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臨床論文8篇

時間:2023-03-22 17:34:46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針灸臨床論文,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針灸臨床論文

篇1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整理有關中醫針灸臨床研究的期刊論文,并以循證醫學模式為篩選標準,從中選出具有研究價值的論文30篇,其中18篇隨機對照試驗論文,12篇半隨機對照試驗論文;其次結合我院進行的針灸臨床研究案例,以循證醫學為指導,總結其研究價值與結果。

1.2方法  將選取的30篇研究論文,進行仔細閱讀與分析,總結其循證醫學研究模式、研究中所使用的評價體系與相應標準、分析研究存在的不足之處以及研究結果對針灸臨床應用的影響等[3]。并且根據我院進行的針灸臨床研究,比對臨床研究中出現的共性問題,結合循證醫學的核心思想與具體模式,改進針灸臨床研究方法,并在實踐中檢驗研究方法的可行性。

2 結果

筆者通過翻閱分析所篩選出的針灸臨床研究論文,發現多數研究論文存在以下幾點問題:①隨機方法的選用。筆者選取的研究論文中,有18篇隨機對照試驗論文,但其中有10篇論文在隨機方法的選用上存在問題,對所使用的隨機選取描述不清,有些甚至前后混淆,這則缺乏科學性,大大降低了針灸臨床研究的可信度。②盲法的使用。針灸臨床研究由于自身的獨特性,在臨床上無法做到雙盲,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在研究時可以將其棄之不用,選取的資d的界定。對于臨床研究而言,制定科學嚴謹的診斷、納入、排除以及療效評定標準是研究成敗的關鍵所在,本組資料中,有7篇論文在標準的界定上存在不足,所使用的標準較為落后,而且也不是被學界所公認的金標準,因此大大降低了試驗結果的準確性。④試驗中的不足。進行針灸研究時,沒有對各組間基線情況進行有效描述,而且配置比例存在缺陷,有失研究的科學性與嚴謹性;同時選用的統計學處理軟件不當,無法準確對相關數據進行處理與歸納,進而對研究質量產生影響。而這些問題的存在,就嚴重阻滯了中醫針灸晉級主流醫學的腳步,使得中醫針灸的臨床施用步履維艱。

3 討論

中醫針灸學是我國中醫文化的精華所在,而且經過五千余年的文化傳承仍然熠熠生輝,其自然具有極高的臨床治療效果。不過就針灸學的局限性來看,在臨床治療中仍然是過于依賴醫護人員的知識積累與個人經驗,這在一定程度上就加大了針灸臨床研究的困難程度。目前,學界進行臨床研究的主要原則有隨機原則、對照原則以及雙盲原則,而且同質性隨機對照研究所取得的臨床研究效果可以說是最佳的論證依據[4]。特別是在循證醫學不斷興起的過程中,它為臨床研究提供了有效方法,顯著促進了臨床研究進程的發展。基于此,如何在循證醫學模式下開展中醫針灸臨床研究就成為中醫學者亟待解決的問題。

就目前循證醫學在中醫針灸臨床研究的現狀來看,雖然存在著一些問題,但大體的走向是正確與有效的。尤其是基于論證證據理論而建立的Cochrane評價系統,可以說是最為嚴格的臨床研究評價系統,這對于保證中醫針灸臨床研究論文的質量有很大幫助,而且我國中醫學者也逐漸認識到針灸臨床研究的重要性,并在實踐研究中不斷總結臨床研究的方法,以期提高研究價值與效率[5]。比如有些學者結合針灸臨床研究比對了實用性隨機對照試驗與解釋性隨機對照試驗的研究效率,發現解釋性隨機對照試驗在藥物研究領域具有較好的效果,而臨床針灸屬于實踐醫學,所以實用性隨機對照試驗的研究效果更為顯著;再比如有些學者從循證醫學角度分析了針灸臨床研究中的安慰針的設計與使用方法,并且建議將評價標準進行更改,以此保證針灸療法的長效發展;而且有些學者在針灸臨床研究中比對了均勻設計的功效,如研究針刺手法量化、穴位選取與配伍等[6]。

篇2

[摘 要] 從針灸文獻綜述與系統評價的聯系與區別、開展針灸文獻系統評價的重要意義、開展針灸文獻系統評價面臨的問題及對策、開展針灸文獻系統評價的可行性四個方面為針灸工作者簡介了系統評價的概念、大概方法以及對臨床的指導意義。

[主題詞] 中醫藥學文獻;針灸學

SystematicalValuationandLiterature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WuBin

,HeJing,LiNing,etal(Department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

TheFirstHospitalofHuaxiMedicalUniversity,Chengdu610041,

China)[Abstract]

Conceptionandroughmethodsandclinicaldirectingsignificanceofsystemat

icvaluationareintroducedbrieflytoworkers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

fromthefollowingfouraspects,

connectionanddifference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literaturereviewa

ndsystematicalvaluation,

importantsignificanceofsystematicalvaluationofacupunctureandmoxibus

tionliterature,problemsandcounter

measurefacedbysystematicallyvaluating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liter

ature,

feasibilityofsystematicallyvaluating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litera

ture.

[Keywords] MedPharmacolLiteratureTCM;AcupMoxScience

系統評價是建立在臨床流行病學和循證醫學基礎上的研究方法。20世紀70年代以來,發達國家醫學界越來越重視這一項工作在臨床醫學科研中的作用。系統評價是在閱讀和分析大量文獻基礎上,對某個問題的研究狀況進行綜合、歸納后所寫的文章。但主要是對某一課題或項目所有的研究論文進行全面、系統的質量評估后,對多個隨機對照試驗(RCT,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采用系統方法,綜合原始研究報告的數據和定性分析,以較全面準確地掌握該項研究的現狀、臨床療效的真實性程度及其可應用性并準確地作出結論(有效、無效、進一步研究)。系統評價的成果正作為許多發達國家衛生決策的依據,影響著這些國家的醫療實踐、衛生決策、醫療保險、醫學教育、醫療科研和新藥開發,在臨床醫學的發展中正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在國內,中醫針灸臨床研究文獻的系統評價還處于空白狀態,但隨著循證醫學觀念的滲入,已有研究者開始做中醫針灸文獻的系統評價工作。

1 針灸文獻綜述與系統評價的聯系與區別

針灸文獻綜述與系統評價的研究對象都是文獻,都是在閱讀和分析大量文獻基礎上,對某個研究問題在某一研究時期內的研究狀況進行綜合、歸納后所寫的文章。但它們在以下方面有所不同。①在原始資料的收集方面,文獻綜述偏重于全面,無論是隨機對照或非隨機對照試驗以及個案、經驗介紹,只要涉及所觀察的問題,都納入到研究對象中,極少考慮文章所反映的研究質量。而系統評價是在對某一課題或項目所有的研究論文進行全面、系統的質量評估后,對多個隨機對照試驗(RCTs)進行研究。②在分析方面,文獻綜述沒有通過定量方法來綜合數據而是憑綜述者的主觀判斷。而系統評價采用系統方法,如Meta分析,綜合原始研究報告的數據并定性分析。③當發現相同的幾個研究具有不同結果時,文獻綜述者往往主觀加以選擇或摒棄,或無所適從,或羅列不同的結論。而系統評價者對不同研究結果應用特定的統計方法定量地進行Meta分析,較準確地作出結論。可見,雖然文獻綜述和系統評價所包含的信息量都很大,對于許多臨床醫生,不用耗費大量精力,在不同的信息載體上去翻閱浩瀚的資料,可依賴它獲取信息,但是,系統評價比描述性綜述具有更科學的內核,其可信度更高。

2 開展針灸文獻系統評價的重要意義

針灸療法對很多疾病臨床療效確切,但由于在臨床研究上對方法學的應用不夠重視,缺乏高質量的臨床研究依據,所以未被世界充分承認和利用,甚至未被國內的西醫工作者普遍承認和利用,導致目前針灸治療的病種越來越局限。隨著循證醫學觀念的滲入,人們會更加信賴有科學依據的結論。文獻的系統評價是建立在全面、系統的對文獻研究質量評價基礎上,其結論證據性最強。開展針灸文獻的系統評價對針灸學的發展是一個挑戰,也是一個極好的機遇。開展針灸文獻的系統評價有以下意義:①全面了解針灸臨床科研方法學的應用狀況、存在問題,對研究質量的總體水平作出評估。②為進一步開展針灸臨床研究在方法學上提出指導性意見。③對針灸或針藥結合治療疾病的有效性作出較客觀的評估以指導臨床治療決策。④有利于針灸醫學與國際接軌,促進針灸醫學走向世界。

3 開展針灸文獻系統評價面臨的問題及對策

循證醫學/系統評價的關鍵在于“證據”的真實可靠程度及“證據”的重要性。如果用于系統性評述的原始材料―――已發表和未發表的研究論文質量較差,證據的可靠程度較低,則系統性評述的結果將會產生很大的偏倚,甚至得出錯誤的結論,使循證醫學成為“無米之炊”。針灸研究的論文,包括在全國有較大影響的針灸學術期刊上發表的論文,普遍存在采用嚴格的隨機對照臨床試驗(RCT)方法進行的臨床研究論文所占比例很少的問題。1990年,荷蘭作者Riet等對從1963~1989年的有關針刺治療慢性疼痛的文獻進行了Meta分析,未能從英文版中醫雜志找到適合分析的文章,因為該雜志關于這方面的論文均為病例組報告。因此,進行針灸的系統評價研究,在強調科研人員科學道德的同時,還要在臨床科研人員,包括針灸雜志的編輯人員中開展循證醫學、臨床流行病學方法的培訓,提高針灸研究人員的科研素質,以提高針灸研究論文的質量和水平。在有條件的單位,對一些針灸常見病、疑難病進行高質量的隨機對照試驗。

4 開展針灸文獻系統評價的可行性

華西醫科大學吳濱等對《中國針灸》、《上海針灸雜志》、《針灸臨床雜志》、《針刺研究》這四種國內最主要的針灸雜志進行手檢發現,近5年來,隨著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區辦事處組織專家制定的《針灸臨床研究指南》的宣傳推廣,針灸臨床研究的質量已明顯提高,RCTs的比例也逐漸提高。特別是針灸治療療效較好的一些疑難病,如中風,有相當多的文章質量很高。一些科研條件較好、人員素質較高的醫學院校也開始對針灸臨床的常見病開展高質量的隨機對照試驗。這為系統評價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另外,我國在衛生部的領導下,于1997年8月在華西醫科大學開始籌建循證醫學/Cochrane中心,于1999年3月被國際Cochrane中心正式批準,中國循證醫學/Cochrane中心成為世界上第13個中心。這也為循證醫學知識和臨床流行病學知識的普及,提高針灸研究人員的科研素質,創造了有利條件。

篇3

1.征文內容:針灸治療技術的理論研究與實際經驗;針灸療法適應證的拓展;針灸臨床新技術應用;針灸古方新用挖掘;現代名家經驗總結;民間實用技術整理;疑難病案討論。

2.征文要求:應征論文必須是未曾公開發表,資料翔實可靠。為證明工作屬實,請附單位證明或加蓋當地衛生主管部門公章。請采用A4紙打印,標點規范,描述請采用醫學術語。論文格式請參照《中國針灸》雜志同類文章,個案及臨床報道類文章字數在800~1-500字左右,研究及理論性文章字數在2-000~4-000字左右,并附200字左右內容摘要。每篇文章請寄30元審稿費(請通過郵局匯款,未寄者不予審理)。投稿時請在稿件及信封上注明“征文”字樣。征文截稿日期:2008年6月30日。

3.演示內容征集:近年來涌現的獨具特色、療效顯著的臨床治療方法;有特色的手法操作技術;有推廣及應用價值的針灸器具操作。

4.演示征集辦法:采取預先報名、審查通過、擇優選擇的方式進行。請欲參加演示人員先將演示名稱及內容,演示者姓名、單位、詳細聯系方法(電話、e-mail地址)寄送我部(也可在投送的征文上注明是否參加演示),有條件者可將演示內容刻錄成光盤同時寄送。得到大會組委會審查通過的通知后,便可準備參加演示。獲得優秀演示獎者,除大會獎勵外,有機會與《中國針灸》雜志社合作進一步開發和推廣該項技術。

所投稿件經本刊編委會審查通過將發表于2008年《中國針灸》增刊,其中優秀者將刊登于《中國針灸》正刊。本次大會為中國針灸學會2008年學術活動項目,根據有關文件,論文入選者可獲中醫繼續教育一類學分6分,論文入選且參加會議者可獲繼續教育學分12分。

投稿及演示報名地址:北京市東直門內南小街16號中國中醫科學院內《中國針灸》雜志社

郵編:100700

篇4

關鍵詞:實驗針灸學;教學模式;科研;素質

我院在《實驗針灸學》教學中存在很多弊端,教學內容嚴重滯后,實驗教學內容同中醫理論缺乏聯系。一方面,許多實驗存在有嚴重的缺陷,可重復性差,缺少中醫特色,說理不強,急需淘汰;另一方面,對科研方法和能力的培養重視不夠。面向21世紀,要求學生只有掌握現代科學的研究方法,才能提高臨床、科研的實踐和創新能力,將中醫事業不斷推向前進。為此,我們就現行實驗針灸學的實驗教學方法進行了積極探索,旨在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培養學生初步的科研素質。主要工作報告如下。

1 對《實驗針灸學》理論課教學內容進行重新整合,構建新的知識模塊

將教學具體內容分為三部分:針刺的調節作用,包括針灸作用的特點、針刺鎮痛和針刺麻醉、針灸的防衛免疫作用、針刺對各系統的作用;針刺的作用機理,包括經絡現象和經絡實質,經穴臟腑相關,穴位的結構和功能;針灸應用技術。這種知識構建比較符合人類的認識規律,即從宏觀、具體的現象、作用特點到微觀抽象的機理探討。在講授內容上,努力做到充分調研,搜集資料,認真編寫教案,力求既能體現知識結構的合理性,又能充分汲取學術前沿的成果,反映針灸學科最新的發展。

由于時間限制,同時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將針灸對各系統功能的調節作用這一部分課程列為自學為主的內容,同時結合課堂討論。具體辦法:將學生分成小組,讓學生課下自學,結合查資料,并將講述的內容做成幻燈片,用多媒體手段,自己上臺講課,然后就某個問題,全班同學和老師一同進行討論,并對講課效果進行講評。先后有40余人上臺講課,這種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過這種形式的教學增強師生之間的相互理解,這種教學相長的教學形式,充分地鍛煉了同學們的表達能力和集體意識,增強了學習興趣,也使老師在互動中有所頓悟,體會到來自學生的活力。

2 增加科研方法學知識的傳授

課堂講授科研方法學方面的內容,包括文獻檢索、綜述撰寫、科研設計、數據整理、結論分析、論文撰寫等。并針對針灸專業科研的特點,開設了諸如盲法與針灸、針灸臨床研究的規范等知識的專題講座。

充分利用學校的現有條件,以學校圖書館現有的CNKI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互聯網為平臺,開設了文獻檢索實踐課。通過實踐,學生基本掌握了常用中文文獻的查閱方法,對網絡醫學文獻資源的查閱途徑有了初步的認識,使學生具備了基本的文獻查閱能力。

轉貼于

圍繞專題,師生通過網絡進行互動,開展討論,要求學生完成作業,撰寫小綜述,同學們普遍反映收獲很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為進一步的科研實踐奠定了基礎。

3 開展自設計實驗

我們在2000年、2001年、2002針灸推拿本科學生中,開展了具體的實驗教學方法改革實踐,增加了自主設計實驗形式的教學,鼓勵學生發揮積極性,參與到科研的全過程中,全部內容要求學生獨立完成。

自設計實驗要求學生圍繞專題在教師指導下進行自主設計實驗。具體方法如下:(1)進行分組,每組4~6人,在老師的指導下或根據興趣自選一題。(2)在教師指導下,文獻檢索、綜述撰寫、科研設計、動物模型和實驗技術方法的選擇、具體實驗的操作、收集數據及其整理、結論分析、撰寫和打印論文等科研全過程都由實驗者自己動手獨立完成。(3)模仿正式科研的程序,進行開題報告和論文答辯。要求不得照本宣科,要求使用幻燈片,有條件的邀請本學科的專家參與指導并給予評判。在具體操作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1)時間控制。應盡可能選擇短期實驗為宜,具體實驗不宜超過6周,整個教學過程,包括相關科研方法論的介紹、自主設計實驗教學全部課程內容時間安排不超過10周。(2)具體實驗應選擇針灸治療效果明顯的病種建立實驗模型,預期結果有明顯差異;實驗涉及到的相關技術不宜過分復雜,充分考慮可行性。(3)重視協調反饋,教師不能完全放手,在關鍵環節給予指導,幫助學生解決難題,保證教學的順利進行。(4)杜絕一味照本宣科、低級重復或是脫離實際,應注意啟發學生,做到有所發揮,有所創新。

目前我們在幾屆學生中,已開展了多項自設計實驗,使學生的動手能力增強了、科研素質明顯提高。學生撰寫畢業論文的質量也普遍提高,論文撰寫規范,優秀畢業論文數量增加。同時教學滿意率也有所提高,2003年評教分數90.3分,到2004年評教分數已升到93分。

4 編寫教學輔導書《實驗針灸學實驗指導》

篇5

方法:隨機抽取我院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期間的急重型顱內血腫患者60例,在患者同意的情況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各30例急重型顱內血腫患者。其中對對照組中的患者采取保守治療,而對實驗組中患者采取緊急微創實驗開顱術搶救治療。對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比較分析。

結果:相對于對照組,實驗組中的急重型顱內血腫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更為良好,P

結論:在對急重型顱內血腫患者進行相關治療時,采取緊急微創實驗開顱術搶救治療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

關鍵詞:緊急微創 開顱術 急重型顱內血腫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594

【中圖分類號】R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3)08-0510-01

急重型顱內血腫作為急重病,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健康[1]。本文就此對緊急微創實驗開顱術搶救急重型顱內血腫患者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隨機抽取我院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期間的急重型顱內血腫患者60例,在患者同意的情況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

對照組中有30例急重型顱內血腫患者,患者年齡段在48歲至61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5.3±5.1)歲,其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7例,患者的平均出血量為(35±7)ml。實驗組中有30例急重型顱內血腫患者,患者年齡段在48歲至6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6.1±4.9)歲,其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9例,患者的平均出血量為(36±6)ml。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出血量以及疾病情況等各方面均沒有顯著性差異,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對所選患者進行相應治療時,其中對對照組中的患者采取保守治療,即根據患者的具體疾病情況對患者進行靜脈止血、脫水以及控制血壓等相關保守治療。而對實驗組中患者采取緊急微創實驗開顱術搶救治療,即在對患者進行相關保守治療的基礎上對于手術過程中出現再出血癥狀且出血量較小的患者使用含低濃度血管收縮劑的相關沖洗液進行沖洗,并且進行相應的觀察;對于中等量出血的患者則使用含血管收縮劑進行相關沖洗的基礎上,使用含高濃度血管收縮劑的沖洗液或者相關藥;對于出血量較大的患者在對患者進行相關止血處理的同時進行開顱手術的相關準備。對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比較分析。其中臨床治療效果的評價標準為以下:①基本治愈: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輕90%或以上;②顯著進步: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輕46%至90%之間;③進步: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輕18%至45%之間;④無變化或惡化: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較輕或有一定的增加。

1.3 數據處理。將資料全部輸入SPSS18.0軟件包進行分析,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TX-*7〗±S)例數(n、%)表示,組間對比采取t檢驗、X2檢驗。P

2 結果

由表1中數據可知,相對于對照組,實驗組中的急重型顱內血腫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更為良好,P

3 討論

由于相關手術因素而導致的急重型顱內血腫作為危險較大的并發癥,在對患者進行相關治療時應給予一定的重視。其疾病的病理機制為患者的顱內血腫所引起的相關顱內壓出現增高,從而一定程度上導致患者出現腦組織缺血、缺氧的現象,嚴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2]。

由本次試驗所得相關數據結果可以得知,在對急重型顱內血腫患者進行相關治療時,相對于對患者采取常規治療,對患者進行緊急微創實驗開顱術搶救一定程度上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疾病臨床治療效果。緊急微創實驗開顱術搶救能夠在較短時間內更為有效的對患者的血腫進行清除,并且降低患者的顱內壓,從而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3]。

綜上所述,在對急重型顱內血腫患者進行相關治療時,采取緊急微創實驗開顱術搶救治療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4],有一定的積極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1] 周元明,張鑒文.內鏡輔助小骨窗開顱術與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臨床研究[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11,v.2804:529-530

[2] 周元明,張鑒文,黃新,劉秋華.內鏡輔助小骨窗開顱術與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臨床對照研究[J].中外醫療,2010,v.2935:45-47

篇6

關鍵詞:肝郁化火;失眠;針灸治療;綜述

中圖分類號:R256.2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7-2349(2016)05-0074-05

失眠又稱“不寐”、“不得臥”、“目不瞑”,是由于機體臟腑功能紊亂,陽盛陰虧,陰陽失交,不能相互維系而導致經常不能獲得正常睡眠的一種病證[1]。據統計,我國失眠的發生率約為10%~20%[2]。失眠容易導致記憶力減退、抑郁、焦慮、狂躁等精神癥狀的發生,病久會導致消化系統、心腦血管系統、生殖系統等多臟器系統疾病,從而嚴重影響人們的正常工作、學習和生活,妨礙患者的社會功能,因此失眠的治療成為醫學界的一個重要課題。西醫治療失眠以藥物和心理療法為主,鎮靜安眠藥物副作用明顯,心理療法又存在一定局限性,而針灸治療失眠,以交通陰陽、寧心安神為法,具有整體調整的特色和優勢,更可隨證在基本處方的基礎上加減取穴,從而實現辨證論治,又因其安全可靠,療效顯著,操作方便,無明顯副作用而日益受到國內外同行的認可,被稱為“綠色療法”。《靈樞?根結》曰:“用針之要,在于知調陰與陽,調陽與陰,精氣乃光,合形于氣,使神內藏”,闡明了針灸有調和陰陽,安神定志的作用,參照2012版《針灸治療學》內科病證中“不寐”的治療,以照海、申脈、三陰交、神門、安眠、四神聰為失眠的基本處方,以調節陰陽蹺脈、益氣養血、寧心安神[3]。

失眠的證型可分為肝郁化火證、痰熱擾心證、心脾兩虛證、心腎不交證和心膽氣虛證等[1]。當今社會,人們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實力的差距,生活節奏的日漸加快,致使人們心理壓力過大,情志不暢,肝氣郁結,郁久化火,邪火上炎擾動心神,或灼傷陰血而致心血失養,心神不安,從而使肝郁化火導致的失眠發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并較其他證型的失眠癥更為突出。參照周仲瑛主編的《中醫內科學》[1]心系病癥篇章中不寐之肝郁化火證的診斷標準如下:①主癥:不寐,甚則徹夜不寐,急躁易怒;②兼癥:頭暈頭脹,目赤耳鳴,口干而苦,不思飲食,便秘溲赤,胸悶脅痛;③舌脈象:舌紅苔黃,脈弦而數。針灸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應以疏肝解郁、清熱瀉火、養血安神為基本治則,臨床上選取符合證型之穴位、適合病情之療法尤為重要,故在常規取穴基礎上配以水溝、太沖、合谷、行間、風池等穴予以辨證施治。除體針治療外,尚有頭針療法、電針療法、刺絡拔罐療法、穴位敷貼療法及綜合療法,為臨床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提供了多種新穎有效的治療方法。現將近年來臨床上關于肝郁化火型失眠的針灸治療研究進展綜述如下。

1體針療法

1.1常規刺法段延萍等[4]以疏肝泄熱、開竅安神為法,取穴水溝、太沖、合谷、三陰交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36例,水溝以25 mm毫針向上斜刺,行捻轉手法至患者有強烈酸脹感、目中流淚為度,太沖、合谷行瀉法,三陰交平補平瀉,針刺后留針30 min,每10 min行針1次,每日治療1次,10 次為1療程,輔以患者心理開導,3個療程后統計療效。結果總有效率為86.1%。

1.2“俞募配穴”刺法《難經?六十七難》曰:“陰病行陽,陽病行陰。故令募在陰,俞在陽。”故俞募相配可通過調整臟腑陰陽來治療失眠。張荑雯[5]取心肝經俞募穴配以行間、俠溪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30例,結果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常規針刺組(93.33%,86.67%,P

1.3補“照海”瀉“申脈”刺法中醫認為失眠與陰陽蹺脈“司目之開闔”的功能失調有關,且“陽蹺脈出于足太陽之申脈,陰蹺脈出于足少陰之照海”,故補照海可益水生陰,瀉申脈以滋陰潛陽,從而使“陰氣盛則目瞑”。馬新平等[7]以補“照海”瀉“申脈”刺法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30例,結果治療組痊愈率、愈顯率均顯著高于常規針刺組(66.7%,40.0%;93.3%,83.3%;P

1.4“前四關”刺法“前四關”是指印堂穴、百會穴、間谷穴(三間穴與合谷穴連線的中點)、火硬穴(同行間穴),是由董氏奇穴門人楊維杰先生在董氏奇穴理論指導下,結合自身多年臨床經驗創建的配穴,因間谷穴和火硬穴在傳統“四關穴”前,故名“前四關”。間谷穴與火硬穴相配,既開宣上焦心胸氣郁,又清疏下焦肝膽郁熱,輔以印堂穴、百會穴調補中氣,健腦寧神,故臨床適用于肝郁化火型失眠癥的治療。關銘坤[8]采用“前四關”刺法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33例,對照組取印堂、百會、太沖、勞宮,結果:2組臨床療效和遠期療效沒有明顯的差別,但針刺“前四關”為主的治療方法臨床起效較快,證候評分降低程度優于常規辨證取穴組。結論:“前四關”刺法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起效快,療效佳,對肝郁化火證主要癥狀的改善情況較優。

1.5“龍虎交戰”針法“龍虎交戰”針法首載于《金針賦》,“龍虎交戰,左捻九而右捻六,是亦住痛之針”,原用于治療痛證,盛驥鋒[9]選取風池穴行龍虎交戰針法治療失眠取得了良好療效,認為該手法可“調和陰陽”“補虛瀉實”。吳節教授經過多年臨床實踐發現該針法行氣活血作用強,且在肝俞穴施此針法,許多抑郁、焦慮患者立覺情志舒暢,是以達到疏肝瀉火、補虛瀉實、調和陰陽的功效,周睿[10]在對照組常規取穴針刺的基礎上加予肝俞行此針法治療肝郁氣滯型失眠36例(證型診斷標準同肝郁化火型),結果治療組痊愈率及對患者焦慮、抑郁狀態的改善程度明顯優于對照組;屈亞哲[11]于肝俞穴行“龍虎交戰”針法配合常規針刺治療肝郁氣滯型失眠56例(證型診斷標準同肝郁化火型),發現此法在改善患者抑郁狀態方面較常規針刺有一定優勢,但差異無顯著意義。結論:以肝俞穴施“龍虎交戰”針法為主治療肝郁失眠較常規針刺有一定優勢,值得進一步研究。

1.6雙“十”字針法趙軍教授結合傳統中醫經絡理論、現代神經系統功能定位,及多年的臨床經驗總結出雙“十”字針法以專門治療肝郁失眠[12]。該法選取百會、四神聰、膻中穴為雙“十”字之主穴:先平刺百會,再從四神聰向百會平刺形成第一個“十”字,以調理督脈安腦神;于膻中向外四方平刺形成第二個“十”字,輔以太沖以行氣解郁散肝火;再取神門以開心經經氣寧心神;同時針刺照海、申脈以調陰陽蹺脈而助安眠。趙軍教授采用此法治療肝郁失眠臨床上雖屢獲佳效,但尚無相關隨機對照研究。

2頭針療法

2.1“頭三神穴”刺法“頭三神穴”包括神庭、本神、四神聰,三穴合用以醒腦開竅、鎮靜安神。李曉艷[13]采用向后平刺針刺頭三神穴加常規針刺法,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30例,結果治療組的總有效率、愈顯率均顯著高于常規針刺組(P均

2.2“頭皮針”法“頭皮針”是根據傳統的臟腑經絡理論及現代大腦皮質功能定位在頭皮的投影,針刺頭部特定的穴線而防治疾病的一種方法,此法直接刺激諸陽之會,具有疏通經絡、理氣開郁、活血化瘀之效,從西醫學機理上來說此法更能激活額、頂區對睡眠機制的調節作用,從而提高睡眠質量。茅盈盈[14]采用朱明清教授朱氏取穴法,取額頂帶頭皮針(屬督脈)以調理腦神、額旁1帶延長線頭皮針(屬足少陽膽經)以疏肝膽氣機,條暢情志,治療肝郁失眠患者33例(證型診斷標準同肝郁化火型),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常規針刺對照組(93.54%,84.37%;P

3電針療法

3.1以“四關穴”為主的電針療法雙側合谷、太沖穴合稱“四關穴”,合谷主調氣,為大腸經之原穴,而大腸經屬陽;太沖主調血,為肝經之原穴和腧穴,而肝經屬陰,兩穴相合便可調和陰陽、調達氣血、調理臟腑;同時,肝經之太沖與督脈之印堂、百會穴合用,基于肝經與督脈會于巔且督脈入絡腦的理論,則有寧腦安神的功效。四穴同用,對機體起到了整體調整的作用,共奏疏肝清熱、調暢氣血、通絡寧神之效。王英名[15]采用電針“四關穴”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30例,結果治療組在睡眠率、PSQI、SRSS、HAMA、HRSD及WHOQOL-100等多項指標的改善程度上均明顯優于口服丹梔逍遙丸組。陳俊如[16]用電針四關穴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30例,總有效率亦明顯高于口服丹梔逍遙丸組(96.67%,70.0%,P

3.2以“俞募配穴”為主的電針療法陳品洋[17]在常規取穴(神門、內關、百會、安眠)的基礎上配合心肝經俞募穴(心俞、巨闕、肝俞、期門),各穴得氣后加用電針療法,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30例,結果總有效率及PSQI多項指標的改善程度均明顯優于常規取穴配合行間、太沖、風池穴的單純電針組。結論:“俞募配穴”結合電針在改善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障礙、睡眠效率和日間功能等方面均明顯優于單純電針組。

4刺絡拔罐法

張爭昌[18]把刺絡放血的作用機理歸納為疏通經絡、泄熱解毒、消腫散結、消瘀去滯、醒腦開竅、鎮靜止痛、調整陰陽、調和氣血等方面。將肝經俞募穴與刺絡拔罐法相結合,更可協同產生疏肝瀉火,安神定志之效,從而有效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王政研等[19]采用肝經俞募穴刺絡拔罐法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30例,結果有效率、愈顯率分別顯著高于單純火罐組、單純針刺組,對于患者入睡時間和睡眠質量的積分改善顯著優于兩個對照組。結論:肝經俞募穴刺絡拔罐法是肝郁化火型失眠癥可靠的非特異性自然療法。

5發泡療法

謝福利等[20]取穴雙側太沖和右側沖陽,以雄黃4 g,百草霜1 g,大蒜10 g搗碎混勻后貼敷24 h,1次發泡,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43例,1個療程后總有效率為95.3%。結論:發泡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可通過穴位和藥物的雙重作用,協同調整氣血、陰陽、虛實,從而治療失眠,且起效迅速,療效確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和進一步研究。

6綜合療法

6.1針刺結合中藥內服療法李琳[21]采用針刺結合加味逍遙散內服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40例,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和復發率均顯著優于口服艾司唑侖組(P

6.2針刺結合耳穴貼壓療法《靈樞?素問》曰:“耳者,宗脈之所聚也。”十二經脈皆上通于耳,因此刺激相應部位耳穴,能通行經氣,調節臟腑陰陽[25],對耳穴神門、交感、皮質下的刺激,可產生鎮靜、安神、催眠的作用[26]。宋春華等[27]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30例,針刺:寧神穴(宋春華教授自擬,位于四、五掌骨間隙掌側,無名指與小指根部聯合下約0.5cm處)、于氏頭穴[28]叢刺分區額區(定位為神庭透囪會,與其平行的曲差和本神向上透刺)、風池、神門、內關、足三里、三陰交、太沖、公孫、涌泉、心俞、肝俞;耳穴:神門、交感、內分泌、皮質下、肝區。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口服舒樂安定片對照組(93.33%,80.0%,P

6.3針刺結合刺血療法章小娟[29]采用針刺結合四花穴刺絡放血拔罐法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30例,與針刺結合耳穴貼壓組進行對照研究,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

6.4針刺結合俞募穴拔罐療法堵靖舒[33]采用針刺結合俞募穴拔罐療法治療30例氣郁化火型失眠患者,針刺取穴神門、內關、太沖、行間、百會、風池、安眠,拔罐取穴膻中、肝俞、期門、膽俞、日月、肺俞、中府,遵循先拔罐后針刺、先仰臥再俯臥的步驟,結果總有效率與常規針刺組比較無顯著性差異,但治療組在改善睡眠質量、入睡時間及總積分方面有顯著優勢。

6.5針刺結合音樂療法音樂治療失眠,是通過聆聽音樂提高大腦皮層的興奮性,刺激人的感情中樞,引起人生理和心理的變化,消除緊張、焦慮、煩躁等不良情緒,從而改善睡眠。肝郁化火型失眠病變在肝,肝在音為角,在針刺治療的同時配合聆聽以角音為主音的音樂,可以共奏清熱瀉火、疏肝解郁、安神定志之功,達到治療目的。姜鵬博[34]在常規針刺時,循環播放《莊周夢蝶》、《漢宮秋月》、《春風得意》、《江南竹絲樂》、《江南好》、《江河水》6首以角音為主音的樂曲,治療肝郁化火型慢性失眠30例,結果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常規針刺對照組(93.33%,80.00%;P

6.6頭皮針結合體針療法姜鵬博[35]采用頭皮針與體針相結合的方法治療肝郁化火型慢性失眠30例,結果治療組的總有效率、對睡眠質量的改善及肝郁化火癥候評分的改善均顯著優于傳統體針治療組。結論:頭皮針刺結合體針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比傳統體針治療更具優勢。

6.7電針結合刺血療法呂晃禎[36]采用電針結合雙側耳尖、行間穴點刺放血療法,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32例,結果2個療程后治療組除在PSQI量表評定多方面優于口服龍膽瀉肝湯組外,在中醫證候、臨床癥狀、體征等方面2組療效相近。結論:電針結合刺血療法較口服中藥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及白天活動功能。

6.8電針結合耳穴貼壓療法游峻鳴[37]采用電針“四花穴”結合耳穴貼壓神門、皮質下、內分泌、肝、心,治療肝火擾心型不寐32例(證型標準同肝郁化火型),結果總有效率顯著及PSQI中多項評分的改善程度均優于常規針刺組。結論:電針四花穴結合耳穴貼壓法對于肝火擾心型失眠療效可靠,值得臨床推廣。

6.9電針結合穴位敷貼療法張彬[38]在給予常規電針治療的基礎上,治療組、對照組分別采用丹梔逍遙散和安慰劑貼敷心肝經俞募穴,每組各30例,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90.00%,76.67%,P

6.10走罐結合艾灸療法張梅[39]在給予加味逍遙丸合杞菊地黃丸口服的基礎上,治療組采用背部走罐并艾灸,對照組加服艾司唑侖,各治療更年期肝郁化火型失眠41例,①走罐:大椎-腰俞、大杼-白環俞、附分-秩邊行緩慢柔和的往返走罐,肩井、肝俞行重走或坐罐;②艾灸:先用灸盒依次灸脾、腎俞、八s,背部督脈經及膀胱經第一、二側線部,神闕、關元,再以火龍罐灸雙足三里、雙涌泉。結果,2組療效無顯著差異,但在遠期療效、睡眠質量及焦慮抑郁評分上治療組明顯優于對照組。結論:走罐結合艾灸療法能顯著改善更年期肝郁化火型失眠癥患者的睡眠質量。

6.11耳穴貼壓結合中藥療法鄧世旺[40]在2組都內服丹梔逍遙散加減的基礎上,治療組加予耳穴貼壓神門、皮質下、內分泌、三焦、心、肝治療,結果,治療組在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障礙及日間功能等方面的改善程度明顯優于對照組。結論:耳穴貼壓結合中藥內服是臨床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更為有效的療法之一,值得臨床推廣。

6.12刺絡放血結合中藥療法李滿霞[41]取百會、大椎和神庭、印堂2組穴位交替施行三棱針刺絡放血,配合龍膽瀉肝湯加味治療肝火擾心證失眠33例(證候標準同肝郁化火證),結果顯效率顯著高于單純龍膽瀉肝湯加味組和單純三棱針刺絡放血組,而3組總有效率比較無顯著差別。結論:采用龍膽瀉肝湯加味結合三棱針刺絡放血治療肝火擾心型失眠可切實提高臨床療效。

7討論

肝郁化火型失眠雖病位在心,實則病機主要在肝,為肝的生理功能異常所致。肝為剛臟,體陰而用陽,主藏血,主疏泄,主情志。若肝司其職,則氣血調和,氣機調達,情志舒暢,從而心寧神安,睡眠正常;若肝失其職,或因情志內傷,氣郁化火,或因房勞久病,陰虛陽亢,肝火上炎擾動心神,則使陽不交陰而成失眠。從古至今,就有許多醫家結合臨床體會,認為失眠雖病變于心,但與情志內傷致肝的生理功能失常密切相關,如宋代許叔微《普濟本事方?卷一》云:“平人肝不受邪,故臥則魂歸于肝,神靜而得寐,今肝有邪,魂不得歸,是以臥則魂揚若離體也”,清代張志聰《素問集注?刺熱病篇》注“人臥則血歸于肝,肝氣傷而不能納血,故不得臥也”,清代陳士鐸《辨證錄?不寐門》曰:“氣郁既久,則肝氣不舒,肝氣不舒,則肝血必耗,肝血既耗,則木中之血上不能潤于心則不寐”。如今,亦有滕晶[42]認為情志內傷,心神不安是形成失眠的重要病因病機。許良[43]認為精神過勞與情志不悅是失眠的主要誘發因素,主張從肝論治,平肝解郁、活血安神。王坤山[44]也認為失眠的病機主要在肝。因此,失眠的辨證立法當從肝論治,以治肝為首要[45]。

針灸治療失眠體現了祖國醫學的特色與優勢,相關機理研究表明,針灸不僅可調節PSQI、SAS、SDS等臨床相關心理量表評分的異常程度,還能改善失眠大鼠空間工作記憶功能的損害,更對5-羥色胺、γ-氨基丁酸等神經遞質及白介素、褪黑素、前列腺素D2等睡眠因子的異常有良性調節作用[46]。針灸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時,在整體調整的基礎上配合辨證施治,以疏肝解郁、清熱瀉火、養血安神為基本治則,其療效獲得國內外認可,季向東等[47]通過研究表明,針刺療法能有效改善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的睡眠質量,同時降低患者的血清NE含量,提高5-羥色胺水平和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的基因表達水平,療效顯著優于口服西藥曲唑酮。

從目前肝郁化火型失眠的研究情況來看,近幾年,針對肝郁化火型失眠癥的針灸治療方法日趨多樣,目前,仍以體針治療為主,或包括“俞募配穴”、“補照海瀉申脈”、“前四關”、“龍虎交戰”、“雙十字”等特殊刺法,或結合中藥內服、耳穴貼壓、刺血、拔罐、樂療等療法,尚有頭針、電針、發泡療法及多種綜合療法,可謂琳瑯滿目,但其中許多療法操作步驟繁瑣,考慮會造成患者依從性差,臨床執行力低的問題,還需精選操作簡便、療效可靠的方法。另外,在對針灸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的現代機制研究仍有欠缺,若僅從傳統中醫學理論中經絡、穴位的作用來解釋也難以跟上現代醫學研究的腳步,今后可把研究的重點轉移到這方面來,究其機制,方能精確選穴,合理選擇治療方法,從而增強療效,減少病人痛苦。最后,在治療的同時應重視調護,幫助患者從生活、飲食、情志、睡眠習慣等各個方面進行護理,協同治療[48]。

參考文獻:

[1]周仲英.中醫內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146-167.

[2]失眠定義診斷及藥物治療共識專家組.中國失眠定義、診斷及藥物治療專家共識草案[J].中華神經科雜志,2006,39(2):141-143.

[3]高樹中,楊駿.針灸治療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2:64-65.

[4]段延萍,周杰,張茹心.針刺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36例[J].中國針灸,2006,26(7):498.

[5]張荑雯.俞募配穴法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癥的臨床研究[D].廣州:廣州中醫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23-29.

[6]田甜,季萍,張榮媛.針刺心經俞募穴為主治療肝郁化火型不寐30例[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15,36(8):61-62.

[7]馬新平,李凈草,錢旭.針刺照海申脈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的療效觀察[A].四川中醫,2011,29(3):119-120.

[8]關銘坤.針刺前四關為主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癥的臨床研究[D].廣州:廣州中醫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10-15.

[9]盛驥鋒.虎交戰法針刺風池穴的臨床新用[J].浙江中醫雜志,2001,4(1):172-173.

[10]周睿.“龍虎交戰”針法為主治療肝郁氣滯型失眠的臨床研究[D].成都:成都中醫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4-30.

[11]屈亞哲.“龍虎交戰”針法為主治療肝郁氣滯型失眠癥患者抑郁狀態的臨床研究[D].成都:成都中醫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6-25.

[12]倪國忠,楊欣鵬,張韌,等.趙軍教授雙“十”字針法為主治療肝郁氣滯型失眠的臨床經驗體會[J].針灸臨床雜志,2012,29(12):32-33.

[13]李曉艷.針刺“頭三神穴”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的臨床觀察[D].哈爾濱:黑龍江中醫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19-26.

[14]茅盈盈.額頂帶、額旁1帶治療肝郁氣滯型失眠癥的臨床研究[D].北京:北京中醫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21-38.

[15]王英名.“四關”為主電針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D].廣州:廣州中醫藥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1:32-36.

[16]陳俊如.電針四關穴為主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癥的臨床研究[D].廣州:廣州中醫藥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0:29-30.

[17]陳品洋.俞募配穴結合電針療法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的臨床研究[D].廣州:廣州中醫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16-21.

[18]張爭昌.刺血療法臨床應用撮要[J].陜西中醫,2001,22(6):347.

[19]王政研,豐芬,張巍山.肝經俞募穴刺絡拔罐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癥隨機對照研究[J].四川中醫,2015,33(4):160-161.

[20]謝福利,孫寧,潘懷義,等.發泡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43例臨床觀察[A].河北中醫,2007,29(10):895.

[21]李琳.加味逍遙散配合針刺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療效觀察[J].四川中醫,2015,33(12):128-129.

[22]孟凡一,趙軍,金弘.針刺肝經俞募穴結合針刺治療肝郁化火型不寐的臨床療效觀察[J].針灸臨床雜志,2011,27(7):38-39.

[23]黃俊山,吳文寶,曾雪愛,等.針刺合松郁安神方治療肝郁化火型不寐40例療效觀察[J].福建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22(3):1-2.

[24]毛芝芳,鄭利鋒.龍膽瀉肝湯結合針刺治療肝郁型失眠43例[J].北京中醫藥,2009,28(6):453.

[25]康鳳河.耳穴貼壓配合針刺治療失眠78例臨床觀察[J].天津中醫學院學報,2005,24(2):89-90.

[26]李蓓.耳穴壓丸法治療失眠癥的臨床觀察[J].中醫臨床研究,2011,14(3):23.

[27]宋春華,王雪瑋.針刺寧神穴配合耳穴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臨床體會[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15(7):9-11.

[28]于致順.頭穴的基礎與臨床[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2.

[29]章小娟.針刺結合四花穴刺絡放血拔罐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的療效觀察[D].廣州:廣州中醫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10-15.

[30]鄭璇燕.四花穴刺血拔罐為主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癥的臨床觀察[D].廣州:廣州中醫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17-22.

[31]宋楠楠.刺血拔罐法結合針刺治療肝火擾心型失眠的臨床觀察[D].哈爾濱:黑龍江中醫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21-27.

[32]歐陽桂齡.俞募配穴結合刺血療法治療肝火擾心型失眠的臨床觀察[D].廣州:廣州中醫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16-24.

[33]堵靖舒.俞募拔罐配合針刺對嶺南地區氣郁化火型失眠的療效觀察[D].廣州:廣州中醫藥大學碩士學位,2014:14-20.

[34]姜鵬博,李巖,崔晨.針刺配合音樂療法治療肝郁化火型慢性失眠癥的臨床觀察[J].內蒙古中醫藥,2014(6):64-65.

[35]姜鵬博.頭皮針刺配合體針治療肝郁化火型慢性失眠癥的臨床研究[D].哈爾濱:黑龍江中醫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23-26.

[36]呂晃禎.刺血配以電針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癥的臨床觀察[D].廣州:廣州中醫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8-23.

[37]游峻鳴.電針“四花穴”結合耳穴貼壓療法治療肝火擾心型不寐癥的臨床研究[D].廣州:廣州中醫藥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2:26-36.

[38]張彬.丹梔逍遙散穴位貼敷結合電針對肝郁化火型失眠臨床觀察[D].廣州:廣州中醫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17-28.

[39]張梅,曲慧馨,劉世寶.走罐并艾灸治療更年期肝郁化火型失眠證療效觀察[J].中國療養醫學,2013,22(3):210-212.

[40]鄧世旺.耳穴貼壓配合中藥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的療效觀察[D].廣州:廣州中醫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12-14.

[41]李滿霞.龍膽瀉肝湯加味加三棱針刺絡放血法對失眠(肝火擾心證)的臨床研究[D].長春:長春中醫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18-20.

[42]滕晶,張繼香.談失眠從心肝論治[J].山東中醫藥雜志,2005,24(1):6.

[43]許良.失眠癥從肝論治[J].上海中醫藥雜志,2001(9):16.

[44]王慧艷,王坤山.從肝辨治失眠的經驗[J].新中醫,2000,32(2):5.

[45]姜華.頑固性失眠從肝論治臨證探討[J].天津中醫藥,2005,22(4):316-317.

[46]羅本華.從不同觀察指標綜述針灸治療失眠癥的基礎研究進展[J].環球中醫藥,2014,7(12):972-977.

篇7

關鍵詞:便秘型;腸易激綜合征;針灸療法;綜述

中圖分類號:R24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7717(2011)12-2651-03

Advances of Studies o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of Constipation-type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herapy

ZHAO Jimeng1,Shi Yin2, WU Huangan2,ZHAO Haiyin3

(1.Yueyang clinical college Affiliated to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CM,Shanghai 200437,China;

2.Shanghai Institute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Meridian,Shanghai 200030,China;

3.Longhua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CM,Shanghai 200032,China)

Abstract:The paper is a review on TCM etiology, pathogenesis and various kinds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herapies of constipation-type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n recent years. It also analyzes problems of the present researches, and proposes to further strengthen standardization of pathogenesis research and efficacy assessment.

Key words:Constipation type;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herapy;review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1-07-23

基金項目: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資助項目(2009CB52290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30973784);上海市重點學科資助項目(S30304)

作者簡介:趙繼夢(1986-),女,河南洛陽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針灸治療胃腸病的臨床與基礎研究。

通訊作者:施茵(1968-),女,上海人,副主任醫師,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針灸治療炎癥性腸病的臨床與基礎研究。腸易激綜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指一組包括腹痛、腹脹、排便習慣改變和大便性狀異常,持續存在或間歇發作,而又缺乏明顯形態學和生化異常改變的癥候群\[1\]。臨床上多根據羅馬Ⅲ標準進行診斷\[2\],但又根據其不同主癥而主要分為腹瀉型(Diarrhea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D-IBS)、便秘型(Constipatio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C-IBS)和腹瀉、便秘混合型(Mixed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M-IBS)3種。IBS發病機制目前尚不十分明確,研究主要認為IBS的發生可能具有其組織或分子異常的改變\[3\]。近年來臨床和實驗研究表明,針灸對治療IBS的各項癥狀均有一定的緩解作用,且無任何不良反應,被越來越多的患者所接受。現就近年來針灸治療便秘型IBS的研究情況綜述如下。

1 中醫對便秘型IBS病因病機的認識

便秘型IBS臨床主要表現為便秘,腹痛或腹部不適,排便后腹痛或腹部不適緩解,且癥狀每因憂慮惱怒或精神緊張而加重。根據其臨床特點,中醫將其歸為“腹痛”“便秘”“郁證”等范疇。其病因主要與感受外邪、情志失調、飲食不節及體質有關。病機主要與肝、脾、腎三臟功能失調最為密切。肝主疏泄,郁怒憂愁過度,可致肝氣郁結,氣機壅滯,或氣郁化火傷津,則腑失通利而見大便秘結。《丹溪心法》曰:“郁者,結聚而不得發越,當升不得升,當降不得降,當變化不得變化也,此為傳化失常。”又如《血證論》所云:“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氣入胃,全賴肝木之氣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設肝之清陽不升,則不能疏泄水谷,滲泄中滿之證,在所不免。”若素體脾胃虛弱,運化推動無力,則亦可導致便秘。《丹溪心法》曰:“脾土之陰受損,轉輸之官失職”。便秘型IBS初期可能是由于單純的肝氣不舒或者是脾胃虛弱引起的,但是肝脾相互關系密切,在生理病理上互為影響,當IBS發展到一定階段,肝氣橫逆犯脾,使大腸傳導失司,通降功能失調,是便秘型IBS發生的根本原因\[4\]。葉天士云:“肝病必犯土,是侮之所勝也,克脾則腹脹,便或溏或不爽。”云雅卿等\[5\]研究認為,便秘型IBS與腎的關系較為密切,認為“肝腎陰虛,腸燥熱結”是便秘型IBS的核心病機,臨床所觀察病例多為本虛標實之證,以“虛秘”為主,便秘型IBS雖有腸道腑實之標實,但究其病因大多因虛而致,或因津血枯燥,腸道失潤,無水行舟或因氣虛無力,大腸傳導失司,推動乏力所致。《內經》中明確指出“腎開竅于二陰”,《蘭室秘藏》亦記載:腎主五液,津液潤則大便如常,津液虧少,故大便結燥。白霞等\[6\]認為便秘型IBS與痰也有關聯,中醫認為“怪病責之于痰”,“大便秘結不爽,糞便并不干燥,或大便粘裹痰涎”,中醫稱之為“痰秘”,多由于痰濕阻遏腑氣,腑氣不降,肝郁而脾陷,故秘結不爽\[7\]。

2 針灸治療便秘型IBS的機制研究

目前,從現代醫學角度來講,IBS的發病機制還不十分明確,但近年來隨著對其研究的逐漸深入,認為IBS的發病主要與腸道運動異常、內臟感覺異常、腦腸軸的作用、內分泌系統以及神經免疫系統等有關\[8\]。而越來越多的臨床研究證明針灸治療IBS療效確切\[9\],對中樞神經系統、免疫系統、內分泌系統和胃腸動力都有調節作用\[10\]。朱青艷\[11\]研究電針上巨虛對急性束縛應激大鼠結腸功能的調節作用及中樞機制,觀察電針上巨虛對傷害性結腸擴張誘發藍斑神經元放電反應的影響,結果發現針刺上巨虛能抑制傷害性結腸擴張激活的藍斑神經元的放電反應(P

3 針灸治療便秘型IBS的臨床研究

臨床上針灸治療便秘型IBS較常用的穴位主要有足三里、上巨虛、大腸俞、天樞、中脘等,肝郁氣滯者加陽陵泉,心脾兩虛者加三陰交、關元等。足三里、上巨虛分別為胃和大腸的下合穴,“合治內腑”,兩穴相配,可調理胃腸氣機,以升清降濁。大腸俞和天樞分別是大腸的背俞穴和募穴,俞募配合疏通大腸腑氣,腑氣通則大腸傳導功能復常;中脘為胃之募穴、腑之會穴,有調補人體后天之功;關元為強壯要穴,小腸之募穴,有培本固元、調補先天之效;中脘與關元兩穴相配,可先、后天并補,有較好的增強體質的功效,對胃腸功能的增強和恢復亦有顯著的作用。陽陵泉可疏肝解郁,調暢氣機;三陰交則補脾助運,使氣機得以通暢,大便自通。

鄒蕾等\[14\]采用穴位埋線配合疏肝導滯湯治療便秘型IBS,并對其進行療效觀察,將60例便秘型IBS患者隨機分為中醫綜合治療組和西藥對照組各30例,治療組采用穴位埋線加疏肝導滯湯,對照組口服伊托必利片,觀察4周。結果發現中醫綜合治療組在改善患者主要癥狀、直腸動力及感覺容量閾值方面優于對照組(P

4 結 語

目前,IBS已經成為一個全球性的疾病,不僅在北美和西歐等發達國家多見,也遍及亞洲、拉丁美洲及非洲部分地區\[19\]。IBS多見于女性,男女性別比在1∶ 1~1∶ 2之間。研究顯示,女性是IBS的一個危險因素,尤其是以便秘為主型的IBS患者\[20\],且腹脹和排便困難發生率較高\[21\],已經嚴重地影響患者的工作和生活。但目前對于便秘型IBS的臨床研究及相關報道還很少,尤其是針灸對便秘型IBS的臨床研究方面。然而,就現有的臨床資料來看,還存在一定的問題:(1)IBS的發病機制目前仍不明確,從而影響其臨床治療方案的制定,今后需加強對其發病機制方面的研究;(2)臨床研究的科研設計不夠規范,研究樣本量少,缺乏統一的療效評定標準,在疾病的動態療效觀察及遠期療效追蹤等方面均不夠完善;(3)對IBS患者進行生活質量評價已經成為評判病情嚴重性及治療效果的重要指標,普適量表和專用量表的研發為生活質量的評價提供了測評工具,在實際工作中應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生活質量量表,盡量使用一些經過多中心驗證、跨文化適應好的量表,以期為臨床實踐提供更為可靠的依據\[22\];(4)由于便秘型IBS的癥狀以便秘為主,大部分患者對其缺乏重視,往往延誤病情,因此應進一步加強IBS的普及教育。此外,精神、心理因素也是影響IBS患者的重要原因,應加強對IBS患者的精神干預,以期提高其臨床療效。

隨著社會競爭的不斷增加和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IBS在我國的發病率也在不斷上升。我們要利用好中醫尤其是針灸治療IBS的優勢,進一步研究針灸治療IBS的效應機制,努力提高IBS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蔡淦,張正利.腸易激綜合征診治\[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1.

[2] Drossman DA.The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and the Rome Ⅲ process[J]. Gastroenterology,2006,130:1377-1390.

[3] 李延青,楊云生,陳建.腸易激綜合征\[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5,5:42.

[4] 彭志允,陳利國.從肝脾論治便秘型腸易激綜合征\[J\].四川中醫,2007,25(5):23-24.

[5] 云雅卿,王紅霞.加味二至丸治療便秘型腸易激綜合征驗案舉隅\[J\].中醫臨床研究,2010,2(10):29.

[6] 白霞,謝小磊.腸易激綜合征的中醫藥治療進展\[J\].國醫論壇,2009,24(5):55-56.

[7] 朱曾柏,中醫痰病學\[M\].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87:2.

[8] 李延青,楊云生,陳建.腸易激綜合征\[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5,5:42-48.

[9] 施茵,張凌凌,吳煥淦,等.針灸治療腸易激綜合征臨床概要\[J\].上海針灸雜志,2007,26(8):46-48.

[10] 安彩萍,楊珊.針灸治療腸易激綜合征機制研究進展\[J\].上海針灸雜志,2010,29(7):474-477.

[11] 朱青艷.電針上巨虛對急性束縛應激大鼠結腸功能的調節作用及中樞機制研究\[D\].湖北中醫學院博士學位論文,2008.

[12] 江巖,吳煥淦,施征,等.電針對便秘型IBS大鼠腸道敏感性和腸道動力調節作用研究\[C\].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成立20周年暨世界針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匯編,2007:84-85.

[13] 周娟,李為民.電針對腸易激綜合征大鼠脊髓NMDA受體表達的影響\[J\].上海針灸雜志,2008,27(6):38-40.

[14] 鄒蕾,林一帆,王長洪,等.穴位埋線配合疏肝導滯湯聯合治療便秘型腸易激綜合征的療效觀察\[J\].沈陽部隊醫藥,2010,23(6):366-367.

[15] 龍澤榮,于存海,于洋,等.針刺加微生態制劑治療便秘型腸易激綜合征臨床觀察\[J\].中國針灸,2006,26(6):403-405.

[16] 梁誼深,羅莎.指針配合穴位埋線治療便秘型腸易激綜合征療效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10,29(3):168-169.

[17] 杜艷軍,趙東升,趙東杰.針灸治療便秘型腸易激綜合征療效觀察\[J\].長治醫學院學報,2001,15(1):56.

[19] 張波,段云慶,施南昆,等.中藥保留灌腸加灸治療便秘型腸易激綜合征療效觀察\[J\].云南中醫學院學報,2006,29(4):24-25.

[20] Eamonn MM Quigley. Changing face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J\]. World J Gastroenterol,2006,12(1):1-5.

[21] Chang FY, Lu CL.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n the 21st century: Perspectives from Asia or South-east Asia\[J\]. J Gasteoenterol Hepatol, 2007,22:4-12.

[22] 黃虹,劉勁松.羅馬Ⅲ標準診斷腸易激綜合征各亞型臨床癥狀特點分析 \[J\].臨床內科雜志,2008,25(12):833-835.

[23] 陳明顯,蔡淦.腸易激綜合征生活質量評價的研究現狀及展望\[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1,19(1):1-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環球中醫藥》2012年征稿啟事

《環球中醫藥》雜志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主管,中華國際醫學交流基金會主辦,國內外公開發行的中醫藥學術期刊,本刊為《化學文摘》收錄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永炎教授任名譽總編輯,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兼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教授任總編輯。陳可冀、肖培根等7位兩院院士,100多名國內外著名中醫藥專家分別擔任雜志顧問、編委或領導職務,其中海外編委16人。

本刊2012年變更為月刊,每月6日出刊, 大16開,每期80頁。CN 11-5652/R,ISSN 1674-1749。環球中醫藥雜志網站省略可免費下載PDF版全文。歡迎廣大中醫藥學界同仁積極投稿。

1本刊在重點反映科研成果與臨床進展的同時,重視學術思考與海內外信息交流。主要欄目有:述評、論著、理論探討、綜述、臨床經驗、學術論壇等;特色欄目有:中醫病案析評、海外中醫、爭鳴、中醫文化、名醫心鑒等。

2“論著”、“綜述”等以4000~5000字為宜,“臨床經驗”等欄目須2000字以上。歡迎長篇稿件,重大科研創新與理論突破稿件不受字數限制。“論著”、“理論探討”、與“綜述”欄目文章須有英文題名、中英文摘要和中英文關鍵詞。

3建議作者以電子郵件方式投稿,E-mail發送至。本刊1周左右手工發回含稿號收稿回執,本刊2~8周左右回復稿件處理情況。如未及時收到稿號回執和稿件處理情況請電話或郵件查詢。

篇8

關鍵詞:熱針療法;臨床研究;綜述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和衛生保健,防病治病意識的增強,對傳統針灸的治療方法也提出新的要求和更高的標準。傳統針灸方法與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而產生的熱針療法,順應了時代要求,脫穎而出了一些熱針療法,電熱針療法,磁熱療法等等,廣泛應用于臨床,療效是肯定。熱針療法是在傳統的針刺,艾灸,溫針灸,火針等療法發展起來的治療方法,大多方法都簡便易行,經濟實用,值得推廣應用。現將熱針療法臨床研究綜述如下。

1熱針療法

熱針療法是國家級名中醫管遵惠主任醫師根據傳統中醫針灸理論,結合現代電子技術,將針刺灸療融為一體的治療方法。熱針療法使用GZH型熱針儀,可使刺入人體的針發熱,根據治療需要提高并控制體溫度,溫度可以30℃~80℃調節,并保持恒溫,起到針刺、灸療、溫針灸、火針等綜合療效[1]。GZH型熱針儀的改型研究及臨床應用的相關課題,曾先后獲:昆明市科技進步三等獎;國家中醫藥科技進步三等獎;云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等多項獎勵。是國家級中醫藥繼續教育項目之一[2]。管遵惠,徐杰等[3]應用GZH型熱針儀隨機分組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熱針組治愈率64.1%,電針組治愈率31.7%,經統計學處理χ2=29.29,P

范德輝,夏波[8]應用GZH型熱針儀配合中藥熏洗治療類風濕夏關節炎128例療效觀察,隨機分組治療,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

2電熱針療法

DRZ-1電熱針療法這是由內蒙古電傳統醫藥開發中心研制。王春[12]應用電熱針治療橈骨莖突狹笮性腱鞘炎27例,有效率達85.2%,半年后隨訪,治愈好轉患者病情穩定無復發。鈴木聰等[13]應用電熱針為主治療痹癥60例隨機分成兩組,觀察VAS,血沉,抗"O",有改善,電熱針組有效率達96.7%,毫針組有效率達80.0%。熊云,鈴木聰等[14]應用電熱針隨機分組治療寒濕型坐骨神經痛,電熱針組總有率達94.12%,毫針組有效率達76.67%,經統計學處理,電熱針組有明顯差異(P

葉學紅,孫才均等[19]應用電熱針療法聯合化療藥物對小鼠腫瘤治療,統計學有顯著性差異(P

3其他電熱針及熱針療法

陳偉等[20]應用自制的電熱針治療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隨機分組治療,治療組用骶管滴注配合電熱針治療,對照組用布洛芬口服治療,結果都能減輕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疼痛,與治療前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

4結論

通過對各種熱針療法的臨床研究查詢整理,其廣泛應用于臨床,治療作用大部分是充分肯定的。目前仍然存在統一標準,規范應用問題,更好地將熱針療法推廣應用,對熱針療法儀改進,這是熱針療法臨床工作者工作重點。而且,從目前所查閱論文看,對如何客觀評定熱針療法的臨床療效,針刺熱效應,機理,還沒有統一的規定,統一標準,如何更客觀,更直接的標準來衡量熱針療法,這是我們針灸臨床工作大家共同努力的方向。管氏熱針療法已經由機理研究,臨床應用進行了深入全面總結,并撰寫了《熱針療法》一書[28]。如果能統一標準,更加程序化應用,熱針療法將更廣泛應用臨床,療效更加卓越,將會有更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這是全國名老中醫管遵惠傳承工作室建設項目之一。

此外,筆者查閱關于熱針,電熱針,火針,磁熱療法論文比較多,重點對熱針機理研究進行綜述,論文的統計工作有不全面的地方,可能還有一些方面沒有考慮周到,僅僅希望能為熱針療法的工作者提供參考。科學在發展,技術在進步,熱針療法必將在名老中醫工作室指導下,不斷的應用改進中,更趨于完善,更廣泛向全國推廣。

參考文獻:

[1]管遵惠,等.GZH型熱針儀的回顧總結及改型研究[J].中國針灸,1994,14:415.

[2]管遵惠,等.熱針療法[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0.

[3]管遵惠,徐杰,等.GZH型熱針儀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220例臨床觀察[J].針灸臨床雜志1993(3):34.

[4]楊晨曦.管遵惠熱針儀治療頸椎病80例臨床觀察[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1997,18(6):30-31.

[5]徐亞莉,金亞輝.熱針儀治療哮喘104例臨床觀察[J].甘肅中醫學院學報,1996,13(3):44-45

[6]郭翠萍,等.運用熱針儀辯證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328例[J].針灸臨床雜志,2000,16(3):31-32.

[7]管遵惠,等.熱針九宮穴治療增生性脊柱炎100例臨床觀察[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1991,(3):35.

[8]譚保華,管遵惠,徐杰.熱針治療頸椎病及對血液流變學的影響觀察[J].天津中醫中藥雜志,2001,18(4):32-33.

[9]管遵惠,王祖紅,等.熱針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肌電圖觀察管遵惠[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1996,17(3):39-41

[10]管遵惠,徐杰,等.熱針儀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甲襞微循環的影響觀察[J].中國針灸,1996,7(5):39.

[11]范德輝,夏波.針儀配合中藥熏洗聯合醫藥治療類風濕夏關節炎128例療效觀察[J].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2007,24(7):285-287.

[12]王春,等.電熱針治療針治療橈骨莖突狹笮性腱鞘炎27例[J].中國針灸,2011,31(11):861.

[13]鈴木聰,魏來,夏玉卿.電熱針為主治療痹癥臨床研究[J].中國針灸,2002,22(4):240-242.

[14]熊云鈴木聰,電熱針治療寒濕型坐骨神經痛的臨床療效觀察[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中醫臨床版),2004,11(3):28-29.

[15]石愛華.電熱針結合四君子湯隨機分組治療脾胃虛寒型慢性萎縮性胃炎臨床療效觀察[J].河北中醫,2009,31(3):418-420.

[16]郭長青,馬慧芳,李興廣,等.電熱針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135例[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中醫臨床版),2004,3(11):25-26.

[17]林凌峰,梁燕萍,等.電熱針治療膝骨關節炎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針灸,2005,25(11):689-690.

[18]王恩菊,姜華.中藥加電熱針治療外陰白色病變[J].中國民間療法,20008(2):19-21.

[19]葉學紅,孫才均,等.電熱針加溫聯合化療對小鼠腫S180抑制作用研究[J]實用腫瘤雜志[J]199813(6):354-356.

[20]陳偉,姜興鵬,余成玲.藥物骶管滴注配合電熱針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疼痛的觀察[J].實用中醫中藥雜志,2008,24(11):718-719.

[21]李振新,李世普.激光間質療法在組織中溫度分布與光纖加入端的關系[J].激光生物學報[J]2006,16(3):253-254.

[22]李桂霞,孫淑珍,等.磁熱療法抗炎作用的動物實驗研究[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07,1(8)16-17.

[23]黃石璽.火針針具及臨床操作改良[J].中國中醫基礎學雜志,2007,13(3):231-232.

[24]楊麗芳,鄧省益,等.相控聚焦療法配合灌注化療惡性腹腔積液[J].檢驗醫學與臨床,2009,6(3):176-178.

[25]張文華,周瑞貞.中藥外敷熱療法治療腰肌勞損68例[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雜志,1994,(10):32-34.

[26]蘇君,張繼新.熱銀針加手法治療髕下脂肪墊損傷62例[J].張家口醫學院學報,1996,13(3):77.

推薦期刊
欧美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激情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av片不卡无码久东京搔,亚洲鲁丝片AV无码APP
在线免費看的H人成动漫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一线北 | 亚洲综合图区天堂在线 | 偷拍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欧洲另类二区 | 中文字幕亚洲日韩乱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