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5 15:32:43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甲狀腺手術護理問題,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甲狀腺機能亢進是由于甲狀腺素分泌過剩所致的一種常見的內分泌疾病。傳統的治療方法有手術、放射性碘治療及藥物治療,但臨床上常遇到用傳統的方法治療有困難的病例,如甲狀腺巨大手術切除有困難且風險大、抗甲亢藥物療效差、副作用大、年輕未育、擔心手術治療留有疤痕影響美觀等。對這類患者我院予介入甲狀腺動脈栓塞治療,2008年1月~2010年11月為15例患者施行該項治療,取得了滿意的治療效果。為了更有效地提高護理的預見性,總結出甲狀腺機能亢進介入甲狀腺動脈栓塞治療患者常見的護理問題及其護理對策,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臨床確診甲狀腺機能亢進患者15例,其中男4例,女11例,年齡22~58歲。病程最長達5年余,最短為5個月余。2例無甲狀腺腫大,其余13例均有Ⅱ度以上甲狀腺腫大。選擇介入治療的原因分別為:甲狀腺巨大手術切除風險大1例,抗甲亢藥物過敏1例,藥物性肝功能損害經護肝治療好轉1例,抗甲亢藥物致粒細胞減少4例,遵醫行為不良不能長期堅持服藥2例,年輕未育、擔心手術留有疤痕4例,停用抗甲亢藥物后復發2例。
2問題及護理對策
2.1心理問題及其護理對策。甲亢患者情緒常處于應激狀態,雖然愿意接受介入手術治療,但常表現精神緊張、失眠等。本組有1例男性患者甚至出現煩躁、憂慮等心理反應,這可能與他在家庭所承擔的責任及體內的激素水平有關。在實施心理護理的過程中主動向患者解釋疾病的特點,講解栓塞治療的過程及優點,耐心地解釋患者提出的各種疑問,用疏導法解除患者的緊張情緒,使患者以最佳的心態迎接手術。同時爭取得到患者家屬及親友的支持,讓手術成功的患者現身說法效果非常好。對失眠者術前晚予鎮靜劑,讓患者得到充分的休息。
2.2疼痛及其護理對策。15例患者在介入栓塞手術后1周內均有不同程度的頸前區疼痛及咽喉部疼痛,吞咽時加重,1例疼痛嚴重影響進食。疼痛的主要原因是甲狀腺動脈栓塞后甲狀腺缺血壞死所致。護理過程中加強術前預見性護理,為患者提供有關信息,教給患者對疼痛的評估方法。一般疼痛無需特別處理,囑患者避免頸部的過多活動;疼痛嚴重者用地塞米松霧化吸入以消腫止痛,口服或肌注止痛劑,并予靜脈抗感染治療。
2.3尿困難及其護理對策。15例患者中有2例出現術后尿潴留,經膀胱區熱敷、聽流水聲等處理無效。發生尿潴留的原因主要是排尿方式的改變,不習慣在床上排尿,擔心穿刺點出血。護理過程中在術前1~2d指導患者練習床上排尿的方法(平臥,下肢伸直)。對術后出現尿潴留者,予留置導尿,術后24h拔除導尿管。
2.4體溫升高及其護理對策。本組10例術后出現發熱均未超過39°C。該手術后3~5d常有發熱,主要原因是甲狀腺動脈栓塞后,甲狀腺缺血壞死所產生的吸收熱。一般體溫在39°C以內,常規每6h測體溫1次,無需特別處理。本組10例術后出現發熱,經常規觀察體溫變化,未經特別處理,均在4d內恢復正常。
2.5自我形象紊亂及其護理對策。該項手術最突出的優點是不留疤痕,甲狀腺縮小明顯,使粗脖子得到改善,具有美容方面的優點,年輕患者比較樂意接受該項治療方法。但由于甲亢屬于高代謝性疾病,消耗大,患者一般進高熱量飲食,術后甲狀腺功能得到控制,如未注意控制熱量的攝人,體重會迅速增加。本組有2例女性患者手術效果很好,但因術后體重增加迅速體形變胖而感到不是很滿意。因此,護理過程必須做好宜教工作,講解甲狀腺功能控制前后飲食的不同要求,講清術前術后體重變化的原因,指導甲狀腺功能控制良好的患者適當控制熱量的攝入,以控制體重的增長,滿足患者的愛美之心。
【關鍵詞】護理干預;甲狀腺手術;疼痛;情緒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4.308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4-1848-02
甲狀腺瘤、甲狀腺結節等是甲狀腺疾病中需要進行手術治療的疾病[1]。甲狀腺疾病患者由于受到疾病影響常常出現情緒不穩定,出現緊張焦慮等心理問題。這些問題會導致患者在手術進行中出現脈率變化以及血壓的變化,則嚴重影響手術進行,影響患者的預后[2]。手術進行前的系統性的護理干預則可為患者改善焦慮和負面情緒,幫助患者穩定情緒,降低術中疼痛,讓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療,保證手術順利進行,并且提高患者預后情況。筆者對本院甲狀腺手術患進行術前系統護理干預,效果較好,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本院2010——2012收治甲狀腺手術患者102例,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其中對照組51例,男21例,女30例,年齡22-65歲,平均年齡(42.7±10.3)歲,其中甲狀腺瘤患者22例,單純性甲狀腺腫9例,結節性甲狀腺腫10例,甲狀腺功能亢進癥8例,甲狀腺癌2例;觀察組51例,男18例,女33例,年齡25-68歲,平均年齡44.8±10.8歲,甲狀腺腺瘤患者24例,單純性甲狀腺腫11例,結節性甲狀腺腫6例,甲狀腺功能亢進癥9例,甲狀腺癌1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疾病類型不同均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所以可以進行比較。
1.2方法對照組進行常規術前護理,包括術前健康指導、術前準備以及術后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進行術前系統性護理干預,從心理護理、詳細的術前探訪、術前訓練方面進行護理干預。
1.2.1心理護理甲狀腺患者由于疾病原因容易出現情緒焦慮緊張,不能自控,和其他人可能因為小原因就能引起就糾紛等,所以護理人員要對患者進行疏導,穩定患者情緒,多和患者進行溝通,了解患者的情緒變化。根據不同類型患者要進行適當的安慰,給患者講述成功案例,增加患者的自信心。為患者進行心理疏導,提高患者自我調整能力。并且對甲狀腺病患要限制探訪,保持病房安靜,減少外界刺激。患者需要臥床休息,減少活動。
1.2.2詳細的術前探訪術前護理人員和麻醉師要進行術前探訪,不可簡單粗略。向患者介紹自己,并且描述手術室患者,要以輕松口吻,降低患者緊張度,拉近與患者之間距離。增加患者對其信任,向患者講解手術程序以及麻醉方式,需要患者注意哪些事項。向患者說明成功案例。和患者家屬做好溝通,指導患者家屬如何疏導患者更好地配合手術,增加患者家屬的信心。
1.3觀察指標與評判標準患者入院后進行焦慮以及負面心理評估,經過術前系統護理干預后在術中進行評估。對患者進行疼痛程度評判,0級為無痛、I級為輕度疼痛患者可以忍受,II級疼痛明顯但仍可忍受,III級為疼痛劇烈不能忍受。
1.4統計學處理本實驗使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兩組患者之間差異比較使用方差分析χ2檢驗,P
2結果
2.1焦慮(SAS)和負面心理(SDS)評估對照組患者在術中SAS、SDS均明顯增高,對照組則明顯降低改善,效果優于對照組,兩組之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2疼痛程度評估觀察組疼痛程度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之間比較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手術本身對于機體來說就是一種刺激,可使腎上腺以及去甲腎上腺分泌增多,血壓則升高,心率增快。甲狀腺疾病患者其交感神經更容易興奮,所以更容易產生焦慮、緊張。術前系統護理干預在常規基礎上增加心理護理干預,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減輕患者心理負擔,減少患者情緒變化。本組研究觀察組采用術前全面護理干預,患者焦慮以及負面心理明顯改善,并且優于對照組,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4結論
在術前進行系統性護理干預能夠很好地消除患者焦慮、緊張以及恐懼,在術中可以減輕患者痛苦,并且保證了手術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8-0404-02
甲狀腺手術是治療結節性甲狀腺腫、甲狀腺功能亢進和甲狀腺腫瘤等甲狀腺類疾病的常見且有效的方法。術前患者可能會有緊張不安、焦慮、害怕等不良情緒,術后患者可能會出現四肢發涼、血壓下降、心率不穩等表現,影響手術療效和預后。如何減輕甲狀腺手術患者術后的不良反應,提高患者舒適度,降低患者疼痛感,防治并及時處理術后并發癥是近年來研究的熱點。此次研究抽取我院于2013年2月到2014年3月入院的需要進行甲狀腺手術的患者74例,對其進行差別性圍手術期護理措施,現將該74例患者的護理方式和臨床效果作如下匯報。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3年2月到2014年3月的甲狀腺手術患者74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20例,女54例,年齡為22-75歲,平均年齡為(46.3±2.8)歲。將該74例甲狀腺手術患者隨機分為干預組37例和對照組37例。干預組中男12例,女25例,年齡為23-72歲,平均年齡為(45.7±3.2)歲。對照組中男8例,女29例,年齡為22-75歲,平均年齡為(44.9±3.6)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經濟狀況、接受手術的次數等基本情況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對甲狀腺手術患者采取常規圍手術期臨床護理方法。干預組:在對甲狀腺手術患者進行常規圍手術期臨床護理的基礎上采取個性化干預護理措施。具體方法如下:①心理干預:護理人員在手術前對將要進行甲狀腺手術的患者心理撫慰,交代清楚手術的方法、治療原則、術后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消減患者焦慮情緒,及時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溝通。②切口護理: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原則,保持物品的無菌狀態,密切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如血壓、體溫、呼吸和有無聲嘶等,保持病房內濕度和溫度恒定且相對適宜。③并發癥護理:密切觀察患者是否出現并發癥相關體征,如患者的聲音變化和手術切口是否有滲血情況,及時進行相關有效處理。
1.3評價方法
①對患者術后舒適度的評價采用調查問卷的方法,內容包含不舒適、一般和舒適三級。②根據NRS評分系統評價患者術后疼痛程度。③統計兩組發生不良反應的人數。
1.4統計學分析
運用SPSS17.0軟件對實驗數據進行處理,用 X±s表示計量資料,用χ2檢驗計數資料。P
2.結果
干預組患者的舒適度調查問卷中評價為不舒適的有3人,一般的有8人,舒適的有26人;對照組不舒適的有9人,一般的有15人,舒適的有13人(P
3.討論
甲狀腺腫瘤等甲狀腺疾病的主要治療方法為甲狀腺全部或部分切除術,而防治甲狀腺手術術后不良反應和并發癥也成為近年來的熱點問題[1]。甲狀腺周圍有很多重要的神經分布[2],這使得甲狀腺手術增加了不小的困難,如若不慎損傷部分神經可能會造成嚴重的甲狀腺術后并發癥,如聲音嘶啞,吞咽困難等。術后不良反應的主要是由手術過程中止血不完善,甲狀腺血流量大或血管結扎線松動脫落等原因引起[3]。個性化的圍手術期臨床護理很有可能會減少甚至避免甲狀腺術后不良反應和并發癥的發生,使患者對手術的滿意度增加。
[中圖分類號] R47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5)06(b)-0189-03
近年來,為順應護理方式改革的潮流,內地大型醫院均對臨床路徑護理進行了探索性的實踐,取得了可喜的成果[1-3]。臨床路徑護理大大提高了醫護人員的工作效率、減少了資源浪費、有效提高了護理質量,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醫患糾紛發生率,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為探究臨床路徑護理對甲狀腺手術患者護理滿意及手術認知的影響,本研究對本院收治的120例行甲狀腺手術患者的護理模式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本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20例行甲狀腺手術患者的臨床病例資料,均符合甲狀腺疾病的臨床診斷標準[4]。排除標準:合并糖尿病等內分泌疾病患者;合并心臟、肝、腎等重要臟器疾病患者;有甲狀腺手術史患者;溝通困難、神志不清患者。按照簡單數字法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60例。觀察組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齡為20~58歲,平均(38.6±2.5)歲,其中結節性甲狀腺腫35例,甲狀腺瘤25例。對照組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齡為21~58歲,平均(38.3±2.8)歲,其中結節性甲狀腺腫38例,甲狀腺瘤22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和甲狀腺疾病類型等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甲狀腺手術的常規護理,體現在基礎疾病、藥物、生活以及環境等方面,觀察組實施臨床護理路徑護理,具體的實施方法如下。
1.2.1 路徑表制定 首先,建立臨床護理路徑表,且由本科室的護士長與護理人員共同參與,并且結合本科室的臨床特征和患者的疾病特點制訂臨床護理路徑表[5]。臨床護理路徑表中以患者入院到出院時間作為臨床路徑表的橫軸,以臨床護理計劃作為縱軸,對患者嚴格地按照路徑表的方法進行實施,主要體現在患者病情的評估、臨床診斷、檢查與用藥以及飲食、功能鍛煉和出院等方面[6]。對所有護士進行培訓,確保每位護士對該表格中的內容進行全面、深入地了解,并可詳細講解每個護理細節。同時,護理人員應告訴患者在護理過程中出現任何不適感應及時報告,尤其在飲食、換藥以及拆線等方面應引起足夠的重視。整個護理過程中主要分為臨床護理與健康教育兩個方面,護理人員需要有計劃地對其進行實施,認真填寫與核實整個路徑表的內容。
1.2.2 路徑表實施 護理人員應依據患者的不同文化程度和理解能力進行施護,護理過程中采取通俗易懂和患者比較容易理解的方式進行溝通,且詳細地向患者介紹護理計劃,從而取得患者的配合,使其能夠更好地完成每個階段的臨床護理。同時,護理人員應嚴格按照路徑表內容對患者進行施護,并使患者對未來的臨床護理工作有全面的認識,正確對待,從而緩解患者對醫療情況的不知情。另外,責任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的每天護理情況進行嚴格核實,并做好詳細記錄[7]。
1.3 觀察指標和評定標準
觀察和記錄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后的滿意度及對甲狀腺手術的認知情況[8]。制訂問卷調查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問卷為本院自制,共有25個條目,主要包括護士的工作服務態度、病室環境、護士工作主動性、檢查及治療安排情況的滿意度等。將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4個等級,總滿意=非常滿意+滿意。對甲狀腺手術的認知主要包括對自己疾病的了解、對自己疾病具體安排的了解、對疾病手術注意事項的了解、對手術綜合征的了解及對術后并發癥的了解等[9]。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使用SPSS 15.0軟件包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的比較
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6.67%,對照組為73.33%,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1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的比較[n(%)]
2.2 兩組患者對甲狀腺手術認知情況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52例對自己疾病有一定了解,50例患者知曉自己疾病具體安排,53例患者知曉甲狀腺手術的注意事項,55例患者知曉甲狀腺手術綜合征,48例患者知曉術后并發癥情況,對照組中分別有25、28、23、26、28例,兩組患者對甲狀腺手術的認知情況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2 兩組患者對甲狀腺手術認知情況的比較[n(%)]
2.3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住院費用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住院費用顯著低于對照組(P
表3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住院費用的比較(x±s)
3 討論
甲狀腺手術是臨床中常見的手術方式,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首次接受該手術時,多數患者很容易產生恐懼、焦慮、抑郁等,影響手術的整體效果。臨床中采用科學、細致以及有針對性的護理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使其更積極地配合臨床治療,促進其身體康復。臨床路徑護理彌補了常規護理模式中的不足和缺陷,受到廣大醫護人員和患者的青睞[10-12]。臨床路徑護理具有以下幾個優勢。①提高知情權:整個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將路徑表發放給患者,且詳細講解其內容,讓患者明確自己各階段接受的服務內容,為患者主動參加臨床治療創造了條件,也極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知情權。②提高滿意度:臨床護理過程中將患者作為護理的中心,加強病情的觀察,且每天詳細地實施護理計劃,從而更好地促進患者與護理人員之間的交流,使患者能夠積極地參與其中。同時,患者還可以對患者的施護情況進行全面評估,促進護理工作的正常進行,將被動方式轉化為主動方式,更好地為患者提供護理服務。另外,整個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可以及時發現患者的病情變化,可避免相關并發癥的發生,以保證臨床護理的安全性。③提高職業素養:整個臨床護理路徑中對護理人員的要求相對較高,且施護的護理人員需要具備專業性強的知識和溝通技巧,從而更好地促進護理人員的自我完善。尤其對于資質較低的護理人員來說,強化培訓,能夠避免工作的盲目性,同時可鍛煉護理人員的工作能力,從而更好地規范護理人員的工作流程。
關鍵詞:甲狀腺部分切除術 并發癥 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6-0133-02
甲狀腺疾病主要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所致的一組常見內分泌疾病。甲狀腺疾病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發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趨勢,且以20—40歲女性多見[1]。手術治療是其治療的重要方法之一。由于甲狀腺解剖結構復雜、重要血管神經密布,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較高,甚至威脅生命,因此術后并發癥預防及護理問題日趨引起人們的關注。現將甲狀腺手術并發癥的觀察和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選擇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醫院行甲狀腺手術患者136例作為觀察對象。其中男43例,女93例。年齡范圍為22—73歲,平均年齡47.5歲。甲狀腺腺葉切除術48例,甲狀腺大部切除術34例,甲狀腺腺瘤切除術31例,甲狀腺全切加頸淋巴清掃術13例。
1.2 方法。
1.2.1 喉返神經損傷的觀察和護理。一側損傷患者表現為聲音嘶啞,雙側損傷導致聲帶麻痹,可引起失音、呼吸困難甚至窒息,需立即做氣管切開。如術中發現喉返神經被切斷或有損傷,可立即行自體靜脈橋接修復,效果確切。主要是行一側或雙側甲狀腺腺葉全切和/或頸淋巴結清掃術,術中操作時損傷所致,如切斷、結扎、鉗夾或牽拉過度,少數是由于血腫壓迫或瘢痕組織牽拉引起。預防關鍵在于術中操作輕柔,避免過度牽拉血管。術后患者回病房,麻醉清醒后,鼓勵患者發音,向患者提問,力求回答簡短,以早期判斷有無神經損傷,對聲音嘶啞者予以安慰解釋,使患者消除恐懼心理;保持呼吸道通暢,觀察呼吸頻率、節律,觀察有無呼吸困難和胸悶情況。床邊備氣管切開包、吸痰器、急救藥品。對聲音嘶啞者應囑少說話并給予營養神經的藥物、理療、針灸等治療。
1.2.2 甲狀腺危象。術后甲狀腺危象患者大部分是因為術前無典型甲亢癥狀體征,未做T3、T4檢查,甲狀腺危象多發生于術后10—16h。發生甲狀腺危象應立即給于吸氧,以減輕組織的缺氧。靜脈輸入大量葡萄糖液并保持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復方碘溶液口服:緊急時可用10%碘化鈉5-10ml加入10%葡萄糖液500ml中靜脈滴注,以減少甲狀腺素的釋放。用13受體阻滯劑或抗交感神經藥,常用的有心得安或利血平。給于氫化考地松分次靜脈滴注。按照醫囑給于應用鎮靜劑,常用魯米那或冬眠合劑Ⅱ號半量,肌內注射,6—8h 1次。如有心衰者可給予毛地黃制劑,如有肺水腫可給予速尿。為了預防甲狀腺危象的發生,在術前要作好充分的術前準備,待基礎代謝率接近正常,循環系統癥狀改善后施行手術,術后繼續給予碘劑,都是預防甲狀腺危象的重要措施。
1.2.3 術后出血的觀察和護理。主要是由于術中止血不徹底或因結扎線脫落引起,術后劇烈咳嗽、嘔吐、頸部頻繁的活動都是出血的誘因。多發生在術后48h內,嚴重可引起呼吸困難和窒息,是術后最危急的并發癥。為了預防出血的發生,術前要做好完善的術前準備,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健康指導。術后24h盡量減少頸部活動,避免劇烈咳嗽,教會病人正確的咳嗽方法及咳嗽時保護傷口的方法。術后常規霧化吸入3天。床旁備氣切包、氧氣等搶救物品。術后血壓平穩后,讓患者取半臥或半坐臥位,觀察傷口敷料有無滲出,頸部是否迅速增大,如24h引流量超過150ml以上,頸部腫脹明顯,患者出現呼吸費力、煩躁不安、口唇發紺,說明有活動性出血,應立即通知醫生行床旁搶救,拆除縫線,敞開切口,清除血腫,如繼續出血,應及時送手術室止血[2]。
1.2.4 術后手足搐動的護理。主要是由于甲狀旁腺受到損傷或血運受到影響.多數發生在術后1~3d,主要表現為低鈣血癥和手足抽搐,剛開始患者感覺手足麻木感,進一步加重可表現為手足搐搦.嚴重者表現氣管痙攣甚至引起窒息死亡[3]。因此手術中應避免誤傷、誤切甲狀旁腺。切下甲狀腺標本時要仔細檢查其甲狀旁腺有無誤切,如發現有甲狀旁腺,立即設法移植于胸鎖乳突肌肉中等是避免此并發癥的關鍵。術后密切觀察病情變化,注意面部、唇周和手足部有無針刺和麻木感或強直感,有無手足抽搐。抽搐發作時,立即靜脈推注10%葡萄糖酸鈣或氯化鈣10-20ml,地西泮等藥物以解除痙攣。
1.2.5 并發心理健康問題的護理。患者經歷了手術創傷后,身心疲憊。雖然術前的擔憂、恐懼心理得到不同程度的解除,但對疾病愈后的緊張情緒及期望我們保護的心理還存在。對于患者術后器官缺損帶來的憂郁,我們應善于用心理學的知識觀察發現術后患者的心理反應及潛在的健康問題,充分理解他們心理創傷的痛苦,關心他們的生理及心理需要,通過語言及認真負責為患者服務的行為,及時滿足患者的需要,給予患者心理支持,從而得到患者的積極配合使其盡快康復。
2 結果
136例甲狀腺手術患者,術后發生并發癥13例,其中喉返神經損傷引起暫時性聲音嘶啞6例,術后切口內出血3例,甲狀旁腺損傷致低鈣血癥3例,雙側喉返神經損傷行永久性氣管切開1例,經積極有效的處理和精心護理均恢復良好。
3 小結
甲狀腺血液供應豐富,功能和解剖結構復雜,重要血管神經繁多,故手術易引起血管神經損傷,嚴重者可危及生命。加強術前準備和術后護理是預防術后并發癥發生和早期發現并發癥,保證甲狀腺手術成功的關鍵。
參考文獻
[1] 曹偉新,李樂之.外科科護理學[M].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82
【關鍵詞】甲狀腺切除;圍手術期護理;護理觀察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1—0381—02
甲狀腺位于頸前部,毗鄰諸多的神經與血管,且甲狀腺本身血流量豐富,解剖結構也十分復雜,行甲狀腺切除術后,患者的恢復進程、并發癥發生情況以及最終的手術效果會受多方面因素影響。本文就甲狀腺手術切除術的圍手術期護理方法進行探討。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收治的80例經甲狀腺手術切除術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患者術前均進行常規檢查,如B超、血常規、CT檢查、穿刺細胞檢查等,排除檢查中有惡性征象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經過術后病理檢查證實。
患者中,男24例,女56例;患者的年齡在23歲到57歲之間,平均年齡是(38.1±3.7)歲;其中,結節性甲狀腺腫患者16例,甲狀腺瘤患者60例,甲亢患者4例。
1.2 護理方法
1.2.1術前護理
心理護理。患者在行甲狀腺切除手術之前,由于對疾病以及手術方法不了解,術前會產生焦慮、恐懼、擔憂等情緒。護理人員要積極跟患者進行交流,了解患者擔心的問題,向患者介紹疾病的相關知識,手術切除的操作方法,操作的優點以及對今后生活的影響等,讓患者做到心中有數,不做無謂的擔憂。同時,可以向患者介紹其他患者治療的成功經驗,讓患者對手術充滿信心,更加積極地配合圍手術期的各項檢查、用藥等活動。
術前準備。術前檢查,術前要對患者作常規頸部X線檢查,B超和CT檢查,甲狀腺功能檢查,肝腎電解質檢查,凝血四項與血常規檢查,了解包塊與血管的關系,充分確定患者的基本情況。對患者的病史及其他基本情況進行了解,保證手順的順利進行。鍛煉,患者在手術過程中,患者需取仰臥位,并略抬高頸部,可以讓患者提前進行練習。胃腸準備,手術前4小時要禁止飲水,8小時禁止進食。藥物準備,對甲亢患者,術前兩周要服用碘劑,并做好基礎代謝檢測,保證甲狀腺的功能,防止手術過程中出現甲狀腺危象的狀況。皮膚準備,手術前一天要將手術區的毛發和污垢清理干凈,避免術后手術切口的感染。女性手術要避開生理期。
1.2.2 術中護理
手術過程中,要保證手術臺和手術器械的干凈清潔,護理人員要對用到的手術器械進行保養、調試,防止術中出現機械故障,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同時觀察術中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發生異常時要及時處理。
1.2.3術后護理
一般護理。術后取平臥位,頭偏向一側,清醒后改為高坡臥位,使呼吸道保持通暢。術后12小時可以近半流食。嚴格觀察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每小時檢測一次血壓、脈搏和呼吸,每4小時檢查一次體溫。術后給予持續低流量吸氧,提高氧分壓,避免出現高碳酸血癥。患者術后出現嘔吐癥狀,與的使用及插管刺激有關,可以暫時不做處理,但向患者說明,避免患者的緊張情緒。患者術后對疼痛不耐受,可給予止痛劑或鎮靜劑。
切口及引流管的護理。由于頸部局部皮下組織松弛,容易造成術后血腫,血腫嚴重會壓迫器官,造成呼吸困難。所以術后要對切口進行負壓引流。引流過程中要注意觀察引流速度與引流液的性質,正常以流量在每小時10ml到15ml之間,如果速度過快,引流過多會引起出血,要及時通知主治醫師進行處理。一天的引流量在20ml以下時即可拔管,拔管的時候要注意將切口內陳舊血液擠出,促進傷口愈合。術后要給予抗生素治療,保持切口的干燥與清潔,定期換藥,防止切口感染。
2 結果
對術后3天患者的疼痛情況進行觀察可見,疼痛在5級以上的患者3人,疼痛在5級以下的77人。疼痛護理的效果比較顯著。80例患者中手術順利進行,且無一例患者術后出現呼吸困難、聲嘶、咳嗽、手足麻木、皮下血腫等并發癥。
3 討論
由于甲狀腺解剖位置和結構的特殊性,在行甲狀腺切除手術時對醫生的專業水平等要求很高。傳統的甲狀腺切除術是經頸前切口切除甲狀腺, 雖然手術具有操作視野佳,速度快,切除準確的優點,但其可能在患者的頸部留下疤痕,使患者的身體的美觀性受到影響,所以現在臨床上多采用腔鏡下甲狀腺切除術。圍手術期的護理是手術效果的保證,做好術前、術中、術后的綜合護理,能有效降低手術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手術成功率。
參考文獻:
[1] 翟洪琪,孫燕.76例甲狀腺切除圍手術期護理總結[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17):368-369.
[關鍵詞] PDCA循環管理;甲狀腺疾病患者;心理狀態;生活質量;應激反應
[中圖分類號] R473.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6)28-0153-04
甲狀腺是人體最大的內分泌腺,具有促進新陳代謝和生長發育、增加組織耗氧量、提高中樞神經系統興奮性、加強心縮力和加大心輸出量等作用[1,2]。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飲食及生活習慣的改變,造成甲狀腺疾病發生率逐年上升[3,4]。甲狀腺疾病屬內分泌科常見疾病,由于患者甲狀腺機能狀況不同,可分為甲狀腺機能亢進和甲狀腺機能減退兩種病癥,通過藥物干預治療等可使患者恢復健康,而甲狀腺腫及甲狀腺腫瘤患者則需通過手術治療的方式,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5,6]。由于手術對患者而言屬一種應激源,術前給予患者全身麻醉,常使患者產生較為強烈的生理及心理的應激反應,且特殊的手術會造成患者術中出現頭暈等不適癥狀[7]。此外,患者出現的焦慮、恐懼等不良的心理羈鲆椎賈灤穆省⒀壓等生命體征發生變化,這些變化將會影響患者的手術及預后恢復效果,給患者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5]。PDCA循環管理分別從P(計劃)、D(實施)、C(檢查)、A(處理)四個方面對患者的狀況進行分析處理[8]。為此,本研究采用PDCA循環管理模式對甲狀腺疾病患者進行干預,并觀察其對患者心理狀態及生活質量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接受甲狀腺手術的患者70例。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為甲狀腺單側或雙側出現腫物,且為首次手術治療;②所有患者均意識清晰,對醫護人員提出的問題可以準確的回答,不存在精神方面疾病。排除標準:①意識模糊,出現精神異常的患者;②存在其他內分泌障礙及呼吸、循環系統疾病患者;③術前使用鎮靜藥物或激素治療的患者。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35例,男10例,女25例;年齡22~71歲,平均年齡(48.97±2.36)歲;疾病類型:甲狀腺腫大42.86%(15/35),甲狀腺腺瘤45.71%(16/35),甲狀腺癌11.43%(4/35)。對照組35例,男9例,女26例;年齡23~75歲,平均年齡(49.31±2.14)歲;疾病類型:甲狀腺腺瘤45.71%(16/35),甲狀腺腫大48.57%(17/35),甲狀腺癌5.72%(2/35)。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術前積極與患者進行交流,了解患者的病情,幫助患者做好術前準備,并告知患者術中將會出現的狀況;術后根據醫囑提醒患者按時服藥,對出現不良情緒的患者及時進行心理干預,緩解患者術后焦慮的心理狀態。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采用PDCA循環管理模式,具體措施如下:①P(計劃):入院時,護理人員積極主動的與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病情、過敏史、生活情況及文化背景等,同時向患者普及甲狀腺疾病的相關知識,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度,由專門護理人員全程陪同患者進行全面的檢查,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根據檢查的結果評估患者生理及心理狀況,并由主治醫生做出手術計劃,進行術前準備。②D(實施):醫護人員積極主動的幫助患者進行術前準備,向患者介紹手術方法、手術目的、麻醉方式等,告知患者術前注意事項及術中將要出現的情況,列舉手術成功案例,增強患者治療的信心,提高手術依從性。患者大部分為首次進行手術,存在恐懼、害怕等不良心理情緒,對此,護理人員需及時進行干預,穩定患者的情緒,耐心傾聽患者的顧慮及想法,根據患者不同的生活情況及文化背景展開疏導,此外,護理人員可征求患者家屬和朋友的支持,一起鼓勵患者積極的面對治療,緩解患者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增強治療的信心。由于甲狀腺手術較為特殊,護理人員需指導患者進行術前訓練,并告知手術在術中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同時,教導患者在訓練中如何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減輕術中出現的不適癥狀,對患者預后的恢復具有重要的作用。③C(檢查):術前對手術環境及手術器械進行全面的檢查,避免不必要的遺漏對患者的手術造成影響。術后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變化,觀察術后患者心理變化,對不良情緒及時進行心理干預。④A(處理):自患者入院至出院整個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的進行處理,對治療過程中患者病情變化及時改變治療方案并跟蹤監測,直至患者病情緩解。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護理前后血壓及心率變化;比較兩組護理前后患者心理狀態,采用SAS及SDS自評量表評估患者焦慮及抑郁狀況[9],其中SAS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血壓及心率比較
護理后,兩組患者舒張壓、收縮壓及心率指標與護理前相比均有所改善,且觀察組舒張壓、收縮壓及心率指標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患者SAS及SDS評分比較
護理后,兩組患者SAS及SDS評分均低于護理前,且觀察組SAS及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3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觀察組心理健康、社會功能、軀體功能及物質生活各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4 兩組護理后手術擺放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對手術擺放滿意度為88.57%明顯高于對照組65.7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對于患者而言,任何手術都屬一種應激源,均會造成患者產生緊張、害怕、恐懼的不良心理情緒,這種情緒會在交感神經的作用下使患者體內去甲腎上腺素和腎上腺素分泌增加,機體內的防御機制發生改變,進而造成患者血壓及心率等指標上升[11,12]。醫學研究顯示[13,14],由應激引起的心理反應可分為積極和消極兩個方面,其中消極心理反應可造成患者出現認知功能下降及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狀態,嚴重者出現意識模糊、四肢發冷、發抖,不利于手術的進行。積極的心理反應有助于患者手術的順利進行,縮短手術時間,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15,16]。因此,對患者實行恰當的護理干預可有效降低患者消極心理反應,增加患者治療依從性,對預后的恢復具有重要的作用[17]。PDCA循環管理模式分別從P(計劃)、D(實施)、C(檢查)、A(處理)四個方面對患者情況進行分析處理,從患者入院后進行的各項身體檢查到醫生給出手術方案,再到對患者進行術前的心理疏導及疾病相關知識的普及,最終術后給予的各項護理措施干預,整套的流程對緩解術前、術后患者不良的心理狀況和提高護理滿意度具有重要的作用[18,19]。
本研究分析PDCA循環管理對甲狀腺患者心理狀態及生活質量的影響。結果顯示,護理后觀察組血壓及心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表明手術前患者由于緊張、害怕,造成體內腎上腺素及去甲腎上腺素的上升,導致血壓及心率的上升,采用PDCA循環管理干預后,對患者不良的情緒進行疏導,術后患者心率及血壓恢復正常水平。且護理后,觀察組SAS及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表明PDCA循環管理模式中對患者進行疾病知識的普及,增加了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度,提高了治療的依從性,術前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減輕了手術給患者造成的心理壓力,焦慮及抑郁評分下降。這主要是由于入院時,護理人員積極主動的與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病情、過敏史、生活情況及文化背景等,評估患者心理狀態,通過向患者列舉手術成功案例,增強患者治療的信心;對患者存在嚴重恐懼、害怕等不良心理情緒實施心理干預,鼓勵患者家屬和朋友對患者進行輔助心理開導及支持,鼓勵患者積極的面對治療,緩解患者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增強治療的信心[20]。觀察組對手術擺放滿意度為88.5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5.7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表明PDCA循環管理模式下術前對患者進行手術的指導訓練,減輕了患者術中出現的不適癥狀,從而使其更好的配合手術,才能有助于手術的順利進行。同時通過比較兩組術后生活質量評分,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表明PDCA循環管理對術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具有重要的作用。這可能是因為護理人員自患者入院至出院整個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的進行處理,對治療過程中患者病情變化及時改變治療方案并跟蹤監測,直至患者病情緩解。
綜上所述,PDCA循環管理有助于改善甲狀腺疾病患者心理狀態,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增強患者治療依從性,降低因手術給患者造成的不良心理情緒,在臨床應用中值得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楊曉龍,郝愛民,易利華. 基于PDCA循環的臨床路徑變異管理系統研究[J]. 中國醫院,2016,20(5):39-41.
[2] 陳玉恒,郭蘭偉,張h,等. 中國2008年甲狀腺癌發病、死亡和患病情況的估計及預測[J]. 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4,18(3):200-203.
[3] 周斌,秦建武. 分化型甲狀腺癌不同術式治療后再手術相關問題探討[J]. 中國腫瘤,2015,24(6):452-455.
[4] 曲紅蓮,李晶. 腔鏡下甲狀腺癌根治術的圍術期護理[J]. 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1,16(6):573-574.
[5] Si Hyoung,Kim,Jun Goo,et al. Suppression of AKT potentiates synergistic cytotoxicity of apigenin with TRAIL in anaplastic thyroid carcinoma cells[J]. Anticancer Research,2015,35(12):6529-37.
[6] 陳永鳳. PDCA循環在手術室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 護理雜志,2015,32(23):70-72.
[7] 謝曉穎,蔣榮泉,凌迎春,等. “共情護理”模式在抑郁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及其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研究[J]. 中國醫藥導報,2013,10(33):122-125.
[8] 艷,張麗梅,張雪鵬,等. Orem 自理模式在腔鏡輔助頸部小切口甲狀腺手術患者中的應用[J].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4,20(36):4582-4584.
[9] 祖玉新,李猿浚郭玉杰,等. 激勵式心理干預對舌癌游離皮瓣修復術患者術后應激指標的影響[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5,31(19):1442-1443.
[10] 蔡建利,戴麗學. 激勵式護理干預對急性冠脈綜合征并發焦慮抑郁患者心理狀態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 中國醫藥導報,2013,10(32):132-134,137.
[11] 陸燕,易桔紅,徐錫明,等.護理干預對腦膠質瘤患者圍術期應激反應影響的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5,30(23):2172-2173.
[12] 李佳,喬正學,張靜,等. 同步實施家屬健康教育對甲狀腺癌手術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 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5,15(6):1089-1092.
[13] 穆蕾,潘立茹. 甲狀腺癌術后患者的生活質量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 海南醫學,2013,24(24):3701-3703.
[14] 李新,耿連俠. 腔鏡下甲狀腺癌根治術的圍手術期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5):449-451.
[15] 羅愛靜,毛平,楊金福. 激勵干預對腹腔鏡下直腸癌術后永久結腸造口患者自我效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 中國內鏡雜志,2015,21(5):465-470.
[16] 陳秋蓮,王力甚. 舒適護理在頸叢神經阻滯麻醉下甲狀腺手術中的應用價值[J].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 23(13):1473-1474.
[17] Seokho,Yoon,Young-Sil,et al. Relation between F-18 FDG uptake of PET/CT and BRAFV600E mutation in papillary thyroid cancer[J]. Medicine,2015,94(48):e2063.
[18] 曹斌,黃立釗,王,等. PDCA循環在預防剖宮產切口感染中的應用[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20):4577-4579.
[19] 呂魏瀟,張旭珍,童向紅. PDCA 循環管理模式對氣管插管非計劃性拔管和患者家屬滿意度的影響[J]. 中國現代醫生,2014,52(2):99-102.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06-03--01
甲狀腺疾病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內分泌疾病,多見于中老年女性,對患者的生命安全構成了嚴重的威脅,甲狀腺主要控制人體使用能量的速度、制造蛋白質、調節身體對其他荷爾蒙的敏感性[1]。本文選取特定研究時段內的9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現將護理內容和結果作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2月至 2017年7月我科接收的90例甲狀腺癌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每組45例,觀察組:男女比例20:25,年齡在24-56歲,平均年齡為(43.12±12.96)歲;對照組男女比例15:30,年齡在30-50歲,平均年齡為(41.52±9.25)歲;本組研究中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差異不顯著,P>0.05,可比性良好。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措施:對患者進行常規護理措施:積極為患者營造溫馨的住院環境,為患者提供軟硬適度的枕頭保證充足的睡眠、嚴密觀察并記錄患者的生命體征等;觀察組:實施快速康復外科理念護理:(1)強化基礎護理:熱情接待前來就診的患者以消除患者的恐懼心理,對患者的整體情況作一詳細的了解之后為患者建立個人健康檔案;根據患者的受教育情況,利用軟件來向其詳細介紹甲狀腺的相關知識,并且教導患者如何更好的配合醫生進行治療,對患者提出的問題要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解答[2];由于甲狀腺治療所需時間較長,患者要忍受不同程度的痛苦,因此在治療過程中會表現出焦慮、煩躁,有時還會出現抑郁與淡漠等情緒。作為護理人員,在提供護理服務的時候,要與患者多交流,了解他們的需求,注意觀察情緒變化,給予不同程度的心理疏導,排除不良情緒。(2)術后護理:手術結束后應該第一時間詢問患者是否感到不適,確保患者無任何不良情況時再送回病房,在將患者送回病房后要立即對患者的呼吸、血壓、脈搏進行準確測量并記錄[3],
1.3 療效評價標準
采取兩種方式,其一: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抑郁自評量表(SDS)和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進行比較,得分越高,表示患者易于和焦慮情況越嚴重;其二: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心率、血壓等相關指標的變化;
1.4 統計學方法
此次對比護理中產生的所有數據,應用SPSS 22.0 軟件進行計算,t檢驗,用()表示;計數資料用檢驗,以P
2 結果
2.1 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抑郁焦慮評分進行比較
兩組患者焦慮抑郁評分均有所改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2 對患者實施護理前后的相關指標進行對比
兩組患者各項指標均有所改善,但是觀察組各項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