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染助劑》的版面費計算方法如下:
1.按版面計算:具體版面計算方式可聯系雜志社或咨詢在線客服。如果文章超出定義范圍則需要多支付一版面的費用。
2.按字數計算:有些期刊會根據論文的字數來計算版面費,例如每千字收取一定費用。
3.額外費用:如果文章需要彩色印刷(如圖表、圖片),可能會額外收取費用。
4.期刊級別和收錄數據庫:期刊的級別和被不同數據庫收錄的情況也會影響版面費。例如,知網收錄的期刊版面費通常較高。
5.期刊政策與優惠:部分期刊可能對特定群體(如學生、學者等)提供版面費優惠。
6.開放獲取:開放獲取期刊通常按文章收取費用,費用較高,涵蓋同行評審、編輯、出版和在線傳播等成本。
《印染助劑》雜志的版面費計算方式相對明確,主要依據文章所占據的版面數量進行收費。作者在投稿前,應仔細核對文章字數,并根據期刊的收費標準合理預算版面費。
《印染助劑》雜志創刊于1984年,是一本由江蘇省蘇豪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主管、主辦的學術性期刊。該雜志為月刊,審稿周期為預計1-3個月,國內統一刊號為32-1262/TQ,國際標準刊號為1004-0439。
《印染助劑》雜志的主要欄目包括: 專欄、綜述、研究報告、技術與經驗交流、檢測與標準,該雜志注重學術性與實踐性結合,鼓勵創新性研究,尤其歡迎具有理論深度或實證價值的論文。其刊載文章多涉及工業政策分析、工業技術應用等熱點議題,為工業工作者提供前沿的學術參考。
該雜志在學術界具有較高影響力,曾多次入選
,并被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論文優秀期刊)、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萬方收錄(中)、CA 化學文摘(美)、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收錄,這意味著論文能夠被更廣泛的學術群體檢索和引用,有助于提升研究成果的傳播范圍和學術影響力。
根據最新數據,其影響因子:0.73,表明該雜志在工業研究領域具有較高的學術認可度。
《印染助劑》雜志須知(審稿周期:預計1-3個月)
Ⅰ、作者信息:作者姓名、單位、職稱、聯系電話、通訊地址、電郵地址。
Ⅱ、論文類文稿一般包括題目、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等部分。
Ⅲ、題名:力求簡明,反映出文章主題。中文題名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中英文題名含義一致。
Ⅳ、參考文獻:各篇文獻要按正文部分標注的序號依次列出,連續編碼,并將序號置于方括號中。
Ⅴ、中文摘要及關鍵詞:中文摘要一般在200字之內,包括目的、方法、結果、結論四個要素。
學者姓名 | 發文量 | 主要研究主題 |
王祥榮 | 74 | 染色;染色性能;真絲織物;天然染料;真絲 |
周向東 | 56 | 棉織物;阻燃劑;活性染料;滌綸織物;有機硅 |
朱平 | 53 | 棉織物;海藻酸鈉;海藻纖維;海藻酸鈣纖維;染... |
蔡再生 | 48 | 棉織物;活性染料;染色;織物;面料 |
陳榮圻 | 46 | 活性染料;染料;分散染料;紡織品;印染助劑 |
安秋鳳 | 43 | 聚硅氧烷;氨基硅;有機硅;織物;膜形貌 |
陳國強 | 35 | 真絲;真絲織物;阻燃整理;阻燃;棉織物 |
朱泉 | 35 | 棉織物;活性染料;染色;棉針織物;織物 |
章杰 | 34 | 紡織化學品;染料;紡織品;活性染料;染料工業 |
王雪燕 | 33 | 棉織物;活性染料;染色性能;改性;染色 |
機構名稱 | 發文量 | 主要研究主題 |
東華大學 | 441 | 織物;染色;染料;棉織;棉織物 |
蘇州大學 | 323 | 織物;染色;真絲;染料;纖維 |
青島大學 | 119 | 織物;棉織;棉織物;染色;纖維 |
西安工程大學 | 117 | 織物;染色;染料;棉織;棉織物 |
齊齊哈爾大學 | 112 | 催化;光催化;甲基;降解;催化降... |
南通大學 | 93 | 織物;染色;染料;棉織;棉織物 |
陜西科技大學 | 88 | 織物;有機硅;整理劑;硅氧烷;硅... |
江南大學 | 87 | 織物;棉織;棉織物;改性;染色 |
河北科技大學 | 84 | 織物;染色;染料;棉織;棉織物 |
天津工業大學 | 73 | 織物;染色;紡織;染料;織品 |
涉及文獻 | 資助項目 |
115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
30 | 博士科研啟動基金 |
26 | 陜西省教育廳科研計劃項目 |
26 | 江蘇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資助項目 |
25 |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 |
23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 |
20 | 黑龍江省自然科學基金 |
20 | 國家教育部博士點基金 |
16 | 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 |
16 |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科技指導性項目 |
涉及文獻 | 資助課題 |
19 | 江蘇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資助項目(PAPD) |
13 | 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IRT0526) |
9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1174055) |
7 | 黑龍江省自然科學基金(B2007-15) |
6 | 河南省科技攻關計劃(122102210145) |
6 | 國家教育部博士點基金(20060285004) |
5 | 河南省教育廳自然科學基金(12A540002) |
4 | 黑龍江省教育廳科學技術研究項目(12531769) |
4 | 甘肅省自然科學基金(ZS032-B25-010) |
4 |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2007BAE41B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