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電源技術》的版面費計算方法如下:
1.按版面計算:具體版面計算方式可聯系雜志社或咨詢在線客服。如果文章超出定義范圍則需要多支付一版面的費用。
2.按字數計算:有些期刊會根據論文的字數來計算版面費,例如每千字收取一定費用。
3.額外費用:如果文章需要彩色印刷(如圖表、圖片),可能會額外收取費用。
4.期刊級別和收錄數據庫:期刊的級別和被不同數據庫收錄的情況也會影響版面費。例如,知網收錄的期刊版面費通常較高。
5.期刊政策與優惠:部分期刊可能對特定群體(如學生、學者等)提供版面費優惠。
6.開放獲取:開放獲取期刊通常按文章收取費用,費用較高,涵蓋同行評審、編輯、出版和在線傳播等成本。
《通信電源技術》雜志的版面費計算方式相對明確,主要依據文章所占據的版面數量進行收費。作者在投稿前,應仔細核對文章字數,并根據期刊的收費標準合理預算版面費。
《通信電源技術》雜志創刊于1984年,是一本由中國普天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主管、主辦的學術性期刊。該雜志為半月刊,審稿周期為預計1個月內,國內統一刊號為42-1380/TN,國際標準刊號為1009-3664。
《通信電源技術》雜志的主要欄目包括: 研制開發、設計應用、通信技術、運營探討,該雜志注重學術性與實踐性結合,鼓勵創新性研究,尤其歡迎具有理論深度或實證價值的論文。其刊載文章多涉及工業政策分析、工業技術應用等熱點議題,為工業工作者提供前沿的學術參考。
該雜志在學術界具有較高影響力,被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萬方收錄(中)、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收錄,這意味著論文能夠被更廣泛的學術群體檢索和引用,有助于提升研究成果的傳播范圍和學術影響力。
根據最新數據,其影響因子:0.77,表明該雜志在工業研究領域具有較高的學術認可度。
《通信電源技術》雜志須知(審稿周期:預計1個月內)
Ⅰ、注釋與引文參考文獻統一編號混排于當頁頁腳下。
Ⅱ、請勿一稿多投。如遇到版權問題,均遵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及有關國家法規執行。
Ⅲ、作者簡介:姓名,出生年,性別,籍貫,單位(大小單位都要寫清,如:安徽大學外語學院)及所在省市、郵編,職稱或學位。
Ⅳ、本刊優先發表省部級(含)以上各類科研基金項目產出論文(需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和編號)。
Ⅴ、引言應言簡意賅,突出重點。最好不要分段論述,不要插圖列表和數學公式。
學者姓名 | 發文量 | 主要研究主題 |
王改娥 | 22 | 通信電源;電源;供電;蓄電池;可靠性 |
林武雋 | 22 | 數據中心;UPS;節能改造;節能減排;空調 |
王志強 | 22 | 軟開關;變換器;弧焊逆變器;PFC;零電壓開關 |
康勇 | 22 | 逆變器;逆變電源;UPS;功率模塊;不間斷電源 |
謝運祥 | 21 | 逆變器;有源電力濾波器;變換器;滑模控制;PW... |
仲梁維 | 18 | 參數化設計;二次開發;SOLIDWORKS;參數化;知... |
李曉帆 | 17 | AC/DC變換器;三電平;移相控制;功率因數校正... |
段善旭 | 15 | 逆變器;UPS;孤島檢測;逆變電源;不間斷電源 |
李克民 | 15 | 通信電源;供電;蓄電池;電源;可靠性 |
邵正忠 | 13 | 節能;通信機房;能源與動力工程;數據中心;信... |
機構名稱 | 發文量 | 主要研究主題 |
中通服咨詢設計研究院... | 415 | 通信;網絡;數據中心;無線;通信... |
三峽大學 | 253 | 電網;輸電;電力;發電;電線路 |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183 | 通信;節能;數據中心;電源;空調 |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設計... | 165 | 通信;數據中心;網絡;基站;電源 |
華中科技大學 | 162 | 逆變;電源;變換器;逆變器;功率 |
中國聯合網絡通信有限... | 122 | 通信;網絡;組網;基站;電源 |
吉林吉大通信設計院股... | 116 | 通信;電源;通信技術;網絡;基站 |
上海理工大學 | 108 | 仿真;汽車;有限元;參數化;電池 |
華南理工大學 | 92 | 變換器;電源;功率因數校正;DC/D... |
青島大學 | 84 | 電池;逆變;電源;功率;電網 |
涉及文獻 | 資助項目 |
94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
14 | 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 |
12 | 湖南省教育廳科研基金 |
10 | 國家電網公司科技項目 |
10 |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創新基金 |
9 | 浙江省教育廳科研計劃 |
8 | 國家科技重大專項 |
8 | 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 |
8 | 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資助項目 |
7 | 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 |
涉及文獻 | 資助課題 |
4 | 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201310720013) |
3 | 國家科技重大專項(2009zx04001-072-02) |
3 | 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2012AA050206) |
3 | 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2008AA052421) |
3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61203110) |
3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60534040) |
3 | 廣東省教育部產學研結合項目(H04010701CXY2009006) |
3 | 國家教育部博士點基金(20123121110003) |
3 | 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Y2008F23) |
3 | 山東省科技發展計劃項目(2011GGB01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