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骨科臨床與基礎研究》的版面費計算方法如下:
1.按版面計算:具體版面計算方式可聯系雜志社或咨詢在線客服。如果文章超出定義范圍則需要多支付一版面的費用。
2.按字數計算:有些期刊會根據論文的字數來計算版面費,例如每千字收取一定費用。
3.額外費用:如果文章需要彩色印刷(如圖表、圖片),可能會額外收取費用。
4.期刊級別和收錄數據庫:期刊的級別和被不同數據庫收錄的情況也會影響版面費。例如,知網收錄的期刊版面費通常較高。
5.期刊政策與優惠:部分期刊可能對特定群體(如學生、學者等)提供版面費優惠。
6.開放獲取:開放獲取期刊通常按文章收取費用,費用較高,涵蓋同行評審、編輯、出版和在線傳播等成本。
《中國骨科臨床與基礎研究》雜志的版面費計算方式相對明確,主要依據文章所占據的版面數量進行收費。作者在投稿前,應仔細核對文章字數,并根據期刊的收費標準合理預算版面費。
《中國骨科臨床與基礎研究》雜志創刊于2009年,是一本由桂林聯勤保障中心衛勤處主管、主辦的學術性期刊。該雜志為雙月刊,審稿周期為預計1個月內,國內統一刊號為44-1654/R,國際標準刊號為1674-666X。
《中國骨科臨床與基礎研究》雜志的主要欄目包括: 臨床研究、新書速遞、綜述、骨科快訊,該雜志注重學術性與實踐性結合,鼓勵創新性研究,尤其歡迎具有理論深度或實證價值的論文。其刊載文章多涉及醫學政策分析、醫學技術應用等熱點議題,為醫學工作者提供前沿的學術參考。
該雜志在學術界具有較高影響力,曾多次入選
,并被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萬方收錄(中)、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收錄,這意味著論文能夠被更廣泛的學術群體檢索和引用,有助于提升研究成果的傳播范圍和學術影響力。
根據最新數據,其影響因子:0.87,表明該雜志在醫學研究領域具有較高的學術認可度。
《中國骨科臨床與基礎研究》雜志須知(審稿周期:預計1個月內)
Ⅰ、文章可選3-8個關健詞,關鍵詞之間用分號分隔,以“關鍵詞:”作為標識。
Ⅱ、文獻說明放在文末,整篇文章順序編碼;同一文獻多次引用需并置,原著名稱只出現一次。外文參考文獻按照國際通告的著錄格式標注。
Ⅲ、請作者自留底稿,切勿一稿多投。
Ⅳ、本刊實行雙向匿名審稿制度,來稿請另紙注明作者簡介和聯系方式。
Ⅴ、注釋和參考文獻。一律放在文后,不作頁注和文內夾注。注釋和參考文獻采用流水編號,前后重復出現采用不同編號。
學者姓名 | 發文量 | 主要研究主題 |
尹慶水 | 60 | 樞椎;寰椎;寰樞椎脫位;生物力學;內固定 |
夏虹 | 48 | 樞椎;寰椎;寰樞椎脫位;生物力學;寰樞椎 |
王建華 | 28 | 樞椎;寰樞椎脫位;寰椎;顱底凹陷癥;寰樞椎 |
張余 | 26 | 關節鏡;前交叉韌帶;珊瑚羥基磷灰石;關節鏡檢... |
吳增暉 | 25 | 樞椎;寰樞椎脫位;寰椎;寰樞關節;內固定器 |
馬向陽 | 23 | 樞椎;寰椎;寰樞椎脫位;椎弓根螺釘;顱底凹陷... |
黃華揚 | 18 | 關節鏡;前交叉韌帶;膝關節;關節鏡檢查;重建... |
艾福志 | 16 | 寰樞椎脫位;寰樞關節;樞椎;寰椎;寰樞椎 |
章凱 | 15 | 寰樞椎脫位;樞椎;寰椎;寰樞關節;內固定器 |
章瑩 | 13 | 關節鏡;有限元分析;內固定;手術治療;生物力... |
機構名稱 | 發文量 | 主要研究主題 |
廣州軍區廣州總醫院 | 137 | 關節;手術;樞椎;脫位;寰樞 |
南方醫科大學 | 39 | 手術;關節;有限元;生物力學;椎... |
廣州醫科大學 | 23 | 脊柱;骨折;椎體;腰椎;融合術 |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 20 | 退變;術后;退變性;椎間盤;脊柱 |
第二軍醫大學 | 19 | 頸椎;外科;外科治療;關節;手術 |
中山大學 | 15 | 脊柱;骨折;融合術;椎間盤;脊柱... |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 | 13 | 骨折;手術;外科;骨盆;關節 |
廣州中醫藥大學 | 13 | 骨折;手術;脊柱;骨折固定;骨折... |
南華大學 | 12 | 椎體;內固定;融合術;椎弓;椎弓... |
鄭州市骨科醫院 | 12 | 椎體;脊柱;骨折;腰椎;植入 |
涉及文獻 | 資助項目 |
55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
44 | 廣東省科技計劃工業攻關項目 |
26 | 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 |
23 | 廣州市科技計劃項目 |
19 | 廣東省醫學科學技術研究基金 |
12 | 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 |
7 | 廣東省教育部產學研結合項目 |
6 | 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 |
6 | 軍隊臨床高新技術重大項目 |
4 | NSFC-廣東聯合基金 |
涉及文獻 | 資助課題 |
6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0872642) |
6 | 軍隊臨床高新技術重大項目(2010gxjs032) |
5 | 廣東省科技計劃工業攻關項目(2010B031100016) |
5 | 廣東省科技計劃工業攻關項目(20120318084) |
4 | NSFC-廣東聯合基金(u0732001) |
4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1271957) |
4 | 廣東省教育部產學研結合項目(2012B091000161) |
3 | 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S2012010009743) |
3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1171768) |
3 | 廣東省科技計劃工業攻關項目(2011B0318001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