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師音樂教學論文8篇

時間:2022-09-26 01:33:53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高師音樂教學論文,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高師音樂教學論文

篇1

一、高師音樂教育專業聲樂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課堂教學屬于聲樂學習的主要方式,其中包含技術訓練、音樂作品理解、人文知識普及、藝術家演唱觀摩、曲目選擇及檢驗教學成果等內容,故在高師音樂教育專業聲樂課堂教學中,需注重所有教學內容的實效性。

(一)人文知識普及

音樂教育專業聲樂教學需加大對學生的人文知識普及,從聲樂作品中獲取人文知識。但聲樂作品內的人文知識比較復雜多樣,僅靠聲樂教師傳授,學生無法領略到人文知識的全部內涵,因此,可通過中西音樂史、音樂欣賞和音樂美學等與聲樂教學相關的教學科目,幫助學生全面、透徹地理解和掌握音樂中的人文知識。同時音樂教師需減少音樂技術類訓練,增加音樂的綜合素養知識教學,以提高高師音樂教育專業聲樂課堂教學效率。

(二)教學曲目選擇

對于聲樂教學的教學曲目選擇,需遵循兩個原則:一是母語作品的主導性:音樂教育專業的聲樂教學曲目需以傳承傳統文化為宗旨,發揮出“母語”傳承我國文化的載體作用。中國作品曲目的體裁需突出戲曲和中國民族歌劇等,以提高學生的演唱能力,從而弘揚我國優秀的民族文化,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操;二是小組課曲目選擇的可行性:小組課是高師聲樂教學中比較靈活的上課形式,在小組課上,教師可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的曲目,以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并培養學生獨立演唱或小合唱的能力。

(三)考核方式的多樣性

課堂教學成果的檢驗需在不限曲目、不限演唱方式的情況下,讓學生自主發揮,使其能展現階段性聲樂學習優勢。聲樂教學考核可采取多種方式,如采取獨唱、二人合唱和多人分聲部演唱等,調動學生多元化考核的思維,將考核當作個人才藝的展示方式,以激發學生的聲樂學習積極性。

二、高師音樂教育專業聲樂教學實踐鍛煉的多元性

(一)舞臺實踐

高師音樂教育專業的學生,一定要具備一定的舞臺表演能力,才能在畢業后勝任中小學音樂教師這一角色。因此,高師院校需為學生提供舞臺實踐的機會,除了校園演唱外,還可鼓勵學生走出校園,在更大的舞臺上展現自己。如安排學生參加各種聲樂大賽、電臺傳媒、節目錄制、重大節日演出等,讓學生積累演出經驗,并培養學生的舞臺活動的組織能力。

(二)教學基地實踐

教學基地實踐是考驗和鍛煉高師音樂教育專業學生的表演功底、綜合聲樂素養、歌唱技能等的場地。在直接參加課堂互動教學和組織課外活動的過程中,學生不但能將所學的專業知識、聲樂教學模式、課外舞臺實踐經驗等進行有序整合,還可在音樂世界中盡情表現自己,發揮自身優勢,展現自身才華。同時在教學基地實踐課程中,帶隊教師需不間斷地參與到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通過聽課、課外指導等方式,全面觀摩每位學生的實踐狀況,發現學生實踐中存在的不足,并幫助其克服困難,不斷取得進步。

三、結語

篇2

(一)課程體系、課程設置以及課程內容方面存在問題

1.聲樂教學課程安排不科學,內容形式呈現單一性聲樂學科與我國其他新興學科一樣,缺乏更豐富的實踐活動,聲樂學科的教師在課堂上依舊照本宣科,死板地將書本上的內容灌輸給學生,內容晦澀難懂,枯燥乏味,違背了開設這一學科的初衷。

2.課程設置隨意且單一,缺乏材由于缺乏一本被普遍認可的使用教材,因此,聲樂教學沒有一個規范的教材指導,各個學校也是自選教材或者由教師自編教材,這就使得聲樂教學不能在某種意義上得到統一和同步,而是成為相對較為隨意的一個學科,這不利于各個高校間教學經驗的分享,不利于聲樂教學的發展和完善。另一方面,在教學內容上,由于授課教師沒有實踐經驗,只能讓學生“照葫蘆畫瓢”,模仿一些在聲樂方面取得一定成績的名人,這樣的教學使得學生們“同類化”和“外在化”,只能學到名人的表象,不能得其精髓。

(二)聲樂教師綜合素質參差不齊

在教育活動中,教師的責任是教書育人。聲樂課程因其自身的特殊性,如內容廣泛、所涉獵的范圍大等,對聲樂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聲樂教師除了要掌握教學所必需的歌唱技能,還要有豐富的聲樂實踐經驗,不能總是紙上談兵,要具有扎實的聲樂專業知識和理論知識。現階段,我國聲樂教師的水平參差不齊,不乏優秀的專業教師,也有一部分人只是敷衍了事,毫無責任心。

(三)不能因材施教

目前的聲樂教學不能針對每個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每個學生的聲樂基礎不同,對聲樂也有著各自獨特的見解,所以,在進行聲樂教學時不能“一刀切”,不能對每個學生都采用同一套教學方法。這就要求授課教師要對學生有全方面的了解,包括其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實踐能力、個性特征等,進而因材施教,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開展不同層次的教育,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避免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因跟不上課程節奏而喪失學習興趣。

二、改進高校聲樂教學的對策

(一)完善高校聲樂教學體系

要想更好地實現高校聲樂教學的目的,建立和完善一個完整的聲樂教學體系非常重要。有了明確的教育體系,才能明確聲樂教學的目標,實現培養優秀聲樂人才的計劃,達到促進聲樂發展的根本目的。在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有可能走彎路,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要認真對待,及早發現錯誤并及時糾正錯誤,可以借鑒他國聲樂教學的優秀方法和手段,為我所用,只有這樣,才能推動我國傳統聲樂教學一路向前,走出自己的特色。

(二)合理選擇和安排教學內容

任何科目的教學都與教學內容的選擇息息相關,只有科學的、先進的聲樂教學內容才能培養學生的聲樂素養。作為授課教師,首先,應該確保學生掌握基本的聲樂常識,讓學生了解自己的聲音類型和聲部的定位。其次,還要向學生傳授基本的聲樂理論知識,并結合聲樂歌唱實際,要求學生按時練習,以達到熟練掌握的目的。最后,要培養學生對于好的、美的聲樂作品的鑒賞能力,培養學生學習聲樂的主動性。

(三)全面提升教師素質,優化教師隊伍教師

在教育中扮演的角色不言而喻,教師具備較好的職業素質和綜合素質是完成聲樂教學的重要前提。從事聲樂教學的教師需要提升以下幾個方面的能力:一是要具備扎實的音樂理論知識,并能將這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指導實踐活動。二是要能夠對學生進行聲樂技能、技巧的培訓,引導學生投入到聲樂課程的學習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三是要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教師要有創新精神,可以進行深入的理論研究,也能進行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進而推動聲樂教育的不斷發展。教師的職責就是教書育人,所以,要加強自身的學習與深造,堅持學習先進的文化知識,掌握前沿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聲樂教育的整體水平。

三、結語

篇3

應用鋼琴教學法能夠幫助學者在較短時間內彈奏自己喜愛歌曲,解決鋼琴彈唱與即興伴奏、即興彈奏與作曲、右手彈奏流暢性與歌唱性問題,掌握移調的規律與彈奏以及聲樂作品彈奏的方法。

二、在高師音樂教育教學中普及應用鋼琴教學法的重要性

應用鋼琴從本土文化入手,以中國民族音樂文化為主要元素,演奏技巧較小,以大眾化為主,普及型較強,有利于弘揚中國民族音樂文化。應用鋼琴應用能力強,大多數學生離開鋼琴譜依然會彈鋼琴,會為歌曲編配伴奏,會即興彈奏,會簡譜彈奏,會移調,會即興作曲,注重即興技能訓練,可變性強,能培養具有快速反應能力的即興創作人才,左手采取模式化教學方法,容易速成期教學內容包括動機發展、為左手和弦連接編配右手旋律、為但旋律進行編配訓練、變奏訓練、即興訓練與移調訓練等。從上課形式來看,應用鋼琴授課形式多樣,1對1鋼琴小課,2-4人小組課,10-20人數碼鋼琴集體課等形式授課。從個教學內容看來,應用鋼琴以練習曲、歌曲、即興彈唱、動機發展、鍵盤和聲為主。從教學的側重點來看,應用鋼琴注重綜合素質訓練,在強調演奏技能的同時,更突出音樂性,教學方式靈活,有利于培養音樂想象力與創造性。從理論聯系實踐的情況看來,應用鋼琴從幼兒學鋼琴期,所有教程都有和弦標記與音型提示,學習者能夠從中學到和弦與旋律的對應關系,容易培養和聲感覺,理論與實踐聯系密切。從學科發展的情況看,應用鋼琴強調多學科的橫向聯系,淡化技能訓練,注重綜合素質,對即興伴奏課程學習祈禱明顯和有力的支撐作用。

三、在高師音樂教育教學中普及應用鋼琴教學法的必要性

鋼琴教育是高師音樂教育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各大師范院校將鋼琴列為音樂教育專業的必修課程之一。基礎教育改革已在各個校園中全面展開,事實證明,基礎教育需要高水平的師資,這就意味著對高師畢業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高師音樂教育專業畢業生的目標是為基礎教育服務,目前高師音樂教育專業畢業生已經顯現出與中小學音樂教育師資需求不相符的狀況。

1.鋼琴即興伴奏能力欠缺

鋼琴即興伴奏能力在當今中小學音樂課堂越來越受到普遍重視,在我國音樂教育發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鋼琴即興伴奏要求演奏者不僅需要有扎實的理論知識,還需要將理論知識靈活運用,需要有很強的應變反應能力。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絕大多數高師音樂教育專業學生畢業后即興伴奏能力極為欠缺,不能完整的彈奏出中小學音樂教材中的歌曲,主要表現在:拿到歌曲后無從下手;對鍵盤中的各調不熟悉;不知道如何編配和弦織體;伴奏形式單一;彈奏伴奏時固定調與首調認識沖突,不能靈活運用;更不用說將歌曲彈奏的好聽,具有音樂性,伴奏的編配符合歌曲的風格與特點。應用鋼琴培養學綜合運用鋼琴的能力,將簡譜與五線譜相結合,首調與固定調相結合,基本樂理與視唱練耳相結合,鍵盤和聲與移調相結合,鋼琴彈奏與鋼琴彈唱、即興伴奏相結合,鋼琴彈奏與作曲理論相結合、作曲理論與旋律發展、即興創作、復調、和聲、曲式結構相結合,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的結合,幫助學解決學鋼琴演奏技巧不會用鋼琴,學理論知識不會彈伴奏等問題。例如,星海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將鋼琴配奏課程分為鋼琴即興伴奏與鋼琴即興彈奏兩個部分,課程注重學科之間的橫向聯系,整合了鋼琴基礎、視唱、樂理、和聲、作曲、即興編配等內容,從I-IV-V7和弦各種旋律位置的連接開始入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向學生介紹各種在伴奏中遇到的伴奏音型,并通過大量的實踐讓學生掌握中外民歌、童謠和流行歌曲等不同風格的歌曲伴奏形式,讓學生掌握鋼琴即興伴奏與鋼琴即興彈奏方法,豐富學生的音樂知識,拓寬學生的視野。以綜合型、應用型、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為宗旨。課程教學內容有:鋼琴基礎訓練、鋼琴彈奏訓練、鋼琴彈唱訓練、鋼琴移調訓練、鋼琴作曲訓練。五部分教學內容互相支撐,有著密切的聯系,第一學期教學側重點是鋼琴即興伴奏,第二學期教學側重點是鋼琴即興彈奏。具體實施時,針對不同學生的興趣特點進行五合一、四合一、三合一、二合一整合。使用數碼鋼琴集體課教學,采用啟發式教學方式,通過探索、模仿、即興、創作等速成教學,啟發學生的音樂想象力,拓寬思維空間,彰顯動手能力。教學有大課講授及課堂抽查學生作業等環節,并對共同出現的問題加以點評。具體教學手段有:你彈我唱練習、集體單聲部彈唱練習、集體二聲部彈唱練習、兩人一組簡譜移調與伴奏練習、集體伴奏聲部與個人即興彈奏聲部練習、個人即興作曲展示等。

2.理論與實踐明顯脫節

絕大多數高師音樂教育專業的學生,在交完鋼琴作業以后便很快將彈奏的作品忘記,學了幾年甚至十多二十年的鋼琴,卻不能彈奏一首完整的作品。大多都會以長時間不練琴、或記不住譜子等借口為由,不敢彈鋼琴,不會用鋼琴。花了一兩個月彈奏出一首作品,幾天不練就忘記的例子比比皆是。曾經在一次小學音樂教師招聘考試中,考官拿出本校校歌(簡譜,G調)讓考試者即興自彈自唱,可能將其完整流暢彈唱出來的同學寥寥無幾,要么能彈不能唱,要么能唱不能彈,要么和弦編配混亂,要么織體選擇單一,要么對調不熟悉。這些情況都是當下高師音樂教育專業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難道不能引起大家的足夠重視嗎?在日常的學習中,將音樂理論課程與鍵盤脫離,學生只會在紙上做四部和聲,只會在紙上創作歌曲,只會在紙上編配和弦,只會在紙上聽寫和弦與音程,只會拿著課本進行視唱,學完理論知識后往鋼琴面前一坐,腦子里便一片空白;或者學生將鋼琴譜中的每個音、每個符號都一一彈奏下來,而并不清楚這首鋼琴作品的和聲走向是什么?采用的哪些和弦?為什么會用這樣的織體彈奏?不同的織體選擇會有什么樣的音響效果,表達怎樣的情感?這些問題很少有學生去思考過。這樣脫離鍵盤學習理論,脫離理論的學習鋼琴演奏,怎么能真正做到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甚至靈活運用?應用鋼琴將基本樂理、視唱練耳、鋼琴演奏、作品分析等課程有機結合,靈活運用,一切知識點從鍵盤入手,做到先感性再理性,先感受到作品的音樂性,再從感性熱認識中提煉出音樂知識點。其視唱練耳課,打破了傳統的老師彈學生唱、老師彈學生寫的模式,而是讓學生自彈自唱,當學生每演唱到哪個調的練習曲,就能夠熟練的掌握該調的和弦以及和弦連接的方式,并以大量的歌曲作為例子,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主動,在快樂和興趣中獲得理論知識與實踐。

四、結語

篇4

關鍵詞:音樂專業課 歷史文化 地理文化 宗教文化

音樂是一門具有豐富精神內涵的學科,和歷史、地理、宗教等學科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現代意義上的音樂藝術和音樂教育,不是一種孤立存在的文化現象,它通常與人文、社會和自然科學密切相關。一直以來,音樂教學都是以教材為主,教師為中心,整個教學思路都是按照教師的套路進行,以至于學生的特長得不到發揮,進而導致許多學生失去了對音樂學習的興趣。筆者認為,如果我們在音樂專業課教學中能夠恰如其分地進行文史知識滲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更能喚起學生學習音樂的激情,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在音樂專業課教學中滲透歷史文化

人類社會文明史之所以發展得輝煌燦爛,最大的功臣當屬音樂。遠古時期,還未形成文字,但大量的神話傳說、歌謠通過音樂的方式得以流傳下來。我們從“敬天常” 、“總禽獸之極” 和“奮五谷”的優美旋律中,可以了解到人們對農業知識和自然規律的認知。從歌頌夏禹的《大夏》、歌頌商湯伐桀的樂舞《大蠖》中,可以了解到夏商時期的樂舞已從對原始的圖騰崇拜轉化為對人的頌歌。到了近代,革命音樂、流行音樂、搖滾音樂百花齊放,競相傳達著時代的聲音。因此,在具體的音樂欣賞教學中,融入相關的歷史知識,不僅有利于學生了解音樂作品的內涵,更能引導學生站在歷史的高度去審視音樂,真正融入到作品的意境中去。

在講授“美國音樂”時,我們可以先從其歷史講起。美國是一個移民大國,如《2020視野:“豪斯賴特未來音樂教育研討會”報告》所說:“幾個世紀來,龐大的移民已經把美國變成所有工業化國家中多元文化程度最高的國家。1820年到1990年間,逾5000萬移民來到這個國家。一個世紀前,移民多來自歐洲,而如今,新移民的大多數來自拉丁美洲和亞洲。根據人口統計局的最近報告,20世紀90年代出生的美國人將會看到,亞裔、拉美裔、非裔的美國人將成為美國人口的多數。美國的確正在變成一個全球各民族的縮影。”①有了這些歷史背景做鋪墊,學生就很容易理解為什么美國的音樂會風格各異、豐富多彩了。

在講授音樂作品內涵時,應從從創作者所生活的歷史時期講起。因為,創作者的音樂風格與其所處歷史時期有著密切的關系。而且,有相當多的音樂作品都是在表現創作者所處歷史時期的心理狀態或是該時期的歷史事件。如,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的《G大調弦樂小夜曲》之所以充滿了積極向上的樂觀情緒,那是因為他在創作這首小夜曲時事業處于高峰期,心情很不錯。而《g小調第40號交響曲》之所以充滿著悲切、愁苦,是因為那個時候他的妻子身患重病卻無錢醫治,孩子嗷嗷待哺卻買不起面包,希望朋友伸出援手卻被棄之不顧。在欣賞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的作品時,亦可先從他創作生涯的兩個時期講起。他在華沙時期的作品曲調明朗歡快,賦有浪漫主義色彩。而他在巴黎時期的作品大多充斥著濃郁的愛國之情,那是因為法國七月革命后波蘭處于被外國勢力瓜分的悲慘情境,所以他的《d小調前奏曲》(1831)和《c小調練習曲》(又被稱為《革命練習曲》(1831)均充滿著激憤和深深的悲痛之情。

此外,我國的很多音樂作品也具有濃郁的時代色彩,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應著重介紹一下。如,《義勇軍進行曲》是我國的國歌,從三歲孩童到鬢白老人,沒有不會唱的。但是會唱不代表能夠真正理解音樂的內涵,而不能真正理解音樂內涵,就背離了音樂欣賞的本質。所以,在具體的音樂欣賞教學中,我們可以先重點介紹其歷史背景。如,它創作于1935年,是時中華民族處于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民族生死存亡之際。原本是著名電影《風云兒女》的主題曲,隨著電影的播放而紅遍全國,被喻為民族解放運動的號角。有了這些了解,學生們在欣賞歌曲的時候,一定會更加真切地體會到那份拳拳的愛國之情。

在欣賞音樂作品《松花江上》時,可以以其創作者張寒暉所處的歷史背景為切點,導入音樂。該曲創作于1936年,那時被驅趕到“剿共”第一線的東北軍,有家不能歸,有仇不能報,反而要為內戰做炮灰,攜家帶小,流亡關內。在西安二中執教的張寒暉,對這種慘景可以說是耳濡目染,于是便譜寫了這首聲名遠播的獨唱歌曲。在了解了這些背景知識后,學生就會明白,為什么傾述性的音調會貫穿全曲,為什么旋律以反復詠唱、環回縈繞的方式緩緩展開,為什么感人肺腑的旋律中蘊藏著抗爭的力量。

二、在音樂專業課教學中滲透地理文化

“特定地理、自然環境是人類生存下來并進而發展生產的先決條件,也是產生和形成不同種族、不同地區的文化傳統、文化面貌的重要基礎。”②正如美國的愛爾烏德在其著作《文化進化論》中所說:“人類的文化,如樹上的果實一樣,是依照氣候和地理條件而產生的。地理環境對于文化之起源和進化,占有重要的地位。”

作為音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傳統音樂中的山歌、牧歌、田歌中地域性特色尤為突出。山歌的形成與高原和山地息息相關。北方太行山以西的的西北高原地區(黃土高原、青海高原、隴東高原等)就流傳著很多的山歌體裁。這些地區大多溝壑縱橫,人煙稀少,交通也很不便利。于是,常年“趕腳”的漢子便用山歌的形式驅趕孤寂。從中我們既能感受到西北高原特有的蒼茫和空曠,也能體會到歌唱者內心的凄涼和深沉。牧歌因產生于寬廣遼闊的草原地區,因此其音樂具備舒展、悠長、寬廣的特點。田歌流行的主要區域為我國的稻作區,而稻作區的劃分取決于氣候條件和地理緯度等因素。所以,在具體的音樂教學中,我們可以巧妙地融入相應的地理知識來擴大學生感悟音樂的空間。如,在欣賞《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時,可以先從內蒙古的地理特征說起,其后分析內蒙民歌中高亢、悠揚、抒情、旋律優美等特點,最后再讓學生聆聽音樂,當“藍藍的天上白云飄,白云下面馬兒跑,揮動鞭兒響四方,百鳥齊飛翔。”的歌聲響起,深遠的意境一下就進入了學生的腦海,頓時就讓人置身于遼闊的大草原。仿佛看到了那漂浮在天邊的朵朵白云和奔馳在茫茫草原上的駿馬,同時也聆聽到了牧羊人的心聲。

在欣賞德奧音樂作品時,同樣有必要從“音樂地理學”的角度去審視音樂。莫扎特的音樂會讓我們聯想到溫和的氣候;聯想到阿爾卑斯山頂的皚皚白雪;聯想到古老的鄉村教堂、遍布山坡的葡萄園、巍峨雄壯的城堡、以及河沿岸的牧場、山谷等等,而《藍色多瑙河》的節奏和旋律,會不由自主地把我們帶到風景秀美的多瑙河畔。此外,還有很多音樂具備地理的特質,如欣賞柴可夫斯基、鮑羅丁和格林卡這些音樂家的作品時,我們有必要去領略一下伏爾加河、涅瓦河、頓河大草原的風景;欣賞阿拉伯音樂和印度音樂時,有必要探尋一下尼羅河流域、恒河流域的地域特點;欣賞埃及、阿爾及利亞、新疆維吾爾等地的音樂時,有必要先學習一下沙漠地貌學。

三、在音樂專業課教學中滲透宗教文化

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 宗教的傳播往往要求融入一定的藝術形式。音樂作為藝術形式中最顯現、最活躍的元素之一,故而成為宣傳宗教教義和表達信仰的主要手段。同時,宗教活動與音樂表現在很多方面都有共同之處。如,靈魂的升華,情感體驗的深入、想象力的無限擴展等。對于這一點,中國臺灣的佛教重要代表人物之一釋昭慧在《從非樂思想到音聲佛事》中有過論述:“在宗教領域里,音樂的用途更是重要。它除了有祭祀祝贊的儀式功能外,更有增加精神上的敬虔與專注的作用,使人沉浸在光明祥瑞、莊嚴蕭穆、清凈安寧的宗教氣氛之中,收攝浮躁渙散的心神,而引發一些特殊的宗教經驗。”③

音樂在印度被認為是“與神靈交流”的最直接的方式。大多數的印度學者認為,印度的音樂源于宗教。也就是說,印度的音樂來源于歌唱《婆摩吠陀》的贊美詩及與之有關的宗教活動。最有利的表現為,印度古典音樂的核心—“拉格”的源泉之一就是古老的“吠陀”音樂。因此,印度的音樂文化及音樂活動都與宗教聯系密切或者直接服務于宗教。在我國,佛教音樂是中國音樂文化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諸多佛教活動都需要音樂的參與。道教作為我國的本土宗教,亦是把音樂巧妙的運用到其宗教儀式上。

宗教音樂雖非音樂欣賞教學中的重頭戲,但卻是不可缺少的。因為很多著名的音樂作品的創作靈感都來自于宗教,更有一些作品是為宗教而作。所以,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某一時期的宗教音樂來分析該時期音樂的特點。如,通過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B小調彌撒曲》來探尋巴洛克時期音樂的特點;通過弗朗茨·約瑟夫·海頓的《納爾遜彌撒曲》、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的《安魂彌撒曲》以及路德維希·凡·貝多芬的《莊嚴彌撒曲》來分析古典時期音樂的特點;通過弗朗茨·舒伯特的《圣母頌》和安東·布魯克納的《啟示交響曲》來總結浪漫主義時期音樂的特點,等等。

注釋:

①Chfford K.Madsen主編,Carlesta Elliott Spearman:《2020視野:“豪斯賴特未來音樂教育研討會”報告》,《社會變遷和科技更新將怎樣影響未來音樂教育》,音樂教育家全國大會MENC出版,2000年。

篇5

   科學與藝術是兩門截然不同的學科,但自遠古時代起,人類的藝術發展就不斷地從科學的進步中獲益。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隨著人類第三次技術革命的代表--電子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展,計算機作為一種高科技應用工具,正以日新月異的面貌滲透到人類社會的各個領域,對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產生著積極的影響。在音樂藝術和音樂教育領域中,得益于計算機音序軟件(Sequencer)、MIDI(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和多媒體(Multimedia)技術的發展與成熟,基于PC機(Personal Computer)基礎上的MIDI和多媒體系統如日方升,不斷地拓展著它的應用空間。受其影響,傳統的音樂創作、音樂表演和音樂教育方式都在發生變化,人們對音樂藝術的認識也在不斷更新。

針對我國高等教育在新世紀面臨的新形勢,教育部在日前出臺的《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提出了十二條加強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和意見,其中之一就是要通過使用現代化教育技術來提升教學水平,并具體要求各高校要在加強校園網、電子圖書館、多媒體教室等數字化教學環境建設的基礎上,讓使用多媒體授課的課時比例逐漸達到15%以上。

但是,由于我國的實際國情所限,人們對計算機音樂的應用研究起步較晚,計算機MIDI和多媒體系統在高師音樂教學中的應用目前尚處在開發階段。本文擬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針對計算機MIDI和多媒體系統在高師音樂理論教學中實際應用的若干問題,談一談自己的體會與經驗。

一、《和聲學》教學

在高師院校的音樂系科里,黑板和鋼琴一直是和聲教學的主要輔助手段。由于我國的普通音樂教育基礎薄弱,許多高師學生在入學前并不了解什么是和聲。面對如此的教學對象,教師在黑板上寫出的和聲譜例在學生心中難以形成和聲音響的聽覺聯想,因而幾近于“紙上談兵”;而鋼琴上彈出的和聲音響瞬間即逝,學生因看不見其樂譜形式,故而又等于“對空彈琴”。采用這種方式進行和聲學課程的教學,學生常常有“看不見、摸不著”的心理困惑。盡管教師教的認真,學生學的辛苦,但學生最終得到的常常只是一些抽象、繁瑣的清規戒律。由于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怎樣避免書面作業錯誤這一教學誤區之中,因而,在他們的耳朵中感覺不到和聲的音響美,思想上也無法形成最一般的和聲思維習慣,學到最后,多數人終于失去了對和聲學習與應用的興趣。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正是高師和聲學課程教學質量難以提高之關鍵所在。

為解決和聲教學中理論與實踐脫節,學生的聽覺形象與視覺形象難以溝通的問題,我們在教學中引進了計算機MIDI和多媒體系統,主要采用美國Passport Designs公司開發的《Encore》制譜軟件(Version4.2.1)、英國Software Partners公司的《tonica》和聲教學軟件(Version 5.0)和美國Jo Brodtkord公司與挪威Musicator A/S公司聯合開發的《Musicator Win 3.0 ( MW3) 》音序軟件(中音公司全權國內發行),綜合利用它們各自的特殊功能,對學生進行視、聽一體化的多媒體和聲教學,主要做法如下:

(一)利用Encore的樂譜顯示功能進行課堂講授

Encore有著非常直觀的樂譜顯示功能,利用這一特點,可在和聲教學的課堂講授中將和聲譜例與實際音響同步展現在學生面前,并可迅速重新演示。例如,對某種具體的和弦連接,教師可在講授其基本寫作規律的同時,通過MIDI鍵盤彈奏出它的各種表現形態,包括不同的旋律位置、不同的排列位置、不同的音域音區等和聲因素的變化。學生在聽到和聲音響的同時,也看到了它們的樂譜顯示,并可根據自己的聽覺與視覺感知,對教師所彈的各種連接形態作出自己的音響審美判斷。實踐證明,以這種方式進行和聲教學的課堂講授,學生看得見、聽得著,易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審美判斷的自信心。

(二)利用MW3的樂譜編輯功能進行習作示范與作業講評

MW3的樂譜編輯功能是非常出色的。在對學生的書面作業進行分析講評以及在課堂上進行習作示范時,利用該功能常能取得舉一反三的良好效果。例如,對和弦連接中最常出現的平行、反向及隱伏五八度等不良聲部進行,可以利用樂譜編輯中的拷貝(Copy)功能,將包含上述錯誤的和弦連接片斷拷貝到下方相鄰音軌的同一節拍位置,并在新音軌上利用編輯功能將多余聲部刪除,只留下構成平行進行的兩個聲部,學生視、聽后就會對問題一目了然,無須再作過多的說明。

在做習作示范時,教師可將同一條習題拷貝到同一節拍位置上的不同音軌中,通過啟發講解,讓學生對同一習題做出多種不同的和聲配置。然后,利用MW3的單軌放音功能,把通過課堂討論所得到的各種和聲配置方案分別放音讓學生傾聽,視聽結合,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和聲聽覺能力及和聲思維能力,并培養其高雅的和聲審美趣味。

在對學生的書面作業進行分析講評時,也可采用同樣的方法,將習題原樣輸入到計算機內并拷貝到不同音軌,在新的音軌中對習題進行分析改錯(不同的改正方案可分別放置在不同的音軌里,各個音軌中的改正方案均可隨時單獨放音傾聽)。改題結束后,通過新舊配置方案的音響對比,學生對各種不同的和聲配置方法會產生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

(三)利用tonica學習不同類型的和聲風格并幫助進行和聲改題

tonica是一款專門用來學習四部和聲的多媒體教學軟件。與其他軟件相比,雖然tonica的界面設計不太友好,但對于和聲教學來說,tonica專有的練習功能仍可發揮它的積極作用。例如:可以將教師在課堂上做過的為旋律(或為低音)配和聲的例題或學生課后作過的書面習題,利用tonica的自動配和聲功能,選擇不同的和聲風格另做幾次不同的和聲配置,讓學生體會不同和聲風格之間的技術差異。另外,可以將學生的和聲習作以MIDI文件的格式導入tonica,利用它進行和聲作業的技術性改題。在目前許多院校的和聲學教學采取大班上課的特殊情況下,采用tonica幫助進行和聲改題無疑是一種較為可行的和聲教學方法。

(四)利用Encore和MW3的實時錄音功能進行鍵盤和聲彈奏指導

鍵盤和聲彈奏是高師和聲教學的重要內容。在以往的教學中,要求學生做到眼看和弦標記、心想連接規則、手彈四部和聲,但由于種種原因,學生在彈奏時往往顧此失彼,彈錯了音而自己卻不知道。利用Encore和MW3的實時錄音功能,在學生彈奏之前按下錄音鍵,彈奏與錄音就會同步完成,并即時生成樂譜,這樣,轉眼即逝的鍵盤和聲彈奏轉換成了具體存在的五線譜形式。以學生現場彈奏即時生成的樂譜為依據對其進行指導,有利于學生發現自己的優點與問題。另外,為加強鍵盤和聲練習與即興伴奏課程的銜接,教師可將學生彈奏的四部和聲在新音軌中演化成常見的伴奏織體(或簡單的伴奏音型),通過四聲部的和聲輪廓與伴奏織體的鮮明對比,更易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練耳》教學

聽覺訓練是視唱練耳課程的兩大中心教學內容之一,其重要性對于專業音樂學生來說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在高師院校的視唱練耳教學中,由于學生的專業起點較低、視唱練耳課時偏少且學習年限又短,故長期以來練耳教學多在較低層次上徘徊不前。特別是近年來因招生人數盲目擴大導致數十人的大班上課,更使得這一問題每況愈下,已經成為嚴重影響高師音樂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

在計算機MIDI和多媒體系統進入課堂教學之后,我們采用了美國MidiTec Denmark公司研制的《EarMaster Professional》(Version4.0)練耳教學軟件進行練耳教學,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EarMaster Professional》(可譯為“練耳大師”)是一款交互式多媒體聽覺訓練教學軟件,它包括旋律音程與和聲音程的性質及音高聽辨;原位與轉位和弦的音高聽辨;長短不一、風格各異的四聲部和聲進行聽辨;數十種調式音階的類型及音高聽辨;十多種拍子類型,1-6小節長度的節奏視奏、節奏模仿、節奏對比練習;4-12小節不等的旋律聽記等十項訓練內容。每一項訓練內容又根據不同的練習難度分別設定為10-60課不等。

《EarMaster Professional》有著極強的互動性和開放性。例如:(一)在音程性質聽辨中,教師可以按照教學進度的要求并根據學生(甚至是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在同度至兩個八度之間設定聽辨材料的范圍、聽辨的音域、旋律音程或是和聲音程、旋律音程的進行方向是上行還是下行或是上下行交替出現。(二)在音程的音高聽辨中,可以設定是否指定調性、是否顯示調號、是否顯示旋律音程的第一個音或和聲音程的低音、參考音是單音或是調內和聲進行等等。(三)在和弦聽辨中,可以設定聽辨材料的范圍、聽辨的音域、柱式和弦或是分解和弦、分解和弦的進行方向是上行或是下行。不但可以聽辨傳統和聲范圍內的各種和弦材料(可以選擇只聽自然音三和弦、七和弦、甚至只聽各種增六和弦),也可以自己設計一些現代和聲的和弦材料進行聽辨。(四)其余各項練習內容如音階、節奏、旋律、四部和聲等,都可以由教師(或學生自己)根據教學要求自行設計每一課的訓練內容。

值得一提的是,《EarMaster Professional》不僅可以在視唱練耳課的課堂教學中使用,還可以在學生的課后練習中廣泛使用。如果學習者真正能夠按照教師或程序設定的教學計劃,通過電腦循序漸進地學完各項內容的所有課程,其聽覺能力將會有一個質的飛躍,必然會大大超過高師視唱練耳教學大綱所要求達到的程度。

三、《樂器法》教學

樂器法知識是作為一名合格的中學音樂教師必不可少的基本常識。因條件所限,過去的樂器法教學多局限于書本知識的介紹,學生對各種樂器的了解主要通過教師的講解和觀看樂器圖片,而無法聽到各種樂器的實際音響,顯然,這是一種不得已而為之的教學方法。在MIDI和多媒體系統進入課堂教學之后,我們采用美國Microsoft公司開發的多媒體光盤軟件《 Musical Instruments(樂器)》,該光盤存儲了世界各地從古至今數百種樂器的聲、圖、文資料,分別按形制、地區、樂隊編制和樂器名稱分類,教師可根據教學需要隨時調用。例如,在介紹提琴類樂器時,通過該光盤可以直觀地看到從古提琴到現代小、中、大及倍大提琴等產生于不同歷史時期的各種不同形制的提琴類樂器,聽到它們各自演奏的、選自著名音樂作品的獨奏音響,同時還可看到有關該樂器的外形結構、形制數據、發展歷史、演奏方式等方面的彩色圖文資料。除西洋樂器外,該光盤還收集了亞、非、拉、美各洲各國的眾多民族樂器。僅就中國樂器而言,該光盤就收集了各民族的樂器達數十種之多。使用該光盤進行樂器法教學,不僅可以按照傳統的管弦樂器分類法進行講解,而且還可依照時代、地區、民族等各種標準作分類介紹。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手段進行樂器法教學,學生看得見、聽得著,直觀性強,聽、視覺印象強烈,都說是參觀了一個龐大的世界樂器陳列館,收獲特別之多。

四、《配器法》教學

配器法是研究多聲部管弦樂音樂作品寫法,特別是研究樂隊音響及音色組合的作曲理論課程。高師音樂系科因教學環境及條件所限,以前的配器教學多局限于書面寫作練習及鋼琴音響試聽的舊模式當中。雖然學生在課堂上學到了初步的配器理論與寫作技巧,有的人還試寫了一些配器作品,但由于學生沒有試聽自己配器作品實際樂隊音響的條件,故配器法教學很難取得理想效果。

為改善配器教學之現狀,我們采用了美國Twelve Tone Systems公司開發的專業音序軟件《Cakewalk Pro Audio (TM) 9.03 》,借助于該軟件非凡的聲音編輯功能,配器法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在學習木管組及銅管組樂器的配器時,各種樂器的不同的旋律結合、不同的和弦排列以及不同的和聲配置,通過MIDI系統均可發出具體、真實的樂器音響,有利于學生對配器效果的分析和把握。再如,當介紹弓弦樂器的弓法技巧時,利用Cakewalk的聲音編輯功能,將同一段音樂采用增加或縮短音符的節奏值(tick)、增加或減少音符的擊鍵速度(Key Velocity)以及分離音符另建新軌(New Track)等方法,即可做出連弓、分弓、跳弓、頓弓等弓法效果。左手的揉弦效果,也可以通過對Modulation控制器數據的實時處理來獲得。通過這種理論聯系實際的直觀講解,學生對所學內容就會產生較為深刻的印象。另外,將學生的配器習作采用MW3或Cakewalk輸入計算機后,通過MIDI系統即可產生較為真實的樂隊音響,教師結合實際音響進行分析、講評,可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配器法教學的質量水平。

最近,Twelve Tone Systems公司推出了《Cakewalk Pro Audio 》的換代產品《Cakewalk Sonar》(Version 1.01),在這個版本中,聲像、表情、合唱、混響等音樂要素均可在主窗口進行最直觀地調整,這無疑會給配器法的教學帶來新的面貌。

五、《西方音樂史》教學

美國Midisoft公司開發的《Music Mentor(音樂教師)》是一個聲、圖、文并茂的多媒體教學軟件,它將西方音樂的歷史分為早期(Early Music)、巴羅克(Baroque)、古典(Classical)、浪漫(Romantic)及現代(Modern)共五個時期,并將各時期的音樂按照構成因素分解為旋律(Melody)、節奏(Rhythm)、和聲(Harmony)、音色(Timbre)、織體(Texture)、曲式(Form)等六個專題。采用Music Mentor進行西方音樂史的多媒體輔助教學,既可以研究與某一歷史時期有關的全部六個專題,也可以研究與某一專題有關的各不同歷史時期。以時期劃分為序,學生可以看到并可聽到各種音樂要素在某一時期表現出的風格特點;以音樂要素為序,學生又可以觀察到某一音樂要素在各歷史時期的風格演變。以該軟件做為西方音樂史教學的輔助手段,使音樂史的學習變得更加生動活潑、具體直觀。

另外,若需要對西方音樂史作更深入的了解,還可以采用美國Vayager公司的五卷系列多媒體光盤軟件《So I've Heard》。該軟件采用交互式多媒體手段,提供了從古希臘音樂到20世紀電子音樂的歷史發展概述。第一卷名為《Bach and Before》(巴赫及以前時代的音樂);第二卷名為《The Classical Ideal》(古典音樂范例);第三卷為《Beethoven and Beyond》(貝多芬及以后);最后兩卷分別為《Romantic Heights》(浪漫主義音樂的頂點)和《Here and Now》(當代音樂)。各卷中所包含的文字、照片、圖畫和大量的音樂作品實例,可以使我們的音樂史教學更加直觀、生動,更容易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六、結語

篇6

    

     【關鍵詞】 數字化音樂環境 數字音樂制作技術 多媒體系統 應用 高校 視唱練耳教學

    

     當新世紀到來的時候,我們發現,歷史賦予了中國高校音樂教育新的發展契機。近年來,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電腦進入了千家萬戶,于此同時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使得全世界利用電腦、互聯網進行工作、交流、學習研究的人數不斷增長。人們更方便、快捷地利用電腦從國際互聯網上查詢信息、收集資料、進行知識交流。人們的生活、工作與學習的方式正在發生歷史性的變化!此時,高校音樂教育必須抓住機遇,利用科技迅速調整相關課程教學模式,將伴隨著計算機發展而逐步成熟的計算機音樂制作技術和多媒體系統引入教學中,改進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它們的應用不僅關系著我國高等音樂教育事業的發展,而且培養出來的人才還將直接影響到我國基礎音樂教育模式的發展和人才素質的提高,甚至對我國音樂教育思維也將產生根本的改變。

    

     一、數字化音樂環境中需要教學新模式

     計算機音樂制作技術和多媒體系統是科技發展的結晶,也是數字化音樂環境不可缺少的技術和硬件支持。計算機音樂制作技術指利用相關硬件和軟件對音樂信息進行編輯和整理的技術。多媒體系統包括計算機本身機體和外接設備如:聲卡、合成器(或MIDI鍵盤)、音頻制作軟件、音源、調音臺、數碼錄音機和MIDI連接線 、投影儀等。計算機可以將來源于音源的信息進行適當處理并轉化為數字信息存入硬盤, 然后用制作軟件對每個軌道的音樂進行節奏、旋律、音色、像位、混響、延時等方面的編輯處理,再通過音源、調音臺、數碼錄音機將數字信息轉化為聲音信息錄制為磁帶或CD 等聲音載體。

     計算機音樂制作技術在中國已經為廣大音樂工作者和音樂愛好者所擁戴。因為其有多方面的應用,在現代音樂制作上,它的地位已不可取代,不論是影視舞臺音樂還是廣告音樂,計算機音樂事實上占據了主要地位。 其優勢在于:易修改性,具有傳統樂器及樂隊無法達到的聲效,具有優良的音質和寬動態等特點。數字化音樂環境及計算機音樂隨著計算機和英特網的發展而產生,我們認識到,它們還可以應用于音樂教學中。通過相關軟件的支持(如:CAKEWAIK8.0\9.0 、SONAR1.0.0 、 MW3.0、 JAMMER4.0、BAND-IN-A-BOX9.0 等)利用相關設備器材學習作曲、和聲、視唱練耳、制作打印樂譜。可以制作各類型音樂,具有即時修改各項內容的功能。當現代科技擺在我們面前時,我們是否應改變自己的教學模式和思路呢?在教學中我們即時可以聽到所需音響效果,是否比空洞的紙上談兵先進呢?“技術就是生產力” ,充分利用計算機音樂制作技術和多媒體系統革新高校基礎課教學新模式,勢必為高校音樂教學帶來新的技術革命。

     二、高校視唱練耳教學如何適應數字化音樂環境的發展

     1, 傳統教學模式與當代數字化音樂環境

     傳統的視唱練耳教學是對所有學習音樂的學生及音樂工作者的基本音樂能力訓練。但是,在教學中一直困擾著教師是:怎樣合理安排教學結構?運用什么手段?如何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如何把基本能力與音樂實踐相結合?等問題。長期以來,由于受教學條件的限制和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高校視唱練耳課程教學成效不明顯。隨著時代的發展,當代數字化音樂環境中音樂文化呈現出的多元性和學生的吸收能力已遠遠超出了教育者的想象。在以鋼琴作為輔助工具的學習環境中,課堂音響來源多為鋼琴音色,傳統的單一鋼琴音色及單純的聽覺技術訓練已不能滿足他們日益增長的需求。這就造成了一系列的惡性循環——教學進度遲緩、學生學習被動,使教學效果、考試成績、學生實際需掌握的音樂實踐能力等方面都無法保證。因為以鋼琴為音色主體、伴奏主體的視唱訓練和以其為打擊樂器使用的練耳訓練已遠遠不能適應日益發展的音樂文化。通過廣播、電視等媒體或通過磁帶、CD、MP3等載體承載的多元化音樂現象往往會使他們迷失。擺在他們面前的音樂千變萬化,數字化程度太高!從音色上來講有:弦樂音色、木管銅管音色、打擊樂音色、電子樂器音色、合成音色;從節奏上來講有迪斯科、華爾茲、倫巴、探戈、搖擺、搖滾等;從音樂風格來講有:古典、民謠、鄉村、爵士、藍草、拉丁風格、非洲風格、新紀元風格等。在如此豐富多彩的音樂現象面前,他們不知道自己的聽覺究盡應該如何來適應數字化音樂環境。

     學生面前的困惑實際上反映的就是傳統模式教學與當代音樂環境脫節的現實。如今隨著高級音色采樣技術和電子合成技術的高度發展,電子樂器的逐步完善,以及計算機音樂制作技術和電腦多媒體系統的不斷完善、音序軟件的不斷更新使改善教學模式,拓展教學內容成為可能。利用計算機音樂制作技術和多媒體系統提高視唱練耳教學質量已成為現實,將它們結合運用到教學中完全可以幫助學生在課堂訓練中即與當代音樂文化接軌。計算機的信息處理、存儲量、編輯能力及現場改編能力足以使教師的備課思維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教學的內容空間得到極至擴展。人機交互、反饋及時是計算機的顯著特點,交互性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認知主體作用的發揮。由于人們對事物的感知可以通過多感官進行,而用多媒體表達的信息就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在計算機上通過多媒體技術模擬某些現象的發生或再現時,可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能讓學生的認知過程更接近自然和科學。在計算機音樂制作技術和多媒體系統運用的數字化環境中,視唱練耳教學極大地增強了教學內容的表現形式。

    

     2, 數字化教學手段與教學效果

     將計算機音樂制作技術和多媒體系統嚴肅地應用到高校視唱練耳教學中,已漸漸成為當代高校視唱練耳教師必須掌握的現代教學手段之一。它一方面有效地豐富了傳統聽覺訓練;另一方面縮短了學生與實際作品之間的距離,改善了傳統視唱練耳教學處于單一音響狀態,聽覺材料有限和風格單一的狀況,并且對其它音樂基礎技能教學的輔助意義也是不言而喻的。

     在視唱練耳教學中,視唱與聽音訓練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在以鋼琴為教具進行此項教學時,教師一定會遇到訓練音色單一,要不斷反復彈奏,無暇顧及學生學習效果的難題。教師可以事先運用電腦多媒體系統制作好訓練內容如:不同音色音程、和弦、旋律、節奏、伴奏。上課時通過計算機多媒體系統對視唱曲與練耳內容進行編程、自動播放,從而使教師在集體訓練時得以到學生中去進行近距離輔導。同時,在視唱訓練時更可以減輕教師不停伴奏范唱的辛勞,因為制作合成的內容,音高節奏準確,可以任意逐小節,逐句隨教師意愿及學生熟練程度播放,其速度、音調和示范音色均可隨機變化。只要合理運用系統的編程功能,教師將會在視唱練耳教學中既省時又省力,同時取得很高的效率和質量。以視唱伴奏為例,教師在若干視唱曲目中挑出部分曲目,課前制作好音樂伴奏,其中即可靈活運用除鋼琴之外的數百種音色,還可以運用不同風格的打擊樂器,穿插不同類型節奏,讓學生體會到不同的音色和伴奏風格。為學生以后參加各類型演唱、演奏、合奏、協奏打下良好的聽覺基礎。在制作的音樂伴奏下,一方面學生的視唱練耳訓練融入到了實際的音樂作品中來,同時對不同聲部可以從整體音樂結構中剝離出來,讓學生對每個聲部有清晰聽辨,這樣的聽覺訓練即可以從整體到局部,又可以從局部到整體。另一方面學生所獲得的是從音色、節奏到音樂情緒的立體的多方位的音樂感知。這樣的教學模式不但更好地幫助學生及早適應多元化的音樂發展,并且將拓寬他們的知識面和增強社會竟爭力。這樣的訓練手段同時滿足了學生對音色、音高、和聲、現代節奏、樂隊合奏、協奏、交響作品等音樂要素乃至整體音樂作品的吸取。通過使用新的數字化音樂技術手段,新的音色,目的在于拉近學生與作品的距離。視唱練耳課作為基礎課的目的是什么?過去由于設備的落后,多著重訓練音樂的基本屬性即音高、音強、音值。如今有了先進的數字化音樂手段,有高科技色備和軟件所提供的大信息量,使得基礎課也完全有能力承擔音色感、音樂的情感屬性及多元化節奏感等音樂本質的訓練。

     素有“音樂靈魂”之稱的節奏在視唱練耳教學的訓練過程中占有相當的比重,也是最具有訓練難度的。因為節奏訓練要求精確性的掌握和不同風格的把握。電腦音樂系統內具備全人類發明的幾乎所有代表性的打擊樂器效果,統稱“鼓機”功能。它不僅音真,而且表現力度具有手感,從全套爵士鼓到木魚,從拉丁鼓到梆子等百余種打擊樂器都能從合成器的鍵盤上或音源中找到自己相應的位置。每一種打擊樂器又可以任意編成節奏型,可以即時播放,又可以根據教學要求即時改變速度、力度,與傳統日常節奏訓練時教師用跺腳拍掌、用嘴干喊“噠噠噠”進行教學相比,不可同日而語,其效果和效率有天壤之別,。

    

     3、優秀輔助教學軟件的應用

     合理運用優秀的教學軟件進行教學也將極大地提高教學效率。澳大利亞RISING公司以其優秀的《Auralia》進入視唱練耳軟件領域。《Auralia》包含26課分屬于4個主要課題:音程和音階,和弦,節奏,音高和旋律。①音程與音階中包括:音程的比較、音程的聽辨、音程的視唱、音階的聽辨、音階的視唱、復雜的音階、復雜的音階視唱。②和弦部分包括:終止式的聽辨、和弦的聽辨、和弦的視唱、和弦進行的聽辨、復雜進行的聽辨、音塊的聽辨、爵士和弦的聽辨、爵士和弦聽辨視唱、爵士和弦進行的聽辨。③節奏部分包括:拍號的聽辨、節奏的聽寫、基本節奏型的聽辨、基本節奏型的聽寫、節奏模仿、節奏風格的聽辨。④音高和旋律部分包括:對位視唱、旋律聽寫、音符聽辨。其中各部分由易到難分不同的級別,有大量的習題供選擇,并伴隨正確答案。

     《Auralia》提供了大量在線幫助,每一課都有相關的理論背景和交互式教程,以及教程的使用方法。它為教師提供了大量可以自定的選擇,雖然不能增加新的課題,但是可以加進新的和弦類型,編輯現有的和弦類型,改變某些術語。用它作測驗非常簡單。可以從菜單進入,讓學習者為一次測驗命名,決定哪一個課題和級別,題目的數量和允許出錯的次數。學生登錄以后程序就會通知他有一個測驗,讓其選擇題目同時顯示其過去的測驗成績。有的學生更希望能夠增加課題。檢測音高的功能給程序增加了趣味。在視唱練耳聽覺訓練教室中《Auralia》也能夠連成大的網絡,供更多學生同時使用。這是一款卓有成效的練耳軟件,適用于多種程度的學生。它提供了交互式的學習環境,學生在軟件的輔助下學習基本的視唱練耳課程,軟件能夠對學生的練習給以評判。據悉中音公司已完成該軟件的漢化工作,這無疑對其推廣和應用起很大幫助。

     《EarMaster Professional》(可譯為“練耳大師”)是另一款交互式多媒體聽覺訓練教學軟件。它包括旋律音程與和聲音程的性質及音高聽辨;原位與轉位和弦的音高聽辨;長短不一、風格各異的四聲部和聲進行聽辨;數十種調式音階的類型及音高聽辨;十多種拍子類型,1-6小節長度的節奏視奏、節奏模仿、節奏對比練習;4-12小節不等的旋律聽記等十項訓練內容。每一項訓練內容又根據不同的練習難度分別設定為10-60課不等。

     《EarMaster Professional》有著極強的互動性和開放性。例如:(一)在音程性質聽辨中,教師可以按照教學進度的要求并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在同度至兩個八度之間設定聽辨材料的范圍、聽辨的音域、旋律音程或是和聲音程、旋律音程的進行方向是上行還是下行或是上下行交替出現。(二)在音程的音高聽辨中,可以設定是否指定調性、是否顯示調號、是否顯示旋律音程的第一個音域和聲音程的低音、參考音是單音或是調內和聲進行等等。(三)在和弦聽辨中,可以設定聽辨材料的范圍、聽辨的音域、柱式和弦或是分解和弦、分解和弦的進行方向是上行或是下行。不但可以聽辨傳統和聲范圍內的各種和弦材料(可以選擇只聽自然音三和弦、七和弦、甚至只聽各種增六和弦),也可以自己設計一些現代和聲的和弦材料進行聽辨。(四)其余各項練習內容如音階、節奏、旋律、四部和聲等,都可以由教師(或學生自己)根據教學要求自行設計每一課的訓練內容。

     《Auralia》和《EarMaster Professional》這兩款軟件不僅可以在視唱練耳課的課堂教學中使用,還可以在學生的課后練習中廣泛使用。如果學習者真正能夠按照教師或程序設定的教學計劃,通過計算機循序漸進地學完各項內容的所有課程,其聽覺能力將會有一個質的飛躍,必然會大大超過視唱練耳教學大綱所要求達到的程度。同時單一的聽覺技術訓練和音樂本體得以完美結合。

    

篇7

一、 加強國際合作、交流活動。

二、有關學術委員會的專家申報編寫“十一五”高師本科音樂課程教材。

三、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音樂教師培養國際比較研究”課題組繼續進行收集資料工作,并于今年8月召開第三次核心組全體成員會議,屆時每一組課題拿出一個內容體系相對完整,具有說服力和價值的研究成果,年底交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

四、2006年下半年同中國藝術教育促進會聯合舉辦“珠江杯手風琴比賽”。

五、擬正式開通“中國教育學會音樂教育專業委員會網站”(簡稱“中國音教網”)。

六、各學術委員會工作:

1. 基礎教育器樂學術委員會:2006年下半年舉辦全國中小學生豎笛邀請賽,包括系列八孔笛合奏、重奏和獨奏;在此基礎上,年底將舉辦全國中小學生豎笛冬令營,營期將進行頒獎和演奏交流;編輯出版中小學豎笛教材與重奏、合奏曲集,為全國比賽提供資料;編輯中小學器樂教學論文集。

2. 基礎教育舞蹈學術委員會:2006年上半年舉辦“高中舞蹈教學研討會”。會議內容為:高中音樂課程標準中舞蹈選修模塊和教材的介紹;舞蹈選修模塊及教材中“跟我學”模塊基本教學方法的培訓;高中舞蹈模塊教學示范課例展示觀摩;高中舞蹈教學實踐交流與研討。

3. 基礎教育童聲合唱學術委員會:組織中小學以錄像的形式進行合唱評選活動。

4. 中等師范教育中心:于2006年6月召開常務理事會,就如何貫徹落實教育部關于高職教育工作的精神,進一步做好職業音樂教育工作進行研究;中師聲樂學術委員會和鋼琴學術委員會將于2006年11月在山東省青島市舉辦全國中師(含高職、小教、大專)40歲以下教師聲樂鋼琴即興伴奏比賽;同時舉辦聲樂、鋼琴論文評選活動。

5. 高師鋼琴學術委員會:組織以我國近年來高等院校音樂教育專業鋼琴教學包括與鋼琴教學相關的理論、觀念、方法以及教材使用方面的經驗體會等論文評選活動,并于2006年9月中旬召開鋼琴學術委員會第二屆年會,會議主要內容為鋼琴教學改革學術研討和獲獎論文頒獎。

6. 高師合唱學術委員會:2006年5月在安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召開第二次合唱學術委員會全體成員大會;組織編寫合唱與指揮教材;繼續編印《高師合唱通訊》。

7. 高師手風琴、電子琴學術委員會:2006年5月召開學術委員會會議,同時召開電子琴學術研討會;繼續做好高校手風琴系列教材的編寫工作。

8. 高師理論作曲學術委員會:2006年10月在江西南昌召開學術委員會年會;組織主題為高師理論作曲專業教學改革方面的論文評選。

篇8

在學生實踐中發現,日常的聲樂專業學習中,對于中小學生本身對聲樂課堂的接受能力、興趣和學習的熱情等,實際上并沒有很充分的了解。這使得高師學生在投入實踐中時有些舉手無措,這與高師聲樂專業學習期間,與專業學習最終定位于中小學聲樂教育的培養目標有一定的脫軌有著內在關系。而作為在校的專業學生學習來說,要想改變這種情況,只能夠通過自己學習調整,來獲得更大的適應。首先,在校學習期間,專業學生應該時刻關心當前中小學生聲樂學習改革情況,關注國家對于聲樂專業教育提出的新的培養要求和發展目標,并根據國家培養要求調整自己的學習計劃,按照發展目標提升自己的能力。其次,在校學習期間,應該盡可能多的參與到中小學教學實踐中,多參加學校組織的暑期學生支教活動,通過實際的互動了解中小學生在學習中的實際狀況,思考通過什么樣的方法才能夠解決這些問題,對于中小學生的培養更具針對性。第三,要更多的關心中小學生這個年齡段的性格特點,學習聲樂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還要適當的學習一定的心理學、社會學知識,這能夠為自己未來的聲樂教育實踐提供更大的幫助。

二、多掌握一些現代潮流歌曲

實踐中發現,處于最具朝氣和最容易被影響年齡段的中小學生,對于一些新的歌曲更加熟悉,而聲樂教育中那些經典的作品,并不被他們認可。高師聲樂專業學生學習的最終目標是為了讓中小學教育更加有效,能為國家培養出更加優秀的專業人才,這就需要高師聲樂專業學習期間,應該結合中小學生的實際情況,了解一些屬于他們這個年齡段的作品,其中最直接的就是當下正在流行的一些潮流歌曲。因為近些年來流行起來的一些潮流作品,被學術界批判為沒有內涵、沒有音樂素養的不入流作品,在教育中多被排斥,這實際上不利于聲樂教育的發展。對于中小學生來說,講述這種相對簡單的作品,概括性的指導一些基礎性的聲樂知識,符合他們這個年齡段的實際需求。所以除了關注這些潮流作品之外,高師聲樂專業的學生還需要去研究、分析這些作品,積累一定的知識,為自己的聲樂教育做好鋪墊。

三、掌握豐富的教學方法

互動、相互成長是新課改對中小學聲樂教育改革提出的新的培養目標,這也是高師聲樂專業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所必須要掌握的內容。但是因為在校學習期間缺乏實踐,對于教學的聯想常常是一人教學,遇到真正的實踐,需要展開教學互動時,不容易適應。為了避免這種情況,高師聲樂專業的學生在校學習期間應該更多的了解一些新提出的教學方法,掌握其實踐技巧、實施辦法,多閱讀一些老師的教學論文,總結經驗,這不僅能夠讓學生日后應對自己的教學任務時靈活自如,還有助于自己在實踐中主動創新,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出適應他們的教學模式。

四、總結

推薦期刊
欧美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激情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av片不卡无码久东京搔,亚洲鲁丝片AV无码APP
日本一本久a久久精品综合 亚洲一级人成字幕 | 中文字幕免费乱码欧美 | 亚洲欧洲美婷婷久久 |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2021 | 亚洲欧美日产综合在线网性色 | 最新亚洲中文字幕乱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