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5 10:44:31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日本妖怪文化論文,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關鍵詞]海的女兒 日本人魚演變 江戶時代末 影響
[中圖分類號]G1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22-0108-02
《海的女兒》通過美人魚對愛情的執著追求和為愛而不惜犧牲自己生命的感人故事,來表現美人魚崇高的精神境界和美好的心靈。但日本最初,人魚的形象卻不是善良美好的化身,而是人人懼怕的“奇丑無比”的妖怪形象。而且在性質上,人魚自身的性質也是與《海的女兒》中美人魚的性質有著很大差別的。
一、《海的女兒》中的“美人魚”形象
提起美人魚,人們腦海中首先浮現的一定是丹麥童話作家漢斯?克里斯汀?安徒生的代表作《海的女兒》中的小美人魚公主吧,這部作品可以說是安徒生最廣為流傳的名篇之一。因其主要內容是描寫小美人魚的愛情故事,所以《海的女兒》也被譯為《人魚公主》。
其主要內容是,海的王國有一位善良又美麗的人魚公主,而公主s愛上了生活在陸地的王子。美人魚為了追求自己的愛情、過上幸福的生活,不惜忍受割掉魚尾的巨大苦痛,以求換來與人類一樣的雙腿,但最后王子卻選擇了與人間普通的女子成了婚。巫婆告訴人魚公主只要她在殺掉王子后,使得王子的血流到自己的雙腿上,就可以重新回到大海,過著和從前一樣的自由自在的生活,但人魚公主并沒有聽從巫婆的建議,為了能讓王子的愛情幸福,她選擇自投大海,化身為泡沫……作者通過描寫美人魚對愛情的執著追求和為愛不惜犧牲自己生命的感人故事,來表現美人魚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仁愛善良的心靈。
安徒生通過《海的女兒》這部作品,淋漓盡致地把人和人的靈魂推到了一個崇高的地位,作者不僅心懷著堅貞的信念,而且還懷著浪漫主義的強烈激情。文中小美人魚所苦苦追尋的“不滅的靈魂”,實際上就可以說是安徒生理想中人的生命價值所在,正是因為有了這樣不滅的靈魂,人的生命境界才可能進入更高的階段,而恰恰人的生命只有通過不斷的努力與追求,才能獲得價值。從本質上說,安徒生是想通過描寫人魚公主,來表達人只要憑借自己堅強的意志、果斷的決心、善良的心靈、細膩的情感,就一定能夠實現自己的理想,而成功與否差的只不過是時間罷了。
安徒生是從象征意義來描寫人,人是宇宙間最美好的,因為它能夠進行種種創造,創造出最美好的東西。而作者恰恰將美人魚賦予了人類所有美好的一面,結果就是他用藝術之筆刻畫、成就了經典的人魚公主形象。
作者曾說:“在我的作品中,這是(《海的女兒》)在我寫作時唯一感動了我自己的一部作品。”可見,《海的女兒》是安徒生最重要的童話作品之一,其影響只需從丹麥哥本哈根入海口礁石上的美人魚銅像就可見一斑。并且這部作品對日本的人魚形象、本質的演變,都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它可以說是日本人魚開始轉變的“出發點”。
二、日本人魚形象的演變
近年來,提到人魚,人們腦海中浮現的一定是《海的女兒》中的美人魚公主形象。而日本最初的人魚,無論從形態上、本質上都與此有著很大的差別。
西方的美人魚傳說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無人不知。她美麗的外表、善良的心靈、對愛情的勇敢,無不讓人憐愛。而在日本,同樣也存在著人魚的傳說,但是日本早期的人魚形象卻與西方的人魚大相徑庭,恐怕會讓世人大跌眼鏡。如果說西方的人魚是美麗的化身,那么日本早期的人魚可以稱得上是“丑陋界的代表”。甚至它的到來會給人們帶來災害。直到江戶末期,日本的人魚形象才得以改變,而在此之前,因受中國文化的影響,日本的人魚一直沒有所謂的固定的形象。就算是之前有人親眼目睹過人魚的出現,也都只是口耳相傳,所以,人們寧愿相信它是一種神秘的、會帶來厄運的怪物。
(一)丑陋的人魚
日本最早記載人魚的文獻出自于7世紀完成的《日本書紀》。書中它被描述成為“類似于人一樣的異形之物”、“既像魚也像人”的奇怪生物。雖然書中關于人魚描寫很模糊,形象也沒有具體化,但可以說這已經給人魚的基本形態定下了框架。之后在13世紀完成的《古今著聞集》中,關于人魚的描寫就逐漸變得詳細,書中如此描述到:“頭部像猿猴,有著像魚一樣細細的牙齒,其紅鰭之間有爪一樣的手,且指間有蹼,有時會主動攻擊人類。”在《古今奇談莠句冊》中,也有這樣的描寫:“頭部有像人臉一般,眉毛眼睛俱全,皮膚很白,頭發是紅色的,紅鰭之間有手,并且指間有蹼,下半身為魚形。”從這些列舉的書籍中可以看出,雖然文中對人魚進行了詳細的記載,但怎么看都還是覺得像怪獸。《今昔百鬼拾遺》中,這樣描寫人魚:“它的面容奇丑無比,是個像猩猩一樣的怪獸,有著食人魚般鋒利的牙齒和尖爪,下半身不滿金光閃閃的鱗片,在水中游動時沒有任何聲響,所以其往往利用這個優勢來對異類發動襲擊,是個危害性很大的妖怪。”
由此可見,日本最初的人魚,總結起來可以說是丑到極致,有時還會攻擊人類,甚至帶來厄運,它們非但是美麗善良的代名詞,更像是一種妖怪。
(二)美麗的人魚
江戶時代末期開始,西洋的美人魚形象傳到了日本。此后,日本的人魚不再是丑惡,兇殘的代名詞,而是美麗、聰慧的象征。
18世紀,大殘澤在《六物新志》中另外附加了人魚的圖片,它上半身有著美麗婦人的姿態,下半身是魚的形狀,并覆有鱗片和魚尾。由此,人魚在大多數人心目中的形象得以確立。被稱為“日本的安徒生”的小川未明在童話《紅蠟燭與人魚》中,這樣陳述:“因受到老夫婦精心的養育,這個姑娘變得愈發的美麗,是個善良聰明的孩子”、“誰要是見到她,都要為她漂亮的容貌而感到驚奇,甚至有些人只是為了看這姑娘一眼才來買蠟燭的”。書中的人魚姑娘,幾乎是安徒生《海的女兒》中美人魚公主的翻版。書中美人魚對人類的向往,人魚姑娘的美麗善良和知恩圖報等等,都已經偏離了日本最初的人魚形象、本質也發生了改變。
巖井俊二在《華萊士人魚》中也有著關于人魚的描寫,不同于以往的是作者在書中不僅具體的描繪了人魚的形態,而且將其賦予了人類女性的一面。谷崎潤一郎的《人與嘆息》中描繪的人魚形象也都是美好的、溫順的。日本動漫大師宮崎駿執導的《懸崖上的金魚公主》也與《海的女兒》有很大程度的吻合。而所有類似與此的描寫,與日本最初的人魚完全不同,但不難發現,這些描述在西方的美人魚傳說、作品中可以找到諸多相似之處。
三、“人魚”的作用――長生不老
在日本,幾乎全國各地都流傳著八百比丘尼的傳說。
很久以前,在若狹名為小濱的一個村子里,搬來了一位名叫高橋、看似漁夫的男子。有一天,這名男子招待同村的村民到他家吃飯,有位村民去廚房時發現鍋里正在烹煮一條有著人類的頭的大魚,嚇得他連忙把這件事告訴了其他的村民。所以當高橋把煮好的魚端到大家面前時,雖然大家表面上都裝著一副津津有味的樣子,但實際上并沒有人吃得下去。而其中有一位村民還偷偷地把魚藏到了自己的袖子里,打算帶回去給妻子食用。據說吃下了人魚肉的妻子,足足活到了八百歲,但還是擁有著青春美麗的模樣。而這位長壽的女性就被后世人稱之為八百比丘尼。
雖然關于八百比丘尼的故事有諸多的版本,但故事的內容都大同小異。故事情節講述的都是P于食用人魚的肉可以使人長生不老。
四、西方文化對日本的影響
(一)經濟上的影響
江戶末明治初,明治政府剛剛從封建體制中解脫出來,雄心勃勃,打算一展宏圖。為了徹底地把日本社會從封建主義轉向資本主義,明治政府大膽提出了一系列治理國家的方針,以推進近代化的政治改革,其中文明、開化、置產、興業、富國、強兵是當前時期的國民政策。
在經濟上推行“殖產興業”,學習歐美等國家的發達技術,推進工業化浪潮,并倡導“文明開化”、社會生活西洋化、脫亞入歐。文明開化即意味著從近代社會的思想解放到實現資本主義近代化的過渡。在這個時期里,日本已經認識到學習西方文明的重要性。到了明治后期,整個日本文化基本上實現了從封建主義向資本主義的轉型。
(二)文化上的影響
隨著日本經濟繁榮發展,毋庸置疑為日本文化發展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在社會文化方面,日本提倡學習西方社會文化及習慣,翻譯西方著作。戰后日本文化呈現出大眾化的特征,外來文化大量涌入,文化種類繁多,文化內容包羅萬象;本土文化也相繼發展,呈現出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大眾文化與高級文化的融合。大眾文化一方面提高了社會勞動者的文化素質,但另一方面也導致了文化商品化,從而導致了頹廢文化的泛濫。日本在及時吸收外來文化的同時,適時地把自身的文化融入到世界文化中去。所以,日本文化有許多既不同于中國的文化,又存在著不同于西方文化的特質。它善于把諸多文化方面的元素結合在一起,從而形成自己獨立的東亞文化,這種文互特質令許多西方學者困惑,難以理解。而大概也正是這個原因,日本的人魚在先后吸收了中西文化,完成了形象、本質的轉變后,也為本國特有的妖怪、民俗文化添上了一筆艷麗的色彩。
(三)思想上的影響
隨著西洋文明大量的涌入,日本開始大力地吸收其思想文化和社會風俗習慣,努力改造落后愚昧的社會風氣,確立了國民皆學的方針。打破了傳統的身份等級制度,在政府“求知識于世界”的開放政策下,掀起了傳播啟蒙思想的熱潮。因此,某些西洋的文化觀念也不可避免地逐漸深入日本民眾的心中,無形之中使得日本民眾對一些事物的看法、印象也發生了改變。
而到了近代,日本人魚的形象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西洋人魚的形象開始取代日本原有的人魚形象,日本人魚從原來的“丑陋”形態轉化為“美麗”的形態,并開始注入更多人性化的色彩,這明顯是受到了西方美人魚形象的影響,從而也印證了自江戶時代末開始日本受西方文化影響之大。
由此可見,日本人魚的形象在不同的時期、經過不同的文人大家的創作再創作,使之形象更加鮮明、立體,本質也愈加美好。人魚本身也不再僅是作為古代意向性的符號,更是成為了文學史上永恒的經典。
【參考文獻】
[1]小川未明.紅蠟燭與人魚[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
[2]神谷敏郎.人魚博物志[M].思索社,1989.
[3]江上波夫.日本民族と日本文化[M].東京:山川出版社,1989.
[4]蔡曉軍注譯.日本民間故事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8.
[5]葉君健注譯.海的女兒[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
[6]王勇.日本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7]文友人.世界各地的美人魚[J].知識就是力量,2002(06):48-49.
[8]伊名.人魚,或是妖怪――日本人魚之謎[J].飛碟探索,2008(08).
[9]郝雍.你早該這么讀日本[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11.
[10]齊玉.中日文化中的人魚形象演變分析[J].漢語研究,2014(01).
[11]鳥山石燕.百鬼夜行[M].南京: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2014.
關鍵詞:義理,倫理,日本動畫
作為世界上擁有世界上最多數量和最大年齡跨度的觀眾群體的日本動畫,因為其題材的豐富深刻和表現形式的多樣而受到人們喜愛,其表現題材的寬度、表現情感的深度與任何一種藝術門類相比都不遜色。盡管動畫在內容上富有天馬行空的想象,有些內容與幻想或神話的形態結合在一起,有時在形式上給人某種怪誕的感覺,但觀者卻能感覺到,動畫里面的意識情感才是創作者所要表現的主旨。我們就將通過對日本動畫意識情感的分析來探析日本動畫中所蘊含的“義理”這種倫理思想,從而使我們能從表現倫理的角度來了解日本動畫。,倫理。。
一、什么是“義理”
“義理”是日本倫理思想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它規范了君主武士、天皇臣民、公司員工相處的義理,形成朋友同學、親戚鄰居等以人際關系為中心的情感紐帶。在幕府時期,義理先是作為武士階層的教化倫理,要求武士一切從道義出發,保持武士的體面和榮譽,當生則生,當死則死,對君主要忠義奉公。而主君對武士的忠義奉獻精神要有所嘉獎,分發米錢,扶持其生活,義理后來又擴大為民間生活倫理,既有商業化遵守契約的特點,也體現出人與人之間的誠信感。明治維新以后,把武士對君主的義理轉變成了對天皇的絕對服從,從而抑制了作為民眾生活倫理的義理。二戰以后日本經濟高速發展,義理仍深深植根于日本社會當中,體現為個人對所屬集團的感恩之情、由義理而結成的各種人情紐帶。
二、日本動畫中武士與君主的義理
日本動畫中對于各個歷史時期的“義理”所反映的思想都有能體現其內涵的作品。由小野不由美原著,小林常夫監督的《十二國記》運用的是架空歷史的方法,借由一個日本女高中生卷入異世界的經過,帶出龐大的十二個國家的興衰史,在作家設定的異世界環境中,把文化傳統中有關的經驗整合起來,以表現自己的美學理想。在《十二國記》中王與麒麟關系的設定就充分體現了古代義理的思想,每個國家有一個治理國家的王和一個輔佐王的麒麟。靈獸麒麟接受天啟而選出國王,王接受天啟而擁有不老不死之身,直到自己治理的結束。王由麒麟選擇,麒麟對王絕對服從和忠誠,麒麟一旦選定某個人成為王,也就意味著麒麟和王交換了盟約,一同背負著選擇與被選的命運,成為生死與共的約束者。這種設定既包含有武士對主君“忠義奉公”的義理,也有忠誠于契約關系的現代義理。在《十二國記》里,麒麟與王交換契約的情形前后出現三次,第11話中,失去國家的延麒六太與失去領土的小松尚隆交換契約的一段對話:
“想要國家嗎?”
“想要。”
“我給你國家,”六太跪地,用角碰觸尚隆腳面,“遵奉天命,迎接主上;從此以往,不離御前,不違詔命;誓約忠誠。”
六太抬頭直視尚隆:“說‘我寬恕’,你背負著命運,我背負著國家。”
“我寬恕。”
無處可去的六太和尚隆在窮途末路的時候完成了契約的交換,成為延王尚隆與延麒六太,從此開啟了雁的五百年繁榮。在《十二國記》中,所有的麒麟對他們的王都實踐著契約的約定“不離御前,不違詔命;誓約忠誠”,對于“失道”的王所下的錯誤命令,麒麟會勸誡,但決定權在于王。,倫理。。,倫理。。例如陽子初到十二國的時候,鎬王一意孤行地追殺景王陽子,鎬麟勸告無效仍然執行追殺命令,最后以犧牲自己來阻止鎬王犯下軾君的罪。這種忠誠于主君或契約關系的義理在日本動畫中還有不同形式的反映,它的變化形式就是設定主仆或契約關系,這種關系大多反映了古代義理的依附與被依附的思想,由義理來支撐主仆或契約關系。《炎之蜃氣樓》里的景虎和直江,《吸血姬美夕》中的美夕與拉法,《黑執事》《無愛之戰》《圣斗士星矢》等動畫里面都有君臣、主仆或契約關系的設定。,倫理。。在這些類型的動畫中常見的詞匯“羈絆”就是義理的反映,是主君與武士的被依附與依附的關系、上下級命令與服從的關系和朋友之間相互扶持的關系的綜合。
三、日本動畫中個人與團體的義理
日本現代社會的義理有更為豐富的內涵,傳統的武士精神在日本現代化的企業管理中形成了一種類似于過去君主、武士關系的新型勞資關系。這種勞資關系減少了雙方的分歧,增進了雙方的共同利益,形成集團中所有成員的一體感,個人也在集體中實現了存在感、歸宿感和成就感。人類學家中根千枝指出:“日本社會中根深蒂固地存在著集團意識,這種集團具體表現為自己所屬的公司、政府機構、學校。”① 這種對于集團的忠誠在日本動畫中多有表現,熱血、格斗、成長、競技等類型動畫是表現此種義理的代表,通常會設定若干活動團體,團體內的成員對集團絕對忠誠,互相扶持、同仇敵愾,通過斗爭而不斷進步最終取得勝利,例如《犬夜叉》《幽游白書》《圣斗士星矢》《HUNTER×HUNTER》《海賊王》《火影忍者》《灌籃高手》等等。在《幽游白書》中,幽助、藏馬、飛影、桑原四人形成了一個戰斗的團體,這四人性格各異,各有所長,本來相互敵視的四個人在彼此的戰斗中、在對其他團體的戰斗中漸漸拋棄成見、相互理解尊重、相互扶持,形成為一個以友情的紐帶相聯系的堅固團體,在戰斗中得以成長,因為友情的支持,使他們無數次置于死地而后生。在這些類型的動畫中,努力與奮斗固然是動畫的主要線索,友情也是與前兩者同等重要的情感線索,通常會設定幾人一組的團體,團體成員因為相互欣賞而結合,因為個人與團體的義理而忠實于團體任務。
四、日本動畫中人與人之間的義理
現代資本主義社會通過法律、契約等手段來維持社會成員的關系,但是,在日本人際交往中仍然保留著傳統的習慣,例如上司和部下之間的相互協助、先輩對后輩的提攜照顧、熟識者彼此溝通等等,都是因為彼此之間憑借各種義理而結成的人情。義理與人情很多時候幾乎是一個概念,有的研究者把這種飽含人情的義理稱為“溫暖的義理”。這種由義理而締結成的人情,把眾多的個體結合成一體,表現為知其所思,為其所想,關愛他人,相互扶助的特點。在日本動畫中,這種溫情無處不在,例如《夏目友人帳》中的貴志和貓咪先生——斑之間的感情,夏目貴志從外婆處得到了一本可以統治妖怪的“聯絡簿”(友人帳),從此受到妖怪的騷擾,貴志決定把名字還給妖怪們。偶然的機會他解開了高級妖怪——斑的封印,斑與貴志作了約定,在歸還名字期間,斑保護貴志的安全,貴志死后,友人帳歸斑所有。兩個人就隨便做了約定,之后就理所當然地在一起走上了解放妖怪的道路,斑時常說:“真是的,做這種多余的事情!那友人帳豈不是越變越薄了,不知道給我的時候還剩幾個了,要不,現在就把你吃掉!”合目睡覺的貴志咬著牙:“我聽見了,你這只滿腹陰謀的招財貓!” 他們一路嬉笑吵鬧,逃跑,戰斗,目睹外婆鈴子和妖怪們的過往。斑化作貓咪先生一心一意陪伴和保護貴志,對于斑來說,得到友人帳與否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陪伴在貴志身邊。,倫理。。斑遵守的并非是契約關系的義理,而是人與人之間的義理,簡而言之,人與人之間的義理就是理解對方的苦衷,體諒對方的心情,盡力相助,共渡難關。
五、結語
“義理”作為一種重要的倫理思想,是規范日本社會各種人際關系的情感紐帶,在幾乎所有的日本動畫里都或多或少有所體現,在不同類型的作品中所體現的義理也有所側重——武士與君主的義理、個人與團體的義理和個人之間的義理,在每部動畫中,這些方面的體現都不是單一的,往往交織融會在一起,形成動畫錯綜復雜的情感線索。,倫理。。此外,義理還有其他的延伸和變化形式,可以進行更加詳盡的研究。
注釋:
①中根千枝.縱向社會的人際關系.東京:講談社,1984:104
參考文獻:
①魯思·本尼迪克特.菊與刀.呂萬和,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0.
②中根千枝.縱向社會的人際關系.東京:講談社,1984.
③陳奇佳.日本動漫藝術概論.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6
論文摘要:孤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文化象征意義,文章試著從這些不同的象征意義中梳理出孤形象在中國文化中的演變流程。
從先秦時期的典籍到魏晉時期的志怪小說,再到后來的筆記小說、文言小說以及民間的信仰里,都有著各具風格、面貌迥異的狐形象存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里狐形象的轉變一方面映射出特定時期民間信仰的特點以及時代思潮的變遷,同時也反映了中國人思想觀念及信仰的變化。本文從狐在時代變遷中的三種形態出發,對其意象作出具體的闡釋。
一、原生態的狐意象—狐圖騰崇拜
圖騰是動物的一種形式,是人的祖先,圖騰神大多都是以動物的形式出現的。早在遠古時代,人類社會處于文明的蒙昧階段,“萬物有靈”的觀念顯示萬事萬物與人類的區別在人類意識中是模糊的,人類往往以自己的形象特征來比照外界事務,從而對狐的認識帶著半好奇半恐懼的樸素心態。在先秦典籍中已有多處提及,如:
狐死首丘(《禮記·檀弓上》)
狐假虎威(《戰國策·楚策一》)
有亢者狐,率彼幽草。(《詩經·小雅·何草不黃》)
彼都人士,狐裘黃黃。(《詩經·小雅·都人士》)
這些典籍中的狐是作為普通的動物性狐出現的。
有關狐的記載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易》和《山海經》。這里注意的是狐不同于人而長成的那條毛茸茸的大尾巴,也就出現了九尾狐的傳說:
《山海經》:又東三百里,曰青丘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郭璞注:即九尾狐),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南山首經》)
又南三百里,曰姑逢之山。無草木,多金玉。有獸焉,其狀如狐而有翼,其音如鴻雁,其名曰撇撇。見則天下大旱。(《東次二經》)撇撇,狐屬也。
又南五百里,曰堯麗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篇石。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九首、虎爪,名曰鰲侄。其音如嬰兒,是食人。(《東次二經》)
有青丘之國,有狐,九尾。(《大荒東經》)
此類記載中的狐已具有了一些“怪異”的特征,但形象上還只是“蠢然一獸”,僅在獸形上較普通的狐多了一些東西(如頭或尾或翼之類),顯得猙獰一點、異樣一點而已。若論狐怪作為一種能魅惑人的妖魅、靈物出現,則不能不提及先秦典籍中的這類“始祖型”的狐怪,即上古時期,有狐之圖騰祟拜,涂山氏、純狐氏、有蘇氏等部族均屬狐圖騰族。
自漢代始,這種一致的狐觀念發生重大變化:九尾狐作為原始狐圖騰的一種遺存,被漢代經學家視為緯之言的載體,由吉獸升格為象征君德國運的瑞應之獸—這是狐在符命文化系統中的定位;而自然狐卻由吉獸墜為“鬼所乘之”(許慎《說文解字·犬部》)的妖獸—這時狐所傳達的獸性特征仍然沒有改變。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先民們在與禽獸雜處的居住環境中認識最早最多的動物大概就是老鼠和狐貍了,但有廬舍丘墓之所便有它們的蹤跡,“城狐社鼠”一詞從某個側面看正反映了狐鼠在人居環境中與人的關系之密切。由于人們在生產和生活中常常可以見到狐的活動,故而往往引起他們特別的興趣,把這些狐的活動和習性加以總結而反映在他們的謠諺和生活認識中。
二、次生態的狐意象—狐的怪化、妖化、神性化
狐在先秦兩漢時期,與龍、麒麟、鳳凰一起并列四大祥瑞之一。漢代石刻畫像及磚畫中,也常有九尾狐與白兔、蟾蛛、青鳥并列于西王母座旁,表示禎祥。這些都顯現出了狐的一種神性。但當東漢許慎以“妖獸”釋狐時,狐瑞觀念尚在盛行的時候,狐妖觀念同時也在流行,至少一部分狐已經從圖騰神、祥獸、瑞獸的神圣地位跌落下來,進人了精怪的行列。
瑞獸之為妖獸,神靈之為妖精,是狐文化內部的一個根本性的轉移。狐為妖獸之說從此延續下去,三國吳虞翻《周易注·未濟》云:“狐,野獸之妖者。”南宋朱熹《詩集傳》注《鄴風·北風》:“狐,獸名,似犬。黃赤色。·一皆不詳之物,人所惡見者也。”
九尾狐被妖化后,同中國歷史上商紛的王妃—姐己緊密的聯系了起來。姐己是九尾狐精,最早的資料是日本《本朝繼文粹》卷一一江大府卿《狐媚記》中記載的:“殷之姐己為九尾狐。” 《狐媚記》記康和三年事,相當于中國北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說明至遲在北宋末年已有姐己為九尾狐之說,并流傳至日本。這種說法的流傳結果,實在元代出現了講史話本《武王伐封書》(又稱《武王伐封平話》),通過小說形式把姐己為九尾狐之說非常明確地確定了下來。姐己被說成是九尾妖狐并不是偶然的,這是女色亡國觀念和狐媚觀念結合的產物。狐化為媚人,姐己之流貴為后妃而媚主亡國,乃是之尤,也只能用狐妖之尤的九尾狐來配她。古人的觀念,大凡亡國之君總有個壞女人伴隨,夏粱之妹喜,商封之姐己,周幽之褒姐就是如此。
狐在這種情況下,既是美女的象征,也是惡毒女子的一種象征。
中國的民間信仰一大特點是“萬物有靈觀”,山川大地、龍鳳龜鶴、神鬼仙怪都是中國民間信仰的對象。先秦三代至春秋戰國的民間信仰是以天地風雨自然神崇拜、祖先崇拜和上帝崇拜為主要內容的,狐很少進入民間信仰的視野。魏晉南北朝時期,隨著社會上一批記述神仙方術、鬼魅妖怪、殊方異物、佛法靈異等志怪小說的集中出現,民間流傳的有關狐的故事也被大量收錄在內,此時的狐形象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一)怪化、妖化的狐形象
中國古人對狐的特別關注及附會診釋,為后世狐怪傳說的廣泛流傳伏下了引線。狐怪,古又稱“狐魅”、“狐妖”,或簡稱為“狐”、“老狐”。其“怪”字之含義,按照《白虎通德論》的說法:異之言怪也。凡行之詭異日怪。看來,狐怪形象的出現與人們平時印象中狐活動的詭異感有關。在先民的眼里,狐的活動是十分詭異、神秘的,這種印象使人們把狐當作了一種“悖正逆常”的“妖”或是“怪”。“怪”在秦漢以后多指“物怪”,即各種動植物或日常用物年深日久所成之“精”。揚雄《太玄經》說:怪分青、赤、白、黑、黃,皆物怪也。中國歷代所傳的狐怪即屬“物怪”之次。狐怪印象之出現,至遲在先秦的部分典籍中已有表現: 《莊子·庚桑楚》:步初之丘陵,巨獸無所隱其軀,而孽狐為之祥。
《戰國策·秦策》:鬼神狐祥無所食。鮑彪注:狐祥,狐之為妖者。
《莊子》、《戰國策》中“狐祥”諸語說明當時狐已經在人的印象里形成了“能為妖祥”的觀念,這與后世志怪中的各類狐怪、狐魅便十分接近了。此二則材料似可視為中國狐怪傳說的濫筋所在。以后秦漢之際的“簧火狐鳴”一案,大概也多受了先秦時代這種俗說的影響。在漢代,或許是與這一時期俄緯之學的盛行有關系,其民間也巫風大暢、鬼道頗熾,各種關于狐怪及物怪的傳言在這一時期也大暢其說,并且廣有人信。
《周禮·春官宗伯·神仕》:凡以神仕者,掌三辰之法,以猶鬼神示之居,辨其名物。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以夏日至,致地物魅。以國之兇荒、民之禮喪。
《史記》中:黃帝以上封禪,皆致怪物與神通。(《封禪書》)
學者多言無鬼神,然言有物。(《留侯世家》)
王充《論衡》:物之老者,其精為人。亦有未老,性能變化,象人之形。(《訂鬼》)
《焦氏易林》:
三足狐鳴,靈鳴督郵,思過罰惡,自賊其家。(《小畜》之《未濟》)
老狐屈尾,東西為鬼,病我長女,哭涕拙指。《睽》之《升》)
老狐多態,行為蠱怪,為魅為妖,驚我王母。(《萃》之《既濟》)
《焦氏易林》中的幾則卦詞顯示出:狐“善為妖魅”的說法在漢代已經非常流行了,《說文》中給狐下的“妖獸”的定義可充分證明這一點;《焦氏易林》中“老狐屈尾,東西為鬼”一條則昭示了至遲在西漢末,狐魅惑人的說法已獲認同,這預示著,狐怪很快將以人的形象在俗說中出現。王充《論衡·訂鬼》中“物之老者,其精為人”一節就似乎已為魏晉六朝志怪諸說開了先河。
(二)神性化的狐形象
遠古時期,人們常常根據自己的想象把一些超乎常人的本領強制的加到動物身上去,強迫它成為“神”。人們對狐有著一種敬畏的心理,在古代,人們相信見到狐預示著某種征兆,或許是喜事,或許大難臨頭。如果狐跑到家中,全家人奉若神明,任其自由活動,不能傷害。路途中看見狐會立即雙手合十向它膜拜,祈求狐保佑平安。就連日常言語中避免直呼狐名,多以“大仙”、“胡三爺”、“胡仙姑”等代替。另外人們對狐的信仰里也包含著一種功利的心理。許多研究者認為中國人信仰神靈的基本目的和態度,就是避災祈福,功利性非常明顯。中國古代低下的生產力,殘酷的自然環境,使民眾對自然界產生了一種敬畏感和神秘感。人們觀念中認為人自身是無法主宰和安排周圍一切的。要得到什么,實現什么,只有借助神和祟拜物才能實現。中國人如此廣泛熱衷地信仰狐,而且歷久不衰,目的也在于此。狐在人們眼中,是法力高強,通天人地,無所不能的神仙。記載中的九尾狐能給國家帶來繁榮昌盛:“必九尾者何?九妃得其所,子孫繁息也。齡尾者何?明后當盛也,’;“德至鳥獸,則鳳凰翔,鶯鳥舞,麒麟臻,白虎到,狐九尾。”
小說中的狐能夠隨意變幻外形,修道成仙,“狐五十歲能變化為婦人,百歲為狐女,為神巫,為丈夫,與女人交接,能知千里外事;善蠱魅,使人迷惑,失智。千歲即與天通,為天狐。”狐的生命力很強,人們由此認為祭祀狐可以免除災難疾病困擾,如:“各家于小兒種痘時,祀狐最虔,稱之為花老太。據之稍有不敬,小兒必無幸免者。”人們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而信仰狐,期望借助狐的高超法術逢兇化吉,降福免災。
明清時期,民間對狐的信仰達到頂峰,不僅眾多行業把狐作為本行業保護神供奉,清朝縣衙內的金庫、糧倉供奉狐來驅鬼防盜,清代各官衙為防官印被盜,常把狐作為“守印大仙’,供奉。
三、再生態的狐意象—狐妖的人性化
狐形象由魏晉時期的“狐怪”發展到中唐小說《廣異記》中的“狐精”,對狐的描寫漸漸拋開了民間信仰的視角,狐形象也逐步具有了人性化特點。當唐代人性化狐故事的最高代表《任氏傳》出現后,狐故事演變為文學化的“人”故事。從而,志怪小說中的狐怪形象出現了新的內容—狐正式以人的形象出現,“狐幻人形”的說法從此開始暢行。
關鍵詞 民間故事;影視動漫;母題;類型
中圖分類號G201 文獻標識碼A
民間文學是民間口耳相傳的古老文學形式,是幾千年文化的結晶,其思維和敘事被認為是后世文學藝術的先導。民間文學思維方式有的奇幻性和假想性,與新興動漫藝術有著天然的共通性。從20世紀初到現在。神話、民間傳說、民間故事等一直都是影視動漫創作的重要創意資源。
中國國產動漫和民間文學淵源極深,上世紀50年代曾受益于民間文學和傳統文化,開創了中國動畫學派。但1990年代開始,數字技術的全面介入,11美動漫產業迅速發展。世界影視動漫產業整體格局的變化,使中國動漫傳統受到挑戰:一方面面臨題材和創意資源匱乏,急需從豐富的傳統民間文學寶庫中獲得靈感,建構中國動漫自身獨有的藝術特色、形成品牌競爭力。另一方面義受到當代文化的現代化及全球化影響,傳統民間文學與新興動漫藝術在時代特質、媒介屬性、表現形式、產業規律等方面的差異,使得中國傳統民間文學作為影視動漫創意資源的開發遇到諸多理論和實踐方面的問題,矛盾的焦點集中于影視動漫對于傳統民間文學元素當代審美價值以及對地域元素廣域審美價值的挖掘方面。
中外學者在對于民間文學研究中,發現了民間文學敘事中潛藏著一些特定的結構元素,這些元素重復出現在不同的故事中,并以不同的序列組合牛成了豐富的故事樣態,這就是民間故事母題。母題,被視為“民間文學的文化密碼”,是一種超越時空的恒常性存在。在各國優秀文藝作品的內核中都可以找到那些歷經歲月考驗的母題。母題,關乎影視動漫的故事內核和敘事范式,也與當下影視動漫敘事有著異質同構的內在聯系性。
母題最早用于民間故事分類學,美國學者湯普森在《世界民間故事分類學》中將母題的論述為:“一個母題是一個故事中最小的、能夠持續在傳統中的成分。要如此它就必須具有某種不尋常的和動人的力量。絕大多數母題分為3類。其一是一個故事中的角色一眾神。或非凡的動物,或巫婆、妖魔、神仙之類的精靈;要么甚至是傳統的人物角色,如像受人憐愛的最年幼的孩子,或殘忍的后母。第二類母題涉及情節的某種背景一魔術器物,不尋常的習俗,奇特的信仰,如此等等。第三類母題是那些單一的事件一它們囊括了絕大多數母題。”
中國民間文學儲量豐富。建國前后曾有過數次對于民間文學的田野調研和收集整理。1980年代由國家多部委發起對各地民間故事進行的田野調查和搜集整理規模最大。按地域分類編纂的《中國民間故事集成》收錄故事資料達數十萬條。1978年丁乃通出版《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索引》沿用湯普森的AT分類法,以中國前幾乎全部580余種民間故事文獻資料為依據,將7300多個故事歸納為38個大類下的843個故事母題類型和次類型。本文從文化和敘事兩個層面。探討民間故事母題之于當代影視動漫創作的意義和價值。
一、母題的文化持續性與民間故事動漫傳播的當代價值
母題是一個民間文化傳統的持續性存在.這使得母題研究在人類學、民俗學、文藝學等領域受到關注。“神話其實并不是神仙的故事,而是人類自己的故事。人類各民族在神話中所表達的真正主題,不是神仙世界的秩序與情感。而是人類自身的處境.以及他們對自然甚至宇宙存在的看法。……神話非但可以不再是某種已死去的文化的殘留,同時亦可以穿越時空,成為我們現代生活精神文化的引導。”人類的生存和情感體驗,貫穿古今,因此。歌德在論著中將母題視作“人類過去不斷重復。今后還會繼續重復的精神現象。”
母題在一個民族的文化歷程深度聯系,在歷史傳承中有頑強的繼承性,同一母題會以不同的形態和組合在不同的故事中反復出現。那些高頻度反復出現的母題,歷經文化凝練,有較高的受眾認知度和文化認同感,是當代傳播中十分有價值的敘事單元。例如。“女扮男妝”是中國民間故事中常見的母題形態《梁祝》《花木蘭》《女附馬》等故事中,都有女子因為某種原因假扮為男子的元素。這一元素既有耐人尋味的文化淵源,義富于敘事上的精巧和張力。傳統民間故事的常見母題如“起死復生”“女扮男裝”“難題考驗”“仙師”“笨徒”“巧女”“寶物”“尋母”“報恩”,等等,都具有這樣的特點。
母題在長期的文化變遷中沉積下來,成為一個民族的文化密碼,在不同的時代演變為不同的形態呈現出來。當這些故事再次撼動我們時,我們發現,這些故事的母題是我們所熟悉的東西。我們之所以為之感動,是該作品與觀眾之間發生了一次文化密碼的交互和碰撞。這意味著,敘事母題,是在近千的歷史過程中長久地與中國民族相糾纏,并成為后世敘事藝術取之不盡的創作資源。以動物故事為例.世界各國不同時期的民間故事中,都有關于動物的想象和借助動物的表達人類生活狀態和生命體驗的故事。丁乃通的《類型索引》中收集涉及鳥類、魚類、家畜等不同分類之下的動物故事299個子類,其中狼與羊的故事就包括了“狼披羊皮混進羊群”“狼和小羊”“羊趕走狼”以及“狼失去它的獵物”的各種故事橋段(“綿羊勸狼唱歌”“讓我帶給你更好吃的東西”“等我長得夠肥了”“吃以前先把我洗十凈”“逃出捕獲者爪牙的各種伎倆”)。狼和羊的故事對應著人類生存體驗中關于強與弱、善與惡等二元關系的思考,因此也是人類永恒的故事命題,2005年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熱播、后續電影走紅,正體現了這一母題的恒久魅力。《喜羊羊與灰太狼》略帶調侃地架空了故事的時代背景(“羊歷3131年”和“歷經第9999次捉羊失敗”等),也注入了各種現代元素,但狼與羊的故事母題作為作品的故事內核,是影片成功的關鍵。
不同于主題,母題元素是客觀的和中性的,通常無所謂黑白善惡,也不作為褒貶評價,是一個民族長久以來面對的問題和客觀狀況的具象化體現。一個民族的敘事母題都是該民族情感模式的想象性外化,而該民族的情感模式又源自其共同的生活方式與生命軌跡。
既然是客觀存在的問題或話題。就提供了恒久的思考價值,同一個母題,在不同的時代中被給予不同的思考,被賦予不同的意義,生成特定時代的主題,古老的母題就有了當代意義。母題研究能幫助創作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傳統故事情節元素或原型形象的意義。理解其中所積淀的人類生存經驗、民族歷史和文化心理。進而理解生命、理解人性、理解母題,更加思辨地解析和發展民間故事及民間故事元素,創作出具有文化根基又具有當代審美價值的作品。
二、母題的泛地域性與民間故事動漫開發的廣域傳播價值
母題具有地域性又有共通性,在文化學民俗學等領域,母題常用于跨民族、跨文化比較。分析文化地域差異下在文化母題上共融共通。母題與主題內涵接近,在進行跨民族、跨文化比較時,母題研究的著眼點偏重在同。而主題的著眼點偏重在異。
母題的這種泛地域性較早受到學界關注,周作人先生在1930年代就做過關于中國的《蛇郎》和歐洲的《美女與野獸》、中國的《老虎外婆》和日本的《山姥》的比較研究。“洪水神話”“人神遇合”“異類幻化”“起死復生”“難題考驗”“仙師”“笨徒”“巧女”“寶物”“尋母”“尋寶”“灰姑娘”等常見母題類型在世界各地都有翻版。這意味著。母題不僅作為一種創作資源,也是當下中國動漫和全球化語境對接的端口。
丁乃通《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索引》中,將這類母題歸為笑話中“笨人的故事”一類,編號為AT1200―1349。笨人作為丑角,多帶有乖僻、夸張和反諷的喜劇意味,笨人的笑話對應著情趣橫生的喜劇橋段。很多動漫作品中都有一個或幾個可愛的“笨人”角色,1962年的《沒頭腦和不高興》的沒頭腦即屬于此類角色。日本電影《寅次郎的故事》英國電影《憨豆先生》等都屬于這類“笨人的故事”。
“笨人的故事”的另類翻版是“笨人的逆襲”,講述一些人看似愚笨卻有著超乎常人甚至所謂“聰明人”過人之處,其基本的故事范式是“聰明人”和“笨人”相處,“聰明人”總是企圖利用“笨人”謀取利益,但“笨人”卻總能因為各種機緣巧合意外成為贏家。鐘敬文主持編撰的《中國民間故事集成》,憨厚兄弟與精明哥哥的故事是在各省份都高頻度出現的故事類型。這類“笨人的故事”傳達著民間的一種反智文化,智慧固然重要,比智慧精明更可貴的是人質樸的本性,極具當代價值。20世紀90年代,美國社會反智情緒高漲。好萊塢就曾推出過一批貶低現代文明、崇尚低智商和回歸原始的影片。美國媒體稱之為“反智電影”代表影片如《雨人》《阿甘正傳》《我是山姆》等。
在時下流行的影視動漫作品中,可以輕易發現傳統故事母題的存在。2016年初的賣座大片周星馳導演的《美人魚》,與中國傳統民間故事中流傳功甚久的“異類婚戀”母題相符一故事范型為異類女幻化為人。與男性相戀卻難以相守的故事,同時也與中西方民間故事中常見的灰姑娘模式相契合一身份地位存在落差的男女在特定氛圍相遇相愛,然后他們沖破重重阻力走到一起。好萊塢的《功夫熊貓》系列動畫電影在視聽形象上用盡中國元素的同時,敘事母題上也有中西合璧的妙用,“仙師”“笨徒”“寶物”續集2和3中加入的“尋母”內容等,都是中西方民間故事共有的母題元素。
三、母題類型與影視動漫敘事范式建構
母題是民間故事分類學研究產生的概念。但母題和類型是不同的概念。類型是由若干母題按相對固定的一定順序組合而成的它是一個母題序列或者母題鏈。母題較多,但母題類型是有限。湯普森從兩萬多個故事(包括神話寓言傳奇民謠笑話等)中概括出二十三個母題類型,如A神話、B動物、G巨妖、H考驗等。普羅普認為民間故事母題功能有三十一個,梅可(Paul Merker)認為約一百個,歌吉(c.Gozzi)和波爾地(Georges Polti)估計戲劇母題有三十六個,法朗哲(ElizabethFrenzel)指出西方文學傳統只有五十四個母題。同類母題往往遵從較為固定的敘事范式。這與結構主義的劇情模式論相銜接,從母題出發.有助于在敘事范式和文化傳統之間建立更多的聯系。為敘事結構和類型范式找到文化上的淵源。
在民間故事母題敘事范式方面的研究,民間文學研究方面的成果十分豐富。如康麗在《民間故事類型叢中的故事范型及其序列組合方式》中關于巧女故事模式的梳理,黃文英《中外洪水神話的母題及其變異》、王立《宗教民俗與中國古代小說若干母題的文化省察》、王憲昭《中國民族神話母題研究》等大量論文論著也都涉及母題類型及敘事范型的詳細解析。例如“洪水神話”母題的敘事中多包括:1.洪水起因。①人得罪神(開荒、獵殺);②人數量太多;③人的無德(不贍養、系,往往包括族)。2.洪水中逃生。①避水工具(a葫蘆.b舟;c木桶;d皮囊;e其它)。②隨同者。a動物(牛、馬、雞等)和b植物(谷、稻、瓜等種子)。③逃生的人。a兄妹b夫妻c人與動物d單身男子c其它;3.洪水的結果。①兄妹婚;②人與天女婚;③其它婚姻形式(a繁衍新人b族源c姓氏起源)。等敘事環節。“灰姑娘”母題類型的敘事中多包括。受不公正對待的女主角.超自然力量的幫助,與男主角在特定情境(舞會或其它)相遇。女主角通過某物(水晶鞋或其它)識別身分,最終男女主角結合。“英物”母題類型則大多包括,英雄的奇特出生(孫悟空是石猴、哪吒是蛋生)、英雄誕生前的前兆,兒時的莽撞淘氣或超人天資,巧遇或命定的神仙師父,英雄學藝、獲得神奇坐騎、神奇武器、以及結義弟兄或伙伴,英雄的求婚、英雄落難或身邊的親朋落難、英雄死亡的訛傳、英雄去尋找可與之較量的對手(敵人或惡人)、英雄下陰司或英雄重生、英雄與魔王(或妖怪)決斗、勝利大團圓等。“灰姑娘”和“英雄成長”故事類型是中西方民間故事共有的常見類型.相關動漫作品一直未曾間斷地出現,如近年的《功夫熊貓》系列就是英雄成長類型的典型范例。
事實上,很多的母題類型范式可發展為動畫電影的類型范式,如異類婚戀故事是很有當代感的玄幻愛情動漫故事題材,洪水神話可發展為魔幻與災難類的動畫電影,民間故事中眾多的難題故事(難題求婚、難題求藥、難題尋寶),可在英雄成長類型中注入游戲通關的元素。
DAFF市集
時間:每年固定春秋季各一次
微博:@ -TICT-
地址:外馬路600號Wharf1846(近南碼頭)
David Lin
在美國長大,熱愛旅行,卻機緣巧合在上海創辦了TICT創意團隊,即滬上最具盛名潮流生活雙年展DAFF的組織方。內心仍然向往遠行,但更放不下手頭這些時刻靈感激撞的事。
創意人的盛大派對。
一年兩次,南外灘碼頭騰空建立起上海最大的設計、藝術、時尚人才交流平臺:DAFF。創意交流之余,更是“同道中人”歡聚鬧騰的好機會!
大大小小的市集在上海興起后,每年的5月份則成為滬上潮流分子最頭疼的月份,春夏交接、氣候最適宜戶外活動的這個月份總會被各種活動充斥,如何安排時間成了難題。不過無論如何,一年兩次在南外灘老碼頭舉辦的DAFF市集,都會在絕大多數人的“必去名單”上。它毫無疑問是滬上目前最大的創意活動,5月份剛剛結束的春季市集上,有超過90個攤位,兩天時間有超過8000的人流量。內容涵蓋時尚、設計、藝術、美食、音樂等,有時尚秀、藝術家現場表演、自行車騎行、工作坊等豐富的活動形式,加上南外灘黃浦江邊絕佳的戶外場地,讓這里成為名副其實的創意人盛大派對。
DAFF在2011年秋季舉辦第一屆時就展現了其“大”市集的定位。創辦人之一David Lin熱愛旅游,見識過國外規模龐大的創意交流活動,如拉斯維加斯的Magic Show、Pool Trade Show,邁阿密的Winter Music Conference等,這些大型交流活動給了David無限靈感。2009年他落腳上海,隨即成立了以音樂為最初出發點的創意服務機構TICT(The Ice Cream Truck)。接觸到越來越多在上海發展的時尚創意品牌后,David感覺這里非常需要大規模的創意交流活動,幫助品牌交流發展,同時也傳遞一種更開放的交流觀念,鼓勵人們走到戶外,打開心靈,多溝通,有更多對生活的激情和享受。
已經舉辦了四屆的DAFF一直在成長變化,今年春季的市集上,時裝秀舞臺再次擴展,據透露下一次還可能會有LED 屏幕;為剛起步的創意者、已成型的小品牌及成熟品牌考慮,將攤位分成了三塊不同風格的展區;休閑區添加了人工草皮等裝飾,營造更為放松的環境。為了保持DAFF的新鮮度,團隊還會持續在已有內容上添加新想法以帶來更好的活動體驗。喜愛旅行的創辦人David仍向往遠行,但時下做的這些事充滿靈感創意,且有助于改善上海時尚圈環境,為社會提供一些積極因素,因此他還將堅持。
1 風景最佳時尚秀
因之前與南外灘Wharf 1846有合作關系,讓DAFF很幸運地擁有了一塊臨江場地。在上海最具魅力的外灘碼頭舉辦時尚秀,迎著江風及不可預計的觀眾,對時尚品牌和模特來說都是難得的體驗。DAFF的T臺關注那些有發展勢頭的新興品牌,今年參加表演的有Frau Ana、Claes Go?ran、EnaCocoNuts、Celia B等品牌。
2 活躍的藝術現場
除了不少帶有藝術氣質的產品展示,更有藝術家現場創作表演。涂鴉藝術家Dezio已經三次參加DAFF的現場藝術創作,此外來自國內外的藝術家Scott Chrastka、Siu Tang、嚴嘉魏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藝術分享。有時還能看到來游玩的小孩與藝術家一同創作,隨處可及的藝術氛圍令人欣喜。
3 美食美酒好派對
美食休閑區每次也都是DAFF的重頭戲,往往人們人還未入場,就被那里飄出的香味勾引得饞涎欲滴。雞尾酒、咖啡、現場燒烤、自制香腸……這片區域永遠是排著長隊的。而到了晚上,伴隨不間斷的DJ音樂,人們都巴不得在魔都黃浦江畔盛大派對嗨到天亮。
TIPS
1.部分高端產品并不便宜,準備淘貨要多帶現金。
2.逛活動不需門票。
3.可聯系微博報名,攤位需收費且有篩選。
奐鏡市集
時間:固定在春秋季各舉辦一次
微博:@奐鏡CentralStudios
地址:黃陂南路751號1號樓1樓
奐鏡Central Studios
奐鏡Central Studios 作為全中國最大及最專業的平面攝影空間,提供最專業的時尚攝影棚和攝影器材租賃服務。每年春秋各舉辦一次,使其搖身一變成為滬上最摩登的攝影場所。
趕集也要時尚范兒。
對上海的時尚愛好者而言,趕集不光是買賣東西,更重要的是參與志趣相投好友的大聚會。只有和這批人在一起,才可能無論是自身造型還是攤位設計,怎么“拗”都不過分。
很多人說到奐鏡,先入為主的印象是個時尚攝影棚,也是個不設限的創意空間。在這個影棚可以進行各種拍攝的可能,也可以舉辦品牌活動、特賣會,當然也可以搖身一變成為最佳的市集場地。由于工作性質,常有機會接觸許多不同但都很有才華的年輕人。奐鏡便希望可以創造一個社群(Community),讓大家可以很輕松地交流和互動。但因為攝影棚不像一般店面,可以直接走進去逛。這才有了創辦市集的想法,第一次市集的舉辦是2010年的Pop out Market,然后從2011年5月開始, 固定在春天及秋天各舉辦一次, 至今已成為上海必去的市集活動之一。借由市集的創辦,奐鏡也成功打造出一個Fashion Community,讓所有喜歡設計和時尚的朋友們有個可以輕松交流的園地。毫不夸張地說,市集當天就像是奐鏡好友們的大匯集,這是奐鏡市集最吸引人的地方,也是與其他市集最大的差別所在。
在現今上海的所有市集活動中,奐鏡所邀請來的攤位質量可以說是最高的,很多獨立設計師、品牌概念店、設計家居及從事藝術創作的朋友也選擇只參加奐鏡市集的活動,并不是每個市集都加入。其實國外有這樣的市集已經很久了, 對奐鏡而言,他們不單只是想舉辦一個假日的市集活動而已,而是希望打造一個社群,為社會貢獻一點力量。以慈善為出發點,而非以營利為主。他們每次都會選定一個慈善組織作為捐贈對象,將扣除成本后的收益捐贈出來, 過往曾經捐獻給“百萬植樹計劃”“保育大熊貓計劃”“圖書館計劃”和 “有機農場”項目等等。這樣一個時尚的市集讓大家除了好逛、好買、好吃之外,也可以很好玩兒。如果你也想湊熱鬧趕個集,那就快來加入這個有愛的社群吧!
1 最佳攤位設計獎
奐鏡市集在選擇攤主的時候會比較嚴格,他們希望在這有限的40多個攤位中盡可能將更多元化的類型展現給大家,很多人會帶著自己獨門的擺設工具來裝扮自己的攤位,一個西班牙的女生設計師鼓勵大家花更多心思在自己的攤位裝扮上,因此設置了這樣一個獎項。
2 寵物裝扮大賽
每次奐鏡市集,大家或多或少都會帶寵物一同來趕集,從小狗到貓咪,從兔子到寵物豬,甚至有人帶了玩具一起來,在他們眼里寵物的形式多種多樣,不變的是陪伴他們喜悅、悲傷的點滴時光。奐鏡決定干脆就辦一個寵物大賽,主人們都那么會穿,裝扮自己的寵物更是不在話下,也讓更多的寵物有展示的機會。
3 最佳潮男型女
每次奐鏡市集都像一個潮流達人的聚集地,沒錯,這里是一個Fashion Community,這里不僅做時尚的攝影,更向大家傳遞著與時尚有關的文化。Mr.&Mrs. Style的評選活動,也從不同領域選了五位評委:有雜志社編輯、資深攝影師、品牌公關等,用他們的專業眼光來評選出參加市集最時尚的先生與女士。
TIPS
1.每個攤位的費用是300元,而對于入場參加活動的民眾們,會鼓勵大家捐款兩元,換取一個限定版的市集徽章。當天所得的收入,在扣除成本后,全數捐獻給慈善機構。
2.為活躍氣氛每屆都設置趣味十足的活動,供前來參加市集的朋友選擇。
DFA(Dreams Factory Asia)懷舊跳蚤市集
時間:每月固定
微博:@ DreamsFactoryAsia
地址:不固定
于斯斯
北京姑娘,曾是資深文案,也曾游學荷蘭,如今一半的時間留給DFA懷舊跳蚤市集,一半的時間留給生活和自己。
不變的跳蚤精神。
變的是場地,從室內到露天;變的是主題,從寵物到花朵;不變的是要把“舊物精神”發揚光大的堅持,和做最好“跳蚤市集”的初衷。
大概創始人于斯斯自己也未曾想到,萌芽于留學生涯的一顆“我也要組織跳蚤市集”的夢想,從去年年初邊修改攤主守則,邊自己設計海報的手忙腳亂,到如今已然成功舉辦17期不同主題的老資格市集,就好像主辦方的名字一樣,DFA懷舊跳蚤市集在編織的夢想,越來越大,現在越來越切實――讓舊物尋找到新主人,把跳蚤精神發揚光大。
早在荷蘭留學的時候,留學生于斯斯就常常能從當地的市集發現那些被主人送出,卻恰好滿足她需要的家什小物,從一扇門離開的舊物,又去了另一個房間重新發揮余熱,這樣的精神又環保又充滿趣味,因為誰也不知道下一次又能在市集上收獲什么。于是回到國內,于斯斯和先生一起策劃起了上海還未曾有過的“懷舊跳蚤市集”,不要職業攤主,對批發來的東西說No,要的就是那些暫時無法發揮光和熱的舊物,或者勤勞勇敢的姑娘小伙自己DIY手作的設計,這些有趣的東西熱熱鬧鬧地構成了DFA的與眾不同,是復古,但未必是Vintage,是二手,但不代表就沒有價值。
作為一個開放式的市集,DFA歡迎所有的人加入,攤主們可以從淘寶上自行拍下攤位,而關注微信或者微博,又能讓大家直接獲得下一次開始的暗號。剛開始于斯斯一個人從頭忙到尾,她笑說自己在市集上每次都緊張地準備應對隨時可能發生的情況,從安撫攤主到給大家指路,還好現在有了志同道合的伙伴加入,她可以有更多時間去構想下一次的靈感。雖然常常需要變換場地,但DFA懷舊跳蚤市集的特色就是針對不同的場地,因地制宜地設計新主題,下一次他們就要把花朵主題搬去五原路的院子里,再用多肉植物布置整個場地。變換的是場地和主題,但是每月一次風雨無阻的跳蚤精神始終沒有改變。
1 嘿!夜間派對!
誰說市集一定要在白天舉行,DFA就成功舉辦過一期開在大學里的夜間市集,活動創意來自一群上海理工大四畢業生,他們本就愛逛DFA市集,本身所學專業又是項目管理,于是在DFA的幫助下,成功地把自己的畢業作品用市集形式搬進了校園。二樓是月光舞會,一回頭就會撞見復古裝扮的紅唇美人,而一樓和場外是各位打著手電“驗貨”映著月色擺攤的達人。這個夜間派對一直持續到晚上12點,享受派對之余,還幫助那些學生們獲得了一個漂亮的作業分數。
2 寵物大聚會
于斯斯的愛寵尖果和多多恐怕是DFA懷舊跳蚤市集最死忠的常客,它們每次都會跟著主人一起在各個攤位逛逛晃晃,而DFA的想法就是歡迎每個主人都帶著自己的寵物加入到市集里。這里也成功舉辦過寵物大賽,尖果曾經勇奪了吃東西速度第一名。這里還常常有救助流浪貓狗的機構帶著志愿者的愛心和等待領養的狗狗前來擺攤,他們售賣的所有款項都會用于流浪貓狗,甚至還有不少可愛的貓狗在這里找到了新家。
3 潮人愛趕集
因為每次DFA懷舊跳蚤市集都會有不同的主題,斯斯經常感嘆來不及留下每一個精心裝扮來市集的潮人們的身影,不管是帶著非洲鼓前來助陣的樂隊組合,還是牽著寵物狗狗出現的酷酷夫婦,又或者是針對每一期主題都盛裝打扮的姑娘小伙,現在開始他們都會被DFA攝影師的鏡頭記錄定格,把他們在市集上最有型的那一面呈現給大家。
TIPS
1.DFA定期招募對市集有熱情的志愿者,而且對參與三期以上的志愿者還會有免費攤位或更豐厚的實習生夢想席位。
2.從開辦第一期至今,DFA一直倡導為慈善機構提供方便,不管是流浪貓狗救助,還是針對唇腭裂孩童的募捐,經過確認屬實,這些慈善主題的攤位可以半價或者免費在市集現身。
小市集大樂趣
特色鮮明的小市集,更具針對性,而且“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音樂、美食、美酒一樣也不少。放松心情、放慢腳步更容易結交好友,碰撞靈感火花。
1 在酒吧里逛夜市
這是滬上唯一長期固定舉辦的夜間市集,滿是涂鴉、充滿創造力想象力的DADA酒吧場所不大,但因其對次級文化、音樂、派對活動的熱衷,早已成為在上海本地及外國人中口碑人氣極高的亞文化場所。酒吧主人為了讓這里更好玩兒,同時也更好地推動剛剛起步的獨立品牌,利用自身場地辦起了夜市活動。
在小試幾次后,2011年起,酒吧與喜愛組織活動的美國女孩Sandy合作,開始每月固定招募10~13個參與者,每次有一個美食攤位,其余攤位則包含服飾、藝術及其他創意內容。作為對創作人的支持,最初幾年攤位皆為免費,直到后期夜市越來越有名,為了保證參與者的水準,同時提供更好的市集氛圍,才開始收費。
在Sandy的推動下,酒吧中的DADA夜市在滬上市集中也有了自己的人氣。夜間和朋友相約于此,有美酒可喝,有最酷的音樂可跟隨搖擺,有充滿驚喜的時尚藝術產品,有同樣愛玩愛獨立文化的朋友,對于一個迷你規模的市集來說,這樣的收獲簡直太豐富了。接下去的DADA夜市將由滬上另外有名的市集組織者,也是Sandy的好友Cyrielle接手,她們商量著要在夜市中加入更多現場藝術表演或主題活動,讓DADA夜市更富魅力。
DADA夜市
時間:每月一次
微博:@ DADA_BAR
地點:長寧區幸福路115號(近法華鎮路)
Uptown市集
時間:每月末的某天
微博:@uptown黑膠店
地點:長寧區平武路115號地下室
2 滬上最酷地下室
第一期Uptown市集正是在去年的這個時候開始, 一年過去了, Uptown市集以自己溫和的腳步穩步向前,人流量逐漸增大,讓更多人認識了這個滬上最酷的地下室。
隱蔽且富有獨立藝術氣息的地下室空間,及場地主人Sacco在此經營的黑膠碟店,是這里的標志性內容。從平武路街道旁居民樓的一扇小門往下走,飽和度極高的紅黑色依附著原先地下室的結構,將這里打造成具有頹廢華麗的個性場所。原汁原味的藝術海報、神圣邪魅感的光芒燈,狹長通道和眾多交錯相通的房間里隨意擺置著各個攤位,一群不屑世界模樣的時尚文藝青年穿梭其中,在音樂的催化下搖擺起步,60年代“工廠”式華麗頹廢的感覺令人著迷,“地下氣質”濃厚。
如今的Uptown,增添了幾家固定駐店:Joy Division復古皮具品牌、“二手抽屜”二手書店和市集組織者之一Sophia的Disco Kitty古著。以時尚為主,輻射藝術、音樂、美食、創意的市集也仍在每月繼續,攤位費依舊是親民的30元一個。炎炎夏日,地下室比空調更涼爽的環境,是Uptown市集一大優勢,無論擺攤還是逛攤,來這里待一下午都是令人愉快的享受。
TIPS
1. 夜市通常在晚上8點開始,10點左右最熱鬧。
2.除活動外,酒吧周一至周日每晚9點開始營業。
1. 場地冬暖夏涼,但夏季最好自備驅蚊設備。
2.平時常有各種獨立音樂演出、藝術展覽等活動。
3 閨蜜們的淘貨地
Annie有個設計品店鋪叫實驗上海,店鋪中留有一個咖啡空間,由于這個空間常常閑置作為辦公用,所以她總在尋思著更合理的用途。有一天和女朋友聊起,便有了在咖啡廳里做一些活動的想法。眾所周知,女生家里最多的永遠是衣物和飾品,當下一合計,為什么不做個市集?既然是女朋友來擺攤,那干脆就叫“女朋友的市集”。把自己的舊物消耗掉,自己也能買到其他攤主的東西。
“實驗上海”本身銷售的就是Vintage產品和設計性很強的產品,所以市集上所銷售的產品要與“實驗上海”的理念相契合。女朋友的攤主平時都有自己的工作,大家所販賣的都是家里閑置品,而挑選的攤主都是Annie熟識的朋友。有從事媒體、廣告、設計工作者,她說也只有這樣,她才能安心把關商品的品質。
在這個市集上,你可以挑選到大師級的設計品,也能淘到全新衣物,或是國外一些陶瓷品。女朋友們都是以玩的心態來參加,因此銷售的價格也特別優惠。這樣的優質低價,吸引了不少朋友,但場地有限,店鋪常常被擠得水泄不通。正是由于第一期市集受到很多好評,給了她們更多的信心,在五月剛舉辦完第二期。雖然這個小型市集剛起步,希望以后一直延續下去,也把這樣的市集變成姐妹聚會的時間。
女朋友的市集
時間:兩個月一次
微博:@實驗上海
地址:武康路100弄4號樓(近五原路)
JM工作室私密市集
時間:詳見微博
微博:@JardinMajorelle馬裘黑花園
地址:高安路100弄7號101室(平時來訪需要預約)
4 設計師私密分享
6月1日中午時分,高安路某間由普通居民房改造的工作室內,主人Giiinger正在擺弄著紅酒、甜點,期間時不時接電話開門,與帶著自己設計產品的設計師朋友親切地打過招呼后,大家便開始收拾,準備JM工作室第一場設計師私賣市集。
JM工作室是設計師Giiinger個人品牌Jardin Majorelle(馬裘黑花園)的創作空間。在好友的建議下,Giiinger邀請了Redesigns、The Hat Lab和Cyielle M.三個獨立設計配飾品牌,組織了這個有特賣福利的迷你私密市集。小規模設計師市集在國外早已流行,一般都是品牌針對預留聯系方式的老顧客、親友舉辦,朋友間口口相傳,來玩的人針對性更強。
工作室家一般的小環境讓大家并不急著走,和設計師們像朋友一樣放松地聊天,了解服飾創作背后更多的細節。設計師間也有機會分享創業心得,或是共同熱愛的時尚八卦。同時大家還可以帶著電腦處理些事情,比起室外市集更輕松高效。工作室里本來就放著些時尚書籍及私物,于是很自然的,私物分享也成為有趣的一部分。Giiinger希望能將它繼續辦下去,成為時尚達人、獨立設計師和文藝小眾人士見面交流的平臺,碰撞出火花,“讓我們這些‘ 一個人戰斗著’的自由職業者有更多心靈溝通和更多堅持下去的力量。”
TIPS
1.參加女朋友的市集不收取任何攤位費。參與的攤主只販售手工或家里閑置品,互相換物及交流,拒絕市集商業化。
2.由于場地有限,因此盡可能保證商品的多元化,不讓商品重復。
3.將增加市集的主題或分類性,爭取給市集更大的空間。
1. 每次調整參與集會的品牌來保持新鮮度。
2.工作室內更衣間、試衣鏡、廁所、WiFi等設施齊全。
3.私密市集每次有不同程度的福利折扣。
4.如希望及時得到活動通知,可將你的郵箱預留給工作室,屆時將會統一活動通告。
嘉善老市“樂活”市集
時間:每隔兩周的周末
微博:@嘉善老市
地址:盧灣區陜西南路550弄37號嘉善坊內
Amelia
英國人,嘉善坊樂活市集主辦人,她認為中國很需要這樣的市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舒緩人的壓力,也期待更多中國本地人的參與,將“樂活”這種健康、時尚、環保的生活方式的概念傳遞給大家。
老弄堂里的“樂活”。
在這里能找到健康可溯源的有機蔬菜,親手從播種者手里買下安全可靠的食物;在這里你也可以淘到各種中西合璧的首飾古著,手工勞動者在這里施展技藝。
穿過居民區的菜市場,徑直往里走,你會訝異一路上的變化,市井與現代的融合最好地詮釋了這里。沒錯,這兒就是嘉善老市。這個曾經老廠房改建的別有風味的園區,有了老外與時髦人士的降臨更平添了些許滋味。
每隔兩周的周末,經常會有來自各國的人將自制或帶有自己家鄉風味的物品在市集中擺攤售賣,口味繽紛的手工果醬,精致可愛的糕點、品種多樣的自制奶酪紛紛來“趕集”。市集的組織者是一個叫Amelia的英國女孩,她做著一手好吃的果醬。為了讓更多人品嘗到這童年的味道,她開始接手管理這個市集,也招募到許多想把自己DIY的好東西讓更多人看到的志同道合之人。
樂活市集的攤主販售的產品基本都是:果醬、肉醬、手工糕點、自制乳酪、有機花草茶、咖啡、酒類為主的食品。無論是攤主還是前來市集的客人都以外國人為主,他們不單單販售自己的產品,也利用這個機會結交朋友。大家不一定非要買些什么,并沒有太強烈的商業利益,大伙兒圖的就是熱鬧、人擠人的氣氛,一邊試吃著各國風味美食,一邊和相熟的攤主拉家常討價還價,享受彼此給予的熱情與歡樂。
組織者根據各類產品的性質來劃分區域,不希望重復的產品進入,這里的圈子基本是外國人,因為收入相對較高,所以對產品的品質考慮的也就更多。因此在篩選的時候,組織者首先看質量,其次是看產品與市集本身內容是否契合,因此,嘉善坊的樂活市集無論從品質還是質量而言都具較高水準。喜歡手工制作,討厭一成不變的工業產品的,這里真的很值得你來逛一下。
Oasis Flea Market
時間:每月一次,每次兩天
微博:@The_Flea_Market
地址:太倉路58號(近淮海公園)
Cyrielle Mohara
來自法國,擁有自己的首飾設計品牌Cyrielle M.,參與市集的同時,也作為組織者在上海時尚地標新天地辦起了“Oasis Flea Market”,旨在讓時尚創意類產品買賣雙方有個匯集交流的場所,總在思索著如何讓市集更好玩兒。
到“新天地”趕集去。
推動獨立創作品牌發展;讓擺攤和逛攤的人都有滿意的笑容;讓大家在周末走出家門享受生活……這些都是法國女孩Cyrielle 在上海新天地“操心”的事。
曾做過模特的Cyrielle Mohara有一副高挑身材、一張讓人過目難忘帶有混血風情的面孔和一頭有力的卷發。令人驚訝的是,這個相貌出眾、并不是太外向的法國女孩,早早開創了屬于自己的事業:靈感來自東方文化獨立設計品牌Cyrielle M.及在上海組織活動的公司。每天上午去大學學習中文,此外的絕大部分時間就都投入到工作中,“我喜歡忙碌,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不覺得辛苦”。
Cyrielle在法國時就做過一些設計師市集活動,類似的活動在法國很多,種類也更豐富。住到上海后,身為設計師的她周邊也一直圍繞著諸多做創意設計的朋友,他們鼓勵她在上海也舉辦類似的市集,以推動本土及來自外國設計師品牌的發展。于是2012年底,就在她辦公的Oasis商務中心的一片空地上,Fifth Avenue Collection、Chows(卓思)、Celia B、巧思磨咖啡、Ankyra Home等覆蓋服飾、美食、家具、護膚等時尚生活各方面的第一屆Oasis市集拉開帷幕。新天地本就是上海時尚地標,來往人群不只是一些上海常住居民,更有許多到上海的游客。這個市集成功地拉近了一些品牌與目標受眾的距離,除了直接接觸顧客,還讓其受到了媒體、意向合作店鋪的關注。能讓買賣雙方都有收獲,結束時大家都帶著笑臉,Cyrielle就很開心滿足,但是作為一個戶外市集,不穩定的天氣因素始終是一個困擾。
如今Oasis市集每月一期,每期已發展至超過50個時尚攤位,內容種類豐富,此外有時還會配合不同的主題活動,如品酒會、身體彩繪、現場繪畫、DJ表演等,力圖每一期都有讓大家驚喜的部分。對Cyrielle而言,一個好的市集意味著出色的組織能力,讓擺攤和逛攤的人都能享受這個過程,她會一直朝這個方向努力。
練攤達人的秘笈。
練攤兒是一門技術活兒,偌大的市集上,能吸引你眼球的,總有屬于自己的獨門秘笈。他們的商品或實用、或個性、或獨特,只等你慧眼識物。
1 攤主:
武小胖(英文名:Philip)
大百貨的掌柜,在市集上大伙兒都親切地稱他為“小胖“。
練攤兒足跡:
上海的很多市集,例如每個月都有的Dream Flea Market、Uptown、DADA市集,每年兩次的DAFF、奐鏡和這個月剛剛從北京發展到上海來的木馬市集都會去。
攤位描述:
作為大百貨的掌柜武小胖每個月都會出現在Dream Flea Market的市集上。從包包、行李箱到打字機、帽子等,這個外表看似“洋老外”的武小胖,卻很享受上海的本土市集。從第一期開始一直到現在,一期不落,也認識了不少朋友。每次擺攤,熟人相見,先來個擁抱那是必須的,這里沒有太多金錢的壓力,更多的是源自對新奇舊物的喜愛。Dream 的形式很像大家去旅行時所逛的國外市集,大家帶上自己的手作,二手或者是Home Make,一塊兒談天說地,周末來這樣一個市集逛逛輕松又自在。
擺攤經驗:
每個市集都定位不同,要根據不同的市集準備不同的貨品。比如Dream 去的大多是學生,賣的東西就需要物美價廉。
DAFF和奐鏡因為主辦人都是很資深的媒體公司,市集更像是一些獨立設計師或者是個人的展銷會,價格稍貴,不過你卻可以用很驚喜的價格買到時髦好貨。
2 攤主:
何楓 K-showroom獨立設計品牌店主理人,服飾設計師。
練攤兒足跡:
作為KIM’S CLUB的創始人,自然是有許多自己設計的獨特飾品、包包、鞋子等尖兒貨,但何楓卻更情迷于慈善市集,各種慈善機構合辦的市集都會有她的身影。
攤位描述:
設計師出身的何楓,對于自己攤位的原創性特別看中,因此她常常會手工繪畫做一些比較實用又美觀的物品。她一直希望賣出去的東西能幫到需要幫助的人,所以常常會手工繪制一些T恤、購物袋等作品放在慈善市集上販售。這次參加慈善義賣的市集便是如此,她的主題是“LOVE&PEACE”,所有的收入將全部捐獻給慈善組織,去幫助600多名藏區失學兒童重返校園。慈善市集不同于其他市集,純粹是奉獻自己的愛心,自己的設計被人肯定又能幫助一些朋友,這樣的市集應該讓更多人知道并參與進來。
擺攤經驗:
個人比較推崇獨特、原創的設計,希望參加的市集都是原創性強的,而不只是單純批發零售商品。
雖是設計師品牌或是原創DIY的設計,但也不能因此哄抬價格,畢竟來逛市集的都是淘物的愛好者,希望以較低的價格買到心頭好。
3 攤主:
Audrey 獨立女包品牌REdesigns創始人以及設計師。
練攤兒足跡:
兩年前開始擺攤,最早去過的一個市集是上海 1933老廠房的公益市集,之后DADA夜市、奐鏡、DAFF等這些知名的市集都有參加。
攤位描述:
Audrey的攤位主要賣一些自己搜羅來或者閑置的Vintage,當然也有自己設計的獨立品牌REdesigns的女包。之前在國外讀書的時候她就很喜歡去逛二手店,搜尋一些有年代感的東西,或是一些新奇獨特的東西,因為有些東西使用率不高,所以她覺得把這些東西放到市集上賣很合適,另外有一些衣服,損毀較嚴重的,她會將上面的五金件,例如扣子等拆下來,自己將其重新組合設計做成一個胸針。因此攤位上包括了服裝、鞋、飾品以及通過Vintage配件改裝的胸針等這些東西。
擺攤經驗:
作為攤主你的東西要好,賣Vintage其實就是一個挑貨的過程,用自己的眼光選東西,讓大家來認可。由于古著衣物的特性,比較鼓勵客人去試穿它,這樣才能知道是否合適以及如何搭配、擺弄。
貨品要夠新穎夠特別,自己設計的手工作品,每一個都不同,可以說都是孤品且不可復制的,這樣才能吸引大家眼球,如果是雷同的貨物恐怕很難激發購買欲。
如果參加跳蚤市場,不建議準備設計師產品,因為來參加市集的很多都是沒有獨立購買能力的學生,過高的價格會負擔不起,并且也不會有過多現金。設計師的包包應該放在類似DAFF這樣的創意設計市集上更為合適。
4 攤主:
Jaeson Innate映內甜品品牌創始人,手作拉焙斯蛋糕是他的明星產品。
練攤兒足跡:
帶著自己的Innate映內甜品品牌去過Uptown Market 創意市集、老碼頭的Hello Weekend、奐鏡Central Studio春天市集、Dreams Factory Asia等。
攤位描述:
Jaeson是個不折不扣的市集熱愛者,他帶著自己的Innate映內甜品品牌去過上海許多市集。他的攤位主要針對映內目前的主打產品――手作拉焙斯,進行推廣及銷售,同時推出夏日限定的巴厘島氣泡水,但映內不只是一個甜品品牌,而是涵蓋了現代人追求的無添加生活理念的品牌,計劃從美食拓展到時裝與家居產品領域。Innate的攤位有自己的風格,始終延續著簡約、自然、無添加的生活理念。每個來到市集的人首先會看到充滿朝氣的工作人員,接著映入眼簾的是放在木烤板上剛出爐的拉焙斯蛋糕,并且有多種口味可供試吃,親切如在家中。
擺攤經驗:
市集訊息可以查詢豆瓣,有時也會收到主辦方邀請。去市集前先擬定好作業程序,排練好怎么操作,將工具和商品分開,善用色彩管理法,這樣可以很快找到商品。
想要攤位更吸引人,布置上就要有特色絕不能凌亂。攤主一定要熱情請大家試吃,最好可以會多一點語言供各地的人群了解自己的產品。運用畫板、易拉寶、海報也可以拓展宣傳效益。
練攤時需要注意一些方面,例如選位置一定要先在市集前幾天探查一下地形、分析貨流及人流。當天市集人流較多,一定要顧好錢和用具,避免撤攤時用具被牽走等情況。
國內市集連連看。
無論是復古舊物、創意設計,還是手工藝術,都憧憬著在市集上遇到知音。市集這件包容、聯結、溝通性極強的事,如今在國內各大城市都開了花,如果你旅行時恰好撞上,那可是了解這個城市青年文化的一個最佳入口。
北京
泛東棉花胡同跳蚤市集
時間:每月第一個周日
地點:北京市東城區東棉花胡同27號玻璃球游戲雜貨店&蓬蒿劇場
大兒童們的藏寶屋
從春天到深秋,當每個月的第一個周日來臨,平日的雜貨店就變成了一桌桌攤位,獨立劇場的露臺也化身為賣場,晚上做演出的酒吧或者飄著蛋糕香的咖啡館,都曾經加入過這樣的“跳蚤日”。這樣的活動,在北京一個小胡同里,已連續舉辦了三年。到了這一天,有人賣舊物,有人賣原創,有人賣回憶里的書,有人賣未來的流行……攤主和買主說說笑笑,交換彼此的需要,表明生活的態度。
也許這些物件,本身承載的就是關于舊時的回憶,正如市集的發源地玻璃球游戲雜貨店一般,他們三年前開始了這市集的形式,希望的便是用游戲喚起大家對美好生活的回歸。悶熱嘈雜的北京南鑼鼓巷,汗流浹背與焦躁的情緒讓人不愿在路邊的彩色氣球上停留一秒,那些有關童年的五彩繽紛也像是隨著時間溜走,形同陌路。然而,所有細微的戀物情愫仿佛永遠不急于被人發掘,它們隱匿在南鑼鼓巷東側的東棉花胡同里,每月一次,攤主販賣記憶,買家拾起時光。
人們總是喜歡將對生活的希望夾雜在紛繁喧鬧的節日慶祝上,于是,兒童節扮萌充傻也成了大兒童們善待生活的美麗借口。這一次,“兒童時代”主題跳蚤日便也正中美意。先不說這市集上的古董玩具箱底寶真正價值多少,單就這翻箱倒柜找出來的童年布偶、蠟筆、繪本,就已足夠二十幾家現場攤主津津樂道地熱鬧一個下午,那些沾落在舊物上細小的時代烙印就像是一段段童謠,人們在這微妙蕩漾的氣氛中偶爾駐足凝視,抿抿嘴,輕撫自己未泯的童心。
杭州
野生動物自由市集
時間:每月一次,具體請關注微博:@野生動物自由市集
地址:等待微博通知
野生動物的集會
“年輕人。荷爾蒙。人人都有一顆野生動物的心。”――Wild Animals Flea Market
很顯然自2011年創辦至今的野生動物自由市集,已成為杭州青年獨立文化的“狂熱”基地,英倫、熱血、嬉皮、復古、非主流……都是可用來描述這里的詞。組辦者通過特色鮮明的海報、語言、現場音樂等形式,成功地營造了該市集的“活血”氣氛,只要一提到這個市集,似乎就勾起了大家內心的原始“野”性。一個能傳遞文化影響力的市集,絕對不容小覷。
野生動物自由市集由一個神秘機構(Black Sheep Club)獨立組織,是向天才導演Wes Anderson的電影《了不起的狐貍爸爸》(Fantastic Mr. Fox)致敬,向所有心懷冒險精神的野生動物們致敬。策劃人之一在英國常逛復古市集,回到杭州,便想為這個城市帶來這種有趣的交易形式。一直想走地下風格,卻越來越成規模,還被不少媒體報道了,“但是我的心依舊向往著七八十年代的復古Dsico穿著、閃亮霹靂褲穿著的地下滑冰場,心里還住著不老的朋克和艷星們,還有嬉皮士、藝術家、醉酒的街區和Fashion的妖怪們。”
市集舉辦至今一直是與杭城不同的個性場地合作,每月一期,據透露今后市集很有可能會搬到一個即將建成的市中心場地。以它目前的發展勢頭看,策劃人想將它發展成有中國青年風格俱樂部的目標,絕不遙遠。
深圳
OCT LOFT T街創意市集
時間:每月的第一個周末
地址:深圳南山區香山東街華僑城創意文化園北區
創意互動之街
我們談到深圳的市集,都不熟悉,或許一些森女能記起《戀物志》雜志的那期有趣市集,但肯定很少有人聽說過“OCT LOFT T街創意市集”。事實上《戀物志》的那期市集正是與它合作的,而它則是每月定期舉行,有文化園區強大支持的高質量創意市集。英國倫敦的 Spitalfield Market、澳大利亞悉尼的帕丁頓市場 Paddington Bazaar、日本橫濱港邊公園的“藝術源日”都是它的發展榜樣。
在穩定的支持下,OCT LOFT T街創意市集每月如期展開,在此不僅能看到深圳本土和近鄰廣州的創意產品,也有機會見到來自內地城市和港澳臺地區的豐富創意。一年12期市集每期都會有不同的主題和內容變化,都有預先詳密的策劃。它擁有自己的網站,在上面可下載到規范的T街報名表,接著工作人員會進行篩選,公布入選名單,一切都有條理得令人驚訝。
幾年下來,OCT LOFT T街創意市集也早已打出了自己的創意品牌,數以萬計的市民與學生參與到T街創意市集組織的創意大賽,即原創互動與工藝學習中來,成功地將創意設計帶入社區居民的生活,擴大創意文化影響力,也推動了一些小品牌的商業化腳步。
愛上市集,愛上英國
常有人問我,英國到底好在哪里?也許“英國”這個詞本身是個迷思,這個島國將它的魅力以一種曖昧的方式呈現給全世界。大英帝國豐富傳奇的歷史,早已成為無形之物滲透在生活中。比起商場里故意做舊的復古產品,你還不如到英國風格迥異的復古市集看看。在那里,新潮與復古有著極為微妙的曖昧融合,舊得很有誠意又酷得很溫暖,任誰都會愛上它們。
王婧
SocialBeta 聯合創始人。留學英倫,行走世界,見識與皺紋一齊野蠻生長,足跡踏遍歐洲、亞洲、非洲等幾十個國家。著書《趁活著,去旅行》分享她在其中的14個國家發生的故事、認識的有趣的人和內心深處的變化。
1 你之垃圾,我之瑰寶
――Car Boot Sale
英文中有一句諺語:一個人的垃圾是另一個人的寶貝,用在Car Boot Sale, 再合適不過。
寫論文憋壞了, 就和朋友一起去了萊斯特的Car Boot Sale市集。這是一種典型的英式市集,尋常英國人家開車將自家不再需要但仍能良好使用的物品拿來賣,有的就放在車的后備廂里展示。項鏈、裙子、豆漿機、地毯、抱枕、電風扇、胭脂盒、望遠鏡、唱片機,包羅萬象。如果不拿來賣, 這些東西的命運也是被丟棄,在這里物品價值算是延續了。Car Boot Sale通常會開在空曠的田野里,在這里少了商業味,更多的是休閑和人情味, 收攤的時候, 攤主有時會把不要的東西全部送給客人。
市集里好多爸媽帶小孩兒來賣家里收拾出來的東西, 孩子可以負責賣自己的玩具, 他們一點也不會難過, 因為爸媽會跟他們說, 賺的錢給他們買新玩具哦。有一次, 同行的一個師姐從一個小女孩那里買一英鎊的東西。
“50便士吧。”這位學姐討價還價道。
“那我要問問媽媽。”
媽媽對她說:“你自己決定值不值吧。”
小女孩想了想說:“那好,賣吧。”
Car Boot Sale
時間:可以是任何一個下午
地址:可以是任何一個小城鎮附近空曠的田野
關鍵詞:家庭、舊物、郊游
Brick Lane
時間:周日9:00am-5:00pm(平時附近商鋪都開放)
地址:Brick Lane Shoreditch E1 6PU
關鍵詞:復古、朋克、時尚
2 倫敦的亞文化天堂
――Brick Lane
英國絕不缺昂貴奢華,牛津街、邦德街、攝政街不乏國際大牌和時尚潮牌。可它的可愛之處是不管你醉心于何種風格,它都為你保留一塊屬于你的空間,這樣你就不必活得不置可否。我個人最愛的是英國復古文化集中地是Brick Lane(磚塊街),它位于倫敦東區,有別于西區的高貴優雅,更像一個亞文化集中營,嬉皮、朋克大混合,畫廊、咖啡廳、手工店、美食市集應有盡有, 是個淘寶的好地方。
在這里,你會看到知名設計師的作品,也能挑到還沒來得及成名的設計師的誠意。許多倫敦頂尖藝術學院的學生都會在這里擺攤,一不小心就買到明日之星的設計。在英國時,只要稍得空閑,我就會拉上朋友去逛逛,每次都能淘到心頭好。看到心儀的寶貝,要趕緊下手,下次來可能就沒有了。
要知道,如今看起來活色生香的街道曾經是羅馬人建的墳場,著名的開膛手杰克也是在這一帶犯案的,而亨利八世的皇后安?博林就是在這附近的倫敦塔被砍頭的。Brick Lane曾經也是印巴人的聚集地,在這里能看到很多餐廳,宣稱有倫敦最好吃最正宗的咖喱。雖然去過很多次,我仍然會在里面迷路,究其原因,我想是每次走進這里的大街小巷,我的視線、味蕾都被來往各種派系的潮人以及美食所吸引,根本無暇顧及線路,那些容貌姣好的倫敦女孩手持香煙隨意地站著坐著似乎是為我的相機鏡頭而生的。
3 冬日的溫暖和愛
――Xmas Market
圣誕節前夕,我和朋友去英國最大的圣誕市集閑逛,起了個大早, 踏著滿地的雪, 就出門了。到處都是精致的生活小用品,燭臺、茶具等。同去的朋友說, 英國人外表看起來穿得普普通通,自己家里面擺的東西都可有愛了, 絕對的悶騷。
不知不覺逛到天黑,更冷了。然而華燈初上的小鎮街頭卻比白天更加熱鬧,街邊的攤鋪亮起了彩燈,旋轉木馬也放著歡快的音樂轉了起來,更熱鬧且具有傳統節日味道。這里讓人想到國內春節前的采購市集,除了那些生活用品、個性手工藝品和美食,還有許多精美的圣誕節裝飾物。市集熙攘歡樂的氣氛,是圣誕節的最佳序幕,在這里可以一次淘到各種富有特色的圣誕禮物。
此外,美妙的熱紅酒、香甜的姜餅、爽口的德國啤酒、新鮮出爐的香腸……這些美食讓你在逛市集時,嗅覺味覺得到雙重滿足,幸福感滿溢。我們在街角買了熱巧克力混合百利甜, 又要了杯熱紅酒, 接著點了塊蘑菇起司烤薄餅, 在路邊大吃起來。突然聽到有人唱歌,很熟悉的旋律,我們湊過去看,只見十幾個人站成一排在演唱《Stand by Me》。我們站在一旁,就像聽露天演唱會一樣。我沒想到自己竟然真的能在這個冬天聽到現場街頭版大合唱,而且是在圣誕市集這樣充滿愛的地方。我感到身體一陣暖意,不知道是因為熱紅酒還是這首歌。
Xmas Market
時間:圣誕節前夕11月開始
地址:許多城市都會有,曼徹斯特、伯明翰的比較大型
關鍵詞:節日、裝飾品、餐具
Portobello Market
時間:周六7:30am-6:00pm
地址:Notting Hill Gate地鐵站附近
關鍵詞:手工藝品,古董、家具、珠寶首飾、裝飾品
4 諾丁山的故事
――Portobello Market
看過電影《諾丁山》(Notting Hill)的人,一定忘不了男女主角邂逅的那個旅游書店。電影里那段美麗的愛情故事就發生在倫敦西部的諾丁山地區,而整個電影的背景就設在Portobello Road。大概是因為諾丁山一帶多聚集中產階級,相對于小眾化的Brick Lane, Portobello Market少了點嬉皮,多了些雅皮;維多利亞時期的房子整整齊齊地矗在立市集兩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