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感染科門診8篇

時間:2023-02-27 11:11:33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醫院感染科門診,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醫院感染科門診

篇1

【關鍵詞】門診口腔科;醫院感染;管理與控制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7-4930-01

門診口腔科醫院感染的管理與控制是門診管理的重要內容。俗話說病從口入,對于口腔科門診的感染問題要根據這個科室的自身特點來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控制感染的措施,對于口腔科門診的管理也同樣需要高度重視。隨著現代口腔醫療技術的進步與發展,患者在診療效果上取得了較大的進步[1]。但不可否認的是患者的口腔感染幾率也大大提高,因此對于口腔科的醫療器械管理以及醫護人員院感意識的培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不斷加強門診口腔科的管理,有效控制口腔科的院感問題,本文對于門診口腔科的院感問題的管理與控制進行有關的探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資料

本文選取我院的門診口腔科作為研究對象,我院的門診口腔科具有醫護人員6名,其中口腔科醫生共有4名,(主治醫生3名,副主任醫師1名),護士長1名,護理人員1名,平均每天接待患者約100例左右。

1.2方法

為提高門診口腔科醫院感染管理質量,我科采取的的主要措施是:針對門診口腔科的院感問題,制定管理方案,健立與完善門診口腔科的規章制度,提高門診口腔科的管理質量;加強對一次性醫療用品的管理,科學合理處理醫療廢物;提高門診口腔科醫護人員個人防護意識;加強對口腔科的有關感染項目的監測;不斷加強門診口腔科的環境衛生管理以及醫療器械的消毒滅菌管理;在門診口腔科推行四手操作方式,即一名護理人員專門配合一名醫生的工作[2]。嚴格執行手衛生規范等。

2 結果

針對我院門診口腔科的院感問題,提出相應的整改措施,加強醫護人員院感意識的培養,加強診療用品的管理,嚴格執行手衛生規范等措施來提高我院門診口腔科的院感管理質量。使我院的門診口腔科院感管理更加地規范化、合理化、制度化、科學化,門診口腔科的醫護人員對于預防與控制醫院感染問題的意識也進一步提高了,更加自覺地規范自身的日常醫療或者護理行為,強化了自身的職業防護,降低感染概率。自從建立與完善了我院的門診口腔科醫院感染管理制度并且在日常工作中嚴格執行,我院門診口腔科的醫院感染發生概率大大降低,醫護人員以及醫療器械的監測合格率達到100%,沒有再發生醫院感染,患者對我院門診口腔科的治療與護理的滿意度也大大提高。

3 討論

門診口腔科醫院感染的管理與控制是門診管理的重要內容。醫院感染管理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接受門診治療患者的治療效果,也關系到醫生與護理人員的自身健康問題。門診口腔科是門診部的重要部門,對于醫院感染問題的控制與管理,可以提高整個醫院的管理水平,醫院感染問題的有效控制與管理對于門診口腔科以及整個醫院都有重要意義[3]。

門診口腔科的醫院感染涉及多方面的學科,主要包括微生物學科、社會學科、流行病學科等多方面的研究,感染事件的引發,主要的誘發因素有:醫生在醫療活動過程中沒有規范操作,沒有認真執行醫務人員職業防護措施;醫療器械種類繁多,在日常的清潔與消毒中沒有嚴格執行操作規程;不嚴格執行醫療廢物管理條例,未認真執行手衛生規范等。這些因素會誘發感染事件的發生,對于患者的健康以及醫護人員的健康都是不利的[4]。

針對上述問題,在我院的門診口腔科的醫院感染控制與管理工作中,需要不斷提高管理質量。我們主要實施的管理措施是:首先,針對我院的門診口腔科的院感管理問題,在整體上提出具體的切實可行性的管理方案,將實施方案在日常工作中應用與施行,這樣可以總結控制與管理的經驗教訓,進而可以進一步健立與完善門診口腔科的規章制度,提高門診腔科的管理質量。其次,為了較好的控制醫院感染事件的發生,需要加強對于門診口腔科中的一次性醫療用品的管理,所有醫療器械進行高壓滅菌處理。嚴格執行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對所有醫療廢物進行無害化處理。最后,在醫務人員自身的職業防護上,需要進一步提高我院門診口腔科醫護人員的防護意識,進一步提高手衛生規范的正確執行率,這更加有利于患者與醫護人員身體健康;醫院需要進一步加強對門診口腔科的有關感染項目的監測工作,強化醫院感染的監測與管理,根據監測數據制定控制醫院感染的措施,這樣將會更加具有針對性;不斷加強我院的一次性醫療衛生用品及醫療器械的消毒滅菌管理,嚴格執行日常的空氣消毒工作,降低醫院感染事件發生的概率。同時,需要在我院的門診口腔科逐漸增加護理人力資源,推行“四手操作”方式,有效的控制醫院感染的發生,進一步提高患者的滿意度[5]。

參考文獻

[1] 金順貞,袁季華.口腔科門診院內感染原因及控制對策[J]. 中國醫藥科學.2011.1( 18) :182 -183.

[2] 張瓏,李芳萍,陶洪.口腔科門診感染管理問題與倫理思考[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1.24( 5) :619 -620.

[3] 賈美娜,孫鳳娟,倪雪嬌.口腔門診的醫院感染管理探討[J]. 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1( 33) :8241 -8242.

篇2

[關鍵詞]醫院感染門診口腔科;管理

隨著口腔科診療項目的增加,口腔診療過程中發生醫院感染的潛在危險日益突出,口腔科已成為醫院感染的高位科室。口腔治療過程中的污染問題已成為醫院感染管理的一個薄弱環節,越來越受到醫務人員的關注,由于口腔診療操作人多在口內進行,操作中牙科器具與患者的血液、唾液、口腔組織接觸頻繁,許多經血液傳播的疾病,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都可通過此途徑造成交叉感染,因此切斷其經口腔器械和醫務人員手的傳播途徑,加強和規范診療過程小的醫院感染管理尤為重要。

1 門診口腔科的醫院感染危險因素

1.1 醫護人員自我防護意識不足:口腔科醫護人員如工作時著裝不規范,未嚴格進行手的消毒,手套未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均可導致醫院感染的發生。牙科治療中高速手機、氣、水槍、超聲波潔牙機都會產生飛沫攜帶著病原菌進人空氣,造成空氣污染,若易感者接觸到含有致病菌的飛沫,即有可能引起感染。

1.2 醫療器械消毒滅菌不徹底:口腔器械都為含腔器械,特別是渦輪機、快、慢速機頭、彎機頭、直機頭等形態不規則,價格昂貴增加了消毒滅菌的難度,且種類繁多,如潔牙手柄、高速渦輪手機、根管治療器械、牙挺、鑿子、牙周潔治器,可直接被患者的血液、唾液或分泌物污染,特別是高速渦輪手機,由于手機及其附件存在著復雜的腔隙和難以探入的管道,在鉆完牙齒后會產生一種回吸力,將患者的血液、唾液吸進機頭,而造成交叉感染。

1.3 醫務人員手污染:醫務人員直接與患者接觸,容易被血液、唾液等分泌物污染,增加了醫患之間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1.4 消毒滅菌不規范:口腔科醫療器械構造復雜,種類繁多,消毒難度大,若消毒劑選擇不當,消毒液濃度不合適,消毒時間達不到要求,紫外線消毒不規范,均可成為口腔科的醫院內感染因素。

2 門診口腔科的醫院感染預防措施

2.1 診室環境的消毒和防護:診室內配備空氣消毒設備,每天工作結束后要進行終末消毒處理,診室的工作臺面、綜合治療椅和地面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拭,空氣用紫外線進行消毒。

2.2 口腔醫療器械的消毒滅菌:使用過的非一次性口腔器械要按“消毒―清洗―滅菌”的程序處理。所有耐熱的口腔科器械每次使用后分類包裝采用快速高壓蒸汽滅菌器滅菌。不耐熱器械采用2%戊二醛浸泡滅菌處理,浸泡時間規定>10h,器械自消毒液取出后用無菌蒸餾水沖洗干凈后再使用,或者干燥處理后放置于無菌容器中備用。用于口腔內操作的高速手機部件和低速手機部件,采用高壓蒸汽滅菌后備用。口腔檢查器材一律使用一次性物品。

2.3 口腔科醫務人員的自我防護及洗手要求:口腔科醫務人員在治療過程中必須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一次性手套及配戴防護眼鏡,治療過程中避免戴污染手套去拿無菌物品,盡量使用腳控開關調節治療椅。診治患者前后或直接接觸可能被血液、唾液、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的物品后必須洗手,因手套可能穿孔而致手污染,因此脫去手套后也要求洗手。肥皂和流動水洗手能去除因接觸患者而沾染的大部分微生物,因此必須規范的洗手,防止醫源叉感染。

2.4 加強環境管理,作好個人防護:口腔科診室、治療室需每日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通,室內用紫外線照射2次/d,1h/次。診斷桌、窗臺、地面用500mg/L含氯消毒劑擦拭,2次/d。醫護人員必須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程,操作前后均做到規范洗手。醫護人員的手是醫院感染的重要傳播媒介,正確規范的洗手是避免醫院交叉感染、防止自身感染最有效的措施,僅此一項措施,就可以使醫院感染率下降50%。為確保醫患安全,操作者應戴一次性手套,并做到一人一用一洗手。

篇3

[關鍵詞] 口腔科門診;醫院感染;危險因素;預防

口腔科門診患者流動頻繁,病情各異,各種急慢性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均在一般患者中間就醫,口腔診療是創傷性,口腔科醫務人員的手、器械可直接接觸患者的唾液、血液、病菌等,極易導致醫患之間、患者與患者之間的醫源叉感染。因此,了解口腔科門診引起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做好口腔門診醫院感染預防和控制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1.引起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

1.1醫護人員自我防護意識不足 口腔科醫護人員如工作時著裝不規范,未嚴格進行手的消毒,或治療操作中戴著無菌手套拿取非無菌物品后,未重新更換手套繼續操作等,均可導致醫院感染的發生。

1.2空氣污染 牙科治療中高速手機、氣、水槍、超聲波潔牙機都會產生飛沫,攜帶著病源體形成氣溶膠,造成空氣污染。

1.3醫療器械消毒滅菌不徹底 口腔器械多為官腔器械,渦輪機、快、慢速機頭、彎機頭、直機頭等形態不規則,增加了消毒滅菌的難度,特別是口腔科診療過程中最重要的工具高速手機和低速手機,它們夾持車針和磨頭,治療中要進入患者口腔,接觸黏膜和組織。實驗證實,手機在口腔中停止轉動的一瞬間,機頭部位呈現負壓,使口腔中的分泌物、血液、組織碎片等回吸到手機內部,而使用消毒劑對手機進行消毒時,只能消毒手機表面,而對手機內部回吸物毫無影響,當再次使用手機時,回吸物質就可隨轉動中噴出的水霧進入其他患者的口中,而造成交叉感染。

2.感染途徑

2.1吸入感染 在口腔疾病的診療操作過程中,可產生大量的直徑大小不等的微粒(氣溶膠),而這些微粒很容易被直接吸入肺部,引起肺部感染(包括患者和醫護人員)。

2.2接觸感染 患者口腔中的分泌物、血液、細菌等通過未徹底滅菌的醫療器械,傳給另一患者而致感染發生。此外,污染的醫療器械不慎刺破醫護人員的手,亦可導致醫護人員感染。

3.防范措施

3.1加強醫德教育,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做到管理制度化

對醫護人員進行醫德教育和預防口腔科院內感染的宣傳教育,重點培訓監控人員及科室消毒員,舉辦專題講座和學習班,觀看口腔科感染管理錄像帶,通過多渠道、多層次、集中與分散培訓相結合的方法,宣傳口腔科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全科職工牢固地樹立起“質量第一,患者至上”的思想,促進了科室全員自覺參與到感染管理工作中來。

各項規章制度是實行科學管理的基礎,我科按照《醫院感染管理規范》、《消毒技術規范》要求,根據口腔科醫院感染特點,制定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規范口腔科醫院感染管理工作,使之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只有自覺遵守消毒隔離等各項規章制度,扎扎實實搞好落實,才能有效預防醫院感染,確保患者治療安全。

3.2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

區域劃分:口腔科診療區域和診療器械清洗、消毒區域合理分開,有明確界限及標記,布局能夠滿足診療工作和診療器械清洗、消毒工作的基本需要。

在每個病人診療結束后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對治療臺特別是扶手和小水池進行擦拭消毒;每日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或專用清洗劑擦洗綜合治療臺及相關物品表面;

因為高速渦輪機等診療器械產生大量氣溶膠,空氣中各種病菌飛沫傳播密度高,每日定時進行開窗通氣30分鐘.每日下班前對房間進行紫外線消毒1小時;

醫院感染管理科室專業人員對口腔科室消毒隔離質量進行監測,定期對空氣、無菌物品、、工作人員手、物表、消毒劑、滅菌劑進行生物監測,使其各項指標均符合要求。

3.3嚴格無菌操作規程

為了保護醫患雙方,防止交叉感染,要求醫師治療時嚴格戴口罩和帽子,必要時穿防護衣服戴防護鏡,做到安全診療。手套為保護患者不受手上攜帶的微生物污染提供了一道安全的屏障。但是,即使帶上手套,污染仍有可能發生。如化學液體、含石油的乳液可能導致手套老化或滲漏。另現有的手套仍存在質量差異,約有2.9%的手套存在針尖狀微孔。據統計20分鐘內一個微孔可通過19000個細菌。因此手套應與洗手相輔使用而不是代替洗手,脫手套后嚴格洗手十分必要。如果同一患者治療時間較長,手套最好每小時更換一次。醫護人員必須嚴格執行無菌操,治療前后嚴格洗手,口腔醫師和牙科護士在牙科治療過程中,與患者接觸時間長、距離近、污染媒介多,如果術前術后沒仔細清洗消毒手、不戴手套,則可使牙科治療器械和患者受到細菌污染,使醫務人員造成職業暴露。

3.4嚴格口腔器械消毒滅菌管理

高壓蒸汽滅菌是WHO及我國衛生部《消毒技術規范》中推薦的首選方法,應用最普遍,效果最可靠。

手機清洗:手機選擇耐高溫而又耐濕的器械,且配備足夠的周轉基數。手工清洗不能將手機內部及回吸物清除,因此,使用后手機空轉30s后,再清洗手機上的污垢,并使用超聲清洗消毒機在清洗過程中加入清洗劑、消毒劑或酶等,從而達到徹底清洗手機內部的目的;清洗消毒后的手機采取全自動注油,紙塑封包,然后再高壓蒸汽滅菌,真正做到“一人一機一高壓蒸汽滅菌。

使用過的非一次性口腔器械要按:消毒―清洗―滅菌的程序處理。各類車針、擴大針、撥髓針、牙周刮治器、撥牙鉗、牙挺、潔牙器、牙齦分離器、牙鑿、骨鑿、持針器、刀柄、剔挖器、取模托盤、銀汞充填器、金屬調刀、三用槍等使用后用500mg/L含氯消毒劑浸泡30min,再清洗擦干后分類,獨立包裝,采用高壓蒸汽滅菌。

3.6加強一次性物品管理

口腔科檢查器械一律使用一次性物品,并切實做到一次性物品一次使用。

對一次性物品進行嚴格管理,生產廠家商家必須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醫療器械注冊證、生產許可證、衛生許可證,并要求提供購進物品相關批號的質量檢驗報告。

3.7印模材料的消毒管理

先用清水洗干凈,輕甩,在500mg/L含氯的消毒液中浸泡10min后灌模。

3.8消毒室配備快速高溫高壓滅菌器,對應急使用的器械進行滅菌。

結論:通過以上危險因素分析和防范措施實施,我院自2003年6月開診以來到目前為止,口腔科醫務人員和患者無一例醫源叉感染發生,達到醫療安全的目的,收到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盧愛工,李莉莉,劉東玲,等.口腔醫務人員職業暴露防護的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6,16(2):190-192.

篇4

關鍵詞:口腔科;門診護理;醫院感染;預防控制

0引言

隨著我國人口的不斷增加,病情種類多樣化,在醫院或門診中引起的醫療感染顯著上升。目前,大量的研究結果表明13%-30%的醫院感染與護理操作不當及護理管理不到位有關,如護理工作中使用的儀器設備消毒、隔離、滅菌不徹底等[1]。口腔是病原體侵入的主要通道,由口腔科門診護理不當引起的感染相比其他科室數量上明顯更多。由此可見,口腔科門診的護理工作十分關鍵。本研究對口腔科門診采用兩種護理模式,對比分析這兩種模式下患者感染的幾率,旨在為口腔科門診的護理提供參考依據。

1資料與方法

1.1基本資料。

以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傳統護理模式下醫院感染和預防情況為對照組。以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整體護理模式下醫院感染以及預防情況為實驗組。兩組患者均以牙齒護理為主,其年齡、性別等基本資料經分析可比性良好。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在我科室治療時,只采用常規的護理。實驗組就診時,給予全面、整體的護理管理,其主要內容如下。

1.2.1環境護理;醫院感染的主要途徑為空氣傳染,對口腔科門診實施空氣消毒對控制以及預防感染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護理人員在保證口腔科門診空氣流通以及常規消毒的基礎上,應囑咐患者在治療之前使用氧化氫(濃度為1%)漱口,這樣可以減少細菌在空氣中傳播。同時,為患者實施檢查治療的器具應做到一次性保護膜一人一換,以此減少交叉感染的情況。

1.2.2器械護理;護理人員應及時對口腔科門診中的器具進行消毒,患者使用過的器具(鑷子、探針、針頭等)應及時做好回收工作,在對各種醫療器械進行消毒之前,可使用超聲清洗機進行清洗,這樣可以較好將醫療器械管腔以及表面中的碎屑清除。

1.2.3醫護人員的自我防護;醫護人員在為患者實施治療時,應按照相關規定佩戴橡膠手套、口罩、帽子、隔離衣等,這樣可以較好防止被患者的體液以及血液污染。同時,醫護人員為口腔科門診患者實施治療時,應及時做好洗手消毒工作,相關部門應定時對其洗手消毒工作進行抽查,以此提高口腔科門診醫護人員衛生意識。

1.3觀察指標;

對實驗組以及對照組經不同護理模式護理后口腔科門診患者出現感染的情況及科室內衛生指標進行比較分析。

1.4數據處理;

本文研究數據均嚴格錄入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時,統計學具有意義。

2結果

2.1患者感染幾率的對比分析。

實驗組在整體護理模式下實施護理,其出現感染的幾率約為0.3%。對照組在傳統護理模式下實施護理,其出現感染的幾率約為2.0%。兩組相比,存在明顯的差異(P<0.05)。

2.2就診科室內衛生指標分析。

經對患者就診的我院口腔科室衛生指標進行全面評價,實驗組的使用器械、手部衛生、空氣質量和消毒液標準等衛生情況均優于對照組。

3討論

醫院感染水平是評價醫院醫療衛生水平的重要指標[2],在口腔科門診中實施有效的護理,對控制以及預防醫院感染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口腔科是門診中的特殊場所之一,為口腔門診患者實施診斷以及治療均由相關的醫療器械以及醫護人員的雙手完成,這樣就極易導致患者的唾液、血液等在空氣、醫療器械中傳播,若醫護人員的雙手及醫療器械沒有做好消毒工作,則可能導致醫患、患患之間出現交叉感染的情況[3-5]。因此,加強口腔科門診護理工作對感染的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在整體護理模式下實施護理,其使用器械、手部衛生、空氣質量和消毒液標準等衛生情況均優于對照組,因此,出現感染的幾率明顯低于傳統護理模式下實施護理的對照組(P<0.05)。由此可見,通過在口腔科門診中實施整體護理,即環境護理、器械護理、醫護人員的自我防護,采用有效的消毒器具及消毒藥劑對口腔科門診中空氣、器械、醫護人員本身可能存在的細菌進行消毒,可以顯著的減少細菌的傳播,降低患者感染的可能性。綜上所述,加強口腔科門診護理,在預防以及控制醫院感染發揮著重要作用。口腔科門診醫護人員應加強對環境護理、器械護理以及自身的防護意識,以此減少醫院發生感染的幾率。

參考文獻

[1]呂玉煥.口腔科門診護理在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中的作用[J].中國民康醫學,2015,28(6):112-114.

[2]張麗,皇曉坤,韓淑惠,等.淺談口腔科門診醫院感染的預防與護理[J].臨床誤診誤治,2011,24(z1):157-157.

[3]尹鵬娥.關于控制醫院感染的門診口腔科預防和護理對策[J].健康必讀(中旬刊),2012,11(8):421-421.

[4]尹沛.護理管理在口腔科門診醫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分析[J].中外婦兒健康,2011,05:56-57.

篇5

1口腔科門診醫院感染危險因素

1.1醫療器械的污染

口腔門診擁有眾多不同種類、形狀復雜、較難清洗的醫療器械,通常與患者的口腔黏液、牙齒、血液以及唾液等進行直接接觸;同時這些醫療器械價格一般較為昂貴,不能一次性使用,一般都需要清洗和消毒滅菌后重復使用。但由于口腔門診的醫療器械結構較為復雜,常常在交接、空腔等部位殘存著不易清洗的組織碎片,這些未能清洗干凈的殘留物極易造成醫療器械的污染,進而造成患者交叉感染[2]。此外,口腔門診還存在一些手動牙科器具、牙科旋轉器具、牙科注射器具、根管器具等,都是傳染疾病的常見傳播媒介。

1.2診治環境的污染

口腔門診醫院的診治環境是極易被忽略的感染危險因素。口腔門診是集中對口腔疾病患者進行接待、診斷、治療的綜合性場所,眾多口腔疾病患者在此環境下進行呼吸、吐出唾液;同時在治療過程中,高速旋轉的機器會將帶有病原菌的唾液、組織碎片以及血液甩出在空氣中,極易造成治療環境空氣、地面以及物表的污染。有研究表明,口腔門診空氣合格率低于70.0%,治療期間飛出的唾液、組織碎片以及其他液體是造成口腔門診空氣污染的主要因素[3,4]。

1.3一次性醫用輔料的污染

棉簽、棉球、墊布、紗布以及紙巾等都是口腔門診常用的一次性醫用輔料,一般用來清理患者血液、唾液、止血等,這些與病原菌密切接觸過的一次性輔料如果不能合理回收處理,極易傳染病原菌,造成感染。除此之外,口腔門診常見的一次性杯子、醫用手套、鑷子以及注射器在給患者和醫生帶來方便的同時也是造成感染的主要危險因素。

1.4醫務人員交叉感染

口腔門診的醫務人員在對患者進行診斷治療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與患者的口腔病患部位、唾液以及血液等進行接觸,如果不具備較強的無菌防護意識,未能及時對與病原菌接觸部位進行清洗或者進行清洗時未按照規范進行,都會使醫護人員成為交叉感染的傳播源。

2控制感染的管理對策

2.1加強感染宣傳教育,提高醫護人員感染控制意識

首先醫院應該定期對全體醫人員進行感染防護知識的培訓和宣傳教育,對于口腔門診醫務人員進行針對性的口腔醫療器械清洗、消毒技術操作規范培訓;同時組織人員到上一級醫院進行參觀,提高醫護人員感染控制的意識。規范操作,在對患者進行診治時要戴口罩、帽子、一次性手套,必要時穿防護服;治療完成后及時摘取口罩、帽子和手套,做好手衛生,處理好一次性輔料。同時還應該定期對醫務人員進行健康檢查,保證自身未受疾病傳染或本身不是傳染源,將自身從交叉感染中摘除[3]。

2.2建立健全完善的醫療器械消毒管理制度

制定“口腔門診專業操作規范”、“口腔門診醫療器械消毒滅菌規范”、“口腔門診一次性醫用輔料回收管理制度”以及“口腔門診防護感染相互監督管理制度”,要求口腔門診醫護人員嚴格按照各項規章制度對醫療器械、一次性輔料等進行消毒處理[5]。①每次進行醫療器械消毒處理時都應保證至少2人在場進行操作,同時嚴格正確對過程進行記錄。②對于結構復雜、接觸病原菌的高危器械嚴格按照清洗-浸泡消毒-高壓高溫滅菌的流程進行。③在日常實踐過程中,口腔門診醫護人員應該及時對醫療器械的消毒處理,探討研究防護感染措施,不斷改進現有操作規范。④建立健全相應的相互監督、賞罰分明的制度,做到大家相互監督、改進有賞、違反必懲。

2.3定期對診治環境進行消毒

口腔門診環境的污染是造成感染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定期對診治環境進行清潔消毒處理是排除這一危險因素的主要方法。①地面清潔。定期打掃口腔門診的地面,重點清除治療時飛濺出來的血液、組織碎片以及灰塵,然后將新潔爾液噴灑在地面,仔細清潔門診室內的每一處。②全面消毒。在對整個門診進行清潔打掃后,必須對其進行必要的消毒處理才能達到排除診治環境污染的目的;每日用500mg/L含氯消毒劑清潔消毒地面、物表;用紫外燈消毒照射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30min。③日常保持。對口腔門診進行清潔和消毒的手段只能起到一時的作用,醫務人員在日常操作過程中嚴格按照規范進行,及時處理血跡,定期清洗門診內的牙床、手柄、頭托等。

2.4妥善處理一次性醫療輔料

根據國家的相關規定,科學合理地對一次性醫療廢物進行無害化處理。對于與患者黏液、血液或者組織碎片等有密切接觸的棉簽、棉球、手套等一次性醫療輔料應嚴格按照《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進行處理和回收;對于注射器、探針以及手術刀片等尖銳器械應放置在專用利器盒內,按醫療廢物處置。

2.5加強日常細菌檢測,確保消毒滅菌效果

醫院不僅要制定相關的醫療器械消毒滅菌規范和制度,同時還應該加強對常見病原菌的日常檢測,定期對口腔門診的空氣、醫護人員手、消毒滅菌醫療器械、物體表面等進行微生物培養檢測,以確保現行的消毒管理規范措施能夠達到目標效果。此外,對于用于口腔門診的消毒滅菌液應定期更新,以避免適應性耐受菌的出現;同時還應記錄紫外燈以及空氣消毒機的工作時間,做好日常監測。

3總結

本文對我院口腔門診感染現狀進行分析,總結口腔門診感染的危險因素主要是多次使用醫療器械消毒滅菌處理操作不完善,醫療廢物處理不當,缺乏科學合理的消毒滅菌管理制度以及從業人員自我防護意識不強等。針對上述因素采取了相應的管理措施:①加強感染宣傳教育和培訓,提高醫護人員感染控制意識;②建立健全完善的醫療器械消毒管理制度,科學合理地進行消毒滅菌處理;③注重日常環境維護,定期對環境進行清潔和消毒;④加強日常細菌檢測,確保消毒滅菌效果,改進消毒滅菌方法。只有這樣才可以有效降低口腔科門診醫院感染事件的發生率。

參考文獻

[1]武迎宏,陳致誠.口腔診療機構的醫院感染管理現狀[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5,15(8):912-914.

[2]秦紅梅,周麗,趙文捷.口腔專科醫院器械集中消毒效果評價[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0,20(14):2070-2072.

[3]胡秀琴.口腔科門診醫院感染的相關因素及防護措施[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9,6(12):73-75.

[4]袁有蘭.門診口腔科的消毒管理[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7,16(1):138-139.

篇6

規范口腔器械的清洗、消毒滅菌:①規范清洗、消毒滅菌流程:口腔科器械回收到消毒供應中心處理,消除了因口腔科自身清洗、消毒、滅菌條件不完善造成的隱患。逐步形成了規范的清洗、消毒、包裝、滅菌工作流程。例如手機清洗滅菌流程:分離手機鉆頭自來水清洗復合酶浸泡(5分鐘)自來水清洗去離子水清洗干燥上油包裝壓力蒸汽滅菌貯存。對清洗后器械用帶光源放大鏡進行清潔度檢查,不合格者重新清洗,直至符合要求。對牙科手機、拔牙鉗等耐濕熱的口腔診療器械采用單包裝,能壓力蒸汽滅菌的不用消毒劑浸泡消毒滅菌。②加強醫院感染管理監測:感染管理科每個月到消毒供應中心隨機抽查3個待滅菌包內物品的清洗質量,定期對壓力滅菌器、消毒滅菌物品,使用中消毒劑進行監測,對不合格項目協助查找原因,提出整改建議直至結果達標。

加強診療環境的清潔消毒:診室每天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通,堅持每天用空氣消毒機進行空氣消毒;對口腔綜合治療椅和地面清潔、消毒2次,對易污染的環境表面及時進行清潔、消毒處理。牙椅的開關、頭托、手柄等處用防護罩覆蓋,并定期拆下清洗消毒。每周對環境進行1次徹底的清潔消毒。

加強水路消毒:定期對綜合治療椅的水路管理系統進行清潔,每天在接診患者前對綜合治療椅的水路管道系統用消毒液反復沖洗3分鐘以上,從而使附著在水管內的生物膜得以清除。定期對口腔科治療用水進行微生物監測,及時更換凈水裝置。每次使用高速手機前后及時踩腳閘沖洗管腔30秒,減少回吸污染。

督促消毒隔離制度的落實:利用其不規范洗手的采樣結果,教育督促口腔科醫生給每位患者操作前、后嚴格按張貼圖示洗手,更換手套。進行拔牙等操作時,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程。無菌物品及藥品由專人規范管理,確保在有效期內使用。

篇7

方法:對口腔器械以及收集進行消毒。

結果:要想控制醫院感染,就需要對醫護人員加強感染知識方面的培訓、對感染因素進行加強管理、醫護人員加強個人衛生、保持通風以及消毒。

結論:在口腔內科門診中,容易出現感染,同時也是控制醫院感染的重點問題。有關制度的完善,規范醫療流程以及操作,能在一定程度上使發生醫院感染的情況得到減少。

關鍵詞:口腔內科門診 醫院感染控制 措施和方法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3)10-0605-01

一旦口腔內科出現感染,會對患者身心健康造成影響,同時也會傳播疾病[1]。我國目前的口腔內科感染情況比較嚴重,受到環境以及不同感染原因的影響,對醫院感染的控制難度加大。在這種情況,對口腔內科門診的感染控制是重點問題。本文主要對口腔內科門診控制醫院感染的措施和方法進行研究,具體分析如下。

1 控制醫院感染的措施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提出了無菌手機的使用,大部分人認為無菌手機要比高壓蒸汽滅菌的效果好。但是在使用無菌手機方面沒有獲得廣泛的認同,還需要做進一步的實踐研究[2]。目前所使用的手機通常都是采取真空脈沖進行滅菌,主要因為它能將冷空氣氣泡充分的排出。采用預真空脈沖滅菌器進行滅菌,能使滅菌的效果得到確保,也能更好的將器械保存。

蒸汽滅菌法主要是針對個人的滅菌方式,對曾使用的醫療器械進行滅菌。采取蒸汽滅菌法會嚴重的損耗醫療器械,通常情況下都是采用%的戊二醛對其進行浸泡。并沒有同患者發生接觸的器械,在使用超聲波進行清洗以后,采取高壓蒸汽做進一步的滅菌。清洗完器械以后,將其放置在手機袋中,標注上有效日期以及時間,避免發生錯誤。

2 方法

2.1 對醫護人員加強感染知識方面的培訓。在醫院的發展中,需要醫護人員加強自身在感染方面的知識。在當今的醫院感染的控制中,醫護人員診斷水平以及感染認識的提高有著重要的意義。醫院可以開展關于感染知識方面的座談會,這有助于醫護人員對醫院感染知識的全面了解,同時也能使其熟練的掌握滅菌的操作過程。醫護人員要不斷的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量,進行積極的探索與研究,與自身的專業知識相結合,對臨床的治療做進一步的總結,使醫院發生感染的概率得到降低,這有助于提高醫護人員的工作能力。醫護人員的工作要按照有關規定進行,必須做到工作的合理性。

2.2 對感染因素進行加強管理。隨著人們年紀的增加免疫能力也會下降,患者本身的體質較為特別,并且醫院集中了許多微生物,患者比較容易發生感染。在口腔內科中,患者的口腔疾病有很多種,在免疫能力以及防御能力方面都有所差別。要及時的檢測病原菌,對于抗菌藥物的使用要合理。根據容易造成患者感染的因素,醫院要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預防。這樣能將感染的路徑阻斷,進而實現對感染的預防以及控制。

2.3 醫護人員加強個人衛生。相關的研究表明,醫護人員保持良好的衛生,能使發生醫院感染的概率降低到50%。在口腔內科門診中,醫護人員要注意個人的衛生,使交叉感染得到避免,對感染進行控制的主要手段就是患者以及醫護人員個人所攜帶的病毒數量。有關的實驗證實,刺破內層手套的概率是2%,刺破外層手套的概率時候10%,醫生可以戴上雙層的手套,這樣能使針刺的情況得到避免[3,4]。醫院的條件許可,在對患者進行診療以前可以讓患者帶上一次性的手套,能使患者攜帶病毒以及發生感染的情況得到減少。如果患者的皮膚出現損傷的情況或者是有過感染,醫生可以帶上雙層手套,這樣能使患者以及醫生本身的安全得到保障。

2.4 保持通風以及消毒。患者進行口腔治療以前,使用消毒液,沖洗患者的口腔黏膜,進而達到消毒的作用,這樣能使患者自帶病菌量得到減少,同時也能使交叉感染的情況得到避免。口腔門診的患者比較多,在加上醫院的環境較為特殊,在門診的空氣中通常會有大量細菌產生,所以要注意門診的通風。

3 結論

在口腔內科門診中,容易出現感染,同時也是控制醫院感染的重點問題。有關制度的完善,規范醫療流程以及操作,能在一定程度上使發生醫院感染的情況得到減少。醫護人員要對滅菌以及消毒的過程進行了解,不斷的豐富自身的專業知識。此外,還要做好對醫療設備以及器械的消毒工作,對引發感染的因素進行控制。

參考文獻

[1] 葉宇,黃卡立.醫院感染管理流程在口腔科門診的應用體會[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25):122-124

[2] 崔彩霞,楊彥第,崔濤.淺談在醫院感染控制中對衛生員管理的幾點體會[J].山西醫藥雜志(下半月刊),2011(03):133-135

篇8

關鍵詞:婦產科,門診手術室,醫院感染,風險管理

婦產科門診手術室屬醫院環境分類中Ⅱ類區域,門診手術涉及面廣,就診患者人數多、流動量大,因前來就診的患者多未接受過艾滋病、肝炎等傳染性疾病的檢查,使得傳染病患者與普通患者交互混雜,醫院感染的風險明顯增加[1-2]。此外,由于婦產科門診手術量大,醫護人員工作繁重,手術及護理過程中稍有松懈也會增加醫院感染的幾率。婦產科手術室作為醫院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加強其醫院感染的控制具有重要意義[3]。針對此,我院近年來開始在婦產科門診手術室中加強風險管理與控制,取得了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婦產科2015年1月~9月收治的150例門診手術患者作為對照組,選取2015年10月~2016年4月收治的150例門診手術患者作為觀察組。觀察組年齡18~74歲,平均(38.2±8.6)歲;手術類型:剖宮產57例,子宮切除術34例,子宮肌瘤剔除術27例,卵巢腫瘤摘除術23例,異位妊娠手術9例。對照組年齡18~73歲,平均(37.5±7.6)歲;手術類型:剖宮產61例,子宮切除術33例,子宮肌瘤剔除術29例,卵巢腫瘤摘除術20例,異位妊娠手術7例。兩組患者資料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在常規護理模式下接受手術治療及護理,觀察組則在護理過程中加強醫院感染的風險管理,具體如下:①加強醫護人員院感防控知識培訓與意識培養:對婦產科門診手術室醫務人員加強醫院感染知識培訓,所有人員均需考核通過方能上崗,對在崗人員則應定期考核,提高醫護人員對于醫院感染的防控意識與技能。②加強環境消毒:空氣消毒至少3次/d,術前30min進行1次空氣消毒,要求接臺手術間隙至少進行10 min自然通風,早晚以紫外線燈照射消毒30 min,以1000 mg/L含氯消毒劑濕式拖地3次/d,物體表面則以500mg/L含氯消毒劑進行擦拭。定期監測空氣、物體表面以及醫務人員手衛生。③加強職業防護:醫療廢棄品由專門的清潔人員處理,合理進行收集、分類與存放。醫護人員應正確穿戴工作服、口罩、帽子、手套等,避免引起接觸性感染。④設置主臺護士責任制度,在具體的手術過程中,由主臺護士監督管理手術室內的醫務人員,確保嚴格執行洗手消毒規則及其他規章制度,監督醫務人員嚴格無菌操作,無菌物品即開即用,及時回收手術器械,擦拭干凈血跡、分泌物等。嚴格控制手術室內人數,減少人員進出數量及次數。⑤手術器械與其他手術用品需嚴格進行高壓蒸汽滅菌或給予環氧乙烷定期緹。⑥圍手術期加強對患者的健康教育與心理干預,確保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積極配合治療。

1.3觀察指標 ①消毒情況檢查:分別抽檢風險管理實施前后醫護人員的手、物體表面及空氣消毒合格情況,計算消毒合格率,其中手衛生合格標準為細菌菌落總數低于5 cfu/m2,物體表面衛生合格標準為細菌菌落總數低于5 cfu/m2,空氣消毒合格標準為細菌菌落總數低于200 cfu/m2。②醫院感染:統計兩組患者醫院感染發生率。

1.4 統計學分析 采取統計軟件SPSS19.0處理數據,計數資料采取χ2檢驗,計量資料采取t檢驗,以P

2結果

2.1風險管理實施前后消毒合格率比較 風險管理實施后醫護人員手衛生、物體表面、空氣消毒合格率分別為96.88%、97.87%、92.09%,較實施前相比均明顯上升(P

2.2 兩組患者醫院感染發生率對比 觀察組醫院感染發生率為0%,與對照組的2.67%相比有明顯下降(P

3討論

手術目前是婦產科疾病治療以及產婦分娩的重要途徑,但手術屬于一種創傷性操作,易引起醫院感染,從而影響醫療質量[4-5]。針對此,我科在對婦產科門診手術室護理工作中存在的易引起醫院感染的風險因素進行分析,并制定出了綜合的醫院感染防控措施,主要的風險管理措施包括加強對醫護人員院感防控知識培訓、加強環境消毒、加強醫護人員的職業防護、設置主臺護士責任制度、手術器械與非一次性用品的消毒滅菌、圍手術期加強對患者的護理干預。以上措施旨在提高婦產科門診手術室醫護人員對于院感防控重要性的認識,并提高其醫院感染防控的意識,增強責任感,加強對醫護人員日常護理工作的監督,嚴格規范各項無菌操作,對可能引起醫院感染的環節做到嚴格把控,有利于預防或減少醫院感染的發生[6]。醫護人員除了自身加強消毒隔離措施以外,還需加強對患者的健康教育與心理指導,旨在改善患者圍手術期的心理狀態,避免因不良心理增加醫院感染發生風險[7]。

本研究結果顯示,在實施風險管理后,醫護人員手衛生、物體表面、空氣消毒合格率分別為96.88%、97.87%、92.09%,較實施前相比均明顯上升(P

綜上所述,加強對婦產科門診手術室的風險管理可有效提高醫護人員的醫院感染防控意識,從而減少醫院感染的發生。

參考文獻:

[1]林雪,趙華,張小麗,等.婦產科門診手術室醫院感染控制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16):3961-3962.

[2]鐘水蓮.手術室護理管理與婦產科手術患者術后感染相關性分析[J].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2014,11(33):161-181.

[3]李世紅,王蘇榮,孟琴,等.綜合控制對婦科手術患者醫院感染的影響[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5,25(10):2362-2366.

[4]朱莉莉,周喬芳.婦科門診手術室醫院感染的預防與控制[J].中國醫刊,2014,49(6):99-101.

[5]蔡大芬,陳紅,效小莉,等.婦科手術后發生醫院感染的相關因素分析[J].中華婦幼臨床醫學雜志(電子版),2014,10(4):516-520.

[6]裴文曄,王萍,閆芙軍.個案全程追蹤法在門診手術室護理質量持續改進中的應用[J].中國醫科大學學報,2015,44(12):1120-1124.

推薦期刊
欧美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激情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av片不卡无码久东京搔,亚洲鲁丝片AV无码APP
真实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视频 | 思思国产91久久久久久 | 性深夜福利免费网站 | 亚洲免费图区在线视频 | 亚洲人成aⅴ在线播放 | 在线观看国精产品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