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詩歌研究》雜志論文投稿要求:
Ⅰ、來稿應說明研究問題的切入點、創(chuàng)新點;引用他人的成果,須注明出處;引證不能用來構成本人論文的主要或?qū)嵸|(zhì)部分;不得一稿多投或變相重復發(fā)表。
Ⅱ、正文中的文獻號碼,請寫于引用處的右上角,用方括號。引用文獻一般不超過20篇。引文必須準確,與原始書刊資料核對無訛誤。
Ⅲ、摘要與關鍵詞:摘要為論文內(nèi)容的高度濃縮和準確簡潔的摘錄,應寫得簡明扼要,篇幅要短,關鍵詞可選取論文中起關鍵作用,最能說明問題、代表中心內(nèi)容特征的最有意義的單詞或詞組3至5個。
Ⅳ、來稿須注明未一稿兩投,曾在其他公開雜志以摘要或簡報形式發(fā)表者不在此限。
Ⅴ、圖表:一般采用三橫線表(頂線、表頭線、底線),每幅圖表應冠有圖(表)注。照片圖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對比度。
VI、參考文獻必須是作者親自閱讀過的原始文獻。一般論著不超過15條,綜述不超過20條。
VII、非直接引文注釋,注釋前應加“參見”;非引用原始資料時,應先注明原始作品之相關信息,再以“轉(zhuǎn)引自”為引領詞注明轉(zhuǎn)引之文獻詳細信息。
VIII、作者信息(另頁):姓名、單位、學歷、職稱、職務、研究方向、通訊地址、聯(lián)系電話、電子郵箱。
IX、基金項目(有則加項):獲得基金資助產(chǎn)出的文章應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并在括號內(nèi)注明其項目編號。
X、文章題名要求簡明、具體、新穎,中文題名不得超過20個字,必要時可加副標題,并有英文翻譯。
雜志發(fā)文主題分析如下:
主題名稱 | 發(fā)文量 | 相關發(fā)文學者 |
詩歌 | 73 | 孫曉婭;徐江;周葦風;邱光華;陳玉蘭 |
詩經(jīng) | 30 | 姚小鷗;趙敏俐;李炳海;檀作文;王政 |
詩學 | 29 | 王馨鑫;邱光華;陳艷;張敏杰;吳思敬 |
文學 | 23 | 馮小祿;左漢林;張悅;孫學堂;饒龍隼 |
《詩經(jīng)》 | 23 | 姚小鷗;趙敏俐;李炳海;王政;賈學鴻 |
中國詩歌 | 20 | 邱光華;俞國林;孫燕娜;馮勝利;張永芳 |
詩歌研究 | 20 | 邱光華;俞國林;馬強才;雍繁星;馮勝利 |
國詩 | 20 | 邱光華;俞國林;孫燕娜;馮勝利;張永芳 |
中國詩歌研究 | 16 | 邱光華;俞國林;馮勝利;張永芳;陳茂仁 |
年譜 | 15 | 王可喜;王波;馬琳;周明初;張秉國 |
雜志往期論文摘錄展示
中國早期詩歌與“寺”之關系
為《楚辭·大招》“四上競氣”進一解
《漢書·藝文志·詩賦略序》賦源論新探
“莊老告退,而山水方滋”釋論——《文心雕龍》文體與意制之統(tǒng)體性批評方法
《挽歌》源流考
折疊的心靈史——杜牧《秋夕》的多重闡釋
黃庭堅《小山集序》的思想史考索——北宋“后熙豐時代”詞學走向研究之一
論陸時雍的杜詩接受
20世紀30年代新詩的危機與傳統(tǒng)問題
論20世紀60~70年代“前朦朧詩”的亞文化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