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塑料垃圾污染8篇

時間:2024-03-28 11:11:35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海洋塑料垃圾污染,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海洋塑料垃圾污染

篇1

水質問題中首當其沖的是化學物質污染。無論是在工業化國家,還是在發展中國家,每個家庭以及整個社會都在廣泛使用化學物質,例如洗滌劑和藥品等,在農業生產中使用的化肥和農藥,也嚴重地污染水的質量。美聯社2008年公布的一項調查報告顯示,美國24個大城市的飲用水中含有抗生素和鎮靜劑等多種藥物成分,至少4100萬人在日常生活中飲用這種存在安全隱患的水。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的調查報告顯示,在發展中國家,約90%的污水和70%的工業廢水未經處理就排入河道,這會威脅到飲用水安全及生活用水的供給。

水污染帶來的疾病問題也日益嚴重?;魜y就是典型的與水有關的傳染病之一,它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足夠的衛生設施引起的。垃圾散落到水中造成水污染,導致病菌在水中擴散,如果人們喝了被污染的水,就會染上傳染病。國際水研究所的資料顯示,全球每年有140萬兒童因生活環境衛生條件差而死于痢疾等相關疾病。即使在歐洲,歐洲經濟委員會56個成員所在的地區,平均每天有37名兒童由于缺乏安全飲用水而死于腹瀉,每年12萬人因水污染而患甲肝。

此外,工業污染轉移已成為不容忽視的現象。發達國家在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工業的同時也在向發展中國家轉移污染。許多工業化國家的制造業已經轉移到發展中國家。隨著制造業中心的轉移,環境問題也轉移到了發展中國家,而在這些發展中國家,關于水污染問題的立法和執法力度都比較薄弱。

(來源《新華網》楊駿/文)

大西洋垃圾帶塑料失蹤之謎

研究人員在對發現于大西洋的一條死鱗魚解剖后,從它的腹中找到了47塊塑料碎片。

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道,美國科學家的最新研究表明,“大西洋垃圾帶”的塑料垃圾數量在過去20年沒有增加。乍一聽上去,這似乎是個好消息,但據他們介紹,塑料垃圾并不是沒有增多,而是多出來的塑料碎片可能被海洋生物吃掉了。

據領導實施這項研究的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海洋教育協會(SEA)海洋學家卡拉?拉文德?勞介紹,“北大西洋垃圾帶”類似于“太平洋大垃圾帶”,在某種程度上就像是“塑料餳”區域,無邊無際,不過,大西洋上的垃圾多以微小塑料碎片的形式存在,漂浮于距北美海岸數百英里一片尚未探明的公海區域。

卡拉和同事最近分析了過去22年從“大西洋垃圾帶”搜集的數據,發現那片區域的垃圾密度沒有隨時間推移而增加。但是,即便考慮到垃圾回收利用速度有所增強這個因素,人類過去20年對塑料的使用仍呈增長趨勢。多出來的那部分塑料都到哪兒去了?

篇2

【關鍵詞】海洋;環境污染現狀;漁業;影響

【引言】海洋環境污染問題,在人類不斷發展活動的過程中變得越來越嚴重。海洋環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有重金屬、近海水產養殖、生活垃圾、海上溢油、赤潮災害等。特別是我國近岸海域生態系統受到非常嚴重的損害,海洋生態環境一種處于惡化狀態,并且生物的多樣性也同樣遭受著破壞,所以當前應該在了解海洋污染實際狀況的基礎之上,采取有效措施進行遏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海洋環境污染現狀分析

1.1重金屬造成的污染

重金屬在海洋中的主要來源包括人為來源以及天然來源:人為來源,主要含有農業劣質化肥的使用、工業污水的排放、海洋以及礦山油井的開采等;天然來源,主要含有大氣沉降、地殼巖風化、火山噴發等。一直以來,我國沿海地區快速地發展著工農業,促使海洋的重金屬污染變得越來越嚴重[1]。因為大部分的重金屬元素在河流輸入中,因此河口水域的重金屬污染相對就更加嚴重。

1.2海水養殖造成的污染

近海養殖對海洋漁業環境污染來源,主要含有:投放的藥物以及化學藥劑、磷以及氮等營養鹽、糞便以及殘餌等有機物。近海養殖對海洋漁業環境的影響相比于其他人類活動的影響,并沒有很大,然而不重視近海養殖所造成的污染,沿岸生態環境將會受到這些排放的有機物以及營養物的明顯破壞。近海養殖主要利用網圍以及網箱等養殖方式,這種高密度的養殖方式必須要投入非常多的餌料,養殖生物也會產生非常多的排泄物,而過剩的大部分餌料以及養殖生物排泄物將會對海洋漁業資源環境造成嚴重污染[2]。

1.3石油類造成的污染

海洋石油污染不但包含著石油開采井噴事故、海上石油勘探泄漏、油庫事故、以及油輪事故等,同時也含有含油廢氣沉降、工業廢水排放、海上采油廢水的排放、船舶以及港口作業含油污水的排放等。與此同時,石油在裝卸以及運輸、油輪的大型化趨勢,也會促使發生海上溢油事故的概率增加[3]。

1.4赤潮造成的污染

赤潮是我國海洋災害中主要的一種,事實上就是海洋生態的一種災害,同時也是具有災害性的一種水色異?,F象[4]。在我國海洋經濟中,海洋水產業是其中的支柱型產業,而頻發赤潮會對我國的海洋水產業造成嚴重影響,這樣也會對我國健康發展海洋經濟造成嚴重影響。另外,赤潮也會對人類的身體健康早晨直接或間接危害,有毒的赤潮不但會對水源造成污染,并且會促使人類食用水產品發生中毒事故[5]。同時,赤潮的出現也會對海洋生態的惡化造成不良影響,也會威脅到海洋生物的活動,甚至會促使海洋生物數量減少,嚴重損害到生態系統。

1.5生活垃圾造成的污染

我國近海海域的垃圾以塑料類、泡沫類和木制品類為主。相關研究結果顯示:近海海面垃圾主要以海面塑料類垃圾為主,海底面垃圾大多數都屬于塑料類垃圾,而海洋垃圾主要來源是人類海岸活動。捕撈以及航運等海上活動所造成的海面漂浮垃圾以及海灘垃圾[6]。因此,我國近海海域存在非常嚴重的海洋垃圾泛濫現象。

2.海洋環境污染對漁業的影響

2.1重金屬污染造成的影響

在海洋環境污染中,重金屬污染是其中一種比較重要的污染,因為人在受到重金屬汞污染后會患有水俁病,人體在受到鎘污染后會患有骨痛病。重金屬元素的主要特點就是難降解,以及具有非常大的毒性,并且這些重金屬汞、鎘等在水體中,能夠通過生活用水或者是飲用水直接作用于人體,也可以被水生動植物吸收,之后在食物鏈的作用下對人類的健康造成直接危害。同時,水生生物也會受到重金屬的嚴重危害,魚類的免疫能力會在高濃度的重金屬溶液影響下降低,重金屬錳、鋅、銅的積累會嚴重影響到魚類的體長以及性別。

2.2生活垃圾污染造成的影響

在海洋中塑料制品不能夠被分解,而海洋中的生活垃圾主要是塑料類垃圾,不僅會對海底、海面、沙灘的環境造成污染,同時也會嚴重威脅到海洋的生物。例如:在海水或者沙灘中常常會出現塑料包裝袋,會吸引海龜以及海豹等海洋哺乳動物的注意,它們會將塑料垃圾作為主要的。如果這些海洋哺乳動物不能夠掙脫纏繞物,這樣將會出現死亡現象。還有一些塑料垃圾會被海龜以及海鳥等生物誤食,常常會堵塞生物的胃以及食道,這樣容易促使生物饑餓而死亡。同時,在珊瑚表面常常會附著塑料袋,這樣會直接影響到生物寄居在珊瑚的生存狀況。生活垃圾一樣也會污染海邊風景保護區、污染近海養殖業以及污染水質,促使經濟出現巨大的損失。

2.3海上溢油污染造成的影響

一旦發生海上溢油事故,石油就更加容易進入海洋并且快速地擴散,同時在海面上也會出現厚厚的油層,將會導致油層內的海水缺氧,生物在這個水域會由于缺氧而死亡。海面的油層也會對潛水攝食的鳥類造成威脅,一旦鳥類羽毛上附著了油污,就會發揮其保溫以及防水的作用。如果鳥類有攝取溢油,就會促使其內臟受損,鳥類最后就會由于中毒、寒冷以及饑餓而死亡。海浪也會將油污沖到岸邊,這樣將會對海灘造成污染,對近海養殖業造成破壞,也會出現非常嚴重的經濟損失。海洋生物體內由于長期積累非常多的石油有害物質,一旦人們誤食被污染的貝類、蝦以及魚等,將會促使健康受到威脅。倘若某一區域被污染,海水的漲落將會促使這一區域污染出現旋轉性的擴散現象,也會受到定向風以及盛行風的影響,促使污染物流入更遠的水域中,就會對海洋生態系統以及海洋環境造成不良影響。

2.4赤潮污染造成的影響

赤潮污染,不僅僅會對海洋生態的平衡造成破壞,同時也會對漁業資源以及水資源造成危害,也會影響到人類的身體健康。海洋,實質上屬于復雜生態系統中的一種,海洋的能量流動以及物質循環位于比較穩定的動態平衡狀態中,赤潮污染將會破壞這種平衡狀態。在發生赤潮的初期,水體中的耗氧量以及葉綠素a等將會在藻類的光合作用下會有明顯增加,導致部分海洋生物不可以正常生長繁殖,甚至出現部分生物死亡等狀況,這樣將會對海洋生態的平衡造成破壞。在魚類的鰓上附著赤潮生物產生的粘液,將會促使魚類窒息而死亡。在發生赤潮的后期,出現大量死亡赤潮生物的不良狀況,在水體嚴重缺氧以及細菌的分解作用下,也會產生其他有害物質,促使海洋生物中毒或缺氧死亡。另外。部分赤潮生物也會通過自身的作用產生毒素,將水中的生物毒死。養殖的經濟藻類會受到浮游植物的危害,其會污染紫菜以及海帶等經濟藻類,將會降低養殖業的經濟價值。

結語

綜上所述,海洋環境出現的污染對我國漁業的發展造成嚴重的影響,相關環境保護部門應該針對海洋環境污染的現狀制定出有效措施,加強監督以及管理海洋環境以及漁業,可以實施分級以及統一領導管理的方式進行管理,這樣對于臨時出現的不良狀況就能夠及時得到處理。另外,還應該采取應急措施以及緊急預案,預防出現突發狀況,有效地降低損失。

【參考文獻】

[1]黃子琦.淺析我國海洋環境污染特征與治理思路[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5,12(10):139-139.

[2]周明瑩,夏斌,馬紹賽,等.多溴聯苯醚的特性及其對海洋環境的污染研究[J].漁業科學進展,2013,30(04):142-146.

[3]楊建毅.浙江省海洋捕撈漁業可持續發展狀況分析[J].上海海洋大學學報,2014,13(02):140-145.

[4]曹英志,翟偉康,張建輝,等.我國海洋漁業發展現狀及問題研究[J].中國漁業經濟,2015,33(05):141-416.

篇3

關鍵詞:海洋環境污染;環境管理;措施

中圖分類號X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2)66-0057-01

海洋是生命的起源,是各種生物賴以生存的基礎,也為人類提供各種資源。而人類在索取的同時卻忘了海洋也需要保護,盡管海洋是具有最強的自我凈化功能,但因為各國生產力的提高、人口的密集化,海洋環境的污染也日益嚴重。

1 海洋環境污染的現狀

海洋環境污染通常是指人類改變了海洋原來的狀態,使海洋生態系統遭到破壞。有害物質進入海洋環境而造成的污染,會損害生物資源,危害人類健康,妨礙捕魚和人類在海上的其他活動,損壞海水質量和環境質量等。海洋環境污染現階段明顯表現為石油污染、赤潮、有毒物質累積、塑料污染和核污染等。

人類的海洋活動、日益增多的海上船舶、油輪事故是造成海洋環境污染的重要來源之一。人類的海洋活動主要是航海、捕魚和海底石油開發,據統計,目前全世界各國有近8萬艘遠洋商船穿梭于全球各港口,總噸位達5億噸,它們在航行期間都要向海洋排出含有油性的機艙污水,僅這項估計向海洋排放的油污染每年可達百萬噸以上。而一次的油輪突發事故會使海水大面積被油所覆蓋,不但范圍廣而且危害時間很長,對海洋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破壞。

目前海洋環境污染以陸源污染物為主的來源則包括工業廢水和固體廢物、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大型化工廠、造紙廠的增多直接導致大量的廢水和廢物排入河道,最終通過河水歸入海洋,而工業廢水其中則包括工業冷卻水在流入海洋后會提高海洋的局部水溫,使含氧量降低,影響海洋生物的繁衍生息;而工業固體廢物嚴重的則會影響海洋生物的居住環境,直接導致生物滅絕。人口居住的密集致使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排放的難度加大,尤其是濱海城市,于是海洋便成了他們傾倒生活垃圾及污水的最好去處。有英國媒體披露,在太平洋上發現“第陸”—巨型垃圾島,。這一巨型垃圾島位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和夏威夷之間。這里是世界上五大海洋渦旋之一,能將數千英里以外的垃圾逐漸“吸”過來。過去60年間,這個垃圾帶的面積一直在逐漸擴大。據報道,這里的垃圾多達1 000萬噸。它們種類繁多,有塑料袋、裝沐浴露的塑料瓶、拖鞋、兒童玩具、輪胎、飲料罐甚至塑料泳池。

2 海洋環境污染的管理措施

海洋環境污染的嚴重引起了國際組織及各國政府的極大關注,保護海洋環境已經刻不容緩,國際社會對海洋環境污染制訂了一系列國際公約,沿海各國政府也針對本國國情出臺了相應的措施來有效制止海洋環境的進一步惡化。

首先對海上作業船舶進行有效管理,我國于2011年1月28日最新關于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及其有關作業活動污染海洋環境防治管理規定》有關事項的通知中對作業船舶明確規定作業船舶的污染物必須有相應的接收單位,做到集中回收船舶污染物,上岸處理凈化達標后再排放。對海洋石油開采在開發過程中要禁止溢油事件發生并制定相應的溢油應急方案,在作業過程中還要配備如排油監控裝置、油水分離設備、含油污水等處理設施,才能更好處理油污水和生活污水并做到達標排放。

其次要加強沿海工業企業對海洋環境污染的防治措施,嚴厲控制企業的排污指標,有效整治或如有必要則關閉污染嚴重的排污出口,對于固體廢物的傾倒則要有具體的限定和管制區域。而企業自身通過提高生產技術和生產設備,對于生產工藝和流程進行改良做到有效減少和控制廢物的產生,盡可能對產生的廢物進行凈化再利用。對于沿海城市的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也要采取有效措施來防止海洋環境污染的惡化,現在很多城市已經實行垃圾分類處理,對分類的垃圾進行填埋或者焚化,將污染減少到最低。從多角度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倡導循環使用比如對包裝物、塑料、家用電器能夠回收再利用,最低限度地減少廢物的排放,而生活污水的處理凈化設備也在不斷提高。

最后由于科學技術的進步,各國對核的要求不斷增多而造成核輻射致使海洋環境達到一定濃度,造成污染已經不容忽視。之前日本的核電站泄漏導致放射性物質大量排入海洋從而使海洋環境嚴重污染就是給各國在對核的問題上敲響警

3 結論

地球是我們的家園,而海洋是家園不可或缺的一部份,所以守護海洋環境不被污染更是責無旁貸。如今對于海洋環境污染的管理是一個浩大的工程,除了國家出臺相應措施進行有效管理和對海洋環境制定統一、規范的監測標準,有效、積極地掌握海洋環境污染情況,及時做出預防措施,并在合理利用海洋資源、開發海洋資源的同時也要提高個人的海洋環境保護意識,只有個人認識到海洋污染的嚴重性,才能對保護海洋環境起到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藍錦毅.港口建設對廣西海洋生態環境影響分析及污染防治對策[J].廣西科學院學報,2011,2(6):3521-3522.

篇4

污染的定義是:某些有害的東西進入環境,對環境造成破壞。雖然大自然有時也會產生一些有害污染物,野火燃燒會造成滾滾濃煙和大量灰燼,火山爆發會噴發出大量有毒有害氣體,但地球上的大部分污染卻都是人類造成的。

無論我們走到哪里,凡有人類涉足的地方,哪怕是在地球上最偏僻的地方,都會留下人類制造的垃圾和廢物,如:戈壁沙漠里有人類留下的破碎輪胎和塑料瓶子;太平洋洋流深處漂浮著大片的塑料袋;珠穆朗瑪峰的皚皚積雪中留有人類丟棄的氧氣筒和留下的污跡。

讓我們看看如今的天空、陸地、淡水水系和海洋,茫茫世界是否還有遠離污染的最后清凈之地?

天空和陸地

空氣污染有多種形式。霧霾和臭氧污染對人類健康和環境的影響十分嚴重。僅在印度,臭氧污染導致農作物的損失就達每年12億美元。在人類健康方面,室外空氣污染估計每年奪去100萬人的生命;灶火燃燒通常會帶來室內污染,并造成每年約200萬人死亡。

直接排放的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污染物進入大氣層后,通過化學反應轉變成科學家所稱的二次污染物。有的污染物在大氣中可漂浮數月之久。還有一些污染物,如甲烷,可在全球各地四處飄蕩傳播很多年,直至最后分解,通過雨雪降落地面。正如倫敦帝國學院研究空氣污染的海倫?阿普西蒙教授所指出的:“哪怕你遠離污染源,也不見得就能擺脫空氣污染的困擾”。

進入大氣中的污染物隨著大氣流動傳播到遠處,例如,印度尼西亞用火清除大片森林來開辟新的棕櫚油種植園,新加坡人卻不得不為其鄰居這種刀耕火種的做法承受嚴重的煙霧污染。煙霧污染可以傳播到很遠的地方,南美洲和非洲南部的刀耕火種是導致整個南半球空氣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根據對大氣流動和污染物分布的了解,地球上沒有任何地方能保證完全擺脫空氣污染,這種情況也適用于地面。

相對來說,地球上有些地方空氣比較清新。總體來說,南半球的空氣質量要比北半球好一些,因為那里居住的人口較少。雖然空氣污染物在全世界范圍內流動,但由于風場類型所起的屏障作用,兩個半球之間的空氣較少混合。因此,地處偏遠極地的南極可能是地球上空氣最干凈的地方。

但正如阿普西蒙所指出的那樣,南極洲上空盤旋著一個巨大的污染源――臭氧層空洞。南極皚皚白雪上黑色的二氧化碳沉淀物非常顯眼,所以即使在這個可能是地球上空氣最干凈的地方,也不再能保持隔絕塵世污染的原生狀態。

在一些洞穴深處,如果沒有與外部世界太多的空氣循環,也可能含有相對無污染的干凈空氣。阿普西蒙說:“較深的洞穴內部雖然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很少與外部有空氣交換,但你不知道深洞里會有其他什么東西,可能會有大量的鳥類或蝙蝠的糞便?!?/p>

淡水水系

空氣污染還會影響到水質,因此地球上還存在完全清潔淡水水體的希望也隨之破滅。人類造成的空氣污染的影響遍及全球,因此地球上任何地方已不可能存在無污染的原生態純凈水系。

雖然空氣中的污染物質最后會沉降在水體中造成污染,但實際上污染淡水資源的主要污染物還是來自地面?;屎蛷U水等物質滲入地下水,排放進入湖泊、小溪和河流,最后進入大海。污染物質導致微生物大量繁殖,大量消耗水中的氧氣,最終在世界各地形成許多死亡水域,如墨西哥灣的密西西比河三角洲。

未經處理的污水和工業廢水是破壞淡水水系的罪魁禍首。據估計,在發展中國家里,80%的廢水都直接排放進入了當地水道,例如印度新德里,99%的廢水都被傾倒進入亞穆納河;而在墨西哥城,所有液態廢物都被倒入了梅斯基塔爾山谷中。這些做法導致河流被嚴重污染,下游居民不得不被迫喝被污染的水。

據調查,南亞有16.5億人喝不到清潔安全的自來水;中國超過一半以上的河流和湖泊污染嚴重;巴基斯坦供水系統的樣本72%不適合人類飲用。水體污染危害人類,也危害著環境。世界自然基金會的一份報告顯示,生活在淡水水系中的動物種群在過去40年里減少了75%,主要原因是水體污染。

和空氣一樣,離人類最遠的淡水水體可能是最干凈的。加拿大北部的湖泊和河流,北極和南極的淡水水系可能是污染最少的水域。工業革命前形成的冰川層,以及被封在地表下面的冰下湖泊可能還保持著非常原始的原生狀態。例如,南極洲的沃斯托克湖已被埋在冰下40萬年,這些水體能保持干凈,是因為除了鉆孔取樣之外,人類無法涉足那里。還有一些雖然地處偏遠,但比較容易抵達的地區,如剛果盆地和亞馬孫雨林,是僅次于南北極地區的污染較輕的地區。顯然,人越少的地方,淡水資源也越純凈。

海洋

海洋占了地球表面的70%,雖然海洋大部分地方人類還未曾探索到,但仍然未能逃過人類造成的污染。據估計,60%~80%的海洋污染來自于陸地。污水通過港口、骯臟的海灘和污染的河道流入大海。海洋污染最普遍的是塑料污染,這是因為大多數進入海洋的人類廢棄塑料需要幾個世紀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完全分解。

令人驚訝的是,由于洋流的流動模式,海洋偏遠地區也成了嚴重污染區域。例如,北太平洋中的中途島環礁島是一個無人居住區,只有科學家幾個星期偶然造訪一次。但島上卻污染嚴重,覆蓋著大量被海水沖刷上岸的各種殘屑碎片。海洋污染物進入海鳥的消化系統,給它們帶來致命的危害。

深海曾被認為是與人類世界隔絕的地方,但那里的海底也沉積了許多人類制造的廢物殘骸。正如生物學海洋學家莉莎?萊文所說的那樣,我們不得不接受一個嚴酷的事實,人類現在已經成為海洋生態系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深海層里最容易辨認發現的污染物是易拉罐和瓶子,還有人們丟棄的漁具、繩索、金屬物體,甚至軍事彈藥和舊鞋也經常出現。海洋垃圾多樣化表明了一個事實:有史以來,人們一直利用海洋當作垃圾傾倒場。除了我們能看到的,還有更多被埋在泥沙中看不到的污染物,以及肉眼無法看到的污染物,如塑料瓶和和塑料袋分解成的更小的塑料微粒。一些研究人員認為,這些填滿大海的微小塑料塊是不可能被清理掉的,甚至可能永遠存在于海洋中。

篇5

垃圾的定義:指“身邊的散落土塊或土?!薄,F在指的是廢棄無用或骯臟破爛之物,如生活垃圾、電子垃圾等。

垃圾分類:可回收的非生物垃圾、不可回收的垃圾,以及有毒有害垃圾。

可回收的非生物垃圾:紙制品、塑料制品、金屬制品、玻璃制品等。

不可回收的垃圾:腐爛垃圾、廚房垃圾、果殼、花草等。

有毒有害垃圾:廢電池、日光燈管、電燈泡、電子元件、藥品、放射性物質,盛裝有毒物質的瓶罐等。

垃圾的危害

占地過多:堆放在城市郊區的垃圾,侵占了大量農田。

污染空氣:垃圾是一種成分復雜的混合物。在運輸和露天堆放過程中,垃圾中的有機物分解產生惡臭,并向大氣釋放出大量的氨、硫化物等污染物。

污染水體:垃圾在堆放或填埋過程中,因雨水沖刷、自然分解,其中大量有機物和重金屬等有害成分會釋放、流散,對土地和水體造成污染。垃圾被直接棄入河流、湖泊或海洋,則會引起更嚴重的污染。在江、河、湖、海水面上漂著的塑料瓶和飯盒,樹枝上掛著的塑料袋、包裝紙等,不僅造成環境污染,而且給水生動植物造成直接威脅。特別是動物,如果它們誤食了白色垃圾,不僅會影響健康,甚至會導致死亡。

火災隱患:垃圾中含有大量可燃物,在天然堆放過程中會產生甲烷等可燃氣,在明火下或自燃時,會引起火災、爆炸事故等,造成重大損失。

有害生物的巢穴:垃圾不但含有病原微生物,而且能為老鼠、鳥類及蚊蠅提供食物、棲息地和繁殖的場所,成為傳染疾病的根源。

這些問題如何解決呢?

垃圾處理當然也遵守質量守恒定律。垃圾處理只是改變了垃圾,把垃圾通過物理變化、化學變化轉化為無害的或可以再次利用的物質。

下面我們來看看在垃圾處理問題上的一些好主意。

變廢為寶:沙特將垃圾轉化為石油

不久前,素有“石油之國”美譽的沙特阿拉伯攻克了一項技術難題:將垃圾中的塑料轉化為石油。

眾所周知,塑料的主要原料是石油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成分。人們通過提取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定大分子,將其裂解成能夠與同種或他種分子聚合的小分子物質,最終再聚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塑料。那么,如果將這個過程逆轉,塑料變為石油是否可能呢?沙特阿拉伯的科學家們正是基于這種設想,才研發出將塑料轉化為石油的技術:把經過干燥、粉碎后的塑料垃圾加熱到400℃以上,使之氣化,再將氣體冷卻等一系列的復雜工藝流程,就可以重新獲得石油。

丟進黑洞:美國“異想天開”出奇招

面對海量的垃圾,科學家們將目光投向了浩瀚無邊的宇宙。隨著人類對太空的不斷探索與研究,科學家們對黑洞的了解逐漸加深:黑洞內部是中空的,且它不允許內部物質外流,是個非常理想的“垃圾桶”。

美國的科學家設想可將垃圾丟進黑洞,他們提出:將垃圾脫水、消毒、粉碎,壓縮成球狀,并在上面安裝小型助推器,用宇宙飛船把球狀垃圾運送到黑洞附近。這樣一來,球狀垃圾就能利用黑洞的巨大引力和助推器的動力飛進黑洞內部,被永久地儲存起來。

以逸待勞:利用太陽能清除海洋垃圾

荷蘭小伙Boyan Slat19歲時提出一個前瞻性的計劃――發明專門清除塑料垃圾的裝置――利用陽光、洋流的能源收集海洋垃圾,不影響生態,不產生二次污染。

他的方案2016年將在日本先行試驗――一座長達100千米的垃圾清理浮板。利用這樣的裝置,可有效清除太平洋42%的垃圾!

童話城堡:變廢為寶的垃圾處理場

篇6

然而,在給我們生活創造價值的同時,科技也給人類留下了不那么友好的“饋贈”。以毒為伴,與霾共舞,把這說成是現代城市人的生活寫照一點不為過。各種環境污染物層出不窮――化學制品、核污染、電子廢物、生活垃圾,無不一點一點地啃食著我們的生活空間。“仰賴”于它們,地球上許多地方已經“潰爛”,要想在那些地方繼續生存已然不可能了。比如,烏克蘭的切爾諾貝利就是最觸目驚心的一個例子,雖然只是一個小鎮,但它見證了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核電事故。如今,那里已是殘破不堪,偌大的城區荒無人煙,猶如一座“鬼城”。之前有科學家稱,這里可能在2萬年內都不再適合人類生存了。

除此之外,在世界上還有幾個 “毒名昭著”的地方,它們也可謂是地球的痛。

全球污染之最――中國臨汾

臨汾位于山西南部,堪稱“中國污染最嚴重的城市”,不僅如此,在美國媒體評選的全球污染最嚴重的地區中,臨汾也位列榜首。

臨汾坐落在產煤帶上,當地的污染主要源于煤礦挖掘、汽車尾氣排放和工業污染。據世界環保組織的一項調查顯示,在那里,黑色的粉塵彌漫在空氣中,其含量多得甚至嗆人口鼻,人們光是一天吸入的有毒氣體就相當于抽了三包煙;早晨出門晾在室外的白色衣服,到晚上回家就能變成黑色。

在臨汾,即使上午十點也看不到太陽,水是棕黑色的,發出惡臭的氣味,上面堆著大量的白色泡沫;耕地在持續減產,土豆變形,小麥絕收;民宅、公路和廠區底下,有可能就是危險的采空區;幾乎每天都會有居民在煤塵中窒息死亡;多年來,這里新生兒出生缺陷率也是公認的舉世之冠。

這樣一個不適宜生存的地方,卻曾有著“天下第一都”的美譽,古帝堯正是建都于此。在中國文化界有一種說法:中國歷史十年看深圳,百年看上海,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陜西,五千年看山西,而山西的歷史文化在臨汾集中沉淀。從“天下第一都”到“世界污染之最”,臨汾的蛻變讓人心痛。

這里的血最“臟”

和臨汾比起來,拉奧羅亞只是一個位于秘魯中部的小鎮,人口僅3.5萬。那里本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城,然而,一項來自美國《時代》周刊的調查數據,使它成了全球關注的焦點――當地99%的兒童血液中鉛含量超過上限。不僅如此,拉奧羅亞成年人的血液中金屬含量也都比普通人高出很多倍。

是什么使生活在那里的人們血液如此“骯臟”?

問題的根源來自美國的一家鉛生產企業――DoeRun。自1922 年以來,DoeRun公司就在拉奧羅亞興建了大量金屬礦物冶煉廠。90多年來,當地居民一直暴露于重金屬的威脅之下 。調查顯示,拉奧羅亞小鎮所有兒童的血液中均有多項指標不合格,其中,鉛的含量更是達到了十分危險的程度。

另外,由于金屬冶煉所產生的二氧化硫以酸雨的形式降落到地面上,這一地區的植被幾乎已被毀滅殆盡。不僅如此,由于土地被嚴重破壞,如今,拉奧羅亞的土地也幾乎種不出蔬菜來了。

印度有條“垃圾河”

除了被污染的陸地外,“毒”也把魔爪伸向了河流。

說起全球最臟的河流,印度的亞穆納河榜上有名,這條河上,白色泡沫和垃圾似雪一般覆蓋,人們也給它起了一個貼切的昵稱――“垃圾河”。

亞穆納河流經印度首都新德里,是恒河的最大支流。對印度人來說,這條河可謂是“母親河”,數以百萬計的人都仰賴它解決生活用水。然而,受工業廢物和生活垃圾污染,今天的亞穆納河儼然成了一條烏黑、發臭的“垃圾河”,就連空氣也因此受到嚴重污染。

從1993年到2005年,亞穆納河受污染的程度增加了一倍多。據估計,新德里58%的城市廢物都直接扔入河中。每天,僅排入亞穆納河的“新鮮”污水就多達30億升。曾有科學家對“垃圾河”的水進行取樣化驗,結果顯示,河水里的細菌含量比安全洗浴標準多出3000倍!此外,由于污染嚴重,恒河的河豚已瀕臨滅絕。

全球最“毒”的湖

和亞穆納河用肉眼就能看到的“毒”不同,在俄羅斯南部山區有一面湖,風景看起來如詩如畫,然而,在平靜美麗的景色背后,卻暗藏著足以致命的殺機,它就是卡拉恰伊湖??ɡ∫梁摹岸尽彪y以察覺,因為它的污染來自放射性核輻射,其強度之大,只要在湖附近站上一小時就有喪命的可能。

災難的根源還要追溯到1940年代。那時,蘇聯在車里雅賓斯克蓋了一座核武工廠,那里正是卡拉恰伊湖的上游地帶。一開始,蘇聯把放射性廢料放在核武工廠的密封桶里,沒想到1957年工廠發生爆炸,有70噸的放射性煙塵噴發,使得方圓兩萬平方千米的區域遭到污染,27萬人受到影響。接著,蘇聯當局便相中卡拉恰伊湖存放核廢料。據估計,總計有450萬立方米的地下水被放射性核素污染。

1967年,當地大干旱使得卡拉恰伊湖干涸,湖底放射性沉積物,核放射粉塵彌漫到空氣中,此后,當地血癌患者增加了4成,白血病發病率也提高了41%。另外,由于居住環境長期受到污染,當地每4個新生兒就有1個出現肢體缺陷,附近幾個村落的河水由于受到嚴重污染,超過65%的村民都患上了輻射病。

1990年,卡拉恰伊湖測得的放射量是每小時600倫琴(用來表示射線空間分布的輻射劑量,即在離放射源一定距離的物質受照射線的多少),這個強度足以使人類在1小時內死亡。

直到現在,車里雅賓斯克仍有很多地區不適宜居住。

更可怕的是,據世界觀察研究所的報告表明,卡拉恰伊湖的核污染正滲入到當地土壤和巖層中,并對其它河流造成威脅,甚至連北極地區都有可能遭殃??茖W家預測,如果有一天,卡拉恰伊湖的“毒”蔓延到北極,下一步便是向世界各地擴散。

太平洋上的“垃圾洲”

除了陸地、河流、湖泊“中毒”之外,海洋也未能幸免。近年來,在北太平洋中部出現了一個巨大的垃圾漩渦,它覆蓋的區域超過340萬平方千米,比歐洲三分之一的面積還大!因此,人們也把它戲稱為“太平洋垃圾大板塊”,堪稱世界“第洲”。這個“垃圾洲”全由垃圾組成,據估計,這些垃圾重達350萬噸。

那么,這個巨大的“垃圾洲”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海洋專家稱,“垃圾洲”主要是由來自陸地的生活垃圾構成,其中80%都是廢棄的塑料制品。由于地球洋流呈循環式運動,因此在其不斷作用之下,散落在全球海域的塑料垃圾便“走”到了一起,并最終形成了太平洋上的“垃圾洲”。

據統計,在太平洋的這片水域,每平方千米海面就有330萬件大大小小的垃圾,其中,塑料垃圾的含量比浮游生物還多6倍,而在這一地區的中心地帶,塑料垃圾的厚度甚至超過了30米。盡管人們還無法在這個巨大的垃圾板塊上行走,但在洋流不斷地旋轉運動以及垃圾數量的日益增多下,它也越來越緊實。

篇7

張佳萍

從這刻起,我只愿更多的人——走近海洋,還海一片蔚藍。

一面海,比起一望無際的青藏高原,它深邃;比起海上明珠的寶島臺灣,它樸素;比起綿延萬里的長城,它廣闊。一念之間,世間萬物也許沒有能比它更能凝聚一種無以言喻的神奇生命力,也沒有能比它更能給人一種超越自然的深刻感。

海的模樣,一直深深烙印在我們的腦海,是湛藍、洶涌澎湃還是一望無垠?可是當某天,如果你所想象的那片海,它的未來不再一片蔚藍了?

隨著沿海經濟的迅猛發展、海洋災害的頻發、近海石油氣田的開發以及海岸帶開發的后效問題,海域環境質量明顯下降,面臨著越來越嚴重的污染,它所包裹的那件外衣也逐漸褪去著那層瑪瑙藍。

走近海洋——你會發現“石油的污染”正燒蝕著海的身軀。據不完全統計,世界上每年把1000萬噸石油排入海洋;約有100萬噸滴滴涕已滯留在海水中,使有毒有害物質開始擴散,而海洋污染的特點是污染源廣,危害深遠,控制復雜,治理難度大,比起陸上的其它環境污染更復雜。然而,人類的肆意,石油不斷被傾倒,就等同于在“海上澆油”,這將永無止息地燒蝕著海的身軀。

也許你所驚嘆的不僅會石油污染,還有太平洋上的“垃圾島”,它們的繁衍更阻礙著海水的舞動。據相關資料報道,在太平洋上,漂浮著一個巨大的“垃圾島”,面積竟有兩個美國得克薩斯州那么大!美國媒體指出,這座巨大垃圾島飄蕩在舊金山和夏威夷之間的廣闊水域,主要由生活垃圾構成,其中80%都是廢棄的塑料制品,重達350萬噸。科學家們同時認為,這些都是由于人們隨手丟棄的廢舊塑料袋通過下水道進入了海洋,不斷運動的洋流將它們聚集在一起,最終形成了這座龐大的“垃圾島”。而這座垃圾島的概念相當于是如果一頭大象大約5噸重,而350萬噸的重量就等同于70萬左右只的大象站在海面上。由此可見,海上的垃圾早已使得大海捆綁得難以喘氣,最終無法再為我們慷慨激舞。

還海一片蔚藍——還記得我們哼唱過的童謠“小時候,媽媽對我講,大海就是我故鄉……”還記得著名詩人們筆下的“蒼茫云海間”、“海上升明月”萬古絕句嗎?是呵,有誰記得數千萬年前陪伴著我們的大海,它雄渾而蒼茫,把城市的狹窄、擁擠、嘈雜全都灰望道九霄云外,用它那像頑皮小孩子的滾滾浪濤給人翩翩的視覺感…… 可如今又有誰可以用他那雙深邃的眼睛,發現海水在一點點渾濁?難道我們真的不曾發現嗎?我們現在所眺望的海洋,它已不再快樂,不再熱情,不再洶涌,它的咆哮難道還不夠撕心裂肺、讓你心疼、清醒嗎?它那聲哀鳴仿佛響徹云霄:“我親愛的人類啊,請放過我,還我一片蔚藍吧,如果沒有那片蔚藍,就猶如硬深深地把我心臟的奪去,沒有心臟,我會無力,會枯竭,會沉睡,求求你們,放過我的未來吧!

篇8

斯拉特發現,在洋流的作用下,塑料廢棄物會在海面上漂浮,集中。世界上最大的綿延300多萬平方公里的“太平洋垃圾島”,就是由太平洋洋流吸附形成的。如果采用人工清理,需要8萬年才能完成。

通過研究,斯拉特腦洞大開:既然塑料能在洋流的作用下漂流,匯集,那么,要清理它們,只需要設計一個收集設備即可,借洋流之力讓塑料自己跑進收集設備里不就好了?

進入大學后,斯拉特想把設計變成現實。他開始用零花錢買材料做模型,驗證過程中不斷試錯和論證,持續改良和優化。可光靠自己的200歐元積蓄,只會讓自己的夢想遠去。他開始想辦法籌錢,他花了半年時間到處推銷自己的海洋拯救計劃,包括去Ted X講演“拯救海洋”。一開始,并沒人理會他的計劃,最多的一天他曾聯系過300家公司,只有一家公司回復他,更多人不相信一臉稚氣的他,以及他天方夜譚般的拯救計劃。

2013年3月26日,斯拉特把自己“拯救海洋”的演講放到了網上。短短幾天,就有成千上萬的人點擊他的演講,他每天會收到1500封電郵――人們申請做志愿者,幫助他圓夢。

高興之余,斯拉特立即建立了一個眾籌平臺,15天后就籌到了8萬美元。斯拉特率領著一支由科學家和志愿者組成的100人的隊伍進行試驗。2014年6月,他終于等到了這一天,“海洋吸塵器”裝置正式拖進海里進行測試。安裝好吸附過濾裝置后,他向海里扔了一個塑料物,裝置成功地將扔棄物吸收。試驗終于成功了,斯拉特喜極而泣。

斯拉特選擇在日本與韓國之間的馬島海域,部署了一個長約兩公里的“海洋吸塵器”裝置。他設計的“海洋吸塵器”裝置有一組V形的長距離浮柵,浮柵張口面對洋流運動方向。各種塑料垃圾順著洋流聚集到裝置尾部的船形箱子兩側收集口,被攔截收集的廢棄塑料將被回收再利用。裝置利用的是太陽、潮汐、洋流所產生的動力。因為速度緩慢,洋流帶來的各類海洋生物,會從浮柵通過。

目前一切運行正常,設備收集到的垃圾將通過船只運到電廠,轉換成清潔電能。這是個良好的開始,斯拉特計劃在2016年年初,部署一個長達100公里的設備,開始進行對“太平洋垃圾島”的清理。據斯拉特估計,用10年時間即可收集7億噸的塑料垃圾,清理每公斤垃圾的成本是4.53歐元,僅為現有清理海洋漂浮物垃圾成本的3%。20年左右,即可把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垃圾島”消滅干凈。

拯救海洋的路相當漫長,因為塑料廢棄物不僅漂浮在海洋表面,還廣泛存在于水中甚至水底。而斯拉特的“海洋吸塵器”設備目前只針對海面漂浮的垃圾有效,并且設備還不能“抓住”小于兩毫米的微型塑料。但無論如何,斯拉特都決心做下去。

當然,除了清理海洋的夢想,斯拉特還打算造出更高級的垃圾清理器,投入污染水域使用。

推薦期刊
欧美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激情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av片不卡无码久东京搔,亚洲鲁丝片AV无码APP
亚洲处破女aⅴ一区二区 | 亚洲久悠悠色悠在线播 | 亚洲综合中文字线观看看 | 亚洲中文色欧另类欧美动图 | 一色屋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 久久伊人精品天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