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2-28 15:58:00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分析方法研究,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關鍵詞:橋梁抗震;靜力法;彈性反應譜法;時程分析法;虛擬激勵法
中圖分類號:TU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98(2009)01-0391-02
1 靜力法
早期結構抗震計算采用的是靜力理論,1900年日本大房森吉提出靜力法的概念,它假設結構物各個部分與地震動具有相同的振動。此時,結構物上只作用著地面運動加速度乘以結構物質量所產生的慣性力。即忽略地面運動特性與結構的動力特性因素,簡單地把結構在地震時的動力反應看作是靜止的地震慣性力(作為地震荷載)作用下結構的內力分析。1915年,佐野提出震度法,即根據靜力法的概念提出以結構的10%的重量作為水平地震荷載,于1923年關東大地震后的次年建立了最早的橋梁下部結構工程的抗震分析方法。從動力學的角度分析,把地震加速度看作是結構破壞的單一因素有極大的局限性,因為它忽略了結構的動力特性這一重要因素。只有當結構物的基本固有周期比地面卓越周期小很多時,結構物在地震振動時才可能幾乎不產生變形而被當作剛體,靜力法才能成立。由于其理論上的局限性,現在已較少使用,但因為它概念簡單,計算公式簡明扼要,在橋臺和擋土結構等質量較大的剛性結構的抗震計算中仍常常用到。
2 彈性反應譜法
應用反應譜法進行抗震設計,最關心的是地震力的最大值。對于單質點體系最大地震力的計算式為:
P=m|δ¨g+y¨|max=kH•β•W
式中:KH――水平地震系數;
β――動力放大系數;
W――體系的總重量;
水平地震系數的取值根據抗震設防的烈度水準選用。對于一特定的地震波其加速度反應譜是不規則的,而且一個反應譜總相應于一定的體系阻尼比,實際上我們所使用的規范反應譜,是在輸入大量的地震加速度記錄后所繪制的很多反應譜曲線經過處理后得到的平均反應譜,平均反應譜在《公路工程抗震設計規范》(004-89)即是動力放大系數β。所以,結構的地震反應,是以卓越周期為主要成分的
地震波激勵下的結構的強迫振動。由此即反映出具有不同特征周期的不同場地土對應的反應譜,《公路工程抗震設計規范》(004-89)根據場地土的分類分別規定了5%阻尼比的不同的反應譜曲線。對于多質點體系,其振動方程可用下式表達:
[M]{δ¨}+[C]δ•+[K]{δ}=-[M]{I}δ¨g(t)
式中: [M]――多質點體系的質量矩陣;
[C]――多質點體系的阻尼矩陣;
[K]――多質點體系的剛度矩陣。
上述振動方程一般通過轉換到正則坐標和振型坐標用非耦合或正交振型反應疊加求解,將多質點體系分解為多個獨立的廣義單質點體系,廣義單質點體系的最大反應可由反應譜曲線查出。由于地震地面運動更容易激起最低振型而不是較高振型的反應,因此僅僅需要幾個振型疊加就能得到近似的而又很好的橋梁地震反應情況,尤其對于大量的少自由度橋梁體系更是如此。一般情況下,廣義單質點體系的最大反應不同時發生,因此需要將它們組合起來;同時每個振型對地震反應的貢獻也是不同的,每個振型的參與情況可以通過振型參與系數得到,
如下式所示
Pi={φ}i[M]{I}{φ}i[M]{φ}i
振型組合方法是反應譜理論的另一重要問題,是影響橋梁地震反應預測精度的關鍵因素。目前各國抗震規范采用的組合方法主要是基于平穩隨機振動理論的SRSS,CQC等一致激勵振型組合方法。最普遍的SRSS法,對于頻率分離較好的平面結構的抗震計算有良好的精度,為大多數國家的抗震設計規范所采用,如我國現行部規JTJ004-89,美國的AASHTO規范,歐洲的Eurocode8規范。該方法對于中小橋梁的地震反應計算有較高精度,但對于頻率密集的空間結構由于忽略了各振型間的耦合影響,通常會過高或過低地估計結構的地震反應。CQC法是80年代初W ilson等人基于隨機過程導出的比例阻尼線性多自由度體系振型組合規則。較好地考慮了密集頻率時的振型相關性,克服了SRSS法的不足。
3 時程分析法
時程分析可以進行有線彈性材料行為、非線性材料滯回特征、幾何非線性效應的模型分析。但是,除了二維或三維空間坐標,必須考慮一個附加的時間坐標。
對橋梁模型進行地震時程分析,有三種可用的分析方法:①時域內的逐步積分,②時域內的標準振型時程的疊加;③頻域反應的計算變換到時域內疊加。因為對于一個特定的地震地面運動,線彈性時程反應分析得到的設計信息總量很少,因此方法②和③在總體形式上因依賴于疊加原理而受到限制。進行時程分析可以得到數值上較為精確的分析結果,但是存在著在一些參數難以確定的問題,因而本質仍然比較模糊。其他問題如:輸入地震動;簡化結構分析模型是否與實際相符;結構-基礎-土相互作用問題;結構構件的非線性動力特性和屈服后的行為;數值積分的精度及穩定性等都有待于解決時程分析不僅計算量大,建立模型復雜,而且對分析結果的整理要求也很高,結果的準確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輸入的地面運動的情況。其主要缺點是計算結果過渡依賴于所選取的加速度時程曲線,離散性很大.為得到較可靠的計算結果常要計算許多時程樣本,并加以統計評論,為此需要進行大量的計算.實際上只對特別重要的大跨度結構才使用該法
4 Push-over法
Push-over分析方法是將地震荷載等效成側向荷載,通過對結構施加單調遞增水平荷載來進行分析的一種非線性靜力分析方法,它研究結構在地震作用下進入塑性狀態時的非線性性能。采用對結構施加呈一定分布的單調遞增水平力的加載方式,用二維或偽三維力學模型代替原結構,按預先確定的水平荷載加載方式將結構“推”至一個給定的目標位移,來分析其進入非線性狀態的反應,從而得到結構及構件的變形能力是否滿足設計及使用功能的要求.盡管這一方法還有待進一步完善,但它基本可以滿足工程要求。對于橋梁結構來說,Push-over分析方法通常將相鄰伸縮縫之間的橋梁結構當做空間獨立框架考慮,上部結構通常假定為剛性,分析的初始階段是對單獨的排架墩在所考慮的方向上(順橋向或橫橋向)進行獨立的倒塌分析,以獲得構件在單調遞增水平荷載作用下的整個破壞過程和變形特征,從而發現橋梁結構的薄弱環節。Push-over方法作為一種非線性靜力方法,其計算過程簡便易于操作,結果可以以圖形方式示出,能夠計算結構從線彈性、屈服一直到極限倒塌狀態的內力、變形、塑性鉸位置及轉角,找出結構的薄弱部位。
Push-over方法由于其近似假定的存在及對支承條件的考慮等因素,影響了更大范圍的推廣應用,上述問題仍有待進一步研究。盡管Push-over方法還有待完善,但是它對抗震分析的作用不可低估。Push-over方法可以比較準確地給出構件的屈服順序、承載的薄弱部位和可能發生的破壞形式等重要的信息,這些對抗震
分析來說十分重要。更重要的是,Push-over方法可作為基于可靠度和功能的結構抗震設計的工具。從長遠來看,我國規范中勢必引入基于功能的抗震設計要求,因此,工程上需要簡便而又有一定精度的地震響應分析方法。對于特定類型的結構,可以選擇不同的設計方案,用Push-over方法得到結構失效時能抵抗的最大的水平荷載以及相應的內力和變形狀態。這些結果可以方便地用于可靠度指標的計算中。Push-over方法以其方便、快捷、計算較準確、能反映抗震能力與需求的特點,在今后抗震設計方法的發展中有著較大的發展空間。
5 虛擬激勵法
隨機振動是一門應用概率統計方法研究隨機荷載作用下結構動力性態的技術學科.上世紀50年代末,由于航天工程的推動,在工程振動的研究中引入了概率和數理統計理論,極大的推動了對隨機振動的研究.隨機振動描述了客觀存在的不確定性,在土木、機械、航空和航海等工程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隨機振動方法較充分地考慮了地震發生的統計特性,被廣泛認為是一種較為先進合理的抗震分析工具.已被1995年頒布的歐洲橋梁規范采用.大連理工大學建立的虛擬激勵法作為一種新的隨機振動分析方法,已對被認為很困難的多點非均勻隨機激勵問題給出精確高效的計算方法,在普通微機上已可快速而精確地計算有數千自由度、幾十個地面支座的大跨度多點地震激勵問題,達到了實用要求。
虛擬激勵法的基本原理
虛擬激勵法的基本原理可用圖1的單源激勵問題予以闡述.
Sxx(ω)為一個零值平穩隨機激勵x(t)的自功率譜密度;H(ω)為結構頻率響應函數,則任意輸出響應量y(t)也為平穩隨機過程,其功率譜密度如圖1(a)右端.當線性系統作用單位簡諧激勵eiωt時,相應的響應為H•eiωt,如圖1(b).顯然,當作用為簡諧激勵時~x= Sxxeiωt,其相應的響應必為~y= SyyHeiωt,如圖1(c).將帶“~”的量稱為虛擬量.考慮簡諧激勵~x= Sxxeiωt作用于該線性系統,容易證明響應量~y和自譜密度函數Syy有如下關系式
~y*~y =|~y |2=|H |2Sxx(ω) =Syy(ω) (1)
同樣,容易證明互譜密度函數Sxy、Syx同激勵x和響應y之間有如下等式成立
~x*~y = Sxx(ω)e-iωt•Sxx(ω)Heiωt=Sxx(ω)H =Sxy(ω) (2)
~y*~x = Sxx(ω)H*e-iωt•Sxx(ω)eiωt=H*Sxx(ω)=Syx(ω) (3)
在上述虛擬簡諧激勵~x = Sxx(ω)eiωt作用下,考慮兩個響應量~y1、~y2,其相應的頻率響應函數分別為H1和H2,如圖1(d),則有
~y1*~y2= Sxx(ω)H1*e-iωt•Sxx(ω)H2eiωt=H*1Sxx(ω)H2=Sy1y2(ω)
~y2*~y1= Sxx(ω)H2*e-iωt•Sxx(ω)H1eiωt=H*2Sxx(ω)H1=Sy2y1(ω) (4)
由式(2) ~(4)可以看出,通過引入虛擬激勵~x= Sxxeiωt可以很方便地通過簡諧振動分析計算結構隨機響應的功率譜.以上通過對單源激勵問題的說明對隨機振動虛擬激勵的基本原理進行了簡要的介紹.
參考文獻
【關鍵詞】 層次分析主法(AHP,GAHP) 模糊綜合評判 非線理模糊規劃
1.引言
層次分析方法(AHP)是一種把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系統化為層次化的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1)建立遞階層次結構。(2)利用 1―9 標尺構造成對比較判斷矩陣A=(aij)n×n, aij>0,aij=1aij。(3)由判斷矩陣計算被比較元素的相對權重。(4)計算各層元素的組合權重,這樣得到的權重向量wk中的元素就是對應評估目標的量化值,如果是正值表示,就越大越好,如果是負值表示,就越小越好。這種方法從 1980 中傳入我國后已得到廣泛應用。下面我們來看方法本身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2.AHP方法存在的問題及相應解決辦法
2.1 問題:由于特征根λ 連續地依賴aij。因而入比n大得越多時,A的不一致性程度越嚴重,用特征向量作為權向量引起的判斷誤差越大。
解決辦法 :Saaty 提示了一致性指標。CI =λ―nn―1和隨機一致性指標 RI 及一致性比率CR=CIRI。如果 CR
2.2 問題:由于給出成對比較矩陣的個人的主觀因素作用大,在實踐中不適用于精度高的要求。
解決方法:采用專家群體判斷的方法:(1)沒有M 個專家按相鄰上層某個準則對n 個元素,分別給出 Q1,Q2,…Qm的比較陣。EC為n 階一致性矩陣集 EC=An×n|A∈Em,aij?ajk?aik∈A恒有aik=aij? ajk, i.j.k∈N。若A=(aij)p×q,B=(bij)p×q,C=(cij)p×q其中cij=aij×bij(i=1,2,…,p; j=1,2,…,q)C=A?B為Hadamard 乘積。(2)算法及迭代過程:令V0為元素全為1的n 階陣,置q=1,令Aq=D10Vq―1其中Dq為第Q位決策者給出的判斷矩陣,“。 ”為Hadamard 算子;用特征根法通過AqWq=λmaxWq求出Wq,其中Wq是對應λmax的特征向量;用Wq構造Vq=(Vqij)(n×n)矩陣,其中Vqij= WqijWqj(i, j ∈ N),顯然Dq,Aq∈Em, Vq ∈Rc;當q
2.3 問題: 層次分析方法的第一步和最后一步都相對簡單和直接,當決策者對不確定性問題,無法用確定性比值來表達其判斷時,AHP的特征值優化就難以湊效。
解決方法:(1)我們運用具有線性的連續分段隸屬函數的三角模糊數N
U(x)=x―a/b―a a≤x≤b 通常表示為(a、b、c)
c―x/c―b b≤x≤c 分別為均值,下界與上界
0 其它
考慮在同一層次上用三角模糊數aij=(lij,mij,uij)表示,構造模糊評價矩陣:
A=1a21a121…a1na2n
…………
an1an2…1=其中aij=1aji1
假設決策者可提供一個模糊判斷集{aij}i=1,2,…n―1j=2,3,…,n j>i
aij=(lij,mij,uij)。列入隸屬函數來表達決策者對不同精確比值Wi/Wj的滿意度,其中lijWi/Wjlij。 “”表示“模糊小于等于”。設
Uijwiwj=wi/wj―lijmij―lij wi/wj≤mij
uij―wi/wjuij―mij wi/wj≥mij
(1)
為避免分母為零,我們設lij
隸屬函數(1)與模糊三角判斷aij=(lij,mij,uij)一致。
我們用模糊優先規劃方法求解優先權重
λ*=Up(W*)=maxW∈Qu―1min{uij(w)}
(2)
p為 N―1 維單純形Qn―1上的一個模糊可行域D.Up(w)=mini,j{uij(w)i=1,2,…, n―1
j=2,3,…, n , j>i為一凸集。 W*∈Qn―1為最大隸屬度的優先向量。基于最大最小決策規劃求解,把(2)轉化為 maximizeλ s,t λ ≤Uij(W),i=1,2,…, n―1
j=2,3,…, n , j>i. ∑ Wi=1,W1>0, l=1,2,…,n (3) 把(1)和(2)改號為maximizeλ
(mij―lij)λWj―wi+lijwj≤0 i=1,2…,n―1
(Uij―mij)λWj+wi―uijwj≤0 j=2,3,…,n j>i
∑nl=1 W1=1,W1>0, l=2,3,…, n
(4)
可采用非線性規劃方法求解(4)的最優解(λ*,W*),最優值λ*為正表明所有比值完全滿足模糊判斷; 負值表明模糊判斷存在著不一致性。這樣, 最優先可用來衡量初始模糊判斷矩陣的一致性問題[3]。
也可采用多層次綜合評價模型,方法如下:
a. 確定評價集Y
b. 建立因素集。對每一個子因素集ai(i=1,2…n) ,分別由指標層B 中各指標 bj(j=1,2,…,m)構成,而bj分別由三級指標層 B中各指標 Ck(k=1,2…l)構成。
c. 建立各因素集的權重集W。
d. 確定評判矩陣R={rij}?rij表示每一個末級指標值對評價集各個等級的隸屬度。分別選擇升半梯形分布,梯形分布,降半梯形分布來構造隸屬函數。
e.進行一級模糊綜合評判,按照模糊合成運算,得到一級評判集bK=Wki。RK;進行二級綜合評判: AK=Wkn。Rm;三級綜合評判,最終有評價集A=WK。R
2.4 問題:目前模糊綜合評價的研究難度之一是如何科學客觀地將一個多指標問題綜合成一個單指標的形式,以便在一維空間中實現綜合評價。
解決方法:構造模糊評價矩陣用于確定指標權重,并且用最優傳遞矩陣來檢驗,修正判斷矩陣的一致性,進而計算出各評價指標的權重,方法如下:
(1) 設有n 個評價指標組成對全體m 個方案的評價指標樣本集數據{x(i,j)}i=1,2…,
rij=x(ij)/[xa(i)+xmin(i)],
xmin (i) ≤ x(i, j) < xn (i)
xmax(i)+xa(i)―x(i, j)]/[xmax(i)+xa(i)]
xa(i) ≤x(i, j)
xmin(i),xmax(i),xa(i)分別為方案集中第i 個指標的最小值,最大值和適當值;r(i,j)為標準化后的評價指標值,也就是第j 個方案第i 個指標從屬于優的相對隸屬值。i=1,2…n。j=1,2…m。模糊評價矩陣R=(r(i,j))n×m。
(2) 設樣本標準差S(i)=∑mi=1[ri,j―ri)2]12,ri為樣本均值,i=1,2…n。
建立1―9判斷尺度下的判斷矩陣
Bij=s(i)―s(j)smax―smin(bm―1)+1 s(i)≥s(j)
1/[s(j)―s(i)smax―smin(bm―1)+1] s(i)
smin,smax為si的最大值與最小值。
bm=min{9,int[smax/smin+0.5],min,int 分別為取小函數和取整函數。
(3)判斷矩陣B=(bij)n×n bij=WiWj(i,j=1,2…n)是一致的。(bii=1,bij=1/bji。Bij=bikbkj) 則必有∑ni=1∑nj=1bijwij―wi=0。如果不一致,采用最佳傳遞矩陣法來修正判斷矩陣,方法及步驟歸納如下圖:
(4)把各評價指標的權重值 wi與各方案相應評價指標的相對隸屬度r(i,,j)相乘并累加,可得模糊評價的綜合指標值 H(j)。
H(j)=∑niwir(i, j), (j=1,2,…, n)
綜合指標值H(j)越大說明j 方案越優,實證如[4]。
3.結束語
作為定性與定量結合的層次分析方法,已經在工程技術,經濟管理,社會生活各方面得到廣泛應用,但因為生活中的問題相當復雜,層次分析方法也在不同系統中逐步得到修正和改進,但仍不完善,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 姜啟源.1996《數子模型》.311―316
[2] 陸浪如等.一種基于SPK 的 IBE 加密體制綜合性能的評估研究,中國管理科學2005.V013 專輯,41―42.
關鍵詞:利比亞戰爭;石油價格;ARCH模型分析;事件研究方法
一、利比亞戰爭對國際油價影響的實證分析
石油是當代戰爭非常重要的根源,兩次世界大戰都與爭奪石油類資源有關。美國的地緣政治學家威廉?恩道爾曾經認為石油戰爭主要分為兩類:第一類是搶奪石油資源的控制權的戰爭,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3次中東戰爭、伊拉克戰爭、海灣戰爭、英阿馬島之戰,都是資本主義國家為了石油而進行的。伊拉克的尚未開發的石油儲量比沙特阿拉伯要多,這是美軍把薩達姆趕下臺的主要原因,而另一類是爭奪石油定價權的戰爭。當前石油供給與需求大致平衡的情況下,石油戰爭將以期貨市場爭奪石油定價權為主。隨著石油的資源日趨枯竭,而綠色能源尚未得到解決,石油的供給更加緊俏。石油是重要的能源,日常經濟生活,工業生產,航天軍工都需要石油作為能源和原料。經過石油分離出的汽油、瀝青等化工產品廣泛應用到人們日常生活中。可以說,誰掌握的石油的供應權和定價權,就可以掌握世界的經濟命脈。到那時,對于海上石油通道和陸上石油管道的控制權的爭奪,也必定成為戰爭導火索,而海上通道最重要的是中東石油出口的霍爾木茲海峽以及馬六甲海峽,而陸上石油管道,主要是從俄羅斯及中亞通往歐美的石油管道。2011年3月,由于受到利比亞戰爭的影響,國際油價大幅攀升,一度升至一桶110美元,創下自2008年9月以來的新高。對于能源危機,我們每一個國家都不能置身事外,必須提前考慮。隨著各國對能源需求的不斷增長,圍繞爭奪最后的油氣資源的斗爭仍然是21世紀地緣政治的主題。從委內瑞拉到俄羅斯,從地中海沿岸到西非的幾內亞灣,從里海到波斯灣,無一不受影響。更為嚴重的是,石油已經與反恐和人權聯系在一起,成為發動戰爭的理由,世界政局充滿了不確定性。究竟是利比亞戰爭影響了石油還是石油影響了利比亞戰?
二、相關理論
事件研究法主要是探討事件的發生對期貨或市場價格數據帶來的短暫沖擊,暫時的沖擊主要體現在下面諾干方面:平均股價效應、市場收益方差的變化(反映股價波動性的變化)、股票成交量的變化、經營(會計) 績效的變化等。總體來說,事件研究包括一下幾個步驟,即定義事件以及事件研究窗口、選擇研究樣本、選擇度量正常收益的模型、估計異常收益、檢驗異常收益的顯著性、實證結果與解釋。
事件包括合并、收購、收益公告或再融資行為等,若研究者關心增發對股東財富的影響,此時的事件即為增發公告。事件研究所涉及的窗口包括估計窗、事件窗與事后窗等,如下圖1,
t = 0為事件日;t = T1+ 1至t = T0代表事件窗,其長度為 L1= T1-T0; t = T0+ 1至t=T1為估計窗,其長度為L2= T2-T1;t=T2+1至t = T3為事后窗,其長度為 L3= T3-T2。估計窗的作用在于估計正常收益 (或估計正常收益模型的參數),一般情況下,估計窗的長度應大于等于120天;事件窗是用于檢驗股價對事件有無異常反映的期間 ,有時事件窗僅為一天(即事件發生的當天),有時為兩天(即事件公告當天與后一天),有時為三天 (即公告前一天、公告當天與公告后一天),也有學者將事件窗定義為公告前后10天、20天或更長,事件窗長短主要取決于研究者的研究目的:事后窗主要用于考察事件發生后股價 ( 或企業價值) 有無異常變化 ,常見于探討某一事件長期績效的研究中 。
三、事件研究方法實證分析
(一)選取估計窗口并進行模型分析
估計窗口年初到2月18日(戰爭爆發前一個月)
對AR(1)模型保留殘差進行Q平方檢驗,輸出結果如下表1:
由上表可以看出,標注化殘差平方序列的Q統計量在1%和5%的置信水平下均是不顯著的,并且以較大的概率接受了序列不具有相關性的原假設,所以認為序列不具有自相關性。因此,殘差序列是白噪聲序列。
(二)選取事件窗口并進行模型分析
選取事件窗口3月18號到8月22號(戰爭基本結束)
得到的AR(1)的模型為:Pt=115.1596 + 0.930935Pt-1+εt
(38.83576) (25.11394)
對上述模型保留殘差進行Q平方檢驗,檢驗結果如下表2所示:
由上表可以看出,標注化殘差平方序列的Q統計量在1%和5%的置信水平下均是不顯著的,并且以較大的概率接受了序列不具有相關性的原假設,所以認為序列不具有自相關性。因此,殘差序列是白噪聲序列。
(三)對模型進行J1和J2檢驗
HO為利比亞戰爭事件對世界石油價格的變動不產生影響,H1為利比亞戰爭對世界石油價格變動產生影響,很顯然,拒絕原假設。即利比亞戰爭對石油價格的變動產生影響。
用以上模型對石油價格數據進行預測,可以得到一個長期平穩的的預測序列,但與實際序列的比較中可以發現,實際數據后30天為114.13,比預測的數據要大,實際數據中的石油價格一直處于向上增長的一種的趨勢。可以得出的結論是利比亞戰爭促使了石油的價格上漲,而且上漲的幅度略大。但是這種影響會在什么時間結束?我們需要選取另一個時間段進行建模預測,這個時間段也就是事件窗口即利比亞戰爭爆發到利比亞戰爭結束的時間。
運用事件窗口的AR(1)模型對后60天進行預測,通過預測后的60天的數據和實際60天后的數據比較后發現預測后的數據111.645和10月24號(10月22號為周末)為111.67基本持平,這說明利比亞戰爭對石油價格的影響基本趨于穩定。至此,分析結束。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知道,利比亞戰爭對石油價格影響的時間區間為戰爭前一個月(2月18日)到戰爭基本結束后的兩個月(10月24日),這說明利比亞戰爭對石油價格的波動是一個比較長期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高鐵梅.計量經濟分析方法與建模EViews應用及實例第2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211~215.
[2] 袁顯平,柯大鋼.事件研究方法及其在金融經濟研究中的應用.統計研究,2006(10).
[關鍵詞]廢液 無毒處理 回收利用
中圖分類號:X7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7)02-0016-01
1 化驗分析廢液來源及危險性分析
目前,各采油廠中心化驗室開展的分析檢測項目主要有:原油物性分析、采出水氯離子及礦化度分析、注入水水質分析、油田用各類化學藥劑質檢、聚合物檢驗等廢液具有以下危險特性:
(1)毒害性,含有毒成分,如含鉻廢液中的6價鉻化合物具有較高的活性且溶解度大,對植物和動物易產生危害。被人體吸收后,可危害腎和心肌,接觸皮膚有致癌作用;
(2)腐蝕性,對人體、金屬、有機物以及建筑物均有強烈的腐蝕作用;
(3)易燃性,在常溫下極易著火燃燒的液體,如原油、汽油、石油醚等有機溶劑;
(4)耗氧量高,有機物難于降解,對微生物有害。
2 化驗分析廢液無害化處理方法研究
2.1 含鉻有毒廢液無毒處理方法研究
2.1.1 研究的理論依據
采用硝酸銀沉淀滴定法測定水中氯離子含量,目前執行石油天然氣行業標準SY/T5523-2006《油氣田水分析方法》。其方法原理是在PH值為6.0-8.5的介質中,以鉻酸鉀(K2CrO4)為指示劑,硝酸銀與氯離子反應生成白色沉淀,過量的銀離子與鉻酸鉀生成淺磚紅色鉻酸銀沉淀,指示滴定終點,反應方程式如下:
在滴定過程中,溶液中的鉻酸根(CrO42-)離子恰能與銀離子(Ag+)形成鉻酸銀沉淀(Ag2CrO4),指示滴定終點。在25℃時LAg2CrO4=2X10-12,理論上需要的鉻酸根離子濃度為:
按Cr6+折算單位后為理論5.8mg/L。
由于6價鉻化合物具毒害性可致癌,對人員環境危害較大,幾年來,我們將氯離子含量測后廢液、過期的鉻酸鉀溶液以及鉻酸洗液統一收集起來,密閉貯存在專用試劑瓶中。對它們的允許排放濃度作了嚴格規定,6價鉻化合物最高允許排放濃度僅為0.5mg/L。
2.1.2 含鉻廢液無毒處理試驗
將收集得到的氯離子測后廢液、鉻酸鉀廢液于專用廢液瓶中,根據其溶酸性和沉淀轉化試驗結果,采用硫酸亞鐵還原法對廢液進行無毒處理。
①酸化廢液
加入過量1mol/L鹽酸溶液,使廢液呈酸性PH值≈3。在酸性介質中,鉻酸銀沉淀將轉化為氯化銀沉淀和鉻酸,鉻酸根離子(CrO42-)以鉻酸氫根離子(HCrO4-)形式存在。依據同離子效應,加入鹽酸溶液,其中存在的氯離子有利于氯化銀沉淀的完全生成,即鉻酸銀沉淀的轉化以及6價鉻以離子形態參與還原反應。將上述廢液靜置15天。
②分離氯化銀沉淀
將廢液的上層清液倒入5000ml試劑瓶中,用玻璃漏斗過濾下層氯化銀沉淀,將濾液全部轉入試劑瓶中。
③硫酸亞鐵還原反應
將上述廢液倒入2000ml燒杯中,用1mol/L鹽酸溶液調節廢液呈酸性,使PH值≈3。在酸性條件下向廢液中加入適量硫酸亞鐵,亞鐵離子能把鉻酸氫根離子中的6價鉻離子還原為3價鉻離子。
④加堿使廢液生成3價鉻沉淀物
向廢液中加入5mol/L氫氧化鈉溶液,調節溶液呈堿性,使PH值≈8,將盛有廢液的燒杯置于可調電爐上,加熱至80℃左右,得到堿性沉淀物。試驗發生如下反:
⑤含鉻鐵氧體分離
由于得到的沉淀物組成類似于氧化鐵,且具有磁性,因此借助磁鐵可以將沉淀物(含鉻鐵氧體)從廢液中分離出來。分離出沉淀后的廢液經檢測6價鉻含量為0.2mg/L,不超過0.5mg/L,達到國標要求,可直接排放。
2.2 酸堿性有害廢液無害化處理方法研究
2.2.1 廢液酸堿度測定
水質礦化度分析、藥品配制產生的酸性、堿性廢液,由于具有強腐蝕性,堿度變化幅度大,直接排放破壞生態平衡。對這類有害廢液的處理,重點考慮酸堿度的影響。
(1)對水中堿度、碳酸根、碳酸氫根離子含量的測定,用鹽酸標準溶液滴定,依次用酚酞和甲基橙作指示劑,發生酸堿中和反應,反應式為:
將反應產物、洗滌移液管、滴定管以及滴定后剩余鹽酸一并收集到指定廢液瓶中,用精密PH計測定其PH值,廢液1呈酸性(PH值=4.2)。
(2)對水中鈣、鎂離子、硫酸根離子含量的測定,分別用鈣試劑和鉻黑T作指示劑,在PH值為12、PH值為10的介質中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鈉鹽(EDTA)標準溶液滴定,發生絡合反應,反應式表示如下:
MY2-、CaY2-為生成的穩定絡合物,與洗滌移液管、滴定管以及滴定后剩余EDTA一并收集到另一廢液瓶中,用精密PH計測定其PH值,廢液2呈堿性(PH值=12.7)。
2.3 化驗分析廢液的回收和再利用
化驗分析產生的廢原油、廢有機溶劑以及各種廢化學藥劑都是可回收再利用資源。對這類廢液進行合理回收,可減少環境污染,避免造成資源浪費,取得一定的經濟效益。
化驗室每年約產生廢原油1.2噸,各種廢化學藥劑(清蠟劑、防蠟劑、破乳劑、絮凝劑、阻垢劑、殺菌劑)0.6噸。日常化驗后產生的廢液,由專人負責,分類、密閉貯存于專用廢液桶中。對廢原油、污油定期集中送到聯合站回收池進行回收。對各類廢棄化學藥劑分類、密閉貯存,集中送交有關化工廠處理。對廢汽油、石油醚、酒精這類有機溶劑進行再利用,如用于清洗原油樣桶、廢液杯等,節約化驗材料消耗。
3、結論及認識
(1)對氯離子測后廢液等含鉻廢液,在酸性條件下,采用硫酸亞鐵化學還原法,將有毒的6價鉻離子還原為無毒的3價鉻離子,降低有毒有害物質含量,達到國家排放標準。
(2)對礦化度分析(不包括氯離子)廢液,采用自體中和法進行無害化處理,處理后廢液達到工業廢水排放標準(PH值為6-9)。對其它化驗分析產生的強腐蝕性的酸性、堿性廢液可采取加藥中和法處理,操作簡單,經濟實用。
(3)對化驗分析產生的廢原油、污油、廢有機溶劑以及各種廢化學藥劑等可回收再利用廢液,實行分類收集、密閉存放、集中處理、合理回收。
(4)化驗分析廢液無害化處理方法安全可行,可推廣應用。
(5)通過對有毒有害成分的有效處理,減少對人員和環境的危害,社會效益顯著。通過對可回收化驗廢液的回收再利用,在保護環境的同時,節約了資源。
參考文獻
對多西環素的分析方法進行總結,為日后研究工作打下基礎。
【關鍵詞】 多西環素 分析方法 研究進展
多西環素(Doxycycline)是四環素類抗生素。體內、外試驗均表明它對革蘭氏陽性、陰性菌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對支原體、衣原體和立克次體均高度敏感[1]。臨床上作為首選或選用藥物應用于立克次體、支原體、衣原體及回歸熱螺旋體等非細菌性感染和布氏桿菌病,以及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膽道、尿路及皮膚軟組織等部位的感染。但多西環素也有很多的副作用,如:誘發低血糖[2]、引起顱內高壓[3]、致光敏反應[4]、致肝損傷[5]。此外,多西環素的血漿蛋白結合率高,腎功能受損的患者服用時,可出現氮質血癥,血清半衰期延長,血清濃度升高,故對其進行藥物濃度測定是避免或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的有效方法。目前,已報道的測定多西環素的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譜(HPLC)、毛細管電泳法(CE)、質譜法(MS)、微生物法、熒光法、導數光譜法、流動注射法、吸附溶出伏安法、離子對萃取法等。本研究就已有報道進行小結,為日后研究工作做鋪墊。
1 適用于分析藥品中多西環素的方法
1.1 熒光分析法
多西環素自身發射的熒光強度較弱,發射波長范圍較寬,且呈平臺峰,不宜直接采用熒光測定法,通常將其轉化為具有較強熒光的化合物再進行檢測。姚兵等[6]報道將多西環素等四環素類抗菌素在濃硫酸作用下的降解物與β-環糊精的相互作用形成具有較強熒光的包絡物建立了利用轉化熒光結構法測定該類抗菌素的新方法,熒光檢測限 0. 50×10-5mol/L,測定的相對標準偏差為 2.20%。
1.2 分光光度法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由于操作簡單、靈敏度高,廣泛用于多種藥物的制劑分析。由于多西環素能夠與許多顯色劑反應,產生的締合物在可見光區具有良好的吸收,因此可用此法對藥物進行測定。用氯化銅在堿性溶液中與含多西環素的溶液反應,在400nm 波長處測定反應產生的黃綠色光的吸收度來測定藥物濃度大小,檢測范圍在 0~20mg/ml 之間。該法方法雖操作簡單,但由于生物樣品組分復雜,干擾因素多,檢測靈敏度低,故不宜單獨應用分析生物樣品。
1.3 薄層分配色譜法(TLC)
1991 年,Naidong 等用薄層色譜(TLC)法,紫外和熒光檢測分析多西環素。流動相二氯甲烷-甲醇-水(58:35:7),硅膠薄層先用 10%EDTA-Na 噴灑,pH9.0,結果 TLC-UV和 LC 相關系數大于 0.9999。TLC-UV 的相對標準差(RSD)小于2%。
1.4 旋光法測定
旋光法測定抗生素含量方法簡單,多西環素具有旋光性,旋光性與純度或含量成線形。顧炳仁[7]用旋光法測定了鹽酸多西環素及其膠囊的含量,并與用微生物法測定藥物效價進行比較,回收率為 100.07%,相對標準差為 0.25%。該方法測定時,只需一臺旋光儀,測定方法簡單,可以達到快速定量的目的,適宜于原料藥及其制劑的測定。
1.5 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
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是藥品分析中常用的方法,具有特異性強、敏感性好、重現性好的優點。用 HPLC 法測定多西環素等四環素類藥物,采用ODSC 18柱,草酸銨溶液-二甲基酰胺-磷酸氫二銨溶液(65:30:5)為流動相,紫外檢測波長 280nm, 多西環素的最低檢測限為 0.5ug/ml,線性范圍 5~50ug/ml。HPLC 的主要缺點是分析時間相對較長,試劑消耗量較大。同時在某些情況下不能有效的保持分析柱的分析能力(柱效下降)。毛細管電泳法相對于液相色譜法,其分析時間較短,分析能力較強,但檢測限(紫外吸收檢測器)不及 HPLC,且重復性差。質譜技術亦有操作復雜、重復性較差的不足之處。實踐證明,將色譜-質譜聯用(HPLC-MS),色譜-色譜(HPLC-HPLC)聯用以及柱切換技術運用到生物樣品的分析,不僅可以獲取更多的定性信息,而且大大提高了定量分析的準確性。隨著分析化學技術基礎研究與臨床試驗應用的發展,使其檢測手段更趨向精密、準確、簡單、自動化的方向發展。
王軍等[8]在測定西環素口腔貼片中多西環素的含量時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譜法和碳18色譜柱,以0.05mol/L草酸銨溶液-二甲基甲酰銨-0.2mol/L磷酸氫二銨-甲醇(50:36:4:10)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280nm,流速為0.9ml/min,柱溫35℃。結果,鹽酸多西環素保留時間10min左右,在2.5~250μg/ml的濃度內r=0.9999(n=8),線性關系良好;日內以及日間的RSD分別為0.79%、0.73%,回收率為98.0%(RSD為1.04%)。該法可以快速準確地測定鹽酸多西環素的含量及有關物質,回收率高,分離度好,比中國藥典2005版該品種項下的色譜條件及系統適應性強。通過方法學驗證,證明新系統非常適合多西環素口腔貼片的檢測。
2 適于分析生物樣品及血液中多西環素的方法
2.1 毛細管電泳法
毛細管電泳是 80 年代掘起的一種新的高效分離技術。隨著儀器的完善,在藥學各個領域中應用越來越廣。毛細管電泳分離效率高、樣品量少,而且不像高效液相色譜柱樣品中雜質污染。在對復雜樣品分析,如體內藥物分析,樣品量受到一定限制時,有其一定的優點。高效毛細管電泳法是利用離子在電場力作用下遷移速度的不同對組份進行分離和分析。由于該法柱效高、分離速度快、樣品量小、儀器簡單,特別適用于生物樣品中物質的測定。
2.2 放射免疫分析
1981 年,Faraj 等用放射性免疫測定法動物體內血漿多西環素的藥物濃度。此法高效精確、簡便易行、靈敏度高,但存在放射性污染等缺點。
2.3 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
王旗等[9]用HPLC法測定血清中多西環素。美國Spectra-Physics高效液相色譜系統,色譜柱為Inertsil ODS-3,流動相為乙睛-含0.15%二氟乙酸水 (50:50),流速為1.0ml/min,柱溫為室溫,紫外檢測波長為350nm。血清中加人內標土霉素,經C18固相萃取小柱提取后進樣測定。結果多西環素的線性范圍為0.125~5.0mg/L ,最低檢出濃度為10μg/L,樣本回收率為90.6%~104.3%,日內精密度
參考文獻
1 方寶霞,陳富超,李開俊. 多西環素的不良反應與臨床合理應用.中國誤診學雜志2006,6(20):4084~4085.
2 Odeh M,Oliven A. Doxycycline-induced hypoglycemia. J Cli Pharmacol, 2000,40(10):1173.
3 Lochhead J,Elston JS. Doxycycline induced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 BMJ, 2003,326(7390):641.
4 沈佳,韓泗. 鹽酸多西環素致牙齒黃染3例.兒科藥學雜志,2004,10(5):60.
5 劉小玲. 常用藥物致肝損害臨床分析.醫藥論壇雜志,2003,24(16): 15~17.
6 姚兵,羅兆福,潘祖亭. β-環糊精與四環素類抗菌素酸性降解物包絡物的熒光光譜研究與應用.武漢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8,12,44 (6): 689~694.
7 顧丙仁. 旋光法測定甲烯土霉素及其膠囊的含量.醫學理論與實踐,1994, 7 (7): 9~10.
8 王軍,張曉明,曾萬溪. 鹽酸多西環素HPLC測定色譜條件的改進. 現代食品與藥品雜志,2006,16(3):53~55.
>> 鄉村旅游國內旅游行為的實證研究 國內旅游研究方法的方向:從理念闡釋到理論實證 國內旅游危機管理研究述評及趨勢分析 IPA分析法在國內旅游研究領域的應用 影響國內旅游需求因素的實證分析 國內旅游專線公路的外部性分析 對國內旅游需求影響因素的分析 影響國內旅游業收入因素的分析 中國國內旅游經濟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 國內旅游者角色認知的實證研究 國內旅游管理的困境及解決建議研究 國內旅游收入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 國內旅游產業集群研究的爭議評述 關于擴大國內旅游消費的對策研究 國內旅游收入影響因素分析 國內旅游形象研究綜述 國內旅游景區開發研究綜述 國內旅游流研究綜述 關于國內旅游廁所研究綜述 國內旅游扶貧研究綜述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中國 > 藝術 > 國內旅游研究方法的初步分析 國內旅游研究方法的初步分析 雜志之家、寫作服務和雜志訂閱支持對公帳戶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請告知我們")
申明:本網站內容僅用于學術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告知我們,本站將立即刪除有關內容。 [摘 要]旅游學科的成熟依賴于研究方法的科學性,旅游研究的方法問題已經引起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作者通過對《旅游學刊》1999-2003年發表的465篇文章的分析,認為定性研究是中國旅游研究的主導范式,仍基本處于傳統定性階段;旅游研究的資料來源主要是論文書籍和官方統計數據,不同研究方法的資料來源存在差異;研究內容和作者的地理分布影響研究方法的選擇;作者單位對研究方法影響較小。
[關鍵詞]旅游研究;研究方法;內容分析
[中圖分類號]P590
關鍵詞:共享服務;財務共享服務中心;風險應對
一、選題
在經濟全球化浪潮下,跨國公司發展迅速的同時,中國企業集團發展規模也不斷擴大。《企業集團財務共享服務的流程再造關鍵因素研究――基于中興通訊集團管理實踐》一文以中興通訊集團十年的財務共享服務的變革之路為研究對象,研究中國企業集團財務管理變革和流程再造――財務共享服務的構建過程,提煉和明確關鍵因素,從組織、技術、績效考評等維度對中興通訊財務從分散到集中再到共享的歷程進行詳細分析,一方面豐富了財務管理理論,另一方面為中國企業集團實施財務共享服務、進行財務管理變革提供借鑒。
二、概述
首先,文章對財務共享服務的發展階段做簡要概述從而引發對企業集團財務共享服務流程再造關鍵因素研究的原因。從20世紀80年代美國企業的“企業重組革命”,到經濟全球化推進企業全球擴張的進程的同時為企業財務管理帶來挑戰,為了解決財務管理效率低、成本高和財務信息質量差的問題,財務共享服務應運而生,基于福特公司、通用電氣等集團構建財務共享模式帶來的降低成本、提高財務工作效率和信息質量的優勢,財務共享模式逐漸被各大企業集團采用。基于大量財務共享服務案例的研究,最終得出財務共享服務的概念。而我國企業集團的不斷涌現,一些大型企業集團快速成長擴張,財務管理弱化的問題也日益彰顯。從現存的相關文獻來看,諸多學者從財務共享服務這一管理變革進行研究,而對于輔的財務共享服務流程再造的關鍵因素研究比較缺乏,因此,文章旨在填補空缺,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對中興通訊集團十年財務共享服務的流程再造歷程進行提煉和分析,從而豐富這方面的理論,為中國企業在實施財務共享服務過程中流程再造提供參考和借鑒。
其次,通過對相關的文獻進行理解與回顧,分別從理論層面和研究方法層面對選擇輔流程即財務共享服務流程再造的關鍵因素為研究對象的合理性進行解釋。再對研究框架進行設計,即以財務共享服務構建過程為研究對象,通過案例研究方法,對FSSC流程再造的關鍵因素進行研究,豐富和完善管理理論并且為指導企業集團財務管理創新實踐產生作用,然后選擇研究案例,由于中興通訊作為中國第一家實施財務共享服務的企業,因此比較有代表性,再次,收集資料,由于研究團隊成員參與了中興通訊財務共享服務模式的構建,使得對數據獲取、訪談、調研等方面更易于進行。最后通過對收集數據的分析和處理發現,中興通訊模式在我們關注的企業集團財務共享服務流程再造中具有十分顯著的特性。一方面中興通訊經歷了十年的時間取得了從分散到集中再到共享模式的改變并且取得不錯的成績,其財務共享的構建情況在中國迅速崛起的企業集團中具有一定的啟示性,另一方面,中興通訊集團的財務共享服務依托于內部團隊的不斷學習和改進,這成為了該BPR項目成功的關鍵因素,有助于BPR在中國企業的推廣,因此將中興通訊集團作為案例研究的對象是合適的。
再次,通過對中興通訊集團案例背景的介紹, 對案例進行研究與分析,最后得出相應的啟示。中興通訊建立與1985年,是我國近年來成長最快的通訊解決方案提供商之一,然而伴隨著企業規模不斷擴大,相應的財務管理問題相繼出現。比如,組織效率低下、成本巨大;獨立的信息孤島對信息質量產生不利影響;缺乏對業務的支持和戰略推進能力等,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實施財務共享服務,建立一個全球化的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支持財務從事務處理型向價值創造型轉變從而推進全球化戰略的進行,成為中興通訊的必然選擇。中興通訊實施財務共享服務經歷了三個不同的階段,即財務統一階段、財務集中階段和財務共享階段,三個階段環環相扣,互相作用,另外,分階段進行和循序漸進的方式對財務共享服務的構建有著重要影響。
最后,表示在整個財務共享服務構建的過程中,文章的觀點是對于流程再造有著重要影響的關鍵因素有以下四點:1.財務組織的變革,其中以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構建和財務組織結構的重新設計為重點;2.建立集成網絡財務系統;3.優化核心業務流程;4.規劃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考評體系。對這些關鍵因素的研究,得到如下啟示:1.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組織設計,體現了集中的設計理念,減少了業務流程中組織機構和人員的數量,進一步驗證了流程再造的關鍵成功要素設計對財務共享中心建設的重要性;2.利用信息技術構建財務信息系統,使得服務實現自動化;3.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從運營觀和行為觀驅動要素設計進行流程優化;4.績效考評體系要素設計的重要性;5.關注關鍵要素之間的依存關系,揭示這些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使其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最終形成一個企業集團財務共享服務流程再造的實現路徑圖。
三、評價
從建構效度的角度來看,文章通過對財務共享服務發展歷程進行詳細和深入的了解,同時查閱并整理相關文獻,在概述并且總結前人對財務共享服務研究的基礎之上尋找合適的切入點,發現財務共享服務相關的理論研究在流程再造關鍵因素方面的缺乏,從而希望結合自身在中興通訊集團參與共享財務共享服務的經歷,專門就流程再造關鍵因素進行詳細分析并且得出自己獨特的見解,最終得到為中國企業采用財務共享服務在流程再造方面提供參考和借鑒,同時在理論界豐富了流程再造關鍵因素的研究的目的。總體而言,文章結構清晰,切入點新穎且具有實用性,論據充分證明了文章的所需證明的觀點,總結簡明扼要,對財務共享服務方面的研究有一定意義。
從內在效度的角度來看,文章以流程再造理論為基礎,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對中興通訊十年財務共享服務的流程再造的歷程進行分析,提煉和確定了企業集團財務共享服務流程再造的關鍵因素以及實現路徑圖,另外發現中興通訊在關注的企業集團財務共享服務構建過程中具有顯著特征,首先中興通訊十年財務共享之路效果顯著,對中國企業集團具有啟示性,其次中興集團財務共享服務構建依托于團隊的不斷開拓創新,學習改進,從而對財務共享服務中流程再造關鍵因素的研究產生深遠影響。總體而言,論據充分,邏輯嚴密,結構嚴謹,層層推進。從中興通訊發展的三個階段進行分析,針對流程再造深入研究,得出四個影響流程再造的關鍵因素,再根據不同的四個關鍵因素和因素之間的聯系總結出相應的啟示。
從外在效度的角度來看,鑒于文章屬于單一案例研究類型,從本質上看,雖然有助于對財務共享服務中就中興通訊的流程再造這個視角展開分析,對其中復雜現象進行深入探討從而總結經驗,為后來者提供借鑒,但是其研究結論的可推廣性具有相對的局限性,僅適用于與中興通訊在企業規模經濟環境和發展情況等各個方面相似的企業,因此為了增加文章的外在效度,還需要進一步跨案例研究來深入挖掘結論的有效性。另外,文章僅對中興通訊這類知識密集的制造業企業進行研究,因此,還需要對不同類型的行業進行更廣范圍的分類研究,在更廣的范圍下對該結論進行進一步驗證,才能提高結論的外在效度,對各個行業的財務共享服務構建提供更好的支持。
從信度的角度來看,由于文章作者中的陳虎作為中興通訊財務共享服務的參與者之一,是構建中興通訊財務共享服務模式不可缺少的中堅力量,有著多年財務共享工作方面的經驗,對財務共享服務有著深入的了解和獨特的見解,一方面有利于提高獲取數據的真實性和可靠性以及數據歸納分析和總結。另一方面,使得通過訪談、調查等方式獲取和收集的其他資料更具有可靠性,而專業的水平和分析能力使得關鍵因素的歸納和總結更具有權威性和實用性。
參考文獻:
[1]陳虎,孫彥叢.財務共享服務[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4,10.
[2]張瑞君,陳虎,張永翼.企業集團財務共享服務的流程再造關鍵因素研究[J].會計研究,2010(07).
[3]張瑞君,張永翼.構建財務共享服務模式的策略[J].財務與會計,2008(13).
摘 要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發展,人事制度改革的步伐日益加快,對傳統的管理模式帶來了全方位的沖擊和挑戰。以人力資源為核心的現代管理模式的建立是推動事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崗位分析是人力資源管理中的一項基礎性工作,運用好崗位分析這條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作業鏈,才能從根本上將傳統的人事管理機制調整到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現代管理模式上來,為實現組織戰略目標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關鍵詞 人力資源管理 崗位分析 崗位說明書
一、崗位分析研究的意義和目的
所謂“崗位分析”,又叫職位分析、職務分析或工作分析,是人力資源管理的一項核心基礎職能。主要是指通過系統地收搜集獲取組織目標崗位有關的信息,對目標職位的工作性質、任務、職責、相互關系以及任職工作人員的知識、技能、條件進行系統調查和研究分析,并加以科學系統的描述,做出規范化記錄的過程。
崗位分析的意義主要在于使組織內各崗位的工作職責更加明確,角色分工更加清晰;助于確定人力資源開發需求;為制定考核標準及方法提供依據。有利于建立科學合理有效的績效考核、薪酬分配制度;崗位分析對勝任每一個崗位所需的專業知識、技能、素質能力等作了明確規定,分層分類對員工培訓,以提高人力資源的使用效率。
崗位分析的目的在于為人員的合理配置奠定基礎;為績效考核奠定基礎;提高價值創造能力和滿足業務需求能力;明確各級人員的橫向和縱向的關系;明確個人之間的工作接口;出現問題能夠追溯到唯一的責任人。
二、 崗位分析的流程和工作內容
(一)崗位分析流程
崗位的分析流程一般包括計劃準備、信息收集、分析確認、匯總反饋、應用維護等幾個主要步驟。
(二)崗位分析工作內容
1、信息收集階段工作內容:信息收集是崗位分析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環。根據本所目前的崗位和工作流程搜集現有資料。
2、分析資料階段工作內容:對獲得的資料進行匯總、整理、分類,并進行必要的判斷。主要從四個方面分析:崗位名稱分析、工作職責分析、任職資格分析、工作環境分析。
3、匯總反饋階段工作內容:崗位分析小組成員整理形成崗位說明書初稿,并向上級反饋,經確認和補充最終完成崗位說明書。
4、應用維護階段工作內容:將崗位分析的成果運用到全所的崗位管理、績效考核、薪酬管理、招聘培訓等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過程中,并在職位或組織發生變動時及時更新崗位分析。
崗位分析將人和事在科學分析的基礎上進行匹配,將績效管理體系、崗位評價體系、薪酬體系、職業生涯管理與升遷異動制度、培訓開發體系、競聘上崗制度等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及制度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使傳統人事管理所帶來的弊端迎刃而解,進而為企業整體戰略目標的實現提供有利的支持。
三、崗位分析的路徑和調研方法
(一)分析路徑
主要從兩方面進行:一是從單位和流程入手進行分析;二是從現在崗位入手分析。
(二)調研的方法
1、工作實踐法:工作實踐是指崗位分析人員實際從事該項工作,在工作過程中掌握有關工作的第一手資料。
2、觀察法:通過對特定對象的觀察,把有關工作各部分的內容、原因、方法、程序、目的等信息記錄下來,最后把取得的崗位信息歸納整理為適合的文字資料。
3、問卷法:通過結構化問卷收集并整理信息的方法,具體包括:問卷調查表法、核對法。
4、訪談法:通過崗位分析人員與任職人員面對面的談話來收集信息資料,包括單獨面談和團體面談。
5、工作日志法:根據崗位任職者按時間順序記錄的工作內容和過程,經過歸納提煉,取得所需工作信息。
四、結論和建議
(一)結論
對于一個企業來說,崗位是其中最基本的細胞,是根據企業目標而設置的具體單位。崗位分析能夠更好的為企業員工提供準確的崗位,為每一位員工定位,使每一個員工能在企業中得到更好的發揮,更好的展現自己的才華。崗位分析既為建立科學的現代化管理模式奠定了基礎,又明確了企業中各崗位工作內容、工作職責、任職資格、工作環境等內容。實施崗位分析,使員工對自己的崗位有了新的認識,樹立了“無功就是過”“落后就要被淘汰”的新觀念。有效地克服了吃大鍋飯、不愿多出力、不愿承擔風險的弊端,有能力、有貢獻、專業素質高的員工價值得到認可。每一名員工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點,在不同的崗位上實現自己的職業追求,逐步成長為優秀人才。
(二) 建議
1、準確把握崗位分析的時機。崗位分析是為了達到一定目的而進行的。當組織出現以下幾種情況時,對崗位分析的需要尤為迫切。當組織環境發生變化需要對組織結構進行調整、組織內部高層管理人員發生變化需要對工作進行調整、制定培訓員工培訓計劃需要等等。準確把握實施崗位分析的時機,可以獲得管理層對崗位分析工作的支持,使崗位分析工作能夠順利實施。
2、崗位分析經常化、戰略化和超前化。產生于科學管理時代、以工業經濟為背景的崗位分析制度,經過近一個世紀的發展,日益完善和普及,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隨著組織內外環境的變化,這就要求崗位分析以組織的戰略目標為指導,既滿足組織的現實需要,又充分預測組織的未來需要,實現崗位分析的經常化、戰略化和超前化,以增強組織應對外界變化的適應能力。
3、正確選擇崗位分析方法。崗位分析方法的選擇關系開展崗位分析的許多企業進行崗位分析時,由于沒有選擇合適的分析方法,導致分析工作成本太高或分析結果誤差過大,不夠科學而失去應用價值,浪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因此選擇一種或幾種符合組織實際情況的崗位分析方法,是保證崗位分析取得成效的關鍵。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