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兒科》的版面費計算方法如下:
1.按版面計算:具體版面計算方式可聯系雜志社或咨詢在線客服。如果文章超出定義范圍則需要多支付一版面的費用。
2.按字數計算:有些期刊會根據論文的字數來計算版面費,例如每千字收取一定費用。
3.額外費用:如果文章需要彩色印刷(如圖表、圖片),可能會額外收取費用。
4.期刊級別和收錄數據庫:期刊的級別和被不同數據庫收錄的情況也會影響版面費。例如,知網收錄的期刊版面費通常較高。
5.期刊政策與優惠:部分期刊可能對特定群體(如學生、學者等)提供版面費優惠。
6.開放獲取:開放獲取期刊通常按文章收取費用,費用較高,涵蓋同行評審、編輯、出版和在線傳播等成本。
《中醫兒科》雜志的版面費計算方式相對明確,主要依據文章所占據的版面數量進行收費。作者在投稿前,應仔細核對文章字數,并根據期刊的收費標準合理預算版面費。
《中醫兒科》雜志創刊于2005年,是一本由甘肅省教育廳主管、主辦的學術性期刊。該雜志為雙月刊,審稿周期為預計1個月內,國內統一刊號為62-1176/R,國際標準刊號為1673-4297。
《中醫兒科》雜志的主要欄目包括: 名醫名家、論著、專家診療經驗、技術與方法、臨床研究與報道、針灸推拿、教學研究、文獻研究、文獻綜述,該雜志注重學術性與實踐性結合,鼓勵創新性研究,尤其歡迎具有理論深度或實證價值的論文。其刊載文章多涉及醫學政策分析、醫學技術應用等熱點議題,為醫學工作者提供前沿的學術參考。
該雜志在學術界具有較高影響力,被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萬方收錄(中)、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收錄,這意味著論文能夠被更廣泛的學術群體檢索和引用,有助于提升研究成果的傳播范圍和學術影響力。
根據最新數據,其影響因子:0.9,表明該雜志在醫學研究領域具有較高的學術認可度。
《中醫兒科》雜志須知(審稿周期:預計1個月內)
Ⅰ、基金項目:如為基金項目,請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和項目編號。
Ⅱ、研究論文需有200~300字的內容摘要。摘要兩字用黑體五號字,摘要內容用楷體五號字。
Ⅲ、特別歡迎隨稿提供較高質量的彩色與黑白攝影圖片電子版,以便本刊封內彩頁選用。
Ⅳ、參考文獻:擇主要列入,10篇以內為宜,按文中出現順序排列。
Ⅴ、注釋用尾注形式,注釋信息要規范。
學者姓名 | 發文量 | 主要研究主題 |
汪受傳 | 55 | 病毒性肺炎;小兒;金欣口服液;小兒病毒性肺炎... |
史正剛 | 28 | 小兒;菖蒲郁金湯;治療小兒;多發性抽動癥;益... |
劉振寰 | 27 | 腦癱患兒;腦性癱瘓;腦癱;醒神針刺法;神經發... |
韓新民 | 26 | 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兒童多動癥;兒童;治療小兒... |
吳麗萍 | 26 | 張士卿教授;小兒;中醫藥治療;治療小兒;兒童 |
孫麗平 | 21 | 兒童;王烈教授;名醫經驗;國醫大師;哮喘 |
張士卿 | 21 | 張士卿教授;中醫藥療法;治療小兒;小兒;辨證... |
王力寧 | 18 | 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小兒;兒童;哮喘;中醫藥... |
馬融 | 16 | 癲癇;兒童;小兒癲癇;治療小兒;小兒 |
邵征洋 | 15 | 功能性消化不良;兒童;治療小兒;厭食癥;療效... |
機構名稱 | 發文量 | 主要研究主題 |
甘肅中醫藥大學 | 306 | 小兒;中醫;治療小兒;張士卿教授... |
南京中醫藥大學 | 129 | 小兒;中醫;治療小兒;兒童;中醫... |
浙江中醫藥大學 | 109 | 小兒;治療小兒;兒童;中醫;中醫... |
天津中醫藥大學 | 65 | 小兒;兒童;中醫;治療小兒;辨證 |
江蘇省中醫院 | 56 | 中醫;小兒;中醫兒科;兒童;臨床... |
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南... | 53 | 腦癱;小兒;患兒;痙攣;痙攣型 |
河南中醫藥大學 | 52 | 小兒;兒童;中醫;治療小兒;兒科 |
成都中醫藥大學 | 37 | 小兒;中醫;推拿;小兒推拿;辨證 |
湖南中醫藥大學 | 36 | 小兒;兒童;中醫;哮喘;療效 |
遼寧中醫藥大學 | 35 | 小兒;中醫;肺炎;小兒肺炎;兒童 |
涉及文獻 | 資助項目 |
56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
31 | 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項目 |
24 | 浙江省中醫藥科技計劃項目 |
12 | 浙江省中醫藥科學研究基金 |
10 | 廣東省中醫藥管理局基金 |
8 | 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 |
5 | 溫州市科技計劃項目 |
5 | 河南省科技攻關計劃 |
5 | 浙江省醫藥衛生科學研究基金 |
4 |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課題 |
涉及文獻 | 資助課題 |
4 | 中國中醫科學院基本科研業務費自主選題項目(ZZ060801) |
3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074007) |
3 | 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BK2005219) |
3 | 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項目([2011]41) |
2 | “十五”國家科技攻關計劃(2004BA716B03) |
2 | 廣東省中醫藥管理局基金(2010285) |
2 | 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11040606M186) |
2 | 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1208085QH162) |
2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1060302) |
2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10015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