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選擇《中國傳媒科技》雜志審稿人時,需要考慮多個因素以確保審稿人的專業性和公正性。以下是一些建議的步驟和策略:
一、明確審稿標準
首先需要明確審稿的標準,審稿人應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豐富的審稿經驗以及良好的學術道德。
二、利用數據庫資源
通過SCI、SSCI、A&HCI、ISTP等學術數據庫,可以檢索到與《中國傳媒科技》雜志領域相關的科學家和學者的信息。
三、參考文獻
論文中的參考文獻作者通常是該領域的專家或學者,他們的研究興趣和領域與論文內容密切相關。因此,參考文獻作者可以作為審稿人的重要來源。
四、尋找雜志編委或學術會議主席
雜志編委和學術會議主席通常是該領域的權威專家,他們具有廣泛的學術聯系和豐富的審稿經驗。
五、認真填寫推薦理由
如果雜志要求作者推薦審稿人,作者應認真填寫推薦理由,說明審稿人的專業背景、研究領域與論文內容的契合度等。
《中國傳媒科技》雜志基本信息
主管單位:新華通訊社
主辦單位:中國新聞技術工作者聯合會
國內刊號CN:11-4653/N,國際刊號ISSN:1671-0134
創刊時間:1993年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北京
出版語言:中文
審稿周期:1個月內
主要欄目: 專題、傳媒理論、新媒體研究、媒體融合、傳媒實務、傳媒教育、傳媒個案、傳媒技術,這些欄目不僅為不同科學階段的研究者提供了展示平臺,也滿足了科學實踐者對各類科學問題的探討需求。
收錄情況: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萬方收錄(中)、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等,這些數據表明了該雜志在科學領域的學術價值和傳播影響力。
期刊榮譽:中國優秀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RCCSE學術期刊等,在科學學術理論界有著良好的聲譽和廣泛的影響,對推動科學事業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學者姓名 | 發文量 | 主要研究主題 |
曹素妨 | 93 | 新媒體;傳統媒體;傳媒科技;傳媒;方正電子 |
劉勝男 | 66 | 傳媒科技;無人機;傳媒人;傳統媒體;新聞 |
韓志國 | 59 | 媒體;全媒體;專訪;天地;中國新聞技術工作者... |
孫寶傳 | 57 | 新聞媒體;訪談錄;新聞信息;新聞;中國新聞 |
宋迪 | 53 | 傳媒;三網融合;中國新聞技術工作者聯合會;CM... |
李棟 | 37 | DAB;數字音頻廣播;數字AM技術;信源編碼;DRM |
曹三省 | 26 | 新媒體;三網融合;數字電視;媒體;廣播電視 |
王雪 | 26 | 網絡媒體;互聯網;傳媒科技;傳媒技術;副總裁 |
付玉輝 | 17 | 移動互聯網;新媒體;社會化;新媒體傳播;三網... |
高沁 | 16 | 上網;計算機網絡;人民日報社;媒體融合;人民... |
機構名稱 | 發文量 | 主要研究主題 |
中國傳媒大學 | 333 | 媒體;電視;廣播;媒介;新聞 |
《中國傳媒科技》編輯... | 275 | 媒體;傳媒;新聞;互聯;互聯網 |
新華通訊社 | 136 | 新聞;媒體;新華社;華社;互聯 |
中央電視臺 | 72 | 電視;節目;媒體;新聞;廣播 |
安徽廣播電視臺 | 64 | 電視;廣播;媒體;新聞;廣播電視 |
吉林電視臺 | 55 | 電視;新聞;媒體;節目;媒介 |
中國新聞技術工作者聯... | 51 | 新聞;媒體;新聞媒體;中國新聞;... |
武漢大學 | 50 | 媒體;新聞;營銷;網絡;新媒體 |
視網 | 48 | 電視;有線;有線電視;網絡;數字... |
四川大學 | 46 | 媒體;電視;新聞;傳媒;廣告 |
涉及文獻 | 資助項目 |
26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 |
15 |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 |
12 | 中央級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 |
9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
9 | 江蘇省教育廳哲學社會科學基金 |
8 | 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 |
8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 |
7 |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 |
7 | 河南省軟科學研究計劃 |
4 | 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 |
涉及文獻 | 資助課題 |
3 |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12YJC860053) |
2 | 湖南省高校創新平臺開放基金(13K036) |
2 | 柳州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11BRL09) |
1 | 遼寧省教育廳科學基金(W2010032) |
1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無) |
1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098ZD012) |
1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12ZD016) |
1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12BXW049) |
1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91024025) |
1 | 河南省軟科學研究計劃(1224004504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