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1 17:06:01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商務英語翻譯論文,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摘要]商務英語翻譯在國際貿易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從商務英語的內涵、特點、翻譯策略等方面,對商務英語的翻譯進行了淺要的分析。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日益加快,國際商務活動日益頻繁。這些商務活動的許多領域,如技術引進、對外貿易、招商引資等,所使用的英語統稱為商務英語。作為中國與世界其他國家商務交流紐帶和橋梁的商務英語翻譯,近年來的需求不斷增加。如何做好商務英語翻譯工作,是翻譯工作者面臨的新的挑戰。
一、商務英語的內涵商務英語是一種包含各種商務活動內容、適合商業需要的專門用途英語,其實用性和專業性非常強,目前已成為世界經濟活動中必不可少的語言交際工具。
二、商務英語翻譯的特點商務英語翻譯是為商務活動服務的,具有完整、簡潔、具體、準確、清晰等特點。
因此,在商務翻譯中應當認真遵循這一原則,充分表達出原文的精神實質。這里的“完整”是力求內容的完整。例如,在訂貨時,需要寫出所需商品、何時需要、收貨人和收貨地點及付款方式等。“簡潔”是指商務活動講求的是時間和效率,因此簡單地表達內容和適當地把握分寸非常重要。商務英語的這一特點與這些年來在英美等國出現的英語簡化趨勢有直接聯系。此外,“具體”是指商務文書應該力求具體、明確,避免含糊、空泛、抽象。如在報盤、換盤、理賠時,需要使用具體的事實和數據。“正確”是指商務文書內容(如數據),必須以準確的語言和套語加以表達。“清晰”是指文書主題突出、層次分明。其內容應該明白易懂,不能存在模棱兩可、含糊不清的現象。現代商務合同具有篇章結構程式化與表述結構條目化、用詞正式規范、內容完整、具有針對性等文體特點。合同的格式固定規范,體現了篇章上的嚴密性。合同協議具有法律約束力,為了避免產生任何誤解和歧義,便形成了行文嚴謹、措辭確切的特征,構成了法律文字特有的保險性和穩定性。翻譯商務合同不僅應當掌握合同協議的基本特點,而且應當遵循準確嚴謹、規范統一的原則。
三、商務英語翻譯策略
1.充分考慮文化差異語言是商務活動的交際工具,因此文化差異的影響也直接反映在商務談判、廣告宣傳、產品介紹、合同制定等各個方面。比如“亞洲四小龍”這一詞語,英文的原詞是“thefourAsiantigers”,而不是“thefourAsiandragons”就反映出了鮮明的文化對照。在中國數千年的文明史中,龍象征著天上的神靈,威武雄壯、生氣勃勃。而西方文化中,dragon(龍)是指兇惡的鬼怪,tiger(虎)被認為是“勇猛,富于進取精神”的象征。因此在商務活動中,僅僅借助幾本詞典是遠遠不夠的。要把握好各種文化的深厚底蘊,正確理解其中含義,才能更好的發揮語言的交流和溝通作用。
2.正確理解專業詞匯商務英語涉及國際經濟活動中的方方面面,詞義有著很強的專業性。在國際貿易、國際金融等各類經濟專業中的商務專業詞匯相當多,因此正確理解這些專業詞匯非常重要。例如“Libor”一詞,是國際金融專業詞匯,是國際金融市場上制定國際金融貸款利率的基礎標準,其含義是“倫敦同行間同業投放利率”(LondonInterBankcomOfferedRate)。隨著國際金融市場的發展,這一詞匯的運用,逐漸演變成采用其縮略語的方式,普通詞典中沒有這個縮略語的形式。有的專業詞匯,雖然在普通詞典中能找到,也很難解釋其在商務英語中的特定含義。如“nayorigin”這樣的詞匯,一般詞典解釋為:“nay”一般用于開會表決時的否定用語;“origin”是發源地,起源的意思。而在國際貿易中應解釋為“未說明產地”。
3.注意典型套語商務英語非常注重實際的交際功能。在商務活動中,客戶之間的意圖越明朗,交流就越順利。在長期的國際商務交流中,形成了許多言簡意賅而又很實用的商務專業典型套語。尤其是在進出口函電英語中,就有許多這種典型例句。例如,關于“支付”的套語有:“OurusualtermsofpaymentarebyconfirmedirrevocableL/Gavailableatsight.”而普通英語很難用如此簡潔的語句表達出來。
4.防止漏譯由于商務合同翻譯涉及到當事者雙方的利益,有時一字之差就可能造成無法挽救的大錯。因此,譯者應具備高度的責任感,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防止漏譯。例如:某工程項目在訂購“水輪機自動控制儀表”時,被譯為controlinstrumentsforautomaticcontrolledhydro-turbine,實際上這個“控制儀表”分自動型或非自動型,應譯為auto-controllinginstrumentofhydro-turbine才能配套。這里的“auto”一字如果不能及時發現漏譯,購回的設備不配套,就會造成重大經濟損失。
5.認真審校為了保證翻譯質量,審校譯文是從事翻譯工作必不可少的一步。譯文是否忠實原文,是否通順、流暢,語言是否規范,是否有誤譯、漏譯等問題,都應引起高度重視。具體審校方法可采用譯者自己校改后,請別人校閱。用這種互相校改的方法,可確保整個譯文連貫、術語統一,使譯文達到或接近翻譯標準。
總之,經濟的發展使我們與國外各方面的交流越來越多,貿易活動不斷增加,翻譯的比重也隨之加大。要做好商務英語翻譯工作,就要根據商務英語的特點及其規律,學習商務英語方面相關知識,使翻譯萬無一失。
參考文獻:
[1]馮建東:商務英語特色初探.經貿英語,1998
(一)語用性翻譯失誤
語用性翻譯失誤主要表現為翻譯者在翻譯的過程中沒有將譯文詞語翻譯精確,因為,詞語的使用過于累贅導致讀者不能很好地抓住閱讀的重點,不能讓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了解重要的信息,這樣的狀況不符合商務英語翻譯的要求。例如,在這句話中:Ourcampany,situatedinLishui—alsocalled“GreenValleyofZhe-jiangProvince”。這一句話顯然是一個企業的簡介,一般企業的介紹在于讓人們可以通過介紹了解企業的特點,了解企業的產品,從而吸引外商來進行投資和合作。對于這句話中的“GreenValleyofZhejiangProvince”來說,意為浙江省的綠色之谷。因為這個短語的出現,很容易將人們的注意力吸引到上面來。但是企業進行英語簡介的時候,目的在于吸引外商,而不是介紹企業的所在地如何,不是讓外商來旅游的,這樣的翻譯在一定程度上偏離了商務英語的翻譯要求。因為,為了能夠讓企業的介紹變得更加明了,應當將這一部分去掉。少了這一個短語,人們在閱讀的過程中則會對企業的大概狀況一目了然。
(二)文化性翻譯失誤
要想讓商務英語翻譯得更加準確,在翻譯的過程中需要注重文化之間的差異,如果翻譯者不能很好地了解語言所在的環境及當地的文化氛圍,那么則會讓翻譯的句子變得不能被人所接受和理解,甚至鬧出笑話,讓商務文本難以對人起到號召的作用。例如,ItwasSundayandsoonthey’dgetgrunk.這句話,如果只是字面翻譯,那么就是星期六到了,他們馬上就會喝得大醉。當不了解的人看到這個句子翻譯的時候就會不了解,為什么到了周六他們就會喝醉了。這就是翻譯者在翻譯的過程中沒有注意其中的隱性信息,這句話的意思應該是“周六發薪水日到了,他們會馬上喝得酩酊大醉”。這樣讓人們再來看則容易理解,如果翻譯的時候不注意這方面,那么就會讓讀者讀不懂意思。再比如,在經常用到的紅茶和綠茶的翻譯中,綠茶的英語翻譯是greentea,利用慣性思維,如果作為國人來說,對于紅茶的翻譯就覺得理所當然就是redtea了,然而在商務英語中紅茶卻翻譯成blacktea。這雖然符合中國人的認知,但是卻不符合外國人所表達的意思。
(三)語言性翻譯失誤
如果翻譯者的英語基礎不夠好,那么在進行商務英語的翻譯過程中則會出現語言性翻譯失誤。在商務英語翻譯的過程中,單詞的變化隨著語境和商務場景的變化而變化,如果沒有牢靠的英語知識,在翻譯的過程中除了會讓詞語的意思變得不準確,那么全文的翻譯流暢度也會受到影響,單詞、句子、結構等方面都會出現失誤,影響人們閱讀的過程。如果按照死記硬背的單詞的詞義來解釋,那就變成了典型的“Chinglish”。例如average這個單詞,在平常英語翻譯的過程中,作為形容詞有平常的、平均的、典型的意思,作為名詞來說有平均水平、平均率、平均估價的意思,作為動詞則翻譯成維持、分攤、調和等。然而在商務英語的翻譯過程中,卻有別的意思。如:Theproductsareabovequality.這句話的意思是這批產品的品質是中上等。符合平常英語翻譯的特點。對于particularaverage這個詞組來說,如果用平常英語的翻譯方法來進行翻譯,怎么都是不通順的,在商務英語中,這個詞組翻譯成單獨海損,即海上保險。如果翻譯者不能很好地掌握商務英語的翻譯特點,那么對于這個詞組的翻譯就會出現錯誤。
二、商務英語翻譯的注意點
普通英語的翻譯往往來自于人們平常的生活之中,沒有專業性的術語,在翻譯的時候只需要根據具體的對話內容和文章情節就能夠準確的翻譯出來。然而在商務英語翻譯的過程中,往往有一定的專業性。進行商務英語翻譯的人除了需要有良好的英語翻譯基礎,還需要對商務情景有一定的了解,在熟悉兩國文化差異的背景下,結合具體的工作內容再來進行翻譯,翻譯的內容需要具有一定的簡潔性,能夠讓人一目了然。
(一)注意翻譯詞句準確性
要想讓商務英語的翻譯變得準確,需要翻譯的人在翻譯的過程中能夠對單詞意思進行正確地選擇,并且對句子結構進行準確地把握。商務英語中的詞語往往有很多種意思,因此,在翻譯的過程中就需要翻譯者能夠根據具體的工作情況和環境(通常所說的語境),利用自己所學的英語知識和工作經驗來進行詞義的選擇。為了能夠讓翻譯的句子變得更加流暢,則需要翻譯者能夠對句式進行一定的調整。對句子的翻譯不代表越長就越好,有的時候為了能夠讓句子表達的主題更加明確,則需要翻譯者對句中的部分單詞進行適當刪減,讓人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抓住句子中的重點,從而達到商務英語翻譯的目的。
(二)注意文體翻譯得體性
商務的文體分為很多類型,不同的類型具有不同的翻譯特征,如廣告類型、契約類型、公文類型等。這些文體的類型往往決定了翻譯的風格和大方向,要想讓商務英語在翻譯的過程中能夠更加得體,則需要翻譯者對不同的文體類型有一定的了解,在了解不同文體類型的基礎上,結合文體類型的具體特點再來進行語言的翻譯。比如契約文體,契約的語言大多比較正式,且比較文藝,在進行契約文體翻譯的過程中,比較多地會使來自于法語或者拉丁語范圍比較明確的詞語,詞語的選擇相對于其他文體來說要嚴謹很多。在進行翻譯的過程中,避免使用一些彈性大的常用“小詞”,如bonafide(真誠的、真正的)、quorum(法定人數)、advalorem(按值、從價)等。而對公文文體的翻譯來說,通常比較形式化,語言的風格比較莊重,在翻譯的過程中會使用很多的專業術語,如CIF(到岸價)、L/C(信用證)、FOB(離岸價)等。在對于這類文體翻譯的過程中,要求翻譯者能夠翻譯得簡潔明了,讓人能夠一目了然,不需要過多的詞語修飾。不同于這兩種文體,廣告文體在翻譯的過程中大多數會使用較多的形容詞和形容詞最高級來進行描述,如NeverLate,onFather’sDay(禮品廣告)。廣告的目的在于吸引人們來消費,打響企業知名度,因此在翻譯的過程中多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說服力,讓人們能夠根據廣告了解企業產品的用途并且讓人們能有消費的欲望。因此,在進行商務英語翻譯的過程中應當根據文體種類的不同來確定翻譯的大方向,從而讓翻譯的內容變得更加得體。如果不了解翻譯的文體,往往會張冠李戴,鬧出一些笑話來。
(三)注重國家文化差異性
在進行商務英語翻譯的過程中,由于國家之間的經濟文化背景不同,在翻譯的過程中,詞語和句子的選擇也會受一定程度的影響。翻譯者來翻譯的時候應當注意國家之間的文化差異,如果在翻譯的過程中沒有注意到這一點,那么很容易觸犯文化的。在與外商進行交涉的過程中,如果沒有注意國家文化的差異性,商務英語翻譯的再好也會讓人變得不舒服,最后導致企業之間的談話變得不歡而散,導致企業蒙受不必要的損失。就拿dragon這個詞來說,在中國人的認知里,dragon是一種吉祥物,是一種圖騰崇拜,在古代則代表了皇帝的權力和象征。然而在西方的文化中,這卻是個能吞云吐霧、噴火噴水的邪惡代表。要是在翻譯的過程中不注重文化的差異,嚴重了則會讓企業之間喪失合作的機會。因此,在進行商務英語翻譯的過程中,應當多了解不同國家之間的文化背景差異,不求國家之間的文化信息能夠完全對等,但是要盡量符合兩國之間的共同文化認知,從而讓商務英語的翻譯能夠讓人接受,讓交流的過程變得融洽。很多外國品牌的廣告詞翻譯成中文都會變得非常的優美,如“Adiamondlastsforever.”這句廣告詞,如果直譯的話則是鉆石能夠持續到永遠。這樣的廣告詞翻譯過來往往不能吸引人們的注意力,更不會去購買相關的商品。經過商務英語翻譯的處理,可以翻譯為“鉆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作為情侶來說,這樣的廣告詞往往暗示著愛情的忠貞不渝,能夠讓鉆石成為愛情的永恒見證。通過這樣的翻譯方法能夠吸引人們來消費。
三、商務英語翻譯的對策
(一)培養文化差異翻譯的意識
從文中所總結的常見失誤和注意點來看,在商務英語翻譯過程中,國家之間的文化差異需要翻譯者予以足夠的重視。為了避免因為不了解文化差異所引起尷尬情況的發生,則需要翻譯者在翻譯之前對不同國家的文化進行一定的了解,在翻譯的過程中能夠根據文化的差異再結合具體的語境進行翻譯。這種過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翻譯者利用平時的時間對不同國家的文化進行主動的探索和積累,通過不斷積累的過程來為商務英語的翻譯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除了需要了解不同國家的文化背景之外,翻譯者在翻譯的過程中還應當對其他國家敏感的話題采用謹慎的態度來面對甚至回避,盡量讓翻譯的信息能夠對等,讓雙方的交涉變得輕松,讓交談的內容讓雙方都容易接受和理解。
(二)遵循商務英語翻譯的原則
在進行商務英語翻譯的過程中,雖然能夠對一些詞語進行省略,但是這不代表翻譯者就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來將原文進行篡改,翻譯者要在不改變原文大意的情況下對文章的翻譯進行微調。在翻譯的過程中,要遵循商務英語翻譯的原則,根據不同的文體來選擇合適的詞語來表達,如注意點里面所說,契約文體要比較正式,選詞要嚴謹,對于廣告文體則需要翻譯者能夠發揮想象,學會抓住關鍵詞來進行翻譯,從而吸引人們的注意力等。不管是哪個文體,翻譯者都要在商務英語翻譯的原則引導下進行翻譯,保證翻譯的內容能夠符合商務英語的語言規范,保證格式得體,對于一些語氣詞、單詞的把握和選擇也要慎重。
(三)豐富自身的英語翻譯素養
(一)對事物認識存在差異
不同國家之間審美情趣和觀察點也是不同的,甚至在思維方式上也存在不同點。這都導致他們對事物的認識存在差異,因此,在商務英語翻譯中就中文的時候就會出現與原文不同的現象。
(二)對顏色的認識存在差異
不同民族之間對顏色的界定標準是不一樣的,這種問題在同一個國家不同地區都會存在,例如有些地區的人會把所有的紅色都統稱為紅色,但有一些地方就會進行很細致的劃分。不同國家之間,對不同顏色所代表的含義認識也是不一樣的。例如,在中國,人們特別喜歡紅色,認為紅色表示喜慶,通常在新年或者比較喜慶的場合都會大面積的使用紅色,中國人結婚會穿紅色,過年也會用紅色裝飾,商人在經商時也有“開門紅”的觀念,紅色是美好的象征。但是,在英國他們把紅色理解為暴力、不吉利的,因為他們覺得紅色像血的顏色。因此,在與英國人進行商務活動時,就要避免紅色,因為顏色使用的不合時宜也會影響商業發展。此外,西方人比較喜歡白色,認為白色代表純潔、美好,所以西方婚禮上會采用大面積的白色,而且新娘通常穿的都是白色婚紗。但是,在中國白色被認為是不吉利的,在喜慶場合絕對不會有白色出現,白色通常只會出現在葬禮上。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種顏色在不同國家都有不同的含義。因此,在進行國際商務交流活動中一定要注意這些細節,避免顏色問題毀掉整個商業發展計劃。在商務英語翻譯中就要特別注重這些問題,確保國際貿易的順利進行。
(三)對數字的認識存在差異
每一個國家都有自己偏好的數字,認為這些數字能夠帶來好運。在中國“6”通常被認為是吉利的數字,在商業活動中有六六大順的理解,但是西方國家并沒有這種認識,而且他們比較忌諱“666”三個數字連在一起,因為它們在圣經里象征著魔鬼。因此,在國際商務活動中就要避免這個問題。在眾多數字中,有很多數字在不同國家都有不同的解釋,產生的影響也是不同的。所以,在商務英語翻譯中要正確翻譯,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誤會,破壞商務交流活動。
二、商務英語翻譯中文化差異的對應策略
(一)提高學生英漢雙語理解能力
在商務英語翻譯過程中會設計到不同國家之間語言和文化的轉化,因此,譯者既要根據原語言的文化背景和習慣,又要結合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只有這樣才不會造成商務英語翻譯過程中深層次語義的丟失,從而減少理解上的誤差和理解障礙。所以,對于譯者來說,就必須加強不同語言的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同時要求譯者必須更深層次的發現語言在不同背景下的異同,從而提高譯者的翻譯水平。
(二)重視文化背景
在商務英語翻譯中,要尤其重視語言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文化孕育不同的語言,對人的影響也是不同的。不同國家的歷史背景和風俗習慣都是不同的,在這些背景下產生的語言所代表的含義也是不同的,這些知識上的差異在商務英語的翻譯中也是不可避免的,要保證商務英語的翻譯不會出現問題,就要求我們重視不同國家的文化背景,深刻了解不同國家的歷史背景和風俗習慣,從不同的文化背景中理解語言的深刻含義,在商務英語翻譯過程中才不會產生誤差。
(三)注意語言環境
語言發生環境在商務英語翻譯中是很重要的,在商務活動中對語言進行翻譯時一定要注意周圍環境在這個詞中所起到的作用。這就要求譯者有強大的邏輯,在翻譯過程中切忌生搬硬套,一定要保證語言是符合語境的。例如對ergonomics進行翻譯時就不可以翻譯成詞典解釋的生物工程學,而應該翻譯成人類工程學。因此,在商務英語翻譯過程中,一定要結合語言環境,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翻譯的準確性,過分生硬的翻譯會破壞國際商務活動中的交流。
(四)尋找不同文化之間的契合點
“本土文化失語”是目前我國文化現狀,為了改變這個現狀,在商務英語翻譯或一般英語翻譯過程中都要尋找中西文化的契合點,商務英語對于扭轉目前的這個局面有很大的作用,因為它在翻譯過程中要吸納外國文化、結合本土文化。在商務英語翻譯中要求譯者表達對等語,盡可能讓兩種文化比較接近,這樣既能避免文化失語,又能增添商務英語翻譯中的趣味性。
三、結語
關鍵詞: 商務英語 文本類型 翻譯標準 翻譯策略
商務英語是以國際商務活動為語言背景的應用性語言,作為經濟交往和商務往來的有效工具,其對商務活動的順利進行起著重要作用。由于國際商務涉及諸多不同的行業和領域,商務英語涵蓋了多個領域的專業英語,這就決定了商務英語的翻譯具有復雜性、特殊性和多樣性,因此傳統的統一翻譯標準很難適用于所有商務英語文體的翻譯。本文從文本類型的角度探討商務英語的翻譯,對不同的文本類型進行研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實行多元化標準,尋求個性翻譯準則,用以指導商務英語翻譯實踐。
一、商務英語文體特征簡述
由于使用的場合、目的、習慣、風格不同,商務英語中不同領域的英語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文體特征和文本特點。根據這些特征和特點,一些學者對商務英語文本進行了類型劃分,其中被廣泛接受的是翁鳳翔等學者所作的根據文體特征和用途將商務文體分為七種:廣告文體、契約文體、信函文體、教范文體、商務公文文體、商務學術文體和營銷文體[1]。廣告文體語言勸說功能明顯,語言富于審美,目的是誘導讀者,推銷產品或推出服務。契約文體指商務法律文本、合同、信用證等具有法律、規章意義的文本,語言準確嚴謹、條理清楚、規范通順。商務公文文體指商務公司、企業等商務機構所使用的有關管理、交流、業務上的文本,語言正式、客觀,包括商務報告、備忘錄、公告等。信函文體主要指為國際商務活動而進行交流的商務函電,語言準確規范、禮貌得體。教范文體主要包括各種產品簡介、說明書、操作指南等,語言具有描述性、精練、簡單易懂。商務學術文體指有關國際商務的有學術價值的論文、著作、學術報告等,語言正式,有學術著作特征。營銷文體指公司宣傳資料、產品介紹、促銷宣傳稿等,這類文本語言清晰易懂,具有較強的勸說性及感染性。
商務英語文體的多樣性和復雜性,決定了商務英語翻譯標準的多樣性,即很難用一個統一的翻譯標準和方法對其進行有效翻譯,只能根據不同文本的功能特征和文體特征,采取不同的翻譯策略和方法。下面,筆者將根據文本類型理論,對商務英語從文本功能的角度進行分類,探討個性化的翻譯標準和方法,更好地實現譯文的功能特征,達到不同語篇的特殊目的。
二、文本類型理論
最早提出文本類型問題的是德國功能翻譯理論學者卡塔琳娜?萊思(Katharina Reiss)。她早在1971年就在《翻譯批評的可能性與局限性》一書中提出了功能類別問題[2]。后來,她在1984年與漢斯?弗米爾(Hans J.Vermeer)的合著《普通翻譯理論基礎》中,把文本類型問題和翻譯策略聯系起來形成了一種具體的理論,即文本類型理論(Text typology)。萊思根據卡爾?布勒(Karl Bühler)的語言功能論,把文本類型分為三種:信息型、表情型、操作型,并把文本功能作為評價譯文的一個標準,認為譯者應優先考慮的是譯文的功能特征,而非形式上的對等原則;能否達到語篇的特殊目的是衡量譯文成功的標準[3]。后來,她的學生克里斯汀?諾德(Christiane Nord)在吸收布勒的研究模式作為范例的基礎上,將文本按其功能分為四種類型:信息(指稱)功能、表情功能、感染(訴求)功能和寒暄功能,并主張譯者將原文功能與即將根據要求產生的目的文本的預定文化功能進行比較,從而在翻譯過程中識別出現的問題并采取適當的策略進行處理[4]。
另一位在文本類型理論的研究中具有很大影響的是英國翻譯理論家彼得?紐馬克(Peter Newmark)。他在《翻譯教程》[5]中,基于布勒和雅可布遜(R.Sakobson)關于語言功能的論述,將文本的功能分為六種:信息功能、表情功能、呼語功能、寒暄功能、美學功能和元語言功能。由于寒暄功能、元語言功能通常只可見于文本的一部分,因此,紐馬克認為,表情、信息、呼語這三大功能是語言使用的目的所在,而后三者是次要功能[6]。之后,他將譯文分為忠于作者,充分表達原文作者語義內容的“語義翻譯”和忠于讀者,重視讀者的理解和反應,便于讀者接受的“交際翻譯”,并提出根據文本不同的功能采用相應的翻譯方法。
上述三種文本分類理論雖然在某些方面存在差異,但仍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三者都把語言功能理論與翻譯策略和翻譯方法聯系起來,其理論在本質上是一致的、是同源的、同理的。
三、文本類型理論在商務英語翻譯中的應用
(一)信息型文本
信息型文本的主要功能是對現實世界中事件或事物的寫實性描述,所陳述事實包括信息、知識、觀點、理論等。它的語言特點是文字簡樸、邏輯性強,其內容是交際的焦點。商務英語中的商務公文文本、商務學術文本、信函文本、教范類文本都屬于信息型文本,包括商務信函、商務報告、說明書、備忘錄等。在翻譯這類文本時,譯者應以傳遞信息為主,準確、完整地再現原文的內容;在文體方面,則應以譯文語言文化的主導規范為指導,從而符合譯文讀者習慣。例如:
Dear Sirs,
Referring to your letter dated Nov.29 in which you inquired for the best-selling goods in overseas market,we have pleasure in cabling you an offer as follows:
No. Items FOB Qingdao
AP-95-02Canned Apple US$13.50 per doz.
…
Packing:By standard export cases of 10 dozen,each.
Payment:By confirmed irrevocable L/C payable by a draft at sight.
Delivering:Two months after receipt of L/C.
We trust you will find our quotation satisfactory and look forward to receiving your order soon.
Faithfully yours
(signature)
敬啟者:
關于貴方11月29日對我方國外市場暢銷的罐頭食品詢價函,現電報報價如下:
商品編號 品名 青島離岸價格
AP-95-02罐頭蘋果 每打13.50 美元
……
包裝:標準出口箱,每箱10打。
付款方式:憑保兌的、不可撤銷的、即期匯票款得的信用證。
交貨日期:收到信用證后兩個月。
相信貴方會滿意我們的報價,盼盡早收到貴方訂單。
您忠實的
(簽名)
從語言和文本功能看,這封商務信函的主要功能是傳遞商品名稱、價格、付款方式、交貨日期等信息,因此,在翻譯過程中,譯者應把原文的信息準確完整地傳達給讀者。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應遵循讀者語言文化的主導規范,以簡潔通順又符合讀者閱讀習慣的語言進行翻譯。譯文準確清晰地傳達了原文信息,并且按照譯文讀者的語言習慣進行了處理,傳達了原文正式、禮貌的語氣。如:譯文并沒有將原文中的“Dear Sirs”翻譯成“親愛的先生”,而是按照漢語書信的語言習慣翻譯為“敬啟者”,原文中的“we have pleasure in cabling you an offer as follows”也被譯者簡潔地翻譯為“現電報報價如下”;原文中的“you”和“your”沒有直譯為“你們”、“你們的”,而是按照漢語商務信函的表達禮貌的習慣套語翻譯為“貴方”。這樣,譯文既做到了準確傳達原文信息又符合讀者的用語習慣,充分實現了文本的預定功能。
(二)表情型文本
表情型文本包括文學作品、權威性言論、官方文告、私人信件、自傳等。表達功能的核心是信息發送者的思想和意愿,作者或信息發送者的地位顯著,往往運用有特殊語言風格和特點的詞語及句型。在商務英語中,很少有文本是純粹表情型文本,相對來說,契約文本在兼具信息功能的同時,更偏重于表情功能,具有權威性的言論,語言具有確鑿性和風格的獨特性,包括商務法律文本、合同、協議書、技術保證書、信用證等。這類文本具有法律意義,所承載的信息就是語言文字的表面傳達的信息,不存在任何深層語義結構。在翻譯這類的文本時,譯者應充分尊重原文作者的權威性,在目的語語言結構和語義許可的范圍內,忠實于原文的字面意思,不作任何引申,同時要保證譯文和原文語言風格的一致性。例如:
Should such negotiations fail,such dispute may be referred to the People’s Court with jurisdiction on such dispute for settlement in the absence of any arbitration clause in the disputed contract or in default of agreement reached after such dispute occurs.
如果協商未果,合同中又無仲裁條款約定或爭議發生后未就仲裁達成協議的,可將爭議提交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解決[7]。
在翻譯上例這一典型的法律文本時,譯者應充分尊重原文的權威性,在將原文的意思準確嚴密地再現的同時,還應該使譯文繼續保持和原文一致的法律文本所特有的語言特點和行文風格。如:為了避免譯文與原文語言風格相悖而過于口語化,譯者沒有將“Should such negotiations fail”和“in default of agreement reached”分別翻譯成“如果這些談判沒有結果”和“沒有一致同意”,而是采用了符合原文法律文本語言使用特點的翻譯方式,處理為“如果協商未果”和“未就仲裁達成協議”。
另外,在翻譯表情型商務文本時,譯者還應用詞準確、嚴密、規范,避免歧義、含糊,對于原文中出現的一些文體特有的固定格式、套語或術語,譯者應該嚴格按照其使用慣例進行規范化翻譯。如:“投資保護協定”應為“agreement on protection of investment”,而非“agreement of investment protection”;“轉讓技術”應為“technology transfer”,而非“assignment technology”等。
(三)感染型/呼語型文本
感染型/呼語型文本的主要功能是感染讀者或接受者,讓其按照原作者的意圖感知或采取某種行動,語言通常采取對話式的,焦點是呼語或感染。商務文本中的廣告文本和營銷文本都屬于感染型文本的范疇,如商業廣告、公司宣傳資料、產品介紹、促銷宣傳稿等。這種商務文本的目的是通過文本增強公眾對公司、產品或服務的認知和理解,繼而把這種說服力轉化為實際的購買或消費行為。“感染型文本從內容和形式都從屬于文本所要達到的言外效果。如果譯文仍需為感染性,譯者應以讀者的同等反應這一總體目標為指導原則”[8]。因此,在翻譯這類文本時,譯者應根據譯文預期要達到的感染目的或功能,從譯文讀者的角度出發,尊重譯文讀者的需求,使用符合目的語的語言、文化和語用方式來傳遞信息,使譯文與原文有大致相同的宣傳效果和移情感召力。由于譯文讀者和原文讀者的語言與文化背景存在差異,如果翻譯要實現功能相似,譯者就需要發揮主觀能動性,運用靈活的翻譯手段,達到良好的感染功能。下文是iPad Mini平板電腦英文廣告文案大陸、香港、臺灣三個翻譯版本的節選:
There’s less of it,but no less to it.
大陸版翻譯:減小,卻不減少。
香港版翻譯:小了,但沒少了。
臺灣版翻譯:簡,而未減。
這三種不同的翻譯版本,對比之下,臺灣的翻譯版本更加符合漢語閱讀者的語言和文化審美習慣,語言簡潔文雅,譯文的感染功能實現得更加有效。大陸版的“減小,卻不減少”和香港版的“小了,但沒少了”,雖然把原文的意思完整清晰地傳達出來,用詞上也注意了押韻手法的運用,但不夠簡練,又缺少韻味,給讀者一種平淡無奇的感覺。對比之下,臺灣版“簡,而未減”的翻譯方式,采用簡雅的語言,將原文精簡為僅剩四字,巧妙運用漢語中的同音異形字,使譯文頗具古韻之風,對提升讀者對產品品質的認可度起到了促進作用,使譯文達到了很好的感染效果。
翻譯感染型文本時,為實現“讀者的同等反應”這一總體目標,使譯文與原文有大致相同的宣傳和移情感召力,譯者有時甚至需要改變原作的內容,以彌補原、譯文讀者之間語言和文化的差異。例如:在翻譯中國名酒商標“杜康”時,將其創譯為希臘酒神的名字“Bacchus”作為英語商標,這種通過靈活翻譯方式得到的譯文,會使譯文讀者產生更多有關的文化聯想,更容易引起他們的認可和共鳴。
四、結語
商務英語是一個總括而復雜的概念,呈現范圍廣、文體具有多樣性和復雜性的特點,這就決定了我們在討論商務英語翻譯時,必須采用多元化的標準,指導翻譯實踐。文本類型理論為商務英語文本的翻譯提供了理論上的指導和新的翻譯視點,譯者通過先確定原文的功能類別,將文本分為信息型、表情型和感染型,充分認識不同類型商務文本的特性,再根據每種文本的功能類型、文體特征和語言風格等因素,確定不同的翻譯原則和翻譯策略,采取合適有效的翻譯方法,更好地實現譯文的預期功能。該理論簡單易行,操作性強,因而能夠很好地指導商務英語翻譯,有效地促進國際商務活動和貿易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翁鳳翔.當代國際商務英語翻譯[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86.
[2]Reiss,K.Translation Criticism.The Potentials and Limitations:Categories and Criteria for Translation Quality Assessment(Translated by Errol,F.R.)[M].Manchester:St Jerome Publishing,1971/2000.
[3]Nord,C.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4]Nord,C.Text Analysis in Translation:Theory,Methodology,and Didactic Application of a Model for Translation-Oriented Text Analysis[M].Amsterdam-Atlanta:Rodopi,1988/1991:14.
[5]Newmark,P.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London:Prentice Hall,1988.
[6]嚴明.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理論與實踐[M].長春: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09:57.
[7]車麗娟,賈秀海.商務英語翻譯教程[M].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7:165.
[8]張美芳.翻譯研究的功能途徑[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5,75,169.
【論文摘要】商務合同是當事人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的協議。英文商務合同在句式上體現出表意縝密、邏輯嚴謹、結構復雜的文體特征。本文基于實例分析,探討了商務英文合同中含有情態動詞的句式以及復雜句式的特點及其翻譯方法。
根據《民法通則》第85條規定,合同是當事人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的協議。
作為法律文書,商務合同規定各方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商務合同一經依法訂立,就成為一種法律文件而對締約各方具有法律約束力,成為商務活動中解決爭議的法律依據。
合同的這一性質影響著其文字載體的風格。合同文字表達必須完整、明確、肯定,英文商務合同在句式上因而也體現出表意縝密、邏輯嚴謹、結構復雜的特征。具體表現為商務英文合同中大量使用含有情態動詞的句式,以及大量使用復雜句式。本文以實例分析為基礎,從英漢語言差異的比較出發,從以上兩個角度闡述英文商務合同的句式特征及其翻譯技巧。
一、含有情態動詞的句式
權利義務的約定部分構成了商務合同的主體,情態動詞的準確使用旨在明確約定當事人的權利(可以做什么),當事人的一般義務(應當做什么),強制性義務(必須做什么)和禁止性義務(不得做什么)。may旨在約定當事人的權利(可以做什么),shall約定當事人的義務(應當做什么),must用于強制性義務(必須做什么),maynot(或shallnot)用于禁止性義務(不得做什么)。與商務合同英語特別相關的情態動詞主要是shall和may。
shall在商務合同英語中表述各項具體的規定和要求,表示強制性地要求承擔責任或履行義務,含有“本條款具有法律規定的指令性和強制性”之意。根據LongmanDictionaryofContemporaryEnglish,shall解釋為(formalorold-fashioned)usedinofficialdocumentstoshowalaw,command,obligationorcompulsion。這一用法的shall的主語一般以第三人稱居多,且此時shall必須重讀。shall這一用法的否定形式shallnot表示“禁止”或“不得”。
例如(1):Ifanychangeisrequiredregardingthetermsandconditionsofthisagreement,thenbothpartiesshallnegotiateinordertofindasuitablesolution,provided,however,thatanychangeofthisagreementshallbesubjecttotheapprovalbythegovernmentofbothparties.(譯文:若須對本協議的條款進行任何修改,雙方須經協商妥善解決,但本協議的任何修改須經協議雙方政府的批準。)
在商務合同文體中,通過may提出的要求通常不帶強制性,有時為實現要求還準許附加條件;也可在一定條件下表示允許或許可。maynot可表示根據特定規定或要求而“不得”或“不可以”,語氣不及shallnot強烈,使用也不及shallnot普遍。
例如(2):TheBuyersmay,within15daysafterarrivalofthegoodsatthedestination,lodgeaclaimagainstthesellersforshortweightbeingsupportedbyInspectionCertificateissuedbyareputablepublicsurveyor.(譯文:貨物抵達目的港15天內,買方可以憑有信譽的公共檢驗員出示的檢驗證明向賣方提出短重索賠。)
二、復雜句式
與普通英語相比較,商務合同英語中的句子結構就其長度和使用從句的連續性而言要復雜得多。商務合同文體中的完整長句的使用可以準確界定合同當事人的有關權利與義務,排除被曲解、誤解或出現歧義的可能性。句子的狀語(從句)和定語(從句)等附加成分不僅多,而且常居于明顯的位置,對主句意義進行解釋、限制或補充,一則可以體現這種文體莊嚴的風格、嚴謹的結構和清晰的邏輯條理;二則可以對履行權利與義務的條件、方式、地點以及時間等進行限制,從而避免漏洞,防止今后可能發生的爭端,維護雙方的合法利益。
1.定語從句
在商務合同中,為了使條款明確清晰,排除被誤解的可能性,經常使用大量的結構復雜的定語從句,來精確地說明一些名詞。定語從句與中心詞分離的現象十分普遍,一個名詞帶有多個并列的定語從句,或者一個定語從句修飾多個中心詞(公共定語)的情況也很常見。
例如(3):Areplytoanyoffer,whichpurportstobeanacceptancebutcontainsadditions,limitationsorothermodifications,isarejectionoftheofferandconstitutesacounteroffer.
which引導的非限制性定語從句修飾reply,可譯為:對發價表示接受,但載有添加、限制、或其它更改的答復,即為拒絕該項發價并構成還價。
又如(4):Thesellermustdelivergoodswhichareofthequantity,qualityanddescriptionsrequiredbythecontractandwhicharecontainedorpackedinthemannerrequiredbythecontract.
句中兩個which引導的定語從句是對名詞goods的規定,而不是描繪與形容,句子的深層結構是“Goodsmustbe”,如譯成:“賣方必須交付……的貨物”,則顯得翻譯腔很濃,語義也含混不清。因此可以按照句子的深層結構譯成漢語的主謂結構:賣方交付的貨物必須與合同所規定的數、質量和規格一致,并按照合同所規定的方式裝箱或包裝。
再如(5):Areplytoanofferwhichpurportstobeanacceptancebutcontainsadditionalordifferenttermswhichdonotmateriallyalterthetermsoftheofferconstitutesanacceptance.
句中有兩個連環定語,第一個修飾offer,第二個修飾terms,前者譯成前置定語,后者譯成條件分句:對發價表示接受但載有添加或不同條件的答復,如所載之添加或不同的條件在實質上并不更改該項發價之條件,乃構成接受。
2.狀語從句
多個狀語同時修飾一個動詞,或者一個狀語中包含另一個狀語的現象十分常見。
例如(6):Within30daysafterthesigningandcomingintoeffectofthiscontract,theBuyershallproceedtopaythepriceforthegoodstotheSellerbyopeninganirrevocableL/CforthefullamountofUSD30,000infavoroftheSellerthroughabankatexportport.
此句的主干為……theBuyershallproceedtopaytheprice……totheSeller,其中含有一個時間狀語within30daysafterthesigningandcomingintoeffectofthiscontract。從語用的角度來看,商務合同中許多時間狀語表示的是某一締約方必須在何時何地承擔某一義務和享有某一種權利,即時效性。因此整個句子的重心不是句子的動詞,而是發生動作的時間。在譯成中文時,為了突出行為的時效性,時間狀語應盡量靠近表示義務責任的關鍵詞“須”。此句中還含有一個較為復雜的方式狀語byopeninganirrevocableL/C…,其中含有三個介詞短語作定語修飾anirrevocableL/C。按照漢語的行文規范,方式狀語一般應位于動詞之前。因此本句可譯成:買方須于本合同簽字并生效后30天內通過出口地銀行開立以賣方為收益人的不可撤銷信用證支付全部貨款計30000美元。
3.條件從句
商務合同主要約定合同各方應享有的權利和應履行的義務,但由于這種權利的行使和義務的履行均附有各種條件,所以條件句的大量使用成為商務合同的一個特點。條件句多由下列連接詞引導:if,intheeventof,incase(of),should,provided(that),subjectto,unlessotherwise等。
例如:(7)Eithersidemayreplacetherepresentativeithasappointedprovidedthatitsubmitsawrittennoticetotheotherside.(任何一方都可更換自己指派的代表,但需書面通知對方。)
(8)EitherPartymayterminatethecontractincaseoffailureonthepartoftheotherPartytofulfillorperformanyofitsobligationshereunderandintheeventthatsuchfailureremainsunremediedsixty(60)daysaftertheserviceofawrittennoticeasdescribedinArticleXbelowbythenon-defaultingPartytotheotherPartyspecifyingthefailureinquestionandrequiringittoberemedied.(譯文:如果一方未完成或未履行其在本合同項下的任何義務,而且未按照下述第X條規定在另一方向其送達書面通知,指出其違約行為并要求其予以改正后六十(60)天內,其仍未予以改正,另一方則可以終止本合同。)
(9)ShouldtheSellersfailtoeffectdeliveryontimeasstipulatedinthisContractowingtocausesotherthanForceMajeureasprovidedforinClauseXoftheContract,theBuyersshallhavetherighttocanceltherelativequantityofthecontract.(譯文:除本合同第X款規定的不可抗力的因素之外,如賣方沒能及時按合同要求交貨,買方有權取消相應的部分合同數額。)
(10)Incasenoamicablesettlementcanbereachedbetweenthetwoparties,thecaseindisputeshallbesubmittedtoarbitrationwhichshallbeheldinthecountrywherethedefendantresides.(譯文:如雙方達不成友好的協議,爭議可提交仲裁。仲裁在被訴方所在國進行。)
(11)Unlessotherwiseagreed,deliveryofthegoodsandpaymentofthepriceareconcurrentconditions,thatistosay,thesellermustbereadyandwillingtogivepossessionofthegoodstothebuyerinexchangeforthepriceandthebuyermustbereadyandwillingtopaythepriceinexchangeforpossessionofthegoods.(譯文:除非另有協議,貨物的交付和價款的支付應是同時履行的條件,換言之,賣方必須樂意讓出占有將貨物交至買方以交付價款;同時,買方須樂意支付價款以交換對貨物的占有。)
綜上所述,商務合同英語正是為了準確嚴密地規約當事人的權利、義務和責任而采用的一種文體形式,其措辭準確嚴密,條理清楚、結構嚴謹。準確理解商務合同英語的句式特征并靈活運用其翻譯技巧,可以幫助廣大經貿工作者準確有效的翻譯和起草合同,避免不必要的糾紛與爭端,從而促進我國國際貿易的交流與合作。
參考文獻:
[1]車麗娟.商務英語翻譯教程[M].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
[論文摘要]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語言的內容,從事國際商務英語翻譯的人員尤其要注意跨文化交際中本國和異國之間的文化差異,注意文化信息等值,防止在國際商務英語翻譯中原文文化信息的丟失與扭曲,要想方設法使這些差異在翻譯過程中去除。
自從我國在1978年實行改革開放的國策以來,與世界各國進行貿易往來不斷加強,對精通國際商務英語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作為溝通各國經濟交流和商務活動的語言工具—商務英語,已成為一門新型的跨學科的綜合性的專業學科。商務英語涵蓋了相關不同領域的專業英語,例如財經英語、會計英語、金融英語、法律英語、外貿英語、廣告英語等等。商務英語研究的對象可以分為兩類:一般商務用途英語(EGB尸:English forGeneral Business Purposes)和專門商務用途英語(ESBP:English for Special Business Purposes)。商務英語的特點是它為國際商務活動這一特定的專業學科服務的專門用途英語。它既有英語語言的共同特征,即基于英語基本語法、句法結構和詞匯,又具有獨特的語言現象和表現內容,研究其語言現象,探討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內涵,以掌握其翻譯時的特殊性和規律性。
一、跨文化交際與國際商務英語的翻譯
世界各國的商人都有其自己的本民族語言及文化背景和風俗習慣,各國商人的相互商貿往來即是一種跨文化交際。有著不同語言和文化背景的商人們在交流時便需要克服彼此之間的文化障礙,以共同達到各自的目的。在各國經濟、文化、軍事等交往中,英語是首選語言。英語的詞匯量豐富,它不斷吸收各國語言詞匯,具有多樣性、易變性,因此人們在進行商務英語翻譯時須特別關注本國文化與異國文化之間的差異,以及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語義信息和文化信息的差異,盡可能做到文化信息等值或對等。
奈達博士在談到翻譯問題時說:“要真正出色的做好翻譯工作,掌握兩種文化比掌握兩種語言甚至更為重要,因為詞語只有運用在特定的文化中才具有意義。”翻譯家讓.德利爾教授也說過:“代碼轉譯是確立詞的一致關系;翻譯是尋求信息的等值。”“詞義等值”、“語言等值”等是“代碼等值”的同義詞;“意義等值”、“語境等值”、“信息等值”等是“翻譯等值”的同義詞。
上述這些權威的觀點對目前商務英語翻譯仍具有指導意義。一個國家或民族千百年形成的文化根深蒂固,不會也不可能完全被另一種文化所取代,在翻譯過程中我們應該十分重視文化因素,特別注重文化信息的傳遞,盡可能做到文化信息的對等。具體到翻譯就必須在譯入語中找尋“對等語”。
例如我國在評比企業的等級時不少企業為自己是“國家二級企業”而自豪,但有的廣告卻把“國家二級企業”譯成“State Second-class Enterprise"。在英語中“Second-class”含有"below a standard; inferior"(低于標準的;劣質的)這里有“差的”含義,與中文原意有很大的差異,不如譯成“Statelevel II Enterprise”更貼切些。
語義信息等值和風格信息對等是商務英語翻譯中最起碼的對等。在這基礎上,假使原文具有某種文化信息,翻譯人員必須盡可能把原文中的這種文化信息最大限度地在譯入語中體現出來,原文中的文化信息與譯入語的文化信息等值是商務英語翻譯中的一種深層次的對等。在具體商務英語翻譯實踐中,語言翻譯轉換過程中這種文化信息的扭曲、丟失是經常可以看到的。例如在翻譯:“我們希望產品的圖案和色彩能照顧到歐洲人的心理。”有譯者譯成“We hope that the design and color of the products would suit European psychology.”這句譯文的偏差出在理解上,譯者把“心理”譯成“psychology".粗一看似乎也沒什么不對,因為在漢英詞典中也是這么對應的。但通過細細推敲原文,我們會發現此句中的“心理”更有一種人的“偏愛”和“情趣”的含義,而“psychology”這個詞則側重于指“心理學”或“人的心理過程”,兩者是有很大區別的。
再比如:“本協議及附件用中英文書就,兩種文字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有譯者譯成“This Agreement and Appendix are rendered in Chinese and English. Both language shall possess the same legal validity.”這里譯者把“兩種文字”譯成“bothlanguages”值得探討,通過仔細分析原文,這里的“兩種文字”應理解為“用兩種文字寫成的文本”,因為在現實生活中不存在哪種“文字”享有更高法律效力或更低法律效力。因此譯文似應改成:This Agreement and Appendix are rendered in Chinese and English. Both texts shall possess the same legal validity.
二、文化差異和語義差異引起的商務英語翻譯中文化中文化信息不等值的幾種情況
世界各國每年至少有數萬種商品被介紹到全球市場(其中多數被介紹到美歐市場),但這些商品有五分之四銷路不佳,究其原因,蓋因許多廣告正文錯誤疊出,有拼寫錯誤,也有句法錯誤,.還有用詞錯誤及文化錯誤,出現“胡譯”、“死譯”等,所有這些錯誤都有損企業形象和產品的銷售,“國際營銷的成功之路是建立在錯誤營銷和廣告戰役中失敗的廢墟之上,他們中大多數失敗是由于跨文化交流的錯誤”。這些交流的錯誤和失敗或者是由于忽視文化差異,或者是對文化差異的無知造成的,因此為避免這些差異引發的失敗,商務英語翻譯人員就要探究了解這些差異的起因,力爭在翻譯時盡可能避免。
比如,有人把“白酒”譯成“white wine",乍一看似乎沒什么不妥,但在英語中,"wine”一般指以水果汁為原料釀造的酒,如apple wine, cherry wine,如果在“wine”之前沒有添加某種水果的名稱,則專門指葡萄酒,有人把“老白干”譯成“Old dry white wine",但是既然指液體的酒,用dry(干)顯然是矛盾的。其實在英語中,dry還可以解釋“不含糖分的”,"dry white wine”的漢譯應是“千白葡萄酒”,而“老白干”似應譯成"white spirit”或“strong liquor"。
又比如在翻譯“亞洲四小龍”時,有人把它翻譯為“FourAsian Dragons”這樣翻譯似乎不妥.雖然在國人的心目中“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征,人們常以自己是“龍的傳人”而自豪,漢語成語中常有“龍飛鳳舞”“龍鳳呈祥”“龍騰虎躍”來表達正面的含義,封建社會中至高無上的皇帝被視作“真龍天子”,但是在西方神話傳說中,“龍”卻是一種邪惡的動物,在中世紀,“龍”( dragon)被視作罪惡的象征,圣經中惡魔撒旦被認為是“下he great dragon",這樣,我們在翻譯亞洲韓國,我國臺灣,香港和新加坡這四個在上世紀七、八+年代創造經濟奇跡的國家和地區時,似應譯成“Four Asian Tigers”較為妥當。
上述錯誤之所以出現蓋因對文化差異的無知或無視所導致,商務英語的翻譯人員似應從地理位置引以的文化差異,對事物認識的文化差異,顏色的文化差異等處引起重視,不同國家民族間的文化差異有時造成原文文化信息不易翻譯到譯入語中,等值的標準有時也較難完全做到,通常文化差異會引起以下幾種不對應的情形:
1.原語中的指稱對象在譯入語文化中不存在或少見或不被重視
幾十年來世界各國發明并推出的新藥層出不窮,如penicillin,aspirin ,amoxicillin等,由于我國藥學界也無相應的中文產品和術語,于是只能采用音譯法來分別譯成“盤尼西林(青霉素),阿司匹林、阿莫西林”,用的久了,人們也就習以為常了。
又如國人這些年穿的名牌鞋子“耐克”( Nike ),Nike原是希臘神話中勝利女神的名字,西方人會從這一品牌聯想到吉祥與勝利,但中國人卻不會有這樣的聯想,因為中國人沒有這樣的文化背景,如果我們把其音譯為“娜基”,在國人的心目中也不會有什么聯想,但譯成“耐克”就大不一樣了,人們穿鞋子總喜歡它能結實耐穿,取名“耐克”會使人產生一種聯想,即這種鞋子耐穿牢固,“克”有“克服困難,克敵制勝”的意思,這是翻譯人員在翻譯時根據其音節和鞋類產品應該具有的特點而獨具匠心的一種譯法,但也不得不承認翻譯中文化信息的丟失現象,因為原商標“Nike”所具有的文化信息對中國消費者來說不會像西方人那樣想起了Nike女神,同樣漢語中的“鴛鴦”常被用來指代夫婦,但譯成“mandarin duck”則不會使洋人產生類似的聯想。
2原語文化在語言中有明確的指代,而譯入語則須另行處理
中國文化傳統講究六六大順,八一八(發一發),但在英語中666卻是魔鬼的象征,“八”也不具有發(財)的內涵,而西方人看中的卻是“7”這個數字,比如有一種碳酸飲料叫“seven-up",在譯成中文時似不應譯成“七上”,因為這會使人聯想起漢語中的成語“七上八下”,于是把它譯為“七喜”則較為合適.
又如國產“雄雞牌鬧鐘”原譯為“Golden cock alarm clock",“雄雞”在我國是一種吉祥的動物,‘一唱雄雞天下白”,以“雄雞”作為鬧鐘的商標比喻鬧鐘早上像雄雞一樣喚醒沉睡的人們。但在英語中cock也可以指男人的性器官,cock up在英國理語中則有“一團槽糕”的意思。這種效果恐怕是生產廠商和出口商都不愿意看到的,如果把其改為“金雞牌”鬧鐘,譯為"Golden rooster”則會使中國消費者和國外客戶都能獲得類似的美感。
3.原語和譯入語中同一個指稱對象是由字面意思完全不同的詞語取代
加拿大翻譯家讓.德利爾教授在其撰寫的《翻譯理論與翻譯教學法》這本著作中提出這樣的觀點:“代碼轉譯是確立詞的一致關系;翻譯是尋求信息的等值。”在書中他還指出“詞義等值”、“語言等值”等是“代碼等值”的同義詞;“意義等值”、“語境等值”、“信息等值”等是“翻譯等值”的同義詞。他的觀點對商務英語翻譯實踐仍有很大的指導意義。原文與譯文語義信息的對等語義信息是基礎,沒有語義信息就不會有風格信息或文化信息。因為風格信息和文化信息必須通過語言的的基本含義體現出來。語言是信息的載體,假使語言沒有傳遞信息,風格信息和文化信息也就談不上了。一般來說風格和文化都是通過語義信息所反映出來的。語義信息包括表層語義信息(surface structure semantic message)和深層語義信息(deep structure semantic message)。表層語義信息一般是指話語或語篇的字面意思。例如英語中的“dry goods”應和漢語的“紡織品”(textile)對應,而不能譯成“千貨”,“干貨”則應譯成 "dry grocery"。
又比如中國人歷來推薦“東風”,古人詩句中有“東風送暖”字樣,諸葛亮借的是“東風”,上世紀五十年代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生產的是“東風”牌汽車,而在英國人的心目中,“西風”( zephyr )是溫暖和煦的,這是因為大西洋在英國的西邊,西風從大西洋上吹來,在英國有一首專門頌揚西風的詩歌《西風頌》(Ode to the West Wind):It’ s a warm wind, the west wind, full of birds’ cries譯成:“那是溫暖的風—溫暖的西風,伴隨著百鳥歡唱”,由于英語中西風含有特殊的文化信息,我們出口到英國的商品,在商標上就應考慮入鄉隨俗。
三、如何在商務英語翻譯中進行文化信息的調整
各國各民族之間存在文化差異是一種客觀現實,作為商務英語翻譯人員便應了解這些差異的存在,通過適當的翻譯達到文化信息靈活等值,要做到這一條,就必須在本國文化和外國文化當中找一個切合點,就要把兩種語言的文化進行比對,具體體現在在譯入語中找尋“對等語”這一過程,在這一過程中,翻譯人員必須對文化上的差異進行適度調整,以實現文化信息上的對等,上文提到的把“亞洲四小龍”譯成“Four Asian Tigers"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文化信息傳遞的目的基本上達到了對等。對下列這些情況,文化上的差異似應作出調整,A:原文指稱對象有可能引起讀者的曲解。日:原文指稱對象乍一看好像毫無意義,C:譯入語出現“語義過載”現象使讀者不易理解,指稱對象是詞語句子及文章反映出的客觀世界:英語和中文譯文所指事物往往類似,反映出客觀外界的相同事物或相同現象,體現出相同的語言功能,然而,東西方人有著不同的人文,地理,哲學,風土人情等方面的差異,跨文化交際中這種差異肯定存在,從而使文化翻譯的可譯性產生一定的障礙,語言文化的這種特殊性使得中文的某些詞語在英語中只能找到部分的對應語,有時根本就找不到對應語,反之亦然,例如“五保戶”,“五七干校”等中文詞語在英語中存在“意義空缺”,故其文化負載沉重,翻譯時必須進行文化信息調整,通常翻譯界對漢英詞語指稱意義的翻譯一般采用四種方法,即直譯法,意譯法,音譯法,音譯與意譯結合法。
1.直譯法
直譯法指的是在不違背譯入語文化背景的前提下,在譯入語中完全保留原文語言詞語的指稱意義,由漢語直譯成英語的例子有:一國兩制(one country two systems)鐵飯碗(Iron Rice Bowl)、紙老虎(paper tigers)、丟臉(to lose face)等等。由英語直譯成漢語的例子有:iron curtain(鐵幕)、chain reactions (連鎖反應)等等,有時為了保持原文符號意義的完整傳遞,可采用直譯加注的辦法,例如:“拳頭產品”( fist products),有學者認為,如果把它翻譯成“competitive products"、"quality products”或“key products”恐不能充分表達原文含義,如直譯成“first products”又擔心外國人看不懂,于是采用“直譯加注’,的辦法,比如‘·拳頭產品”直譯成“a fist product",然后再加注“a fist product, literally, like a clenched fist, used to refer to the product which is excellent and occupies a dominant position among similar products(拳頭產品,字面上的意思是像握緊的拳頭,用來指過硬而又有競爭力的產品)通過這樣的直譯加注,即對詞語的指稱意譯做了清晰的說明,又很好地保留了原文的語言風格,傳遞了近似的語言文化信息。
2.意譯法
意譯法指的是翻譯人員在受到譯語社會文化差異的局限時,舍棄原文的字面意思,力爭譯文與原文的大意相符合和主要語言功能相似的一種方法。由于地理、風俗、歷史等差異、各民族的語言都有其獨特的詞匯、句法結構和表達方式、直譯有時晦澀難懂,有時會引起歧義,有時則不能充分傳達原文的神韻,由此我們只能采取意譯,意譯保留了原文的特點和形式,一般來說意譯可有兩種形式:直接意譯和轉換意譯,直接意譯是指將源語言在詞典中的意思譯為目的語。例如:talk shop all the time(三句話不離本行),a land of honey and milk(魚米之鄉),四川成都的“紫薇酒店”譯成英語為“戶RIME HOTEL",紫微星在中國星相學中其星宿排名居首位,而英語PRIME含有“首位的、首要的、最好的、第一流的”意思,因此這可看作是成功采用意譯法的典范。
轉換意譯是指翻譯人員不按詞典中詞匯的解釋釋義來翻譯源語言,而是在了解了該商品的特點并考慮到本國消費者消費心理習慣后采用另一個譯名來取代原名原意,使其與商品的特點有關聯,例如:Walkman(隨身聽),safeguard(“舒膚佳”香皂)、Whisper(護舒寶)、Coca-cola“可口可樂”飲料),Benz(“奔馳”轎車),這種譯法如使用得好,可以使人顧名思義,聯想到產品的特點及性能,從而引發消費者的購買欲望。
3.音譯法
音譯法指的是用音位為單位在譯文中保留源語言的發音以便根據“名從主人”的原則,以突出l}文主要語言功能的一種翻譯方法,常見的有“humor(幽默)、logic(邏輯)、sofa(沙發)、nylon(尼龍)、sonar(聲納)、whisky(威士忌)、Sony(索尼)、Casio(卡西歐)等等。
音譯法看似簡單,卻也有很多講究,翻譯人員在下筆之前似應反復斟酌比較,比如“Benz“奔馳”轎車)本來是譯成“本茨”的但后來采用諧音聯想法,譯成“奔馳”顯然要比“本茨”好得多。
音譯商標也須有一定的技巧,其原則是盡量簡短,省去某些非重讀音節,比如將“Rolls-Royce”譯成“勞斯萊斯”,而不是譯成“羅爾斯.羅邁斯”。
如果是中文商標譯成英語,有兩種情況:一是諧音造詞,二是按照漢語拼音,這里須注意如用漢語拼音做商標,最好事先查一下英漢詞典,看看英語中是否有與該拼音一模一樣的詞、如有,應該搞清它的詞義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與該商品是否適宜?例如,我國曾有一種“芳芳”牌的化妝品系列被譯成“Fang Fang",但“Fang”這個詞在英語中的意思卻是(“毒蛇的“)毒牙、(“犬、狼等的”)尖牙。
4.音譯和意譯結合法
音譯和意譯結合指的是在英譯.中保留原文的發音同時又體現出原文的指稱意思,是一種兼顧音譯和意譯、諧音又諧意的方法。例如“X-ray”譯成中文是“愛克斯光”,“愛克斯”是字母X的音譯,“光”是ray的意譯,又如“Cambridge”譯成“劍橋”,"Uncle Sam"(山姆大叔”,指芙國政府或美國人),New Delhi(新德里,印度的首都),ice-cream(冰淇淋)等等。
關鍵詞:文化差異 商務英語翻譯 跨文化交際
引言
不同的國家和民族有著各異的文化背景和風俗習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互溝通交流便產生了跨文化交際,商務英語翻譯就是其中一種形式。在翻譯過程中,翻譯者必須要了解對方國家的文化背景、風俗習慣等,熟悉雙方文化差異因素,力求翻譯的無歧義。鑒于此,本文首先闡述了商務英語翻譯中文化差異的主要表現,接著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1、商務英語的語言特點
在從事商務英語翻譯之前,首先需要了解商務英語的特點,從而才能把握好翻譯的方向。商務英語基于英語的基本語法、句法和詞匯,但又具有其獨特的語言現象和表現內容。它既有英語語言的共同特征,又有其個性特征:(1)商務英語語言專業化。詞匯使用上的最大特點是對專業詞匯的精確運用,其中包含大量專業詞匯、具有商務含義的普通詞或復合詞,以及縮略詞等。(2)商務英語的用語正式規范。真正的商務英語用詞要明白易懂、正式規范、簡短達意、語言平實。用詞方面多使用常用詞,以保證所用詞語具有國際通用性,保證能為普通大眾所理解,但又不能過于口語化,即商務英語所使用的語言不能過于非正式。(3)商務英語的語言準確,絕不含糊其辭。不管是商務信函還是商務合同等法律文件,都應結構嚴謹、邏輯嚴密。
2、文化差異及表現
2.1文化的屬性差異
中國文化屬于人文文化,西方文化屬于科學文化。人文文化的特點是“重人論,輕器物;價值取向以道德為本位;重綜合,輕分析;重意會,輕言傳;崇尚群體意識,強調同一性;追求人與自然地和諧,把人與自然看成一體。”科學文化的特點是“重物質,輕人論;價值取向以功利為本位;重分析,輕綜合;重概念,忌籠統;強調人權,主張個人至上,重視特殊的辨識。強調人與自然的對立,人對自然的索取。
2.2文化的模式差異
思維方式的差異本質上是文化差異的表現。長久生活在不同區域的人,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征,因而也形成不同的思維方式。整體性是中國傳統思維方式的一大特征。中國人善于發現事物的對應、對稱、對立,并從對立中把握統一,從統一中把握對立,求得整體的動態平衡,以和諧、統一為最終目標。西方人則側重分析性思維,明確區分主體與客體,人與自然,精神與物質,現象與本質,并把兩者分離、對立起來,分別對這個二元世界做深入的分析研究。這種心理文化上的差異在語言上表現為漢語的形象性,英語的功能性。
3、解決翻譯中文化差異問題的措施
3.1充分理解語句表達的含義
在商務英語翻譯過程中,翻譯人員不能僅僅停留在文本的表層含義上,而是應該去探求文本所要表達的思想內容,充分理解語句表達的含義。有時文本從字面理解是一層含義,實際表達的則是另外一層含義。翻譯者要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邏輯推理和引申,翻譯出文本想要表達的真正含義。
3.2了解文化背景差異
文化背景差異是傳統文化發展的結果,不是幾年之內形成,商務英語翻譯人員應該下足功夫去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語言表達方式和語言含義,著力在本土文化和外國文化中找到一個翻譯的切合點,將由文化差異因素導致的翻譯錯誤降到最低概率。
3.3掌握國際商務英語翻譯技巧
作為信息傳播的一種特殊形式,翻譯表現為傳播者、傳播渠道及被傳播者之間的互動關系,較之普通傳播過程,操縱者在傳播過程中產生了文化轉化碼,以達到兩種語言所表達含義的一致。近年來,翻譯理論和技巧是翻譯界研究的熱點,對于翻譯者而言,用翻譯理論和技巧來武裝自己是非常必要和有效的。
3.4譯者要有專業的商務知識
譯者要準確傳達原文的事實信息,商務函電的翻譯雖然不是要求字字忠實,但是對于正文部分寫信人強調的具體事實卻要準確翻譯,不能疏漏任何細節,否則會給雙方帶來誤解,影響貿易關系。準確傳達原文的事實信息主要包括三個方面:術語翻譯規范;具體事實細節要準確傳譯;注意信函中的縮寫和簡稱。The buyers ask for credit andhave given the SumitomoBank,Tokyo,as a reference.買方要求記賬交易并提出東京住友銀行作為資信證明人。We shallappreciate your giving us particulars as to their standing andreliability for our reference.懇請貴方提供他們的資歷及信用情況以便參考。第一句中的“reference”表示“資信證明人”,而不是“涉及”、“參考”的意思;而第二句的“reference”則是“參考”之意。同樣,第二句中的“standing”表示“財務狀況、資信情況”,而不是“站立”的意思。As soon as you tell us the number ofparts you will need,we will schedule their productionimmediately.譯文一:一俟收到你方所需零件數,當即安排生產。譯文二:一俟收到你方所需零件號,當即安排生產。我們不難發現,該例的“譯文一”并沒有準確傳達原文中的某處細節信息,這勢必會影響交易雙方的有效交流。D/A=documentagainst acceptance承兌交單T/T=telegraphic transfer or cabletransfer電匯C.O.D.=cash on delivery交貨付款D/P=documentagainst payment付款交單這些縮寫和簡稱在商務函電中經常出現,所以,譯者必須具有一定的商務專業知識。若不熟悉可查閱相關工具書,切不可粗枝大葉。
3.5把握商務文本的語氣風格
譯者要貼切再現原文的禮貌語氣,商務信函屬于公函語體,措詞嚴謹,語氣委婉,注重禮節,翻譯時要特別注意再現原文的禮貌語氣。例如,漢語商務信函有一整套公函禮貌套語,往往使用“貴(處,公司)”、“謹”、“承蒙”、“煩請”、“敬請”、“乞諒/見諒”等字眼,還使用“茲”、“欣聞”、“獲悉”、“為盼”等套語。在英語信函中,禮貌套語的運用也相當頻繁。只要有必要,就使用“please,thank you,It would beappreciated if…”“,We should be obliged/pleased if…”等等。因此,在商務信函的翻譯中,恰當、得體地再現原信函的禮貌語氣是非常重要的。
4、總結
商務英語翻譯必然會面臨著文化差異的問題。處理英漢語言差異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譯者對東西方文化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對文化的載體―――語言的理解和把握。商務英語翻譯涉及多種文體特征和體裁,面對著多種多樣的人群。因此,也更能體現出兩種語言及文化之間的差異。在應用直譯與意譯兩種翻譯方法的同時,時刻關注兩種語言及其文化之間的差異有助于翻譯質量的提高,更好地做到“信、達、雅”。
參考文獻:
[1]李朝.實用商務英語翻譯教程[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
[關鍵詞]商務英語特點翻譯
一、專業性強:精確原則
商務英語在詞匯使用上的最大特點是對專業性詞匯的精確運用,其中包含大量專業術語,縮略詞等。如:CIF(Cost,InsuranceandFreight,到岸價),Value-addedtax(增值稅),e-business(電子商務),slumpflation(蕭條膨脹,指經濟蕭條與通貨膨脹的時期或狀態)。再如memory一詞在日常英語中指“記憶”,而在計算機技術中指“存儲器”、“內存”。我們在翻譯專業性較強的經貿文章時,往往感到影響理解的不是句子本身,而是其中所蘊涵的專業知識和術語,即使是外語專業高年級的優秀學生在試譯經貿類文獻時也常常覺得難度很大,可以看出,掌握專業詞匯和相關的商務運作知識對于經貿文獻的翻譯是極為必要的。
二、大量套語:固定性原則
國際商貿的工作性質決定了商務英語中存在有大量套語,國際商貿活動非常講究效率,信息傳遞被認為是第一位的,貿易各方使用程式化的套語會便于讓對方理解信息和接受信息,從而加快了信息在國際商貿活動中的傳輸速度。最為常見的是一些表達一定感彩的交際性套語。例如:對您的大力協助,我謹代表大連市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謝。.又如:女士們先生們,歡迎各位光臨!會議很快就要開始了,請盡快就坐。Ladiesandgentlemen,welcometoourhotel!Theconferencewouldstartsoon.Pleasegetyourselfseated.Thankyou.在長期的國際商務交流活動中,形成了一系列說法固定的、非常實用的套語,它們已經被商界廣泛接受,只要譯者平時多留心,多注意歸納積累,就可以得心應手地去運用和翻譯。
三、句法規范:嚴謹性原則
1.商務英語句子中存在大量非限定性動詞,祈使句及情態動詞。非限定性動詞有三種:動詞不定式、動名詞和分詞(含現在分詞和過去分詞)。例.2.被動語態在商務英語中的使用也十分廣泛,值得我們重視。在商務文書的抱怨信、索賠函等傳遞“壞消息”的信函寫作中,為了保全對方的面子和體現商務英語的禮貌原則(PolitenessPrinciple),使用被動語態使語氣更委婉、禮貌;商務活動中的一方向另一方發出命令、請求,或者向對方施加壓力時,通過使用被動語態把要求和指令變成間接指令;在商務合同、條約、商議函的撰寫中,使用被動語態使語氣更客觀、公正。例deliveryasourconstructionworkisbeingseriouslydelayed?該段落是一個成功地照顧到商務英語禮貌原則的例子。作者通過使用了多處被動語態,明明是質問對方因何沒有按時發貨,以致造成我方施工工作延誤,但讀者在字里行間卻體會不到有任何抱怨、責怪的意思和負面的情緒,這樣處理,既有利于問題的解決,又顧及到了對方的面子。因此,翻譯中通常要采用語態變換法,把英語被動語態變成漢語主動語態,同時運用一些詞匯手段或句法結構,來實現上述提到的英語原文中被動語態的各種語用目的。
四、文化因素:靈活性原則
文化深深根植于語言,語言蘊涵豐富的文化因素不同的國家和民族有著不同的歷史背景、語言文化、社會風俗習慣,在英漢語言文化中,某些商務英語詞語與漢語所指表面上一致,而涵義卻不相同。從事國際商務英語翻譯的人員必須學習、了解本國和別國的文化差異,把握好兩種文化的深厚底蘊和內涵,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國際商務活動中語言的交流和溝通作用。如前幾年常說的“亞洲四小龍”,用英語表達是“theAsianFourTigers”或“FourTigersinAsia”,由于“龍”這個詞在英語國家是一種邪惡的化身、罪惡的象征,與我們漢語中的吉祥物“龍”在感彩上有較大的差異,故不譯為“theAsianFourDragons”;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我們可以看到,特別是在進行商標翻譯、產品廣告翻譯、和有關進出口產品的翻譯時,譯者更要了解異域人民審美心理,熟悉文化差異,具有敏銳的文化嗅覺,才能更好地把我們國家的產品推廣到國際市場中去。超級秘書網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