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07 07:08:01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編程實訓總結,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數控技術在現代制造技術中的應用,最具代表性的是數控機床,所以數控機床的實訓應是整個機械工程實訓的重點內容之一,數控機床的實訓時間占訓練時間的比例應大一些。常見的數控機床有數控車床、數控銑床和數控加工中心,這3種機床的數量多,具有代表性。對于一臺數控機床來說,包括4方面的內容:制造、操作、編程和維修。實訓的主要內容以操作、編程和加工簡單的零件為主,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為主要目的。
1.1合理安排數控機床實訓的時間由于機械工程實訓總學時的限制,青島農業大學機械專業學生共實習4周。數控機床實訓的內容較多,在訓練時間的安排上,數控車床2天、數控銑床和加工中心2天、其他數控機床1天,這樣既重點突出又全面。數控機床應用了先進的數控技術,和普通機床的實訓相比,講解的時間會多一些。一般操作講解、黑板上指令講解的時間約占1/2,讓學生能較深刻地理解數控機床是如何加工零件的;學生操作機床加工零件的時間約占1/2,使學生有較充足的時間增強對數控機床加工零件的感性認識。總之,實訓的重點雖為實踐,數控機床訓練的特點又決定了講解占了約一半的時間。
1.2合理安排數控機床實訓的內容和方法在數控機床實訓中,操作、編程和加工零件是主要內容。首先對照機床講解基本的操作;然后學習數控的編程知識;最后加工出零件。編程方法的講解,只能在黑板上講解組成程序的指令字、程序的格式等,然后編寫一個簡單的程序。數控機床的坐標系是主要內容之一,機械坐標系、工件坐標系(編程坐標系)的概念,它們的作用是什么,必須結合編程才能講清楚。數控機床是按程序自動加工零件的,刀具沿程序指令的刀路運動切削工件,刀路的位置必須使用坐標系描述。所以,首先講清各種坐標系的概念,進而才能講清對刀等關鍵的概念,才能理解為什么在編程坐標系下編寫的程序可以在機床上加工出零件等問題。數控機床的實訓內容應與數控機床理論課的內容相輔相成,各有側重,通過數控機床的實訓為下一步學習數控機床理論課打下良好的基礎。數控機床實訓應以機床操作、編程、日常保養和安全使用為基本內容,重點應放在編程和操作上。通過基本編程知識和操作的學習,學生可具備基本的編程和操作能力,為了提高學生的實訓興趣和創新意識,可以讓學生自己設計一個簡單的零件,自己編程,經指導教師檢查無誤后上機加工;或者編程加工一些有趣的零件。如:數控車床上可以加工仿真子彈、仿真酒瓶等;數控銑床上可以加工一些漢字,如“歡迎實習”等。
1.3手工編程和自動編程數控編程分手工編程和自動編程,形狀復雜的零件加工程序只能由計算機自動編程來完成。在實訓內容上,應手工編程和計算機自動編程并重。手工編程是數控車床實習的基本內容,通過手工編程加工簡單的小零件,是普遍采用的訓練方法。但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CAD/CAM在機械加工中的廣泛應用,計算機自動編程也應是數控機床特別是數控銑床實習必講內容之一。由于實訓時間的限制,這部分的內容較多。所以,可以精簡為由實習指導教師通過一個例子演示給學生看,邊演示邊講解,講明形狀復雜及包含曲面的零件或模具的加工必須用計算機自動編程的方法編程,然后加工成所需的零件或模具。自動編程是通過計算機軟件完成的,常用的具有計算機編程功能的軟件有:CAXA、UG、Cimatron、Pro/E等。
1.4數控機床仿真軟件的應用機械工程實訓場地往往有限,數控機床價格較貴,配備的數控機床的種類和數量有限,平均到每一名學生的上機操作時間較少。為了解決這個矛盾,可以安排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在機房使用數控機床仿真軟件練習數控機床的操作、編程和加工仿真。也可以不做統一安排,讓學生課后根據自己的情況自由上機練習。數控機床實訓的內容多,時間相對較少,一定要制訂詳細可行的實訓計劃,明確每天的訓練任務、訓練目的、訓練方法和訓練設備。這樣學生面對從未見過的設備就不會感到茫然,教師指導學生也會有條不紊,順利完成實訓任務。
2演示教學法的應用
2.1什么是演示教學法由于機械工程實訓總學時的限制,學生不可能自己動手操作每一種機床,特別是一些比較危險、貴重和精密的設備,比如高壓水切割機床、三坐標測量機以及電火花線切割、電火花成型等機床。為了解決這個矛盾,基于學校的實際情況,采用了演示教學的實訓方法。所謂演示教學法即指導教師講解機床的加工原理、操作方法、編程方法,然后自己操作機床加工一個零件演示給學生看。通過演示教學的實訓方法,解決了實訓內容多時間少、機床有限及教師有限的矛盾,還可以給學生打下進一步學習研究的基礎。
2.2以電火花線切割為例電火花線切割屬于特種加工,特種加工是利用電能、化學能、光能或聲能等能量對工程材料進行加工的工藝方法。在特種加工中,加工工具(廣義的刀具)、加工工件與傳統的機加工不同,一般不是采用機械力加工,在實習時學生首先會想到加工工具是怎樣加工工件的。所以實習指導教師在實習的開始,應首先講明電火花線切割的加工原理。實習步驟如下:(1)指導教師啟動機床,用薄鋼板切割一個小五角星演示給學生看。學生發現一根很長的光滑的金屬鉬絲可以切割鋼板時,一定感到吃驚,想知道它的加工原理是什么。(2)在切割小五角星的過程中指導教師講解加工的原理,舉一個日常生活中簡單的電火花放電的例子:我們平時開關電器或插拔插頭時,會發現有時有電火花放電,嚴重時開關或插頭的導電部位有被燒的痕跡,甚至掉渣。電火花線切割的加工原理就是利用電火花放電產生的熱量使金屬被燒腐蝕而起到切割的作用。講完這個常見的現象后,再講電火花線切割的加工原理,學生就感到易于理解了。(3)指導教師再講解機床的操作方法。(4)簡單講解編程的方法,整個過程大約45min。
3多媒體技術在機械工程實訓中的應用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計算機的多媒體技術和仿真技術已經應用于各行各業。機械工程實訓是一種實踐教學活動,但是計算機的多媒體技術和仿真技術在機械工程實訓中也能發揮重要的作用。由于實訓的內容不可能面面俱到,在學生實習完基本的內容后,可利用多媒體技術補充和總結,會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4結束語
數控技術在現代制造技術中的應用,最具代表性的是數控機床,所以數控機床的實訓應是整個機械工程實訓的重點內容之一,數控機床的實訓時間占訓練時間的比例應大一些。常見的數控機床有數控車床、數控銑床和數控加工中心,這3種機床的數量多,具有代表性。對于一臺數控機床來說,包括4方面的內容:制造、操作、編程和維修。實訓的主要內容以操作、編程和加工簡單的零件為主,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為主要目的。
1.1合理安排數控機床實訓的時間
由于機械工程實訓總學時的限制,青島農業大學機械專業學生共實習4周。數控機床實訓的內容較多,在訓練時間的安排上,數控車床2天、數控銑床和加工中心2天、其他數控機床1天,這樣既重點突出又全面。數控機床應用了先進的數控技術,和普通機床的實訓相比,講解的時間會多一些。一般操作講解、黑板上指令講解的時間約占1/2,讓學生能較深刻地理解數控機床是如何加工零件的;學生操作機床加工零件的時間約占1/2,使學生有較充足的時間增強對數控機床加工零件的感性認識。總之,實訓的重點雖為實踐,數控機床訓練的特點又決定了講解占了約一半的時間。
1.2合理安排數控機床實訓的內容和方法
在數控機床實訓中,操作、編程和加工零件是主要內容。首先對照機床講解基本的操作;然后學習數控的編程知識;最后加工出零件。編程方法的講解,只能在黑板上講解組成程序的指令字、程序的格式等,然后編寫一個簡單的程序。數控機床的坐標系是主要內容之一,機械坐標系、工件坐標系(編程坐標系)的概念,它們的作用是什么,必須結合編程才能講清楚。數控機床是按程序自動加工零件的,刀具沿程序指令的刀路運動切削工件,刀路的位置必須使用坐標系描述。所以,首先講清各種坐標系的概念,進而才能講清對刀等關鍵的概念,才能理解為什么在編程坐標系下編寫的程序可以在機床上加工出零件等問題。數控機床的實訓內容應與數控機床理論課的內容相輔相成,各有側重,通過數控機床的實訓為下一步學習數控機床理論課打下良好的基礎。數控機床實訓應以機床操作、編程、日常保養和安全使用為基本內容,重點應放在編程和操作上。通過基本編程知識和操作的學習,學生可具備基本的編程和操作能力,為了提高學生的實訓興趣和創新意識,可以讓學生自己設計一個簡單的零件,自己編程,經指導教師檢查無誤后上機加工;或者編程加工一些有趣的零件。如:數控車床上可以加工仿真子彈、仿真酒瓶等;數控銑床上可以加工一些漢字,如“歡迎實習”等。
1.3手工編程和自動編程
數控編程分手工編程和自動編程,形狀復雜的零件加工程序只能由計算機自動編程來完成。在實訓內容上,應手工編程和計算機自動編程并重。手工編程是數控車床實習的基本內容,通過手工編程加工簡單的小零件,是普遍采用的訓練方法。但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CAD/CAM在機械加工中的廣泛應用,計算機自動編程也應是數控機床特別是數控銑床實習必講內容之一。由于實訓時間的限制,這部分的內容較多。所以,可以精簡為由實習指導教師通過一個例子演示給學生看,邊演示邊講解,講明形狀復雜及包含曲面的零件或模具的加工必須用計算機自動編程的方法編程,然后加工成所需的零件或模具。自動編程是通過計算機軟件完成的,常用的具有計算機編程功能的軟件有:CAXA、UG、Cimatron、Pro/E等。1.4數控機床仿真軟件的應用機械工程實訓場地往往有限,數控機床價格較貴,配備的數控機床的種類和數量有限,平均到每一名學生的上機操作時間較少。為了解決這個矛盾,可以安排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在機房使用數控機床仿真軟件練習數控機床的操作、編程和加工仿真。也可以不做統一安排,讓學生課后根據自己的情況自由上機練習。數控機床實訓的內容多,時間相對較少,一定要制訂詳細可行的實訓計劃,明確每天的訓練任務、訓練目的、訓練方法和訓練設備。這樣學生面對從未見過的設備就不會感到茫然,教師指導學生也會有條不紊,順利完成實訓任務[5]。
2演示教學法的應用
2.1什么是演示教學法
由于機械工程實訓總學時的限制,學生不可能自己動手操作每一種機床,特別是一些比較危險、貴重和精密的設備,比如高壓水切割機床、三坐標測量機以及電火花線切割、電火花成型等機床。為了解決這個矛盾,基于學校的實際情況,采用了演示教學的實訓方法。所謂演示教學法即指導教師講解機床的加工原理、操作方法、編程方法,然后自己操作機床加工一個零件演示給學生看。通過演示教學的實訓方法,解決了實訓內容多時間少、機床有限及教師有限的矛盾,還可以給學生打下進一步學習研究的基礎。
2.2以電火花線切割為例
電火花線切割屬于特種加工,特種加工是利用電能、化學能、光能或聲能等能量對工程材料進行加工的工藝方法。在特種加工中,加工工具(廣義的刀具)、加工工件與傳統的機加工不同,一般不是采用機械力加工,在實習時學生首先會想到加工工具是怎樣加工工件的。所以實習指導教師在實習的開始,應首先講明電火花線切割的加工原理。實習步驟如下:(1)指導教師啟動機床,用薄鋼板切割一個小五角星演示給學生看。學生發現一根很長的光滑的金屬鉬絲可以切割鋼板時,一定會感到吃驚,想知道它的加工原理是什么。(2)在切割小五角星的過程中指導教師講解加工的原理,舉一個日常生活中簡單的電火花放電的例子:我們平時開關電器或插拔插頭時,會發現有時有電火花放電,嚴重時開關或插頭的導電部位有被燒的痕跡,甚至掉渣。電火花線切割的加工原理就是利用電火花放電產生的熱量使金屬被燒腐蝕而起到切割的作用。講完這個常見的現象后,再講電火花線切割的加工原理,學生就感到易于理解了。(3)指導教師再講解機床的操作方法。(4)簡單講解編程的方法,整個過程大約45min。
3多媒體技術在機械工程實訓中的應用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計算機的多媒體技術和仿真技術已經應用于各行各業。機械工程實訓是一種實踐教學活動,但是計算機的多媒體技術和仿真技術在機械工程實訓中也能發揮重要的作用。由于實訓的內容不可能面面俱到,在學生實習完基本的內容后,可利用多媒體技術補充和總結,會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4結束語
關鍵詞: 數控銑床加工實訓 能力標準 先前能力 形成性考評
一、數控加工實訓的特點
數控加工實訓以編程基礎知識和典型數控設備編程使用知識為保障、以具備數控加工技術應用能力為目的。實現實踐教學中的基本編程方法、機床加工調整等內容與理論教學相互滲透,形成既符合教育教學普遍規律又兼顧生產現場操作規范的較完整體系,體現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特色。
1)數控加工實訓教學對學生的基礎知識要求比較嚴格,既要具備普通機床的操作技能,又要具有技術含量較高的編程知識,所以在進行數控實訓教學之前需要對學生的先前能力水平進行評估、鑒定。
2)數控加工實訓教學的實施有別于普通加工實訓教學一人一機的操作模式,一般采用3―4人操作一臺數控機床,所以在考查學生的個人能力的基礎上必須考查團隊的協作能力,而且團隊協作能力的考核應該占據主要方面。
3)數控加工實訓教學的內容相對來說難度較大,實施起來較為困難,所以需要分階段、分層次設置,采用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漸進式目標教學法,更利于學生的專業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
4)在數控加工實訓教學中,教師與學生通過邊教、邊學、邊做來完成教學過程,讓學生在生產環境中進行綜合性的技術訓練,在生產實踐過程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5)有利于創新精神與培養創新能力。對數控加工實訓教學目標進行分段實施,由于實訓項目較大,加工方法和加工程序都具有不唯一性,第一階段按指導書規定要求進行,第二階段部分按指導書規定要求進行,其余自行設計方案實施,第三階段按項目目標自行設計方案實施。
二、數控加工實訓教學框架的設計
以前的數控加工實訓實施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學模式:知識點講授、圖紙分析、學生編程練習、操機實訓、實訓總結。
采用以上的教學形式,只是實現了知識的簡單傳授,沒有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能力也沒有得到充分體現,這就是為什么學生在實訓過程中經常感覺無事可做,做無目的的一個根本原因所在。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突破傳統的教學方式,采用典型零件為載體基于工作過程的實訓教學模式。
采用這樣的實訓教學模式,學生始終處于教學的主導地位,教師的作用只是輔助學生完成工作過程,提供相關知識點的傳授,對學生而言,這樣的學習非常具有針對性,同時學生在實施這個完整的工作任務中,又能夠把所學到的知識點都串連起來,這樣學習就更具有針對性和系統性。在任務的每個環節里都有體現能力標準的鑒定考核措施,對學生團隊在每個工作環節里反映出來的能力做出及時的、有效的、正確的評價,形成了一套先前鑒定、形成性鑒定、終結性鑒定、能力綜合評價為一體的完整考評體系。
三、數控加工實訓教學的具體實施
數控加工實訓教學的實施過程就是完成典型任務,從相關知識點傳授到考核鑒定技能水平的過程。
1.相關知識點的傳授
對數控加工實訓教學工作過程中會涉及相關知識點的講解制定理論課堂計劃,講授過程采用“講解、示范、模仿、練習、反饋”的教學五步法。教學五步法是在“四步教學法”的基礎上增加了反饋環節,這樣形成一個閉環系統,利于掌握情況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同時也可以使知識得到不斷更新,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2.完整的考評體系
先前能力的考評
以典型工作任務的形式開展數控加工實訓教學,首先對參加學習的學生涉及實訓教學有關的先前能力進行鑒定,填寫先前能力鑒定表。表格里的內容反映出即將要開展的實訓課程所需要學生具備的能力,教師就根據反映出的情況對完成工作任務所需要的相關知識點進行總結歸納,在實訓過程中給學生進行講解。
形成性考評過程
在咨詢―計劃―決策―實施―分析―反饋的整個工作流程中,都設定了需要達到的能力標準,能力標準以記錄表格的形式體現出來,記錄表格的過程就是記錄整個實際操作的過程,對工作過程中對表格記錄和動手能力的考核就形成了形成性鑒定,同時也對學生在團隊合作中體現出來的職業素養進行考核評價。
終結性鑒定
完成了以上的典型任務的工作流程后,小組成員討論填寫總結報告,總結加工過程出現的問題、零件的質量、與預期加工相比加工進度等等問題,最后向實訓教師匯報答辯,這樣也就完成了工作流程的最后一個環節――總結和反饋。
四、以數控銑床加工為例展示實施效果
按照上述的數控銑床加工實施模式,我們對我校04數控503班的數控銑床加工實訓進行了一次探索性嘗試,獲得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以平面加工為例,展示新的數控銑床實訓模式(資料包括:平面加工課堂計劃、小組鑒定清單、小組生產實施計劃、小組生產實施操作流程、小組生產實施總結、個人實訓總結),同時在完成加工后對每個小組的各個環節的實施效果進行了數據分析,定量地評價出每個小組的完成情況。
五、實施的意義
在職業技術教育快步發展的今天,社會對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同時也對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技能的培養離不開實訓教學的可靠保證,創新教學方法的運用是實現這個保證的基礎。我們借鑒了澳大利亞和德國職業教育的先進理念和成功經驗,結合自身特點,量身定做出一套新型數控電加工實訓教學模式。建立在基礎上的技能人才大廈是否堅實、壯觀,還要看能否對其有效地把握和應用,這里面大有文章可做,大有潛力可挖。
該研究項目注重能力培養,強調結構體系完整、科學、合理,實踐與理論的統一,發揮學生的自主性,通過解決工程問題,突出實踐應用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從該研究項目的試行情況看,它對提高我校機械工程類專業學生的數控技術綜合應用能力,適應制造業新技術發展的要求,拓寬畢業生就業渠道,真正實現“雙證制”教育,辦出專業特色,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教育部關于以就業為導向 深化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見,2004.
[2]陳烈強.對中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若干思考[J].高教探索,2000,1.
關鍵詞:理實一體化;數控教學;講練結合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712 (2012) 14-0153-01
職業學校重視專業課建設,重在訓練學生專業技能,培養學生適應不同的就業崗位,所以職業教育在培養學生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的同時,更重視技能水平的培養。傳統的教學方法是在講完一條條指令、練習一種種編程方法之后,進行機床加工練習。而理實一體化教學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融合一體、交互進行,充分體現出老師做中教、學生做中學的教學方式,便于學生將理論聯系實際,在實踐操作中鞏固理論知識提高實踐技能,并促進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現以數控車削加工理實一體教學為例,談談理實一體化在教學中的具體實施。主要的教學步驟如下:要點講解——操作演示——仿真練習——操作訓練——內容總結,講練過程體現形式:講解——練習——再講解——再練習——總結。
一、要點講解
將內容要點作一系統講解,提出重點、難點,強調注意事項。
加工練習時,以鑄造、鍛造成型毛坯或以前練習的形狀相同的舊零件作為毛坯,既練習了課題,也節省了材料,而且與工廠實際加工零件相聯系,學生練習的興致也比較高。
在講解G73指令適用于尺寸不是單調遞變(G71指令不能單獨完成)的零件時,一般以球頭手柄或啞鈴形工件為例(圖在此略)。知識點上,先向學生講解編程時與加工成型零件的不同之處,再讓學生思考是否有不同的加工方法,試采用不同的加工工藝編程加工。
二、操作演示
演示教學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示范性操作等手段使學生通過觀察獲得感性知識的一種方法。在理論知識要點講解完后,有針對性地演示教學可以使學生對所聽到的要點知識具體化、形象化、生動化,可加深學生對理論要點的理解。比如G73指令用于成型零件加工,通過實際演示可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指令的加工軌跡、循環次數、加工效率等,也可有效避免學生獨立編程及加工時走彎路。
三、仿真練習
通過數控仿真系統的使用,便于學生檢查指令格式及程序的正確性,也減少操作過程中的錯誤,降低實際加工危險性。
四、操作訓練
學生模擬加工結束后,總結編程遇到的問題并解決問題,教師強調實訓時必須掌握正確加工方法、必須將操作安全牢記于心,之后分組到實訓車間進行實際操作實訓。通過實訓,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技巧,并對所學理論知識進行驗證,系統地了解并鞏固所學知識。教師認真巡回指導,加強監督,便于及時發現錯誤并立即糾正,保證練習的準確性及操作的安全性。
巡視過程中,對每位學生操作次數、工件質量做記錄。以提高學生練習自覺性,督促練習效果。
五、內容總結
總結需要掌握的理論要點、仿真練習時出現的問題、實訓操作中需注意的問題等,針對各種問題一一做出解答,使學生對當天所學知識得到鞏固,當天遇到問題得到及時解決,做到融會貫通。
總之,通過講解、模擬、操作等理實一體化教學的實施,可讓學生在學練中理解理論知識、掌握實踐技能,從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學習熱忱,增強學習興趣。且通過邊練習邊總結,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朱建平,郁志純.數控編程與加工一體化教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10.
關鍵詞:職業教育 創業教育 創業意識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指出:“堅持能力為重,優化知識結構,豐富社會實踐,強化能力培養。著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教育學生學會知識技能,學會動手動腦。”提高學生的應用技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性學習能力和思考能力是當今教育的主旋律。對于職校學生來說通過數控實訓,可以對學生進行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創新興趣,促進他們的發展。使數控實訓融知識、能力、素質教育于一體,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下面談我在數控實訓教學中的幾點嘗試。
一、采用項目式教學,培育創新加工技術數控實訓實操教學中,如果只是按照教材的安排,進行指令的學習及操作練習,則學生很難會應用,更談不上創新了。實際教學中,我們更多的是采用項目式教學,把一個相對獨立的典型零件加工任務交予學生,讓他們讀圖、選材、方案的設計與實施、編程與加工,到完成后的評價,都由學生具體負責,教師起到咨詢、指導與解答疑難的作用。如在學習直線插補、圓弧插補、循環加工等的指令時,我都會采用相應的項目,讓學生進行實操加工訓練,通過一個個項目的實地進行,使所有學生了解和把握完成項目的每一個環節的基本要求與整個加工過程的重點難點,在學習中對比,在探索中發現,在實踐中培育創新思維。
二、與實際相結合,引導學生創新編程在數控編程的教學過程中,如果只為編程知識而講,學生容易乏味,激不起興趣,在此情景下進行教學收不到好的效果,如果先給學生創設一問題情景,引導學生進入情景之中,使學生在情境激發的興奮點上,尋求思路,大膽創新。如軸類零件加工編程教學中,可以展示一些知名企業生產的軸,或生活中常見的軸類零件,如自行車、摩托車、電風扇的轉軸等,讓學生以這此例子進行模擬編程加工生產;又如,可以列舉與本校合作的企業情況,如與我校合作的徐州某加工企業,專門生產壓縮機曲軸及軸承,在編程教學時,可以讓學生按廠方提供的圖紙,進行編程加工生產。通過生活事例、與實際生產相結合的應用等方法,引起學生學習興趣,既充分調動學習積極性,又可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知識運用能力、對實際問題分析和解決的能力,還可以讓學生了解企業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進入創新的思維境界。
三、在校園網絡環境中進行數控實訓數控機床是通過數控系統控制加工的機床,并且一臺機床配置一臺計算機。職業學校學生在進行過基礎工種的實訓之后,掌握了機械加工的基本原理和加工工藝,為進行數控實訓打下了扎實的基礎。首先,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會在計算機上進行設計、繪圖、安排加工工藝和模擬加工,然后練習編程,基本掌握這兩個環節之后,教師可給出某一產品的特點和功能,讓學生自行創新設計,包括產品的外形、加工工藝等,最后由學生獨立完成編程工作,編好的程序再通過局域網傳輸到數控機床外接的計算機上,再由這臺計算機傳輸到數控機床進行加工直到零件完成。整個實訓過程中,學生既學習了局域網的有關知識,又通過創新設計和制作更加系統地了解了一個零件的完整加工過程,既增加了數控加工的概念,也增加了計算機應用于實際生產的感性認識,提高了他們現代工程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四、充分挖掘教材內容,加強學生創新意識要培養高素質的技術人才,教師應充分利用教學時機,挖掘創新的元素,訓練職校生的創新思維,在數控實訓教學中同樣存在著能訓練學生創新思維的元素,應該把他們挖掘出來,不失時機的加強學生創新意識。
1、利用編程的靈活性,培養發散思維數控實訓操作中,編程的方式方法有多種,可根據實際進行編程,如簡單的一個軸類零件項目的編程加工,編程時可以一刀一刀切削,也可以利用循環切削,也可以采用復合循環切削,另外,還可以進行慢速及快速切削,編程靈活多樣,在實訓教學中,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的生產條件及要求,引導學生對應進行編程加工。利用編程的靈活性是訓練發散思維的好方法,通過不同的程序,引導學生就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要求、不同的生產條件分析思考加工的情況。實訓教學中注重發散思維的訓練,不僅可以使學生熟練掌握數控編程中各種指令的運用,使編程思路開闊,而且對于培養學生成為勇于探索新方法、新理論的創新技術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2、通過程序分析比較,培養收斂思維
學生在數控實訓學習中,一些綜合式的零件加工訓練,如帶螺紋的軸類零件加工、帶圓弧過渡的軸類零件加工、外圓與內孔的加工、配合件的加工等,往往因各人加工的習慣、對編程指令的理解及運用會不同,因此,編寫的程序也會有所不同,這時,教師應對這些程序進行分析,讓學生在加工過程中進行比較,引導學生思考存在的問題與優缺點,最后,讓學生在各種編程加工中總結出最佳的加工工序與程式,培養學生的收斂思維。
3、進行競賽活動,推動靈感思維在數控實訓教學中,如果只按照教材的安排去進行,學生學習動力會慢慢降低,創新意識不夠,為了推動學生的靈感,教學中時常組織學生進行數控創新競賽活動,讓學生自行設計、自行編程、自行選材、自行加工的創作競賽,這樣,既能調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有更多的表現機會,更多地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又能讓學生充分發揮他們豐富的想象力,有助于熟練掌握基礎知識,增強探索技術創新的思考,推動靈感思維。
數控加工技術的快速發展,加速了企業加工生產方式的轉變,這對一線的生產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作為中職學校正是培養生產第一線的技術工人,在數控實訓教學中,我們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重視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才能培養出適合企業加工生產要求、具有高素質的技能型實用人才。
參考文獻:
[1]周偉.枯燥的數控實訓也能培養職業學校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J].職業技術, 2012(11).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uses the way combining learning with working: training highly skilled personnel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by doing" and "doing by learning". The skills training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reflect the key characteristics of running school: combining learning with working, so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effect of skills training and reform the idea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關鍵詞:技能實訓;高職;數控技術
Key words: skills training;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NC technology
中圖分類號:G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1)11-0031-02
0引言
高職院校的技能實訓是學生實現將理論知識運用于生產實際的關鍵環節,是學生將來能夠順利走上工作崗位的有力保障,是對學生實施職業技能訓練和職業素質培養的必備條件,也是體現高職教育工學相結合辦學特色的有效手段。技能實訓在整個高職教育體系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對于數控技術專業的學生來講,實施技能實訓也是提高就業競爭力的有效途徑之一。經過多年深入數控技術專業機床電氣技能實訓的基礎上,探索如何有效提升高職數控技術專業學生技能實訓效果。
1教學思想設計
遵循“行在先,知在后,知行相資”的規律,以“職業活動為導向”,強調“以能力為目標、以學生為主題、以素質為基礎、以任務為載體、以實訓為手段、理論和實踐一體化”等要素,采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根據實訓目的,以小組為單位完成機床電氣技能實訓中的“電氣控制柜布局的設計、安裝”;“電路圖的設計、連接和調試”;根據電機的正反轉、交通燈系統、高鐵軌枕預應力張拉控制系統的等不同項目要求,實現“PLC系統控制的設計及程序編制任務”。最終提交一份技能實訓總結報告,包含實訓進度表、實訓內容、小組總結和個人總結等內容,培養學生的綜合工程實訓能力。
學生在理論課堂上已經學習了與技能實訓相關的各元器件的結構、功能、原理,但并未對其實施拆解,直觀性不強,所以在實訓前,先讓學生進行各元器件的拆解,使學生先直觀了解其結構、功能、原理及工作過程。再采用學生討論與教師分析講解相結合的方式,使學生更深入掌握其工作原理及工作過程。之后根據其實驗目的讓學生繪制電路圖并實現其硬件連接。最后根據系統控制要求編制對的應控制程序并上傳到PLC內,完成系統搭建與調試,實現系統自動化模擬控制,在完成要求功能基礎上編寫使用說明書與總結報告,最終完成技能實訓。
2確定教學目標與重點難點
根據企業對職業技術人才的需求,以及對設備的安裝、調試、使用和維護等崗位的職業技能要求,結合本次技能實訓內容及特點,確定以下技能實訓目標:
能力目標:能在實踐中調查研究、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生產實際問題的能力。
技能目標:能熟練使用斜口鉗、剝皮鉗、壓線鉗、電鉆、鋼鋸、打號機等工具和正確使用可編程控制器,能夠按行業標準,正確完成電氣控制柜的設計、安裝、調試。
知識目標:理解機床電氣控制在機床中的作用,了解在技能實訓過程中使用的各元器件及可編程控制器的結構、功能、原理及工作過程。
素質目標:加強學生在生產實際中的團結協作的能力、安全生產的意識,培養認真、嚴謹、細致的工作態度和吃苦耐勞的精神。
通過此次技能實訓的實施,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實踐動手、接觸實際的機會,進而提升了學生的綜合職業素質,使學生能夠適應當今社會對畢業生實際動手能力高的要求。對此我們也確定了技能實訓的重點內容為電氣控制柜的設計、安裝、調試及使用方法。難點為過程控制、PLC系統控制的設計和相關程序的編制。
3教學準備
依據機床電氣技能實訓的教學任務,做好以下教學準備工作:
教學情境:以加強學生的團隊意識為目的,將學生分組,每組4-5人。同時選定一名組長,再由組長分別指派相應的設計員、接線員、材料管理員及秘書各一名,實現統一部署,協調工作。
教學設備:每組分發電氣控制柜一個、歐姆龍CP1E可編程控制器一臺、交流接觸器2個、熱繼電器一個、時間繼電器2個、空氣開關3個、標準35mm線槽2根、35mm導軌一根、1平方導線紅、黑、黃各一捆、線號管若干、萬能表一個、工具箱一套及所需的各電器元件。如圖1、圖2所示。
教學環境:本次技能實訓在多媒體機床電氣實驗室展開,實驗室配有機床電氣實驗臺5臺,可同時圍坐5-7人,展開相關討論及操作,同時配有FANUC數控車床、銑床及相關實驗臺各3臺,如圖3所示。
教學資料:教研室針對本次技能實訓編寫了技能實訓指導書作為教學過程的指導,以機床電氣電路原理圖(如圖4所示)、機床的操作說明書、連接說明書、維修說明書、歐姆龍CP1E、歐姆龍CP1H指令參考手冊、CPU操作手冊、可編程控制器視頻教學錄像等內容作為教學過程的參考資料,以數控車床、數控銑床綜合實驗臺為依托,結合現有機床電氣控制系統深入學習,深刻體會機床電氣控制在數控機床的作用。
4教學過程
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就是交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師生的交往互動,是教學過程的本質屬性。沒有師生的交往互動,就不存在真正意義的教學。因此本次教學過程以教師提出問題,學生討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為橫向教學過程;以告知任務、引導任務、分析任務、完成任務、總結分析任務為縱向教學過程。具體流程如圖5所示。
5教學過程分析
5.1 橫向教學過程分析提出問題:提出問題的目的在于告知學生學習的目的,有目的學習往往能夠有效提升學習效率,為此基于本次技能實訓的綜合實驗任務提出以下幾個問題:①機床電氣控制在數控機床中的作用及怎樣實現與機床系統之間信息傳遞?②機床電氣控制的電路設計準則及注意事項有哪些?③可編程控制器的結構、原理、作用及使用方法有哪些?分析問題:討論分析問題就是自我學習的過程,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能夠很快進入角色,知道自己在學什么,應該怎去學習,能夠顯著提高教學效率。實訓過程中,通過教師的引導使學生能夠針對老師提出的問題積極討論,最終每個人都能在理解的基礎上得到一份自己的答案。這樣一方面使學生對實訓內容進行了預習、對教師提出的問題也深入的去理解了,另一方使教師在講授過程中感到輕松。解決問題:解決問題就是一個歸納總結的過程。教師將學生在討論階段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內容加以總結、提煉,最終實現問題的解決。教師在學生提交討論結果后,經過歸納總結,告知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哪些知識點討論的比較好,哪些知識點沒有討論到,哪些知識點討論的結果是不科學的,同時幫助學生總結其原因,鼓勵學生再接再厲,養成這種勇于探討分析問題的精神。最終通過教師系統的講解、分析、總結后將標準的答案公布于學生,使學生與之對比,完成教學任務。
5.2 縱向教學過程分析告知任務:說明本次技能實訓的教學任務,提出教學目標。引導任務與分析任務:由數控機床在實際中的廣泛應用,引入數控機床電氣控制并說明其作用及重要性,完成任務引導工作。通過對此次技能實訓各任務設計的目的、要點、步驟以及在技能實訓過程中可能遇到的相關問題的分析,完成對任務的分析工作。實現對學生自我學習的引導作用。完成任務:教師提出任務后,說明在完成任務過程中應注意的事項,如操作過程的協調性、安全性、分工合理性,并提出機床電氣控制電路的設計準則、繪圖標準等要求,讓學生按要求完成技能實訓任務。在這個環節,學生通過實際動手操作,能夠深入理解機床電氣各元器件的結構、功能、原理、工作過程及相互之間的連接方式等,實現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合,有效提高了學習效率和動手能力,為以后工作積累了經驗。總結分析任務: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要能夠結合完成好的電氣控制柜實物和電路原理圖,說出三大綜合實驗的原理、目的、意義以及在此過程中的心得體會,并獨立完成一份包含團隊構成及分工、實訓進度計劃表、實訓內容、個人總結及小組總結的技能實訓總結報告,要求內容詳細、格式統一。同時采用小組內自評和組間互評的方式,結合教師對學生在技能實訓過程中的綜合表現等作為評價本次技能實訓學生的綜合成績,實現完成分析總結任務。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根據在技能實訓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講解和剖析,實現理論指導實踐,同時教師還可以將實訓中的元器件、結構框圖、電路原理圖等有機結合,進行分析講解,實現實踐驗證理論這一過程。這樣通過理論指導實踐、實踐驗證理論這一方法,積極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大大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切身感受到學以致用。
6教學成果
技能實訓任務完成效果如圖6、圖7、圖8所示。機床電氣技能實訓是實現將理論知識運用于生產實際;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這一過程,使學生能夠主動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體現出高職教育最顯著的的意義。
7結束語
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提出:“要積極推行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模式,把工學結合作為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點,帶動專業調整與建設,引導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因此本文以機床電氣技能實訓為依托,探討了怎樣上好高職院校的技能實訓課程,強調要在技能實訓過程中采取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模式,以工學結合作為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切入點,引導課程設置、實現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這樣有助于學生掌握基本職業技能、增強自身職業綜合素質、鞏固所學的知識,實現理論、技能、素質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體現高職教育的辦學特色。因此提升高職院校專業技能實訓是符合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是實現學校把學生請得進來,送得出去的有效手段之一。
參考文獻:
[1]段渝波.有效提升中職學校機電專業課程教學質量的實踐.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0.17.32-34.
[2]王振洪.高職院校工學結合與人模式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0.18.75-77.
[3]喬孟濤,焦昆,陳靖.基于文化視角的職業倫理教育模式的構建.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0.18.67-69.
【關鍵詞】信息技術 教學設計 加工單元 控制系統 實訓教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11C-0152-02
近年來,全國各級各類信息化教學大賽如火如荼地開展,極大地推動了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使各高職院校的信息化教學改革得以不斷推進。本文以“自動線安裝與調試”課程中加工單元控制系統實訓單元教學設計為例,在課程教學中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進行教學設計,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課程知識,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一、教學目標設計
1.能力目標:掌握加工單元控制系統的基本安裝、控制程序的編寫。
2.知識目標:加工單元部件的認識和安裝方法;采用一個按鈕控制啟動/停止的程序設計方法。
3.情感目標:通過相關程序設計引發學生學習PLC綜合控制技術,發展創新精神,培養實事求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科學態度與科學精神,增強學生學習自主性和團隊協作精神。
4.職業素質目標:獲取知識能力、知識應用能力、自主學習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本課例主要講授加工單元控制系統的安裝與控制,重點是掌握加工單元的安裝與控制程序的編寫;難點是安裝過程中的安裝過程中的細節問題,特別是一些關鍵點,如果學生沒有掌握好,就可能存在很多隱患。通過運用多媒體課件中的視頻分解動作,反復觀看視頻安裝過程以及各部件的功能,學生可以快速地掌握安裝過程編程思想。
三、教學對象分析
電氣自動化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大二的學生已經具備了電氣控制、PLC應用技術、液壓與氣動技術等相關前續課程知識,并掌握了PLC技術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編程方法。但學生在學習PLC綜合應用過程中,一時難以迅速地掌握相關知識和要領,為此需要通過多媒體課件和教學示范錄像,通俗易懂地講解加工單元控制系統的安裝與調試、編程等學習內容。
四、教學策略與教法設計
課程教學中實施任務驅動法,便于學生更好地掌握安裝與控制系統編程,在實施項目操作的過程中學習,熟悉關鍵控制程序的編寫。本課例采用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結合的“雙教一體化”教學方式,即教師理論講授和學生實踐操作相結合。理論教學中,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和多媒體網絡課件,生動地教授安裝方法。以小組討論的形式開展實訓,并對一個或兩個小組的程序進行展示,其他同學共同分析,以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從而較好地達到課程設計目標。
五、課程實施的建議
2.教學設計與分析。見表2。
六、學生實訓
1.實訓方式:(1)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項目實訓,完成一個按鈕實現啟動/停止的功能;至少用三種方法實現。(2)學生個體進行站點的建立和管理。
2.實訓內容:通過討論各小組分別編寫程序。
3.實訓檢查評價:選出1組同學的練習進行展示;教師再進行總結評價、講解,總結歸納在實訓過程中的收獲和存在的問題,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
七、總結
本課例采用信息化教學設計,以任務驅動法開展教學,充分關注當前高職學生的學習特點,積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原有枯燥的教學過程變得生動起來,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增強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在教學過程中始終將信息技術貫穿始終,突破了教學中的重點及難點問題,拓展了課程教學的空間。
【參考文獻】
[1]宗曉倩,湯慧芹.高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的探索[J].科技教育,2015(28)
[2]李科.高職《建筑設備識圖與施工》信息化教學設計與實踐――以“建筑給水排水系統圖識讀”教學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4(15)
[3]王青燕.信息化環境下任務驅動型《配送管理實務》課程教學設計[J].齊鑫物流教育,2014(12)
[4]周紅春,王亞希.高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2(1)
[5]龔志剛.中職信息化教學案例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2(18)
[6]盛靖琪,陳永平.自動線安裝與調試[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2
【基金項目】2014年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重點課題(2014JGZ159)
【關鍵詞】工科課程;單片機;實踐教學方法
一、工科教學基本情況
單片機是典型的工科科目,是電子、計算機、自動化等本科專業重要的專業選修課,內容涉及51系列單片機的內部結構、指令系統及電路的開發應用等。早期的單片機教學是以理論教學和驗證性的實驗為主,教學效果不明顯。隨著實踐教學及其改革在高校的深入,在單片機的教學中,要特別加強實踐環節的教學。本文主要從單片機實驗教學和單片機實訓兩個方面來探討單片機的實踐教學方法,以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讓學生在充分實踐中理解和掌握課本上的理論知識并學會靈活運用。
二、單片機實驗教學方法
1.教師講授實驗相關內容并給學生設置層進式的實驗目標。每次實驗開始前,要求學生首先了解實驗的目的,所用到的儀器、器件,實驗方法,實驗效果等。在實驗教學中,教師應該事先了解需要用到或者涉及的理論知識和實驗原理,并在實驗開始之前用引導式的教學方法給學生講解。例如,在講授發光二極管的基本原理、單片機引腳功能以及簡單的C語言編程技巧后,通過點亮一個發光二極管的實驗,讓學生了解到單片機的獨立引腳的作用,同理,通過流水燈的實驗,讓學生知道如何控制成組的單片機輸入輸出引腳P0~P3。此外,教師必須事先給學生設定合適的實驗目標。例如,數碼管顯示實驗,教師先要求學生完成一個數碼管的顯示;然后再靜態顯示多個數碼管;接著讓多個數碼管分時顯示不同的字符,使得數碼管“同時”顯示多個不同字符(數碼管的動態顯示)。通過層進式的目標設定后,學生遇到的問題被分解,難度降低,學生獨立實驗的能力加強,創造性思維也會被開啟。
2.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學生動手環節是實驗課的主要部分。實驗設備建議用開發板。通常單片機的實驗都是從簡單的點亮發光二極管和流水燈開始,到數碼管的顯示、鍵盤的檢測,再到單片機的定時器/計數器實驗、串行口實驗以及芯片A/D、D/A、存儲器芯片讀寫及液晶顯示等。在教師介紹實驗設備、實驗原理和方法以及常用技巧后,學生可以自行動手實驗,在驗證理論的基礎上,根據教師的鼓勵和提示,提出的新的問題并進行創新性的實驗內容,擴展實驗本身的內容。例如,流水燈的編程技巧,可以使用最直接的給每一個單片機引腳直接賦值再循環的方法,也可以直接給整個P0口賦值,利用自帶頭文件庫的左移右移庫函數即可。
3.教師對學生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給予分析、指導和總結。學生在自己動手環節一定會遇到很多問題,有基本的原理問題、連線問題、編程問題或者調試問題等。遇到問題、解決問題是實踐獲取知識的快捷途徑。教師要有較為成熟的經驗,能隨時回答和解決學生遇到的問題。對于隨意短接或者跳接等接線問題,以及不良編程習慣問題一律扼殺在搖籃里。對于學識性的問題,則采取反問設問等啟發分析引導方式,將學生不能解決的大問題分解為他們能夠解決的小問題,盡力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實驗。對于學生實驗過程中的失誤和錯誤等問題,則可直接指導其從硬件到軟件逐一查錯排錯的方法,讓學生學會自己解決問題。最后還要重視實驗總結,包括知識點總結,查錯排錯方法等。例如做完鍵盤檢測實驗,總結單鍵盤和矩陣鍵盤的檢測原理(相同),矩陣鍵盤檢測的編程技巧,檢測過程中常見問題及解決方案等。
4.鼓勵學生發散式思維、大膽實驗創新。每一個人的思維方式都是不同的,教師的方式會給學生一個方向導向,但同時不能忽略學生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鼓勵學生大膽試驗創新、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能夠達到更好的實驗效果。例如,在做電子時鐘的實驗時,有些同學選擇用數碼管作為顯示器,有些同學選擇液晶顯示器;另外,在時分秒的編程顯示和中,每個學生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來定義鍵盤和選擇時分秒的顯示方式。
5.寫好實驗總結報告。實驗是一個過程,實驗報告是對該過程的總結、是實驗成果的書面提交。實驗報告必須要認真嚴肅對待,它也是良好科研能力的體現。實驗報告書寫,一方面能夠加深學生對實驗的認識,另一方面它也是科研能力、書面表達能力良好培養和體現。實驗報告內容一般包括:實驗題目,實驗目的,實驗原理(硬件和軟件),實驗步驟,實驗內容——包含實驗當中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方案總結,實驗結果分析論證以及實驗心得體會,和實驗總結。
理論課是以教師為中心的,實驗課則是把學生推到前臺,讓學生去實踐去碰壁去解決問題。教師看似退至幕后卻要對實驗有預見性認識,要成為實驗的掌控者,引導學生實驗。這樣的教學才不會是膚淺的,實踐教學環節對學生才有啟發也更有價值。在學生的動手能力增強、自信提高的時候、學習興趣倍增、后續的教學也有更加好的動力。
三、開展單片機實訓
單片機實驗主要目的是學習和理解單片機;開展單片機實訓則是掌握和利用單片機,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如實訓項目“設計基于單片機的多點測溫系統”其基本內容包括:(1)設計集成電路并完成PCB板及硬件的制作并測試硬件;
(2)用程序設計語言編程實現多點溫度控制功能;(3)將程序下載到硬件中進行綜合調試。實訓項目選題可以是教師較為熟悉的領域或學生特別感興趣的課題。為方便教師指導和節約學生寶貴的學習時間,實訓可與課程實驗同步進行,充分利用學生的課余時間。實訓也可以作為課程設計來做,安排在課程結束后,具體安排計劃如下:第1天,教師布置實訓課題。同時給出并討論實訓的任務——包括實訓設計目的要求,設計方式方法以及設計想要達到的效果。第2~3天,學生根據任務自行查閱資料,提出2~3個設計方案并對它們進行比較擇優;指導老師在此過程中主要起輔導作用。第4~7天,設計方案實現,主要包括電路圖的繪制,軟件程序的編寫以及軟硬件的調試。最后得出結論并撰寫實訓設計報告。實訓的過程,是學生獨立運用所學理論知識進行創作開發應用系統的過程。要求學生根據設計任務自主查找相關資料;根據設計需要復習教材中的知識點并靈活運用;遇到困難時積極尋找解決方案并和師生討論技術性可行性;實施方案過程中反復驗證調試,并得出最佳解決方案。整個過程使得學生對單片機的學習達到最好的效果。實訓過程中,教師更是積極配合輔導,監督指導學生。教師參與的積極性,直接影響學生的積極性,不容忽視。一方面,教師參與到學生的設計和討論中,及時解決他們遇到的問題以及開拓他們的思路;另一方面,教師鼓勵學生多思考多探索,多給他們提供一些有用的實物及電子資源。實訓設計方案、硬件和軟件的實現無不凝結著學生的辛勞和創造。教師要針對各種不同的設計方案進行深入淺出的分析,對其中的優選方案給予正面的評價和討論,對不合理的設計進行探討和指正。讓學生從設計的實現難度,相關損耗,性價比等多方面認識自己的設計,對以后的工作和學習有更深層次的認識。
實踐出真知,工科科目的學習更是如此。只有經過不斷的“嘗試——失敗——總結——再嘗試——再總結”等一系列活動,學生才能不斷的吸取經驗教訓并積累屬于自己的實踐經驗。實踐越多,電路規模和復雜程度越大,學習興趣和能力越強,成功的次數也越多。成功使人發自內心的喜悅,由此能激發新的創造力。實踐的過程是將學生引入到“自己動手——獲得成功——興趣提高”這樣的模式,實踐教學除檢驗真知也增強了學習興趣。對于單片機課程,實踐是很重要的。大學還有很多工科科目也需要適當的多開展實踐教學,以上實踐教學方法可供參考使用。
參 考 文 獻
[1]宋躍,余熾業,胡勝.省級精品單片機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