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的健康管理8篇

時間:2023-11-16 10:55:43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慢性病的健康管理,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慢性病的健康管理

篇1

方法:我院選擇了2010年7月-2012年7月間450例被確診為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患者,對所有患者制定相應的健康教育計劃,以及對其行為進行干預,進行一年的健康管理后對其實施效果進行對比分析。

結果:進行1年的健康管理后,了解健康知識的人數由126升至420人,其中吸煙、飲酒的人數顯著降低,而健身活動以及低鹽飲食的人數顯著上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結論:慢性病的出現了患者日常的行為習慣以及知識水平等息息相關,通過對患者實施健康教育以及有效的行為干預等方式可以有效的降低慢性病的發生率。

關鍵詞:健康管理高血脂慢性病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8801(2012)12-0155-02

健康管理經過最近二十幾年的發展,已經逐漸的成為一個新興的學科。主要的作用是指對人體有害的危險因素進行全面的管理,有效的利用周圍的物力資源,控制疾病的進展。健康管理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在對個體實施健康教育的同時指導患者積極的到醫院就診[1]。世界衛生組織在2005年時指出慢性病是人類死亡的主要原因,全世界每年死于慢性疾病患者的數量約占全部死亡人數的60%。為了降低慢性疾病的發生率,我院對2010年7月-2012年7月間450例被確診為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現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基本資料。我院選擇了2010年7月-2012年7月間450例被確診為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患者,其中270例為男性,180例為女性,年齡在38-63歲之間,平均為46.3歲。所選的450例患者中,有146例患者為高血脂,194例患者為高血壓,110例患者為糖尿病,對所有患者進行1年的健康教育以及有效的行為干預。

1.2健康管理方法。對所有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史選擇以下的干預措施:①健康知識教育:有專業向所選患者講解不良方式對人體的危害,同時積極的預防疾病的發生,發放健康教育手冊,同時告知其糖尿病、高血壓病以及高血脂等疾病的損害、監測、以及用藥預防等等[2]。②運動指導:教患者每天自行做預防保健操,堅持每天做1-2次,每次不低于30min的保健操。③嚴格要求戒煙、戒酒,合理飲食,生活規律,心情保持舒暢等。④用藥指導:指導患者正確用藥。⑤定期檢查:對血壓、血脂、血糖等水平定期進行測量。

1.3評價指標。詢問患者健康知識掌握情況,以及生活習慣改變程度,同時對其血脂、血壓和血糖等水平進行測量。

1.4統計學方法。進行統計學處理時選用SPSS13.0系統軟件,運用X2來檢驗計數資料,以均數±標準差來表示計量資料,t檢驗來進行資料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結果

2.1健康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生活習慣改變。經過1年的健康管理后,除了4例患者由于個人原因中途放棄,其余的446例患者在經過一年的健康知識調查問卷中發現有了很大的改變,見表1。

2.2患者進行健康管理前后的血壓、血糖、血脂變化。經過1年的健康管理后,除了4例患者由于個人原因中途放棄,其余的446例患者在經過一年的健康知識后各指標有了明顯的變化,見表2。

篇2

關鍵詞:慢性病;管理;健康教育;社區

選擇某社區醫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就診的220名慢性病人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檢查結果及問卷調查結果深入社區,通過開展講座和家庭隨訪的方式對研究對象進行健康教育。一年后,對研究對象干預前后檢查指標、生化指標進行比較,結果顯示:干預后,研究對象的健康意識有了明顯的進步,研究對象的體質指數(BMI)、腰圍、收縮壓與舒張壓、空腹血糖、TC、TG、HDL等指標改善,明顯優于干預前,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加強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改善其不良的生活方式,控制慢性病危險因子,在社區慢性病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值得進一步探究利用。

一、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對象選擇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間在本社區醫院登記的22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其中男性122例,女性98例,本次研究對象的年齡均在65歲~8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75.2±3.2歲。

2.方法

積極組織健康宣教以及防控活動,耐心介紹慢性病相關知識以及疾病防控方法,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進展。同時,定期對患者進行家訪,了解患者生活狀況,分析疾病相關危險因素,制定個體化的病情防控方案。

(1)病情觀察

與患者建立良好溝通,在病情觀察中做到耐心細心。尤其是要充分掌握患者的疾病史及不良生活習慣,推測影響患者健康狀況以及誘發慢性病的主要因素。然后根據患者的個人體質以及生活習慣制定切實可行的護理方案,并落實到護理實踐中。

(2)心理護理

慢性病由于病程長,會給患者帶來很大的經濟負擔和心理負擔。加強對慢性病患者的心理護理至關重要,要重點關注有嚴重消極心理的患者,社區護士要對其進行及時有效的心理疏導。也可以邀請病情控制良好的病友與其交流,分享經驗,減輕患者的壓力,重新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3)健康教育

定期組織健康教育講座,向患者介紹慢性病的相關知識,向患者介紹患者慢性病的臨床表現和常見誘因,教會患者注意監測并觀察慢性病常見急慢性并發癥,并及時做好相應處理。強調慢性病患者在生活中必須要遵守的原則,如高血壓患者必須遵循低鹽飲食的原則,保持情緒穩定;糖尿病患者必須堅持飲食控制和運動療法。此外,社區護士必須耐心細致地解答患者提出的問題。

(4)自我管理的指導

慢性病患者的自我管理也十分重要,如對于糖尿病患者,應詳細講述監測血糖的方法與注意事項,并對相關檢查結果進行詳細記錄。如患者出現面色蒼白、乏力、饑餓感等不適感,建議立即測量血糖情況。讓患者復述注意要點,確保患者理解相關知識。

(5)干預后處理

對研究對象生活方式干預1年后,再次進行體檢,指標主要包括體質指數、腰圍、血壓、總膽固醇(TC)、空腹血糖、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并比較干預前后體格檢查、生化等指標。通過問卷的方式對患者干預后的生活方式進行比較,使用SPSS18.0軟件對各項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采用t檢驗方法,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由表1可知,干預后在研究對象BMI、腰圍、血壓等指標改善明顯,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表2可知,干預后空腹血糖、三酰甘油等生化指標明顯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三、討論

相關研究表明,生活方式在慢性病發生、發展、病變等全過程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由此可見,加強慢性病患者健康教育,能有效控制慢性的發展,幫助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在慢性病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馮霞,杜文清,陳虹等.社區居民慢性病防治知識的干預效果評價[J].浙江預防醫學,2012,24(7).

[2]陳育德,趙文華.加強綜合監測與干預應對慢性病的挑戰[J].中華預防醫學雜志,2010,44(4):286-287.

[3]張麗娟,馬志紅,周瑩,等.強化生活方式對早期代謝綜合征患者的干預效果[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2,20(4):432-433.

篇3

方法:選取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期間來我院體檢的慢性病人員100例,在其同意的情況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50例人員。對對照組中的人員進行常規管理,而對觀察組中人員進行健康管理,對兩組人員的對于相關管理滿意程度比較情況。

結果:對照組中有45例患者對于相關疾病管理滿意,而觀察組中有49例患者對于相關疾病管理滿意,即相對于對照組,觀察組中的患者對于相關管理滿意程度更高,P

結論:在對慢性疾病進行防止處理時,應積極的采取健康管理,從而有助于患者的疾病情況的控制以及改善,有積極的臨床意義。

關鍵詞:健康管理慢性病防治

【中圖分類號】R-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8801(2013)04-0331-01

在對慢性疾病患者進行相關疾病的防止處理時,應積極的采取相關措施,從而有效的控制患者的疾病情況。本文就此對健康管理在慢性病防治中的應用進行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期間來我院體檢的慢性病人員100例,在其同意的情況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中有50例患者,其年齡段在30歲至6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6.5±5.8)歲,其中男性24例,女性26例。觀察組中有50例患者,其年齡段在29歲至6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6.9±6.5)歲,其中男性23例,女性27例。兩組患者的慢性疾病類型、疾病程度、年齡、性別以及文化程度等方面無顯著性差異,有一定可比性。

1.2方法。對所選的患者進行相應的管理,對對照組中的人員進行常規管理,即對患者進行定期檢查以及相關治療等;而對觀察組中人員進行健康管理,即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評估患者的身體情況,通過能耗以及飲食等方面的健康管理改善患者的疾病情況。對兩組人員的對于相關管理滿意程度比較情況。

篇4

【關鍵詞】 慢性病; 社區健康管理; 綜合防控; 策略; 效果分析

doi:10.14033/ki.cfmr.2017.5.08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05-0151-02

慢性病主要是對一類隱匿發病,且病程較長、遷延不愈的疾病的總稱,常見慢性疾病有糖尿病、高血壓、惡性腫瘤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其已經給人類的健康造成嚴重威脅。據相關調查統計,截止2005年有大約61%的人死于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慢性肺疾病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1-2]。且就目前我國發展趨勢,本病發病率逐漸上升,已經給家庭乃至整個社會造成沉重的負擔[3]。慢性病具有一定的可防控性,本研究主要針對社區健康管理用于慢性疾病的防控策略構想及其效果展開探究,詳細分析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筆者所在區管理的400例居民作為本次研究的調查對象,隨機對其進行編號(1~400號),其中1~200號為研究組,其中男109例,女91例,年齡39~81歲,平均(58.56±4.62)歲,其中高血壓16例,糖尿病2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0例,惡性腫瘤6例,其他5例;201~400號為對照組,其中男111例,女89例,年齡41~78歲,平均(59.87±4.96)歲,其中高血壓17例,糖尿病2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1例,惡性腫瘤8例,其他5例。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僅予以常規社區管理。研究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予以健康管理策略,詳細內容,(1)提高社區健康管理主動性及積極性:首選應明確慢性疾病的綜合防控關鍵,分析慢性疾病防控相關政策,并探究針對性防控策略;明確慢性疾病防控涉及的部門職責及相關部門防控工作現狀,并分析期間存在的問題,從慢性病防控的特點及需求出發,按照各職能部門的大小制定相應的工作計劃。提高社區管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可通過從籌資、支付方式及激勵機制和服務模式等幾方面入手;同時還可參照健康管理組織運行機制,并成立社區慢性疾病防控的補償及激勵機制,提高醫療保險有效使用率,繼而控制醫療費用,維持雙方利益。此外,開展社區健康教育活動,提高居民對慢性疾病防控相關知識的認識,繼而提高其自主性和積極性。(2)提高慢性病防控受體主動性及積極性策略:慢性病防控管理的受體除患者外,還包括其家屬,不僅需要針對已經患病者進行健康管理,同時還應注意監測高危人群的情況。目前主要采用的措施,如:針對醫療報N制度進行改革,全面分析城市居民醫保、城市職工醫保等相關制度和規定,進一步分析慢性病門診報銷規定的可行性,制定相應計劃。此外,對于受體而言,采用有效社區健康宣傳及營養健康促進的方式,提倡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繼而降低慢性病相關危險因素暴露。同時應詳細了解社區居民健康素養狀況,分析目前存在的優勢和不足。(3)社區居民電子檔案管理策略:電子檔案的建立和管理是社區健康管理工作的重點,要保障所有有效電子檔案的采集及管理,應建立電子檔案,評估居民的健康狀況及危險因素,并追蹤指導,針對患者近幾年的危險因素展開討論。根據電子檔案評估結果,予以正規性管理,如,針對心腦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相關危險因素的管理;針對健康人及高危人群應予以心理指導,并結合動態追蹤結果,評價其干預效果。同時社區健康管理工作技術人員應熟練掌握慢性病防控策略,并予以有效處理方式,完善電子檔案產生的差距。并加強社區電子檔案與醫療機構之間的聯系,做到資源共享,進一步使一級醫療機構在短時間內掌握患者的病情,并制定治療計劃,提高確診率和臨床療效,同時還能有效避免患者入院后進行重復檢查的項目,繼而避免浪費時間和精力。(4)慢性病防控分階段干預策略:鑒于健康人、高危人群及患者之間的護理和工作重點的不同,所以應確定干預的關鍵,分析總結各種技術的差異及優勢與劣勢,繼而奠定基礎,針對存在的危險因素予以控制,實現早診斷、早治療,并根據居民的特點制定干預措施。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本次研究主要觀察兩組新發病率、疾病控制率、居民滿意度及患者不良情緒等情況。焦慮、抑郁情緒采用SDS、SAS評分,0~100分,50分為臨界值,分值與情緒之間呈負相關。

1.4 統計學處理

運用SPSS 17.0軟件包對所得的數據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新發病率及疾病控制率對比

結果顯示,研究組中新發病例數為19例,新發病率為14.07%(19/135),對照組57例,新發病率為43.18%(57/132),研究組少于對照組(P

2.2 兩組居民滿意度調查

結果顯示,研究組滿意度為98.00%,高于對照組的72.5%,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3 兩組患者SDS、SAS評分對比

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不良情緒顯著較對照組輕,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已經發展為目前對人們生命安全及利益造成嚴重威脅的疾病,鑒于其可防控性,臨床表示社區健康管理可顯著提高疾病防控率[4-5]。目前對于慢性病的控制尚缺乏健康管理理念及綜合干預思想,可能進一步導致慢性病產生的醫療費用較高[6-7]。國內外也有大量研究表示,很多慢性病存在相同的危險因素,如,不良的生活習慣、缺乏運動、不合理膳食等,所以可通過綜合控制干預措施,降低疾病發生風險,同時減輕家庭負擔,節省人力物力[8-9]。

通過本次研究結果發現,研究組通過提高慢性病防控主體、受體主動性、積極性策略,以及建立社區電子檔案和分階段合理綜合防控干預等措施后,慢性病新發病例明顯較對照組少,同時疾病有效控制率較對照組高,滿意度比較也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參考文獻

[1]楊金俠,王章澤.基于社區健康管理的慢性病綜合防控策略構想[J].中國衛生經濟,2010,29(7):67-69.

[2]徐小明.基于社區健康管理的慢性病綜合防控策略構想[J].醫學信息,2015,29(19):14.

[3]戴碧茹.社區健康管理與慢性病控制分析[J].當代醫學,2012,19(29):25.

[4]梁小華,李大興.慢性病及老年人社區健康管理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醫學與哲學,2013,34(1):55-57.

[5]梁小華,朱坤.我國高血壓社區健康管理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2,29(6):413-414,438.

[6]高金麗,朱吉偉,黃紅兒,等.社區健康管理對代謝綜合征患者的干預效果[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4,22(1):124-125.

[7]鮑勇,孫煒.中國社區健康管理實驗基地主要慢性病控制現況與對策研究[J].中華健康管理學雜志,2012,6(5):302-305.

[8]張璐,徐文麗,彭金陵,等.社區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綜合防治中應用健康管理和疾病管理技術的效果[J].鄭州大學學報(醫學版),2012,47(4):556-559.

[9]楊金俠,馬青連.我國社區慢性病綜合防控戰略框架構建[J].中國衛生經濟,2011,30(7):55-58.

篇5

關鍵詞健康教育社區慢性病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312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significanceofhealtheducationonthecommunityforpatientswithchronicdiseases.Methods:select488patientswithdiabetes,highbloodpressureandrelatedchronicdiseases,tostrengthenhealtheducationandstatisticallyanalyzetheindicationchanges.Results:afterintervention,thepatient''smeals,exercise,bloodsugar,bloodpressurelevelswere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Healtheducationcaneffectivelyimprovethelifestyleandqualityoflifeandhasagreatsignificance.

Keywordshealtheducation;Community;Chronicdisease

近些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由于人們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和不良飲食結構的加劇,使得像高血壓、糖尿病、腦卒中等慢性疾病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嚴重危害了人們的身心健康。然而人們普遍對以上疾病的危害性,仍有一定的僥幸心理和盲區存在,忽略了致病的最關鍵因素與不合理的生活方式之間的密切關系[1]。因此,增加對患者的健康知識的普及,對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有很重要的作用及意義。本文針對首都師范大學社區488例患有糖尿病及高血壓等疾病的患者,進行相關的健康教育干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現具體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0年4月首都師范大學社區進行健康體檢時查出的高血壓、糖尿病患者488例,其中糖尿病203例,高血壓285例,在患者的知情同意后,為其建立相關的健康管理檔案。

方法:⑴建立慢性病管理檔案:慢性病的管理檔案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患者的情況:年齡、性別、身高、職業、聯系方式、家庭住址等。②飲食、運動、不良嗜好(嗜酒、吸煙)等。③遺傳病史、現在治療情況等。④檢查(血壓、血糖、心電圖、常規體檢),并記錄。⑤問卷調查患者對健康知識的了解及自我保護情況。同時對所有的患者進行相關的健康教育及培訓。⑵健康教育內容:健康教育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①飲食干預。②運動干預。③不良嗜好干預(戒煙、限酒)。④藥物治療干預。方法:由本社區醫生分組對患者進行以上幾方面的健康教育,指導患者合理飲食(少攝取高糖、高脂肪的食物等);根據患者自身的情況,建立相關的鍛煉計劃(慢跑、快步走、健身操等有氧運動);對有吸煙和嗜酒的患者,要求其戒煙和限制酒的攝取;幫助患者根據自身的病情,選擇合理有效的藥物。根據患者的家庭及飲食情況,制定相應的教育計劃,定期監測血壓和血糖的情況,并對患者進行1月1次的訪問與督導,隨時提醒患者遵從遺囑,核實患者的用藥情況以及各種要求的完成情況,并做詳細的記錄。于2012年4月即24個月后,對患者的生活方式、遵醫行為以及血壓、血糖的變化情況,與干預前進行統計學分析。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或確切概率法進行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不良生活方式、飲食及運動較健康教育干預前有顯著變化(P<0.01);患者的血壓、血糖情況與健康教育前相比較,也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2。

討論

健康教育是指通過一系列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的教育活動,使人們自愿采取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行為以及生活方式,以便減少、改善以及消除導致健康疾病的相關危險因素,降低發病率與死亡率,從而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2]。

隨著人均壽命的延長,提高人們特別是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質量,預防并發癥,是現在社區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社區干預可以有效地改善和避免患者的不正確的生活方式,從飲食、運動等方面入手,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識[3]。其中健康教育必

[CSX]

須要與患者的日常生活緊密結合,逐步滲透到患者的意識當中,同時教育的方式要多樣化,可以成立相應的結構等。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人們樹立健康意識,從而建立良好的行為生活方式[4,5]。通過相關的健康教育,能有效地幫助人們糾正影響健康的不良行為,通過改善、摒棄這些行為,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健康。

本研究針對首都師范大學社區488例患有糖尿病及高血壓等疾病的患者,進行相關的健康教育干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值得向其他相關社區推薦。

參考文獻

1魏紅.對高血壓人群的家庭干預及健康教育[J].中國當代醫藥,2010,17(35):126.

2付麗萍.談社區門診老年人健康教育[J].中國醫藥導報,2011,8(8):146.

3廖艷,林殷,張聰.社區老年人高血壓中西醫營養KAP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30(1):82-83.

4單建剛,張曉紅,王艷梅.淺析社區高血壓病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國中醫藥咨詢,2010,2(32):272.

篇6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11-0168-01

雖然我國對計劃生育這一基本國策落實的很到位,但是人口基數大也是客觀存在的一個問題,而且隨著近年來我國逐步進入人口老齡化階段,這一問題也被更加的放大了。其次,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生活方式較之以前也有了很大的變化,包括各種環境因素在內的一系列原因,導致了現在各種慢性病的發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根據衛生部2009年2月27日公布的第四次國家衛生服務調查結果顯示,2008年居民慢性病的患病率達到22%,以此推算全國大概有超過2.5億人的飽受慢性病的折磨,而且這個數字隨著時間的推移會越來越多。

我國的基本國情決定了慢性病具有高發率,因此,除去常規的醫療手段以外,有效的控制,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具有重要的特殊意義。例:在以社區為單位的慢性病管理上,通過深入社區、步入患者家庭將相關的專業知識傳遞給患者及其家屬,提高患者及家屬對慢性病的正確認識以及掌握基本知識,這樣也能最大限度的早預防、早治療,有利于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并減輕家庭和社會的負擔。

1 可采用的方法

1.1 群體教育。在社區內建立健康教育講師團,由社區組織派有關專家到居民區對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以及心腦血管疾病的人群進行講解,指導他們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相關知識并在實際生活中有效運用。

1.2 小組教育。將不同慢性病患者分為各自不同的小組,確定組長,由組長組織其小組開展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的活動,通過病友之間的直接交流,對患者的影響應該說是最為深刻的,與此同時輔以專業的講座,往往能夠取得較好的成果。

1.3 有針對性的指導。社區醫生或者志愿者定期到社區內及時了解每位病人的具體病情,對病人進行一對的有針對性的指導,糾正其在自我康復治療過程中的不科學不健康的行為,有效控制病情。

再者,醫生在坐診時對來訪的病人進行健康指導及有目的的心理輔導。尤其是針對年齡較大的高血壓患者:注意情緒上的控制,保持積極健康的心態,避免大喜大怒;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有選擇性的參加社區活動。為病人提供一個有科學依據的正確用藥方法和正確的生活方式。

其次,通過電話訪問、家庭拜訪的方式,定期對病人進行全方位的適時指導。例如,對高血壓患者每月或半月測量一次血壓,對糖尿病患者測量血糖,及時了解病人的身體狀況和生活狀況,根據實際情況對病人的行為進行科學的引導和干預。

1.4 進行各種健康宣傳和教育。充分利用社區內的板報、報欄等公共設施,根據不同的氣候、季節、宣傳日進行宣傳,定期更新宣傳內容,為居民及時了解防病信息提供便利,擴大宣傳范圍,讓社區的居民在無意識中就提高了自我保健意識。

2 建議與意義

通過對社區慢性病人開展一系列的健康教育可以看到,居民的健康意識有了明顯的進步,越來越多的慢性病患者朋友意識到,不科學的生活方式是導致常見慢性病的主要誘因;他們利用平時通過社區教育學到的知識進行自我監測、科學的搭配膳食、積極的參加各項活動;絕大多數已經養成了“大病去醫院,小病到社區,無病要保健”的科學觀念,不僅有效的節約了醫療費用而且保護了他們的健康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以社區為基礎單位展開的健康教育對于慢性病防治和干預的措施,其成效是顯而易見的。在此基礎上可以進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2.1 與政府掛鉤。由于慢性病的誘因往往不是單一的,這些因素涉及個人行為、生活方式、社會經濟、環境、遺傳以及衛生保健等各個方面,因此,人民的健康問題絕不僅僅是衛生部門一個部門的工作,而應該由多個政府部門共同承擔號召全社會共同參與,讓社會各個階層的人員廣泛參與其中,認識到增強社區健康意識和自己的健康也是息息相關的。通過與更多政府部門掛鉤方式,其長遠的意義就在于容易讓更多人形成一種關心社區健康,人人參與到社區健康活動中來的優良社會風氣。

2.2 加強社區內相關才人的培養。我國的社區服務相比于發達國家來說,起步相對較晚,其完善程度也相對較低。單從社區慢性病教育這一塊來說,大多數社區都是采用直接從醫院請來相關醫護人員,這樣的效率相對從內部直接開發要小的多。因此,為適應社區衛生服務的需要,必須對社區義務人員進行持續、有效、專業的崗位培訓。對于這一點來說其意義在于,提高社區區域內人員的專業醫務知識不僅能夠應該一系列突況,對于國民整體素質的提高也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2.3 加強社區內衛生服務團隊的建設。社區內部的衛生服務團隊兼具了醫療、預防、保健等多項服務功能,他們往往都是以單個家庭為單位,以社區作為活動范圍,對患者的綜合情況相對了解較深,同時與社區病人的交流關系特更為和諧。加強社區衛生服務團隊的建設,使團隊成員將居民的健康為己任。其意義在于對我國的基礎醫療設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篇7

[關鍵詞] 全科醫護團隊;中醫健康管理;老年;慢性疾病;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 R47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7)10-245-03

Evaluation of application effect of TCM health management model based on general medicine health care team in improving satisfaction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JIANG Ming1 SHEN Manxuan2

1.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Dongshan Street, Yuexiu District, Guangdong, Guangzhou 510600, China; 2. Department of Geriatrics,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dong, Guangzhou 51008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application effect of TCM health management model based on general medicine health care team in improving satisfaction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Methods 200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who were registered in outpatient service from June 2016 to December 2016 were selected an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management group and the reference group. The management group was given TCM health management model based on general medicine health care team while the reference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follow-up. Quality of life and satisfaction after intervention were compared. Results Scores of health, emotion, cognition, life, work and physiology of the management group were all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reference group (P

[Key words] General medicine health care team; TCM health management; Elderly; Chronic diseases; Satisfaction

隨著我國人口老年化,老年慢性疾病在臨床中占有比例顯著升高,為影響老年患者健康和生活質量主要影響因素[1-2]。臨床調查顯示,高血壓、糖尿病、代謝綜合征及心、肺等慢性疾病均好發于老年患者,且在老年人群中具有較高發病率[3-5]。健康管理為延緩慢性疾病發生、發展,降低相關并發癥發生關鍵[6]。為探究基于全科醫護團隊的中醫健康管理模式在老年慢性疾病患者中實施對患者生活質量及滿意度影響效果,筆者研究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6~12月本中心慢病門診就診

的200例老年慢病患者進行研究,將信息錄入計算機中隨機分為管理組和參照組,每組100例。管理組中男56例,女44例;年齡65~88歲,平均(73.8±5.3)歲;合并癥:高血壓病44例,糖尿病43例,高脂血癥46例,冠心病39例;病程6月~22年,平均(7.3±2.1)年。⒄兆櫓心54例,女46例;年齡65~89歲,平均(73.5±5.9)歲;合并癥:高血壓病48例,糖尿病42例,高脂血癥45例,冠心病36例;病程6個月~23年,平均(7.4±2.2)年。兩組患者基礎資料無明顯差異,分組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納入標準:入組患者診斷均符合相關診斷標準;患者均在知情同意下自愿配合完成本次干預

和研究,年齡發65~89歲。(2)排除標準:合并殘疾、精神疾病、癡呆等不能配合完成本次干預和研究;干預途中退出患者;不能按時進行治療、復診,依從性差患者。

1.3 方法

參照組給予常規隨訪,向患者講解疾病相關知識,告知患者治療、干預、預防措施,指導患者正確用藥、飲食、運動,制定健康管理計劃,患者定期進行隨訪,根據隨訪結果實施針對性健康教育和管理。管理組患者基于全科醫護團隊為基礎,對患者進行中醫健康管理:(1)全科醫師統籌整體工作,公衛醫師、康復醫師和全科護士配合共同參與管理,將入組患者一般健康資料錄入健康檔案管理系統,根據患者不同疾病類型、文化程度、興趣酆玫仁凳攵孕越】倒芾懟#2)對患者進行亞健康及中醫體質評估,對患者心理、飲食、起居、病癥、運動、中醫治療及目前保健方法等情況進行了解,觀察患者神色、形體、步態、語氣、舌象、脈象、氣息,確定患者中醫體質,告知患者中醫體質辨析結果并進行相應干預。(3)對已確診為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分別納入社區相應病種中醫健康管理范疇內,對中醫偏頗體質患者進行針對性養生保健指導。(4)對正常病癥患者進行體穴、耳穴、飲食及推拿等養生保健指導,并對所有患者進行飲食調養、心理干預、運動保健、起居調攝等養生保健知識宣講。患者每半月進行一次中醫健康指導,兩組連續干預3個月。

1.4 觀察指標

(1)生活質量:簡明健康調查問卷(SF-36),包括健康、情感、認知、生活、工作、生理6條,總計36問,由調查者問,被調查者選答方式完成 [7]。(2)滿意度:干預結束后用自制問卷對患者進行調查,0~80分,0~47分為不滿意,48~63分為滿意,64~80分為非常滿意。

1.5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用SPSS22.0軟件包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的形式表示生活質量評分,t檢驗,率表示干預滿意度,χ2檢驗,如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

管理組患者健康、情感、認知、生活、工作、生理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參照組(P

2.2 兩組患者滿意度

管理組患者滿意度高于參照組(P

3 討論

慢性疾病為老年患者主要疾病特征,以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為最常見,在老年患者中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對患者健康及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慢性疾病具有病史長、并發癥多、不能治愈等特點,患者需終身治療和干預[8-10]。研究指出,慢病管理為長期治療和防控關鍵,管理目的在于提高患者保護因素,降低危險因素,降低慢病引起相關并發癥發生率,延緩疾病發展,保障患者健康[11-13]。社區為老年慢性疾病管理主要場所,社區全科醫護團隊承擔基礎疾病診治、慢性病管理、疾病預防及保健等重要工作,在慢性疾病管理中采取綜合管理模式,不僅對疾病進行診治,還重視疾病預防和保健。

中醫辨證在慢性疾病中管理具有完整理論體系,認為基本能夠發生、發展與機體不同體質特征有相關性,針對每一種偏頗體質,中醫均有建立一套中醫理論和臨床經驗對策[14]。本次研究將全科醫護團隊和中醫體質辨證思想相結合對社區老年慢性疾病患者進行健康管理,相對常規隨訪患者顯著提高患者生活質量。近年來,臨床中多有報道中醫體質辨證方法在慢性疾病患者中管理效果良好案例,許在安等對社區高血壓患者實施中醫體質辨證健康管理,提高患者治療有效率高達82.56%[15]。王玉霞等在社區代謝綜合征患者中采用中醫體質辨證健康管理模式,顯著降低患者高血壓、糖尿病發生危險因素[16]。基于全科醫護團隊的中醫健康管理模式,將全科醫護團隊運營模式和中醫體質辨證思想結合,將疾病管理思想、管理行動完整相結合,通過中醫體質測評對患者疾病和體制進行分類,針對不同疾病和體質類型實施管理方法和措施,提高對慢病患者管理效果。本次研究同樣得出,管理組患者滿意度顯著高于參照組(P

綜上所述,基于全科醫護團隊的中醫健康管理模式在老年慢病患者中應用,能提高患者疾病管理質量和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王麗,常利杰,吳浩,等.醫護綁定式團隊中社區護士對慢性病管理的作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5,50(6):743-747.

[2] 高裕,羅潔,郭惠環,等.全科融合慢性病為一體管理模式構建的研究[J].山西醫藥雜志,2015,44(3):342-344.

[3] Evans N,Pasman HRW,Donker GA, et al.End-of-life care in general practice: A cross-sectional, retrospective survey of 'cancer', 'organ failure' and 'old-age/ dementia' patients[J].Palliative medicine,2014,28(7):965-975.

[4] 劉文睿,朱焱.貴陽市主城區全科醫生團隊社區慢性病服務流程及存在問題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6,19(28):3476-3480.

[5] Pilgrim JL,Taylor MJ,Drummer OH, et al.Realigning Medicare: Further changes in general practitioner consultation delivery rates[J].The Medical Journal of Australia: Journal of the Australian Medical Association,2014,200(3):151-152.

[6] 杜兆輝,黃倩,蔡丞俊,等.全科醫學與慢性病管理[J].醫學與哲學,2015,36(16):1-2.

[7] 王麗,常利杰,吳浩,等.北京方莊醫護“一對一”綁定式社區護士參與慢病健康管理模式的效果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6,19(30):3722-3725.

[8] 周育松,張寧,趙娟,等.高血壓社區規范化管理效果觀察[J].預防醫學情報雜志,2016,32(2):128-130.

[9] 何嘉煒,林基偉,彭蘇元,等.慢病管理在臨床科研中的作用[J].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2016,18(6):964-967.

[10] 肖寧,王家偉.藥師將互聯網大數據引入慢病管理模式的創新思考[J].中國藥房,2016,27(22):3158-3160.

[11] 賀婷,劉星,李瑩,等.大數據分析在慢病管理中應用研究進展[J].中國公共衛生,2016,32(7):981-984.

[12] 王欣月,嚴麗萍,常春,等.多水平模型在居民慢病患病的影響因素分析中的應用[J].中國健康教育,2016,32(4):291-295.

[13] 譚教旺,黃瓊,葉美琴,等.論慢病管理的重要性和中醫介入的優勢[J].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2016,18(6):972-977.

[14] 于德華,潘瑩,張斌,等.三級醫院中全科醫學的定位和作用[J].中華全科醫學,2016,14(7):1061-1063,1110.

[15] 許在安,王素美,林金萍,等.中醫體質辨析計算機智能分析模型在干部健康管理中的應用[J].中華健康管理學雜志,2010,4(2):116-117.

篇8

1.1健康管理方法:對患者開展教育講座,普及健康知識,主要內容包括飲食習慣、作息規律、運動、心理等。然后根據患者的個體情況制定一對一的干預措施,就患者不同病情制定有針對性的合理飲食、運動及改善不良方式的具體方案,比如糖尿病患者應做好控糖飲食,不同程度的高血壓患者應停止或減少飲酒、抽煙,幫助成立交誼舞、太極拳等群眾性的組織,堅持常年的適量運動。同時對患者每周進行健康教育提醒,每月做一次的隨訪,隨時對患者的病情變化進行跟蹤調整,并動員患者加入對其進行戒煙獻酒的監督,幫助患者經常保持良好的心情。通過以上措施幫助患者正確的認識疾病,并能夠通過改善生活方式來緩解病情。此外,要對管理對象進行定期身體指標的檢測,時間為首個月每周一次,之后減為2周一次。檢測內容主要包括體重、血壓、血糖、糖化血紅蛋白、膽固醇等內容,并做好記錄,為進一步治療提供依據。有條件的地方可以設立專門的健康咨詢處和便捷就醫通道,為患者提供更為全面的咨詢、治療服務。

1.2統計學處理:運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所得數據進行處理。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量資料,用t檢驗。如果P<0.05,則說明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生理指標改善情況:健康管理后,空腹血糖患者的改善率高達95.3%,總膽固醇患者的改善率為89.3%,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分別為59.8%、87.5%、60.9%各項指標恢復正常及顯著改善的患者數均高于無變化者,兩者對比明顯(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如表1所示。

2.2主要生理指標:管理前后,患者空腹血糖、總膽固醇、餐后2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等均無顯著變化(p>0.05),但是體重明顯降低,體重指數下降,腰圍、收縮壓、舒張壓等各項指標也改善明顯(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如表2所示。2.3運動指標對150名患者實施健康管理后,患者的總運動量和有效運動量均明顯增加,有效運動量在總運動量中所占比例也顯著增加(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如表3所示。

3討論

推薦期刊
欧美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激情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av片不卡无码久东京搔,亚洲鲁丝片AV无码APP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抢 | 九九精品国产屋 | 在线日本∨a精品视频 | 午夜爽爽爽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аv天堂手机版在线观看 | 在线看免费观看中国A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