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張若虛8篇

時間:2022-08-17 10:13:09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春江花月夜張若虛,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篇1

【關鍵詞】昆曲;情感;刻畫

中圖分類號:J82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4-0030-02

當下,優秀的原創昆曲作品并不多,當代昆曲《春江花月夜》是張軍繼《牡丹亭》實景園林昆曲之后又一部成功的作品。南京首屆紫金京昆藝術群英會為我們上演了一幅上至天堂,下接地氣的唯美畫卷――“紅顏不在,江月永存”。該劇的出現,使“非遺”終于從墻上走下人間。本文是筆者站在一個昆曲新觀眾的角度,來談這幅畫卷背后的情。

一、昆曲《春江花月夜》的情感定位

昆曲《春江花月夜》的情感,主要定位在充分展示古代人與人之間對美好情感的認知上,這是一種筆墨難以描繪、完全脫離生物學之外的情感。不僅是在我們所生活的空間,它還延伸到了對鬼戲(另一個時空)的刻畫。當然,與其說是另一個時空,不如將它看做是未來的生活空間。在該劇的情感定位上,羅周、張軍以及他的創作團隊都做了很多努力。《春江花月夜》劇本是由“80后”編劇羅周在短短的13天時間內創作完成的,是一部原創的昆曲劇本。羅周曾經這樣評價自己的劇本――“以唐為時代背景,選擇了一個適合胖子的時代。”不得不說,羅周對劇本的描述也充分體現了他對當下時代情感的重視。張軍所在的是一個民營團隊,他們這個民營團隊竟然能把這么多“大牌”作者拉到一起,同時還涉及到兩岸的制作團隊,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張軍也相信,只有一個好的創作團隊的共同努力,才能讓劇中人物真真切切地走進觀眾的生活。

起初,張軍為這出戲設定了三個主要定位:首先是傳統的昆曲精神不能被丟棄;其次是劇本的設置必須符合昆曲的曲牌體;最后是該劇必須與當下人們的思想情感相結合,讓昆曲接受現代審美考驗。最終,張軍的這三個定位在《春江花月夜》的演出中完美體現出來。之所以說《春江花月夜》將“非遺”從墻上移下來,是因為劇中好多地方都有昆曲與某些特色民俗的融合。這些情感表達方式的選擇,滿足了不同觀眾的審美情感需求,同時也能讓觀眾感到,他們與昆曲的距離被拉近了,達到了更為引人入勝的效果。

二、昆曲《春江花月夜》――世間最可怕的情不是“過錯”而是“錯過”

當代昆曲《春江花月夜》是以有“孤篇壓全唐”之譽的張若虛名詩《春江花月夜》為靈感創作的,講述張若虛c辛夷、曹娥與張若虛之間“我喜歡你,但是與你無關”的故事。全劇的情感是從張若虛對辛夷的一片癡情開始的。揚州元宵燈會,明月橋邊,才子張若虛對佳人辛夷一見傾心,兩日的橋上相遇使他非常渴望能夠見到辛夷第三面――男主角初生愛慕之情;小鬼誤將張若虛看做張若虎,以為張若虛陽壽已盡,將其帶回地府進行審判――小鬼的失誤造成張若虛命運的不幸;閻王及眾判官、小鬼紛紛亮相,熱鬧非凡,對誤抓之事三番許諾張若虛,但是他油鹽不進,只想還陽“看她第三眼”――任何物質上的財富都抵不過張若虛的一片癡心;曹娥對張若虛的經歷深表同情,對他的癡心甚是感動,于是傾囊相助,在這其中或許有著引而未發的情感――我喜歡你,卻與你無關的單戀情愫;閻王無計可施,只得放張若虛還陽,還陽并不是重生,張若虛在曹娥的帶領下,見到已為人婦的辛夷,明明近在咫尺,卻陰陽相隔――愛到癡心,卻不能說我愛你;曹娥放棄自己成仙的機會,只為尋淮南王的重生之藥,讓張若虛有生之年能與辛夷再度相遇――明艷、熱忱的曹娥,放棄只是為了讓所愛之人更幸福;為了一段從未開始的感情,張若虛在地府飄蕩許久,無論如何都不肯喝下那碗孟婆湯――執拗近乎偏執的愛戀;辛夷“何處一陣冷風”的演繹,張若虛聞辛夷對自己的感情就似“阮步兵哭兵家女”之情――張若虛無限的傷感與無奈;回到陽世,張若虛發現自己愛之不得,辛夷青春不在,唐朝由盛及衰,曾經一切的熱忱變得滿目瘡痍――迷惘與無助;周圍的一切都變得萬分陌生,只有隨張若虛去地府一游的鳳凰琴仍是舊時的模樣――愛情堅如磐石的見證;“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心儀之少女早已白發蒼蒼,唯有春江花月永遠留存;曹娥念“閻王殿錯拘探花郎,辛夷女月夜祭春江。張伯高乘醉寫狂草,張若虛孤篇壓全唐。”①――站在劇外人的角度,升華全劇的情感,回歸到張若虛的詩。

全劇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始終處于青年階段的張若虛,與少女時期、時期以及老年時期的辛夷三次相逢,從素不相識的愛慕到紅顏已成白發的無奈,當代昆曲《春江花月夜》似乎講了一種“世間最可怕的不是過錯而是錯過”的“愛情”。或許這稱不上愛情,更多的是對時光流逝的無奈,是由愛情輻射出來的同情。《春江花月夜》表達了一種古典式的情感,是一種在當下快節奏生活和大多數功利性、物質性追求中消失的情感,這是我們都無法忽視的復雜情緒。

三、昆曲《春江花月夜》――以景造情,給歷史一個未來

昆曲《春江花月夜》演出時臺上還原了兩座寫實的古橋(明月橋與奈何橋),一顆干枯了的桃樹,一個從人間通往閻王殿的白色管道組成的“界線”,還有昆曲傳統的布置“一桌”。除了舞臺上固定的裝置外,在主場閻王殿和仙界也是有實景展現的。這些場景的制作,都打破了昆曲“一桌二椅”②的傳統布景。這些實景的布置在不影響歌舞表演的前提下,也為昆曲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

昆曲《春江花月夜》通過以景造情的詩歌表現手法,給觀眾營造了一個深沉悲涼的背景和氛圍。劇中還加入了個別地區的方言,在表達情感上別有一番風味。不少生動幽默的話劇元素也是首次出現在傳統戲曲中,打破常規卻不失分寸的幽默成分將劇中人的情感表現得更加深厚。在讀圖時代的今天,觀眾對于傳統昆曲的認識急需更新,《春江花月夜》主創人員正是充分地考慮了現代青年觀眾的欣賞口味,用作品對新一代觀眾對話。該劇也引領著一批不看戲、不懂戲的人走進昆曲的世界,讓大家充分看到了傳統戲曲的美好動人之處。

四、結語

生離死別的堅持到頭來卻是物是人非一場空,執拗的愛戀很容易讓我們聯想到自己。當代昆曲《春江花月夜》構造了一個凄美的故事,往往是最純粹的感情才能引起人們的共鳴,因此《春江花月夜》中的情也讓不少人為之感動。作為昆曲的“新觀眾”,我們總是能從其中找到符合自己感情依托的角色。每個人的感情觀不同,經歷也各不相同,但是總有一種情是無關時代、無謂生死的,是我們可以共同接受的。古老的昆曲已經流傳了千百年,未來應該如何發展?類似于《春江花月夜》的當代昆曲的出現,我們應該以什么樣的態度來應對?相信我們這一批新觀眾定會對《春江花月夜》有新的定義,也相信昆曲從業者們定會對當代昆曲的情感傳遞有更好的詮釋,更希望現代昆曲在創造情感的同時能夠給歷史一個未來!

注釋:

①摘自羅周劇本《春江花月夜》。

②上海戲劇熱點.今月曾經照古人――觀昆曲春江花月夜[J].2015,(8):8.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 《春江花月夜》 符號學 涵義

被聞一多先生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的唐代名作《春江花月夜》,一直使無數的讀者為之傾倒。這是一首長篇歌行,采用的是樂府舊題,而作者張若虛更是個連字號都不為人詳,滄海一粟的茫然存在于唐朝燦如繁星的詩人堆里的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人物,但是他卻僅僅憑借著這首《春江花月夜》而流芳百世。作者張若虛以全新的視角、全新的結構賦予這首舊樂府詩全新的內容和意蘊。

《春江花月夜》這首詩歷來被無數專家學者所研究賞析,并對其爭論不休。有的學者認為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是一首描寫男女之間的纏綿愛情為主題的詩篇,也有的學者認為這首詩全詩蘊含著極其豐富并發人深省的人生哲理,還有的認為《春江花月夜》體現了那個特定時代的士人精神風貌和審美心理,以及時代性文學主題的廣闊文化背景,等等。以上這些觀點是對《春江花月夜》的一種誤讀,而恰恰由于這些不正確的認識和解讀,掩蓋了作品背后所蘊含的真實情感和結構意義。其實,《春江花月夜》也和其它的詩作一樣,在表現主觀情感的時候,用的是藝術符號的表現方法。看到了這一點,從藝術符號的角度方面重新對這首詩進行分析,就會產生并發現新的不同于任何一種觀點的全新含義。

詩是用藝術符號的方式表達人的情感,一般的語言符號無法準確、精辟地概括并表達人的情感。藝術符號運用一般的語言符號來創造詩的意象、結構和形式,它只是一種手段或材料。藝術符號是詩人表達情感的象征,主要是指意象和結構。這首《春江花月夜》著力于詩境的融造。全詩以“江”、“月”映照,圍繞著“春、江、花、月、夜”這五字囊括的豐富意象。春江、江流、江天、江畔、江水、江潭、江樹這紛繁的形與景,和著明月、孤月、江月、初月、落月、月樓、月華、月明復雜的光與色,通過與春、江、花、人的巧妙結合,構成了衣服凄美情濃、斑斕迷離的春江夜月圖。

在《春江花月夜》這首詩中,最讓人津津樂道、反復吟唱,同時也是其中最富含哲理與意蘊的是:“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得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這兩句詩中,反復出現的是江、月、人這三個意象。“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和年初照人?”詩人面對這一輪江月深深地在思考著,江邊上是什么人最早見到月亮的?江上的明月又是哪一年第一次照耀著人的呢?緊接著詩人發出了這樣的慨嘆,人生一代又一代地綿延繁衍著,無窮無盡;人們年復一年地眺望著江上的月亮,也亙古不變。我們誰也不清楚江上的月亮在等候著什么人,人們只看見了長長的大江不斷地送走流水,奔涌向前。江、月、人三個意象反復出現,將詩人自身的情感體驗投射到這三個意象上,為自己的情感付型,并創造了客觀同構物。隨著空間與時間的不斷變換,江、月、人也在這不斷變換中發生著變化,也許現在看到的江、月、人還是初時所見的那般景象,但是隨著時間、空間的不斷轉換變化已經不再是最初的那般了,真的可以說是月雖似當時,但是物事人皆非啊。這江、月、人就在這世幻中經歷著變與不變的重復當中。

詩的藝術符號不僅是一個一個意象、象征意義的疊加,而且是整體結構形式的象征,詩的意義最終由整體結構來決定。詩的藝術符號歸根結底是在創造一種抽象的形式,而這種抽象的形式是由詩的結構表現出來的。在《春江花月夜》全詩當中,出現的所有意象只是為了形成整體詩的結構形式所創造出來的。它們實際上是一種內在的結構,它們按著某種排列方式構成了這種內在結構,而這內在的整體結構就是詩人人生生命感受的整體造型。《春江花月夜》中反復出現的這“江、月”意象是人體驗到和理解到的人生短暫,每年都在這變化的空間和時間當中不斷成長,消磨。也許還是當時的景物,但是如今看來卻不一定還似當時那樣親切,這就是變與不變的情感糾結所在。人的一生變幻莫測,有些物事人早已隨著歲月的流逝不似當年,但是那些給我們留下美好回憶的物事人確實不會因為任何外界事物的改變而改變的,因為在我們心里他們還是像最初那般那么值得我們珍惜。

詩的結構形式表現著情感結構的形式抽象,而無須表現造成情感事件的具體內容,《春江花月夜》是符號的,是情感的象征。張若虛在《春江花月夜》中,創造了一種隱形的內在結構,他用春、江、花、月、夜等種種意象為詩人張若虛的情感付型,創造了許多客觀同構物,并通過這些客觀同構物的排列組合創造了《春江花月夜》幻化于外的整體結構。當我們分析作品的時候,不能只看到作品外部所表達出來的那些顯而易見的東西,這些東西是次要的,而最重要也是最容易讓我們忽視的卻是隱含在這些外在東西背后的內在結構形式。這才是最重要、最值得我們認真發現和研究的。《春江花月夜》正是將這種內在的結構形式隱匿于種種背后,用這些意象表達了人生雖短暫,每每卻都在不斷的變與不變的自然法則中成長、磨練,而恰恰是通過這種變與不變的時空轉換才讓人們不斷的追求著人生的夢想和希望。雖然一些東西、一些人都會隨著歲月的流逝空間的轉換而變得物是人非,但是一切真善美的東西卻永遠地留在了我們的心中,亙古不變。人生的變與不變是一種必然存在,只是要看我們自己如何的來看待。

江、月是《春江花月夜》中被反復拓展并不斷深化的兩個主題意象,詩人沒有局限于一輪江月,而是那一種復雜的人類情感貫穿始終。《春江花月夜》表現了一種人生道路上的變與不變之情,這種變與不變的情感被造型成一種形式,當人們讀到這種形式時,這種情感就被激活了。因此,《春江花月夜》表現的不僅僅是張若虛自己的情感體驗和人生感受,而是人類共同普遍存在的一種情感模式。

一千多年過去了,在張若虛之后,再也無人能把這一夕江月渲染的這般淋漓盡致,雖然歷盡了人世的滄桑變幻,但是今天我們讀到《春江花月夜》的時候,詩篇不朽而情感依舊,江月依舊。

參考文獻:

[1][美]蘇珊?朗格.藝術問題.南京出版社,2006.1,第一版.

[2]張蕾.淺析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的意境和形式.保山師專學報,2008.6.

[3]康懷遠.孤篇橫絕,竟為大家――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的文學史價值.重慶三峽學院學報,2006,(1).

[4]周嘯天.卓絕千古的人生詠嘆曲――說《春江花月夜》.成都師專學報,1990,(3).

篇3

隋煬帝楊廣的《春江花月夜》共有兩首,風格迥異,境界也有高下之分,真正能夠稱得上傳世名作的是下面這一首。

春江花月夜

(隋)楊廣

暮江平不動,

春花滿正開。

流波將月去,

潮水帶星來。

五言詩,短短20個字,洗凈六朝以來宮體詩的艷之風,可謂雅體正聲,清新婉轉,正如明人陸時雍在《詩鏡總論》中贊嘆的“隋煬從華得素,譬諸紅艷叢中,清標自出。雖卸華謝彩,而絢質猶存”。

隋煬帝是中國歷史中暴君的代表,但你知道嗎?隋煬帝素有文采,他經常對侍臣說:“設令朕與士大夫高選,亦當為天子矣。”這一方面表明他自負,另一方面也能看出他才華橫溢,文詞俱美。這首《春江花月夜》就是他的代表之作。

首句“暮江平不動”,入題有力。黃昏時節,遠眺長江,如同一匹白練,水波不興,鋪寫出一幅寧靜遼闊的畫卷。第二句“春花滿正開”,舒緩自然。一個“滿”字,描摹出了春花爛漫、簇擠爭艷的場面。雖然是寫江水和花朵,但隱含著看景人的沉靜自得與淡淡的喜悅。

后兩句“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不但延續了前兩句的壯闊意境,而且將時間流逝寓于景物變遷之中。春夜漲潮,江水流波,是大地上的美景;月去星來,相互輝映,是天空中的景觀。而兩幅圖畫,又交織在水波蕩漾的江面。水中之月,潮中之星,水波瀲滟,天上人間,星月花影,盡匯聚于這一江春水之中,如一幅圖畫逐次展開,美不勝收。

詩中兩個動詞“將”和“帶”,都是虛寫,似有還無,動靜結合,如緩緩流淌的一江春水,不會打擾到在月光星輝下安穩沉睡的這漫山遍野的朵朵春花。

這首詩是隋煬帝30歲出頭,第二次巡游揚州時所寫。那時,正是他詩歌創作的巔峰r期,也是大隋王朝的鼎盛時期。尖銳的社會矛盾被暫時掩蓋,一派四海升平的景象。這個文采風流的年輕帝王,在花團錦簇的揚州,受到眼前江山美景的感染,信手寫下這首美好的詩篇。

篇4

一、音樂與歷史、地理學科的整合

不同的歷史時期,會產生不同的音樂,如歐洲音樂的發展就可以分為巴洛克時期、古典主義時期、浪漫主義時期、民族樂派時期等等。不同時期的音樂風格各異,這與當時的歷史背景有著很大的聯系。我在教學中注意把歷史知識貫穿到音樂欣賞教學中,讓學生既復習了歷史知識,又掌握了音樂知識。如講“美國音樂”這節課,我講了美國的歷史:美國是一個年輕的國家、一個移民國家,而且在資本原始積累時期,大量的非洲黑奴被賣到美洲,大量黑奴也把黑人音樂帶到了美洲,美國于1776年獨立后,黑人音樂就成了美國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來自歐洲、非洲等不同國家地區的人聚集在一起,使美國音樂形成了豐富多彩、風格各異的特點。美國音樂在黑人音樂、歐洲音樂的基礎上經過長期的發展,到20世紀才具備了獨特的風格,并取得了與西方音樂文化同樣重要的地位。

二、音樂與文學的整合

文學與音樂是姐妹藝術。在音樂教學中適當加入一些文學知識,有助于學生正確理解音樂作品。在欣賞《春江花月夜》時,我布置學生在課前找到唐朝詩人張若虛的同名詩歌《春江花月夜》進行學習,再找到民族管弦樂《春江花月夜》的音響資料進行課前欣賞,并指導學生在預習時做到:一邊朗讀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一邊欣賞民族管弦樂《春江花月夜》。正式上課時,我制作了包含張若虛《春江花月夜》詩歌的投影片,一邊講一邊讓學生欣賞音樂,還一邊讓學生觀賞那些景色優美的投影片。學生在欣賞過程中由于做到了眼、耳并用,對《春江花月夜》所描寫的藝術意境就有了深刻的印象。再加上有聞一多先生高度評價的“詩中的詩,高峰上的高峰”的唐朝詩人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對音樂欣賞的襯托,學生就做到了既較好地理解了音樂作品的意境,又對唐詩《春江花月夜》有了音樂上的理解。課后,我布置學生根據《春江花月夜》優美的音樂意境寫一首詩或散文。從學生交上來的作業看,有不少文章、詩歌寫得相當不錯,既有詩歌的優美,也有音樂的韻味。

三、音樂與美術的整合

音樂與美術也是姐妹藝術。人們常常把音樂稱作“凝固的畫面”,把美術稱為“流動的音樂”。在音樂欣賞課中,加入一些美術作品,對加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是有很大幫助的。在欣賞《伏爾加船夫曲》時,我把列賓的油畫《伏爾加河上的纖夫》展示出來,讓學生一邊聽音樂,一邊欣賞這幅世界著名的油畫。學生通過聽音樂、看油畫,能更深地理解音樂作品的意義了。

四、音樂與政治的綜合

音樂作為一種文藝手段,是“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義勇軍進行曲》鼓舞了億萬人民起來保家衛國,《延安頌》號召了多少年輕人投身到革命圣地延安,投身到解放全國人民的偉大斗爭中。但在一定的歷史時期,我們的音樂作品也需要為當時的政治服務,也打上了深深的政治烙印。如著名的鋼琴協奏曲《黃河》是一部經典作品,樂曲以為歷史背景,以黃河象征中華民族,歌頌中華民族的雄偉氣概和中國人民的英勇斗爭精神。由于這部作品創作于1969年,不免打上了“”的政治烙印,在第四樂章《保衛黃河》中加上了《東方紅》的曲調。雖然加上了《東方紅》的曲調,但并不影響這部鋼琴協奏曲的價值。在欣賞鋼琴協奏曲《黃河》時,我向同學介紹了鋼琴家殷承宗在回憶改編、創作《黃河》時的一些文章,使同學們更好地了解了當時的政治背景。

篇5

一、音樂與歷史、地理學科的整合

不同的歷史時期,會產生不同的音樂,如歐洲音樂的發展就可以分為巴洛克時期、古典主義時期、浪漫主義時期、民族樂派時期等等。不同時期的音樂風格各異,這與當時的歷史背景有著很大的聯系。筆者在教學中注意把歷史知識貫穿到音樂欣賞教學中,讓學生既復習了歷史知識,又掌握了音樂知識。如講“美國音樂”這節課,筆者講了美國的歷史:美國是一個年輕的國家,是一個移民國家,而且在資本原始積累時期,大量的非洲黑奴被賣到美洲,被賣去的黑奴,也把黑人音樂帶到了美洲,美國于1776年獨立后,黑人音樂就成了美國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來自歐洲、非洲等不同國家的人聚集在一起,使美國音樂形成了豐富多彩、風格各異的特點。美國音樂在黑人音樂、歐洲音樂的基礎上經過長期的發展,到20世紀才具備了獨特的風格,并取得了與西方音樂文化同樣重要的地位。

二、音樂與文學的整合

文學與音樂是姐妹藝術。在音樂教學中適當加入一些文學知識,有助于學生正確理解音樂作品。在欣賞《春江花月夜》時,筆者布置學生在課前找到唐朝詩人張若虛的同名詩歌《春江花月夜》進行學習,再找到民族管弦樂《春江花月夜》的音響資料進行課前欣賞,并指導學生在預習時做到:一邊朗讀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一邊欣賞民族管弦樂《春江花月夜》。正式上課時,筆者制作了包含張若虛《春江花月夜》詩歌的投影片,一邊講一邊讓學生欣賞音樂,還一邊讓學生觀賞那些景色優美的投影片。學生在欣賞過程中由于做到了眼、耳并用,對《春江花月夜》所描寫的藝術意境就有了深刻的印象。再加上有聞一多先生高度評價的“詩中的詩,高峰上的高峰”的唐朝詩人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對音樂欣賞相襯托,學生就做到了既較好地理解了音樂作品的意境,又對唐詩《春江花月夜》有了音樂上的理解。課后,筆者布置學生根據《春江花月夜》優美的音樂意境寫一首詩或散文。從學生交上來的作業看,有不少文章、詩歌寫得相當不錯,既有詩歌的優美,也有音樂的韻味。

三、音樂與美術的整合

音樂與美術也是姐妹藝術。人們常常把音樂稱作“凝固的畫面”,把美術稱為“流動的音樂”。在音樂欣賞課中,加入一些美術作品,對加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是有很大幫助的。在欣賞《伏爾加船夫曲》時,筆者把列賓的油畫《伏爾加河上的纖夫》展示出來,讓學生一邊聽音樂,一邊欣賞這幅世界著名的油畫。學生通過聽音樂、看油畫,就能更深地理解音樂作品的意義了。

四、音樂與政治的整合

篇6

一、音樂與歷史、地理學科的綜合

不同的歷史時期,會產生不同的音樂,如歐洲音樂的發展就可以分為巴洛克時期、古典主義時期、浪漫主義時期、民族樂派時期等等。不同時期的音樂風格各異,這與當時的歷史背景有著很大的聯系。我在教學中注意把歷史知識貫穿到音樂欣賞教學中,讓學生既復習了歷史知識,又掌握了音樂知識。

二、音樂與文學的綜合

文學與音樂是姐妹藝術。在音樂教學中適當加入一些文學知識,有助于學生正確理解音樂作品。在欣賞《春江花月夜》時,我布置學生在課前找到唐朝詩人張若虛的同名詩歌《春江花月夜》進行學習,再找到民族管弦樂《春江花月夜》的音響資料進行課前欣賞,并指導學生在預習時做到:一邊朗讀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一邊欣賞民族管弦樂《春江花月夜》。正式上課時,我制作了包含張若虛《春江花月夜》詩歌的投影片,一邊講解樂曲所描寫的意境,一邊讓學生欣賞音樂,還一邊讓學生觀賞那些景色優美的投影片。學生在欣賞過程中由于做到了眼、耳并用,對《春江花月夜》所描寫的藝術意境就有了深刻的印象。再加上有聞一多先生高度評價的“詩中的詩,高峰上的高峰”的唐朝詩人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對音樂欣賞相襯托,學生就做到了既較好地理解了音樂作品的意境,又對唐詩《春江花月夜》有了音樂上的理解。課后,我布置學生根據《春江花月夜》優美的音樂意境寫一首詩或散文。從學生交上來的作業看,有不少文章、詩歌寫得相當不錯,既有詩歌的優美,也有音樂的韻味。 如,我在上欣賞課《十面埋伏》時,為了把這場戰爭講得更精彩一些,我引用了項羽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把項羽在這場戰斗中面臨失敗的焦慮及兒女情長很好地表現出來。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樂曲最后兩段“項王敗陣”與“烏江自刎”中所表現的蒼涼、悲哀與明朗歡快交替的情緒,我把李清照的《絕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抄寫在黑板上,學生就容易理解這兩個樂段中“明朗歡快”的情緒是為了表現楚王項羽的最后英姿,以及后人對楚王項羽的較高評價。這節欣賞課引用了兩首古詩,增進了學生對樂曲的理解。

三、音樂與美術的綜合

音樂與美術也是姐妹藝術。人們常常把音樂稱作“凝固的畫面”,把美術稱為“流動的音樂”。在音樂欣賞課中,加入一些美術作品,對加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是有很大幫助的。

音樂與政治的綜合音樂作為一種文藝手段,是“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

篇7

春秋代序,陰陽慘舒,物色之動,心亦搖焉。經典名曲《春江花月夜》以中央民樂團八段版本,琵琶大師劉德海領銜演奏,換頭合尾段段相扣,讓人沿著琵琶音程,在簫聲的低回婉轉,箏的中平流韻和笙的空靈中,去尋覓千年前創始者和稍后的那位詩人的蹤跡。

琵琶的清沏跳越,在潯陽長江月輝里,盤繞簫聲,撥鋪在箏聲水波流韻上,駕起一葉扁舟,劃過失落昏暗,劃過盛世輝煌,劃過苦難黑暗,劃過,劃到鼎盛崛起,劃向大同光明。

管弦優揚,交織清輝月色,引人漫步那江畔,去領略如釀如醴千年新月的無限美景。

1、琵琶國手一個嫻熟的輪掃挑彈,巧妙地從《潯陽簫鼓》轉爾《潯陽琵琶》中飄柔出春江花月夜。在碰鈴輕叩,和笙的遠林天簌底色上,模擬點出江樓鼓聲。簫以顫音3,,,︱的深幽,和弦箏的流水,回響著鐘聲沉透邈遠。“滟滟隨波千萬里”,潯陽江樓鐘鼓展現出春日夕陽晚照江面上的一派勝景。

2、江風暖意中,主題樂曲的線條徐徐上升,水波般柔和旋律,頭尾同度貫穿,木魚輕點在箏聲波紋上蕩漾開來,就象月兒托出江面。如此生動地描繪出江月從東山升起,“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朝生”的壯美圖景。

3、在這條主旋律線條引導下,琵琶急勾的濺水聲,箏的波流聲,簫的打音,層層下旋又回升。晚風吹拂,微波蕩漾,花影搖曳,江波映月,月照花林,江流芳甸的一派花影層疊的春光美景。

4、簫聲的優柔,琵琶清越勾彈主題音樂線條,在渾厚中低音區行進。簫的打音,胡琴的回旋,忽而萬籟俱寂的花林月色中,琵琶泛音飄逸,連接同奏,箏在該長音下傳達出江水快速流動,和簫的顫音的跟進,構成一幅“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的水云深際,江上空靈深遠的夜景。

5、一陣輪子掃撥,笙在琵琶、木魚的伴和下,吹出如歌行板,樂隊齊奏,節奏漸快,呈現出櫓搖扁舟,隨波放達的漁歌唱晚,輕松愉快的情景。

6、月照當空,江樓對映。又是琵琶一連串掃輪,慢而快,短句加速,氣勢宏偉。箏有力刻劃,琵琶清沏的音符在箏的水流上跳躍,形象表達出漁舟由遠而近,船斬波浪,回瀾拍岸的江岸埠頭場景。

7、江月清輝,銀波流江。再由琵琶輪奏的長音,在箏的和弦中,各管弦漸行主題旋律,箏保持切分劃奏,慢而快,弱而強,節奏遞進,全力描寫劃船的神態,形成水聲櫓聲漿聲人的低唱聲,而共同展現出歸舟破水駘蕩自得的意境。

琵琶和她的伙伴此時在“欸乃歸舟”的音程中,把樂章推向了。就在此時,音樂聲戛然而止。只見歸舟在江面上輕輕地滑向遠去,江上月夜回復深沉的幽靜。

8、音靜韻未靜。一片輕微停頓幽靜中,若隱若現的簫、二胡舒展出長音,沿著主題樂曲漸行漸遠。“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樓”。在笙的花林天籟中,慢慢消隱在朦朧江月的妙境中。

篇8

【關鍵詞】音樂;欣賞;體會

【中圖分類號】G633.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071(2012)03-0330-01

音樂課堂教學應進一步增強學生參與音樂的興趣,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學生感受、體驗和鑒賞音樂美的能力,使他以往,音樂欣賞課一般是這樣進行的:(1)簡介作品背景及作者生平。(2)初聽作品,感受形象。(3)分段欣賞作品,分析作品的音樂要素及表現作用。(4)完整聽賞作品,熟記音樂主題。這種教學模式以“老師講,學生聽”為核心。教師一講到底,學生被動聽講、簡單聽賞,沒能真正參與音樂欣賞活動,因此,他們也沒能真正理解音樂作品的內涵,不能有效地走進音樂,深入體驗音樂。有鑒于此,本人根據高中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文化知識結構,結合音樂課教學目標,在實際教學中提出了“聽、唱、看、想、動、議”相結合的教學模式,試圖通過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整個音樂欣賞全過程,以有效培養學生的豐富想象力和創新意識。

1 音樂與歷史、地理學科的綜合

不同的歷史時期,會產生不同的音樂,如歐洲音樂的發展就可以分為巴洛克時期、古典主義時期、浪漫主義時期、民族樂派時期等等。不同時期的音樂風格各異,這與當時的歷史背景有著很大的聯系。我在教學中注意把歷史知識貫穿到音樂欣賞教學中,讓學生既復習了歷史知識,又掌握了音樂知識。如講“美國音樂”這節課,我講了美國的歷史:美國是一個年輕的國家、是一個移民國家,而且在資本原始積累時期,大量的非洲黑奴被賣到美洲,大量黑奴被賣到美洲,也把黑人音樂帶到了美洲,美國于1776年獨立后,所以黑人音樂就成了美國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來自歐洲、非洲等不同國家的人聚集在一起,使美國音樂形成了豐富多彩、風格各異的特點。美國音樂在黑人音樂、歐洲音樂的基礎上經過長期的發展,到20世紀才具備了獨特的風格,并取得了與西方音樂文化同樣重要的地位。 又如,我在講“中國民歌”時,講了各地民歌的不同特點,也結合各地的地理特點來講,比如:南方地區氣候溫和,土地肥沃,自然景觀秀麗,音樂風格便也委婉秀麗;西北地區石山崢嶸,藍天下一望無垠的黃色土地,氣候寒冷,所以民歌的音調也高亢、嘹亮,質樸中帶著嚴峻和深沉。

2 音樂與文學的綜合

文學與音樂是姐妹藝術。在音樂教學中適當加入一些文學知識,有助于學生正確理解音樂作品。在欣賞《春江花月夜》時,我布置學生在課前找到唐朝詩人張若虛的同名詩歌《春江花月夜》進行學習,再找到民族管弦樂《春江花月夜》的音響資料進行課前欣賞,并指導學生在預習時做到:一邊朗讀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一邊欣賞民族管弦樂《春江花月夜》。正式上課時,我制作了包含張若虛《春江花月夜》詩歌的投影片,一邊講解樂曲所描寫的意境,一邊讓學生欣賞音樂,還一邊讓學生觀賞那些景色優美的投影片。學生在欣賞過程中由于做到了眼、耳并用,對《春江花月夜》所描寫的藝術意境就有了深刻的印象。再加上有聞一多先生高度評價的“詩中的詩,高峰上的高峰”的唐朝詩人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對音樂欣賞相襯托,學生就做到了既較好地理解了音樂作品的意境,又對唐詩《春江花月夜》有了音樂上的理解。課后,我布置學生根據《春江花月夜》優美的音樂意境寫一首詩或散文。從學生交上來的作業看,有不少文章、詩歌寫得相當不錯,既有詩歌的優美,也有音樂的韻味。

3 音樂與美術的綜合

音樂與美術也是姐妹藝術。人們常常把音樂稱作“凝固的畫面”,把美術稱為“流動的音樂”。在音樂欣賞課中,加入一些美術作品,對加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是有很大幫助的。在欣賞《伏爾加船夫曲》時,我把列賓的油畫《伏爾加河上的纖夫》展示出來,讓學生一邊聽音樂,一邊欣賞這幅世界著名的油畫。學生通過聽音樂、看油畫,就能更深地理解音樂作品的意義了。

4 音樂與政治的綜合

欧美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激情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av片不卡无码久东京搔,亚洲鲁丝片AV无码APP
精品呦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无播放器在线看观看 | 香蕉大伊亚洲人在线观看 | 亚洲v欧美v日韩v中文字幕 | 限制级福利影院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