他捐款1000元,充分顯示了他善良、仁愛的心靈。
閆帥呈,袁天,張詩博,楊潤澤這四名同學是我校賑災活動的優秀代表。他們的愛心如金子般閃光!現在,就讓鮮艷的五星紅旗、美麗的校旗和火紅的隊旗,在他們手中升起,為我們偉大、光榮的旗幟增光添彩吧!
著名教育家優秀班主任于漪說過:"在學校里工作,只有當了班主任,才真正體會到當教師的幸福。"這話對我感觸很大,剛畢業沒有當班主任時,我看到和我搭檔的班主任整天早起晚歸,不是處理學生打架,就是和學生談心解決鬧個人情緒的,再加上班紀律、衛生、學習等方面還要和別的班級搞競爭等等,真是一天到晚忙得焦頭爛額,而一個月也就是30塊錢的班主任費而已,何苦呢?班主任真不是啥好差事,難怪每年新生入學各班安排班主任,校領導都要煞費一番苦心!
2.用人格熏陶人格
剛畢業的第二年,國慶節放假,我回家種地時不小心左腿被劃傷,小腿肚上縫了八針,還沒拆線就開學了。由于傷口在小腿肚上,腳一踩到地面,線就繃緊了,痛得要命,只得單腿站立講課。那時,我代了兩個班的數學課,一中午兩節正課,一節自習,單腿站立要站約三個小時左右。十月份天氣已經很涼爽了,我上身雖然只穿了件短袖,由于疼痛和長時間單腿站立,不一會兒襯衣就濕透貼在了背上。前排的幾位同學小聲對我說:"老師,你咋恁熱?"我回答說:"老師很年輕,代謝快,所以出汗多一點而已。"下課了,當我走下講臺時,包扎傷口的紗布意外地從腿上脫落下來。坐在第一排的數學課代表看見了,大聲對我說:"老師,你的腿咋了?"她這一聲喊,許多學生都偎了過來。我慢慢地卷起褲腿,連自己也吃一驚!做過手術,沒有換藥就來上課了,我還沒有見過傷口,大約有十公分長,幾個女學生都大叫起來。我說:"沒有啥,只是一個小傷口而已,學校把你們交給了我,我就要對你們的學習負責,小傷口而已。"放學后,幾個男生在樓梯口等著我,對我說:"老師,我們把你抬下去吧。"我說:"不用了。"結果學生不容分說把我從四樓抬了下來。等到上晚自習,那幾個學生早早地等在樓梯口,非要把我抬上去。我說:"同學們,讓我稍活動活動,傷口可能長得快些,我們一起上樓好吧。"在緩慢地上樓過程中,我對他們說:"老師和學生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就像合力與分力的關系一樣,如果我們的夾角是0度,那么我們的合力就最大;如果我們的夾角是180度,那第我們的合力就是最小,我希望我們的夾角是0度。"這件事這些話在兩個班里慢慢地傳播開來,對學生是個極大的鼓舞。一年后,這兩個班的學生有一人過了重點線,4人過了本科線,20多人過了大專線。這讓我想起了一位教育家說過的這樣一句話:"最有魅力的教育是行為教育。"良好的行為的確是一種無形的人格魅力,那就讓我們用我們美好的行為去熏陶我們身邊的每一個學生吧。
“這是心的呼喚,這是愛的奉獻……如果人人都獻出一點愛,這個世界將會變得更加美好。”是啊,愛在我們之間無所不在:父母親對你的愛;親朋好友對你的關懷……可當我讀了《愛的教育》后,對它的心得體會更加深入。
愛的教育心得體會之一:它采用了日記體的形式,講述一個名叫安利柯的小男孩的成長的故事,詳細地記錄了他一年之內在學校、家庭、社會的所見所聞,字里行間洋溢著對祖國、父母、師長、朋友的真摯的愛,有著感人肺腑的力量。
愛的教育心得體會之二:全書100篇,其中《仁慈的花朵》最讓我記憶猶新,歷歷在目。它描述了女子學校的女同學們幫助一個因在掃煙筒時丟了三十個銅板的小少年,并且還瞞著校長——做了一群“無名英雄”。英國哲學家洛克說得好:“我始終認為人們的行動是他們的思想的最好證明。”這個故事中閃耀著的崇高的品質和道德的光輝,給我的心靈以強烈的震撼。
愛的教育心得體會之三:而如今的社會上,有些人則非常勢利,他(她)們的行為準則是看是否對自己有利,即使在道義面前也不放棄討價還價。這種人是非常渺小的,他們的處事哲學必然會遭到人們的鄙棄。因為虛偽換不來真情,冷酷換不來熱忱。冷漠自私者失去了做人的道義,他們就很難得到別人盡心盡力的幫助,有失道之因,必然有寡助之果。人生的錯誤,往往在于“自私自利”四個字,私利不去,公道則亡。
亞米契斯,我想大家都很熟悉。他是著名的意大利作家,寫過著名的書,《愛的教育》。
這本書是用日記的手法借用了小學生三年級艾里克的口吻寫的,形容了充滿愛心,充滿同情心的世界。主角艾里克他觀察著身邊的每件小事,包括他的每人,也都充滿了愛心。
年僅 12 歲的用心去愛,去看,去體會身邊的。有純潔高尚的心。而我呢?我和他生活,有的家庭,但我卻的去想過,在街上,一雙可憐瘦弱的手向我伸來,我看也沒看,徑直向前。而艾里克,他卻愿意獻出愛心,我地方……
作者亞米契斯,他緊扣孩子的心靈,用生動的筆觸,更多地強調體貼、博愛與責任心,這地打動了我。在家里,我是獨生女,都很疼愛我,我做事,事都聽,可我經常對發脾氣,各樣的無理,惹生氣。與文中物相比,我真是差遠了。
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后,我變了,任性,也開始學會了別人,對、感激之情,地學會了感恩。
“以心靈贏得心靈,以人格塑造人格”這是李鎮西教師的教育名言,也是其教育的宗旨和指導思想。《愛心與教育》這本書也是作者愛心與智慧的升華,也是一曲用愛心來譜寫的教育之歌!
愛心成就夢想,愛心傳遞希望,愛心喚醒力量,愛心鑄就輝煌。陶行知先生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因為有愛,我們才有耐心;因為有愛,我們才會關心;因為有愛,我們才和同學心貼心。讓我們的愛心化甘露,去滋潤每一位學生的心田,讓我們的愛在每一個學生心間生根發芽,直至愛滿人間。
李鎮西老師在《愛心與教育》中也說過“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愛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后一道防線。”在讀過之后,我的體會更加深刻。是的,正是因為一顆愛心才使我快快樂樂守在學生身邊,也是我具備了一顆童心,隨時隨地在學生身邊體會幸福與快樂;而童心也使我更近距離的接近學生的心靈,在學生心靈中寫下美妙的詩行,互相傳遞愛心,傳遞幸福。
在一次學生的作文中,我發現他們真的可愛,它們把自己的心里話寫出來了,“老師,我謝謝你教會了我許多本領,我從一字不識到現在我可以寫作文了,真的謝謝你!那是我心中最好最好的人。”看到這些話語,我感到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應該以李鎮西老師為榜樣,奉獻我們的愛心。上課要面面俱到,給他們展示自己的機會;下課后多與學生交流,細心觀察學生,給學生以指導,鼓勵與關心。讓學生感到對他們的關注與關愛。
當然,僅僅有愛心是不夠的,這就涉及到李老師教育思想的另一個方面----民主教育,懂得互相尊重,寬容學生,我們才能獲得融洽的師生關系,才能抓住教育契機,與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取得潛移默化的教學效果。
在暑假閑暇之余,我有幸讀了李xx老師寫得《愛心與教育》。這是一本以手記的形式敘述了李鎮西老師和他的學生們之間一則則深動感人的故事。
讀完李鎮西老師的這本教育手記,讓我思考到這樣一個問題: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什么?在這本書中我找到了答案:擁有一顆愛孩子的心!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們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風格各有千秋,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愛的教育”。教育首先是充滿感情的教育。一個真誠的教育者必定是一個受孩子衷心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李老師就是帶著這樣的一個基本條件去做好老師的。他說:“愛學生就必須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須把自己當做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每個孩子都會引起他的興趣,如孩子們的主要精力傾注在什么上面,孩子們最關心和最感興趣的是什么,孩子們的快樂和痛苦有哪些,這使李老師的小朋友圈子一天天擴大,并且連他不曾教過課的那些孩子也成為了他的朋友,可想而知李老師在孩子們的心中是多么富有影響力的一位老師啊!
在書中一個典型的案例深深吸引了我。有一個學生的名字叫萬xx——一個典型的雙差生。它父母離異,家庭復雜,先后和父母的新家庭居住過,和爺爺奶奶共同生活過,也和社會上的一些混混有過一段流浪的生活。李鎮西從激勵其自信心入手,讓自己和班集體共同關心他,用愛感化他,使其脫離過去那種不良的生活,從最初的勉強接受,到后來自覺的去除身上的不良習慣,行為反復,以致后來堅決與社會上的小混混斷絕往來。然后再想方設法從萬同的學習基礎出發與其他學科的教師共同為其留特殊的作業,進行特殊的考試,讓一個在絕望、孤獨中長大的孩子看到了希望,成為一個因為自己活著而讓別人感到幸福的人。實際上,李老師的做法已經超越了一般的師愛,也可以說是他對學生所做的越過我們一般教師能夠做到的。尤其我們現在生活在一個功利的社會里, 作為教師還是應該有最為純潔的思想,用一顆純凈的心去對待我們的學生,為學生的生活注入一股清泉。
如果每一位老師都能像李老師一樣覺得工作是幸福和快樂的,那么我們的社會、我們的民族、我們的國家將會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和諧。作為老師,不求轟轟烈烈,只求對得起我們的孩子們,讓他們能共享教育的陽光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