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學術》雜志論文投稿要求:
Ⅰ、來稿摘要從文章正文提煉,盡量使用原文字句,體現文章特色或重點。字數在200字左右為宜,關鍵詞3-5個。
Ⅱ、作者姓名在文題下按序排列,作者單位名稱(寫出所在科室)及郵政編碼列在作者姓名下面。
Ⅲ、注釋與引文參考文獻統一編號混排于當頁頁腳下。
Ⅳ、作者對文章負責,但本刊編輯有權對稿件作文字刪改。
Ⅴ、網上下載的電子文獻信息為[J/OL]、[EB/OL]、[M/OL]等,后面需注明下載日期。中文文獻以作者姓名的漢語拼音為序,外文文獻以作者姓氏的字母為序,同一作者的不同篇目以出版年份為序。
雜志發文主題分析如下:
主題名稱 | 發文量 | 相關發文學者 |
文學 | 432 | 陳眾議;劉再復;李桂玲;何輝斌;葉雋 |
小說 | 163 | 劉志榮;張學昕;王安憶;何平;史國強 |
文化 | 98 | 張光芒;張法;史國強;冷潔;夏德元 |
散文 | 90 | 周紅莉;王兆勝;吳周文;黃科安;張王飛 |
年譜 | 81 | 李桂玲;劉鋒杰;黃發有;馬永翔;樊會芹 |
代文 | 66 | 王堯;張檸;吳俊;陳曉明;劉劍梅 |
敘事 | 65 | 劉艷;張檸;劉艷;吳義勤;張璦 |
詩歌 | 63 | 羅振亞;徐國源;柏樺;何平;史國強 |
作家 | 60 | 陳眾議;楊洪承;劉劍梅;何平;史國強 |
寫作 | 60 | 蔣原倫;袁勇麟;金理;唐小林;李瑋 |
雜志往期論文摘錄展示
更高意義上人的完整性——張檸個人經驗的審美表達
文學的召喚——張檸老師訪談錄
五六十年代作家“下鄉”考
朱緒曾《〈玉臺新詠〉與〈文選〉考異》小箋
民國時期明清詞集叢編的編纂特色及學術價值
陳忠實年譜(下)
男性研究的歷史維度與現實意義
蘇州近代工業遺存的協同保護初探——帶網結合體系
清中期蘇州籍小說戲曲家丁秉仁考
陸文夫的十七年文學經驗反思——簡論陸文夫的兩次復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