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造紙》的版面費計算方法如下:
1.按版面計算:具體版面計算方式可聯系雜志社或咨詢在線客服。如果文章超出定義范圍則需要多支付一版面的費用。
2.按字數計算:有些期刊會根據論文的字數來計算版面費,例如每千字收取一定費用。
3.額外費用:如果文章需要彩色印刷(如圖表、圖片),可能會額外收取費用。
4.期刊級別和收錄數據庫:期刊的級別和被不同數據庫收錄的情況也會影響版面費。例如,知網收錄的期刊版面費通常較高。
5.期刊政策與優惠:部分期刊可能對特定群體(如學生、學者等)提供版面費優惠。
6.開放獲取:開放獲取期刊通常按文章收取費用,費用較高,涵蓋同行評審、編輯、出版和在線傳播等成本。
《中國造紙》雜志的版面費計算方式相對明確,主要依據文章所占據的版面數量進行收費。作者在投稿前,應仔細核對文章字數,并根據期刊的收費標準合理預算版面費。
《中國造紙》雜志創刊于1982年,是一本由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主管、主辦的學術性期刊。該雜志為月刊,審稿周期為預計1-3個月,國內統一刊號為11-1967/TS,國際標準刊號為0254-508X。
《中國造紙》雜志的主要欄目包括: 學術微評·圖文作品、高得率漿·原料、消息、高得率漿·工藝、高得率漿·應用、高得率漿·環保、高得率漿·工程設計、研究論文、技術報告、專欄,該雜志注重學術性與實踐性結合,鼓勵創新性研究,尤其歡迎具有理論深度或實證價值的論文。其刊載文章多涉及工業政策分析、工業技術應用等熱點議題,為工業工作者提供前沿的學術參考。
該雜志在學術界具有較高影響力,曾多次入選
,并被北大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萬方收錄(中)、CA 化學文摘(美)、JST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日)、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收錄,這意味著論文能夠被更廣泛的學術群體檢索和引用,有助于提升研究成果的傳播范圍和學術影響力。
根據最新數據,其影響因子:0.7,表明該雜志在工業研究領域具有較高的學術認可度。
《中國造紙》雜志須知(審稿周期:預計1-3個月)
Ⅰ、中文參考文獻原文若有對應英文,須附英文內容;若無對應英文,無須翻譯。
Ⅱ、文章標題應簡明、確切、概括文章要旨,一般不超過20字,必要時可加副標題名。
Ⅲ、文稿應具備專業性、實用性、創新性,主題突出、論據充分、文字精煉,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專業水平和實用價值。
Ⅳ、來稿請另頁附作者的真實姓名、性別、學位、工作單位、職稱、研究方向等簡介信息及詳細通信地址、E-mail和電話等聯系方式。
Ⅴ、中文內容摘要300字左右,要求能夠客觀反映論文的主要內容信息。中文關鍵詞3~5個,應為能夠反映論文主題概念的詞或詞組。
學者姓名 | 發文量 | 主要研究主題 |
詹懷宇 | 106 | 漂白;造紙;漆酶;紙漿;木素 |
陳克復 | 76 | 流漿箱;紙漿;造紙;納米纖維素;涂料 |
胡惠仁 | 75 | 造紙;制漿;制漿廢液;桉木;高得率漿 |
湯偉 | 68 | PLC;控制系統;紙病;紙病檢測;烘缸 |
陳嘉川 | 65 | 木聚糖酶;漂白;麥草;麥草漿;三倍體毛白楊 |
李友明 | 62 | 造紙;紙漿;造紙廢水;臭氧;廢水處理 |
楊桂花 | 62 | 木聚糖酶;木質素;麥草漿;速生楊;漂白 |
張美云 | 62 | 芳綸;芳綸紙;納米纖維;芳綸纖維;加填 |
王雙飛 | 58 | 二氧化氯;蔗渣;紙漿;黑液;蔗渣漿 |
陳嘉翔 | 57 | 制漿;漂白;紙漿;造紙;脫墨 |
機構名稱 | 發文量 | 主要研究主題 |
華南理工大學 | 947 | 造紙;漂白;制漿;纖維;廢水 |
陜西科技大學 | 733 | 造紙;纖維;紙張;紙機;施膠 |
天津科技大學 | 444 | 造紙;纖維;制漿;漂白;紙漿 |
南京林業大學 | 211 | 造紙;制漿;麥草;漂白;纖維 |
中國制漿造紙研究院 | 208 | 造紙;制漿;涂布;纖維;造紙工業 |
山東輕工業學院 | 165 | 造紙;漂白;制漿;纖維;麥草 |
廣西大學 | 140 | 制漿;廢水;造紙;漂白;蔗渣 |
齊魯工業大學 | 129 | 纖維;納米;纖維素;納米纖維;木... |
中國制漿造紙研究院有... | 94 | 纖維;造紙;紙漿;納米;造紙行業 |
東北林業大學 | 89 | 造紙;紙漿;纖維;造紙填料;漂白 |
涉及文獻 | 資助項目 |
578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
82 | 制漿造紙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 |
76 | 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 |
74 |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 |
56 | 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 |
51 | 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 |
42 | 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 |
40 | 陜西省教育廳科研計劃項目 |
40 | 陜西省自然科學基金 |
35 | 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 |
涉及文獻 | 資助課題 |
11 |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2011BAC11B04) |
11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0745048) |
10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576102) |
10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1076091) |
10 | 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IRT0552) |
8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0972327) |
8 | 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專項項目(2010DFB43660) |
7 |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2012BAD23B02) |
7 |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2006BAD32B05) |
7 |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2006BAD32B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