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英語教育8篇

時間:2023-09-25 11:18:54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啟蒙英語教育,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啟蒙英語教育

篇1

關鍵詞:家庭英語啟蒙教育 興趣

以前在朋友聚會的時候,總會有人問:“你是大學英語教師,你家的小孩英語教育肯定沒問題啦,學的怎么樣了?學了多少了?”殊不知,這樣的問題總會讓我不知所措。因為作為成年人的老師,我已有數十年的工作經驗;但作為一個家庭成員,對小孩子的英語教育還真只是一個新手,正處在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所以不知如何回答才好。

其實,對于是否讓孩子從小學英語,什么時候開始,怎樣進行這些問題我內心總是充滿了矛盾。一方面看到迎合社會需要出現的各種各樣的幼兒英語培訓機構,看到很多孩子都接受了早期的英語啟蒙教育,再加上自己的語言優勢,不讓自己的孩子學似乎又心有不甘;但另一方面,又覺得孩子應該有一個燦爛的童年,想隨她喜歡,不想逼迫她過早學習,害怕適得其反。在這種矛盾的心情中,我比較隨性地、非系統地讓孩子接觸了英語。

現如今女兒已經六歲,邁入了基礎學科的正規學習階段。隨著孩子的不斷成長,我開始回顧、思考和總結之前的種種嘗試與努力。我發覺,家庭英語啟蒙教育在幼兒英語學習的整個過程中是可行的,有效的,但必須指出的是父母們在這一過程中必須清楚地認識到家庭參與的真正目的——家庭英語啟蒙教育應從科學的角度出發,抓住每個孩子自身的特點,在孩子的英語學習中本著開發興趣、維持興趣和發展興趣這一宗旨來進行和展開。而只有在這樣的前提下,家庭英語啟蒙教育才是可行的、有效的。

那如何才能以“興趣”為中心來展開家庭英語啟蒙教育呢?接下來筆者將結合自己的體驗,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論述。

一、 立足于孩子的天性,開發孩子英語學習的興趣

孩子天生就活潑好動,所以在家庭英語啟蒙教育的過程中,父母可以抓住孩子“好動性”這一特點,讓他們在英語學習中能開心地動腦、動手、動口,大大地開發他們對英語的興趣。

首先,可以在家里買一些英語的動畫片,兒童歌曲等,每天不經意地、不定時地重復播放給孩子聽,不要約束孩子,也不要吩咐孩子去聽去學(幼兒也有叛逆期)。其實,即便他們在玩玩具,毫不理睬,但這不同于母語的“外來語”足以引起他們的好奇,他們會自發地吸收。可能在一些日子過后,你的孩子會給你偶然唱出一句“外來語”,讓你大吃一驚(雖然他們并不知道其中的意思)。

孩子對英語并未排斥的情況下,父母可以采取進一步地方法。每天下班后或者是周末休息時,一定記得抽出時間和孩子親子互動。互動時,父母就可以將英語的啟蒙教育融入其中了。比如,父母們可以利用實物進行對照。公園野餐時,可以邊吃蘋果邊說“yummy,i like apples.”,然后做出吃得很香的樣子,孩子是可以領會的。當然還可以創造情境,扮演角色。比如,在家里,爸爸和媽媽可以分別扮演一些小動物,然后藏起來。重復地問“panda, where are you?”, “rabbit, where are you?”,“mama cat, where are you?”,“papa dog, where are you?”等等問題,同時相應地回答“i’m here.”或“here i am”。這樣慢慢地孩子也會主動加入來扮演和模仿,“where are you?”的問和答就可以通過游戲讓孩子輕松了解了。這些英語表達再通過日后不斷地聽和說,就可以形成孩子的記憶了。

父母還可以利用空閑和孩子做一些手工,不管是用手撕,還是用剪刀剪,只要孩子完成了一樣作品,記得豎起大拇指,用英語贊美和肯定孩子,如“very good”、“good job”、“beautiful”、“wonderful”等等。久而久之,孩子不但能聽懂,還能在正確的情境中學會用這些詞。

所以,千萬不要讓幼兒“靜”下心來背單詞,記句子,這樣不但違背了孩子的成長特點,而且還會扼殺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動態”中學習英語才更具科學性。

二、 貼近生活,維持孩子的英語學習興趣

只要圍繞生活,貼近生活,家庭英語啟蒙教育其實簡單易行。小孩在掌握了一些英語單詞之后,不要急著灌輸更多的內容,大部分幼兒在學習中會“遇難而退”。所以,家庭英語啟蒙教育應意不在多,而在于維持孩子建立起來的這份興趣。父母可以在生活中自然地鞏固教給孩子的英語,再適當地增添知識。比如,早上刷牙洗臉,可以一邊做一邊說,“wash my fac

e”, “brush my teeth”, “comb my hair”等等。最初,不要逼迫孩子跟著你說,只要你堅持,孩子就會逐漸領會和開始模仿。記得女兒三歲時經常看外公學跳舞,影碟里舞蹈老師會一邊邁步,一邊說“quick, quick, slow”,后來女兒也學會在模仿舞步節奏時用上這句話。筆者聽見后還故意興奮地抱起女兒說“哇,寶貝,你知道嗎,你會講英語了。這就是英語。”筆者想讓孩子覺得學習英語是簡單的、輕松的。又如,筆者在每晚睡覺時總會給女兒一個親吻,然后加上一句“good night”,后來女兒也會這樣對待家人,十分溫馨。有時,還會特意叫女兒幫忙拿東西,然后對她說“thank you”;而在幫助她后她說“謝謝”時,回答“you’re welcome”,這樣一來一回,女兒很快就學會了這個對話。

當然,生活中還有很多很多家庭英語啟蒙的機會。總之,將英語學習融入生活,可以讓孩子感覺英語學習很輕松,很快樂。其實,父母只要在學前階段能維持孩子建立起來的對英語的興趣已經是一種莫大的勝利了。

三、 讓孩子自然拼讀,發展孩子的英語學習興趣

篇2

關鍵詞:嬰幼兒;英語啟蒙;誤區;方法

嬰幼兒時期的英語學習是一個人整個英語學習過程中的啟蒙階段,一個良好的英語啟蒙教育會大大提升以后的英語學習質量。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國的英語教育開始的時間不斷提前,從最初的無到中學階段再到小學階段,發展到現在有條件的幼兒園都在開設英語方面的課程,甚至很多學校和嬰幼兒教育機構已經啟用外教承擔主要的英語教學工作,英語教育在我國越來越受重視,而且呈現低齡化的態勢。家庭也不例外,越來越多的父母開始重視早期的英語教學。

當今社會,嬰幼兒英語啟蒙教育雖然在大力發展,但是還遠遠不夠,嬰幼兒英語啟蒙教育仍存在很多誤區:

一、認為孩子太小,善于遺忘,所以不適合學英語。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顧慮,認為嬰幼期的英語學習是毫無用處的。甚至擔心英語的學習會嚴重影響母語的接受,學了英語中國話就說不好了。

二、家長不是英語專業人士,不可能對孩子進行英語啟蒙。大多數的家長都不是英語科班出身,認為自己讀英語的語音語調有問題,在孩子面前不敢開口說英語,怕對孩子產生誤導。

三、家長在給孩子讀英文繪本之前,沒有做足功課,純粹是應付差事,糊弄孩子。存在發音失誤,翻譯錯誤等問題。

四、盲目相信培訓機構,把孩子完全交給學校。

五、沒有進行大量的聽說能力提升,過早訓練孩子的拼讀,以孩子念單詞,背寫單詞為自豪。

研究表明:研究表明0-6歲是雙語或多語學習的關鍵期,這段時間的嬰幼兒對聲音比較敏感,成人不容易掌握的語音、語調、節奏等嬰幼兒卻可以輕松習得。

越小的孩子,記憶能里越強。嬰幼兒在最初的語言學習中速度并不快,但是到約18個月齡時,語言能力突飛猛進的發展,他們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的詞造句,并且在合適的場景中運用的恰到好處。6歲以前的英語學習處于“無意識”狀態中,也是效果最好的時期。

美國《自然》雜志曾在1996年第一期發表康奈爾大學的研究:成年人在外語學習過程中和嬰幼兒使用的大腦部位不同,因此導致成年人的英語學習速度遠不及嬰幼兒。因為大腦中負責語言學習的部位是“布羅卡斯區”,該區域在幼年時期是最發達最靈敏的時期。

把握孩子的英語學習關鍵期至關重要。在此黃金階段家長和老師應從幾方面對嬰幼兒進行有效的指導。

首先,家長要端正態度。

不要抱著功利性的態度強加給孩子,早期的英語學習本來是一個輕松快樂的過程,孩子在充分的語言環境中成長,不要為孩子制定強硬的必須完成的目標,一旦讓孩子感覺到學習英語的壓力,會對孩子今后的英語學習起反作用。讓孩子對英語產生“懼怕”。久而久之喪失學習英語的興趣。總之,讓英語學習變得順其自然,讓英語成為孩子生活中的一部分,讓孩子由衷的喜歡上這門語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這一點是尤為重要的。

其次,方法要得當。

(1)遵循聽說讀寫的順序。嬰幼兒英語習得和母語的習得順序是一致的。剛開始的語言學習,嬰幼兒只沉浸的“聽”的節奏里,通過聽來實現對語言的熟知,隨后發生的行為即“說”。 因為在英語學習的初期,家長要設法給嬰幼兒創設足夠的聽英語的環境。每天定時給孩子讀純正的英文繪本,如果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在家有一方盡可能多的跟孩子用英文交流。讀和寫是聽說能力發展成熟以后的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不要強迫孩子提前進入這一階段。語言學習自發的吸收尤為重要。因此,家長要做的就是在孩子的語言發展敏感期把環境準備好,等著語言的種子伴著“陽光、雨露”在孩子身上自發的生根、發芽。

(2)選用合適的教材。教材的選擇一定要適合孩子的年齡段,符合嬰幼兒身心發展規律,語言要地道、純正、簡單,畫面要簡潔,色彩應鮮明。故事性要強。國外的原版教材和繪本還是比較值得推薦的,原版進口書籍在當今市場上還是比較容易獲得的,各大網站或書店都可以看到。家長給孩子讀英語繪本之前要充分的做足功課。提前查好每一個單詞的意思,發音。確保給孩子輸出的英文的正確率。

(3)借助音頻、視頻工具等。這個方法尤其適合家長沒有自信教孩子英語的家長。選擇一些發音地道,語速合適的音頻、視頻播放給孩子看。選擇不同的時間段堅持播放給孩子聽。

最后,家長要認真負責,持之以恒。

語言的學習是一個十分辛苦的過程,也是耗時耗力的, 在嬰幼兒學習初期,所有的工作都要依靠家長。所以一定要堅持下來。才會有滴水穿石的效果。

總之,語言的學習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嬰幼兒的英語學習亦是如此。因此,在孩子語言學習的黃金期,家長要端正態度,借助繪本、音頻、視頻等媒介,以孩子快樂接受為原則遵循聽說讀寫的順序有條不紊的展開英語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篇3

在英語教學中,通常使用的一些方法都需要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適當加以改造,即可應用于小學英語的啟蒙教育。小學生年齡小,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同時理解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較差,但小學生對新鮮事物容易接受,模仿能力強,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求知欲、表現欲。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使用一些道具和編排一些游戲,使教學內容緊湊、學生注意力集中并對上課內容產生興趣,順著老師的教學順序,愉快、順利的獲取知識。編排各種游戲,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積極思考,反復鞏固,開心并不會產生厭倦心理。另外,小學生的語言能力還處在發展階段,在學習英語時受母語影響較小,這是小學生學習英語的優勢。小學英語教師應充分利用小學生的優點,因材施教,努力完成英語教學任務。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學習欲望,讓學生在不知覺的情況下表現出想說、要說、能說、搶著說的自我意識。

1結合生活

很多時候,教材中的例子,我們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原型,教師應有效的利用起這些生活中的例子結合課本內容,更形象生動的讓學生從中體會,并能學以致用,促進學生間的溝通、交流能力,使學生更團結友愛,從而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例如,一些簡單的見面問候,打招呼,(相關詞匯:nicetoseeyou:很高興見到你;howdoyoudo/howareyou:你好,等等);同學中有人過生日的,教師可以參與進去,為該同學慶祝,并從中教孩子很多相關的、簡單的英語詞匯(相關詞匯:happybirthdaytoyou:祝你生日快樂;present:禮物,等等);各種節假日或者有人生病教孩子們做卡片給予別人祝福(相關詞匯:card:卡片flower:花朵;MerryChristmas:圣誕快樂;patient:病人,等等);學校或者班級組織春游,邀請家長配合,促進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并提供家長和孩子間溝通和交流的機會,使孩子更親近自然,并在游玩之余學習英語(相關詞匯:outing:郊游;share:分享;food:食物;plant:植物,等等)。在一些重大的災難以及國家新聞的時候讓學生學習英語,如汶川大地震(相關詞匯:earthquake:地震;international—redcross:國際紅十字會;laid:援助;help:幫助;donateblood:獻血;donate:捐獻;donatemoney:捐錢,等等)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國家以及整個世界發生的事情。讓學生關心我們自己的的國家,關心受災的人民,并從事件中學習到英語。教師可以通過短片和書籍的介紹,讓學生領略與我國相關的國家的風土人情,了解這些國家的地理位置,和英文名稱,從而激發學生對新語言、新文化的熱情。并且教師在課堂上給孩子講解新聞、時事消息,讓學生了解世界、了解我們自己的國家正在發生什么事情,適時地加入一些英語詞匯,激發學生對學習英語的興趣與熱情。

2教學原則

在小學的英語教學的課堂中,教師常常需要用到很多的方式來調節課堂的氣氛,增強英語課程教學的活潑性和互動性,使學生能開心的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中來。一般來講,對小學的英語教育過程中,教師應秉承以下幾大教學原則:①適當利用漢語,盡量使用英語的原則;在學生剛開始接觸英語的一段時間里。教師需要采用漢語為學生解釋部分指令是必須的。但在學生慢慢進入英語學習狀態之后,建議教師可以先進行英語講解,然后再用漢語進行說明,或在使用漢語進行簡單的闡述之后,再用英語進行說明。要求盡量使用孩子已學習過的、能聽懂、能意會理解的英語課堂用語進行教學活動。②以學生為本,教師主導的原則。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因材施教,以生為本,并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交替使用,教師主導學生進行學習,讓學生對教學過程保持持久的注意,從而完成教學任務。③趣味性原則;興趣是學生學習任何知識最好的老師,當然,在激發兒童學習英語的興趣上,教師應充分地利用英語做一些游戲、歌曲歌謠、以及角色表演等活動,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和各種教學用具,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和氛圍。④情景教學原則;小學生對知識的接受,很多時候是在情景教學中完成的,英語的使用更離不開一定的情景,教師在進行英語教學活動時,應采用和設計各種各樣符合課本內容的景物、人物、場景以及環境,讓兒童在情景中學習英語,在情景中使用外語。⑤素質教育原則;學習英語的開始就需要培養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如:集中注意力、勤于思考,會模仿,善于與同學相處,等等。良好的學習習慣會讓學生終身受益,壞的學習習慣則貽害無窮。⑥快節奏、勤反復的原則;小學生因為年紀小,活潑好動,注意力很難集中并且集中的時間教短或很容易轉移注意力失去興趣,因此,教師在英語的教學中需要快節奏、高頻率,并反復多次,讓孩子的注意力能集中起來。并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盡量說短句,放慢速度,并耐心的重復多次,給孩子有充足的時間思考領會。在課堂教學時,教師需要借助身體語言、手勢、一些輔助教具和提問等,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⑦錯誤容忍原則;.學習外語的過程中,孩子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這是不可避免的。但在孩子出現錯誤后,教師應耐心的給予指導,委婉間接的讓孩子去發現錯誤,改正錯誤。根據糾錯策略,我們把兒童的錯誤分為控制性錯誤和非控制性錯誤。

3培養學習興趣

篇4

日常會話需要語言環境,這很容易做到。不過,這只是日常的簡單會話。最終還是希望能有質量地進行交流、用英語思考,并能真實地有層次地展現自己。要達到這一步,就不容易了。必須背記大量的詞匯、俗語,閱讀大量的原版文獻,那可是件苦差事。如有這樣的打算,恐怕孩子從最初接觸英語起就愉快不起來嘍。

和女兒一起學唱ABC

我覺得很有必要對孩子進行英語啟蒙教育,但要講究教材的選擇和時間的安排。現在市場上有許許多多的兒童英語培訓學校以及各種兒童啟蒙英語教材,并附學習光盤。我并不是只讓孩子上培訓課,而是將多種教材重新整理,以5分鐘為一單元,并隨時營造英語學習環境,在和孩子一起做游戲、唱兒歌的過程中引導孩子學英語。我女兒現在只有26個月大,已經會說近百個英語單詞和簡短會話。下面就是我和女兒每天早晨唱的兒歌:

早晨醒來說morning,見了外公、外婆說聲Hi。愛清潔、講衛生,刷刷teeth、洗洗hand,face自己擦干凈。一片bread、一杯milk、一個egg,寶寶自己吃得歡。換上dress、帶好cap、穿上shoes,one、two、three、four上學去嘍,happy、happy新的一天開始了。

想吃蘋果說“apple”

去年,我表弟以GRE高分,獲得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高額獎學金。表弟一口流利的英語,完全得益于從小就有的家庭氛圍。日常起居,經常以英語會話為主。例如。表弟想吃蘋果,不說“apple”,是吃不到的。

篇5

【關鍵詞】外語素養 英語啟蒙 年齡優勢資源

引言

21世紀世界步入了融合型國際化的信息時代,各民族、國家和地區之間的聯系變得越發緊密,全方位的國際交流和國際性的勞動協作成為這一時代的重要特征。學習外語是了解世界動態、參與國際交流與協作的一個必要條件。外語溝通能力被歐盟定義為終身學習八項關鍵素養之一。公民素養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到社會的發展進程和社會的文明程度。語言既是國家資源,也是個人發展的資本,是國家軟實力的一個重要指標。各國都非常重視外語教育。

1早教機構雙語教學現狀的調查

早期教育理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中國年輕的父母們十分重視孩子的早期教育。目前國內知名的早教機構品牌有東方愛嬰、紅黃藍、金寶貝、億嬰天使、聰明兔等。早教機構的運作模式基本為中心式:早教中心,專業從事兒童早期教育工作。早教中心有別于傳統的幼兒園教育,也不同于兒童活動中心和少年宮之類的特色班教育,授課內容方面不刻意追求兒童的技能培訓,而是更注重兒童的心智開發和素質培養,授課對象基本以0-6歲嬰幼兒為主。本研究選用金寶貝的一次育樂課作為案例分析。

1.1 金寶貝雙語課程案例分析

根據不同年齡段孩子有不同的敏感期,金寶貝提供了不同的課程。但育樂課是貫穿七個階段的基礎課程。本研究選取第四階段的一次育樂課作為案例分析,從教學目標、課堂設計、教學方法等方面評估早教機構雙語課堂的教學現狀。

1.1.1 教學目標

根據第四階段寶寶的敏感期特點——具有了一定的解決問題的能力,能運用掌握的技能出色地解決問題,通過游戲的方式引導孩子理解新概念,學習形狀和順序,培養動作技能,了解事物的因果關系,幫助寶寶了解世界,并學會如何巧妙地解決問題。以培養幼兒興趣為重點,提高其接受語言的敏感性,為今后的進一步學習打下初步的基礎。

1.1.2 教學設計

金寶貝的標志Gymboree是孩子們心目中一個神秘的朋友。孩子們來上課就是要和Gymboree一起來探索。首先,老師將玩偶Gymboree套在手上,以Gymboree的口吻和大家打招呼,并以一首歡快的歡迎歌(welcome song)開始了本次教學。本次課堂的三個游戲都是圍繞教學目標——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而設計的,并且讓孩子在游戲中感受Bounce& Jump(彈和跳)。游戲過后,老師和家長們為孩子撐起降落傘。隨著降落傘形狀和高度的變化,孩子們感受空間的變化。在課堂的尾聲,老師為小朋友吹起了彩泡泡,同時響起了關于Bubble的兒歌。孩子們高興地追泡泡,老師喊到“catch bubbles”。在愉快的歌聲中,老師送給每一個小朋友一串屬于他們自己的泡泡,同時以Gymboree的口吻跟每一位小朋友親吻告別,因為Gymboree要去太空旅行了,然后就消失在宇宙中了。本次課在愉快的氣氛中結束了。

1.2 早教機構雙語教學現狀的評估

對于在早教機構接受雙語教育的孩子,約35%的家長認為學習效果甚微;約65%的家長認為雙語教學在培養孩子對英語的興趣方面和訓練孩子的語音語感方面有效。早教機構的教學目標、教學設計及采用的教學活動手段和方法,既符合幼兒年齡發展特點,又符合幼兒在自然交際、兒歌、游戲中習得英語的規律,與先進的幼教觀念是吻合的。教學理念逐步科學化和人性化。

1.2.1 早教機構的雙語教學具有積極意義

寄教于樂

整個教學都是在玩樂中進行,孩子在快樂的活動中體驗和探索世界,絲毫沒有被強迫學習的壓力。教室里的活動器械符合孩子們的心理特點,可以幫助孩子發展階段體能,各類教具有效地輔助課堂游戲,吸引孩子參與其中。彈跳活動能給孩子機會運用平衡和空間辨別力來解決問題,增強他們對觀念的了解如因果相關性和地心引力,而且從中得到語言技能的發展。

情境雙語教學

教師全程用英語組織課堂各種活動,偶有中文作為輔助說明。孩子在玩樂和活動中自然地接觸英文,而不會有學習英文的感受。教師通過表情、動作、手勢等富有表現力的肢體語言表現英語語言,把語言和行為聯系在一起,深化幼兒對音的理解。一些日常用語,如 “Sit down”“Here you are”“Clap our hands”等在相應的情境中反復出現,不斷強化孩子們的理解和記憶。課堂的主題“Bounce& Jump”通過不同的游戲節目不斷得到強化。這符合“全身反應法”和“直接沉浸法”所提倡的情境教學。

音樂與兒歌貫穿教學

現代媒體作為輔助工具在課堂教學中得到了有效的利用。在適當的場合播放符合相應的音樂,活躍了課堂氣氛。音樂和兒歌貫穿整個課堂,作為引出游戲指令環節和吸引孩子們注意力的有效手段;課堂教學中的各個環節和各個步驟之間的銜接方式,都以興趣為紐帶,基本采用貼近幼兒生活,生動形象、淺顯易懂的兒歌做過渡。這些兒歌簡單生動、韻律優美、朗朗上口,符合幼兒認知心理,很容易引起幼兒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重視個體感受

1.2.2 早教機構的自身局限性

兒童習得母語的過程表明“聽”是“說”的前提和基礎,從“聽”到“說”是一種從“被動輸入”到“主動輸出”的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幼兒只有被輸入了一定程度的“聽量”(嬰兒可以結合語境漸漸理解某些詞匯和句子的含義),才能開口輸出,即說話。由于這種完全浸入式的母語聽說環境,兒童習得母語毫不費力。

可是由于時間精力有限,通常家長每周帶孩子上的英語體驗課程最多不會超過兩小時,這離母語習得機制所必備的語言環境相差甚遠。按照一個嬰兒一歲時開口說話,除去睡眠時間,假定平均每天有十二個小時暴露在語言環境中,那么一年內他所接收到的“聽量”為365天×12小時=4380小時。對于每周在早教機構接觸兩小時英語的兒童來說,45年才能達到4380小時的“聽量”(4380小時÷8小時/月÷12個月/年=45年)。當然,這種簡單機械的假定不能說明語言的學習過程,但也解釋了我們的學生學習了若干年英語后,仍然無法用英語交流。

2 家庭提供的幼兒英語啟蒙教育

科學研究表明:0-6歲是兒童語言發展、動作發展、感知覺發展、注意品質、音樂感知、書寫繪畫、數學能力、情緒情感等方面一系列的關鍵期。[3]在語言中樞轉移到左腦之前練習說話,更容易掌握發音的技巧,因為右腦控制發音器官的能力較強,聲帶、舌唇等運動神經的調節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越小的孩子對聲音的敏感度越高,對語音的把握越為純正,無論是母語還是外語更容易掌握發音的技巧。且這一年齡段的孩子語言接收系統呈開放狀態,系不需要經過間接思考理解,而是借助于當時的語言環境和說話人的動作直接領悟和直接接受,能夠自然而然地習得語言。因此,抓住孩子學習外語的黃金期科學地對幼兒進行英語啟蒙教育是一種年齡優勢資源的利用與開發,可以大大節省今后的教育成本,提高學習成效。家庭所提供的英語啟蒙教育可以體現出整個社會公民的外語素養。

對部分家長進行的問卷調查表明:64%的家長具有大專以上的文憑,有過八年左右的英語學習經歷,24%的家長能夠用英語進行日常交流。這樣的數據表明目前我國的公民已具有一定的外語素養,為下一代的英語啟蒙教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調查顯示10%的家長認為0-6歲的兒童不應該學英語,原因有浪費時間、早期學習可能干擾母語的學習、不當的教學方式會把孩子引入誤區、和早期學習可能抹煞孩子今后對英語的興趣;而90%的家長相信語言學習關鍵期理論,認為有必要對幼兒進行英語啟蒙教育。雖然絕大部分的人認識到了早期英語啟蒙的重要性,但在實踐中付出努力的父母并不多。約25%的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會不經意地讓孩子接觸到英文,比如給孩子聽英文兒歌等;只有10%的家長有意識地為孩子建立一個英語學習的環境。這說明目前我國公民的整體英語素養偏低,年齡優勢上的資源并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和開發。根據調查,家庭提供幼兒英語啟蒙教育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2.1 營造類似母語的聽說環境

父母雙方或其中一方具有較高的英文水平,比如大學的英語教師,會刻意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講英文,為孩子營造一個自然的英語聽說環境。如深圳的湯北辰,從她一出生,父親就堅持跟她100%用英語說話。等到她三歲時,有接近一千六的英語單詞量,凡是漢語能理解的,英語都能聽懂。

2.2 給孩子讀原版英文繪本

父母通過講原版英文故事幫助孩子習得英文。目前社會上出現了一些外文原版故事書圖書館,很多重視孩子外語學習的家長都成為圖書館的會員,通過給孩子講故事,建立情景與語言的聯系,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的作者汪培珽就是傳統英語教育下產物,但就憑借堅持給孩子念原版英文故事書,練就了兩個孩子的英文耳朵。

2.3 借助現代媒體

很多家長借助現代媒介,讓孩子看原版英文動畫片、聽英文兒歌及有聲故事。這些現代媒介成為幼兒學習英語的好幫手。孩子可以通過場景畫面理解故事情節,從而習得單詞和句子的意思。“用圖畫或場景而不是中文來體會句子、單詞的意思。這正是鍛煉英語思維的開始。”

3結論

目前社會上出現的英語學習機構從教學目標、教學設計及采用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既符合幼兒年齡發展特點,又符合幼兒在自然交際、兒歌、游戲中習得英語的規律,與先進的幼教觀念是吻合的。教學理念逐步科學化和人性化。這為幼兒的英語啟蒙教育提供了基礎保障。但學習機構在時間和空間上有一定局限,從語言習得角度看,無法與家庭提供的語言環境相比。隨著我國全民的英語素養水平不斷提高,家庭的英語啟蒙教育成為可能。根據調查,盡管90%的家長認識到了0-6歲是學習英語的黃金期,但只有10%的家長為此做出了努力。這說明語言方面的年齡優勢資源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與開發,目前家長的整體英語素養偏低,有待進一步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張正東.外語教育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

篇6

關鍵詞:教學規律 思想教育 興趣 基礎訓練 教學氣氛 教學手段

我們的前總理李嵐清說過,“中國學生掌握英語的程度將決定中國未來在世界上的政治經濟地位。英語是世界語言,哪個民族先掌握了英語,哪個民族就能在瞬息萬變的全球競爭中占據有利的地位。”正是基于此,掌握英語對我們來說就顯得尤其重要。每名英語教育工作者也要積極努力,把打破聾啞英語,讓學生說一口流利的英語當作是天職己任。那么,我們該如何提高英語教學成績,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激情呢?我想,我們應當從下面幾個方面入手:

一、遵循英語教學規律,寓思想教育于語言教學之中

英語教學的任務是通過基本訓練的途徑培養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要按照英語教學規律進行教學。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各項基本訓練和培養聽、說、讀、寫的能力。教學的內容要滲透思想道德教育的因素,要寓思想道德教育于語言教學之中。著名的英語教育家李陽老師所創辦的“瘋狂英語”宣揚積極向上的人生奮斗精神和實實在在的愛國主義思想,教導學生刻苦學習,把說一口流利的英語當作是最好的愛國,使學生在學好英語的同時,在樹立正確思想和培養良好品德方面也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

二、突出學習興趣的培養,保護和發展求知欲

興趣是學好語言的關鍵。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是初始階段英語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教學內容要生動、有趣、形式活潑多樣,方法靈活、簡便。盡量利用實物、直觀教具和電化教學手段創造情景和語境。通過課外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獲得一定的英語感性知識,并且對繼續學習懷有濃厚的興趣。

三、加強基本訓練,注意打好語音和書寫的基礎

初始階段的英語教學,要加強基本訓練,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訓練過程中,要多做語言形式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系的練習,使語言技能發展成語言能力。

語音教學是英語教學的基礎。學習語音是一種習慣的形成過程,需要經過大量反復的練習和實踐。要創造條件讓學生多聽、多說,鼓勵學生大膽開口。

學會書寫英語的字母、單詞和短語也是初始階段的一項重要任務。如果能在小學階段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打下了扎實的書寫基礎,進入初中以后再加以鞏固,對以后的英語學習會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四、創造溫馨和諧的語言教學氣氛,充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活動是師生雙方共同的活動。課堂上必須創造溫馨和諧的語言教學氣氛,才能發揮最大的教學效果。教學過程中正確對待兒童的好動性,愛護他們的積極性。不要一出問題,就對學生進行批評或訓斥,應該正面引導,多表揚、多鼓勵、使學生都能積極參加各種訓練活動。對于學生在語言實踐中出現的小錯,可以暫時放過,待以后慢慢糾正,切忌在朗讀或其他活動的中途打斷,給學生造成心理的壓力,挫傷他們的積極性。要滿腔熱情,幫助學生排除心理上的障礙,使他們去掉羞怯感。對于個別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熱情關懷,耐心幫助,同時,也要鼓勵同學之間互相幫助,使人人都能積極投入學習活動。

五、盡量使用英語,適當利用母語

為了提高教學效果,增強課堂英語氣氛,教學中要盡量使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對于用學過的英語不能解釋清楚的教學內容,可以適當地利用母語,也可以采用英語和母語對比的教學方式,以節省教學時間。

六、充分利用直觀教具與電化教學手段,積極開展課外活動

要充分利用實物、圖片、模型、掛圖、幻燈、錄音機、投影儀、電視、電影、錄像以及室內設備與周圍環境等組織課堂教學,開展課外活動。要充分調動學生的耳、眼、口、手等器官,開展聽、視、說、唱、表演等活動。這比較適合兒童好奇、好勝和好動的特點,能激發興趣,增強求知欲,容易提高教學效果。

篇7

良好的開端乃成功的一半反映在中小學英語教學中尤為突出。

一個教師能否在開始都調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能否讓學生的興趣與積極性長久,實現可持續性發展對每一個學生的英語學習都至關重要,也是對教師的一個挑戰;當學生面對困難和挫折,能否在積極情感態度的支配下讓學生戰勝困難和挫折,能否讓全體學生都有所發展,避免兩級分化,更是我們廣大義務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課題;在剛開始接觸一種新的語言和文化,教師能否給學生找出合適的學習方法,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是我們義務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務;學生的英語發音是否標準,學生的書寫是否規范、美觀,我們更要在開始的時候去嚴格要求。

故不管是學生的學習興趣與自信心的培養,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避免掉隊,還是學生的英語發音與書寫,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義務教育工作者在學生開始學習英語的時候著重考慮,因為它們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以后英語學習能否實現可持續性的發展。

二、當今中小學英語教學現狀的分析

自從上世紀末素質教育實施以來,特別是自從新課程標準頒布實施以來,一部分優秀教師確實是能夠更新觀念,與時俱進,努力探討新形勢下的教學方法,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由于中招和高招指揮棒沒有根本變化,許多義務教育工作者仍然只重視知識的傳授,忽視學習過程與方法,更不用說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造成學生的學習動機不夠端正,興趣不能長久,缺乏自信心,抗挫折能力差,兩極分化越來越明顯。特別是在高年級,學校為了追求升學率,只顧培養一部分尖子生,而發起了對大多數學生的培養與教育,知識精英教育愈演愈烈;還有一部分教師不注重自身素質的提高,自己的發音就很破,實在是在誤人子弟,有些教師還在搞題海戰術,聾啞英語繼續存在,完全丟棄了英語作為交際工具的屬性。兩極分化、聾啞英語、精英教育、題海戰術的現狀必須予以解決。

三、中小學英語教學中務必把關的兩個方面

改掉一個壞習慣比養成一個好習慣更困難,基礎英語教師一定要把握好以下兩關:

1.語音教學關:

為什么要強調語音教學呢?首先英語作為一種交流的工具,語音是我們口語表達的基礎。有了標準的發音,學生就會更容易的和別人交流。其次因為英語是一種表音的文字,熟練掌握了音標和字母、字母組合的對應關系,學生記憶單語也會變得非常輕松。故我們一定要在開始都讓學生接觸并學習標準的發音。在美式發音與英式發音之間筆者建議讓學生學習美式發音,一方面我們所使用教書中的錄音全是美式發音;另一方面美式發音在當今社會中使用的更為廣泛。

那么如何學習英語語音呢?對于廣大師生來說都覺得語音教學比較枯燥,我的方法是用名言警句來教語音,具體來說就是用那些包含每個具體音標的名言警句來反復操練它。實踐證明這一方法非常有效。因為學生對那些實用的名言警句都非常感興趣,在反復的操練中不僅攻克了語音,還掌握了實用的句子。此外教師一方面要對自己的發音不斷的考究,只有自己的發音純正了,學生才會在耳濡目染中不斷提高自己的發音水平,另一方面教師要讓學生反復地聽錄音帶,并不斷地模仿,對于教材中那些適合模仿的段落,讓學生進行朗誦比賽,教師做正確的指導,一個學年下來學生的發音自然會標準、純正。

2.書寫教學關

清楚美觀的書寫不管在平時日常交往中還是在考試中都非常重要。故在剛開始的時候,對學生的書寫的要求應同對語音的要求一樣重視。為什么有些高年級的同學的書寫還沒有低年級同學的甚至小學生的書寫規范、漂亮,這與啟蒙教師在開始沒有嚴格要求有直接的關系。手寫體的特征,每一個字母在四線格中占幾格,用幾筆完成,連筆時應怎么樣去連,我們都要手把手地去教,并且嚴格要求,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寫出規范、優美的英文。

四、英語教學中應該貫徹的幾個策略:

1.面向全體學生,實施主體性教育教學模式

2.小組合作交流法進入每一節課

3.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

4.整合與開發教材資源

5.瘋狂英語進課堂,促進學生情感態度的培養;以口語訓練為中心,從而突破發音、聽力、詞匯、語法和考試。

以口語訓練為中心,通過一口氣訓練法、三最口腔肌肉訓練法操練、背誦實用的句子、考題、段落和文章,來突破發音、詞匯、聽力、語法和考試,提高運用英語來交際的能力。

一代表一口氣訓法.在一口氣內盡可能多地說英語,這樣在平常的交流時會使你說話底氣十足;

E.g.,ladies and gentlemen,

Good morning, it’s my great honour to be here to talk with you about English learning. First of all, I want to say any diligent person can learn English well. So you must believe in yourself. Just as the saying goes, if you think you can ,you can.

三代表三最口腔肌肉訓練法,即最大聲、最清晰、最快速.由于一緊張在平常交往時最大聲就會變成正常音量,最快速也就會變成了正常的優雅語速,最清晰也就變成了含含糊糊的地道英文。例如The weather is really beautiful this morning. 今天早上天氣真好。

口語突破詞匯:不要去記憶那些孤立的單詞,而要通過記憶實用的句子,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掌握單詞。

例如:He lives alone,but he doesn’t feel lonely.

口語突破聽力:你一定能夠聽懂你說出的東西,把聽力考試題變成口語訓練資料,背誦一套聽力題勝似聽十套,因為一套聽力題中基本上就涵蓋了所有的聽力陷阱和類型,你只管去大量的練習說,只要用法地道,發音純正,你的聽力自然突破。請記住小時候學中文,我們是沒有專門進行過聽力訓練的。李陽曾經在1989年舉辦過托付培訓實驗班,8節課,240個句子,不用錄音機,每節課30個句子,脫口而出,每個學員聽力部分都取得了高分。

口語突破語法:語法是中國人最頭疼的問題,瘋狂英語的解決辦法是一句話解決一條與法。英語中的語法不過幾十條,也就是說你只需要脫口而出幾十句話就基本上掌握了英語語法精華,而且能夠脫口而出,活學活用,舉一反三。

E.g.I will go shopping with you if it doesn’t rain.

I have been teaching for about 15 years.

He has gone to America.

篇8

關鍵詞:嬰幼兒;啟蒙教育;早期教育;人生起點;性格培養

嬰幼兒是人生的一個開始點,是走向成熟邁入社會的一個起步,也是人生重要的黃金階段,因此嬰幼兒的啟蒙教育、早期教育,人生的第一位導師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導師的素質、品德、學識、及教育方法將給嬰幼兒帶來深深的影響力,也有著決定嬰幼兒未來的人生愛好,自我選擇發展的趨向作用,嬰幼兒時期的孩子處于情感及心理認識方面發展的重要階段,在學校做為啟蒙教育的導師扮演的不僅僅是一位老師的身份,還扮演了一位母親及知已朋友的身份,在教育的過程中老師給予嬰幼兒時期的孩子不僅是知已,還有愛,在教師良好的言行舉止下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嬰幼兒學生的情感心理,在課堂上教師的正確教導開發著孩子的智慧,培養著孩子的認知能力,讓孩子的身心向往著美好的人生邁進。

教師在做為嬰幼兒時期的第一位家庭之外第一位早期教育者,除了在學校教育的方針下教導著孩子的品德及認知外,自身的素質及言行也是對孩子的一部分教育,教師應全面的看待教育孩子的問題,教師應了解嬰幼兒時期的孩子認識壓力心理處于朦朧、簡單、偏繆的狀態,對于存在的事物、現象,及人類自身發展研究,總結的科學知識,及繁多的自然科學門類都不知道的情況下,教師應如何的運用自身的素質,教育方法引導著孩子的認知能力及學習能力的一個正確的起步。

針對嬰幼兒時期孩子的情感及心理方面各種因素教師也應了解,嬰幼時期的孩子的情感不穩定,幼稚處于情感心理發展的開始階段,教師的言行及情感表達方面對孩子有著很深的影響力。由于嬰幼兒時期的孩子情感心理正處在發展不穩定的時期,認知能力比較低,思維和邏輯能力達不到成人水平,但嬰幼兒情感記憶力比較好,在進行教育嬰幼兒孩子時教師利用具有情感色彩的說教,可讓嬰幼兒時期的孩子很好的記住,然后逐漸培養嬰幼兒時期的孩子的思維認知能力,嬰幼兒時期的孩子對于抽象性的思維,對于復雜的知識沒有能力掌握,教師在教育嬰幼兒孩子時,利用孩子的感知能力讓孩子記住,并進行簡單的思考引導性說明的教育方法。比如教師在課堂上拿著蘋果對孩子說這是一個圓圓形狀的蘋果,在他逐漸成熟時,它的皮的顏色有青變紅,到紅的時候就可以從樹上摘下來吃了,你們喜歡吃嗎?如果你要把蘋果送給你爸爸媽媽吃我們需要兩個蘋果,我們要用數學來計算一下,一個蘋果加上另一個蘋果等于兩個蘋果,這樣的話你把蘋果送給爸爸媽媽就不會出現數量的錯誤了。

這是在教育嬰幼兒時期的孩子時一個實物舉例說明的一個教育方法,下面我們不用實物說明的方法用圖文說明的方法進行一個簡單的思維教學來對嬰幼兒時期的孩子進行教育。比如老師在課堂的黑板上畫一個圓形和一個三角形,用手指著圓形對孩子說這是一個圓形,這個呢是三角形,你的手中的筆,看的書,和你們見到的好多的東西形狀都不一樣,這個叫做幾何形,在你們長大后考入大學,你們就會知道世界上沒有一模一樣的形狀了。

以上兩個教學方法都是針對嬰幼兒時期的孩子心理的教育方法,我們只有深入的了解到嬰幼兒時期的孩子的心理才能達到教之有方,學之能明的目的。

嬰幼兒時期的教育不是教純粹的科學倫理,不是教科學公式及復雜化抽象化的知識,教師在這個時期的教育應是以孩子的心理,孩子的認知心理能力為主的教育,教育內容及教育方法上應采取以培養嬰幼兒時期孩子的心理發展為主的課題,以培養孩子的認知能力為主的內容,在教孩子學習的過程中應以簡單的,符合嬰幼兒孩子心理認知能力的范圍中進行教學。因此做為嬰幼兒孩子的第一位教師。應做到自我心理素質、品性、知識及教學方法的正確、完善,應深入到嬰幼兒孩子的心理及生活中不斷的認識自己,不斷的總結自己教育的錯誤,還要多學習,多掌握有關教育嬰幼兒時期孩子生活方面的知識,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在孩子的娛樂中不僅僅是一位教師,還是能給予孩子愛與知心的母親與知心的朋友的角色,在孩子的娛樂中教師把娛樂的項目或游戲的性質結合在教育中,在娛樂中能給孩子帶來啟發,帶來新的認識,在娛樂中學習到新的知識,教師在課堂上的嚴肅,在課外與孩子一起生活玩樂的行為都將影響著孩子,對于孩子的性格有著很好的塑造作用。

嬰幼兒時期的孩子活潑好動,喜歡玩樂,好奇心強,沒有毅力,自制能力差,容易被環境及教師的情緒影響;教師應做到在環境中以自已的情緒,言行來感染孩子,讓孩子從自已身上認識到外界事物,讓孩子心理上有個歸宿感、安全感,無論在課堂上時間還是課外時間,教師應注重身邊的每一個孩子,應與每一個孩子接觸,讓每一個孩子都能知道自己在集體中的重要性,教師應培養自己在課堂的教學中與每一個孩子的互動,雖然沒有在同一時間與每個孩子說話,針對性教育,但是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用自己的生動的說教,并把說教的內容用表達的方法說給每一個孩子聽,讓每一個孩子都知道老師是在說給自己的,這樣孩子就會認真聽課。

教師在課堂上的舉止、情緒等方面也對孩子有著一定的影響力,在嬰幼兒時期的孩子不能理解教師的舉止與情緒的反常與突變,往往孩子容易受到影響,近而孩子轉移了注意力而把學習的事給耽誤了,因此教師在給孩子進行課堂教育時,應注重自已的言行、神態與往常在課堂上進行教育時的一致性,保持住班級的環境氣氛讓孩子不受干擾的進行學習。在嬰幼兒時期的孩子學習接受外界事物的心理不成熟,沒有很好的專注思考與深入學習對象的能力,缺乏邏輯性及深入性,由于缺乏判斷對錯,好壞的能力,因此,在教育過程中用事實及概念的說明方法來引導孩子,讓孩子從中學會簡單的分析與認識,由于嬰幼兒時期的孩子好玩、多動,并沒有意識到紀律的性質,在課堂上的隨意動作與說話都是時有發生的,教師認識到這種情況下如果嚴厲的斥責并不能對孩子有好的結果,只能讓孩子有著強制的約束自己一會兒,并不能從內心去認識到自己行為的對錯,教師應認真和藹的告訴孩子如果調皮不遵紀律就學不會,學不好教師所教的內容,那么就無法考試,得不到合適的獎勵與表揚了,教師在教育嬰幼兒時期的孩子時,所制定的紀律,所教育的內容,教育的方法都是融合為一體的,這樣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并不會考慮的多,也不會只為學習而忘了紀律或為了遵守紀律而忽略了學習。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由于每個孩子的喜好不同,要學會因著不同的喜好而給予合適的作業任務,比如在美術中有的孩子畫三角形,有的孩子畫個圓,有的孩子不喜歡畫三角形和圓,這個時候老師就要用什么方法讓孩子畫自己喜歡的東西,又不與自己所教的內容有著沖突,還不會讓其他的同學生氣,模仿了。在嬰幼兒時期孩子的性格是逐步發展成形的一個時期,教師應知道好的性格是多方面影響的結果,在嬰幼兒時期的孩子有自我改變,自我認識,沒有能力通過自我的選擇學習中、環境中,來改變塑造自己性格的經驗與認識,因此在人生中性格的培養與成形在很大的程度上都與嬰幼兒時期的教育環境,經歷有著很深的關系。在嬰幼兒時期階段的學生,教師應把孩子的性格、心理與品德放在第一位,并不僅是為了讓孩子明白知識、有點認識,而是把一切所教的知識都看著對于嬰幼兒時期的孩子做為培養品德,塑造良好的心理、性格有關系的教育內容。

啟蒙教育、早期教育是人一生中的學習發展的一個開始點,是有著決定人未來選擇與走向的一個開始,教育的內容與教學方法與教師的教學素質,教師的個人科學素養有著直接的關系,對于嬰幼兒時期的孩子來說有著重大的意義,嬰幼兒時期的孩子什么都無法獨立的思考、無法判斷,沒有能力深入事實與社會;正處于被愛、被照顧、被關心的時期,也是學習與發展生存能力開始的時期,做為早教的教師應認真、審慎的對待。成人教師無法從嬰幼兒時期的孩子思維有學習能力中看待問題的心理出發,無法真正的感受到嬰幼兒時期孩子的心理特征,基于這一點,教師應除了多學習教育嬰幼兒時期孩子的教育方法、教育內容外,還應了解到關乎嬰幼兒時期孩子的心理方面的特征,以更好的進行教育,在教師與嬰幼兒學生之間不應存在間隔與距離,在教師教育的過程中應站在嬰幼兒時期的孩子心理特征方面理解所教導的內容,看看自己所教導的知識是不是更能讓孩子理解、明白,并不斷的完善自己的教學的方法、教學的態度,在學生與自我之間能夠互動,嬰幼兒時期的孩子表達能力差,不會提出不明白的問題,說不出所學到的知識有什么意義,更不會有目的的去運用這些知識,因此老師要去了解每一個學生的情況,發現學生不明白的問題在哪里,給予及時的指導。在嬰幼兒的孩子學習情況時,由于他們自身容易被各種事物及環境影響,又沒有能力擺脫這些影響,很容易就無心學習,因此教師在發現這種情況時要學會去用其他的方法來轉移孩子的情緒及注意力,讓其很快的把心收回來放入學習中,在嬰幼兒時期的孩子的學習情況與高年級的不同,高年級有很強的制度與針對性,以分數考入與班級來施行教育的方法,比如高中學生。但在嬰幼兒時期的孩子處于早教階段就沒有這個情況,因此教師們在教學的過程中利用學生的作業,以教師布置給學生的任務來判斷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以這個來針對性的給學生進行輔導、啟蒙教育、早教,最無高深理論,不涉及那么多的自然科學知識,但重在培養嬰幼兒的性格、心理及認知方面。

結束語:嬰幼兒教育是長期以來教育工作者不斷探索課題,也是國家、民族興衰成敗的起點,因此,啟蒙教育、早教教育是通向人生道路上第一個驛站。

參考文獻

推薦期刊
欧美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激情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av片不卡无码久东京搔,亚洲鲁丝片AV无码APP
亚洲欧美另类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精品午夜视频一区二区 | 中文字幕亚洲小综合 | 中文字幕在线看一区视频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日本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