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電子技術》的版面費計算方法如下:
1.按版面計算:具體版面計算方式可聯系雜志社或咨詢在線客服。如果文章超出定義范圍則需要多支付一版面的費用。
2.按字數計算:有些期刊會根據論文的字數來計算版面費,例如每千字收取一定費用。
3.額外費用:如果文章需要彩色印刷(如圖表、圖片),可能會額外收取費用。
4.期刊級別和收錄數據庫:期刊的級別和被不同數據庫收錄的情況也會影響版面費。例如,知網收錄的期刊版面費通常較高。
5.期刊政策與優惠:部分期刊可能對特定群體(如學生、學者等)提供版面費優惠。
6.開放獲取:開放獲取期刊通常按文章收取費用,費用較高,涵蓋同行評審、編輯、出版和在線傳播等成本。
《山西電子技術》雜志的版面費計算方式相對明確,主要依據文章所占據的版面數量進行收費。作者在投稿前,應仔細核對文章字數,并根據期刊的收費標準合理預算版面費。
《山西電子技術》雜志創刊于1973年,是一本由山西省國有資產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主管、主辦的學術性期刊。該雜志為雙月刊,審稿周期為預計1個月內,國內統一刊號為14-1214/TN,國際標準刊號為1674-4578。
《山西電子技術》雜志的主要欄目包括: 應用實踐、通信技術、網絡技術、軟件技術、研究與探討,該雜志注重學術性與實踐性結合,鼓勵創新性研究,尤其歡迎具有理論深度或實證價值的論文。其刊載文章多涉及工業政策分析、工業技術應用等熱點議題,為工業工作者提供前沿的學術參考。
該雜志在學術界具有較高影響力,被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萬方收錄(中)、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收錄,這意味著論文能夠被更廣泛的學術群體檢索和引用,有助于提升研究成果的傳播范圍和學術影響力。
根據最新數據,其影響因子:0.34,表明該雜志在工業研究領域具有較高的學術認可度。
《山西電子技術》雜志須知(審稿周期:預計1個月內)
Ⅰ、本刊各欄目歡迎讀者投稿,來稿不退,敬請作者自留底稿,一個月內如未收到采用通知,稿件請自行處理。
Ⅱ、各層次的標題應簡短明確,同一層次的標題所用的詞組結構應盡可能相同,語氣應一致。
Ⅲ、如為基金資助項目應加以注明,并提供項目編號。
Ⅳ、文中如出現外國人名,第一次出現時需譯成漢語,用括號標注外文原名,以后出現時直接用漢譯人名。
Ⅴ、注釋號碼采用阿拉伯數字表示,作①、②、③……每頁重新編號。
學者姓名 | 發文量 | 主要研究主題 |
劉三滿 | 17 | 網絡安全;教學改革;計算機網絡;計算機;信息... |
孫運強 | 15 | 系統設計;單片機;CAN總線;ZIGBEE;NRF2401 |
楊錄 | 15 | 超聲檢測;超聲波;超聲;超聲導波;無損檢測 |
王福明 | 14 | 小波變換;PLC;LABVIEW;神經網絡;指紋識別 |
閆穩 | 12 | 機載;總線;飛機;FPGA;機載系統 |
張艷花 | 12 | 超聲檢測;超聲;信號處理;噪聲源;單脈沖雷達 |
張立毅 | 12 | 盲均衡算法;盲均衡;神經網絡;恒模算法;代價... |
姚愛琴 | 11 | 系統設計;嵌入式系統;圖像預處理;LINUX;ZIG... |
范新明 | 11 | 遠程;接口單元;遠程接口;測試系統;系統設計 |
謝小娟 | 10 | 電動汽車;信號重構;信號;預設;壓縮感知 |
機構名稱 | 發文量 | 主要研究主題 |
中北大學 | 389 | 圖像;傳感;單片;單片機;網絡 |
太原理工大學 | 169 | 網絡;單片;單片機;無線;計算機 |
山西大學 | 109 | 單片;單片機;網絡;傳感;感器 |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 | 104 | 等離子清洗;電池;LTCC;硅片;PL... |
重慶郵電大學 | 95 | TD-SCDMA;網絡;無線;信道;OFDM |
山西職業技術學院 | 86 | 網絡;單片;單片機;架構;物聯網 |
山西省自動化研究所 | 78 | 公路;高速公路;控制系統;監控系... |
河南科技大學 | 73 | STM32;語音;通信;系統設計;單... |
太原工業學院 | 67 | 單片;單片機;圖像;仿真;傳感 |
山西省信息產業技術研... | 63 | 軌道交通;大數據;隧道;信息化;... |
涉及文獻 | 資助項目 |
53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
31 | 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 |
12 | 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 |
12 | 湖南省教育廳科研基金 |
11 | 山西省軟科學研究計劃 |
10 | 黑龍江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 |
9 | 山西省普通本科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 |
8 | 山西省自然科學基金 |
8 | 年山西省研究生優秀創新項目 |
8 | 中國航空科學基金 |
涉及文獻 | 資助課題 |
23 | 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201310720013) |
9 | 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2004AA001390) |
7 | 年山西省研究生優秀創新項目(20081017) |
4 | 山西省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計劃項目(2010091013) |
3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1300471) |
3 | 湖北省教育廳科學技術研究項目(B2013059) |
3 | 安徽高等學校省級自然科學研究項目(KJ20112140) |
2 | 重慶市教委科研基金(KJ090513) |
2 | 國家科技重大專項(2011ZX05021-006) |
2 | 國家科技重大專項(2009ZX03002-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