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科技》的版面費計算方法如下:
1.按版面計算:具體版面計算方式可聯系雜志社或咨詢在線客服。如果文章超出定義范圍則需要多支付一版面的費用。
2.按字數計算:有些期刊會根據論文的字數來計算版面費,例如每千字收取一定費用。
3.額外費用:如果文章需要彩色印刷(如圖表、圖片),可能會額外收取費用。
4.期刊級別和收錄數據庫:期刊的級別和被不同數據庫收錄的情況也會影響版面費。例如,知網收錄的期刊版面費通常較高。
5.期刊政策與優惠:部分期刊可能對特定群體(如學生、學者等)提供版面費優惠。
6.開放獲取:開放獲取期刊通常按文章收取費用,費用較高,涵蓋同行評審、編輯、出版和在線傳播等成本。
《環境科技》雜志的版面費計算方式相對明確,主要依據文章所占據的版面數量進行收費。作者在投稿前,應仔細核對文章字數,并根據期刊的收費標準合理預算版面費。
《環境科技》雜志創刊于1988年,是一本由江蘇省生態環境廳主管、主辦的學術性期刊。該雜志為雙月刊,審稿周期為預計1-3個月,國內統一刊號為32-1786/X,國際標準刊號為1674-4829。
《環境科技》雜志的主要欄目包括: 研究報告、污染防治、環境監測與大數據分析、綜述與專論,該雜志注重學術性與實踐性結合,鼓勵創新性研究,尤其歡迎具有理論深度或實證價值的論文。其刊載文章多涉及環境政策分析、環境技術應用等熱點議題,為環境工作者提供前沿的學術參考。
該雜志在學術界具有較高影響力,曾多次入選
,并被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論文優秀期刊)、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萬方收錄(中)、JST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日)、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收錄,這意味著論文能夠被更廣泛的學術群體檢索和引用,有助于提升研究成果的傳播范圍和學術影響力。
根據最新數據,其影響因子:0.73,表明該雜志在環境研究領域具有較高的學術認可度。
《環境科技》雜志須知(審稿周期:預計1-3個月)
Ⅰ、一級標題用“……”來標識,二級標題用“、、……”來標識,三級標題用“”來標識,四級標題用“、”來標識。一般不宜超過4層。標題行和每段正文首行均空二格。各級標題末尾均不加標點。
Ⅱ、論著需標引2~5個關鍵詞。
Ⅲ、正文引文超過100字的,應另起一段、不加引號、中文全角狀態下整體縮后兩格并變換字體為楷體。
Ⅳ、基金資助信息:列出基金項目名稱與編號。
Ⅴ、來稿請附作者簡介與聯系方式,通過電子郵件發送至本刊E-mail,謝絕一稿多投。
學者姓名 | 發文量 | 主要研究主題 |
倪利曉 | 14 | 抑藻;銅綠微囊藻;青蒿素;人工濕地;微囊藻毒... |
王水 | 13 | 地下水;污染土壤;污染場地;有機污染物;土壤 |
王志良 | 13 | 硝基苯;低溫等離子體;光催化;氯苯;飲用水 |
黃娟 | 12 | 生態文明;指標體系;太湖流域;升力;生態文明... |
操家順 | 12 | 印染廢水;吸附劑;污水處理;微生物燃料電池;... |
吳俊鋒 | 11 | 太湖流域;湖區;重污染;太湖;氮磷 |
張煒銘 | 10 | 廢水;樹脂基;樹脂;催化劑;重金屬 |
任曉鳴 | 10 | 太湖流域;太湖;源解析;氮磷;生物制藥行業 |
張學楊 | 9 | 生物炭;氮氧化物;煙氣;炭吸附;微波 |
金秋 | 9 | 人工濕地;農村生活污水;水土保持;長江中下游... |
機構名稱 | 發文量 | 主要研究主題 |
江蘇省環境科學研究院 | 139 | 污染;廢水;太湖;太湖流域;流域 |
河海大學 | 127 | 污染;污泥;太湖;水體;微囊藻 |
江蘇省環境監測中心 | 61 | 污染;環境監測;太湖;污泥;污水 |
南京大學 | 58 | 廢水;資源化;污染;預處理;降解 |
蘇州科技學院 | 56 | 廢水;污水;水處理;硝化;厭氧 |
中國礦業大學 | 52 | 污泥;污染;重金;重金屬;矸石 |
學研究院 | 36 | 水體;污染;水質;重金;重金屬 |
東南大學 | 29 | 污水;生活污水;農村生活污水;人... |
徐州工程學院 | 22 | 污染;生物炭;重金;重金屬;濾池 |
同濟大學 | 20 | 污染;水體;水質;污泥;PH |
涉及文獻 | 資助項目 |
183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
86 | 國家科技重大專項 |
40 | 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 |
39 | 江蘇省環保科研課題項目 |
29 |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 |
23 | 江蘇省環境監測科研基金 |
18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 |
14 | 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 |
12 | 徐州市科技計劃項目 |
11 | 江蘇省水利科技項目 |
涉及文獻 | 資助課題 |
15 | 國家科技重大專項(2009ZX07318-005-02) |
5 | 國家科技重大專項(2008ZX07103-003) |
4 | 江蘇省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BA2009050) |
3 | 國家科技重大專項(2012ZX07506-001-03) |
3 | 國家科技重大專項(2009ZX07317-007-1) |
3 | 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層次人才項目(JNHB-005) |
3 | “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2006BAB05B04) |
3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1309197) |
3 | 廣東省教育部產學研結合項目(2007A090302101) |
3 | 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201310720013) |