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糖病人護理措施8篇

時間:2023-08-06 09:01:16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高血糖病人護理措施,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高血糖病人護理措施

篇1

當胃腸道功能障礙時,全腸外營養(TPN)可以提供機體所需的營養物質,糾正營養不良,提高機體抵抗力,加速傷口愈合,減少并發癥的發生[1]。本科對實施TPN的病人采取一系列的護理措施,預防并及時處理TPN并發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2000年1月至2007年11月,本科接受TPN治療病人96例,男51例,女45例;年齡18~83歲。按病因分類:急性胰腺炎36例,腹部創傷或大手術后35例,胃腸道瘺8例,惡性腫瘤放、化療8例,其它9例。合并糖尿病11例。均經中心靜脈留管行TPN治療5~38d。置管時間8~35d。給葡萄糖加脂肪乳劑25~30kca/kg,復方氨基酸0.15~0.2g/kg,加3L容量輸注。

1.2并發癥

術后25例出現TPN相關并發癥,其中導管脫出2例,導管相關性感染7例(霉菌2例);高血糖17例,酮癥酸中毒2例;心力衰竭3例,脫水6例;電介質紊亂18例;低血鉀12例,肝功能損害8例;膽囊炎1例。中止TPN治療8例,其中因難以控制高血糖2例,心功能不全2例,肝功能損害4例。未發生因TPN并發癥死亡病例。

2護理措施

2.1中心靜脈穿刺插管過程中并發癥的觀察與護理

在中心靜脈穿刺插管過程中可造成氣胸、胸腔積液、空氣栓塞、導管栓塞、神經和血管損傷等并發癥。穿刺后要嚴密觀察病人的呼吸及一般情況,一旦出現上述并發癥,必須迅速通知醫生及時處理。拔管后空氣經竇道也可進入血管。作者在置管過程中迅速封閉針口或管口,拔管后按壓住皮膚孔口并封閉皮膚孔口12h,無1例空氣栓塞發生。本組2例因導管固定不牢固病人燥動時脫出。一旦發現導管脫出,即應檢查病人全身和穿刺創口局部情況,如無空氣進入及出血,常規壓迫穿刺創口并用敷貼封閉。

2.2感染性并發癥的觀察與護理

導管感染容易產生的原因有:營養不良,免疫力低下;長期應用抗生素造成菌群失調;自身存在感染灶;導管留置時間較長等[2]。此外TPN同時與氨基酸、維生素、微量元素混合注射,配制時增加了污染機會,容易發生導管感染。注入導管系統如處理不當,均有污染可能。作者在TPN配制中嚴格無菌操作,輸液瓶口膠塞處應用聚乙烯吡咯酮碘和70%酒精清洗消毒。對TPN外接管道系統更新1次/d,接頭部分每天消毒,導管只限于TPN,不使用三通管。一旦出現發熱寒戰無其它病因,就應考慮導管相關感染。及時拔除TPN導管,取導管尖端及血培養,根據藥敏情況調整抗生素。

2.3代謝性并發癥的觀察與護理

ASP患者TPN過程中代謝性并發癥主要有高血糖和低血葡萄糖兩種情況。前者由于手術或創傷患者為高分解代謝狀態,體內存在著胰島素抵抗,加之胰島細胞破壞、胰島素分泌不足,所以高血糖很容易發生。同時隨著手術適應證的擴大,部分病人伴有糖尿病或糖耐量異常。主要表現為血糖升高,尿糖和滲透性利尿,進一步發展可出現最為嚴重的高糖高滲性昏迷。本組發現高血糖17例,血糖最高至29.6mmol/L。為預防高血糖的發生,作者除應用足量外源性胰島素外,還采取嚴格控制葡萄糖的輸注量和速度,一般將速度控制在3~4mg/(kg·min),3L袋總量在20~24h內均勻輸入,提高葡萄糖的利用率;嚴密監測血糖和尿糖,應用TPN3d內測血糖1次/d、測尿糖1次/6h,依據尿糖水平皮下注射胰島素,血糖穩定后測血糖、尿糖1次/d;糖尿病病人或血糖控制不良者減少葡萄糖的輸入;加強病情變化時血糖的監測,一旦病人出現口渴,多尿等臨床癥狀,血糖升高,及時減慢輸液速度并通知主治醫師。本組2例在病情加重時未控制葡萄糖的輸入,加上外科并發癥致體液丟失,發生了酮癥酸中毒。對酮癥酸中毒需密切觀察神志和血壓,按血糖、尿糖檢測結果調整胰島素用量,補充足夠液體糾正脫水,持續至酮體消失。低血糖也是TPN過程中一個嚴重的代謝性并發癥,病人表現為焦急,常伴心悸,心動過速,多汗及饑餓感,重者可出現昏迷。檢查可發現低血糖,補充葡萄糖后癥狀減輕或消失。為防止發生低血糖,不要突然中斷或突然減慢3L袋的輸注,及時調整外源性胰島素的用量,尤其是在病人后期病情好轉時,內源性胰島素恢復,要及時減量外源性胰島素的用量2.4水電解質平衡紊亂的預防及護理

TPN病人主要依靠3L袋補充水、電解質,內環境比較脆弱。同時高血糖可導致水電解質排出增加,鉀轉移入細胞內。因此TPN治療時容易發生水電解質平衡紊亂。低鉀血癥是最常見的類型,本組12例。如果血糖持續偏高,可產生滲透性利尿作用,致體液總量不足甚至造成脫水。作者在TPN治療期間觀察尿量及皮膚彈性,記錄液體出入量,了解水平衡情況。定期測定電解質水平,根據需要補充鉀、鈉和微量元素。高消耗性疾病病人,為補充足夠熱量的氮,每天液體總量可能超過3000ml。對于年老、心功能不佳病人,如果輸液速度過快,量較大,可造成心功能不全。本組2例高齡病人TPN治療時出現胸悶、氣急、心率加快等心功能不全表現,經強心、利尿、控制液量和滴速后好轉。作者對液量超過2500ml心功能不佳的病人采用24h均勻輸入法,減少了心功能不全的發生。

2.5淤膽及肝功能異常觀察和護理

在TPN過程中,可出現淤膽和肝功能異常,表現為AKP、γ-GT、SGPT、膽紅素水平增加,膽囊脹大,膽泥形成,膽囊炎癥和結石。終止TPN后多能好轉。TPN期間應密切觀察黃疸及肝功能變化,使用利膽藥物緩解肝功能損害,必要時終止TPN。TPN過程中如胃腸道功能改善,應及時恢復腸道營養。

3小結

隨著人口的老齡化以及手術適應證的不斷擴大,TPN發生并發癥可能性會增加。作者對接受TPN治療的病人采取一系列的護理措施,預防并及時處理TPN并發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TPN并發癥減少,未發生因并發癥死亡病例。

【參考文獻】

篇2

對于糖尿病知識的缺乏

當患者被確診為糖尿病后,由于對于糖尿病有關知識的認識不足而導致憂心忡忡,焦虜不安甚至悲觀失望。

對于以上的相關因素我們做出以下護理措施: ①向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屬講述有關糖尿病知識和治療方法。 ② 教會病人及其家屬根據體重、食物的熱量來計算飲食的攝入量,教會患者合理安排膳食結構。③向糖尿病患者講述使用胰島素的指征及意義。 ④指導患者監測血糖,尿糖及怎樣預防和處理低血糖。

潛在并發癥――感染

感染會導致各個系統感染,如呼吸系統會合并肺結核,肺炎等。泌尿系統會導致腎盂腎炎。及其皮膚感染,口腔感染等,對此設定以下護理措施:

① 合理地控制飲食,防止過高血糖是關鍵,因為高血糖有利于細菌的生長,另外適當地鍛煉能夠防止感染機會的增加。②嚴格遵循抗菌技術操作。③指導病人皮膚保健,足部保健。a.用中性無刺激肥皂及溫水洗澡。 b.糖尿病病人皮膚干燥切勿抓傷導致感染不易愈合。c.足部每日溫水洗腳。由于糖尿病病人末梢血液循環差,禁用過燙的水,以免燙傷。d.穿清潔、棉線襪子,鞋襪寬松為佳。

潛在并發癥――酮癥酸中毒

①由于胰島素治療過程中斷或用量不適而導致疲乏,四肢無力,極度口渴,多飲。多尿。②過肌或過飽飲食不當可出現酮體,惡心、嘔吐等。③感染以及如創傷、分娩等應激情況導致酮癥酸中毒。嚴重時出現呼吸深大,爛蘋果味,意識模糊以至昏迷。

對于上述相關因素及臨床表現應做出以下護理計劃措施:①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及時無誤地監測血糖、尿糖、血鉀等二氧化碳結合力的數值。“三多一少”癥狀是否加重,病人呼吸頻率及深度。 ②確記錄24小時出入量。③控利病倩穩定后,指導病人合理安排飲食攝入量,避免飲食不節所造成酮癥酸中毒。④防感染。

健康狀況改變及角色改變而導致患者失眠、疲勞、血壓增高、惡心、尿頻等。

環境及日常生活的改變使患者感到憂慮無助、恐懼、易怒、喪失信心。

長期檢查及糖尿病為終身性疾病,使病人不愿面對現實。

糖尿病病人的心理治療方法是比較關鍵的,讓患者以良好的心態去面對現實、面對疾病,最終戰勝病魔需要以下

具體的護理措施:

①認真聽取病人的傾訴,關心其感受,認識到病人的憂慮,對病人表示理解,應以朋友的身份去感受他們。② 對于陌生的治療環境,消除患者的陌生與緊張度,給予患者一份親切和諧的感覺。 ③ 耐心向病人解釋病情,讓患者了解只要堅持有恒心地治療,可以向正常人一樣學習、工作。 ④引導患者擺脫焦慮情緒,培養有益的興趣和愛好,適當地戶外活動等。

糖尿病其病因復雜,為終身性慢性疾病。病人一旦被診斷為糖尿病除按醫囑正規治療之外,糖尿病的各項護理措施是避不可少的。制定一份好的護理措施對于糖尿病病人治療是非常有益的。

參考文獻

1 侯茗.糖尿病與微循環.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00,5.139

篇3

當胃腸道功能障礙時,全腸外營養(TPN)可以提供機體所需的營養物質,糾正營養不良,提高機體抵抗力,加速傷口愈合,減少并發癥的發生[1]。本科對實施TPN的病人采取一系列的護理措施,預防并及時處理TPN并發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2000年1月至2007年 11月,本科接受TPN治療病人96例,男51例,女45例;年齡18~83歲。按病因分類:急性胰腺炎36例,腹部創傷或大手術后35例,胃腸道瘺8例,惡性腫瘤放、化療8例,其它9例。合并糖尿病11例。均經中心靜脈留管行TPN治療5~38d。置管時間8~35d。給葡萄糖加脂肪乳劑25~30kca/kg,復方氨基酸0.15~0.2g/kg,加3L容量輸注。

1.2 并發癥

術后25例出現TPN相關并發癥,其中導管脫出2例,導管相關性感染7例(霉菌2例);高血糖17例,酮癥酸中毒2例;心力衰竭3例,脫水6例;電介質紊亂18例;低血鉀12例,肝功能損害8例;膽囊炎1例。中止TPN治療8例,其中因難以控制高血糖2例,心功能不全2例,肝功能損害4例。未發生因TPN并發癥死亡病例。

2 護理措施

2.1 中心靜脈穿刺插管過程中并發癥的觀察與護理

在中心靜脈穿刺插管過程中可造成氣胸、胸腔積液、空氣栓塞、導管栓塞、神經和血管損傷等并發癥。穿刺后要嚴密觀察病人的呼吸及一般情況,一旦出現上述并發癥,必須迅速通知醫生及時處理。拔管后空氣經竇道也可進入血管。作者在置管過程中迅速封閉針口或管口,拔管后按壓住皮膚孔口并封閉皮膚孔口12h,無1例空氣栓塞發生。本組2例因導管固定不牢固病人燥動時脫出。一旦發現導管脫出,即應檢查病人全身和穿刺創口局部情況,如無空氣進入及出血,常規壓迫穿刺創口并用敷貼封閉。

2.2 感染性并發癥的觀察與護理

導管感染容易產生的原因有:營養不良,免疫力低下;長期應用抗生素造成菌群失調;自身存在感染灶;導管留置時間較長等[2]。此外TPN同時與氨基酸、維生素、微量元素混合注射,配制時增加了污染機會,容易發生導管感染。注入導管系統如處理不當,均有污染可能。作者在TPN配制中嚴格無菌操作,輸液瓶口膠塞處應用聚乙烯吡咯酮碘和70%酒精清洗消毒。對TPN外接管道系統更新1次/d,接頭部分每天消毒,導管只限于TPN,不使用三通管。一旦出現發熱寒戰無其它病因,就應考慮導管相關感染。及時拔除TPN導管,取導管尖端及血培養,根據藥敏情況調整抗生素。

2.3 代謝性并發癥的觀察與護理

ASP患者TPN過程中代謝性并發癥主要有高血糖和低血葡萄糖兩種情況。前者由于手術或創傷患者為高分解代謝狀態,體內存在著胰島素抵抗,加之胰島細胞破壞、胰島素分泌不足,所以高血糖很容易發生。同時隨著手術適應證的擴大,部分病人伴有糖尿病或糖耐量異常。主要表現為血糖升高,尿糖和滲透性利尿,進一步發展可出現最為嚴重的高糖高滲性昏迷。本組發現高血糖17例,血糖最高至29.6mmol/L。為預防高血糖的發生,作者除應用足量外源性胰島素外,還采取嚴格控制葡萄糖的輸注量和速度,一般將速度控制在3~4mg/(kg·min),3L袋總量在20~24h內均勻輸入,提高葡萄糖的利用率;嚴密監測血糖和尿糖,應用TPN 3d內測血糖1次/d、測尿糖1次/6h,依據尿糖水平皮下注射胰島素,血糖穩定后測血糖、尿糖1次/d;糖尿病病人或血糖控制不良者減少葡萄糖的輸入;加強病情變化時血糖的監測,一旦病人出現口渴,多尿等臨床癥狀,血糖升高,及時減慢輸液速度并通知主治醫師。本組2例在病情加重時未控制葡萄糖的輸入,加上外科并發癥致體液丟失,發生了酮癥酸中毒。對酮癥酸中毒需密切觀察神志和血壓,按血糖、尿糖檢測結果調整胰島素用量,補充足夠液體糾正脫水,持續至酮體消失。低血糖也是TPN過程中一個嚴重的代謝性并發癥,病人表現為焦急,常伴心悸,心動過速,多汗及饑餓感,重者可出現昏迷。檢查可發現低血糖,補充葡萄糖后癥狀減輕或消失。為防止發生低血糖,不要突然中斷或突然減慢3L袋的輸注,及時調整外源性胰島素的用量,尤其是在病人后期病情好轉時,內源性胰島素恢復,要及時減量外源性胰島素的用量。轉貼于

2.4 水電解質平衡紊亂的預防及護理

TPN病人主要依靠3L袋補充水、電解質,內環境比較脆弱。同時高血糖可導致水電解質排出增加,鉀轉移入細胞內。因此TPN治療時容易發生水電解質平衡紊亂。低鉀血癥是最常見的類型,本組12例。如果血糖持續偏高,可產生滲透性利尿作用,致體液總量不足甚至造成脫水。作者在TPN治療期間觀察尿量及皮膚彈性,記錄液體出入量,了解水平衡情況。定期測定電解質水平,根據需要補充鉀、鈉和微量元素。高消耗性疾病病人,為補充足夠熱量的氮,每天液體總量可能超過3000ml。對于年老、心功能不佳病人,如果輸液速度過快,量較大,可造成心功能不全。本組2例高齡病人TPN治療時出現胸悶、氣急、心率加快等心功能不全表現,經強心、利尿、控制液量和滴速后好轉。作者對液量超過2500ml心功能不佳的病人采用24h均勻輸入法,減少了心功能不全的發生。

2.5 淤膽及肝功能異常觀察和護理

在TPN過程中,可出現淤膽和肝功能異常,表現為AKP、γ-GT、SGPT、膽紅素水平增加,膽囊脹大,膽泥形成,膽囊炎癥和結石。終止TPN后多能好轉。TPN期間應密切觀察黃疸及肝功能變化,使用利膽藥物緩解肝功能損害,必要時終止TPN。TPN過程中如胃腸道功能改善,應及時恢復腸道營養。

3 小結

隨著人口的老齡化以及手術適應證的不斷擴大,TPN發生并發癥可能性會增加。作者對接受TPN治療的病人采取一系列的護理措施,預防并及時處理TPN并發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TPN并發癥減少,未發生因并發癥死亡病例。

【參考文獻】

篇4

重癥急性胰腺炎(SAP)是由膽源性和非膽源性等病因引起胰腺內的胰酶被激活,導致胰腺組織自身消化、水腫、出血和壞死的炎癥反應[1],常伴有嚴重的代謝紊亂。其發病突然,病情進展迅速,胰腺組織不同程度受損導致內分泌功能紊亂,出現高血糖癥狀,而高血糖既是病情危重的指標,又可加重SAP病情,因此良好的血糖控制可顯著改善重癥胰腺炎患者的預后[2]。2007年5月―2008年5月,我科收住SAP 20例,均伴有高血糖、呼吸窘迫癥狀,入住ICU后加強血糖監測、采用胰島素微量泵控制血糖及其他綜合性治療措施,18例患者病情穩定后轉入病房繼續治療,2例患者并發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2007年5月至2008年5月,我科共收治SAP伴發高血糖、呼吸窘迫患者20例,男12例,女8例,年齡40~78歲,平均年齡62歲,入院時均無糖尿病史。主要癥狀:中上腹痛、發熱、血尿淀粉酶升高,經腹部CT、B超等檢查確診,由于呼吸窘迫轉入ICU,轉入時測空腹血糖12.6~30.4mmol/L,呼吸28―45次/分,PaO2 45~70mmHg,PaCO2 正常,經無創機械通氣、禁食、胃腸減壓、抗炎、抑酸抑酶、控制血糖、糾正水電解質平衡、補充能量等綜合性治療,1~2天空腹血糖控制在10 mmol/L左右,3~5天空腹血糖恢復至正常4.4~6.1 mmol/L,大部分病人病情得到控制。

1.2 治療方法

采用短效胰島素(10 ml:400 U)50U+生理鹽水50 ml,每1 ml溶液含胰島素1 U,使用微量泵控制劑量,單獨靜脈通路給藥,根據血糖值調節胰島素劑量,血糖值>31.0mmol/L,胰島素8~10U/h泵入維持,半小時至1小時監測血糖;16.0~31.0mmol/L,胰島素4-6 U/h,1~2小時監測血糖;12~15.9mmol/L,胰島素2U/h,4小時監測血糖;8~10mmol/L,胰島素以0.5~1.0U/h泵入維持,6~8小時監測血糖;最終將血糖目標控制在4.4~6.1mmol/L。如有血糖值波動可加測血糖,動態監測血糖值。

1.3結果

18例病人病情得到控制,血糖正常,呼吸功能恢復轉至病房,2例病人病情加重,導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2護理干預

2.1一般護理

加強心理護理、基礎護理,保持舒適臥位,做好各導管及呼吸道護理,協助翻身拍背,指導有效呼吸及咳嗽咳痰方法;患者禁食禁飲、胃腸減壓,早期腸外營養支持,告知病人疾病相關知識及禁食的重要性,指導病人正確配合治療與護理。

2.2用藥護理

遵醫囑給予抗炎、抑酸抑酶、糾正電解質平衡、控制血糖、腸外營養補充能量等綜合治療,在含糖溶液及腸外營養液中按葡萄糖:胰島素以4~6g:1U標準加入,同時予胰島素微量泵維持,嚴格控制輸入速度,使得血糖迅速而穩定下降,控制血糖在理想范圍。密切觀察藥效,注意藥物配伍禁忌,避免使用升高血糖的藥物,胰島素選用單一通道給藥,避免推注藥物及加快輸液,導致劑量不準確引起血糖波動。

2.3血糖監測

胰島素使用的關鍵是要及時監測血糖變化,合理調整胰島素的用量,強調血糖和胰島素的同步變化。我科使用強生、羅氏公司生產的快速血糖測量儀,采集手指或足趾末梢血,5~10秒測出結果,測量時正確執行操作規范,避免造成血糖值誤差。當血糖值不穩定或調整胰島素劑量時,加測血糖次數,以控制血糖在正常或輕度升高的范圍內,嚴格交接測量血糖的時間,準確記錄結果。每日檢驗肝功能及血生化,對比快速末梢血糖與靜脈血標本中血糖值之間的差距,為臨床治療提供保證。

2.4防治低血糖反應

密切觀察病情,動態監測生命體征,觀察意識、皮膚溫濕度、低血糖的表現等,特別是老年病人反應性差,對胰島素敏感,易發生夜間低血糖,如患者有心慌、出汗、手抖、饑餓感等,立即測量血糖,確實為低血糖時立即停用胰島素泵,靜脈注射50%葡萄糖40 ml,必要時可用10%葡萄糖靜脈輸注。加強監護和血糖監測,隨時調整治療方案,控制血糖在理想范圍。

2.5特殊治療護理

患者有呼吸窘迫癥狀,查血氣分析低氧血癥明確,給予無創機械通氣,加強氣道護理后逐漸好轉;有15例病人采用血液凈化治療,清除炎性介質、維持水電解質平衡、調節內環境和穩定血流動力學作用,這種特殊治療方法的應激刺激,造成病人血糖值不同程度升高,我科調整透析液中葡萄糖加入量,同時配合胰島素泵的使用,有效控制血糖。

3討論

SAP治療原則要求嚴格禁食,能量來源主要是腸外營養輸注,但是這類病人由于內分泌功能不同程度受損,存在葡萄糖不耐受和胰島素抵抗,而且有個體差異,胰島素與葡萄糖比例按標準配制后,病人血糖控制不理想,易發生高血糖及低血糖反應。我科采用胰島素微量泵持續給藥,進入體內的胰島素量均衡,根據測出的血糖值精確的調整劑量,較間斷皮下注射胰島素效果更好,血糖控制理想,低血糖發生率低,更適用于不同個體或同一個體不同時段的生理需要。

SAP常伴嚴重的代謝紊亂,主要包括高代謝、高分解、高血糖等,其中高血糖的發生高達40~90%[3]。血糖增高,是反應急性胰腺炎時胰腺自身壞死范圍、程度以及由此導致胰腺內分泌障礙的重要指標,即病情越重,血糖水平越高,對生命體重的影響越大,患者的預后就越差[4]。研究發現,SAP患者血糖在3.6~6.4mmol/L時,胰腺無壞死表現或只有少量點狀壞死灶;血糖在6.4~11.1mmol/L,則可出現明顯的應激反應;血糖≥16.7mmol/L時死亡率明顯上升[5]。故有效使用胰島素,控制血糖在正常或輕度升高的范圍之內,對病情控制、疾病治療有重要作用。胰島素微量泵使用,單一靜脈通路給藥,避免與其他藥物之間配伍禁忌,無靜脈推注及輸液滴速快慢對進入體內胰島素劑量的影響,保證體內胰島素量均衡,預防低血糖反應,根據測出血糖值調整胰島素劑量更具有科學性,達到最大用藥效果和治療作用。

參考文獻

[1] Chiang DT、Anozie A、Flening WR,et parative study on acute pancreatitis management[J].ANZ j Surg,2004,74(4):218-221.

[2]陶少宇、李宛霞.強化胰島素治療嚴格控制血糖對重癥急性胰腺炎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學,2006,7(11):63.

[3]李維勤、李寧、黎介壽.重癥急性胰腺炎病人的營養支持[J].肝膽外科雜志,2003,2(11):8-9.

[4]Mentula P、Kylanpaa ML、Kenppainen E ,et la.Early prediction of organ failure by combined marker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pancreatitis[J].Br J Surg ,2005,92(1):68-75.

[5]楊傳永、朱煥明.血糖變化在急性胰腺炎的臨床意義[J].腹部外科,1999,12(1):32-34.

篇5

全腸外營養(TPN)可以廣泛應用于胃腸道功能障礙的患者,為患者提供機體所需的營養物質,糾正營養不良,提高機體抵抗力,加速傷口愈合,減少并發癥的發生[1]。本科對實施TPN的病人采取綜合護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2005年1月至2009年11月,本科運用全胃腸外營養治療病人84例,男46例,女35例;年齡28~78歲。疾病種類:急性胰腺炎17例,腹部創傷或胃腸道手術后15例,胃腸道瘺18例,惡性腫瘤放、化療34例。均經右頸部中心靜脈穿刺置管行全胃腸外營養治療5~20d,未發生嚴重的TPN并發癥。現總結匯報如下:

2 護理措施

2.1 中心靜脈穿刺插管時的并發癥風險及預防:在中心靜脈穿刺插管過程中可造成氣胸、胸腔積液、空氣栓塞、導管栓塞、神經和血管損傷等并發癥。首先要熟悉穿刺部位的解剖結構,做到知道穿刺針即將到達的結構,穿刺針周圍有那些組織。努力做到一次成功。穿刺后要嚴密觀察病人的呼吸等,一旦出現上述并發癥,必須迅速通知醫生及時處理。穿刺完成后確切固定導管,嚴格無菌操作,保護穿刺部位。

2.2 導管留置期間的并發癥風險的觀察與護理

2.2.1 導管感染風險:容易產生的原因有長期營養不良所致免疫力低下;長期應用抗生素造成菌群失調;自身存在感染源;導管留置時間過長等。此外TPN營養液本身富含氨基酸、維生素、微量元素,配制時未做到嚴格的無菌操作,增加了污染機會。注入導管系統如處理不當,均有污染可能。配制中嚴格無菌操作,輸液瓶口膠塞處應用聚乙烯吡咯酮碘和70%酒精清洗消毒。對TPN外接管道系統更新1次/d,接頭部分每天消毒,導管嚴格限定用于TPN,不外接三通管。一旦出現發熱寒戰時,在排除其他原因后,應考慮導管相關感染。及時拔除TPN導管,取導管尖端及血培養,根據藥敏情況調整抗生素。

2.2.2 代謝性并發癥風險的觀察與護理:患者TPN過程中代謝性并發癥主要有高血糖和低血葡萄糖兩種情況。手術或創傷等應激導致患者處于高分解代謝狀態,胰島素分泌不足,高血糖很容易發生。尿糖上升導致滲透性利尿,甚至可出現嚴重的高糖高滲性昏迷。除應用足量外源性胰島素外,還采取嚴格控制葡萄糖的輸入量和速度,一般將速度控制在3mg/(kg.min)左右,3L袋總量在20~24h內均勻輸入,提高葡萄糖的利用率;嚴密監測血糖和尿糖,依據尿糖水平皮下注射胰島素,血糖穩定后測血糖、尿糖1次/d;糖尿病病人或血糖控制不良者減少葡萄糖的輸入;加強病情變化時血糖的監測,一旦病人出現口渴,多尿等臨床癥狀,血糖升高,及時減慢輸液速度并通知主治醫師。對酮癥酸中毒需密切觀察神志和血壓,按血糖、尿糖檢測結果調整胰島素用量,補充足夠液體糾正脫水,持續至酮體消失。低血糖是TPN過程中另一個嚴重的代謝性并發癥,患者表現為焦急,常伴心悸,心動過速,多汗及饑餓感,重者可出現昏迷。檢查可發現低血糖,補充葡萄糖后癥狀減輕或消失。為防止發生低血糖,及時調整外源性胰島素的用量。

2.2.3 水電解質平衡紊亂的預防及護理:TPN病人內環境比較脆弱。同時高血糖可導致水電解質排出增加,鉀轉移入細胞內。因此TPN治療時容易發生水電解質平衡紊亂。低鉀血癥是最常見的類型。血糖偏高,可產生滲透性利尿作用,致體液總量不足。在TPN治療期間觀察尿量及皮膚彈性,記錄液體出入量,了解水平衡情況。定期測定電解質水平,根據需要補充鉀、鈉和微量元素。高消耗性疾病病人,為補充足夠熱量的氮,每天液體總量可能超過3000ml。對于年老、心功能不佳病人需要嚴密觀察輸液:速度過快,量較大,均可造成急性心功能不全。 2.5 淤膽及肝功能異常觀察和護理:隨著TPN時間的延長,患者可能出現淤膽和肝功能異常,表現為AKP、γ-GT、SGPT、膽紅素水平增加或膽泥形成,促發膽囊炎癥和結石。盡早停止TPN可好轉。所以在TPN期間應密切觀察黃疸及肝功能變化,配合使用利膽藥物, TPN過程中胃腸道功能一旦改善,應盡早恢復腸道內營養。

3 小結

隨著手術適應證的不斷擴大,TPN的應用越來越多,其發生并發癥也會增加。對接受TPN治療的病人采取綜合護理措施,預防并及時處理TPN并發癥,是外科護理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2]。

參考文獻

[1] 張英英 , 康璇 ,李建萍 . 重癥急性胰腺炎病人腸內營養及其護理研究進展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10 :16(25):223-224.

篇6

高滲性高血糖狀態(HHS)又稱糖尿病高血糖危象,“糖尿病高滲性非酮癥性昏迷”已經用“高滲性高血糖狀態”一詞代替。目前,即使是有經驗的醫院HHS病死率仍達15%,在老年、存在昏迷和低血壓狀態時,預后更差。2010年1月~2011年5月我科收治6例老年HHS患者,我們采用監測中心靜脈壓下合理補液,降低滲透壓,用微量泵予持續小劑量胰島素注入,降低血糖,嚴密監測生命體征、血糖波動,防治其他合并癥的發生,加強基礎護理,取得滿意效果,現將護理體會介紹如下:

1 臨床資料

6例HHS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4例,均為2型糖尿病患者,年齡62~78歲,檢驗結果血糖38~58mmol/L,血鈉152~180mmol/L,血漿滲透壓348~415mmol/L。嗜睡2例,昏睡3例,昏迷1例。經治療血糖降至14mmol/L,血漿滲透壓降至320mmol/L以下,意識逐漸恢復,生命體征穩定5例,1例患者入院時已經處于深度昏迷狀態,因嚴重脫水、感染、循環衰竭,入院24小時內搶救無效死亡。

2 搶救

2.1 合理安排補液,積極糾正高滲狀態 首先建立2條靜脈通路,一條為靜脈補液,另一條使用微量泵注射調節胰島素用量。補液量按脫水程度估計,補液速度根據中心靜脈壓測量結果定,一般采取先快后慢的原則,第一天輸入應補液量的2/3,其余在24~72小時輸入,開始輸等滲鹽水,血糖降至13.9mmol/L時輸5%葡萄糖溶液,在靜脈補液的同時配合留置胃管給予胃腸道補液,胃腸道補液量占總補液量的2/5,我們采用胃管滴注低滲溶液(38~41℃溫開水),方法:將溫開水注入輸液瓶,插上輸液管并排氣,胃管末端反折封閉,輸液管連接8號頭皮針刺入胃管遠端并膠布固定好,根據補液速度調節滴速,早期200~400ml/h,6h后酌情改為100~200ml/h,每2小時監測血漿滲透壓,每小時監測血糖,當血糖降至13.8~16.7mmol/L時,改為靜脈輸5%葡萄糖溶液,血漿滲透壓降至310mmol/L,患者意識轉清,停止胃管內滴注低滲液。

2.2 小劑量胰島素治療,可以降低血糖,消除酮體 我科采用微量注射泵來控制胰島素輸入速度,開始輸入速度為0.1u/kg/h(4~6u/h),使用微量血糖儀每小時測血糖一次,當血糖降至16.7mmol/L,時改為0.05u/kg/h并同時給予5%葡萄糖滴注,患者的血漿滲透壓恢復正常,精神癥狀消失,病人恢復正常進餐時,可以改為胰島素皮下注射治療方案。

2.3 補充電解質,糾正酸中毒 在胰島素缺乏、高滲、酸中毒情況下血鉀水平升高,如病人入院時血鉀正常或低度水平,說明機體嚴重缺鉀。開始胰島素治療后,隨著酸中毒的糾正,容量的恢復,均可降低血鉀水平,為了預防低血鉀,當血鉀<5. 5mmol/L、尿量適可即可開始補鉀,可靜脈補鉀,亦可自胃管內補鉀。如果PH>7.1,不必對酸中毒進行干預,可通過控制血糖來糾正,如果PH≤7.1則可給碳酸氫鈉,及時測定PH及HCO3-,以調整PH≥7.1。

2.4 防治誘因,處理并發癥 HHS最常見的誘因是感染,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伴急性全身嚴重感染,應該在補液、胰島素治療的同時,積極抗感染治療。HHS最常見的并發癥包括胰島素治療后的低血糖、低血鉀癥、轉換胰島素治療時高血糖的反復。HHS患者可以發生腦水腫,雖然少見,但往往是致命的,臨床上腦水腫的特征是意識模糊、嗜睡,覺醒程度降低和頭痛。在高危病人中,降低腦水腫病人危險的預防措施是給高滲患者應逐漸補充鈉和水(每小時血漿滲透壓最多降低3mmol/L)和當血糖降至13.9mmol/L時需補充葡萄糖溶液,并使血糖維持在13.9~16.7mmol/L直到高滲和精神狀態改善,病情穩定為止。

3 護理

3.1 臨床護理觀察 ①嚴密監測生命體征,予心電監護儀監測,并嚴密觀察神志、瞳孔變化,及時做好記錄。②尿量的觀察,嚴重缺水血液濃縮,血漿滲透壓升高,尿量減少,顏色深,甚至短期內可無尿,隨時做好記錄,準確記錄出入液量。本組患者均有意識障礙,均予留置尿管來觀察尿量,為臨床補液提供可靠依據。③嚴密監測血糖、電解質變化情況,治療開始每小時測血糖1次,每4小時測血鉀、鈉、尿素氮1次,并計算滲透壓。

3.2 補液護理 ①補液速度先快后慢。②監測中心靜脈壓,每日2次,必要時隨時測量,本組均為老年病人,根據中心靜脈壓調節補液速度,并注意觀察尿量、精神狀態、腎功能,警惕和避免水負荷過量。

3.3 基礎護理 ①口腔護理:用生理鹽水棉球擦洗口腔,每日2次,防止霉菌生長及潰瘍形成。②留置胃管的護理;胃管既有補液作用又有營養作用,注入流質或開水前應先抽吸胃液是否在胃內,并觀察是否有胃潴留、胃擴張情況。③尿管護理;每日用1:5000呋喃西林液膀胱沖洗,并用碘伏清洗會及尿道口,病人意識清醒,病情穩定后及時拔尿管,預防泌尿系上行感染的發生。④皮膚護理:本組患者均為老年人,并且糖尿病患者本身皮膚抵抗力差,容易發生壓瘡,我們予患者每2小時翻身一次,每日擦浴2次,并按摩骨突處,促進血液循環,保持床整、清潔、干燥,本組有一例患者入院時,骶尾部有壓紅,經精心護理,壓紅消退,無壓瘡發生。

3.4 清醒后的心理護理 糖尿病是慢性終生性疾病,長年用藥,病情遷延,情緒反復波動易產生并發癥,尤其是HHS時,病情嚴重,死亡率高,病人及家屬心理負擔重,易產生恐懼、悲觀、失望情緒,要告訴患者、家屬發病的各種誘因,可預防再次發生,使患者樹立信心,并需要家屬積極支持配合。

3.5 健康宣教及出院指導工作 健康教育是提高人提高人群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徑,對糖尿病患者及高危人群進行教育是降低糖尿病發病率,減少糖尿病急慢性并發癥和死亡率的重要措施,內容包括①長期堅持嚴格控制糖尿病,尤其是正在應用各種降糖藥物或接受胰島素治療的病人,不能隨意減量或中斷治療。②嚴格做好飲食管理。③及早發現和防治各種誘因包括感染。④糖尿病尤其要注意在有并發癥時,應注意保持水的平衡,,警惕高血糖的癥狀和體征,自我監測有助于早期發現和治療高血糖,從而避免明顯的糖尿和滲透性利尿。病人如果經濟條件許可,應購買微量血糖儀,并教會病人監測血糖及打胰島素。

參 考 文 獻

篇7

隨著我國進入老齡社會,糖尿病的患病率在逐年增加,由于患者對糖尿病的認識不足,沒有積極治療,血糖未得到有效控制,從而引起某些嚴重并發癥,其中糖尿病足部病變就是嚴重并發癥之一,重者可使患者致殘,給患者及其家庭、社會造成嚴重影響和負擔。據統計 目前我國的糖尿病足發病率為0.9%-14.5%。何謂糖尿病足?糖尿病足部病變是指因糖尿病血管病變和(或)神經病變和感染等因素,導致糖尿病患者足或下肢組織破壞的一種病變。本病輕者只有足部輕微疼痛,重者下肢出現壞疽。由于其危害嚴重,致殘率高,如何科學的預防和護理就顯得尤為重要,現就糖尿病足的預防措施及護理要點介紹如下:

1 預防措施

1.1嚴格控制血糖 糖尿病足是長期高血糖造成的足部血管病變。長期高血糖可導致足部和(或)下肢血管病變致患處微循環障礙,又因周圍神經營養障礙而變性,出現感覺障礙,而使下肢保護功能減退出現潰瘍和(或)壞疽。高血糖和反復小損傷,是糖尿病足潰瘍形成并截趾(肢)的主要誘因,高血糖影響傷口愈合。因此,要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識,使患者認識到高血糖的危害,使患者自覺地嚴格遵醫囑服藥或注射胰島素,使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圍之內。定期檢測血糖,根據每個患者的實際情況確定檢測血糖的周期。

1.2嚴格控制飲食。嚴格控制飲食是治療糖尿病控制好血糖的前提和基礎,控制總熱量,三餐做到定時定量,營養均衡,補充蛋白質和維生素,多食富含纖維的食物,增加含鈣食物的攝入,在進行飲食治療的同時,糖尿病患者還需要 做到嚴格禁煙、酒,少吃食鹽。

1.3選擇合適的鞋襪:鞋不合適,容易使趾甲及足部皮膚病變。軟皮皮鞋、運動鞋是最理想的鞋子。鞋型宜選擇方頭,要保證鞋較足略寬、透氣且有一定的抗擊外力的作用。不要穿高跟、尖頭、硬皮及塑料鞋,還要經常檢查并取出鞋內可能存在的異物。襪子應選擇棉質地和羊毛質地為好,既吸汗又透氣。襪子不要太大,不要穿有松緊帶的襪子。每日換洗,不要穿有補丁或破口的襪子,以防腳的壓力不均,影響血循環。純棉五趾襪,可以使每個腳趾分開,透氣性好,可有效地預防趾蹼間糜爛,對預防糖尿病足有一定的作用。

1.4正確做好洗腳和護腳:為保持足部衛生,建議糖尿病患者每日洗腳。但洗腳前,一定要試水溫,必要時使用溫度計試水溫,因為大多數糖尿病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足部神經病變,所以對溫度的感覺能力下降。一般要求用40攝氏度左右的溫水,泡腳的時間也不宜過長。,溫性肥皂清洗,

1.5秋冬季節足部易干裂,為保護皮膚柔軟,不發生皸裂,可涂抹護膚油,膏,霜,但不要涂抹于趾縫間。

1.6堅持足部檢查并及時到醫院治療:可自己利用足鏡等或在他人的幫助下定期檢查足部,若有皮膚干裂、濕冷、水腫、膚色變暗、感覺缺失、趾甲變形或局部紅腫痛熱等,都可能提示已經出現了足部病變。必需盡早到醫院就診。特別應該注意的是,千萬不能用銳器自己修腳或是用有腐蝕作用的藥膏涂抹,以免足部損傷,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對于足癬、甲癬、跖疣、胼胝、雞眼等足部疾患,應積極治療,以防感染。

2 護理干預

糖尿病患者需要嚴格控制飲食,長期服用降糖藥物及胰島素,加之長期經濟壓力,甚至面對截肢的危險,容易使病人產生悲觀、恐懼甚至絕望情緒,加強溝通,及時將糖尿病的基本知識和預后告知病人和家屬,使其了解,糖尿病雖不能根治,但是通知飲食控制、終生治療、規律生活和適當體育鍛煉而避免并發糖尿病足,可以和正常人一樣生活和長壽,以消除悲觀心理,提高治療的依從性,解除焦慮緊張心理。可以與病人家屬共同制定飲食運動計劃,鼓勵家屬和朋友多給予親情和溫暖,使其獲得感情的支持,增加戰勝疾病的信心。

3 建康指導

護理人員采用講座、談話發放小冊子,圖片。利用典型實例教育患者,通過各種途徑宣傳糖尿病足的危害性,針對糖尿病足潰瘍發病的危險人群建立教育規劃,提高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盒自我管理的自學性,增加足部防護意識。護理人員應該全面掌握糖尿病的知識,使病人和家屬認識糖尿病是一種需終身治療的疾病,自覺地配合各項治療提高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盒自我管理的自學性,增加足部防護意識。定期檢測血糖,一般每三周復查果糖胺,每二到三個月復查糖化血紅蛋白。每年定期對眼底、心血管和腎功能進行檢查。指導病人掌握并自覺執行飲食治療的具體要求盒措施。為病人準備一份常用食物營養素含量和替換表,是指學會自我飲食調節。

篇8

方法:隨機將81例糖尿病者分組:甲胰島素組(41例)與乙胰島素組(40例),甲胰島素組行常規的胰島素泵應用護理,乙胰島素組行舒適的胰島素泵應用護理。

結果:乙胰島素組的護理效果比甲胰島素組好,P

結論:在糖尿病者經胰島素泵診治時,給予舒適護理,具有強化治療、提升療效、減少不良反應的作用,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糖尿病胰島素泵舒適護理不良反應護理效果血糖控制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8801(2013)11-0310-02

舒適護理屬于新興的護理模式,具有創造性、個性化、整體性等特點,護理宗旨為降低心理與生理的不愉快程度或者讓兩者(心理、生理)均處于愉快、舒爽的狀態中[1]。2011-01-24至2013-01-24,我院接診81例診療方法為胰島素泵的糖尿病者,為了強化經胰島素泵診療的效果,我院為糖尿病者在治療的同時實施了舒適護理。護理效果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病人資料。2011-01-24至2013-01-24,我院接診81例診療方法為胰島素泵的糖尿病者,男性44例,女性37例;年齡:36歲至74歲,平均:40.48±9.46歲;22例1型糖尿病,59例2型糖尿病。隨機將81例糖尿病者分組:甲胰島素組(41例)與乙胰島素組(40例),甲胰島素組行常規的胰島素泵應用護理,乙胰島素組行舒適的胰島素泵應用護理。觀察比較甲胰島素組與乙胰島素組的護理效果。

1.2護理方法。

1.2.1甲胰島素組。行常規的胰島素泵應用護理,護理措施按照醫囑實施。

1.2.2乙胰島素組。行舒適的胰島素泵應用護理。①生理干預。創造舒適、美好的醫院環境,病房要布置的溫馨、溫暖,空氣要清新,使病人焦慮、緊張的情緒可以緩解。病床一定要舒適,為了避免病人間的情緒相互干擾,盡量安置單間。②生活護理。要結合病者飲食情況、生活習慣提供舒適的生活護理,為病人制定符合個人喜好的飲食計劃與科學的飲食習慣。此外,根據病者的個人愛好、生活習慣,制定體育鍛煉、戶外運動計劃。③社會干預。所用胰島素泵要與病者的經濟基礎適宜,要使其經濟負擔盡量不被加重,增加對病者的愛護、溫暖關懷,使病者可以增加信心,內心有溫暖感。④心理干預。了解病者內心所想,做好溝通,向病者講解胰島素泵的臨床應用方式及相關事項,多開導、鼓勵病人[2,3]。

1.3觀察與統計。觀察指標:血糖控制狀況、護理狀況的滿意度、不良反應情況(皮膚感染、皮下硬結以及持續高血糖、低血糖)。血糖控制:顯效(達標):4.4mmol/L至6.1mmol/L(空腹血糖)、4.4mmol/L至8.1mmol/L(非空腹血糖)[4]。有效(接近標準):4.1mmol/L至4.3mmol/L。無效:4.0mmol/L之下。資料錄入統計軟件:SPSS18.0,計量資料:t檢驗,表示形式:標準差±均值。計數資料:X2檢驗。若P

2結果

2.1護理效果。在甲胰島素組中,13例血糖控制顯效,19例血糖控制有效,9例血糖控制無效。在乙胰島素組中,26例血糖控制顯效,13例血糖控制有效,1例血糖控制無效。比較甲胰島素組與乙胰島素組的護理效果,乙胰島素組的護理效果比甲胰島素組好,P

2.2滿意度情況。在甲胰島素組中,34例(34/41,82.93%)滿意,7例(7/41,17.07%)不滿意,在乙胰島素組中,40例(40/40,100.00%)滿意,0例不滿意。比較甲胰島素組與乙胰島素組的滿意度,乙胰島素組的護理滿意度顯然高于甲胰島素組,P

2.3不良反應情況。在甲胰島素組中,2例持續高血糖,1例皮膚感染,2例皮下硬結,2例低血糖。在乙胰島素組中,0例持續高血糖,0例皮膚感染,1例皮下硬結,1例低血糖。比較甲胰島素組與乙胰島素組不良反應例數與相應概率,顯然乙胰島素組的不良狀況好于甲胰島素組,P

3討論

在臨床中,胰島素泵即為人工胰腺,屬于經胰島素診治糖尿病的強化治療形式,可使高血糖現象快速得到控制,消減低血糖現象,讓血糖于短時間內接近標準或者完全達標[5]。舒適護理屬可使患者降低心理與生理的不愉快程度或者讓心理、生理均處于愉快、舒適的狀態中。本文,乙胰島素組的護理效果比甲胰島素組好,P

參考文獻

[1]劉俊杰,劉玉輝,王瑞盈.胰島素泵治療糖尿病患者舒適護理效果觀察[J].中國衛生產業,2013,14(12):96-97,102-104

[2]顧萍,王海容.舒適護理在胰島素泵治療2型糖尿病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2,10(11):105-107,115-116

推薦期刊
欧美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激情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av片不卡无码久东京搔,亚洲鲁丝片AV无码APP
伊人色综合网久久天天 | 亚洲综合色区中文字幕 |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中文影院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一区 | 午夜拍国产精品福利 | 亚洲欧美日韩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