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瘡治療護理8篇

時間:2023-05-15 16:13:01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壓瘡治療護理,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壓瘡治療護理

篇1

壓瘡從病因、病理生理學角度反映出是由于受壓而引起的病理學改變。目前公認引起壓瘡主要有4種因素,即壓力、剪切力、摩擦力及潮濕。國外護理的觀點認為壓瘡在部分是可以預防的,但并非全部,有些病人禁止翻身,否則有生命危險[1]。壓瘡是治療護理上的一大難題,無論對病人家屬還是醫護人員都是一種繁重的負擔。我院自2001年以來采用了中西醫結合治療護理壓瘡27例,取得了滿意療效,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組27例壓瘡病例中,25例系院外帶入,2例為院內不可避免發生,男16例,女11例,年齡54~93歲。27例壓瘡病例共發生壓瘡65處,其臨床資料見表1,從表1可以看出壓瘡的多發部位為骶尾部、髖部和臀部,且以Ⅱ、Ⅲ、Ⅳ期為主,尤以Ⅲ期最多。

表127例65處壓瘡的分布情況(略)

2中西醫結合局部治療方法及步驟

2.1創面清洗Ⅱ期創面以生理鹽水清洗;Ⅲ、Ⅳ期創面先用3%過氧化氫溶液清洗,清除厭氧菌,Ⅳ期創面還應清除周圍壞死組織,再用生理鹽水清洗。

2.2周圍皮膚消毒可用75%的酒精或碘伏消毒壓瘡創面周圍皮膚。

2.3艾條灸法將艾條一端點燃,于壓瘡部位做雀啄食樣動作,使局部感到溫熱,每日1~2次,每次30min。

2.4物理治療TDP燈照射,對正壓瘡部位距離25cm,每日1~2次,每次15~30min。

2.5局部藥物治療(1)中藥擦劑:將以黃芪、黃連、黃柏等七味中藥為主要成分自制的“黃藥水”滅菌后涂擦于壓瘡創面。(2)片劑粉末:將痢特靈片劑粉末涂于壓瘡創面。(3)針劑:將慶大霉素針劑涂擦于壓瘡創面。(4)噴劑:將阿米卡星噴劑噴于壓瘡創面。(5)軟膏:將百多邦軟膏涂擦于壓瘡創面。

以上所列舉的局部藥物治療方法可根據病人實際情況選擇或組合。

2.6創面覆蓋淺表創面可用潰瘍貼覆蓋;創面大或深者可選用無菌紗布或紗布墊覆蓋,以保持良好的透氣性。

3療效評定標準

治愈:潰瘍愈合,痂皮脫落;顯效:創面干燥無分泌物,潰瘍縮小,有肉芽組織生長;好轉:創面滲出物減少,潰瘍面無擴大;無效:創面滲出物未減少,潰瘍面無變化或擴大[2]。治愈時間:從開始用藥到完全愈合的天數。

4結果

本組27例65處壓瘡經中西醫結合治療及護理后,其結果見表2。表2中除3例(含10處壓瘡)死亡和2例(含5處壓瘡)自動出院共15處壓瘡治療顯效或好轉外,其余22例(含1例行皮瓣移植)50處壓瘡全部治愈。

表227例65處壓瘡的治療及護理效果處(略)

5護理措施

5.1避免局部長期受壓睡氣墊床,經常更換臥位,鼓勵和幫助病人翻身,翻身實質上是彌補機體對生理反射活動失調的主要措施,每2~3h翻身1次,不得超過4h。

5.2避免局部皮膚受刺激摩擦力是機械力作用于上皮組織,能去除外層的保護性角化皮膚,增加皮膚對壓瘡的敏感性[2]。因此,床鋪應保持平整無皺折、清洗干燥無渣屑,搬動病人時應避免拖、拽、扯、拉等動作。對大小便失禁的病人應及時更換尿墊,保持皮膚和床褥的干燥。

5.3增加病人營養,增強全身抵抗力病情允許情況下給予高蛋白飲食,不能由口進食的病人,應考慮由靜脈補充或管喂飲食,以增強病人全身的抗病能力。

5.4加強壓瘡的健康宣教,促進病人及家屬樹立壓瘡康復的信心27例壓瘡病人中有2例壓瘡病人自動出院,說明病人和家屬已放棄了治療護理壓瘡的機會。因此向病人和家屬講解壓瘡發生的原因、治療及護理措施,并說明壓瘡是可以治療和預防的,鼓勵他們與醫護人員積極配合,樹立康復的信心是非常必要的,這也是護士對病人和家屬進行健康教育必不可少的內容。

6討論

文中所列舉的一系列中西醫結合局部治療方法,其治療成本低廉,為病人節約了醫療費用,減輕了病人家庭的經濟負擔和心理負擔。同時操作方法簡便,治療效果肯定,易于被病人和家屬接受,多次得到病人、家屬的稱贊和感激。

臨床接觸的壓瘡多為Ⅱ~Ⅳ期,多有破潰膿液或壞死組織,因此在治療護理過程中,應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對感染的創面應徹底控制,以免發生嚴重的血液感染而加重病情,有的甚至可因此而危及生命。

中醫學認為壓瘡的發病機制為氣血虧虛、氣滯血凝、經絡受阻、肌膚失養而漸致壞死潰爛,行氣活血、散瘀通絡、解毒祛腐生肌乃對癥之治則。艾灸可使局部組織血行旺盛、血供充足,減輕組織水腫,促進肉芽組織的增生。同時艾灸在局部產生的溫熱或輕度灼痛刺激,可促使炎癥被迅速吸收、創面干燥。另外還可以調整人體生理功能,提高機體抵抗力,從而達到治療目的[3]。自制的“黃藥水”以黃芪、黃連、黃柏等七味中藥配制而成,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因此運用中醫中藥治療壓瘡可達到腫消痛止、膿去瘡愈的目的。

壓瘡多見于病情危急、長期臥床、大小便失禁、肢體癱瘓、營養失調、代謝障礙等病人。因此治療壓瘡的同時應加強全身支持療法,注重全身營養。同時還應及時對壓瘡的滲出物或壞死組織做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合理有效地使用抗生素,改善神經營養狀況,局部治療效果才會更明顯[4]。

壓瘡病人身心都承受著極大的痛苦,從表1可以看出,院外帶入壓瘡多以Ⅱ~Ⅳ期為主,護理工作繁瑣、家屬厭倦、對治療缺乏信心等都會給疾病的轉歸和護理工作帶來許多麻煩和問題。因此,預防和治療壓瘡是一項艱巨而又繁重的護理工作,它需要全過程的細心觀察和周到護理。我們在護理工作中要樹立強烈的責任意識和高度的同情心,制訂周密有效的預防護理和治療計劃,壓瘡的發生率就會降低到最低限度,壓瘡的治愈率就會極大地提高,療程就會縮短,從而減輕病人的痛苦,有利于病人康復[3]。

【參考文獻】

1張水蘭,時紅梅.壓瘡的護理進展.實用護理雜志,2002,18(11):60-61.

2盧愛蓮.碘伏在壓瘡護理中的應用.護理學雜志,2000,15(5):285.

篇2

中圖分類號:R47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515(2011)4-171-02

1 壓瘡的定義

由于身體局部組織長期受壓,血液循環障礙,組織營養缺乏,只是皮膚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組織破壞和壞死。

2 壓瘡的分期

經典的四度壓瘡分期。Ⅰ期皮膚完整與身體臨近或對稱部位相比,可出現溫度、硬度、感覺等改變。表現為局部持續紅斑或發紫。Ⅱ期: 表皮、真皮或包括兩者在內的部分皮膚破損、潰瘍表淺。表現為皮膚磨損、水泡或凹坑。Ⅲ期: 全層皮膚破損。皮下組織受損或壞死,但不穿透皮下筋膜。表現為較深的凹坑可伴有臨近組織的損害。Ⅳ期: 全層皮膚破損, 深組織壞死, 肌肉、骨或肌腱、關節或關節囊等支持性結構受損。可出現臨近組織破壞和竇道形成。

3 發生機制 壓瘡發生一般由各種外因和內因綜合因素引起。

3.1 外部因素

3.1.1 垂直壓力(vertical pressure) 壓力為來自于身體自身的體重和附加于身體的力,它是導致褥瘡的最重要的因素。據報告正常皮膚毛細血管的壓力為2.7kPa如壓力超過此限值,即可阻斷毛細血管對組織的灌注, 會使皮膚血流停頓,由于淋巴滯留蓄積,厭氧代謝廢物易促使組織變性導致組織缺血壞死[1]。當皮膚組織持續承壓9. 33 kPa 以上且大于2 h 就可能發生不可逆損害。如麻醉和手術的特殊及術后疼痛,病人處于被動,局部持續受壓在6 h 以上就可能發生壓瘡[2]。

3.1.2 摩擦力(friction) 摩擦力主要來自皮膚與衣、褲或床單表面逆行的阻力摩擦。如床單皺摺不平、床上有碎屑、異物。

3.1.3 剪切力(shearing force)剪切力是兩層組織相鄰表面間滑行時所產生的進行性相對移位而引起,與關系甚為密切。如床頭抬高使身體下滑,可產生與皮膚相平行的摩擦力及與皮膚垂直的重力,從而在骶尾部和坐骨結節處產生較大的剪切力。

上述因素中,僅由一種原因所致的壓瘡較少見,多為2 種或3 種力共同作用的結果。

3.1.4 局部皮膚溫度、濕度如出汗過多、大小便失禁、被褥潮濕。皮膚在浸潤過度時,組織變得松軟而脆弱造成破潰。大便失禁時由于有更多的細菌及毒素,比尿失禁更危險,這種污染物浸漬誘發感染使情況更趨惡化[3]。

3.2 內在因素感覺或運動障礙、營養不良、消瘦、血液循環差、過度肥胖等都是壓瘡發生的高危因素。此外,應激情緒、精神壓抑、消沉、缺乏自我護理意念等也是壓瘡發生的危險因素。

4 壓瘡的預防[4]

4.1 間歇性解除局部壓迫, 是預防褥瘡的首要措施。翻身是簡單而有效的壓力解除法, 一般對高危褥瘡病例應每2小時翻身一次, 每次翻身應輕抬而不能拖拉,如不少病人在臀溝上的瘡口,就是因為翻身時,家屬用力牽動臀部皮膚,造成骶尾部皮膚受到過度剪切力和摩擦力而引起的。

4.2 做好皮膚護理。主要是保持皮膚清潔干燥,避免潮濕,摩擦及排泄物的刺激,床鋪應保持平整清潔,干燥,且厚薄適度,對大小便失禁,嘔吐及出汗者,應及時擦洗干凈,不可使用破損的便盆,使用時不可硬拉硬塞。每日須用溫水擦洗皮膚,局部用凡士林涂抹在經常受壓的骨突部位。

4.3 改善患者的全身營養狀況,維持平衡,提高機體抵抗力,根據病情給予血漿,全血,復方氨基酸,維生素C,以促進蛋白質和膠原的合成,以增強抵抗力和組織修復能力。

4.4 借助工具包括運用減壓裝置, 如氣墊床、電動床、充氣床或水墊床以及病人翻身側臥時,可在病人的背、臀部墊軟枕、海綿墊,利用物體對臀部產生的彈力來緩沖重力對骶骨的壓迫。我們不介紹氣圈,因為傳統氣圈護理褥瘡有許多弊病: (1) 沖氣少起不到作用,沖氣過足,氣圈邊緣,特別是沖氣口處易壓壞皮膚; (2) 使用受限,僅用于骶尾及髖部;(3) 氣圈為橡膠制成,不透氣,不吸水。雖有布套,也常被汗水浸濕,翻身時往往遇到布套粘在皮膚上的現象。[5]

4.5 增進局部血液循環,定時用50%乙醇按摩背部及受壓處。

5 壓瘡的治療

經常變換解除局部壓迫是治療褥瘡十分重要的措施, 積極治療原發病, 改善病人營養狀況。

5.1 期主要以增進血液循環,解除壓迫為主。一般情況下,只要及時處理, 避免繼續受壓,建立翻身卡定時翻身。局部紅外線照射或熱敷,使局部血液循環障礙解除, 神經營養機能恢復, 能有效治療Ⅰ度壓瘡。

5.2 Ⅱ期壓瘡應把預防感染放在首位, 因局部血液循環障礙, 受壓表面呈紫紅色、變硬、出現水泡, 表面松解剝脫、顯露出紅色浸潤創面, 因此極易引起感染。未破潰的小水泡,應盡量減少局部受摩擦,讓其自行吸收。大水泡則應在無菌條件下,用注射器穿刺抽吸泡內滲液后,覆蓋無菌敷料。[6]

5.3 Ⅲ期和Ⅳ期壓瘡應認真做好清創換藥工作。下面是幾種治療Ⅲ度Ⅳ度壓瘡的方法。

5.3.1 方法 對創面穿透真皮層,深達皮下脂肪層,無膿性分泌物的,以生理鹽水沖洗干凈,5%碘伏消毒創面及周邊表皮,安普貼膏劑薄敷在創面上安普貼封閉褥瘡面至邊緣2~3cm,滲液多時2~3d更換安普貼1次,以后1周換安普貼1次,直到創面愈合。[7]

5.3.2 慶大霉素加白糖生肌膏治療Ⅲ期壓瘡瘡面[8]。治療:無菌操作,清除膿性分泌物和壞死組織,碘伏沖洗清潔瘡面,無菌棉簽蘸取生理鹽水擦凈瘡面及周圍皮膚。然后用烤燈照射(距離瘡面25cm,每次照射10min,2次/d)。用5 ml注射器抽取慶大霉素噴灑在褥瘡面上,用無菌壓舌板蘸取撒上白糖的生肌膏均勻涂抹于無菌紗布上,平整貼于瘡面上,壓縛紗布數秒,使之與瘡面充分接觸,最后用膠布固定。

5.3.3 Ⅳ期壓瘡治療的方法:[9]

5.3.3.1 分次小范圍手術清創,每周作瘡面細菌學鑒定。換藥前, 操作者戴無菌手套, 用無菌棉簽從傷口中心環形向外擦拭傷口分泌物或直接取膿液送細菌培養及藥物敏感試驗, 根據結果選擇抗生素。

5.3.3.2 渦流式水流沖洗傷口,每日換藥時用20毫升注射器先后抽取3%的雙氧水和生理鹽水以每秒2毫升的速度推出水流, 由瘡面中心點環形向外沖洗,形成渦流式水流,反復沖洗直至傷口清潔。據報道采用棉球擦洗傷口有兩個缺點:一是易損傷新生的肉芽,二是棉纖維易殘留于傷口內引起異物反應,影響組織愈合。因此象Ⅳ度壓瘡,建議用水流沖洗傷口、使用注射器加壓力形成渦流式水流,這種方法清潔傷口徹底,對新生肉芽無損傷,還可有效地降低瘡面的細菌數量,在控制瘡面感染中起了重要作用。

5.3.3.3 加強營養支持:對于壓瘡病人飲食應給予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及纖維素等易消化飲食, 每日適量增加魚、肉、菜湯等增進機體抵抗力,對組織的修復有益。還可以靜脈滴注脂肪乳劑、復方氨基酸、白蛋白等加強全身營養。

壓瘡易發難治,但壓瘡是可以預防的。預防壓瘡要做到以下幾點:①教育病人認識壓瘡發病機制,認識防壓的重要性。②建立感覺代償功能。③進行系統的防壓訓練,養成防壓習慣。④運用防壓、減壓輔助器具:⑤經常檢查,早期發現。[10]

預防經驗,歸納為以下四句話:認識病因,自覺防治;減少壓迫,身不離墊;定時翻身,變換;天天檢查,早期發現。這四句話易懂易記,可作為預防壓瘡的要點 隨著人們對壓瘡認識的不斷加深,壓瘡的治療和護理的方法也越來越多。只有不斷創新才能取得突破性的進展。

參考文獻

[1]何華英,杜峻,王素芳,等. 壓瘡危險因素預測及預防護理研究進展[J]. 護士進修雜志,2005,20 (9) :803-805.

[2]張慶玲,劉玉馥,謝剛敏, 王仙園. 護理研究2007, 21( 5 ):1319-1321.

[3] 李偉. 壓瘡護理新進展[J] . 護士進修雜志,2002,17 (1) :20-21.

[4]徐正梅. 壓瘡的預防及護理[J]. 中國實用醫藥 , 2010, (15).

[5] 趙澤艷,陳讓定,孟艷,等. 碘伏在褥瘡病人治療中的臨床應用研究. 國際護理學雜志, 2006, 25 (11) : 934-935.

[6]黃云飛,陳愛,梁麗萍,周桂東.濕潤燒傷膏治療潰瘍期褥瘡的觀察與護理[J].現代護理,2005,11(9):718-719.

[7]王曉萍,湯艷金. 安普貼膏劑與安普貼聯合治療Ⅲ、Ⅳ期褥瘡的效果評價[J].現代護理,2006,12,(21):1985-1986.

[8]徐雪霞. 慶大霉素加白糖生肌膏治療Ⅲ期褥瘡的護理體會[J].河北醫藥,2009,31(1):123.

篇3

壓瘡又稱褥瘡,是由于身體局部組織長期受壓,血液循環障礙,組織營養缺乏致使皮膚失去正常的機能,組織壞死而引起的皮膚潰瘍,是護理的“三大并發癥”之一。壓瘡好發于長期臥床患者,尤其是老年人、昏迷患者、截癱患者,嚴重者可危及生命。因此,良好的護理,可預防壓瘡的發生,從而提高生命質量。

1 壓瘡的病因

目前公認引起壓瘡的因素主要有4種,即壓力、剪切力、摩擦力及潮濕。其中主要原因是壓力,并和持續時間長短有關。正常皮膚的毛細血管壓為2.7 kPa,如果9.3 kPa的壓力持續2 h就可能引起不可逆的細胞變化。這提示每隔一段時間就要減輕壓力的必要性[1]。剪切力比垂直方向的壓力更具危害,如仰臥時、床頭抬高或斜坐時骶尾部所受剪切力加大。摩擦力是機械力作用于上皮組織,能去除外層的保護性角化皮膚,增加皮膚對壓瘡的敏感性,床鋪皺褶不平、有渣屑或移動患者時拖、拽、扯、拉均產生較大摩擦力。潮濕是另一原因,在潮濕的環境下,患者發生壓瘡的危險會增加5倍[2]。大小便失禁及出汗引起的潮濕刺激導致皮膚浸漬、松軟,易為剪切力和摩擦力所傷。全身營養障礙,負氮平衡,皮膚干燥,彈性差者易發生壓瘡。對患者護理、指導不充分也是壓瘡的易發因素[3]。

2 護理

2.1 預防壓瘡的產生 由于壓力是造成壓瘡的主要原因,護理人員除協助患者定時翻身外,還要合理使用防壓用具。

2.1.1 床墊 對未發生壓瘡的高危人群均使用氣墊床。常用的就是氣墊床,特別是可以改變壓力的氣墊床。有研究表明,交替性的壓力氣墊效果最好,但是膨脹

2.1.2 翻身靠背及海綿氣圈 患者安排妥當后,可在身體空隙處墊軟枕或海綿墊,使支持體重的面積寬而均勻,作用于身體上的正壓及作用分布在一個較大的面積上,從而降低骨突部位皮膚上所受到的壓強。

2.1.3 各類肘部及足跟部保護器 不僅能將肢體處于功能位置,還能保護局部皮膚,起到預防壓瘡的作用。

2.2 壓瘡的治療護理

2.2.1 物理療法 高頻電療、紅外線照射,可促進血液循環,增加局部抵抗力,適用于Ⅰ期和Ⅱ期壓瘡;采用高壓氧治療壓瘡,可使壞死的脂肪和蛋白質液化,有利于創面愈合[3]。

2.2.2 復方消褥靈 白降丹、珍珠各6 g,輕粉3 g,龍骨5 g,研細末,以氧氟沙星20 ml,654-2 2 ml混勻治療壓瘡療效可靠[5]。

2.2.3 安普貼薄膜 先用生理鹽水清潔皮膚受損處,然后用無菌敷料小心擦干創面殘余液體及傷口周圍皮膚,貼上安普貼薄膜(法國優格醫療用品公司生產),薄膜邊緣需超出傷口周邊2~3 cm,視傷口情況換藥。2~3 d換藥一次,如敷料滲出液較多或受污染則隨時更換[6]。

2.2.4 凡士林 將患者置于氣墊床上,保持床單元清潔干燥,每2 h觀察一次皮膚受壓情況。并定時翻身,每天用鹽水棉球或溫水清洗患者臀部、內外踝和骨突出易好發壓瘡部位。保持皮膚清潔,并保證患者的營養供給。受壓部位涂擦凡士林,且沿順時針方向按摩涂擦部位3~5min[7]。

2.2.5 頭孢哌酮加愈膚寧 先充分暴露,再用碘伏棉棒按外科常規消毒創面,將抗生素粉末均勻涂在傷口上,待晾干或吹干后,用愈膚寧涂于創面,無需包扎,4次/d,3~5 d,傷口基本愈合,重者一般是10 d左右。

3 壓瘡治療護理的誤區

美國衛生保健政策研究機構(AHCRP)指出壓瘡治療護理的四大誤區:在危險區域乙醇擦拭、油膏涂抹、冰敷、熱烤。另外,目前不少醫院仍采用按摩受壓部位的方法來預防壓瘡,這是不可取的。軟組織受壓變紅是正常的保護性反應,稱反應性充血,由氧供應不足而引起。通常受壓引起的充血使局部尚能保持1/2~3/4的血液供應。連續仰臥1 h的患者背部受壓變紅,變換后一般可在30~40 min內褪色,不會使軟組織受損形成壓瘡,所以無需按摩。如果持續發紅則表明軟組織已受損傷,此時按摩將導致更嚴重的創傷。尸檢結果表明,凡經過按摩的局部組織顯示浸漬和變性,未經過按摩的無此種現象。還有,不少醫院目前仍在使用氣圈,這也是不可取的,因為充氣的氣圈將皮膚的靜脈回流壓迫阻斷,不利于中心部皮膚血液循環[8]。

參 考 文 獻

[1] 何華英,杜峻,王素芳,等.壓瘡危險因素預測及預防護理研究進展.護士進修雜志,2005,20(9):803-805.

[2] 蘇春燕.ICU病人壓瘡危險因素及其評估工具.護理研究,2005,19(9):1695-1697.

[3] 王翠茹.壓瘡的臨床護理進展.天津護理,2006,14(1):58-59.

[4] 王永明,申香葵.壓迫性潰瘍的原因及預防.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2002,2(9):409.

[5] 李瑞敏.復方消褥靈治療褥瘡32例.實用中醫藥雜志,2003,19(4):204.

[6] 徐巧玉,溫麗萍.安普貼薄膜治療壓瘡的觀察與護理. 現代預防醫學,2007,34(1):178-179.

篇4

關鍵詞: 壓瘡 安普貼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7484(2011)05-0241-03

壓瘡是臨床較為常見的并發癥,多發生于危重、慢性病長期臥床及年老體弱者。它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延長了病程,是護理工作一大難題,我科對16例處壓瘡瘡面,采用了安普貼換藥方法護理,并與14例處壓瘡瘡面用制痂酊護理進行比較,收到良好的效果。現報導如下:

1臨床資料

選擇2006年10月―2010年10月呼吸內科住院病人合并壓瘡者,全部壓瘡均在病人入院體格檢查時發現,共有患者13例,原發病為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肺癌或伴其他疾病,其中男8例16處,女5例14處,共有壓瘡30處,根據壓瘡分期標準【1】,Ⅱ期18處,Ⅲ期12處,其中骶尾部13處,足跟部5處,踝部5處,髂部5處,肩部2處。將其隨機分為治療組16例處,對照組14例處。治療組Ⅱ期10處,Ⅲ期6處,對照組Ⅱ期8處,Ⅲ期6處。兩組病人,年齡、性別、壓瘡分期、壓瘡面積及原發病方面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顯著性意義 (P>0.05) ,具有可比性。

2 護理方法:

2.1全身護理

兩組均給予,(1)防止局部組織長期受壓,定時翻身,翻身時間每次不超過2小時,病人置于氣墊床上,床頭設翻身卡,記錄翻身時間、病人臥位、皮膚情況等。翻身過程中避免拖、拉、拽。(2)加強營養,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以改善病人營養狀況,不能進食者,可腸內外營養。(3)保持床鋪清潔、干燥、無皺折、大小便失禁者做好皮膚護理。(4)心理護理,清醒病人,用安慰、鼓勵、暗示等方法幫助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2.2局部護理

治療組:用0.9%生理鹽水加壓沖洗瘡面,由上至下,反復沖洗至瘡面清潔再用棉球擦干。對腐爛瘡面要徹底清瘡,用無菌剪刀剪除壞死組織;對滲出液、膿液多的瘡面應提取分泌物培養,根據培養結果選擇抗生素,指導全身用藥,并用生理鹽水稀釋的抗生素反復的加壓沖洗瘡面至清潔,瘡周皮膚用0.5%碘伏進行消毒。待皮膚干燥后,根據壓瘡部位、面積選擇合適的安普貼,一般選擇超出壓瘡面積2-3cm的安普貼【2】,必要時可剪裁。從中心向四周稍用力按壓敷料,使敷料與皮膚粘牢,中間不留氣泡,根據瘡面滲液、貼膜顏色、大小便污染情況,更換安普貼,換藥時嚴格無菌操作,仔細觀察瘡面分泌物的量、顏色、性質、肉芽組織生長等情況,開始瘡面滲出多,1-2天換藥一次,當瘡面外觀上看顏色呈紅色、粉色時,說明肉芽組織生長,上皮組織形成了,可6-7天換藥一次。【3】

對照組:瘡面徹底清瘡(清瘡同治療組),待瘡面清潔后用棉簽蘸制痂酊外涂暴露的瘡面,棉簽一次性使用,每2小時涂一次,滲出多時隨時涂敷,并用頻譜儀或紅外線局部照射,每次15-20分鐘,注意防燙傷,以保持瘡面干燥。仔細觀察瘡面痂皮生長情況、痂下有無膿液,痂皮表面有無分泌物以及分泌物的量、顏色、性質。待瘡面結痂后,停止涂制痂酊,讓其自己脫痂,如痂皮超過2周不脫落,可用無菌剪刀剪除痂皮周邊,用凡士林紗布包扎,隔日換藥一次,上皮組織形成后換藥時間可延長。感染者提取分泌物培養,根據培養結果選擇抗生素,指導全身用藥。

3結果

壓瘡愈合時間治療組Ⅱ期為21±5.1天;Ⅲ期為24.5±5.1天;對照組Ⅱ期為28±4.5天;Ⅲ期為35.3±7.4天;兩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

4討論

壓瘡,又稱壓力性潰瘍,是局部組織長期受壓,血液循環障礙,持續性缺血缺氧,營養不良而形成的潰爛和組織壞死,臨床上多根據壓瘡形成的原因,采用整體護理與局部治療護理相結合的原則。局部治療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傳統法(亦稱為干性環境治療法),即是盡可能地保持傷口干燥,使瘡面脫水結痂,從而達到愈合的目的。但這種方法可使痂皮中混有一些表皮細胞,這些細胞被迫移向干燥痂皮下深處,從而延長壓瘡愈合的時間,另一種是新式療法(亦稱為濕性環境治療法),其原理是將敷料粘貼在潰爛處,能吸收過多的分泌物、毒素、壞死組織,提供瘡面愈合所需的濕性環境,并保持肉芽組織濕潤,促進上皮組織再生和血管再生,增進了瘡面愈合過程。根據近年資料統計結果分析濕性環境治療壓瘡效果較干性環境好。

安普貼是半透性水膠體敷料產品,由聚氨酯背襯及內層水膠粘性物質組成,其內層與瘡面接觸時,可吸收滲出物并膨脹,形成一層溫和而濕潤的凝膠填充層,從溫度、濕度和PH值等方面為傷口提供最佳的濕性愈合環境。【4】背襯可防止外界水和細菌入侵,減少感染;不粘連瘡面,換藥時對傷口刺激小;保持瘡面水份和熱量,消除瘡面肉芽組織水腫,有利于上皮生長和血管增生,避免疤痕形成。

瘡面局部因素是壓瘡護理的關鍵,在護理中,要綜合瘡面情況,對壞死組織必須徹底清創、去腐,皮膚消毒范圍要大,敷料直接作用于出血的瘡面上,以加快肉芽生長:壞死組織難以清除、滲出多時,必須增加換藥次數;制痂酊外涂創面,是傳統的干性環境治療方法,對新鮮壓瘡療效顯著,但時間明顯長于實驗組,對形成時間長的、創面深的壓瘡,易形成痂下感染,分泌物增加,以至形成痂下膿液。且制痂酊外涂時,對患者刺激強烈,引起劇烈的疼痛,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安普貼外敷壓瘡換藥次數相對較少,刺激性小,減輕了患者生理痛苦。

壓瘡不僅給患者增加痛苦,影響生活質量,嚴重時可因繼發感染引起敗血癥而危及生命。即使在醫療護理質量相對較高的今天,壓瘡的發生仍然不可避免,因此必須注重原發病的治療,同時護理人員要認真、細致地做到好危重病人和長期臥床病人的護理工作,對于長期臥床病人,要求做到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換。

參考文獻

[1] 李小寒,尚少梅.基礎護理學.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8,(4) 39.

[2] 孫蘭芳.安普貼治療褥瘡的臨床觀察[J].中華醫學實踐雜志,2004,3,(9).

篇5

[關鍵詞] 壓瘡;治療;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3.5[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7210(2010)03(b)-093-02

壓瘡是長期臥床患者的并發癥之一,輕者可給患者帶來痛苦,影響疾病的治療;重者可并發敗血癥而危及生命。因此,預防壓瘡的發生是護理工作中的一大難題。流行病學分析皮膚壓瘡一般分為3類:青年人神經病學患者;高齡患者;住院患者。隨著人口老齡化,家庭病床的開展,老年公寓、敬老院的普及,壓瘡的治療和護理已是一個很現實很迫切的問題。

1治療

1.1Ⅰ~Ⅱ期壓瘡

及時去除病因,阻止壓瘡的進一步發展。做到勤翻身,翻身時,避免在床上對患者進行拖、拉、推等動作,以避免擦傷患者的皮膚。在患者大便或小便后,及時沖洗會然后擦干皮膚。對有水泡形成的Ⅱ期壓瘡,未破的小水泡盡量減少摩擦,防止水泡破裂,對于比較大的水泡,應在無菌操作下用無菌注射器將水泡內液體抽出,對于表皮破潰者可涂甲紫溶液,并用紅外線或紫外線照射治療,以保持創面干燥,經過這樣的處理,患者一般3~4 d可痊愈。

1.2 Ⅲ~Ⅳ期壓瘡

盡量保持創面的清潔,徹底清除壞死組織,保持引流的通暢,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另外可采取一種比較有效的治療方法,即采用清熱解毒、活血化瘀、去腐生肌、并具有收斂作用的中草藥,如果創面有感染,可用無菌生理鹽水或呋喃西林溶液清洗創面,也可采用甲硝唑濕敷或者先用生理鹽水清洗創面,然后涂磺胺嘧啶銀、呋喃西林。感染的創面應定期取創面分泌物作細菌培養及藥敏試驗,按培養及藥敏試驗的測定結果,選擇合適的抗生素。另外,純氧有抑制創面厭氧菌生長,提高創面組織供養的作用,因此可以采取壓瘡局部持續吹氧法進行治療,所采取的氧流量為5~6 L/min,每日吹氧2次,每次15 min,吹氧完畢后,創面暴露。在進行局部治療的同時,要及時變換,勤翻身,避免創面持續受壓,保持局部清潔干燥。

2 護理方法

2.1 心理護理

給患者及家屬做思想工作,告訴其在生活和治療的過程中減少造成壓瘡的危險因素如受壓、摩擦、潮濕等。對于患者本人,思維清晰的患者往往情緒低落,總認為自己成了家庭的累贅,加上創面惡臭,大小便失控,自卑感很強,因此,護理人員應用親切柔和的語調,關切的眼神,樂觀開朗的情緒來感染患者;操作時與其親切交談,介紹創面的情況,增加其治療信心,減輕自卑感。

2.2 清潔護理

保持床單位清潔、干燥,減少因大小便失禁、引流液污染、出汗多、潮濕等造成的刺激因素,應在患者每次排便后或在其他刺激因素刺激后立即清洗皮膚或擦拭污染物,及時更換污染的衣物,使患者保持清潔、舒適狀態。經常按摩受壓部位,用紅外線或紫外線照射患處,保持皮膚干燥清潔。注意在清洗患者皮膚時,避免使用肥皂等具有刺激性的物質,清洗的過程當中,動作輕柔,防止皮膚損傷。

2.3定期翻身

減少局部組織受壓的時間是防治壓瘡發生的關鍵,定時翻身是較為簡單的方法,并且這種方法對于壓瘡的預防和治療也比較有效。翻身的時間間隔可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來定,一般是每1~2小時翻身一次,必要時每30分鐘翻身一次,也可采用電動翻身床進行翻身。有資料表明,住院患者沒有壓瘡發生的最主要經驗就是勤翻身。應根據病情需要,建立床頭翻身記錄卡,有利于崗位責任制的落實,便于壓瘡的早發現、早處理。

2.4加墊

可以用小棉枕頭或小海綿墊墊于足跟、內踝、外踝及骶尾部,使這些骨突出部懸空,以減少壓力,保持血液循環通暢。也可采用各種醫療護理用具如水褥、氣墊床等,從而減輕組織所承受的壓力,降低骨隆突處的壓強,這些方法對壓瘡的預防和治療都有一定的好處。

2.5注意患者的營養狀況

患者良好的營養狀況是治療壓瘡的根本保障。營養不良是導致壓瘡發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也可以延緩壓瘡的愈合,而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和豐富礦物質的攝入對組織創面的愈合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對于壓瘡的患者應多吃營養豐富的食物,如雞蛋、瘦肉、水果等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食物,以改善患者營養不良、全身抵抗力差的問題。對全身營養狀況特別差的患者,還應該加強支持療法,可采用腸內營養支持或腸外營養支持。以增強機體的抵抗力,促進創面早日愈合。

2.6用藥護理

2.6.1百多邦軟膏的應用百多邦軟膏為局部抗生素、抗菌譜廣,適用于各種細菌性皮膚感染。對于壓瘡同樣適用,它可使創面炎性反應減輕,分泌物減少,從而縮短腫脹時間,促進創面愈合[1]。

2.6.2 白蛋白及云南白藥外敷[2] 這兩種方法治療Ⅱ~Ⅲ期壓瘡效果較好。

3討論

壓瘡是因長期臥床,局部受壓,導致血液循環障礙,局部組織持續缺血,營養不良而發生的軟組織壞死[3]。控制壓瘡發生關鍵要做到七勤:勤觀察、勤翻身、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換、勤擦洗、勤交班。及時變換,保持患者皮膚的清潔,針對高危人群做好預防壓瘡發生的健康教育,認真進行壓瘡預防知識的傳授,真正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減少其費用。另外,營養不良也是壓瘡形成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也是壓瘡經久不愈的主要影響因素[4]。因此根據患者全身營養情況制訂結構比例合理的膳食表,少食多餐,保證蛋白質、糖、脂肪、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的合理供給,必要時可根據醫囑補充白蛋白、復方氨其酸、新鮮血漿等,以提高機體抵抗力,加快壓瘡的愈合。壓瘡本身不是原發性疾病,而是由于其他原發病沒有得到很好的護理而造成的皮膚損傷[5-6]。為了更好地預防壓瘡的發生,加速壓瘡的愈合,必須讓患者及其家屬有效地采取預防壓瘡的措施,所以必須讓他們了解壓瘡的預防知識,包括以上提到的勤翻身、皮膚清潔、按摩等,并且告知他們做這些工作的重要性,讓他們真正參與到壓瘡的預防及治療過程當中。

[參考文獻]

[1]周富玲,鄧卓霞,張金桃,等.百多邦軟膏治療壓瘡的療效觀察[J].護士進修雜志,2003,18(2):52-53.

[2]張小玲.白蛋白外敷治療壓瘡的療效觀察[J].護士進修雜志,2006,21(1):45-46.

[3]倪斐,高波,張彬.壓瘡相關因素及循證護理的引入[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4,4(7):1138-1139.

[4]蔣琪霞,陳芳,趙霞,等.壓瘡患者圍手術期營養護理的方法及效果探討[J].實用護理學雜志,2002,18(10):41-42.

[5]張惠珠.內科老年患者護理的探討[J].中國現代醫生,2009,47(11):129.

篇6

壓瘡也叫褥瘡,是臨床上危重患者中常見的并發癥之一。采用醫院-家庭醫療護理相結合的管理模式,持續全程護理頑固性壓瘡患者。全面評估患者壓瘡分期及風險,制定個性護理計劃,患者、家屬健康教育,壓瘡局部減壓,改善血液循環,衛生管理,營養支持等方法,分期、分階段、綜合全面持續護理。壓瘡全部愈合減少了病員住院時間,降低了醫療費用,節省了家庭人力支出。醫院-家庭醫療護理模式、綜合全面全程護理是促進頑固性壓瘡早日愈合的有效方法。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05年5月~2010年5月收治頑固性壓瘡患者12例,男7例,女5例。原發疾病為植物狀態4例,腦卒中癱瘓臥床5例,截癱3例。壓瘡發生時間均在3個月以上。壓瘡為單純骶尾骨處5例,其余2~3部位,如肩胛部、骶尾骨、脊椎體隆突處、足跟、髖部等處。根據2007NPUAP分期標準,Ⅲ期5例,Ⅳ期5例,不能分期2例[1]。壓瘡范圍5cm×5cm~15cm×16cm。

護 理

⑴壓瘡患者入院后,首先對患者的基本情況包括患者年齡、性別、原發性疾病、神志、精神狀態、自理能力,營養狀況,壓瘡類型及分期、家庭狀況,家庭成員組成及文化程度等方面信息做出全面評估,依患者的健康狀況、家屬重視及配合程度,壓瘡的評估[2],制定出個性化的護理計劃,然后按計劃進行壓瘡護理。

⑵做好患者及家屬的健康教育,引導病員及家屬有針對性的配合護理計劃的執行。①在整個治療康復過程中,要讓患者、家屬對壓瘡知識有一個全面了解,能得到患者及家屬對壓瘡治療的信心,主動參與到日常護理工作環節中來。②心理支持對存在心理問題的患者進行積極的心理疏導和正性激勵,做好心理護理,同時聯合患者家屬、醫師一起給患者以情感和心理上的支持,使患者每天能以良好的心態配合治療護理。③對在家庭護理的病員,每周2次或不定期到患者家庭進行訪視,指導家屬對患者居住環境進行環境衛生管理,日常護理,壓瘡換藥并觀察壓瘡變化,對惡化的或存在明顯感染的壓瘡應及時到醫院治療。④在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要用樂觀的情緒來關心和感染患者,使患者減少自卑感,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

⑶入院后先用雙氧水沖洗壓瘡潰瘍面,再用生理鹽水渦流式沖洗至瘡面清潔,清除壞死組織后再用生理鹽水沖洗潰瘍面,絡合碘消毒潰瘍面周圍皮膚,然后用氯霉素粉涂抹在潰瘍面上,外蓋薄層無菌干紗布,1~2次/日換藥。保持潰瘍面干燥。①如果滲出較多,應增加換藥次數。應警惕可能存在感染,注意患者的體溫變化及潰瘍面滲出情況,可建議醫生予抗生素控制感染,必要時可對潰瘍分泌物進行細菌培養,針對性使用抗生素。②對潰瘍面肉芽組織生長較差的患者,在使用氯霉粉基礎上,可予654-2水劑、金因肽、雙料喉風散交替換藥。以促進潰瘍面組織生長。③對合并有糖尿病的壓瘡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可考慮胰島素8U加慶大霉素8萬U,放在無菌紗布上敷于創面,外敷生理鹽水濕紗布,最后用干紗布覆蓋,1次/日,以促進潰瘍面組織生長。④對潰瘍面組織生長較差,周邊組織硬化,可反復多次清除硬化組織。⑤對潰瘍面較大、肉芽組織生長較好、全身營養狀況較好、神志清醒的壓瘡患者,可采用外科手術進行皮瓣移植或潰瘍面封閉負壓吸引[3],徹底治愈壓瘡。

⑷做好壓瘡局部減壓,改善血液循環,是治療壓瘡的首要條件。要充分顯露壓瘡瘡面。為防止壓瘡局部組織繼續長期受壓,在局部換藥同時,應及時更換患者的,1~2小時翻身1次,用氣墊、海綿墊等墊起,避免創面再度受壓。促進血液循環:①局部按摩,對遠離壓瘡周邊易于受壓部位定時用紅花酒精按摩,按摩應輕柔,以促進潰瘍區周邊組織血供,緩解周圍組織緊張狀態,達到通經活絡,增進全身血液循環,增加壓瘡區氧供,改善局部營養狀況。②局部紅外線照射可增加潰瘍區周邊組織的血液循環,增加氧供,促進肉芽組織生長。③適宜的環境溫度可促進肌體的新陳代謝,使組織修復達到最佳狀態,促進潰瘍周邊組織生長。

⑸保持環境清潔衛生:每天早、晚為壓瘡患者進行全身溫水擦浴,保持床鋪干燥、平整,及時更換床單,避免潮濕刺激。每日用消毒劑或紫外線消毒患者所處環境,同時要注意個人衛生,以減少潰瘍面的污染,防止壓瘡繼發感染。

⑹合理營養是壓瘡治療的根本保證:①對體質消瘦、全身營養狀態較差的患者,采取各種方法鼓勵患者多吃一些營養豐富的食物,以增強患者的體質。在此基礎上還必須加強支持療法,可采用補液、靜滴高營養物質等方法。②對鼻飼患者,在加強支持療法的基礎上,應將食物攪拌成食糜樣由胃管注入,以期增強機體及皮膚抵抗力,促進創面早日愈合。在增加蛋白質攝取時必須評價肝和腎功能,保證患者獲得足夠的熱量,可以節省蛋白質。

結 果

經過醫院-家庭醫療護理模式并綜合護理,12例頑固性壓瘡患者壓瘡全部愈合。

討 論

隨著社區醫療的發展,方便快捷的就醫服務理念逐漸為社區居民所接受,老年、慢性疾病患者,臨終關懷病員住院增多,這類病員多為長期臥床、生活不能自理,營養不良,多因嚴重的原發疾病入院,多伴有嚴重而較為頑固的壓瘡,范圍大,病情重。部分病員在多家醫院治療而效果不佳,經濟壓力較大,無力照顧,而選擇居住地的社區醫院。接受的這12例患者均因上述原因而入院。

醫院與家庭護理模式正適應了社區居民的就醫需求,將醫院對壓瘡治療護理延續到家庭。根據病員壓瘡具體情況,在壓瘡嚴重感染、惡化時,到醫院治療,穩定后轉入家庭繼續治療護理,使病情得到了持續控制,減少了住院時間。既減輕了患者家庭的醫療費用支出,也減少了患者家庭的人力支出。

全面、分期、分階段,采用不同護理方法,是壓瘡早日愈合的關鍵。在護理的病員中,2例患者壓瘡面積大,全面評估患者身體狀況,及時建議醫生和家屬將患者轉入上級醫院采用封閉負壓吸引術和皮瓣移植,病情得到及時控制,壓瘡短期內治愈。

參考文獻

1 Benbow M.Guidelin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pressure ulcers.Nurs Stand,2006,20(52):42-44.

篇7

關鍵詞:康惠爾 壓瘡

Kang Wheare to nurse the surgical dressing treatment to press the sore the clinical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Wang Ying

Abstract:Objective :The discussion presses the sore the method of treatment and the clinical observation,reduces its formation rate,enhances the cure rate,simultaneously improves patients survival quality.Presses the sore formation rate to symbolize the nursing quality,this request is engaged in nurses the worker to have to grasp causes presses the sore the factor,moreover can begin using the intervention measure to prevent and the treatment presses the sore the occurrence.Thus reduced has pressed the sore the formation rate and the infection percentage,enhanced in front of the courtyard to press the sore the cure rate,reduced the complication occurrence. Conclusion:Takes the positive preventive measure and the effective method of treatment,then reduces patients pain,reduces the course of an illness,reduces probability which the courtyard intrinsic pressure sore occurs.

Keywords :Kang Wheare Presses the sore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0)12-0024-02

壓瘡是指局部組織長期受壓、血液循環障礙,持續缺血、缺氧、營養不良而致皮膚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組織潰爛壞死。

久治不愈的壓瘡還易并發骨髓炎、敗血癥和低蛋白血癥。這些并發癥不僅使治療更加困難,甚至因此而導致死亡。目前,壓瘡仍是截癱病人,長期臥床病人等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由此可見,小小的壓瘡潰瘍,如處治不當,將可能帶來致命危害。

壓瘡一般分為4期,分別是淤血紅潤期(Ⅰ度)、炎性、浸潤期(Ⅱ度)、淺度潰瘍期(Ⅲ度)及壞死潰瘍期(Ⅳ度)。

關于壓瘡的治療,目前提出濕潤療法,經多次反復研究我們認為在無菌條件下,濕潤有利于創面上皮細胞生成,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和創傷后愈合。我科于2007年6月-2009年8月應用康惠爾傷口護理敷料治療壓瘡10例(12處),經臨床觀察,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本組10例(共12處)壓瘡患者,男8例,女2例,年齡36~76歲,平均年齡56歲。治療前壓瘡病程6~410d,平均30d。病因主要有:多發骨折合并腦外傷3例(其中1例腦癱),合并胸外傷2例,合并腹部外傷1例,股骨頸骨折2例,脛骨骨折2例;壓瘡分期:Ⅱ度2處,Ⅲ度9處,Ⅳ度1處;壓瘡面積:>7cm2處,6~8cm2處,

1.2 方法。壓瘡的治療方法除實施一般處理,如避免局部持續受壓,加強全身支持療法,如勤翻身,拍背,用紅花油局部及全身按摩外,采用下述方法:①清創。對壓瘡創面的壞死組織先用0.5%碘伏棉球進行擦洗以消毒創面,然后用生理鹽水徹底清洗傷口,將康惠爾清創膠涂于壞死組織上,外貼閉合性敷料,每2-3d更換1次,直至壞死組織從創面脫落。②促進肉芽組織生長。一旦壓瘡壞死組織脫落、創面呈紅色,則使用康惠爾潰瘍糊,以促進肉芽組織生長。方法:使用0.5%碘伏棉球進行擦洗以消毒創面,然后用生理鹽水清洗傷口分泌物,將潰瘍糊劑填充傷口1/3~1/2,外貼閉合性敷料。根據傷口滲出液的多少,一般每2~4d更換1次,直至創面愈合。③傷口滲出液的處理。使用康惠爾滲液吸收貼。使用清創膠或潰瘍糊后,將滲液吸收貼緊密平貼于創面上,根據傷口滲出液的多少及時清潔傷口并更換敷料。

1.3 療效判定標準。痊愈:經治療創面完全愈合。好轉:經治療后創面縮小明顯,有新鮮的肉芽生長。有效:經治療創面腐爛組織已清除,分泌物減少。無效:治療前后創面無變化。

2 結果

本組10例12處壓瘡中愈合8處,好轉3處,無效1處。本組病例使用清創膠、潰瘍糊時間及創面愈合情況見表1。

表1顯示:2處Ⅱ度壓瘡中:1例使用潰瘍糊5d后痊愈,1例無效。該例無效患者系65歲女性,且合并有急性盆腔感染,尿細菌培養有真菌,故考慮創面并發真菌感染,經全身使用抗真菌藥物、創面應用制霉菌素粉劑8天后痊愈。12處壓瘡中,使用清創膠6d,潰瘍糊10d后,8處創面痊愈,3處好轉,1處無效。

在好轉創面中,1例為76歲的女性患者,使用清創膠6d后壞死組織全部自溶,8d后明顯好轉,因住院經費困難而出院。另1例患者壓瘡創面壞死組織與膿痂厚至0.6cm,單獨使用清創膠6d后無效,遂清除大部分壞死組織及異物,再消毒清潔創面。然后使用清創膠8d才將壞死組織全部清除,第11天使用潰瘍糊,第15天后明顯好轉,后因家庭困難放棄住院治療。1處無效患者系71歲的男性,腦中風合并重度營養不良,長期臥床,家庭無力照顧,又因經濟困難而出院。另一例好轉患者,由于多發性骨折伴雙下肢截癱,長期臥床伴重度營養不良,壓瘡時間長達兩年,經過對壓瘡傷傷口評估后,先用剪刀分次清除壞死組織后,使用清創膠10小時后,再使用潰瘍糊,于第20天后明顯好轉,由于其他原因,患者要求出院。

3 討論

3.1 康惠爾傷口護理敷料特性。本組病例使用的康惠爾傷口敷料包括清創膠、潰瘍糊及滲液吸收貼。

3.1.1 清創膠具有以下特殊特性。①主要成分為90%的純化水,促使壞死組織釋放蛋白溶酶,使其自身溶解而清除;②具有良好的內聚性能,只附著于壞死組織上,不浸漬正常皮膚;③可激活機體內源性清創過程,表現為無痛清創,對正常組織無副作用。

3.1.2 潰瘍糊特性。①主要成分為羧甲基纖維素鈉,吸收傷口滲出液并形成凝膠;②填充傷口竇道及腔隙,防止傷口塌陷;③減輕傷口疼痛;④保持傷口濕潤,加速肉芽組織的生長,促進傷口愈合,從而降低機體的感染率[4]。

3.1.3 滲液吸收貼特性。①具有發泡結構,能快速、大量吸收傷口滲出液,并鎖住滲液,防止浸漬傷口周圍皮膚;②不與傷口粘連,避免更換敷料時引起機械性損傷;③泡膜墊使傷口局部壓力重新分布而緩解受壓情況以改善血液循環;④具有隔熱作用,使傷口局部溫度接近正常體溫,確保細胞分裂處于最佳狀態;⑤表層半透膜,阻隔外界細菌及顆粒性異物對傷口造成可能的污染,氣體自由交換不受阻礙,且具有隔水功能等。因此對于長期臥床及老年性患者,大小便不能自理時,可防止大小便污染創面。本組病例12處傷口中,8處傷口分別為骶部、臀部、大腿根部,極易被大小便污染,但由于使用了滲液吸收貼,只有1例合并有急性盆腔感染患者的傷口被小便污染。

3.2 怎樣充分發揮康惠爾傷口護理敷料特性。

3.2.1 對創面進行認真分析,大小,深度,異物多少,嚴重程度,時間長短等。①全身性評估:患者潛在的疾病、合并癥、營養情況、經濟狀況等;②局部評估:是急性還是慢性創面,創面的大小、深度、組織的丟失量、存活情況、感染程度等,根據評估的情況擬訂治療方案。

3.2.2 合理進行清創。一般情況下,傷口清創有手術清創、機械性清創、酶學清創、化學性清創及自溶性清創。傷口使用清創膠屬于自溶性清創。對于大量壞死組織或壞死組織與其他成分(如藥物)混合在一起時,則需將手術清創或機械性清創與自溶性清創聯合使用。

3.2.3 使用綜合療法促進肉芽組織生長。由于壓瘡是全身、局部因素綜合作用引起的皮膚組織變性、壞死的病理過程,因此應采取局部治療為主、全身治療為輔的綜合措施。本組中1例因嚴重營養不良且經濟極度困難而致傷口局部換藥效果不明顯;相反有2例患者,盡管其中1例創面長達24個月,另1例創面廣泛(涉及整個臀部及骶尾部),但由于重視翻身,加強全身支持療法(靜脈輸入白蛋白、氨基酸等),創面較快愈合。

3.3 采用循證施護方法,及時處理壓瘡創面合并癥。本組病例中,有1處Ⅱ度壓瘡創面合并真菌感染,經全身使用抗真菌藥物、局部應用制霉菌素粉劑8天后痊愈。

3.4 注重傷口過程評估,持續改進護理質量,加強壓瘡發生的環節及過程管理,做到全程動態管理,使醫療護理質量得到有效的控制,能達到康惠爾傷口護理敷料最好效果。

3.5 有效的健康教育是防治壓瘡的良好方法,要求的護理人員在實施有效的護理措施外,對易受壓瘡的患者及家屬做好健康教育,傳授并讓其掌握壓瘡的防治知識,培合護理工作,減少壓瘡的發生,真正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將壓瘡的發生率減少到最低。

參考文獻

[1] 潘琴環,張慈鳳.綜合物理治療與康惠爾系列對難愈性創面的臨床觀察.廣州醫學院學報,2002,30(4):67-68

篇8

【關鍵詞】VSD;壓瘡;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9―0409―01

1 原理

負壓封閉引流技術(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是一種設計獨特的新型引流技術,是外科引流技術的一種革命性的進展。VSD是應用水化聚乙烯醇泡沫敷料覆蓋或填充到各種皮膚或深部組織創面,不但為創面提供了合適濕度、潔凈的生長環境,同時以此敷料為中介,將傳統點狀引流變成面狀引流,讓腔隙及創面無壞死物質或滲出液聚集,徹底去除腔隙或創面的分泌物或壞死組織,消除創面感染;同時充分引流避免了創面炎性介質或毒素再吸收,降低毒素對病人的“二次打擊”;用半透性黏貼密封創面避免了外源性污染及交叉感染;接通負壓源,形成一套完整負壓閉路循環系統。全創面負壓吸引降低組織間壓,負壓向深部組織傳導,從而消除創傷組織和肉芽水腫;同時,負壓吸引能夠增加創面血液循環量,特別是間歇性負壓吸引可以增加創面血液循環量2―4倍,從而促進肉芽生長和創面上皮化等。該系統可以對全創面進行封閉、覆蓋、吸引、引流等治療。

2 治療方法

徹底清除創面的壞死失活組織或容易壞死的組織、異常分泌物和異物等,開放所有腔隙,清洗創周皮膚。按創面大小和形狀設計修剪帶有多側孔引流管的VSD敷料,使引流管的端孔及所有側孔完全為VSD敷料包裹。把設計好的VSD敷料加以縫合固定,使敷料完全覆蓋創面,如創面較深,須將VSD敷料填充底部,不留死腔。良好的密封是保證引流效果的關鍵。

3 術后觀察及護理

3.1保持有效的負壓引流 適合的負壓在-125~-450mmHg,可以起到充分引流,防止皮下積血積液,迅速控制感染,促進肉芽生長等作用。專人監測局部負壓封閉及引流情況,并做詳細記錄。當負壓接通后,如果VSD材料塌陷緊貼創面,內管形態明顯凸現,則表示封閉良好,負壓引流有效。

3.2 妥善固定引流管 活動時保持引流管勿受壓、牽拉、扭曲、打折和脫落,搬動病人時要用止血鉗夾住。引流管出口處于低位,使引流瓶低于引流管出口,確保引流液的順利流出。

3.3 更換負壓引流瓶 每天更換負壓引流瓶,更換時嚴格遵循無菌操作,為防止引流管內的液體回流到負壓封閉吸引系統內,導致創面污染而影響治療的有效性,可采用雙人雙段折疊管道,關閉負壓源,然后更換引流瓶,調節好負壓,松開引流管,薄膜如明顯塌陷,表示負壓有效。

3.4 協助患者取合適 應用VSD處理傷口,最重要的是保證創面絕對不能受壓。根據創面的位置協助病人選取合適的坐、臥。做到既保證已有壓瘡的部位不再受壓,又要預防其他部位出現新的壓瘡。

3.5引流物 嚴密觀察引流物的顏色、性質和量,記錄24小時引流量,做好交接班。正常引流物的顏色是暗紅色。當發現大量新鮮血液被吸出時,提示有活動性出血。

4 常見護理問題及對策

4.1引流管堵塞 堵塞物通常為血凝塊和滲出物凝塊,應做到及早發現。可用生理鹽水在各個接頭方向負壓吸引,或用20 ml注射器注入生理鹽水侵泡10~15 min,幾次后,直接負壓吸引即可。

4.2負壓不夠 保持有效負壓是VSD治療成敗的關鍵。

4.2.1負壓消失 護士應注意觀察負壓表的讀數是否在恒定的調節范圍內或負壓吸引瓶是否處于癟陷狀態。

4.2.2薄膜漏氣 負壓吸引有效的指征是負壓封閉系統保持癟陷,黏貼緊密,觸摸時有硬實感,引流管管形清晰可見,有液體流出。如果VSD透明貼膜鼓起,不見管形,說明VSD系統有漏氣的位置,應立即通知醫生給予處理。

4.2.3引流管堵塞 若粘貼薄膜下出現積液而壓力指示正常負壓,薄膜周緣和引流管無翹起,關閉負壓后泡沫不復原,提示引流管堵塞,應給予相應的處理。

推薦范文
欧美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激情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av片不卡无码久东京搔,亚洲鲁丝片AV无码APP
欧美日韩精品久久久免费观看 | 日本高清午夜色 | 亚洲日韩精品女同在线播放 | 久久久精品成人免费看片 | 一区二区在线线欧美 | 中文字幕亚州欧美日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