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農業大學學報》的版面費計算方法如下:
1.按版面計算:具體版面計算方式可聯系雜志社或咨詢在線客服。如果文章超出定義范圍則需要多支付一版面的費用。
2.按字數計算:有些期刊會根據論文的字數來計算版面費,例如每千字收取一定費用。
3.額外費用:如果文章需要彩色印刷(如圖表、圖片),可能會額外收取費用。
4.期刊級別和收錄數據庫:期刊的級別和被不同數據庫收錄的情況也會影響版面費。例如,知網收錄的期刊版面費通常較高。
5.期刊政策與優惠:部分期刊可能對特定群體(如學生、學者等)提供版面費優惠。
6.開放獲取:開放獲取期刊通常按文章收取費用,費用較高,涵蓋同行評審、編輯、出版和在線傳播等成本。
《西北農業大學學報》雜志的版面費計算方式相對明確,主要依據文章所占據的版面數量進行收費。作者在投稿前,應仔細核對文章字數,并根據期刊的收費標準合理預算版面費。
《西北農業大學學報》雜志創刊于1936年,是一本由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主管、主辦的學術性期刊。該雜志為月刊,審稿周期為預計1個月內,國內統一刊號為61-1390/S,國際標準刊號為1671-9387。
《西北農業大學學報》雜志的主要欄目包括: 農業科學、動物科學與動物醫學、植物保護資源、環境科學、林業科學、生命科學、園藝科學、食品科學,該雜志注重學術性與實踐性結合,鼓勵創新性研究,尤其歡迎具有理論深度或實證價值的論文。其刊載文章多涉及農業政策分析、農業技術應用等熱點議題,為農業工作者提供前沿的學術參考。
該雜志在學術界具有較高影響力,曾多次入選
,并被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萬方收錄(中)、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收錄,這意味著論文能夠被更廣泛的學術群體檢索和引用,有助于提升研究成果的傳播范圍和學術影響力。
根據最新數據,其影響因子:2.24,表明該雜志在農業研究領域具有較高的學術認可度。
《西北農業大學學報》雜志須知(審稿周期:預計1個月內)
Ⅰ、關鍵詞:是反映文章主要內容的術語,一般每篇文章可選3—5個關鍵詞。
Ⅱ、來稿請按順序標明作者以下信息:作者姓名(出生年~ )、工作或學習單位、職稱或(和)職務、主要研究方向。
Ⅲ、本刊倡導嚴謹、求實的學風,歡迎有真知灼見、有理有據、論證嚴密、合乎語法規范的學術論文。
Ⅳ、文題力求簡明、醒目,能準確反映文章主題,要求中英文文題。
Ⅴ、文章末頁應包括:參考文獻目錄,按作者姓名的漢語拼音或英文字母順序排列。
學者姓名 | 發文量 | 主要研究主題 |
張涌 | 84 | 山羊;卵母細胞;核移植;體細胞核移植;小鼠 |
張興 | 84 | 抑菌活性;殺蟲劑;殺蟲活性;粘蟲;雷公藤 |
程智慧 | 78 | 大蒜;黃瓜;番茄;化感作用;套作 |
楊改河 | 74 | 厭氧發酵;黃土丘陵區;沼氣;黃土高原;生態環... |
昝林森 | 63 | 肉牛;奶牛;秦川肉牛;荷斯坦牛;多態性 |
張彥明 | 60 | 豬瘟病毒;豬圓環病毒2型;E2基因;豬瘟;原核... |
康振生 | 58 | 小麥;小麥條銹菌;條銹菌;小麥條銹病;條銹病 |
竇忠英 | 57 | 胚胎干細胞;原始生殖細胞;山羊;干細胞;小鼠 |
薛泉宏 | 54 | 放線菌;鏈霉菌;促生作用;生物防治;蘋果渣 |
馮俊濤 | 54 | 抑菌活性;粘蟲;雷公藤;殺蟲活性;植物源殺菌... |
機構名稱 | 發文量 | 主要研究主題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 4336 | 小麥;基因;土壤;細胞;活性 |
西安理工大學 | 366 | 水庫;水資源;神經網;神經網絡;... |
西北農業大學 | 292 | 土壤;小麥;山羊;玉米;奶山羊 |
吉林農業大學 | 263 | 玉米;基因;活性;大豆;克隆 |
中國科學院 | 239 | 土壤;黃土高原;小麥;水分;黃土... |
河南農業大學 | 196 | 烤煙;病毒;煙葉;烘烤;基因 |
四川農業大學 | 143 | 脅迫;基因;土壤;楨楠;細胞 |
北京林業大學 | 140 | 土壤;人工林;油松;脅迫;林分 |
華南農業大學 | 126 | 水稻;基因;控釋;植物;土壤 |
內蒙古農業大學 | 118 | 土壤;苜蓿;脅迫;綿羊;牧草 |
涉及文獻 | 資助項目 |
2197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
671 |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 |
498 | 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 |
299 | 陜西省自然科學基金 |
287 | 國家科技重大專項 |
251 | 陜西省科技攻關計劃 |
221 | 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 |
198 |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 |
163 | 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項目 |
150 | 國家教育部博士點基金 |
涉及文獻 | 資助課題 |
55 | 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B07049) |
34 | 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200558) |
32 | 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2001AA213081) |
31 |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2006BAD04A11) |
28 | 國家科技重大專項(2002BA516A04) |
22 | “十五”國家科技攻關計劃(2004BA516A09) |
18 | 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2011AA100504) |
18 | 青海省重大科技攻關項目(2002-N-106) |
16 |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2012BAD14B11) |
16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02302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