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11 11:49:52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假期復習計劃,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關鍵詞:發達國家 公共服務 市場化 評價 啟示
一、西方發達國家公共服務市場化的總體情況
20世紀80年代以來,西方發達國家都開展了大規模的政府和公共部門改革運動。這一改革有其學術淵源,即公共選擇理論。政府功能定位的市場化,并不是把一切都交給市場,收縮政府的社會與經濟職能是有限度的,總有一些職能必須由政府承擔。要想提升政府的公共服務能力,滿足社會公眾的需求,政府就應該在公共服務的供給領域引進市場機制,將“有形的手”與“無形的手”完美的結合在一起。
二、西方發達國家公共服務市場化實踐的評價
西方發達國家的公共服務市場化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從表層看, 改變了文官隊伍的文化、角色、機構和精神特質,使之對公眾要求更加敏感,提供的服務也更有效率;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政府的支出;服務項目的質量有的提高了,從深層看,一是較好配置政府與市場自身的功能優勢,形成提供公共服務的一種新的復合形式;二是瓦解特殊利益集團對公共服務決策的滲透行為,顯示公眾對公共服務的真實需求。
在公共服務市場化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時,其不足之處也是不容忽視的:
(一)沒有注重競爭原則的維護
競爭機制是公共服務市場化改革最具活力的動力機制。從根本上說,政府推行市場化改革目的正是通過引入競爭機制,改變政府在過去壟斷供給模式下的低效狀況。但是,有的國家的政府市場化改革無法形成多元主體的供給格局或者改革后仍由政府實質性主導,改革未能形成真正的市場競爭局面,公共服務的質量和供給效率未有提高,造成這種局面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沒有維護好競爭原則,改革只是從政府壟斷走向新的壟斷。
(二)監督失效,腐敗問題滋生
監督和制約保障機制的不健全可能產生腐敗問題。西方公共服務市場化改革在打破原有的政府官僚體制結構之后,對各競爭主體的監督制約保障機制缺乏必要的關注,更無嚴密科學的政策設計,導致各競爭主體行為失范,難以保證其自身的廉潔和行為的高效。市場化并不必然帶來腐敗,但會增加腐敗的機會。
(三)市場化對社會穩定構成威脅
私有化進程意味著政府的資產轉移到政府的關系戶手中,他們在該過程中暴富起來。即使是由專家推行的私有化方案,其結果也意味著在社會內部重新分配財富、權利和地位,所有這些都可能會導致極端不穩定。①
(四)公共服務的質量問題
公共服務市場化以后,政府把提供公共服務的職能轉包了出去,非政府機構承擔了提供公共服務的職能。在市場化機制下, 這些機構的短期行為嚴重,他們為了追求利潤最大,有時會投機取巧,質量不達標,忽視公共利益。而政府已經把公共服務的職能轉包出去,所以也常常推卸責任,從而導致公共服務責任難以落實到位,損害公眾的利益。
三、西方發達國家公共服務市場化的經驗啟示
通過對西方發達國家公共服務市場化改革實踐的深入分析,我們應從中吸取經驗與教訓,推動我國的公共服務市場化改革。
(一)完善法律制度建設
西方發達國家公共服務市場化改革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與其完善的法律制度是分不開的。如美國針對民營化中的合同承包先后了三個政府通報;英國《地方政府法》明確列舉了實行競爭的公共服務項目;澳大利亞《公共服務法案》,該法案的79個條款幾乎涵蓋了公共服務的各方面②。西方國家改革的經驗表明,一個良好的法律制度環境不僅能有效規范公共服務的市場化過程,減少改革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投機和腐敗行為,而且它有助于政府鞏固已取得的改革成果,為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奠定基礎。
(二)政府要避免對市場的過度依賴
發達國家改革的不足之處表明,市場并非完美,公共服務過度市場化的做法必然損害公共利益。因此,政府在某些公共服務領域必須占據主導地位。政府并非管的越少越好,而是要把握市場化的限度,避免對市場過度依賴。特別是在關于關系著國計民生和社會穩定的公共服務方面政府應該直接干預,從而避免市場參與者的非理性經濟行為,保障社會的公共利益。
(三)鼓勵第三部門快速發展
第三部門,是指政府和企業之外的社會力量或者社會個人舉辦的從事非營利性社會服務活動的社會組織。它是政府部門和以營利為目標的市場部門之外的第三部門,包括社會中介組織、志愿團體、慈善會、民間協會等。西方國家公共服務改革中,第三部門在遍及教育、保健、環保等與民眾休戚相關的領域扮演著重要角色。我國第三部門起步較晚,又由于市場經濟不發達、法制不健全,導致第三部門發展相當緩慢。我國政府應認識到第三部門的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制定有利于第三部門發展的相關政策,對其加以規范和引導,鼓勵其快速發展,更好地參與公共服務的供給。
(四)推進公共服務信息公開
[關鍵詞] 孵化器 價值鏈模型 競爭力 因子分析法
競爭力來源于競爭優勢,邁克爾?波特在研究企業的競爭優勢中認為,競爭優勢歸根到底來源于企業為客戶創造的超過其成本的價值。企業正是通過比其競爭對手更廉價或者更出色地開展這些重要的戰略活動來贏得競爭優勢的。當前的價值鏈分析提供了尋找競爭優勢的基本思想和分析框架,即通過尋找關鍵增值環節并優化價值鏈以控制成本、提高企業或產業的運行效率。清華大學的林強、姜彥福認為:“…孵化器是執行孵化機制的社會經濟組織。這種運作機制的初級形態是為被孵企業提供一些硬件設施和優惠政策等;中級形態是為被孵企業提供一些與創業有關的中介、培訓和管理服務等;高級形態是形成孵化器自身的商業運作模式和企業文化,使得孵化器和被孵企業能夠形成良性的互動成長….。”并提出我國孵化器的未來發展“在運作機制上要建立嚴格的現代企業制度,使企業孵化器真正成為市場的主體。”而價值鏈理論正是為這種經濟組織提升自身服務增值能力提供了一個有效的理論工具。孵化器作為一種新型的服務型經濟組織,從它的價值鏈角度分析其競爭力是適合的。
一、孵化器的價值鏈分析
波特認為,“每一個企業都是在設計、生產、銷售、交貨和輔助其產品的過程中進行種種活動的集合體。所有這些活動可以用一個價值鏈來表明”。企業的價值創造是通過一系列活動實現的,這些活動可分為基本活動與輔助活動兩類。
孵化器的基本活動是個孵化器形成其價值的直接活動,包括行政服務;提供咨詢、顧問等中級增值服務;提供投融資平臺、基金管理、風險投資等高級增值服務,是一串各個環節相扣的增值服務過程。
行政服務是開展房屋租賃、設備共享服務、證照辦理等有價工作,是孵化器的基本工作;孵化器為在孵企業提供的技術咨詢、市場咨詢、政策法律咨詢、調研與項目開發、項目評估與建議、商業計劃顧問、政策優惠與辦理、市場營銷開拓等是為在孵企業提供中級增值服務,對初創企業的成長中克服技術風險、市場開拓風險是極為有利的;孵化器組建基金管理公司、風險基金等,為在孵企業在基金投資項目開發、項目的評估與建議、基金管理與處分、企業管理顧問等方面,提供了其高級增值服務,推進在孵初創企業快速成長與擴張。顯然,孵化器的服務過程也就是價值增值過程,是其基本活動的價值鏈形成過程。
孵化器的輔助活動包括基礎設施結構、人力資源管理和社會網絡管理,輔助活動雖然不直接參與價值的創造,但支持與影響孵化器的整個價值創造活動,因此其優劣不僅能直接影響孵化器的經營成本而且能間接影響孵化器的績效。
孵化器要實現其正常運營,需要選擇一個合適的科技研發環境、建設必要的孵化空間、配備必要的孵化器辦公設備等起碼的硬件環境;組建一支高素質、有企業管理經驗的優秀管理團隊,是孵化器正常運營的人力資源要素;孵化器與政府各部門、技術市場、資本市場、高校、科研機構等建立密切的關系,構建與維護戰略伙伴關系的網絡,是孵化器運營的基本軟環境。上述三者是孵化器的基本資源,是孵化器對在孵企業實施孵化活動的輔助活動。
因此,孵化器價值鏈是行政服務、顧問咨詢服務、基金管理及風險投資服務等基本活動,以及起輔助作用的各種活動的集合,其各個獨立的增值服務環節組成了一個孵化初創企業的價值增值系統(見圖)。
圖 孵化器價值鏈模型
二、基于價值鏈的競爭力評價模型
從價值鏈形成過程來看,孵化器的價值增值過程是由提供增值服務的基本活動與輔助活動的有機結合共同實現的。其基礎設施結構、人力資源和社會網絡的開發與利用獨立表現是沒有意義的,只能通過增值服務的作用,將資源與團隊智力資本有機結合,才能創造出績效。
增值服務的作用是孵化,是真正意義上的價值增值活動。在孵化過程中,孵化器的績效由價值增值過程的結果來體現,績效的高低顯現出競爭優勢的高低,表征為競爭力的強弱。依據價值鏈模型,孵化器的資源和人力資本開發與利用升級的價值體現為自我增值,增值服務活動升級的價值體現為兩類:一是綜合能力,表征服務過程的水平;二是就業增量、畢業企業和創造財富,表征服務的結果。
由于孵化器的績效是孵化器的運行結果,根據國家科技部的統計報表,表征孵化器績效大小的主要衡量指標有:
對于綜合能力指標由于涉及較多參數,計算方法復雜,在國家科技部的統計指標中沒有統計,但是我們認為這是一個考察孵化器運行績效的非常重要的指標,必須納入指標體系一并衡量。
從競爭力的計量角度來看,鑒于評價指標體系的主客觀性以及評價指標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程度的相關性,可以采用多元統計中的因子分析法對孵化器競爭力進行綜合評價。因子分析能將具有錯綜復雜關系的指標綜合為數量較少的幾個不相關的主因子,以再現原始指標與因子之間的相互關系;同時,根據孵化器價值鏈模型還可以對指標進行分類,通過降維處理把多項指標轉化為少數幾項綜合指標。
參考文獻:
[1]趙玉海:我國科技企業孵化器的現狀與發展取向.中國科技統計網站.2005.12.14
[2]邁克爾?波特.競爭優勢(中譯本)[M].北京:華廈出版社,2005,3
[3]林強姜彥福:中國科技企業孵化器的發展及新趨勢[J].科學學研究,2002(2)
關鍵詞:多元化;造價信息服務;市場導向
中圖分類號:TU723.3 文獻標識碼:A
當前我國正在全面深化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的各項改革事業,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于2014年7月的《關于推進建筑業發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見》和9月的《住房城鄉建設部關于進一步推進工程造價管理改革的指導意見》均提出要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工程造價體系,要構建多元化的工程造價信息服務方式。在此背景下,認識構建多元化的工程造價信息服務體系的必要性,理解多元化工程造價信息服務體系的內涵,明確建立多元化體系時需要注意的問題非常重要。
一、多元化工程造價信息服務的必要性
工程承發包市場和工程建設過程中,工程造價總是在不停地變化著。工程造價人員對工程承發包市場和工程建設過程中工程造價的變化,是通過工程造價信息來認識和掌握的,工程造價信息對于工程造價的確定和控制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工程造價行業涉及政府、業主、施工、咨詢等多個單位主體和廣大的個人從業主體,不同主體在項目的不同階段所需要的造價信息又具有多樣化的特征,這就帶來了工程造價信息服務需求的多元化。
然而,長期以來我國工程造價信息服務方式卻比較單一,各地建設工程造價管理部門,作為信息服務提供的權威主體,承擔了造價信息的收集和生產工作,并通過其建立的信息網站及信息期刊向廣大用戶提供以價格信息、計價依據、政策法規等為主的造價信息。近年來盡管一些市場化、專業化的信息服務機構也逐漸走向市場并不斷壯大,然而無論從需求者的認識還是信息市場的開發程度、市場的公平競爭環境等,都仍然不能滿足工程造價信息服務需求多元化的要求。我國當前工程造價信息服務尚處于市場化的初級階段,或者說是處于不完全市場化狀態,政府作為信息服務提供的權威主體、甚至唯一主體,缺乏競爭,并不能從制度上保證信息的全面性、準確性、及時性,不能促進工程造價信息服務水平的提高,無法滿足建設市場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的新形勢的發展要求。
信息服務業是從事信息資源開發和利用的重要產業部門,它的發展不僅僅是信息服務產業的問題,而是關系到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全局。造價信息服務,作為信息服務業的組成,同樣是關系到我國各個行業工程建設投資效率與效益的問題。伴隨我國經濟體制改革深入和完善,以及社會信息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包括造價信息服務在內的信息服務產業一定會在我國取得更大的發展,信息需要開發、信息有價值的觀點也一定會被更加廣泛的接受。因此,充分調動市場力量,運用先進信息技術手段,提供多元化的工程造價信息服務,滿足多元化的信息需求,既是促進信息市場競爭與繁榮的基礎,是增進信息質量的保障,是提升信息服務水平的前提,也是提高工程造價行業綜合實力、促進行業發展的必經之路。
二、多元化工程造價信息服務體系的構成
所謂信息服務體系,就是指根據信息從產生到的整個環節,建立不同的信息服務系統,各系統通過一定的內部聯系而組成的一個整體。而多元化工程造價信息服務體系就是指在造價信息的產生、收集、加工、、再利用等多個環節中,通過信息種類、信息提供主體、信息服務平臺、信息服務方式等的多元化,使工程造價信息能夠最大限度的滿足不同用戶需求。多元化的工程造價信息服務是工程造價信息服務全面性、準確性、時效性的保障,是工程造價信息服務的發展方向。
1. 信息種類多元化
工程造價信息是一切有關工程造價的特征、狀態及其變動的消息的綜合。在工程承發包市場和工程建設過程中,工程造價總是在不停地變化著,并呈現出不同特征(區域性、多樣性、專業性、系統性、動態性、季節性)。人們對工程承發包市場和工程建設過程中工程造價運動的變化,是通過工程造價信息來認識和掌握的。
從廣義上說,所有對工程造價的確定和控制起作用的信息都可以稱為是工程造價信息。這些信息既包括大量的反應項目建造成本、資源價格的經濟信息,也包括大量的反映項目建筑特征、結構特征、功能特征、環保信息等在內的非經濟信息;這些信息既包括正式的文件式工程造價信息,如清單計價規范、各種定額以及市場價格指導文件等,也可以作為大量的非文件式造價信息,如各種指數、指標等;這些信息既包括反映國家、行業整體建造水平、資源價格的宏觀工程造價信息,也包括反映具體項目的微觀工程造價信息;這些信息既包括記錄或反映已完建設工程的造價信息,也包括預測未來的工程和資源價格信息。因此,多元化的工程造價信息服務,首先體現為市場可提供的服務信息種類的多元化。
2. 信息提供主體多元化
工程造價信息產生于工程建設參建主體及個人、行業協會及研究機構、政府管理部門等的生產和管理實踐。工程造價信息是一種社會公眾資源,充分開發利用工程造價信息資源,發揮信息流對人員流、物質流和資金流的引導作用,對提高我國建設項目投資效率,促進資源節約型社會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充分開發利用信息資源需要高效的信息服務和高質量的信息資源。在當前移動互聯、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快速發展的環境下,由信息生產者直接至信息需求者的扁平化、點對點的信息服務是提高信息服務效率和質量的方向,由權威機構統一收集社會上的各類造價信息并予以的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和保證造價信息服務效率和質量的要求。因此改變傳統的以政府行業管理部門作為信息提供主體的信息服務方式,充分利用市場的力量,挖掘信息來源渠道,培育多元化信息提供主體,是構建多元化的工程造價信息服務體系的基礎。
3. 信息服務平臺多元化
工程造價信息化平臺是各種工程造價相關信息的數字化、網絡化存在方式,是在工程造價行業領域為信息化的建設、應用和發展而營造的環境。工程造價信息化平臺既可以服務于行業,也可服務于微觀企業、服務于具體建設項目。根據服務對象不同,應建立多元化的工程造價信息化服務平臺,細分用戶人群,針對性地提供多元化的工程造價信息服務。
為了保障造價信息的多元化,需要有與之相對應的多元化工程造價信息服務平臺。平臺的多元化一方面體現在不僅需要覆蓋全國、信息內容全面的造價信息服務平臺,以加大行業信息的匯集力度,消除行業和地方壁壘,也需要專項的造價信息服務平臺,以提供更加貼近市場、針對性強的造價信息;另一方面體現在多個市場主體所建立多元化的專項造價信息服務平臺,面向特定行業或一定范圍提供更為專業、及時的造價信息服務。多元化的專項造價信息服務平臺是企業在建設領域的資源積累和專業數據庫。專項造價信息服務平臺,可以是單一的材料價格信息平臺、設備租賃價格信息平臺等,可以是住宅項目造價信息平臺、酒店項目造價信息平臺、寫字樓項目造價信息平臺等,可以是企業根據業務中造價數據的積累,建立的企業定額信息平臺,也可以是上述若干平臺的組合,它是企業專業性的表現,也是造價行業信息市場多樣繁榮的表現。
4. 信息服務方式多元化
當用戶對信息內容方面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滿足之后,就開始強調對服務效率、環境的需求,對服務也有了更高客戶體驗期望。傳統模式下,工程造價信息服務方式單一,強調“供給”的可行,在網絡模式下,工程造價信息服務應當分析訪問人群,結合用戶特點,提供多元化的服務模式,強調對“需求”的識別和滿足。可以通過WEB互聯網建立主動型、點對點、個性化、知識密集型、產業型、共建共享服務、教育服務等服務模式。同時,隨著移動互聯網網絡環境的改善,移動終端設備的普及應用,基于移動互聯網發展的信息服務方式逐漸形成,可以通過App第三方應用程序、微信等即時通信軟件進行造價信息的傳播與分享。
三、構建多元化工程造價信息服務體系的路徑選擇
建筑業的高速發展,市場信息的瞬息萬變,對工程造價信息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構建多元化的工程造價信息服務體系是提升工程造價信息服務水平,保障工程造價信息質量的必要條件。構建多元化的工程造價信息服務體系應當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技術手段為支撐、以用戶需求為中心的基本原則。多元化工程造價信息服務體系的建立應重點關注并妥善處理好以下五個問題:
(1)明晰政府與市場的服務邊界,完善市場競爭機制
多元化的市場主體和完善的市場競爭機制可以增多市場中的信息資源,向用戶提供可選擇的信息產品和服務種類。工程造價信息對工程造價行業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需要市場競爭,促進工程造價信息市場的繁榮,提升工程造價信息服務質量;另一方面需要政府的規劃和監督,推動工程造價信息服務市場的建立,保障公平競爭,維護市場秩序。明晰政府與市場的服務邊界,完善造價信息市場競爭機制,是建立多元化的工程造價信息服務體系的基礎。建筑市場中的造價信息如:材料價格信息、機械臺班信息、造價指數指標、已完工程案例等,這些本就來源于市場的造價信息,更應交由市場完成,由市場中不同的信息提供商通過市場行為進行信息的收集和。政府作為宏觀管理者,應主要負責法律法規、計價規范等宏觀造價信息,用于統一行業計價標準、規范行業計價行為;人工價格信息,用于維護建筑市場低收入群體的基本利益。
(2)加強信息技術利用,促進平臺服務升級
信息技術是工程造價信息服務體系建立的必要條件,沒有計算機技術、現代通訊技術和信息技術的支撐,工程造價信息服務體系的建立就難以實現。研發或引進新軟件技術,及時升級工程造價信息服務平臺,需要加大技術人才、軟件技術投入,搭建可持續的軟件技術平臺。工程造價信息服務平臺的建立涉及多種技術,如超大規模數據庫技術、數據挖掘技術、信息集成技術、海量信息存儲技術、安全保密技術、數據倉庫技術、信息傳遞技術、實時交互技術、統一檢索平臺技術、信息推送技術等。如今信息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新技術層出不窮,因此工程造價信息服務平臺的建設一定要緊隨時代的步伐,將新信息技術應用到平臺建設當中,促進信息平臺的服務升級,以便更好地提供優質服務。
(3)注重“專而精”的特色化建設,實現各類平臺繁榮共存
提供工程造價信息服務需要依托市場的力量,需要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挖掘信息價值,提供信息服務,然而各類市場主體在投資開發信息化服務平臺時應科學分析自身資源優勢、科學定位,忌貪大求全,宜專宜精。專項的工程造價信息化平臺相比于全國統一的工程造價信息化平臺,更應注重其服務的特色化,不必追求信息種類“廣而博”,而應注重信息內容的“專而精”。針對某一領域,提供更新及時、內容全面、數據準確的高品質造價信息,體現自身特色,吸引用戶的長期使用,實現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特色化服務是工程造價信息服務平臺的生命線,要求能夠充分利用服務平臺中在某一領域特色而全面信息資源吸引用戶,為用戶提供特定的信息服務以及其他服務。
(4)建立健全合作機制,促進平臺良性發展
全國統一的工程造價信息化平臺,是基于加大行業信息的匯集力度,消除行業壁壘、地方壁壘的目的建立的,平臺的發展僅依靠政府的行政力量進行信息的收集和,難以保障信息的全面性和準確信,難以保障平臺的良好運營和發展。平臺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良好的合作機制,通過政府、協會、企業之間合理的機構合作機制和適宜的機構合作發展戰略,整合分散的資源,明確合作雙方的義務和權力,實現平等互利,優勢互補,建成“縱向貫通、橫向集成”的一體化信息集成平臺,實現造價信息暢通和數據信息共享,以提升工程造價信息服務水平,促進工程造價信息服務平臺良性發展。
(5)建立用戶反饋機制,提供個性化信息服務
多元化的工程造價信息服務離不開造價信息的使用者,用戶的需求是工程造價信息服務的基石,直接影響著信息服務的內容和方式。因此,信息服務平臺要把單向提供信息為主的模式,轉變為用戶主導、用戶與信息化平臺雙向交流為主的模式。工程造價信息服務體系的建立需要建立用戶信息庫,了解用戶的身份背景,加強對用戶查詢信息的統計分析,掌握用戶需求的關鍵數字資源、需求熱點、使用偏好等。采用細分服務對象、個性化頁面設置、用戶信息化定制等方式,信息化平臺就能夠為不同的用戶群體集中并提供不同特色的服務,使得服務過程更加專門化,服務對象更加細化,服務內容更具個性化。
四、結束語
工程造價信息是一種具有共享性的社會資源,伴隨市場經濟改革的持續深入,信息需求的多元化會進一步顯現,從信息種類、信息提供主體、服務平臺及服務方式等角度構建多元化的工程造價信息服務體系,對促進我國工程造價行業的發展尤為重要。多元化的工程造價信息服務體系構建需要以市場為導向,以技術手段為支撐,以用戶需求為中心,它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緊隨時代步伐,持續推動。
參考文獻:
[1] 張玉全.造價管理部門如何做好建設工程造價信息管理工作[J].建筑經濟,2011(6).
[2] 劉青端.談信息交流過程中的扁平化分析[J].現代情報,2005(4).
Abstract: For 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 ( BIPV ) project,cost and benefits have been changed more in each phase of whole life cycle because of appling PV modules,especially in the investment and operation phases. Therefore, inclulding usual method, incremental cost, incremental benefits and external economy for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etc. should be focus on in economic evaluation about BIPV project.
關鍵詞: 光伏建筑一體化(BIPV);全壽命周期;經濟評價
Key words: BIPV;whole life cycle;economic evaluation
中圖分類號:[TU-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2)11-0116-02
0 引言
十二五規劃提出重點發展光伏建筑一體化(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簡寫為BIPV)組件生產技術,包括可直接與建筑相結合的建材、雙玻璃BIPV組件、中空玻璃組件等,應用于廠房屋頂、農業大棚和幕墻上以解決BIPV組件的透光、隔熱等問題,結合美學原理,設計出美觀、實用、可直接作為建材和構件用的BIPV組件。①
光伏建筑一體化項目對于調整能源結構和推進節能減排均具有重要意義,是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新興產業。目前,光伏建筑一體化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國家也給予相應的補貼。因此,對于光伏建筑一體化項目來說,在立項時如何進行經濟評價,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
由于光伏系統的使用,光伏建筑一體化項目和同類建筑項目相比,在全壽命周期各階段的費用與收益均有明顯的增加與減少。因此,本文引入光伏建筑一體化全壽命周期的概念,旨在研究光伏建筑一體化項目與沒使用光伏系統的同類建筑項目相比,在全壽命周期各階段的成本費用的凈增量。同時,探討光伏建筑一體化項目的經濟評價與一般建筑項目相比,所具有的自身特點。
1 光伏建筑一體化全壽命周期的概念
工程建設項目的全壽命周期是指從建設項目構思開始到建設工程報廢(或建設項目結束)地全過程。在全壽命期中,建設項目經歷決策、設計、施工、運營和維護、報廢回收五個階段,各階段及其內容如圖1所示。
對于光伏建筑一體化項目而言,在項目的決策階段,主要工作是選擇合適的與光伏產品結合或集成的建筑項目,確定投資目標,投資目標直接決定評估的標準。在確定投資目標時,需要同時考慮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項目將要形成的效應和發電用途也在考慮之列;設計階段是對之前訂立的投資目標進行落實,從建筑設計環節開始,考慮光伏產品與建筑如何結合或集成,如特殊的建材、構件等,以及美觀的要求;施工階段需要從三大控制入手,同時需要額外關注使用到光伏產品的地方在建筑力學上的要求以及施工質量;運營和維護階段除了建筑項目本身的使用以外,尤其要關注光伏產品在建筑上的應用是否能夠滿足規定的用途,各方的效益是否與投資目標一致;報廢回收階段是對已損的光伏組件進行處理。光伏組件的使用壽命為25年,因此,對于很多光伏建筑一體化項目而言,還遠未達到報廢回收階段。并且,在現有技術水平下,很多光伏組件在25年后仍然可以繼續輸出功率,只需更換部分已損組件,光伏系統仍可產生電力。對于已損光伏組件的處理,目前在回收工藝上尚未形成相應產業,EVA、背板等材料一般被當作垃圾焚燒處理。
2 光伏建筑一體化項目全壽命周期經濟評價
2.1 光伏建筑一體化項目經濟評價的基本原理 國民經濟評價一般采取有無對比方法識別項目的費用與效益;采用影子價格估算各項費用與效益;采用內部收益率、經濟凈現值等指標進行定量的經濟效益分析,并編制國民經濟效益費用流量表。
光伏建筑一體化項目與沒使用光伏系統的同類建筑相比,費用增量和效益增量分別出現在全壽命周期的不同階段。因此在對費用和效益進行識別時,不必考慮建筑項目本身的費用與效益,只需分析所增加和減少的值出現在項目的哪一階段,最后得出的凈增加值為正還是負。
對于光伏建筑一體化來說,當采用有無對比方法識別項目的費用與效益增量時,基本不涉及到使用影子價格對費用和效益進行調整。一般來說,影子價格涉及到市場定價貨物、政府宏觀調控價格貨物和特殊投入物等三個方面。關于市場定價貨物的調整,基本上不出現在各種費用增量和效益增量中。在幾種主要的政府宏觀調控價格的產品和服務中,上網電價將對光伏建筑一體化項目的效益產生直接影響,而上網電價作為政府調控的價格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是穩定的。特殊投入物中有影子工資、土地和自然資源,其中影子工資主要體現在光伏組件安裝的勞動力成本上,但這一部分占比非常小;土地的影響為零,因為光伏建筑一體化系統就是利用建筑本身,不占用土地;自然資源如硅等只是出現在光伏產品的生產過程,光伏建筑一體化項目不需要重復考慮光伏產品生產過程的諸多因素。
經濟評價中有經濟內部收益率、經濟凈現值等指標。在對具體的光伏建筑一體化項目進行經濟評價時,也需要計算這些指標。
2.2 全壽命周期內光伏建筑一體化項目的費用增量和效益增量 對于光伏建筑一體化項目來說,在全壽命周期中,涉及到成本費用增加的環節主要在投資階段。設計階段和施工階段費用增量所占比例較小,這是因為設計階段只需要在原有的設計費上加上對于光伏系統進行設計的費用調整,在施工階段主要是光伏組件的安裝等環節,而這兩部分所產生的費用增量并不大。效益增加的環節主要體現在運營階段,通過光伏產品的使用可以產生電力,以上網電價賣出或供內部負載消耗,并實現碳減排,增加社會效益。至于項目的報廢回收階段,由于產生的費用和效益增量相比前四階段小很多,這里不予討論。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光伏建筑一體化項目全壽命周期的五個階段中,費用增量與效益增量主要體現在投資階段和運營階段。以下著重對這兩個階段進行論述。
2.2.1 投資階段 光伏建筑一體化項目與沒有使用光伏系統的同類建筑相比,費用增加體現在初始投資上,主要是光伏組件及相關設備的初始投資。例如,廣東順德1.03MW屋頂電站2010年的初期總投資2603.6萬元,其中電池組件、逆變器柜、交直流配電柜、匯流箱、鋼支架、監控系統等設備及材料費用近1900萬,除此之外,還有其他費用如安裝費、運雜費、管理費等②。
如果光伏系統的發電量用發電廠發的電來替代的話,同等規模和裝機容量的發電廠在初始投資中雖然少了光伏組件及相關設備的投資,但會增加土地的征用,發電廠相關設備與機器的投資,各種物料的采購,人力資源和技術的投入,以及各種管理費用。
2.2.2 運營階段 由于初始投資一次性計算在投資階段,所以后面各階段在計算費用增量時不再考慮折舊。因此光伏建筑一體化項目在運營階段的費用增量只有基本的維護費用,而光伏組件的日常維護費用遠比設計和施工階段的費用增量小。與采用電廠發電相比,同等規模的發電廠在運營階段需要在煤、水、運輸及維護等方面投入大量費用。
光伏建筑一體化項目在運營階段的收益主要有:
①電力的收益。光伏系統產生電力,可以以上網電價賣出或供內部負載消耗。以保加利亞Beatpark光伏發電項目為例,這是由江蘇金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普樂新能源(蚌埠)有限公司于2009年對外投資的項目,一期工程裝機容量為2MW,投資金額為人民幣6000萬元,年發電量為260萬千瓦時③,當地上網電價為0.38歐元/千瓦時④,每年電力收益可達98.8萬歐元。保加利亞該項目每年發電量要高于中國內地的許多光伏電站,例如蚌埠某2MW電站一年發電量為220萬千瓦時,這是因為保加利亞的光照情況與空氣清潔程度均優于中國內地。再如,一期已投入運行的廣東順德1.03MW屋頂電站每年發電量為106萬千瓦時,國內上網電價以1.15元/千瓦時計,每年電力收益為121.9萬元。
②碳減排及其價值。以國家統計局的電力折算標準煤系數核算,每節約1千瓦時電,就相應節約了0.404千克標準煤,因而可以減少污染物的排放,計有0.275千克碳粉塵、1千克二氧化碳、0.033千克二氧化硫、0.015千克氮氧化物。
碳減排的國際交易價格約為10.5歐元/噸。前文提到的保加利亞Beatpark光伏發電項目每年發電260萬千瓦時,減排二氧化碳為2600噸,碳減排量的價值為27300歐元。廣東順德屋頂電站每年碳減排價值可算得為11130歐元。
以上對光伏建筑一體化項目全壽命周期做了分析,以實例討論了投資階段和運營階段的費用增量和效益增量。從現金流量角度來看,光伏建筑一體化項目的投資回收期會很長,在相當長時間內,凈收益為負。對具體的光伏建筑一體化項目來說,按目前的參數來計算經濟評價指標,其結果可能是虧損的;然而從發展趨勢來看,相應的價格等參數在未來的20年內會有很大的變動。由于資源越來越稀缺,熱電系統所依賴的各個關鍵因素的價格都會上漲,例如煤價、有色金屬(例如銅)價格、土地成本等因素,這會導致熱電廠的初始投資費用不斷上升。另外,從用戶與用電需求特性來看,國家雖然保障居民用電,但由于工農業用電的特殊性,如要求緊急配電、不能斷電等特點,這種電價會很高,因此,電價有提價的空間。光伏建筑一體化項目和熱電廠相比,在土地成本、資源、電價等因素上有很多優勢,該類項目可以節約標煤,項目本身不再涉及到有色金屬的使用,不占用土地。隨著光伏組件及逆變器等價格的下跌,光伏系統的成本不斷降低,初始投資不斷減少(目前2MW裝機容量的光伏電站初始投資已從2009年的6000萬元下降至3000萬元左右)。因此,從動態的角度來看,在做經濟評價時,必須考慮到光伏建筑一體化項目所發電量的收益會在原來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而投資費用會不斷下降。
3 結語
光伏建筑一體化項目和同類建筑項目相比,各個環節的費用和效益都發生了變化,這要求在對該類項目進行經濟評價時,要綜合考慮初始投資和后期的效益。本文引入全壽命周期的概念,在項目的全壽命周期的各階段分析費用增量和效益增量。對光伏建筑一體化項目來說,費用增量和效益增量主要出現在投資階段和運營階段,其他三個階段的增量值所占比例較小,因此在經濟評價時需要對這兩個階段著重分析。
國內已經投入運行的光伏建筑一體化項目還處在前期示范階段,像廣東順德屋頂電站這類示范工程的經濟效益尚不明顯。但在該類項目的全壽命周期里,除了項目的初始投資之外,綜合分析運營階段的電力受益,以及碳減排等外部經濟性所帶來的成本抵減,經濟評價是可以通過的。另外,光伏建筑一體化項目還會產生不小的社會效益,帶動其他產業發展,產生環境和生態效果和技術擴散效果。
注釋:
① 《太陽能光伏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②廣東順德非晶硅太陽能屋頂光伏電站可行性研究報告.
③保加利亞Beatpark光伏發電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在線數據.
④目前保加利亞上網電價下調至0.27歐元/千瓦時.
參考文獻:
[1]《太陽能光伏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關鍵詞]審計 收費 價格競爭
無論是在西方,還是在中國,審計服務向來是注冊會計師行業的主營業務,因此審計服務價格的高低會直接影響到會計師事務所擁有的經濟資源。審計定價過低將導致事務所經濟資源短缺,這不僅限制事務所聘請高素質的審計人才,而且也限制事務所投入各個具體審計項目的經濟資源。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注冊會計師只有通過降低審計證據的質量和減少審計證據的搜集數量來降低直接成本。但審計證據的不足可能會大大降低會計師發現會計報表錯誤與舞弊的概率,從而使審計風險增加。由此看來,較低的審計定價可能會降低審計服務的質量。然而,作為一種重要的“公共產品”生產活動,審計卻不同于一般的產品或服務生產過程,審計質量的高低,往往直接影響到其產品――審計報告質量的高低,進而在資本市場中對投資者決策進行引導,最終影響到社會資源的流向與配置。當前,我國審計收費作為一種價格體系,具有其獨特的定價模式及特征。筆者希望通過對我國審計定價體制的深入探析,為我國審計行業服務質量的提升及資本市場資源配置體系的優化做出一定的貢獻。
一、我國現行審計市場定價的主要特征
(一)審計收費缺乏公認的定價標準
在西方國家,公認的審計收費定價標準是審計項目所需要的審計工時。一般說來,公司規模越大、業務越復雜精細、審計風險越高的項目所需的審計工時也越多,因此審計定價也理應越高。然而,在我國現行審計服務市場中,卻并沒有一個相對統一的定價標準,有的事務所按被審公司資產規模的大小確定審計價格,有的則按被審公司營業收入的多少來計算,而更多的則是在與客戶反復的討價還價博弈過程中確定審計服務價格。審計定價標準的不統一.會加重整個審計市場運行的不規范程度,直接引致許多違規或非法的行為。譬如說,許多上市公司與事務所私下商定的審計費用支付標準與審計結果直接掛鉤,審計結果對上市公司越有利,則支付的審計費用越高,反之則越低。這樣的價格機制會導致自利的事務所為實現更多的經濟收益,直接或間接地與被審公司合作,共同進行盈余操縱等非法活動,從而實現所謂的“共贏”。事實上,這種情況下最終傷害的就是普通股民的利益,這與“投資者至上”的現代資本市場精神是明顯違背的。
(二)審計收費標準總體偏低
與審計市場較為成熟的英美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審計行業收費標準明顯偏低,例如上海市財政部門規定:注冊會計師收費標準為150元/小時,主任會計師則為250元/小時。相比之下,在排除價格指數影響后,英國等外國特許會計師財務報表審計的收費標準則遠高于這一收費標準。就審計項目本身而言,審計服務價格的偏低,無疑會對我國注冊會計師審計的獨立性及行業的發展產生不利的影響。首先,過低的收費使事務所的抗風險能力大大減弱。注冊會計師行業是一個高風險的行業,它的收費中包括了一部分風險補償,并建立一定的風險基金。在注冊會計師執業過程中,風險和資產應該是同步、均衡積累的。如果發生風險積累和資產積累的不平衡,則一旦出現風險損失,就會給事務所造成不可挽回的巨大損失甚至倒閉;其次,較低的收費可能會導致審計質量的下降。由于收費過低,事務所為維持其生存,就必須縮短審計時間以求多做項目,由于沒有足夠的人力及經費去調查取證或進行其他風險控制行為,就會造成注冊會計師被迫降低風險控制成本,這不僅使審計質量大打折扣,而且還進一步增加了審計風險,由此形成惡性循環。總而言之,我國低廉的審計服務價格難以支持注冊會計師收集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由此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么我國上市公司審計失敗事件屢屢浮出水面的現實了。
(三)審計收費價格競爭趨于惡性化
為提高市場占有率而夸大業務量、壓低收費價格以及搞業務回扣等不正當競爭行為在審計行業內已經是公開的秘密。夏冬林等的研究顯示,我國審計收費水平很低,2000年和2001年審計收費占資產比例均值分別為0.0366%和0.0412%,其中對規模越大的客戶,事務所對其爭奪越為激烈,相比較規模較小的客戶而言,所收取的審計服務價格就相對越低。筆者認為,因惡性競爭所導致的低廉的審計服務價格,必將加大審計行業的風險,并嚴重影響審計服務的質量。譬如有的事務所為取得審計業務,在多種審計定價標準中采用明顯較低的審計報價方案,這樣的結果是一方面使得報價合理的事務所退出市場,另一方面也是最嚴重的后果就是低廉的審計收費所必然帶來的低劣的審計服務質量,這就是“劣幣驅除良幣”效應在審計市場中的典型體現。另一方面,審計收費惡性競爭導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事務所依賴于客戶,在執行審計過程中屈從于客戶的壓力,使其獨立性受到嚴重損害,從而造成一些違規或非法現象的發生。
二、對我國審計收費現狀根源的剖析
(一)當前對審計服務價格的監管存在缺陷
《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和《獨立審計準則》都建議事務所按有關標準進行收費,并禁止根據審計結論進行彈性定價的不確定性收費行為。然而,由于在缺乏統一的法定審計服務定價標準的同時,相關主管部門對審計價格行為的監管落實也不嚴,這使得我國會計師行業審計定價方式五花八門,同時還伴隨著大量的不確定性收費現象的發生,這些事實都在嚴重影響著事務所的獨立性,最終的后果就是加劇了我國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審計結論公允性欠佳的現狀。除此之外,監管不嚴的又一表現就是上市公司審計收費信息披露不規范,財政部和中注協等相關部門并沒有很好的發揮其價格監督的作用。
(二)高質量的審計服務需求不足
傳統審計理論認為,在任何審計市場制度安排下,審計服務的最終需求都米自于報表使用者即投資者、債權人及管理層等利益相關方。但目前在我國,審|十市場卻并不需要高質量的審計服務,其原因在于:就欠成熟的中國資本市場而言,以短線投機為目的n9散0對高質量審計報告的需求動力明顯不足;另一方面,由于在上市公司中國有資產所有權占大多數,必然會使國有產權缺位以及公司治理結構欠完善,這些產權制度痼疾的出現,加上當前審汁市場是由政府一手培育和發展的市場,這使得上市公司大股東代表對高質量審計服務的需求也嚴重缺乏,所以審計服務需求動力就僅僅是由政策等因素形成的被動需求。多數公司僅是出于滿足法規或政策的需要而聘請審計師,價格的高低幾乎是其選擇事務所的唯一標準。在此環境下,事務所也只能以低價來招攬業務,以求在激烈的審汁服務市場中分得一杯羹。
(三)審計法制體系不健全
目前.由于我國注冊會計師民事賠償責任制度尚不健全,審
汁師即使發生嚴重的審計失敗,也沒有經濟賠償壓力,因此,會H師事務所沒有收集足夠的審計證據以控制審汁風險的內在動力,另一方面,由于審計服務這種特殊商品的質量本身難以判斷,在低收費的情況下,也可以取得高收費情況下“一樣”的商品。因此事務所在進行定價決策時便很少考慮提高審計質量和防范審汁風險所需要的審汁成本。尤其是在價格競爭激烈的審訓‘市場環境下,因為沒有相應的法規去嚴格約束事務所的行為,所以事務所很可能會減少必要審汁程序以節約審計成本。由此,在我國目前會計師及事務所的法律風險、民事賠償責任風險近乎為零的環境下,審計收費的惡性競爭難以避免。
(四)審計市場集中度偏低
1j街我圍地方事務所的數量增長非常快,而審計服務的購買方吼Jj市公司的數量卻始終跟不上事務所的業務需求增長速度,因此審|十市場明顯處于買方市場;另外,我國的事務所基本上都是中小所,這些事務所數量眾多且素質參差不齊,這使得我國審計市場份額趨于分散,有資料表明,從04、05年的審計市場集中度來看,國內前10大事務所的市場占有率僅為30%,而美國1955年到1988年問前lO大事務所的市場占有率卻高達80%以上,m此可以推斷,我國的審計市場競爭十分激烈,出現惡性的價格戰也就不足為奇了。
三、規范審計收費定價標準的相應配套措施
我國現階段必須對事務所的審計服務價格確定機制予以一定的規范,應采取一系列配套措施以抑制上市公司用審計收費威肋會計師的獨立性的行為,進而保證審計服務的質量:
(一)由財政部、中注協等聯合制定審計服務定價的最低標準,并對事務所的收費情況進行適當的跟蹤及監控。如前文所述,在我國高質量的審計服務需求不足,這導致低價招攬業務及回扣等現象十分嚴重,事務所甚至不惜以對審計意見的原則性讓步作為行業競爭的手段,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事務所的惡性競價行為可被視為其獨立性降低的標志之一。通過相關監管部門列審計服務定價制定行業最低標準,不僅使事務所能夠獲得與其所付出成本相匹配的收益,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審汁師的獨立性,進而提升整個審計行業的社會公信度。此外,相關部門通過對審計行業收費行為的日常監管及檢查活動,還可以深入了解行業的真實定價水平,使得審計收費不再是各所內部的秘密,這反過來又為制定合理的審計服務價格標準提供充分的數據基礎和實證支持。
(二)制定以審計成本為基礎的審計定價標準。當前,制定合理的價格底線是相關部門對審計服務價格進行有效監管的有效途徑之一。在必要的審計成本基礎上進行加成的審計定價策略,可令事務所達到合理的盈利目標,使其不再為了生存而在日常審計活動中簡化必要的審計程序和削減必要的審計成本,這樣就可以保證審計服務的質量,同時還可以有力的保障事務所的獨立性不受影響。鑒于審計這種特殊活動主要消耗的是人力而非物力,由此天然地,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理應作為審計定價的參照標準,相應地,民問審計主管部門便可制定以工作量為基礎的審計收費標準。通過制定這種統一的定價標準,必將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目前審計服務價格體系混亂的問題,從而促使我國審計行業收費行為逐步走向規范化。
(三)積極構造“寡占型”審計市場結構。目前在我國會計師事務所為數眾多(約4800家),但多數規模較小。面剝低水平的惡性競爭,為求得生存,絕大多數小型所難免會采取低價招徠客戶的定價策略;并在審計過程中屈從于客戶的壓力,以犧牲獨立性為代價,不顧審計質量而與被審單位共謀,出具虛假的審I十報告,以達到保持現有客戶和尋找新市場的日的。而通過國內事務所的大規模合并或聯合,培育“寡占型”的審計市場結構,一方面可使這些事務所在占有充分市場份額的基礎上,具備足夠的實力和底氣與客戶進行審計價格的談判,從而避免中小所之問低水平惡性競爭現象的重演,扭轉審計方在審計市場中的弱勢地位;另外,伴隨著審計市場的放開.國際大型會計公司如“四大”對我國本土的審計行業已造成了巨大的沖擊,面對這些“百年老店”的強勢登陸,我國中小事務所無論在聲譽、審計技術還是經驗等方面都顯得那么脆弱無力.為爭奪市場,除了打價格牌之外他們別無選擇,而價格戰所帶來的惡果就是造成審計質量及整個審計市場公信力的降低。因此,我國的會計師事務所必須走合并聯合的道路,擴大規模,爭取更太的市場空間。總之,培育“寡占型”的審計市場結構,不僅有利于審計匝量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增強我國本土審計行業與國際大型會計公司進行抗衡和競爭的能力,而不僅僅是“惡性競價”的能力。
(四)對惡性價格競爭行為進行處罰。《反不正當競爭法》明確規定: “經營者以排擠競爭對手為目的,低于成本的價格銷售商品,屬于不正當競爭行為”。由此看來,事務所以超低價招攬業務的行為也屬不正當競爭行為,相關部門應對那些不遵循職業道德而超低價收費的事務所加大處罰力度,除追究其行政責任外,還要追究其民事乃至刑事責任,為我國審計市場價格體系的良性發育提供強大的法制保障。
參考文獻
[1]劉斌等我國上市公司審計收費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審計研究,20031
[2]李爽等監管信號、風險評價與審計定價:來自審計師變更的證據審計研究,2004 1
[3]楊中環對我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收費標準的思考價格月刊.2004 7
[4]張艷等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收費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管理科學,2004 8
[5]李現宗等審計收費的經濟學思考中國注冊會計師,200410
[6]戴嫻對我國審計收費制度現狀及根源的思考內江科技,20051
關鍵詞:孵化企業;需求優先級;層次分析;層次結構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2374 (2010)13-0001-03
一、問題的提出
我國孵化器經過20多年的發展,公益性一直是保證其職能發揮的重要特性。目前,孵化器經營機制面臨改革,企業化、市場化、產業化將成為新時期孵化器的發展方向。孵化器要實現上述三化發展,首先要明確孵化企業的真實需求。即通過研究構建科學、合理的孵化企業需求測評指標體系,客觀地分析孵化企業的需求,改進服務質量,提高服務管理體系運行的有效性。國內學者不乏將層次分析法應用于需求分析的研究和孵化器經營、績效層次分析模型的研究成果,但是由于孵化企業的需求具有主觀性,難以對其量化評價以及國內孵化器的主流是準政府性等特點,真正從孵化企業的需求出發,采用層次分析法進行深入研究的成果并不多見。
本文在實地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篩選確定孵化企業的需求指標,并運用層次分析法來確定孵化企業需求優先級,解決了需求管理過程中難以量化的問題,克服了主觀判斷的不準確性,并引入實例,對需求的重要性進行了應用分析,相信對孵化器企業化經營戰略的分析與改革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二、層次分析法概述
層次分析法是美國著名運籌學家薩得 (A.L.Saaty)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的一種決策思維方式,它把復雜的問題分解為各組成因素,將這些因素按支配關系分組以形成有序的遞階層次結構,通過兩兩比較判斷的方式確定每一層次中因素的相對重要性,然后在遞階層次結構內進行合成以得到決策因素相對于目標的重要性的總順序。孵化企業需求優先級分析是一個多層次、多因素的復雜系統,層次分析法以其系統性、靈活性、實用性等特點特別適合于多層次、多因素的復雜系統的決策。
層次分析法大體分為四個步驟,即:(1)建立層次結構模型;(2)構造判斷矩陣;(3)層次單排序及一致性檢驗;(4)層次總排序。
三、引入實例
江蘇武進力合企業孵化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孵化器公司)是江蘇武進高新技術創業中心 (1998年成立)與深圳清華國際技術轉移中心合資成立。孵化器公司設立董事會,委托深圳清華國際技術轉移中心經營管理,逐步走向企業化管理運營。孵化器公司自2005年成立以來,針對園區內孵化企業的需求開展了一系列的盡職調查跟蹤工作。
鑒于以上情況,本文選擇孵化器公司的孵化企業需求情況作為研究的實例。
四、研究應用
本研究以深圳市科技開發交流中心、深圳清華國際技術轉移中心、孵化器公司以及孵化企業代表組成的專家組,按照層次分析法步驟進行實證研究,限于篇幅,研究計算過程略。
(一)建立需求指標層次評價模型
基于對孵化企業需求的信息收集與盡職調查結果,專家組對圍繞需求的相關問題作深入分析,運用層次分析法的原理,將需求的主要因素分解成3個層次:目標層、一級指標層、二級指標層,如圖1所示:
(二)數據調查及整理
根據層次分析法的需要,必須得到各個一級需求指標對于目標的評價權重,以及各個二級需求指標對于每一個一級指標的評價權重。為克服同一層因素對上一層因素進行兩兩比較做出評價時的困難,本研究以問卷調查的方式來收集得到原始的評分數據。
由于實際調查得到的原始分值是服從離散型概率分布的隨機變量,利用概率的頻率定義,求出數學期望,加以整理作為構造成對比較矩陣的原始數據。
(三)模型求解
1.構造成對比較矩陣。分別構造各需求層次相對于相鄰上一層次某一需求的兩兩比較判斷矩陣,并計算相應的權重。
2.計算權重向量及一致性檢驗,采用簡便的列和法來計算成對比較矩陣的特征向量和最大特征根,并進行一致性檢驗。
3.計算組合權重向量及一致性檢驗。在計算各級需求指標對于上一層指標的相對重要度之后,即可從最頂層開始,自上而下求出各層次上不同指標對于總體的綜合重要度,即組合權重,計算結果見表1:
表1層次總排序表
層次C 層次B C層次元素組合權重 總排序
B1 B2 B3 B4 B5 B6
0.226 0.076 0.134 0.134 0.049 0.381
C1 0.539 0 0 0 0 0 0.1221 2
C2 0.164 0 0 0 0 0 0.0371 10
C3 0.297 0 0 0 0 0 0.0673 6
C4 0 0.455 0 0 0 0 0.0348 11
C5 0 0.263 0 0 0 0 0.0201 14
C6 0 0.141 0 0 0 0 0.0108 18
C7 0 0.141 0 0 0 0 0.0108 19
C8 0 0 0.525 0 0 0 0.0701 5
C9 0 0 0.334 0 0 0 0.0446 8
C10 0 0 0.142 0 0 0 0.0189 15
C11 0 0 0 0.557 0 0 0.0745 4
C12 0 0 0 0.32 0 0 0.0428 9
C13 0 0 0 0.123 0 0 0.0164 16
C14 0 0 0 0 0.539 0 0.0265 13
C15 0 0 0 0 0.164 0 0.0081 20
C16 0 0 0 0 0.297 0 0.0146 17
C17 0 0 0 0 0 0.45 0.1711 1
C18 0 0 0 0 0 0.299 0.1136 3
C19 0 0 0 0 0 0.165 0.0628 7
C20 0 0 0 0 0 0.087 0.033 12
(四)孵化企業需求重要性分析
通過以上數據分析可以很直觀地分辨出各個需求指標相對目標總體需求的重要性,并得出以下結論:
1.相對目標層,一級需求指標六個層面上,孵化企業對資金支持B6、基礎設施服務B1的需求重要性最大,對孵化器管理者素質需求重要性最低。這表明孵化器在滿足孵化企業基本需求和發展壯大所需要資金方面存在較大不足。傳統公益性的孵化器經營模式下,孵化企業對孵化器的管理者只有服從,很少提出素質需求。
2.基礎設施服務需求指標B1層的孵化場地需求C1組合權重的重要性排在第二位,這是由于孵化器公司自1998年成立以來,硬環境建設在當地的產業園中是比較好的,再加上公益性的經營模式,入孵企業可以享受很多創業的財稅優惠政策和在申報政府科技基金時具有一定優勢等優惠條件,有些到期畢業的企業為此而遲遲不肯畢業,而新要求入孵的企業需求又較大,孵化器現有孵化場地面積 (3.66萬平方米)已經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場所需求,有效控制入孵企業門檻和適當擴大孵化器的規模已勢在必行。
3.資金支持需求指標B6層的房租優惠C17和政府科技基金需求C18組合權重分別排在第一、三位。重要性要大大優于銀行貸款、擔保C19以及風險投資C20的需求重要性。分析其原因如下:首先,孵化器公司企業化運作后,原來只是象征性的房租價格趨于市場化后,反差較大,孵化企業最大的愿望莫過于爭取更多的房租減免優惠。其次,孵化企業對外來資金支持更趨向于政府科技基金,而不是首選銀行貸款、擔保和“天使投資”。這一方面是由于前者操作簡單易行;另一方面,選擇政府科技基金,相當于無償資助。選擇銀行貸款,對于新創的孵化企業主要瓶頸是不能提供相應數額的“反擔保”;選擇風險投資需要犧牲股權、合作洽談成功至融資成功漫長而艱辛等因素,孵化企業對風險投資信心不足。
4.技術支持需求指標B3層中公共技術平臺C8組合需求重要性也較高。孵化企業中很多企業的檢測手段原始、應用研發力量薄弱,導致產品的開發周期、性能指標都受到影響,對于購買一些大型的公共檢測設備和行業共性技術的獲得更是望塵莫及。因此,加快公共技術平臺建設將是孵化器公司的工作重點。
5.人才需求指標B4層中,孵化企業初創期對科技專業人才尤其是機械、電子專業人才匱乏,研發實力薄弱,因此轉向與高校合作的現象普遍,進入發展期后,迫切需要有客戶資源和行業背景的市場推廣人員。因此,C11,C12的組合需求權重較大。
6.咨詢、培訓需求指標B2層中,由于孵化企業需要了解的多是政策信息C4和項目申報咨詢C5,對管理咨詢C6和金融財務咨詢C7需求沒有調研前預料的那樣大。傳統意義的增值服務主要局限于政策信息的和科技項目申報服務,孵化器公司成立以來,對孵化企業組織過財務報表知識、商業禮儀、企業財險等培訓,但收效不容樂觀。糾其原因,初創的孵化企業忙于產品的研制,最關心的還是政府的扶持政策和財政資助等信息服務,無暇顧及公司管理的規范化。
五、結語
1.考慮到基礎信息獲取的易得性和公益型孵化器轉型運作的代表性,本文選擇孵化器公司為例,采用層次分析法構建指標測評體系,計算各級指標體系權重并排序,對孵化企業需求進行系統、綜合的分析,其排序結果基本上能反映出孵化企業需求現狀與趨勢。
2.分析結果表明:目前孵化場地、房租優惠、物業管理、政府科技基金、公共技術平臺等需求的重要性最強,管理咨詢、風險投資、管理者素質等需求的重要性比較弱。但隨著孵化器公司企業化運作的深入及相應策略的實施,風險投資、公共技術平臺、創業輔導咨詢、管理者素質等需求增長極具潛質。
3.本文所建立的需求測評指標體系主要是為孵化器管理者在制定服務戰略模式時提供決策依據和參考。同時,還需要看到,隨著孵化器逐步完全市場化運作和孵化企業的不同發展階段,需求的優先級會發生變化,對于孵化器項目的管理者,為了保證有償服務戰略實施的效果和質量,需要對孵化企業需求進行動態跟蹤、完善評價指標體系。
4.我國現代意義上的孵化器企業化運作實踐開展剛剛處于萌芽狀態,在理論上的研究也起步不久,同時限于筆者理論知識的局限,本文在構建需求結構層次遞階圖時選擇指標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可能會將一些反映孵化企業需求的指標遺漏。另外,限于研究時間的限制,本文所選定的指標可能細化程度不夠。隨著我國孵化器企業化運作實踐的逐步開展,理論研究的不斷深化,評價孵化企業需求指標體系將會越來越豐富和具體化,這將能更科學、全面、系統反映孵化企業的需求,完善孵化器的功能,優化孵化器的服務。
參考文獻
[1]李薇,蔣紹忠.層次分析法(AHP)在ERP需求分析中的應用[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05,(2).
[2]簡利君.科技企業孵化器的發展原理與管理績效評價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5.
[3]曹細玉.企業孵化器孵化能力評價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1,(6).
[4]鐘衛東.在孵企業滿意度測評體系研究[J].高科技與產業化,2003,(11).
[5]梁敏.科技企業孵化器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及模型設計[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4,(2).
[關鍵詞] 非小細胞肺癌;化療;中醫藥治療;臨床療效觀察
[中圖分類號] R734.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3)06-0070-03
原發性支氣管肺癌是全世界最常見的惡性腫瘤,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資料顯示,肺癌正以每年0.5%的速度在全球遞增,肺癌的發病率、死亡率均位于全球癌癥之首,且有逐年增長趨勢[1]。非小細胞肺癌(NSCLC)占所有肺癌病例的80%~85%,臨床上約70%~80%的患者在確診時已屬晚期,失去手術機會,而以鉑類制劑為基礎的化學治療,臨床療效已達平臺期[1]。近年研究表明,中醫藥治療腫瘤在改善癥狀、提高生存質量、延長生存期等方面均有一定優勢[2]。我科自2008年3月~2011年2月應用扶正消積方加減聯合化療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67例,從臨床療效、生活質量、臨床癥狀及生存期等情況進行臨床觀察,取得較好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納入標準
①經過X線、CT等影像學、病理學、細胞學檢查確診為原發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按《AJCC癌癥分期手冊》第六版肺癌分期標準[3]確診為ⅢB~Ⅳ期不能手術患者;②Karnofsky評分≥70分,預計能完成化療療程者或生存期>4個月;③年齡在18~75周歲、性別不限。
1.2 排除標準
①有心肝腎嚴重疾病且功能嚴重障礙的患者,精神病患者;②醫從性差,未按規定用藥,無法評定療效,或資料不全等影響療效評定的患者。
1.3 一般資料
所有病例均來自于諸暨市中醫院腫瘤科2008年3月~2011年2月病房收治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142例(全部經病理證實為WHO分期ⅢB~Ⅳ期),隨機分為治療組(扶正消積方加減聯合化療)和對照組(單純化療組)。對照組75例,男43例,女32例;年齡36~72歲;鱗癌43例,腺癌25例,不定型癌7例;ⅢB期26例,Ⅳ期49例。治療組67例(8例患者因故脫組),男43例,女24例,年齡34~69歲;鱗癌39例,腺癌21例,不定型癌7例;ⅢB期25例,Ⅳ期42例。各組年齡、性別、臨床分期、病理類型等構成比均無統計學差異。
1.4 研究方法
1.4.1 治療方法 ①對照組:采用《當代腫瘤內科治療方案評價》[4]標準GP方案化療,具體方案如下:GEM+DDP(GEM:1 000 mg/m2,第1、8天,靜脈滴注;DDP:75 mg/m2,第1~3天,靜脈滴注),同時予止吐及水化治療。其中健擇(GEM):禮來公司產品;順鉑(DDP):齊魯制藥廠產品。②治療組:化療方案同前,化療同時及化療間歇期加服扶正消積方,每日1劑,水煎服,治療中可根據證型變化加以相應調整。扶正消積方組成:黨參20 g,生黃芪15 g,白術15 g,茯苓15 g,甘草6 g,麥冬12 g,生米仁30 g,浙貝15 g,女貞子10 g,白花蛇舌草30 g,三葉青15 g,半枝蓮15 g,制鱉甲20 g,夏枯草9 g,干蟾皮9 g,肺脾氣虛證為主,去夏枯草、干蟾皮,加絞股藍、陳皮、山藥等,氣陰兩虛者加南北沙參、玉竹、百合、天冬等,陰虛內熱者加去黃芪,加南北沙參、玉竹、百合、青蒿、生地、丹皮等,痰濁壅肺者加半夏、瓜蔞、陳皮、野蕎麥根等。以上各組治療均以4個周期為一個療程,完成4個周期后評價療效。
1.4.2 觀察指標 (1)腫瘤客觀緩解率:參照美國國立癌癥研究所提出的RECIST療效評價標準分為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病變進展(PD)、病變穩定(SD)。有效率=(CR+PR)/(CR+PR+SD+PD),疾病控制率=(CR+PR+SD)/(CR+PR+SD+PD)。(2)生存質量:按行為狀態評分及體重變化來評價。①行為狀態評分:根據Karnofsky(KPS)百分評定法進行,治療后KPS評分升高≥10分為提高,減少≥10分為降低,介于二者之間為穩定。②體重:療程結束后,較治療前體重增加或減少1 kg者為“增加”或“減輕”,增加或減少未超過1 kg者為“穩定”。(3)臨床癥狀: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5]原發性支氣管肺癌的癥狀標準。治療后臨床證候積分值比治療前積分值下降≥70%為顯著改善,積分值下降≥30%為部分改善,積分無變化者為無改善,治療后癥狀積分值上升為惡化。(4)藥物不良反應觀察治療中造血系統、肝腎功能、腸胃功能等出現的不良反應;根據WHO制定的《抗癌藥物毒性反應分度標準》評定。(5)生存率:以確診時間至死亡日或末次隨訪日計算1年生存率,采用生命表法。(6)隨訪方法:治療開始即隨訪,通過門診、登記、電話等方法隨訪患者或家屬,隨訪截止日期為2012年2月29日。
1.5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經SPSS10.1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數資料的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的比較采用t檢驗,采用Kaplan-Meire評價中位生存期。
2 結果
2.1 腫瘤客觀緩解率比較
對照組總有效率22.36%,治療組25.37%,治療組總有效率略高于化療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疾病控制率,治療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1。
2.2 生存質量評定
治療組KPS評分提高穩定率(79.1%)明顯高于對照組(37.33%),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 < 0.01);治療組體重提高穩定率(65.67%)高于對照組(44.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提示治療組生存質量改善,優于對照組。見表2。
2.3 臨床癥狀改善比較
對比兩組治療后臨床癥狀療效及癥狀改善,治療組癥狀改善優于對照組(P < 0.05),尤其在改善咳嗽咳痰、咳血痰血、胸悶氣促及乏力、食欲等方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3、4。
2.4 化療不良反應比較
治療組Ⅲ、Ⅳ度胃腸道反應發生率為25.37%,明顯低于對照組(50.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1),對照組Ⅲ、Ⅳ度白細胞減少率(49.33%),明顯高于治療組(32.8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對照組Ⅲ、Ⅳ度血小板減少發生率為46.67%,明顯高于治療組(29.85%)(P < 0.05),兩組血紅蛋白,肝腎功能損害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提示扶正消積方能改善化療后引起胃腸道反應及骨髓抑制。見表5。
2.5 遠期療效
治療組67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1年生存率為53.73%(8例失訪,23例一年內死亡,36例至一年隨訪期滿仍存活),高于對照組44%(12例失訪,30例死亡,33例存活)有統計學意義(P < 0.05);治療組中位生存期為13.33個月,明顯高于對照組10.85個月(P < 0.05)。
3 討論
原發性支氣管肺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病率和死亡率已居各種惡性腫瘤之首,由于腫瘤的隱匿性,大約2/3患者在確診時已屬晚期[6],失去了手術根治的機會,在發展中國家5年生存率只有8.9%。目前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治療NCCN指南推薦以放化療聯合為主的模式,其中一線標準治療以4~6個周期含鉑雙聯方案化療為主,有效率僅20%~40%,中位生存期8~10個月[7],雖可短時期內控制腫瘤,改善癥狀,但大部分在3~4個月后病情出現進展,同時多數抗腫瘤藥物缺乏理想的選擇性作用,因此在抑制腫瘤的同時,往往對機體組織細胞、中樞神經系統及重要臟器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影響患者生存質量或使許多患者不能接受或難于堅持化療。中醫中藥在治療晚期肺癌中發揮了獨特的優勢,與化療相結合能延長生存期,改善生存狀況,且能增效解毒,在許多臨床與實驗中得到證實。
中醫認為肺癌屬“肺積”“息賁”“咳嗽”“咯血”“胸痛”等范疇,正氣不足是肺癌發病的關鍵,而癌毒是肺癌發生的直接因素,正如《景岳全書》曰“脾腎不足及虛弱失調之人,多有積聚之病。”明李中梓《醫宗必讀》認為“積之成也,正氣不足,而后邪氣踞之”。肺癌是全身屬虛,局部屬實的疾病,臟腑功能虛弱,氣血陰陽虧虛為本,“痰”“瘀”“毒”邪為實,本虛標實是腫瘤的病理基礎,“虛”主要表現為脾肺氣虛及氣陰兩虛,是肺癌發病的內在病理基礎,瘀、痰、毒是肺癌發病的必然條件,治療時應予兼顧。本研究應用扶正消積方聯合加減聯合GP方案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收效良好。方中黨參益氣養血,健脾生津;白術補氣健脾,燥濕利水;茯苓健脾利水滲濕,米仁健脾益氣,祛濕化痰;黃芪補中益氣,升陽固表,五藥溫陽補氣,利濕化痰,健脾培土生金之效;北沙參、麥冬養陰潤肺,益胃生津除煩,女貞子滋養肝腎填補真陰;干蟾皮、浙貝母、夏枯草攻毒散結,化痰通絡,制鱉甲養陰潛陽,軟堅散結,白花蛇舌草、三葉青、半枝蓮清熱解毒化痰散結,炙甘草益氣和中調和諸藥,全方共奏益氣健脾,補腎養陰、清熱化痰、攻毒散結之功。現代藥理學研究顯示,黨參、黃芪,白術,茯苓,米仁、北沙參、麥冬扶正藥物等對T淋巴細胞功能及B淋巴細胞免疫功能具有明顯的增強作用,通過對機體的免疫調節,誘導淋巴細胞產生細胞因子,直接或間接參與細胞因子網絡和免疫系統的調控,從而殺滅癌細胞或誘導某些腫瘤細胞凋亡,符合中醫“養正積自除”的理論[8-12]。另外,三葉青、白花蛇舌草、半枝蓮等攻毒散結中藥通過激活巨噬細胞功能,對癌細胞活性具有較強抑制作用,對腫瘤細胞具有很好的細胞毒作用[13,14]。貝母有效成分貝母堿及去氫貝母堿可明顯擴張支氣管平滑肌,還有較強的鎮咳作用。本方具有攻補兼施,祛邪而不傷正,扶正而不留邪,多途徑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改變腫瘤微環境,增加機體抗癌能力的作用,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
本研究結果顯示,扶正消積方加減聯合化療能提高晚期非小細胞肺癌肺癌患者的疾病控制率(83.58%),提高患者生存質量(提高穩定率79.1%),改善臨床癥狀(癥狀改善率52.23%,尤其在改善咳嗽咳痰、咳血、納差、神疲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減輕化療引起胃腸道反應及骨髓抑制;臨床大量研究證實晚期肺癌中位生存期為8~10個月,1年生存率為30%~40%[6],本研究扶正消積方加減聯合化療組中位生存期為13.33個月,1年生存率為53.73%,提示延長晚期肺癌患者生存期,且高于單純化療組(P < 0.05)。由此可以看出,扶正消積方在提高晚期肺癌患者近期療效及遠期療效方面均存在一定優勢,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 Scagliotti GV,Marinis FD,Rinaldi M,et al. Phase Ⅲ Randomized trial comparing three platinum-based doublets in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J]. J Clin Oncol,2002,20:4285-4291.
[2] 郭建輝. 中醫藥治療肺癌現狀分析[J]. 中醫學報,2012,3(27):283-285.
[3] 孫燕,石遠凱. 臨床腫瘤內科手冊[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49-156.
[4] 儲大同. 當代腫瘤內科治療方案評價[M]. 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10:482-483.
[5] . 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 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216-221.
[6] Gridelli C,Malone P,Rossi A ,et al. Potential treatment options after first-line chemotherapy for advanced NSCLC: maintenance treatment or early second-line[J]. Oncologist,2009,14(2):137-147.
[7] NSCLC Meta-Analyses Collaborative Group.Chemotherapy in addition to supportive care improves survival in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individual patient data from 16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 Clin Oncol,2008,26(28):4617-4625.
[8] 王梅,李秀麗,劉蕊. 黃芪多糖在惡性腫瘤治療中的應用[J]. 中國中醫藥科技,2009,16(5):411.
[9] 高學敏. 中藥學[M]. 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4:247.
[10] 楊生,王英杰,張闖. 薏苡仁酯對荷瘤小鼠紅細胞免疫功能的影響[J]. 黑龍江醫藥,1999,12(6):343.
[11] 劉春安,彭明. 抗癌中草藥大詞典[M]. 武漢:湖北科技出版社,1994:198.
[12] 王玉璽. 黨參藥用研究狀況及藥理分析[J]. 醫藥簡訊,1992,2(5):5.
[13] 魏克民,丁剛強,浦金寶. 中草藥三葉青抗腫瘤作用機制實驗室研究和臨床應用[J]. 醫學研究雜志,2007,11(36):41-43.
關鍵詞:探究式教學;高三化學;教學設計
一、引言
高三是高中化學學習的重要階段,起著歸納、總結、綜合、應用中學化學知識的重要作用。高三復習課的主要任務是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找出學生知識的盲點與不足進行補缺補漏,最大程度地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面對復習時間緊迫,教學任務繁重等困難,我們只有提高課堂效率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蘇聯心理學家魯賓斯坦認為:人的思維過程始終始于“問題情境”。提問教學一直是教師經常采用的教學方式,在問與答的過程中實現師生之間的互動,這是一種有效的啟發式教學法。
二、高三復習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很多教師在高三教學實踐活動中,時常感到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率不高,在一堂容量較大的復習課后,往往出現達不到預期目標的現象。這個現象的主要原因有兩方面:一是教學方式的轉變。在這幾年的課改實踐中,新課改的思想深入人心。教師們在新課授課中能較好地應用和實施新課程理念和新的教學方式。而到高三復習課上,一些老師又習慣性地走回老路,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不僅模糊了教師的職責了——教師是學生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忽略了學生在復習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更是學生學習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二是教學內容的改變。一些教師上高三復習課時,喜歡將高一高二新課的知識點進行提煉總結,將內容進行壓縮再重新講授。這種復習模式雖然可以覆蓋較全面的知識點,但容易讓學生產生厭煩和小視的情緒,降低學生學習興趣與主動性。
三、“問題探究式教學”在高三復習教學中的應用
將高三復習課的知識內容設計成幾個有效的問題串,以課堂探究的形式讓學生在探究中找出知識的薄弱環節,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其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再以幾個深入性的問題為引導,加強學生對基本知識的理解與應用。對于教師而言,通過這種方式能準確把握學生存在的主要問題,在課后知識鞏固上也能較有針對性地進行加強,以避免在已懂問題上花費過多精力,讓學生從題海中走出來卻又不錯過提高自身水平的知識鞏固,在減輕課業壓力的同時又加強知識體系。在這種模式的復習教學下,問題設置的技巧性與有效性是其關鍵所在。下面筆者將結合課堂教學實踐對這種教學模式進行探討說明。
1.遞進式。遞進式問題設置是將整體教學內容表現為連續性的問題,環環相扣,層層剖析,步步深入。學生沿著教師設好的階梯拾梯而上,思維一步一步地向縱深發展。隨著問題的解決,完成整個教學任務,教師在其中只作必要的引導和指點。此種問題設置方式適用于較難理解的重要概念復習。例如:在復習魯科《物質結構與性質》電負性與電離能時,我們可以設置以下幾個問題。問題1:分別說出電離能與電負性的定義。問題2:比較第二周期C、N、O三種元素的電離能與電負性。問題3:甲硅烷(SiH4)的結構與甲烷相似。甲硅烷能與硝酸銀發生如下反應:SiH4+8AgNO3+2H2O=8Ag+SiO2H4+8HNO3該反應中氫元素被氧化,由此可判斷電負性:SiH問題4:如圖1中,能正確表示與Si同周期部分元素的第三電離能(I3)與原子序數關系的是。
問題5:已知如下數據請寫出HCN分子中N元素的化合價及說明判斷依據。
在這幾個問題中,我們從易到難有梯度地圍繞電負性和電離能這兩個重要概念進行問題設置。問題1、2屬于基本概念記憶,學生能夠較輕松地解決。而問題3、4、5的解決是建立在學生真正理解概念的基礎上,并能對它進行靈活應用。電負性是表示兩個不同原子形成化學鍵時吸引電子能力的相對強弱。SiH4在反應中氫元素被氧化,由此證明氫元素在化合物中顯-1價,說明在氫元素比硅元素對共用電子對的吸引力更強,所以電負性:Si
2.矛盾式.從學生的心智狀態出發,根據學生理解教材內容時可能產生的困惑,或是學生原有認知結構與新知識的矛盾,從而提出系列問題。此種問題設置方式適用于對學生進行綜合思維訓練,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綜合問題設置。例如我們在定量實驗教學中為了讓學生能夠學會不斷完善實驗設計準確性和科學性可以設置如下問題:已知:為了測定工業純堿中碳酸鈉(含少量NaCl)的質量分數,某學生設計了實驗裝置如圖2。準確稱取盛有堿石灰的干燥管的質量W1,準確稱取一定量純堿W0并放入燒瓶中。從分液漏斗緩緩滴入稀硫酸,待不再發生氣體后。稱干燥管的總質量W2,設學生導出的計算公式為:
Na2CO3的質量分數=■×100%
問題1:W2-W1表示什么?
問題2:如果不計稱量誤差,該生的實驗結果有無明顯誤差?如有,是偏大還是偏小?請簡要說明,并提出補救措施。
通過分析計算公式,學生不難推測出W2-W1應為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的質量。設計者的意圖是利用CO2~Na2CO3的關系,通過測定生成的二氧化碳氣體的質量求算參加反應的碳酸鈉質量,從而計算出混合物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但事實上,此實驗裝置圖中干燥管前后質量差并不單純是生成的二氧化碳氣體質量,至此矛盾產生。抓住時機,老師引導學生通過討論解決矛盾。(1)生成的CO2沒有進行干燥其中混有H2O,被堿石灰一同吸收,使結果偏高;(2)空氣中的CO2和H2O,會被堿石灰吸收,使結果偏高;(3)裝置中殘留的CO2,無法被堿石灰吸收,使結果偏低。為排除以上影響因素,學生不難對實驗裝置圖進行改造和完善,得出了嚴密的定量實驗裝置圖3。在這個解決矛盾的過程中,學生認識到定量實驗設計的嚴密性與準確性是其解題的關鍵所在,同時也提高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矛盾的產生可以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和求知的熱情。因此這種問題設置方式對于高三化學復習也是十分有效的。
(1)吸收CO2中的H20;
(2)防止空氣中的CO2和H20進入D裝置;
(3)使裝置中殘留的CO2全部進入D。
高考化學是以新情景為依托,以解決問題為目標,綜合考查學生獲取化學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化學問題的能力以及化學實驗與探究能力。命題重視理論聯系實際,關注化學與科學技術、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以促進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全面發展。在這種“問題化”的高三復習模式下,教師引導學生從認知需要出發,通過精心設計復習課的探究問題,把學生的思維帶入問題情境中,讓他們感覺學習是解決新問題的需要,產生一種積極探究問題的心理,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在老師的引導探究下,能自主總結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構建出知識網絡,掌握知識遷移應用的方法,體會到化學學科在生產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從而實現提高高三復習課上課效率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劉知新.化學教學論[M].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