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中醫藥》的版面費計算方法如下:
1.按版面計算:具體版面計算方式可聯系雜志社或咨詢在線客服。如果文章超出定義范圍則需要多支付一版面的費用。
2.按字數計算:有些期刊會根據論文的字數來計算版面費,例如每千字收取一定費用。
3.額外費用:如果文章需要彩色印刷(如圖表、圖片),可能會額外收取費用。
4.期刊級別和收錄數據庫:期刊的級別和被不同數據庫收錄的情況也會影響版面費。例如,知網收錄的期刊版面費通常較高。
5.期刊政策與優惠:部分期刊可能對特定群體(如學生、學者等)提供版面費優惠。
6.開放獲取:開放獲取期刊通常按文章收取費用,費用較高,涵蓋同行評審、編輯、出版和在線傳播等成本。
《基層中醫藥》雜志的版面費計算方式相對明確,主要依據文章所占據的版面數量進行收費。作者在投稿前,應仔細核對文章字數,并根據期刊的收費標準合理預算版面費。
《基層中醫藥》雜志創刊于1993年,是一本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主管、主辦的學術性期刊。該雜志為月刊,審稿周期為預計1個月內,國內統一刊號為10-1800/R,國際標準刊號為2097-1222。
《基層中醫藥》雜志的主要欄目包括: 名醫傳承、專家經驗、臨床研究、學術探討、病例報告、針灸推拿、安全用藥、數據分析、護理與保健、綜述,該雜志注重學術性與實踐性結合,鼓勵創新性研究,尤其歡迎具有理論深度或實證價值的論文。其刊載文章多涉及醫學政策分析、醫學技術應用等熱點議題,為醫學工作者提供前沿的學術參考。
該雜志在學術界具有較高影響力,被維普收錄(中)、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收錄,這意味著論文能夠被更廣泛的學術群體檢索和引用,有助于提升研究成果的傳播范圍和學術影響力。
根據最新數據表明該雜志在醫學研究領域具有較高的學術認可度。
《基層中醫藥》雜志須知(審稿周期:預計1個月內)
Ⅰ、獲得基金項目資助的文章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和編號。
Ⅱ、正文段落層次號一律使用阿拉伯數字(不出現前言、引言等之內的層次),頂行書寫,層次號后空一格,一級標題前空一行。
Ⅲ、參考文獻是作者寫作論著時所參考的文獻書目。序號在正文引文處右上角用方括號內的阿拉伯數字[1][2]等表示。
Ⅳ、論文需有200-300字的中文摘要、3-5個關鍵詞。凡有數學公式、曲線圖的文稿,務必字跡清楚、規范,圖形清晰。
Ⅴ、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一般為導師)簡介(包括姓名、性別、職稱、出生年月、所獲學位、目前主要從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
學者姓名 | 發文量 | 主要研究主題 |
方剛 | 4 | 壯醫;壯藥;煎煮;組合物;壯醫藥 |
陳壯忠 | 4 | 原發性肝癌;腫瘤患者;惡性腫瘤;腫瘤;化療 |
胡陵靜 | 3 | 癌性疼痛;慢性胃炎;急癥;名醫經驗;益胃康膠... |
李喜香 | 3 | 高效液相色譜法;正交試驗;濃縮丸;中藥;薄層... |
李春巧 | 3 | 方劑;中醫學專業;中醫理論;療效;五運六氣 |
陳德軒 | 3 | 中醫外科學;血管新生;托法;甲狀腺結節;橋本... |
林麗珠 | 3 | 非小細胞肺癌;惡性腫瘤;肺癌;中醫藥;腫瘤 |
雷龍鳴 | 3 | 推拿;亞健康;腰椎間盤突出癥;推拿療法;推拿... |
張俊忠 | 3 | 中醫正骨;骨折模型;中醫藥療法;康復;骨折 |
阮志忠 | 3 | 針刀;針灸治療;針灸;針刺療法;針刀治療 |
機構名稱 | 發文量 | 主要研究主題 |
南京中醫藥大學 | 36 | 中醫;慢性;中醫藥;衰竭;心力衰... |
貴州中醫藥大學 | 21 | 中醫;針灸;針灸療法;針灸治療;... |
江蘇省中醫院 | 20 | 中醫;衰竭;慢性;名醫;名醫經驗 |
甘肅中醫藥大學 | 19 | 中醫;中藥;食管;中醫藥;骨質 |
天津中醫藥大學 | 18 | 中醫;針刺;腎炎;中醫治療;腫瘤 |
廣西中醫藥大學 | 18 | 驗案;中醫;盆腔;盆腔炎;中醫藥 |
山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 | 18 | 中醫;中醫藥;療效;課程;思政 |
福建中醫藥大學 | 17 | 心病;冠心病;甘草;白芍;陰道 |
湖北中醫藥大學 | 16 | 中醫;慢性;辨證;陰陽;陰陽和合 |
安徽中醫藥大學 | 15 | 辨證;針灸;針藥;證論治;治療失... |
涉及文獻 | 資助項目 |
13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
5 | 山東省中醫藥科技發展計劃項目 |
4 | 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 |
3 | 中央級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 |
3 | 民族醫藥科學技術研究專項課題 |
3 | 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項目 |
3 | 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項目 |
2 | 貴州省科技計劃項目 |
2 | 河北省自然科學基金 |
2 | 甘肅省中醫藥管理局科研項目 |
涉及文獻 | 資助課題 |
1 | 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層次人才項目(WSN-012) |
1 |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2013CB532004) |
1 | 河北省自然科學基金(F2009001276) |
1 | 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項目(2010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