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01 19:56:06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能打動女孩子的話,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老師說男孩子比女孩子本領大,所以今天讓男孩子當火車頭。”
突然之間,我發現這個“火車頭”已經不單是前后位置的關系了,而有了“本領”的指代,更嚴重的是有了“性別”的指向。一般而言,我很少去評判幼兒園老師的做法,因為一來孩子的話總是“片面”的描述。聽女兒講她的幼兒園生活,更多的是為了了解她,知道她是否開心、是否快樂,有什么需要我幫忙的,只是希望這樣的交流讓我和她保有聯系,讓她知道媽媽很關心她;二來希望女兒從小就知道“人與人是不一樣”的,如果老師與媽媽的做法不同,并非一定是誰錯了,或者誰更對,而是每個人有不同的處理問題或者表達自己的方式。世界本來就是多樣的,價值需要自己的體驗去確定,為什么要用自己的標準去限定孩子的選擇與判斷呢?
但這一次決定向女兒“傳道”,因為老師關于男孩、女孩的話已經不是簡單的“方式不同”了,而是傳遞出“男強女弱”的性別價值觀。這對于年幼的女兒而言顯然有失公平,尤其對于正處于性別意識萌芽,又對老師的話非常看重的年齡――
《紙袋公主》正是我要找的繪本之一。
公主的故事非常多,經典系列中常常以一個王子的出現來改變公主的命運――灰姑娘遇到了王子,從此揚眉吐氣,不再受后媽的虐待;白雪公主遇到了王子,死而復生;睡美人遇到了王子,蘇醒過來……總之,有了王子,公主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紙袋公主》則完全相反,演繹了一段“公主救王子”的故事――伊麗莎白公主馬上要和阿諾王子結婚了,但一條火龍飛來,摧毀了城堡,擄走了王子,并且燒光了公主所有美麗的衣服,只剩下一個紙袋。于是公主穿上紙袋,用智慧與勇敢戰勝了火龍,救出了王子。但這個時候,王子卻嫌棄沒有漂亮衣服穿的“邋遢”公主,公主于是和這個“沒用的家伙”分道揚鑣,開始尋找自己的另樣生活……
他(阿諾王子)上上下下打量著她說:“伊麗莎白,你真是一團糟!你全身都是煙灰味,頭發亂七八糟,還穿著一個又臟又破的紙袋!等你穿得像個公主再來吧。”
“阿諾,”伊麗沙白說,“你的衣服是很漂亮,你的頭發非常整潔。你看起來真像個王子,但你卻是個沒用的家伙!”
這是《紙袋公主》非常經典的結束語。看著圖中“紙袋公主”張開手臂迎向陽光的雀躍與自由,我和女兒哈哈大笑。
這個故事很短,沒有幾頁,卻很鮮明地展示了一個不同于“經典公主”的公主――一個勇敢、智慧、自由、獨立的公主;一個不需要將自己的未來“捆綁”在王子身上的公主。
我們熟知的“公主”,不管是灰姑娘、白雪公主,還是睡美人,她們命運的轉折總是從遇到王子開始。盡管這些公主的美麗、善良、溫柔、單純,也曾一度深深打動我。但如果審視內在的邏輯,你就會發現:她們這些珍貴的特質,都不過是在為“王子”的出現做鋪墊;或者說,是因為王子喜歡這樣的公主,她們才是這樣。如果沒有“王子”,不管她們本身有多么美好,依然是難以改變被繼母虐待或被巫婆加害的命運。這一邏輯的實質是什么?很簡單,公主是王子的依附者,王子是公主的拯救者;進而推演,其實就是在說:女性是男性的依附,男性是女性的希望。盡管經典公主系列,故事總是以“王子追求公主”為先導,但最終的結果都逃不出:公主被王子拯救。
這樣的邏輯,會帶給女孩子什么呢?
無疑會讓小女孩的心中生出對王子無限的憧憬,似乎幸福與否、快樂與否、安全與否,都在于是否能遇到王子,王子成為改變自己命運的關鍵。這一性別觀不僅可能限制女孩子的自我意識,低估自己的能力與智慧――形成“男孩子的本領比女孩子的大”這樣的刻板意識;而且,這樣的“公主夢”會讓女孩子從此越來越喪失獨立性――性別意義上的獨立性,似乎沒有王子,就不會有自己獨立的幸福。在看《灰姑娘》的時候,盡管那兩個姐姐被丑化得如此令人生厭,但也不免心生同情――
她們既不美貌、單純,也不善良、溫柔,更沒有小仙女助她們一臂之力,她們拿什么吸引王子?
王子只有一個,沒有王子,她們的人生又會怎樣?她們的幸福在哪里呢?
……
很顯然,那兩個繼母的女兒沒有音樂的天分,但為了迎合大家對“淑女”的期望,贏得異性的青睞,她們每天不得不發出能“嚇死貓”的歌聲,吹出“嚇跑老鼠”的笛聲。雖然她們的丑是為了襯托灰姑娘的美,但事實上她們比灰姑娘更可憐――灰姑娘至少有“淑女”的美貌與天分,嬌小的身材、美妙的歌喉、輕盈的舞姿,原本就是王子(或者男人)的理想;而她們,則離王子(或男人)的期望太遠太遠,即使再苦練也改變不了天生的音質或者身形吧?也許原本她們有其他的才能,可以成為另樣的“公主”,比如:跆拳道公主、跑步公主或者“大聲說”公主,但在那個時候、在那里,她們做不了“灰姑娘”一樣的公主,也做不了她們自己――她們從來不曾遇到過真正的、放松的、自由的自己!人們常常笑話“東施效顰”,卻似乎很少去想“東施”為什么要“效顰”,“效顰”對于她又是怎樣的辛苦與無奈?
簡單地總結一下“經典公主邏輯”對女孩子的影響――
其一,修煉自我,等待王子。其二,修煉不成,心生“毒”計―― “鎖住”對手(灰姑娘)或者毀了對手的機會(弄碎水晶鞋),或者還有更可怕的……事實上,兩個姐姐對“灰姑娘”的羨慕嫉妒恨、繼母的尖酸刻薄毒,分明是女人和女人之間的戰爭,是為了爭奪有限資源――優質男人的戰爭。
當然,不排除女孩子在“修煉”中醒悟,找到了真正的自己,也遇上了另樣的王子。但這絕對是少數,因為人總是活在具體的社會環境中,其行為總是這一環境的函數。突破與超越永遠是少數。
這樣的邏輯,又會帶給男孩子什么呢?
事實上,這樣的故事對男孩子猶如“雙刃劍”,在實現強大性別優越感的同時,也陷入“必須是強者“的戰場中,一旦表現出脆弱的一面,就可能被恥笑、不被接納。或者說,“拯救女孩”的王子,從一開始就套上了雙重的責任,不僅要對自己負責,還必須承載“公主”(女孩子)的幸福。其實,誰又能為誰承擔一生呢?于是所有的故事講到王子與公主結婚或者相遇就結束了。那后來呢?
《紙袋公主》沒有讓“王子和公主從此過上幸福的生活”,它給了一個不同的結尾――公主走了,“拋棄”了王子,盡管一開始她是那么迷戀王子。但看著她雀躍歡快的背影,誰又會覺得她不幸福呢?走出“等待王子拯救的公主夢”,自己活出自己,這就是“紙袋公主”的意義。
3~6歲是性別觀形成的重要階段。這個時期,孩子們開始有了“男”與“女”的概念,對男孩與女孩的不同產生興趣。成人對孩子性別化的養育與回應,對孩子的性別觀、特別是社會性別發展起到非常大的影響。成人的性別意識越刻板,孩子的發展越可能受到性別的制約。比如,成人越多認為“女孩子不如男孩子聰明”、“女孩子更脆弱”或者“女孩子理科不好”,那么他們的女兒在學業動機及相應的成績、意志力及科學素養等方面就可能真的偏低。同樣,成人如果一味強調“男孩子要勇敢、堅強、成大事”等,則也會限制男孩子在情感、職業等方面的發展。事實上,男、女在能力、情感、意志力、成就等方面的差異并非源于生理性別,更多是由于社會文化的性別偏見所導致。相信女兒的老師說出“男孩子比女孩子本領大”純屬無意,因為她肯定也是在這樣的“無意”中長大的,但“無意”恰恰反映了“男強女弱”刻板性別觀的頑固性與自動性。因此,作為成人(父母或教師),在選擇媒介(包括繪本)、陪伴孩子閱讀或者觀看媒介作品時,請留意其間的性別觀,讓孩子更自由地享受天賦與信心。尤其是女孩子的父母,請讓她們從小擁有“平等”的意識與目光吧。
我和女兒依然愛看“灰姑娘”,也依然喜歡美麗、善良、溫柔與純樸的公主,但會和女兒編更多的故事:如果沒有王子,“灰姑娘”會怎樣?白雪公主呢?而且,因為有了“紙袋公主”,女兒已經知道公主可以不一樣――
有一天,帶女兒去一個飯店吃飯,女兒要上衛生間。走到衛生間門口,女兒看著上面的標識問我:
“媽媽,為什么用‘粉色’的表示女廁所,‘藍色’的表示男廁所?我就喜歡藍色啊!”
我回答女兒,“是的,寶貝。顏色沒有男女,只有廁所有男女。裝修廁所的人以為女的都喜歡粉色吧,其實女的什么顏色都可以喜歡啊!”
女兒的質疑令我非常開心,因為她開始對“社會性別”敏感,開始覺察到人為制造的男女差異。有敏感才會有思考,有思考才會有理性,有理性才會有選擇――不管女兒選擇喜歡藍色,還是粉色,或者紫色、黃色、綠色、黑色……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女兒發現并明白了:顏色沒有男女,形狀沒有男女,本領沒有男女,聰明沒有男女;除了生理區別外,也只有廁所需要分男女了。
愛就在我們身邊,每個人都能獻出自己的愛!熟悉《一次成功的實驗》、《好漢查理》等文章的同學們肯定知道,本組課文是以“愛的奉獻”為主題,所選的課文都是發生在兒童之間的愛的故事:同學們友愛的掌聲改變了一個自卑的殘疾女孩兒的命運;教育家的“逃生”實驗,在同學們的合作下獲得了成功;圣誕節前夕,金吉亞給予了一個陌生女孩兒盼望已久的洋娃娃,也給予了同情與愛;自稱“好漢”的小男孩兒查理,在幫助殘疾小女孩兒的同時,也改正了自己的缺點。一個“愛”字貫穿全組課文,課文的字里行間處處洋溢著人間真情。由此,我想到了真情實意是最能打動人的,文章中只要有了“情”,就一定能引起讀者的共鳴與思考,一定能吸引讀者、打動讀者。
比如“就在英子剛剛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驟然響起了掌聲,那掌聲熱烈而持久”。和“故事講完了,教室里又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兩次掌聲同樣是熱烈的,但同學們鼓掌的目的是不一樣的,因為里面包含著不一樣的情感。第一次同學們看到了自卑緊張害怕的英子,勇敢地站到了講臺上,他們想用自己的掌聲去鼓勵她,用熱烈而持久的掌聲告訴英子:我們沒有看不起你,正是你這種勇敢的精神讓我們更加敬佩你、信任你。第二次是同學們聽完英子的故事以后,用熱烈的掌聲去肯定她、贊揚她。從中,我們能夠體會到兩次掌聲中同學們包含的不同情感。但不管是哪一次,這份感情都是情真意切的。
再如《給予樹》這篇文章更是以“情”為線索,展開故事情節。“我們有這么多人,已經能得到許多禮物了,而那個小女孩兒卻什么都沒有。”金吉亞把用來買給家人禮物的錢給一個陌生女孩兒買了洋娃娃,滿足了她的愿望,這直接反映了她的善良和仁愛,金吉亞給女孩子的不僅僅是禮物,還有同情和愛心。母親在家里并不富裕的情況下,仍然給每個孩子錢讓他們買圣誕禮物,這是母子親情的體現;孩子們希望送出最誠摯的禮物,收到最甜蜜的笑容,這又是手足之情。而這兩種情感又是為金吉亞對陌生人的情感做鋪墊的,更襯托出金吉亞對小女孩兒這份情感的真摯與可貴。
身邊的故事很多,但很多同學總會為寫不出精彩動情的文章而傷腦筋。或許,你缺少的就是這份真情實意,才吸引不了眼球,打動不了別人。讓我們把真實的情感融入到文章中去,讓真情流淌在字里行間,這樣你所寫的故事才會感人,才會出彩,才能引起一片共鳴。
【小博士語錄】
生活就像演電影,喜怒衰樂是常事。欲把故事來記錄,常覺枯燥無感情。敘事需要真心表,真情實意貫全文。有情有味讀一讀,真心誠意品一品。不能涕淚滿衣服,也可博得一聲贊。
【現場演練】
一個女孩兒低聲對兩個同伴兒說:“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
“你為什么要這么做呢?”教育家又問。
女孩兒不假思索地說:“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
――節選自《一次成功的實驗》
他們對貧窮的不屑,乃至對財富的偽裝,刻薄一點說,是因為遠離貧窮不久,唯恐又被誤會回去,而對剛剛有錢的日子,還有些水土不服呢。
泰國北欖府的17歲女孩,獲得了今年泰國的一項選美比賽冠軍,奪冠之后,這位女孩迫不及待地戴著桂冠,向還在垃圾桶旁拾荒的母親跪拜謝恩,因為她就是靠媽媽撿垃圾養大的。而且照片顯示,這個孝順的女孩目前還在繼續幫媽媽分揀垃圾……這個來自時尚界的消息,一下子讓向來“高大上”的時尚圈接了地氣。
選美向來是與時尚、奢侈品相連的“名利場”,能接受一個如此出身的女孩子,就算是炒作,也能體現炒作者的勇氣,甚至直接考驗的是整個社會的精神實力。因為讓時尚這種很容易和虛榮有染的圈子,接受現實,接觸真實,不僅需要勇氣,更需要對自己的否定,而被否定的財富和出身,很可能是虛榮者唯一的底氣,即便這些根本無關其自身的努力和實力,這種人,往往是時尚圈,甚至是社會潮流的主流和引領,讓這樣的圈子接受一個拾荒者的女兒,如果真的可能接受的話,是這個社會已經有了接近真實的勇氣和能力。
各種公眾人物甚至偶像人物,最終的魅力一定會落在人性上,而人性中最關鍵的一點就是真實,能真實,而且經得起真實的人,他的人性是有質感的。之所以現在的公眾人物時興“自黑”(自我貶損),無非也是想模擬出追求真實的態勢,只可惜,這種偶發的“自黑”還沒有勇敢到直言母親是拾荒者的程度,這一點,不能不說泰國的選美,給出了個精神范例。
回歸真實不僅需要一個人的勇氣,還需要整個社會的勇氣。之前很熱的真人秀節目中,觀眾很喜歡演員劉燁的兒子,因為他真實且有良好的家教,在隨后的報道中人們得知,這一切歸結于他的母親,一個畢業于巴黎大學的法國女性,因為嫁了明星劉燁,也算半個時尚圈人了,但她的教育中始終有幾個準則:不讓孩子接受奢侈品、名車的概念,不上貴族學校,妹妹穿哥哥的舊衣服,等等。也因此,他們擁有了超高的觀眾緣,因為觀眾都會被真實打動,低調則是更接近人性的真實。
也是在前幾天,媒體披露,我國農村考生畢業后,失業率明顯高于城市孩子,原因不難理解,一來他們缺乏人脈,二來我們社會的某些領域,還沒有寬容自信并且有能力可以收納所有人才。農村孩子的狀況,一定程度上其實就是某種社會精神的貧弱,他們對貧窮的不屑,乃至對財富的偽裝,刻薄一點說,是因為遠離貧窮不久,唯恐又被誤會回去,而對剛剛有錢的日子,還有些水土不服呢。
(摘自2015年10月29日《北京晨報》)
有一位名叫SOSUKE的5歲小男孩,生性孤僻,他的父親是個工作狂,從不與他交流。在一個炎熱夏天,SOSUKE與家人前往海邊度假,調皮的他在海邊發現了名叫PONYO的金魚公主,性格高傲的她一直渴望人類的文明世界,小男孩決定幫助金魚公主實現這個愿望……
這是宮崎駿最新動畫大片《懸崖上的金魚姬》,7月19日在日本上映。影片除了融入“父親”、“母親”、“自然”的主題以外,還一以貫之地突出了宮崎駿電影中重要的因素“少女”,并表達他對自由和愛的追尋。
一直以來,飛行、夢想、環保、少女被公認為宮崎駿動畫共通的四大元素。而尤其以能吸引讀者注意力、能推動影片情節發展和能凸顯影片主題思想的人物“少女”最為重要。
“女性情結”
的確,宮崎駿的作品隱隱透著一種“女性情結”,以其最深刻的劇場動畫《幽靈公主》為例,人與自然之間對立沖突的代表均為女性:一方是幽靈公主,一方是女城主(象征城堡以及城堡所代表的先進生產力),安插在一個男權(雄性)意識的社會中。
在宮崎駿的動畫生涯中,他一直貫穿這樣的“女性情結”,并把它發揮到極致。宮崎駿之所以有這樣一種“女性情結”,大概與其成長過程不無關系。
宮崎駿出生于1941年,那一年,全家為了躲避戰火由東京搬遷到東北部的櫪木縣鄉下。他們的伯父經營了一家飛機工廠,宮崎駿的父親在那間工廠擔任主管。這段鄉野生活對他日后的創作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宮崎駿的母親是個很嚴格的人,頭腦很聰明,也是對宮崎駿影響最大的女性。宮崎駿的小弟弟后來回憶說,他看到《天空之城》中的海盜婆婆,不禁想起了自己的母親,雖然長得完全不像,但是個性倒神似。
1945年7月,宮崎駿四歲半。他們所住的城市遭到了轟炸,燃燒彈象下雨一樣從天而降,城市陷入火海。宮崎駿的叔叔跑回城里取來了公司的小卡車,當他們決定坐車疏散到城外去的時候,宮崎駿聽到一個抱著孩子女人的聲音:“請帶上我們。”但是卡車就那樣開走了,那個女人的聲音漸漸消失在遠處……
這件事在宮崎駿心里留下了很深的陰影,一方面他對于對于弱勢女性的關愛和拯救之情得不到釋放,另一方面他對平日父母等親人的看法大打折扣。多年之后,宮崎駿意識到他想做一個動畫片,里面有一個孩子在那種情況下會說:“請停車。”
在宮崎駿的家庭里,他還會與女傭之類的下層女性打交道。宮崎駿六歲的時候,他看見廚房里的米桶,說:“我們吃的米是從那兒來的。”而女傭卻說:“在我家,我們沒有任何吃的東西能放在米桶里。”宮崎駿想她一定在成長時經歷過嚴重的食品短缺。她的話鮮明地留在宮崎駿的心里。
1947年的時候,宮崎駿的母親患了結核病,在床上整整躺了九年。從《龍貓》這部電影中就可以看到宮崎駿一家的這段灰暗日子的影子。
特殊戰爭年代里,幼小的宮崎駿對于弱勢女性的同情,對于摯愛母親身體的擔心,使得他的性格和思想里少了一些男人的陽剛和大大咧咧,而多了些細心和溫柔的味道;對于所接觸的女性形象,他有很深刻的記憶,而對于那些沒有憑借自己能力做到的事情,在他的心里也產生了些許的遺憾。這些因素大概都促使他在作品中去彌補。
一個叫《白蛇傳》的電影,也深深打動過宮崎駿的心。故事里的白蛇愛上了一個人。當龍王問她“你怎么可以”的時候,她說,“人類有靈魂,一個我們沒有的寶貴的東西”。
這些寶貴的東西后來都體現在他的完美女性形象上,也是他特有的“女性情結”。
受到《白蛇傳》動畫的影響,再加上宮崎駿自小愛畫、愛幻想的天性,從東京學習院大學畢業后,宮崎駿進入東映動畫工作。
1964年,宮崎駿和他的同事太田朱美相戀。 1965年10月,二人結婚,婚后生育了兩個兒子。太太與宮崎駿志同道合,在事業上給予宮崎駿很大的支持,這對宮崎駿而言非常寶貴,他格外地珍惜自己的太太。
日本社會男尊女卑意識一直很嚴重,但宮崎駿對女性的偏愛使得他看上去是個另類,據說他為吉卜力設計工作室時,把女休息室設計得比男休息室大而且豪華。在宮崎駿有關的作品《平成貍合戰》中,人們勉強還能看出點男尊女卑的意思,而其他的作品,更深深地存在一種“女性情結”。
“花魁”式魔法世界
對于有人把自己稱為女性主義者,宮崎駿說:“我并沒有刻意安排。但和男孩子比起來,我認為女孩子的勇敢和豪俠更讓人感動。從前我老說,現在已經不是男人的時代了。這樣說了十年,我也煩了,倒不如說我喜歡女孩子。這恐怕更接近事實。”
在宮崎駿的作品中,這些“女孩子”包括《風之谷》中的娜烏西卡,《天空之城》中的希達,《魔女宅急便》中的奇奇,《千與千尋》中的千尋,《哈爾的移動城堡》中的蘇菲等等, 她們有鮮明的色彩,綺麗的幻想,勇敢,美麗,善良,執著,還有笑臉。她們從不向困難低頭,即使偶爾落淚,也會勇敢地迎風而立,而且她們總能創造出不可思議的結果。
1986年,《風之谷》中女主角娜烏西卡贏得“最受歡迎的女性形象”桂冠。她是宮崎筆下最完美的女主角,她的完美在于她令人折服的堅強和奇異的靈性,善良,勇敢,愿意為和平犧牲自己。娜烏西卡的形象連續十年在日本本土排在人氣女主角的第一位。
《魔女的宅急便》中,13歲的魔女琦琦,按照傳統,必須騎上掃帚離家獨立生活,才算真正成人。奇奇帶著淘氣的小黑貓出發了。她來到一個陌生的海邊城市。在這里琦琦嘗試著被人們接受和認可。這部有關女性如何自立的影片,一經上映便成了經典的女性電影。即便現在看來,也頗具現實意義。
而幽靈公主相比于上面這些形象,顯得有些另類。她堅毅,忠誠,勇敢,實際上又不失女性的溫柔。她的身世似乎讓她的性格顯得有些冰冷,但她的善良卻透徹心扉。她的愛,不輕易表達,但一旦愛了,便是發自內心,忠誠堅毅,驚心動魄的愛。
2001年的《千與千尋》展示了平凡女孩千尋的形象。在片中,10歲的千尋幾乎經歷了人世間所有的惡:紛爭、欺騙、貪婪、懶惰、利用、自私、虛偽,也一路艱難地揀拾起被丟棄的尊嚴、勇氣、善良、誠實、勤奮、友誼。
2004年《哈爾的移動城堡》中,主角是一名被下咒變成老太婆的少女。為了解除魔咒,少女進入了一個神秘的飛行城堡,而她的愛和勇氣是拯救自己與城堡居民的關鍵。
雖然只是動畫,宮崎駿卻塑造出一個個活脫脫的人物。他筆下的女性代表著世間最美好的一切,這也許就是宮宮崎動畫之所以打動人心的秘訣吧。
今年28歲的陳韻原本是一家公司的設計師。有一天下班時,她看到同事小娟將自己的掌印掃描在電腦的屏幕上,很是不解,便問:“你這是干嘛?”
小娟幽默地說:“我把這個掌印送給男朋友,警告他如果敢偷看別的美女,就給他一巴掌!”陳韻被她的話逗樂了。小娟又說:“你不如也做個吧!”陳韻笑著說:“男友對我那么好,我可舍不得打他!要送就送他個吻!”
說做就做,陳韻第二天先拿唇膏在唇上輕輕地涂了一層,然后細細地在嘴唇上涂了一遍口紅,最后找來一張白紙,小心翼翼地讓嘴唇和白紙來了個“親密接觸”,一個鮮紅的吻痕就印在了白紙上。她再把吻痕掃描下來保存到電腦,用彩色打印機打印出來,一個漂亮的吻就這么做了出來。陳韻還細心地在吻痕旁畫了一圈花邊,寫下兩行字:“把我的吻給你,永遠愛你”。然后,她把這張紙過塑,設計就大功告成了。
男友看到這個特別的小禮物之后,非常激動,說要把它放在包里隨身攜帶,想她的時候就拿出來“甜蜜”一下。
男友的一番話觸動了陳韻創業的心弦,她心想:這樣的“吻”一定很受情侶們的歡迎,我不如干脆開一家個性店,就叫“賣吻吧”!一定有很大的市場。
陳韻的想法得到了男友的支持,很快她的“賣吻吧”開張了,人氣很旺,進來看稀罕的人還真不少。在陳韻的煽動下,喜歡稀奇古怪小玩意的女孩子們紛紛來了興趣,要求做一個“吻”送給男朋友。陳韻按照設計標準的不同,每個收取10元~60元不等。沒多久,陳韻的小店人氣就越來越旺了,每天能接待三四十個客戶。
生意好了,陳韻開始琢磨變點“花樣”。有一天,一個女孩問陳韻能不能把“吻”打印出來,做成鑰匙扣上的小掛件。
陳韻決定嘗試一下。她買回一個可以拆卸的塑料掛件,再把女孩的“吻痕”打印出來,裁剪到合適的大小,還用數碼相機幫女孩照了一張小照片放在了“吻痕”的背面。這個別致的小掛件做好后,女孩非常高興,付了80元報酬。
之后,她又想到可以把“吻痕”加上一朵干花、配上鏡框,做成掛在墻上的裝飾畫;把“吻痕”放在中國結里,做成能掛在房間和汽車里的小掛件……這些創意一經推出,又吸引來更多的女孩。就這樣半年下來,陳韻不僅收回了全部投資,換了一處營業面積更大的商鋪,添置了多臺電腦,而且還凈賺了幾萬元!
為了生意能更為火爆,陳韻又采用了不同類型的紙,有看起來原始質樸的布紋紙,有圖案素雅的玫瑰花邊紙,還有帶著淡淡香味的紙……她心想,有了這些紙,“賣吻吧”生意會更火爆!
然而,生意并沒有想象得那么好,原來,看到陳韻的生意如此紅火,市內的許多商場都冒出了專門制作“吻痕”的柜臺,客戶都被搶跑了!
男友得知后就為其出主意:“不斷出新才能留住顧客,以前只想到女孩子,為什么不把男孩也加進來呢?若是一張紙上有男孩的吻也有女孩的吻,不是更浪漫嗎?”
男友的想法是對的,“情侶吻”推出之后,很快又吸引了戀人們。可是,也有男孩受不了這“浪漫情調”。一些男孩說:“還要涂口紅?這也太惡心了吧!”對此,陳韻換了一個角度,既然男孩不喜歡印下自己的唇,那么印下手掌,讓男孩的手在下面,女孩的吻在上面,取名叫“我的手捧住你的吻”,這一招果然打動了眾情侶。
后來,陳韻又發現了一種金屬名片。這張金屬名片引起了她的興趣,心想,金屬片也應該能印“吻痕”吧!她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找廠家詢問,得知這個做法完全可行!小小的金片既可以掛在鑰匙鏈上,還能作為書簽收藏。為此,她花2萬多元買了一臺金屬刻印機。
今年28歲的陳韻原本是一家公司的設計師。有一天下班時,她看到同事小娟將自己的掌印掃描在電腦屏幕上,很是不解,便問:“你這是干嗎?”
小娟幽默地說:“我把這個掌印送給男朋友,警告他如果敢偷看別的美女,就給他一巴掌!”陳韻被她的話逗樂了。小娟又說:“你不如也做個吧!”陳韻笑著說:“男友對我那么好,我可舍不得打他!要送,就送他個吻!”
說做就做,第二天陳韻先拿唇膏在唇上輕輕地涂了一層,然后細細地涂了一遍口紅,最后找來一張白紙,小心翼翼地讓嘴唇和白紙來了個“親密接觸”,一個鮮紅的吻痕就印在白紙上。她再把吻痕掃描下來保存到電腦,用彩色打印機打印出來,一個漂亮的吻就這么做了出來。陳韻還細心地在吻痕旁畫了一圈花邊,寫下兩行字:“把我的吻給你,永遠愛你。”然后,她把這張紙一過塑,設計就大功告成了。
男友看到這個特別的小禮物之后,非常激動,說要把它放在包里隨身攜帶,想她的時候就拿出來“甜蜜”一下。
男友的一番話觸動了陳韻創業的心弦,她心想:這樣的“吻”一定很受情侶歡迎,我不如干脆開一家個性店,就叫“賣吻吧”。
陳韻的想法得到男友支持,很快,她的“賣吻吧”開張了,人氣很旺,看稀罕的人還真不少。在陳韻的煽動下,喜歡稀奇古怪小玩意的女孩子們紛紛來了興趣,要求做一個“吻”送給男朋友。陳韻按照設計標準的不同,每個收取10~60元不等。沒多久,陳韻的小店人氣越來越旺了,每天能接待三四十個客戶。
生意好了,陳韻開始琢磨變點兒“花樣”。有一天,一個女孩問陳韻能不能把“吻”打印出來,做成鑰匙扣上的小掛件。
陳韻決定嘗試一下。她買回一個可以拆卸的塑料掛件,再把女孩的“吻痕”打印出來,裁剪到合適的大小,還用數碼相機幫女孩照了一張小照片,放在“吻痕”的背面。這個別致的小掛件做好后,女孩非常高興,付了80元報酬。
之后,陳韻又想到可以把“吻痕”加上一朵干花、配上鏡框,做成掛在墻上的裝飾畫;把“吻痕”放在中國結里,做成能掛在房間和汽車里的小掛件……這些創意一經推出,又吸引來更多的女孩。就這樣,半年下來,陳韻不僅收回了全部投資,換了一處營業面積更大的商鋪,添置了多臺電腦,而且還凈賺了幾萬元。
為了生意更為火爆,陳韻采用不同類型的紙,有看起來原始質樸的布紋紙,有圖案素雅的玫瑰花邊紙,還有帶著淡淡香味的紙……她心想,有了這些紙,“賣吻吧”生意會更火爆。
然而,生意并沒有想像得那么好,市內許多商場冒出了專門制作“吻痕”的柜臺,客戶都被搶跑了。
男友得知后,為她出主意:“為什么不把男孩也加進來呢?若是一張紙上有男孩的吻也有女孩的吻,不是更浪漫嗎?”
男友的想法是對的,“情侶吻”推出之后,很快又吸引了戀人們。可是,也有男孩受不了這“浪漫情調”。一些男孩說:“還要涂口紅?也太惡心了吧!”那印下手掌,總還可以吧?讓男孩的手在下面,女孩的吻在上面,取名叫“我的手捧住你的吻”,陳韻這一招果然打動了眾情侶。
后來,陳韻又發現了一種金屬名片。她想,金屬片也應該能印“吻痕”吧!她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找廠家詢問,得知這個做法完全可行。小小的金片既可以掛在鑰匙鏈上,還能作為書簽收藏。為此,她花2萬多元買了一臺金屬刻印機。
今年28歲的陳韻原本是一家公司的設計師。有一天下班時,她看到同事小娟將自己的手掌掃描在了電腦的屏幕上,很是不解,便問:“你這是干嗎?”小娟幽默地說,“我把這個掌印送給男朋友,警告他如果敢偷看別的美女,就給他一巴掌!”陳韻被她的話逗樂了。小娟又說:“你不如也做個吧!”陳韻笑著說:“男友對我那么好,我可舍不得打他!要送就送他個吻!”
說做就做,第二天,陳韻先是拿唇膏在唇上輕輕地涂了一層,然后細細地在嘴唇上涂了一遍口紅,最后,找來一張白紙,小心翼翼讓嘴唇和白紙來了個“親密接觸”,一個鮮紅的吻唇就印在了白紙上,再把吻唇掃描下來保存到電腦上,用彩色打印機打印出來,一個漂亮的吻就這么做了出來。陳韻還細心地在紙上放了一圈花邊,寫下兩行字:把我的吻給你,永遠愛你。然后把這張紙過塑,設計就大功告成了。
當男友看到陳韻這個特別的小禮物之后,非常激動,他說,這個“吻”太有紀念意義了,比什么禮物都珍貴。還特別強調說要把它放在包里隨身攜帶,想她的時候就拿出來“甜蜜”一下。
男友的一番話觸動了陳韻創業的心弦,心想:這樣的“吻”一定很受情侶們的歡迎,我不如干脆辭職,開一家個性店,就叫“賣吻吧!”當地還沒一家“賣吻吧”,一定有很大的市場。
陳韻的想法得到了男友的支持,很快她的“賣吻吧”開張了,人氣很旺,進來看稀罕的人還真不少。
在陳韻的煽動下,本來就喜歡稀奇古怪小玩意的女孩子們,紛紛來了興趣,要求做一個“吻唇”送給男朋友。陳韻還按照設計標準的不同,每個收取20-80元不等。沒多久,陳韻的小店人氣越來越旺了起來,每天能接待三四十個客戶。
生意一天天好了起來,陳韻又開始琢磨變點兒“花樣”。有一天,一個女孩要求做一個“吻唇”,問陳韻能不能把吻唇打印出來,做成一個鑰匙扣上的小掛件。
一語驚人,陳韻決定嘗試一下。她買回一個可以拆卸的塑料掛件,再把女孩的“吻唇”打印出來,裁剪到合適的大小,還用電腦上的攝像頭幫女孩照了一張小照片放在了“吻唇”的背面。這個別致的小掛件做好后,女孩非常高興,并付了100元報酬。
這一次的成功制作,讓陳韻想到,原來把“吻唇”做成各種各樣的小飾品,也是一個很不錯的創意啊!之后,她又想到可以把“吻唇”里加上一朵干花、配上鏡框,就能成為掛在墻上的裝飾畫;把“吻唇”放在中國結里,做成能掛在房間和汽車里的小掛件……這些創意一經推出,頓時吸引來了更多的女孩光顧,忙起來的時候,每天要加工100多個“吻唇”。
隨后陳韻又招了3個助手,添加了幾臺機器!半年下來,她不僅收回了全部投資,換了一處營業面積更大的商鋪,添置了多臺電腦,而且,還凈賺了幾萬元!
為了生意能更為火爆,陳韻又采用了不同類型的紙,有看起來原始質樸的布紋紙,有圖案素雅的玫瑰花邊紙,還有帶著淡淡香味的紙……心想,有了這些紙,“賣吻吧”會賣得更火爆!
然而,生意并沒有想象得那么好,原來,看到陳韻的生意如此紅火,市內的許多商場都冒出了專門制作“吻唇”的柜臺,客戶都被搶跑了!
陳韻感覺到了壓力,男友得知后就為其出主意:“不斷出新才能留往顧客,以前只想到女孩了,為什么不把男孩也加進來呢?若是一張紙上有男孩的吻也有女孩的吻,不是更浪漫嗎?”
沒想到,“情侶吻”這個新項目推出之后,很快就吸引了戀人們。可是,也有男孩受不了這“浪漫情調”。一些男孩說:“還要涂口紅?這也太惡心了吧!”對此,陳韻換了一個角度,既然男孩不喜歡印下自己的唇,那么印下手掌,讓男孩的手在下面,女孩的吻在上面,這叫“我的手捧住你的吻”這一招果然打動了眾情侶。
后來,陳韻又發現了一種金屬名片。心想,金屬片也應該能印“吻唇”吧?她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找廠家詢問,得知這個做法完全可行!小小的金屬片既可以掛在鑰匙鏈上,還能作為書簽收藏。為此,她花2萬多元買了一臺金屬刻印機。
“把你的吻刻在金片上,讓時間見證永恒的愛情!”這個新廣告詞一打出去,引來不少年輕情侶的關注。為了做得更完善,陳韻又推出了幾項“親情吻唇”項目:結婚周年的吻唇紀念、爸爸媽媽和孩子的“全家之吻”,記載新生兒出生的“天使之吻”……這些項目不僅引來了戀人、夫妻,很多客人更是全家出動。陳韻的“賣吻吧”變得更為火爆起來。
女兒不愿演父親劇中的角色
2007年7月,潘長江的女兒潘陽從藝術學院音樂系通俗演唱專業畢業了。之后她投入到自己第一張專輯的制作中。
這時,潘長江正在緊鑼密鼓地籌拍第一部自己導演的電視劇《清凌凌的水藍瑩瑩的天》。潘長江飾演一位村主任,在劇里他有一個女兒。原本潘長江是想找個明星來演這個角色的,但明星卻沒有檔期。這時,妻子楊云說:“咱家陽陽不就行嗎?”潘長江一拍腦門:“是啊,我們家資源豐富,我怎么沒想到找陽陽呢?”
晚上,潘陽回到家。潘長江特意燒了女兒愛吃的菠蘿咕口老肉,殷勤地端過去:“陽陽,爸給你燒的菜。”
潘陽看了父親一眼:“老爸,你有什么事吧?”
潘長江笑了笑說:“我姑娘真聰明。告訴你一個好消息,爸想讓你演我劇中的女兒。”
潘陽笑著說:“謝謝老爸,不過,我不感興趣。”潘長江瞪大了眼睛:“多少人想演我還不用呢,你為什么不感興趣?”
潘陽嘆息了一聲:“爸,我正在錄制我的第一張專輯,已經很累了,我想先把這件事情做好。你和媽媽不也都主張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嗎?”潘長江沒想到女兒用自己說過的話來堵他,顯得有些惱火。不過,他耐著性子坐在飯桌旁聽女兒陳述她的理由。
潘陽說:“這個角色也不是給我寫的,我怕演不好。如果演不好,還不如不演。”
潘長江說:“為什么事情還沒做,就認為自己做不好?”
潘陽又說:“如果我出演一個村姑,觀眾給我定位成村姑,我還怎么做歌手啊?”
潘長江良久地注視著女兒,一字一句地說:“如果你有實力,別人是不會給你定位的。”
潘長江還要說下去,潘陽說:“爸,別說了,反正我不演。”
說完,潘陽一抹嘴巴回自己的房間去了。潘長江氣得嘟囔著:“小白眼狼,我做的好東西你吃,我的戲你卻不演。你還沒成名呢,就跟我耍大牌!” 妻子楊云走過來:“和誰生氣呢?”潘長江說:“還能和誰,你閨女唄!”楊云知道父女產生了矛盾,她說:“陽陽的想法不是沒有道理。你如果覺得這個角色非她莫屬,最起碼要讓她知道她的有利條件是什么,要讓她有參與的愿望和信心。”
第二天,潘長江為了討好女兒,提出開車送女兒去錄音棚。女兒錄音時,潘長江就坐在外面等著。為了達到最完美的效果,有時一句唱詞潘陽要反復錄上多次,一天下來已經筋疲力盡了。這回潘長江知道女兒的工作有多辛苦了。
陪女兒錄完歌,他心疼地說:“陽陽,你的工作確實太辛苦了。爸的戲就不麻煩你了,但我覺得無論找誰,都不如你。”
潘陽非常想知道自己比別人強在什么地方,她目不轉睛地看著父親。潘長江又說:“你只想到了不利因素,但卻沒想到還有很多有利因素。”潘陽瞪大了眼睛:“什么有利因素?”
“有利條件是:咱父女倆是親人,演戲時你不會有陌生感,表演起來會自然親切。你如果想讓自己成為一個出色的歌手,演戲可是對提高你的演唱水平有很大的幫助啊!”
潘陽的眼里流露出興奮的神色。
潘長江欲擒故縱地說:“不過,你如果對演戲沒興趣,老爸是不會勉強你的。”潘長江的話激起了好強的潘陽演戲的欲望,“爸,你這么說這戲我還非演不可了。”
潘長江說:“就等你這句話呢!”安靜下來,潘陽對潘長江說:“爸,和你一起拍戲,我是心存恐懼的,我怕演不好,砸了你的牌子。”
潘長江凝視著女兒,啞著嗓子說:“閨女,幫幫爸吧!”潘陽突然感覺鼻子酸酸的,“爸,你放心吧!我不會讓你失望的。”
演員女兒不聽導演老爸的話
潘長江于2007年8月末離開家,帶著劇組來到了他的出生地黑龍江省東寧縣拍攝《清凌凌的水藍瑩瑩的天》。一個星期后,完成專輯工作的潘陽飛到了劇組。
潘陽到劇組時,潘長江正在拍戲。潘陽怕打擾父親,靜悄悄地站在一旁觀看,潘陽的心里感到一陣酸楚和疼痛。才幾天不見,父親好像老了10歲,絲絲縷縷的白發在陽光下顯得那么刺眼,皮膚變得粗糙而滄桑,臉色也是那么憔悴。
潘陽知道父親既是導演又是主演,劇組那么多人、那么多事都等著他操心。她馬上找到統籌:“把我的戲提前,把父親的戲安排在我后邊,從明天起,我第一個化妝,這樣就可以讓我爸睡到自然醒,也可以讓孫寧姐、原華姐多睡一會兒。”從進劇組的第一天起,潘陽就5點鐘起床化妝。
潘陽的第一場戲開拍前,潘長江覺得女兒的氣質和人物有些不符,就對她說:“你演的是一個村主任的女兒,是個村姑。頭發這么洋氣,你演的是你自己還是農村女孩?你趕快梳上兩個麻花辮。”
潘陽一聽父親這樣說馬上爭辯道:“都什么年代了,農村女孩咋了,農村女孩就不能時尚靚麗了?現在的農村女孩和城里女孩一樣有品位,不說別的地方,就是這東寧縣,你看看,大街上的女孩子時髦得很,耳朵上的耳洞比我還多。再說,我飾演的錢多多在城里上過大學,麻花辮多老土,我不梳。”
潘長江見女兒當著大家的面頂撞自己,生氣地說:“你是導演還是我是導演,當演員就得聽導演的。”潘陽說:“演員也可以有不同意見,我不是木偶,我要……”潘長江生氣地厲聲喝道:“住嘴。想演就聽我的,不演就走人。”
在眾人面前父親竟這樣呵斥自己,潘陽實在受不了這個委屈,一轉身跑了。
晚上,潘陽聽說父親的胃病犯了,她的心里一驚:是自己氣的嗎?那一刻,她感到特別懊悔。潘陽知道,父親的胃一疼就吃不了硬東西,于是她趕緊給父親做了一碗面片湯,端到他房間里。“老爸,你吃點軟軟的熱面片吧。”見潘陽來了,屋里的人都起身退了出去。
潘長江黑著臉說:“不吃!你是誰呀,哪敢勞你的大駕呀!”
潘陽笑嘻嘻地說:“爸,我錯了還不行嗎?劇組這些人可都等著你呢,你要是倒下了怎么辦呢?”
“你沒錯!我錯了!”
潘陽見父親依然陰沉著臉,眼淚都急出來了:“爸,我怎么認錯,你才能原諒我啊?”
這時潘長江再也繃不住了,哈哈大笑起來:“閨女,你真沒錯,剛才你叔叔和孫寧姐他們都說你的說法是對的。爸老了,有時候腦子里想的東西落伍了,演農村女孩不一定要土,但一定要質樸。”
看父親不生氣了,潘陽也破涕為笑。
潘陽有一場戲是拍錢多多和男朋友孫小豐約會的,這是這部電視劇里錢多多唯一一場約會的戲,選服裝的時候按照潘陽的理解,應該穿裙子。
潘長江說:“不行、不行。你想沒想過一個問題,這場戲現在不能全部拍完,等再接著拍的時候,天就冷了,那時候穿裙子你受不了的。”
潘陽說:“為了戲好看,你閨女我就豁出去了。”
等到接著拍這場戲的時候,已是一個多月以后了,那時東寧已經飄起了雪。潘長江對潘陽說:“陽陽,天太冷,你穿上保暖褲吧!”結果穿上保暖褲顯得特別臃腫,潘陽索性脫掉保暖褲,穿著裙子的她凍得渾身打顫、嘴唇發紫,說臺詞時,嘴巴都不利索了。潘長陽看見女兒凍成這個樣子,趕緊叫停,心疼地用軍大衣把她裹上,然后抱在懷里。等稍稍暖和過來,潘陽趕緊對父親說:“可以了,快拍吧,這么多人等著呢。”
在鏡頭前,潘陽馬上進入狀態,凜冽的寒風中,衣著單薄的她把一個正享受愛情的女孩子的嬌羞和甜蜜演繹得惟妙惟肖、生動傳神。
明星父女戲里戲外殷殷情
為了替父親分擔壓力,早戲和夜戲幾乎都被潘陽包了,加上夜里還要看劇本,潘陽每天只能睡3個小時。加上巨大的心理壓力,又整天帶妝,潘陽面頰上長了痘痘。
有一場戲是潘長江演的村主任錢大寶,在工作上遇到了問題被人誤解而情緒低落,女兒錢多多心疼父親想幫他。
當潘陽說“爸,我特別想幫你,但我幫不了你”時,潘陽看著眼前父親憔悴的臉龐、疲倦的眼神,感覺心里特別痛。她覺得自己不是在拍戲,而是真的在和父親進行情感交流,想著這些,潘陽的眼淚嘩嘩地落下來。她哭,潘長江也哭。這場戲拍了七八遍,但每遍她都哭得特別厲害。
潘長江由于來劇組時匆忙,沒有帶夠衣服,這時穿的還是一件夾克。趁著休息,潘陽從拍戲的家信子村坐車來到東寧縣城。她從這家商店逛到那家商店,為父親相中了一件羽絨服。潘陽回到劇組,就直奔現場:“爸,我給你買了一件羽絨服。”說著就給潘長江穿上。劇組的演員羨慕地說:“潘陽的眼光真不錯,你爸穿上你買的羽絨服成帥哥了。”
潘長江喜滋滋地說:“還是女兒好啊,女兒就是我的貼心小棉襖。”
晚上,潘長江來到女兒的房間說:“我也有一樣禮物送給你。”說著從口袋里掏出個小盒子,潘陽一看是一盒深層滋潤的美容面膜。
“爸,你怎么知道我喜歡這個牌子的?”
潘長江得意洋洋地說:“你老爸是偵察兵,還有我不知道的事?”原來,當潘長江發現女兒的皮膚有些干燥時,就給留守北京的妻子打電話:“陽陽的皮膚有點干,你馬上去給她買點護膚品,買她最喜歡的牌子。然后,用特快專遞寄過來。”
潘陽把這精巧的小盒子放在手上不停地轉來轉去,臉上是甜甜的笑。潘長江說:“你不僅是個愛美的女孩子,更是一個演員,當演員就要為觀眾負責,戲大于天,你的容貌不僅是自己的,還是觀眾的,怎么也不能讓觀眾失望。”
潘陽馬上用面膜做了皮膚護理。當涼涼的膏體涂抹在臉上時,潘陽的心被暖暖的父愛融化了。
2007年10月的一天,潘陽覺得有個情節自己把握不準,心里沒底,就拿著劇本去父親房間請教。剛一推門就聽見父親在跟扮演青皮和林大頭的演員說:“潘陽在和你們演對手戲時,文靜有余、潑辣不足。她的表演經驗不足,你們是老演員多帶她,你們的幫帶能激發出她的潛質。”
那一刻,潘陽覺得父親不僅在生活上關愛自己,更是在藝術上有所提攜引導。
有一場戲是青皮誹謗錢多多,錢多多追打青皮,青皮躲到男廁所里繼續羞辱她。潘長江要求潘陽沖到男廁所把青皮揪出來,但潘陽說:“爸,太過了吧,錢多多畢竟是個女孩子。”
潘長江說:“不過火,因為一個女孩子最看重的就是名聲。青皮是在侮辱她,憤怒至極的錢多多一定要沖進去。”
潘陽按照父親說的演了一遍,潘長江說:“不行,沒放開,你演的是你,不是錢多多。你現在要忘我,面對別人惡毒的中傷你能無動于衷嗎? 你跑起來要一溜煙,要帶著激憤、要有拼命的勁兒。”說著他給潘陽做起了示范。父親已經50歲了,看著他飛奔的樣子和那并不高大的背影,潘陽的心被深深打動。
2007年10月末,27集電視劇《清凌凌的水藍瑩瑩的天》殺青。12月20日,劇組舉行了隆重的關機儀式。在劇組的慶祝晚宴上,潘陽舉起酒杯噙著熱淚,深情地對父親說:“爸,剛開始由于巨大的心理壓力,我不愿意和你一起演戲。現在我知道和你一起演戲是我最幸福的事,你不僅在生活上關心我,更在藝術上引領我。無論是做人還是演戲,你都是我最好的老師。如果以后有機會我還和你一起飆戲,我要向你學習更多的東西……”
潘陽給老爸打工沒要分文片酬,她說:“我的一切都是父親給的,我能擁有他就很幸福了。”
2007年底,潘陽簽約那英姐姐那辛的公司英瑪文化。2008年1月8日,她的首張專輯《大道理》發行。會上,潘長江請了很多老朋友來助陣。那英、鞏漢林夫婦都來了,潘長江對大家說:“我對潘陽的態度是扶上馬送一程,但也只是五公里十公里,今后的路要她自己走……”
2008年3月20日,《清凌凌的水藍瑩瑩的天》在中央電視臺熱播,父女倆的表演,獲得觀眾好評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